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2024-05-01

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通用6篇)

篇1: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浅论国学经典与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源远流长,从不间断,举目望世界也只有中华文明保持到今天,何也?答案多种多样,因为看问题的方向不同,答案当然不同;从文化教育上说,中华民族有着博大深厚的国学,国人有尊师重教、善于学习的传统,两者紧密联系,互为因果。

小学生教育,尤其是小学生素质教育与国学、国学经典有什么关系?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广义上的国学,指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国学经典是国学的精华,国学经典重要书目如:《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提高人的素质既是生存的需要,又是发展的需要;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个人自我完善的主观需要;既是个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国家以及整个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符合包括小学生及其家长在内的所有人的共同的根本利益,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成人教育——培养成功的人格,是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成年人的教育。成人教育原应在婴儿教育、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其中小学阶段又是重中之重,因为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高素质形成和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常言道:桑树条子从小育,中国的现状是:忽视小学素质教育,导致部分已经走上社会的经过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仍缺少人的基本素质。

小学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相对稳定性;小学生可塑性越强,小学生素质教育鲜明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小学生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打基础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这里的“基础”内涵十分丰富,长期以来,小学教育在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升学率的严重干扰下,已异化为“应试教育”。这种异化使小学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逐步被扭曲,背离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教学秩序和规范,导致了学生素质的片面发展或畸形发展。因此,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移是历史赋予的重任。而转移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小学教育回归自身、重新定位、寻求自身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的过程。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小学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由于角度不同,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或作的解释)不尽相同。我认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老先生的几句话,道破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和在社会、历史、人类方面的紧迫性。他说,人类现在正在毁灭自然,我们要尽快改变这种现象,急需提高全人类的素质;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而中国的国学里面或多或少涵盖这些内容。我们所熟知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周易》中的。《尚书》中的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诗经》中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资治通鉴》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韩昌黎集》中的诗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不读《礼记》,不学习《礼记》中为人处世的道理,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没办法与人融洽交往。特别是《论语》里玑珠遍地,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君子不重则不威/慎终追远/礼之用,和为贵/敏于事而慎于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可忍,孰不可忍/礼与其奢,宁俭/既往不咎/ 朝闻道,夕死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焉/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朽木不可雕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不耻下问/三思而后行/愚不可及/斐然成章/不迁怒,不贰过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文质彬彬/敬鬼神而远之/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举一反三/求仁而得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诲人不倦 君子坦荡荡/威而不猛/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仰之弥高/循循善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功亏一篑/后生可畏/ 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未知生,焉知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四海之内皆兄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名不正言不顺/贫而无怨,富而无骄/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不患人之不己知/以德报怨/不怨天,不尤人/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则乱大谋/当仁不让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君子忧道,不忧贫/性相近,习相远/割鸡焉用牛刀/ 道听涂说/患得患失/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还有《劝学》、《师说》、《爱莲说》、《春江花月夜》、《红楼梦》等名篇名著,这些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她包含了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她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人前进的方向;她像慈祥的母亲,循循善诱她的孩子;她像一把标尺,规范人的行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出自《庄子·养生主》)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更何况小学阶段、小学生呢?所以说诵读国学中的经典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

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十多年前就开始有目的尝试,在所教的班级中,其中一个班有计划有系统的由浅入深地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每周两节课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本人只做有限的点评,实践了两个周期,一次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次是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几年以后细细的观察统计,发现同一个现象且惊人的相似,发现诵读国学经典班级的学生,学习自觉性、目的性普遍有所提高,不仅在语文成绩上而且在数学、英语成绩上较没有诵读的班级要好,语文平均分高了七、八分,并且在精神面貌上也不一样,诵读经典班级的学生更讲礼貌,更加自信,在小学毕业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出彩的人数更多。虽难说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有囫囵吞枣现象,有些意思不能一下子清楚明白,但是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加上老师的评讲,润物细无声最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所以说诵读国学经典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学会做人——要求学生求知先学做人,先成人后成才,以德为先,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高尚的品德和爱国爱家的思想,有热爱劳动的意识和本领,自立、自强,成为经得起新时代考验的人才; 梁启超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诵读国学经典是提高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步骤。

