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的教学策略

2024-05-24

童话的教学策略(共6篇)

篇1:童话的教学策略

童话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浙江外国语学院

汪潮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课文大约有47篇,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人物童话。如《去年的树》《卖火柴的小女孩》《两只狮子》《丑小鸭》《小白兔和小灰兔》等,这类童话主要是揭露黑暗,同情善良,歌颂勤奋勇敢的精神。一类是动植物童话。动植物童话又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可以称为说理童话。如《棉花姑娘》《纸船和风筝》《七颗钻石》《小猴子下山》《巨人的花园》等。另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介绍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这种童话又叫科普童话。如《我是什么》《小壁虎借尾巴》《回声》等。

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表现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

1.幻想是童话的核心和灵魂。2.表现方法:拟人、夸张、象征 3.想象的情节。

4.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主题

一、童话的基本特点 1.艺术幻想。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艺术幻想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的本来形态,而按自己的需要虚构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

作者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

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

可以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幻想的典范。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冻死”的画面。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作者根据小女孩身边燃尽的火柴梗,展开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先后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的幻想充满着温暖、食物、欢乐和爱抚,最后跟着奶奶“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些都是借助想象虚构出来的,表现了穷人渴望摆脱黑暗,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强烈愿望。

2.拟人、夸张、象征。童话通过幻想把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会说话会思想会行动。一方面,这些主人公具有人的某种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它自身的内在特性。例如《小猫钓鱼》,小猫天真活泼,顽皮好动,做事不专心的性格,和绝大多数儿童的性格有相似之处。同时,小猫爱吃鱼爱捉蜻蜓,又是猫这种动物的真实本性。这篇童话通过描写一只淘气的小猫,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两意的主题。

童话常把动植物和无生物“人格化”,描写的物体会说、会做、会想,有感情。《小壁虎借尾巴》文中的壁虎被蛇咬断了尾巴以后,觉得“没有尾巴多难看哪”是人的情感,它去借尾巴时说话很谦虚有礼貌,是人的行为、语言。拟人化的表现方法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地夸大或缩小。如果童话里幻想的内容没有夸张就会失去光彩;童话形象如果没有夸张的修饰就会显得暗淡。童话往往具有讽刺性,但如果没有夸张就会失去锋芒。童话的话言如果缺少夸张,就会缺乏感受染力。如《丑小鸭》里的那只丑小鸭,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有这种事情,原本丑的变美了,验证了“人不可貌像”的道理。所以这种幻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象征的意义。

3.故事情节。童话故事大多数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有头有尾,故事情节完整。不少童话在叙述过程中使用反复的手法,就是相同的情节和语言往往稍加变动反复出现,便于学生阅读、记忆、讲述。例如《小壁虎借尾巴》反复出现了三次“借”,三次对话,但每次“借”的地方、对象不同,所要介绍的动物尾巴的作用也不同。第一次在河边向河里的小鱼借尾巴,小鱼不借,要用尾巴泼水。第二次在树上向地上的黄牛借尾巴,黄牛不借,要用尾巴赶蝇子。第三次在房檐下向燕子借尾巴,燕子不借,要用尾巴掌握方向。鱼是水里游的,黄牛是地上走的,燕子是天上飞的,三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也各有不同。故事反复三次,读起来却无重复罗嗦之感,反而觉得趣味无穷。童话的这种特点,便于进行复述教学。

二、童话的教学策略

(一)总体思路

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语言符号—文学形象—文学蕴含。三个环节是:(1)识别语言符号,学习语言,感受文学语言美;

(2)再现文学形象,培养想象,体悟文学形象美;(3)挖掘文学蕴含,培养思维,理解文学意蕴美。

(二)具体环节

1.学习语言。童话的语言浅显、生动,保持了口语的特点。这对于发展小学生的语言有积极作用。

(1)听说。《春雨的色彩》《美丽的小路》《地球爷爷的手》《风娃娃》《巨人的花园》等

说比听更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它让学生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

(2)朗读。一是学生的读。

读的过程应是语言、情感与思想和谐交融的过程。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是教师的读。教师以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学生读童话,充分展现文学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语言之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

朗读童话,要用接近口语的语气,速度应放慢一点,要读得亲切,表达出应有的情感。

三是分角色朗读。

(3)习作。

童话的幻想趣味及情节的离奇曲折性会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设计。

一是“仿写”。

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就接触到不少课本里的童话故事。这为写的训练提供了模仿的机会。如可以以《小壁虎借尾巴》来仿写《小兔子借耳朵》。情节可以有所改动,但要把事情的四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一段时间的训练,基础中上的同学就能利用掌握的知识开始自编一些童话了。

二是“改写”。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述学习的童话,然后鼓励学生对童话进行改写。

鼓励学生给童话改写结尾,更改人物的角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重新写童话。

三是“续写”。

一位教师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设计了两个想象习作练习:一是在丑小鸭被迫离家出走时,给家人写一封告别信。二是在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让学生写一封报喜信。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续编童话故事。

2.再现形象。(1)复述。

由于童话是故事类文体,又保持了口语的特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口头复述有积极作用。

如《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与小鱼、黄牛、燕子的对话,非常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口语特点。又如《去年的树》一文中的4次对话,有情节、有想象,课堂教学时可以安排“复述”的环节。

一般认为,童话是训练学生复述能力的好文体。

(2)想象、幻想。

应该着重于童话想象、幻想性在人物、情节、环境等叙事文学要素上的反映和体现,关注童话如何通过幻想手段实现对现实生活的表现、审视和评价。

以“想象”为主线展开教学: 《去年的树》中的想象

A.第一次。第一部分时,可以重点让学生边读边想象大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为后面理解鸟儿与树分别的牵挂和经历千辛万寻找不到的悲伤情景埋下伏笔。

