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研讨会发言稿

2024-05-12

数学研讨会发言稿(共6篇)

篇1:数学研讨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叫XXX,来自XXXX中学。今天,坐在这里与各位老师交流中考备考复习经验,我很忐忑,其实真的谈不上什么经验,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里手,不敢班门弄斧,我只想把过去一年里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向各位领导、老师汇报一下。借这个机会我想先说几个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教体局及各级领导对我们数学组的关怀和支持。领导的关怀、支持,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

第二,我还要感谢我们这个团队——九年级数学备课组的所有老师:我们四人精诚团结、协作互助,备课、上课、出题、评卷毫不懈怠,每件事都要做好、做细、做精,保质保量。我们没有谁会因多做一些工作而邀功,也没有谁为少做一些工作而争嘴,大家都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我很荣幸成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团队,才使我们取得了这么优异的成绩。下面,我就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中的点滴心得与大家分享。学生方面

我们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要上场考试的人是学生自己,老师就是再有水平,一堂课准备得再充分,知识总结得再经典,学生不认真学也是白搭。因而,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对潜力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他们不服输的精神,对提高数学成绩很有帮助。

二、对差生,我们要注重鼓励,杜绝挖苦讽刺。

你的讽刺下可能有牛顿,你的冷眼中也可能有爱迪生;学生没有笨的,只有不爱学的;要承认学生之间有基础的好坏、接受能力的快慢。如果认识到这些,有利于摆正教学心态、少发脾气。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只在于传授知识,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学习,其实更能考验老师的智慧。教学时,我们不仅把目光放在优等生和潜力生身上,也很关注那些不能上高中但对数学不排斥的学生,把机会与鼓励送给他们,他们积极的学习数学的状态帮助我们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老师方面

我们数学组精诚团结,集思广益,我们将传统的每个人单打独斗整合为“集体研讨,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共同编写教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深入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特别是今年的模拟题,从而把握考点,做到有的放矢,然后有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应变能力;上课突出重点,专题训练突破难点,重点,考点,潜力生必须过关;注重归纳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做好周期性的检测,及时捕捉问题,查漏补缺。教学方面

四月前的第一轮复习,要注重基础,注意构建知识网络。

一、复习时我们注重”双基“的落实。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卷,容易题直接来自基础,中等题变相来自基础,较难题绕弯来自基础。因此考生只要抓住了中等难度的基本内容,就等于抓住了中考的卷面分数。为此,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主要落实”三抓“和”四会“:一抓基本概念的准确性和实质性理解;二抓公式、定理的熟练应用;三抓基本技能的正用、逆用、变用、连用、巧用。还要求学生会表述、会判断、会应用、会举一反三。

二、精选复习题目,精练一本书,不搞题海战术。复习课时间紧,知识容量大,为了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我们数学组成员经常坐在一起精选例题、习题。使选择的习题具有典型性、层次性和组织性。典型的例题所涉及的知识是所复习内容的核心知识,所用的数学方法能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同一类问题中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分明的层次性给每位同学都提供了练习的机会。同时我们把所选例题编组,每组题都有基础题和变式题,通过各组题目的复习,学生不仅能强化基础知识,更能使能力逐步提高。总而言之,我们不再搞题海大战,而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转。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结合”双基"训练,对初中阶段学生应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梳理、总结,逐个认识它们的本质特征、思维方法和应用范畴。使学生具有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月后的第二轮复习,由于有章可循了,更多的精力要放在专题的训练和落实过关上。

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成绩已属于过去,我们深知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向各位同仁学习,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数学组成员会更加虚心努力,再接再厉,争取明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谢谢大家

数学研讨会发言稿

姓 名:XXX 单 位:XXXXXX 日 期:2017年X月X日

篇2:数学研讨会发言稿

第一节课《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贺老师从学生熟悉的魔方导入,让学生巧妙的感受等积的转化。接着通过让学生设法求出橡皮泥、土豆、硬币、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很好的诱发了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欲望,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贺老师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验用具,满足了每位学生探究的需求,同时老师创设一个便于学生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方法,从而让我们能从课堂上看到学生呈现的各种精彩。第二节课《用数对确定位置》,谢曲波老师借助学生熟悉的场景建立空间观念,不断创设疑问、制造冲突诱发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欲望,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创新机会,引导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老师课前谈话的设疑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始游戏“寻礼物”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和思考,从而产生了要有统一的规则的需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准确表达一个人的位置的方法。然后通过创设挑战性的问题“老师写的速度跟不上大家说的速度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想一个更简洁、准确的方法记录?”鼓励学生独立创造,学生的创新激情迅速点燃,学生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于是出现了板书中的多种不同的记录方法,通过对比评价、抽取共性,自然引出了数对的表示方法。

创新因需求而生,创新的关键在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两位老师通过营造创新的氛围、创设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创新学习。正是这种民主、开放环境下,学生才能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畅所欲言、精彩不断。

其次是两堂课都注重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和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第一节课贺宾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猜测、讨论、实践、操作、观察、比较、计算等一系列体验活动,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让学生想方设法思考如何测量各种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过程中始终关注了两种数学思想:一种是等积代换的思想,如可变形的魔方、橡皮泥,水测法求土豆的体积。还有一种是的转化的思想,要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应想办法对它进行转化。如用水测法测量土豆的体积,贺老师让每组成员先讨论交流方法再实验探究最后解决问题,老师始终让学生体验感悟:我们不是直接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而是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进而引导学生想出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转化。整个过程老师舍得花时间、给空间,学生在交流、思考和实践中感悟各种方法,经历着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第二堂课我们能清晰的看到两条主线贯穿始终。一是形象到抽象的演变:实物—方格图,这条线细腻且清晰,形成结构,融会贯通,借助“数形结合”,很好的渗透和拓宽了“坐标”的思想。另一条主线是确定位置的方法,由“列与行的方法”—“自己的"方法”—“数对的方法”,这一过程学生深刻的感受到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谢老师引领学生探究活动层层递进,每一次递进、转化老师都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反思和质疑,体现知识形成的循序渐进。

