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赏析学后感

2024-05-09

书法艺术赏析学后感(精选7篇)

篇1:书法艺术赏析学后感

《摄影艺术赏析》学后感

摄影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现在照相机已经普及了,手机上也都有自带的摄像头随时可以拍摄,但是我们只是处于简单的拍摄并无任何技巧而言,拍出的照片也没有美感。学会欣赏摄影作品是摄影者的基本功之一,因为会欣赏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学习到更多的东西。经过《摄影艺术赏析》这门课的学习,我对摄影艺术赏析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升。以下是我经过学习学到的知识和一些感想。

摄影艺术欣赏也叫摄影鉴赏。所谓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因此,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的审美创造活动。它具有以下的性质和特点:

1.摄影艺术欣赏是对摄影作品的接受与反馈 摄影家创造出来的摄影作品,必须通过观众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接受主义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只能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就如同文学作品无人阅读,就只是一叠印着铅字的纸张,雕塑作品无人欣赏,就只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石块,摄影作品也是如此。只有通过观众的再创造,才能使它们获得现实的生命力。

2.摄影艺术欣赏是一种主体创造活动 观众在摄影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这是因为任何摄影作品无论表现得如何全面、生动、具体,其中总会有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它们需要欣赏者通过想象、联想等多种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充。

3.摄影艺术欣赏是审美经验与综合效应的活动 从根本意义上讲,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在摄影欣赏活动中这种主体力量集中表现在观众总是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补充丰富,将这多种经验综合起来进行审美的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同样可以享受到创造的愉悦,获得强烈的美感。

对于摄影艺术的受众,特别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怎样才能在面对一幅摄影作品时不但能懂得摄影家所使用的艺术手法,而且能够捕捉到摄影家在作品中带给观众的激情,从而体会到美的感受呢?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欣赏一幅摄影作品时,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到一种“空”的状态,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在进行欣赏时,要把自己看作是一块海绵,随时准备吸收摄影画面中传来的一切信息,从而进行下一阶段的体验。

其次,要深入体会摄影画面所传达的情感。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和普通照片最大的不同就是优秀的摄影作品中蕴涵着人类的丰富的情感。不同的形象、线条、影调、色彩这些形式手段终究只是传递情感的中介物,摄影者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以情感动观众,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体会到摄影者按下快门时那一刻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再次。要努力唤起自己内心的联想和想象。事实上,任何的艺术性活动都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对一幅摄影作品唤起想象和联想的时候,不要忽视标题所提供的信息。摄影作品的标题非常重要,它常常标示出这幅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另外摄影作品还非常注重画面的节奏,观众可以从画面提供的音乐性节奏展开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最后.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解力和感受力。艺术理解力和感受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主体长期大量的审美实践积累。要提高大众的摄影艺术欣赏能力,首先,需要全社会的重视。要多举办摄影大赛,产生好的作品,同时还要有面向大众的摄影展览,让普通观众都有机会接触高质量的摄影作品,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力。其次,要主动阅读摄影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要对摄影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和理解作品,真正理解作品奇妙的艺术魅力。最后,提高自己的摄影欣赏能力还需要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对艺术欣赏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社会纪实性照片。

摄影这种艺术形式诞生不过百多年时间,但它却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惊天动地的变化。早期的摄影主要是贵族化的活动,现代摄影技术特别是数码摄像技术的出现使每一个人都能拿起相机,成为生活的记录者。现代摄影的发展同摄影创作和摄影欣赏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当代摄影领域。受众的欣赏、互动和反馈对摄影创作所起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摄影艺术欣赏水平,为摄影艺术也为全社会艺术素质的提高发挥作用。

