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树的拼音

2024-04-10

建树的拼音(共8篇)

篇1:建树的拼音

1、如果你想要改变现状,就要付出100%的努力,无论你梦想的是什么,都可以靠自己争取,只是,别侥幸地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2、因为有你,我变得充满活力;因为有你,我改变了生活方式;因为有你,我的生活更加精彩!不敢想象没有你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1、即使山道多么崎岖,我们也要不停的攀登,即使压力多么巨大,我们也要勇敢的向前,即使大海多么凶险,我们也要去乘风破浪!

4、一粒沙,也能舞出美丽轨迹;一棵草,也能渲染生命的绿意;一只鸟,也能为理想展开羽翼!人生在世,微笑面对,愿你永远给力!

5、面对失败,我们不放弃梦想;面对成功,我们不过分骄狂。人生就是一场戏,关键看是否努力。我拼了,尽力了,也就无悔人生了。

6、用笔写下人生,那只是一个回忆。用眼眺望人生,那只是一段思情。用脚走完人生,那是一场坚难地旅途,需要自信,毅力,信念。

7、人生是船,载着希望,驮着梦幻,穿过人间。人生是船,爱心是桨,理想是帆,远航海面。人生是船,乘着好风,顺着水流,抵达彼岸!

8、坚强药三分,毅力做主引,经验是药罐,教训控火温,熬就疗伤药,失败后再饮,药激信心增,驱散失败云,心伤立刻好,再将苦难迎。

9、好好活着,不要抱怨生活,就算生活的不如意,就算生活在最底层,一无所有又如何,毕竟你还活着,还拥有自我,这已是的幸运!

10、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竞技场上比实力,实力来自于毅力,十年的困苦就在这一日,来日必定有胜利的旗帜。

11、人生是一条长路,本来就很弯曲,想要走的顺畅一点,就要学着看远方;生活是一杯咖啡,本来就是苦的,想要过得甜一点,必须自己加方糖。

12、事业前途未卜,努力还要无数,拙以勤劳弥补,执着成就建树,幸福就在前路,只需勇敢追逐,艰难困苦征服,成功非你莫属,请你义无反顾!

11、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必须有灵魂才能生存并辉煌,这个灵魂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的配方,或是独门绝技,找到了灵魂,你就成功了!

14、心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着你;心存希望,幸福就会降临于你;心存坚持,快乐就会常伴你;心存真诚,平安就会跟随你;美丽的生活由心而定!

15、挫折谋面非坏事,人生成长在这时;失败临门非霉事,智慧增添在今时;笑对人生不顺事,人生幸事不远期;乐看天下困难事,莫愁前方辉煌稀。

16、茶——苦而后甘,令人回味;酒——绵而后劲,叫人道爽;泉——清而味淡,却用一生来品出甜。一个知音,如茶、如酒、如泉,让人受益一生。

17、飞蛾破茧折磨尽,两翅秀美翩翩舞。花苗出土千斤顶,吐露芬芳彩蝶护。你我何须有别样,不受痛苦让人慕。挫折失败何足惧,受尽苦楚尽享禄。

18、逆水行舟如学习,不进则退是真理。胸中若许凌云志,劝君今昔多努力。大江涨潮若心绪,潮起潮落是规律。心中如有大理想,宠辱不惊成大器。

19、朝九晚五双休日,白领工作很得意;西装皮包计算机,小资生活很写意;表面光鲜人人识,背后辛酸无人知;麻木不仁在做事,何时才是出头日!

20、开心多一点,心情好一点,心态宽一点,*少一点,名利淡一点,幸福多一点,一点一点积累人生靓点:人生不过起点到终点,何不开心快乐点?

篇2:建树的拼音

近年来,品牌农业建设热潮在各地方兴未艾,涌现出一大批好思路、好做法。在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首期农业品牌建设专题培训班上,代表就各地做法进行了总结提炼,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制订规划 纳入考核

山东:打造整体品牌形象。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见》,将以“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为主题,打造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构建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

海南:将品牌农业纳入市县考核。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农业发展的意见》,设立1亿元品牌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将品牌农业列入市县考核体系,强化农业标准化和园区化建设,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纳入市县党政领导考核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建立了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的全程监管体系。

整合资源 突出特色

西藏:整合推出了“拉萨净土”区域公用品牌。进一步提高了净土健康产业产品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契合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与区域产业优势,使拉萨跳出了传统的跟随型发展模式。

黑龙江:整合资源抓好现有品牌的培育。按照产地、产品质量相一致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支持企业扩张优势产品规模,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市场占有率高、信誉良好的知名品牌。通过整合,黑龙江绿色食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规模进一步扩大,实力进一步提升,综合效益进一步增强。

培育主体 推进产业化、规模化

天津: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培育重点企业。确定20家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按照“一企一策”,制订企业发展壮大和改造提升路线图,通过融资和贴息扶持,延长产业链条,创新技术和工艺,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30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经营水平,支持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扩大企业产能。

贵州:壮大产业规模,打牢品牌基础。主导产业的集中度、规模化水平,决定了市场的规模和成熟度,从而也在客观上决定了农业品牌的形成。如湄潭茶叶、兴仁薏仁米、罗甸火龙果等,是“一县一业”典型代表,都是依靠产业规模、产业集中度的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专业化分工合作,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为形成品牌奠定了重要基础。

严格标准 保障安全

江苏:坚持量质并举、以质塑牌。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为主体,加大农业标准的示范、推广和培训力度,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按标准生产、加工和销售。以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基地建设为载体培育农产品品牌,制订或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1905项,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县17个,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1300万亩。

湖南:以标准化推动养殖业品牌建设。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完善标准体系配套。省畜牧水产每年安排100多万元专项资金开展标准制定。将各类标准刊载在网站上、编印成单行本免费发放、举办标准宣贯培训班。开展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并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产品。

开展评选 创新机制

辽宁:连年开展名牌农产品评选和特产之乡评选认定。连续九年开展辽宁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工作,连续七年开展辽宁特产之乡评选认定工作。评选不限定数量,择优入选,不收取任何费用,不实行终身制(认定有效期三年),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评选认定管理办法和申报、评审、考核制度。与此同时,还加强对认定企业的监管,对企业因管理不善,停产停业的;或对产品质量不够重视,不能定期对产品进行检验检测的,及时撤销称号,并发文通告全省。

