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及评析

2024-05-08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及评析(共12篇)

篇1:《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及评析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会用毫米做单位实际测量。教学准备:自制课件、钉子(1个)、大米(1粒)、黄瓜(1条)、1米长的绳子、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头饰。

学生准备直尺、米尺、卷尺、纸条(3分米长)、橡皮、铅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来参加体检,它们高兴地看到自己长高了。课件出示:小狮子自豪的说:“我长高了!”小猴子也不甘示弱的说:“我也长高了!”学生看电脑课件,小狮子高1()25(),小猴子高98()。

学生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请学生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的长度。可是小猪身高1()、小鸡身高10()该怎么填呢?小猪的身高是1米、小鸡的身高是10厘米,他们的身高还可以用一个相同的长度单位来表示。(板书课题:分米)

[评析:借助动物量身高的情景,唤醒学生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让学生用手比划,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从小猪、小鸡的身高引出要学习的长度单位——分米、自然贴切。]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分米

1.拿出自己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用手比一比10厘米有多长。介绍10厘米。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长。

2.说一说1分米等于几厘米。画出一条长是1分米的线段。组织学生说出长大约是一分米的物体,并拿出尺子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表象。

3.(1)猜一猜:拿出3分米的纸条,估一体纸条的长度。组织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

(2)再拿出1米的绳子,让学生估测大概有多长。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并在尺子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米=10分米。4.出示电脑课件:小猪高1米,小鸡高10厘米。你能不能把它们的身高用同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出来。学生把小猪的身高转换成10分米,小鸡的身高转换成1分米。

[评析:通过学生用手比划,看直尺、数、画、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二)认认毫米。1.引入毫米。

(1)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厚多少?让学生量书的厚度,部分学生表现出困难(不满1厘米),也有学生已对毫米的有了初步的认知。

(2)那为了量出这本书厚度,你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新的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其实你们的愿望就藏在尺子里。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意见不一,量一量时又发现不够1米、1分米、1厘米,由此激起。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2.组织交流。

(1)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直尺上1厘注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2)请你画出1毫米的线段。说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用手势来比划一下。(3)请你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即1厘米中间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

学生交流从同学生们刚才的交流中你发现了什么或得出一个什么规律? 出示:1厘米=10毫米。[评析:这一环节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画毫米在交流中归纳新知。学生充分感受1毫米的特征。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学习的轻松和快乐。] 3.体验毫米的作用。

你知道量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呢?组织学生讨论。4.说一说,排一排。

(1)请4名学生戴上分米、毫米、米、厘米的头饰进行角色扮演,介绍自己。如:我是分米,我在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我排老二,我比厘米大,比米小,1分米有这么长(用手势表示)。(2)介绍完之后,请4个长度单位按顺序排一排。请下面的小朋友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评析:角色扮演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介绍4个长度单位,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加深学生对4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它们的大小关系。

5.利用资源,课外延伸。

(1)量一量1元硬币的厚是多少毫米。

如果有学生发现1元硬币的厚度不正好是2毫米,2毫米少一些。引导:对于不是整毫米数的物体如果我们想得到更精确的结果,你们是否又会产生一个新的愿望呢?

介绍:其实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确实还有,比如微米、纳米,同学们可以课后去查阅工具书,也可以向别人请教或上网寻找更多的知识。

[评析: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指出新的问题,激发他们探寻课本以外的新知的欲望,让他们知道知识无止境。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自生探索创造了机会。

三、实践应用 1.看一看。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加深巩固对1厘米=10毫米的理解。

2.量一量。

学生在活动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是否选用了合适的长度单位。3.填一填。先帮助学生回忆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短,放手让学生填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再拿出实物交流整合。

4.比一比。

先猜一猜,再比一比,量一量,交流评议。

四、课堂总结

围绕今天的学习内容,你能提出那些问题考考你的同学?还有什么疑惑想提出来?

篇2:《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

本课《分米和毫米》是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一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头脑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长的表象。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在生活中对毫米、分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对于学生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这一观点,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分米、毫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谁? 生:孙悟空。

师: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喜欢? 生:因为他很厉害,会72变。生:他的金箍棒很厉害。

师:孙悟空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特别是他的武器——金箍棒,能大能小,特别神奇。今天,就让孙悟空陪伴大家一起学习,好吗?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师:有一个小朋友和大家一样,也很喜欢孙悟空,有一天他就梦到了孙悟空。(课件)你看,孙悟空变出什么了?

生:金箍棒。

师:仔细看。(课件演示)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金箍棒一会变成1毫米长,一会变成1分米长。

师:1毫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板书)你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金箍棒中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毫米、分米)

二、借助素材,理解概念

(一)认识毫米

师:1毫米有多长?谁能说一说或者比划一下? 生:就这么一点。

师:毫米是一个非常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mm表示。在我们的尺子上就有1毫米。你看,这是一把放大了的尺子,谁能来指一指1毫米在哪? 生:(指)这就是1毫米。

师:同不同意?这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那么同样,这一小格的长度也是?

