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分析与总结

2024-05-08

考试分析与总结(共9篇)

篇1:考试分析与总结

期中考试分析

组别:历史组

姓名:贺强

时间:2012.11.29

期末考试分析与总结

历史组 贺强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本学期我负责高二B6,B7,B8班教育教学工作,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教育教学成果斐然。现就期中考试情况做一简要分析总结。

1.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文科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共计100。其中选择题25小题共计50分,非选择题部分3小题,共计50分。本次考试试题难度偏难,按照高考要求考查了必修三部分的内容,包含中西方文化史,思想史等方面的内容,基本涵盖了高考所要求的本部分基本考点,对本学期前半段的教学进行了行之有效地的检测。

2考试情况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证作答,认真应对考试,杜绝了敷衍塞责的风气,学习态度逐步端正。学生反映考试时间充足,作答较为从容。少数学生因为对非选择题部分不认真审题,生搬硬套,甚至答非所问,堆砌辞藻,造成了部分题目未能作答的情况。对于选择题部分,学生均能掌握答题技巧,灵活作答。非选择题部分,文科27题多数考生没能审清题意以致造成失误,这说明学生对于材料题的材料阅读和审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考试成绩分析。

由于本次考试试题偏难,绝大多数学生在新课尚未结束的情况下由于缺乏系统复习,考试成绩较差。文重B6班平均分数54.11名列文科重点班第一,文普B7班42.87分名列文科普通班第一,通过系统复习两班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B6张星B7张婉等2名同学在历史单科中跻身全年级前三。

4总结。

本学期期中考试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出色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成果,考试成绩优异。学生的学习态度进一步端正,考试纪律进一步加强为下半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2:考试分析与总结

一、考试特点

1.突出考查数学主干知识

考试长度、题型比例配置与《考试说明》一致,全卷重点考查中学数学主干知识和方法;侧重于中学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侧重于知识交汇点的考查。

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内容,如复数、旋转体、简易逻辑考试都有所考查。在全面考查的前提下,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如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导数、圆锥曲线、概率统计等仍然是支撑整份考试的主体内容,尤其是解答题,涉及内容均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明确了中学数学的教学方向和考生的学习方向。

2.适度综合考查,提高试题的区分度

本次数学考试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很多题目是由多个知识点构成的,这有利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区分度,在适当的规划和难度控制下,效果明显。通过考查知识的交汇点,对考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这和当前课改的教学要求、中学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二试题特点

1重点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通性通法

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考查通性通法,避免偏题、怪题,适当控制运算量,加大思考量,在大题中,每个题的难度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学生入口容易,但是又不能无障碍的获得全分;整个大题也是按照这样的梯度设计的,前面的题容易,难度慢慢上升,使学生慢慢适应考题的难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最大的潜能,不至于使学生一见到题目就懵,本来会的也做不出来的尴尬境地, 从方法上,则重点考查通性通法。

2.注重考查数学的各种思想和能力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变换的思想、充分体现,挖掘考生的各项数学能力、体现宽口径,多角度的命题思路.

三、成绩分析

我校文科7个班,参加考试的有180人左右,总体平均分为57.62分;100分以上的有11个,对我校学生的难度有点大.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 概念不清

2 基本功不扎实

3 表述不清楚, 省略了必要的步骤

4 做题马虎,潦草

5 拘泥成法,思路不够开阔

6 运算能力尚待提高

四、对下一步复习的建议

1.狠抓基础,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虽然我省率先进行了课程改革,但是高考改革需要一个稳定过渡的过程。高考命题总是试图在形式与内容的改革创新和相对稳定之间寻找平衡点,因此,每年试题的框架主体都是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零点、图象性质及变换;三角函数及其图象的基本性质;向量的基本运算;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数列的基本性质及应用;空间图形的识别及线面的位置关系(包括面积、体积和理科的夹角和距离);古典概型的方法;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散点图、茎叶图、直方图、回归直线方程、方差、标准差)等。

“双基”也是与时俱进的。新的“双基”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一是和“图”有关的内容.如:三视图、统计图、程序框图、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变换、空间线面位置关系、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二是与“函数”有关的内容,如函数的性质及围绕研究函数性质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导数、数列、解析几何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方法、变换的思想方法;三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如统计与概率、线性规划等相关的应用问题。

2.通法为主,变法为辅,培养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分类和要求与以前有不同,必然要反映在命题中。特别应注意新增加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前者与统计有关,后者与应用问题有关。另外,“推理论证能力”有别于先前四大能力之一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注重是演绎推理,“合情推理”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正是我们国家现在大力提倡的。

通法之外,其他的方法也是处理问题的一个方面,虽然是次要的,也应该有所体现,例如理科(21), 证明不等式时,作为通法,利用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导数,只能证明当n为偶数时,对于n为奇数的情形,则需要通过放缩不等式的方法来处理,这是通法之外的一个不等式的重要的证明方法。

3重视语言,提高素养

数学素养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其数学语言掌握和运用的程度的差异。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就是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经过高中(包括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具备初步的数学语言理解、转化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人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的基本标志。

