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饮茶的诗句

2024-04-30

围炉饮茶的诗句(精选2篇)

篇1:围炉饮茶的诗句

围炉饮茶的诗句精选

(一)

围炉小饮忆花开,每到神驰进一杯。

斗转周天惊恍惚,年将半百仍徘徊。

痴情涌动吟柑赋,藩鬓销磨远杏腮。

岁尽惟期飞雪冻,肩依松柏共迎梅。

(二)

海滨漫遍膻鲜味,临岸听涛气息咸。

拾贝鸣饥桂园酒,围炉笑论雨花岩。

梦求鹅卵生金石,夜起潮风扯袖衫。

不是辞朋心不舍,先贪美味再扬帆。

(三)

陋室芸窗书已倦,围炉小饮忆花开。

青天惯见青春老,白露偏逢白日还。

贤令情长遗五柳,蒸民望切仰三槐。

忧心哪得知音吐,且就樽前数一回。

(四)

星疏月黑伴风高,陋室孤灯照客袍。

忆旅惯逢淇奥竹,思行何觅武陵桃?

无怜莫过南飞雁,有爱终归北苑膏。

合卷褪衣轻拭带,流苏依旧衬妆刀。

(五)

浮生不意韶光逝,一寸相思一寸灰。

倚枕高眠听雨落,围炉小饮忆花开。

泥涂尾曳何须怨,草莽头昂即是灾。

始解寒蛩长寂寂,于无声处望春雷。

(六)

杯中买醉杯中醒,明日黄花去似烟。

望月超凡云漠漠,听风入世雨绵绵。

远山遗恨八千里,沧海传情一万年。

雪落归途追梦客,围炉诗语换清闲。

(七)

伏案多时眼自哀,笔耕不见鬼神催。

病烦折我难成梦,福薄由他不聚财。

启户微吟邀月对,围炉小饮忆花开。

晴明若有同行者,也拟登高享快哉。

(八)

频传温度已偏低,万里山河雪乱飞。

夜静围炉堪走笔,更深把酒好题诗。

梅花早露三分瘦,处士何妨尽一杯。

役念从来通释道,骚人放逸不为奇。

(九)

半盏清茶煮寂寥,梅亭独坐忆吹箫。

城南旧事残云卷,江北新凉落叶飘。

楚畹情多情已薄,华胥梦短梦偏饶。

可怜白发三千丈,一枕春酲醉未消。

(十)

诗文草稿惯成堆,不佞生平慕俊才。

岂有青瞳轻世相, 惟将赤胆奉童孩。

溪山处处浓冬意,风雨时时暗讲台。

永夜天寒书在侧,围炉小饮忆花开。

篇2:《围炉夜话》的题外话

《围炉夜话》自面世以来,一直盛传不衰,它与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与其他两书不同的是,《围炉夜话》虽读者无数,但作者王永彬生平行藏、何方人士多语焉不详,无确切考证。如今疑案解答,王永彬隐居之地人气走旺,日渐热闹,不再安静了,隔三差五总有三三两两的慕名者前去拜谒,热心文化的政府官员也三番五次现场办公,筹划开发大业。今年季春一个周六,我与众文学笔友前往那个叫余家桥的村落。

年少曾到余家桥中学耍过半日。这是一所农村子弟学校,现已不复存在,然当年却学子如云,享誉一方。在我人生失意落魄那几年,租书谋生,闲暇便去废品收购站淘书,曾淘得几十本盖有“余家桥中学”印章的《散文》杂志。乡村学校有此文学杂志,让我心生敬佩,同时也叹息鄙视那个视书如草的卖书人。

王永彬故居已被拆除,甚至见不到残砖片瓦,其后人在那块书香尚未散尽的地基上盖起了新式楼房,我心头好生凄凉。王永彬遗物寥寥无几,一块残旧匾额,几张陈黄墨迹,再就是“前几年盖房子把成堆书物拖到废品收购站卖掉”的遗憾与无奈。据了解,王家老屋原有大量藏书,堆满一间房,连墙缝中都塞有散落书页。文革破“四旧”时,王家后人将书用稻草遮盖,得以保存部分书籍。但后来因生活拮据,家族一残疾老人为维持生计,将部分书籍拿到街上换了生活用品。余下部分前几年捐给了宜都市图书馆和送给一些朋友了。家里现有图书仅十余本。主人将当年友人和学生送给王永彬的诗词寿帖示于来者,毛笔书法真迹,篆体“桥西山馆”印章,古色古香弥漫。尽管如此,我仍不解后人草率处理祖宗书籍的行为。钱财散尽尚可再来,把先哲智慧当废纸卖掉比挥霍钱财更让人叹悔与懊恼。倘若先生魂知,当作何想!