B.第二次。作者描写鸟儿和树根、大门、小姑娘的三次对话,是为了表现鸟儿寻找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再次让学生想象,鸟儿在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在想象中激活了思维,有的学生想到了鸟儿可能遇到猎人的捕杀,有的学生想到了鸟儿可能遇到狂风暴雨等,但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它寻找朋友的脚步。这一想象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小鸟对友谊和诺言的忠诚。

C.第三次。课文最后一部分,鸟儿和化身为灯火的大树告别的情景,引导学生第三次想象,想象鸟儿盯着灯火看时,可能在想些什么?想象分别重逢,却不是原来的好朋友大树时,鸟儿又会说些什么?这样的想象将学生带到一个独特的场景中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鸟儿和大树之间生死不渝的友谊,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想象把学生带进童话的意境,而童话的神奇意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演。

带有幻想性的童话对学生有天然的吸引力,各个年级的学生对根据课本内容开展戏剧表演有强烈的兴趣。读,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只有演,才能使故事情节、故事语言、故事寓意得以内化。

澳门的一位老师来大陆上课就是在课本剧的表演中学完《去年的树》的。

《小猴子下山》的“演”:

教师先准备好玉米、桃、西瓜等模型教具和小猴子、小白兔的头饰,然后找两个学生分别戴上小猴子和小白兔的头饰扮演小猴子和小白兔。“小猴子”按照书上的五幅图画的情景,表演扛玉米——扔玉米摘桃——扔桃摘西瓜——扔西瓜追“小白兔”。“小白兔”在“小猴子”的追赶下迅速跑回作为并摘下头饰。“小猴子”东张西望,什么也没找到,最后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儿童之所以喜爱童话,是因为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最能满足儿童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

童话教学切忌进行过多的理性分析。

(4)辨。童话最基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幻想、虚构,教学时要处理好幻想与真实、虚构与现实的关系。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恰当引导分清幻想、虚构部分和真实、现实部分。

如《小壁虎借尾巴》讲小壁虎想借尾巴是虚构的,写动物的对话是虚构的,写妈妈告诉小壁虎的话也是虚构的。但写小壁虎能到处爬是真实的,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是真实的,还有小鱼、黄牛、燕子等尾巴的作用也是真实的。这样,不但引导学生领悟了童话的特点,而且可以培养其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5)比。

把原作与课文进行比较。原作在成为教材文本的修改过程中可能会丢失一些具有幻想艺术特殊趣味的细节,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童话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价值。

3.理解意蕴。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童话内容和寓意,使他们能通过语言透过形象认识到童话所传达出的文学意蕴。与此同时,逐步养成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地认识生活的习惯。寓意理解的主要教学思路是:(1)从分析故事情节中揭示寓意。如《小蝌蚪找妈妈》《丑小鸭》《七颗钻石》《去年的树》《渔夫的故事》等课文。(2)从分析人物语言中揭示寓意。如《小壁虎借尾巴》《自己去吧》《酸的和甜的》《陶罐和铁罐》等课文。(3)从分析关键性的词语中揭示寓意。《酸的和甜的》《我是什么》《小鹿的玫瑰花》《巨人的花园》等课文。

(1)儿童学视野。

对寓意的理解,要从“社会学视角”转向“儿童学视野”。

《卖火柴的小女孩》结语:“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幸福”给我们留下了思考与想象的空间。

(2)个性视角。面对同一篇作品,不同的心理基础与生活经验会导致学生解读方式的不同,从而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也就不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剥夺学生的阅读实践。

《两只狮子》 《三个儿子》

《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教学片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说说你是喜欢小白兔呢还是喜欢小灰兔呢?

(同学们纷纷举手)生1:我喜欢小白兔,因为他自己种菜,有吃不完的菜。

生2:我也喜欢小白兔,他自己种的菜吃不完,还送给老山羊。

生3:我喜欢小白兔,他不像小灰兔那样懒惰,老向别人要菜吃。

(大多数学生都放下手,表示赞同,有几个还在举手,于是老师又叫了几个学生回答。)生4:我喜欢小灰兔,老山羊来送白菜,小灰兔就去帮忙,他也是爱劳动的。

生5:我喜欢小灰兔,小灰兔有礼貌,老山羊送给他白菜,他说:“谢谢你”。

生6:我也喜欢小灰兔,小灰兔知道自己错了,就开始自己种菜了,他知错能改,应该表扬。

师: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有很多优点,那我们应该喜欢谁呢?

生(齐):我们喜欢小灰兔,也喜欢小白兔。

从这个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独特的见解,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前面三个学生都说喜欢小白兔,理由相当充分,符合编者的意图。但这位教师又叫了另外三个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都是喜欢小灰兔的,理由也充分。最后教师因势利导:“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有很多优点,那我们应该喜欢谁呢?”学生齐说:“我们喜欢小灰兔,也喜欢小白兔。”教师在教学中尊重了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和感受,还渗透了一个人生哲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要全面去看待一个人和一件事。

篇2:童话的教学策略

——童话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构想

◎杭州市天长小学施民贵

台湾美女歌手张韶涵一曲甜美的《隐形的翅膀》,因其通俗易懂,传唱大江南北。歌词健康,积极向上,又被当作励志歌曲。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曾经在一次晚会上带领全体北大学子同唱《隐形的翅膀》。生活需要人人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没有童话的生活真的无法想像。

一、研究的社会背景及现实意义

(一)“童话教学策略”研究的社会背景

人教版《语文》童话(神话)课文分布表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想像世界(安徒生童话/神话、寓言等)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载体,体现了国家意志,反映了社会需求。纵观人教版童话(神话)课文分布表,可见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根据江苏张学青的研究统计,人教版教材低段童话占了26.7%,中高段童话占3.9%。尽管对童话界定略有差异(包括泛童话化),但是仍然发现“当下教材中童话选文的缺陷”:一是各册教材分布不均,二是选文视野不够开阔,三是部分说教意味太浓(如《两只小狮子》《从现在开始》等),四是幻想成分总体单薄。“选文”问题这里另当别论。

