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案件的做法

2024-05-12

查处案件的做法(共10篇)

篇1:查处案件的做法

我们查处案件的具体做法 故城县纪委监察局

2006年以来,我们在上级纪委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定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反腐倡廉,坚持教育与惩处相结合,共立案查处了133 件案件,党纪处分 82 人;政纪处分43人。查处案件工作在全市一直处于较领先位置,为净化故城县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些贡献。我们查处案件的具体做法简要回顾如下:

一、实行领导包案

对一些涉及科级干部的案件或较重大及典型的案件均由主管案件的副书记或常委牵头挂帅,直临办案第一线,或者亲自动手查帐、谈话、调查取证,有效地提高了办案速度与办案质量。

二、加强政策攻心,充分做好思想工作

在案件调查中,要有耐心和细心,树立信心,坚持就是胜利。搞好外围取证,掌握切实充分证据后,与当事人见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另外根据当事人的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借用他的老同学、老战友、老同事做工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不无道理的。

三、对办案责任实行跟踪督办

1、我们对办案实施办案责任人制度,对调查取证、程序操作,时限要求,办案纪律,人员调配等各方面实施全面督办并定期通报,做到件件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充分调动办案人员的积极性。

2、对重点案件重点督办,对上级要结果及领导批办案件的调查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通过督办卡明确责任,在跟踪管理、跟踪督办的过程中,及时地向领导报告和反馈查处进度和结果,使领导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指挥办案工作。

四、加强协调、促进办案 一是加强横向协调与合作。即每季度召开一次由纪委牵头的公、检、法、审计等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案件协调汇报会,互转案件,研究案情,收集案件线索,另外对涉及专业性、政策性、技术性较强的案件以及比较重大或复杂的案件,适时协调有关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联合办案组,力克难案,如涉及宅基问题邀请土地部门参加,涉及树木问题邀请林业部门参加,涉及人员外出或涉案人员不配合工作的以及涉案人员已涉嫌违法犯罪的邀请公安部门或检察院参与等。组成联合办案组方式,使各部门充分利用各自职能,达到优势互补,克难克艰,办好案件。如我们办理县棉麻系统拖欠发行贷款案时,吸收了公安、检察院的人员参加,办理建国镇土管所所长违纪并涉嫌经济违法案件时及时移送检察院,有效地提高了办案速度与办案质量。利用各职能部门国家赋予的职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协调作用,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单靠纪检监察部门不能克服地办案难题。二是上下协调。我们每季度召开一次各乡镇纪委书记案件检查工作调度汇报会,主管书记常委及分包乡镇的室主任参加,通报各单位办案情况帮助研究案情,攻克难关。对有些乡镇遇到的比较特殊的或较复杂的案件,县纪委派人现场指导,协助办案,遇到乡镇纪委需要同检察院、公安局、审计局等县直有关单位调阅材料,或需要这些单位协调配合时,县纪委及时帮助联系协调解决。如坊庄乡纪委查处的大梧茂村支部书记违纪案件时县纪委派人现场指导办案,解决了办案难题。三是搞好内部协调。在县纪委内部实行了全员办案责任制,按照任务性质分解办案责任。对信访室收到的信访案件由主管书记按分管区域或科室性质分配指定科室办理。综合性执法科室如纠风室、党风室、执法室、综合室等在专项检查中发现的案件线索由主管书记指定移交办案室办理,或抽调办案室人员配合相关室办理,其他科室 在办案中遇到技术性难题时及时抽调案件室人员配合办案,有效地提高了办案速度与办案质量。总之在办案工作中,全体动员,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完善措施,限期办结,收到良好效果。

办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调查取证难。目前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有所提高,首先当事人在不同程度上有反调查反侦察的能力,而且做案工具和手段优于办案人员,有些当事人或证人或者躲避不与办案人员见面,或者见面后举功不谈过,或者一问三不知,特别是重要环节更糊涂有加,使办案人员拿他没办法。更有难以对付的对象在证据面前不低头不认错,特别不是检查(监察)对象的证人拒不出证,或不接受调查询问,造成对违纪分子定性难。

2、办案手段滞后。我们现在依然是靠口问手写调查取证,照相、摄像、录音等现代化手段至今仍然不是随手可取。交通工具缺乏,有时错过了有利的取证时机。

3、纪检监察办案措施不适应办案的需要,仅有的两指两规措施目前在使用中慎之又慎,几乎到了宁可办不成也不找麻烦的地步。使我们对有的当事人或证人拒不接受调查或询问,就拿他没办法,或有的证人虽然跟办案人员见了面,对他和当事人有利的就说,没利的就不说,或者干脆问到要害处就借故逃离。一走就很难再找到或根本就再也不见面了。根据以上情况,建议要改善现有的办案条件,在资金物质上向办案科室倾斜,特别是改善现代化的办案手段,像摄像机、照相机、录音机等设备各办案组常备,随时携带,随手可用。其次要强化办案手段,虽然两规措施少用慎用,但这项措施应该是纪检办案的法宝,当用则用会事半功倍。