生:1毫米。

师:每一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接下来,请大家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毫米,用铅笔尖指给你的同位看。

学生互相指着看。师:谁能再来指一指? 一生上前指。

师:对不对?现在从你的纸杯里拿出一张磁卡,用尺子量一量他的厚度是多少。

学生测量,发现磁卡的厚度是1毫米。

师:下面我们就借助磁卡,用手比划出1毫米。先看老师,食指和拇指轻轻地捏住磁卡,再把磁卡抽出来,这时两指间的距离就是1毫米。请大家照样子做一做。学生进行比划。

师:1毫米,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生:很小,太小了。

师:是呀,1毫米就这么点。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者厚度是1毫米呢? 生:10张纸的厚度。

师:你估计的真准确,这就是10张,他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你试试。生:1分硬币的厚度。

师:在纸杯里就有1分钱的硬币,拿出来量一量。生:确实是1毫米。生:尺子的厚度是1毫米。

师:你真善于观察。生活中长度或者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还真不少呢。你会用毫米做单位画一画吗?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在第一个方格里画一条长5毫米的线段。

学生动手画,找一生展示。

师:请这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我从0开始画,花了5个小格,就是5毫米。

师:大家同意吗?5个小格就是5个1毫米,也就是5毫米,你觉得他画的怎么样?

生:画的很好,很直,注意到了线段有两个端点,还写上了长度。师:你看的真仔细。好,我们再来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这一次,你要边画边想,你有什么样的发现?

学生画,找一位学生的作品展示。

师:看看这位同学画的对不对?10毫米就是要画几个小格? 生:10个小格。就是10个1毫米。师:你有什么发现呀?

生:我发现10毫米就是1厘米。

师:同意吗?(板书:10毫米=1厘米)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10毫米=1厘米 师:发现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呢? 生:2厘米。师:是多少毫米呢? 生:20毫米。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10毫米就是1厘米,20毫米就是2厘米。师:说的真清楚,那么0到3呢? 生:是3厘米,30毫米。师:2到6呢?

生:是4厘米,也就是40毫米。

师:看来这些问题一点也难不倒大家,那么,你会用毫米来量一量吗?请大家从纸杯里拿出这根小的金箍棒,先用眼睛看一看、估一估,这根金箍棒大约是多少毫米?

生:我觉得是30毫米。生:我觉得是40毫米。

师:那到底是多少毫米呢?用尺子量一量。学生动手测量。生:是42毫米。

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是怎样量的?

生:先把一头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头,4厘米还多了2毫米,所以是42毫米。

师:大家都是这么量的吗?你瞧,我们的新朋友——毫米,帮我们准确的测量出了这根金箍棒的长度。那么,这个回形针的长度呢?

生:是25毫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厘米还多出了5毫米,所以是25毫米。师:铁钉的长度呢? 生:是55毫米。

师:好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认识毫米的?(课件)先在尺子上指一指,再借助磁卡用手比划出了1毫米的长度,接着找到了生活中的1毫米,最后,我们还发现了毫米和以前学过的厘米之间的关系。孙悟空的金箍棒除了能变成1毫米长,还能变成多长来?

生:1分米。

(二)认识分米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学习毫米的步骤和方法来认识分米。大家看,这根金箍棒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大家在小组里按照黑板上的提示,借助你桌子上的学具,合作研究,完成表格。

学生讨论研究。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成果说给大家听? 生:(1)尺子上0到10就是1分米。

师:你怎么知道刻度0到刻度10的长度就是1分米呢? 生:因为我量了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正好就是10厘米。师:你们也是这样找的吗?接着往下说第2个问题。生:(2)把手放在0和10上,就比划出了1分米。师:好,大家都一起来比划一下。

生:(3)我们发现,纸杯的高度大约就是1分米,三角板比较长的那条边大约长1分米,磁卡的长边大约长1分米,我的手掌的宽度大约是1分米,铅笔盒的宽度大约是1分米„„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不少。

生:(4)我们发现,10厘米=1分米。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因为金箍棒的长度是1分米,正好就是10厘米,所以10厘米=1分米。(板书)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还发现10分米正好就是1米。师:这个发现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生:米尺的长度是1米,10厘米就是1分米,所以米尺上有1分米、2分米、3分米„„(大家一起数)正好就有10个1分米。师:所以,10分米=1米(板书)

师:请大家把学具收好,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下,你现在和分米交上朋友了吗? 生:交上了。

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啊? 生:毫米、分米、厘米、米。师:谁能按顺序排一排?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再找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我们一起来比划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生:1毫米„„(学生边说,大家边比划)

师:说的好,比划的也好,这些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0毫米=1厘米,10厘米=1分米,10分米=1米

生:我还知道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1000毫米=1米。师:你知道的可真多。你会用这些长度单位吗?