篇3:考试分析与总结

1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重要性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对兽医从业人员的一种准入考试, 目的是评价兽医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法律的重要举措, 是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新型兽医制度建设的一件大事, 是提升兽医队伍能力和水平的重大举措。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与执业医师、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等考试一样, 是国家依法统一组织的考试,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兽医方面的考试。2009年, 农业部在吉林、河南、广西、重庆、宁夏等5省 (区、市) 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工作, 取得了成功, 积累了经验, 为2010年首次在全国及我省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奠定了基础。

2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程序

首先省、市、县在报名前3个月, 都要通过面对社会在报刊及相关专业杂志上刊登公告, 充分利用电视、电台、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开展宣传活动期间, 省市还要落实安排考务人员, 做好报名准备工作。考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在指定时间于网上报名, 准备好自己的材料在预约时间内到报考市现场确认。通过严格现场确认的考生, 由市考务人员汇总好材料, 到省执业兽医管理办公室进行复审, 复审通过的考生才能参加考试。省执业兽医管理办公室根据复审人数的分布以及我省地理因素, 确定考场地点;再由设立考试场地的考点办公室落实考场及考务的相关工作并生成准考证、桌贴、存根等。最后组织全省的考生顺利参加考试, 根据全国的考试情况, 由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划定合格分数线, 由农业部生成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合格证, 逐级发放给合格的考生。

3 2010年四川考区考试情况及结果

2010年四川考区有6668名考生报名, 5068人通过报名资格复审。根据各市的报名人数和地理条件, 我省设立了11个考试地点, 其中成都考点考生人数最多, 4个市州的考生合计1096人。雅安考点人数最少, 两个市州的考生合计217人。考试当日, 全省共计4 689人参加考试, 缺考379人。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四川考区未发生违纪行为, 各考点的试卷在考试结束后焚毁;备用试卷和答题卡在25日由考务的监督员带回省执业兽医管理办公室, 备用卷在相关领导监督下销毁。答题卡于10月27日下午通过邮政机要寄回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考试顺利结束。

2010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参考人数是74264人, 其中执业兽医师有9743人, 合格率是13.12%;执业助理兽医师有13 662人, 合格率是18.4%。四川考区的参考考生是4 698人, 其中合格执业兽医师537人, 合格率是11.45%;执业助理兽医师有652人, 合格率是13.93%。从考试的合格率可以看出, 我省的合格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说明, 我省考生的水平与全国相比, 具有一定的差距。

4分析

为了2011年的考试取得好成绩, 提高考生的参考率和合格率, 我们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总结。

4.1主要原因

4.1.1地理环境造成的客观因素, 我省三州和偏远山区, 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 偏远山区的考生要走两三天的路程才能参加考试, 所以缺考的人数比较多, 相对来说合格率就很低了。

4.1.2来自三州的少数民族考生居多, 由于三州整体教育薄弱, 无论是从小学到高中的基础教育, 还是职业技术的专业教育, 都长期落后于兄弟省市, 所以这部分考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有限。

4.1.3四川各地市由于地理原因, 三州内基本没有家禽养殖, 养猪都极少, 主要以牛羊为主。面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题中如此多的物种, 我省兽医工作者, 尤其基层和三州地区的兽医难以应付。

4.2考生缺考比例较大

三州地区报名的考生较少, 缺考的人数也比较多。主要的原因是三州地区没有设考点, 考生要到邻近的市州参加考试。特别是成都考点的考生, 缺考合计人数131人, 这其中主要是阿坝、凉山2州的考生, 缺考人数较多, 缺考率分别是27.27% (48/176) 、20% (21/105) , 这两个州离成都考点地域跨度很大, 增大了考生的考务费用从而造成缺考。

4.3考生来源面相对较窄

在兽医系统工作的考生居多, 其次是诊疗机构, 科研院校的最少, 主要是因为宣传力度和广度不够。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宣传工作也是从去年才开始, 尽管省、市、县考务机构开展了声势浩大, 耗资不小的宣传, 但范围和影响力还不够。此外对执业兽医相关规定了解不多, 行业内还有相当一部分从业者对考试不够重视。科研院校通过率最高, 是70.59%, 主要原因是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有关。其次是学生, 通过率是55.32%, 学生考生都是当年毕业的考生, 他们刚学完考试的课程, 有绝对的优势。然后是诊疗机构和具有兽药生产经验的考生通过率较高, 分别是47.33%、43.27%, 由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主要针对动物诊疗机构, 兽医工作机构和其他机构的人员持证上岗的政策和措施不够完善, 监管不到位, 取得资格又不与职称和工资挂钩, 故兽医工作机构的优秀人才大多没有参加考试。

4.4考生年龄相对集中

报考人数的年龄大多在25~35岁, 35~45岁之间, 但是通过率属25~35岁和25岁以下的考生最多。根据报考人数的学历, 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及以下的通过率依次降低, 从以上两个数据来看, 博士、硕士、本科的考生也就属于这两个年龄段, 故结果是一致的, 因为他们对考试内容掌握得比较熟悉透彻, 其他类别的考生对考试内容比较陌生, 复习起来相对困难, 再加上工作的原因, 时间和精力不够, 所以考试通过率相对较低。此外这次考试对专业要求比较严格, 只有兽医及相关专业的才能参加报名考试, 但从结果来看, 这也不是没有道理, 中兽医专业的通过率最高, 是56.09%, 其次是兽医专业, 为53.56%;水产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的比较低。