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2: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的教育,而这项教育的推进则是一项长期 的系统的工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去实施。通过素质教育实践,让教育回归生活,全面实施教育生态化。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人们不仅重视语文、数学、科学等显形课程,而且更加重视许多其它课程,如交通安全、**常行为、劳动技术和图书馆教育等。新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学校图书馆是师生学习、掌握信息、知识的基地,也是保证学校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教育的重要支柱。因此,图书馆必须适应改革步伐,更新办馆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方式上我们改变了原来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被动式教育为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探究式教育;变原来的学生围绕老师转为老师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原来的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这样以来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方式,健全了学生的人格,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意识,自信,诚实以及乐观等方面的个性品格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二、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图书馆要积极与各学科教师相互合作,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样既可以开发学生智慧的潜力,扩大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创造的意识和才干,为学生将来踏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把课外阅读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使教学上的重难点迎刃而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这个过程的创新素质。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查阅资料,解除学习上的迷惑,品尝到探究的乐趣。例如,教师在教学语文、科学等内容时,可事先向学生推荐图书馆里的相关书籍,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收集资料,找出最有用的东西,使学生在寻找、阅读、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围绕专题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相当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开展专题阅读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素质,如:开展“人物传记”阅读活动,其中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对人生的态度,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他们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高风亮节无时不在激励着学生,给学生以人生的感悟与启迪:正视自我,反思自我,树立远大理想,加强自身修养。如:开展“史书”阅读活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史书阅览带给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它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认知,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真正起到了“益智、启智、增知、陶情”的作用。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新乐章─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生诸育发展中,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学生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先决条件。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心理健康与德育工作息息相关

德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在此过程中,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性格特征都是影响品德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实际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美国学者哈维格斯特认为,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中就包括发展道德性及价值性判断的标准,发展人格的独立性,发展对社会团体的态度等。在教育实践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德育实效性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的表现之一就是帮助德育工作者学会了区分心理问题和品行问题,学会了用心理的方法去解决心理问题,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常常用解决思想品德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

2、心理健康与智育息息相关

实施素质教育是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而学习活动就是一种全方位的心理活动过程,同时还是能力,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心理教育与体育息息相关

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身体健康是学习的保障,古人认为,七情太过均可致病,“喜伤心、悲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心理健康依赖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又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教师又要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让学生不要用脑过度,不要有心理压力,不要有不良情绪。很多情况下,身体上的不适感并不是来自生理上的原因,而是来自心理原因,如连续不断地长时间学习或有严重考试焦虑症的学生经常会感到记忆减退、头疼、胸闷、失眠、食欲不振,这些都是生理症状,但其真正原因并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心理上加以辅导,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学习才有所转变。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角色要切实加以转变。过去教师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今后的学习不会停留在掌握现代知识的水平上,而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灌输者。要促进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让学生想学、会学。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也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这比教书更重要,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要优化德育教育,要身教与爱的教育相结合,做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改变原来的“什么都是老师说了算”为民主管理班级,带领班级成员确定班级体发展目标,指导班级成员制定实施方案,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协调班级内外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开展对班级成员和班级体的评价活动。

爱生胜过爱子女,这样学生就把老师与父母联系在一起,把以前对父母的期望迁移到老师身上,为此,教师就要从各个方面去关心和照顾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心中最信赖的人.四、全面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教育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校图书馆是以书育人,是对学生进行多方位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芳草地。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和课外阅读指导等,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开展读书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我们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如每学期组织“朗诵赛”、“故事演讲赛”、“读书心得会”、“读书笔记展览”等,这会使学生产生深厚的阅读兴趣,提高分析辨别能力、写作能力和自学能力。使每位学生在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在阅读中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水平。或者开展佩戴“明星卡”活动,根据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老师为学生佩戴阅读明星、阅读小博士、智慧星、天天进步星等醒目的证卡。每班明星卡数量一定,佩戴明星卡的人却在不断变化,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传授有效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就必须掌握和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阅读课上,我们教师在读书方法的指导上下功夫,不仅要从理论上进行详细地讲解,而且还要联系名人名家的读书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们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列出自读提纲:比如(1)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3)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读后要针对上面的问题,及时开展读书汇报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读书质量的提高。