三、理解应用,深化概念

师:孙悟空现在想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迎接挑战?第一关: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课件出示6幅图,学生口头完成。

师:当我们不确定要用哪个长度单位的时候,大家可以想一想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有多长。第二关:帮小蜜蜂采蜜。请大家在练习纸上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

四、课后总结,反思提升

师:同学们,看看黑板,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我认识了1毫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

生:我还知道了10毫米=1厘米,10厘米=1分米,10分米=1米 师:你觉得开心么?为什么?

生:因为我可以和大家合作研究新知识。生:我掌握了很多认识长度单位的方法。

篇3:“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 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 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发展估测意识, 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旧知

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 瞧, 孙悟空也来到了咱们的课堂上 (课件:孙悟空) , 他有一件非常厉害的兵器. (课件:金箍棒)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隐藏在金箍棒里的数学问题.

请大家看大屏幕, 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金箍棒变短了) 谁来回答悟空的问题? (课件:这时金箍棒的长度是1 ( ) ) “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长度单位 (板书:米) . 你能比画一下1米有多长吗? 请继续观察你又看到了什么? (课件:金箍棒又变短了)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这时金箍棒的长度是40 ( ) ) “厘米”也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长度单位 (板书:厘米) . 你能比画一下1厘米有多长吗? 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导入, 在有效复习旧知的基础上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探索的欲望.

二、动手实践, 探究新知

1. 认识毫米

请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金箍棒变得更短并进入孙悟空的耳朵) 你猜猜这时金箍棒会有多长呢? (学生积极参与猜测) 到底有多长呢? 老师给每名同学准备了一根小金箍棒, 请大家动手量一量, 量完后小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不到1厘米.

这根金箍棒特别短, 都不到1厘米啦, 要想准确测量它的长度, 我们需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毫米) , 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 1毫米有多长呢? (课件:一把放大的直尺) 请看, 直尺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你能在你的直尺上找到1毫米吗? 请大家拿出1分硬币, 测量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

你能借助这枚硬币用手势比画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 (生演示: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硬币, 用另一只手慢慢将硬币抽出, 拇指和食指间的空隙的长度就是1毫米. ) 通过比画1毫米, 你有什么感觉吗? 在日常生活中, 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 请同学们拿起直尺仔细观察, 想一想, 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厘米 = 10毫米)

练习:3厘米 = ( ) 毫米60毫米 = ( ) 厘米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到这里我们能不能准确量出那根小金箍棒的长度? 动手量一量. 全班汇报测量结果.

练习:老师这里还有一根金箍棒 (课件出示) , 请大家仔细观察它的长度是多少?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看来这根金箍棒的长度既可以用3厘米3毫米表示, 也可以用33毫米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不到1厘米的金箍棒的长度, 让学生发现原有的长度单位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 从而引起认知上的冲突, 使其产生学习新知的欲望;通过找一找、量一量、用手势比画等活动, 让学生认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认识分米

看!孙悟空的金箍棒又开始变了!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金箍棒从孙悟空的耳朵里出来并逐渐变长) 它又有多长呢?老师给每名同学准备了一根同样长的金箍棒, 看谁能快速准确地测量它的长度.

10厘米还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来表示, 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 1分米就是10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你能在直尺上找到1分米并指一指吗? (学生小组合作找一找、指一指)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你能借助直尺在纸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吗? (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请同学们借助线段和金箍棒用手势来比画一下1分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在日常生活中, 你见过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练习:3分米= ( ) 厘米80厘米= ( ) 分米1米= ( ) 分米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迁移的思想, 让学生根据认识毫米的方法来认识分米, 并在脑海中建立“1分米”的模型, 教师尽量放手,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中学会学习.

三、分层练习, 运用新知

1. 到目前为止, 我们都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你能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用手势表示出它们的长度.

2. 我们在测量物体时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你能为小动物们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吗? (完成课本38页第4题)

3. 这些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呢? 请先估一估, 再量一量, 并填在课本 38 页第 5 题的括号里.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 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的认识逐步完整, 形成明确的知识体系, 并能正确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四、课堂总结, 课外延伸

篇4:《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第一,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第二,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理解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第三,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细心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手、善于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

米尺、纸条、剪刀、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一小沓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两个长度单位(板书:米厘米)?你能用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那么1厘米呢?如果我想测量黑板的长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好?测量一枝铅笔的呢?

反思:教师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新课做了很好的学习和心理上的准备。

2.主动探索,理解新知

(1)认识分米

①初步感知1分米的长度

看!我手上有一张纸条,如果要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应该用什么作单位呢?你们能测量出10厘米并把它剪下来吗?

(学生动手剪。)

像这样一根长10厘米的纸条,我们也可以说它的长是——1分米,字母dm表示。(板书:分米dm)

②建立分米的表象,体会1分米=10厘米

1分米究竟有多长呢?请大家拿出直尺(课件呈现)。

提问:你们能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长度吗?