经历过程是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关键。老师是否敢于放手、给予学生探究、质疑、争辩的时间,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述的机会和空间?是否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学生能独立完成的绝不暗示、替代?只有这样,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才能得到落实。

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两堂课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第一节课《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和提升少了点,关于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缺乏结构化的梳理和提升,没有整体视野。整节课学生质疑和思辨也感觉少了点,像学生想的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真的都可以吗?有什么问题?可以怎么改进?老师缺乏预设和引导,没有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学生也没有思辨的意识。第二节课《用数对确定位置》,缺乏大问题的引导,缺乏大问题学生思维就缺乏大的突破和价值的提升,整节课学生思维参与的深度和力度不够。教学方式也略显单一,学生的兴奋点没有激活,所以出现了超时。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需要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和反思,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勇于质疑、敢于创新。长期下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研讨会发言稿范文】

篇3:西安市会计精神研讨会发言摘要

韩志方 (陕西省会计学会会长、西安市会计学会顾问) :

关于会计精神的定位。会计精神是会计文化的核心。会计文化由四个层面组成, 最外层是物质文化, 依次为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最核心的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属上层建筑, 是哲学的范畴。所以我们讨论会计精神是在研究一个会计上的哲学问题。

关于会计精神的内容。会计精神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升华出来的群体意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审美情趣的总和。这就是会计精神的内涵。会计精神为会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也是每个会计人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其所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 毫无怨言的无私奉献, 就是因为有一个精神支柱的支撑。就拿会计的思维方式来说, 我曾多次讲过, 过去受计划经济、会计学科特点的影响, 把大家的思维基本束缚在一种方式上, 这就是逻辑思维。因为会计上讲“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这两个会计恒等式就锁定了我们必须是逻辑思维。我认为, 思维方法也是会计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把会计工作搞好, 我们必须要在运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 将变通思维、扩散思维、换位思维、反向思维等方式引入会计思维中, 否则会计工作很难可持续发展。

如何升华会计精神?会计精神要有时代感, 要与时俱进, 要体现最新的行业特征和精神风貌;要从传统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的共性中挖掘出能代表会计精神内涵和本质的个性, 找出能被广大会计人员认可的会计精神实质。

我对会计精神的认识和体悟是:“不失本真、敬业进取、平衡至上”“不失本真”, 是指我们做人、做会计人、做会计工作都不能失去本来的真面目。例如, 我们的会计信息、资料、数据、账薄、凭证、报表对外披露, 都必须要真实可靠, 没有虚假。“敬业进取”, 敬业指工作态度, 奉献精神, 清正廉洁;进取指不断更新知识, 进行创新。我们说选择了会计职业, 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 要干到老学到老。“平衡至上”, 这是从技术层面讲的, 会计工作是在搞平衡, 借贷记账法, 增减记账法就是两个会计恒等式, 会计如果失去平衡就不叫会计。另外, 会计在处理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等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上, 在处理单位与个人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看, 就是社会的和谐。追溯到孔夫子的“论语”就是“中庸”, 用会计术语讲就是平衡。

胡剑虹 (原西安市政协委员、会计学会名誉会长) :

研讨会计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将会发生深远的影响力。我自己的感受有四点:

第一、会计精神是最美的时代精神, 什么是时代精神?黑格尔有句名言: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的、超越个人、具有共同性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 这就是时代精神。王军部长的四句话既是会计工作的灵魂, 也是会计工作的根本, 是会计工作的关键, 更是会计改革发展的动力;是基点、基础, 体现了会计精神是这个时代最美的精神。

从宏观上来讲, 中国会计学会提出:社会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我们正处在巨大烈变时代, 我们的工作正处于难得发展期, 一是实行转型, 由基础核算型上升为决策参谋型。二是会计准则和会计法制建设日趋完善, 形成了准则法制体系, 最根本的特点就是标准化。三是会计研究方面侧重于实用型研究, 通过成果推广和应用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四是形成培养和吸引会计人才的机制, 涌现大批会计领军人物和先进会计人物。五是会计工作加快了改革开放和国际趋同的进度, 在社会上形成了非常好的影响, 得到了社会各界公认。宏观上来讲这五点体现会计工作最美。

从微观上讲, 当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市学会提出四力并举:科学研究力, 财政服务号召力, 组织建设执行力和创新精神的创造力。提供财政服务, 特别是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 我们实行立足于扩内需、保增长, 抓改革、增活力, 调结构、上水平, 保民生、促和谐四个方面的积极财政政策, 总量扩张, 税费改革, 科技进步, 节能减排, 提高低工资收入, 会计人员做了大量工作, 会计精神就体现在了我们一线的会计工作者身上, 是最美的时代精神。

第二、会计精神大讨论是会计工作者的一次思想大解放。思想解放的概念: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做到唯实不唯上, 唯实不唯洋。一切要从实际出发, 防止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通过会计精神讨论, 张扬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发展新思路, 去领会、提练、挖掘会计精神的实质。

第三、会计精神是会计文化最高境界的结晶, 它是多维的, 是很多优秀精神的体现。它综合体现会计人的价值观、教育观、人生观、信息化, 是当代会计理念的组合, 也是会计精神的提炼。温总理说:我们有比黄金更贵重的诚信, 有比海洋更广阔的包容, 有比高山更崇高的道德, 有比爱自己更宽广的博爱。

第四、会计精神是以人为本, 给会计人和谐温馨的感受, 幸福感的提升。会计精神是崇高的事业精神, 由我们共同营造、共同构建, 共同分享的精神。通过会计精神的启示, 我们要建立一支勤勉、团结、务实、创新的会计队伍, 同时思想精神风貌的成熟, 也体现了我们会计人员队伍在理性化、理论化的进一步提高。

