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及保密协议

2024-05-08

数据安全及保密协议(通用12篇)

篇1:数据安全及保密协议

数据安全及保密协议

甲方:安徽省马鞍山市地方税务局信息中心(以下简称甲方)地址:马鞍山市花雨路3号

邮编:243011

电话:0555-2365285

乙方: 马鞍山万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马鞍山市桃源路桃花村6栋502室

邮编:243011

电话:0555-2367179

为了共同做好马鞍山市房地产税控系统网上解锁工作,甲、乙双方经过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一、甲方所承担的权利及义务

1、向乙方提供一套前置服务器设备,并协助乙方对其进行

使用前的调试。

2、甲方有权对乙方使用前置服务器设备进行监督及管理。

3、甲方应协助乙方做好前置服务器的维护工作。

二、乙方的权利及义务

1、乙方有权根据工作需要使用由甲方提供的前置服务器。

2、乙方安排专人负责安装税控管理端软件及维护前置服务器。(李珩 证件号码***031)。

3、乙方技术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机房。

4、乙方技术人员进入机房进行各项维护工作前,需告知信息中心本次的工作内容及目的。

5、乙方技术人员进入机房时,应自觉遵守机房的管理条例。

6、乙方技术人员进入机房后,不得擅动除指定服务器外的其他设备。

7、自觉维护专配的前置机设备,硬件出现异常应及时向信息中心反映。

8、在与征管软件对接后,未经允许不得向其数据库写入或更改数据。

9、乙方不得向第三方泄露地税局数据库及软件系统的各种数据。

10、乙方不得向第三方泄露税控管理系统内纳税人的企业及经营信息

11、乙方应认真维护税控专用服务器,确保其不受本地及网络的病毒及其他攻击。

三、其他

1、本合同由甲乙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即时生效。本合同壹式贰份,甲、乙方各执壹份,具备同等法律效力。

2、本合同由甲乙双方认可确定,如有未尽事宜,由甲

乙双方另行商定,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因执行本合同而产生的一切纠纷,由双方协商解决。

2010年 1月22日年 1月22日 甲方盖章 甲方代表:乙方签章乙方代表2010

篇2:数据安全及保密协议

共 享 信 息 使 用 保 密 协 议

甲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乙方:****市国家安全局

鉴于我市社会事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建成,为了更好的发挥社会事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功能和作用,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经双方协商同意,自愿签订本协议,并共同遵守本协议所列条款。

1、保密的内容和范围

涉及乙方由****市社会事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所获取的所有相关信息。

2、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向乙方提供****市社会事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相关使用权限,便于乙方使用信息。

(2)乙方应对所有来自甲方的信息严格保密,执行有效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

(3)乙方需指定专人对所使用的信息进行管理。

(4)从甲方获取的信息资源乙方不得用于国家安全工作以外的商业用途或者牟取私利。

(5)乙方同意并承诺:对此数据予以严格保密,并保证该数据的安全,若因乙方原因造成的数据泄密,由乙方承担相应

责任。

3、本《协议》项下的保密义务不适用于如下信息:

(1)非由于乙方的原因已经为公众所知的。

(2)由于乙方以外其他渠道被他人获知的信息。

4、本《协议》项下的保密义务期限:

本协议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签名):乙方(签名):

甲方单位盖章乙方单位盖章

篇3:通信安全认证与保密协议研究

安全认证与通信保密是紧密相连, 密不可分的。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认证技术提供了辨认真假机制, 在计算机系统、网络环境中得到广泛应用。而通信保密是为了确保在开放网络中传输数据的隐私性。

通信保密不仅取决于加密算法本身的安全强度, 更取决于安全的密钥分配方案。密钥分配协议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密钥由一个可信任的第三方 (TTP) 单独产生并分配给各个用户;另一类是密钥由通信各方共同协商产生。

2 安全认证研究分析

2.1 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是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一个人想要进入一个安全系统获取信息, 首先必须向系统证实自己的合法身份, 才能得到授权访问系统资源。这一过程就是身份认证。身份认证在安全系统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是最基本的安全服务。在实际应用中, 受黑客攻击最多, 而且黑客得手最多的就是身份认证。所以, 身份认证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一般说来, 身份认证有三种:根据约定的口令进行身份认证;采用智能卡进行身份认证;根据人的生理特征, 比如指纹、脸型、声音等进行身份认证, 这种方法要求使用诸如指纹阅读器, 脸型扫描器, 语音阅读器等价格昂贵的硬件设备。同时, 由于验证身份的双方一般都是通过网络而非直接交互, 所以该类方法并不适合于在诸如Internet或无线应用等分布式的网络环境。 (1) 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方法, 在远程登录, 安全数据库访问, 电子支付, 电子商务等许多基于网络的应用中, 都需要对用户身份的合法性进行识别。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方法是最常用, 也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有两个弱点:①服务器端存放的用户明文口令表一旦被盗窃, 则系统中所有用户的口令均不安全, 将会给系统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②不能抵抗重传攻击, 即攻击者可以中途截获用户的口令信息, 以后使用该口令信息冒充合法用户进行登录请求, 从而给系统安全带来威胁。 (2) 基于智能卡的身份认证方法, 上述的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技术的优点是不需要附加的硬件设备, 比较容易实现。但它的缺点也非常明显:用户与服务器之间要经过数次通信才能完成识别过程。另外, 虽然服务器端不直接存放用户明文口令, 但仍然要存放与用户口令有关的一些信息, 给系统的安全性造成一定的隐患。