广东: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评选有创新。在标准、方法和机制上都进行了创新。增加了消费者的权重,提高了民众认可度;借助现代化信息传媒手段,提高社会宣传彰显力;不再完全依赖社会中介机构,而是实现了媒体监督、专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三结合。

多种营销 推介品牌

内蒙古:线上线下相结合。在北京、上海成立了办事处,筹建内蒙古名优特农畜产品展示馆;在一线消费市场设立内蒙古名优农畜产品品牌展销窗口(中心),在大型连锁超市设立内蒙古品牌农畜产品销售专区。同时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开通了内蒙古“蒙优汇”电商平台,建设“电商平台+展示直销中心+零售体验店”的运营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

广西:编制《广西农产品销售产品目录》及广西农产品特产总汇和特产地图。通过广西农业信息网、广西商务网以及广西农业微信、微博平台,并结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重点围绕“一月一主题,一旬一村一品”的总体思路,按农事时节,分系列、分主题开展宣传营销攻势等。同时组织特色产品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各种主要展会。

商标战略 提升竞争力

安徽:商标战略促品牌发展。印发《关于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加大对新认定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中华老字号、新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安徽名牌的龙头企业的奖励。依托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安徽产业化大会以及各地举办的农产品展销会等展会平台,鼓励企业、合作社积极参会,推介当地特色品牌产品。

篇3:试论北岛散文的文体建树

关键词:北岛,散文,文体建树,转型

一、北岛散文的诗性气质及其与诗歌的互文

北岛自己坦言,刚开始写散文是为了生计,他在《失败之书》的自序中则说:“散文与漂泊之间,按时髦说法,有一种互文关系:散文是在文字中的漂泊,而漂泊是地理与社会意义上的书写。自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三年四年内,我住过七个国家,搬了十五次家。”[1]北岛也承认写散文是给自己减压,但是,这种减压却不是随意的,而是与诗歌写作相呼应的。单从那些散文与随笔的名字与里面的文章的名字看,它们就具有诗的意象和意境,更何况,这些意象本来就有诗与其对应。在随笔集《时间的玫瑰》中,有,篇名为《曼德尔施塔姆:昨天的太阳被黑色担架抬走》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北岛讲述自己的读书创作经历,谈诗歌的翻译问题,并且新翻译了曼德尔施塔姆的诗,其中有一首名为《无题》:

沉重与轻柔,相像的姐妹:

蜜蜂与黄蜂吮吸沉重的玫瑰;

人死了,热沙冷却,

昨天的太阳被黑色担架抬走。

啊,沉重的蜂房与轻柔的网。

说出你的名字比举起石头更难!

这世上只有桩黄金的心事:

让我摆脱你的负重,时间。

我饮着黑水般浑浊的空气。

时间被犁耕过,玫瑰是泥土,缓缓的

漩涡中、沉重而轻柔的玫瑰,

玫瑰的重与轻编成双重花环。[2]

《时间的玫瑰》里写的都是诗人喜欢和推崇的诗人,比如洛尔加、里尔克、特拉克尔、策兰、帕斯捷尔纳克、特郎斯特罗默、艾基、狄兰·托马斯。这是一个有关诗人的谱系,我们阅读北岛当让要从这些谱系开始,理解这个谱系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在这个诗人的谱系里,大多数诗人都在流亡——返乡的悖论中挣扎,他们在精神气质上得到了北岛的青睐,那是因为北岛也深陷其中,而北岛在散文与诗歌中是在用词语流亡和返乡。

其实,北岛的散文创作一直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共时性背景,并且与他的诗歌创作交织缠绕在一起,使他的散文自然而然的就带有一种诗性的气质。像《失败之书》就是这样,北岛写人记事,其中却充满着诗性的语言气息。《空山》、《诗人之死》、《蓝房子》、《如果天空不死》、《乌鸦》、《午夜之门》、《他乡的天空》这些篇章本身就充满诗性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隐藏着诗人对失去中文语境和在多种语境中的迷惘和诗人独特体验:“诗人之死,并没有为这大地增加或减少什么,虽然他的墓碑有碍观瞻,虽然他的书构成污染,虽然他的精神沙砾暗中影响着那庞大机器的正常运转。”(《诗人之死》);“墓地本是一种文化,包含了历史、宗教、建筑、语言等诸多方面。每块墓碑都会说话,主角消失了,故事并没有结束。进入墓地,顾彬脸上的线条变得柔和了,改变了平时行进的节奏,忽快忽慢,在墓地徘徊。他皱着眉头读完碑文,扭头走开。我真跟他在墓地学了不少东西,最重要的一条是体验死亡的宁静。”(《空山》);“中国人在西方,最要命的是孤独,那深刻的孤独。”(《女儿》)。

在北岛的散文里,其后期诗歌中的意象如幽灵一样飘忽其中,使散文的节奏变得突然紧张,引领读者陷入沉思。那些在其后期诗歌中如“核桃”般神秘的意象和隐喻,在其散文中慢慢伸展、开花。北岛在散文中无意间阐释了其诗歌的神秘,那些意象如天空中漂浮的云,亦如他后院的玫瑰,他们都携带着历史、记忆、经验和情感,而最终都归于孤独和虚无。

二、散文语境中的漂泊者

随着八十年代启蒙精神与启蒙话语的渐渐消退,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商品化的大潮给社会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文学逐渐丧失了其中心话语地位,渐渐的被挤到社会文化的边缘,于是,文学也开始了它的反思。关于“文学寻根”、“人文精神”等重要的话题被人们提出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于诗歌来说,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时期。诗歌不再是人们的精神宗教,诗人也不再是时代的宠儿,诗歌从神坛被搬到了市井,散文开始勃兴,诗人写散文的现象也开始出现。

