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反思

2024-04-28

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反思(精选5篇)

篇1: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反思

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反思

一、成绩情况

参加考试人数:54人,80分以上25人,60分以上46人,60分以下8人。优秀学生数多一些,但高分少,不及格人数也不少。

二、答题情况和典型错例分析

1、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部分,第1题选择字有错的一项,第2题考察病句,都做得不错。古诗文积累部分,第4题根据古诗词名句的填空,完成得很好,第8题综合性学习完成得较好。对于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的理解有误,使学生第3题选择错得很多。

2、阅读方面,古文阅读,一些死题如考察词语句子意思的题答得很好,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差,阅读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下去。活题答题自然是一塌糊涂了。议论文阅读更是连中心论点也找不到。因此教师要多开展一些阅读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写作来看,存在不少的问题。选材不够新颖,思想不够积极,立意意识不强。篇章结构较随意。这个文题更多地考察学生的语言功底和选材的新颖角度,在作文过程中也是这样,学生很难找到好词好句来美化自己的文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不够生动形象。由此可见,学生的词汇存储量是很小的,课外阅读明显偏少。作文中暴露的学生的不足之处必须引起我们语文老师的重视。

4、卷面是语文考试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有少部分如:冯斌、王杰、武树龙、王亚丹等学生字迹潦草或卷面有较多的涂改被扣分,其中有一位学生卷面采用两种颜色的笔答题,这显然是中考时第一大忌,这也可以看出学生的考试应变能力不强。

三、考试暴露的问题及反思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但引发的思考还时时留在自己的心中,接下来要在八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巩固基础知识,字词、古诗、文言文得在平时要加强背诵,严格要求,争取考试时一字不差。

2、教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审题和答题意识。答题时要结合语段的内容。要完整地理解所给的材料的内容。

3、现代文特别是记叙文议论文的阅读还要强化,特别要关注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强调答题的完整性和抓住重点答题。

4、指导学生多阅读美文,多摘录好词佳句,以提高词汇存储量,并多开展一些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最终提高口头、文字表达能力。加强写好作文的意识,多练笔,多评点,对需要的优生多进行个别的指导。

5、督促学生练字,写规范、工整、漂亮的字。

篇2: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反思

一.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面表格的相应空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亵渎(xiè)玄奘(zànɡ)恹恹(yàn)虬枝(qiú)

B.翌日(yì)楠木(lán)宽宥(yòu)芥蒂(dì)

C.摒弃(bìnɡ)嫉妒(jí)啁啾(jiū)毋宁(nìnɡ)

D.迸溅(bènɡ)胸襟(jīnɡ)迥异(jiǒnɡ)拈轻怕重(niān)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

A.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

B.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精辟地告诉人们该以什么为荣,该以什么为耻?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各有关单位在此次质量大检查之后,务必健全和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工作。

B.作家只有深深的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写出反映我们时代的作品。那种离开泥土的天才作家是没有的。

C.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儿童的命运便是将来的命运。

D.十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公安机关决定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坚决打击贩卖人口这种光怪陆离的犯罪行为。

B.联欢晚会上,张华和李明合作的哑剧让我们都忍俊不禁地开怀大笑。

C.他填报志愿时,又想报清华,又想报北大,总是见异思迁。

D.没有踏实认真的实干精神,只会夸夸其谈是不会把工作干好的。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有仙则名(出名)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虽然)板印书籍(用雕版)

B.旋刻之(随即)尝贻余核舟一(曾经)神情与苏、黄不属(属于)

C.则以纸帖之(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转折)启窗而观(表顺承)

D.何陋之有(的)唐人尚未盛为之(指“板印书籍”)蒻篷覆之(指代船舱)

6.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

A.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

篇3: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反思

孙琪斌,上海市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上海市初中数学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在教学定位上,他呼吁“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立意,努力挖掘数学独有的学科育人价值”;在教学方式上,他提倡“学教一体,教学同步”。呈现其教学主张的专著《在学中教异步达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年被评定为上海市“十二五”教师培训市级共享课程。

[前端分析]

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值得担忧的问题很多,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教育境界相对偏低的数学概念教学。具体体现:①不善于挖掘数学概念本身固有的育人价值,忽视概念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感悟;②课程意识较弱,不能较好地识别概念的学段特征,立足概念整体设计教学的能力偏弱;③通过对话促进数学理解的数学语言交流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本文拟借助《圆的概念》的教学设计谈几点关于提高数学概念的教学境界的思考。

