网络管理概述

2024-05-03

网络管理概述(精选6篇)

篇1:网络管理概述

5S”管理概述

“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因为这5个词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的活动,称为“5S”活动。

营销“5S”管理包括市场5S管理、客户5S管理、产品5S管理、营销代表5S管理。[编辑本段]市场5S管理

1、整理 第一步:将市场分为“已开发市场”和“未开发市场” 第二步:将已开发市场按成长空间、良性程度、销售额分成三类 将未开发市场按市场容量、市场发育程度、竞争秩序分成三类 第三步:将已开发市场中销售额小且久无增长甚至下降的市场、无增长点的市场、货款拖欠严重甚至出现坏死帐的市场列入淘汰市场,处理善后问题后予以废弃; 将未开发市场中市场容量小的市场、市场需求尚未启动或消费仍然维持疲乏的市场、竞争对手众多造成价格紊乱、产品鱼龙混杂且经销网络躁动的市场列入搁置市场。这些市场若进入可能有小的销量,但要付出大的代价,直至身心疲惫。

2、整顿 第一步:对已经过淘汰和搁置后的市场进行评审排序 第二步:对每一分类排序在最后20%的市场予以放弃(特殊除外,但切忌贪小而不弃,或仅凭一线希望而穷追,虽有成功者,几率极低)第三步:对余下的市场按时间紧急性和重要性(包括销量和影响力)进行评审并录入《市场动态表》

3、协调 第一步:查实各市场及相关市场间现存阻碍市场发展的问题及原因 第二步:协调并理顺市场内及相关市场间各种关系 第三步:依二、八公理,将80%的精力投入到20%最重要的市场上。

4、维护

定期(例如三个月)或不定期重复上述三个步骤,确保重要的市场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投入,确保营销人员80%的精力都致力于20%重要市场的运作,以达成市场、营销人员、企业三赢的良好势态。

5、卓越 优秀的市场管理必然培育出优秀的市场,优秀的市场必然培育出优秀的网络、优秀的客户、优秀的营销员、优秀的产品,而这些因素将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从而走向卓越。[编辑本段]客户5S管理

1、整理 第一步:将客户分为成熟客户和潜在客户 第二步:将成熟客户按销售额、回款速率、增长空间分成三类 将潜在客户按预测销量、开发难易程度、资金运作状况分成三类

第三步:将成熟客户中销售额极小或作为“冰山产品”的客户列入悬置客户 将成熟客户中回款速率时时超低、屡次违反回款规定的客户列入淘汰对象 将成熟客户中增长空间小的客户列为托管客户,由销售部主管定期拜访,维护关系 将潜在客户中预测销量小、开发难、资金短缺的客户列入悬置客户

2、整顿 第一步:将已整理后的客户进行评审排序

第二步:将每一分类排序在最后20%的客户予以放弃(特殊除外)第三步:对余下的客户根据销售额、回款速率、潜在效益进行综合评级,并录入〈客户动态表〉

3、协调 第一步:查实并分析客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二步:从客户的利益出发,协助客户如何改进及提升竞争力,成为一个有发展优势、好信誉的优秀客户 第三步:进行关键客户的重点管理

4、维护 定期(例每个月)或不定期重复以上三个步骤。切记:80%的销量集中在20%的大客户手里,而80%的利润则集中在20%的优秀客户手里;谁拥有了优秀客户,谁拥有长远发展的巨大空间。

5、卓越 优秀客户的培育是现代营销的一项重要内容,营销人员的良好心态和较高的素质则是培育一流客户的重要保证,要化“客户倒向”为“客户向导”,为客户提供培训、协助,打造双赢的合作环境,如果一味迁就客户,甚至迎合客户的某些不良嗜好,可能会得到短期、即期的利益,却必将付出长远利益的代价,商业竞争的智能化将愈来愈垂青于卓越管理者![编辑本段]产品5S管理

1、整理 第一步:将产品按品质特点、获利能力、销量、服务需求分成四类 第二步:按品质特点将产品分为品牌产品、品牌延伸产品、应时产品 按销量将产品分为销量较大、销量一般、销量较小三类产品 按获利能力将产品分为获利能力高、获利能力一般、获利能力低三类产品 按服务需求将产品分为服务需求高、服务需求一般、服务需求低三类产品 第三步:将应时产品中销量小、获利能力低、服务需求高的产品淘汰

2、整顿 第一步:对已经过淘汰的产品进行综合评定 品牌产品可以量小、利薄、服务需求高,若有多个品牌产品,进行综合评审后淘汰20%或更高

品牌延伸产品一定要销量适中以上、获利能力较高,达不到这两个要求的应予以调整 应时产品要求:如果量小则获利能力一定要高,否则淘汰;如果量大则服务需求一定要低,否则将因服务跟不上而焦头烂额。

第二步:对存留产品根据对品牌的影响力、市场综合效益进行评审,并录入〈产品动态表〉

3、协调 对各产品的FAB(特征、功效、利益)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各自的U.S.P(卖点),以免自乱阵脚,顾此失彼。

4、维护 定期(例如半年)或不定期根据成本竞争需求重复上述三个步骤,使企业产能结构得以最大的优化。

5、卓越 好企业满足需求,伟大的企业创造市场!好的产品不应是单一体,而是一个产品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每个产品都发挥了最大的作用。[编辑本段]营销代表5S管理

营销代表5S管理包括:销售人员绩效管理、出差时间有效管理、出差线路有效管理、出差汇报有效管理、技术服务有效管理、促销的有效管理、电话的有效管理。[编辑本段]案例 广州本田汽车,烽火猎聘公司实施5S管理成效卓著,其心得在于:搞好生产现场管理的同时,管好工厂的“两张口”,“入口”和“出口”,即工厂的员工餐厅与洗手间,因为这两个地方最能反映员工的素养。广本工厂的员工餐厅明亮整洁,一尘不染,却没有专职的清洁工。员工餐前餐后会保持餐厅的原样,就餐中如有汤水、残羹洒落,员工会立即清扫,保持清洁,所以就餐完毕离开后,餐厅立即就重现之前的整洁状态。洗手间也保持得十分清洁,设置了艺术装饰品。给员工和来访客人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事实证明对于提升工作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5S现场管理法:整理 ★将工作场所任何东西区分为有必要的与不必要的: ★把必要的东西与不必要的东西明确地、严格地区分开来; ★不必要的东西要尽快处理掉。目的: ★腾出空间,空间活用

★防止误用、误送 ★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生产过程中经常有一些残余物料、待修品、待返品、报废品等滞留在现场,既占据了地方又阻碍生产,包括一些已无法使用的工夹具、量具、机器设备,如果不及时清除,会使现场变得凌乱。生产现场摆放不要的物品是一种浪费: ★即使宽敞的工作场所,将俞变窄小。★棚架、橱柜等被杂物占据而减少使用价值。★增加了寻找工具、零件等物品的困难,浪费时间。★物品杂乱无章的摆放,增加盘点的困难,成本核算失准。5S管理实战 培训课程 您是用铅笔还是圆珠笔来管理企业?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听个故事:

当年美国发射航天飞机后,发现带到天上去的圆珠笔在失重状态下根本无法写字。于是,美国科学家花了好几年时间、数千万美元,终于研制出了能在太空中写出字来的圆珠笔。后来苏联也发射了航天飞机,美国人到苏联访问时就问他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苏联人反问美国人:“为什么要用圆珠笔,带支铅笔不就行了?”

是啊,带支铅笔不就全解决了,干嘛白白浪费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呢?可是,当我们在嘲笑美国人的时候,我们身边又有多少企业正在做着与美国人一样的事情:热火朝天地大搞质量认证体系,上BPR,推行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等,忙得不亦乐乎,谁又会静下心来想想:“我是否像苏联人那样找到了正确的方法?”“我是用铅笔还是圆珠笔来管理企业?”

