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的诗句

2024-04-22

秋月的诗句(共11篇)

篇1:秋月的诗句

秋月的诗句

1、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唐韩愈《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宋苏轼《前赤壁赋》

3、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一首》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中秋月》

5、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6、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清袁枚《春日杂诗》

7、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9、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唐徐凝《忆扬州》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11、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清濮淙《闻梁蘧玉已寓京口》

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13、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14、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宋苏轼《西江月》

1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唐刘方平《月夜》

16、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天仙子?送春》

17、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唐贾至《别裴九弟》

18、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19、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20、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21、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唐刘方平《秋夜泛舟》

22、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唐韩愈《山石》

23、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唐白居易《春题湖上》

24、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宋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更多:

1、<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描述秋月的诗句。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描述秋月的诗句。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3、<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4、<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5、<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6、<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8、<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9、<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1、<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12、<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3、<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14、<中秋月>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5、<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6、<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17、<中秋待月>

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18、<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9、<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20、<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21、<倪庄中秋>

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篇2:秋月的诗句

2、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3、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5、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6、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7、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8、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10、芜然蕙草暮,飒尔凉风吹。——李白《秋思》

11、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纳兰性德《风流子·秋郊即事》

12、黄菊枝头生晓寒。——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

13、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宋祁《九日置酒》

14、明月不谙离恨苦。——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5、秋雨晴时泪不晴。——苏轼《南乡子·送述古》

16、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温庭筠《荷叶杯·镜水夜来秋月》

17、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8、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高蟾《金陵晚望》

19、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20、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杜甫《十六夜玩月》

21、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22、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23、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24、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

25、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26、寂寞枯枰响泬寥,秦淮秋老咽寒潮。——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27、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28、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29、月到中球圆,人圆梦难圆。——无可《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

30、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31、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徐祯卿《在武昌作》

32、最堪爱、一曲银钩小,宝帘挂秋冷。——王沂孙《眉妩·新月》

33、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34、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李觏《秋晚悲怀》

35、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36、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

37、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38、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李建枢《咏月》

39、素娥尝药去,乌鹊绕枝惊。——朱华《海上生明月》

40、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峤《同赋山居七夕》

41、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4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43、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韩偓《夜深》

44、榕树底下我伤心,独自一人,知向谁边?晓来百念皆空去,抬头望月月光寒。——无可《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

45、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

46、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骆宾王《送别》

47、含情不得语,频使桂华空。——张九龄《秋夕望月》

48、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49、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屈大均《鲁连台》

50、夜深风竹敲秋韵。——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51、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

52、西园徒自赏,南飞终未安。——骆宾王《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月》

53、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54、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徐灿《菩萨蛮·秋闺》

篇3:流动的春花秋月

李煜虽出生于帝王之家,却从未艳羡俯瞰天下的皇位。他一直流连于风花雪月,他原以为此生可以安静地观看春花秋月,他愿做一蓑笠渔父。但他在憧憬自由的同时,却未曾想到他的自由悬于富贵权势之上。李煜在大自然的风花雪月与笔墨纸砚诗词书画中,寻找心灵的栖息地。此时,命运之神青睐他,一位风华绝代的女子渐渐地走进了他的生命。

金风玉露喜相逢,他十八,她十九,恰逢锦灿华年。彼时他叫李从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儿子。他面容俊美,腹有诗书气质华贵。而她叫娥皇,后人称之大周后,是南唐开国老臣周宗的长女,恰巧也是倾国倾城色,多才多艺身:“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至于采戏博弈,靡不妙绝。”新婚之夜,当红盖头落地的那一瞬间,李从嘉的心禁不住狂跳了起来。娥皇粉面含羞,美目流转着熠熠光彩,红衣喜袍映得整个人明艳生动。他的嘴角噙着笑意,目不转睛地看着她,但不是清晰地看,而是朦胧地瞧着。他并不想用视线真切地捉住她的眼、鼻、嘴、额、发,他只想抓住它们的轮廓。其实也不想抓住轮廓,只想抓住气氛、色彩和情绪的综合。他强烈的与众不同的重瞳像是一个可怕的触觉体,只要看她一眼,她心灵的最深处就会被重击一次。渐渐地,她竟大胆地定定凝视他,带着燃烧的意味。星眸流转,李从嘉见到娥皇低徊的眼眸中,藏着他的清俊身影。徐徐徐徐地,他伸出有力的手臂,深情地抓住她纤细的十指,沉默地握着,握着握着,忽然越握越紧,似要把她握碎。从此,琴瑟和鸣。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堪称天作之合。新婚燕尔,他携着她,在绣房里小饮清酒。她附在他身侧,静谧得只剩下呼吸,内心的柔情湿润了时光,眼眸里荡漾的蜜意醉了流年,仿佛今生今世的欢愉皆存于这呢喃软语和举手投足之间。