1.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圆,以直观认识、定性感知为主;初中阶段的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定义方式;高中阶段的圆,以圆的轨迹定义描述为主,侧重于应用圆的轨迹定义描述建立圆的方程。因此,初中阶段的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圆的本质特征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学情分析

按照正常的理解,初中学生理解“圆是平面上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的点所成的图形,这个定点是圆心,联结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的半径,这个定长是圆的半径长”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事实并非如此。

当带着“圆心O在不在圆O上”“半径是r的半圆有没有周长”“弦、半径、直径的区别与联系”“弧、半圆、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圆与多边形的区别与联系”等问题与学生交流时,意料之外的发言时常会不约而至。

(1)“圆心O在不在圆O上”的课前调研情况统计,见下表。

(2)“先画一个圆,然后再画出这个圆的二分之一”的教学情况。

2012年在郑州上课,九年级某班学生曾分别用图1、图2、图3解释他们在课前所理解的圆的二分之一。2014年在苏州上课,一位学生用图4中的阴影部分表达他所理解的圆的二分之一。

(3)预料之外的课堂生成。

2010年在昆明上课,一位学生关于圆的二分之一的认识是正确的,但在教学小结的环节仍然认为“半径是弦”。2014年在台州上课,出现了“圆心到圆边上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发言。观看小学名师执教的“圆的认识”教学视频,发现学生用“圆边”“圆周”解释圆的情况很普遍。

[数据挖掘与问题提出]

“圆心O在不在圆O上”的课前调研情况统计数据告诉我们大部分学生认识的圆是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而并非“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的点的集合”。

将圆的二分之一表示成图1、图3、图4的形状,说明学生对于圆的认识还是停留在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的范畴。

在教学小结的时候,学生仍然坚持认为半径是弦,这说明他依然认为圆心在圆上。

用“圆边”解释圆,说明学生不知道圆与多边形的本质区别。

为了解决学生在理解概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认知偏差,我们进行了提高概念教学立意的尝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①理解圆的概念(当堂达标率不低于80%,单元达标率不低于95%),理解“圆、弧、半圆”“弦、半径、直径”等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堂达标率不低于90%);②在讨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探究“已知点A不在⊙O上,试在⊙O上找到一个点P,使AP最短”的问题;③了解我国古代与圆有关的研究成果,体会蕴涵其中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与圆的概念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与生活文化。

教学重点:圆与多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已知点A不在⊙O上,试在⊙O上找到一个点P,使AP最短”的说理探究。

(二)教学活动预设

1.学情调研

(1)下列图形中,哪些是圆?(古代车轮、呼啦圈、足球、鸡蛋、红绿灯、月饼、月全食、奥运五环、时钟等,图片略)请将不是圆的图形剪切至几何画板课件中的“非圆区”,到小结时,我们再来判断此刻的直觉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图片中的古代车轮、外圆内方的古代钱币侧面呈现了我国古代关于圆的研究成就,红绿灯暗示交通安全,月饼、月全食等图片为多边形与圆、弧与圆的后续交流埋下伏笔,时钟为引出圆的描述性定义以及弧的概念做铺垫。

(2)请用手在空中画一个圆,然后画出这个圆的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利用圆的二分之一引出小学学过的半径、直径,为学习弦、弧等概念做铺垫;为教学目标样题“半径是r的半圆有没有周长”做铺垫。

2.互动交流,在学中教

互动话题1:在画圆时,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圆有什么特点?与同伴交流。

学生分别使用圆规、细绳、几何画板等工具画圆,教师借用学生绘制的作品组织学生讨论圆的特点。

互动话题2:圆心O在不在⊙O上?圆心O若不在⊙O上,那么圆心O在哪里?由此引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活动:画一个半径长为4cm的圆,利用所画的圆探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图5,若圆0的半径长为R,点P到圆心0的距离为d,请讨论“点P与圆0的位置关系”与“d与R”之间的关系,体会其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达标样题:已知⊙O的半径长为4cm,点P在⊙O所在的平面上,且与点O的距离为4cm。请与学习同伴一起,在小组内叙述点P与⊙O的关系。

设计意图:课堂作业是最有效的教学资源,分析学生画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利用学生画出的不成功的圆解读画圆的关键:定点、定长。利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体会分类讨论与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利用达标样题,检测学生运用圆的概念进行交流表达的能力。