周先宁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

会计精神词句表述:“不失本真, 平衡至上”。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借贷平衡, 平衡至上突出的是会计基本准则, 体现的是会计文化实质。

李社利 (陕西中润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所长) :

会计精神词句表述:“忠诚”。社会缺乏信仰, 人们需要一种精神。我认为会计精神就是“忠诚”, 忠于国家, 忠于自己的事业。

亓同进 (陕西航空工业管理局财务处处长) :

会计精神词句表述:“专业服务, 突显价值, 诚实守信, 规范创新”

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宗旨, 两个理念, 核心是价值观、伦理观。“专业服务, 突显价值”是宗旨, “诚实守信, 规范创新”是理念。会计是一种服务, 但它不同于一般服务, 是一种专业服务。会计工作本身就是价值观的体现, 会计精神就是把会计管理深入到工作的各个方面。而会计人员自身的价值, 是通过会计工作的实现来提升的。诚实守信是会计工作的生命底线。我们的价值观、伦理观也在工作中规范和创新, 不断交替、升华。

王曙彬 (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巡视员) :

会计精神词句表述“爱岗敬业, 求真务实, 灵活规范, 热情服务”。把会计工作当成终身的事业是爱岗敬业的体现。

真实全面的反映单位经济活动是求真务实的体现。灵活规范:会计工作是枢纽工作, 承上启下, 对领导要讲忠诚, 对基层要讲诚信。工作要认真负责, 机动灵活。热情服务, 在企业中财务会计工作是为业务服务, 反映业务工作, 而在行政单位中业务工作是反映财务会计工作的, 服务是体现会计工作的一种本能。

杨东礼 (西电西变财务公司总经理) :

会计精神乃会计文化核心, 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实践活动中积累升华的价值取向, 群体意识, 思维方法和行为准则。会计精神不是固化不变的, 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演进, 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在会计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 会计人员的思维活动、价值观等都会因受到会计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会计实践、会计行为也在不断变化, 会计精神必然是与时代同步, 体现时代精神。作为会计实务工作者结合自身体悟是:管家精神、一尘不染精神、独立精神。包括“合作之精神, 勤苦之精神, 负责之精神, 无畏之精神”。

谢鸣 (西安长兴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所长) :

会计精神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 会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 平时执业要有操守, 要有正确价值观, 要用传统道德观约束, 不能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

从会计教育来说, 我们的会计教育要“务实”, 现代教育方式大多属于“近亲”教育, 培养方式没有创新;同时片面的强调高端会计人才的作用, 而忽略了中低级会计人才, 而会计基础工作绝大部分是由中低级会计人员完成的。

宫蒲玲 (西安高科 (集团) 公司总会计师、西安市会计学会副会长) :

会计精神的特征很多, 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公平正义、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等等。我谨结合个人多年来在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体会, 谈一谈自身对当代会计精神的几点认识。

诚信是会计精神的灵魂。诚信是会计人的立身之本, 诚信是会计的命根子, 无诚信, 会计信息就毫无价值, 会计工作就毫无意义, 甚至是对企业、对社会的极大危害。所以, 越是在逐利盛行的经济环境下, 我们会计人越要坚持诚信、坚守诚信, 恪守原则, 秉承职业操守, 并不断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赋予它新的内涵, 言诚信之语、行诚信之事、树诚信之威, 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具有诚信精神的会计人。

务实是会计精神的基石。我们会计工作是最需要务实精神的, 搞不得虚招, 来不得主观臆断, 必须脚踏实地, 必须有理性的思维。如何规避风险?如何破解难题?如何于困难中实现既定目标?这些都需要我们准确研判形势、运筹帷幄、务实抉择、客观公正、来不得半点虚假!同样, 拟定务实的财务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制度、实施符合金融政策的融资策略、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会计管理工作等, 这些都是务实精神在会计工作实践中的鲜活体现。

奉献是会计精神的使命。既然选择了会计事业, 就必须有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一名优秀的会计人所必备的素质, 没有奉献精神, 只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不会有太高的境界, 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只有具备奉献精神, 你才能爱岗敬业, 才能敢担重任, 才能公而忘私, 才能扑得下身子, 不计较得失, 耐得住寂寞, 不怕误解和埋怨, 咽得下痛苦, 把自己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会计事业紧密相连, 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为会计事业、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全部的汗水和智慧。

创新是会计精神的动力。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会计工作随之进步, 复杂多变的环境和不断进步的经营管理活动为财务会计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发挥财会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必须有创新的理念和思维, 而超前的会计理论实践又在引领着经济的发展, 二者相辅相成。其精髓就是创新

王伟 (蓝田县财政局副局长) :

我认为会计精神是:诚实守信, 勤俭敬业, 严谨审慎, 客观公正。能做到这些就是一个合格的会计人, 就是尽善尽美的会计人, 就是崇高的会计人。

李广晖 (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市会计学会副会长) :

会计精神大讨论是有现实意义的, 从职业角度来看, 我认为会计精神就是诚信、独立、创新。三者是递进和关联的关系, 密不可分。它们是会计精神区别于其他精神的价值观的体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 会计学科的发展是在客观环境下的推进、创新。讲诚信是会计精神的基础;独立性对于会计人服务的主体以及其自身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表现在会计理论的创新, 服务主体、范围、空间、拓展的创新, 当前我们的国情也要求我们必须创新。

齐秋萍 (西安市气象局财务处主任) :

诚实守信, 平衡创新, 服务中突显价值是会计精神。诚实守信是行业平衡人际、业务 (平衡即和谐) , 服务是经济业务中心工作, 创新是会计技术上的创新, 服务手段、服务方式的创新 (预算管理体系—软科学) :达到工作和谐、突显价值。