此间,娥皇掩口小饮,薄袖沾湿亦无所觉,轻挪一下莲步,依靠于绣床,从床上扯来几根绒线,嚼在嘴里,面带笑容,朝着坐于桌旁眼神迷离的他轻轻唾去。《一斛珠》由此而作。“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整首词将娇羞的香闺韵事写得活色生香,娥皇的明眸皓齿、柔情妩媚跃然纸上。“莫为词人轻薄,正是词家本色。”两情相悦时,那眼神里,除了彼此,又岂能容得下它物。

夫妻情意日笃,李从嘉与娥皇琴瑟相谐的故事在南唐国内传为美谈。娥皇弹奏琵琶,召唤来四周鸟儿莺歌燕舞,绕梁盘旋,又引得李从嘉抚琴相和,琴瑟和鸣,情深意更长。南唐中主李璟向来钟爱听曲品茗等雅事,便选定个好日子命儿媳精心准备,要在文臣雅士面前好好露一手。在众人的殷切期盼中,在文臣雅士的千呼万唤中,娥皇犹抱琵琶半遮面,镇定自若地弹奏起琵琶。琴弦在指尖飞舞,乐曲的意境初始温婉,清微淡远,似有还无的琴音让人感到心像被流水洗过一样清澈。此时,恰好松风习习,秋云映山,钟声清凉,使人不由得沉醉其中,淡化了“小我”,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曲子却大开大合,激昂处如千军万马呼啸山川,浅酌处如春风拂过细水流觞,高亢处如铁骑突出银瓶乍破……听者被之牵引,激昂处蓦然闭眼,舒缓处稍稍扬眉,神色迥异,不一而足。一曲终了,中主李璟一边情不自禁夸赞:“妙哉,妙哉!”一边下令赐娥皇南唐宫中的稀有珍宝——烧槽琵琶。

天不遂人愿,世总违人心。谁知全心全意渴望皇袍加身的太子李弘冀突患暴病早夭,而志趣在流连于秀丽的山水之间的李从嘉从此登上了号令天下的宝座。这位曾相继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的皇帝,用“天教心愿与身违”来描述自己登基也属实情。李璟病逝前,李从嘉的五个哥哥也相继先逝,他不得不遵从父命君临天下,并改名李煜。

贵为一国之主,后宫佳丽无数,李煜却依然专宠娥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若世间的一切,皆如我们所愿,多好!只是,他们至真至美的爱却遭到天忌,蒙受了娥皇病逝的劫难。那朵为他而竭力盛开的花儿凋落了。从此,对月当歌,弹琴赋词只能永远定格为怀念。那些司空见惯的欢愉瞬间被生生地抽去,形单影只的他突然间无所适从,哀痛叠复着哀痛。“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他强忍悲痛,为她写下数千字的追悼文章《昭惠周后诔》,竭尽回忆他和她之间的无限甜蜜和恩爱,道尽了人去楼空睹物思人的悲伤思念之情。千百年过去了,李煜对大周后的思念虽已零落成泥,却历久弥新,万古长存。

再美好再长久的人生,也只有一世,李煜却活了两世。李煜与大周后诗词相伴乐音袅绕的欢愉的时光是显山露水的,不事雕琢的。如今,他虽续娶了大周后的妹妹小周后,但婚后的幸福与伤感却同样齐上眉头和心头。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北宋灭掉了后蜀,赵匡胤决意再取南汉,于是诏令已奉大宋为正统的李煜劝其受降。虽然南唐与南汉唇齿相依,但面对强大的北宋,李煜斟酌再三后还是写了封规劝信。岂料南汉不愿投降,赵匡胤勃然大怒,起兵伐之,南汉逐灭。在年复一年数目不断暴涨的纳贡中,李煜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南汉遭遇的那一天,终究是会到来的,只是时间问题。他那颗一直追求风花雪月的浪漫的心,不愿血腥相残兵戎相见。为了偏安一隅,他不得不岁岁向那个北方的赵氏王朝纳贡称臣。