“并不是说上面这些管理项目不好,而是在搞这些活动之前,要先考虑自己企业的基础管理做得如何,是否推行了5S。如果5S都做不好,企业基础管理不规范,那么精益生产、ERP、BPR、六西格玛更是做不好。”国内著名运营系统改善专家、有着十几年5S管理经验的黄杰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5S谁不会?不就是打扫卫生,大扫除嘛。这是黄杰老师在辅导推广5S管理实践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这让他哭笑不得,5S管理法传入中国已经十几年了,其理论本身易学易懂,市面上有关书籍和培训班也不少,但是很多企业推行了一次又一次,就是做不好,甚至到头来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连一些日资企业到了中国之后,也对开展5S管理一筹莫展。这究竟为什么? 误区1:5S活动看不到经济效益 很多公司老总会问,做5S到底能够给我带来什么效益?一些管理者也急功近利,5S没有做多久就期待得到经济效益,销售额、利润飞速增长等等。因此一些人就找借口:既然5S并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效益,不参与也罢。

事实上,5S活动初期的效果更多地体现在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员工意识的改进和企业形象的改善上。5S活动对效益的贡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误区2:我们公司已经做过5S了 这是比较常见的一个认识误区。所谓做过了,大概有这样两种可能性:一种就是,说这话的人本身并不了解5S,认为5S只是阶段性的项目,做一次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另一种就是,曾经做过但是现在没有坚持,或者说没有做出效果,失败了。

很明显,前者的认识是十分可悲的,因为他并不会再次尝试5S了,通过持续推进5S活动得到的好处都将与其无缘。后者则可以肯定,5S活动都坚持不了,要尝试更高水平的改善活动,更是不可能成功的。误区3:我们的企业这么小,搞5S没什么用 就像盖房子需要坚实的地基一样,企业从小做好5S同样重要,因为5S活动是现场管理最基础的项目,既然是基础就不能可有可无。在一个企业还小的时候,让每一个人养成良好的5S习惯,比等到企业大了、员工多了之后做这件事情容易得多。“为什么我们中国企业总是做不好?” 没有实施5S的工厂,脏乱触目可及,零件与箱子乱摆放,小推车在狭窄的空间里游走;好不容易购进的最新式设备未加维护,短短数月就变成了不良的机械。而员工在工作中也显得松松垮垮,规定的事项只有起初两三天遵守而已,有头无尾…… 为什么我们中国企业总是做不好?正如黄杰所说,“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员工做事不认真不到位。而5S就是根治这些顽症的良药。通过5S活动,建立标准化,规范行为,给员工不断灌输责任感和纪律性,人人都能自主管理,这样的企业想让它不成功都难。” 讲师:黄杰

管理学硕士,高级咨询师,中国著名现场管理专家、实战型生产顾问。在某大型日资企业任职多年,历任人事课长、生产课长、生产经理、副总经理、合资企业总经理。

他拥有十几年外资企业中高层实战管理经验,擅长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管理培训、现场改善辅导及项目咨询,黄杰为许多企业进行过生产管理与企业管理模式的设计和改善,包括:NEC(中国)、NOKIA、富士通、通用、富士施乐、可口可乐、松下、立邦、李锦记、娃哈哈、TCL、ABB、统一、联想、中石化、中海油、康师傅、蒙牛、伊利、东风汽车、白沙集团、曼秀雷敦、航天科技、航天科工、青岛啤酒、大亚湾核电站、大宇重工等,领域涉及食品、电子、机械、通讯、电气、汽车、家具、家电、注塑、生物制药等行业,已成为国内最资深的企业管理和培训、咨询师之一。适用于希望掌握5S现场管理方法,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工作环境的企业总经理、品控经理、生产经理/主管及其他企业界人士。《5S管理实战--现场管理与改善的杀手锏》VCD教程核心内容: 为什么需要5S管理? 无声但最有魅力的推销员 降低成本的利器 建立标准化的推动者 管理人才的培养工具 对5S管理的八大认识误区 误区1:我们公司已经做过5S了 误区2:我们的企业这么小,搞5S没什么用 误区3:5S就是把现场搞干净 误区4:5S只是工厂现场的事情 误区5:5S活动看不到经济效益 误区6: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做5S 误区7:我们是搞技术的,做5S是浪费时间 误区8:我们这个行业不可能做好5S 5S推进的步骤及具体方法、实例 1S整理:分清要与不要 整理推进的10个步骤 整理厉行的“三清原则”:清理、清除、清爽

实例分享:设备整理活动/产品整理活动/在制品整理活动/作业台、工作桌及工作椅整理活动/不良品整理活动/材料整理活动/包装材料整理活动 2S整顿:零时间找到需要 整顿推行的6个步骤及10个具体方法 整顿执行的注意事项 实例分享:厂区位置的命名和标识/出入门牌整顿标示方法/在制品的整顿/操作工具整顿的推行/切削工具整顿的推行/机械设备整顿的推行/机台、台车类整顿/配线、配管的整顿/清洁用具的整顿/危险品的整顿/仓库整顿的推行/润滑油、作动油等油类整顿/操作标准规则的整顿推行 3S清扫:即点检,发现不正常 清扫推行的6个步骤和要领 清扫的注意事项 实例分享:资料文件的“清扫”/公共区域的“清扫”/设备的“清扫” 4S“清洁”:第一先诀要求是使设备和工具正常使用 “清洁”的三不原则:不恢复脏乱,不制造脏乱,不扩散脏乱 “清洁”推行的5个步骤 5S素养:改变员工行为 素养推行的步骤和要点

制定礼仪守则,实施各种培训:礼仪语言/仪表礼仪/服饰礼仪/行为礼仪/待客礼仪/宴请礼仪/握手礼仪/呈送名片的礼仪/访问客户的礼仪/坐车礼仪 +1S“安全”:事前的预防监督 “安全”推行的要领 实施安全生产教育 目视安全管理 5S管理活动推行的案例与问题处理 员工和管理人员在5S活动中的责任 办公室的5S活动推进案例 推行5S管理失败的两种模式和十大原因分析 实施5S活动中的十五个技巧 突出重点、各个击破 蟑螂搜寻法 公用设施重点法 天空捕蝉 地毯搜索 下班后检查法 老鼠觅食法 文艺宣传 目标张贴法 绿化认养法 红单连罚 有奖征答 重点推广法 会议记录表 荣誉委员 5S管理(sort-整理、straighten-整顿、sweep-清扫、sanitary-清洁、sentiment-素养)是企业现场(包括车间、办公室)管理中的一项基本管理。它来源于日本,为日货走向世界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日本,你要了解某个企业是否有生 气、是否有良好的管理,产品质量是否好,首先看这个企业的5S管理如何 为了有一个安全的、高效的、高品质的、人际和谐、精神状态朝气蓬勃的工作现场。为了使本企业降低成本、按时交货、服务使顾客满意。5S是办好一个企业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哪个部门没有正常执行5S,就没有正常的作业(工作),没有好的业绩或者没有生气。

推行5S,不仅能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推行5S能改善员工精神面貌,培养和吸引一流的人才,缔造一流的企业。本教程系统介绍了5S的定义、效用、实施工具、实施步骤,是企业以及其它组织提高现场管理的质量,改善员工精神面貌,使组织充满活力的理想教材。培训受益: 掌握推进5S管理的重点和步骤; 掌握实施5S管理的各类工具; 掌握可视线化管理推进方法; 全面了解5S的内涵及基本原理; 通过实施5S,提高员工素质,造就优秀企业 适合对象: 企业管理者、生产现场主管、生产现场员工 人力资源部、培训部门经理及员工 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的管理者 主讲介绍:夏祯 5S的起源 1.5S的沿革 5S起源于日本,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一种管理办法。

1955年,日本的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当时只推行了前两个S,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后因生产和品质控制的需要而又逐步提出了3S,也就是清扫、清洁、修养,从而使应用空间及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了1986年,日本的5S的著作逐渐问世,从而对整个现场管理模式起到了冲击的作用,并由此掀起了5S的热潮。2.5S的发展 日本式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推行各种品质的管理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品品质得以迅速地提升,奠定了经济大国的地位,而在丰田公司的倡导推行下,5S对于塑造企业的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高度的标准化、创造令人心旷神怡的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逐渐被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5S已经成为工厂管理的一股新潮流。根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有的公司在原来5S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节约(Save)及安全(Safety)这两个要素,形成了“7S;也有的企业加上习惯化(Shiukanka)、服务(Service)及坚持(Shikoku),形成了”10S.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谓“7S、”10S都是从“5S里衍生出来的。

5S的含义

5S是日文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修养)这五个单词,因为五个单词前面发音都是”S“,所以统称为”5S“。它的具体类型内容和典型的意思就是倒掉垃圾和仓库长期不要的东西。整理 就是区分必需和非必需品,现场不放置非必需品:

将混乱的状态收拾成井然有序的状态

5S管理是为了改善企业的体质 整理也是为了改善企业的体质 整顿就是能在30秒内找到要找的东西,将寻找必需品的时间减少为零: 能迅速取出 能立即使用 处于能节约的状态 清扫 将岗位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清扫的对象: 地板、天花板、墙壁、工具架、橱柜等 机器、工具、测量用具等 清洁 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管理公开化,透明化。修养 对于规定了的事,大家都要认真地遵守执行。

典型例子就是要求严守标准,强调的是团队精神 养成良好的5S管理的习惯

5S活动不仅能改善生活环境,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品质、服务水准,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给予制度化等等,这些都是为了减少浪费,提高工作效率,也是其它管理活动有效展开的基础。在没有推行5S的工厂,每个岗位都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不规范或不整洁的现象,如垃圾、油漆、铁锈等满地都是,零件、纸箱胡乱搁在地板上,人员、车辆都在狭窄的过道上穿插而行。轻则找不到自己要找的东西,浪费大量的时间;重则导致机器破损,如不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使是最先进的设备,也会很快地加入不良器械的行列而等待维修或报废。

员工在这样杂乱不洁而又无人管理的环境中工作,有可能是越干越没劲,要么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要么就是另寻它途。

对于这样的工厂,即使不断地引进很多先进优秀的管理方法也不见得会有什么显著的效果,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简单实用的5S开始,从基础抓起。

前面阐述了5S的基本含义,可是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很多人却常常混淆了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等概念,为了使5S喜闻乐见,得以迅速地推广传播,很多推行者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记忆,如漫画、顺口溜或看板等。5S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作为企业,实行优质管理,创造最大的利润和社会效益是一个永恒的目标。而优质管理具体说来,在以下这些方面有独到之处:

