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上海的感想

2024-05-03

去上海的感想(通用11篇)

篇1:去上海的感想

上海夏天去哪里好玩,上海夏天好游玩的地方,上海夏天去哪里约会

核心提示: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哪里才是上海夏天休闲好去处?高温天气下,上海夏天约会去哪里?在盛夏里,上海夏天去哪里好玩成为了人们的头疼问题。说起上海现在好玩的地方,就不得不说真人CS镭战,不信?我们往下看...关 键 词:上海夏天去哪里好玩 上海夏天去哪里玩 上海现在好玩的地方 上海夏天休闲好去处 上海夏天约会去哪里 上海夏天去哪里

夏日里,炎热的天气总能阻挡人们踏出家门的步伐,对于单身人群来说或许还可以忍受,可对于热恋中的男女来说,出门约会是首要的大事。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哪里才是上海夏天休闲好去处?高温天气下,上海夏天约会去哪里?在盛夏里,上海夏天去哪里成为了人们的头疼问题。

说起上海现在好玩的地方,电影院、公园、游乐场、酒吧、咖啡馆,这些都已经不是当下人们休闲娱乐和约会的最佳选择了。上海夏天去哪里玩?镭战大联盟提供大家一个上海夏天休闲玩乐、情侣约会的好去处。烈日当空的都市里,一个幽静的生态园,无论是避暑郊游还是约会都是最佳的选择,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林荫小道上不断上演着劲爆的真人CS镭战,绿树成荫,天然的氧吧,天然的战壕,激烈的战况,申隆生态园里,避暑娱乐两不误,上海夏天约会休闲怎可错过?

上海夏天休闲约会好去处

虽说真人CS镭战是组队的游戏,人越多越有趣,可是临时找不到玩伴怎么办呢?不用担心,镭战大联盟针对人少的玩家做好了最完善的安排。这里有最专业的镭战战队,会陪着你领略更高水准的镭战风采。只要你愿意,这里会让你认识许多新朋友,扩大交际面,说不定一次短暂的户外休闲娱乐,能够帮你遇到贵人,实现人生的转折也是无不可能的!

另外,如果人数庞大,例如公司活动或大规模聚会,还可选择镭战大联盟全新打造的可容纳300人的南外滩新基地。全国首家立体室内巷战馆:全新升级的真人CS战场,时尚、鬼魅、立体的真人CS巷战体验。全国首家城市反恐训练营:最全的战术战略、射击技能训练,和上海特警队一起参与最酷的反恐训练。全国首家城市ATV(全地形车):都市里尽情的飙车,城市里体验越野的乐趣,ATV全地形车无所顾忌演绎洒脱真性情!更有黄浦江畔沿江酒吧,各种主题派对、音乐狂欢、酒水简餐,是个性还是浪漫,在南外滩基地里,让你照单全收!

上海夏天去哪里好玩

如此,你还会烦恼上海夏天去哪里好玩吗?还会为上海夏天约会去哪里而发愁吗?真人CS镭战,这个国内唯一合法并可以普及的枪战运动,其独特的魅力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人们的热情!镭战大联盟作为国内最早涉足真人CS镭战产业的企业之一,在上海镭战行业里以领头羊的姿态为真人CS镭战爱好者打造最专业、最优质的镭战享受!在娱乐中健身、在娱乐中拓展,挑战自我,释放激情,更多欢乐与惊喜尽在镭战大联盟!编辑:

篇2:去上海的感想

对“爸爸去哪儿”的感想

关于近日来湖南台热播节目《爸爸去哪儿》的高经费问题,许多人看法不一。我认为这个节目影响广泛,传播了社会需要的正能量,是值得我们去认真体会品味的。首先,它作为一档亲子节目,让社会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感人一幕频频再现,对我们青年人的成长大有裨益,我们不应只看到背后搞经费高投入而忽略它的正面影响。其次,高经费换回了高价值,慈善是一种影响社会,改变社会的方式,而我认为通过电视节目传播正能量也是一种方式,同时又可以娱乐大众,所以我支持这档节目!

篇3:上海:让资格认证脱去尴尬的外衣

社保与公安联姻:无声处见真情

“过去, 一个月追悼会我要参加少则七八十次, 多则一百多次。每次追悼会结束, 我第一件事就是要到区社保中心告知死亡情况。一个月下来, 要跟社保部门打上少则七八十次多则一百多次交道!”回忆起上海早期养老保险资格认证, 有4万退休职工的上海百联集团人力资源部宛勇宝, 满肚子牢骚。

实际上, 早在1999年之前, 上海就开始资格认证了。原上海市黄浦区社会保险事业基金管理中心主任李硕告诉记者, 当时实际上是由企业代做资格认证, 企业通过走访、慰问等活动了解退休人员的生存状态。

然而, 随着城市改造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搬到郊区甚至随同子女到外地生活, 企业便不能及时掌握生存状态。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 上海推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相伴而生的是退休人员变成了社会人, 企业和个人的关系逐渐松绑, 养老基金日益受到冒领、欺诈的威胁。不仅如此, “一旦养老金被冒领, 经办机构开展追讨举证很难, 花费大且成效不明显”。

