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专业论文

2024-05-06

环境监测专业论文(通用9篇)

篇1:环境监测专业论文

姓 名: 大学生个人简历网 年 龄: 17

户口所在: 佛山 国 籍: 中国

婚姻状况: 未婚 民 族: 汉族

身 高: 163 cm 体 重: 48 kg

人才类型: 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 环保/环评工程师,污水处理工程师,固废/垃圾处理/废气治理工程师

工作年限: 1 职 称:

求职类型: 实习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1500~元 希望工作地区: 佛山,禅城区,南海区

工作经历

自由自在零食店 起止年月:-04 ~ 2013-06

公司性质: 其它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担任职位: 收银

毕业院校: 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

最高学历: 中专 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06

篇2:环境监测专业论文

1、北京师范大学

2、北京大学

3、中国海洋大学

4、厦门大学

5、东北林业大学

6、河海大学

7、哈尔滨工业大学

8、昆明理工大学

9、南开大学

10、浙江大学

11、复旦大学

12、同济大学

13、大连理工大学

14、中山大学

15、华东师范大学

16、东华大学

17、山东大学

18、天津大学

19、东北师范大学

篇3:环境监测专业论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开放性实验室建设,创新

高校实验室是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学习基本实验技能, 完成实验教学的基地, 更是孕育培养创新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摇篮。美国教育家赫钦斯认为:“大学所能做的最大服务, 国家所仰赖大学的最重要的服务, 社会所不能做, 只有大学才能胜任的服务, 即学术领域的领袖地位。”而高校实验室在大学担当整个文明社会学术领袖乃至将知识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吸收科学和教学的新成果,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高校实验室最重要和基本的任务。[1]

1 建设开放性专业实验室的背景和必要性

在发达国家, 评价一个大学学术水平地位和综合能力的高低, 很大一部分是看这个大学的实验室的设备条件, 管理制度, 能否承担起高水平的研究项目。欧美的大学十分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室普遍对外采用申请、有预约的方式有序开放, 强调学生要尽早进入实验室, 老师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结合紧密, 注重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并且注重跟社会企事业单位、科研单位结合,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我国, 长久以来, 不论是基础课实验室, 还是专业课实验室, 走的都是以课程为主线, 教师为主体, 各门课程的实验内容只围绕本课程的知识进行设计的路子;实验内容主要针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 演示性, 验证性实验多, 几乎没有综合性, 设计性的实验。专业实验只注重了对某个知识点的验证, 忽视了学生对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做完实验以后, 由于缺乏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加上教师对实验考核成绩基本上没有要求, 由此造成学生对专业实验不感兴趣, 黑板上怎样写, 就跟着怎样做, 抱着早做完实验早下课的心态。就算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 数据产生错误, 很多同学也不会去深究其中的原因, 而是偷偷篡改数据再交给老师交差。这样不能达到大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

近些年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大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基本形成, 那种一谈专业实验室, 就是以专业为单位, 为某门课或为某几门课服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了。[2]改变传统的专业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 使专业实验室增效益, 实验教学上水平, 建设开放性的专业实验室, 培养动手能力强, 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创新型人才, 势在必行。

2 传统环境监测专业实验室的特点

我院的环境监测实验室涵盖了分析化学、环境监测两门主干专业课程, 两个专业的实验教学。在旧版的实验教学大纲中, 设置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较多, 占实验总数的90%以上, 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较少, 且实验方法单一。一般是学生按照黑板上写好的步骤, 将数据测一遍, 填入指定的表格, 实验就算完成了。实验成绩只按5%~10%计入课程总成绩中。学生多为应付、消极的对待实验教学。

实验室分布较分散, 实验老师少, 管理起来存在诸多不便。药品和实验仪器、玻璃器皿等搬运困难。仪器台套数少, 重复次数多, 不仅教师辛苦, 学生有时候也得不到动手锻炼的机会。

3 环境监测开放性实验室建设的内容

3.1 实验室基础设施和硬件的建设

近两年来, 为了响应建设开放性实验室,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号召, 环境监测实验室投入大量资金, 在实验室基础设施和硬件的建设上取得可喜的成绩。实验室安装了新的通风系统, 进行了水电改造, 增加了本科实验教学所需仪器的台套数, 并购入了大型检测仪器, 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原子荧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微波消解仪, 进口仪器设备总额达到百万元。建立了大型精密仪器室, 实验设备条件可以满足开放性实验室。