康小莉 (陕西行知学院财务处处长) :

求真务实、不失平衡、勇于创新, 与时俱进是会计精神

求真务实是会计最根本的要求, 其核心就是“真”字, 在工作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 遵守职业道德, 客观公允的反映经济活动。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提高会计人员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 做到自重、自省、自立, 贵在立德, 难以养德, 不失平衡。构建和谐社会, 勇于创新, 与时俱进, 探索新思路、寻求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为社会经济建设出谋划策。

张焕敏 (莲湖区会计学会副秘书长) :

诚实守信---是会计魂、是本质, 做人做事坚持这个原则;客观公正—对会计信息提供的真实性负责;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负责;超然独立—公正不阿, 不屈服外界压力;勇于创新—在不违反客观事实, 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要敢标新立异;敬业奉献—选择会计工作就选择奉献;

常根 (西安高科集团公司高科房地产) :从算盘到键盘, 我们有幸经历了会计行业的沧桑巨变, 我想今天我们在深层探讨会计精神实质的同时, 也在共同规划着会计行业的美好未来。

“诚实守信, 客观公正, 开放超然, 创新进取”概括了会计精神的核心内涵。除此之外, 会计人员还应该具备团队协作和岗位奉献精神。团队精神无论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是在部门日常工作中都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崇尚这样一种团队理念:“没有完美的个人, 只有完美的团队”。我想任何企业、集团或部门只要将团队协作精神的理念完全融入其企业文化当中, 所有的艰难险阻都会被我们战胜!

会计工作是平凡的, 让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中发挥会计精神, 传承团队协作和岗位奉献精神, 在平凡的岗位中进取, 超越自我!

张俊瑞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西安市会计学会副会长) :

会计精神词句表述:客观、诚信、独立、公允、审慎、和谐。

1.客观 (Faithfulness) 。包含三个方面的意义: (1) 客观反映。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公允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不能进行人为的粉饰, 不能操纵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财务指标, 更不能编造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 (2) 可以验证。会计信息是否真实, 可以用以下方法来判断:即在两个以上具有超然独立立场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审核时, 基本上能够得出相同的审计意见。 (3) 不偏不倚。会计信息既不能偏向于特定的利益关系集团, 也不能受个别使用者 (如大股东) 特殊要求的影响, 必须是不抱偏见, 不追求预定的结果, 更不能将会计信息视为数字游戏, 随心所欲地加以人为的调节。

2.诚信 (Trust) 。诚信本由“诚”与“信”结合而成。“诚”表示真诚、诚实。“信”表示信用、遵守承诺、履行诺言、讲究义气、不背信弃义。从现代会计来看, 诚信还包括要遵守准则, 严格按照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 提供满足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

3.独立 (Independence) 。独立一方面表示单位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时, 不仅不应受到单位领导人或有关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还应当通过终身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水平, 以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表示职业会计师 (CPA) 作为会计产品的鉴证者, 应当以超然独立的立场, 不偏不倚地做出客观、公允的鉴证意见, 不应受到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4.公允 (Fair) 。公允既有公平之意, 又有允当之意。会计上的公平, 通常指对于同样的经济事项, 如果由不同的会计师按照相同的会计准则进行处理的话, 大致应当得到相同的结果。所谓允当, 有得当、恰当之意。就是说, 尽管会计行为须受到准则约束, 但仍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 若遇到准则未有规定或规定不具体的经济事项, 会计人员必须通过发挥自身职业判断, 进行恰当的会计处理。

5.审慎 (Conservatism或Prudence) 。审慎也叫稳健性或谨慎性, 其基本含义是: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 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遵循审慎性原则是企业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的一种防范措施。

6.和谐 (Concordance) 。会计事项在单位会计系统中的排列和分布, 或者体现出经济事项之间的相互联系, 或者体现出相互制约, 或者体现出相互沟通与协调。总而言之, 会计在实质上或形式上所表达的其实是一种经济关系的和谐, 它也预示着人类社会的和谐。

韩朝晖 (西安市财政局会计处处长、西安市会计学会秘书长) :

首先感谢省学会韩会长, 感谢出席会议的各位专家、教授、领导使研讨活动的层次得到提升。陕西会计学会在全省组织“会计精神大讨论”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通过讨论对会计精神进行总结, 对每一个会计从业工作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会计精神应该是会计人员都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 一种行为准则, 一种信仰和追求, 它能够让会计工作者清楚地知道从事会计工作应当做什么、为谁做以及如何做等重要问题。

通过讨论活动的开展, 除了对会计精神重要性的认识愈加明确, 也越来越感受到要准确地总结出中国会计精神, 其难度是非常大的,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难在语言的高度凝练。由于会计精神是对精神层面的剖析, 它应该是跨越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各种差异的、深层次的、适合于所有会计人员的高度概括。很难梳理出非常准确的、能为绝大多数会计人员共同接受的词句来概括会计精神;二是难在对会计精神的总结如何突出行业特点。很多行业也都提出各自的行业精神, 对会计精神的总结如何能够做到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是需要仔细斟酌的;三是难在如何做到雅俗共赏, 如何处理好实践与理论、现实与追求之间的关系。对会计精神的讨论和总结, 应该既达到从精神层面的高度概括, 满足广大会计人员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又能够达到激励会计人员努力工作, 用以指导实践的作用, 并让不同层次的人都能够接受;四是难在角度的把握。对会计精神的总结是从会计工作作为一项社会管理工作的角度出发对这项工作的精神实质的总结, 还是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角度对人的精神追求的总结, 是对既有的会计精神的总结还是对应该追求的会计精神的倡导等等, 在很多方面由于角度的不同而使总体思路会有较大的差异。

