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书法作品赏析

2022-07-26

第一篇:优秀书法作品赏析

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赏析推荐篇目

一.经典散文作品 1.《诫子书》(诸葛亮)

2.《病梅馆记》(龚自珍) 3.《过秦论》(贾谊)

4.《兰亭集序》(王羲之) 5.《隆中对》(陈寿)

6.《乌篷船》(周作人) 7.《出师表》(诸葛亮)

8.《陋室铭》(刘禹锡) 9.《师说》(韩愈)

10.《滕王阁序》(王勃) 11.《朝花夕拾》(鲁迅)

11.《画梦录》(何其芳)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雅舍小品》(梁实秋) 14.《前赤壁赋》(苏轼)

15.《六国论》(苏洵)

16.《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17.《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8.《项脊轩志》(归有光)

19.《满井游记》(袁道宏)

20.《五人墓碑记》(张溥)

21.《梅花岭记》(全祖望)

22.《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23.《荔枝蜜》(杨朔)

24.《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朱自清)

25.《文化苦旅》(余秋雨)

26.《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王安石)

二.经典诗词曲作品

27.《诗经》 28.《古诗十九首》

29.《离骚》、《涉江》、《橘颂》(屈原)

30.《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

31.《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曹操)

32.《归园田居》(陶渊明)

3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3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5.《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36.《咏柳》、《回乡偶书》(贺知章)

37.《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38.《凉州词》(王之涣)

39.《过故人庄》、《春晓》(孟浩然)

40.《出塞》(王昌龄)

41.《李白诗集》

42.《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43.《杜甫诗集》

44.《游子吟》(孟郊)

45.《悯农》(李绅)

46.《清明》(杜牧)

47.《琵琶行》、《长恨歌》、《赋得古草原送别》(白居易)

4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49.《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50.《山园小梅》(林逋)

51.《过零丁洋》(文天祥)

52.《蝶恋花.庭院深深几许》(欧阳修)

53.《满江红.写怀》(岳飞)

54.《元日》(王安石)

55.《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56.《鹊桥仙.纤巧弄云》(秦观)

57.《乡愁》、《春天遂想起》(余光中)

58.《游西山村》、《诉衷情》、《卜算子.咏梅》(陆游)

59.《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60.《观书有感.半亩方田一鉴开》(朱熹)

61.《青玉案.元夕》、《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被古亭怀古》(辛弃疾)

62.《扬州慢.淮左名都》(姜燮)

6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64.《石灰吟》(于谦)

6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66.《精卫》(顾炎武)

67.《三元里歌》(张维屏)

68.《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

69.《回答》(北岛)

70.《对酒》(秋瑾)

71.《相信未来》(食指)

72.《毛泽东诗词》节选

73.《自题小像》、《惯于长夜过春时》、《自嘲》(鲁迅)

74.《凤凰涅槃》(郭沫若)

75.《再别康桥》(徐志摩)

76.《我爱这土地》(艾青)

77.《草木篇》(流沙河)

第二篇: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在于他将篆书的笔意引入到楷书与行草之中,创立了完全不同于王羲之楷书方笔的楷书圆笔,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

1.《祭侄文稿》

这是颜真卿行草书的代表作。当时正值颜真卿半百。书法界有说字如其人。颜真卿出生忠烈之家,为人大气凛然,这种精神同样寄托于书法作品中。从建稿起,经过后期修文改善,正反映出颜真卿行文构思特点,详尽交代文路始末,将情怀完全抒于行文,文笔神采飞扬,走笔雄浑,凸显特色,舒畅写实,将所有的运笔和收线都做到恰到好处。全篇运用圆润强健的笔法,秉承篆书的流转神采,从开头到结尾,撰文中虽然实在毛笔的墨汁干枯时再醮墨,导致墨色因停顿有新墨开始,墨汁有浓有淡,变化万千,但是整篇文章一笔完工,行文流畅。此帖被后世书法界赞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2.《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曾游览于南城县麻姑山一座古坛时,在土壤里中发现螺蚌壳化石。他便有感而发,为此著作《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这并不单是为了记叙这件事情,而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这个碑文行文庄重严厉、雄浑娟秀,深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成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又一力作。这部作品是颜真卿楷书风格已经有所造诣的时候的作品,后期欧阳修评价这部作品时说道,这幅碑文俊秀雄浑,运笔精悍,笔画强劲有力,后世常常赞叹此碑为“天下第一楷书”。

