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的概述

2024-05-10

网络营销的概述(通用8篇)

篇1:网络营销的概述

网络营销概述

网络营销(On-line Marketing或E-Marketing)就是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简单的说,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营销活动。网络营销的目的是形成销售,其途径是通过网络,时至今日,网络营销的优势已突显出来,网络营销以其价格低廉性、客户主动性而占据大片市场,企业网络营销势在必行。

网络推广与网络营销

网络推广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品牌或者产品的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其目的包含有塑造品牌的效果;而网络营销注重的是销售,概括的讲网络推广包含在网络营销中。

网络推广的考核主要以工作量为标准,而网络营销则主要以销售形成的结果为标准;网络推广的成功主要依赖于执行力,而网络营销的成功则更依赖于策划和创意;当然二者并不冲突和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推广是网络营销成功的基础,但网络营销的成功则要比网络推广更近一个阶层,更多的依赖于策划和创意。

网络营销手段

网络营销方式有很多,前段时间,网络优化这种营销方式很火,如今而言,优化的竞争已经白热化,更多的企业主将营销投向竞价推广,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可能在网络营销方面就没有预算的概念,以为网络营销都是免费的,其实这个人是在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错的,但今天,网络营销的竞争如此激烈,网络营销的成本也在增加,免费的手段形成的效果越来越差,所以,网络营销须要一定的预算。网络营销手段汇总:

1、竞价+优化——企业快速致胜的法宝

2、QQ营销、邮件群发——简单免费的网络营销方法

3、微博、微信营销——新时代的营销方法,对于塑造品牌效应帮助

4、博客、论坛、分类信息——广覆盖,需要强的执行力,对于塑造品牌有帮助,效果见效慢,已被新的信息覆盖

以上是目前使用比较多的网络营销方式,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产品和实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营销方式。

博智集团,影楼秀场策划和影楼网络营销专家!

篇2:网络营销的概述

网络营销渠道是利用互联网提供可利用的产品和服务,以便使用计算机或其他能够使用技术手段的目标市场通过电子手段进行和完成交易活动。

网络营销渠道功能

与传统营销渠道一样,以互联网作为支撑的网络营销渠道也应具备传统营销渠道的功能。营销渠道是指与提供产品或服务以供使用或消费这一过程有关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机构,它涉及到信息沟通、资金转移和事物转移等。一个完善的网上销售渠道应有三大功能:订货功能、结算功能和配送功能。

网络营销渠道分类

1、网上直销

网上直销与传统直接分销渠道一样,都是没有营销中间商。网上直销渠道一样也要具有上面营销渠道 中的订货功能、支付功能和配送功能。网上直销与传统直接分销渠道不一样的是,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建设网络营销站点,让顾客可以直接从网站进行订货。通过与一些电子商务服务机构如网上银行合作,可以通过网站直接提供支付结算功能,简化了过去资金流转的问题。对于配送方面,网上直销渠道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构造有效的物流系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一些专业物流公司进行合作,建立有效的物流体系。

2、网络时代的新型中间商

由于网络的信息资源丰富、信息处理速度快,基于网络的服务可以便于搜索产品,但在产品(信息、软件产品除外)实体分销方面却难以胜任。目前出现许多基于网络(现阶段为Internet)的提供信息服务中介功能的新型中间商,可称之为电子中间商(Cybermediaries)。

网络营销系统划分

(1)订货系统

它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信息,同时方便厂家获取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以求达到供求平衡。一个完善的订货系统,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库存,减少销售费用。(2)结算系统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后,可以有多种方式方便地进行付款,因此厂家(商家)应有多种结算方式。目前国外流行的几种方式有:信用卡、电子货币、网上划款等。而国内付款结算方式主要有:邮局汇款、货到付款、信用卡等。

(3)配送系统一般来说,产品分为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对于无形产品如服务、软件、音乐等产品可以直接通过网上进行配送,对于有形产品的配送,要涉及到运输和仓储问题。国外已经形成了专业的配送公司,如著名的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它的业务覆盖全球,实现全球快速的专递服务,以致于从事网上直销的Dell公司将美国货物的配送业务都交给它完成。因此,专业配送公司的存在是国外网上商店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原因所在,在美国就有良好的专业配送服务体系作为网络营销的支撑。

网络营销渠道特点

在传统营销渠道中,中间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间商之所以在营销渠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因为 网络营销渠道利用中间商能够在广泛提供产品和进入目标市场方面发挥最高的效率。营销中间商凭借其业务往来关系、经验、专业化和规模经营,提供给公司的利润通常高于自营商店所能获取的利润。但互联网的发展和商业应用,使得传统营销中间商凭借地缘原因获取的优势被互联网的虚拟性所取代,同时互联网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换,改变着过去传统营销渠道的诸多环节,将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化为单一关系。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营销渠道的结构。

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交互特点,网上直销市场得到大力发展。因此,网络营销渠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从生产者到消费(使用)者的网络直接营销渠道(简称网上直销),这时传统中间商的职能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环节的中间力量变成为直销渠道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如提供货物运输配送服务的专业配送公司,提供货款网上结算服务的网上银行,以及提供产品信息发布和网站建设的ISP和电子商务服务商。网上直销渠道的建立,使得生产者和最终消费者直接连接和沟通。

另一类,是通过融入互联网技术后的中间商机构提供网络间接营销渠道。传统中间商由于融合了互联网技术,大大提高了中间商的交易效率、专门化程度和规模经济效益。同时,新兴的中间商也对传统中间商产生了冲击,如美国零售业巨头Wal-Mart为抵抗互联网对其零售市场的侵蚀,在2000年元月份开始在互联网上开设网上商店。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网络间接营销渠道与传统间接分销渠道有着很大不同,传统间接分销渠道可能有多个中间环节如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零售商,而网络间接营销渠道只需要一个中间环节。

网络营销渠道管理分析

上游服务商对营销渠道的管理实质上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比如增加渠道成员合作,防范渠道成员冲突,鼓励渠道成员发展等,进而实现渠道成员之间关系和谐、渠道销售能力增强和整个营销体系功能最优、效率最大的目标。

2004年初一门户网站授予上海一家实力网络营销服务商为其搜索引擎上海地区独家总代理,双方携手致力于打造引擎渠道示范模型,从而推广到全国,来规范整个搜索引擎分销渠道。从中人们可以看出渠道管理直接关系到渠道营销活动功能的发挥,服务质量等,营销渠道的管理重点在于渠道政策管理和渠道激励管理。