懂音乐,能歌善舞,擅长诗文书画的唐末进士韩熙载,本是个有政治才干的人。但看到国势日衰,身居南唐的他却不愿出任宰相,而把一腔苦衷寄托于歌舞夜宴之中。李煜“惜其才”,想方设法规劝,甚至不惜派皇家画师顾闳中深夜潜入韩宅,窥看其纵情声色的场面。顾闳中混迹韩府后,以夜宴为主题创作了一幅长卷《韩熙载夜宴图》,以节选连续故事片断的中华传统技法,叙事诗般描述了韩熙载夜宴的全部情景。全图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为五段,以屏风为间隔,主要人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均有出现,即宴饮宾客,弹奏琵琶;舞蹈,韩熙载亲为击鼓;宾客散去,韩熙载与诸女伎休息;韩熙载更衣后,听女伎奏管乐;宴散,韩熙载与众女伎调笑。

nlc202309082329

我从图上仔细地端详着这场古老的夜宴。大大小小的碗碟里盛放着色彩鲜艳的食物。它们在茶几上保持刚刚端上桌时的那种滋润的新鲜的状态,芳香的气息在苍茫的岁月里弥漫。精致的洒壶悬于案头,而主人及宾客既不忙于斟酒,也顾不上夹菜,而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转身侧耳,将视线不约而同地投向画卷的角落里那位年轻貌美的坐弹琵琶的女子。不是美酒,而是音乐灌醉了画中的40多个人物。在千年之后,他们仍然保持着凝视与倾听的姿态。这是集口福、眼福、耳福于一体的盛宴。我想有幸参加这场盛宴的人绝非酒色之徒,他们之间也绝非酒肉之交,他们会因为一曲余音绕梁的仙乐而三月不知肉味。他们是心有灵犀,闻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挚友。这是一场永远不散的筵席。音乐不散、欢乐不散、酒香不散、人物不散,即使曲终人情也不散。他们和她们的生命在画家的笔下获得了永恒。艺术的伟大,正在于此。

画卷中的韩熙载从倚栏倾听到挥锤击鼓,始终眉峰紧锁若有所思。他的忧心仲仲与夜宴歌舞欢乐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韩熙载复杂的内心世界纤毫毕现。他想拯救南唐于危难之中,却又无力拯救处于危难之中的南唐。这种微妙的情愫使《韩熙载夜宴图》,至今仍然弥散着思想的深度和现实的意义。凝视着这幅画,李煜的眉头锁得更紧了。他不理朝政却与小周后整日焚香拜佛,与韩熙载纵情声色并无二致。李煜的宫廷生活在得过且过中飘摇不定,残酷的命运的大网正向他撒开。他面对着南唐颓败的江山,知道大宋十万水师精兵迟早会兵临城下。自从屈辱的纳贡逐始,南唐已是国势日衰,祖上丢给他的是一个无解的政治命题。他多想置身度外,然而身不由己,上苍选择了让他来为南唐短暂的历史画上一个悲痛至极的句号。

兵败城破受降,李煜跌入了痛苦的深渊。他曾经拥有的月圆天心、繁花满枝的幸福与欢乐,似乎只是为了加重凸显这种悲剧的深切与沉重。没有人比曾是一国之君的文人李煜,对“江山”、“家国”的理解更真实更具体更透彻。失去“江山”和“家国”,对于李煜来说是切肤锥心之痛。李煜体验过身为南唐后主的天堂之乐,也体验到了身为阶下囚的炼狱之苦,缘此才将一个“愁”字写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他将哀愁一粒一粒地填在词的韵脚里,平平仄仄寻愁觅恨泪眼问花。

月光朗照的夜晚,李煜总想登楼眺望故国,而满怀的愁绪却不能自已。《乌夜啼》述说出了亡国之君心头非同寻常的隐痛:“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无言”二字摄取了凄婉之神,那份凄凉的哀愁伴随着清秋梧桐婆娑的姿影在中国人的心里摇曳了千年。《草堂诗余隽》卷二中称《浪淘沙》为“亡国之音哀以思”的代表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好一个“梦里不知身是客”,将人引入到物是人非的绝望的哀伤的境地。此刻,李煜多么想登楼远眺故国的无限江山,可心头的矛盾又使他提醒自己,“独自莫凭栏”,那样只能引起更沉痛的哀伤。结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地人间”,将读者融入了词人当时一样的喉头发堵唏嘘落泪的境地。此词将李煜内心的消极颓废哀伤写到了极致,他的生命也走到了极致,词的艺术魅力也达到了极致。

最让人感受到词人回忆故国泪水横流肝肠寸断的愁绪与伤痛,还是要数那首《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读着这首词,我仿佛看到精神已处于恍惚游离状态的李煜正在自言自语。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承受着国破家亡的摧残,与目睹凄风苦雨摧花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胭脂有泪宛如杜鹃啼血,人生遗憾太多伤感太多,无力排遣,只好任它如流水滔滔不绝。“人生长恨”的似乎不仅仅是一己的失意情怀,而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慨叹。

