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用集体土地申请

2024-04-19

征用集体土地申请(精选8篇)

篇1:征用集体土地申请

集体土地流程相关大概流程(初稿)

1.征用集体土地申请:城中村改造用地单位需要征用土地进行项目建设的,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区、县级国土局政府部门提交相关文件、资料,提出用地申请;

2.建设用地基本情况,包括用地位置、用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等(大概包括:

1.用地单位有关资质证明;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3.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4.初步设计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5.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6.占用耕地的,必须提出补充耕地方案

3.土房及相关政府只需拟订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

4.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国土房管局将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供地方案及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一并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审核。

5.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级人民政府对上报的文件、资料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6.地籍资料或者其他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4.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还应当提供城市规划图、项目规划图。

5.征地方案公告: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征用土地方案应当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村、组内以书面形式公告,其中征用乡(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进行公告。

6.公告的实施: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在收到征用土地方案批准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征用土公告,该人民政府的国土房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征用土地方案的公告。

7.征地补偿登记: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应当在征用土地公告规定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指定地点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

8.补偿内容调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未如期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的,其补偿内容以有关国土房管部门的调查结果为准。申报文件

1.征用土地方案批准文件;

2.征用土地方案公告。

9.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公告: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应当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村、组内以书面形式公告,其中征用乡(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进行公告。

2.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的实施:有关人民政府的国土房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在征用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内以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为单位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

3.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意见: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见的或者要求举行听证会的,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有关人民政府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4.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确定:有关人民政府国土房管部门应当研究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见。对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举行听证会。确需修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进行修改。

5.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审批要求:有关人民政府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人民政府审批时,应当附具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的意见及采纳情况,举行听证会的,还应当附具听证笔录。

6.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管理:有关人民政府国土房管部门将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拨付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后,有权要求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一定时限内提供支付清单。人民政府国土房管部门有权督促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收支状况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予以公布,以便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查询和监督。

申报文件

1.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2.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公告。

补偿安置的实施

基本工作流程

1.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用地单位与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

2.区、县国土房管局应当依照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向被征用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支付土地补偿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3.办理农转工手续,落实需要安置农业人口的安置途径,实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

申报文件

1.征地补偿、安置协议;

2.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基本工作流程

用地单位征用集体土地,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根据以下不同情况由行政主管部门向用地单位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

1.以有偿使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国土房管局与用地单位签订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并向用地单位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用地单位交纳土地有偿使用费后办理土地登记。

2.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由国土房管局向用地单位颁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和《建设用地批准书》并办理土地登记。《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应当包括划拨土地面积、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条件等内容。

申报文件

用地单位办理建设用地批准书时,应向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以下各项文件、资料:

1.办理《建设用地批准书》的申请;

2.市政府批准征(占)地的批文;

3.《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征》附件和附图;

4.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附图同比例尺的地形图4份;

5.钉桩坐标成果通知单;

6.工程进度计划;

7.计划任务结转单,但当年批准征(占)地的免交。

篇2:征用集体土地申请

甲方:

乙方:

丙方:

地址:

法定代表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河南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征收土地公告办法》、《河南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的规定,乙方拟征用甲方土地亩为丙方建设工厂厂房所用。现经过甲乙丙三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地块的位置和面积

1、拟征用(收)甲方地块(以下简称该地块)位于,四至为:东至、西至、南至、北至,具体位置和四至详见附件一。上述地段总面积 为亩。

2、该地块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现属于甲方, 拟用于丙方建设纺织有限公司厂房。

第二条 土地补偿费

1、补偿费标准: 每亩元人民币。

前述补偿费标准包括:

2、补偿费总额:按土地面积亩,每亩元计算,补偿费总额为万元。

第三条 土地补偿费的支付

乙方按本协议约定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编制征地方案,该征地方案和本协议经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后, 乙方负责对经上级政府批准后的土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组织实施。在政府方案公告之日天内丙方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社会保障费用直接支付给被征地的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全额支付各项费用的,根据《国土资源部完善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查报批工作的意见》第15条的规定,甲方和甲方村民有权拒绝交付土地。