渠道政策对于渠道运作的规范与导向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没有好的渠道政策也就不会有成功的渠道可言。渠道政策实际上关系着整个渠道的健康发展。

就服务商而言,它的营销渠道政策主要包含有市场区域划分政策、主打产品宣传政策、促销政策、价格体系政策、客户服务政策及渠道成员分成政策等,这些政策实际上形成一个整体的营销政策体系。

渠道政策管理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制定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渠道管理政策以保证整个营销体系的高质量的运转。二是对所有营销渠道成员都必须坚决执行已经制定好的政策,以保证渠道的畅通和对外服务的一致性。

门户或服务商首先要明确的认识到渠道代理商是独立的经营实体,有自己的目标、利益和策略。代理商首先是客户的采购代理,然后才是门户或服务商的销售代理,只有企业客户愿意购买网络营销服务产品,代理商才有兴趣经营。因此,上游服务商应根据代理商的这些特点,采取必要措施,对其进行合理的渠道激励管理,以使整个营销体系达到最优化:

根据代理商在营销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合理分配利润。为提高代理商的积极性,可以制定便于量化管理的分级返点制度,便于加大对完成业务量较大者的激励;

帮助代理商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比如为代理商提供信息、技术咨询和定期提供产品培训,帮助代理商提高销售服务能力等;

上游服务商和代理商之间保持稳定的长期伙伴关系。对一些业绩良好、市场拓展能力强、忠诚度高、积极贯彻落实上游服务商政策的代理商加大扶植力度和资源支持,帮其做大做强。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这几年内,一批网络渠道企业的迅猛崛起,已经开始成为决定门户竞争命运的关键力量之一。它正在改变着亟待信息化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影响着网络服务市场的营销方式。“得渠道者得天下”,门户或服务商的营销网络建设,以及与渠道企业的关系即将面临全新的调整与整合。

网络营销渠道建设

由于网上销售对象不同,因此网上销售渠道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来说网上销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B-B,既企业对企业的模式,这种模式每次交易量很大、交易次数较少,并且购买方比较集中,因此网上销售渠道的建设关键是建设好订货系统,方便购买企业进行选择;由于企业一般信用较好,通过网上结算实现付款比较简单;另一方面,由于量大次数少,因此配送时可以进行专门运送,既可以保证速度也可以保证质量,减少中间环节造成损伤。第二种方式是B-C,即企业对消费者模式,这种模式的每次交易量小、交易次数多,而且购买者非常分散,因此网上渠道建设的关键是结算系统和配送系统,这也是目前网上购物必须面对的门槛。由于国内的消费者信用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加之缺少专业配送系统,因此开展网上购物活动时,特别是面对大众购物时必须解决好这两个环节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在选择网络销售渠道时还要注意产品的特性,有些产品易于数字化,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传输;而对大多数有形产品,还必须依靠传统配送渠道来实现货物的空间移动,对于部分产品依赖的渠道,可以通过对互联网进行改造以最大限度提高渠道的效率,减少渠道运营中的人为失误和时间耽误造成的损失。

在具体建设网络营销渠道时,还要考虑到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从消费者角度设计渠道。只有采用消费者比较放心,容易接受的方式才有可能吸引消费者使用网上购物,以克服网上购物的“虚”的感觉。如在中国,目前采用货到付款方式比较让人认可。

其次,设计订货系统时,要简单明了,不要让消费者填写太多信息,而应该采用现在流行的“购物车”方式模拟超市,让消费者一边看物品比较选择,一边进行选购。在购物结束后,一次性进行结算。另外,订货系统还应该提供商品搜索和分类查找功能,以便于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商品,同时还应对商品提供消费者想了解的信息,如性能、外形、品牌等重要信息。

再次,在选择结算方式时,应考虑到目前实际发展的状况,应尽量提供多种方式方便消费者选择,同时还要考虑网上结算的安全性,对于不安全的直接结算方式,应换成间接的安全方式,如8848网站将其信用卡号和帐号公开,消费者可以自己通过信用卡终端自行转帐,避免了网上输入帐号和密码被丢失的风险。

最后,关键是建立完善的配送系统。消费者只有看到购买的商品到家后,才真正感到踏实,因此建设快速有效的配送服务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在现阶段我国配送体系还不成熟的时候,在进行网上销售时要考虑到该产品是否适合于目前的配送体系,正因如此,目前网上销售的商品大多是价值较少的不易损坏的商品,如图书、小件电子类产品等。

网络营销渠道优势

基于网络媒体的网络营销推广优势日益明显,具体表现在六大方面:

一、互动性强。

二、口碑传播成为主流。

三、大众传播和小众传播有机结合。

四、传播效果可量化。

五、传播信息可积淀。

篇3:认知网络概述

未来通信网络是一个泛在、异构的网络模式, 多接入方式并存, 多节点协同工作, 支持不同程度的无缝移动特性, 同时它又是一个智能化通信系统, 能够随时感知外界环境, 并根据当前的网络状况实现自配置和自适应。另外, 它还需要具备自我意识和自动学习能力,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未来通信对网络智能化要求。

认知网络是未来通信网实现的一个重要方案。对认知网络的概念的讨论是近些年来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认知网络能够收集周围网络环境的信息并进行学习, 进而对网络进行动态的调整和重构。目前, 认知网络以其极具智能特色、无缝融合各个异构网络、通过联合资源管理最大化网络整体性能等优势迅速吸引了国内外各大标准化组织、研究机构和大量学者的目光。

2 软件无线电、认知无线电 与认知网络

谈及认知网络, 首先需要与软件无线电、认知无线电这两个名词相区分。

1991年, Joe Mitola提出的软件无线电 (software defined radio, SDR) 概念, 为无线通信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软件无线电是指一种可重新编程或者重构的无线电系统, 即在其系统硬件无需变更的情况下, 软件无线电可以在不同的时候根据需要通过软件加载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这就给予了无线电业务极大的灵活性[1]。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发展, 软件无线电已经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电子、测控、导航卫星及民用广播电视等各种无线电工程领域。

认知无线电 (cognitive radio, CR) 的概念最早是由瑞典的Joseph Mitola博士于1999年8月提出来的, 它基于软件无线电发展而来。认知无线电是这样一种技术, 它能够感知周围的电磁环境, 通过无线电知识描述语言 (RKRL) 与通信网络进行智能交流, 根据交流的结果实时调整传输参数 (调制方式, 编码体制, 发射功率, 通信频率等) , 使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参数不仅与规则相适应, 而且与环境相匹配, 从而实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达到通信系统的高可靠性和频谱利用的高效性[1]。也就是说, SDR关注的是采用软件方式实现无线电系统信号的处理;而CR强调的是无线系统能够感知操作环境的变化, 并据此调整系统工作参数, 实现最佳适配。可以说, 认知无线电是一种具有智能功能的软件无线电。