又是一个明月夜,李煜怎能不忆起他的江南,杏花春雨、三秋桂子、十里荷塘……数不清的文本和词语构成了他的生命。在文本和词语里,李煜想起他的故国的雕花栏杆、玉石台阶和豪华宫殿时,那份无边无际的哀愁铺天盖地地将他层层包裹。他将哀愁镶嵌在曼妙的词句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问天问地到自问,他心潮波澜起伏,忧思难以排遣,只有无可奈何地叹息。年年的春花和岁岁的秋月依旧,而记忆中的锦灿年华一去不复返了,留下的只有无可奈何的国破家亡的惨痛。不是真正的伤心人,未到真正的伤心处,则道不出这满腹哀愁似流水的词句。此时的李煜当真是“罄南山之竹,写意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情不尽;愁如云而长聚,泪若水以难干。”陈廷焯以“一声恸歌,如闻哀猿,呜咽缠绵,满纸血泪”道破了天机。

尝言“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的宋太祖赵匡胤终究是宅心仁厚之人,向来礼遇文人雅士,李煜虽处于幽禁之中还是受到厚待。据宋叶梦得记载:“江南李煜既降,太祖尝因曲燕问:‘闻卿在国中好作诗?’因使举得意者一联。煜沉吟久之,诵其咏扇云:‘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上曰:‘满怀之风,却有多少?’他日复燕煜,顾近臣曰:‘好一个翰林学士!’”宋太祖对江南亡国之主李煜的文学才华欣赏之意是溢于言表。涉嫌弑君篡位的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李煜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怀揣着忌妒、恐惧等复杂心绪的赵光义在“牛郎织女渡鹊桥”的七夕之夜,以祝寿为名派人给他送去含有牵机之毒的御酒。于是,一个充满激情、才华和正能量的生命就这样满载着遗憾殒没了。不堪如此重击的小周后,不久也香消玉殒,二人合葬于北邙山。

李煜失去了三千里江山,却在词的世界里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天地,影响了整个宋朝文化的发展。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逐深,逐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在词中煽动着精神的翅膀,将心的江河湖海和崇山峻岭都收藏了起来。李煜那颗热爱艺术,热爱一切真善美的赤子之心在春花秋月中歌唱,隔着千年的时光,我们也能听得见感受得到。千年之后的我们,仍然能在词的岩层里寻找到那沉积着的层层叠叠的心曲。李煜词中闪耀的精神之光,永远不会熄灭,在泥土之下燃烧,使大地温暖。我经常于静夜抚摸这些闪耀的词句,回味它们,并被它们再次照拂。

篇4:秋月的诗句

2、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8、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9、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10、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11、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3、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1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15、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16、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17、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1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0、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1、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22、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23、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篇5:描写秋月的诗句

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

皓月瑶池怨, 碗中泛青光.

玉食皆入口, 此饼乃独绝.

沾巾银丝透, 举头相思愁.

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

中秋鲜果列晶盘,

饼样圆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门不出,

要同明月作团乐。

-沈兆褆

三材取具油糖面,

磊落芳洁堆瓦缸。

水溲成模入火炙,

铁炉扬炭时铮从。

和酥馅果更奇绝,

列肆错杂鱼豆桩。

-钱沣

红白翻毛制造精,

中秋送礼遍都城。

论斤成套多低货,

馅少皮干大半生。

-李静山

中秋节物未为低,

火烘罗罗出斧齐。

一样饼师新制得,

佳名先向月中题。

-祁启萼

苏东坡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篇6:描写秋月的诗句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戴叔伦《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袁凯《京师得家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篇7:特利尔山麓上空的“秋月”

许多人曾挟着孤独、寂寞、忧患而来,离时却带着喜悦、乐观和希望而去。当他们用充满感激的双手与主人亲密握别时,才真正感受到了华裔中医大夫孙波那颗善良友爱的“国际心”和中华医学宝典中的精髓。

月是故乡明

1991年春天,踌躇满志的孙波不远万里,从中国长春来到德国求学。身居异国他乡,文化底蕴的不同,使孙波在生活的许多方面感到不适。紧张的工作、激烈的竞争,虽然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挑战和成功的机会,但也造成了人际间关系的冷漠。“月是故乡明”,每当夜晚,仰望无际的星空,怀念遥远的亲朋,在淡淡的相思愁中,总有一种儿女情长的感觉从心底油然升起。

孙波出生于干部家庭,受父母的影响,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扎下了根。还是在中学时期,他就对“儒、道”伦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父母眼里,孙波是个孝顺的孩子;在朋友眼里,孙波是个忠诚的伙伴;在老师眼里,孙波是个谦虚的学生。他把爱心奉送给人们,而人们也把友善回送给了他。