生1:在直尺上指出10厘米就是1分米。

生2:1分米就是10厘米,从0刻度到10厘米这个长度就是1分米。

引导:我们可以说1分米等于?

生:10厘米!

(课件显示,并板书:1分米=10厘米)

③巩固对“1分米=10厘米”的理解

引入情境:妈妈给小琳买了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小琳刚拿到手,就忙不迭的测量起它的长和宽,让我们一块儿来瞧瞧小琳测量的结果吧!

(课件呈现)谁能话换一种说法?

④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你们能在作业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

(学生独立画线段)

你是怎样用直尺画出1分米的线段的。

生:(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我是从0刻度开始画了一条10厘米的线段。10厘米就是1分米,这条线段就是1分米的线段。

设疑:画得真好!可是李老师这把直尺的0刻度已经被磨损了,我该怎么画这条1分米的线段呢?(出示磨损的尺子。)

生1:可以从刻度1画到刻度11,10厘米,就是1分米。

生2:可以从刻度8画到刻度18,也是1分米。

生3:只要畫一条10厘米的线段,那就是1分米。

⑤拓展新知

看来小朋友们的眼睛都很敏锐!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小朋友发现今天新学的分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谁愿意把自己小组的验证结果告诉大家?

(板书:1米=10分米)

反思:教师从测量一根纸条入手,不仅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回忆起已有的测量经验,把握测量的细节,同时,学生也通过动手量、剪10厘米的纸条,对“10厘米就是1分米”有了深刻的感知。接着,教师让学生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以及将小琳的话换一种说法,都在深化学生的这一感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抽象出分米和厘米间的十进关系。

(2)认识毫米

①初步感知1毫米

设疑: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3个长度单位,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用所学的知识量一量咱们的数学书的厚。

(学生动手量,发现问题)

生:我们数学书的厚还不到1厘米呢!

所以,我们今天还要学习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那就是毫米,可以用mm来表示。(板书:毫米mm)

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拿出直尺。(投影展示一把直尺)介绍: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请同学们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

②建立毫米的表象,体会1厘米=10毫米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枚1分硬币和一张电话卡,请四人小组的同学合作测量一下这些物体的厚度。(小组合作测量。)

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的厚度都很接近1毫米。捏一捏,感受一下1毫米。拿出一张白纸捏一捏,它的厚度有1毫米吗?捏一捏,看究竟多少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量一量,你捏得是不是准确?你们知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让我们一块来数一数吧!(课件呈现)

引导:我们可以说1厘米等于?

生:1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引导:再接着往下数1小格呢?再数1格呢?现在你们能说出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了吗?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长度或者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小组自由讨论。)

反思:在教学毫米的环节中,教师通过量不到1厘米厚的数学书,引出长度单位毫米,使学生体会到毫米的建立是日常生活测量的需要,体验学习的价值,产生学习的需求。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数小格,沟通厘米和毫米间的十进关系,再通过测量1分硬币、电话卡、银行卡以及捏10张纸的厚度,列举1毫米长的物体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表象。

3.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图写出两幅图的测量结果。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生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块橡皮和一支铅笔,根据橡皮的厚度和铅笔的长度选定合适的单位,然后进行测量。谁愿意把你的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你们认为这次测量用什么工具比较好(分小组用米尺进行测量)?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测量结果?

(4)讨论、小结

测量较大物体的长度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好?测量很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呢?让我们一块儿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和1米大约有多长。

你能把这些长度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吗?这些单位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老师这儿有一些生活中常见物体的图片,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吗?

请小朋友们先比划出这些物体的长,然后再填空。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凭自己的眼力判断哪条线段最长,哪条最短。

用尺量出它们的长度,验证结果。

篇5:《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在教学了《认识分米和毫米》后,我有一些感想,赘述如下:“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在三年级(下册)学生还将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学习用千米作单位描述公路、铁路及河流的长度,描述常见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可见,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旧知与新知的有效衔接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已有认识,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帮助学生明确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课拾,我和学生一起回忆已经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通过比划1米,1厘米有多长引发学生对原有经验的记忆。通过随意的谈话式问题引出1分米的概念,我问:测量一支铅笔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好?再问:(手里拿一张纸条)如果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应该用什么作单位?学生自然会说用厘米,这时我就让学生测量出10厘米并把它剪下来。当学生剪完后举起来给我看时,我就说:“像这样一根长10厘米的纸条,我们也可以说它的长是1分米。”用已有知识10厘米引出1分米的概念。

二、操作与思考的有效合作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物体长度的把握能力。让学生剪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接近1分米长的铅笔,借助银行卡的厚度让学生体验1毫米等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像这种概念教学的课堂,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动手测量,亲身经历,用心总结,才能学得会,辩得请,记得牢。但同时还需要静下来心来思考,有些学生忙了一节课似懂非懂的,练习中却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课末我送给同学们这样几句话:做题之前要思考,拿不定主意先比划,看看哪个更合适,再下手来把它填。