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我们要重点强化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2)做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一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3)写读书笔记。可做摘抄、编提纲、写体会。(4)做卡片。为了便于积累和记忆,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5)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3、发挥教育功能,为课程改革服务

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今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更是学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重任。在当前新课程全面实施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素质,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全面发挥这一功能,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使素质教育的天更蓝、路更宽。

五、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教师要用新思想、新理念、新观念去进行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创造性培养”这一核心,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我上美术课时,打破以往“拷贝”的教学模式,尽量不给学生提供摹仿的范例,让学生自由构图绘画,让学生画心中的画,作心中的物,鼓励学生进行探索、进行创造。

2、要变以教师和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多采用发现教学模式,给学生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操作、讨论、交流、合作、实践、探究,从而寻求正确答案,也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活动中求知。这也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思想,达到了培养聪明才智者,知识探索者,积极思维者的目的。

篇3:论学生素质与当前的素质教育

1.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

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以学习成绩为目标, 好的成绩可以肯定一个学生的能力, 这是我国目前教育的一个弊端。缺少实践活动, 大量的学业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摆下了一个个障碍, 在家庭中的地位使学生缺乏了基本的生活能力, 在学校中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使学生缺乏了基本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

2. 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差。

发散思维包括想象力、创造力、求知欲等等综合素质。学生在应试教育下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得到了压制, 在这种环境下, 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成为了“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执行者。

3. 学生思想道德普遍不理想。

思想素质包括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爱国情操等等心理素质。学校对学生个人性情培养抓得不牢, 使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国家的热情不高, 如此下去, 从学校走出的“人才”是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的。

二、当前素质教育的现状

1. 对素质教育的投入仍旧欠缺。

对素质教育的投入在素质教育的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 今年虽然政府部门以及学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但实际行动并没有完全跟上宣传的步伐。现在倡导进行素质教育, 但是必不可少的课改并没有进行, 同时师资投入不大, 对教师没有进行比较系统的培训, 对德美教育需要的硬件设施没有更好地完善。

2. 学生家长没有起到必要的作用。

素质教育必须在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持续地培养。素质表现在一种行为上与心理上的一些习惯, 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学校身上, 学校的教育时间是有限的, 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的专业知识教授, 所以学生在家庭中的时间是更加空闲的, 家长把素质教育的重任都给学校是远远不能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

3. 社会没有起到必要的作用。

虽然今年社会上一直在高唱“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口号, 但实际上社会并没有给与素质教育有多少实质的支持, 比如说社会上的工作单位依旧以学历作为招聘工作人员的一大标准, 今年毕业生数量增加, 这种以学历定能力的趋势更是愈演愈烈。

4. 应试教育的思想遗留深重。

素质教育在一些学校甚至一些学生眼中被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 社会就业的压力也证明了走应试教育是一种捷径, 只要有了学历才有了更多的机会, 从而忽视了自身素质的培养。这种现象是素质教育面临着的最严峻的考验, 到底素质教育能走多远在于素质教育在学生、家长、学校方面占有多大的比重。

三、对素质教育实施的几点建议

1. 加大对素质教育的投资力度。

对素质教育必须大力支持, 尤其是资金上的力度必须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形成一个强大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及完善的硬件设施后, 素质教育才能成为既能提倡又能贯彻实施的教育理论。