Q(quality:品质)、C(cost:成本)

D(delivery:交期)、S(service:服务)

T(technology:技术)、M(management:管理)Q(quality)品质品质是指产品的性能、价格比的高低,是产品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好的品质是赢得顾客信赖的基础,5S能确保生产过程的迅速化,规范化,能十分有效地为好的品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C(cost)成本随着产品的成熟、成本趋向的稳定,在相同的品质之下,谁的成本越低,谁的产品竞争力相应地也就越强,谁就有生存下去的可能。5S可以减少各种浪费,避免不均衡,大幅度地提高效率,从而达到成本的最优化。D(delivery)交货的期限,简称为交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大批量生产已成为个性化生产,多品种而又少批量地生产,只有弹性的机动灵活的生产才能适应交期的需要,交期体现了公司的适应能力的高低。5S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法,能及时地发现异常,减少问题的发生,保证准时交货。

S(service)服务众所周知,服务是赢得客源的重要的手段,通过5S可以大大地提高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工作乐趣,使他们更乐于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另外通过5S还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无谓的”确诊“,可以让顾客感到快捷和方便,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T(technology)简称技术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谁能够掌握高新技术,谁就更具备竞争力,而5S通过标准化来优化、累计技术并减少开发成本,能加快开发的速度。M(management)管理管理是一个广义的范畴。狭义可分为对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等四方面的管理。只有通过科学化、效能化的管理,才能够达到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的最优化,综合利润最大化,5S是实行科学管理的最基本的要求。一个企业通过推进5S活动,就可以有效地将品质、成本、交期、服务、技术、管理等六大要素都达到最佳的状态,最终能实现企业的竞争方针与目标。所以说5S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和基础。5S的说明书 1.5S的性能 5S很像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它能十分有效地治疗企业里的各种不良状况的”疾病“,长期服用,能极大地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本品无任何副作用。

主要成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

一个企业,如何让它不下滑,必须要有一个支撑点,而这个支撑点称为止动力,另外一种力量叫拉力,如何让一个企业能逐步地向前进,后面应有一种止动力,而前面必须有一种拉力,这个企业才会往上走。那怎样正确地使用止动力,又如何最有效地运用这种拉力,是这个企业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一个基础要素,5S的作用就是能彻底消除各种问题的隐患,强壮企业的”体魄",提高免疫力。它的主要作用有下列6种:

2.5S的主要功用(1)让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2)节约成本,实施了5S的场所就是节约的场所;(3)缩短交货期;(4)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场所的安全系数十分有效地增大;(5)可以推进标准化的建立;(6)通过5S可以极大地提高全体员工的士气。

篇2:网络管理概述

人性化管理是以人性为原则、为基础的管理,强调组织管理应以人为中心,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重要的组织资源,一切管理活动应围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展开,管理中应充分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对其从各方面予以关心、爱护,使他们在工作中体现归属感、价值感,获得超越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人性化管理大体包括:

1.情感管理,就是注重人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其消极情绪。管理者应尊重下属,善于沟通,对下属员工宽容、仁慈,慎重对待下属提出的要求。

2.民主管理,就是让员工参与决策。管理者做出决策前,应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性,还能提高员工的士气,使决策更易于彻贯彻执行,更能让员工接受。

3.自主管理,可以说是民主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其大意是:员工根据组织的发展规划和目标,自主制定计划实现目标,即“自己管理自己”。这样可以把员工的个人意志和组织的统一意识结合起来,从而使每位员工心情舒畅的工作。

4.文化管理,这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是管理的最高境界。通过培育组织文化,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组织文化而非制度对员工实施管理,并在组织和成员间建立起富有意义的伙伴关系。

人性化管理强调尊重人性,但并不排斥制度,它不能脱离制度而存在。所以文化价值等人文因素统摄物质、制度等理性因素和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以人性充实理性,使管

理的效率和效益在更大程度上塑造人的自觉性和自我激励,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住企业管理的核心。

二、人性化管理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

在酒店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人性化管理应用到酒店的实际管理中。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树立人性化管理理念

酒店中的一线员工,直接为客人服务,实际上是酒店的形象代言人,代表酒店去接待宾客。如何使员工能轻松地、愉快地扮演好这个角色,为客人提供发自内心的微笑服务、尽善尽美的个性化服务以及物超所值的高标准服务,这就要求酒店在经营管理中,加强管理者人性化管理的意识。在管理中,酒店要从以管理者为中心向以员工为中心转变,无论考虑问题,还是处理问题都不能脱离这个中心。酒店的计划、决策、指挥、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职能都要以人为本,兼而重视情感的投入。具体地说可以设立总经理信箱或总经理接待日,给员工一对一提意见、建议的机会:设立“员工建议奖”,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重视员工所提建议;管理者深入基层,切实体会员工的意愿和需要。关心员工、尊重员工、无论是近期措施还是长远打算,都要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有了这样的群众基础,酒店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规范酒店的各项制度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规范的制度。人性化管理也必须以规范的制度为基础。如果忽视了制度化,就会出现无原则而只讲人情或裙带关系的情况,就难以在管理中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就会挫伤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缺乏规范制度,人的行为不能规范,人的弱点和非理性行为就得不到约束,必然导致管理的混乱和工作的无序化。人性化管理需要

制度,但这个制度的制订必须体现人性化管理的精神和理念。有利于管理的人性化,不能只重于惩罚,有效的人性化管理应该是人性化与制度化的有机融合,制度是一种理性化的规范,而人性化是一种对人有激励效能的管理艺术,将人性化与制度化和协统一起来,员工才能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规范服务。

3.重视员工培训

培训员工,不仅能为酒店带来更高水平的服务绩效,还可帮助酒店吸引和留住最好的员工。一些有志于有酒店业发展的优秀员工,他们会选择能给予各种培训,从而促进他们事业发展的酒店。只要酒店重视员工培训,把员工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把培训和发展视为酒店在员工身上投资的一个持续过程。员工就会把酒店作为自己发展事业的广阔天地,他们就会努力工作。同时,通过培训,能增强员工对酒店的奉献精神,能接受酒店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观念。因此,对酒店也有着短期和长期的积极影响。

4.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

(1)与员工建立新的伙伴关系。酒店要适应现代化市场机制下的激烈竞争,重要措施之一是要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酒店除了为员工提供满意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劳动报酬外,还要使每位员工相信自己拥有与酒店“荣辱与共”的重要地位。这样,员工才能积极主动地向宾客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宾客接受这样的服务后,也更容易与酒店建立信任、持久的关系。

改革开放前的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是单纯的上下级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员工几乎没有发言权。改革开放后,在新的市场机遇和竞争中,酒店业有了大跨度的发展,经营管理理念也随之有所更新。员工已不仅仅是获取工资和报酬的工作者,而更重要的是成为积极参与酒店经营的伙伴。那么酒店应如何建立这种新型的伙伴

关系呢?重要的是要在管理理念上尽量地消除管理者与员工由于职位不同而产生的隔阂。一方面,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加强管理技能和技巧的学习,要礼贤下士,心胸豁达,充分重视员工的智力成果,平衡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的一员,真正的与员工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培训工作,在思想上提升主人翁意识,让员工将自己真正融入到酒店的经营管理中。

(2)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在酒店的管理工作中,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能极大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酒店沟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信息共享。其主要表现为:员工应熟悉酒店的整体运营方针、经营目标、新技术信息等,这不仅可以确保酒店内部信息传达的顺畅和及时,同时也成为员工为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依据。与员工的沟通包括倾听、疏通与指导三个方面。倾听可以让管理者了解酒店员工的思想动态;疏通是为了消除障碍,让员工尤其是一线员工顺利地完成面客服务工作;指导则要求管理人员不断地与员工沟通酒店的核心价值与目标,同时让员工更深刻地认识到什么对酒店更重要。在实际操作方面,酒店可以采用召开班前会、例会等一些传统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传达。另一方面,管理者也可以通过巡视管理,深入现场等方式来及时地协调、解决酒店经营中的各方关系及出现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深化与员工的沟通。酒店也可以多关心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经常组织一些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这也是加强与员工沟通的一个方面。通过在各种活动中各级员工的言论或讨论来及时了解酒店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在活动中也可以及时与员工进行思想交流,倾听员工的心声,了解员工的需求,从而尽可能地满足员工在工作与生活各方面的需要,增加员工对酒店的满意度,从根本上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沟通。

(3)授予员工一定的权限。酒店一线员工直接对宾客提供服务,与客人面对面的接触最多,当宾客有什么不满意或是有什么要求时,常常要求从直接服务的员工那里得到快捷满意的答复。而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管理组织结构中,一线员工要层层向上汇报,再层层听从指

挥。在相当长的一段汇报、指示过程中,宾客会认为只是一件小事也无法立刻得到答复,他们对酒店的工作效率就会产生质疑,就会影响到酒店的形象。如果酒店能授予接待人员适度的权力,在接待宾客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相关的员工就可以在职权范围内快速给宾客回复,灵活地为宾客解决。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维护酒店形象,做到宾客与酒店的双重满意。在授权的过程中,酒店也不可盲目和缺乏规范,应做到适度授权,并要遵循一定的准则,即因事择人、视能授权。对被授权者必须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规范权责管理。在员工出现工作失误时,直属领导要承担连带责任。