摄影艺术的瞬间也是作者情感高度体现的瞬间,其瞬间生成所面临的客观对象已是人化了的世界,是基于摄影者高度的个人化的能力的体现,相机已不仅是一种工具,一种表现的媒介,而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眼睛的延伸,心灵的撞击,相机所能看到的,也就是我心灵所感受的。由于摄影家各自的经历、阅历、文化素质、性格爱好等等不同,所以对情感的认识会有差异,在表现各自所认识的情感时,途径也多种多样,这就构成了情感表现的不同形式,这就是拍摄同一事物,由于个人情感体验不同,拍摄的作品感人效果、表达方式也不同的原因所在。要用摄影语言表达情感信息,必须做到心细、眼疾、手快,要有扎实的功力,需要我们熟悉生活,靠平时的点滴积累,懂的东西多,对事物就理解的深,加上深厚的生活基础,作品自然有深度,而避免一般化。总之,艺术的瞬间是摄影作为艺术存在的基础,而审美的瞬间,才是创造艺术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才能完成情感体验的审美过程。

篇2:书法艺术赏析学后感

廖秋萍

在本学期的继续教育,我选择了《音乐赏析》课作为选修课。过几堂课之后,我对音乐赏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欣赏音乐的方式方法,并且在通过网络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之后,我的音乐文化知识增长了许多,了解了更多种形式的音乐。同时,我的艺术修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学习《音乐赏析》课前,我对音乐的认识更多是在流行音乐方面。之所以更关注流行音乐,是因为它的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于接受。而对于其它方面的音乐,我则是一知半解,而这学期的《音乐赏析》课使我开阔了眼界。在《音乐赏析》课上,我们是以“聆听”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聆听是沟通的开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网络授课像是一个导游,引导着我们直接面对音乐,体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留有想像的空间,这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整个模块大致分为中国篇和欧洲篇,我欣赏了中国的民乐、了解了中国的各种民乐器、丝竹音乐,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和福建南曲,欣赏了中国古近代的歌曲。欧洲篇主要欣赏了各个流派的音乐以及代表人物。

同时,为了更好的使我们欣赏音乐,了解音乐家的故事。网络也为我们准备了很多的音乐素材。像经典的肖邦bE大调《夜曲》,本曲作于1830年,是肖邦夜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也是最明朗的一首,作品的风格明显地流露出传统夜曲的痕迹。这首夜曲具有典型的肖邦早期作品的风格,平易优美、饱含诗意,可见此时的肖邦已无愧于“钢琴诗人”这个雅号。乐曲的构成为回旋曲式,行板,12/8拍。右手在装饰音中始终保持着华彩的咏唱,左手是节奏相同的伴奏型,自始至终保持同样的形态。恬静优美的旋律和精雕细琢的钢琴织体是其主要的特点,描绘着大自然的夜色,也倾诉着作者心灵的话语。为了增加网络授课的趣味性,减少枯燥的网络无人课堂,授课内容还为我们设立了《音乐标靶》、《音乐对对碰》、《名曲排序》等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网络授课中,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我们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3:书法艺术赏析学后感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育的有效性是通过师生双方“共振”产生的。即只有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吻合, 引起彼此感情上的共鸣时,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 近期发生的三件事情却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与学生沟通上的不足。

(一) 月考之后的醒悟

作为一位有15年教龄的社会学科教师, 我连续八年任教初三。虽然在学科教学上感觉游刃有余, 但是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上却未免生疏, 也自觉不自觉地与学生之间产生了隔阂, 真正认识到隔阂缘于进入初三后的第一次月考。

当我拿到第一次月考的试卷之后, 我感觉题目非常简单。因为试卷上大部分的题目都是在课堂上已经讲解过的, 我当时就想, 这次学生的成绩一定不错。当成绩批改汇总出来后, 并没有出现我预料之中的结果, 自己任教班级的成绩处于十个班级的中下游, 这无疑给了我当头一棒。冷静之后, 我不能不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排除学生的知识水平等原因之外, 我更多地从自身去反思:题目的简单只是教师的感觉, 学生未必能感觉到。我天天在课堂上讲课, 到底学生是什么感受, 我又一概不知。猛然惊醒, 问题肯定出在我这里。