2. 社会与家庭必须起到辅助作用。

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主要在学校, 但是家庭与社会也应配合学校的工作, 尽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要人人为榜样, 不仅要起到监督支持学生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要以身作则, 教育孩子自立创新, 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3. 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即使是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应努力为学生创立一种素质教育的氛围。学校通过讲座的形式为学生讲解真正的人生观价值观, 激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等都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是有重大作用的。

4. 人才评论机制急需改革。

应试教育的根源就在与社会大多数企业需要应试教育出来的“人才”。企业不管能力如何、不管心理素质如何而始终把学历文凭放在第一位, 并且有关教育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是从升学率出发的。基于此点, 不仅教育部门不能只把学习作为评价一个学校的凭据, 而且要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也作出评价, 依据学生素质的表现以及成绩来综合评定学生的优秀与否。只有使这种评价机制成为一种主流, 素质教育才能够完全得到人们的重视。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与学校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日益关注。在我们看到素质教育不断走上新台阶的同时, 素质教育所面临的现状也应该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学生素质的现状以及当前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一些困境与现实进行分析, 并对如何使素质教育更好地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篇4:论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小学;素质教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44-01

我国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的路线,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降低人口负担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经之路。发展教育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首先要转换教育教学理念,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新环境下的教育发展要从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入手,实行改革创新。

一、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主要从三方面表现出来,一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强化学生认知能力;二是重视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学习能力;最后是强化学生身体和体力发展,重视品德养成。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实现人本教育,重视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发展。在小学教学开始之前,教师要认真备课,不管是语文教学中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确定还是数学教学中对基本公式定理的应用,都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比如,在讲解一篇文章之前,教师要提前备课,在准备课程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在教授这节课程的时候需要完成哪方面的知识传授,这样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就能够明确教学目标,能够为了既定的目标展开教学。活跃思维水平的教学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最后要以非智力因素为基础来促进教学。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思想、气质、性格等等,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心身发展,尤其对于能力发 展和品德培养,提供着基础和保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教学中要体现知(智)、情、意的统一,充分掌握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成分,使教学在和谐的轨道上运行。

在教学中落实品德培养目标方面,首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内容的丰富性,是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基础。学生的知识越多,智力生活越充实, 兴趣越广泛,学习越主动自觉,就越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展开。反之,愚昧 无知往往容易成为道德堕落的开始,而精神空虚是道德贫乏的根源。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够跟得上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其次要恰当利用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还要防止知识教学与思 想教育不同步现象的出现。

二、改革教学内容,实施素质教育

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想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就是落实教学内容。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工作服务于教学目标,学生要从教学内容中获得知识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落实改革是实现教育教学和谐发展的关键。在改革教育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实现教学内容从文化知识转向道德培养的过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内容,向重视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发展;重视学科间内容体系的联系,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推进。

在改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课程设置安排时要减少必修课程的设定,增加选修课程,引入新的课程;重视课外活动的安排,善于落实并管理课外活动,构建和谐高效的指挥和执行系统,最后形成活动反馈,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活动设计的完善和修改,实现活动质量的提升。学校方面可以使用多样化的教育软件,构建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多样化的教育软件的应用可以实现教育教学的科学化发展,能够实现新的教育环境下教育教学的科学化进程的推进,为教育教学发展提供有效的推动,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实提供不竭动力。

过去小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只是单一的根据教学大纲进行知识的讲解,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课内外教学和活动的融合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比如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为孤寡老人送爱心,帮助留守儿童进行课后辅导,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打扫城市卫生,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都能够锻炼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校内教育的有机结合也能够实现教育教学内容的发展和提升,

三、实现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简单说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计划的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有很多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学方法应具有符合教育发展的新特点,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知识情感化的传播,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素质教育的发展要重视体验学习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个案研究法、紧急情况分析法和主题法等等的应用。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够推進教学改革进程的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要使用一些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手段,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改革教学过程,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将一些实例加入到教育活动中,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融入教学目标,总结教学经验,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另外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展开科学合理的成绩评定,强化记忆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虽然需要具体的方法,但是却没有固定的要求,教师想要实现素质教育的发展就要采取适合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及策略的正确应用能够强化教学过程的发展,可以保证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优化,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学制度实现根本性的提高,这几方面的完善是实现小学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满足素质教育发展