篇2:查处案件的做法

2012-09-17 09:48

1.现有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

目前,工商机关查处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但《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贿赂违法行为的主体及表现方式的规定比较简单,对于交易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利害关系人收受商业贿赂的问题缺少明确规定。另外,商业贿赂违法所得的计算方式也存在争议。

2.商业贿赂行为隐蔽性较强,调查取证存在一定难度

商业贿赂行为多为“潜规则、暗箱操作”,经营单位多以做假账、账外账、不入账等违法方式进行,给调查取证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同时,由于商业贿赂案件涉及点多面广,贿赂双方作为利益共同体,串案、窝案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也使得调查取证工作存在一定困难。

3.商业贿赂案件专业性比较强,案情的认定较复杂

认定商业贿赂行为,需要从违法的主体、主观、客体、客观等方面考虑经营者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其给付或收受财物是否影响正常的公平交易秩序,商业贿赂与正常的商业模式、规则有什么区别,“账外暗中”如何理解等,准确把握这些问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业务分析能力;同时也需要具备相应的会计知识和丰富的办案经验,对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

4.协作机制不健全

篇3:一起病死动物加工案件的查处

1主要案情

鞍山市千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监执法人员在市场监督检查时发现某业户销售烧鸡。经了解, 此业户为南方人, 加工原料来源可疑, 怀疑其从事病死鸡加工。为了获取证据, 查出其非法加工场所, 执法人员采取了跟踪的方式。经过3 d的跟踪调查, 发现此业户确实在千山区某村有加工点, 执法人员秘密勘察环境后, 怀疑此处为病死鸡加工点, 并掌握了其加工时间。经过周密部署, 执法人员在该加工点加工时间进行了突击检查, 当场发现该业户正在加工病死鸡。执法人员表明身份后, 立即对现场进行控制, 录像取证, 并找到违法嫌疑人进行询问。违法嫌疑人赵某, 系安微人, 2008年6月到千山区租住临时房, 从事病死鸡加工, 加工点只有一口锅, 条件十分简陋, 环境极差, 现场发现的病死鸡是从周边市区养殖户低价收购的。该加工点无任何相关执照, 无相关检疫手续, 该违法嫌疑人对加工病死鸡的行为供认不讳。执法人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依法取缔该加工点, 并对赵某进行行政处罚。

2法律依据和证据采集

对这起案件的处理千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关键证据的采集上做了周密工作, 真正做到证据确凿, 适用法律准确。

2.1 法条适用及证据采集

2.1.1法条适用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五条第 (五) 项:“禁止屠宰、经营、运输下列动物和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下列动物产品:…… (五) 病死或死因不明的。”

证据采集:违法加工现场发现病死鸡、市场销售的病死鸡产品, 执法人员都进行了录像取证。

笔录:当事人承认收购的是病死鸡, 承认加工病死鸡。

佐证:执法人员对养殖户李某进行调查取证, 李某承认销售给赵某病死鸡。

2.1.2法条适用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二十条规定“兴办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和隔离场所, 动物屠宰加工场所, 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并附具相关材料。经审查合格的, 发给动物防疫合格证。”

证据采集:现场未发现《动物防疫合格证》且当事人不能出具。

笔录:当事人承认未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

2.2处罚依据

2.2.1《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七十六条“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屠宰、经营、运输动物或者生产、经营、加工、贮藏、运输动物产品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 采取补救措施, 没收违法所得和动物、动物产品, 并处同类检疫合格动物、动物产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2.2.2《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七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责令改正, 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 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 兴办动物饲养场 (养殖小区) 和隔离场所, 动物屠宰加工场所, 以及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 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

2.3行政处罚

该加工业主无《动物防疫合格证》、无工商部门经营许可证, 属于典型的加工病死动物黑窝点。动监执法人员按照上述《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 对该加工点依法取缔并对当事人赵某罚款4 000元。

3案情分析以及应对措施

3.1一条龙隐蔽经营形式

我们查获的非法动物加工点基本上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一条龙经营形式, 业主利用早、晚两段时间到周边镇、村养殖区收购病死动物, 然后在中午进行屠宰、加工熏制, 第2天早上到市内各早市、农贸市场销售。千山区位于城市周边, 是鞍山市肉类加工产品集散地之一, 熟食加工点较多, 人员结构复杂。针对这种情况千山区动物卫生监督所进行了拉网式排查, 由千山区动监局牵头, 公安分局、工商局、镇政府、村委会配合, 不放过每一个隐蔽角落, 坚决取缔黑加工点和加工病死畜禽的违法行为。