尽管对会计精神的最终凝练有相当大的难度, 或许会计精神不应当有标准答案, 但是我们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通过大讨论活动让广大会计人员、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会计工作,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研讨什么是精神?什么是会计精神?会计应具备哪些精神?无论是王军部长的讲话, 还是自身的体悟, 从不同层面凝练了会计精神是会计行业的群体意识, 会计的职业思维方式, 是发展会计事业的动力;升华了会计精神是会计工作的灵魂, 是会计文化的核心;体现了会计精神是最美的时代精神;彰显了会计人的理念。

篇4:“摄影留学后研讨会”发言摘要

留学生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富有影响力的特殊群体,接受过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洗礼,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推动了科技、外交、军事、政治、思想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从摄影这门融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专门学科来讲,由于以留学生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加入,使摄影摆脱了早期师徒相承的封闭状态,逐渐成为一种科学技术和一门视觉艺术,不再仅仅是一项谋生的手艺。也正是由于以留学生为代表的广大先进知识分子的加入,摄影在中国不仅有了使用者,而且有了真正的研究者。他们利用自身优势,用学到的近代知识体系去探究摄影术,并把研究成果辅助书籍和媒体。他们还组织摄影团体举办影展,并开办摄影普及教育等。可以说,留学生在摄影理论研究和摄影技术方面的先期成绩和实践铺垫,为摄影术在近代中国的发展传播,既搭建起中西方融合、沟通的桥梁,也留下了开拓者清晰、坚实的印记。

门晓燕(当代艺术研究学者,留学奥地利)

我有一个习惯,在写作开始时,手底下会在纸上划拉。这个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在欧洲学院里这些年一直流行着一个叫做自由书写的训练,这是一个针对写作的训练。上课开始的头十五分钟,学生们坐下来以后拿起笔在纸上随意乱写,可以完全没有逻辑,没有语法,想写什么写什么。写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也许写出了几个有用的词,有些词串起来也许可以形成某些意思。自由书写看似简单,其实是训练学生打开思路,培养自由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训练。针对摄影留学后的发言,我也是希望在探讨摄影问题的时候能够具有一个自由思考的心态,体现个体反思,而非所谓的共识。

何伊宁 (摄影文化学者,留学英国)

英国摄影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围绕调研实践和批评机制展开的。

在展开一个拍摄项目之前,学生需要在导师的协助下进行长时间针对自己感兴趣拍摄主题或者概念进行持续的调研,这个过程可以在图书馆或是屏幕前完成,也可以是实地的观察和拍摄。在此阶段,学生首先需要针对研究领域和话题进行横向的理论研究。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理论支撑,即美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研究和其他文化理论。通过对大量摄影史以及各类理论文本的阅读,学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创作所立足的根基和传统,以及有待开拓的边界。接下来,当学生确定一个兴趣点之后,导师和教授会帮助学生一同找与该话题相关的文本和资料,学生通过大量的研究来确定创作的切入点。当主题确定之后,学生需要就同一主题的摄影实践进行纵向的比较,从而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形成方法论的构建。

伴随着学生的创作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作品已见雏形之后,课程中批评机制的引入便突显了它的重要意义。英国摄影高等教育中的批评机制通常包括一对一批评和小组批评两种形式。我认为中国的高校可以尝试和引荐小组互评的教学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教育贵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方式。

高岩(天津美术学院教师,留学法国)

关于“摄影留学后”的讨论我不想去聊国外艺术院校教学机制的问题,我想跟大家讨论更具体的问题,关于摄影创作的逻辑与方法。我在美术学院学习摄影时,经常会听到教授们说起“艺术是不能教的”。一开始我无法理解是为什么,但伴随着学习和自我认知逐渐加深才明白原来“艺术”中不可教的是个性中其他人无法替代的那部分,而老师的工作是带来具体的工作方法与游戏规则,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为他们打开窗口来引发实践,并通过语境、提问、历史线索与灵感来源、主题与摄影行为、传播与展示这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第一个方面是语境,也就是背景。我们常说好的作品离不开艺术家真实的生活状态,所以创作时最先要面对的就是自身存在状态与身份认同这个问题。摄影师是在哪一种生活状态下进行的创作?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至关重要。

第二个方面是提问。提问不好讲,因为大家都明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非常的困难,在这个阶段要面对的是针对背景展开个人化(观点)的思考。

第三个方面是历史线索与灵感来源。我理解今天所有的创作都是或多或少构建在历史经验基础之上的产物,我们在初学时就应该去了解自己所关注的领域跟哪个流派的哪些人的语言或者内容与问题相接近,需要做一个有个人研究线索的艺术史梳理。这其中有哪件作品影响到你,从哪方面影响你?你创作的灵感来自什么地方?这部分工作会促成你的作品最终区别于艺术史地图的现状,减少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并找到新的坐标。

第四个方面是摄影行为与主题。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摄影行为最终就会拥有什么样的照片。比如你用什么样的摄影行为以及语言来和主题产生对话,再现主题是抓拍、摆拍还是直接利用现成品图像来表达。拍摄时候是否需要特殊摄影手段。拍摄人和主题的距离是远还是近。构图的重点在哪儿,可否利用到景深。作品中的光线是从哪来的,可否使用人造光源,哪种类型。所选择的拍摄时间是白天、夜晚还是某一个固定时间,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作为摄影师来讲一定要去思考的。

第五个方面是传播与展示。图像用什么样的载体呈现,是纸张、灯箱、铝塑板、印刷、木框或其他材质?照片呈现的最终尺寸是什么?思考作品与空间的关系,以及在作品展示过程中是否需要使用造型艺术领域之外的场域或者媒介?你的作品给观众的阅读方式与阅读时间是什么,观众如何进入你的作品?