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就是教学组织形式,想要发展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展现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强调个体的发展。之后要转变教学模式,再次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时间限制。最后就是要在改变传统的教室学生的座位安排,在符合实际教学环境的情况下,减少班级人数,采用科学多样的方法编制班级,采用能力分组、同质编班、采用双向选择的编班方式、设置快慢班等等多种形式进行班级编制。另外要转换教学思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篇5:论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内容摘要: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教育。《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学习加以安排,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四大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而良好的礼仪习惯,文明的言行举止则是人与人交流合作的润滑剂。因此,让学生接受文明交际礼仪的启蒙教育,全面系统地养成文明礼仪风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懂得自爱、他爱,提高共处、生存的能力,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文明礼仪

构建体系

开发课程

提高素养

有“礼仪之邦”之美誉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推崇“百行以德为首”,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文明有礼的文化人,乃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笔者认为,文明礼仪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根基,是健康成长的臂膀。

然而,近几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而社会群体文化水平的提高相对滞后,道德水准也不尽人意。特别是我市,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造成较为混杂的周边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礼仪修养的提高;一些家庭只重学习成绩轻思想道德教育,礼仪更是无所谓,再加上现在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孩子自私、任性,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过于强烈,不懂得尊重、关爱他人与严于律己。因此,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更显得重要。

一、优化环境,营造文明礼仪氛围

营造文明有序、充满文化气息的外围环境,是文明礼仪教育顺利实施的有效保证。优化校园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熏陶。(1)舆论宣传

学校重视舆论的积极导向作用,通过召开动员会、红领巾广播台、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讲文明、讲礼仪的氛围。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学习园地、队角、红领巾广播站等,向学生宣传礼仪知识。并通过演讲比赛、作文竞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礼仪教育。此外,利用宣传工具,大力弘扬学生中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风貌,表扬礼仪先进分子和先进班级,评议不良典型事例,在全校师生中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2)优化环境

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创设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文明礼仪环境熏陶。校园环境做到布局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有陶冶性。如:在上下楼梯处、走廊上、草坪花圃旁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和文明礼仪的提示语,让学生时时受到提醒,置身于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整个校园显得整洁、清新、优雅,每个角落都充满文明的气息,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另外,在班级“学习园地”中开辟文明礼仪展示栏,把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写成文,画成画,张贴起来。利用“队角”开展争章达标活动,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氛围。

二、制订规范,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差距较大,小至7岁,大至12岁,年龄层次不同,他们的心理特点也不同,行为要求也各有差异。因此,我们从学生的现状和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为依据,构建不同年龄段、不同内容与不同要求的“文明礼仪”评比条件,让全校学生按照文明礼仪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二年级以基础校园文明礼仪为重点,主要培养学生从使用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开始,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

三、四年级在一、二年级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家庭礼仪方面的要求。

五、六年级再增加社会交往,待人接待方面的礼仪要求。并制订了相应的“文明礼仪示范班”和“文明礼仪小标兵”评比标准,要求学生对照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此外,为了让全校学生学规范,知规范,懂规范,并按照文明礼仪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们推出了“文明新人、文明用餐、文明用厕、文明校园”四项十六条教育。“文明新人”包括指甲无黑泥、脖子无脏痕、衣袖无污迹、鞋子无泥尘;文明用餐包括盘内无剩菜、桌面无饭粒、场地无残汤、用餐无声音;“文明用厕”包括槽内无便液、坑内无便迹、厕门无损坏、厕所无臭味;“文明校园”包括墙面无污痕、地面无污迹、廊道无追逐、校内无纸屑。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文明举止,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三、挖掘内涵,开设“文明礼仪” 课程