2.2 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是实现网络应用中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保护和反拒认的基础。目前对数字签名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根据不同的具体应用, 出现了许多专用的数字签名方案。比如, 在电子选举、电子支付系统中有广泛应用的盲数字签名, 以及失败-终止数字签名, 不可否认数字签名, 指定的确定人签名, 代理签名以及群签名方案等。这里以群签名方案为例, 简单分析如下, 群签名方案允许群中的任何合法成员代表整个群体对一个消息进行签名, 而签名的验证者只需要知道该群体的唯一公钥, 就可以验证签名的有效性。一般说来, 一个群签名方案有以下特点: (1) 只有群中的成员才能代表群签发消息; (2) 签名的接收者可以验证签名的合法性, 但不能确定它是群中的哪一位成员产生的; (3) 当产生纠纷时, 通过群权威或群中部分成员的合作, 可以查出签名者的身份。

2.3 电子证据与反拒认技术

在现实的商业交易活动中, 人们常常借助于票证 (合同、发票等) 来解决交易中出现的争议和纠纷。与此类似, 电子商务也必须具备这一机制, 能够为交易双方提供足够的证据, 以便在产生纠纷时仲裁机构可以利用这些证据来解决纠纷。则系统必须为收发双方提供收发数据的不可否认性验证。要达到此要求, 就必须通过电子证据与反拒认技术来完成。反拒认就是为了保护事务的参与者, 以防止不诚实者否认参与了某项事务, 从而拒绝承担相应的责任。拒认存在两种可能:发送者拒认和接收者拒认。发送者拒认是指发送者否认自己发送过某一消息。接收者拒认是指接收者否认自己接收过某一消息。借助于数字签名, 解决发送者拒认比较容易。然而, 解决接收者拒认问题却要复杂的多。在设计反拒认协议时, 必须要保证发送者和接收者所处地位是公平的, 也就是说反拒认协议运行的每一个阶段, 发送者和接收者都不比对方更占优势;当协议运行完毕, 每方都拥有对方的反拒认证据。

2.4 公钥证书

公钥证书有时也称为“数字ID”或“数字证明”。如果甲、乙两方通过Intemet获得各自的公开密钥, 他们必须对这些密钥进行认证。甲方不能简单地向乙方询问其公开密钥, 因为在网络上可能存在非法的第三方截获甲方的请求, 并发送他自己的公钥。

3 通信保密协议安全问题分析

3.1 通信保密协议概述

由于国际互联网络的开放性和不安全性等特点, 用户间数据的安全传输变得格外重要。用户间的秘密通信不仅取决于加密算法本身, 更取决于安全的密钥分配方案。加密算法的研究相对较为成熟。为了减少用户的计算负荷和通信时间, 一般使用对称密钥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 这就要求用户间共同拥有一个对称密钥, 该密钥又称为会议密钥。如何有效、安全地分配会议密钥, 已经引起密码学家的高度重视。一般地, 密钥分配协议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集中式”密钥分配协议, 即密钥由一个可信任的第三方 (TTP) 单独产生并分配给各个用户, 该类协议的特点是协议设计简单, 但不足之处是过分依赖可信任的第三方, 容易受到攻击者的集中攻击, 且可能给TTP带来计算量和通信。量过大的“瓶颈”问题;另一类是“协商式”密钥分配协议, 即会议密钥由通信各方共同协商产生。目前, 许多研究均集中在这一方面。

3.2 Diffie-Hellman算法

Diffie-Hellman算法是第一个公钥算法, 其安全性是基于有限域上计算离散对数的困难性。Diffie-Hellman算法非常适合于密钥协商。

假设n是一个大素数, g是Zn上一个本原元, 通信实体A、B分别选择一个大随机数x和y。协议如下:

(1) A→B:X=gxmodn

(2) B→A:Y=gymodn

(3) A计算:K=Yxmodn

(4) B计算:K=Xymodn

3.3 多用户间密钥协商协议研究

Diffie-Hellman协议是一个经典的有两个通信实体参与的密钥协商协议, 但它并不适合于多用户的情况。Becker和Wille提出了两个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密钥协商协议, 即“超立方体”密钥协商协议和“章鱼”密钥协商协议。Burmeste等人提出了一个“树型”密钥协商协议, 这三个协议均适用于多用户间的密钥协商。但是, 它们拓扑结构过于复杂, 实用性不强。M.Steiner等提出了三个密钥协商协议, 这些协议推广了Diffie-Hellman方案, 即把两个通信实体扩展到多个。M.Steine:等提出的三个协议拓扑结构均为线形的, 结构简单, 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其中, GDH.1是为了说明设计思想而提出的一个协议, 计算负荷和通信负荷均较大。GDH.2和GDH.3侧重点不一样, 前者主要希望能尽可能地减少协议执行过程中的通信负荷, 而后者则希望能尽可能地减少协议执行过程中的计算负荷, 并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协议GDHZ进行分析, 指出其中的安全隐患 (该类攻击同样适用于GDH.3) , 并提出了一个新的会议密钥协商协议M-GDH.2。该协议在没有明显增加计算负荷和通信负荷的情况下, 安全性较GDH.2协议有很大提高。