5.加强酒店文化建设

酒店本身要注重员工与酒店的自愿合作,其工作方式也更多地强调团队协作。因此,用酒店文化来提高酒店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尤为重要。酒店文化是酒店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并得到全体成员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传统风俗和礼仪等内容组成的有机整体。以加强酒店文化建设来实现人性化管理,主要通过加强精神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物质文化层三个方面的建设来实现。

(1)酒店要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首先就要树立正确、理性、健康的理念。员工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一项有发展的职业和事业。只有真正重视人的发展,在经营管理中突出“人本”思想,建立独特的酒店文化,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精神文化这种理念在酒店的成长与发展中潜移默化的发挥着最持久的作用。好的精神文化层是酒店无形的资产,它不仅能挖掘出每位员工的潜能,激发员工的士气,而且是酒店内部团结的纽带和沟通的渠道。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旺盛的活力。

(2)制度文化是酒店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规章制度所要遵循的理念等。在任何一个社会或组织中,制度的作用不可替代。酒店员工处在企业文化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的约束下,使员工产生自控意识,达到内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培育员工高度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激发其发自内心的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篇3:认知网络概述

未来通信网络是一个泛在、异构的网络模式, 多接入方式并存, 多节点协同工作, 支持不同程度的无缝移动特性, 同时它又是一个智能化通信系统, 能够随时感知外界环境, 并根据当前的网络状况实现自配置和自适应。另外, 它还需要具备自我意识和自动学习能力,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未来通信对网络智能化要求。

认知网络是未来通信网实现的一个重要方案。对认知网络的概念的讨论是近些年来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认知网络能够收集周围网络环境的信息并进行学习, 进而对网络进行动态的调整和重构。目前, 认知网络以其极具智能特色、无缝融合各个异构网络、通过联合资源管理最大化网络整体性能等优势迅速吸引了国内外各大标准化组织、研究机构和大量学者的目光。

2 软件无线电、认知无线电 与认知网络

谈及认知网络, 首先需要与软件无线电、认知无线电这两个名词相区分。

1991年, Joe Mitola提出的软件无线电 (software defined radio, SDR) 概念, 为无线通信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软件无线电是指一种可重新编程或者重构的无线电系统, 即在其系统硬件无需变更的情况下, 软件无线电可以在不同的时候根据需要通过软件加载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这就给予了无线电业务极大的灵活性[1]。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发展, 软件无线电已经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电子、测控、导航卫星及民用广播电视等各种无线电工程领域。

认知无线电 (cognitive radio, CR) 的概念最早是由瑞典的Joseph Mitola博士于1999年8月提出来的, 它基于软件无线电发展而来。认知无线电是这样一种技术, 它能够感知周围的电磁环境, 通过无线电知识描述语言 (RKRL) 与通信网络进行智能交流, 根据交流的结果实时调整传输参数 (调制方式, 编码体制, 发射功率, 通信频率等) , 使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参数不仅与规则相适应, 而且与环境相匹配, 从而实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达到通信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频谱利用的高效性[1]。也就是说, SDR关注的是采用软件方式实现无线电系统信号的处理;而CR强调的是无线系统能够感知操作环境的变化, 并据此调整系统工作参数, 实现最佳适配。可以说, 认知无线电是一种具有智能功能的软件无线电。

认知网络的概念, 最初由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提出, 可以这样定义[2]:认知网络有一个可以感知当前网络环境的认知过程, 它能够对当前网络环境进行观察, 通过对网络环境的理解, 动态的调整网络的配置,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决策和行动, 从而灵活地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同时, 网络还应具有从变化中学习的能力, 并能够对未来进行以端到端为目的的决策。

目前, 认知网络的概念时常被人们与认知无线电联系在一起, 一些文献[3]将认知无线电网络作为认知网络的一个实例进行研究。认知网络与认知无线电确实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来讲, 认知网络不是简单的停留在认知无线电层次, 而是上升到整个网络的层次, 即实现端到端的目标;认知无线电中具备了认知网络的一些特性, 它可以成为认知网络中的一种关键技术, 或是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网络和认知无线电共有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认知过程[4], 这是网络性能最优化的核心。认知过程的关键部分就是能够从过去的决策中学习并将其应用于对未来的决策中。因此, 在认知网络的设计中可以借鉴认知无线电的一些方法, 比如认知无线电中对感知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模式化语言RKRL。

认知网络与认知无线电之间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控制目标不同[4]。认知网络的目标是基于端到端网络性能的, 而认知无线电的目标仅局限于无线电用户。在设计认知网络协议栈时, 处理认知网络中的操作, 用户, 应用和资源等要求都是基于端到端的目标的;而对认知无线电的研究则强调与物理层的相互作用。另一个认知无线电和认知网络间的明显不同就是, 它们适用的范围不同。认知无线电仅能应用在单一无线网络中, 而认知网络是一种基于异构、融合的新型网络。由于认知网络可以跨越多种有线和无线的媒介, 因此, 可以基于蜂窝无线网络, Ad-hoc网络, 有线网络和异构网络等设计认知网络方案。

3 认知网络的特点

认知过程是认知网络的核心,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认知和学习的能力。因此, 认知网络需要一个环状反馈来对过去决策和当前环境, 当前决策和未来环境之间进行交互, 实现认知过程。图 1是由John Boyd提出的一个简单的反馈环-OODA模型[5], 它包括观察 (Observe) 、定向 (Orient) 、判决 (Decide) 、动作 (Act) 四个模块。该模型最初用于军事领域, 现在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在军事之外的各种领域。在某些情况下, 还可以增加学习模块, 防止之前产生的一些错误信息对未来的决策造成不利的影响。

认知网络的认知和学习特性, 使它具有不同于传统网络的一些重要特性:

(1) 泛在性和异构性

与非认知网络相比, 认知网络能够动态、自适应地提供更好的端到端性能。认知过程可以提供更好的资源管理, QoS, 安全, 接入控制等网络目标。在认知网络中, 节点能够通过认知过程随时感知周围的网络环境, 选择适合的接入方式, 灵活的切换通信模式。认知过程有利于构造异构融合网络, 因此, 认知网络能提供最大可能的无缝连接服务, 实现多网融合和各种网络之间的无缝切换, 并使网络的性能最优化。

(2) 协同性

目前的网络中终端和终端之间, 网络和网络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互通, 由于节点间缺乏相互沟通而造成资源浪费及资源分配不合理等情况, 致使网络利用率低下。在认知网络中, 认知过程不仅能够感知周围的网络环境, 也能够感知网络中周围的其他网络元素的信息, 因此, 可以改变传统网络中节点之间因信息孤立而导致的竞争和不合作的关系, 建立起节点之间协同工作的关系。这种建立在对网络环境和网络元素充分认知基础上的协作关系, 能够有效的进行节点间的资源共享, 从而更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 实现优势互补, 使网络的使用更加合理和高效。

(3) 高度智能特性

目前的网络配置和管理还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 但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的发展, 网络日益庞大复杂, 人工的管理和维护很难满足系统性能的要求。按照未来网络的异构特性, 各种网络在网络拓扑, 工作模式和参数设置等方面, 都应该能够动态的变化, 尽量减少对人工的依赖。认知网络高度智能性体现在它具有自感知、自适应、自配置、自我意识、自我学习的功能, 能够智能的进行决策和重配置。通过认知过程, 网络能够感知和适应周围的环境, 并不断的进行调整和重构, 以适应周围环境。这种感知过程不仅包括终端间的感知, 网络间的感知, 还包括终端和网络间的感知。同时, 网络的变化又会引发环境的再变化, 对网络和其中的用户产生新的影响, 引起新的调整和重构。网络在这种不断的相互影响和变化中实现自我配置, 最终实现性能的最优化。为实现这种智能的自我组织和配置功能, 可以考虑借鉴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 在认知网络的组网和调度中引入人工智能算法, 从而达到认知网络具备全网络智能性能的目标。

4 层次化认知网络及行为模型

传统的OSI网络结构模型是基于分层协议栈的思想设计的, 这种分层模型只能通过接口协议在上下层之间进行相互通信。这种单纯的上下层交互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认知网络对环境变化的快速感知, 智能决策等要求。由于认知网络的认知特性, 需要考虑在传统分层模型中的每一层都引入反馈环, 使各层都具有认知的功能, 能够从外界环境中获得必要的信息, 并且各层之间需要全向的信息传递, 从而实现信息的横向、纵向的全交互。

图 3以OSI网络分层模型为例, 将OODA环引入模型的各层, 并简要分析了它在各层的作用以及所需关键技术。

在物理层引入认知过程的目的是对周围的物理环境进行感知。首先认知网络需要对物理环境进行观察和分析, 包括检测频谱空穴和探测节点状态参数。频谱空穴检测是现在研究的一个重点技术, 对频谱空穴的检测并不是简单的探测感兴趣的频带内的信号能量, 而是需要综合检测信号在时域、频域和空域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节点参数主要包括传输功率、调制方式、编码方式和载波数量等。然后认知网络通过对之前物理环境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进行定向。在决策阶段, 认知网络需要进行对信道的确认, 主要包括信道状态估计和信道容量预测。之后, 认知网络根据之前的决策对网络进行调整,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 以达到动态分配载波, 充分利用空闲频谱, 同时进行高效功率控制和速率控制。