认知网络的概念, 最初由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提出, 可以这样定义[2]:认知网络有一个可以感知当前网络环境的认知过程, 它能够对当前网络环境进行观察, 通过对网络环境的理解, 动态的调整网络的配置,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决策和行动, 从而灵活地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同时, 网络还应具有从变化中学习的能力, 并能够对未来进行以端到端为目的的决策。

目前, 认知网络的概念时常被人们与认知无线电联系在一起, 一些文献[3]将认知无线电网络作为认知网络的一个实例进行研究。认知网络与认知无线电确实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来讲, 认知网络不是简单的停留在认知无线电层次, 而是上升到整个网络的层次, 即实现端到端的目标;认知无线电中具备了认知网络的一些特性, 它可以成为认知网络中的一种关键技术, 或是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网络和认知无线电共有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认知过程[4], 这是网络性能最优化的核心。认知过程的关键部分就是能够从过去的决策中学习并将其应用于对未来的决策中。因此, 在认知网络的设计中可以借鉴认知无线电的一些方法, 比如认知无线电中对感知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模式化语言RKRL。

认知网络与认知无线电之间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控制目标不同[4]。认知网络的目标是基于端到端网络性能的, 而认知无线电的目标仅局限于无线电用户。在设计认知网络协议栈时, 处理认知网络中的操作, 用户, 应用和资源等要求都是基于端到端的目标的;而对认知无线电的研究则强调与物理层的相互作用。另一个认知无线电和认知网络间的明显不同就是, 它们适用的范围不同。认知无线电仅能应用在单一无线网络中, 而认知网络是一种基于异构、融合的新型网络。由于认知网络可以跨越多种有线和无线的媒介, 因此, 可以基于蜂窝无线网络, Ad-hoc网络, 有线网络和异构网络等设计认知网络方案。

3 认知网络的特点

认知过程是认知网络的核心,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认知和学习的能力。因此, 认知网络需要一个环状反馈来对过去决策和当前环境, 当前决策和未来环境之间进行交互, 实现认知过程。图 1是由John Boyd提出的一个简单的反馈环-OODA模型[5], 它包括观察 (Observe) 、定向 (Orient) 、判决 (Decide) 、动作 (Act) 四个模块。该模型最初用于军事领域, 现在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在军事之外的各种领域。在某些情况下, 还可以增加学习模块, 防止之前产生的一些错误信息对未来的决策造成不利的影响。

认知网络的认知和学习特性, 使它具有不同于传统网络的一些重要特性:

(1) 泛在性和异构性

与非认知网络相比, 认知网络能够动态、自适应地提供更好的端到端性能。认知过程可以提供更好的资源管理, QoS, 安全, 接入控制等网络目标。在认知网络中, 节点能够通过认知过程随时感知周围的网络环境, 选择适合的接入方式, 灵活的切换通信模式。认知过程有利于构造异构融合网络, 因此, 认知网络能提供最大可能的无缝连接服务, 实现多网融合和各种网络之间的无缝切换, 并使网络的性能最优化。

(2) 协同性

目前的网络中终端和终端之间, 网络和网络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互通, 由于节点间缺乏相互沟通而造成资源浪费及资源分配不合理等情况, 致使网络利用率低下。在认知网络中, 认知过程不仅能够感知周围的网络环境, 也能够感知网络中周围的其他网络元素的信息, 因此, 可以改变传统网络中节点之间因信息孤立而导致的竞争和不合作的关系, 建立起节点之间协同工作的关系。这种建立在对网络环境和网络元素充分认知基础上的协作关系, 能够有效的进行节点间的资源共享, 从而更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 实现优势互补, 使网络的使用更加合理和高效。

(3) 高度智能特性

目前的网络配置和管理还主要依赖于人工操作, 但是,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的发展, 网络日益庞大复杂, 人工的管理和维护很难满足系统性能的要求。按照未来网络的异构特性, 各种网络在网络拓扑, 工作模式和参数设置等方面, 都应该能够动态的变化, 尽量减少对人工的依赖。认知网络高度智能性体现在它具有自感知、自适应、自配置、自我意识、自我学习的功能, 能够智能的进行决策和重配置。通过认知过程, 网络能够感知和适应周围的环境, 并不断的进行调整和重构, 以适应周围环境。这种感知过程不仅包括终端间的感知, 网络间的感知, 还包括终端和网络间的感知。同时, 网络的变化又会引发环境的再变化, 对网络和其中的用户产生新的影响, 引起新的调整和重构。网络在这种不断的相互影响和变化中实现自我配置, 最终实现性能的最优化。为实现这种智能的自我组织和配置功能, 可以考虑借鉴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 在认知网络的组网和调度中引入人工智能算法, 从而达到认知网络具备全网络智能性能的目标。

4 层次化认知网络及行为模型

传统的OSI网络结构模型是基于分层协议栈的思想设计的, 这种分层模型只能通过接口协议在上下层之间进行相互通信。这种单纯的上下层交互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认知网络对环境变化的快速感知, 智能决策等要求。由于认知网络的认知特性, 需要考虑在传统分层模型中的每一层都引入反馈环, 使各层都具有认知的功能, 能够从外界环境中获得必要的信息, 并且各层之间需要全向的信息传递, 从而实现信息的横向、纵向的全交互。

图 3以OSI网络分层模型为例, 将OODA环引入模型的各层, 并简要分析了它在各层的作用以及所需关键技术。

在物理层引入认知过程的目的是对周围的物理环境进行感知。首先认知网络需要对物理环境进行观察和分析, 包括检测频谱空穴和探测节点状态参数。频谱空穴检测是现在研究的一个重点技术, 对频谱空穴的检测并不是简单的探测感兴趣的频带内的信号能量, 而是需要综合检测信号在时域、频域和空域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节点参数主要包括传输功率、调制方式、编码方式和载波数量等。然后认知网络通过对之前物理环境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进行定向。在决策阶段, 认知网络需要进行对信道的确认, 主要包括信道状态估计和信道容量预测。之后, 认知网络根据之前的决策对网络进行调整, 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 以达到动态分配载波, 充分利用空闲频谱, 同时进行高效功率控制和速率控制。