4 结语

信息的安全性主要有两个方面, 即信息的保密性和认证性。安全认证主要包括身份认证、数字签名、公钥证书以及电子证据与反拒认机制等。身份认证在安全系统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是最基本的安全服务。所以, 身份认证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数字签名用来确保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 是安全认证的一个热点问题, 群签名技术由于在电子投标、电子支付系统中的特殊用途而备受关注。电子证据与反拒认机制是最重要的网络安全认证服务之一, 在信息处理系统和电子商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主要是在通信双方发生纠纷时进行公正仲裁。通信保密是信息安全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秘密通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安全地分配会话密钥。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分速发展, 目前通信网络受到的安全威胁也愈加明显, 有效地保护重要数据信息, 即提高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一个迫切任务。分析了基于密码技术的几个关键认证问题, 即身份认证技术、群数字签名、电子证据与反拒认机制等, 也分析了通信保密协议安全。

关键词:信息安全,身份认证,数字签名,通信保密

参考文献

[1]傅伟玉, 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9, 01.

篇4:数据库安全保密技术

关键词:数据库;数据库安全保密;访问控制;数据加密

中图分类号:TP311.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2

Database Security&Encryption Technology

Chen Qi

(Xiqing District Real Estate State Administration,Tianjin30038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atabase system security model, the paper discuses the database security problems to enhance database users’ security consciousness. It also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access control and database security technology

Keywords:Database system;Database security;Access control;Data Encryption

随着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合通信技术及应用的飞速发展,全球信息化己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可利用,以及更好地将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己经被各大企业提到日程上。因此,加快数据库安全保密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数据库安全保密的定义

数据库安全保密就是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保密性、正确性。即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被非法用户获取,不因为操作员失误或者软硬件故障导致数据错误。

当前,数据库受到的主要威胁有:对数据库的不正确访问,引起数据库数据的错误;为了某种目的,故意破坏数据库,使其不能恢复;非法访问数据库信息;用户通过网络进行数据库访问时,有可能受到种技术的攻击;未经授权非法修改数据库数据,使其失去正确性;硬件毁坏、自然灾害、磁干扰等。

二、数据库安全保密常用技术

(一)用户身份认证。由系统提供一定的方式让用户标识自己名字或身份,当用户要求进入系统时,由系统进行核对。这种技术仅仅用于数据库安全维护,也常见于一般的软件安全维护和系统维中。常用的用户身份认证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基于随机口令的认证技术、基于PKI体制的数字证书认证技术等。在数据库系统中,系统内部记录所有合法用户的用户标识和口令。系统要求用户在进入系统之前输入自己的用户标识和口令,系核对用户信息输入正确方可进入。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构建方便、使用灵活、投入小,对于一些封闭的小型系统和安全性要求不是很高的系统来说是一种简单可信的方法,但是用户信息容易被人窃取。当前的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技术是单向认证,即服务器对用户进行认证,而用户不能对服务器进行认证,这种认证方式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基于PKI体制的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技术通过可信任的第三方提供了用户和服务器的双向认证。目前出现了在原始MDS算法的基础上,采用在用户口令中加入随机数的方式来抵御重放攻击和字典攻击,提高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性。

(二)授权机制,也称访问控制,主要是指系统依据某些控制策略对主体访问客体所进行的控制,用来保证客体只能被特定的主体所访问多数访问控制应用都能抽象为权限管理模型,包括个实体对象,权限声称者和权限验证者。基于传统访问控制框架的访问控制模型有自主访问控制模型DAC、强制访问控制模型M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RBAC和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TBAC等等,这些传统访问控制模型中采用的执行单元和决策单元实际上分别是应用程序中实现访问控制的一段监听和判断逻辑程序,用来实现对访问请求的接收和决策。目前大部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支持自主访问控制,目前的SQL标准是通GRANT和REVOKE语句来授予和收回权限。强制访问控制方法可给系统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在MAC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实体分为主体和客体两大类。如果面对大量的应用系统和用户,这种方式将导致对用户的访问控制管理变得非常的复杂和凌乱,甚至难以控制还会增加系统开发费用,加重系统管理员的负担,带来系统的复杂度和不安全因素。因此,应采取新的解决数据库安全保密问题的方法。

(三)数据库加密。数据加密就是把数据信息即明文转换为不辨识的形式即密文的过程,目的是使不应了解该数据信息的人不能访问。将密文转变为明文的过程,就是解密。加密和解密过程形成加密系统。目前数据加密算法很多,根据密钥性质的不同,常见的加密方法可以分为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对称加密算法比非对称加密算法效率更高。最有名的算法是由美国颁布的数据加密标准DES为代表的传统密钥密码算法和以RSA算法为代表的公开密钥算法等等。

(四)视图机制。进行存取权限的控制,不仅可以通过授权来现,而且还可以通过定义用户的外模式来提供一定的安全保护功能。在关系数据库中,可以为不同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通过视图机制把要保密的数据对无权操作的用户隐藏起来,从而自动地对数据提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对视图也可以进行授权。视图机制使系统具数据安全性、数据逻辑独立性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五)审计追踪与攻击检测。审计功能在系统运行时,自动将数据库的所有操作记录在审计日志中,攻击检测系统则是根据审计数据分析检测内部和外部攻击者的攻击企图,再现导致系统现状的事件分析发现系统安全弱点,追查相关责任者。

除了以上提到的安全技术以外,还有设置防火墙、可信恢复、蔽信道分析、推理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等技术。