(二)“童话教学策略”研究的现实意义

1、儿童处在幻想关键期。

吴立岗教授在拙著《学编童话15法》“序”中说:学会编童话故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首先,小学生的年龄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用想象和幻想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孩子的天性。学编童话故事为想象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同时也将促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其次,小学生在编童话故事时,可以陶冶自己美好的感情,在人生的道路上树立起真、善、美的标准。再次,编写童话故事也是学习作文的第一步。

2、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陈鹤琴先生在《“鸟言兽语的读物”应当打破吗》一文中说:“我要慎重声明的是,鸟言兽语的读物,自有它的相当地位,相当价值,我们成人是没有权力去剥夺儿童所需要的东西的,好像我们不能剥夺小孩吃奶的那一种权力一样。”所谓鸟言兽语读物,说的就是童话、寓言等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成长,它像小孩子不可缺少的“奶”——宝贵的天然的精神食粮。革命导师列宁同志说:“甚至数学也是需要幻想的。没有它,甚至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爱因斯坦是影响新中国的60个外国人之一,他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经典语录更是家喻户晓。居里夫人在诺贝尔获奖演讲时大声疾呼:“人类需要梦想家”,“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3、实践呼唤童话教学有效性及策略研究

童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一是选文“幻想成分总体单薄”,二是教学“说教意味太浓”,三是“怎么教”的瓶颈在“教什么”是当下“拨乱反正”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一线教师想听到的是:童话课文怎么教?童话怎么教更有效?童话教学有哪些可供选择的策略?„„这将直接关系到化最少的时间、获得更大的教学效益——“十足十的语文”,十足十的轻负高质。

二、童话课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研究要从问题出发,问题即课题。本文数据引自孙建国教授的一项调查。

(一)童话课文教学现状的调查

1、你认为在童话教学中采用哪种方式最好? 人数和比例\选项 A按平常课文教 B进行各种形式朗读 C教师精讲

D让学生改写表演童话,配音乐和插图 人数 31 43 42 73 比例 17% 23% 22% 38%

2、你在实际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是什么? 人数和比例\选项 A按平常课文教 B进行各种形式朗读 C教师精讲

D让学生改写表演童话,配音乐和插图 人数 72 41 42 34 比例 38% 22% 22% 18%

3、在教学童话时你最注重的是什么? 人数和比例\选项 A注重朗读

B注重分析、精讲课文 C注重思想教育

D注重引导学生想象 人数 39 55 61 24 比例 21% 29% 38% 12%

4、你会主动阅读补充自身的童话理论知识吗? 人数和比例\选项 A很少 B偶尔 C经常 人数 58 107 24 比例 31% 57% 12%

(二)童话课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1.忽略了童话元素。教童话而没有抓住童话特点教,阅读幻想故事而没有走进幻想世界,只关注“说什么”而不是“怎么说”。

2、忽视个性化阅读。从“第二问”可以看出,有38%的教师在童话教学时是按平常课文来教学的,只有18%的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进行表演和改写童话。

3、偏重于灌输知识。从“第三问”可以看出,在童话教学时,老师们都注重思想教育和学习知识,却忽略了童话本身的艺术特点。识字为阅读服务,字词教学要与阅读同步或“后置”。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童话课文怎么教?

童话课文怎么教?主要是总结与创新童话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读读听听,听出童话味。听出故事,听出荒诞,听出美感。建议从一年级开始,九年一贯,每篇课文都要听读三遍以上,听音乐会一样听名家诵读。(推荐:中小学语文朗诵http:///)二)读读演演,演出童话感。角色朗读——模仿他人“怎么说”

读读演演,首先要朗读作品。童话,是角色作品,童话朗读要多采用角色朗读,特别要读好角色是“怎么说”的。

童话,按角色能力分类法,一般有四种:拟人体童话(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园》)、常人体童话(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装》)、知识体童话。角色朗读中“角色”是指童话作品中的各种各样的“人物”,角色朗读要读出“鸟言兽语”及神话般的奇丽。下面课例选自人教版,“【】”标明的,前一数字是第几册,后一数字是第几课。【2-11】我会读——不同的句型,采用不同的语调(“啊,多美的小路啊lù-a!”[兔姑娘、鹿先生,“啊”的变音])美丽的小路不见了。(说故事的人,叙述句)

(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兔姑娘,疑问句)(“咦,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鹿先生])(“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呢?”[鸭先生])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鸭先生,祈使句)朗读指导:“怎么说”的研究,就是“怎么读”,学会了“怎么读”,也就懂得了“说什么”和“怎么说”。能否改成“怎么读”为“怎么说”,会更情境化。熟读成诵——内化他人“怎么说”

读读演演,在朗读的基础上,要熟读成诵,即读读背背。背诵,是积累语言的好方法,背诵是学习言语方式,背诵是学习“怎么说”,背诵是内化他人语言为自己的语言,活用经典语言离不开背诵。

【5-18】我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神话。(背台词,是表演基本功。)很久很久以前„„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总后分”地说)他

呼出的气息,变成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

发出的声音,化作了

隆隆的雷声。他的 双眼 变成了

太阳和月亮; 四肢,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肌肤,辽阔的大地; 血液,奔流不息的江河; 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编者“这么说”?课文泡泡:“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是否暗示想像性阅读(画面感)?是否暗示背诵方法(画脑图)?是否暗示作者“怎么说”(省略号)?„„ 脱稿表演——表现他人“怎么说” 儿童之所以喜爱童话,是因为童话的幻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最能满足儿童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童话教学,要根据不同类型童话的特点,充分利用童话的幻想性和游戏精神来展开教学。