3.2 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

建设开放性的专业实验室, 首先要实现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这其中包括: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动手解决问题, 教师起辅助作用;实验类型由单一的必修改为必修、选修, 增加实验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实验;实验性质由验证性为主转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为主, 使“三性”实验占总实验课时的90%以上;实验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百分比提高至15%。

“三性”实验比例的提高, 意味着本科实验教学不能再像过去那样, 知识点散乱孤立, 学生做配角, 跟着教师和板书的具体步骤, 亦步亦趋, 做完了也不知道到底做了些什么。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明确学生实验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 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并且动手得到数据。比如环境监测实验中,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水中氨氮的测定》这两个实验, 按照旧的实验大纲, 属于验证性实验。教师只要配制好在测定范围之内的水样, 让学生按照黑板上的步骤, 逐步测定, 得到结果就行了。往往做完实验之后, 学生并不明了做实验的目的, 记忆不清晰。在新的实验教学中, 监测实验合并为几大板块, 主要是地表水体监测 (湘江水衡阳段水体的监测) 、大气监测 (校园的大气) 、噪音监测、室内空气检测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查阅相关文献, 对监测对象的采样布点、采样时间段、监测的技术指标进行设计, 写出成熟方案, 交给教师审阅之后, 再逐步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前述的两个实验作为监测对象的两个技术指标, 实验结果关系到所监测水体的质量, 因此为学生所感兴趣和关注, 实验效果显著。

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还应当体现高校为社会服务这一功能之上。本科实验教学与社会关注的热点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目前室内装修空气污染是一大热点, 尤其为环保人士所关注。实验室开设了选修实验:室内空气检测综合实验,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民宅、公寓、办公场所进行布点采样测定, 根据检测结果, 编写空气质量评价报告书, 深受学生欢迎。有同学表示, 毕业之后, 打算从事相关工作, 能够先在实验室进行“预演”实在是太有用了。

3.3 实验室教学环境的开放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之后, 实验室的教学环境也要随之进行调整, 从时间、空间和环境上实现全面开放, 为学生提供自主的学习环境。目前, 环境监测实验室基本上实现了全天候开放, 寒暑假和节假日也照常开放, 主要开放对象是大三以上的本科生, 以及研究生和教师。从10年至今共完成研究生毕业实验10余人次, 本科毕业实验30多人次, 实验室管理也随着经验的积累越来越趋向正规化、完善化、制度化, 一系列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已经出台并且挂墙, 同时对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进行了单独的分类, 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等, 成立管理小组, 专人进行负责。为了保证实验室开放的安全性, 还对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和保管进行了另行规定, 暗室或保险柜储藏, 领用人签字, 未用完退回。为了使实验室规范化, 做毕业论文的研究生、本科生进入实验室之前, 先要提交申请, 批准之后, 方可进入实验室, 实行导师负责制。做本科专业实验的高年级本科生根据实验要求, 同实验教师预约实验时间, 进入实验室之前, 先要接受安全教育并在实验室使用守则上签字方可开始实验。低年级本科生如有意向提前进入实验室, 可以在实验室老师处登记, 由实验室老师与有科研项目的老师或做毕业实验的本科生联系, 经同意后充当实验助手, 实行导师负责制。同时, 专业实验室对本院学生的课外活动开放, 如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学生向实验室外借便携式仪器, 在老师的指导下, 对衡阳市农村的生态环境部分指标进行现场测定, 并采样带回实验室进行另一部分指标的测定。

由于实验室面对的对象不但有本科生, 还有研究生, 以及进行科研项目研究的教师, 进行的实验不但有本科生教学实验, 还有本科毕业实验, 研究生毕业实验, 教师研究项目实验, 因此, 环境监测实验室划分出不同功能区, 如公共实验区、常规化学分析实验区、大型精密仪器区等, 同时进行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各种资源, 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

专业实验室的全面开放, 提高了实验室利用率, 加强了实验环节,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实验环境, 也为科研提供了开发的场所。

4 开放性实验室取得的成就

环境监测开放性实验室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学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2012年实验室通过“湖南省示范教学中心”评估, 成为我校省级示范中心之一。

5 结束语和建议

目前, 环境监测专业实验室正处于开拓发展的阶段, 虽然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但是如何更好的实施才能达到效果, 仍需要探索。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人数较多, 实验室环境的保持和仪器设备的维护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本科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 实验形式也进了一大步, 但是仍未完全做到让学生提高自主实验意识, 这其中主要是信息沟通不畅, 大部分学生不了解开放性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只听班干部传达老师的意见, 仍是没把自己当成教学主体。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我院正在建立起一套网络化管理交流平台, 拟将实验室基本信息及管理办法、各实验室仪器设备和所开设实验、大型精密仪器概况以及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等信息上网, 并拟建立起网络预约实验系统, 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 了解实验内容信息, 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实验教师预约进入实验室的时间, 从而实现实验室的有序开放。

参考文献

[1]钱猛, 王庆亚.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8, 6 (1) 123-125.