如果说国内的整体环境对文学而言不容乐观,那么出国后的北岛所面临的复杂环境则更是冰冷如霜。北岛开始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他被抛到了边缘的边缘,诗人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思考之中。地理环境的变化,还有周围的意识形态因素、历史文化因素的相应变化对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都使他更加清醒的认识当时中国的文学与诗歌现状,从而清醒的从事自己的写作实验。

北岛这个时期的创作,一直处于意识形态和生存状态的边缘。于是,他的创作则转向了个人经验世界,通过对个人经验的回忆和独特体验,从而返回历史和精神上的家乡。在海外的时期里,北岛一直是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生存的环境犹如电影的蒙太奇一样来回的切换。这种独特的生存体验和生活状态给诗人精神上和心理上无疑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于是,诗人便自觉不自觉的采取了一种与“边缘”的环境状态相吻合的写作方式,从而造成了其文体风格与国内时期的不同和异变。

当然,关于文体的更替,除了历史时代的因素以外,文体内部也有其自身变易过程,使的新文体的产生成为可能。正如陶东风先生所说:“文体现象是一种语言现象,它的变易呈现为各种语言结构规范之间的历时替代和转化。虽然文体演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但其规律首先无疑应该从语言结构内部的特殊性中加以描述和总结。”[3]这是十分严谨的态度,有助于拓宽对文体与历史、文化关系的补充。由于整体的社会文化的转型,使得北岛创作的文体形式更加多样化,漂泊海外的经历、空间的无限延伸还使北岛写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后来结集为《时间的玫瑰》、《失败之书》、《蓝房子》、《青灯》。散文对于北岛来说是一片新的领地,他在《失败之书》的自序中说:“我是因为生计开始写散文的,茫然中动笔,稀里糊涂写到第六篇《艾伦·金斯堡》,得到李陀的赞许,为之一振,那是我散文写作的起点。”于是,北岛的散文越写越好。

三、诗人的另一种独特言说方式

诗人写散文,当然和一般以写散文为主的作家不同,用艾略特的话说就是:“某些诗人的独创性就在于他们找到一种只能在散文中找到的言说方式。”的确,散文这种文体对于北岛这个独特的诗人来说正是如此,它是一种新的言说方式。漂泊海外所带来的崭新的历史文化境遇不仅催了北岛的有一种新文体——散文。一个作家不可能一直保持用一种文体进行写作,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北岛的各种文体实验并不是一以贯之的,中间也出现过断裂或空白,有了断裂或许才有了新的生发的可能,这是一个酝酿、反思、在创造的过程。北岛自己也说过:“记得80年代中期,当‘朦胧诗’在论争中获得公认后,我的写作出现空白,这一状态持续了好几年,如果没有后来的漂泊及孤悬状态,我个人写作只会倒退或停止。”[4]从北岛的这些话中,很容易就能看出他对海外时期的写作是相当肯定的,并把它看作是自己写作的新起点。尽管国内有太多的人对北岛海外的写作否定,有的持明显的讥讽和嘲笑态度,有的则表现为一种无奈,对以前那个北岛怀念而引起的无奈,但总体上还是认为他的写作是在倒退。比如岑浪在《十诗人批判书》中就严厉的批判道:“那么,北岛成了什么?如果北岛仅仅成为了一个无灵魂的诗人也就罢了!毕竟,这只是一个天才诗人的老去而已!但问题却并不仅仅在于此!我想说的是,北岛已经成为中国诗歌中腐朽秩序的重要一环,甚至可以说,北岛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成为某种腐朽的诗歌秩序代表,成为了一个腐朽的诗人!”[5]岑浪直接把北岛批成一个腐朽诗人,一个障碍,按照他的逻辑推理,“朦胧诗人们”似乎也在其列,这就彻底的把以北岛为首的朦胧派(或北岛称为今天派)一棍打死。众所周之,朦胧诗开启了中国诗歌现代主义的大门,并为后来的诗人们开启了一种新的诗歌理念和创作理念,其文学史价值和意义是毫无疑问的。再回到诗人北岛身上,与岑浪断言的恰恰相反,北岛的写作不但没有腐朽和衰老,反而重新开花,正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是石头开花的时候了”。因为,作为诗人的北岛突破了文体的规范和限制,大胆的挺进散文随笔的文体领域内,并取得了很高的文体建树。《时间的玫瑰》、《失败之书》、《青灯》等散文集的出版,以及他发表于各杂志中的随笔,一起构成了北岛在海外的这种新的文体形式的基本构架。他穿梭于诗歌、翻译、散文、诗论各种文体之间,游刃而有余,这既体现了北岛成熟的写作心态,也反映出北岛对多种文体极强的驾驭能力。可能北岛一直是一个有着预示性与先锋性的作家,他总是走在很多诗人的作家的前面,他的诗歌文体实验与散文形成互文的同时,也在与其早期的诗歌形成了互文,而他的散文中又流露出少有的诗性话语和言说方式,从这些方面来看,北岛腐朽嘛?当然不腐朽。如果非要按照岑浪所言把北岛归入“腐朽诗人”之列,那北岛也具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北岛一直是在超越自我。他的这种超越不仅跨越了历史、时空、经验、记忆;也在具体的文体多样化写作中,超越了文体的范式。北岛的整个写作过程贯穿国内与海外,犹如一支多声部的交响乐,即使中间有空白和停顿,那却如休止符般给人留下了一种思考的空间,整部乐曲复杂多变、立体交叉,给人带来一种复调的美感。其在文体上的多样化创作所带来这种复调美感,把北岛的文体实验带入了新的审美体验世界。作为诗人的北岛不仅在诗歌文体写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同时也在散文等文体写作中颇有建树。这既是他在文体形式和言说方式上的转型,也是他在美学追求上的小范围变异,总而言之,北岛的散文创作为其开拓了新的审美空间和精神园地。

注释

1[1]北岛.失败之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

2[2]北岛.时间的玫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56、57.

3[3]陶东风.文体演变及其文化意味[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1994,14.

4[4]唐晓渡、北岛我一直在写作中寻找方向——北岛访谈录[J].北京:诗探索2003年第3——4辑,171.