一位教师教学《小猴子下山》是这样设计的:

教师先准备好玉米、桃、西瓜等模型教具和小猴子、小白兔的头饰,然后找两个学生分别戴上小猴子和小白兔的头饰扮演小猴子和小白兔。“小猴子”按照书上的五幅图画的情景,表演扛玉米——扔玉米、摘桃——扔桃、摘西瓜——扔西瓜一—追“小白兔“。“小白兔”在“小猴子“的追赶下迅速跑回树林子并摘下头饰。“小猴子”东张西望,什么也没找到,最后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通过表演,满足了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演自我的勇气,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

(三)读读说说,说出童话美。

滕昭蓉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实验中,她把“说”分为复述性的“说”与创造性的“说”两种类型,分别展开不同的训练活动。此外,滕老师强调,说童话时不能只让那些口齿伶俐的学生说,而应尽可能扩大训练范围,为此要灵活地采用多种方式。滕老师常用的训练形式,有自言自语说、两人对说、四人轮说、个人向全组或全班说、几人边表演边说等,除了课堂上说外,还有课后开故事会说、回家给爸爸、妈妈或其他小朋友说等等。在低年级,滕老师特别注意采用自言自语说这一形式。

童话具有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

1、说童话故事,提高结构意识。推荐欣赏“亲近母语”“讲述大赛”一等奖作品《鸭子骑车记》等。“怎么说”,是言语形式,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段落,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都有自己的结构。

词的结构:主谓式,并列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连动式„„ 句子结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句型、修辞、句子关系等。)自然段结构:总分式、因果式、转折式、并列式、顺承式„„ 段落结构: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

文章结构: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递进式,顺承式„„

童话结构:第一种,重复法,即故事中的几个情节相似;第二种,对比法,即故事中的两个情节成对比关系;第三种,时序法,即以时间为顺序安排故事情节。

最迷人的结构。迄今为止,在我国恐怕没有一部长篇小说的结构像《红楼梦》那样,曾引起如此广泛的赞叹和众多的争论。有人干脆把它称为“一座童话中四壁生辉的迷宫”。

最值得欣赏的童话结构。童话《丑小鸭》巨大的成功在故事的叙事结构,而非故事情节。故事的安排,尽量不让主人公说话,只是像一架沉默的摄录机,默默记录着发生的一切。其次,不让主人公主动地行动,主人公的出现,只是作为一种触发酶体,让整个场景得以展现,讲故事的方式完全不同于传统叙事。言语行为的尽力避免,形成一种言说的困难,交流受到阻碍,理解成为不可能,进而展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感和身边世界的冷漠。而主人公被动的出现在各种场景中,显示出命运弄人的无奈,人类力量的有限性,更强化了世界的冷漠感,同时,事件的推动,产生了主人公对身边事物的判断,和它们对主人公的判断,而这又建立在互相无法完全沟通了解之上。故事动人之处,正是两种叙说方式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而非故事情节本身。

第一层(5~12段):写丑小鸭在沼泽地的遭遇。第二层(13~33段):写丑小鸭在农家小屋的遭遇。第三部分(34~38段):写丑小鸭几乎被冻死在湖边。第四部分(39~47段):写丑小鸭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3-20】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妈妈听。

纸船和风筝

松鼠和小熊住在一座山上。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

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

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小熊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松鼠也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

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松鼠高兴得哭了。他连忙爬上屋顶,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童话结构有哪些特点?

1、语言简洁

2、情节反复

例: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注意,“漂”“飘”,为什么“这样说”?

小熊很难过;松鼠也很难过。——为什么多说了一个“也”?

3、故事有波折:好朋友——吵了一架——高兴得哭了(合好)

2、说说词句美 词汇

【2-2】滴雨滴水滴(双音节词)欢欢乐欢笑

题题目数学题(多音节词)

【2-15】青青的假山青青的(叠词,节奏美)绿绿的草坪绿绿的 弯弯的小路弯弯的

【2-17】游来游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来去(反词义,对立统一)

【5-18】我发现这一段里有不少意思相反的词。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对对子:轻-重,清-浊,天-地,上升-下降)【2-26】把地翻开把白菜吃完 把窗户打开把(把字句,宾语前置)

观点:翻开泥土吃完白菜打开窗户,动宾结构,思路更清晰。

【2-27】懒洋洋地晒太阳懒洋洋地

[ABB式,修饰,情态] 慢吞吞地说慢吞吞地 兴冲冲地走进来兴冲冲地 句子

【2-16】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李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正

【2-34】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正在进行时,动态美)小青蛙尾巴已经不见了。已经。

【3-17】小猴子爬上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3、说说“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2】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

【2-15】我要去观察夏夜,看看它美在哪里? 【2-17】我还知道别的动物尾巴的用处呢? 【3-30】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

【3-31】你听到过回声吗?是什么时候听到的? 【4-28】(结尾)丑小鸭这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4、说说“幻想”美,培养想像力 【7-9】(1)这篇童话很有趣,我要多读几遍。

(2)我们来交流一下:从这篇童话中懂得了什么?(这是“教内容”)

(3)课文中的许多地方,读了以后都能够在头脑中浮现画面。例如,写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让我们从课文中找一找,互相说说想象到的画面,并抄写喜欢的句子。(这是“教童话”)【7-10】《巨人的花固》使我们体会到,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下面的一篇童话会引起我们对幸福是什么的思考。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再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这是“说什么”)我想和几个同学合作,把课文内容演一演。(这是“怎么说”)【7-12】读了《去年的树》,大家都有很多想法。下面这篇《小木偶的故事》,又会使我们想到什么呢?认真默读课文,看看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最后一段话的体会。(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这是“教内容”。)

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来接着编下去„„(这是“教童话”。教童话,就应该角色朗读“怎么说”,童话故事“怎么说”——