篇4:环境监测专业论文

在当今环境问题极度恶化的情况下,高职院校需要培养一批环境监测与治理的一线技术型人才,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缺陷,并根据该缺陷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关键词】环境监测与治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除了河流污染、土壤污染等,雾霾在近几年已经登上环境污染的热搜榜,“APEC蓝”、“阅兵蓝”这两个词成为蓝天白云的象征,国家与政府都在追求的标志。同时,群众对环境诉求不断提高,全民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我国的环保产业也在迅速发展,急需高技能人才。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时俱进为办学原则,应重点培养适合环保发展需求,能够熟练掌握新技能的人才。

1 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经验不足,资源提供不到位

高职院校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面向服务、管理、生产等一线岗位的技术性人才,教师要明确此目标,在人才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将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动手能力,这也是高职院校与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但是从目前看,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社会经验匮乏,只是一味的讲授知识,这样并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用人要求,另一方面表现在学校提供的实训场所与设备有限,流于形式,甚至教师都不懂设备的使用,针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更需要学生掌握其技能,但是高职院校并没有提供过多的培训,而是更多的依赖于实习企业,师资力量决定了教育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认清问题加以改进。

1.2 实训场所建设与社会需求脱节

在环境监测与治理教育改革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训能力,但是部分院校的实训场所建设时间较早,仪器设备较落后,已经与社会主流脱节,这样的实训是没有意义的,学生即使全盘掌握也无法运用到工作中。学校既然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在教学思路与实习中都与社会现状相结合,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学生的教育原则。

1.3 高职教育思路不明确

针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教学仅是一个统称,包括了对环境污染治理进行设计、操作、维护、管理和技术改造的能力,适合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治理及环境管理等工作,学生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学习多门相关课程。但是由于该教学为新型学科,学校对其认识不足,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教学体系,对教师培训学生教学的思路不明确。

2 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

2.1 正确定位人才培养方向

高职院校教学是有依据的,学科的设置需要依靠市场需求,应把环境监测与治理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学院需要提前关注环保产业需要何种人才,需要拥有何种技能与知识,进而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人才。但是现实教学中,高职院校往往没有深入把握市场环境,而是按照三五年以前的教材来指导学生,这样完全与培养方向脱节,这种闭门造车给学生带来了损失。

另外,高职院校也要注重学生自身素质与政治思想的培养,一般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文化课并不是很理想,因此教师要清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文化基础,进而顺势引导,要让学生跟随教学节奏,才会有高效的教学成果。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知识,还需要重视其职业道德与自身素质,毕业后的学生可能直接就要步入社会,需要具备一个社会人应有的素质,因此学校教育应重视其思想政治的培养,重视团队的交流合作,进而提高其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2 针对岗位要求,设置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要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定位以及未来学生的就业方向选择可执行的教学科目与内容,然后通过知识结构与环保技能的对接确定课程,进而形成一个体系。由于环境监测与治理这个领域包括的知识面很丰富,涵盖了自然类学科与工科的相关学科,一般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时间为三年制,但是其中大一部分时间为实践课程,实际学习基础课程的时间很短,如果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是有困难的,因此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来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要以最直观可理解的方式将知识转化为文字、图像或者动画传递给学生,比如一些工艺流程、操作过程都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而不是停留在纯粹的文字表达,虽然各院校都在强调多媒体的使用,但更多时候仅限于将文字转换为PPT,并没有显著的作用。

2.3 注重教育队伍的建设,提高师资力量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了“双师型”的概念,第一师是教师具有教师资格,第二师是具有职业资格证的比如会计师、建造师等,重点强调高职院校的老师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为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师资队伍的建设包括了教师数量与质量,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实践能力的提高,多进行校企合作,开展技术交流并通过参加职业等级考试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必然要求。除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还应保证教学设备、实训设备的进一步完善,落后的设备只会拖延高效教学,设备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充分发挥技术设备的最大效用。

2.4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职业技能

环境监测与治理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需要一批具有实践能力的一线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首先要为学生设置各种类型的实验室,包括基础化学实验室、水质检测实验室、大气监测实验室等,并且需要加大开放力度;其次通过校企联合,增加学生校外实习机会,进而提高其对本专业的认识,也可以防止学生偷懒;最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亲自参与项目,除了带队组长或项目经理是老师或企业员工外,其余都由学生组成,让其亲自完成一个项目,切身体会其中的过程与乐趣。

参考文献

[1]付正祥,段琼.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规划研究[J].高职专论, 2011(12):18-19.