(二) 一个学生的小纸条

有一天, 我打开办公室的门, 发现门缝里塞着一张纸条, 打开一看才知道, 是一个署名“又见一双翅膀”的学生写的, 纸条中的原文如下:

“老师, 您有时候太烦了, 你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出, 你就不要再为难他们了, 这样会使他们很尴尬。还有, 倘若你上课讲故事的话, 请一次性讲完。 (注:这是同学们对你的秘密评价, 请勿在大庭广众下读) ”

看了这个纸条后, 我的心马上一震, 原来自己和学生之间已经有了较大的隔膜。本以为当叫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时, 我想给他一点点的思考时间, 却被学生认为是使学生尴尬。我想把一个故事分几次讲完, 为下次留下悬疑, 而学生却不领情。一句话, 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一张小小的纸条, 又让我发觉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 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尴尬

由于学校工作的调整, 本学期开始, 我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在接受这项工作之后, 我首先对过去一年里学校“舒心小屋”接待学生的来访量做了一个调查, 调查发现, 学校精心布置的心理辅导室, 一年里接待的学生数量竟然是个位数。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没有心理问题了吗?事实证明却相反。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少了, 而是多了。为什么学生有问题而不来向老师求助呢?我找来几个学生推心置腹地进行交流, 学生的答复基本上是一致的, 现在谁还向老师求助呢?老师就知道要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生言无忌, 一语道破天机, 是教师没有与学生达成真正心理层面的沟通, 是沟通渠道的不通畅、不和谐造成的。如此看来, 心理辅导室门可罗雀的尴尬局面也不足为奇了。

以上三项事实, 时时撞击着我的心胸。我在思考:教师若没有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架设真诚沟通的桥梁, 就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之中去, 也就难以把握学情。假如学生有意见和想法不愿意向老师表达, 那么建立在师生双方非通畅基础上的教育教学注定是低效的。如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寻找一条怎样的沟通途径, 署名“又见一双翅膀”的学生的小纸条, 给了我启发:为什么不让所有的学生都写小纸条呢?让学生写学后感的想法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撰写学后感的实践操作

(一) 对学后感的阐释

本文所定义的学后感是指师生每共同教学完成一个单元后, 教师引导学生把对学习的感受、思想上的认识变化及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意见或建议形成书面文字, 反馈给教师的一种做法。经过实践, 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应该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和教育教学工作, 具有一定的普适价值。

(二) 学后感的撰写策略

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撰写真实学后感的前提

如果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即使教师让学生去写学后感, 学生也很难把真实的想法反映到文字里面。那么, 建立在非平等基础上的学后感, 教师所得到的只能是非真的信息, 无助于师生关系的畅达。如何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1) 尊重学生的意见, 学后感上签署个性化名字。

就学后感上要不要签署真实姓名, 我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他们的建议是不签署真名, 而采用自己创建的个性化名字。对此, 我表示赞同。所以, 每一期学生的学后感后面签署的名字我都不知道真正的“作者”是谁。学生给自己起的名字也是颇有创意, 诸如“又见一双翅膀”、“会飞的鱼”等。这样一来, 教师不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自己与学生摆在了平等的位置上, 而且有助于学生真正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更有助于教师从学生那里得到真实的信息。

(2) 用幽默的语言去拉近学生的距离。

语言的幽默应该是教师的一大法宝。特别是对于我从初三才接手的班级而言, 发挥出我语言幽默的长处来, 能迅速缩短师生之间的磨合期。以我在初三第一学期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为例, 学生不认识我, 我也叫不出学生的名字, 怎么迅速与学生拉近距离, 双方产生愉快的氛围?在课堂上, 我是这样做的:

教师:同学们, 到了初三, 你们原来的社会老师不再教你们啦, 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那我告诉你们, 是因为我们学校采取了接力赛的方式, 我现在从你们初二老师的手中接过了接力棒, 我还要在明年把这个接力棒交到高中老师的手中。

学生:原来是这样。

教师:接力赛需要我们在每一站都要拼尽全力, 正如华罗庚所说:“为学应需毕生力, 攀高贵在少年时!”我相信如果我们师生双方在今后的一年里都拼尽全力, 那么我们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你们有没有信心?