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作者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会哭”、“会笑”、“会生气”的“怎么说”? 【12-14】

1〉默读课文。说说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2〉课文中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找出来多读几遍,把你的感情充分地读出来。3〉读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联系上文,和同学一起讨论下面的问题。(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4〉读了下面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你愿意拿起笔来,也写几句话送给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吗? 教“怎么说”设计:五次擦亮火柴,出现五次幻觉,作者是“怎么说”的?——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幸福的天堂。朗读,读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怎么说”“怎么读”,都要突出幻想的神奇与美妙,幻想是超自然的,一切皆有可能,幻想是如此的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是宗教特有的幸福。

5、说说“我知道”,拓展阅读 【4-28】“我知道”:安徒生是一百多年前的丹麦人,他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和《海的女儿》都是他写的。【5-18】选做题:我要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7-9】“资料袋”:童话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作家创作的,著名的有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豪夫童话,英国的王尔德童话,中国的叶圣陶、张天翼写的童话等。另一类是在人民群众中口头流传,后经有心人搜集、整理而成的,著名的有《格林童话》。《格林童话》共有210篇,搜集整理者是德国的格林兄弟。《格林童话》中的许多故事,如《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勇敢的小裁缝》,不仅在德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早已超越国界,为世界各国儿童所喜爱。

【8-31】资料袋:普罗米修斯是吉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神。在古希腊神话中,还有众神之王宙斯,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冥王神哈得斯,智慧神雅典娜等。和他们有关的神话知传说很多,比如,金羊毛的故事、特洛亚战争的故事、饿狄蒲斯王的故事、忒修斯为民除害的故事,都很吸引人。【8-32】资料袋:《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问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又叫《天方夜谭》,是由264个小故事组成的。著名的《阿里巴巴和和四十大盗的故事》《三个苹果的故事》《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都出自这本书。《一千零一夜》被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创作中的“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这学期我又读了一些名著,如《伊索寓言》《西游记》,你读了哪些?

阅读童话(神话)是非常有意义的。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的王福和教授认为,我们推进学习型社会,可以先从读“经典”开始。如果你想开启外国文学的大门,推荐三把“钥匙”——《希腊神话》、《圣经》、《一千零一夜》,很多西方的近现代文学,都是从这三本书中汲取营养的。(都市快报2011-5-23A6)必读书:《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集》《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圣经的故事》或《神画神话》、《一千零一夜》、《秘密花园》《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

四)读读写写,写出童话奇。仿写

【3-18】闻了闻一个比一个好 瞧了瞧一棵比一棵壮 了一比一

【3-21】神气极了荡来荡去立刻喊起来 可怕极了跑来跑去立刻欢呼起来 极了来去立刻 补白

【1-20】动物小能送鲜花时会说些什么?

改写。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发展的“敏感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 的实际,让学生尽情展开想象,大胆想象,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比如,鼓励学生给童话改写结尾,更改人物的角色,从另外—个角度来重新写童话。通过这样的写作锻炼,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续写

【1-19】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2-10】以后会是怎么样呢?我们把它画出来吧!(《松鼠和松果》)

【4-28】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童话的语言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一位教师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充分利用文本,设计了两个想象写作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对故事的解读,进行角色的换位,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他们新的感悟。一是在丑小鸭被迫离家出走时,给家人写一封告别信。二是在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让学生写一封报喜信。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续编童话故事。续编童话故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12】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我来接着编下去„„ 写感受

【6-32】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

写作提示:童话(神话)读后感,重点写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作品“怎么写”的感受,感受童话、神话的神奇,古人创世的智慧、追求自由的憧憬。

配音乐、写书评、给童话配插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做游戏、写童话日记等都是童话教学的好方法。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加强童话教学的理论知识,需要多阅读古今中外的童话名著,采用多样的方式来讲授童话。最重要的是应该保持一颗童心来教学,这样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童话,陪伴着孩子们走进童话世界,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帮助学生实现心灵的成长。

【阅读建议】

篇3: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策略

在具体的小学生童话教学过程中, 选取好优秀的童话作为教学内容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程度来进行不同教学方案的改变。

一、明确童话教学的目标

要将童话教学在小学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的任务。

1.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是不同于成人的, 儿童的思维对什么都充满好奇, 童话中夸张的剧情以及丰富的人物形象正好满足了孩子对童话世界的向往, 小学时期是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进行童话教学的时候就必须将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放在首位。

2.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是非价值观。在小学时期, 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不强, 思维方式也比较单一, 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童话中往往宣扬的是真善美, 所讲述的故事和所运用的语言也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能够激发学生对故事里面的人物性格的思考, 就会对事物的是非有了自己的判断, 在孩子的理解有偏差的时候, 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引导,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 健全自身的人格。

二、童话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通过老师的精彩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们的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听童话故事, 在故事中能够安静下来, 并且能够将注意力都集中在故事上面来, 因此在讲解童话的时候教师要采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使得孩子能够被抑扬顿挫的声调所吸引, 然后就会对童话中的人物进行思考, 学生们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了童话里面, 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就比较容易。教师在进行朗读童话的时候, 一定要做到字正腔圆, 使得学生能够初步对童话中出现的生词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接下来的生词学习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时候, 教师在进行阅读的时候, 在小蝌蚪和鸭子、大鱼、大鹅、乌龟以及青蛙的对话的时候, 教师要模仿各个动物的说话特征来进行对话, 学生在老师的朗读之中就能一步步地理解为什么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在充满疑问后然后恍然大悟的时候这就使得小学生对小蝌蚪到青蛙的演变也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