王永彬的墓地在居所背后笔架山上,山虽不高,但略陡峭。密林遮日,荆棘横生,一行人连拉带扶,沿崎岖小路艰难爬行。此前这里人迹罕至,这条小路由最初考证先贤的周德富、傅世金、杨邦俊等人挥舞镰刀、披荆斩棘而来。半山腰处,一片阔地,先生墓穴依势垒砌,背靠松林,面朝远山,灵柩长眠地下,生平刻记碑上。碑身完好。墓碑正上方是“垂裕后昆”(语出《尚书》,意为后世子孙留下功业或财产),正中刻写“敕授修职郎王公宜山之墓”。两边是“著述高风青山含笑;俯仰陈迹绛云在霄”对联。背面碑文由王永彬生前好友监利进士王柏心所作,两旁也刻一幅对联:“独柱有灵山兼水报;石门无恙地以人传”。

王永彬于乾隆年间生,同治时代卒,享年七十有八。先生年少入县学读书,后获贡生科名。《围炉夜话》短文221则,短小精辟、语言亲切、以小见大,富于哲理,分别从“修身、处世、谋略”三个方面阐释“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的要义,揭示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以其独到的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围炉”与“夜话”让人感受家人围坐、聆听长者教诲的和谐氛围,言者亲切随和,闻者无拘无束,道理深入浅出,风格雅俗共赏,读之老少皆宜,是本难得的枕边书,日读一页,如同参悟,教益匪浅。如果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也可以说一部《围炉夜话》教天下。

《围炉夜话》,人间真话。掩卷沉思,王永彬的成就与智慧,源于他修身养性,苛刻操守,甘于寂寞。王永彬曾有的官位名称不过是修职郎、候选教谕。修职郎属文官第三十六阶,大概相当于“科员”或“办事员”级别吧。教谕,“正式教师”之意,候选教谕,意味着王永彬当时并没有就任此职,仅拥有这一资格,相当今天的民办教师吧,实在是大材小用,高才屈就。但先生不慕名功利,而是静心修学,著书立传。他在官场最大的作为是在《枝江县志》(同治版本)编修中担任“分修”。为文为官者心知,很多时候“分修”实际是真正执笔人,如同今天理论调研文章的真正作者往往署名最后,一项活动的实际工作者常常排名末尾,虽不被外人瞧起,但自身的才华不会因为排名先后而淹没。

王永彬涉猎广泛,治学严谨,勤于著述,仅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普通古籍阅览室”的藏书目录中便记其《历代帝统年表》、《先正格言集句》、《朱子治家格言》、《六书辨略》、《音义辨略》、《禊帖集字楹联》、《孝经衬解》、《围炉夜话》等部卷,合称《桥西山馆杂著八种》。王永彬著述授业之余,经史诸子书法医学皆习,另有《讲学录》、《说古韵言》、《独柱山房诗文襟著》、《脏腹病药夫》等,并与周柳溪、罗梦生创办诗社,号“吟坛三友”。

大凡科学文艺有为者,莫不淡泊名利,甘守寂寞。王永彬不慕荣华富贵,独善心灵家园,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魏晋风骨。儒学熏身,道学养心,信奉德化,崇尚孝道,隐居授学,常与志同道合者对酒当歌,谈文论艺。见善必赏,见过必纠,每有节义忠烈之事,常涕泗沾襟,真情相助。至大至刚,至善至柔,浩然正气。而今物欲横流,世象浮躁,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日趋式微,很多文人缺少清气与操守,不愿恪守寂寞,极度渴望物欲,一些人甚至视金钱权力为人生成功唯一之圭臬,痴心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最简单的方法获得最大的“成功”,热心炒作,沽名钓誉,人格不能独立,心灵无处安顿,非但不能超俗,反而多了俗气、小气甚至痞气、帮派山林匪气,如此,岂能宁静致远,成就大器?文人当有逸气、骨气,涵养心中浩然之气,俸薄俭常足,位卑人自尊,静心养性,端正操守。的确,现实有太多的无奈,操守常常被嘲为迂腐。我以为,真正的文人学者当学王永彬,虽然当时未必被世人所知所崇,也无一官半职,但他著述等身的人生轨迹足让众人汗颜。“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王永彬被埋没一个半世纪后被人们所识所仰,与其本地同朝的品官芸芸,几人留芳名?目前我所知晓者仅枝江知县(今枝城镇)朱锡绶。此君能官能文,国家图书馆存有多卷著作,其中《幽梦续影》与《围炉夜话》风格相近。如“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善贾无市井气,善文无迂腐气”等哲理妙文。他任知县期间多次拜访王永彬,礼贤下士,犹当敬之。

据悉,收集整理《王永彬集》的工作已被纳入《荆楚全书》编纂计划,此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被称为湖北“四库全书”,是独具荆楚特色的“文化地标”。

上一篇:乡镇干部公开选拔案例分析(附答案)下一篇:应考技术七个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