二、数据库安全保密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据库安全保密技术随着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和面向服务的架构(SOA)的出现,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SOA因为其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使其面临着传统的访问控制技术无法解决的潜在的服务消费者与服务提供者通常来自不同的安全域的问题,还面临存在大量的临时服务请求者的问题。传统的访问控制机制是静态的、粗粒度的。而面向服务的环境中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往往需要跨越组织边界,因此传统的访问控制机制不能很好的满足面向服务的环境的要求。针对面向服务的实现环境,需要新的访问控制机制来实现数据库安全保密。

(二)随着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的增多及更复杂,对数据库安全保密技术的要求将更加严格,需要我们在数据库的身份认证、授权、访问控制等的实现技术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满足将来商务平台间信息高速交流的要求和企业对信息安全的更高需求。

(三)防火墙技术。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FPGA特别是网处理器(NP)将成为高速防火墙设计的主要方法,除了提高速度外,能多样化和安全也是防火墙发展的一个趋势。防火墙将与入侵检测术、攻击防御技术以及VPN技术融合;防火墙的另一个发展趋势是多个安全产品实现集成化管理和联动,达到立体防御的效果。

(四)物理隔离技术的使用。安全专家认为,联网的计算机是安全隐患的,物理隔离的思想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互联通。

(五)在授权和认证中都将采用PKI技术。PMI即Privilege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意为权限管理基础设施,是属性证书、属性权威、属性证书库等部件的集合体,用来实现权限和证书的产生、管理、存储、分发和撤销等功能。在PKI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个新的信息保护基础设施,能够与PKI和目录服务紧密的集成。PKI技术可为网络环境中的身份认证、安全传输、不可否认性、数据完整性提供安全保证。PKI的发展非常快,已经从几年前的理论阶段过渡到目前的产品阶段,并且出现了大量成熟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正逐步走向成熟。PMI作为一个基础设施能够系统地建立起对用户的特定授权。PMI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标准还在制定中,在应用方面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三、结束语

安全保密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有的计算机系统都存数据安全保密问题。作为数据的仓库——数据库,要保证其安全性。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许多的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技术常常被用于数据库安全中。在安全技术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今天,数据库安全保密技术逐步发展成了数据库技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数据库统安全保密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也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东风,谢昕.数据库安全保密技术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安全,2008

[2]张建军.浅析数据库系统管理加密技术及其应用[J].甘肃高师学报,2006,05

[3]陈志泊,李冬梅,王春玲.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吴溥峰,张玉清.数据库安全综述[J].计算机工程,2006,12

[5]李素华.数据库管理安全措施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1

[6]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J].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篇5:数据保密协议(精选)

为加强涉密资料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保密,防止发生丢失泄密事件,防范非法使用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协议书。

一、本协议书所述“使用方”为:

二、本协议所述“保密资料”是:

三、使用方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文件的要求,对保密资料进行有效管理,做好安全保密工作。

四、使用方为保密资料的安全管理者。使用只用于*****************工作;不得以商业目的使用该数据或者开发和生产其他产品;使用方可根据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但未经许可,不得将修改、转换后的数据对外发布和提供;使用方不得将监测成果在计算机互联网上传输、登载。

五、保密资料在使用方存放设施与条件应符合国家保密、消防及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并建立完善的数据资料保密内部管理制度;经批准复制的载体要进行编号与登记,按同等密级进行管理;涉密计算机系统应按相关规定办理批准使用手续,严防失泄密事件的发生。

六、使用方有责任和义务进行经常性的保密教育和检查,落实各项保密措施,使所属人员知悉与其工作有关的保密范围和各项保密制度。

七、本责任书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八、本责任书一式贰份,分别*******************单位、使用方存档备查。

使用方单位(签章):

负责人(签字):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篇6:商业数据保密协议

1.保密的内容和范围

(1)涉及商场所有的信息,包括商场使用ERP软件保存在数据库服务器上的商业数据和客户资料及厂家合同信息。

(2)凡以直接、间接、口头或书面等形式提供涉及保密内容的行为均属泄密。

2.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责任

(1)员工应自觉维护商场的利益,严格遵守本保密规定。

(2)员工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泄露商场的任何资料信息;

(3)员工不得利用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牟取私利;

(4)员工了解并承认,通过erp系统会将有具有商业价值的资料(保密信息)保存于数据库服务器上,并且由于职务之便等原因,员工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访问这台服务器。员工同意并承诺,如果这些数据未经商场许可由员工披露给他人,所造成对商场的直接损失,并经证实,商场有权通过法律途径向员工索赔。

(5)员工同意并承诺,对所有保密信息予以严格保密,在未得到商场事先许可的情况下不披露给任何其他人士或机构。

(6)员工同意并承诺,无论任何原因,员工不可恢复或删除服务器上的任何保密信息,并不留存副本;员工保证离职后不会将商场的任何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来进行盈利及其他行为。

3.本协议项下的保密义务不适用于如下信息:①非由于员工的原因已经为公众所知的;②由于员工以外其他渠道被他人获知的信息,这些

篇7:数据保密协议书

法定代表人:

乙方:

身份证号:

鉴于乙方在甲方任职,并将在任职期间获得甲方的各种数据信息,双方当事人就乙方在任职期间及离职以后保守甲方数据资料秘密有关事项,制订下列条款共同遵守:

第一条 秘密信息

保密信息指合同生效日前后,披露方披露给接收方的任何以及所有以口头或书面,或以其他任何形式披露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工艺、技术、设计、图纸、工程、工艺流程、硬件配置信息、客户名单、合同、价格、成本、备忘录、预测和估计、报表、商业计划、商业模式、公司决议。