如今,故乡的情结只能在梦中回味,而身边的人们却又缺乏亲情。孙波曾不止一次亲眼目睹和深切感受到了在德期间人际关系的淡薄、冷漠、残酷和与之俱来的郁抑、孤独、失落。他决心用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和道德在远离祖国的异邦构筑一座联结人与人情感的桥梁,让封闭的心灵从此不再寂寞。

华人郎中孙

孙波的父母都是中医,大概是遗传基因在起作用,加上耳濡目染、进修自学,在国内时他就对博大精深的歧黄之术倍加推崇,并随父母学会了切脉、问诊、下药等疗治手法。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道德和中国医学,孙波放弃了在德所学专业,苦心钻研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从内经、易经及孔孟老庄学说中汲取积极的营养,并毅然决然重操家传。

几年来,他坚持免费行医,登门拜访,对那些需要帮助而又经济拮据者,特别是那些孤寡老人、心情郁闷者更是他主动入户光顾的“常客”。在行医过程中,孙波关心人们的病情,更关心人们的心情。他一方面通过自身实践展示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灵验;一方面广为宣传中国“儒、道”中,那些带有积极色彩的伦理道德。

星移斗转,岁月变迁,孙波揣着一位普通中国人的爱心,足迹几乎踏遍了特利尔市的每个角落。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开始接踵而至接受了来自东方神州的特殊诊治。

孙波在与许多人接触中,深切地感受到孤僻、寂寞、世态炎凉给人们心灵上带来的创伤,并由此引发的身心疾病。2002年,他依据自己在德的观察和体会,组织策划编写了《走出孤独》(已在中国国内发行),而他行医的初衷就本是想给予人们更多的温情和友爱,来驱除人际间的淡薄与冷漠,因此关心人、关注人的心情、透析人的精神世界,贯穿于他为患者疗治的整个过程。他凭借着中国人特有的友善、亲切和诊治方法,在特利尔温暖和赢得了众多患者的心。

为了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孙波由走街串巷,改为开办诊所;由入户宣传,改为举办“中医”、“气功”等多种讲座。14年来,孙波行医规模不断扩大,他所倾心的事业也如日中天。目前,他已拥有了20多个诊所和康复训练基地,并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华人郎中孙”。目前,孙波的患者已超越国境,受益者近万人。从他的身上,利特尔人们认识了中国,信服了中国的歧黄之术,同时也逐渐了解了神秘中国传统的道德文明。

神奇的音疗

孙波从小就对音乐有一种极强的悟性,他能演奏许多较为复杂的中国乐器,二胡、笛箫、洋琴在他灵巧的双指下,流淌出一曲曲悠扬的民族乐曲。在为患者诊治的间隙中,他热情地为他们演奏,目睹了他们在音乐中如醉如痴,悠然愉悦的神情。中华音乐的奇特魅力,使他深受启发,于是一个将中医与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治疗构想经过酝酿,终于在特利尔成功地诞生了。

孙波在用心医治患者的病症时,采用中医疗治,同时有意识地融入中国民族的传统音乐,让音乐的声波与针灸的刺激产生共鸣,让优美的旋律与体内的律动合拍同一,既舒缓了患者的情绪,又取悦了患者的身心。经他的精心治疗,一位瘫痪多年的老人已重新站起,一位身患绝症的姑娘重获新生。

为了更好地实践中医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孙波选择了中国天津歌舞剧院作为合作伙伴。2002年,他邀请了该剧院派出演出组来德演出,那一首首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中国民族乐曲,《二泉印月》、《平湖秋月》、《雨打芭蕉》、《紫竹调》……像一股热风席卷了特利尔。谁能想到,曾令多少代中国人为之倾倒的传统乐曲,竟然在远隔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也同样寻到了自己的知音呢?在这悠扬、清亮、充满神韵的“天籁之声”中,患者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封闭的心门敞开了;孤独的情感驱散了,带之而起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情的向往。

中医与音乐的结合在疗治心理疾症时发生的神奇功效,增强了孙波的信心。他决心要让中华民族的优美旋律融入异国人的血脉中。通过朋友,孙波从祖国购进了大批民族音响制品,并在诊室中安置了音响设备,在医生行针时,只要按摸设置的功能键,即刻响起有助于通脉、经络的乐曲。而接受治疗者,在欣赏这优美旋律的同时,心随音乐齐动,仿佛如临其境,身居其中,蓝天白云、清泉绿茵、飞鸟争鸣、团花簇锦。在这“仙境、仙乐”的熏陶和感染下,一颗颗疾患的身心得到了迅速的矫正和康复。

永是中国人

如今,“华人郎中孙”在特利尔几乎已家喻户晓,成为了“人物”,人们只要感到身心不适,都会主动找到孙波寻求疗治。而孙波总是那么谦恭、友好,始终保持着一名普通中国人的良好心态。他曾多次获得加入德国籍的机会,然而他都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尽管因国籍原因给他在许多重要的交往中带来诸多不便。有些朋友对此不理解,也有些人为此深表遗憾,但孙波却常常自豪地说:“我从未想过改变自己的国籍,我永远是一个中国人!”