数据链路层的认知过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获知网络频谱使用情况, 从而选择适合的调度策略。首先认知网络通过观察获知频谱感知的方式 (集中式还是分布式) 并收集链路状态的信息, 进而获取整个网络的频谱使用图谱, 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做出决策, 确定感知时间和感知频率, 选择合适的感知方式和介质接入控制方式, 决定竞争合作策略和调度机制策略等。最后, 根据决策, 进行频谱租用协商, 数据包发送控制和信道传输控制, 并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方式。

网络层的认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获知周围网络拓扑, 选择最佳的路由策略。首先在观察的过程中, 认知网络需要完成收集网络状态信息和进行邻居发现的工作, 从而获知周围网络拓扑的情况以便进行定向。在决策的阶段, 认知网络需要更新路由判据, 确定路由策略及转发参数 (如转发时延, 转发速率、转发方式等) 。最后, 认知网络需要根据更新的路由信息重新设置路由, 并对有效的路由进行再学习。

应用层的认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用户和业务的需求, 从而更好的提供服务。认知网络需要对用户和业务的需求进行感知, 进而确定业务类型的归属, 确定QoS等级, 重新协调业务的类型, 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

网络环境具有动态变化的特性, 认知网络中, 每个节点可以自动的根据周围通信环境及网络状态来主动的计划、判断甚至决定通信行为, 因此, 需要网络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 各个层之间进行灵活准确的认知信息交互, 快速准确地完成自认知过程。传统的分层协议栈无法灵活地适应无线移动环境的变化, 信息逐层传递的交互模式在很多情况下也已经无法满足环境高度动态变化的要求。因此, 为了保证认知网络的可靠连接和应用的顺利完成, 保证各层之间快速的信息交互, 保证认知网络有效的进行调整和重配置, 在认知网络中引入跨层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对跨层设计机制提出了自己设计方案。现有的无线网络跨层设计主要集中在:物理层和MAC 层相结合的速率自适应方案[6];物理层、MAC 层、路由层相集合的路由自适应方案[7];物理层、MAC 层和传输层相结合以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8]。这些跨层设计能够改善系统在无线环境内的路由、资源调度、QoS 保障等性能。

5 SON——LTE-A与 认知网络的"契合"

未来通信网络将是一个泛在、异构的网络模式, 多接入方式并存, 多节点协同工作, 支持不同程度的无缝移动特性, 同时它又是一个具有智能特性的无线通信系统, 具有自我配置、自我优化和自动学习的能力。未来通信网络向着认知网络发展将是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了应对这一发展趋势各大标准组织纷纷在标准制定时提出新的要求。在2009年2月IEEE 802.16m提出的最新文档[9]中要求网络能够支持自组织 (Self-Organization) 功能, 包括网络的自配置 (Self-Configuration) 和自我优化 (Self-Optimization) 。LTE-A在Release 8中提出了自组织网络 (Self Organization Network, SON) 的概念和需求, 并在2008年12月最近更新的文档[10]中要求自组织网络具有自配置、自优化和自愈合 (self-healing) 的能力。两大标准在网络自组织功能上不谋而合, 其基本思想都是未来网络需要具有智能特性, 能够尽可能多的进行自我的管理和重构, 减少人工对网络配置和管理的干预。显然, 网络具有自我意识是未来网络发展的一个普遍要求。目前, LTE和IEEE组织对SON的讨论仅停留在初步概念定义阶段, 而对于SON功能的实现, 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时, 一些国际运营公司如NEC[1]等都在积极地进行LTE中SON功能的探索研究。

由此可见, 网络更高智能性的需求已经非常强烈, 这些标准中提出的对网络自组织, 自配置, 自优化的要求和认知网络的认知特性是相吻合的, SON的特征, 已经具备了一些认知网络的雏形, 因此, 可以说未来4G的通信网络技术正向着认知网络的方向发展。各大标准组织对标准的制定以及企业的积极参与, 为4G网络向认知网络发展奠定了重要铺垫, 同时对认知网络的研究也将极大的促进未来4G技术的发展。

6 结论

认识网络是一种具有智能性的网络, 它能够观察周围环境, 根据端到端的目标, 使用适当的学习机制, 对网络状态做出正确的规划, 决策和动作。未来的通信网络需要网络具有更多的智能化因素, 需要网络具有自配置、自优化等特性, 这些目标很好的契合了认知网络的特征, 因此, 未来通信网络向着认知网络发展将是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杨小牛.从软件无线电到认知无线电, 走向终极无线电———无线通信发展展望[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8, 3 (1) :1-7.

[2]Thomas.R.W, DaSilva.L.A, MacKenzie.A.B.Cog-nitive Networks[A].Proc.IEEE DySPAN 2005[C], Nov.2005:352-360.

[3]滑楠, 曹志刚.无线认知网络概念与实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 45 (02) :1-6.

[4]Thomas.R.W, Friend.D.H, DaSilva.L.A, MacKenz-ie.A.B.Cognitive networks:adaptation and learning toachieve end-to-end performance objectives[J].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2006, 44 (12) :51-57.

[5]John Boyd.A discourse on winning and losing:Patternsof conflict[R].1986.

[6]G.Holland, N.Vaidya, P.Bahl.ARate.Adaptive MACprotocol for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A].ACM/IEEEInt.Conf.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MOBICOM0'1) [C].Rome, Italy, 2001:42-47.

[7]Ramachandran.B, Shanmugavel.Mobility AdaptiveCross Layer Design for Reliable Route Discovery in Ad-hoc Networks[A].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Sensor Networks, 2007.WCSN'07[C].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13-15 Dec.2007:69-73.

[8]Jie Chen, T.Lv, Haitao Zheng.Joint cross-Iayer designfor wireless QoS content delivery[C].2004 IEEE ICC, Vol.7, 20-24 June 2004:4243-4247.

[9]IEEE 802.16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WorkingGroup.IEEE 802.16m System Description Document[R].Feb.2009.

[10]3GPP TS32.500,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Self-Organizing network (SON) ;Concepts and require-ments (Rel.8) [R].Dec.2008.

篇4:公司预算管理概述

关键词 预算管理 必要性 完善措施

预算包括营业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筹资预算,各项预算的有机组合构成企业总预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全面预算。预算管理可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全方位地调动企业各个层面员工的积极性,是会计将企业内部的管理灵活运用于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是促使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坚实的基础。

一、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及目前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它通过业务、资金、信息、人才的整合,明确适度的分权授权,战略驱动的业绩评价等,来实现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并真实的反应出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而对企业协同、战略贯彻、经营现状与价值增长等方面的最终决策提供支持。就像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指出的那样: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它具有以下优点:

1、制定计划。预算有助于管理者通过计划具体的行为来确定可行的目标,同时能够使管理者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形;

2、促进合作与交流。总预算能协调组织的活动,使得管理者全盘考虑整个价值链之间的相互联系,预算是一个有效的沟通手段,能触及企业的各个角落;

3、有助于业绩评定。通过预算管理各项目标的预测、组织实施,能促进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各项目标的不断提高和优化,是体现企业业绩的一种好的管理模式;

4、激励员工。预算的过程会促进管理者及全体员工面向未来,促进发展,有助于增强预见性,避免盲目行为,激励员工完成企业的目标[1]。

正是由于预算管理具备以上优势,它才能在大企业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好的效果。企业预算管理是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通过预算编制、执行、控制、考评与激励等一系列活动,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当前公司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发展较晚,全面预算管理在各企业中的发展应用还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因此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足的问题不可避免。有关全面预算的概念、预算编制、组织管理等问题仍存在较多的疑问和难题,甚至一些企业的管理者还把全面预算简单的等同于财务预算。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的现状表现为:企业愈来愈重视全面预算,但应用普及率不高;在不同企业之间,全面预算管理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存在较大的差异,预算指标的设置及预算编制方法及具体内容也都存在着较大的不同。

以上现状,反映出我国的企业在全面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全面预算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但另一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预算徒有其名。不少企业制定了一些列有关预算管理的制度性文件,但都停留在表面上,仅仅为了在企业管理水平认定方面能够得到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认同,并没有在企业间得到深入的贯彻实施。预算是一种资源分配,对计划投入产出内容、数量以及投入产出的时间安排的详细说明,通过预算的编制,使企业经理人明确经营目标,工作有方向。实施预算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但若将其视为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就大错特错了。所以,企业不能只将预算管理作为制度的组成部分去填补企业制度空白,而应真正领会其内涵,使其成为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2、编制预算过于模式化,变为纯财务行为。至今仍有很多人认为,预算就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支出的计划和措施,将预算理解为一种纯粹的财务行为,应有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但事实上,全面预算是在财务收支预算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其包括各种业务、投资、资金、人力资源、科研开发以及管理,这些内容涉及面之广,远远超出财务部门的控制能力的。因此,全面预算绝对不是财务部门能够单枪匹马完成的。