3.《东方朔画像赞》

《东方朔画像赞》是颜真卿楷书的力作,碑文记载汉朝名士东方先生画像,当时颜真卿正值46岁。苏轼曾高度评价这幅碑文,指出在颜真卿所有的作品当中,只有这部作品现实了清俊与雄浑的风格。字里行间不乏清晰与深渊,与其他版本截然不同,但都不如颜真卿这部作品深刻、隽永。明朝更有人赞誉这部作品的书法峻峭力拔、奋笔求张,认为这确实是颜真卿的又一力作。

4.《颜勤礼碑》

本部作品的全称为《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这幅碑帖是颜真卿在71岁的时候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所作的神道碑,主要用于古人墓前开阔道路所用,修建石柱来作为标志,将这个标志称为神道,就是所说的墓碑。碑文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颜氏祖辈们所做的生前功德,并记载颜家后世子孙的丰功伟绩,现在这副碑文已经被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5.《多宝塔碑》

全称是《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这幅碑文就是颜真卿早期的得意之作,书写严谨真实,承接虞、褚的风格,同时借鉴唐人当时的书法风格而作,这显示出颜真卿在虚心求教的同时,有特别注重汲取民间艺术的优势特征,将整篇碑文构造严密结构,字里行间雄浑娟秀,收笔饱满,字正方园,入笔苍劲有力又活灵活现,这是他继承传统书法风格的代表作。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

1.入笔坚实,行文刚劲,但也不缺雄浑与妖娆

“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是在颜真卿50岁以前。这时候的作品如《多宝塔》等,从行文中可以看出,颜真卿主要风格是用笔稳健、雄厚,入笔坚实,行文刚劲,笔墨浓厚,而且字的结构凸显紧实、刚正、稳健,将文字写的天圆地方,字里行间不乏清晰、深远之特色。颜真卿还力求雄浑与妖娆的相结合的境界,每次入笔都刚劲有力,运笔尽显妖娆。他最主要的作品还是以真书、草书为主,偶尔涉猎隶书、篆书之类的作品,但为数不多。颜真卿从初唐开始,但又超脱初唐的旧有风格,自立“颜体”,这是受张旭的影响颇深。

2.精准把握字体书写,体现磅礴字体

“颜体”形神兼具且走向成熟实在颜真卿从50岁后至65岁,这段时间颜真卿将所有情感寄托于书法,反复推敲“颜体”,要求自己的书法要有形有神,反复操练,终于取得成就。从这段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加大腕部的力量,中锋运笔,采用篆籀的手法,圆转藏锋,犹如印泥版字体。笔画形成园头细尾,直画凸显待发弓箭的气势。每一个字都遵照横细竖粗的书写方法,在钩捺的尾端都将笔锋转细,凸显刚劲之势。在写捺的时候,则采用一波三折的运笔原则,将每一种转钩都写得饱满、霸气,弧度均匀,饱满有力。颜真卿在书写折笔的时候,则采用提笔和暗转的风格。从字的构造来看,字正大气,入笔平实稳健,字形严谨。书法上的成就已经到了不可多得的境界,颜真卿已然摒弃了之前的楷书风貌,创立出变法新意,雄浑妖娆的“颜体”。

3.书法主题凸显哲理,寓情于书法当中

在颜真卿晚年的作品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李玄靖》等典型碑刻中,颜真卿主要注重将鲜活的生机寄托于老辣的行文中,使行文充满活力,使行文疏中有密、密中显梳,将炉火纯青的书写功力彰显无遗,在雄浑圆厚的书法风格中透露自己的豪放不羁。颜真卿晚年更多的是将对生命的感悟和体会彰显于书法作品中,并将生命哲学与书法连贯汇通,运用笔墨的动势生命哲学活灵活现的表达出来,使行文彰显着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颜真卿历史地位

颜真卿作为中国书法楷书的三个重要人物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的拥有崇高地位。然而,颜楷书法在后代的传承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继承。纵观历史,学颜能化又出新意者,千年来惟有东坡一人而已。有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学颜楷书大家有钱沣、谭延闿、华世奎等,而以钱沣最为成功。“学楷当学颜,学颜当学钱”。学颜先从南园书法入手似乎成了定律。但颜体是一座丰碑,越一步便非故我,守住程式只会步入僵化。从继承的角度来看,钱南园楷书的笔画过于平滑光洁,特别是横和竖这两大笔画,少了些浑厚和自然。结构有些造作,显然这是对颜体楷书书法的简单化处理。简单化的理解导致了简单化的技巧方式,其实遗憾就出在这里。往往平正的东西,使我们容易觉得简单,但大道又往往蕴于平正之中。钱南园的行书比楷书好得多,虽然还是典型的颜面,但一股浩然正气扑面而来,这可能和书体有一定关系。后人对二王和颜真卿的理解都存在着大问题。从平正这条路创出自己的风格是很难的,如果具备技巧难度还能拓而广之,就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赵子昂是个例外,董香光也是个例子,但他们走的还是二王流美的行书路子,这种成功的个案实在太少。