篇4:春秋政治精英的人文建树

吉凶由人

迷信天命鬼神,是三代以来流行的文化传统,以为天地间有个至上的主宰,世间一切都受其控制,吉凶祸福有征有兆,也都是天命所定,商纣王覆灭前所叫嚣的“我生不有命在天乎”,就折射了这一点。但是,春秋智者们对弥漫的天命鬼神观提出了批判和质疑。

首先,他们以为天象无涉于人事。公元前525年,鲁、郑等国上空出现彗星,郑国巫师裨灶推测宋、卫、陈、郑四国都将要发生火灾,他建议主政的子产用瓘斝玉瓒祭神来禳灾,但子产不理。后来宋、卫、陈、郑等国相继发生了大火。裨灶又放话说:不听我的,郑国还要发生火灾。国人很担心,请求子产祭神禳灾。子产仍然不同意,并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意思是说,自然现象有其内在的规律,天象归天象,人事归人事,两者根本无涉。结果郑国也未再发生火灾。其时另一位著名智者齐国上大夫晏子也持类似的见解。有一年齐国出现了彗星,齐侯以为这是凶象,让晏子祭神禳之。晏子反对说:“无益也,只取诬焉。”

其次,他们强调世间的异象没有所谓吉凶祸福之意。鲁僖公十六年,宋国出现过两回奇特的天象,有五颗陨石堕于境内,同时又有六只鸟倒退飞过都城。宋襄公就问周内史叔兴这是吉兆还是凶兆?叔兴说:“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文中所谓“阴阳之事”,即陨石、鸟倒飞等异象,没有什么人间的吉凶寓意,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客观现象。

最后,他们认为吉凶祸福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即“妖由人兴,吉凶由人”。鲁庄公八年,郑国都城南门有两条蛇相斗,结果城门外的蛇把城门内的蛇咬死了。到了鲁庄公十四年,郑国发生了一件政治大事:原先逃亡到栎邑的郑厉公,打回都城,杀死了国君子仪,重新执权。此时就有人构联起6年前内外蛇相斗的之事,以为是天象垂示,鲁庄公也狐疑这里面是否有鬼怪作祟,就问鲁国大夫申繻,“犹有妖乎”?申繻回答说:“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所谓“妖由人兴”正明示,世间本没什么鬼怪,只是“人弃常”,即违反人伦物理而导致“妖”出现。换句话说,世间万象,各有其因,没有一个什么超验而万能的主宰在背后操控,更不可能警示或预兆人间的祸福。

从天、人两分,到自然化理解世间异象,再到“吉凶由人”,实是一步步祛除天命鬼神,而力图理性化地理解一切的思想过程,其中隐含了一种重要的精神转折,即由膜拜鬼神,转而倾心于对人自身的省视和肯定。

民为神主

由“吉凶由人”春秋執政者们又进而提出“民为神主”说,更为强化了人的主体和主宰地位。

桓公六年,楚、随停战和解,楚师退,随侯却想出奇兵追击之。随国大夫季梁反对,但随国君却以为自己祀神“粢盛”,会得神的佑助。但季梁以为,迷信鬼神是靠不住的,因为这有悖于天地之道,“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而当时随国的情况是“今民馁而君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文意是说,人民是国事的主体,更是战争胜败的关键,如果人民困苦不堪,国君又不能尊重民意,祝史再隆重的祭祀,也是没用的。这里季梁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即“夫民,神之主也”,其意无疑是强调,人民是最终决定的力量,是本,神只是民意的折射,只是末。

周太史史嚚也有类似的见解,他说,“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文意是批评虢国国君“虐而听于神”,虽然他想方设法讨好神,但却苛刻的对待人民,故史嚚肯定神是不会听他的,也不会救他的,而且断定:“虢必亡矣!”史嚚深信,神是“聪明而正直”的,是“依人而行”的。文中之“依”,其意即如上文所谓的“民为神之主”,突出神是听命于民的,人才是神的终极决定者;而“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之说,则更将神置于负面位置,相反,却大大拔举了民的价值和意义。这种对比和颠倒,无疑空前凸显了人(民)的主体性和神的依附与从属性。

民为神主说,既祛除了天命鬼神,又确证了人的价值,抱此理念的春秋智者当然也难以容忍那种将人作为神之贡品来牺牲的做法。僖公十九年,宋国准备在“次睢之社”将鄫子作为牺牲来祭祀,宋国公子司马子鱼坚决反对,他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祭祀以为人也,用人,其谁飨之?”文中“祭祀以为人也,用人,其谁飨之”,即表明民为主,神是为人服务的,人才是终极性的目的;而“况敢用人乎”的诘责,则鲜明体现了对人的尊贵性和至上价值的体认,这也应是司马子鱼反对用人殉的最重要的理由。在此意义上,春秋智者“民为神主”说,实开启了人为贵的思想先河,亦为儒家爱人之仁学滋生,提供了重要的观念渊源。

立君为民

在神人关系上,春秋执政者们扬人抑神,彰显了人的主体地位,在理论上为重民说预设了前提。由此,也就合乎逻辑地引申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君为民”的政治诉求。

这一诉求首先表现在,春秋智者们强调君的使命应是心系人民,以恤民、利民为怀。鲁庄公十一年秋天,宋国遭了大水灾,鲁庄公遣使去慰问。宋闵公很自责,以为都是自己的过错,致使人民蒙受苦难。鲁国大夫臧文仲听到宋闵公这些话,颇为感慨,赞许地说:“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所谓“罪己”,即勇于承担责任,并时时反思、警醒对人民的承诺;相反,“罪人”,则是推诿责任,而且还恃仗“天命”庇护,不思反悔。故“罪己”体现了“有德之君”的品格,流露了“恤民之心”,是理想的君主,如禹、汤;反之,“罪人”的则多为虐民的暴君,如桀、纣之类。后世孟子大概受此“罪己”说启发,构建“王无罪岁”论,要求君主们无条件的力行仁政,与民同乐。

邾文公迁都利民之举,则更为生动地诠释了立君利民的理念。文公十三年,邾国欲迁都于绎,但占卜的结果是“利于民而不利于君”,有人因此反对搬迁。但邾文公却认为,君的使命就是利民、养民,只要有利于人民,也就实现了自己的利益,“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遂迁于绎。邾文公不从占卜,坚信立君利民,流露了“民为神主”的理性精神。