第二条 保密期限

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双方的合作交流都要符合本协议的条款。

除非“透露方”通过书面通知明确说明本协议所涉及的某项秘密信息可以不用保密,接收方必须按照本协议所承担的保密义务对在结束协议前收到的秘密信息进行保密,保密期限不受本协议有效期限的限制。

第三条 保密费用

甲方要给乙方一定的保密费用。

第四条 乙方的义务

1、乙方决不将任何或部分保密信息提供给任何第三方,甲方不得将保密信息用于和执行与项目无关的活动;

2、乙方应如同对待自己的保密信息一样,对取得的保密信息采取同样的措施,确保其安全,避免未经授权的披露或使用;

3、如果乙方被政府部门、法院或其他有权部门要求提供保密信息,乙方应立即向甲方予以通报,以便甲方能以保密为抗辩理由或取得保护措施。乙方应用尽所有可行的措施来保护该保密信息。

第五条 违约责任

乙方若违反协议,非法持有、窃取、泄露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侵犯甲方商业秘密,造成甲方经济损失,甲方视情节轻重有权要求对方照上述条款承担违约责任;情节严重的,应承担相应的形式责任。

第六条 协议的生效及其他

1、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2、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

篇8:数据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研究

1 保密技术对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保密技术是企业为获得自身利益和安全, 将与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隐藏的一种手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企业信息的保密也越发重要。保守企业秘密是指严格按照有关经济法律和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 将涉及信息和涉密信息的载体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限制知悉的人员, 同时也包含了企业自身或内部员工保守秘密的职责, 并以此采取相应的保密活动。通常情况下, 属于保密范畴的信息, 都应当明确内容, 并规定相应的期限, 在此阶段内, 保密主体不能够擅自改变, 并且其知悉范围是通过强制性手段和措施来实现控制的[1]。

企业为防止关乎自身利益的秘密被公开, 对自身的信誉和形象造成损失, 需要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保密, 并将一些重要信息列入所实施的保护行为中。在信息大爆炸时代, 数据信息安全保密能够保障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还能够推动各个企业的持续进步。而如果企业中重要的数据信息被泄露或者遭到恶意破坏, 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安全, 甚至会导致企业经济瘫痪。

2 数据信息安全保密技术类型

2.1 口令保护

对数据信息设置口令是数据信息安全的基础保障。在对数据保密信息设置安全保障的过程中, 可以先根据计算机技术设置登录密码, 并确保密码的复杂性, 如字母与数字混合、大小写字母与数字混合等, 以免被黑客破解。如果有提示密码可能被盗的消息, 则应当及时辨别消息的真实性, 并登录到安全中心重新设置密码, 从而确保数据信息登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 数据加密

在信息的存储及传输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手段, 就是对数据进行加密, 这样才能够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从而提升信息保密的抗攻击度。所谓数据加密, 主要是指根据较为规律的加密变化方法, 对需要设置密码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由此得到需要密钥才能识别的数据[2]。加密变化不仅能够保护数据, 还能够检测数据的完整性, 是现代数据信息系统安全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保密技术手段之一。数据加密和解密的算法和操作一般都由一组密码进行控制, 形成加密密钥和相应的解密密钥。在数据信息传输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相应的加密密钥, 加密数据信息, 然后根据解密密钥得出相应的数据信息。在此过程中, 大大保障了数据信息的安全, 避免被破解。

数据加密主要是指根据加密算法E和加密密钥Ke, 将明文X变换成不容易识读的密文Y, 记为:Y=EKe (X) 。

数据解密主要是指根据解密算法D和加密密钥Ka, 将密文Y变换成为容易试读的明文X, 记为:X=DKd (Y) 。

2.3 存取控制

为保证用户能够存取相关权限内的数据, 已经具备使用权的用户必须事先将定义好的用户操作权限进行存取控制。在一般情况下, 只要将存取权限的定义通过科学的编译处理, 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存储到相应的数据库中。如果用户对数据库发出使用信息的命令请求, 数据库操作管理系统会通过对数据字典进行查找, 来检查每个用户权限是否合法。如果存在不合法的行为, 则可能是用于用户的请求不符合数据库存储定义, 并超出了相应的操作权限, 这样则会导致数据库对于用户的指令无法识别, 并拒绝执行。因此, 只有在采取存取控制保护措施下, 数据库才能够对发出请求的用户进行识别, 并对用户身份的合法性进行验证。同时还需要注意不同用户之间的标识符都具有一定差异, 经过识别和验证后, 用户才能够获取进入数据库的指令, 以此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数据应用环境。

系统在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和验证后, 还需要对用户的输入信息进行分辨。如果用户的数据信息符合数据库信息应用要求, 则允许其对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共享, 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各个用户的数据应用需求, 同时还能够保证数据库信息的安全性。对于登录数据库的用户一般被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是特殊用户, 也就是系统的管理人员, 具有较高级别的特权。特殊用户能够任意访问系统的资源, 并且具有全部的操作能力。二是一般用户, 对于数据库的访问受到一定限制, 系统管理员会对用户的指令进行分辨处理。三是指审计用户, 系统管理员应当对数据库内的资源使用情况及安全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四是指作废用户, 一般为非法用户, 被系统拒绝访问。