钱南园的楷书博大也有,气象、格局也不错,但篆籀味没了,古朴少了,生动活泼也式微了。钱南园是一位勇士,他选择几乎不太可能成功的颜体为其艺术旨归,而结果也证明了他并未成功。如果将颜鲁公比作一颗耀眼的行星,仰望时,会发现它的旁边还有钱南园这颗不算晦暗的卫星。诸如卫星的还有吴琚之于米南宫,俞和之于赵子昂,吴宽之于苏东坡等。

第三篇:杨进才书法作品赏析

我们正迎来书法艺术的繁华时代,书法艺术及其创作者从未像当下受到如此的重视和尊崇。书法创作异彩纷呈,创新求变、各领风骚者令人眼花缭乱;书法创作者人才辈出,技惊四座、卓然有成者令人目不暇接;与此同时,与艺术创作荣损与共的艺术品市场更是异常火爆,令人感喟惊叹。

在书法界杨进才有为的崇敬欧阳中石老先生,在后辈中较看重武旭斌。欧阳老先生在中国书法界的地位,他是书法专业博士后导师,可他却没有举办过一次个人书法展,也没有担任过书法大赛的评委。武旭斌82年出生,年纪轻轻就成了中华鼻尖书法创始人。同时杨进才的书画作品深得欧阳中石、廖靖文等书画大师的指点与好评。如今他的书画艺术作品也越来越被国内外更多书画爱好者、社会名流及艺术机构所钟爱和收藏。

杨进才书法作品

1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重文重道,师造化法心源,笔墨才能诞生五彩光辉,水墨下展示大千世界,一花一叶,一笔一划,回锋转向中,有深刻的心相,杨进才笔下的文字不是生米做成熟饭,是将米酿成多年醇醨的好酒,让人一咏三叹,赏之韵味无穷。

杨进才书法作品

2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最挑战书法家的是书法家的心,融于繁华而摒弃浮躁,在名利诱惑中坚守精神家园,在浮躁流风中抱守厚重拙朴就显得难能可贵。杨进才的书法在浮躁的今天还坚守着一份书香的“静气”,实现了一个书家的坚守与抱持。

杨进才书法作品

3真正懂得传统的人,才会有崇高的敬畏心;真正的书法大家,才会有水墨气质。杨进才数十年静心师古、全心师古,不慕流行、不喜跟风、不搞所谓的“标新立异”,在与古人穿越时空的对话中,寻古风、得古韵、达古意, 从而使作品气息古雅、端庄厚重,以今人之笔达古人之境,成就一番古今交融之气象。

如果要在欧阳中石的名字前面加上头衔,可以是诗人、画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可他却习惯称自己为“教书匠”;如果要计算欧阳中石的学生数量,可以说“桃李满天下”,可他却始终念念不忘教导过自己的诸位恩师;如果尊称欧阳中石为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开山鼻祖,毫不为过,可他却称这一切只是“顺理成章”。

欧阳中石: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

如果要论欧阳中石在书法上,他诸体兼备,而汇通于行草,以东晋书风为宗,博采周金汉石、碑刻法帖之长,形成飘逸沉稳、刚健温润、灵动厚重的独特艺术风格。他博学多才却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近日,记者走近了这位书法大师。

“向泰斗大师学习终生受益匪浅”

很早就有耳闻,欧阳中石与人聊天时,总能让人感觉到他机智幽默、旁征博引、宏论滔滔的谈吐,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他作为大学问家长于思辩的智慧锋芒。而且他精于诗词曲联、擅长写意绘画、京剧为奚派嫡传。

面对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长者,记者竟有些不知从何谈起。中石老人却饶有兴致地给我们讲起他拜师学艺的故事。

欧阳中石从6岁开始学习书法,十四五岁时,已能撰碑属文了。然而他深知艺无止境,决定

造访名师。经过家人亲友四处打听,访得隐蛰济南的武岩和尚是一位书艺高手,于是携习作造访。虽说这位老和尚在苛责了他不会写字之后还是答应了收他为徒,却让他买其5块钱的宣纸来写。5块钱在当时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员的月薪。于是就为这5块钱的宣纸,他每次一笔一划都写得格外认真,基本功练得非常扎实。然而等他学有所成,母亲才告诉他,买宣纸的5块钱老和尚根本没收,每次都退回到了母亲手中。