3.2违法者极其狡猾

非法加工病死动物的违法者以外地人居多, 往往在不同地区被查获多次, 反侦察意识很强, 他们选择的加工地点非常隐蔽, 对跟踪车辆警惕性也很高, 一旦发现就停止收购病死动物, 每查获一起案件都要昼夜跟踪2~3 d。针对狡猾的违法者, 一是采取换车跟踪的方法, 两辆车轮班跟踪, 执法人员在加工点昼夜蹲守, 等嫌疑人收购病死动物时再进行跟踪, 其他执法人员在外围等候;二是化妆跟踪, 执法人员化妆成捡破烂的、卖水果的接近加工点隐蔽拍摄获取证据, 以不引起他们的怀疑;三是昼夜监视, 违法者常常半夜、凌晨收购加工病死动物, 执法人员昼夜监视, 在非法加工点刚开始加工病死动物时, 执法人员就将违法者当场抓获。

3.3处罚执行难

篇4:查处案件线索失败的教训及启示

一、明确责任

这几年,各级审计机关对查处案件线索越来越重视,能不能查处案件线索已经日益成为审计组有无成绩以及成绩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个项目是某县扶贫资金专项审计调查,现场调查时,审计组长抽查了8个项目,其中就有这个案件线索。审计组长发现,有一个村以工代赈修建的长约1000米的道路,仅仅修好才几个月的时间,道路两侧边沿已多处破损、路面多处有横断纹裂缝、路边杂草丛生,疑点很明显。事后查明,这是该村利用以前修好的道路,弄虚作假、重复申报骗取国家扶贫资金。发现疑点后,一名同志热情很高,主动请缨,审计组长同意由他负责跟进这个线索。

这几年,农村道路修建,牵扯到的部门和项目资金比较多。部门涉及发改委、扶贫办、交通局、统筹办、财政局等单位,项目有村村通、以工代赈、整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道路建设专项补助等。为了查清问题,这名负责人延伸了相关部门,多方取证调查,发现这个村几年来道路修建项目繁多、资金来源庞杂、支出内容混乱,项目互相穿插,村上财务管理极其混乱,无法判断扶贫资金到底用在了哪里。因为前期不了解情况,这位同志思想准备不足,时常暴露出畏难情绪,甚至打退堂鼓。审计组内部对查处这一问题,也产生了不同看法。最终决定由审计组长继续调查该线索,但已给当时工作带来很大被动。

明确责任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审计中发现线索不容易,但要查实更得凭真功夫。审计处(科)长要科学合理地明确责任,一般情况下,首先要看线索是谁发现的,谁发现的就由谁查到底,一般不宜临时调整。除非到了突破不了的关键时刻,可以调派其他同志增援,否则应该保持明确的责任主体。要注意干部承担责任的能力、责任意识、工作作风与任务相匹配。同时要强化协作攻关,查处案件的荣誉、成绩都由审计组共享,责任也应共担。尤其是遇到困难时,要采取组建攻关小组、请求外援等方法,强化合作攻关,增强能力,力求突破。

二、把握环节

案件查处,往往快到揭开真相的时候,情况就越复杂,而且此时现场审计时间也所剩不多了。当时审计组就遇到了这种情况,我们考虑能不能想个办法,一次就把证取齐、取全,便将涉及的各部门、镇集中起来,集中取证。事实证明,这些失误使得后期的审计调查更难,涉及到定性的问题最后没有办法查实,另外,查处的时间拖的太长,既影响了该项目报告的起草,又影响了下一个项目。

这是典型的冒进、急躁症,也是经验不足的表现。作为审计处(科)长把握审计环节,一要善于掌控重点。重点是明确责任人、抽调得力人员、协调好各方配合等。二是要切实把握好方法。哪些方法只能是审计组内部掌握的,哪些方法是可以向被审单位公开的,哪些是可以半公开的,都必须把握好这个“度”。三是节奏要能稳得住,切忌急躁、冒进。要一步一步仔细分析,稳扎稳打,坚决破除一招制敌、一次查清的不切实际的幻想,尤其到最后关头,即使时间再紧张,也要扎实证取,必要情况下可以申请增加审计时间。

三、注意取证技巧

取证贯穿于查处案件的每一步,比如在审计中实地看到村里的道路、办公和公益设施建设等情况较多,对有关文件、图纸、合同、成本等取证不及时;在与调查对象谈话时,技巧不够,有时光想着早点突破,过早抛出实质性问题,常常引起对方警惕,对谈话中发现的一些苗头性的疑点敏感性不足,当时不以为然,没有取证。等审计组回头梳理资料、整理工作时,又发现有价值,造成了被动,也是重复劳动,还因为已经引起对方注意,无形中加大了取证难度,甚至导致无法取证。

要想成功取证,一是要坚持及时取证。口里一边询问,手里一边记录,不管是和谁谈话,也不管是在路边还是在办公场所,一概如此。等谈完后,待其确认无异,当场签字。二是重要证据不过夜。对一些事关重大的证据,当事人往往找各种理由推脱、解释,甚至编假话欺骗审计组。对此种情况,审计人员应坚持一查到底,必须见人、见物,坚持重要证据不过夜。三是坚持多方取证形成证据链。对当事人当时陈述的事实,应组织审计人员兵分多路,同时找相关的部门、人员谈话取证,形成互相验证的证据链。这对那些找审计组要求更改证词的调查对象特别有效,也增强了审计证据的效力,更有助于移交后的处理。