第四条 丙方必须招收甲方300名村民作为丙方工人,并按劳动合同法规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工人工资,社会保障费用等其他福利待遇按劳动合同法和河南省的有规定执行。

第五条 丙方不得违法随意辞退作为丙方工人的甲方村民,确实要辞退的,丙方要和甲方协商并经过甲方的同意。

第六条 丙方所用甲方的土地只能按照其申请的并经国家审批的土地用途使用,如丙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甲方有权收回土地。

第七条 丙方厂房的基建施工,装饰装修等工程由甲方负责承揽施工。建筑施工合同可另行签订。

第八条 如丙方违反本合同有关条款所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和损失由丙方负完全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 未尽事宜甲乙丙三方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协商解决。

甲方乙方丙方

篇3:对集体土地征用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一、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 补偿标准不一致, 导致被征地农民心理失衡

尽管征地补偿存在法定标准, 但因规定过于原则和宽泛, 给地方政府留下了极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因用地项目的不同, 补偿价格差别很大。有些国家重点项目和政府招商引资项目采取地方政府包干的形式, 而地方政府为了节约成本, 往往将补偿费用压到很低。而对于工业用地、房地产项目而言, 由于农民集体和个人可以同业主进行价格谈判, 因此价格可以被抬高到接近市场转让价格的较高水平。由于在不同项目征地时, 农民集体对价格的发言权大不相同, 因此从最后各类用地的补偿价格看, 农民集体似乎对不同形式的项目采取了不同的定价。现实中常常出现隶属于同一行政单位、土地生产条件相似的相邻两宗土地巨大的征地补偿差别, 即“同地不同价”的现象。中国人一向信奉“不患寡, 只患不均”, 巨大的价格差异对土地被低价征用的农民产生极大的心理冲击。“同地不同价”既对土地被国家征用的农民集体和农民不公平, 也增加了政府征地的难度。

(二) 安置途径单一, 部分失地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对于失地农民的安置, 受地方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大部分地区还仍然停留在货币补偿的方式上, 虽然国家提倡安置失地农民至少要有两种以上的安置方式, 但是受到地方政策的影响, 社会保障机制也是在逐步的探索当中, 只有南方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才有比较成熟的安置办法, 导致在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 在土地被征用后, 其实际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三) 失地农民就业难, 引发的社会问题突出

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征用土地, 一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个别村组农民已无地可耕, 而目前农民多数属于低文化、没资金、没技能的弱势群体, 特别是一些中年农民, 适应不了现代企业的管理和技术的要求, 尽管有的人可以到企业中做一些非技术性的重体力劳动, 但随着年高体弱, 会逐渐丧失劳动能力而论为无业人员。这个群体的规模正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而不断扩大。因此, 征地后农民的失业问题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四) 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失地农民生活无长远保障

土地被征用后, 导致失地农民既丧失了拥有土地所带来的生活保障, 同时又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权利, 使得失地农民成为既有别于一般农民, 又不同于城市居民的边缘群体。尽管国家按《土地管理法》给予了征地安置补偿费, 然而现行的补偿标准过低, 且大都采用单一的货币安置方式, 而对失地农民的居住安顿、重新就业、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转变等问题, 却未予考虑。由于我国农民缺少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低下, 失去土地后, 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十分有限, 而由农村意识转化为城市意识, 由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和行为转化为市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和行为, 需要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和适应期, 同时, 农民得到的补偿费用又极为有限, 一旦补偿的钱被花光, 基本生活没有经济来源时, 生活就失去保障, 失地农民面临着极大的社会风险。

二、问题的解决及思考

(一) 加大统一征地、统一补偿力度, 加快区片地价体系建设

现在是市场经济的时代, 只有以土地的市场价格来确定补偿的标准才较为合理, 让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切实了解土地征用, 参与讨价还价, 如此才能满足、保障土地所有人和土地使用人的合法权益, 支持土地的征用。政府需要做的事情是, 根据市场情况及时制定征地区片综合价, 设置调节系数。具体征地时, 请有关评估机构以征地区片综合价为基础, 根据被征用土地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调节系数, 确定具体征地补偿标准。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保障被征地农民的财产利益, 防止因征地而造成被征地农民财产关系乃至社会关系的动荡, 而且也有利于土地使用人珍惜通过支付补偿费而获得的土地权利, 促使其有效地利用土地, 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