这么多年过去了,中石老人如今跟我们讲起这个故事,感触颇深地说:“我的这位老师,不但书法好,而且懂得教学法。轻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珍惜,对学习机会也一样。武岩和尚之所以要我交5块钱,就是借此给我施加压力,激发我的学习热情。这使我学习任何东西都很快,可以说使我一生受益无穷。所以我觉得我一辈子都感激他。”

后来欧阳中石又跟天津的吴玉如学过书法,跟齐白石大师学过画花鸟,跟奚啸伯先生学过京剧。在文学、史学和哲学方面,有汤用彤、冯友兰、金岳霖、张岱年、郑昕、贺麟、季羡林、王宪均、汪奠基、周礼全、任继愈;诗词方面,有局顾随、张伯驹;艺术方面、有齐白石、奚啸伯;书法方面,有吴玉如等。还有山东的栾调甫、王恭甫、澹澄秋、崔复瑗、顾谦、熊柏龄,跟这样一批中国学术界和艺术界的泰斗大师学习,终生受益匪浅。欧阳中石说:“我就是拼命拉着他们的衣襟往前奔,也觉得跟不上他们的脚步。”

“我只是个教书匠”

也许是中石老人觉得自己一生受众位老师影响太大,他从1954年大学毕业后也献身教育事业。这一教,就是半个世纪。

很多人因为中石老人卓越的书法成就而称其为大书法家,他却打趣地说:“不要叫我书法家,最多称我书学教师。我自认为只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教书匠,教过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带过博士后,也曾教过小学生,教过中学生。作为教师,我教过书法,也教过语文、数学、历史、美术、体育、化学、逻辑、哲学等。”

在学术上,中石老人经常教导学生“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切时如需”,这也是他对于书法的一贯主张。对于这16个字,他解释道:“在今天,‘作字行文、文以载道’的功能,不是只有书法才可以完成。印刷的书籍和电脑的信息化处理可以更加快捷地完成,那我们的书法还能干什么呢?书法可以焕发‘文’与‘道’的光彩。可以把文章写得非常工整,展示内容的肃穆、庄严;也可以用草书的办法来写,展示内容的灵动、节奏。这个‘彩’是用手展示出来、焕发出来的。但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切时如需’,就是要切合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

作为老师,教书更要育人。中石老人始终把“教人以德”放在第一位。在他看来,德是取得成绩的基础,德是使人成长的关键。这源于教导过他的大师们的言传身教。在聊到教育话题时,中石老人始终对他的老师们念念不忘。“教我的那些老师,为人师表的风范,崇高的育人精神,以及他们的教学方法,教育我如何做人,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可贵的。”事实上,他也如同教他的老师一样身体力行。在公共场合,他十分注意尊老敬贤,从不向前靠。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甘居人后”。尽管现在中石老人的书法艺术在社会各界都享有盛誉,却从未见他举办过书画展。当记者好奇地问起这个问题时,他坚定地说:“个人终生自鉴。为什么?怕丢丑,怕浪费别人的时间。”简单的回答就是中石老人治学严谨的体现。

第四篇:翰墨印象 │郭礼勋书法作品赏析

中国当代草书名家 《郭礼勋书法作品集》

编辑出版:中国魅力杂志社

封面题写:李刚(中国书画收藏协会副会长) ﹁ 郭礼勋书法作品赏析 ﹂ 文/李刚

欣赏郭礼勋书法,感受最大的就是它使人心情变得十分愉快,压力得到舒缓,精神得到解放。欣赏时,我可以不把我的脑子陷入到非常繁杂的世俗事务里去,它让我感觉有一个地方可以给我以精神寄托,让我得到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人的工作是动态,在外面交友也是动态,但是人只在动态中生活不行,还需要有静态,矛盾是统一的。欣赏郭礼勋的书法作品使我在经历一个非常繁忙的过程以后,能够让我静下来,养心,养身,养神。郭礼勋的书法作品将内在的情感和笔力全都投注到了毛笔上,这是在静态中的一种爆发,这时静里面就有动,可这种动是一种非常安静状态下的爆发,就像平静里面的跳跃,这种状态,对我作用很大,我因此把事情看得很开,不拘泥于小事,很少陷入琐碎的事情里。欣赏其书法作品让我明白了工作要有节奏,要有计划性,就是章法问题。在我看来,郭礼勋书法作品里的字和字之间就像在说话,左边的字和右边的字建立起了必然的关系,这边的字墨大水大,那边的就要用飞白,采用节奏、起伏的变化,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郭礼勋草书书法作品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它的节奏,里面单个的字拿出来不一定好看,就像音乐,你只唱123,不好听,但是如果你把它组合起来,它就是音乐。在我看来,郭礼勋的书法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它的章法,这种章法,在大范围内是秩序,在小范围内是程序。由此我们得到启示,工作也要有节奏,也要讲究章法。