其次,君权取决于人民。春秋是个大变革的时代,仅《春秋》一书数百年历史记载中,就有“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的频繁君权更替。面对这一剧烈的“君臣无常位”的政治变化,春秋智者们认为其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君失去了为君之道,即统治者不能“罪己、利民”,不能以人民利益为重,从而失去人民的支持,最终被人民抛弃。襄公十四年,卫国的国君被国人赶出来,晋侯听说后觉得卫国人做得太过分了,但师旷以为这不是国人的过错,而是卫侯不能善待人民所导致的结果。“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无独有偶,鲁昭公也被赶出鲁国,而且在流亡中死去。赵简子为昭公的这一不幸遭遇愤愤不平,但大夫史墨却认为这实是昭公咎由自取,他在位时不能体恤造福人民,耽于一己享乐,丧失了人民的拥戴,“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已然”。

智者的论说,流露出很明显的民本倾向,这就是为民和利民是立君的宗旨,如果为君做不到这一点,甚至相反还“陵民”,那么他必然会遭到人民的唾弃,而且在道义上这样的君主也彻底丧失了主政的资格,即不配“为民父母”了,当然,人民也无义务再支持、拥护他。而一旦失去人民的支持,其权力存在的基础就动摇了,其统治当然也就不合法了,其土崩瓦解是必然的。

孔子很敬重春秋的执政卿们,对其间的一些智者,更是赞许有加。如他夸子产为“古之遗爱”,誉叔向为“古之遗直”,称晏子“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孔子喜爱他们,当然也是出于其立身行事的高洁,但毋庸置疑的是,春秋这些智者们的人文情怀,想是最动孔子心弦的。确实,对神鬼迷信的启蒙,对人的礼赞,对民权的推崇,千年之下回味春秋在位君子们的人文思绪,仍不能不感慨这是多么伟大的一种思想和贡献!

篇5:共青团优秀团干创新建树事迹材料

谢小勇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团队工作,在工作中能不断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坚决拥护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齐抓的方针政策。不断与同事加强共同学习的机会,并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自担任**二中团委书记以来,该同志在学校党总支和团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上级方针,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共青团的自身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造性地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主题教育,把**二中的团队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团委多次受到学校、市县教育局和省市县团委的表彰,其中2005年被评委“**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2006被团省委表彰为“**省18岁成人仪式先进集体”,2007年被中共**市委表彰为“**市团委工作先进集体”。其本人在年度考核中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

谢小勇同志以竭诚为**二中共青团健康成长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先进的教育方法,努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使学校共青团工作上了新台阶。

篇6:建树的拼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公司实施班组精益管理,全力夯实企业管理基础的主要做法作以简要汇报。

公司共有144个班组,其中,生产班组104个,生产服务、后勤班组40个,班组长239人;职工平均年龄44岁。为提升班组建设水平,公司将班组建设作为一项影响企业发展的系统工程、创新工程和责任工程来抓实、抓细。以培育和建树班组建设示范品牌为抓手,实施精益管理,着力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全力夯实企业管理基础。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公司重新修订了《班组建设指导方案》和动态考评机制,采取“抓两头,带中间,抓示范,带一般”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突出抓好后进班组的整顿转化工作,带动中间班组不断优化升级,推动后进班组上档升级,使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高层谋势、中层搭台、基层唱戏、全员参与的全新班组建设局面,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争创”的班组建设大环境,为企业治亏增效,转型发展聚合了正能量。几年来,相继涌现出了中央企业红旗班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全国电力行业优秀QC质量小组、集团公司“十佳”品牌班组、集团公司“先进班组”、黑龙江省标兵班组、黑龙江省工人先锋 号等一批品牌班组。

一、高层谋势,高标准打造班组建设体系

公司将班组建设工作作为落实企业管理战略的有效抓手,形成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负责,工会、人资部、生技部、安监部协同管理,基层党、政、工、青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制,确定了管理体制要“重心下移、管理下沉、文化下潜”,管理机制要“程序化、流程化、规范化”,管理模式要“持之以恒、重在执行、持续改进、至臻至善”的总体思路。

成立了班组建设领导小组,统筹策划班组建设工作,完善了班组建设管理标准,针对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安全建设、技能建设、创新建设、民主建设等六方面制订了班组建设考评表,实行月检查、季评比、年总结的定级考评和动态考评制度, 不断完善制约、激励和保障机制;实施了11S精益管理模式,制订“三查三改”工作方案,即班组进行日自查日改善,分场进行周检查日改善,公司进行月检查日改善的三级检查督导模式,督促职工养成事事按照规章制度执行的好习惯,促进职工不断发现不足、不断总结创新并养成持续改善的良好作风。确定了班组安全管理新理念,即风险预控、安全为天、零事故;追求卓越、质量至上、零意外;关爱生命、健康永驻、零伤害;节能降耗、环境清新,零污染。设立了班组专项奖励基金,每月奖励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方面的优秀合理化建议项目。2012年,共有119项合理化建议受到奖励。其中,有19项获得了东北公司优秀合理化建议奖。公司领导坚持深入基层调研,强化对品牌班组的培育和引导,使品牌班组在推动企业增收创效、节能降耗等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2012年,公司领导深入基层指导工作42次,参加班组安全活动22次,协助解决实际问题35项。其中,指导电气继电室完成了5号炉引风机变频器冷却方式改进项目,每年为企业节约发电成本933.12万元;指导锅炉分场QC小组完成了中速磨煤机运行中外漏综合治理项目,每年为企业节约资金405万元;指导锅炉本体班组完成了200MW汽包锅炉连排疏水余热利用技术改造项目,每个采暖期为企业挖潜40万元,有力地推动了班组标准化建设进程。

二、中层搭台,精益化管理夯实班组建设基础 中层管理人员是推进班组建设的重要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督导提升的作用。在实践中,中层管理人员要将班组建设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不断创新班组日常管理模式,结合11S精益化管理要求和本专业实际,创造性地搭建各种平台,促进精益化管理模式的有效落地。