篇5:油库计量案件查处概要

一、售油流程

1、量温度

2、测定密度

3、换算,由重量换算为体积

4、通过流量计计量体积销售油品

二、作弊环节

1、少测量温度,或尽量记录为低温(常见为一天只测一次或两次油温)

2、换算中装糊涂

3、流量计超差(有正误差时不加修正系数)

三、查处要点

1、前期学习,彻底掌握售油原理,熟练应用油温与密度的换算

2、做好侦查,了解其实际运作规律,如在何处开票、如何记账、由谁换算、记录保存在什么地方等等

3、进入现场开展检查,充分运用投诉,能带油罐车实际加油介入更好,必要时可请公证人员或记者参与,找到其蛛丝马迹

4、有初步线索之后,务必留心账册、单据、记录纸等关键证据(先到油库计量班检查当天的密度测量记录,并调阅近一至二个月的完整记录,必要时,到开票处及微机室,核对密度数据,看是否一致)

5、提取账单(油库会计室或档案室有移库单及出库单)

6、将账册等深入分析,找出疑点(对内对外售油是否一致)

7、同时分别调查,攻破心里防线

例:某油库在中午12时售油时,本应同时测量油温,按照12时的油密度来将重量换算为体积,但其依然使用早上刚上班的较低温度换算,通过错误的换算,开出票据让去提油时已经少付。后期,在流量计再次糊涂,用“检定合格”的,但有正偏差的流量计不进行修正直接加油。

篇6:违法案件查处情况汇报

我办在2010年以来的**执法工作中,做到了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执法人员专业法律知识的培训,依法更换了执法证,并经省法制办审核备案。

整合和加强执法力量,以联合执法和直接查处的方式对违法工程进行查处;对未办理**相关手续或未缴纳**费的工程进行案卷审查和现场审查,对工程违法事实进行记录和整理。并做好依法立案,制作执法案卷,按时下达、及时归档,对已经到期的案卷及时送往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篇7: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的几点体会

商业贿赂已成为当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的顽疾。多数商业贿赂行为,行贿和受贿双方是在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双方从中获得了各自所需的利益,行贿者和受贿者所用的财物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侵害的还是广大消费者的利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现就我局在开展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专项行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具体办案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仅在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经营者销售或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该条没有明确回扣和一般商业贿赂行为以及折扣、佣金、附赠行为的特征和性质,且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1996年11月,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属于部门规章,法律效力不高,不能满足执法和诉讼的需求,还有就是规定商业贿赂的主体过窄,致使查处非国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员的受贿行为存在法律盲区。另外我国现行法律中将账外暗中和明示入账作为回扣和折扣的本质区别并不恰当。竞争者并不一定都是单位,在实践中很多个体户和承包户都没有自己的账户,也就没有入不入账的区别,或者说他们根本就没有建帐,而他们不建帐又不归工商机关管,法律很难确定其行为究竟是属于折扣还是回扣。所以,仅把账外暗中与否作为判断折扣和回扣的主要根据而无其他实质标准,在实践中很容易导致许多表面上取得合法形式的所谓“折扣”又往往会产生与回扣同样的后果,对社会的公平竞争秩序造成妨碍。

(二)取证难,查证难。主要是受执法手段和权限的制约,及一些潜规则的影响,导致直接取证难。例如,我队调查某超市收受三鹿奶业代理商堆头费、进场费、上架费的案件时,在三鹿代理商取超市所要费用的收据或发票时,代理商非常不情愿提供,原因就是如果我们对超市处理不了,造成的后果就是超市不会再销售他的产品,最后是细致的做工作才取得证据,拿着证据到超市检查其帐目时,超市以经理不在或是会计不在为由不提供帐目,而办案人员又不能采取任何的强制手段,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有劲使不上致使案子一拖再拖,从而给对方提供再作一套帐或者活动的机会。又如,检查某小学强制给学生上保险非法收受保险公司给予的“保险代办费”的行为时遇到的问题也是取证难,如果要体现出“强制”的字样就得从学生或是家长入手,而学生或是家长考虑还得在学校学习等原因不予提供,造成取不到证据从而没法去学校查证,而保险公司现在又是网上报帐制,要想看帐就得到市公司,另外我们没有其他的强制措施只能是表面的了解一下而已。还有就是一些行业已形成“潜规则”,查处的一些案件中的药商向医院推销药品都是采取“两笔扣”方式:“明扣”给医院的小金库,“暗扣”给药房的工作人员或是主治医师。经查,目前这种手段已成为医药购销领域的“行规”,“圈内人士”都直接按“程序”办理,操作更加隐蔽。类似的领域还有存款信贷、工程发包、车辆保险等,这些行业“潜规则”已经根深蒂固,给取证工作带来了不小难度。