作为中国人,孙波确实未曾忘记过自己的生命之根。在传播中华传统医学和中华道德文明的同时,他又自觉的担当起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为了使文化的传播更加通畅、便利,孙波在德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并与中国天津歌舞剧院确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多次邀请他们赴德进行文化交流和协助音乐治疗。而每一次赴德活动,都是由孙波亲自策划、亲自设计、亲自部署和亲自实施的。

前不久,经孙波邀请,天津歌舞剧院演出组再次赴德进行文化交流。在这次文化交流中,孙波的中国情结又一次得到了升华。按照他策划的方案,天津歌舞剧院演出小组在特利尔先后共演出10场。

在特利尔音乐疗法现场演出时,为了让德国朋友进一步认识中国、了解天津,孙波特意邀请了特利尔的许多社会名流和政府官员前来欣赏。来自中华大地民族经典乐曲的独特魅力,带给人们不尽的欢乐和绵绵爱意,其妙不可言令专程前来祝贺的维特里希市市长也感到了震惊。

在特利尔大学为中国留学生演出时,当那熟悉的乐曲在礼堂中奏响时,台下的近300名中国留学生激动地随着节拍齐声吟唱。“中国!中国!”掌声、笑声挟着欢呼声响彻了特利尔的夜空。就在那一夜,被民族音乐点燃起来的“火爆”场景不但使中国留学生和中国天津歌舞剧院演员难以入眠,而且让他国留学生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还有一次是在马克思故居演出,这是中国天津文艺工作者在此的第一次登台亮相。到这里参观的多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共产党人,在他们面前,孙波特意策划的演出,不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而且也充分表达了走向辉煌的中国人民对这位伟大先哲的怀念与敬仰。

秋天的夜晚总是那么清爽;秋天的月亮,总是那么皎洁。

篇8:形容秋月的古诗句

1、秋月春风,只作浑闲度。

2、碧天秋月无端,别来长照关山。

3、写向孤桐谁解听。空江秋月明。

4、秋月明如水,岩花忽起予。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6、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7、秋月明眸两鬓浓。衫儿贴体绉轻红。

8、放船桥口秋随月,走马春园夜踏花。

9、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10、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1、秋月破夜色,古澗含秋光。

12、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3、一等高闲兮余云敛霁,十方清白兮片月摩秋。

14、尊酒几番相对,乐春花秋月。

15、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16、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

17、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18、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19、秋河夜月,老树苍崖。