“资格认证工作回归到社保经办部门迫在眉睫。”上海市社会保险事业基金管理中心 (以下简称“市社保中心”) 社会服务部主任游惠国告诉记者, 当时需要资格认证的退休人员有297万, 如果按照一些地方采取的退休人员到区、镇或街道社保部门进行资格认证, 那场面不敢想象。“如果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比如指纹识别或者视频进行资格认证, 不仅要有物力、人力和财力的大量投入, 还会引起老人的抵触情绪, 搞不好会被认为侵犯人权。”

“可否利用现有的公共资源而不惊动退休人员呢?”上海社保中心经过调研发现, 上海公安户籍信息管理规范, 民政部门的殡仪馆只有见到公安机关的死亡证明或者户籍注销证明才可以接收死者进行火化。于是, 上海社保中心找到市公安局进行协商研究, 最终签署了建立社保与公安信息按月交换比对制度。

依照这一制度, 每月12日, 社保信息和公安信息进行比对;18日, 市社保中心把比对后的已显示死亡的退休人员信息分发到区社保中心, 区社保中心再分发到镇 (街道) 社保平台;26日前社保部门统一中止或者封存养老金账户, 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家属到社保中心办理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手续。

“之前, 都是我们随时向社保部门汇报退休人员的生存信息, 一个月不知跑多少趟。现在反过来了, 都是社保部门给我们‘反映’情况了, 呵呵。”上海中恒集团劳务中心陈祥岳说, “自己的工作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这种办法非常有效地防范了养老金被冒领。”市社保中心社会服务科科长谢振宇给记者分析了这一制度的优点。他说, 社保和公安按月信息比对, 也就是说, 社保部门较公安部门掌握退休人员的生存信息只晚一个月, 退休人员多领取了一个月养老金, 但是在家属到社保部门办理终止手续时, 多领取的一个月养老金可以从相当于两个月养老金的丧亡抚恤金中抵扣, 社保人员对家属进行解释后, 家属都能够理解。

“这样一来, 上海户籍上海退休上海养老的这部分老人就被静悄悄地‘资格认证’了。这是个互利的长效好机制。”游惠国向记者解释道, 社保信息内容详细, 还可以为公安部门办案等工作提供帮助。对社保部门而言, 既没有惊动退休人员, 又投入较少的经办力量, 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资格认证工作。

从2011年起, 因工死亡遗属纳入到社保和公安信息比对机制中。7月1日, 上海又将综保和镇保并入城保。这意味着, 社保部门通过公安户籍信息比对的人数将突破400万人。种种情况表明资格认证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情况更加复杂。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户分离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户籍信息管理面临着一些挑战, 不排除有一些户籍信息失真。

因此下一步, 上海市社保中心打算整合社会多方资源, 寻求多途径合作, 探索补充一些辅助办法。比如与人口普查机构合作;比如借助医保部门跟医疗机构的密切关系, 直接获取医学或死亡证明;比如和社区医疗机构合作, 通过为退休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获取生存信息等等。不过, 游惠国告诉记者, 近在眼前的是把享受异地养老待遇的上海户籍的退休人员, 纳入社保和公安信息比对的机制中。

2011年7月, 《社会保险法》开始实施。陪伴这个机制运行多年的原市社保中心主任鲍淡如在电话里得意地告诉记者, 《社会保险法》中提到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通报个人的出生、死亡以及户口登记、迁移、注销等情况”, 上海经过多年的探索早已形成了一个长效机制。

异地认证:力争便民最大化

社保和公安进行信息比对的人群涉及上海户籍上海退休上海养老的老人, 占上海资格认证总数的96%。然而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每年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优秀人才来上海发展, 外地退休老人也越来越多。还有一些当年支援边疆建设, 退休后落叶归根的上海老知青, 两者共计12万人。与此同时, 在上海外还有13.7万跟随子女常年在外地或者外国居住的上海户籍上海退休老人, 这部分人, 公安部门也很难及时准确掌握他们的生存信息。

“这是资格认证的难点, 但是我们认为异地认证是城市化的必然选择。鉴于目前社保体系不完善, 各地经办要求不一致, 我们对这两部分人进行了手工操作的异地认证。”游惠国告诉记者时, 显得有些无奈。“不过, 我们要求力争做到便民最大化”。

张伟壮是市社保中心社会服务科的科长,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社保协管员服务社社长, 手下有500名社区协管员, 分布在全市215个街道 (镇) 社保服务中心。“12万老人, 500名社区协管员, 平均每名协管员要协助认证240位老人。这应该是全国之最了。”张伟壮苦笑着告诉记者, 协助异地认证是社区协管员9项工作内容之一, 却占据了他们百分之四十的工作量。

“你就给盖章签字吧, 你看我把我妈身份证、退休证都带来了……你们有没有人情味啊, 就这一千多块, 我至于冒领欺骗吗?”10月12日上午, 当记者来到上海市黄埔区半淞园路街道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时, 正遇到一位想替母亲做资格认证的王女士。王女士告诉记者, 自己大学毕业后落户上海, 前几年把母亲从南宁老家接过来一起生活。老人身体一直很好, 每年都是自己去做认证。2011年王女士夫妇在黄埔区购置了新房, 从南汇区搬过来。“打听到资格认证可以在就近街道办理, 本来很高兴, 觉得很方便, 没有想到他们那么教条……”听完王女士的不满后, 社区协管员王惠君不紧不慢地告诉她, 退休老人亲自来认证, 其实是保护老人自己的利益。“万一被冒领了, 损失的可是自己的养命钱啊!如果老人不方便来, 我们可以上门认证。”