我们根据中华传统礼仪的内涵,编印了一套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文明礼仪”口语交际教材,开设了校本课程,使“文明礼仪”教育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及接受水平,我们依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对教材进行编排。

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懂得礼仪知识,并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达成知行统一,最终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我校单独开设了文明礼仪课程。并将此课程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体系,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教学活动。课堂上,我们组织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内容,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行为训练,学练结合,以练为主。训练方式不拘一格,如示范、表演、选择、判断、激情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言行,养成良好的习惯。譬如:课堂上向学生示范坐、立、行、走、敬礼等的正确姿势,并要求学生做到“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我们设置了情景,让学生即兴表演,教学生学会礼貌用语。我们还把学生日常的行为精心设计成选择题、判断题,让学生进行选择、判断,从中认识到什么行为才是讲文明、懂礼仪。

四、学科融合,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文以载道,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利用课堂教学的资源,充分挖掘各门学科中的礼仪教育因素。在各科教学之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不失时机地进行文明礼仪行为的引导与教育,使礼仪内容深入学生心灵深处。

我们对每门课程怎样渗透礼仪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使教师明确各科如何挖掘教材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在教研活动中同一学科教师采取集体备课,把每堂课教学内容的德育渗透内容做了认真发掘,使课堂教学不仅完成知识和能力教育目标,还完成德育教育目标。如体育课上,让学生学会自觉列队,主动帮助在活动中跌倒的同学,主动帮助教师收拾活动器材等;科学课上,根据学生实验,进行文明合作、尊重他人教育;思品与社会课上,根据“家庭”教学内容,进行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教育等等。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证明:寓礼仪教育于课堂教学中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要教书育人水乳交融,学生良好的礼仪规范就会养成。

五、树立典范,引导文明礼仪方向

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他说:“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

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应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教育形象化、具体化。我们主要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示范等多种示范形式,给学生引导文明礼仪方向。

(1)教师率先垂范

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教师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情感、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当学生热情洋溢地问候“老师,早上好!”时,老师也应该报以热情的微笑,并对学生说“早上好。”如果老师做错了什么,要勇敢地向学生道歉。教师的身教更重于言教,尤其对于文明礼貌的教育,学生从教师的身上更能学到能让他们终生不忘的东西。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都必须具有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她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努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树立学生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给他们树立身边的榜样,让他们来效仿,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每学期我们都根据不同年段的评比标准,在全校开展“文明礼仪示范班”和“文明礼仪小标兵”评选活动,并进行隆重的表彰。表彰会上,我们让 “文明礼仪小标兵”代表上台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并把他们的先进事迹编排成文艺节目,演给同学们看。就这样,全校上下形成了班班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个个争当“文明礼仪标兵”的良好局面。学校通过表彰优秀、树立榜样示范作用,以点带面,实现了全校学生文明素质的提高。

六、搞活阵地,实践文明礼仪行为

(1)在生活中实践

生活是培养文明行为的苗圃,教师则是园丁。“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教师要善于结合学校的日常生活,从中捕捉具体事实,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当学生没有向教师主动问好时,教师可以先行问候,以暗示学生应该对师长有礼貌。经常提醒学生:当别人帮助了你时,应说声“谢谢”,当你无意中伤害了别人,要说声“对不起”。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学生时时处处讲文明,讲礼貌。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懂得谦让。在家里,要尊老爱幼,听从父母的教导。平时,经常性的使用礼貌用语,待人接物都做到彬彬有礼。

(2)在活动中实践

文明礼仪教育需要把做人的道理或做事的准则,渗透在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文明礼仪行为,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组织学生召开“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演小品、说相声、讲故事……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成立文明礼仪风采小队,通过文明礼仪风采展示,为全校各班级礼仪教育活动起到示范借鉴的作用;组织学生参加礼仪实践活动,到电影院、敬老院等地进行“实习”。学生讲文明、懂礼仪的好习惯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深化,逐步养成,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七、检查评比,激励学生自我完善 求“上进”,求“成功”,不仅是成人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的需要,是他们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这就需要教师特别加以关注和扶植。如果学生表现出了文明礼貌的行为举止,如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等,为家人、师长、亲友和社会人士留下了良好印象,做教师的就应倾心欣赏、极力赞美。笔者认为,教师能正确、适时地欣赏学生,是心灵对心灵的呵护和激励。这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更能让学生强化自己的文明礼貌行为意识。