[2]史永纯,张福贵,梁晶,朱明华.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能力培养与实践体系的改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3):87-88.

[3]王秀玲,崔迎,邢竹.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 2013(5):2340-2343.

作者简介

王淑娟(1981-),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中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研究、森林生态学方向的研究。

作者单位

篇5: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介绍

一、专业亮点

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是国家提倡的清洁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开办于2002年,是我院的重点建设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服务环境监测与治理领域为宗旨,以满足学生就业与创业发展为导向,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适应性强、素质高,能适应从事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生产、工艺操作、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就业情况

随着国家对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各企业对环境监测与治理也充分重视,从事环境监测与治理的企业也不断增加,这些企业迫切需要从事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监测、治理与处置工作,本专业就业前景很好。

四、升学深造

1.脱产本科

第三学年下半年,可报考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攀枝花学院等,脱产学习两年,取得全日制本科文凭。

2.套读本科

在校学习期间,报考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相关专业的“套读本科”,毕业可获得我校专科文凭和本科院校相关文凭。

五、教学资源

该专业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具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职称7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人,“双师”素质教师6人。教学团队中有攀枝花市优秀教师1名,攀枝花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攀枝花市师德标兵1名,鞍钢劳动模范1名,院级专业带头人1名,院级教学及工作带头人2名。教师在各类大赛中获得各种奖项20余次,具有化学分析工国家级考评员、高级考评员3人。完成国家、省级、市级、校级项目20余个,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篇6: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求职信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求职信1

尊敬的领导: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我的求职信!通过网站了解到贵公司正在招聘,我想应聘贵公司水质及大气排放物检测及分析员。我了解到贵公司的工作环境良好,贵公司在经营管理上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体现了贵公司的成功与超前意识。

我是即将毕业于xxx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学生xxx,本人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我在学校曾先后担任系社会实践部干事、学生会副主席,也获得了多项荣誉。曾加入系环境专业社团xx社。社团主要任务是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做水质检测各种项目的实验,我们的专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吃苦耐劳能力等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我认为自己具备了作为水质检测员的基本条件,也有信心、有能力胜任这一岗位。

在大学期间,我各科成绩优良,获得“化学检验工中级”的资格,我对我所学专业非常感兴趣。分析化学专业课让我具有了化学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以及化学分析基本技能;环境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培养了我对本专业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也培养了我对水污染进行调查、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的能力,和对城镇和企业的“三废”排放的监测、评价的能力;水污染控制技术专业课让我学习了环境治理知识,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对水质进行分析。

在校期间,我利用假期在环境监测中心实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在周六周日、寒暑假期间都有进行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社会实践增强了我吃苦耐劳的毅力,动手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我或许不是最令您满意的,但我相信依靠努力,我将成为最合适的!我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会自强不息,我是有潜力的!最后,诚挚希望贵公司能够垂惠!

最后,祝贵公司生意兴隆、事业蒸蒸日上!期待您的回复!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求职信2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我的求职信!我是即将毕业于XXX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学生XXX。

在大学期间,我各科成绩优良,获得“化学检验工中级”的资格,我对我所学专业非常感兴趣。分析化学专业课让我具有了化学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以及化学分析基本技能;环境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培养了我对本专业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也培养了我对水污染进行调查、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的能力,和对城镇和企业的“三废”排放的监测、评价的能力;水污染控制技术专业课让我学习了环境治理知识,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对水质进行分析。

在校期间,我利用假期在环境监测中心实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在周六周日、寒暑假期间都有进行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社会实践增强了我吃苦耐劳的毅力,动手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本人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我在学校曾先后担任系社会实践部干事、学生会副主席,也获得了多项荣誉。曾加入系环境专业社团XX社。社团主要任务是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做水质检测各种项目的实验,我们的专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吃苦耐劳能力等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我认为自己具备了作为水质检测员的基本条件,也有信心、有能力胜任这一岗位。

通过网站了解到贵公司正在招聘,我想应聘贵公司水质及大气排放物检测及分析员。我了解到贵公司的工作环境良好,贵公司在经营管理上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体现了贵公司的成功与超前意识。我非常愿意在这样的公司拼搏奋斗,为公司创造利益,为自我实现梦想。