4.5考生合格率地区差异较明显

根据统计, 雅安、成都的考生合格率比较高, 主要是因为省内主要的科研院校、诊疗机构、兽药生产和经营在这两个市比较集中, 考生中大学生, 研究生所占比例比其他市州高。全省考试成绩前两名都在雅安市。值得一提的是在21个市州考试状元中, 资阳、遂宁、广元、德阳4个市的状元是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技术人员, 泸州、眉山、攀枝花3个市的状元是个体经营户。

5建议

5.1 2011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 各市州考点除了加强宣传工作外, 还应加强对参考人员的培训与复习指导工作, 提高考试合格率, 缩小与其他省市的差距。

5.2国家应对少数民族地区考生予以照顾, 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合格率并满足当地工作的需要。

5.3鉴于各考点考务人员工作量大、单位条件有限、办公条件太差等客观情况, 希望农业部给各考区、考点办公室安排软、硬件设施设备。

5.4为持续做好该项工作, 建议对报名条件做适当调整, 只要从事兽医及相关工作的人员, 都可以参加考试。同时, 要出台新举措并完善以前的办法以提高执业兽医师的含金量。

篇4:考试分析与总结

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体现了新课改理念,符合新课标要求,试题突出了对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并注重了实验考查,整个试卷难度适中。

本试卷中共有选择题15道(每小题4分计60分),非选择题4道(40分),合计100分。选择题包含了三个必修模块,非选择题中,考查必修Ⅰ、必修Ⅱ内容各占10分,考查必修Ⅲ内容占20分。

本次考试重点考查了学生对生物学基本事实、核心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的理解;考查了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考查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方法做出判断、对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形成自己看法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对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对自然和社会责任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对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

(一)深入钻研课标,根据学情进行科学定位

笔者借鉴往年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试题,细心推敲对考试内容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逐步体会并认同如下策略:重视教材,狠抓基础;立足中低档,降低重心。做法上采用:快步走,多回头;重点内容,多渗透;重要方法,多强调。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严密的教学和备考计划,强化“备课中的集体意识,教学中的基础意识,备考中的学生意识,训练中的效率意识”。

(二)教学中紧抓基础主干,重视综合联系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属于水平性考试,主要考查的是课本的基础知识。对课本上一些较偏、较难的知识尽量不展开,课后练习中的“拓展题”,自我检测中的“技能训练”和“思维拓展”,以及课本中大量的“思考与讨论”,针对不同的班级,在选择上要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把本章节的知识点讲清、讲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尽量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和理解,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吸收和掌握知识。关注教材中的“本节聚焦”环节,达到及时巩固上一节课的知识的目的。

在夯实基础、紧抓主干的基础上,重视知识纵横联系。每学完一章,就要全面梳理本章的知识,作系统归纳总结,同时,精选综合性的题目进行适当训练。

三、备考策略

(一)用好《考试说明》,明确考点

《考试说明》列举了各单元的知识内容、要求及核心知识目标,在复习中可以以练代讲,将各考点知识贯穿在练习中。实验部分特别关注新课程中新加进的实验内容,如健那绿、吡罗红、甲基绿、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对选择题部分,以考试说明上的典例、练习为主,每节课布置要完成的练习量,精选习题,适当补充。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备考内容的顺序方面做一些调整,以学生最能学好、最容易学会的先复习,基本做到每堂课以学生练为主,教师精讲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下;课堂上采用限时训练——对答案——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点评的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即时做、即时对答案、即时评讲,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牢固。

(二)周密计划,加强模拟训练

备课组在计划时间内完成教学并进入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同时跟上配套的模拟训练。对每套试卷以学生讲为主,对易错题、图表题、文字叙述题反复讲解,规范作答,要求题意理解无误,无错别字,专业术语规范无错。

同时加强备课组活动,仔细研读《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及时了解最新的考试动向,借鉴兄弟学校的备考经验,制定科学的复习备考计划,精确到每节课的复习内容,精确到每课复习的要点,精确到每课作业的内容。及早准备,及时综合复习,加强针对性模拟训练,使整个复习过程有计划、有目标、可控制。

四、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2013年2月,笔者有幸参加了辽宁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科的命题工作,在该项工作中了解了有关命题的原则、细则、程序和要求,从中受益匪浅。

笔者依据命题原则和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对复习备考学业水平考试提出几点建议。

(一)准确把握考试方向、考试范围和考试的难易程度

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是“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三个必修模块的内容。考试内容以“高中生物必修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其中必修1占33%,必修2占34%,必修3占33%,考试形式为书面笔答(闭卷),考试时间为50分钟,试卷分值为100分。

(二)制定好教学计划

首先,要制定好复习的进度、原则、模式、策略等;其次,要合理设置专题复习,整理相关知识,章节过关,夯实基础,切不可照本宣科、走过场。

(三)注重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

在教学内容上,要降低教学难度、紧扣课本、尊重教材、回归基础,均衡复习必修1、2、3全部内容,依据《考试说明》中的《生物知识内容表》,注重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也就是重点关注核心学习目标,注意基础知识的有效落实。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概念的教学,着重让学生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和适用条件,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中的概念。常用的基本原理关键应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以运用。