3、对编制预算的准确度急于求高。通常有一些列的具体指标来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尽管这些指标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对企业未来的影响,并对其作出了合理的估计,但实际的执行结果往往与预计指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管理层对预算编制的准确度急于求高,为了能够不偏不倚的实现既定方针,他们希望指标的预计值最好能够与实际执行结果相差无几。

二、构建公司预算管理体系关键问题分析

1、企业预算能否经得起市场检验。企业切忌闭门造车,针对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市场调研和预测在预算管理中至关重要,而现实中这一点经常被忽视。企业的预算指标要能够充分反映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只有被市场接受、经得起市场检验的预算制度,才能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2、预算是否具有客观性。在确定指标值的时候,应该是在参考企业过去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内部变化,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做出客观评估,而后确定一个比较符合客观情况的指标值。但一些企业,直接就以历史指标值来确定未来的指标值。对于经营活动一直处于平稳状态,各年情况变化不大的企业这种做法还可以接受,但若企业经营活动变化较大时,这种做法就有失客观性和准确性,制定的预算也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最后导致执行和考评环节的换乱、无序,预算管理制度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3、是否具有整合思想。第一,预算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其他相关部门必须参与进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预算管理才是成功的。第二,预算管理是长期过程,预算指标的确定必须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适应,预算应将各个阶段的经营活动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否则预算管理的短期行为会导致各期的预算衔接性差,甚至会造成各部门之间的冲突和预算控制的空白地带。

三、完善公司预算管理的措施

1、根据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确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约束和管理,企业的预算管理体系要能够发挥正常的效果,其预算管理必须要有整合思想。也就是说,预算管理的目标必须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导向和战略目标直接决定了企业预算管理模式的选择,决定着预算的重点和预算的目标。预算只有以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基础,各个阶段的经营活动才能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才能避免预算的短期行为。

2、树立全民参与的意识。全民预算涉及到企业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绝不是财务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它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因而企业应该树立全民参与预算管理的意识,鼓励全体员工为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献计献策,并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2]。这样既保证了预算管理实施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管理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交流,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不和谐。于企业发展于员工个人都有积极的作用。

3、研发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系统以有效利用全公司预算资金为目的,以控制项目预算资金为手段,以信息系统实用性、可靠性、灵活性为核心,实现对企业各类工程项目及各类生产、管理、办公消耗的全面资金控制管理。企业研发预算信息系统,资金管理制度得到落实,有效控制资金预算,在保障正常生产运行的前提上合理的分配了预算资金,能达到通过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和落实预算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目标。

4、“面向市场”,使预算指标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树立“面向市场”的预算理念,对企业提高预算的准确性非常重要。销售预算一般是企业生产经营全面预算的编制起点,生产、材料采购、存货费用等方面的预算,都要以销售预算为基础。销售预算把费用与销售目标的实现联系起来,它以销售预测为基础,预测的主要依据是各种产品历史销售量的分析,结合市场预测中各种产品发展前景等资料,先按产品、地区、顾客和其他项目分别加以编制,然后加以归并汇总。而这些工作的实现都是建立在在对市场情况的准确预测与分析的基础上。只有把握住市场,各项预算指标才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才有可操作性。

篇5:医院病案管理概述

一、概述

1.“病案”和“病案管理”的概念

(1)病案名称的来历 “病案”名称缘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病案史学,古称“诊籍”、“脉案”、“病志”、“病史”等。现代俗称“病历”。国外称“医学记录(Medical record)”、健康记录(Health record)”、“病例历史(Case history)“等,其义亦同,都表示医疗案卷或医疗记录。1953年国家卫生部正式定名为“病案”,为中国病案学科的发展和病案管理工作奠定了标准化的基础。

(2)病案和病案管理 病案是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问诊、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影像等材料,并经综合、分析,整理后归档的记录。

病案管理可使病案资料信息得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它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把医疗工作中产生的信息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检查、整理、登录、编号、建立索引、排列上架、存储保管,进行医疗终末随访、质量检查、计算机管理等活动。

(3)病案质量和病案管理质量 病案质量是指病案在形成过程中的各项内容、形式符合标准、规则和要求,以与医疗过程和医疗质量相一致的程度。

病案管理质量是指病案形成前、中、后一系列操作程序、管理方法是否科学、规范、标准。

(4)病案管理学科 它是一个历史悠久,发展较缓慢的新型边缘管理专业科学,主要研究病案史学理论及科学管理方法,是医院管理学的一个分支。

病案管理逐渐向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模式发展,正在过渡和发展为病案管理系列化——即病案组织管理、病案技术管理、病案质量管理、病案疾病分类编码和病案管理学科教育系列化。

国外病案管理已成为一门专业学科。设有病案管理专业院校,高层次的病案管理学样(院)学制为3~4年,低层次病案管理技术学校,学制为1~3年,还有病案管理函授教育,学完规定的课程,通过考试给予合格病案人员的资格。世界卫生组织对病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并经常组织培训教育,曾在南斯拉夫、印度、中国等国家举办培训班。2.病案的作用

(1)病案书写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临床工作的基本功之一。一份完整、优良的病案,能够准确反映医疗活动过程,真正体现医学学术思想水平,正确判断医疗效果和评价医疗质量,对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2)病案内容来自于临床医疗实践,具体、真实、及时、可靠的病案,是教学工作的活教材;一份优秀的病案不仅是宝贵的医疗文件,也是难以从书本上找到的宝贵教学材料,对培养医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病案是科研工作的基础资料和依据,通过一定数量的病案分析和研究,能总结出经验和科研成果,对指导医疗实践和提高医疗水平有着促进作用;病案是取之不尽的,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体现着重要的科研价值。

(4)根据疾病的分布和死因分析,病案资料能够为社会带来提供疾病谱和死亡谱,为卫生防疫、医疗保健部门及领导机关提供计划、组织、指导、检查、监督和协调医疗卫生工作的依据,起到加强预防保健工作的作用。

(5)病案不仅是各类医疗业务统计资料科学、可靠的原始依据,而且在管理工作中需要的许多信息也可以从病案中查取。通过病案资料可以分析出医院的工作效率、医疗效果、医疗业务水平、服务态度、卫生经济效益和工作精神等,监测和检查医院各部门各科室各环节的工作,考核医务人员,进行医院工作的质量分析和经济评估。由于病案历史地、全面地、系统地记录了疾病诊治工作的全过程,是法律依据的第一手材料,对医疗纠纷,伤残事故的处理提供重要内容,也是查询出生、病情、死亡、保险的有效证据。一个医院病案积累的多少,保存年限的长短、保管的好差,也反映医院发展的历史和管理水平。

二、医院病案组织管理 1.病案组织管理特点

病案组织管理工作要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中“病案是医疗、教学、科研的重要资料,也是法律的依据。门诊、住院病人都要有完整的病案,用科学方法管理,开展综合研究利用”的要求,完成病案管理任务,充分发挥病案的功能作用,结合医院实际,对病案管理责任、病案管理质量和病案管理专业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组织领导和有效的管理。

病案组织管理工作与病案技术管理和病案质量管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病案资料积累越多,信息内容越丰富,信息流的作用越强,反馈的强度越大,反映出来的病案质量也就越高;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实现不了这些要求的。只有周密地组织,才能达到以病案信息指导医教研实践,以管理贯穿医教研,在提高医教研质量的同时提高病案质量,形成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2.病案管理任务

病案管理任务是根据医疗、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以及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提出来的,主要体现在8个方面的基本任务:写好病案;收集病案;存贮病案;供应病案;疾病分类编码;质量临近;索引登记;随访管理。

病案科(室)的任务:负责病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及监督执行;负责全部病案(文字、影像、多媒体等)资料的统一管理,诸如门诊和住院病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供应、存贮、疾病分类、编目、缩微、随访、计算机应用及有关统计工作等;研究本专业技术的提高、改进和发展;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检查病案质量等。

3.病案管理体制及组织设置

(1)按照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下分级分专业负责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病案管理工作在主管副院长的直接领导下,由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和检查。(2)医院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由主管副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医务部(处)、各有关临床、医技科(部)、护理部、门诊部、病案室和综合档案馆的领导及有关人员参加。

(3)病案科(室)的人员编设。一般床位编制在500床以上,日门诊量在1000人次以上医院,可设病案科(室)主任1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分设挂号、病案供应、收集整理、疾病分类编目、随访等若干组(室)。病案科(室)实行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在完成病案科(室)工作任务的同时,负责监督、检查、指导、协调医院病案管理工作。4.医院各部门对病案和病案管理的责任

病案管理工作不是一个科室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全院各部门各科室共同努力,履行职责,齐抓共管。病案管理应实行分极责任管理,即分院级病案管理委员会、职能部门和科室3级;由科室、病案科(室)具体实施。

(1)挂号、住院、收费处和病案室责任

①准确使用病案号。②认真填写和仔细检查病案首页、姓名索引、病案证各项内容是否准确。③严格住院病人病案的传递。④按病案整理要求收集和整理资料。⑤按病案归档存贮、供应借调制度和管理方法进行系统的管理。⑥按疾病分类编目原则和要求对收集整理好的病案进行疾病分类编目。⑦开展随访工作。(2)门诊、急诊、留观和住院科室责任