(三)执法主体交错,各自为政,形不成执法的合力。按照法律法规,对于商业贿赂案件,除工商局外,检察院、公安局、法院、海关缉私局、税务局、纪委和审计等部门也都有调查取证乃至立案查处的权力,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导致执法不力、打击不力的后果发生。我个人的观点认为执法主体交错导致各个机关各自为战,各自执行各自的法律法规和规章,都在自己的那个框框内执法决不跃雷池一步,是导致这种状况发生的直接原因。要知道打击商业贿赂不单单是某个部门的事情,这就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有机配合,形成一个执法的合力。向上面提到的超市不配合问题,如果公安机关介入控制住财会人员或是搜查相关的帐目的话就不会有后事发生。为什么公安机关只是简单的配合呢?就是因为这个案件不够它们立案的标准,所以它们只是象对待普通防碍执法机关依法执行公务的案件那样来处理,这样就伤及不到当事人的筋骨,也就没能形成一个合力的拳头。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第一,规范商业贿赂案件办理的各个环节。目前,我国的刑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中都有涉及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条款,但规定比较分散,对一些重要环节的界定不够完善和明确。对此,一要明确商业贿赂的主体和客体,对不同行业、领域内不同性质和形式的商业贿赂行为规定统一的判定依据,让办案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也就是给各个执法机关制定出相应的条例或办法;二要明确查办商业贿赂案件的主管机关,建议将检察机关确定为主管机关,由公安、工商、海关等部门协助配合,形成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合力。象上面查处超市收受“堆头费”的案件,如果公安的经侦部门带着搜查证依法对该超市的财务科进行搜查的话,当时就能拿到第一手的证据,就能够给案件一个准确的定性。学校收受“保险代理费”案件,如果纪检部门、检查机关与工商共同办案的话就可以轻松地取到证据,因为检查机关有司法强制措施,他们可以对学校相关的财务和人员予以控制,而我们可以对保险公司进行检查,这样采取“双管齐下两头堵”的办法就解决了没法取证的难题。

第二,完善相关行业规范和财务制度。对当前普遍存在“吃回扣”不良风气的领域和行业,出台行业规范,健全财务制度,从源头上加大打击力度。

第三,多种渠道治理商业贿赂,形成打击合力。商业贿赂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多方面的,因此也应该从多种渠道入手,形成打击的合力。一是检察机关应当大力查办职务犯罪。在惩治受贿人的同时,不能放松对行贿人的打击。二是平等的市场竞争者可以对不正当行为提起民事诉讼。应当出台明确规定,鼓励平等经营者通过法

律途径对商业贿赂者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损害赔偿。

篇8:查处案件的做法

所谓“模拟实训”是指根据治安案件查处的程序要求,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就案件查处某一阶段需要采取的法律措施进行演练或者让学生对教师编制的具体治安案件从受理到作出处理决定进行全程演练的教学活动。模拟实训教学是学生从课堂教学到治安案件查处实践之间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它为学生从事治安案件查处实践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和演练, 既检验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又使学生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实践和复习, 能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公安实践工作, 提高查处具体治安案件的能力。为使实训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笔者拟结合湖南警察学院治安专业实训教学, 就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完善模拟实训教学等问题作以下分析。

一、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 实训硬件条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查处治安案件的特点决定实训教学必须需要专门的一定规模的教学场地, 但由于各种原因, 实训场地要么面积太小, 要么设施不齐全或者仿真度不高, 所以教师在开展实训教学时不得不在校园内利用教室、学生寝室等其他场地到处“打游击”, 这种现状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实训教学的效果。此外, 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 推行网上办理治安案件已成为一种趋势, 但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硬件设施, 我们不能紧跟公安实践的需要开展模拟实训, 模拟实训还只能停留在“手工办理”阶段。

2. 实训指导的能力和指导力度有待加强

目前, 大多数公安院校的教师都来源于各高校的毕业生, 理论知识丰富但公安实践经验相对缺乏,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利用空余时间下基层锻炼或者调研, 但由于在基层锻炼或调研的时间短, 或者由于体制等各方面的原因, 下基层锻炼或者调研的教师顶多见过实践部门的同志办理治安案件的过程, 很少有教师亲自动手去办理过治安案件, 对在实践中办理治安案件时如何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应采取哪些有针对性的措施等知之甚少, 指导学生实训难免有点力不从心, 使实训教学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此外, 在治安案件查处的实训环节, 各任课教师各自为政, 相互之间沟通少, 往往在各区队学生实训时只是各任课教师指导实训。由于实训都是由学生分组进行, 所以任课老师在指导时难免顾此失彼, 很难在实训指导上有所突破。

3. 实训教学讲评环节有待加强

由于采取实训教学的时间还比较短, 尚处于探索阶段, 各任课教师采取实训的内容各不相同, 实训的时间也不一样, 有的是课程教学全部结束后才开始实训教学, 实训结束后学生即面临期末考试, 任课教师根本没时间给学生讲评;有些任课教师即使讲评了也只是仅凭实训过程中形成的案卷、法律文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评, 讲评的效果大打折扣。