弹性预设:若出现与“圆边”(点在圆边上、圆边上的点等)有关的发言,则可运用下面的预设以及互动话题3进行回应。

已知,点O到直线1的距离为4cm,试在直线1上找出与点O距离为4cm的所有点。

如图6,过点O作1的垂线,垂足为点H,让动点P无限逼近H,只要动点P不与点0重合,那么Rt△OPH总会存在,因此OP>OH。若存在△OPH,自然就存在三角形的边。

圆则不然,依照“平面内到点O的距离等于4cm”的作图原则,则圆上的任何三点都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此乃圆与多边形的区别之一。

互动话题3:在与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n边形的比较中感悟圆的本质特征,引出半径、直径、弦等概念。

达标样题:弦(正多边形的边)、直径、半径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结合几何画板演示)。

设计意图:利用几何画板的迭代功能,设计圆与正多边形的课件,逐步增大正多边形n的值,进而体会圆与正多边形的区别与联系,感受有限与无限的思想。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自然孕育其中。

互动话题4:弧、半圆、优弧、劣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小组为单位参与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圆上的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容易理解;“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均在这个圆上”,则相对较难理解。为此,我们运用类比的方式,将圆与弧、圆与正多边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弧上的点到某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但“到某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不一定都在这条弧上”。

例题:一个点与圆上各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1cm,最小距离为5cm,求这个圆的半径长,请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你所确定的两点的距离为何最大?为何最小?

已知:点A不在⊙0上,试在⊙0上找到一个点P,且使AP最短。

解:

(1)若点A在⊙O外,联结OA交⊙O于点P (图7),则AP最短。

理由如下:设点Q是⊙O上异于点P的任意一点,连接OQ、QA。在△OQA中,OQ+AQ>OA;又OA=OP+AP。

∴OQ+AQ>OP+AP。

∵点P、点Q在⊙O上,OP=OQ。

∴AQ>AP,即AP<AQ,AP最短。

(2)若点A在⊙O内,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具体证明过程请学生们课外完成。

综上所述,可得若点A不在⊙O上,那么作射线OA,则射线OA与⊙O的交点P就是满足AP最短的所求点。

3.呼应课前调研问题,异步达标小结提升

(1)利用教学达标样题进行达标检测,回应学情调研环节生成的问题。

(2)组织各个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检测关于圆的概念理解情况。抽测各个小组的4号学生(各个小组第4个学会的学生,简称为4号),运用各组4号的成绩评价各个学习小组的成绩。

(3)利用几何画板现场绘制大小不同的圆,度量圆的半径长与圆的周长,引导学生体会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个不变量,由此引出圆周率π,引出我们国家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贡献,带领学生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4)分享几段名言,启迪学生走进数学文化的层面感受数学。

(5)讨论:为何说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4.教学目标样题(略)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半径长是R的半圆有没有周长?若有,请用含R的代数式表示;若无,简述理由。

提高作业:已知点A不在⊙0上,试在⊙0上找到一个点P,使AP最长。

拓展作业:以生活中的圆文化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自己对于圆的认识。

[专家点评]

这节课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丰富实例引入圆的图形,再通过学生自主画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圆的概念教学,用简明、生动的情景与学生感悟活动作为数学基本事实的教学实效较好。

对圆的内容的教学设计合理,其中“求不在圆上的点到圆的最短距离”的探究有新意,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种好的设计。

对圆的特点的教学设计很精到,通过与其他图形比较、观察、归纳,所获得的圆的两个特点为以后的轨迹、方程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篇4: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反思

一、考试基本情况

1、得分情况:我所教的八一班、八二班参考人数共46人,平均分82.5分,及格率100%,优秀率35%,最高分99分,最低分64分。

2、失分情况:主要失分在选择题上,主要是知识多而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导致

印象、概念模糊,题目选错。个别填空题记忆不清,导致填错。

3、学情分析:作为八年级学生这段时间正处在会考前的紧张复习时期,大多数学生比较积

极,课堂纪律没大问题,学生能够接受这门课程,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门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大部分学生能跟上,但有些学生没有长性,自己感兴趣的就多听,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就少听不听,学习习惯不够好,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听课,还有个别学生对这个学科不够重视。