以安全互保为纽带搭建安全和谐平台。围绕整理(SEIRI)、整顿(SEITON)、安全(SAFETY)等要素,创新安全互保工作,设计“安全冬”等活动载体。建立了分场主任与班组长、班组长与班员、班员与班员之间的三级安全互保网络,创造性地将家庭成员引入安全互保工作中,签订了夫妻间的《安全互保承诺书》,拓展了互保范围。每月召开安健环例会,综合分析、整理本月安全生产情况,总结经验,分析管理上的薄弱环节,结合系统内同类型机组事故案例,借鉴教训,采取预防性措施予以整顿,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以治亏增效为目标搭建创新创效擂台。围绕节约(SAVE)、速度(SPEED)等要素,鼓励职工积极开展“五小”活动(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并以正激励方式鼓舞先进建树品牌。电气分场4个QC攻关小组,以“实、新、活”的方式开展技术革新。其中,电气继电室QC小组充分发挥职工优势,智慧分配工作,先后完成了20项小改小革、8项科技攻关项目、50多项技术革新,为公司节约资金500万元。其中,高压变频器改造一项,每年为公司节约发电成本100.39万元。

以成长成才为宗旨搭建成就梦想舞台。围绕素养(SHITSUKE)、坚持(SHIKOKU)、满意度(SATISFICATION)等要素,广泛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指导班员科学做好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发电部积极推行岗位备员制,开展明星员工评选等活动,全力为职工搭建成长成才的舞台。如今,评选出的13名明星员工,有6名分别走上了汽机专业主管、600MW机组值长等岗位,实现了心中的梦想。至2012年,公司锅炉分场QC小组获得全国电力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锅炉本体班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有5项技改项目荣获“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三等奖以上奖项;多名职工在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2名职工被授予全国电力行业优秀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三、基层唱戏,人本化管理提升职工综合素质 班组长及班员是班组建设的主角,在班组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和质量三个核心点,强化班组长管理能力培训,着力提升班员综合素质,唱 好班组建设安全戏、质量戏和情感戏,提升班组标准化建设水平。

创新管理唱好安全戏。班组长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现场管理、计划管理、成本管理和信息管理六方面细化工作内容,明确工作标准,优化工作程序,强化考核力度,建立完整的班组基础建设管理体系。创新建立规范的机组健康档案和各类台帐,实行全员记录、专人负责制,确保录入数据真实准确,为机组预检修和技术改造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发电部推广“五个三”班组安全管理法,即:引导职工做到三勤、三细、三到位、三不少、三提高(勤动脑、勤汇报、勤沟通;查找问题细、安排工作细、整改完善细;布置工作到位、检查工作到位、隐患处理到位;班前检查不能少、班中排查不能少、班后复查不能少;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岗位技能、提高团队战斗力),实现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九周年。

提升素质唱好质量戏。班组长积极学习风险源预控、生态环保、质量管理等知识,开展“安全、绿色、文明、幸福”四走进班组、文件资料标准化管理、办公区域规范化管理等活动,实现了班组所辖设备地物明朗化、人员规范化和流程合理化。电气继电室主任单广宝推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模式,将上千册设备健康档案、上百本规程图纸资料、数年检修维护日志等资料录入微机,内部联网共享,方便班组成员随时调用,显著提升了班组标准化建设水平。发电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积极开辟专业技术论坛,发动职工撰写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技术攻关、技术改造等专业论文,开展专业大讨论、技术大比拼,保证业务水平的持续提升。在公 司网站已发表专业方面的论题、论文百余篇,形成了全员参与技术学习,全员改善机组经济指标的良好氛围。

激发活力唱好情感戏。班组长积极开展“建家”活动,用亲情建设温暖、民主和学习型的“小家”。建立职工档案,记录班组成员的健康状况、联系方式和家中人员情况,动态跟踪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及时为职工排忧解难;坚持公示考勤、奖金分配和奖惩情况等厂务公开工作,畅通民主管理渠道;发挥职工专长,鼓励职工走上讲台,说安全体会,讲技术难题,议设备治理,谈工作发现,让班组每位职工都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有效激发了职工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意识。发电部各班组开展唱响“国电之歌”活动,自行录制了《共创辉煌》、《我相信》等励志歌曲,广为传唱,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篇7:人生百年无建树,皆在得与失之间

饭后茶余,友人闲聊起人生的得与失,就产生了这样的话题。人生有得失,世事无定论;人生有取舍,世事无轮回。人往往会在犹疑之间失去很多东西,人们往往会以得失论成败,会以成败论英雄。得失就有了功利的含义。

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人们总是会问,我们做了这件事情后自己能得到什么?因为人的向往一般都带有一定的目标。目标就是我做完了这件事能不能得到什么,因为成败关乎利益。人们首先考虑的是成功和而后才被动地接受失败与失望。可是人之得失是不能兼有的,比如你得到了快乐,在快乐的时候你肯定是失去了不少的时间。但是得失又同时存在,往往是你得到的赿多也可能失去的也一样多。

困惑的时候,断然取舍。人生是一个不断地认识,不断地求索,不断地充实完善的过程,没有人是天生就是先知先觉的。所以,往往我们会对一些事物产生愚昩的想法而做出愚蠢的事来。这样,我们就困惑,有了困惑就会去思考,这就是人们对事物的一个认识过程。有些时候我们会去苦苦地思索,想清楚了、弄明白了就会有所取舍。如果此事体大,就会断然地取舍。

人生有取舍,世事无定论。“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人人都爱面子,不管是高官厚禄者,还是平头老百姓,自古都活在面子上。所谓面子就是人的声誉,就是社会对你的评价。声誉和评价又与得失有关。如果你是通过读书出仕为官了,你就得到了与你的身份相适应的荣华富贵,这个也就是你的面子。有那么一天,你失势了丢了官,你就失去了这些荣华富贵,也就失去了面子。