书法是一门复杂的艺术,草书艺术的欣赏,更是一种高尚的艺术享受。草书之美美在表层的外形美和深层的蕴涵美,草书艺术之美宛若无言而有诗篇之意蕴,无动而有舞蹈之神形,无色而有绘画的斑斓,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细观其书法作品,感觉郭礼勋书法创作时而速去援来,应规入矩,就象交响曲的引子,意和气平;时而写得兴起,笔势渐转放纵,点画相连,钩环牵引;时而随逸兴遄飞而达到高潮,只见笔下生风,波诡云谲,尽情挥洒。首尾兼顾、高潮迭起、一气呵之奇伟瑰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使观赏者静下心来,拂去杂念,沉浸于此,逐渐心领神会,渐入妙境。

感谢郭礼勋,感谢您带给我们丰富精神内涵的书法作品!

(本文作者系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驻会副会长)郭礼勋作品欣赏﹀﹀﹀李白

将进酒

120×367cm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68×68cm 太上隐者

答人

知行合一

68×138cm虞世南

诗两首

68×138cm 苏轼

论书养拙藏名联

178×48cm×2苏轼

赠岭上梅

68×68cm佛容疏散联

138×68cm×2墨留萍水相逢客

纸纳书山同道人

68×68cm李峤 《风 》

68×68cm苏轼 《赤壁赋》

节录曹操《短歌行》178×96cm花落香锁联136×36cm×2李西台《杨少师题大字壁后》68×68cm龙翔鹤舞136×68cm 郭礼勋艺术档案﹀ ﹀﹀

郭礼勋,笔名慕藤,字享耳,号长江。别号芒砀山人,睢阳墨痴。别署归德耕夫。1968年生于郑州、大专学历。祖籍河南商丘,现居北京。为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驻会书法家,中国扇子艺术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中国书画名家联合会理事。自幼爱好书法, 初学唐楷,尤喜钟繇。本想追秦溯汉,无奈悟性欠佳,半途而废。即又潜心行草,好二王之风。逢不惑之年,特嗜草书,书于情写于性。孙过庭,黄山谷,王铎,傅山,徐渭,祝允明等诸家皆临,乐此不彼,故擅大草。临池不辍,涉猎还算广博。从多年刻苦临摹古今书法大家作品,到专注于自我创作,书法作品自认为达到了“融诸体之长、触类而旁通之”的境界。其书法规范而极具法度,讲究一气贯注、笔致具存,飘逸不失婀娜、婀娜不失刚健,工于用笔、隽拔刚断,书风极力追求老辣飘逸、灵动秀美,朴实敦厚、不事雕琢, 其书作被众多国内外名士所收藏。

第五篇:鲁迅作品赏析

《鲁迅作品赏析》读后感

鲁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思想深邃,还十分含蓄,但都揭露着一个个另人痛心的事件,有时夸奖着那些为中国做出贡献的人。今天,我读完了《鲁迅作品赏析》一书,受益匪浅,再次了解了鲁迅。

鲁迅小时候经常与同伴们在百草园嬉戏玩耍,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就连碧绿的菜田,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等都是他们游戏的“材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了解到鲁迅幼时是一个非常好奇的孩子,长妈妈给他讲了一个“美女蛇”的故事,告诫他別去草丛里玩耍,而鲁迅正因为这样更要去,可从未碰上过美女蛇,反倒经常碰到一些小蟋蟀,后来,鲁迅与小蟋蟀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还有一篇提名为《故乡》的文章,1921年一月发表,那年鲁迅正在老家,而听说幼年的闰土要来看望他,便前去迎接,没想到闰土不再和以前那样可爱灵活了,变得十分粗笨,未到不惑之年,却早有皱纹,头发苍白。闰土见到鲁迅便喊“老爷”,与鲁迅谈起了农民的悲哀:“哎,家里有许多孩子,农活有多,政府逼着我们捐钱,基本上都得捐上3次呀,收成又不好,有时割下来的稻谷青菜还没人要。孩子和我们真是饿呀……”说着摸了摸孩子的头。这篇文章真是催人泪下,鲁迅的这篇文章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贫苦农民的悲惨遭遇与命运,揭示了农民生活日益困难的根源。鲁迅写这篇文章时抒发了向往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的文章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上一篇:银行信贷文化建设下一篇:银行客户经理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