(二) 安置途径多元化, 切实维护失地农民利益

现在虽然实行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 但这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 更谈不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安置问题, 最根本的要着眼于农民的“造血功能”, 在征地过程上, 为农民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 只有让农民通过自我发展,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远生计。实行国有土地留地安置的方式, 引导被征地农民入股创办经济实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努力为老、弱、病、残农民提供生活保障。目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都在征地补偿费中留成了一定比例的补偿款, 应当用于农民的安置保障方面, 同时投入发展再生产, 壮大集体经济。

(三) 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确保农民再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农民失地等于失业, 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离开土地, 必须实行劳动就业城乡一体化, 努力帮助失地农民解决就业问题, 为失地农民提供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既可以提高农民素质, 增强技能, 又可以减少保障基金的支出, 增加就业岗位等好处。政府可以统一就业扶持政策。将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城镇社区管理和就业服务范围, 给予他们与城镇下岗职工同等的就业、税费减免、贷款等扶持政策, 让他们免费享受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同时积极安置就业。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扶持引导生产性企业按地平劳动力解决失地农民就业, 大量开发准入门槛低、适合农民就业的公益性或生产性岗位, 通过用地企业安置、推荐就业、劳务输出等多种方式进行就业安置。三是鼓励自谋职业。要扶持引导失地农民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形式实现就业, 对选择货币安置自主就业形式的失地农民, 要给予其与城镇下岗职工同等的就业扶持政策, 符合条件的要优先给予其小额贷款支持。

(四)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篇4:征用集体土地申请

农民是以土地为生产资料的社会群体。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形成了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制度。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国有土地是有限的,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征用集体土地就成为满足社会对建设用地需求的主要来源。集体土地被征用之后,农民失去了土地,进而失去了生存资料和就业保障基础。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确保失地农民权益,已成为征地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收益分配问题的研究,王德起[1]认为要建立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就要明晰国家与集体(企业)、农村集体与农户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姜开琴[2]提出应根据增值收益产生的不同情况在国家、集体、农民之间进行合理分配;黄俊阳[3]、李萌等[4]认为,应通过明晰产权、规范征用程序以及完善土地补偿制度等措施来维护集体土地农民权益。上述研究指出了我国目前土地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并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但对于如何保障农民集体的土地权益及具体保障措施,并未提出系统的制度方面的意见。

本文主要从土地收益分配的本质出发,分析土地制度中各项权益之间的关系及现有土地收益分配的格局,发现现有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创新我国土地权益分配制度,改变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的现状,以维护农民的权益。

一、农村土地制度及其权益关系

土地制度是反映人与人、人与土地之间关系的重要制度,它既是一种经济制度又是一种法律制度,是土地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是构成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的基础载体,它是农村生产力进步的主要中介,是农村经济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实行家庭经营的方式,农村土地制度的实质是农民与集体、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关系问题。

农民的土地权益是指农民围绕土地经营所应该享有的民主权利与物质利益的总称。民主权利赋予农民享有、占有与农村土地相关的一切政治、经济权利;物质利益是指农民拥有土地权利带来的各种经济利益收入。农民集体土地权利是由各种权利组成的土地权利束,它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承包经营权、规划权、发展权等。集体土地所有权是所有权利的基础,指劳动群众集体组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占有、使用、处分自己所有土地的权利。农民及其集体享有的土地所有权益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用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变更收益,一是集体出让使用权的所有权让渡权能收益。在土地使用权上,我国实行两权分离的政策,即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农民享有使用权,集体拥有所有权。土地使用权隶属所有权,使用权是所有权在现实中的展现和延伸。