2.4 其他技术措施

出现的计算机犯罪行为, 大多是为得到数据库信息而攻击数据库。而导致数据库信息泄密的主要因素就是计算机病毒, 它不仅入侵计算机系统, 同时还会导致计算机因出现病毒而无法使用[3]。很多计算机病毒能够篡改、复制和窃取数据信息, 从而造成泄密。计算机病毒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运行, 并且隐藏在系统内存中创建进程。应安装和使用安全软件对U盘病毒进行彻底查杀, 并对计算机进行保护, 如对系统进行安全优化, 定期进行体检等。对于插入计算机的光盘或U盘等外来硬件, 则应当首先进行扫描处理, 以避免病毒入侵。此外, 还可在Windows系统中点击运行 (R) ,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gpedit.msc命令, 在弹出的组策略窗口中依次点击“计算机配置”、“管理模块”、“系统”、“关闭自动播放”即可。其中“计算机配置”中的设置优先, 并且不阻止自动播放音乐CD。

3 增强数据信息安全保密技术

3.1 数字签名技术

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 经常会出现一些假冒、伪造、篡改的数据信息, 对企业应用数据信息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此, 采取相应的技术保护措施也就显得非常重要。数字签名技术主要是指对数据信息的接收方身份进行核实, 在相应的报文上面签名, 以免事后影响到数据信息的真实性[4]。在交换数据信息协议的过程中, 接收方能够对发送方的数据信息进行鉴别, 并且不能够出现否认这一发送信息的行为。通过在数据签名技术中应用不对称的加密技术, 能够明确文件发送的真实性, 而通过解密与加密技术, 能够实现对数据信息传输过程的良好控制, 以免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

3.2 接入控制技术

接入控制技术主要是指针对用户所应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控制, 实现一般用户对数据库信息的资源共享, 这是避免非法入侵者窃取涉密信息的另一关卡。对于需要密切保密的数据信息库, 用户在访问之前应当明确是否能够登陆, 及登陆之后是否涉及保密信息, 以加强数据信息控制。在对绝密级信息系统进行处理时, 访问应当控制到每个用户。在系统内部用户非授权的接入控制中, 任意访问控制是指用户可以随意在系统中规定的范围内活动, 这对于用户来说较为方便, 而且成本费用也比较低廉。但是此种做法的安全性较低, 如果有用户进行强制访问, 势必会导致外来信息入侵系统。对此, 采用强制访问方法能够有效避免非法入侵行为, 虽然安全费用较大, 但是安全系数较高[5]。

3.3 跟踪审计技术

跟踪审计技术主要是指对数据信息的应用过程进行事后的审计处理, 也就是一种事后追查手段, 对数据系统的安全操作情况进行详细记录。通过采用此种技术, 如果数据库系统出现泄密事件, 能够对泄密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及过程进行记录, 同时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并给出详细的分析报告, 以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可靠性。跟踪审计技术可以分为好几种类型, 如数据库跟踪审计、操作系统跟踪审计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及实施, 能够加强对数据库信息的安全限制, 以免再次出现病毒入侵的情况。

3.4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主要是指对计算机网络的接入进行有效控制, 如果有外部用户采用非法手段接入访问内部资源, 防火墙能够进行识别并进行相应的反击处理, 从而将不良信息隔在网络之外。防火墙的基本功能是对网络数据信息进行过滤处理, 同时对外来用户的访问进行分析和管理, 拦截不安全信息, 将网络攻击挡在网络之外[6]。

网络防火墙所采用的技术措施不同, 可分为四种类型: (1) 包过滤型技术。该技术是分组交换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将数据分割成一定大小的数据包后, 在每个分组包含一定信息的情况下, 防火墙一旦发现来自危险站点的分组包, 就会自动选择丢弃。这种技术的优势是成本较低, 并且能够进一步加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保障。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 就是对于应用层的恶意侵入信息无法有效识别。 (2) 网络地址转化。网络地址转换技术的应用允许具有私有化的IP地址的内部网络访问因特网, 在内部网络通过安全网卡访问外部网络时, 将会产生映射记录, 系统将外出的源地址和源端口映射为一个伪装的地址和端口, 该地址和端口通过非安全网卡与外部网络相连接。这样, 虽然通过非安全网络, 但隐藏了真实地址。防火墙根据事先定义好的映射规则检测请求访问的IP地址的安全性, 符合规则的则会接受访问请求。 (3) 代理型防火墙技术。它的安全性比包过滤技术要高很多, 能够完全阻挡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流。代理服务器根据客户机的请求向服务器索取数据, 然后由代理服务器传回, 内部网络系统很难遭到外部的恶意侵害。 (4) 监测型防火墙技术。它与传统防火墙技术有本质区别, 此种技术措施不仅能够对各个层次的数据信息进行检测和存储, 同时还能够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过滤, 以避免出现非法侵入。同时能够检测网络外部的攻击, 还能对来自内部的恶意破坏进行有效防范。

3.5 数据信息安全保密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技术的载体和关键, 企业要想应用数据信息安全保密技术, 应当注重人才的培养, 以适应信息化背景下保密工作的高要求。可对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短期集中训练, 训练工作要重点突出, 并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为技术人员提供进入院校进修的机会[7]。技术人员应注意总结经验和提高个人素质, 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和条件进行学习, 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进行有效结合。

4 结语

对数据信息进行安全保密管理是信息安全的关键, 也是安全管理的核心。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工作和传统的保密工作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特点。因此,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 对于数据信息的安全保密显得更加重要, 需要进一步改进相关技术, 需要企业不断努力。

摘要:数据信息安全保密技术是保障数据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能力的基础, 也是保障企业经济利益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对象、范围、手段、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安全保密技术的要求, 难度也不断加大。本文将对数据信息安全保密技术进行详细研究。

关键词:数据信息,安全技术,保密技术

参考文献

[1]杨通胜, 徐芳萍.数据信息安全保密技术浅析[J].计算机与网络, 2012, 08 (05) :55-57.