事后, 王惠君表情淡定地告诉记者, 这位王女士算是态度比较好的, 很多年轻人都是大学毕业后在上海发展的, 政策跟他们说清楚, 他们都能理解。“但是, 更多的时候是老人本人来认证。有些地方特别是当年支援边疆建设, 退休后返沪的老知青, 他们的退休金普遍比较低, 本来就不满;还要来认证, 有的地方居然要求按手印, 有的地方要有拿着当月杂志拍的照片, 有的地方要盖公安、街道和社保3个部门的章, 有的地方一年要认证两三次。这样一来, 抱怨就更激进了。”

这样的感触, 普陀区长征街道的社区协管员吴琪体会更深。普陀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外围,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 交通变得快捷方便, 加上优质的教育与医疗资源, 吸引了许多从城里拆迁的人和大量的外来人口, 成为上海宜居的新城区。在吴琪的记忆中, 2008年一年她处理过的协助异地认证的退休老人100多人, 而到了今年, 截止到9月底她接待或者上门认证的外地老人超过了620人。“每一次异地协助认证, 我们协管员都只能耐心解释, 承受误解、委屈甚至谩骂”。

其实, 王惠君和吴琪也有怨言, “地方经办的要求太多了, 作为协助, 我们也没有办法”。“如果能像上海对待外地居住的上海老人那样就好了”。

王惠君和吴琪所指的上海老人是指上海退休外地居住的老人, 他们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 还有一部分人在国外, 共计13.7万人。

在黄浦区社保中心, 记者见到工作人员正在归档一部分从外地寄回来的《异地居住享受上海市社会保险待遇人员资格协助认证表》。认证表的最上面显示退休老人或遗属的外地通信地址及信封编号;中间部分是“通知”, 告知老人携带认证表和身份证到居住地所的街镇 (乡) 社保经办机构进行认证;通知后面“链接”上回信地址;下半部就是认证表的具体表格。记者看到, 表格上的姓名、身份证号、参保户名称、参保户登记码、计算机编号, 乃至现居住地的地址和邮编都已经机打, 注明好了。老人只需签上名字, 而地方社保经办部门只需要在“是否健在的后面”打上对号, 签上名字, 盖上社保部门的章即可。

这跟记者在上海一些街道社保中心见到的情形不一样。记者查看过《享受外省 (市区) 养老保险待遇人员资格认证台账》, 许多地方寄来的认证表都是空白的, 从姓名、身份证号、参保单位等等, 所有信息都需要填写, 而且各地方的认证表内容不尽一致。南汇区康桥街道社区协管员张菊莉告诉记者, 很多老人不会写那么多字, 她们通常让老人把认证表复印一份, 或者干脆由他们代填写。“这样一来, 效率很低, 一天上午都在忙活这事, 其实认证不了几个人”。

游惠国告诉记者, 上海居住外地的老人比较多, 为了方便外地经办, 尽量把认证手续简化, 上海才设计了这样的认证表。几年来的实践证明, 这种表格避免了手工操作的二次错误, 提高了认证效率, 对老人也比较人性化。对上海社保经办而言, 返回来的认证表整理、归档、上传信息等都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社保机构网上“跑腿”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 其经济区域辐射到长三角地区。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格局逐渐形成, 信息一体化势在必行。敏锐的上海社保人认识到, “必须主动信息化, 人性化地信息化, 便民地信息化”。他们开始思考, 可否让居住在长三角地区的退休老人的资格认证借势信息化呢?

“江苏社保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我们给他们添了很多麻烦噢。”2004年, 上海市社保中心开始跟江苏省社保中心接触。鲍淡如回忆说, 当时上海市退休人员退休后在江苏居住生活的有7.5万人, 江苏居住在上海的退休人员只有0.78万人。上海社保多次把江苏省和地市社保经办部门负责人请到上海来协商, 最终, 沪苏两地联合印发了《关于对异地居住养老人员进行领取养老金资格协助认证工作的实施办法》, 并于2005年11月正式启动“异地协助资格认证网上操作系统”。

由上海社保中心开发的这个网上操作系统, 实际上是借助了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12333网站子系统搭建的平台, “这个系统操作非常简便。”鲍淡如告诉记者。

“折腾少了, 再也不用去寄信了!”上海退休, 如今居住在江苏省镇江市丁卯开发区的张正财老人, 在电话里直率地告诉记者。每年5月中旬, 张正财老人都会收到从上海市社保中心寄来的认证表, 一式两份。老人带着认证表和身份证到开发区街道办理认证后, 一份认证表留在自己手里, 另一份交给街道社保协管员。接下来的工作就有社区协管员把认证表整理好, 送到区社保中心, 区社保中心相关工作人员登录“异地协助资格认证网上操作系统”, 本地上传资格认证信息。另一端, 退休所在地的社保经办就可以实时看到认证信息了。

“老人折腾少了, 经办效率和准确率提高了, 财力、人力的投入也少了。”游惠国总结说。之前有社保经办测算过, 手工操作, 用寄信的方式进行异地资格认证, 花在一个老人身上平均用4元钱;而资格认证工作量大, 投入的人力、物力多, 又没有财政专项经费。“加之, 退休老人抵触情绪又多, 社保经办部门觉得自己是‘费力不讨好’”。