期待您的答复!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

XX年XX月XX日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求职信3

尊敬的x公司领导: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我的求职信!我是即将毕业于x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学生。

在大学期间,我各科成绩优良,获得“化学检验工中级”的资格,我对我所学专业非常感兴趣。分析化学专业课让我具有了化学分析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以及化学分析基本技能;环境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培养了我对本专业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法,也培养了我对水污染进行调查、监测、分析和综合评价的.能力,和对城镇和企业的“三废”排放的监测、评价的能力;水污染控制技术专业课让我学习了环境治理知识,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对水质进行分析。

在校期间,我利用假期在环境监测中心实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在周六周日、寒暑假期间都有进行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社会实践增强了我吃苦耐劳的毅力,动手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本人性格开朗,善于与人交往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我在学校曾先后担任系社会实践部干事、学生会副主席,也获得了多项荣誉。曾加入系环境专业社团社。社团主要任务是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做水质检测各种项目的实验,我们的专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吃苦耐劳能力等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我认为自己具备了作为水质检测员的基本条件,也有信心、有能力胜任这一岗位。

通过网站了解到贵公司正在招聘,我想应聘贵公司水质及大气排放物检测及分析员。我了解到贵公司的工作环境良好,贵公司在经营管理上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体现了贵公司的成功与超前意识。我非常愿意在这样的公司拼搏奋斗,为公司创造利益,为自我实现梦想。

期待您的答复!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篇7:专业技术业务工作总结-监测专业

本人于xxx年xx月加入xxx院xx中心工作。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大坝工程安全监测相关工作,我满怀着对自身工作的无限热爱,本着“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作作风投身于安全监测工作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严格地遵守法律、法规及公司规章制度,积极要求上进,注重思想素质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努力使自己成为信念坚定,纪律严格,知识广泛,业务熟练的设计人员。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能够保持头脑清醒,坚持原则。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的干好本职工作。听从上级各种调遣,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干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勤于思考,讲求效率,始终保持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积极为水电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在专业技术业务工作方面,xx年xx月-xx年xx月,在xx项目部担任现场技术员并兼职综合员,从事测量现场数据、录入整理数据工作。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书本中所学的知识,将理论联系实际,虚心向同事、老技术干部和施工人员请教学习并钻研、总结经验和教训。于xx年xx月转入设计室,参与绘制xx的相关图纸,从中快速的学习到制图的方法与技巧,使自己几个月的时间有了很大的提高,使自己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技术人员。为适应工作的需要,努力学习工程专业知识和提高岗位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能扎实有效地完成日常事务工作,积极承担安全监测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做到兢兢业业,圆满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篇8:环境监测专业论文

1 现状与问题

1.1 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围绕培养目标, 生态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如下 (以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专业为例) :专业基础必修课包括《高等数学》等总学时为1116, 其中理论授课学时687, 实验实训429;专业基础必修课总学分为50, 理论讲授学分38, 实验实训12;专业必修课由《旅游生态学》等组成, 总学时为396, 其中理论授课学时252, 实验实训144;专业必修课总学分18, 理论讲授14, 实验实训4。专业教育选修课至少应修读学分数为33;《环境检测》被列入专业教育选修课程, 修完可得3个学分, 总课时数63, 其中理论授课为45, 实验实训18。由上可见, 对分析和把握生态系统发展变化规律外部原因有重要作用的《环境监测》及其实验教学课《环境监测实验》没有列入核心课程系列, 作为选修课程, 其学分占学生毕业时的应修总学分比例仅为4.41%, 课时分配也少得可怜。

1.2 实验教学方式老化、单一

生命科学类生态学专业的《环境监测》课程所采用教材一般是环境类专业相应教材 (包括实验教学用书) 。实验教学方式一般如同李金玲 (2008) 所述[2]。实验主要为验证理论的某些知识点而开, 按教学计划, 在固表1渐进性加循环性教学方式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定时间、地点逐一进行实验;同一班次 (采用大班或将自然班分成两个小班上课, 每一班再分若干小组) 做同一个实验, 测定同一个项目。授课方式仍然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方式, 以教师讲授目的、原理、材料介绍、仪器使用、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之后是学生动手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报告书写、教师批改的程序开展。这种“欢迎宴会”式的实验课, 教师照本宣科, 学生被动接纳, 操作机械进行,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 对教师也无任何促进作用。