学生:有!

我当时用幽默机智的语言, 打消了学生对学校换教师的种种猜疑, 又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 为今后的教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3) 与学生一起活动。

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我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 只要有机会, 我都要和任教的或者不任教班级的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 把自己“变”成一个初中生, 融入学生的团队里去。十几年来, 我一直坚持在课外活动时间和学生一起在操场打篮球、练排球。在一起运动的时候, 我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 甚至于学生还给我起了个“神投”的绰号 (因为我罚球比较准) 。大家都知道, 一般在学习成绩上不理想的学生爱打球的比较多, 在与他们一起活动的日子里, 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这话一点不假, 就连这些在一般教师眼中的所谓“差生”, 不但非常愿意和我一起活动, 还愿意在课堂上听讲了。

(4) 坚持说“你好”。

在校园里, 一般是学生先主动问候老师, 说声“老师好”。而我们的教师有什么反应呢?有教师会向学生说“你好”, 有点头的, 也有微笑的, 还有老师不太注意没有听见不作任何表示的。我的做法是, 一定要回馈给问好的学生“你好!”不要小看了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 据同学们的反馈, 我被他们私下评为学校最有礼貌的教师呢。是否与学生建立了平等的关系, 细节的把握上也是不容小视的。

2. 认真回复学生的学后感是畅达师生关系的有效抓手

(1) 学生学后感写作的要求。

当我第一次要求学生写学后感的时候, 大部分学生还是一头雾水, 不知道如何写。我明确了自己的要求, 那就是, 题材不限, 涉及的内容不限, 字数也不限, 但有一点要限制的是, 必须能真实地表达出自己对学习社会课的看法、想法, 表达出对教师的意见或者建议, 给学生提出宽松的写作要求。因为教师的目的不是看华丽的文采, 而是从中发现学生的真情实感。一个宽松的要求, 学生最容易接受。

(2) 教师的回复要认真、及时。

学生交上来了学后感之后, 我都是用第一时间进行阅读并回复反馈。通常是学生写了一行字, 我的回复是两行;学生写了一段文字, 我的回复是两段、三段文字。下面附上一则单某某同学的学后感及我的回复。

学生的学后感原文:

累!别睡!头不住地和课桌接触, 抬头睁开睡眼, 看见讲台上老师正讲得唾沫飞溅, 津津有味, 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自拔。突然觉得自己身边有战斗机飞过, 扫视全班, 大多数学生都在和周公约会, 四面鼾声连角起, 口水直流三千尺。阳光温暖地照在身上, 这个时候只适合睡觉, 听前面那位唐僧念经纯粹是慢性自杀。祖国的花朵应在阳光下成长, 而我们却在这里逐渐枯萎。“铃……”惊起同学无数, 一个个脖子伸得长长的, 犹如一滩鸥鹭。老师推推鼻梁上的高度近视眼镜, 收了课本, 走前还扔下了一句话:“不错不错, 今天没有人做小动作, 只是讨论的声音大了点, 下次轻点。”一时没有忍住, 一个白眼飞了出去, 不过他是个高度近视肯定没有看见。伸伸懒腰, 松松筋骨, 计算着今天又死了几个脑细胞, 又是一天过去了。 (以上纯属虚构, 如有雷同, 纯属巧合)

我的回复如下:

首先, 我很欣赏你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你能把古诗词中的句式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 成为自己的语言, 这就是一种模仿式的创新!

其次, 感谢你用虚构的手法揭示了一定的真实的学校生活现状。你描绘的应该是下午的课堂现状, 学生们很疲劳, 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周公和温柔的阳光, 更不会有那么多头与课桌的亲密接触。老师陶醉于自己的田地里而全然不去理会学生, 学生也陶醉在自己的天地里, 南柯一梦, 双方相安无事。但是, 从你的描写里, 我能知道这是一次低效的课, 无奈的课堂, 谢谢你把真实的东西告诉了我!