4、典型题目分析:从答题整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是不够扎实。同

时,在基础知识的解答过程中也反映出学生平时在语言的组织,专业术语的运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学生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比如从选择题2、8、17、18、22题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到,学生在一些需要思考并认真分析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的题目中失分率比较高。这就说明学生的审题能力较弱,对问题理解较为肤浅。实验探究题,程度好的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解能力强,几乎不错,能力差的学生对实验题还有一定的陌生,对实验步骤上不够严谨,如29题。

二、对试卷的简要评价

1、试卷指导思想:试卷由两个大题组成,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突出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的能力。就试卷内容来看,题量比较适宜,难易程度体现了教材的重点、难点,没有偏题、怪题,覆盖面比较广,知识点多且灵活,更能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密切结合。对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有所帮助。

2、试卷考察的内容:试题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整个试卷基本涵盖了学科的主干知识,以

教材为出发点,主要考查了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一些基本原理。同时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本卷第29题围绕自然选择出题,在考查学生实验原理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实验素养,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3、试题的分数权重:选择题共25个,共占50分,错误较多的有:4小题、5小题、10小题、13小题、16小题、17小题、21小题,主要是这些题目理解性较强,学生掌握情况不好。填空题共36分,量大知识点多,基础知识纯记忆的占三分之二,三分之一是理解记忆,其中有关呼吸和血液循环的内容,学生错误较多,所以填空题失分率相应较高。

4、试题的难易程度:十分之九是简单的,所以难易比例是1:9,和预期一样。

三、考后反思与教学策略分析

通过本次考试,对前一段教和学作简要的总结反思: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有的学生升入初中还不会学习,还不适应初中的学习和考试考试时学生审题不清,学生生活经验常识少,动手操作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差,生物课一周两节课,课时少,任务重,对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有限,对课本理解不到位,很难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突出能力培养,加大重点知识的落实力度,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会审题做题,学会学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多学科知识去说明、判断、分析和评价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各种现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大范围调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中检测试卷分析

(2013——2014学第二学期)

单位:蓟县尤古庄镇西塔庄中学 姓名:吴志新

年级:八年级

学科:生物

篇5: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分析与反思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的结构体现出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关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考查九年级上册的内容为主。对于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摸底考查,试题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试卷贴近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关注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和亲情体悟。从第6题的古诗词名句的填空题,第5题对中外名著阅读的温习与回顾,到现代文阅读板块记叙文阅读《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和议论文阅读《学会转身》散文阅读《江南柳》的选材及考查点的设置,都很注重语文能力的考查。

从全卷来看,面向全体学生,但为了甄别出学生不同的语文水平,特别关注试题的梯度,考察能力的题量和难度较以前的考试有所增加和提高。不过,因为学生这一段时间来一直是学习新课,少有时间复习学过的知识,难度值较大的题目所占分值不是特别多,避免出现极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

3、作文考查倡导“真实作文”,命题作文《说真话》。是想让每一个考生都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做到有话可写、有事可叙、有情可抒,避免套话、空话。

二、答题情况和典型错例分析

1、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部分,第1题根据拼音写汉字,第2题考察错别字字形,第6题根据古诗词名句的填空,第8题综合性学习完成得较好好。

2、卷面是语文考试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是有少部分学生字迹潦草或卷面有较多的涂改被扣分,其中有一位学生卷面采用两种颜色的笔答题,这显然是中考时第一大忌,这也可以看出学生的考试应变能力不强。古诗文积累部分,完成得很好。

4、写作来看,存在不少的问题。选材不够新颖,思想不够积极,立意意识不强。篇章结构较随意。这个文题更多地考察学生的语言功底和选材的新颖角度,作文中暴露的学生的不足之处必须引起我们语文老师的重视。卷中的能力题是区别分数的关键。从做题情况来看,学生生答题能力不强,是今后要重点加强的地方。

三、成绩情况

参加考试人数:52人,100分以上3人,90分以上17人,80分以上11人,70分以上10人,60分以上8人,50分以上2人,40分以上1人。

三、考试暴露的问题及反思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但引发的思考还时时留在自己的心中,接下来要在九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关注语言逻辑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句子和段之间的关系。

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审题和答题意识。答题时要结合语段的内容。要完整地理解所给的材料的内容。

3、现代文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还要强化,特别要关注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强调答题的完整性和抓住重点答题。

上一篇:酒吧销售技巧和话术下一篇:小学必读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