经过5年的合作, 沪苏两地的网上协助资格认证工作机制已经进入了常态化、规范化、信息化和高效化的运行轨道。

2010年7月27日, 由江苏、上海、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组成的长三角地区社会保险企业退休人员“异地认证”合作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会上, 时任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皮德海充分肯定了沪苏两地的网上协助资格认证工作机制。他说, 上海创造了好的经验, 为长三角三省一市开展“异地认证”乃至大范围向全国开展“异地认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11年4月, 上海市长三角地区社会保险待遇资格协助认证工作正式启动。这意味着沪苏两地的异地认证机制扩到了长三角地区。不过, 跟沪苏两地异地认证机制不同的是, 这次上海“放弃”了运行了5年的网上操作系统, 改用人社部金保工程为网络平台的异地退管系统实施网上协助认证。游惠国笑着告诉记者, 这是大势所趋, 他们是顺势而为。他表示, 在试点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他们正在整理, 查找原因, 找出对策, 将整理后的材料上报人社部社保中心。

从借势公安户籍资源进行信息比对, 到探索异地网上协助认证, 再到形成协作机制扩大到长三角地区, 上海的资格认证工作不仅实现了全覆盖, 而且还脱去了尴尬的“形象”。游惠国形容这一路上的感受是, 社保经办机构处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第一线, 面对社会日益发展的新形势, 面对社保事业日益艰巨的新任务, 面对社保经办管理体制变革的新形势, 一定要在服务型政府中找准定位, 把社保经办机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建设目标真正转化成为社保经办机构的执行力, 认真寻找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的操作路径, 坚持以人为本。

她进一步解释说, 经办能力的提升是个长期的过程, 不可能通过一次升级改造就能够完成。这个过程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 推行人性化服务是优化社保经办服务的宗旨, 即把要服务对象的利益和尊严放在首位, 把社保人自己的心态放低, “低调但要有腔调”。

上海的经验告诉我们, 一个地方的公安和社保可以比对信息, 那么其他地方也可以做。

既然长三角地区可以借助部里的金保工程平台进行异地资格认证, 那么理论上, 各地方经办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 只是需要形成合作机制和操作规则。

篇4:给自己一个去上海的理由

在厄瓜多尔馆我淘到了宝贝

坐落在浦东的中美洲联合馆,是少有人问津的几个馆之一,我们到这个馆去参观,根本就不用排队,很顺畅地进入馆参观。

其实在世博园200多个展馆中,你并非一定要去选择那些所谓的热门馆,去冒着酷暑排上几个小时队,去看大家都看过的馆,一则是浪费宝贵的在园时间,二是有些热门馆,未必就是你也喜欢的那种。

在中美洲联合馆中,我优选了那个极具民族特色的厄瓜多尔馆。这个展馆的建筑灵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思想,“太阳穹顶”极具东方特色。馆内由 “群岛区”、“海岸区”、“亚马逊区”、“安第斯山区”等组成,凸显了厄瓜多尔的地理特点,展现了保持生命最纯粹状态的厄瓜多尔基于地理、自然、生物、文化的多样性而具有的魅力。在“群岛区”,参观者可通过特殊的望远镜观看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火山群、各种各样的异生物,比如巨龟、火烈鸟、蜥蜴等。大厅中那个 360°环幕电影,给你呈现一个快乐的、色彩斑斓的厄瓜多尔。

参观完毕,你可以顺便去展区中的纪念品店看看,那里出售的象牙果手工雕的小摆件,无论是去观赏还是购买回来都很值。这种象牙果内心很像象牙,是生长于南美洲的棕榈树的种子,15年才结一次果,其纹理颜色与象牙相似,俗称“植物象牙”,是一种极好的天然雕刻材料。我花100元购买了一只小乌龟,精雕的雪白小乌龟粘在棕色的象牙果壳上甚是可爱,要知道,同样的象牙果手工雕刻小摆设,在国内的饰品店中,一个都要200元以上。回到青岛,感觉后悔没多带几个。

在奥地利馆享受维也纳之声

与厄瓜多尔馆那浓郁的民俗气息相比,奥地利馆就是一个地地道道传播音乐的一个场馆。

奥地利馆坐落在世博园C片区2000平方米的土地上,由奥地利建筑师自行设计并建造,总费用为1600万欧元。展馆远看如同一把平躺着的吉他,其外墙用中国陶瓷作贴面,寓意自中世纪以来出口欧洲的“中国瓷”再度回到中国。而当你一踏进大厅,那些耳熟能详的施特劳斯、莫扎特的古典作品以及奥地利传统乡村音乐,就会始终伴随着这趟“世界音乐之乡”的快乐旅行。穿越五个展区,仿佛亲历奥地利奇幻多变的自然风貌,从高耸的山脉跨越森林和草地,穿过河谷低地最终来到城市之中,在亦真亦幻的自然环境中体验互动的生活。