还比如有的人做生意发财了,一样的得到了财富和面子,也有了社会地位。后来生意做砸了,失去了财富,也就失去了相应的社会地位和面子。这些人丢官破产之后就得要有取舍,要么远走他乡,要么隐姓埋名,留下一串话题让人们去议论。反正自己又听不到。所以人生有取舍,世事无定论。

也许有一天,我们失去了所有的财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一夕之间变成一文不名的穷光蛋。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清醒,你就一定要先想想自己以前的辉煌,而不要去想现在的穷困潦倒,因为甜蜜美好是疗伤的良药。常言道,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要有处变不惊的心态。当然,谁又愿意在一夕之间失去财

富呢!毕竟得到与失去要来得舒心。

人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失去很多东西,有些事物很微妙,有些东西很细小,细小得不曾在你的脑海里驻足,微妙得不容让你去仔细思考,就像石缝里一股涓涓细流轻轻地从你身旁滑过来,不及回味就流进了生活的沙漠里。比如情感,比如友谊。这些非物质的东西其实比有形的财富更重,一旦失去了,就不会再有。因为情感和友谊是自然而然地到来的,得到的时候轻轻松松,可是失去的时候就会让你莫名的痛心。这个时候你可能发现了它的价值,发现了它存在的重要性,可是你就已经太迟太迟了。因为精神上的财富是无价的,也是弥足珍贵的。

篇8:建树的拼音

一、课程标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识记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内容;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 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以及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在社会中学习、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采用讲述法、启发式、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建国初期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和取得的外交成就的教学, 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已站立起来,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理解“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影响。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依次播放图片与材料: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内容;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建交原则的文字或音像材料。

教师:以上材料同学们看完后, 有何感想? (学生发表看法和感受) 。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新中国建立后的外交与近代半殖民地屈辱外交有本质区别,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周恩来作为第一任外交部长, 协助毛泽东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使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崭新外交姿态登上世界舞台, 近年来中国外交更是取得辉煌成就, 参加OPEC会议, 申奥成功等。今天的中国已今非昔比, 今天的中国外交当然也与昔日的外交不可同日而语。可是你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了解多少呢?下面大家就跟着我一起来了解、熟悉这段历史吧!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力求体现“凝神、起兴、点题”的六字原则。通过三幅图片和两则材料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进入历史学习的情境之中, 然后水到渠成、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师生互动】

板书:第五单元第1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 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

多媒体投影显示:

(1) 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

B.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

C.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D.中国人民革命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

(2) 战后国际关系突出的特点:“两大阵营、两极对峙”

教师:近代旧中国由于处于半殖民地的地位, 实行的是一种屈辱的外交政策。而新中国初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 对外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现在我们大家一起观看一段影片资料, 注意收集信息并思考问题。

多媒体播放影片《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形势》片段。 (旁白: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处于相互对抗之中。两大阵营的相互对抗、斗争, 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设计意图:通过影片资料, 让学生大致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同时以简短的影片资料把枯燥无味的历史内容描述得生动、易懂、简单、明了。

思考:“新中国在什么形势下宣布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学生回答后) 教师总结:建国初期新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 集中反映了新中国彻底改变屈辱外交、体现独立自主的重要方针, 也体现出二战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教师:正是在这种国际形势下新中国诞生。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新中国都愿意和它们建立外交关系。

2. 外交方针的内容、含义、意义

多媒体投影显示:独立自主;“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教师过渡:新中国初期宣布了建交的原则———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新中国都愿意和它们建立外交关系。那么新中国初期对外建交的政策和方针又是哪些呢?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看下面一段影片:“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片段 (旁白:三大战役胜利之即, 毛泽东提出三大外交方针, 并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

思考:在这段影片中毛泽东提出了哪三条战略外交方针?确立了怎样的外交政策?

学生: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49年1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 中国大陆解放在望, 中国外交政策问题就摆上了日程。当年春夏之交, 毛泽东提出了奠定新中国外交准则的三大方针。这三条战略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其核心就是毛泽东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 那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方针分别是什么意思?在当时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再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影片资料再现历史, 使学生身临其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学思之窗】多媒体投影“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 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 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思考:联系中国近代史, 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讨论回答后) 教师总结:旧中国的反动统治者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出卖国家主权。如清朝末年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5年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46年蒋介石政府为了求得美国的支持, 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与美国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所以周恩来说,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解题关键和答题思路, 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资料回放】多媒体投影:毛泽东在会见苏共中央委员米高扬时, 曾生动地说, 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内, 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 好好加以整顿。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 有了秩序, 陈设好了, 再请客人进来。

思考:你能结合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一系列特权的史实, 来理解毛泽东讲这番话的意思吗?

(学生回答后) 教师总结:毛泽东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宣告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的终结, 从此我国彻底告别了半殖民地时代的屈辱外交。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回放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让学生讨论与回答, 各抒己见, 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教师:新中国初期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的方针呢?“一边倒”究竟有何意义?

学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国际上出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帝国主义尤其美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 而苏联则是中国人民的盟友, “一边倒”是中国历史的选择: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 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联合的必要性。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不错。可是新中国初期为什么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呢?为什么又能够实行这种政策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后) 教师总结: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国的历史就是新中国成立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 遭到帝国主义的凌辱;中国的现实就是新中国成立时,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 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和敌视的政策;同时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自主的国家。因此, 新中国初期实行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激发生生合作的潜力和欲望, 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过渡:正是由于新中国的领导人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坚决抵制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各种孤立、封锁等反动政策, 在外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就。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建国初期第一次建交高潮那段鼓舞人心的历史吧。

3. 同苏联等17国正式建交

教师设问:“新中国初期的建交高潮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步骤一: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让学生掌握建国后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基本史实。

(1) 迎来建国后第一次建交高潮

学生:新中国刚刚成立, 就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潮, 先是同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 继而同印度、缅甸、瑞典、瑞士等国建交, 至建国一周年, 新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交, 另有英国、荷兰等8个国家承认了新中国。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步骤二:教师通过补充图片资料, 并引导学生搜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一些外交思想或外交生涯的资料, 加深学生对建国后第一次建交高潮的印象和认识。

(2)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多媒体播放图片: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毛泽东和斯大林。