2.让学生自己在演绎童话的来增强学生对故事的感悟。要促进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 不仅要靠教师的引导, 还要靠学生的自己阅读来感悟。学生对童话的理解不仅仅可以依靠课本和童话书, 也可以让学生讲童话故事通过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 对童话中所宣扬的真善美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表演的方式演绎童话故事, 不仅释放了孩子们喜欢做游戏的天性, 而且使得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变得更加的活泼, 通过孩子的表情和动作将故事的内涵诠释地更加的全面。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让孩子扮演成小白兔、小灰兔和山羊爷爷的来进行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对小白兔的勤劳和小灰兔的懒惰进行了一个直观的感受, 使得学生都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仅能够用勤劳的标准要求自己, 也会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周围的人。

3.尊重孩子的个性化思维。小学生的思维很发散, 因此在阅读同一篇文章的时候, 教师要尊重孩子对同意故事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需要用千篇一律的答案来束缚住孩子的思维, 只要孩子的理解是积极向上的, 就是值得鼓励的。

比如在讲解《丑小鸭》这课的时候, 这个童话要宣扬的就是人只要不断努力就能够成功的道理。但是有的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为什么天鹅的妈妈会将小天鹅遗失的疑问?”这个时候教师不能一笔带过, 要通过一些童话的语言来填补文中并没有出现的情节, 只要孩子的问题是正确积极的, 教师都要尽量做出解答。对于一些价值观有些偏颇的问题, 教师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得最后的孩子都保存着真善美的童心。

4.根据不同年纪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教学。小学生的成长很快,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的学习水平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因此在进行童话教学的时候也要根据孩子这些天性来进行教学。在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 主要是以朗诵为主, 在朗诵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使得孩子能够做到对故事的理解就行。《雪孩子》、《手捧花盆的孩子都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因为孩子们都喜欢动手和对色彩有着好奇感, 因此可以通过让这些孩子进行一些绘画或者手工作业来进行对童话的理解。比如在进行《雪地上的小画家》这课讲解的时候, 学生就可以通过画出各种动物在雪地上的不同爪印来加深对童话的理解。

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就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对故事读懂的基础之上, 在阅读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说出一些自己对故事的感受, 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解的时候,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讲故事的主要情节, 还要对故事讲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这样综合各种因素来进行思考就是比较全面的。这样一种综合考虑的思维对学生以后做其他事情也是有帮助的。

篇4:基于文体的童话教学策略例谈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文体特点 童话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27

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儿童成长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童话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小学各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都有童话的编排。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童话的内容、语言、特点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的初步认识,使学生从读懂一篇到读懂一类文本,感受童话的魅力。

一、立足文本,了解童话内容

童话的故事情节一般比较离奇,这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教学时,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童话,了解童话,就要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整体感知童话内容,使学生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提高童话的教学效率。

《小稻秧历险记》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科普性童话故事。全文充满情趣,把科学常识寓于童话中,很受学生喜爱。根据文本表达的需要,故事主要从“遇险”到“脱险”两方面展开。在教学时,教师要立足文本,以“遇险” “脱险”为线索,让学生说说小稻秧是如何遇险的,又是如何脱险的。这样,在生动的述说中,学生不仅增长了科学知识,而且感受到童话的趣味,学得更有兴致,感受也更深刻。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托文本,围绕“遇险”“脱险”展开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在概括课文主要情节的过程中感受到童话的完整性与生动性,体会到童话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二、借助朗读,品味童话语言

朗读是阅读教学常用的一种方式。不同的文章自然也要采取不同的朗读方式。童话的语言风格是多样的。有的童话语言近似于诗,有的童话语言近似于小说,还有的童话语言有着戏剧的效果。在教学时,教师要借助朗读,引领学生细细品味童话语言,使学生感受到童话语言的魅力。

如,苏教版《航天飞机》一文,内容浅显易懂,主要通过航天飞机与智慧老人的对话,使学生明白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短处的道理。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朗读、思考、想象的形式,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童话。在朗读第一段的时候,引导学生抓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几个词语体会航天飞机此时惬意自由的心情。朗读第二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抓住“庞然大物”“转瞬间”“无影无踪”等词语来揣摩体会航天飞机的心理变化。在教学智慧老人与航天飞机的对话时,教师要引领学习精读,边读边想象,使学生感受到童话娓娓道来的语言风格。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文本语言不难理解的特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尽情地朗读、想象。这样,在反复的朗读中,在尽情的想象中,童话语言的魅力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爱上童话。

三、聚焦表达,体会童话特点

童话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拟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等。由于童话类型不同,各自的特点也不同。在教学时,教师要关注童话的种类特点,聚焦表达,使学生在学习童话的过程中体会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童话。这篇童话可以说它是科普童话,也可说它是拟人体童话,因为它既具有拟人体童话中“童话的主人公多是人类以外的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的特点,又具有科普童话中渗透科学知识的特点。从语言风格上来讲,课文语言简洁、活泼、准确、朴素;从语言表达上来看,课文运用了大量拟人、对比、反复的写法。如,文中云雀妈妈与云雀的对话,既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使课文显得离奇、跌宕起伏,充满趣味。另外,漫天飞舞的黄沙与茂密的森林形成鲜明的对照;夏天的森林与冬天的森林也形成对照。这些就是童话在表达上的独特魅力。在教学时,教师要聚焦语言表达,引领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依据不同种类童话的不同特点,认真钻研教材,仔细挖掘文本在表达上的独到之处,让学生阅读、想象、思考,感受体会童话独特魅力,从而喜欢童话、爱上童话。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童话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理应受到特别的关注。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从童话的内容、语言、特点等方面展开学习,既要关注童话的共性特点,又要因文而异,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每一篇童话的独特魅力,在阅读体验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篇5:低年级童话教学的几点策略

摘 要:童话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教师要用心设计教学环节,用好教学策略,自觉地引领学生进入童话的圣殿,亲近童话,阅读童话,演活童话,续编童话,呵护好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童话世界的美好中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完成童话教学的真正教育意义。

关键词: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3-008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3.048