篇6:《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对分米长度单位的认识,没有像前面讲毫米时学生就觉得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感觉分米就像是告诉学生,强求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课桌面的长。

2.学生在生活中找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和1分米的物体时,找到的物体太少,学生的思维太窄,平时不留心观察生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渗透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意识。

篇7:“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

1、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

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 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评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量物体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用孩子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引出新知,让学生觉得有趣,促进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师:(课件演示)然后,红红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是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我们怎么来知道它的长度呢?”所以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师: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师:一般来说,文具盒长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师:(示10厘米的彩条)像这样10厘米长的线段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长度——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在“10厘米”后板书:是1分米)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分米)学生齐读:10厘米是1分米

2、认一认(1)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也就是说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问: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2)体验: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划的就是一柞的长度,一柞大约是1分米。比划给同桌看。②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③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评析: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比划、空手比划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测量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

3、画一画(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示汇报。(3)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哪里了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 [评析;让学生知道从尺上的任意刻度起,都能画出1分米的线段,培养思维灵活性。]师: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4人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全班交流。(插座边长、软盘边长、粉笔长……)

5、数一数 师:(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6、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4题(示课件)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先让学生目测一下几分米,再测量。[评析:学生目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目测再让他们去实际测量,学生又一次感知长度,培养了估计能力。]

(二)认识毫米

1、师: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2、小组学习(1)师:在学习毫米时,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示学习步骤: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2)学生4人小组学习。[评析:学完分米再来学习毫米,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由于二年级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还较弱,出示具体的学习步骤,让他们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与讨论,从而体验毫米的含义。](3)汇报:你知道了什么?总结:① 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② 1厘米中数出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所以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③(示实物并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问:还有别的物体吗?

3、师:现在请你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教师演示)同桌互相比划,用一分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示课件)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学生说一说。师:比如测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教师适当解释)

三、总结

1、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师:加上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评析: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关系,进一步总结使学生形成概念。]

2、师:那么现在再来看看前面红红提出的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什么单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超过1米的长度也可以用分米做单位。[评析:联系导入的故事复习,前后呼应。]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同桌相互说长度,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3题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1-2组汇报。

3、“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回答,说说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第6题(1)学生判断,集体反馈。(2)学生用尺量。

5、量自己的拇指宽大约是多少毫米。

篇8:《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环节若不紧凑教学内容必定完成不了,因此我在如何导得快、简、趣上动了脑筋。我让学生联系上学期学过的厘米和米导入本课,通过学生测量文具盒引出长度单位分米,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则直接拿起数学书,问:如果要测量数学书的厚度,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然后让学生自己量一量看。在新知探索结束后又以今天小朋友们学了不少新本领,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实践应用的练习环节。课中几次的导比较简明,整个教学过程就显得自然而顺畅。

二、教要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老师的教就要体现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精心设计问题、精要讲解上。如:在引出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后,我设计了1分米到底有多长?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比划)、找一找(举例)、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加深对分米认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最后小结现在你知道1分米有多长了吧!。如此老师教给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要精也体现在两次小结中,新知探索结束后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新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哪几个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几个长度单位还可以用字母m,dm,cm,mm来表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在书上找一找有关介绍。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强化了重点,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三、练要实:

本课教学中参与面广,活动量大,重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体验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往往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后,时间成了难以把握的因素,我犹豫过、担心过,但课堂教学要扎实必须是学生练得实。这节课该学生动手的,我尽可能不包办代替。如:用学生尺测量学习用品、用米尺测量桌椅、测量线段等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怎样量并剪下10厘米的吸管以及怎样画1分米长的线段,我都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实物投影下演示,规范学生的操作。在认识毫米时,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别的测量1分硬币电话卡银行卡10张纸的厚度,充分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在用米尺测量桌椅高度前,我先让学生说用米尺测量需注意什么,使操作活动讲求实效。但是由于时间还是紧张,书上的练习没能在课堂上都解决。

四、学要活:

整节课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运用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学习,可以说学得比较活。如:学生经历估一估、量一量、剪一剪,从一根吸管上找到1分米,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运用了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沟通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时,放手让学生在米尺上数线段,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把米尺的长度有几个1分米呢?填一填1米=分米。这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在认识毫米时,我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激起该用什么长度单位的矛盾心理,我不急于让学生说量的结果,而是听听辣椒哥哥和西红柿弟弟是怎么说的然后问:现在你知道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数学书的厚度是6毫米;尺子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长度是1毫米;不到1厘米时要用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等这相当于看书自学。课上有多次同学间的合作测量、探索交流等,让学生知道在动手中学、向书本学、向同学学等方法。

篇9:分米和毫米的 认识教学设计

洛南县西街小学 张梦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准备:

1、课件、直尺、课件;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景中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在动画中看到了什么

师:在动画片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的是孙悟空和他的金箍棒。师:这金箍棒怎样呢? 生:你看它能伸缩,师:对!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得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