1.3 实验教学与学生培养目标脱节

目前, 大多数高校生态学专业的《环境监测实验》课开设的是最常规的监测, 由于受课时限制, 项目一般不超过6个。如水样采集、物理性质 (含pH、色度、电导率、和ss) 测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挥发酚测定;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测定;道路交通噪声、厂界噪声监测;土壤中砷、铬的测定等。有关样品绝大多数由实验室工作人员课前准备, 或者学生课余时间在校园周边临时采获, 或者是任课老师相关研究课题保存的样品。实验涉及的药品、试剂、器材、仪器都是实验人员事先准备并按人头或小组分配, 学生到实验室即能按黑板或实验教材实验步骤逐一进行。这种不确定性取样、“进餐”式操作实验方式, 对于验证理论、培养技能有一定帮助, 但对强化学生生态观念、锻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无多大作用。

1.4 大学生实验基础及动手能力普遍较差

目前, 生态学专业学生的化学实验动手能力普遍较差, 除李金玲 (2008) 等所述原因外尚有:一是大学化学课时少, 理论基础不扎实、化学实验技能训练不充分;二是环境监测开课前的实验技能训练偏重于生物学类技能;三是学生侧重和习惯于宏观基础上的逻辑思维, 忽略和生疏于微观基础上的科学推理。

1.5 只有验证性实验, 缺乏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和全国各高校的环境类的环境监测实验课相似[3,4,5], 生态学专业的环境监测实验课程开设的实验也只有验证性实验。生态专业学生的化学基础普遍薄弱, 对实验过程的化学现象的分子、原子相互作用机理理解不到位, 加上验证性实验过程没有真正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诱导学生做认真细致的观察和艰苦的分析归纳总结方能解析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 因此除了实验中的某些奇异现象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较深印记, 绝大多数知识内容走出实验室后不久即忘记。

1.6“化学实验室过敏症”和防范过度

经过系统生态理论学习, 生态专业学生普遍牢记物质元素 (特别是有毒物质元素如致癌、致奇物质) 被初级生产者吸收、储存并沿食物链转移和逐级富集生态机理。由于对实验过程涉及的众多化学试剂的化学性质和生理作用缺乏全面、准确的认识, 学生进入实验室时普遍存在“物物皆毒, 草木皆兵”恐惧心理, 因此易形成过度防范, 如口罩不离口, 手套不离手, 眼睛罩着防护镜, 有的甚至套着两件白大褂;不慎间的皮肤与任何试剂的接触都引起心理波动、惊恐甚至恐惧。心理压力加上防护隔离层造成的感觉敏感性和准确性的下降, 极易造成实验动作的变形, 如组装玻璃实验装置或者使用玻璃器材时很容易滑手或者过度用力而使器件损坏;二是加样误差大造成实验数据偏差或者不准确甚至使实验过程终止;三是师生或者小组成员间交流效率低。

针对上述问题, 作者在教学实际工作中细致、深入研究, 并初步探索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 改进实验教学措施, 提高学习效率

2.1 消除“化学实验室过敏症”

学生的“化学实验室过敏症”并由之形成的恐惧心理, 根本原因在于对有毒物质的吸收、积累、转移及富集、致病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致病机制缺乏全面、准确的认识而造成的。据此, 经对化学物质的生理作用深度介绍 (有利作用、有害作用、传入途径、积累过程、致病量、致病机制、主要病变组织等) , 结合触碰时的可能传入途径、吸附和积累量大小的分析, 明确不慎触碰时应采取的对应措施的原理及所能达到的补救效果, 从而使学生对接触的化学物质有清醒认识, 心中有底, 克除心理障碍, 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 减少防护用具使用量, 降低操作失误率, 既节约实验成本又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此过程在学生独立实验操作前的注意事项讲解中完成, 力求做到精要、深刻。

2.2 实验教学新模式

2.2.1 调整实验教学课时、实验独立设课

环境监测, 本质上是成熟稳定的化学、物理、生物检测原理和技术向环境科学领域的延伸和渗透;实际上是应用。本科生开设环境监测课程, 目的在于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环境监测理论基础及较高的环境监测技能。理论和技能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但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 理论课时往往占到总课时的2/3以上, 实验课为理论课“附属品”。

穿插在理论授课过程中, 绝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分析国内通用的环境监测教材 (如奚立旦) , 作者认为除第1、9、10章及其他各章的第1、2节在教室授课效果比较好之外, 在所有实验室都装备多媒体教学辅助装置的条件下, 其他内容转移到实验课, 在实验室内让学生面对马上要用到的仪器设备和试剂, 结合演示实验, 讲解设备工作原理、试剂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注意事项等等, 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识记, 教学效果要好得多。为此, 我们调整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 将理论课时由原来的45个课时压缩至35, 使实验教学时数达30, 并且实验课独立设课, 成绩单独考核。