童话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个寓意深刻、脍炙人口的故事,为儿童所喜?乐见。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引领学生进入童话的圣殿,亲近童话,让学生享受快乐的童年,是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进行童话教学呢?我结合《一片树叶》谈谈自己的几点策略。

一、走进童话

《一片树叶》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以童话的形式说理,在浅显中见深刻,告诉学生应该怎样爱护树木,也说明了“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无论对学生,还是大人,教育意义都很大:事情虽小,但是如果大家都原谅自己的罪行,后果就是非常糟糕的。课一开始,我就给学生播放动漫课件,以生动活泼、饱含深情、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学生展示童话故事,注重画面的展示,让学生看见小黄牛栽下了一棵小椿树,每一个从小树旁经过的小动物都从小椿树上摘了一片树叶。第二天,小黄牛发现小椿树的叶子一片也不剩了。注重音乐的配合,可以更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使学生既见其形又闻其声。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以情牵引感,以情激发想象,让学生初步走进美妙的童话世界。

二、阅读童话

低年级童话,语言优美、明快、活泼,富于音乐美,是最适合朗读的体裁之一。本文语言生动活泼,语句优美,通俗易懂,学生很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我决定从繁琐的课文分析中解脱出来,大胆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个性阅读去理解文本。

首先,我抛出一个问题:“小动物们喜欢小椿树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通过读文、讨论、交流,知道了小兔子、小猴子、小熊都喜爱小黄牛种的小椿树,他们欣赏、赞叹、欢呼,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并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他们都觉得“当然应该爱护小椿树”,也都认识到小椿树将使他们的生活更美好,但是,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和进行小组谈论。我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尽量做到声情并茂,读出童话的情趣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还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并想象自己已经变成了这个角色来参加各小组的学习,他们进入了角色,开始自由的讨论,这样,就能获得阅读的个性体验,就能体会小动物的感受,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小动物们以各种理由从小椿树上取下了一片树叶,尽管他们都说服自己绝对不采第二片叶子,甚至在采树叶时,也是“小心地”“仔细地”“摘下”“掐下”“捋下”,但是小椿树还是被他们摘的一片叶子也不剩了。通过自由阅读这个环节,学生可以较快地走近文本,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学生明白了,小动物们爱护小树只停留在口头上、道理上,行动上不但不爱,反而损坏树,还找出种种理由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开脱,他们的认识和行动不统一,或者说只“爱”不“护”。

三、回归童话

学生能够在朗读之中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可是感悟了之后就要回归课文,回归童话。课文对小动物的描写非常传神,尤其是对小动物的心理写得非常生动,使小动物的形象呼之欲出。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抓住小动物的言行,体会小动物的心理,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小动物言行的语句,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读出小动物矛盾的心情。小椿树竟然一片叶子都不剩了,这是小黄牛未曾意料到的,更是其他摘取树叶的小动物不愿看到的。最后一个叹号,更是对故事中的“人物”,对读者发出警示:看,每个人只犯一点点小错,后果就是这样严重!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留待读者去思考和想象,非常具有震撼力。

四、演活童话

表演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内化,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能加深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并进行再创造。低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对表演课文有很高的热情。我首先让学生做好表演的准备,在分配角色以后,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重新阅读课文中有关段落,以利于学生学习语言,进行再创造。可以把一个角色分配个某个同学,也可以把一个角色分配给一个小组,小组同学讨论应该如何演好这个角色,然后小组推荐一个同学出演分配的角色。同学们在讨论、交流中,思想交汇、碰撞,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就会越来越深刻,即使是不做演员的同学,也会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排练时,注意启发学生做创造性的表演,比如,小黄牛开始种树,后来见到小树时会说什么话?应该是什么样的表情?演小树的同学,应该细心揣摩小树前后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表演时注重实效,把重点放在理解课文如何演好上,不要图热闹,防止嘻嘻哈哈走过场。可以先在小组中演,然后在全班演。最后要注重表演后的评价,表演不是最终目的,表演只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学习语言、受到教育的一种方式。因此,对表演的评价不只是简单地说一句好或者不好,要认真地进行评价,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防止要求过高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整体评价,也可以分角色评价:如小黄牛演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应该怎么演?请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鉴于学生比较善于生动地表现反面角色,教师要想办法强化正面教育。这样的“游戏”让学生体验童话中的情感,使课堂充满情趣。经过表演这一过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体会、感悟就更深刻了。

五、续编童话

“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今天,我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童话故事中大胆夸张的想象正符合启发学生想象的要求,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而我在最后环节设置了续编童话:在小树叶掉光以后,小家伙们又来到这个地方„„根据童话的内容,学生通过想象,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构思新的故事情节,以童话的形式打开写作大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人生、热爱世界的情感。

每个学生都有童话一样丰富的内心,教师只要用心设计教学环节,用好教学策略,便能呵护好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童话世界的美好中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完成童话教学的真正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篇6:童话的教学策略

07小教本一

07103114110

【摘要】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儿童文学重要题材之一的童话其文学特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又会有具体的体现。小学教师根据这样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当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以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关键词】 儿童文学

童话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是为了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按一定的结构系统,把语文知识组织起来的科学体系。它担负着既为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提供材料,又为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意识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材料的双重任务。其中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在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的各种文体的内容比重达到了72%,比1995年版的有了明显的上升。从以上统计和比较可以看出,儿童文学的作品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教材资源,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教材和课堂。

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首选原因有很多。首先,儿童文学的语言是符合语言规范,与儿童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其次,儿童文学作品是创作者提供给儿童的精神产品;再次,儿童文学作品中,学生还能拓宽视野,获取各种知识。与此同时,儿童文学也有利于小学生素质的培养。它有助于指导小学生的人格养成,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精神,也有助于小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的地位不言而喻,我们相信,在新的这个世纪中,儿童文学将在新的一代儿童的生活中担负起更为重要的任务。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它到底符合了儿童的哪些心理发展特征,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具有哪些具体的特点?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三组为例具体分析。