孙小川(鲁迅美术学院教师,留学法国)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阿尔勒摄影学院学习期间不断地进行讨论。一年级学习技术的同学会有很多技术课程,像彩色暗房、黑白暗房、声音课、视频等课程,让你措手不及,我在国内接触到黑白暗房,已经有接触了,但是对于深入的技术不了解,需要很细致地完善你的技术。同时,老师要求寻找你的主题,有很多作品讨论课。每周会有这样的作品讨论课,把你平时做的作品找到一个空间展示出来,展示出来之后老师会问你很多问题,你为什么用黑白,为什么用彩色,为什么用这种画幅。总之就是很多个为什么构成了这样一个作品的讨论。在这个作品讨论的过程中会引发我很多的思考,我为什么做这样一个作品,最后的展示方式,为什么决定在这个高度上而不是更低的或者更适合人观看的视线。二年级有更多的工作坊,有很多讲座,邀请艺术家加入到课程的培训以及引导。所有的这些课程上的设置最终的方式就是引导你来进行你的创作、表达,不管用什么样的技术,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是你平时看的什么书,你的灵感来源于什么地方,最终能够形成你自己的一个创作体系,这是他最关心的。老师就像一个医生一样,给你分析你的问题所在,会给你提供很多艺术家的参考,同时让你回到图书馆去查阅去翻找,让你自己形成一个思考的体系,最后推动你形成一个创作上的表达。

唐晶(摄影师,留学德国)

在教学方面,德国的基础课课程是最好的教授来上基础课。他可以缺席自己工作室的课,可以任意调整时间,但是基础课不行,他约定了就必须来上。教授把他的整个学术地位及学术方向展现给刚刚进入美院的学生让他们进行自由选择,这样学生进入二年级的时候会很主动地学习而不会学得很被动。这是入学后第一个很大的区别。

二年以后,把摄影作为一种语言,把工具和材料作为一种语言,把媒介作为一种语言,发展出学生的独特性、独立性,三四年以后随着经验的增长大家学习理论和美术史观念,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撞车,避免在做作品的时候不了解以前的人做过什么,而不是为了研究这个理论。到了五年以后,大量的都是在做展览,美术馆里面的展览、银行里面的展览、办公室里面的展览、摄影节的展览、艺术空间的展览,需要不断的展览不断的项目带给你很多的实践经验。德国艺术学院验收,也就是他们衡量学生最终的标准,就是展览实践。你能不能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能不能成为一个好的行业从业人员都是看你做过哪些展览,所以他们的艺术家简历中展览是非常重要的。

德国的艺术院校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年度展。现在国内开始流行做毕业季,比如中央美院的毕业季投入了很多资金,效果也非常好,但是国外的年度展,所有的工作室设备都收入到他的库房,他的办公室重新刷墙重新设计来和学生一起做的展览,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展览,这个展览真的是学生在毕业之前做的一个全方位的实战演习,这些展览包括整体的形象设计、媒体采访、联络、开幕式派对的准备、最后的推广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的学生都很清楚自己在这个展览中的任务。等他们毕业的时候会发现世界最顶级的展览也都是大体上顺着这个流程在走,我的工作、我的能力是哪一项,或者是布展,或者是媒体,或者是策划方面有天分,可以很容易地转行,他也很清楚知道对方的工作流程,这样就导致学校里培养出的学生实战性和个人能力是非常全面的。年度展的架构,在现在中国的艺术学院里也能看到。去年我在天津美院的时候,他们的毕业季也是这种形式,挺有意思,第一次尝试,学生在布展和具体的技术环节上达不到预完美的效果,捅了各种娄子,有各种烦恼。但是中国学院的整体概念真的是在向欧洲靠拢。

德戈金夫 (摄影师,留学日本)

中日摄影教育的比较,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我国当前在传统工艺教育上的缺失。

我曾就读的日本大学摄影系对传统工艺之重视,不仅在日本和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应该也是数一数二的。我们从入校开始最早接触到的学校设施就是暗房,其暗房设备之奢侈,我回国后跑了北京大大小小的暗房,包括学校的暗房和艺术家个人的工作室,都没见过条件更好的。那里有供本科生课堂教学使用的开放式大暗房和个人独立创作的小暗房,研究生有专门的研究生暗房,基本两三人共用一间,药品由学校免费提供,像我是以银盐研究为主的,到了硕士二年级系里就给我单独配了一间,然后还有彩色暗房、各种古典工艺暗房,铂金有铂金的暗房、湿板有湿板的暗房,分得非常细,足可见他们对传统工艺的重视。

目前我国高校的摄影专业普遍对暗房这块比较忽视,很多学校以前都有,好坏先不说,至少是有,后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普及逐渐被拆掉或废弃了,少数留下来的维护和保养也不到位,设备的升级换代就更不用说,总之非常可惜,我现在在学校教课,常感觉处处受限,教学上施展不开。我觉得这种现象和我们的摄影教育一直没有建立起特别成熟、科学的体系有关系。传统工艺不仅是摄影教育的基础,也是师生们在创作与研究中汲取营养的重要来源。另外,如果能有大量受过专业传统工艺训练的人才回来的话,我相信对我们艺术品市场的管理、历史影像的保存这块也会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黄东黎(摄影师,留学美国)

我刚刚进研究所的那个夏天,有一位老教授,这个老教授不是教摄影的老师,他是教哲学和美学的老师,他对我们研究生阶段的三个要求我认为是蛮重要的:第一,你要学会评价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第二,你要知道怎么陈述自己的作品;第三,让自己的作品具备价值并且让观众看到你作品的价值。