一进展区,“掷雪球”游戏就让参观者体验了一把雪中的乐趣。当你使出吃奶的劲把一只用泡沫做成的雪球抛向远方的雪野时,阵阵雪花也会飘落而至,你仿佛一下子就从炎热的上海进入了银色的阿尔卑斯山。当你释放完身上的那股子“热情”之后,伴随着鸟鸣声和溪水的流淌声,就进入了随后的从高耸的雪山山脉跨越森林、草地,穿过河谷低地最终来到城市的旅途中。在旅途中,你会发现身边不断蹦跳出一只只可爱的“小松鼠”,走在河谷水溪里时,一些“小鱼”也会围绕在你的脚下,这些都展示出奥地利馆的高科技含量。在这里,你可以随意摆布投影在墙壁上的山峦、大树和芦苇,让这些景象随着你摇动的手臂而左右摆动,感觉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当你最终进入城市之后,维也纳那金色的大厅也展现在你的面前,真正体现出“世界音乐之乡”的那种华丽。按照奥地利馆的规定,每天上下午各有两场小型音乐会,本人有幸坐在金色大厅,欣赏了一场小型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舞台上虽然只有小提琴、大提琴和黑管三个演奏手,但音乐的震撼力却一点也不弱,观众们席地而坐静静地聆听来自音乐之乡的演奏家们的激情释放,久久不愿离去。

动感十足的巴西馆

在巴西馆门口排队时,外墙上方的那个巨大的液晶显示幕,就不断播放着一场激烈的足球游戏赛,参观者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到指定的平台上,来操控上面的任何一名场上球员,或射门或防守或踢射点球,犹如你参与了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进入馆内马上就给参观者带来感官上的刺激,第一展厅的天花板上垂吊了无数的足球,墙壁上全景投影不断播放着这个动感国家的城市生活,有动感十足的巴西桑巴舞,更有世界杯上的精彩射门瞬间。它们向世人展示了即将举办2014年世界杯和2016年奥运会的一个运动国度,充分展示了这些巴西的骄傲——足球、排球、里约热内卢桑巴舞学校、帕林节等等。

巴西馆的中央展厅,是一个由4块长方形屏幕组成的全景舞台,每块屏幕的面积达到了48平方米。舞台的天花板和地面将别具特色,它们会配合播放与大屏幕上表现的城市有关的细节形象。当人们被宽大的主屏幕环绕时,脚下的地面上也会出现与主屏幕展示的城市相关的细节动态画面,比如巴西海滩上的沙子、科帕卡巴纳市的人行道,人们甚至可以在展馆中“横跨”一条正在流动的小溪。

孩子们必看的俄罗斯馆

篇5:去福利院的感想

去福利院的感想

福利院,这个词语离我是那么的遥远,不过因为电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的那里,更多的人关怀了那里,因此才会有那么多的感人场面出现。班级活动让我走进了了福利院,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孤寡老人,而每个老人看起来是这么的孤独、寂寞,他们是需要关心的,他们是需要温暖的,他们更是需要我们爱护的,我也相信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有许多的好心人在帮助他们,可他们应该更想和自己的子女一起开心的交流。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其实每个人都有残疾,小时候不会走路、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穿衣服、这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老了,不能走了,不能动了,也需要别人的帮助。那么,那些残疾的被遗弃的老人,他们也需要我们的帮助,但我想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爱。这次到福利院对我的感触颇深,我们给老人表演节目,我们不仅给爷爷奶奶带来了欢乐,同时的,我们也赢得了他们的掌声,我们和爷爷奶奶们一起跳舞,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心里也暖暖的我觉得非常值得也非常光荣.。当时的我们,就像老人们的儿女一样,陪伴在他们边上,在他们还可以欢笑的时候给与他们想要的天伦之乐。对我而言,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人们留恋昨天向往明天,没有今天的努力哪有快乐的明天。

老人,是最值得我们用心去关爱的,他们也很脆弱,福利院的老人们没有儿女的陪伴,只有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虽然他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但是我想,他们的内心应该更渴望和子女在一起幸福的生活吧。所以,请多给老人们一些关怀,让他们安度晚年。

篇6:去科技馆学习的感想

2015年

4月1日

星期三

天气晴

今天,我去了科技馆。我学的是奇趣4D。奇趣4D是很好玩的。老师告诉我们说:“奇趣4D是一种立体的结构。” 老师说了很多之后,让我们自己做奇趣4D的模型框架。我们做的是客机框架。说到这,这些可都是李鸿洋的功劳呢!因为我们组就李鸿洋一个男生,他的4D空间思维会比我们这些女生的4D空间思维好很多。

到下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把模型都拆掉。李鸿洋说让我们拆,我们说我们心碎了,还是你拆吧。

他只好忍痛割爱,把模型给拆了。这让我们难受了好久呢!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每个人的审美观都是不一样的,别人认为好看的东西,你却不会这么认为的。来科技馆是来学习的,不是来玩的。做一件事情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合作是重要的,如果小组之间没有了合作,这个小组就不叫小组了。上课有上课的规矩,如果你早上课期间做了上课不应该做的事情,你就是违反了课堂纪律„„

来到科技馆,不仅可以学习知识,而且还能体会到做小制作的乐趣。我下一次,一定还要来科技馆,再一次体验做科技实验的乐趣。

篇7:去动物园秋游的感想作文

首先我们坐着观光车勇闯狮虎山。来到狮虎山,我仿佛进入了心惊肉跳的原始森林。在那里,我看到了强壮有力的东北虎,威武的狮子和黑色的庞然大物——棕熊,当我看到它泡在水池里,就感觉非常好笑,现在的动物也懂得养生啦,就连熊也在享受泡澡的乐趣。