2.2.2 紧扣培养目标, 精选实验教学内容

生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从事应用研究、生态旅游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生态学人才;本改革精选和加强与人才将来实际工作最有可能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 将30个学时实验课分为3大模块, 具体安排见表1。

2.2.3 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 改进教学方式

鉴于生态专业学生化学基础薄弱, 实验基础差等原因, 本改革实施渐进式加循环性教学方式;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技能训练。本阶段以测定结果值相对稳定的传统实验项目为载体, 经过课内全面、细致、周到的辅导、指导、规范、纠正、考核和课后实验报告的严格审阅 (本阶段成绩占环境监测实验课程总成绩的30%, 其中15分是实验操作分 (非规范动作一个扣1分, 扣完为止) , 另15分为实验报告) ,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 使之很快熟悉基本操作, 了解污染治理的程序和技术, 初步掌握环境监测的实验技能。第二是技能综合阶段。本阶段将水、气、噪声、固体废物污染与治理的初步实际调研、问题发现、实验课题选定、实验方案设计、样品采集、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实验报告撰写融合到实验教学过程。采用项目大组长负责制, 实验方案设计以大组为单位提出, 全班课堂讨论及老师审核后确定;样品采集大组独立进行;但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实验报告则在大组间轮回进行[2], 即循环性实验;如此, 所有学生全程参与了老师指定的各项目的实验方案的设定过程和各项目涉及的实验操作及结果统计分析、实验报告撰写等, 操作技能和分析技能得到综合。加之实验结果、统计分析与实验报告具有可比性, 以老师对所有项目的实验分析结果为标准, 各大组的实验成绩很容易确定 (占课程成绩的35%) 。第三阶段是技能初步应用阶段。本阶段的教学方式和第二阶段的基本相同 (见表1备注栏) , 区别在于要求学生对指定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查, 结合《生态旅游与规划设计》课程的见习课, 拟定所承担项目的实验方案、采用的评价指标、具体的实验方法等;以实施方案的形式出现并经老师修改、审定后执行。由于本教学阶段采样地点和时间只能相对集中, 实验内容复杂, 实验进程无法同步, 因此采用实验室开放周时空不限定模式进行实验。但指导老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全程到位, 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特别是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各项目的实验研究结果以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格式书写成课程论文。本阶段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5%, 其中实施方案占10分, 实施过程中个人能力和表现占15分, 课程论文占10分。

2.2.4 明确实验报告、课程论文考核标准, 严格考核制度

分数, 永远是本科学生的指挥棒, 在对课程学习目的认识尚未完全到位和完全统一的情况下, 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规范学生实验操作行为、实验报告或者课程论文书写的有力手段。分数这一功能的利用, 必须在分数形成机制上有充分可靠的科学依据和可操作的标准。本教学改革实施之前, 教师已将分数形成的标准详细罗列, 如实验进程各阶段占总课程成绩的比例等等。不同阶段内分值侧重点有别, 如技能训练阶段分值侧重点是规范操作、实验结果;第二阶段侧重于实验课题选定、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第三阶段侧重于结合《生态旅游与规划设计》课程的见习课的实地调查后拟定所承担项目的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课程论文书写的格式、文章布局、层次性和条理性、内容表述的准确性、科学术语应用、参考文献引用等等;并用专门时间与学生讨论修改基本认同后形成标准公布实施并严格实施。

3 结语

本教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现行实验教学方式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经认真设计形成并经周密安排实施。这种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切合学生优势知识、调动学生能动性、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经两年实践, 得到两届学生的极大欢迎和赞赏。不少学生说, 经全程参与六个实验方案的论证和严格的实验操作训练、六个实验报告、三篇课程论文的书写, 我们摸着了科研的门道。但这种教学改革对教师责任心甚至是价值观也是一个真正的考验。符合要求的一篇课程论文的形成不经过三次以上的面对面辅导修改是难以达到的。

摘要:生态学专业《环境监测实验》教学在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实验教学形式和方式及学生自身多方面都存在问题。为此, 本文进行改革研究;紧扣培养目标, 精选实验教学内容;调整实验教学课时、实验独立设课;实施新的教学方式——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明确实验报告、课程论文考核标准, 实行严格考核制度等等。两年的教学实践证实这些教学改革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生态学专业,环境检测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奚立旦, 孙裕生, 刘秀英.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李金玲, 王军.高校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的新形式[J].实验室科学, 2008 (6) :39~41.