土地收益权是使用权的目的,只有有效享有土地收益权,使用权才有意义。收益权指土地使用者依据自己在一定时期内对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等权能而获得收益的权利,以及土地产权主体依法转让自己的土地权能而获得相应收益的权利。由于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土地收益有不同的享有主体,我国目前主要有三大收益主体:国家、集体和农户。处分权是指对土地的使用、流转等的权利,随着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产生。收益权和处分权是这两种权利的派生权利,按照法律的规定,这些派生权利既可以与所有权合为一体,也可以独立存在。我国土地权能的分离性使得其各项权利在转移和使用过程中带来不同的收益,不同的权能主体参与土地收益分配就产生了土地收益的分配问题。

二、土地征用中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收益的现实格局

土地征用实际上是国家向土地权益人购买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等诸项权利所构成的权利束变动的过程。农村土地征用实质是把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变为国家所有,并依法给予被征地的集体和个人一定补偿的行为。农村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资料,承载着农民经济、政治、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多方面的权益和保障。土地被征用后,农民不仅失去了土地的使用权,而且失去了劳动就业的权利和社会保障权等相关权利。由于现行的集体土地征用法律和政策规定等制度的缺陷,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依靠,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无业游民。农民的土地权益受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民及集体所有权、收益权等土地权利被侵犯,另一方面是农民及集体得不到应有的征地补偿份额。

1.农民集体土地权利被侵占

土地征用是国家或政府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强制转移非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并给予补偿的一种行政行为。然而法律对“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是特别明确,加之土地作为一种资源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就打着“公共利益”的旗号征用土地,这实际上是一种为卖地而征地的行为。这些举动多是补偿不到位,严重侵害了农民的集体土地权益。有资料显示,我国基层政府财政收入的30%~40%是由土地出让金中获取的,而土地出让金的80%是由征用农民土地中获取。[5]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由于法律界定的多重性及集体经济组织的不可确定性,实际操作中存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的情况,致使各级利益主体大肆攫取土地收益,而作为集体土地的实际主人的农民却被边缘化或被排除在所有权主体之外。农民及集体的基础权利缺失,致使相关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

2.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分配现状

根据法律规定,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之后应获得相应的补偿费和安置费,然而农民获得的补偿只是土地经营收益的补偿,土地后期的增值收益则被无偿占有,政府和用地单位分享了土地增值收益,农民集体被排除在土地增值收益的群体之外,因此农民获得的补偿费用非常低。李萌等[4]统计认为,目前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分配格局大致为:政府占60%~70%,村级组织占25% ~30%,农民仅占5% ~10%,农民作为集体土地的主体,其土地收益大部分被掠夺。任辉等[6]对农村土地非农用化过程中的土地收益分配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政府与农民的土地收益比例平均为9∶1,虽然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条件不同,但是农民与政府的土地收益分配比例存在巨大差异。沈飞等[7]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土地征用过程中政府与农村集体的土地收益比例为17∶1,农民、集体与政府之间的土地收益分配严重失衡。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土地征用的规模越来越大。据相关资料统计,1978—2009年被征地农民已高达8700多万,近10年每年征用集体土地的数量近20万公顷,被征地农民新增400万左右,这种情况可能还将持续10年左右。[8]目前一些地方甚至兴起了圈地运动,大量耕地被占用。在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缺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土地征用不仅对农民的利益构成危胁,也使粮食安全难以保障,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土地制度进行完善和改革,逐步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

三、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始建于计划经济时期,未能充分考虑到土地征用中各方利益的有效平衡,忽视了对农民利益的充分保障。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公共利益”内容模糊

土地制度只是原则性地规定了集体土地征用必须符合法定的“公共利益”,但具体什么是符合公共利益并没有作明确规定,导致现实中许多假借“公共利益”之名侵犯农民利益现象的发生。

2.农村土地产权模糊不清,补偿收益主体不明

我国现有的土地产权内部结构混乱,各项权能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土地法》赋予了农民集体对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地位,但是谁代表集体没有明确的规定。缺乏具体的收益对象使得集体的收益流失,农民个体就得不到应有的收益分配。另外,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不明,当土地补偿款发放时,各个主体各享其成,就产生了“乡扣”、“村留”的现象,导致农民实得的补偿款少之又少。