(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循序渐进,唱响“三部曲”

第一部:纵观全局,也就是明确本章节主要内容以及与前后章节的关系;第二部:细数家珍,也就是依据《考试说明》中的《生物知识内容表》罗列本章节的知识细目;第三部:点面结合,也就是回归教材,把各知识细目与其对应的具体知识内容联系起来。教学中注重将知识图形化、动画化。生物学中的概念抽象,很难理解。但简单的一幅图、一段动画有时就能直观地说明问题。因此,要特别关注书中的简图和示意图。

(五)加强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观察一些自然现象、阅读一些科普杂志以及运用网上的信息资源等多种途径,同时培养学生及时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的习惯,并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合理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读图能力差、分析问题能力差及表达能力差等问题。

(六)加强实验教学

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实验内容,教师必须依据《考试说明》中的《生物知识内容表》,按要求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同时应尽量创设条件开发和利用其他一些实验教学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

(七)精选试题,适当练习,重视分析和讲评

依据命题原则,教师在筛选试题时,一定把握好试题的难易程度、广度和深度,规范命题、选题,将超纲题、重复题、偏题、难题淘汰出局。认真组织学生测试,认真分析和讲评,切实发挥好考试的检测功能和激励功能。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典型例题的作用,加强针对性训练。筛选典型例题,发挥这些典型例题的作用,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最佳途径,也能更明确学业水平测试命题的导向。适当进行几次模拟测试,以提高实战能力。

(八)进行考试技能专项训练

首先要重审题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学会字斟句酌,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题意,避免答非所问,避重就轻;其次要重表述规范性,要使规范答题成为学生的习惯,强调学生尽可能用书本上的词句、学科专业术语答题。

篇5:考试分析与总结

初三一年很快就过去了,在历史生物结业考试过去后,我们只剩下了六科明年就要中考的学科。在结业考试后我们搬入了初四新教室,为期末考试紧张的复习。

这回期末考试我确实考得不是太好,下半学期一直状态不好,天气有些热,上课打不起精神……本想课下再复习复习,结果没有做到……而且前段时间有时间都去复习了历史生物,完全没有课下复习,结果也可以料到……

政治考的还不错97,那次罚抄真是记忆犹新且效果显著啊……T-T。只是那道材料分析没有多想,写了一点就完了。问题要好好背,有些还要自己写,以后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而且这个暑假还要好好复习政治,把这些题背扎实。

语文考的也还行87,语文卷子我每回做时都有一不足,做的太慢,到作文就剩四十分钟了,而且平时写作文我觉得还挺好写的,一到考试紧张的啥都忘了……然后常常最后五分钟才把作文赶完,而且写得还不怎么样……又没时间检查前面的,不过因为前面做的慢,通常也不会扣太多分,主要都是作文啊~/(ㄒoㄒ)/~~

数学这回完全失败啊……80…完全没复习前面的,结果原来可能很简单的,都一点记不起来了。几乎考完就知道考砸了…倒数两道都没做全对……好吧……前面那道老师说很简单的填空题我愣是想了20分钟没想出来…就没再想,转去检查……此时还剩8分钟(我记忆力挺好的吧…)然后发现了那道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发现答案再怎么着也不对啊……结果我就全划掉……此时还剩4分钟……又列了个方程算出来无解……好吧……又全划掉……此时还剩1分钟!最后在草纸上又列了个方程(因为卷子上没空了……)打铃了,只好只列了个式子……交上去就已经很崩溃了……然后数学果然考了个糟糕的成绩……【A:写得真详细(也可以说是啰嗦)……B:就是省略号有点多……

英语也没考好83……拉分很多,主要就是听力完型动词填空掌握的不好,这个暑假要好好练,可以补习一下。

物理考得比单元测试有进步,但还是不怎么样89,有些是没认真审题,主要也是最后的大题,机械这一章学得不好,到现在也不太明白这题该怎么做。暑假必须还要再复习一下物理。

化学这回题确实简单,也是考得最好的一科99,题简单并不能说明掌握得好,现在趁时间充裕可以再看看书复习一下,再预习一下初四,初四就比较难了。

这回没考好一直比较烦,但一次没考好就过去了,初四好好考。

篇6:期末数学考试总结与质量分析

一、组织形式

按照教育局统一安排,我校于1月25日进行了期末知识检测。本次检测由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调配监考,阅卷采用流水线作业,学校统一筹算分数,确保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在考试结束后,我们先是以每位老师对自己任教的班级进行客观、详细的质量分析,然后我们教研组组织了一次期末考试质量分析的研讨活动,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挖掘学生错误背后潜藏着的学习行为、思维等问题,现将我校本次期末考试情况进行简单分析:

二、成绩分析

数学:一年级平均分98.2分,通过这次考试,大部分学生对本册知识掌握的不错,能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但个别学生考的不理想,主要问题有:

1、口算掌握较好,有四个学生出现错误,主要是粗心错。

2、知识活用掌握较好,只有两人出错都错在圆柱的数量上。

3、对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很好,都能选择正确方法,错在计算。

二年级平均分96.6分,在本次试卷中可以看出,学生基础计算总体还不错,说明学生掌握了前段所学知识。多数学生能按要求正确答题,有一定的能力。

1、口算中出现的0×9错误率稍高,说明学生对0乘任何数都得0的含义还是不理解。

2、错误最多的是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比两个数相加的和大。平时练习中出现过2+2与2×2、0×几与几的比较,但未给学生归纳总结,考试时学生找这种个例比较困难。

3、个别学生对够不够的问题和乘加问题掌握还不到位。

三年级平均分94.7分,通过对本次试卷的分析,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从试卷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粗心出错,有的学生横式忘写得数。但总的来说学生全对的还是大多数。

2、有的学生应用题解题方法、分析方法掌握不牢,缺乏用正确分析事理的方法分析相关条件与问题联系的方法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四年级平均分96.2分,本次命题难度适中,形式灵活,试卷出的很好,建议以后就以这样的形式围绕基础又突显孩子对于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的考察,同时还注重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本次试卷的分析,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从试卷中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这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应辨能力比较差。

2、有个别学生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中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够细心,比较浮躁。

五年级一班平均分74.1分。部分学生不善于动脑思考,不会举一反三,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或方法少。

1、对知识掌握的不扎实。

2、对概念理解不透。

3、复习时有漏掉的知识点。

六年级平均分89.5分。试题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加强应用,力求能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状况,关注学生对数学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掌握,并适度体现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

1、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内容没有掌握。

2、学生口算能力差,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三、总结成绩的取得原因有几点:

1、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 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表现在数学作业和数学学习周记,以及小学生素质评价手册中。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2、工作负责,踏实高效 成绩的取得与数学老师严谨踏实的一贯工作作风也是分不开的。因为是体育小学,下午孩子要去体育训练,所以向40分钟要质量成了我们每个人追求的目标。然而上课下来必须批改的学生作业往往会占用我们相当多的时间,中午我们数学老师更是牺牲了自我休息时间,进班补差。

3、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老师们交换听课,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转变观念,采用鼓励性、自主性、性教学策略,以题目为线索,恰当应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教与学的效益。

四、改进措施:

1、我们今后在教学中要讲求实效,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要进一步夯实数学基础知识,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学生细心、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的保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通过必要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习。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进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操作、实验,探索问题和寻求结论。

4、把教材用活。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研究近几年我县小学毕业试卷赋予的新背景,善于创设数学应用情境素材,注意试题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以不变应万变,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要关注差生成长。教学时要多关注差生,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课堂上要多提问,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要帮助他(她)们树立信心,做到“人人学数学”,对差生可做不同的要求,使之学有所获,达到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7:班级期中考试成绩分析总结与反思

本次考试中,本班应考人数67,实考人数67,应考科目为五门,语文、数学、英语、思品及科学。

二、班级现状

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水平、学习水平可分为四类:

1、学习基础很好又具有一定资质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进取精神,而这些学生是不是以后所谓的“特优生”,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有特优生的潜质,而无特优生的素质,如易鹏、顾晶晶、彭寿聪、谢育峰等同学。对于这些学生要严格要求、施加压力、确定高目标。

2、学习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进取精神,但潜质不很优秀的学生有涂雅丽、李魏群、易尚坤、顾全、汤浩宇等,对于这些学生重在能力的培养,由于这些学生往往自觉性较强,但有畏难心理,所以要求他们多做些难题,养成主动问问题的习惯。

3、具有一定的潜力,但目前学习成绩不很突出,这些学生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还有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这样的学生有易文军、陈昕、冯敖、颜炫、黄兵电等。这类学生要教以学法,多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重在督促、检查,施加压力,限时限量完成学习任务。

4、所谓的“学困生”和“双差生”,如刘方舟、张芳芳、付亚平、黄金金、黄思思、刘明镜、张顺强、杜成勇、朱思淼、田霞、易重阳、孙杰等。对他们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讽刺、多督促,多辅导,还要经常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教育,决不能放弃不管。

三、建议及措施

虽然这次期中考试取得的成绩还令人满意,但这主要是靠老师们督导得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并不是很强。这样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整体成绩能够稳中有进,在这里向老师们提出如下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

2、设计更合理有效的作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发挥作业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自愿结成“一帮一”对子,组成互助学习小组,让优生带动差生学习,共同取得进步。

篇8:考试分析与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各领域不断发展,在线考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线考试与传统考试相比具有许多的优点,可以节省组卷、批阅试卷的时间,降低人为组卷及批阅试卷的错误,节省印卷的纸张等。考试最主要的是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在线考试在组卷、考试和批阅试卷等过程中,可以避免了人为的失误,能够最大程度给考生公平的成绩。本文首先对在线考试的自动组卷、考试安全和自动阅卷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对应分析算法对我校在线考试系统中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科目的交卷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1 在线考试研究现状

在线考试的技术、方式、方法趋于成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开发技术、考试安全及自动组卷等方面。