数据链路层的认知过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获知网络频谱使用情况, 从而选择适合的调度策略。首先认知网络通过观察获知频谱感知的方式 (集中式还是分布式) 并收集链路状态的信息, 进而获取整个网络的频谱使用图谱, 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做出决策, 确定感知时间和感知频率, 选择合适的感知方式和介质接入控制方式, 决定竞争合作策略和调度机制策略等。最后, 根据决策, 进行频谱租用协商, 数据包发送控制和信道传输控制, 并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方式。

网络层的认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获知周围网络拓扑, 选择最佳的路由策略。首先在观察的过程中, 认知网络需要完成收集网络状态信息和进行邻居发现的工作, 从而获知周围网络拓扑的情况以便进行定向。在决策的阶段, 认知网络需要更新路由判据, 确定路由策略及转发参数 (如转发时延, 转发速率、转发方式等) 。最后, 认知网络需要根据更新的路由信息重新设置路由, 并对有效的路由进行再学习。

应用层的认知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用户和业务的需求, 从而更好的提供服务。认知网络需要对用户和业务的需求进行感知, 进而确定业务类型的归属, 确定QoS等级, 重新协调业务的类型, 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

网络环境具有动态变化的特性, 认知网络中, 每个节点可以自动的根据周围通信环境及网络状态来主动的计划、判断甚至决定通信行为, 因此, 需要网络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 各个层之间进行灵活准确的认知信息交互, 快速准确地完成自认知过程。传统的分层协议栈无法灵活地适应无线移动环境的变化, 信息逐层传递的交互模式在很多情况下也已经无法满足环境高度动态变化的要求。因此, 为了保证认知网络的可靠连接和应用的顺利完成, 保证各层之间快速的信息交互, 保证认知网络有效的进行调整和重配置, 在认知网络中引入跨层机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都对跨层设计机制提出了自己设计方案。现有的无线网络跨层设计主要集中在:物理层和MAC 层相结合的速率自适应方案[6];物理层、MAC 层、路由层相集合的路由自适应方案[7];物理层、MAC 层和传输层相结合以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8]。这些跨层设计能够改善系统在无线环境内的路由、资源调度、QoS 保障等性能。

5 SON——LTE-A与 认知网络的"契合"

未来通信网络将是一个泛在、异构的网络模式, 多接入方式并存, 多节点协同工作, 支持不同程度的无缝移动特性, 同时它又是一个具有智能特性的无线通信系统, 具有自我配置、自我优化和自动学习的能力。未来通信网络向着认知网络发展将是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了应对这一发展趋势各大标准组织纷纷在标准制定时提出新的要求。在2009年2月IEEE 802.16m提出的最新文档[9]中要求网络能够支持自组织 (Self-Organization) 功能, 包括网络的自配置 (Self-Configuration) 和自我优化 (Self-Optimization) 。LTE-A在Release 8中提出了自组织网络 (Self Organization Network, SON) 的概念和需求, 并在2008年12月最近更新的文档[10]中要求自组织网络具有自配置、自优化和自愈合 (self-healing) 的能力。两大标准在网络自组织功能上不谋而合, 其基本思想都是未来网络需要具有智能特性, 能够尽可能多的进行自我的管理和重构, 减少人工对网络配置和管理的干预。显然, 网络具有自我意识是未来网络发展的一个普遍要求。目前, LTE和IEEE组织对SON的讨论仅停留在初步概念定义阶段, 而对于SON功能的实现, 还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同时, 一些国际运营公司如NEC[1]等都在积极地进行LTE中SON功能的探索研究。

由此可见, 网络更高智能性的需求已经非常强烈, 这些标准中提出的对网络自组织, 自配置, 自优化的要求和认知网络的认知特性是相吻合的, SON的特征, 已经具备了一些认知网络的雏形, 因此, 可以说未来4G的通信网络技术正向着认知网络的方向发展。各大标准组织对标准的制定以及企业的积极参与, 为4G网络向认知网络发展奠定了重要铺垫, 同时对认知网络的研究也将极大的促进未来4G技术的发展。

6 结论

认识网络是一种具有智能性的网络, 它能够观察周围环境, 根据端到端的目标, 使用适当的学习机制, 对网络状态做出正确的规划, 决策和动作。未来的通信网络需要网络具有更多的智能化因素, 需要网络具有自配置、自优化等特性, 这些目标很好的契合了认知网络的特征, 因此, 未来通信网络向着认知网络发展将是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杨小牛.从软件无线电到认知无线电, 走向终极无线电———无线通信发展展望[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8, 3 (1) :1-7.

[2]Thomas.R.W, DaSilva.L.A, MacKenzie.A.B.Cog-nitive Networks[A].Proc.IEEE DySPAN 2005[C], Nov.2005:352-360.

[3]滑楠, 曹志刚.无线认知网络概念与实例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 45 (02) :1-6.

[4]Thomas.R.W, Friend.D.H, DaSilva.L.A, MacKenz-ie.A.B.Cognitive networks:adaptation and learning toachieve end-to-end performance objectives[J].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2006, 44 (12) :51-57.

[5]John Boyd.A discourse on winning and losing:Patternsof conflict[R].1986.

[6]G.Holland, N.Vaidya, P.Bahl.ARate.Adaptive MACprotocol for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s[A].ACM/IEEEInt.Conf.on Mobile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MOBICOM0'1) [C].Rome, Italy, 2001:42-47.

[7]Ramachandran.B, Shanmugavel.Mobility AdaptiveCross Layer Design for Reliable Route Discovery in Ad-hoc Networks[A].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Sensor Networks, 2007.WCSN'07[C].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13-15 Dec.2007:69-73.

[8]Jie Chen, T.Lv, Haitao Zheng.Joint cross-Iayer designfor wireless QoS content delivery[C].2004 IEEE ICC, Vol.7, 20-24 June 2004:4243-4247.

[9]IEEE 802.16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WorkingGroup.IEEE 802.16m System Description Document[R].Feb.2009.

[10]3GPP TS32.500,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Self-Organizing network (SON) ;Concepts and require-ments (Rel.8) [R].Dec.2008.

篇4:网络工程的整体设计概述

关键词:网络工程;整体设计;拓扑结构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The Overall Design Overview on Network Engineering

Zhu Peng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Hengyang421005,China)

Abstract:Network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mpetus to the production control system,and also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pace.Construction enterprise network of the fundamental purpose,which is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provides the basis.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nets are not necessarily one-time massive funds,and when the money is not enough,can take step by step,hierarchical construction method.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design of network engineering related content were summarized,hoped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fields.