第三, 你能把教师说成是唐僧, 说明在你心目中讲课的老师还不是很劣质。因为唐僧属于具有菩萨心肠的人, 具有不怕困难, 一往无前去西天取经的坚强意志。唯一不能明白的是她为什么写“听前面那位唐僧念经纯粹是慢性自杀”。难道唐僧也是牛魔王或者白骨精?

第四, 可以肯定的是上这样的课或者接受目前的教育对你而言是一种精神折磨, 你在无声地反抗。因为你觉得在慢性自杀哦, 在枯萎而不是灿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现行的教育给你们带来了不小的痛苦。所以, 教育如何改革, 课堂如何改进, 在困难面前, 我们大家与其埋怨, 不如一起面对!

学生的学后感虽然质朴, 却蕴含太多的真实, 学生的感受虽然有偏差却是真实情感的宣泄。我认真及时地回复, 希望能给他带来心灵上的安慰。事实证明, 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学生对我的课越来越喜欢, 心态起来越积极。

(3) 对学后感的分类处理

学生学后感所反映的问题, 基本上分个性和共性两大类。一类是如上面单某某同学所反映的现象, 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属于共性的问题。那么对这些问题, 我除了作出书面回复之外, 还要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做公开的解释。实践证明, 学生非常喜欢听老师对他们提出问题的答复, 因为他们感觉到了他们说的话起到了作用, 他们的意见或者建议引起了老师的关注, 每当教师答复学生的学后感内容的时候, 都是一次课中他们最专心听讲的时候, 学生们满脸的灿烂笑容洋溢在脸上。

针对某一个同学的个别问题, 我一般采取书面回答的方式, 师生双方通过文字进行交流。比如, 第二次月考后, 在下发答案卷的时候, 我也没有多想, 就把分数在80分以上的同学的名字报了出来。没有想到的是, 此后, 就有一位取名“candy包”同学在学后感中这样写道:

老师, 你课堂上报出同学的成绩好像不太好, 虽然只是报出较高分数的学生, 差的则不报出来, 但是, 这样我觉得对暂时考的差的同学心理上会产生影响。还有你认为那些考得好的学生, 但他们自己可能认为考的不理想, 而你却将分数报出来, 可能他们心里会有点不舒服。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也许有偏执, 请多多包涵)

在人们都疏于用文字传达信息的今天, 不要小看了那看似冷冰冰的文字。实践证明, 学生对教师用红笔写下的文字非常重视, 它往往能起到比面对面交流更好的作用。文字自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以给“candy包”同学的学后感的回复为例, 我给他写下了如下的回复:

看到你的学后感, 我知道老师错了。我当时也没有多思考, 我的做法没有考虑你们的心里感受, 所以给你们带来了不舒服, 请你们原谅老师的过错好吗?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起进步!

我相信, 看到我的回复之后, 这位同学会原谅我的做法。实践告诉我, 人和人的尊重形式是多样的, 而教师对学生最大的尊重表现是心灵层面的尊重, 就是把学生的意见看成对自己的鞭策和鼓励, 以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的态度去对待和处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 师生关系就不可能不和谐。

3. 教师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是畅达师生关系的关键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实践证明, 不管你回复学生的话多么优美, 也不管你回复的文字有多长, 如果对学生的意见、建议或者提出的问题不落实在具体的行为上, 那学生是不领情的, 不但不领情, 反而会产生反作用的影响。所以, 我对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总是能不折不扣地执行, 以积极的态度去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对学生提出的缺点, 教师不折不扣地去改正。

以第二次学后感为例, 很多学生提到对我写的字看不清楚, 因为我基本上写的是行书, 偶尔还夹杂着自己独创的字, 他们就提出要我把字写端正些。一个署名“紫风铃”的学生在学后感里就有这样的话:

“……老师, 对于您的教学我渐渐开始适应也发现您真的很厉害, 幽默, 非常了解我们。但, 我还是认为您上课的板书应该清楚一点!”