1)医师的责任:①仔细询问病史,注意收集与诊疗有关的各种记录。②认真书写(记录)病案。③爱护保管好病案。

2)护士的责任:①按操作常规填写护理记录。②保管好科室内病案和其它影像等媒体资料。③负责转交出院病案。

3)科主任(主治医师以上)责任:①按统一标准,检查病案质量和病案管理工作。②督促指导下级医师写好病案。③组织出院(或死亡)病案的讨论,讲评病案质量并审签病案。④实行病案质量目标管理。⑤与病案室联系配合工作,提出改进病案质量的建议。

(3)医技科室责任 认真填写检查报告,坚持查对,及时回报,尽量缩短病人预约时间,防止延误病情。(4)职能部门责任 ①负责病案管理的组织领导工作及病案专业的技术建设、病案专业技术人员编设、人才培养、评定技术职务、提供病案管理工作中的有关仪器设备和物资供应等。②培养全院医务人员的病案质量和管理意识,督促并检查指导全院各科室的病案质量和病案管理质量。③制定病案书写规则、管理制度、病案质量和管理标准等。④解决全院有关病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组织病案展览、病案工作年会等。(5)医院领导责任 ①重视病案室的建设,特别是技术力量、设施装备、人员编设等。②加强对病案和病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病案管理委员会、职能机关和病案管理人员的作用。③教育全体医务人员写好病案,管理病案,珍惜病案价值,发挥病案作用,以推动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发展。5.病案管理专业教育(1)病案管理专业教育 病案管理专业教育要贯彻医学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理论结合、系统专业理论与技术操作实践结合、工作择期培训与长远规划培训结合、学科梯次培养与阶段智能教育结合的原则。(2)病案管理专业教育结构

①系统教育:在大、中专医学院校应开设“病案管理专业”的本科、专科教育,培养不同层次的病案管理人才。

②在职教育:在职教育对象包括未通过正规医学教育和病案专业系统理论学习的在职病案管理人员,其教育形式有:岗位培训、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短期学习班培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训。

③继续教育:对经过系统教育的病案管理人员,还要结合专业进行轮转教育,不断更新知识,使其最终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各项技术技能,成为实用型的中级或高级病案管理人才。6.病案管理专业的技术职务

为更好地调动病案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共努力钻研业务,提高病案科学管理水平,促进病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和加强医院建设,国家卫生部规定病案管理专业技术干部职务,分为技士、技师、主管技师、副主任技师和主任技师5级。在确定或晋升职务时,考核标准一般应以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成就为主要依据,适当考虑学历、外语和专业的资历。7.病案室的建筑、设备与安全

(1)建筑地点及面积 病案室位置应尽量选靠门诊部、急诊科和住院处,门诊病案库应与挂号处相连。病案室总面积应包括病案库、阅览室和全部工作室,安排时应考虑到发展的需要。平均每万份门诊病案约需用房面积3.5~4.0平方米;平均每万份住院病案约需用房面积4.0~4.5平方米。

(2)自然条件 病案库一般要求温度14℃~22℃,相对湿度为50%~65%,应光线充足,自然通风。(3)设备 以常用设备为原则,逐步配备符合现代病案管理手段需求的设备,如缩微设备、多媒体运行设备及光电传输病案设备等。

(4)安全管理 要防止由于工作中的疏忽而给病案本身带来事故。要有良好的防火、防尘、防潮设施。(5)保密管理 病案保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关系到病人的切身利益。病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地维护患者利益,严格执行病案管理规章制度,防止泄密、失密及资料丢失。

三、医院病案技术管理

病案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病案表格的审核印刷到病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从病案的编号、排列到病案的归档、供应,应建立分级的病案技术管理系统(图8)。

图8 病案管理系统分级图 1.病案编号

病案编号的种类和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7类11种,如分为序列-单元编号的多号制、分为集中或分开管理的一号或二号管理制、冠字或字头编号、病人姓名、疾病名称、病人住址编号等。采用何种编号方法,应根据医院性质、任务、特点和病案管理工作实际,研究选择应用。2.病案索引登记

病案索引是指专业索取病案内容而设置的引得手段,一般通过分类编码和登记等方法来实现。建立索引便于查找病案号和有关病案资料、总结归纳资料的内容、简捷摘录有关资料,检索历史的引得等。病案索引的种类繁多,常用的有:

(1)病人姓名索引 可按门诊病人姓名、住院病人姓名和死亡病人姓名索引编设。(2)日期索引 可按入院日期、出院日期和转科日期索引。

(3)疾病索引 可按疾病分类、手术分类、传染病索引编设。它是建立在疾病分类编目的基础上来实现的。病案管理工作中除了设置必要的索引外,大部分工作都需进行登录,如病案供应登记,病案借阅登记,科研、教学病案阅览登记和入、出院病案登记等。登录工作是病案管理的基本方法,与索引设置密不可分,具有同样的功能和效益。3.病案建立

(1)门诊病案 是病人在医院门诊期间医疗记录的正式病案。排列顺序:①病案首页。②病案副页(续页)。③各科检查报告。④各科治疗记录单。

(2)住院病案 是病人在医院住院期间医疗记录的正式病案。

住院期间病案资料排列顺序:①体温单。②医嘱记录单。③入院记录与入院病历。④诊断分析及诊疗计划。⑤病程记录。⑥转科记录。⑦手术记录(包括麻醉记录,手术报告,手术后病程记录)。⑧特殊病情治疗记录。⑨会诊记录。⑩X线检查报告单。⑾病理检查报告单(包括尸检报告单)。⑿特殊检查报告单。⒀检验记录单。⒁检验报告单。⒂中医处方记录单。⒃护理记录单(包括护理计划和特护记录)。⒄病案首页(包括住院证)。⒅门诊病案。⒆上次住院病案。⒇院外医疗资料及有关证明。出院后的病案资料排列次序:①住院目录页(在本院2次以上住院者用)。②病案首页(包括住院证)。③死亡者死亡报告单。④入院记录和入院病历。⑤同住院期间病案资料之(4)~(16)排序。⑥医嘱记录。⑦体温单。⑧其它。⑨门诊病案(限编号系统的集中管理制,分开管理制者分开排存)。4.病案归档排列

(1)病案归档排列方式 分为平卧式、直立式、横立式。

(2)病案归档排列种类 一般常用的有顺序号排列、分段号排列、尾号排列。

(3)病案归档排列标识 以线别和色别为基础,一般采用单线法、多线法、混合色标、记录粘贴、突舌、切口等多种形式。设计或制作标识,可根据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实际,选择使用。5.病案存贮

(1)病案存贮原则 方便医教研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病案管理系统和管理工作环节;结合库房建筑和设备条件,分析永久存贮和定期淘汰存贮的利弊。

(2)病案存贮保管方法 按病人姓名、疾病分类、病人户口所在地区、科别、病案编号等系统存贮。(3)病案保存期限 按其作用和价值分为永久保存和定期保存。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全国医院工作条例》中规定:“住院病案原则上永久保存。”门诊病案可试行筛选淘汰办法存贮。国际上对病案的保存期限没有统一规定,一些国家规定住院病案(有纸病案)保留30~50年亦可筛选淘汰销毁,缩微胶片已立法可以保存50~100年以上,因此,病案保存期限应结合论证和鉴定病案的价值及作用。

永久保存病案范围:有历史参考价值的;罕见、疑难病例和特殊病种;特殊人物的;有国际影响的或疫情、灾情、战争等。

永久保存病案的条件:专库、专柜、专人;多媒体应用技术;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门的永久档案库。6.病案供应

根据病案供应,借阅工作制度和借阅范围、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病案的传递、回收、借阅(借调和阅览)、注销、整理、归档等工作,以保证和满足医教研及管理等工作的需要。

病案供应范围包括:门诊、预约、住院、科研、教学和死亡讨论、病例讨论及其它用病案。

病案供应时追踪查找方法是多样的,包括:病案号、姓名索引、出入院日期、疾病分类索引、手术分类索引、死亡登记、尸体检查登记等。

四、医院病案质量管理

在病案质量管理系统中,要制定质量标准,遵照标准进行工作和质量控制。1.病案质量的范围(图9)

图9 病案质量范围示意图 2.病案质量的内容(1)病案首页

①门、急诊诊断:病人住院前由医师确定(以住院单为据)。②入院诊断:病人住院检查后确定(主次为序)。③出院诊断:病人住院期间的最后诊断。包括:

主要诊断:所治疗的主要疾病。其它按下列顺序原则填写:本科疾病在前,他科疾病在后;主要疾病在前,次要疾病在后;原发疾病在前,继发疾病在后;急性病在前,慢性病在后;后遗症在前,原手术或疾病史在后;危及病人生命的疾病在前,其它疾病在后;花费医疗时间多的在前,少的在后。其它诊断:因疾病、手术、麻醉所引起的疾病。并发症:因手术、麻醉所引起的疾病。