3.征地补偿范围过窄,相关权利补偿不足

关于土地征用补偿范围,《土地管理法》规定我国的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费用。从表面上看这些规定涵盖了土地征用造成的所有损失,然而土地的权益不仅包括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还包括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发展权等,这些权利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缺乏相应的补偿标准。

4.土地征用缺乏被征用人参与程序

目前我国的土地征用项目审批过程完全是政府行为,从方案的提出到项目征地批准,都是政府核准并实施,其程序基本上是内部程序,透明度和公示性不够,农民对土地被征用事前并不知情,只有当土地被征用的通知下达后才获悉,对土地被征用没有话语权和表决权。

四、创新我国农村土地权益分配制度的建议

现有的土地制度尽管对土地流转有比较全面的规定,但是针对农村土地征用的条件和具体补偿标准比较模糊,缺乏相应的细则解释,忽视了农民集体的长远利益,致使现实征用过程中利益分配失衡。因此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必须改革现有的土地制度,建立新的收益分配格局。

建立新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要坚持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把征用土地的补偿费用和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民、集体和国家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并通过设立农民听证会对土地征用和土地收益管理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确保土地征用有序进行。同时注意土地征用资金专款专用,建立土地专业银行对土地征用资金进行管理,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侵害。

1.分配制度建立的原则

(1)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立法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也应进入市场,参与到资源配置的市场中,土地的征用补偿价格可以参照市场价来进行确定。同时,土地收益要兼顾国家和农民个人的利益,使收益在农民集体与政府之间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权益。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是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制度的改革要确保农民的权益能够实现。目前,农民的权益被严重侵犯,完善土地制度就要充分保障农民的参与权、收益权、监督权以及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坚持宏观管理调控的原则。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创新时,应考虑国家对土地、国家对农民的宏观管理和调控能力。土地规划利用要综观全局,着眼长远,只有这样才能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保护现有耕地面积,确保粮食安全。

2.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构成

(1)建立以农民集体为受益主体的分配格局。要使农民集体成为集体土地收益的分配主体,就要明确谁来代表集体行使权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我国法律规定农村集体土地归集体所有,由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行使所有权,而集体经济组织有乡、村、组三级集体经济组织,主体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致使农民人人有权,而实际人人无权。应该明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不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因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属于基层政治组织,法律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是经济组织,两者有本质差别,应该把土地所有权归属于农民。村民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选举,选出代表人来代理自己行使权力并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实行任期制,报乡土地管理所登记,从而使土地所有权及其收益落实到农户并受民众的监督。村民也可以通过组织化的形式建立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单位和收益主体来参与土地权益分配。集体经济组织实体化之后,土地收益就在农民集体与政府之间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

(2)明确土地收益分配的内容。土地增值收益属于集体土地权益的一部分,如果农民集体一直被排除在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之外,土地被征用后只是得到部分的土地补偿款,则不足以弥补失去土地带来的损失。土地发展权是基于土地所有权而从使用权和收益权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土地权益,是土地所有权人或土地使用权人通过改变土地现有用途而额外获取收益的权利。因此应该确立农民是土地发展权的权益享受主体之一,使农民集体有权利享受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

(3)建立公正的土地征用听证制度。明确了农民集体的收益主体地位和享有的权利,要确保其权益得到真正实现就应使农民参与到土地征用的过程中来。农民集体是土地的主人,征用集体的土地应该征求农民的意见,土地如何被利用也应考虑农民及附近市民的意见,综合各方的观点和利益才进行土地征用,从而避免因强制征用引发矛盾。土地征用听证制度中的参与者应以农民为主体,市民、专家和媒体都有一定份额,以确保听证制度的公开、公正、公平。

(4)设置土地专业银行监督管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用途的变化,土地资金项目增多,因此可以建立土地专业发展银行来负责与土地征用有关的资金管理。这既有利于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权益,又方便国家对土地资源的宏观管理,减去了中间环节,节省了人力物力,也可防止农民利益被侵害。在专业银行中,土地征用专款专用,保障流通渠道的简便,方便农民使用资金。国家在指定的银行进行款项拨付,可以实行一次付款,分次补发,既满足农民投资的需要,又使农民有一定的生活保障。同时,政府在每年发放补偿费用时应考虑当年的通货膨胀率,如果通货彭胀率有大幅度的提高就应相应地提高补偿费用,以此弥补货币贬值带给农民的直接损失,确保农民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1]王德起.论我国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建设[J].农业管理科学,1997(2):21.