离开了狮虎山,我们来到“动物乐园”,那里有自由自在的羚羊,快乐的鸵鸟和名扬中外的“沙漠之舟”——骆驼······

接着,我们来到了动物“联欢会”的演出场所,你看,那顽皮的猴子在驯兽师地指挥下,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才华施展出来。一会儿翻筋斗,一会儿骑自行车,一会儿走钢丝,看着猴子站在钢丝上摇来晃去,一副欲倒不倒的样子,吓得我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时刻担心它会掉下来。接下来憨态可掬的熊二出场了,它可不像猴子那样勤快。你看,它都已经被驯兽师牵到舞台上了,还可怜巴巴地望着驯兽师,驯兽师似乎看出了它的心思,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块香喷喷的肉干抛向空中,熊二敏捷地一跳,肉干就跑进了它的肚子里,它这才心满意足地开始了它的才艺表演,这一举动,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篇8:去上海的感想

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促进上海交通领域企业“走出去”, 本文对“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的上海定位进行研究。以交通运输服务行业、交通咨询、保险和金融等交通相关服务行业为主要研究对象, 分析交通领域企业海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同时, 结合上海的定位, 提出上海交通行业企业积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定位和发展前景

根据“一带一路”战略, 分析上海的定位, 研究上海交通领域企业走出去前景。

(一) 上海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

上海是“两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交汇点和战略支点。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 起到引领、支撑和示范作用。引领长三角综合交通一体化、联动沿线城市发展;以自贸区为基点, 上海的集疏运体系和海空枢纽为海陆丝绸之路提供支撑;发挥自由贸易实验区先行先试等政策优势, 为沿线沿带地区提供示范和参考。

(二) 交通领域企业“走出去”前景

通过与部分上海交通领域龙头企业座谈和相关专家访谈, 对“一带一路”战略下, 上海交通领域企业走出去前景形成两点共识。

1. 交通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一带一路” 覆盖了60 多个国家、44 亿人口 (占全球63%) , GDP达到21 万亿美元 (占全球29%) 。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合作联盟、东盟合作机制等相比, “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和区域最广、行业跨度最大, 且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合作项目机会也相对较多。《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明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急需畅通瓶颈路段, 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港口合作, 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这些都给交通及相关行业带来巨大利好。根据企业之前在国际市场拓展的经验, 除港口、航运、道路交通 (含枢纽) 相关的基建类项目外, 提供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 (咨询、设计、建设和运营) 是未来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 也是未来交通领域企业海外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2. 上海企业有优势

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交通领域企业已具备起步早、产业链长和市场敏感度高的优势。近年来, 企业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 全球化竞争早已融入上海企业血液中。尤其是“四个中心”和自贸区建设深入推进, 使上海企业走在国际化的前沿。

二、上海交通领域企业海外业务发展现状

(一) 主要优势

上海交通相关龙头企业目前已积累了较丰富的国际发展经验, 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市场。除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外, 正积极向海外项目集成化管理和运营服务等未来重要发展方向延伸。

1. 起步早、产业链长

上港集团、上海建工和现代集团等地方大型企业都有十多年的海外发展经验。企业逐渐从早期的单一设计或施工业务, 向涵盖设计、采购、投融资、建造、监理和劳务输出等诸多领域拓展 (如EPC项目) 。目前开始重视资本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和服务输出等方式, 探索向运营服务环节拓展。如上港集团2006 年就迈出国门参与海外码头的经营和管理, 不久前获得以色列第一大港海法新港25 年的经营权。

2. 模式新、反应快

根据产业链延伸需求, 上海企业在与金融、保险及咨询服务机构等上下游企业开展纵向联合的基础上, 近年来逐渐注重“雁群效应”, 实现抱团出海、优势互补。上海海外板块形成稳固的四大根据地 (东南亚市场、南太平洋市场、加勒比市场和非洲市场) , 还有美国和中国香港等高端市场。很多敏锐的交通企业已抓紧研究企业“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计划, 比如上港集团根据海运货运量占世界贸易运输总量约90% 的现状, 梳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 寻找企业蓝海。

(二) 主要问题

上海交通领域企业对“一带一路”前景很憧憬, “走出去”愿望很强烈, 也正积极准备和行动。但由于缺乏具体着力点, 在人才、资金、与国外标准规范对接, 以及整个政策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紧迫的问题。

1. 人才紧缺

一是缺乏支撑“走出去”的综合性人才。专业性人才队伍较完善, 但缺少既具备交通专业技能, 又能处理海外合同、进行海外项目管理和国际沟通的综合性人才。二是缺乏综合性人才培养机制和认证体系。大专院校对适应海外市场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还相对薄弱, 现有的职业认证体系还不能覆盖海外开发综合性能力认证领域。

2. 融资难、风险大且存在壁垒

一是融资难、风险大。交通领域企业融资渠道窄, 境外融资成本虽低, 但存在货币、汇兑等风险, 部分币种不能与人民币直接兑换。二是资金流动存在壁垒。海外项目的收益 (资金) 回收和再流出存在问题, 面临繁琐流程和汇兑风险。

3. 市场规则和标准不对接

一是市场规则不对接。在海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 部分国家规定保函要以当地货币开具, 而以色列等地货币不能和人民币直接兑换, 导致企业不得不放弃项目。二是技术标准不对接。在基础设施方面, 部分国家、地区也不认可我国的标准 (即使我国的标准高于其认可的标准) , 无法开展合作;在交通装备方面, 一些交通设施配套装备的审定必须按照美国标准;在海外工程方面, 国外环保标准普遍高于国内, 尤其是对于港口和航运项目, 南美等地近乎苛刻。因此, 进入海外市场存在壁垒。