Keywords:Network engineering;Overall design;Topological structure

一、网络结构规划

良好的层次设计为网络的可靠性、网络性能和网络的可扩展性都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目前,网络面临的是不断增长的对性能和可扩充性的需要。除此之外,网络还必须保证提供一些关键特性,例如高可用性、可管理性和灵活性等。随着网络上承载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增多和新技术的推出,如何设计网络以满足这些不断增长的需求,已经到了重新审视的时候了。但是基本的设计原则没有明品改变。主要变化产生在网络设备和技术的选择范围更大,可以支持更多的网络应用,并且能够提升扩充性及可用性。新增加的功能特性应包括QoS、多层服务、主下带宽的提升、增加千兆端口的密度、更强的交换能力等。我们设计建设的是提供一个高性能的、具有扩充能力的,能为新增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基础环境的网络。采用模块化和可扩充的多层次网络体系结构来解决局域网设计方面的挑战。此种网络设计提供了很多优点。包括良好的扩充能力:可以方便的增加相应的模块;容错能力:部件更换,提供冗余网络服务;与设备的冗余能力结合,如热插拔部件,可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网络增长的潜力。可预测的流量模式:包括各种条件下(正常工作与故障条件)网络的各种行为。

二、网络层次划分

较大规模的网络设计通常要遵循层次化设计模型。在网络系统设计中,我们可以采用多层次的网络体系结构。具体为三个层次: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一)核心层。核心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处理高速交换的数据,与此同时要为各汇聚节点提供最佳传输通道。

(二)汇聚层。汇聚层的主要功能是汇聚和集中接入层的相关访问路径,对路由聚合和访问控制等活动负责。良好的可扩展性是我们对汇聚层设备所提出的要求,更多的相关设备的连接可必须的。

(三)接入层。接入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用户的接入,主要和用户直接连接,和用户直接打交道。因此会经常收到各种方式的攻击。这就對接入层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来优化我们的网络结构,让网络的不同层次设备承担不同的任务,以确保整个网络结构清晰,便于维护和管理,便于以后的网络扩展。

三、网络拓扑结构选择的原则

网络拓扑结构是网络设计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确定好框架结构,才能进行更细的实施,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所谓的先进性指的是技术方面的要求,要求我们在网络整体设计的过程中,尽量选择先进的组网技术。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很好的利用现有的设备,这实质上也就是在实用性方面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现有的资源,做出适当的选择。

(二)网络有效性原则所谓的“网络有效性原则”是从网络承载能力和对资源的共享能力两个角度所提出的要求。网络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并发用户突然增多的情况,如何应对这一危机,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信息流量采用不同的访问结构。

(三)网络实时性所谓“网络实时性原则”就是要保证网络用户在传输数据的时候延迟要小,数据传输及时。网络延时的种类有很多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来积极应对。

(四)网络可靠性及安全性安全与可靠是组网重要原则之一。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就是要求我们在组网的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确保数据不丢失,同时积极预防非法环路及广播风暴。网络管理技术是保证网络可靠性及安全性的手段和措施之一,我们要随时采集相关的网络信息,监视整个网络的运行状态,通过相关故障的排查来降低风险。网络安全性应防止非法用户进入,合理选择网络操作系统及系统软件、实施口令及访问权限保护、目录及文件保护。为了防止病毒感染,除了选择企业网络版防病毒软件及硬件外,对网络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五)合理选择网络平台所谓“合理选择网络平台”原则是通过对于合理网络平台和接口的选择。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提供保证。网络的软硬件平台包括:信息集成平台(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端对端柔性通信平台TCP/IP、应用支持平台、网络互连平台、以及网络管理平台等,保证网络平台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以及应用软件在平台上的可移植性。

通过对于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对于网络工程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整体方案,希望能够对网络工程整体设计实践提供一些指导,对于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道元.信息网络系统集成技术.清华人学出版社,2010年3月

[2]李鉴增等.宽带网络技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1月

[3]时信华等着(译).网络与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8月

篇5:网络营销的概述

在接触该品牌之前,我们团队对鞋的市场以及品牌营销并不熟悉,为了尊重品牌价值,团队通过一个月的内外市场调研,从几千份的数据报告中获得长达50页的市场分析报告,同时在品牌市场分析上,提出了几个方面的论述,简要如下:

一、产业分析

中国鞋业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品牌经营时代以来,鞋业的营销模式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过程:无序批发—划区批发经营—专卖店经营—企业一体化网络营销,而走在这些营销变革前沿的品牌纷纷获得长足发展。

但中国鞋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那就是在商品同质化严重和商品与商品之间、品牌与品牌之间差异化越来越小的今天,渠道建设的同质化也赫然摆在我们面前。在没有很好地研究自身能力的情况下,众多企业就盲目效仿领先企业的做法,从而导致企业纷纷落马。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虚拟经营”、“服务经营”、“数据库营销”等先进的经营模式将很快被鞋类行业吸收利用。原有的“划区经营”等销售网络将受到剧烈地冲击,中国鞋业终端在整合式的专卖商场销售经营的同时,新的经营模式已拉开了序幕。

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专卖店的滑坡,商场的回归和鞋业超市的兴起使市场营销归于平静,归于理性,“新经济”时代“花拳绣腿”的动作已经过去,一切以实用、有效、做得到为主流。

二、消费者分析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的消费者也表现着自身特有的转变,理性以及提倡自我意识主张的消费习惯成为先进的主流,而这些特性所涵盖了三个消费的记忆点:

1、对品牌形象的消费意识。

2、对服务价值的消费意识。

3、对产品特性的消费意识。通过我们对市场的了解,以及综合性的市场抽样显示:45%的人把品牌形象放在消费的第一位,29%的人把服务价值放在消费的第一位,26%的把产品的特性放在消费的第一位。我们不难看出,产品的功能已经不是商品的消费重点,附加的价值将是商品价值提升的关键,体验经济也从之而来。

三、渠道分析

渠道为王,无“网”不胜,已成为任何一家品牌企业追求的目标。渠道的畅通度,网络的覆盖面,直接关系到品牌企业的生死存亡。从整个产业来看,中国鞋业的渠道主要面临如下几个问题:

1、渠道建设不够完整。

2、渠道忠诚度不够高。

3、渠道的利用率太低。

4、渠道的业务推广能力比较差。

四、SWOT分析 优势:

1、TEATIME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2、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

3、产品的目前定位比较明确。劣势:

1、产品品牌模糊,品牌的价值不高。

2、渠道建设不完整。

3、营销推广不够具体。

4、执行力度有待加强。机会:

1、市场需求巨大。

2、在中低端的产品中,还没有品牌性的产品。

3、国内的品牌建设不是很完整,出色的品牌将是营销的质地保证。威胁:

1、地区内,产业竞争激烈。渠道的忠诚度不够。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详细的做了一个数据连线,结合致高点品牌营销的思想法则,在品牌营销上提出了两套概念的方案,集中的思想让产品成为品牌,让品牌成为新的产品,策略简要如下:

一、品牌定位

在考虑品牌定位上,我们从企业的发展以及产品自身的特性出发,主要归结点为:

1、中国人都穿的起的世界名品鞋。

2、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世界名品鞋。

3、代表着一种生活、代表着一种文化、代表着一种精神,而我们赋予了它历史的使命。

二、品牌的策略规划

从针对天泰鞋业的自身的现状,结合现在的市场特性,我们在品牌的策略规划上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虑:

1、品牌形象的提升;

2、建立系统的渠道策略以及营销推广策略。

1、品牌形象的提升

主要是通过对品牌整体的视觉识别的形象提升以及品牌文化内涵的概念提审,即VI、MI的提升。

创意表现如下:

方案1

歌曲《走路去纽约》

每一次想见到你

就要飞

无论地球的哪一角

我一天就到

用飞的原因不在乎

时间的多少

你想拥有我的每一秒

你今天就要

我飞的机会太多

有时候会因为你

有时候会因为自己

我飞过好万里

不觉得那会是距离

突然很想不要飞

想走路去纽约

看看这一路我曾经忽略的一切„„

歌曲里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对恋人,由于工作的关系,分别居住两地。一个在美国东海岸的纽约,一个在西海岸的洛杉机。因为“他”工作比较繁忙,每次见面,都是“她”做几个小时的飞机去纽约看“他”。两个人的爱情维系在这来来往往的飞机上。时间也在飞翔,就这样过了两年。“她”突然意识到这两年来的许多天都在飞机上度过的,而因为时间,因为爱情,忽略了发生在身边的很多很多的东西„„沿途的风景?朋友的亲情?还是对生活的无限憧憬?走路去纽约,一种追求现实的理想,还是为了得到理想的现实? 表现点

反映了一种心情,一种憧憬,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时间可以不同,地点可以不同,追求向往的心永远相通。

TEATIME,TAKE YOUR TIME!都市快节奏,让每一个都在变的很忙,忙着工作,忙着生活。在忙碌中,我们失去了很多:朋友的交流、家人的团聚、错过的风景以及曾经想去做的事情。放慢你的脚步,享受生活,享受TEATIME给你带来的无限舒适。方案2 生活中或许有很多的音乐可以值得我们去享受,去聆听,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用时间踩踏的节奏。

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不停的行走,每一个人的脚步声都是生命的节奏,只是我们少了聆听。每一个人都可以谱写一首生命的歌曲,只是少了很多的听众,TEATIME,给的世界里,每一个人的脚步都是踢踏舞的经典演绎。原来,在忙的生活也是一种享受。

原来,最深的感受就是对生命成长的记忆。„„

一切都在TEATIME显的那样真实。渠道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基础性建设,我们利用自身的资源以及整合的能力,给予一定量的渠道平台以及渠道建设的建议,其中建议的概要如下:

1、品牌鞋企必须尽快指定扁平化的渠道结构,降低销售重心

2、鞋企要试着与经销商建立伙伴式的渠道关系

3、鞋企渠道建设以精心耕作终端市场为中心

4、鞋企要不断提高经销商的整体经营素质 对整个项目的团队结论:

针对天泰鞋业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目前关键点如下: A/提升自我的品牌形象。B/建立完善的渠道通路。C/计划的做好营销推广策略。

篇6:市场营销助理岗位的基本职责概述

1、协助处理公司各类宣传品的文案与设计规划

2、协助处理公司形象设计与对外推广

3、协助处理展会、行业会议等各类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4、协助处理行业信息和负责竞争对手信息的收集

5、协助人力行政中心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岗位说明:

1、1年以上市场企划宣传、展会组织、KOL推广等相关工作经验。

2、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及基本策划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意设计功底,

3、能熟练操作常用办公软件,了解Photoshop、CorelDRAW、IIIustator等相关设计软件

4、广告、企划、市场营销、中文、新闻学、传播学或相关专业

篇7:网络安全数据可视化概述的论文

1网络安全数据介绍网络安全分析人员需要处理的网络安全数据种类非常多,其中最重要数据源来自各种网络监控设备.根据位于不同逻辑层次和不同物理位置的各种网络监控设备所采集信息的特点,可以将网络监控数据分3类:流量监控数据、状态监控数据和事件监控数据,如表1所示.表1网络安全数据分类表分类 数据名称 数据源举例流量监控网络数据包日志 Tcpdump,WireShark网络数据流日志 CiscoNetFlow状态监控 状态监控日志 BigBrother,vSphere事件监控入侵检测系统日志 Cisco,SNORT防火墙日志 Cisco,Checkpoint,华为入侵保护系统日志 Cisco,IBM,天融信网络应用操作日志 Apache,Exchange,DNS弱点扫描与监控日志 Honeypots,eEye,Nessus其他数据 系统配置文件、病毒样本等等流量监控数据主要来自包级和流级2个采集层次.包级的流量监控会记录每个数据包的 TCP?IP包头信息和载荷内容;流级的流量监控会将一次网络会话的数据流聚合起来,只记录会话信息的方式数据量更小,也更加易于理解和管理.状态监控数据是指网络中各种软硬件资源的运行状态信息,如 CPU 利用率、网络吞吐率、邮件服务是否正常等等,它们可以通过SNMP协议或者通过安装一些专业的状态监控产品获得.事件监控数据又分为异常检测日志和日常操作记录.异常检测日志主要来自自动化的网络防御设备产生的报警事件,如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它们是以流量数据、状态数据等原始监控数据为基础,通过规则匹配和算法处理生成.日常操作记录来自各种网络服务和应用在运行过程中获取的用户操作信息,如管理服务器的用户登陆记录、域名服务器的域名解析请求记录等等.