[2]姜开琴.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分析[J].农业经济,2004(10):14.

[3]黄俊阳.农民集体的土地收益权保护[J].学术论坛,2008(2):151.

[4]李萌,黄丽军,毛德华.论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失地农民权益的保护[J].现代商贸工业,2011(19):47.

[5]李念,甘杨.集体土地征收的失序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51.

[6]任辉,吴群.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收益分配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28(3):41.

[7]沈飞,朱道林.政府和农村集体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实证研究[J].资源产业经济,2004(8):17.

篇5:农村集体土地征用合同

乙方:

第一条 地块的`位置和面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乙方拟征用甲方土地 亩为乙方公路建设所用。

现经过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二条 地块的位置和面积

1、乙方拟征用甲方地块位于XXX,具体位置和四至详见征地图纸。

上述地块总面积XX亩。

2、该地块的集体土地使用权现属于乙方,拟用于乙方建设公路。

第三条 土地补偿费

1、补偿费标准:每亩 元人民币

2、补偿费总额:

第四条 土地补偿费的支付

乙方按本协议约定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将土地补偿费直接支付给被征地的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全额支付费用的,甲方有权拒绝交付土地。

第五条 安置办法

第六条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 协议签字生效,即表示甲方同意乙方征用土地,没有异议。

2、 协议生效后,该地块使用权归乙方所有,乙方有权改变土地的用途,乙方所用的甲方的该宗土地按照其申请的并经国家审批的土地用途使用。

3、 土地征用后,甲方不得无故阻止、破坏、干扰乙方的改造、修建等正常施工。

4、 若甲方违反协议,除全额退还乙方支付的费用外,另赔偿乙方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5、 协议生效后,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再增加土地补偿款之外的其他补偿款。

6、 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共同协商解决,可订立补充协议。

第七条 本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同意签字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篇6:集体土地征用补偿安置协议

乙方:_________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_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____市(县)政府的有关规定,就_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____市(县)_________乡(镇)_________村征地补偿安置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征用土地面积及安置人数

甲方征用乙方集体所有、使用的土地,面积为_________平方米,四至(见绘图),常住户口_________人(其中应安置人),由甲方依据确认。

二、手续的办理

乙方自签订本协议之日起_________日内办理_________手续,并将原所有、使用的所列项目完整地交给甲方,甲方应派员验收。验收中如发现与所列项目不符时,对意外情况,乙方应向甲方如实说明情况;对因乙方过错而造成的损失,乙方应负赔偿责任。

三、征地费用及其标准

征地费用包括_________费用,以《土地管理法》第40条第2款规定为基本标准(标准的数额应具体化)。

四、补偿、安置费的结算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结算,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和_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____市(县)政府的有关规定,在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前到甲方所在地办理。

五、违约责任

违反本协议规定的,由违约方向对方支付违约金_________元人民币,并赔偿因此而造成的损失。

六、生效

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本协议一式_____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____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

附件

附件1被征用土地有关证件_________件,其中土地所有权证,编号为_________;土地所有权证,编号为_________。

篇7:集体土地使用权征用协议书

甲方:太原市杏花岭区杨家峪街道杨家峪村村民委员会 乙方:山西双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就乙方征用甲方土地一事达成以下协议,双方共同遵守执行。

一、本协议签订前,乙方曾征用甲方土地,已经办理了国有土

地使用权手续,为了进一步明确双方征地范围,避免因地界不明带来的各种纠纷,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由乙方将甲方位于东山高速公路以西(不包括30米宽绿化带)剩余边角土地全部征用,以实测面积为准。高速路以西30米宽的绿化带所有权仍属甲方所有。