实训教学中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 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是经费短缺, 导致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少。领导都知道实训教学很重要, 但就是没办法解决诸如实训场地建设、实训所需设备、实训消费品等经费问题, 导致实训教学只能因陋就简。其二是缺乏真正既懂公安业务又具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和其他高校的教师一样, 大多数公安院校的教师也都把精力放在如何多出学术论文、多主持几个科研课题, 争取早日解决职称晋升的问题上, 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到基层实习锻炼, 补充公安实战部门的新信息。有些教师理论水平上去了, 但却忽视了如何提高自己查处具体治安案件的动手能力, 在指导学生实训时当然会力不从心。

二、完善模拟实训教学的设想

1. 确定实训教学的内容, 编制实训指导大纲

“治安案件查处”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确定以后, 各任课教师在组织实训教学时才能够有的放矢。确定实训教学内容时应根据“治安案件查处”课程的教学和特点来设计实训教学内容, 尽可能使实训内容贴近治安案件查处业务实战。笔者认为, 治安案件查处的模拟实训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当讲授完治安案件查处程序方面的内容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治安案件查处程序中某一具体程序进行实训, 比如程序中的案件受理、治安传唤、治安询问、现场勘查、扣押涉案财物、治安检查、治安调解、治安听证、当场处罚、治安行政处罚告知笔录和处罚决定书的制作等都可以单独进行实训。学习相关理论后就进行单项实训的好处在于更能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第二部分是治安管理处罚的总则和分则部分的内容讲授完之后, 可以由任课教师通过编制一部分与公安实践联系紧密、仿真度高的案例, 由学生分组进行实训, 要求每小组按照治安案件查处的普通程序从案件受理一直到整理和装订案件。这一部分的实训着重要培养学生养成按照法定程序查处治安案件的良好习惯以及调查取证的能力。在确定实训内容的基础上必须组织编写用于指导实训全过程的实训指导大纲, 明确实训的目的和要求、操作流程、考核要求、实训用典型案例等内容。

2. 改善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境

“治安案件查处”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境需要仿真度较高的实训场地, 尽管现在很多高校都以公安实践部门为依托建立有校外实习基地, 但实习基地不能取代校内实训场地, 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实训教学不可能放在校外实习基地去进行。因此, 加强校内实训场地的建设十分必要, 而且要加强有一定仿真程度的实训场地的建设。实训场地是一个学校办学的硬件, 实训场地设备齐全也是加强实训教学的首要条件。实训场地的建设可能需要大量资金, 但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是十分必要的。校内实训场地的设施还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更新。比如, 目前在公安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的情况下, 我们的实训设施应紧跟实践的需要, 为了保证治安案件查处实训的有效进行, 购进治安案件查处网上办案的软件系统就成为必要, 或者是能在实训场地安装公安系统网, 只有这样, 学生在学校参加完实训教学后才能很快地跟上公安实践变化的节奏, 才能使学生就业后在查处治安案件时能得心应手, 至少也能使他们缩短过渡时间。

3.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无论是治安案件查处的单项训练, 还是整个治安案件查处过程的模拟实训, 都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 因此从事治安案件查处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该是具有查处治安案件丰富经验的教师。师傅带徒弟, 首先师傅必须是行家里手, 才能够名师出高徒。如果教师自己都不会查处治安案件, 他就不可能去指导学生开展治安案件查处的单项训练, 更谈不上去指导学生模拟演练治安案件查处的整个过程。目前, 各公安院校中从事治安案件查处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院校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活动的, 直接来自公安实践部门的教师很少, 因此, 他们大多理论知识比较丰富, 但缺乏查处治安案件的实践经验。为此, 学校必须采取各种形式让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下基层公安部门, 丰富他们查处治安案件的经验, 使他们尽快成为“双师型”教师以满足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需要, 或者可以从公安实践部门抽调一定数量适合做教师的基层民警来校专门从事实践环节的教学, 以解决实训教学过程中指导的能力和指导力度不够的问题。或者还可根据专业教师的不同情况, 让教官与教师结成“对子”, 互通有无, 互相帮助, 取长补短, 在现有的师资基础上, 培养出一支既有较强的理论功底, 又有较强公安工作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 加强公安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4. 加大实训考核力度

在“治安案件查处”课程的考核上, 有很多任课教师不主张对学生动手能力进行考核, 认为只要以传统的书面考核方式就能够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治安案件查处的相关知识, 动手能力的考核标准难以统一, 从而担心课程考核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其实, 实训教学的考核是确保实训质量的重要手段, 必须通过实训教学的考核, 才能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 既要对教师实训教学情况进行考核, 也要对学生开展实训的情况进行考核。为保证实训考核的客观、公正, 首先要制定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及实训成绩评定办法等实训教学文件。实训教学考核办法主要考核指导教师。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反馈评价、本系实践教学质量检查小组评价、学校实践教学检查组反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指导教师的实训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实行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年终考核、评先、超课量津贴奖惩挂钩的办法。这样可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实训成绩评定办法主要是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考核。实训结束时, 由系部承担“治安案件查处”课程的所有教师成立实训考核小组, 负责评定学生实训成绩。考核人员应严格公正, 认真履行职责。凡被评为实训成绩不及格者, 一定要补考 (补做) , 补考 (补做) 仍不及格者应随下一届学生重新实训。各实训基地可收取一定的补考费。若能认真落实以上措施, 便可在较大程度上确保实训教学的质量。