教师:中苏结盟是“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具体化、条约化、法律化, 主要反映在1950年2月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 它取代了1945年苏联与南京国民政府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对中国利益多有侵犯, 如外蒙古问题、旅顺大连问题、中东路问题, 是不平等条约。1950年中苏同盟的核心问题是防止日本军国主义的东山再起及其对中国侵略, 在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新中国政府实行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的背景下, 为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空间, 打破了美国的孤立封锁局面。苏联给予中国资金、技术、项目、专家等多方面援助,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巩固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 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学习探究, 了解这些领导人所表现出的外交智慧, 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成长方面的启迪。

多媒体投影两段材料, 组织学生阅读。

材料1: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 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海军、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 所有调度水陆各军, 并治理地方大吏, 全归俄管……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1898年3月)

材料2: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1952年末, 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 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 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 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

(1950年2月)

思考: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从中你们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回答) 清政府对外妥协, 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则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中我们得出:落后就要挨打, 弱国无外交;政治腐败, 经济落后, 必然导致外交失败;捍卫国家主权, 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中国外交政策的对比与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渡:新中国在“一边倒”的同时, 为了与新兴的民族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需要一种超越意识形态、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关系的原则。周恩来在访问印度、缅甸的时候, 正式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步骤一:搜集资料如《共和国风云》等, 加深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了解和认识。

步骤二:多媒体播放图片“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以及“周总理访问缅甸总理吴努的情景”。

教师:新中国不仅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也要寻求如何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国、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12月, 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原则”, 1954年, 周恩来应邀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 并发表联合声明。在中印声明中, 五项原则中“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使内容和表达更加完整准确。请同学们结合二战后的历史进行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讨论后) 学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 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这些原则自首倡至今, 经过几十年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 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那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指导新中国与邻国、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呢?

(学生讨论回答后) 教师总结:在近代中国与邻国、民族国家都曾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 主权不独立, 领土不完整, 经济发展滞后, 所以它们独立后特别强调主权的独立、领土的完整, 而经济上要求平等往来、互惠互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恰好考虑到这些需求, 且撇开了双方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所以广受欢迎。

设计意图:通过适当增加和搜集一些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资料, 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师过渡: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除积极同一些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外, 还参加了一些国际性会议, 以便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

教师:新中国第一次公开亮相参加的国际会议就是日内瓦会议。现在播放一段影片资料, 请同学们仔细观看, 注意搜集有效信息并回答问题。

多媒体播放影片《日内瓦会议》片段和投影图片:中国政府代表在日内瓦会议上。

思考1:日内瓦会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主要是解决什么国际问题?结果怎样?

(讨论后) 学生:日内瓦会议于1954年4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 出席会议有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 会议主要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朝鲜停战后, 美国仍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会上中苏越代表团始终坚持和平协商解决印度支那问题, 而美代表团却极力阻挠, 当会议陷入僵局时, 周恩来提出合理化建议, 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思考2:这次会议新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 教师总结: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公开亮相,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出席国际会议, 使一直不承认中国的西方国家不得不认可中国的国际地位。这说明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不断地提高,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正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设计意图:通过影片资料的精彩内容和课本内容的有效结合, 创设思维情境, 激发学生踊跃投入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 培养了学生运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过渡: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公开亮相后, 中国政府积极参加国际事务, 扩大外交成就。为了加强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1955年4月, 新中国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又参加了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

2.参加万隆会议 (1955年)

多媒体播放影片《万隆会议》片段和投影图片“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看完影片后请学生们) 思考1:这次亚非会议定在何时何地召开?这次会议有何特点?

学生:亚非会议于1955年4月在印尼的万隆召开, 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会议。

思考2: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当时的情况下, 为什么一定要出席万隆会议?

(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的目的和必要性) 。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后) 教师总结:中国是亚非地区最大的国家, 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发起的, 是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这本身就反映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非人民在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 促进各国友好合作的共同愿望。另外, 消除与会各国对中国的疑虑, 争取他们的信任, 使他们理解并支持中国也是十分必要的, 所以中国代表团面对压力和危险, 毅然接受邀请, 出席会议。

思考3:周恩来针对什么问题, 在会议上提出什么样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学生: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 特别是有的与会国反对共产主义, 对中国疑惧、攻击,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不错,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一段资料。

多媒体投影一段材料: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 自近代起都曾受到, 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 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互相同情和支持, 而不是互相疑惧和恐惧, 互相掩护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引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思考4:周恩来在讲话中说应该是求同存异, 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求同存异中的“存异”指的是什么?这个方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后) 学生:共同之处指的是亚非国家有着相同的历史遭遇, 都曾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 另外还有共同的愿望, 即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存异指的是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以及可以拥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这个方针受到与会代表的普遍赞扬, 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 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影片资料的精彩内容和课本内容的有效结合, 创设思维情境, 激发学生踊跃投入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 提高了学习效率, 培养了学生运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之,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新中国参加的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在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下, 挫败了西方大国的阴谋, 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大大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在亚非新兴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使新中国赢得了许多亚非国家的支持, 为后来打破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课堂总结】多媒体投影知识结构:

教师总结:本课主要讲了三个大问题即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正因为新中国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迎来了建国后第一次建交高峰;进而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是处理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而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正说明中国已由区域外交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总之, 新中国初期在外交方面已取得重大成果, 改变了近代的屈辱外交史。

【学习探究】新中国初期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外交成就?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通过讨论, 总结推理得出自己的认识。)

(学生回答后) 教师总结:国际原因: (1) 二战后,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崩溃。 (2) 社会主义力量加强。 (3) 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国内原因: (1) 卓越的外交家。 (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 英明的外交决策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学习延伸】 (第二课堂活动)

1.学生探究活动:搜集资料, 统计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同哪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列出简单表格。本题属于课外活动性质, 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学生在课外阅读《周恩来外交风云》、《新中国外交》等书籍。设置辩论主题:正方──弱国无外交;反方──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 且外交上一律平等。辩论后写一篇“关于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感想”小论文。

上一篇:壁挂锅炉采暖优劣势分析下一篇:庆兴煤业“4.20”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报告DOC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