美国的摄影教学方法,可以总结为四点:说、做、读和写。把说放在第一位是想强调“阐述和交流”的重要,经过长期培养形成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模式,美国从老师到学生,都愿意以一种资源共享的方式共同学习,因为有分享,自然有互动。而这种频繁广泛的交流互动是我们以往所经历的学习生涯中缺少的部分。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我们经常做的小训练叫“电梯三十秒”,我觉得挺好的,假设你在乘坐一趟电梯的时候,身边站了一个策展人或者某个美术馆的馆长,他可能就到四楼,就只有三十秒的时间,如果他问起你,你该如何抓住这次机会,在 30 秒的时间内和跟他进行沟通,跟他说你就是在做什么样的艺术,用一句话表明你在做什么,让人对你的项目很快勾勒出一个图画式的印象,让人家记得你这个人。这是大家可以借鉴的训练方式。

王军(海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留学捷克)

我个人认为,仅从摄影作品的真实性上看,完全复制是一个点,完全虚幻是另一个点,两点一线。不同形态的摄影作品是靠复制近还是靠虚幻近?把新闻摄影、摄影故事、纪实摄影放在这条线上,比较容易看出其真实性。

在过去的六年时间里,我在建一个省级图片数据中心,接触了大量国内大专院毕业的摄影师。在接受摄影教育和从业之初,感觉“盲人摸象、先入为主、被动接受、不得已为之”的现象十分严重。在对影像形态不清楚的情况下,没有找到他最适合的器材、题材、拍摄方式等。如果在院校摄影教育过程中就能解决或让他们开始面对这些问题,给他们多一些选择,他们在自主选择越多的情况下,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才能发挥出来,对于改变中国摄影的现状会有益处。

施翰涛(摄影评论家、策展人,留学美国)

至少从我个人当时的情况来说,出去留学和专业选择,这两者是相对分开的,出去留学甚至是先于专业选择的,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出去学习专业知识的问题。我出去的时候33岁,孩子都已经3岁了,当时其实主要纠结的是要不要出去,一定程度上我是为了能够对当时自身的发展状况有一些更根本的改变,才决定出去的。尽管那时候我已经工作了10年了,而且主要是在摄影艺术机构工作,但是我出去的时候并没有选择摄影专业,因为我觉得摄影方面的专业知识可能其次的,当时更多考虑的是,有一个新的环境,能够安安静静读一点书、想一些问题。当然最终读的专业会与摄影或艺术有一些关系,但是即便就摄影上的困惑来说,最根本的好像还是摄影之外的问题。另外当然还有我个人的问题。所以这个问题之所以在这里提出来,是因为其实摄影留学首先还是个留学的问题。

我之所以谈论关于摄影留学和同城艺术机构的关系的话题,是因为第一,其实摄影留学不仅仅要在自己的学校和课堂里学好课程内的东西,外面还有很多值得好好利用的资源。第二,我们在考虑出去留学的时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专业的非常具体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来自于自身的或者外部的。

王帅(天津美术学院教师,留学法国)

西方的教育有个特点,我认为有点像中国的中医,在无形中,试图寻找、归纳或者梳理出有形的东西。我研究过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并没有非常明确的体系化的东西,你很难从这些设置中完全把握住直接明确的方向。所有选择摄影作为创作媒介的同学基本都能很熟练的,通过自学和与老师、实验员的交流掌握这些技术问题。我们的教学倒好像是有形的,教学、时间等等,也许有形更利于管理。所以我们的学生和老师要做的则是如何在有形和限制中寻找到某种精神方面无形的东西。

朱炯(北京电影学院教师,留学法国)

这个研讨会的题目起得特别好,摄影留学后,留学之后怎么样了,我们在这里相聚是因为我们选择回到中国发展,很多人没有回来,他们的人生是另外的样子。

我有不少学生出国留学前来我这里询问经验,我会告诉他们,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文化立场。我们在座的这波人多是几年前在海外学习的,数量和力量其实非常有限。现在出去的人的量是原来出国的10倍、20倍,他们过了五年学成,再过五年积累他们的人生经验,十年后就会形成他们的风格,那时候的风格应该是什么?他们承担了把中国影像艺术带入到世界舞台的责任。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出国学习的人,在学习西方视觉表达体系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寻找有关中国的题材、结合中国的艺术语言、思考并表达中国的思想与情感。大家学到西方好的之后回到中国的文化土壤中成长有特别的意义,无论是个人的成长也好,还是跟国家社会共同的成长也好,最终要能够让中国的艺术真正走到世界上去。

曾璜(新华社高级编辑,留学美国)

首先我百分之百支持朱炯老师的观点,她今天谈的好几个点,都是我想讲的。再来回应一下黄东黎,她说回国之后,很多时候本来是去参加展览,但是居然承担了不少翻译的工作。我回国后,也一直帮着很多大活动做翻译,认识了很多美国和欧洲摄影界的重要人士。积累了不少人脉资源。积累资源、整合资源和利用资源,是人生的三个步骤,你应该尽快地迈过去。还有帮人做事,选择做事,挑头做事,也是人生的三个阶段,也应该尽快迈过去。

篇5:毕业班数学研讨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能够参加此次毕业班教学研讨会,实感荣幸,在此,我就20XX年毕业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和取得的经验与大家共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1.两头大中间小现象严重。我班共59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班上的优生和差生所占的比例较大,中等生较少,毕业班时间紧迫,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加之临近毕业自己又有点急功近利,很难做到因材施教。

2.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相脱节。学生在学习之中往往不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不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实践能力比较薄弱,这个问题的产生与新教材知识编排不够系统化有关系。

3.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经济社会的大潮中,人们的经济意识浓厚,家长往往忙于工作,在物质生活方面对孩子关心较多,忽视了学生的精神层面的引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学习习惯有待提高。

二、在教学中的感受。

1.严谨的教学态度是前提。小学六年级的课程,内容简单一般教师都能教,但教好的关键是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要做到不带情绪进课堂,不放过学生的每道错题。尤其在学生的作业方面,凡是布臵的作业随收随阅,从不拖欠,每天保证全收全阅,当个别学生做作业有困难时,要尽量抽出时间进行个别辅导。