1.1 开发技术

在线考试系统可以由不同的开发技术来完成,设计模式也不尽相同。在线考试不仅可以在局域网(LAN)范围内进行应用,也可以在互联网范围内进行应用。在线考试大部分都是基于Brows/Server(B/S)结构,很少采用Client/Server(C/S)结构。许多学者采用基于Web、J2EE、云计算等都是基于B/S结构,B/S结构可以大大减少客户端维护的工作量,在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即可,而重在服务器的开发和设计,开发技术如NET、JSP(JAVA SERVER PAGE)、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等。随着手机终端的不断发展,有的基于Android开发在线考试系统,有的基于云计算的Saa S模式开发在线考试系统,云计算的在线考试是一个发展趋势,但要在教育界进行推广,还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协作。

1.2 考试安全

安全主要是指考生不能够作弊,保证考试的公平与公正。许多学者从设计过程中来防止作弊,有的从自动组卷算法和基于Active X控件的防作弊策略。有的局域网内设置监控服务器,负责监控局域网内数据包,并对数据包进行分析,若发现有非法的数据包,就切断连接,从而实现在线考试的监考功能。有的通过Delphi编程对Windows底层API的USB端口管理方法能有效地监控和管理USB端口,从而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1.3 自动组卷

在线考试系统中重要的是考生试卷,考试试卷由不同类型的试题组成,一般在线考试的主要题型是单选、多选、判断等客观题型。考试的试卷可以是相同的试题,也可以是不相同的试题。自动组卷是在线考试系统的关键的一个功能,许多学者采用遗传算法进行组卷。

综上所述,随着新技术不断出现,设计在线考试系统的开发方法会更加广泛,对在线考试系统研究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但对考试数据进行分析的较少,基于此,本文采用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在线考试系统中的交卷时间与考试成绩数据的进行对应分析。

2 对应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2.1 对应分析基本原理

对应分析是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技术,也是强有力的数据图示化技术。研究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交互表的信息以图形的方式展示。主要适用于有多个类别的定类变量,可以揭示同一个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适用于两个或多个定类变量。对应分析是将R型因子与Q型因子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统计分析,将R型和Q型分析内在的联系同时反映到相同的坐标轴的一张图形上,以便于对问题的分析。

2.2 对应分析算法步骤

(1)对不同指标的量纲不同,对指标进行处理得到原始数据阵X=(xij),计算概率矩阵P。

(2)由原始数据阵转换成过渡矩阵Z=(zij),其中,

(3)进行因子分析,R型因子分析,计算协方差A=ZZT的特征值λ1≥λ2≥…≥λp,按前m累计贡献率的特征值λ1≥λ2≥…≥λm,并计算相应的单位特征向量u1,u2,…,um,从而得到R-型因了载荷矩阵:

Q型因子分析对上述m个特征根λ1≥λ2≥…≥λm,计算对应的矩阵B=ZZT单位特征向量,从而得到Q-型因了载荷矩阵:

最后,在两两因子轴平面上作变量点图,并对二维图进行分析。

3 交卷时间与考试成绩实证研究

在线考试系统最主要的作用是衡量考生考试科目的学习效果,考试成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主要查看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即可。本文以我校2012年研发的在线考试系统为例,采用J2EE及AJAX技术设计的在线考试系统,本在线考试系统可以对多考试科目进行在线考试,主要功能有试题的管理、考生的管理、自动组卷、自动阅卷及考试成绩分析等。我校采用集中场地进行在线考试,每次考试配备2~3名监考人员,以保证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在多年的应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考试数据,本文对2013年至2015年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科目的实证数据进行研究,共计2 065名考生的考试成绩及其他辅助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交卷时间及成绩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

3.1 数据形式及处理

我校在线考试系统从考生开始考试后每15秒将服务器的时间进行更新,考试时间以秒计算,考生可以自行交卷,也可以“考试时间到0”自动交卷。对于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这门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共计2 700秒,试卷结构有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SQL题四种题型,满分为100分。

原始数据中考试时间是0~2 700,考试成绩是0~100。将原始数据的考试时间设定为9个定类尺度,详见表1。

利用Excel 2010完成基本的操作,采用SPSS 19软件进行对应分析操作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其中,x2=318.775

通过以上计算得到R-型因子载荷矩阵和Q-型因子载荷矩阵:

最后在因子轴平面作变量点图,如图1所示。

3.2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科目的结果分析

由于检验交卷时间与考试成绩两个属性是否有显著关联性的假设检验。原假设“H0:交卷时间与考试成绩没有显著相关性”,而从表2检验结果中的Sig.=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拒绝原假设H0,认为“交卷时间与考试成绩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从表2中可以看出,奇异值代表行变量与列变量的相关系数,第一维度上的相关系数为0.287。惯量指的是特征值,用来说明各个维度能够解释列联表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在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的惯量分别为0.083和0.050,与之相对应的贡献比例为53.5%和32.5%,累积贡献比例为53.5%和86%。说明两个维度能够解释信息总量的86%80%。因此,可以在二维图形反映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考试时间15分钟之内交卷的考生非常少,得分在“G20~30分”与“T5~10分钟”距离较近,表明一些考生在5~10分钟之间交卷,并没有认真答题,考试态度不认真,成绩比较低。“G60~70分”与“T15~20分钟”距离较近。得分在“G20分以下”,“G30~40分”和“G40~50分”与“T40~45分钟”距离较近,表明许多考生能够坚持到考试的最后,但成绩并不是很高。反而“G70~80分”“G80~90分”和“G90~100分”与“T30~35分钟”距离较近,表明能够考高分的考生不会坚持到考试的最后。“G50~60分”与“T15~20分钟”“T20~25分钟”“T35~40分钟”“T40~45分钟”距离相差不多,表明考生在规定的考试时间达到50~60分是能够做到的,表明考生的态度端正,认真答题的情况下达到50分以上的成绩是可能的。