师:在刚才我谈到的这些长度单位中,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搬硬套生:米、厘米。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 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一个成人的身高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个文具盒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

学生研讨并回答。师(深入引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是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我们怎么来知道它的长度呢?所以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

师: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

师:一般来说,文具盒长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

师:(示10厘米的彩条)像这样10厘米长的线段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长度—1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在“10厘米”后板书:10厘米=1分米)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分米)

学生齐读:10厘米=1分米

2、认一认

(1)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讲台比划指出)也就是说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问: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各小组学生仔细观察并辨认、讨论、发言等,教师给以评价与激励。)

(2)体验:

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划的就是一柞的长度,一柞大约是1分米。比划给同桌看。

②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③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初步培养估测的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老师都应予以鼓励。]

3、画一画

(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黑板展示汇报。

(3)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哪里了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

[评析;让学生知道从尺上的任意刻度起,都能画出1分米的线段,培养思维灵活性。]

师: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

(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各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

全班交流。(橡皮边长、课本边长、粉笔长„„)

5、数一数

师:(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6、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先目测,再让他们去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二)认识毫米

1、小组学习

师: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师:在学习毫米时,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

学习步骤:

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

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

2、汇报:你知道了什么?

3、总结:① 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② 1厘米中数出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所以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示实物并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问:还有别的物体吗?

师:现在请你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教师演示)

同桌互相比划,用一分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师: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各小组学生说一说。)

师:比如测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教师适当解释)

三、总结

1、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

师:加上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师:那么现在再来看看前面提出的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什么单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超过1米的长度也可以用分米做单位。

四、巩固练习(略)

教学小记: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板书设计 分米,毫米的认识

篇10:《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1.在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经历毫米产生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

2.结合实际测量和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毫米和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课件、厘米尺、学生尺、1分硬币、身份证、2张长度不同的金箍棒纸条(5厘米7毫米、1分米)、米尺、高度约为1分米的纸杯。

学具准备:

厘米尺、学生尺、1分硬币、身份证、2张长度不同的金箍棒纸条(10厘米、5厘米7毫米、1分米)、高度约为10厘米的物体2个。

教学过程:

聊天:你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猴年)

说道猴年,你想到了哪个神话人物呢?(孙悟空)

孙悟空有个宝贝金箍棒。

一、情境导入

看,陈老师今天跟大圣借了这个宝贝,(看表演),这根金箍棒大约多长?(1米)板书(米)

米是我们的一个老朋友了,这是一把长度为1米的米尺,通常我们用它来测量长一点的物体长度,当金箍棒缩小后,我们测量时就要用厘米来作为单位。板书(厘米)

二、你说我讲

1.认识分米

(1)认识1分米

师:看,现在金箍棒变到小朋友的桌上了。根据你们的经验能测量出它有多长吗?快从红包里拿出1号金箍棒纸条和这把尺子(厘米尺)量量吧。

学生测量出这根金箍棒纸条的长度正好是10厘米。

课件出示图1,呈现出学生测量的结果。

师:这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也就是10厘米。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用dm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米,(板书)现在,老师在黑板上画出1分米,这1分米也就是多长?(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一起来读一读。

<<<12345&&&师:拿出你的尺子,找出1分米,指给同桌看看。

你是怎么找到的?

学生回答:在直尺上从0刻度线到10是1分米。你还能找出其他的1分米吗?

(2)感受1分米

比一比

师:大家都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了,你能用手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给老师看看吗?

学生比划。

师:你们比划的长度是1分米吗?小组之间用尺子量一量看谁比划出的1分米更准确,然后调整一下。

学生用尺子测量、调整。

找一找

师:大家都认识了1分米,看一看、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1分米?

学生可能会想到:纸杯的高度大约是1分米;铅笔盒的宽度大约是1分米&&

老师这里也带来了一些长度为1分米的物体。

画一画

现在大家已经能够准确的比划出1分米了,你能画出1分米的线段吗?画在作业纸上。

学生动手画,画完同桌互换,看看他画的准不准。

(3)利用1分米估测

看来大家对1分米已经有了准确的认识,你能用这样的感觉去估测一下桌面的长度吗?

师: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你的估测结果和方法?

学生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手长或桌上的纸杯进行估测,桌面的长大约6分米。

师:我们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愿意来亲自量一量?

学生到黑板前用米尺进行测量,汇报测量结果。

师:咱们同学真的很厉害哦!它的长度正好是6分米。

(4)明确米和分米的关系

师:我们知道10厘米也就是1分米,分米和米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老师把1米放大到屏幕上,你能找到1分米吗?(课件动)这就是1分米。

那么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呢?

学生可能会想到: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

让我们再数一次,发现1米=10分米。

教师板书:1米=10分米

2.认识毫米

(1)经历毫米产生的过程

师:看,孙悟空的金箍棒变短了,现在有多长?拿出2号金箍棒纸条,用这把尺子(厘米尺)你能又快又准量出它有多长吗?