当然,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不稳固的因素,因此必须加强检查督导。我们设立了“红领巾”值日岗、文明礼仪行为检查岗等,多个岗位融合交叉,检查督导,使之自我完善。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进行考核,量化评分。学校制定出“文明礼仪评分标准”,班班对照“文明礼仪评分标准”开展自评、互评,让学生参照标准来评价自己,约束自己,进行自我教育,最后评出“文明礼仪小标兵” 和“示范班”。通过考核评比把活动推向深入,使全校上下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风气。

八、家校互动,拓宽礼仪教育渠道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由于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过度宠爱和过分保护,导致孩子养成了任性,娇纵等恶习,给礼仪教育带来一些困难。有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沾染坏习气,滋长了不文明行为。为此,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使每位家长参与德育工作,做文明礼仪教育的热心人。有的家长对此十分重视,将《学生文明礼仪常规》中孩子尚未做到的条文划上符号,贴在孩子房间的书桌前,时时提醒孩子注意遵守。平时教师采取了多种方法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家访、与家长通电话、通信等。在相互沟通中,增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使教育更具针对性,大大提高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篇6: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体现主动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让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转变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科学,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学习、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地。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各有长短,只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人才能成才。因此,在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教师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太多,没有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思维得不到发展,智力得不到开发。教师讲课的方法学生厌倦,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学生自读、思考、练习、讨论的时间太少,得不到实践锻炼,能力得不到迁移训练。要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素质,就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启发式、引导式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我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首先提出问题引起兴趣。小女孩为什么在大年夜还在街上卖火柴?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火柴的原因,她看到了什么?……主要是培养学生读、说、总结、想象的能力。又如:在教《归类识字》这一单元时,为了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好奇”与“好玩”中接受知识。发展技能,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大胆地把“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等游戏、竞赛活动引入教学之中,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识字组词效率提高一倍多。

三、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大纲指出:“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学法指导,力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打开语文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地。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讲课前,布置一些深浅恰当的预习要求,让学生课前根据要求动脑、动手、动口,初步领会课文内容,找出疑难问题,上课时在听老师讲解,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学习也积极主动。

其次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一是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除查字典外,还可以采用行之有效结合环境、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二是让学生理解句子。理解句子是读懂课文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常采用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和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三是让学生学会分段和归纳段意。分段和归纳段意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学生掌握其方法规律,就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记叙文而言,分段一般按时间顺序、空间变换、事情的发展顺序、按问题或事物的不同性质、总分关系的结构、按空行为标志等划分;概括段意一般按综合法、摘引法、取主法、标题法、合并法等进行。四是学会归纳中心思想。通常从课题入手、从理解作者议论和抒情的部分入手、从理解时代背景等进行归纳。五是教给学生自己评价所学效果。让学生学会自己出一份式卷考自己,出题前教师把出题的原则和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出题比答题更难。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梳理知识、分析总结,锻炼了思维能力,达到了学习的真正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教会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为指导思想,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千方百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去听、去说、去写、去想,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个性的技能发展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们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层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采用异步教学法。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指导他们超前学习之外,课堂上还让他们展开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而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照顾中下生,让他们一节课内有较大收获,并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以中下生理解弄懂弄会为前提,针对他们的思维力,多启发多提问,对于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作业的难度要适中。这样使上层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下层学生也能逐步提高,品尝进步的快乐。使各类学生能经常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都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总之,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教育者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面向全体,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层次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重视个性技能发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把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地和知识教学过程相结合,将语文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培养他们的不同个性技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上一篇:游厦门大学700字作文下一篇:图标设计课程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