总体反映出在考生认真答题的情况下,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应该能够及格。考得高分的考生并不一定是答到最后的考生,在30~35分钟(占考试总时间的66.67%~77.78%)交卷的考生得到高分的比例较高。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应分析的方法及计算步骤进行分析,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考试科目进行分析,发现交卷时间和考试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但实证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选取的考试科目试卷结构与其他考试科目不相同,是不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今后的应用过程中再扩展一些试卷结构相同的考试科目,更深层次挖掘在线考试系统中的数据。

摘要:在线考试系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许多学者在试题管理、自动组卷、自动阅卷等多方面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使在线考试系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尽量保证在线考试的公正和公平。本文首先从技术开发、自动组卷和考试安全角度进行文献解读,发现没有对考试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本文结合对应分析的方法及计算步骤,以我校自行研发“在线考试系统”中的数据为基础,对两个考试科目的数据的交卷时间与考试成绩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在线考试系统,对应分析,交卷时间,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高爱梅.基于Android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网络信息,2015(9):107-108.

[2]王勤,赵新冬.基于云计算的在线考试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12):37-43.

[3]于佳,赵绪辉.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在线考试系统的意义探析[J].软件,2014(2):125-126.

[4]刘思尧.在线考试系统防作弊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10):25-28.

[5]武伟,魏晓,魏仕民.基于监控服务器的在线考试防作弊方法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8):1941-1943.

篇9: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分析与对策

一、三份新课程高考试卷分析

(一)各考点题型、题量及赋分

请看下表:

与2006年卷比较:

1.语言文字应用除山东卷仍保持27分不变外,广东卷和宁夏卷均有所减少,其中广东卷减少3分,宁夏卷减少7分;古代诗文阅读除广东卷仍保持33分外,山东卷和宁夏卷均有所增加,其中山东卷增加3分,宁夏卷增加4分;现代文阅读除山东卷减少3分外,广东卷和宁夏卷均增加了3分。

2.山东卷在选做题(即现代文大阅读题)的赋分上少了3分,加在了翻译题(2分)、默写题(1分)上;广东卷的选做题少了6分,语言文字应用主观题少了3分,这9分加到了社科文阅读两道主观题上;宁夏卷语言文字应用客观题少了6分,语言文字应用主观题少了1分,这7分加在了翻译(1分)、古诗鉴赏(3分)、选做题(3分)上。

3.从整体情况来看,减少语言文字应用题及赋分,尤其是减少语言文字应用的客观题,增加阅读题的分值,是新课程高考的大趋势。

(二)试卷结构

山东卷的结构最保守,仍然是全国高考卷的老套路,分为第Ⅰ卷(客观题36分)和第Ⅱ卷(主观题114分),共七大题,与2006年山东卷相比,只是将语言文字表述题与选做题对调。

广东卷的结构呈现一片新气象,不分卷,并减少了一道大题,开始了大题量减少的破冰之旅。这六道大题依次是:一、语言文字应用,选择题4题12分;二、古诗文阅读,7题33分,其中选择题4题12分、断句3分、翻译2句6分、诗歌鉴赏6分、默写6分;三、社科文阅读,4题18分,其中双选题1题6分、单选题1题3分,增加简答题2题9分;四、选做题,3题15分;五、语言表达题,2题12分;六、作文,1题60分。

宁夏卷的结构变化最大,也最大气,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第Ⅰ卷又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依次是:一、社科文阅读,为单项选择题3题9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其中文言文单项选择题3题9分、翻译2句10分、诗歌鉴赏1题11分、默写6分。选考题分为两大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4题25分,其中双选题1题5分。第Ⅱ卷为:五、语言文字运用,5题20分,其中成语运用和语病判断6分、简答题3题14分;六、作文题,1题60分。选择题减少,且不集中,这需要一定的勇气。

宁夏卷打破了传统的Ⅰ、Ⅱ卷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分类,将试卷分为阅读题和表达题两大卷,分类清晰,符合母语及母语教学的实际,具有科学性;将阅读题分为必考题和选做题,指向明确。虽然将成语及语病判断放在表达题中,有分类不当之嫌,但总体瑕不掩瑜。广东卷在两方面有突破,一是不分卷,二是将社科文阅读与古诗文阅读对调,使现代文阅读形成一个完整的板块。山东卷将现代文阅读即选做题和语言运用题对调,反而显得不伦不类。

(三)试卷题量

请看下表:

宁夏卷的六大题实际只有五大题,在2006年的基础上减少了两大题,要求考生作答的又只有20小题。山东和广东卷均保持2006年的题量。

在试卷题号的编排上,山东卷将选做题的题号均编为19~22题,这样使学生答题更清晰,也使阅卷更省事。

笔者认为理想的新课程高考题量应该在20题以下(2005年上海中考的题量就已经是19题),减少题量,可以让考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思考,答好每一道题。同时,选做题应编相同的题号,方便答卷纸的设计和学生答题。

(四)选做题

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统一的原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实现这一指导思想,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选修课程如何考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选修课程能否正常开设及开设的效果。《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提出:“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新课程高考下的三份试卷都设计了选做题,选做题只体现在现代文阅读上,现代文阅读则体现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阅读上。选做题两类文本的选材如下表:

1.文学类文本阅读,山东卷和广东卷一如既往地选择了散文,散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蕴涵丰富,意蕴深刻;宁夏卷则大胆地选择了古典长篇白话小说节选,虽然语言与现代文稍有距离,但对学生来讲,总体难度不大,并且阅读的趣味很浓。

实用类文本有新闻、访谈录、传记等体裁,选择文本注意到了文本的本质特征,并尽量富有文学色彩,但整体来看,这几类文本难度均不大。

2.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选材,除宁夏卷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节选和传记的难度相当外,山东卷与广东卷的散文文本和新闻、访谈录文本相比,难度明显不同,学生在阅读中所付出的智力是不相称的。

3.除了探究题外,从设题的难易度来看,山东卷的两类文本阅读的设题均属于考查鉴赏评价能力,难度相当,但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仍有一问是识记性的。广东卷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设题注重考查分析综合能力,散文阅读的设题注重考查鉴赏评价能力,两者难度不相称,实用类文本阅读比散文文本阅读的难度要低。宁夏卷除了双选题难度相当外,其余两道题的设题角度与广东卷相同;难度方面,实用类文本的题目明显低于文学类文本的题目。

(五)探究题

2007年三份新课程高考卷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探究题的设计。《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明确指出:“探究: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并将探究这一能力层级的考查放在选考内容中。下面是三省高考卷中的探究题及赋分一览表(见下页):

1.三省在探究题的命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赋分来看,宁夏卷的8分差强人意,山东卷的5分很明显不能让学生展开手脚。

2.《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指出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能力的考查应有三个方面:(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三省的命题很显然各有侧重,山东卷侧重于有创意的解读,广东卷侧重于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宁夏卷侧重于探讨民族心理。

实用类文本阅读探究能力的考查也有三个方面:(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样,三省的命题也各有侧重,山东卷侧重于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广东卷侧重于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宁夏卷侧重于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3.三份新课程高考卷,只有宁夏卷在题干上明确标明“探究”的字样,贴上了标签,其他两份卷均没有这样的提示。笔者认为还是不贴标签为好,因为对于考生来讲,每一个题目的回答都是在进行一种探究,是在和文本、试卷命制者、阅卷者进行对话。

4.六道探究题的题干设计都具有以下特点:紧扣文本,指向明确,要求清晰,注重考生的自我解读,突出考生的主体感受。但是有的题目的设计还不尽如人意,比较粗糙,如宁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就比较浅,要求也不明确,是否只要写出人物身份、性格和心理就可得满分?如果确实是这样,就不是探究题了。

总之,新课程下的三份高考试卷,无论在结构、试题量、赋分方面,还是在选做题、探究题的设计方面,都作了有意义的探索。笔者认为,宁夏卷应该成为新课程高考命题的标杆,虽然还需进一步优化。

二、2008届高三语文教学的几点设想

面对新形势,2008届高三语文教学应坚持以下三点:

1.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进行到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什么是语文实践?就是老老实实地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就是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资源和实践机会,让学生看、听、说、读、写、用,让学生认认真真地积累、感悟、思考、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境界,在表达中感受成功,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反过来说,就是反对过早地进行字音、字形、词语、病句等方面的专项训练,反对按考点对文章进行肢解训练。以现代文为例,学生不能把文章读懂,对文章模模糊糊,不管是何种解题技巧,也不管解题技巧如何纯熟,答题也只能云里雾里,让人摸不着边际。作文如果没有对现实的思考,没有大量的阅读鉴赏底蕴,任何写作技法也只能是雕虫小技,文章永远不会大气。

2.让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沉闷是高三课堂的通病,“你讲我听,你传我受”是高三课堂的现状。一进入高三,学生似乎就成了深受奴隶主压迫的老农奴,弓腰埋首,不敢发表看法,也不需要发表看法,更用不着发表看法,一切都名正言顺地进行着。无需思考,无需交流。究其原因,是我们太急功近利,是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这就是捷径。其实,我们都搞错了。我们总认为一节课要解决许多问题,那样才能让学生收获更多,而事实恰恰相反。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这当然要花时间,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学生不懂的地方很可能就是命题的点。让学生都能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去探究,课堂也才能真正打破沉闷的局面。不管是什么文本,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探究才能展开,课堂也才能活起来。

上一篇:数据安全及保密协议下一篇:教你变成一个“会说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