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2022-09-12

作文, 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师们最为头疼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老师们投入了相当精力, 利用各种方式手段, 但取得的效果大多不尽人意。况且现在小学生也“与时俱进”, 老师布置一篇作文下来, 他们就开始上互联网百度搜索, 或者翻阅作文书籍, 搜索出一大堆相关的内容, 进行东拼西凑, 结果要不是文不对题, 就是雷同经历。老师在批改时, 也啼笑皆非, 不知如何下手。于是, 低效的作文教学现象使师生都陷入了两难境地。因此,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 略谈三点思考。

1 明确目标, 培养兴趣

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要求如下:“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而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训练学生用“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口。”因此, 作文训练不能离开学生的基础, 更不能离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小学这个初学作文的阶段, 教师不应强调过多的技巧, 也不必提过多的写作要求, 而要在培养兴趣上下功夫, 只要求学生把已经认识的事物和已有的想法表达清楚, 写得明白就可以了。因此,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周边事物的变化, 让他们深刻地认识事物, 以激发他们的所思所想。

例如:可以问学生, 昨天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他们感到特别开心或者难过的;今天班级里同学的学习气氛;学校里的环境如何或季节变化等等, 这些都是可以记录下来的, 也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想法。

2 明确思路, 反复训练

万丈高楼要从平地上崛起, 必须要搭建科学合理的框架。作文也是如此, 一篇作文在下笔之前, 就必须有一条清晰的创作思路, 胸有成竹, 方能下笔流畅。教师可以训练学生闭着眼睛在脑中“放映电影”, 在纸上写关键词, 画路线图等方法, 引导孩子理清创作思路。学生的关键词和路线图不一定科学, 自己看得懂即可。

同阅读一样, 作文能力的培养也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形成。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不断反思, 可以试着把作文思路训练分解成若干个重点训练的项目, 比如事件、人物、风景等作文的创作思路, 使教学既有重点, 又适当反复, 从而达到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

3 强化积累, 刻画细节

细节描写往往是一篇作文点睛之笔, 一篇作文明确了创作思路, 也好比一幢建筑搭建了框架, 只能通过细节描写的装饰, 作文才能传神生动。但学生要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 无法一点就通, 必须通过渐进的训练。比如描写人物的作文, 如果只是告诉学生写人要通过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里活动的细节描写, 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这样的教法效果不明显, 特别是中低水平的学生, 并不一定能理解。因此, 教师可以先从一个具体的片段扎实地练起, 再由段及篇。如先学习描写人物的片段, 可以由学生最熟悉的课文引入, 老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本单元中描写人物的片段, 在结合课外的积累, 让学生找出共同的规律, 从而获取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

例如: (1) 课文《凡卡》中的动作描写片断:“……老是笑眯眯地眨着眼睛……敲着梆子, 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现在, 爷爷一定站在大门口, 眯缝着眼睛看……他冻得缩成一团, 耸着肩膀……”文中用“笑眯眯地眨着眼睛”、“敲着梆子, 在别墅的周围走来走去”刻画了一位善良而又尽职的守夜老更夫的形象;用“跺着穿着高筒毡靴的脚”、“冻得缩成一团, 耸着肩膀”写出了穷苦的老更夫不得不为饥饱问题而四处奔波!

(2) 学生摘抄自课外的片断之一:“……他会站在树下侦察侦察“树形”, 想上一会儿, 然后猛吐两口唾沫, 用劲搓搓手掌, “哧溜哧溜”几下, 便爬到最高的树枝上荡啊荡。”该片断中富有特点的动作描写就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一个爱爬树的“调皮鬼”形象。

师生共同小结以上片断描写人物的方法, 从中得到启发, 发现在刻画人物时, 不仅仅在“外貌”的描写上, 细致地刻画他们的“动作”和“心理”, 才能够活生生地表现他们的个性特点。这时老师就趁热打铁, 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自己的同桌或自己最熟悉的人物为模特, 依照以上片断的一种写法, 先不写明描写的对象是谁, 让大家根据你写的内容, 猜猜看是谁, 由此来判断你对人物的刻画是否准确传神。在学生们写片断的时候, 教师应巡回指导, 对于那些思考比较慢的学生, 还应特别去耐心帮助, 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内都能独立完成一个小片断。

4 互动修改, 推敲细琢

在作文教学中, 要贯彻好让学生“自主探究, 共同发展”的理念。教师逐一阅评学生作文的同时, 还要取一两篇 (或片断) 进行集体观摩修改, 组织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可以采用自己修改、同桌互改的形式进行修改, 最后在小组中、班级中展示成果, 达到互学互助的目。在学生互动修改时, 教师应抓住本次作文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对照检验, 比如人物描写的作文, 可以让学生重点关注: (1) 外貌描写是否生动; (2) 动词运用是否准确; (3) 语言、心理描写是否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例如:一个学生刚开始是这样描述他的同桌的:组长走到他面前, 拦住他, 叫他交作业时, 他总是嘿嘿一笑, 从组长旁边一闪, 就溜走了。通过同桌“验证”和“演示”, 他们共同修改成这样:组长来到他的面前, 伸出手直囔囔:“快交作业, 快交作业!”他歪着头, 夸张地露出八颗牙齿, “嘿嘿”地笑着, 突然又把头一低, 像一条泥鳅从组长胳膊底下滑过, 脚底抹油了般溜走了。通过合作修改后, 一个不爱交作业的同桌调皮形象就立刻浮现在眼前了。

总之, 探究有效途径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当针对学生学写作文的特点, 改进教学手段, 努力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因素和主观能动性, 切实有效提高小学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发梅.浅谈作文教学的点滴体会[J].新课程 (中) , 2011.07.

[2] 马占芳.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四个指导[J].学周刊, 2011.30.

[3] 王海鑫.浅议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J].教师, 2011.17.

上一篇: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72例临床特点分析下一篇:重庆市秦巴山区科技创业扶贫模式与运行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