[2]胡鑫.公共部门在发展电子政务中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11, 08 (12) :156-157.

[3]周瑾, 杨倩.构建海洋科研机构信息安全保密技术防范体系[J].信息系统工程, 2012, 09 (03) :68-69+50.

[4]罗滦.档案信息“三轴四维能力”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 2013, 06 (05) :108-109.

[5]柳琰.信息安全专家眼中的保密科技与发展——访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杨义先教授[J].保密科学技术, 2011, 04 (10) :116-118.

[6]宋文江.基于电子签章技术的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3, 03 (08) :157-158.

篇9:数据安全及保密协议

201 年

日管 理 方: 使 用 方:

使用方拟开发的“**分析评估系统”,需向**申请使用部分(详见附件一)数据,为规范数据使用,保证数据应用安全,防止数据泄密,特签订如下协议。

一、使用方必须遵守以下使用协议

1、使用方从**获取的数据享有受限使用权,仅限于在我拟开发的基于B/S结构的“@@系统”中作为用于建立、验证油耗预测模型、发动机检修点预测模型供使用方 使用,不得透露给任何第三方。

2、使用方必须在使用数据所形成的成果的显著位置注明该数据版权的所有者(**股份有限公司)及“保密”字样。

3、使用方对许可使用的数据不拥有复制、传播、出版、翻译成外国语言等权利,不得以商业目的使用该数据或者开发和生产产品。数据的任何格式或者任何复制品视同原始数据。使用方可根据需要对数据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但未经管理方许可不得将修改、转换后的数据对外发布和提供,并须将修改、转换的情况及修改、转换的内容向管理方备案。

4、不得使用数据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5、若使用方违反本协议规定,管理方有权责令使用方停止使用共享数据并归还管理方,且将该数据及其衍生品、所形成的成果全部删除。

6、在数据使用期限内,管理方有权对使用方数据成果使用情况、数据存储设备管理情况、数据保密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存在严重泄密倾向,将有权责令使用方停止使用共享数据,归还数据,将该数据及其衍生品、所形成的成果全部删除。

7、管理方与使用方作为共同作者,共享研究成果的版权及知识产权。

8、使用方在数据使用期限(自协议生效之日起为期一年)结束后须及时归还数据,将再复制的该数据及其衍生品全部删除。

二、使用方必须遵守以下保密协议

1、使用方必须按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要求,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确保资料安全,严防丢失泄密。

2、使用**数据仅限用于申请使用的范围,不得挪作他用。如有其他行为涉及数据内容必须与管理方沟通并征得管理方同意后,使用方方可进行。

3、使用方在本单位内须严格数据使用管理,控制数据知悉范围,建立专人负责制度,建立数据领用记录,责任到人。

4、使用方必须设置数据专用计算机,专人负责,专机专用。数据专用计算机禁止连接互联网,禁止通过网络传输数据信息。不得将数据或衍生成果在互联网上登载。

三、违约责任

1、使用方使用**数据违反有关保密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2、使用方违反本协议规定的,管理方有权对因此造成的损失要求赔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3、因使用方使用或保管数据不当,导致知识产权纠纷或失密事件,由使用方负全部法律责任。

4、本协议履行期间如产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管理方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四、本协议一式四份,管理方持三份,使用方持一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五、协议由双方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签字后生效。

管理方:(盖章)

法人代表或代理人(签字)

时间:

****年**月**日

使用方:(盖章)

法人代表或代理人(签字)

时间:

篇10:安全保密协议

本单位应邀参与*********关于*****项目,已经(或将要)知悉贵方关于该项目信息,鉴于在施工期间及竣工后有关保守贵方人口数据信息秘密及机房安全的有关事项,特承诺如下:

1.我方了解并承认,通过系统贵方将有信息数据存于服务器上,并且由于技术服务等原因,我方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访问这些数据。2.我方承诺,对所有保密信息予以严格保密,在未得到贵方事先许可的情况下不披露给任何其他人士或机构。

3.承诺人始终对接触的数据信息保密,不在项目之外使用对方提供的信息。

4.不刺探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包括利用计算机进行浏览、复制等)获取与本职工作或本项目无关的贵方关于该项目数据。5.不窃取、复制或公开包含这些信息的文件或拷贝.6.不直接或间接地向贵方内部、外部无关人员泄露这些信息。7.除因工作需要外,不向贵方其他工作人员打听这些信息,不以不正当方式窃取这些信息,指使或暗示或诱导他人以不正当方式窃取这些信息,以不正当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偷拍照片、偷偷复制、偷走材料或文件。

8.我公司技术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机房。

9.我方技术人员进入机房进行各项工作前,需告知贵方本次的工作内容及目的。10.我方技术人员进入机房时,应自觉遵守机房的管理条例。11.我方技术人员进入机房后,不得擅动除指定服务器外的其他设备。

篇11:网吧安全审计系统安全保密协议

甲方:

市公安局

分局 乙方(网吧):