另外,也可以将网络漏洞扫描数据和通过蜜罐获取的攻击者信息看作事件监控数据.网络安全分析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面对一些非监控型网络安全数据,如防火墙配置文件、网络路由表、病毒样本等.针对这些数据的可视化可以为分析人员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如 Nataraj将恶意软件样本可视化为灰度图像,并利用图像特征对样本进行分类.Mansmann等采用Sunburst图形将防火墙配置规则树可视化,帮助管理员理解复杂的规则和辅助调优.2主要研究方法与发展现状网络安全可视化的研究,首先是确定网络安全分析人员关心的问题,也就是有什么数据,需要从数据中获取什么信息;然后是设计可视化结构来表示数据,建立数据到可视化结构的映射;最后是设计缩放、聚焦、回放和关联更新等人机交互功能,完成人与可视化工具的交流,从而帮助分析人员观察网络安全数据中隐含的信息,进一步提高分析人员的感知、分析和理解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针对网络扫描、拒绝服务攻击、蠕虫传播等具体的网络入侵事件,还是针对网络监控、特征分析、态势感知等抽象的网络安全需求,面对不同的网络安全问题和数据源,设计不同的可视化结构和交互手段、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和分析思路,便可以形成不同的网络安全可视化研究方法.从网络安全分析人员的角度出发,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整体、从低层到高层的思路,可以将人们关心的网络安全问题和网络安全可视化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分为5类:网络监控、异常检测、特征分析、关联分析和态势感知.本节将逐类介绍主要的网络安全可视化研究方法和发展现状,表2所示为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和主要的网络安全可视化研究方法结合情况的整体概览.2.1网络监控从各种网络监控设备获取的数据中了解网络运行状态是网络安全分析人员关注的最基本问题,也是网络优化、异常检测、态势感知的基础.可视化的网络监控主要研究是按照时间顺序,如何将主机和端口等监控对象、流量和事件等监控内容使用图形图像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帮助分析人员快速了解网络运行状态.主机是网络活动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监控对象.在网络空间中,IP地址是主机的唯一标识,针对IP地址的非物理位置特性和分段特性,学者们尝试了多 种 方 式 来 实 现 基 于 IP 地 址 的 网 络 监 控.IPmatrix采用了二维坐标定位和颜色映射的方法监控某B类网络中发生的事件,如图2a所示,X 和Y 值构成的坐标确定IP地址,不同事件类型映射为不同的颜色,但是这种方法表示的IP地址空间有限.Quantree技术将正方形进行多次四分后形成的512×512矩阵来表示4个字节的IPv4地址空间,图2b显示了基于该方法的IPv4全地址空间的流量监控,流量大小使用颜色编码;但其缺点是点阵太密集,不便于交互.Treemap在表示IP地址的分层特性时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如图2c所示,用户可以通过交互自由地查看分级汇总或细节信息,还能将其扩展到IPv6地址的表示.IP地址标识了主机,端口则标识了不同的网络应用,因此端口监控和主机监控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PortVis用一个256×256的网格矩阵和颜色映射 方 法 表 示 65536个 端 口 的 流 量 情 况,如图2d所示,为防止过密的数据点的交互困难,系统还提供了区域选择和放大观察的交互方式.考虑到不同端口号区段的重要程度不同,可以将不太重要的端口号用较小的图元表示;如PortMatrix将网络端口号分为如图2e所示4类,其中100个连续的动态端口使用同一个方格表示.网络监控数据都具有时序特点,线条图、柱状图、堆叠图等适合时序数据表示的基本统计图形在网络安 全 可 视 化 中 应 用 很 广,图 2f显 示 了FlowScan[16]使用堆叠图可视化某校园网流量的时序变化情况,不同网络协议的流量用不同颜色编码,在进行统计时还区分了流入和流出的流量.为了实现整体和细节的统一,设计者通常会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将描述网络整体状态变化的时序图形与描述某时段网络具体状态的监控图形联动起来.因此,传统统计图形和统计方法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各种新颖的可视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标准配件.

篇8:网络银行概述

网络银行, 又称网上银行或者在线银行, 是在世纪之交出现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最新服务方式。

网上银行 (Internet Bank) 是依托信息技术、因特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高科技、高智能的“AAA”式银行, 即能在任何时间 (Anytime) 、任何地方 (Anywhere) 、以任何方式 (Anyhow) 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银行。它的出现不仅改变了银行与客户相联系的方式, 而且也改变了银行的服务方式、产品推销方式和交易处理方式, 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一场“新经济”的革命。

网络银行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网络银行 (Netbank or Int ernet Bank) 又可称为纯网络银行 (Int ernet-Only Bank) , 是指设有分支银行或自动柜员机 (ATMs) , 并提供网上支票账户、网上支票异地结算、网上货币数据传输、网上互动服务和网上个人信贷五种服务中至少一种, 仅利用网络进行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广义的网络银行则包括纯网络银行、电子分行 (E-Branch) 和远程银行 (Remote-Bank) , 电子分行是指在同时拥有“实体”分支机构的银行中仅从事网络银行业务的分支机构。远程银行是指同时拥有ATMs、电话、专有的家用计算机软件和纯网络银行的金融机构。

二、网络银行的产生及发展:

1. 网络银行的产生:

1995年10月18日, 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 (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 SFNB) 在美国诞生。它就是完全通过因特网网络提供全球范围金融服务的网络银行, 它向客户提供的是全新的服务手段, 客户足不出户便可进行存款、取款、转账、付款等业务。

中国招商银行是最早推出网上金融服务的中国银行。1996年, 招商银行推出“一网通———网上支付”业务, 随即实现了个人金融服务的柜台、ATM和客户的全国联网, 初步形成了我国网络银行的经营模式。

2. 网络银行的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科学技术、通讯手段的突飞猛进, 网络银行也飞速的发展起来。

(1) 德国:

1998年开辟网上银行系统以来, 到了1999年网上银行系统的客户达到了15万, 但到了2005年年底, 使用网络银行的客户高达777万。控制德国银行界30%的存款和39%的消费贷款。

(2) 美国:

在美国仅Wells Fargo一家网络银行就拥有客户数量高达960万, 银行网站每月访问人数760万 (;接受网上银行服务的客户占其全部客户的57%。在960万网上银行客户中, 25%是由网上银行服务带来的新客户。

(3)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 早在1999年,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以及中国银行等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络银行。

中国银监会在6月29日下发的《关于做好网上银行风险管理和服务的通知》显示, 我国网上银行客户数量已达到7495万, 而另一份关于网银的报告预测, 到2010年, 我国网上银行用户数有望超过1亿人。虽然目前即使在经济发达城市, 仍仅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使用网银, 但这份报告估计, 中国企业拥有良好的网银基础, 同时对网银的需求较大。企业规模越大, 其网银的发展状况越佳, 未来5年内, 企业网上银行市场将呈平稳增长态势。

三、运作方式:

依托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 网络银行在具体实践中具有两种运作模式。第一种模式的网络银行是完全依赖于因特网发展起来的全新电子化的银行, 这类银行几乎所有的银行业务、交易和服务都依靠因特网进行。简单地说就是将银行办在因特网和无线互联网上。

第二种模式的网络银行是传统银行利用计算机网络、因特网和无线互联网等在网上开展传统银行金融业务与服务或者利用计算机网络、因特网和无线互联网在网上推出各种新型银行金融业务与服务, 我国目前正在不断发展的网络银行基本上都是第二种运作模式的网络银行。也可以说, 网络银行的第二种发展模式是指现在的传统银行运用公共的因特网和无线互联网提供资源与服务, 开展传统的银行业务、交易、处理与服务, 不断推出各种新型银行金融电子化业务与服务

四、网络银行的优势:

1. 网络银行突破了传统银行业务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限制。

传统银行的营业时间有一定的限制, 客户只限于在一定时间、一定营业范围内办理所需业务。而网络银行则是全天候营业的。客户在24小时内从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可以通过网络银行办理各项业务, 而那种因错过营业时间而被拒之门外的现象再也不会出现了。因此, 网络银行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客户, 使广大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享受网络银行带来的各种服务。

2. 网络银行的出现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效益。

传统模式下, 银行拓展业务的主要手段为:新建网点, 增加设施, 这些都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Internet使得银行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发展网络用户来实现, 而无需增加过多的分支机构。同时网络银行的客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与银行间的各种交易。免去了来回奔波的麻烦, 异地或国外的用户也节省了长途电信费用, 因而大大节约了交易费用。

3. 网络银行实现交易无纸化、业务无纸化和办公无纸化。

全面使用电子货币。一切银行业务的办公文件和凭证多采用电子化文件、电子化票据和证据, 网络银行的无纸化大幅度提高了银行业务的操作速度, 降低了服务成本, 提高了服务的准确性和精确度, 减少或避免了差错, 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服务质量。

4. 网络银行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结构和运营模式。

网络银行的出现, 重新定义了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关系。Int ernet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客户可以随时加入到网络中来, 成为网络银行的一员, 从而改变了原来柜台交易办理业务的模式, 金融机构不再需要大量的分支机构, 营业机构将被网络和计算机取代。所以说银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5.“三A”服务

在网上客户与银行间进行银行业务, 每一笔业务的操作均通过客户的计算机与银行之间自动进行。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全天候、大范围、跨地区、跨国界的实时金融交易服务, 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 以任何方式 (“三A”服务即Anytime、Anywhere、Anyhow) 为客户提供服务。这是传统银行不可比拟的。

五、网络银行监管的意义:

根据西方经济学的公共利益论, 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和不完全信息, 导致了市场失灵。网络银行作为现代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的产物, 虽然运行方式较传统银行业务有了很大变化, 但仍属于金融范畴, 其支付业务、存贷业务乃至各种创新业务实际上还是传统金融业务的变形或延伸, 没有改变其作为“银行”的性质, 仍然充当社会经济生活的金融中介。但是网络银行并不是传统银行向网络的简单转移, 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网络银行所具有的自身的特点, 使得对传统银行监管的理论基础———市场失灵不仅依然存在, 而且有了新的表现形式。

1. 不完全竞争性。

网络银行无时空限制特征的存在, 使得网络银行成本的降低、经营效益提高, 无需像传统银行那样要依靠设立分支机构和雄厚的资产规模来盈利, 而更多的是靠网络银行服务的便捷程度, 用户界面的友好程度来赢得客户, 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同时也使得客户选择银行在空间上的局限性被打破, 消费者和投资者更多地根据银行服务的便捷程度和网站的知名度来选择银行, 而不是从很多的银行网站中去挑选银行。这样, 客观上就会存在着推动消费者和投资者集中于少数银行的趋势。这使得网络银行更容易产生自然集中和自然垄断的倾向。

2. 外部性。

外部性指的是某种经济活动对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产生影响, 使他人产生额外的成本或收益。外部性有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网络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负外部性大大增强。网络银行引发风险的因素以及这些风险的影响与传统银行相当不同。除了传统银行经营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外, 还由于其特殊而存在着基于信息技术投资导致的系统风险和基于虚拟金融服务品种形成的业务风险。通过计算机网络, 巨额资金便可以在瞬间从一方传到另一方, 从一个市场传向另一个市场, 从一国传到另一国, 风险的传递也将更加迅速和难以控制。在缺乏资本管制的情况下, 大量资金的突发性转移, 将容易导致资金的大量外逃和流入, 对一国金融市场产生动荡, 直接影响一国经济的稳健发展, 导致一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发生急剧波动。

3. 信息不对称。

作为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应用的直接结果, 经营活动信息化成为网络银行的重要特征, 任何组织或个人都能从网络银行获得相对完备的信息, 其信息来源和信息质量处在同一层次上, 也就是说, 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已经得到了相当的改善。同样, 网络也为经济当事人的活动信息的进行广泛收集、追踪、分析提供了便利, 并且费用也大大下降,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防范成为可能。对于网络银行而言, 应该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状况大大减弱。

所以, 从客观上看, 市场失灵的因素依然存在, 政府对网络银行实施适当的监管是必须的而且也应当是有效的。实施对网络银行监管具有现实意义, 除了通过监管以克服网络银行的市场失灵现象外, 还可以通过监管完善网络银行机制, 促进网络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贵国:《国际货币金融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3页。

[2]黄孝武:《网络银行》, 武汉出版社2001年版, 第2页。

[3]张福德:《电子商务与网络银行》,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年版, 第4页。

[4]陈芝:《网上银行的发展是改变传统金融模式的有效途径》, 载《财经理论与实践》第23卷第120期, 2002年11月。

[5]杨霞:《网络银行风险及对策研究》, 载《时代经贸》第4卷第42期, 2006年9月。

[6]肖道恩:《网络银行发展的国际实践》, 载http://www.dzsw.org/Article/finance/finance_bank/200412/3620.html, 2007年11月6日。

[7]肖道恩:《网络银行发展的国际实践》, 载http://www.dzsw.org/Article/finance/finance_bank/200412/3620.html, 2007年11月6日。

[8]黎宇霞:《我国网络银行监管问题研究》, 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年4月。

[9]欧阳勇:《网络金融: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第143页。

[10]王玉珍:《对我国发展网络银行的几点看法》, 载《兰州商学院报》第8卷第1期, 2002年2月。

上一篇:工伤事故考核办法下一篇:自己决定的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