4. 国别、文化和保险风险

一是国别风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国别集中度问题初步显现, 部分外向型行业如海运、造船等风险偏高;多国政局发生变化, 外汇风险有所上升。二是文化风险。企业“走出去”需要考虑当地风土人情, 如沙特部分地区仅允许伊斯兰教徒进入;需促进当地就业, 如沙特某地区仅允许伊斯兰教徒进入, 中建在当地的铁路项目必须在我国招募伊斯兰教施工人员重新培训后再输出, 对项目的工期、成本影响大。此外, 对当地的人文关怀、民生关注还不够, 影响企业在当地的整体声望。三是保险水平相对落后。保险行业专业性不强, 保险经纪业较薄弱, 风险评估水平不高, 险种不足, 难以适应海外发展, 目前只能以国外保险再转包形式承保海外项目。

5. 抱团意识相对薄弱

一是本土企业以单枪匹马为主。虽然抱团发展和“雁群效应”已得到逐步重视, 但与日、韩等亚洲国家相比, 本土企业海外发展依然以单个企业为主, 往往导致海外市场上本土企业之间恶性竞争, 拉低价格, 直接影响本国海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局限于企业内部“抱团”。企业间合作有限, 运营管理输出极少;设计、建设企业内部联合“走出去”项目较多, 但与航运、地铁运营等企业合作较少;企业之间在交流联动、利益协调及争议解决等方面缺乏合作与沟通机制。此外, 由于项目运营跨度大、时间长和风险大, 基建企业一般不愿承担后续运营服务, 而本土运营企业缺乏“走出去”的动力, 服务能力上相对薄弱。

6. 政策环境

一是现有国家政策向央企倾斜。同等条件下, 政策性银行对央企有所倾斜, 地方企业很难拿到“两优”贷款, 不利于地方企业发展, 并容易造成行业垄断。二是人员出入境规定不合理。现有的商务签证时间较短、办理周期较长, 而一般海外项目招标按惯例仅提前一周通知, 影响海外投标开展。

三、促进交通领域企业“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综上分析, 上海交通领域企业在“走出去”中遇到的问题较为集中。突破这些问题, 既需要企业自身努力完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竞争力, 还需要各级管理部门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标准环境。下面主要从政府管理部门角度, 提出完善“走出去”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 搭建合作平台, 形成信息共享机制, 创新发展模式

搭建企业、协会、政府三方交流合作平台, 建立交流沟通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争议解决机制, 促使不同性质、不同领域的企业形成优势互补, 抱团出海形成合力, 实现多方共赢。此外, 合作平台还应充分利用上海的国际影响力, 向海外推介上海交通企业。

通过协会和合作平台及时将国家新政、新规向交通领域企业解释宣传。政府部门在与项目国政府部门往来中, 注重收集与当地交通建设、发展相关信息以及市场准入规则等, 主动与企业分享。强化行业协会作用, 通过政策激励, 让“先出去”的企业主动提供项目国相关资料、信息, 为“后出去”的企业提供支持帮助, 进一步发挥“雁群效应”。

企业可通过合作平台及时了解国际市场新要求和新动向, 不断完善企业发展战略和措施, 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实现共赢发展。

(二) 加快推进交通领域标准对接

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 在交通领域国际投资、装备出口、设计施工、知识产权及能源环保等方面探索对接国际的标准、规则体系, 并为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积极与项目地交通领域主管部门沟通, 加强政府间交流, 真正落实“政策相通”。

(三) 加强投资引导和财税支持

政府管理部门应及时与交通领域企业沟通, 在政府层面统筹协调, 做好企业“走出去”的投资引导工作, 降低风险、避免恶性竞争。引导企业用好“丝路基金”和亚投行政策, 在交通领域企业融资、申请补贴等方面提供支持。与相关部门沟通, 促进企业融资向项目融资转变, 建立交通领域企业“走出去”融资绿色通道, 推进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建设, 为海外交通项目资金流转提供财税支持。

(四) 加快完善企业“走出去”保险体系

推动保险企业和保险经纪业发展, 在交通领域海外投资、建设和运营等方面, 完善险种、保险评估制度, 培养保险评估人才。通过将保险费用支出纳入利润考核指标等手段, 促进交通领域企业完善自身保险体系。

(五) 完善人才培养和认证体系

建议各类高校以及其他教育、培训和认证机构, 根据企业“走出去”的人才需求, 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 完善培训计划。在优化专业能力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对海外法律和标准、项目管理及国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保障, 促进“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和效益发挥。

四、结论

篇9:走,去上海

其实想去上海的,不只是中国人。在西方人心里,上海一直是一座摩登到让人膜拜的大都市。

有西方历史学家总结说,“上海”两字的根本意义,即是“现代性”。BBC在最近拍摄的一部广播纪录片《上海:回望一座世界城市》中用“超级摩登”(ultramodern)这个词来概括上海---这个评价,几乎是独一无二的。解说词里还特别讲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岁月里,“上海”就等同于爵士乐、电影、耀眼的霓虹灯和炫目的大型百货公司。

时隔近百年,新一波“上海热”似有在全球回潮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际粉丝说,走,去上海,甚至雾霾也挡不住他们向往上海的心。

一个最好的例子,是2014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的电影《她》,讲述了一个未来大都市里人与自己创造的机器相爱的故事。在好莱坞电影人心里,最适合表现未来大都市气质的,不是洛杉矶,也不是纽约,而是魔都上海。影片最后呈现的画面,是洛杉矶和上海的混剪版,而上海在都市感上完胜前者,甚至连沙尘看起来都苍凉而性感。