为保障网吧互联网络正常运行,保护上网消费人员的身份信息安全,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甲、乙双方就网吧安全审计系统安装使用中的保密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1、甲、乙双方工作人员应对网吧信息、上网消费人员的身份信息等承担保密义务;

2、除甲、乙双方工作人员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查看、使用网吧安全审计系统;

3、乙方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使用网吧安全审计系统,不得转租、借用或作其他用途;

4、乙方应严格管理系统登录帐号和密码,不得对系统进行任何删除、增加或修改;

5、乙方对甲方依法进行的各类检查、调查工作承担保密义务。

本协议一式三份,市公安局网监支队一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

乙方:

(盖章)

(盖章)年

篇12:数据安全及保密协议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通常分为:技术安全性、管理安全性、政策法规三类。所谓计算机系统安全性, 是指为计算机系统建立和采取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 以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 防止其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使系统遭到破坏, 数据遭到更改或泄露等。

计算机安全性是指计算机系统中采用具有一定安全性的硬件、软件等来实现对计算机系统及所要存储的数据的安全保护。例如, 当计算机系统遭受无意或恶意的系统攻击时仍能保护系统正常的运行, 保证系统内的数据的完整性、不增加、不丢失、不泄漏等。

计算机管理的安全性主要是指除技术安全之外, 客观因素或人为因素造成软硬件的意外故障、人为操作不当的意外事故、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计算机设备和数据介质的物理性破坏、丢失等安全问题。政策法规的安全问题则主要针对的是政府部门建立的有关计算机犯罪、数据安全保密的法律道德准则和政策法规、法令等。

2 加强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性

计算机数据库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作为一种系统软件, 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对其加以保护。因此保证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是必要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数据库主要用于存储大量的数据, 根据重要程度及保密级别进行分类, 通常存储于计算机中的数据为许多用户共享使用, 根据不同的用户对象其访问权限是不同的。因此,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必须根据不同的用户对象的职责和权限, 使不同的对象得到他们所必需的、与他们的权限相对应的部分数据内容, 并不是每个对象都可以访问全部的数据。这样对不同对象进行分类限制, 严格控制用户对象擅自修改数据库数据的权限, 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因一个用户对象擅自修改数据, 而对其他的用户的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⑵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 由于受数据冗余度小的影响, 数据库中的数据被修改后, 原来的数据就不存在了, 为了防止此类事情发生后数据的丢失, 必须有一套能恢复数据的技术措施, 保证计算机数据库正常工作, 迅速恢复原来的数据。⑶在实际的工作中, 数据库具有能联机工作的特点, 一般允许许多用户同时进行存取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数据库完整性被破坏。数据库涉及其他应用软件的, 要确保数据库与应用软件的安全衔接。因此, 针对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和相关的应用软件安全问题要综合考虑, 制定切合实际的安全防范措施。

我们在利用数据库系统方便的同时, 必须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 因此, 加强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保密性是重要的。

3 提高计算机数据库安全保密性措施

3.1 存取控制

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安全性所关心的主要是存取控制机制。而数据库安全最重要的是只授权给有资格的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权限, 对于未被授权的所有人员无法接近数据, 这主要通过数据库系统的存取控制机制实现。自主存取控制能够通过授权机制有效地控制其他用户对敏感数据的存取。但是用户对数据的存取权限由于是“自主”的, 所以用户可以自由地决定将数据的存取权限授予何人、决定是否也将“授权”的权限授予别人。那么, 在这种授权机制下, 仍可能存在数据的“无意泄露”问题。

3.2 强制存取控制

强制存取控制 (MAC) 是对数据本身进行密级标记, 无论数据如何复制, 标记与数据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 只有符合密级标记要求的用户才可以操纵数据, 从而提供了更高级别的安全性。对于较高安全性级别提供的安全保护要包含较低级别的所有保护, 因此, 在实现MAC时要首先实现DAC, 即DAC与MAC共同构成DBMS的安全机制。系统首先进行DAC检查, 对通过DAC检查的允许存取的数据对象再由系统自动进行MAC检查, 只有通过MAC检查的数据对象方可存取。

3.3 视图机制

我们可以为不同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进行存取权限控制, 把数据对象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 通过视图机制可以把要保密的数据对无权存取的用户隐藏起来, 从而自动地对数据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视图机制间接地实现了支持存取谓词的用户权限定义。在不直接支持存取谓词的系统中, 我们可以先建立视图, 然后在视图上进一步定义存取权限。

3.4 数据加密技术

对于高度敏感性数据, 通常采用数据加密技术, 例如运用在财务数据、军事数据、国家机密, 除以上安全性措施外。数据加密是防止数据库中数据在存储和传输中失密的有效手段。加密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一定的算法将原始数据 (术语为明文, Plain text) 变换为不可直接识别的格式 (术语为密文, Cipher text) , 从而使得不知道解密算法的人无法获知数据的内容。

加密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替换方法, 该方法使用密钥 (Encryption Key) 将明文中的每一个字符转换为密文中的一个字符。另一种是置换方法, 该方法仅将明文的字符按不同的顺序重新排列。单独使用这两种方法的任意一种都是不够安全的。

参考文献

[1]赢心.数据库原理.中国考试 (研究版) , 2005.[1]赢心.数据库原理.中国考试 (研究版) , 2005.

[2]王珊, 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王珊, 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有关电影的个人观后感700字下一篇:考试分析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