课件出示图2

学生可能出现的测量结果:①5厘米多一点;②大约6厘米;③5.7厘米。

<<<12345&&&师:5厘米多,不到6厘米,这可不是一个准确的结果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可能想到:①这根金箍棒不是整厘米长;②5厘米多,多了多少用这把只有厘米刻度的尺子量不出来。

师:多出来的这一部分不够一厘米,看来用这把只有厘米的尺子不能准确的量出这张金箍棒纸条到底有多长,那多出来的这一部分到底怎样表示呢?各小组一起商量商量,看看能不能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同学们的想法虽然不太一样,但是都想到了小格。王老师的这把尺子也能分出许多小格,你们相信吗?仔细看,看到什么了?

教师在实物展台前演示变尺子的过程(如图3),把原来只有厘米的尺子,变成有毫米的尺子。

(2)初步建立毫米概念

师:为了方便观察,我们把它放大,(课件出示图4),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毫米(板书:补充课题)

师:你们的尺子也会变,想不想试试?

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变尺子的过程。

师:看来咱们同学和孙悟空有得一拼了,把这把只有厘米的尺子变得和我们平常用的尺子一模一样了。在尺子上多找几个1毫米,指给同桌看看。

学生在尺子上找1毫米,并指给同桌看。

师: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老师现在想把1毫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板书:1毫米)

教师拿着学生尺,在黑板上画1毫米,学生观察发现1毫米实在太短了,不容易画出来。

师:是啊,1毫米真的太短了,但在生活中还是随处可见,仔细找一找,看一看你能不能找到1毫米。

学生能在准备的学具中找到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引导学生测量。课件出示图5。

师:这么一量,我们就知道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数一数

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它的厚度也是1毫米。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1毫米吧,像老师这样: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1分硬币或身份证,两个手指不要动,用另一只手慢慢的把硬币或身份证抽出来,现在你两个指缝之间的长度就是1毫米了。你感觉到了吗?你想对1毫米说点什么?

<<<12345&&&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感受1毫米,能想到:1毫米太短了。

(3)明确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知道尺子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认真观察尺子,想想厘米和毫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同位互相观察尺子,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根据课件演示一起数,教师小结并板书:1厘米=10毫米。齐读。

(4)借助毫米准确测量

师: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现在你能准确的测量出这根金箍棒到底有多长了吗?课件出示图6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师追问:怎么知道是5厘米7毫米?

学生能想到:5厘米多了7个1毫米,所以是5厘米7毫米。5厘米7毫米也可以写成57毫米。

师:1毫米虽然很短,但是在准确测量中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练习:(2)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3.建立长度单位间的联系

师: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这样的联系:(指黑板)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齐读)

课件演示

师小结:我们再来看一看,为了便于观察,这是老师放大的1米,这里是1分米,1米=10分米,&&

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现在你知道这根金箍棒的长度还可以怎么表示吗?

100毫米 10厘米

1分米

师:同一根金箍棒,却有这么多种表示方法,是因为我们用的单位都不一样。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这些单位吧!

三、自主练习

1.基本练习

(1)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毫米、厘米、分米、米,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与同桌交流。

有了这样的感受,你能想象出下面各个物体的长度吗?

综合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真的很丰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世界之最吧!

<<<12345&&&

2、读一读

(指名读)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能想到

(1)认识了毫米和分米,知道了1毫米和1分米有多长;

(2)知道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手长大约1分米;

(3)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4)会用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进行测量

篇11:《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及评析

[日期:2011-02-28]

来源: 作者:姜堰市实验小学 杨芳

[字体:大 中 小]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26至2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能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具准备:课件,尺,硬币,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小朋友,我们都看过《西游记》的电视,电视中谁最厉害?对了,是大名鼎鼎的孙悟空,因为他有金箍棒。这个金箍棒可以变长,也可以变短,可能有几毫米,几厘米,几分米,也可能有几米,几千米。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单位中有哪些长度单位?哪些是没有学过的?

对于分米和毫米,你想知道些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米和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西游记》中孙悟空金箍棒可以随意变化这一情境,引入即将学习的新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地引入新问题。

二、实践操作,主动探究

(一)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1、量一量

我这里有一个文具盒,你能估一估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

介绍: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请同学们把尺子拿出来,把1分米找出来。(学生自己探究,在尺子上找1分米)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可以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体验,逐步形成1分米的表象。

2、认一认

引导: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是从哪里到哪里?