为什么是上海?首先是因为,与成熟的纽约伦敦巴黎比起来,不完美的上海更生动,更有活力,更有“未来”,因此更加引人入胜。

一位曾长驻中国数年的美国知名媒体记者告诉我,从中国回到美国上班的第一天,即遇上联邦政府关闭事件,电话无人应答,一下子感觉非常不适应。之后再到上海来出差,才意识到,原来这些年已经适应了这座城市的无穷尽活力和无条件乐观向前的“劲头”---这是全世界大多数城市所没有或已经丢失的,也是如今上海的最吸引人之处。

《纽约时报》曾如此描述这种活力:“大多数城市经年累月才能建成的东西,上海一夜间就能完成。想想这个:10年前,这座城市还只有4条地铁线,现在已经有了12条。在霓虹灯闪烁的金融中心浦东,金茂大厦曾是最高的大楼,之后就被环球金融中心和几近完工的上海中心大厦超越,明年,上海中心大厦将成为世界第二高楼。”

大家都爱上海,还因为这里有“新旧结合”的独特气质,一方面日新月异,一方面“旧世界”风韵犹存。在前法租界,除了酒吧,还有很多鸡尾酒吧、威士忌吧、雪茄吧…… 酒吧前的广告会说:“来派对吧,像1929年一样”。

更不用说,上海还有中国人有口皆碑的市政管理系统、出租车、便利店……

美国和欧洲已经有专门的中介机构,帮助大学毕业生联系上海的实习机会,很多人宁愿自掏腰包买机票、租房子,不拿报酬来上海实习两个月,因为这样简历会显得更“漂亮”,也增加未来在这座城市工作的可能性。

作为中国人,我们需要考虑,如何保留住上海的生动,让它一直迷人下去?

篇10:去上海旅行的作文

今天是来到上海的第二天了,我们决定去参观上海博物馆。

进了博物馆,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中国古代雕塑馆的字样,可是我对那些雕刻神马的没兴趣。在地图上,我看到3楼有一个中国历代书法馆,我立刻拉着爸爸妈妈跑上3楼。

进了书法馆一看,“哇!”里面有好多古代书法家的名作!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明代的张弼的草书七绝诗轴的:去年南郡赏元宵,歌舞声中度画桥。烂漫新诗谁记得,红梅零落路遥遥。我看了这后,感慨万千,古时候的人能写出这么精辟的诗词,佩服,佩服。

我们接着往上走,看到了工艺馆、玉器馆、家具馆、货币馆。我最感兴趣的当然是货币馆啦!一进门,眼前就摆着琳琅满目的货币,有银锭、金锭、金币、铜钱还有天然贝等。最然我感兴趣的当然是天然贝,虽然我弄不懂为什么贝类也可以作为钱财,但是这也勾起我的好奇心,我立刻上网查资料,可是,网上居然没有相关类的.资料,我只能自认倒霉了……

经过这一次观察,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让我的眼界开阔了不少,让我知道了我们的祖国是那么的伟大,因为在上海博物馆内共有藏品近百万件,珍贵物品也有13万件左右呢!

篇11:去敬老院后的感想1

2013年4月13日上午9时许,我们小组带着我们为老人们准备的慰问品到达了逸麟敬老院。逸麟敬老院是一个四合院,双层楼,在周围都是高楼的小区中,它显得很特别。在来敬老院之前,我对敬老院的生活有着诸多幻想。在我的心目中原本以为敬老院是一个不错的地方,一个给流离失所或者无人照顾的老人一个归宿的地方,这个地方应该是一个充满温馨的感觉的地方,正如敬老院这个名字一样——尊敬老人的院子。但是到了敬老院之后,我才知道,想象和现实是存在很大差距的。不能说这里的条件不好,宁静而闲适的小区环境,打扫得整齐干净的院落,还有很客气的护理人员,一切的一切都说明这里确确实实是一个不错的敬老院。可是,我从老人们的身上,从他们的眼中看到的却是一种孤独,一种寂寞。这里的老人们,曾经为祖国建设贡献了自己一辈子的力量,到现在,他们本应该是儿女成群,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享受儿女无微不至关心的一群人,但是在这里,他们只能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过着每天单调乏味的生活。

就在那一瞬间,我明白了我们来这里的意义,我们带来的不仅仅只是一种慰问,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交流,一种对老人们来说最需要的关心和爱护。

在敬老院短短两个小时的感恩慰问活动时间里,我们给老人们削了水果,陪老人聊天,帮老人们打扫卫生。看着他们吃水果,陪着他们聊聊往日的生活,看着他们发自内心的甜蜜笑容,我知道,我们已经做到了我们应该做的。随后我们在敬老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一个老婆婆生活的地方,她笑着对我们说:“平时也有人来看望我们,幼儿园小朋友也来这里蹦蹦跳跳,逗我们开心,像见到自己的孙女、孙子一样,今天你们的到来也让我们感到很开心。”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我们为老人们拍了些照片留念。我发现,老人们很爱拍照,在每一次拍照前,都要整理自己的衣服发型好几次,希望拍下最好看的自己。也许对他们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那一张照片,需要的只是为他们拍摄相片这种关心吧。

上一篇:麦肯锡精英的工作习惯下一篇:生物学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