(2) 对学生提出的非事实性的意见, 教师要耐心解释。

学生的认识毕竟没有成年人全面、辨证。因此, 他们的学后感内容里, 难免会有不科学的表达。对此, 教师就是对这些意见或者建议也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和解释。以一位署名“青蛙王子”的学生的学后感为例, 他在学后感里就写道:

“老师, 我发现我们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并没有什么联系, 学习社会有什么用呢?还有很多东西要我们去记忆, 白白增加我们的学习负担。”

很明显, 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课本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我就在给他的回复中写道:

“难道我们学习的社会知识和社会真的没有联系吗?我看不是的!你看看, 我们学习了PRED问题, 就了解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我们学校门前的河道, 政府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进行清淤, 就说明我们在执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在以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

作为一个初中生, 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 语文要学习, 社会也要学习, 语文有记忆的内容, 社会也有一些基本的常识需要记忆。要知道脑子越用越灵啊!”

(3) 以学生为镜, 查找自己的缺点。

古人说: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如果一个教师长时间不倾听学生的意见, 不免会陷于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境地, 而对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潜意识行为全然不觉。

通过让学生写学后感, 我才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许许多多的缺点, 如前面提到的板书不工整现象, 讲课声音较低的问题, 对课堂纪律要求宽松的问题, 都是学生用书面的形式给我提出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提出来, 我还一直处于一种感觉良好的状态里。

三、对学后感管道实践运用的效果分析

(一) 摸索出了一条与学生真诚交流沟通的良好途径

以前我也有与众多教师一样苦恼, 总觉得学生对教师的好心也不太领情。通过实践, 我发觉了问题的根源在于师生双方沟通的不畅达。自从我发现并采取了让学生写学后感之后, 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课堂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活泼有序的理想状态。我还是选取一个署了自己真实姓名 (孙寅娜) 同学的学后感来说明这个效果, 孙同学学后感的原文如下:

“星期五进行了初三以来的第三次社会考试, 试卷发下来, 我感到很高兴, 反正比以前两次要好一点, 但是, 还不是我的理想目标。撇开这些, 说另外的, 我觉得你上课很有趣, 对于那些上课调皮的学生, 你只停一停, 然后再说几句幽默的话, 你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处得很好。”

(二) 探索出了一个让学生喜欢历史与社会课的好方法

众所周知, 我区初中的学生, 特别是农村初中的学生, 在初一和初二阶段对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是没有热情的,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此不再叙述。但是, 自从我采取了让学生写作学后感, 师生关系融洽之后, 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兴趣, 改正了他们对这门学科的错误认识, 甚至他们还产生了自我责备心理。我从众多的学生学后感中选取两例予以佐证。一位署名莫晶晶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这学期, 可以说是真正地学习了社会, 在这以前, 我可以说上社会课是混日子。没有思考, 同时也没有兴趣, 考个好成绩, 真是很简单, 只要记忆力够好, 八九十分没有问题。但是, 这个学期, 我对学习社会课很有兴趣, 应该感谢您的正确引导, 让课堂气氛很活跃, 感觉像是在幼儿园一样, 让我回忆起了童年的时光。这次考试有了进步, 心里很高兴, 希望能够继续保持, 再接再厉。‘是啊, 希望本无所谓有, 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另一位署名沈春红的学生是这样写的:

“这一个月的考试又结束了, 可是我的成绩还是不很理想, 真是很着急, 真的觉得很对不起您, 真的很抱歉。您这一年的荣誉可能会毁在我们的手上, 您应该不会怪我们吧。”

从上面学生朴素的话语中, 从更多类似这样的学生的表达中, 发现他们开始喜欢上了社会学科, 我真的感到很欣慰。

(三) 开辟了一条学科老师做好德育工作的路子

古人说:汝果预作诗, 功夫在诗外。我始终觉得德育不是集会上的高谈阔论, 不是课堂上近乎教师祈求的忠告, 德育是润物无声的。生活处处有德育, 德育是需要老师用心去做的事情。