5. 增加治安案件查处的实训课时

目前, 在“治安案件查处”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重视理论教育, 轻视实训教学的情况, 主要表现在理论课的课时多, 实训课时少。“治安案件查处”课程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而让学生多做实训是达到这两种能力的最基本方法。这就要求学校在实训课与理论课的课时方面, 按学生和公安实战的需求进行调整, 增加实训课的课时, 只有课时满足了要求, 才有可能让学生的操作能力达到相应的要求。

6. 加强与公安实践部门的联系与沟通

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 很多信息尤其是有关治安情况、公安机关内部工作措施等方面的信息是无法从一般渠道获取的。教师要获得这方面的信息, 一方面需要依靠学校内部信息资料部门的提供, 另一方面需要自己与基层实战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 利用教学间隙到基层实战部门去了解和搜集最新的情况和资料, 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所讲理论知识滞后于公安实际工作的现象。

篇9:简述治安案件查处原则

关键词:治安案件查处原则 实践 不足 落实

事件重现:杜宝良是安徽进城务工人员,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得知自己在2004年7月至2005年5月,在北京真武庙同一地点因违反禁行标志105次需缴纳罚款10500元,交通违章记分210分。在此案中,,杜宝良在长达11个月的时间内连续违规却对自己的行为毫不知情,不仅《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告知制度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而且也没有体现处罚的警示教育和及时纠错作用。可以说这次处罚严重违反了相关的治安案件查处原则。

首先,治安案件查处要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这一原则具有其深刻必要性。一方面,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治安管理处罚只是针对少数扰乱社会治安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司财产等屡教不改的人,对多数有违法行为的人主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从而达到教育违法者和全体公民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由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性质决定的。因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未触犯刑律。此外,治安管理处罚法既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也是对少数损人利己、败坏社会风气、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实施处罚的工具。只有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实现治安处罚的目的。所以此原则也是由治安管理处罚的目的决定的。

我们同样需要正确运用这一原则,这就需要执法人员正确认识和把握治安管理处罚的目的和准确的人事教育和处罚的关系。教育是目的,处罚是手段。在法律制度的设计中,手段一定要为目的服务。此案中,执法人员未将违法行为及时告知杜宝良,而是任由其违法次数日益增长,这严重背离通过教育减少违法的目的,而这种以罚代管的行为不仅不能实现执法本意,更会造成执法惰性,破坏法律的严肃性。所以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犯了单纯的惩罚主义错误。

教育与处罚原则从理论上是综合考虑一切的,然而通过杜宝良事件以及其他类似事件,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要想贯彻好这一原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方面,这要求执法人员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心系群众,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通过对轻微违法人员进行说服教育使被处罚人心服口服,从而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国家应不断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为原则的指导作用的发挥提供全面的规范保障。

过罚相当原则是指安管理处罚应当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相当。在本案中,单纯看这105次违章,我们认为处罚合理。如果我们继续探究就会发现,标志是过时的,而且未将其违章行为及时告知,所以这105次违章是由于执法人员某种程度的不作为造成的。由此看来,案件中的处罚明显过罚不相当。

然而,这只是众多案件中被披露的一件,还有许多人承受着过罚不当的煎熬。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目前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对办案人员的监督制约机制,这就导致许多办案人员在案件办理不能做到谨慎处理,片面的追求速度,却忽视了对质的要求,从而损害了许多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尊重与保障人权原则是指公安机关在依法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的同时,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在治安管理处罚中,当事人享有知情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财产权、获得救济权等等。其中,获得救济权是指当事人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公诉的权利。在此案中,杜宝良曾提起诉讼,获得了众多律师媒体的帮助,而且其胜诉可能性极大,却在最后撤销起诉。原因不言而喻,杜宝良案件是典型的民告官,其承受的压力不是我们所等体会的。不但不知道最后判决结果会怎样,而且其亲朋好友以及父母都希望他不要惹事。在我们这个法制观念有待提高、法制有待健全的国家来说,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却被认为惹是生非。这是杜宝良的无奈还是整个国家的悲哀?法律规定杜宝良享有获得救济权,但作为一个平民百姓,在面对西城交通支队西单队时,他退缩了,因为他要考虑一系列效应造成的后果以及其要付出的代价。这仅仅是一个人的退缩吗?不,这恰恰折射出我国法律原则在权力面前的渺小与软弱。我们的法律原则没有为无助的群众撑起一支强有力的保护伞,却蜕化为权力可有可无的挡箭牌。面对记者的采访,杜宝良始终以笑应对,却难掩其内心的苦涩。