这一组的主题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体裁之一,所以儿童文学的许多特点都会在童话中得到很好的表现。从传统童话的文学特征来看,童话具有固定的叙事程式。民间童话叙事的固定模式首先表现在开头和结尾上。“从前„„” ——这样的开头虽然千篇一律,却能够使读者在遥远的、充满距离感的叙述基调中找到一种神秘的认同感。该组的第一篇课文《巨人的花园》开头第一句就是“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前面两个字实际上创造了童话和现实的距离,向小读者发出了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邀请,告诉孩子这是一个过去了的世界,因而也是一个远离现实的世界。这种时间上的疏离所设定的陌生感能够制造惊异的阅读效果。为了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在教学这样的童话课文时,就适合采用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营造轻松自然的教学氛围等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图片、音乐、多媒体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一个童话的世界。随着“从前„„”这样的字眼,教师以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儿童读童话,充分展现文学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语言之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将学生的思维由现实世界带入到另一个虚幻的世界。同样,在传统童话中与固定的开头对应的还有童话主人公的大圆满的结局“从此以后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又将儿童从非现实带回到现实之中。《巨人的花园》结尾也是如此,说“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在读了前面巨人的花园的几次变化之后,这样的结局不正是孩子们所期待的吗?故事外的孩子如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在内心经历同样的波折,最终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说说学习了课文之后的感受,或者接着续写童话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望。

传统童话固定的叙事程式还表现在重复性叙事模式上。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童话常常用重复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由此形成了重复性的叙事模式。在《幸福是什么》 这篇课文中,三个孩子在十年后又来到井边,他们讲述了自己在十年中的经历,他们都是通过劳动获得了幸福,但是他们的劳动又是各不相同。在《去年的树》,中,小鸟去找去年的树要唱歌给他听,小鸟飞去了很多地方找,这些地方都不相同,但是他们给小鸟的答案都是重复的,就是这里没有去年的树,让她去另外的地方找。类似这样重复而又有变化的情节在本组的《小木偶的故事》中也有体现。这样的特征,能够使读者获得一种经验上似曾相识的感觉,与他们的期待心理相呼应;而情节在重复中的系列变化又能使读者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这种变化中的重复,恰如其分地迎合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在儿童的经验里,这样的叙事模式比其他文学创作手段更加富有魅力。为了让学生在重复而又变化的情节变化中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请学生复述故事,或是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家长听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讲童话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并且清晰地掌握故事中情节的发展变化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传统童话还通过具体的事件和事物表达主人公的需要、关系和感觉,并在二元对立的模式中建立一切都和谐、协调的理想情景,其主题是直接鲜明的。《巨人的花园》中一开始自私孤独的巨人和善良活泼的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最终巨人醒悟过来,故事以幸福告终,最终传达了抑恶扬善的鲜明主题。年幼的儿童缺乏对矛盾和模棱两可的事物的理解能力,而传统童话善最终战胜恶的结局,迅速敏锐地揭示出现实存在的美与丑、善于恶,能够让儿童摆脱对问题迷惑不解的烦恼。正因为童话鲜明的主题,教师在童话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朗诵指导,去读那些优美和个性鲜明的语句,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感受故事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读的过程应是语言、情感与思想和谐交融的过程。通过这样足够量的言语实践,可以更好地帮助儿童品味并实践文学语言的情感美与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另外,在发展儿童的智能方面,经验和接触是真正的导师,儿童对客体的认识是从实践活动开始的。因此,“演童话”不失为一种好的童话教学方法,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演,会促使儿童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话文学的形象美,同时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进行了生动的言语训练。揣测表演技巧以及理解角色心理的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还能使儿童产生丰富的美感体验,并学会欣赏自己,感受成功。

从现代童话的文学特征来看,童话还具有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性格化、多样化的趣味和风格,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的特征。在《幸福是什么》一文中,三个小孩在十年中通过自己的真诚与劳动体验到了什么是幸福,而不是通过毫不费力地魔法来得知什么是幸福,更是告诉孩子,亲身实践才是解开疑惑,探索新知的真正路径。这样的童话在教学过程中,合适让学生说说如果你是故事的主人公,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童话文学的情节美、表达美,也有助于儿童丰富词汇,锻炼表达能力,发展想象,培养创新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小木偶的故事》看似荒诞搞笑的故事却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多样化、个性化和趣味的风格,不仅反映现代人的情感世界和理性思考,同时具有哲学的深刻内涵。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说说对稳重关键句的理解,也可以请学生在文中的重复段落穿插自编的一段内容,和原有内容融为一体,看学生是否已经领会文章要表达的主旨。《去年的树》虽然没有趣味性的语言,但是鸟儿坚守诺言,坚持要找到去年的树,为他唱歌的精神也极具个性,内涵丰富深刻的理性思考,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教学策略。

此外,在童话教学中,组织学生对课外阅读(或观看)过的童话作品进行初步的赏析与品评,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儿童去阅读(或观看)一些优秀童话作品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策略。课程资源绝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它应更广泛地包括可以用来教育儿童的各种课外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起着比我们的预想要大得多的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在本组教学的过程中,推荐类似的课外童话供学生阅读,以达到对比或者共鸣的效果。作为教育,“学校不能和生活相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因此,教师要善于了解并利用儿童在课外通过阅读、影视、网络所接触到的大量童话作品,通过讨论与正确的引导,使儿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美,进而逐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一个“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小学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学生能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并得以健康、全面地成长。童话,作为一种在儿童的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它作为文学本身的特点,又要注意到它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搞好童话体文章的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参考文献】

方卫平主编.儿童文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刘晓东.儿童精神哲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教务处班级常规工作计划安排下一篇:文明用餐签字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