20、新妇矶边秋月明。女儿浦口晚潮平。沙头鹭宿戏鱼惊。

21、秋高山月白,春至烧痕青。

22、秋生月窟,云变乾城。

23、且喜薄衾围暖,却愁秋月如霜。

24、处处山明水秀,岁岁春花秋月,何必美南州。

25、白杨秋月苦,早落豫章山。

2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7、春花秋月暗消磨。一岁相看又过。

28、我心似秋月,道似又还别。

29、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30、拟看今宵璧月秋。浮云却妒素光流。

31、吾心似秋月,秋月似吾心。

32、莹彻冰壶操,皎月映秋霜。

33、月动临秋扇,松清入夜琴。

34、苦恨秋江风与月,偏管断,这些愁。

35、浔阳江头秋月明,黄芦叶底秋风声。

36、怪雨盲风稀发作,华星秋月争光耀。

37、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38、记得秋宵山吐月,酒酣同上层台。

39、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40、黄昏后,人牛归去,唯见月当秋。

41、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42、回头满眼凄凉事,秋月春风岂得知。

43、贪迷恋,春花秋月,何时是了。

44、催织寒虫秋弄月,叫群独雁天浮水。

45、月到东南秋正半,双阙中间,浩荡流银汉。

46、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

47、余云消於霁虚,片月上於秋壶。

48、举头鹞子过新罗,失却桃花秋月面。

49、西风曾放蓝溪棹,月冷玉壶秋。

50、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51、露重寒香有恨,月明秋佩无声。

52、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53、秋月有亏盈,吾心无损益。

54、秋月春风行处有,苍苔浊酒醉时休。

55、病著连三月,谁能慰老夫。

56、苍鹤飞来水竹幽。初弦凉月一帘秋。

57、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58、从此绿窗深处,有一梢秋月。

59、霁色廓澄兮秋怀月满,秀棱重叠兮云卷山癯。

60、秋露萧萧洗秋月,梦断陈宫白银阙。

61、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62、片月濯磨秋更白,百华点染春能工。

63、云重古关传夜柝,月斜深巷捣秋衣。

64、画堂秋月佳期,藏钩赌酒归迟。

篇9:秋月的诗句

秋月光如练。

照曜三爵台。

徘徊九华殿。

九华瑇瑁梁。

华榱与璧珰。

以兹雕丽色。

持照明月光。

凝华入黼帐。

清辉悬洞房。

先过飞燕户。

却照班姬床。

桂宫袅袅落桂枝。

露寒凄凄凝白露。

上林晚叶飒飒鸣。

鴈门早鸿离离度。

湛秀质兮似规。

委清光兮如素。

照愁轩之蓬影。

映金阶之轻步。

居人临此笑以歌。

别客对之伤且慕。

经衰圃。

映寒丛。

凝清夜。

带秋风。

随庭雪以偕素。

与池荷而共红。

临玉墀之皎皎。

含霜霭之蒙蒙。

{车兰}天衢而徙度。

轹长汉而飞空。

隐岩崖而半出。

隔帷幌而纔通。

散朱庭之奕奕。

入青琐而玲珑。

闲阶悲寡鹄。

沙洲怨别鸿。

文姬泣胡殿。

昭君思汉宫。

余亦何为者。

淹留此山东。

篇10: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的诗句赏析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释】

1.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山的北部突入长江中,山下有矶,称采石矶。是唐代大江南北重要渡口之一。此诗题下有李白原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2.西江:古时称从江西到南京的一段长江为西江。牛渚就在这一段中。

3.谢将军:指东晋镇西将军谢尚,字仁祖。《晋书·文苑传》:“袁宏有逸才,曾为咏史诗。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微服泛江。值宏在舫中吟咏,遂驻蝗甚久,后尚移舟相见,与之谈论,申旦不寐。”“空忆谢将军”指此典故。

4.斯人:这人,指谢尚。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佳作。牛渚山在安徽当涂西北,山北部突入长江,名采石矶。本诗题下原注:“此处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晋人袁宏少时贫寒,以运租为业。一个秋天的.月夜,他在船上朗诵自己所作的《咏史》诗,被在牛渚江面泛舟游览的镇西将军谢尚听见,大加赞赏,邀他畅谈,直到天明。题中“怀古”,即指此事。

首联照应题面,描写夜泊牛渚所见景色。“无片云”,极写夜空之晴朗。举首,青天高远明净;远望,大江苍茫浩渺。从上到下,境界辽阔。当此之际,登船望月,怎么不思绪万千呢?地是此地,景是此景,当年的袁宏因有谢尚的赏识而得遂夙愿,可如今有谁来赏识自己呢?想到这些,诗人不能不有感于中,发出“空忆谢将军”的浩叹。更进一步,袁宏之所以被谢尚赏识,是因为他诗写得好,吟咏得好,可自己的诗并不比袁宏写得差,而且也能高声咏歌,怎么就遇不到一个真正的知音呢?“斯人不可闻”,明写谢尚这样的人在现实中不可能有,暗写整个社会的黑暗与混浊,诗人的愤世疾俗之情,也见于言外。

末联借想象之辞,展现了明朝离开此地时的景象,令人于纷纷飘落的枫叶之中,去体味扬孤帆远去的诗人那惆怅苦闷的情怀。

篇11:浅析《平湖秋月》

一、作品分析

1 曲式结构

《平湖秋月》篇幅不长,旋律自由伸展,一气呵成。陈培勋运用了结构简洁的小型曲式——一部曲式,通过单一音乐材料进行不间断的连贯陈述。

2 调式调性

陈培勋采用了中国民族无声调式,使用降D宫系统降D调式。调式特点是采用降D宫体系内的羽、微调式,显得柔和自然,意味淡雅。

3 旋律

《平湖秋月》的旋律具有典型的广东音乐的特点,乐曲的旋律创作,在传统叠句手法的基础上,使用变型手法,在围绕中心音的行进中。使旋律自由伸展变化。乐句的发展在保留原曲旋律的精粹片段之外,随感情、语汇的变化渗入新材料。这种旋律骨架基本相似的自由变奏手法,体现了中华民族“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变化统一的哲学观点。