府东街东沿所需要用的土地双方均应积极支持配合修筑。

二、乙方支付甲方高速路以西剩余边角土地的征地、补偿费及

地上附着物补偿等补偿款共计300万元人民币,乙方长期享有上述土地的使用权。本协议签订后,甲方积极配合乙方办理该宗土地的相关手续,为乙方办理土地使用权手续提供方便。

三、付款方式

甲方完成对该宗地村民的所有权补偿及地上附着物的清除工作后,签订本协议。本协议签订后,乙方一次性支付甲方人民币300万元土地补偿款。

四、乙方除支付甲方300万元土地补偿款外,另外再支付甲方

其他补偿款10万元整,该款连同征地补偿款一并支付甲方。

五、本协议签订生效后,本协议签订之前乙方和杏花岭区地产

中心支付甲方的所有征地款,三方(即太原市杏花岭区杨家峪街道杨家峪村村民委员会、山西双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太原市杏花岭区地产中心)共同认可所有已支付的征地费,今后不再详细核算。

六、本协议如有违约,违约责任由违约方承担。

七、本协议一式六份,双方各执三份,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涂改无效。

甲方:乙方:

负责人:负责人:

篇8:浅谈土地征用

一、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主体必须是国家

只有国家才能在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法律关系中充当征用主体, 因为只有国家才能享有国家建设之需要依法征用集体所有土地的权利, 尽管直接需要土地的并非国家, 而是具体的国家机关, 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但是他们作为土地需要的单位只能根据自己的用地的实际需要, 依照法律规定地程序向土地机关提出用地申请, 并在申请批准后获得土地的使用权, 另外还要明确国家虽是征用土地的主体, 但是实际行使征用土地权的是各级土地管理机关和人民政府, 他们对外代表国家具体行使此权。

二、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是国家行政行为, 具有强制性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并非民事行为, 而是国家授权的并依照法律规定的依据和程序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这是因为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法律关系的主体--国家, 土地被征用的集体组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 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土地征用法律关系的产生并非基于双方的自愿和一致, 而是基于国家的单方面的意思表示, 无需被征用土地的所有人同意。国家征用土地的指令, 是行政命令。对此, 土地被征用的集体经济组织必须服从。而且在这种法律关系中也不遵循等价有偿原则。

三、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是国家公共利益的需要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原因是国家建设之需要, 也即宪法第5条所指的公共利益的需要。这里所讲的国家建设需要或是公共利益需要, 均是从广义上理解的。大体可以从两个层次上加以理解:其一, 是直接的国家建设需要或公共利益的需要。比如发展和兴办国防建设, 公用事业, 市政建设, 交通运输, 水利事业, 国家机关建设用地等等, 皆是以公共利益为直接目的地事业, 其二, 是广义地国家建设需要或者广义的公共利益需要。就是说, 凡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加强, 诸如设立国家主管机关批准的集体企业, 三资企业, 兴办国家主管机关批准的民办大学以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等等, 均是广义上的国家建设和公共利益之需要。这些情况都可作为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原因。

四、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必须以土地补偿为必备条件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与没收土地不同, 它不是无偿地强制地进行, 而是有偿地强制进行。土地被征用地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依法取得经济上的补偿。国家建设征用土地与土地征购不同。它并不是等价的特种买卖, 而是有补偿条件的征用, 但是, 对被征用土地的适当补偿, 则是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所谓适当补偿, 就是严格依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给予补偿, 征地补偿以使被征用土地单位的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为原则。应当指出的是, 尽管土地为国家征用, 但是土地补偿费以及其他费用并不是由国家直接支付, 而是由用地单位支付, 这是因为国家并不直接使用这些土地。用地单位支付这些费用的义务是直接产生于国家征用土地行政行为和国家批准用地单位用地申请及被征用土地使用权的行为。

五、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标的只能是集体所有的土地

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标的, 建国以来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随着农业合作社在全国范围内的实现, 农村土地都变成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集体所有以后, 到了1986年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征用土地的标的就只能是集体土地了。

上一篇:质的研究方法访谈记录下一篇:公文写作语言文字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