[3]张志刚, 夏雪芬.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科学, 2008, 12:72.

[4]李光德, 朱鲁生, 王玉军, 等.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998 (2) :18~19.

篇9:环境监测专业论文

关键词 环境工程;教学计划;修改;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6-0063-02

Discuss on Revision of Teaching Plan for Specialty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Treat Technology//Lu Yixin

Abstrac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s a cross-disciplinary and highly practical subject. For make up some loses in this year's financial crisis which has effected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some shortcomings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of technical education program, we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and hope school’s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ograms 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uld meet the actual needs and make students could adapt to the society capable as soon as possible when they do a job.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education programs;revised;discuss

Author’s address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Chengdu Electromechanical College, Chengdu 61003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也对自身居住的环境日趋重视,环保人才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为环境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市场。但是,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技术管理能力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7年11月,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开展了“环境质量月——教学计划修改”探讨活动。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估计往后2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本次讨论活动主要是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现有的教学计划,增强本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学校从2002年开始筹备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毕业300多学生,每年的就业率能达到95%以上。环境专业的教学计划一般每3年都要根据市场需求实际情况加以调整,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毕业后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为我国的环保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 现有教学计划

大学的学分制已经运行多年,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课程和教师,增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吸收知识。本专业毕业生最低学分是134.5学分,详见表1。

2 存在问题

2.1 学生选课盲目性学分制实行后[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课程,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并不了解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置以及课程之间相互的关系,特别是刚进校的新生,在选课的时候很茫然,不知道选什么课、选多少课,经常出现“跟风”情况,即几个学生选了哪一门课,其他学生就跟着选。笔者带过两届学生,学生在选择专业选修课程时,经常出现全班全部选了同几门课程,“选修课”成了“必选课”。

2.2 专业选修课程偏少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2]。它与工业、农业、食品、旅游等行业密切相关,涉及到地质、水文、土木、经济等专业知识。因此,要求环境专业的工作人员除了掌握本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处理好环境工作。

从表1中可以看到“专业选修课”为12学分,仅占总学分8.9%。学生选择“专业选修课”的余地并不大。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兴趣都存在着差异,专业选修课设置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差异性。

2.3 教材陈旧目前,环境专业的教材大多选用了高职高专国家级规划教材,存在着教材版本过时的问题。比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 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这3门课程的教材都是2001年版的,教材里面部分内容,现在早已经更新了。

2.4 课程内容安排存在不足上文提到环境专业的工作人员要求要有广博的各方面的知识,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选修课”中应适当增加“流体力学、水质工程学、环境经济学、环境工程施工”等方面的课程。

在教学计划中“教学实践环节”,包括做环境试验、课堂讨论、课间练习、校内外实习等形式,共30学分,占总学分的22.3%,而讲课的学分占总学分的87.7%。环境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强的课程,只有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才能让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

3 教学计划修改建议

3.1 组织环境专业课程介绍活动新生一进校,专业教师就应组织开展环境专业课程的介绍,内容包括本专业的特色、专业主干课程、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哪些课程、课程之间的关系等,使新生一开始就对专业课程有大概了解。在选课的时候,由专业教师现场指点,在“专业选修课”选择的时候减少盲目跟从的现象。

3.2 增加选修课适当增加环境专业选修课程,充实学生的环境专业知识量,拉开学生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可适当增加外聘环境专业的教师,讲授环境专业的选修课,或者聘请专家来校开展专业讲座。

3.3 更新教材现在知识的更新是日新月异,所以教材也应更新。在教材的选择方面,应听取上本课程教师的意见,结合学生对该课程的反映,选择适当的新教材,使教师讲解的内容跟上现在的社会的发展。

3.4 提高实践学分的比重环境专业涉及了社会、经济、生态、地理、气象、土壤等众多学科[3],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仅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学会、学好专业知识。教学实践环节的学分所占份额应提高到30%~40%,可以考虑采用定岗实习的方式。如,在环境行业的工厂里以员工的身份进行跟班实习。或者利用假期,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对居住环境进行调研,包括调查污染现状,提出解决的途径,写实习报告,并可作为在校评奖的条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4 结论

优化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增加专业课程的内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同一环境专业毕业的学生,所学的方向可能差别很大,有较强的自我动手、分析问题能力,能尽快适应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薛勇.学分制下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高教研究,2007(1):17

[2]靳孟贵.国外高校环境专业教学的几点启示[J].地质科技情报,1998(2):107

上一篇:浙江省青年教师培训下一篇:扫黑除恶时政热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