治安案件查处原则在理论上几乎没有不足,而且充分代表了人民的意志。然而,原则的制定是用来指导实践而不是束之高阁供人们顶礼膜拜的。治安案件查处原则是应为人民群众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而不是我们对外展示民主化进程的象征。我国治安管理处罚原则在事件中的不足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第一,我们的执法人员的素质水平和办案方式有待改善。执法人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不够人性化,没有真正从群众的角度着想,片面的认为简单的网上公布就完成了告知义务,却忽视了众多务工人员几乎不上网的现状。执法人员在不断追求工作高效便捷的情况下没有考虑到绝大多数群众的实际水平,从而给广大群众带来不便。此外,我国的法制不健全,缺乏与治安案件查处原则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监督制约机制。缺少监督,执法人员的全力难免会滥用,只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和相关的责任分配才能督促执法人员将治安案件查处原则的目的落到实处。第三,我国根深蒂固的官民不等的思想制约着治安管理处罚原则作用的发挥。只有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使人民群众与执法人员实现真正的平等,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使人民群众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表达自己的意愿,才能不断督促执法人员提高执法水平,治安案件查处原则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

参考文獻:

[1]范玉.治安案件查处[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

篇10:对治安案件查处的基本原则的看法

治安案件查处得基本原则,是指在查处治安案件,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遵循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准则。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处罚与违法相当原则,公开、公正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在此我主要对治安案件查处的公开、公正原则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第5条第2款中规定,“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所谓公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实施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据要公开。即由立法机关采取一定的形式将处罚依据向社会公布。只有将处罚依据公之于众,社会公众才能了解什么样的行为是法律允许的,什么样的行为是法律禁止的,进而使广大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发生。未公布的,不得作为治安管理处罚的依据。二是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处罚内容、据以作出处罚的事实、理由、处罚结果要公开。如:办案民警表明身份,问明是否要求回避,告知拟作出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举行听证,宣布、送达处罚决定,告知救济途径和期限等。这里讲的公开,一般是指向案件当事人公开,而非向社会公开。

公正,即公平正直,没有偏私。公正是法律的生命,是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治安管理处罚中的具体体现。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实体公正要求治安管理处罚的结果不偏不倚。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应当做到相同情况相同处理,不同情况不同处理。对于性质相同、情节相近、危害后果基本相当、违法主体同类的违法行为,在实施治安管理处罚行使自由裁量权时,适用的法律依据、处罚种类及处罚幅度应当基本一致。不能“重责轻罚,轻责重罚,同责不同罚,不同责同罚”。程序公正首先要求办理案件的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必须置身于中立立场。该回避的必须依法回避,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案件处理不偏不倚。程序公正还要求要充分保障被处罚人享有的陈述、申辩、要求听证、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各项权利,维护被处罚人的合法权益。只有实行程序公开,才能有效防止权钱交易和“暗箱操作”,进而保证治安管理处罚的公正。

但是,虽然在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明确规定了,实施治安管理处罚要按照公开、公正的与原则,但是,现实中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由于当前基层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不力,日常工作和办案的经费主要来源罚没收支返还,因此,一些地方公安机关视罚款为一种“创收”手段,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不分情节轻重,一律交钱放人,不交钱就关人,执法办案只看重经济效益,常以罚代惩,特别是办理涉黄、涉赌案件,往往是先责令当事人交款或扣押当事人的物品,当事人如果交纳了,就将暂扣款作为罚款处理;若不交纳或交不出,就对当事人予以行政拘留,以致对一些违法事实责任相当的案件出现了罚款和拘留两种不同的处罚。还有部分民警认为治安案件是“小案”,马虎一点是无关紧要的,便利用处罚权送人情,在执法活动中照顾关系,对熟人、亲属或有关领导打过招呼、关照的,该从重的不从重,不该从轻的从轻,甚至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或者对一些本不应受到较重处罚的人也予以从重处罚,在社会上形成只要在公安机关“有人”什么事都好解决的恶劣影响。办“人情案、“关系案”,拿法律作交易。这些现象都严重违反了治安管理查处的公开公正原则,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面对现实中执法机关普遍存在的违法现象,我们应该更加明确公开、公正原则的内容和意义,并且必须要有切实有效地对策,以便达到的公开、公正的目的。因此要达到公开的目的,执法机关及其人员行使权力的外部控制机制必须完善,包括4项内容,一是立法监督,即立法机关监督所颁布法律的执行情况以控制权利的滥用。二是行政监督,即行政系统内部的上级对下级的一般监督和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的行政复议监督。三是司法监督,即由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从而控制权力的滥用。四是群众监督,这是由国家行政监管及其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同时,为了达到公正的实施治安管理处罚,也要正确行使好自由裁量权。所谓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律赋予公安机关在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时,根据具体情况在法定范围内自行决定处罚种类和幅度的权利”。要正确的行使自由裁量权,必须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所以合法是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基础,并且要求自由裁量者没有偏私,实施自由裁量的理由,并符合授权的目的,具体实施的处罚与违法行为相当,做到合理。

上一篇:六年级诵读内容下一篇:学习雷锋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