正如我让学生写学后感, 在师生你来我往的文字传递过程中, 那看似简单的文字里却熔铸着师生真实的意见和真挚的情感。那在一般人看来平常的文字里, 却在师生双方的心灵之间铺设了一根根畅达的管道, 学生把所思所想传递给老师, 老师用心去解读, 师生双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场所。师生双方的思想、行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向善, 渐趋光明。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冲编译.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2]斯宾塞著.颜真译.快乐教育.海峡文艺出版社.

篇4:《触摸春天》学后感

《触摸春天》这篇课文写的是盲童安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课文通过安静用手触摸、捕捉春天的踪迹,讲述了残疾人也像正常人一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

盲童安静凭着自己的感觉捉住了蝴蝶,并最终放飞了蝴蝶,让小小的动物也有生活的权利。也让我们看到了她那颗善良美好的心灵。

安静作为一个孩子,也一样拥有生活的权利。虽然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每天都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温暖的阳光下游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但是遇到生活中的一点点挫折就会手足无措。我们和安静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了。安静生活在黑暗中,却用平静的、美好的心灵去享受宁静的生活。我们对生活,又做了些什么呢?

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共同去创造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让我们再次在心中诉说: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美丽的世界!(黄珍奇)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叫《触摸春天》的课文,学完,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课文写了一个叫安静的小女孩。她是一个盲女,却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有一次她想轻轻地摸一下月季花,雪白的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漂亮的蝴蝶,她悄然合上手,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于是安静细细地感受春天。过了许久,安静把蝴蝶放了。

作者阐述了一个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了那些残疾人的渴望,他们是多么希望自己是一个健全的人,能和自己的亲人快乐地生活啊。尽管他们的愿望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康正常的人,只要相信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就一定能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在报上看到了一个故事。有一位读初中的大哥哥因为一场病烧坏了脑子,成了只有五岁智商的人。可是他爱弹钢琴,爱听钢琴的声音,所以他天天练习弹琴。过了两年,他终于小有名气,在市级比赛中得了一等奖。我想这应该是大哥哥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结果吧。他用自己的意志,自己的音乐奏响了永恒的生命之歌。

以前,我虽然觉得残疾人有些可怜,可我却没有常常帮助他们。有句话说得好,“光说不做不管用”,所以请大家把语言化为行动,去关心帮助他们,让世界多一份关爱吧!

最后我想说:“一个人的身体可以不完整,可只要他有一颗完整的心,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比什么都重要”。(郭毓凯)

朋友,你触摸过春天吗?

这是一篇课文,主人公是一个叫安静的盲女,她有着一颗对春天热爱的心。

故事发生在花园中。安静在花香中流连。她转向了一株月季花,极其准确地伸出双手,却拢住了一只蝴蝶。安静开始感受飞翔的含义,感受生命的魅力,最后安静满足地放开了手。

像安静那样热爱生命的人比比皆是:贝多芬,在弹完最后一曲的时候耳朵完全聋了,但他却拥有音乐般美妙的人生;爱迪生,一个耳光下的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雷锋用短暂的生命尽情阐释了“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愿望,他的行为让我终生受益。

安静,虽然我没有看见过你,但你热爱生活的感情全世界的人都能理解。(凌剑亮)

(指导老师:韦兰卉)

篇5:摄影艺术赏析后感

智能手机功能的完善,令智能手机的普及度日益增大,同时很多人也都养成了用手机拍照的习惯。只是,手机毕竟是手机,有可能你在捕捉一张好画面的时候,突然来了一通电话,一张摄影好相片也就此泡汤。

摄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的学科。学会欣赏摄影作品是摄影者的基本功之一,因为会欣赏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通过这门课《摄影艺术赏析》的学习,我对摄影艺术赏析有了一定的认知。以下是我经过学习学到的知识和一些感想。