演示交流:不管从哪个刻度开始,1分米都等于10厘米,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3、画一画

1分米有多长?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画出1分米,看看1分米究竟有多长?画1分米的线段可以怎样画?需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选择几位学生说一说如何画这1分米的线段)

讨论:1分米可以从刻度0开始画,画到刻度10,也可以从刻度1画到刻度11,只要是10厘米的线段就是1分米。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着重强调方法的多样性和答案的多样化。不仅仅停留在1分米就是从刻度0到10,而是在进一步提升,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只要是10厘米,就是1分米。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分米的概念。

4、比划1分米的长度

你会用手比划出1分米吗?用你的食指和大拇指,比划出1分米,说说你是怎么比划的。

全班交流:可以利用刚才画过的10厘米线段,也可以从直尺上找出10厘米的线段。

同学们,请观察你们的课桌,你能用手比划出课桌的长与宽吗?比划完请再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比划加强学生对1分米的感性认识,深化表象。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把估计和实际测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5、找一找

找找在我们生活中,哪里有1分米?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哪里有1分米,学生对1分米究竟有多长,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加深对1分米的理解。

(二)认识毫米

1、导入:我们以前曾经测量过教学书的长边和短边,还记得是多少厘米吗?现在请你们测量一下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有的同学说是1厘米,有人说不到1厘米,那到底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在测量过程中,引出矛盾:如果不到1厘米,该怎样表示它的厚度呢?引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探究欲望,为后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今天老师想让小朋友自己来研究1毫米究竟有多长。

多媒体出示:

步骤一: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子上找出来。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从1厘米中间去找)

步骤二: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

(请一名学生上前演示,一格一格地数,发现1厘米里有10小格,也就是10毫米)

全班交流:1厘米里有10毫米,可以用1厘米=10毫米来表示,1毫米很短,用于比较小的物品做单位比较合适)

步骤三: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找一找、量一量。

全班交流:比如1分钱的厚度,银行卡的厚度等。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自学能力较弱,所以在教学设计时通过出示具体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和讨论,从而理解毫米的含义,出1毫米的长度有更深的认识。

篇12:《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及评析

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4、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硬币、磁卡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引发思考

师:(出示市场上新上市一种儿童饮料)你能先估计饮料盒的高度,再测量出它的高吗?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生可能出现8厘米、8厘米半、8厘米5小格、8、5厘米、8厘米5毫米等)

师:同学们测量时8厘米多的部分不够1厘米,我们用厘米无法精确表示测量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饮料盒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认识毫米

1、 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识?1毫米在直尺上怎样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长度是1毫米。)把你找的1毫米指给同桌看一看。

让我们来一次体验之旅:时间2分钟,在你们的学具袋中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捏一捏找找1毫米,再动手测量一下验证验证。看谁找到得多?

生1:通过测量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2: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磁卡厚度约是1毫米。

生3:通过测量我发现字的宽度约是1毫米。

生4: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光盘厚度约是1毫米。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1毫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捏一捏1张光盘或1分硬币或1张磁卡厚度、比手势等方法建立1毫米空间观念)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表象后,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1毫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主动的在头脑中建构1毫米的表象。】

2、 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毫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毫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你知道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了吗?(课件)为什么这些物体的长度、高度或厚度要用毫米作单位?

生:毫米做单位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设计意图:寻找生活中的毫米,有利于使学生更加明确毫米的作用,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探究毫米、厘米之间关系。

师: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这个猜测?

学生自己数1厘米中间的小格。

(课件放大直尺图)再次验证

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声:1厘米=10毫米 1cm=10mm

【设计意图:在观察、猜想、验证、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中自己探究毫米与厘米的进率,知道1厘米=10毫米。】

(二)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学习分米、厘米之间关系

师:猜一猜这个饮料盒的吸管大约有多长?为什么?

学具袋中拿出吸管。每个同学先估计长度?再实际测量?

生: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

2、建立1分米表象,实际估测

师:请你在直尺上找1分米,自己想办法记住1分米有多长。

生1:1厘米到10厘米之间的.长度是10厘米。

生2:20厘米到30厘米之间的长度是10厘米。

生3:15厘米到25厘米之间的长度是10厘米。……

师:你能估计桌子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吗?

为什么用分米做测量单位?

生:毫米、厘米作单位小、米做单位太大,分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量一量、数一数等实际操作,来感知1分米的长度,在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的同时掌握分米与厘米的进率。】

3、研究分米、米之间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分米,请用手势比1分米,手势比1米,猜几个1分米是1米那么长呢?

生:10分米是1米。

师:利用这把米尺来数一数验证,你还可以怎么验证?

生:可以计算,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

师:米和分米有什么关系?

生:1米=10分米 1m=10dm

三、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来的米和厘米这些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请用手势从大到小排排队?你能发现这些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吗?(十进制)

【设计意图:通过把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排队,使学生对这些长度单位有一个整体认识,进一步巩固了这些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用手指来表示长度单位,利用较形象的东西辅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淘气的日记(课件)。

20小学生关于年4月6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请2个同学之间讨论评议修正。

五、布置作业

1、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呢?(千米、尺、寸、英尺、纳米等)你可以去上网查找、咨询家长等方式去了解相关的知识。你可以将自己找到的相关知识展示在教室里,大家可以相互来学习。

上一篇: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下一篇:算好廉政账心得体会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