二、乐曲的音乐表现及演奏技巧

在弹奏《平湖秋月》时要把握好广东音乐的风格。广东音乐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清新明快,富有南国情调,其乐队组合几经改革形成了以高胡、扬琴、秦琴、洞箫、椰胡组成的“五件头”,以高胡主奏的软弓组合形式。作者运用了模拟性的音色技法,所以在作品中时常会听到模仿高胡、扬琴、洞箫等乐器的音色。

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韵和高洁优雅的格调,引起听众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得钢琴对于音乐作品的演绎惟妙惟俏,生动形充分表现出中国古老文化中的“虚”“空”境界。我以为在弹奏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气息贯通。气贯才能韵足,气与韵表里相应合而一体。使演奏出来的乐曲韵味无穷。为了便于对乐曲的发展进行阐述,本文将全曲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共五个段落。

起(段落1,1-9小节)

高胡的特点是音乐高亢明亮,坚实娇美,有很强的歌唱性。陈培勋在改编这首乐曲时,在第二到第四小节用琶音和短倚音的装饰音来模拟高胡的滑音。将高胡明朗清澈的音色模仿得惟妙惟俏。

乐曲一开始左手低音区的空五度非常重要。弹奏者应力透指尖轻轻摁下琴键。同时踩下踏板,让声音漫延开来。接连奏响四次,犹如傍晚时分飘荡的钟声。右手三十二分音符的音流柔和地出现,如微风拂过湖面,湖水泛起微波。弹奏这些三十二分音符,手应贴紧琴键,用指腹弹奏,使乐曲保持流畅。同时还应强调旋律的歌唱性,很好地把每一个小连线都衔接起来。手指重心移向高音,突出旋律音,使每一个音符的音质都晶莹透明。

承(段落2,10-13小节)

这里音乐以极大的反差,音量从f转为p,音色由清凉转为柔和,旋律也交由左手弹奏。这段旋律有较长的气息。所以要非常注意句逗的呼吸。左手下键速度慢。要把旋律弹得气韵深远,内涵才显得更为丰富。右手的伴奏使用密集的琶音织体,弹奏这些琶音时要均匀且有颗粒性,轻而不虚,听觉上有一种朦胧感,音量则渐强渐弱地起伏。为了弹出虚无缥缈的意境,这几个小节应踩着左边的柔音踏板来弹,以更好地控制音色和音量。

转(段落3,14-17小节)

从这段开始,音乐由柔和慢慢转为兴奋,动感的加强越来越明显,音乐形象愈加鲜活。第14-16小节的音乐由三个声部构成,右手的高声部十分重要,尽可能弹成连奏,且富于歌唱性。左手是低八度重复右手的旋律,左右手交相变化,明暗对比,衬托了旋律,使旋律线条流畅而且层次分明。在这段中。作曲家通过左手的震音伴奏。来模拟扬琴的轮奏及滚奏技巧,而右手还是在高音区用装饰音模仿高胡的滑指效果。

(段落4,18-22小节)

在这段全曲进入高潮,是整首乐曲最动情之处,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讴歌良宵美景。演奏这段音乐时,情绪的表露应逐级推进。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情感波澜。乐曲中出现了“琶音音型”的连续的三十二分、六十四分音符的和声织体,来模仿古筝的刮奏技巧,体现了月色笼罩下的湖面波光粼粼的音乐背景。四个小节的高潮过后,音乐归于平静。然后用两拍很短的感叹句结束这一段。

合(段落5,23-25小节)

尾声显得空明悠远,右手颤音响起,像是琵琶的轮指。在音色上又像是模仿洞箫的声音。弹奏时手指贴键。积极灵活但动作要小,表现出箫所特有的气息震颤感。结束处,作者用的是感叹式的音调,手指必须在极轻的音响中弹奏出长气息的句子,此处须加上左边的柔音踏板。手指一触即离,似蜻蜓点水,形成虚幻飘忽的音色。

最后,要想演奏好这首钢琴曲,对意境和韵味的把握也是一个关键点,因此一定要细心领悟。

综上所述。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是同优秀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息息相关,相互渗透的。陈培勋创作的这首《平湖秋月》,无论从音乐素材还是表现内容,都充分体现了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并且成功地将传统特点与时代风格相结合,为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钢琴曲五首[M].人们音乐出版社.

[2]代百生.根据传统音乐改编的5首中国钢琴曲的艺术特色[J].黄钟,1999年第3期

上一篇:卧室装修下一篇:阚疃学区崔园幼儿园幼儿、教职工体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