医院感染: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不包括入院时已存在的。

病案质量范围示意图

④治愈、好转、未愈:由医师根据治疗结果判断。⑤未愈:指经治疗后无变化或恶化。

⑥死亡:住院病人死亡包括:已办妥住院手续,并收容住院后死亡或未办住院手续,实际已收容住院后死亡,不包括门诊、急诊及观察室内死亡。

⑦其它:包括入院后已进行治疗而自动出院、转院及其它原因出院的病人。

⑧操作和中毒的外部原因:意外触电、火灾、汽车翻倒,中毒、凶杀、车辆夹伤等,不能笼统地填写车祸或外伤等。

⑨麻醉:指麻醉方式如全麻、局麻、硬膜外麻等。⑩切口等级/愈合类别:指一、二、三类切口的甲、乙、丙级愈合。⑾药物过敏:需填写具体药物名称。

⑿病理诊断:各种活检、细胞学检查及尸检诊断。

⒀抢救次数及成功标准:急危症患者的连续抢救,病情得到缓解后,按一次抢救成功计算。经过抢救的患者,如果病情平稳,24小时以上再次出现危急情况,需进行抢救,按第二次抢救计算。患者有数次抢救,最后一次抢救无效死亡,则前几次抢救按成功计算,最后一次为失败。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临终前的救护,不按抢救计算。每次抢救都应有特别记录和病程记录,无记录者不按抢救计算。

⒁诊断符合情况:按照符合、不符合、无对照3项要求由临床科病房工作的主任(上级医师)核准把关,然后,统计人员审计填报。

⒂手术并发症:由于消毒隔离、无菌操作不当及患者机体反应等原因,引起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出血、破裂、坏死、神经麻痹,甚至组织器官损伤。包括术中、术后及麻醉中,麻醉后的并发症,一般分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两大类。(2)病案内容

①病案首页:是否有缺项、错误或填写不全。

②病史记录:是否有主诉、记录有符合规定,记录未按时完成、病史记录不全、描述不当、记录有重要遗漏等。

③体格检查:是否有漏项或不准确。

④实验室及特殊检查:是否有检查不及时,缺项或检查不合理影响诊断治疗。

⑤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否无拟诊讨论,依据不全,无检查或治疗计划,诊断不及时或不合理,疾病名称不正确等。

⑥病程记录:有否记录不全,不按规定要求记录,不按时查房,未正确反映查房意见,没有讨论分析或未体现见解,重要病情变化,体征检查变化或处理未作记录,要改医嘱未记录原因,检查检验结果异常未记处理措施,治疗用药有原则错误,手术适应症选择不当,死亡病历无死亡记录,继发感染,院内感染没有记录等。

⑦手术和麻醉记录:是否缺项,无术前讨论记录,无手术同意书,有涂改、无主治医师或主任签字,未按时完成,无手术记录,记录不准确,无麻醉记录,无会诊记录等。⑧其它记录:是否缺项、有遗漏、不符合要求等。

⑨病历各项资料:是否文词通顺,术语正确,字体难认,是否有涂改错别字,自创字、外文拼写缩写是否正确,检查单有无错误,粘贴乱、标记不符合规定,病历资料各页有无姓名、住院号、页数、漏填项等。⑩其它:是否抽查病案丢失,遗失部分资料,出院病案3天内未归档,死亡病案超过7天、出院病案超过1天不归档。

3.病案管理工作质量与评价

(1)病案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参考指标 ①病案编号准确率100% ②新建病案各项目填写符合率>98% ③病人姓名索引排位准确率>98% ④分科挂号准确率>98% ⑤查找病案分科传送准确率>98% ⑥门诊病案供应率>96% ⑦住院病案供应率>96% ⑧门诊病案当日回收率>95% ⑨出院病案3日内回收率>100% ⑩门诊病案整理合格率>96% ⑾出院病案整理合格率>98% ⑿病案归档排架准确率>99% ⒀报告单归档(粘贴)排架准确率>99% ⒁病案存贮管理完好率>96% ⒂病案缩微胶片存贮管理完好率>98% ⒃病案缩微准确率100% ⒄疾病分类和编码符合率>96% ⒅手术分类和编码符合率>98% ⒆病案信息计算机录入准确率>98% ⒇随访发信准确率>98% [21]随访资料处理(归档)符合率>99% [22]病案光盘录入准确率100%(2)病案管理工作中的差错缺点 发生下列问题应视为差错:①玩忽职守泄漏病案资料内容。②无借条或批准手续,擅自出借病案。③处理病案资料内容张冠李戴。④疾病(手术)分类编码书写或计算机录入中错误或遗漏。⑤病案责任性丢失,粘污,挖补,涂抹,水浸,雨淋等。

篇6:企业信息管理概述

1.信息的正确性,包括(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研究分析的客观性)。2.信息时间方面的价值属性,包括(及时性)和(现时性)。

3.(从来源来分),信息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业务信息)。4.(WSS)协作系统的基础是(群件Groupware)。

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数据库用户(包括数据库管理员)和支持数据库运行的各种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构成。

二、选择题

1.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工具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L.2.知识一般可分为(陈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控制性知识)。3.信息内容方面的价值属性包括(正确性)、(相关性)、(完整性)。

4.基本活动可分为:(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营销、服务等)。5.辅助活动可分为四种:(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

三、名词解释

* 数据仓库DW 与*提高综合竞争力数据挖掘 DM

* 商务智能 BI*降低风险

*造和累计商务知识与见解 8.(信息技术)是虚拟组织的核心管理工具。

9.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接口。

五、解答题

1.数据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是?

答: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而数据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信息是被认识了的数据,是数据的含义;信息更本质地反映事物的概念,而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表现,所以信息不随载体的性质而改变,而数据的具体形式却取决于载体的性质。2.企业信息管理的基本条件

答:用户的积极配合高层冷到的参与科学的管理基础具有较高信息化素养的专业开发队伍合理的确定信息系统的目标 1.信息管理,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对信息活动各要素(信息、人、机器和机构)进行合理的组织、规划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有效地满足组织自身和社会需求的全过程。

2.企业信息管理,是以整个企业信息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企业信息管理活动的结果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学问。3.数据Data,是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4.信息Information,是已经被处理成某种形式的数据。

5.知识Knowledge,是从相关信息中过滤、提炼及加工而得到的有用资料。

6.决策支持系统 DSS,就是能够利用数据和模型来帮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的高度灵活的、人机交互式计算机信息系统。

7.数据仓库 DW,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与时间密切相关的相对稳定的数据集合,其目的是支持管理人员业务分析与决策的制定。

8.数据挖掘 DM,是一种从数据库或数据仓库库中发现并提取隐藏在其中的模式信息的技术,母的是帮助决策者寻找数据间潜在的关联,发现被忽略的要素,而这些信息对预测趋势和决策行为是十分有用的。

9.商务智能 BI,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务数据和信息,创造和累计商务知识和见解,改善上午决策水平,采取有效的商务活动,完善各种商务流程,提升各方面上午绩效,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智慧和能力。

四、判断题

1.(陈述性知识)提供概念和事实,描述系统状态、环境和条件,使人们知道是什么。2.(过程性知识)提供有关状态的变化、问题求解过程的操作、演算和动作的知识。

3.(控制性知识)也称为元知识,是指用控制策略表示问题的知识,包含有关各种处理过程、策略和结构的知识,常用来协调整个问题的求解过程。

4.(信息的定义表明)信息的价值属性可以从内容、时间以及形式三个方面来描述。5.信息的相关性说明统一信息对不同的决策目标、对不同的人来说,其价值是不同的。6.信息价值的长期性表现为信息价值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存在,并随时间递减或保持不变。7.信息技术的任务和目标:

---------------任务和目标IT工企业利益

---------------1.提高成产力* 联机事务处理OLTP* 提高速度* 事务处理系统 TPS*减少错误*客户集成系统CIS* 降低成本

* 让客户处理自己的事务 2.提高决策质量* 练级分析处理 OLAP*产生可选择的方案* 决策支持系统DSS* 建议解决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GIS* 提高决策质量* 经理信息系统EIS*提升绩效

* 人工智能系统 AI 与*改*善业务流程专家系统 ES

3.信息技术的六种主要任务

答:提高生产力,提高决策质量,加强团队合作,建立企业间伙伴关系与企业联盟,实现全球化,推动组织改革。

4.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答:信息技术改变了组织结构、信息技术改变了组织行为 5.数据库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答: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可控 余度,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统一的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成为用户与数据库之间的接口,对数据的操作不一定以记录为单位,也可以数据项为单位,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6.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其功能包括:

答: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数据库的操作功能,数据库的保护功能,数据库的维护功能 *7.三类陈宫的战略思想 :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六、论述题

*波特五力模型(图+论述、举例)潜在进入者

↓(潜在进入者威胁)行业内对手

供应商→与目前对手←购买者(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的竞争(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

(1).潜在进入者威胁:新竞争者的加入必然会打破市场平衡,引发先有竞争者的竞争反应,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调入新的资源用於竞争,因此使收益降低。

(2)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市场上可替代铲平或服务的存在意味着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将会受到限制。

(3)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如果买方拥有讨价还价能力,他们一定会利用它。这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其结果是影响收益率。

(4)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与买方相反,供方会设法提高价格,其结果同样会影响企业的收益率。(5)行业内对手的竞争:竞争会导致对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或降低,结果同样会减少企业的利润。

七、案例分析

1.信息系统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上一篇:越狱第四季台词下一篇:单仁资讯地图班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