我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因此,摄影欣赏和摄影创作一样,都是人类的审美创造活动。摄影家创造出来的摄影作品,必须通过观众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同样可以享受到创造的愉悦,获得强烈的美感。

对于摄影艺术的受众,特别是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怎样才能在面对一幅摄影作品时不但能懂得摄影家所使用的艺术手法,而且能够捕捉到摄影家在作品中带给观众的激情,从而体会到美的感受呢?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其次,要深入体会摄影画面所传达的情感。再次。要努力唤起自己内心的联想和想象。最后,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解力和感受力。

现代摄影技术特别是数码摄像技术的出现使每一个人都能拿起相机,成为生活的记录者。现代摄影的发展同摄影创作和摄影欣赏这两个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当代摄影领域。受众的欣赏、互动和反馈对摄影创作所起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摄影艺术欣赏水平,为摄影艺术也为全社会艺术素质的提高发挥作用。

篇6:钢筋学后感

1.CAD内炸图→鲁班时节“CAD转化” →转化梁、提取梁、识别梁→识别原位注→“CAD转化”内“转化结果应用”

2.吊筋

3.按标准

4.工具栏“CAD转化”→导图 转化梁提取梁(原位和集中标注在同一图屋没关系)

提吊筋→

自动识别梁(加载集中标注高级设置如不显示1钢筋符号2标注尺寸)自动识别吊筋(可以自己写标注)

二、柱(构造柱)

自定义图形 配筋 自己弄(自定义断面柱)检查有错改正 板底筋不用转,自己画简单,只需转支座、跨板负筋既可

1.工具栏“CAD转化” →导入CAD图→转化柱、提取柱 暗柱AZ(没有就删除)→

常规不可配筋

自定义可自定义配筋框架柱KZ(没有就删除)

自动识别柱→转化结果应用、选择柱

2.柱表转化 先插入柱表→先检查柱表标高(检查有无文字形式,有就改成数字形式)→检查钢筋符号是否有误→左侧CAD转化→CAD草图→转化钢筋符号→转完关掉窗口→工具栏属性(柱表)空 CAD转化 如分两表格 分开框再检查是否生成构件→完 应用柱表

三、板

梁宽写上 比梁多一步 布筋区域匹配 内外线

调整构件高度 □随编号 降板

向上取整

四、轴网转化

1.工具栏“CAD转化” →导入CAD图→转化轴网 提取轴网→自动识别轴网→转化结果应用 选择轴网

五、其它

1.识别后图屋构件删除不了→重新调入一张CAD图就好

2.属性栏名称删不下去→关闭软件重新启动

篇7:学后感

这几天一直在看关于营销创意案例的文案,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作为一个文案策划,创意是必备的条件了,有时候一个好的创意就能让企业在濒临死亡的时候来个大翻身,当年的海尔的砸冰箱之举,就是一个绝佳的事件营销创意策划,既吸引了眼球,又让员工自己提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还把海尔冰箱就是质量好的印象深深带到广大客户的心中。从而拉开了海尔冰箱称霸中国的帷幕。

创意,很缺乏创意感,文案写的太平白了,连自己都打不起兴趣,还怎么能吸引客户呢? 当然扎实的基本功也很重要,要提升自己的水平,就要从方方面面的努力,一直坚信一句话,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不是自己不够优秀,而是自己付出的太少了。

看了那些案例,才发现自己的眼界是多么的渺小,很需要开拓自己的眼界。

案例中各种绝佳的创意真是大开眼见,差异化生存,差异化营销,创新求生存,创新所致的成功,定制化营销,事件营销等等,无一不是精彩绝伦。一口是吃不成一个胖子的,这些案例都看完了,但是里面的精髓却不能快速消化,需要一个过程,那些案例需要反复的看,反复的学习,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看的多了,也就能想的更多,通过慢慢的积累,我也一定能够做的很好的。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技能题下一篇:客服人员空白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