2.加强思想教育是基础。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和其他年级的学生相比年龄偏大,思想显得比较成熟,思想爱走神,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成绩,首先就得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每周,我必须抽一节课的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讲一些曾经带过的学生的事例,给他们讲一个人怎样树立远大的目标,鼓励他们不断地向着目标去努力,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付出全部的关怀与爱心,去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用心聆听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然后真正给予适合他们的帮助。

3.提升教学质量是根本。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制约学法,在教学时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低要求多训练,摸清学习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指导要求放在他们努力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接,形成整体知识框架。二是设计问题有梯度,活动方式多样化。

小学毕业班数学复习的目的是对整个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中的知识做系统的、综合的、全面的梳理,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所以,巩固知识、整理知识、查漏补缺和发展提高是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的主要目的。当然,对于我们来说,毕业班的数学复习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复习迎接毕业考试。那么,如何在后半学期做好毕业班的数学复习教学工作呢?在此,谈谈我们学校六年级备课组三位数学老师的打算。

一、认真钻研教材,明确知识要点

现在我们所用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中,把整个小学的知识分六大部分归类整理,方便我们进行总复习。其实我们不按这种方法来归类也可以,如按新课标要求把数学知识内容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活动,当然实践与活动这部分内容在平时考试中一般不出现。每个领域有较多的知识模块(“数与代数”领域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等知识模块),每个知识模块也包括许多知识要点(“式与方程”模块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知识要点),每个知识要点又包括许多知识点(“比例”知识要点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比例的应用”等知识点)。所以在上复习课时,备课过程中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老师明确每一节复习课要梳理的所有知识点。有人把我们平时的新授课教学比作“栽活一棵树”,而毕业班复习课教学则比作“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要花大力气,对学生来说,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对教师而言,复习课要教会学生获取新的信息,旧知识以新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探索学习,去分析思考解决问题。教师要明确,理顺每一模块的知识要点,为学生建构知识网络铺路架桥。

二、灵活设计教学思路,整理知识

整理知识是复习课的重要一环,常见在复习时师生通过一问一答由教师将知识整理出来。我们认为知识最好以学生为主,依据复习内容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灵活地设计教学思路。如以复习“分数的意义”知识要点为例,首先让学生回忆,整理有关知识点(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等)。

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己为主,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来整理知识,学生容易理清知识,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归纳不完整时,教师可以适时播放课前准备好的课件让学生对比学习。(为了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课前尽可能多做课件。备课组几位老师可以合作制做课件,减轻工作量。)

三、抓住复习重点,精心设计练习

组织有效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的重要一环。在复习中,教师要抓住复习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或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精练,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备课时一定要备题)

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重视基础性,复习中要抓住重点和关键,进行基本练习;2.突出针对性,复习中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对一些易混、易错的知识应设计对比性练习,让学生从比较中区分掌握知识;3.强调综合性,复习中使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灵活解题的能力,是复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既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和稍作变化的习题,又要有一些综合性练习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做到有层次,有坡度,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四、查漏补缺,巩固和强化薄弱环节

查漏补缺是复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复习前摸清学生中“漏”和“缺”非常重要,在复习课中应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平时摘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在复习课之前先根据相关内容和教学要求作摸底调查也非常必要。需要注意的是调查题应以母题考察为主,不出偏题怪题,题量也应适中。然后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易错、常错以及容易混淆的问题多变题型,让学生反复练习,以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掌握和巩固。总之,要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变式练习和深化练习,找到学生知识的生长点。

五、分层教学,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想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总之,复习课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弥补以往学习知识的不足。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讨论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得以发挥的自由空间,进而达到提升知识、发展学生技能,并在最后的升中学考试中取得佳绩的目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感谢学区为我们提供了这次交流的平台。经过这几年六年级的数学教学,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提高六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有以下的几点想法和做法,拿出来和大家交流,有不妥之处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想些与上课无关的东西,虽然看上去坐的很端正,听得很认真,但实际并没有认真的听讲;有的心不在焉、老走神。尤其是思考问题、较安静时,他们往往会想人非非、心神不定。有时再加上季节的原因,他们就会无精打采,一会儿就会睡着;有的粗心马虎、差错连连。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时马虎大意,错误连连。小学生课堂注意力是小学生课上伴随各个心理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心理状态,没有注意的参加,不可能有比较稳定的心理反映,也就难以完成认知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呢?

首先,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其课堂注意力的重要手段,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也直接指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标和方向。在教育教学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是影响小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从教法、教材、学生的角度,从三个侧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我们应提前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发现有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或搞小动作的学生,不定期的随时提问,让所有学生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认真听讲。

第三,联系实际利用贴近生活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与生活,我联系实际利用贴近生活的事例,使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百分率”时,就可结合学生到校情况,参加比赛情况等实际生活例子,让学生展开讨论,要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出勤率、参赛率等有所提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经过这几年的数学教学,发现每一级大多数学生的计算能力都比较差。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而计算能力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那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第一,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第二,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

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简单的题做错。

第三、培养学生坚持练习计算题的习惯。

无论做任何事都贵在坚持,计算题也不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每天适量的找几道各种类型的计算题,让学生下去独立完成,第二天先由组长检查,把错误的题目勾出来,再把错的题整理在自己专门收集错题的本子上,以便于以后复习。在第二天的上课之前利用三四分钟的时间把学生不会做的题作以讲解,这样一直坚持到小学升学考试的那一天,我相信大多数的学生的计算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六年级的任何一个学生而言,应用题都是一个难点,学生在思想上怕应用题,甚至有的一提起应用题,不知道从何下手。而且应用题在小学升学考试中占据相当高的分值,那我们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第一、消除心理方面的障碍

心理问题是学生解决问题难的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弱,遇到问题容易产生心理恐慌,在课堂上怕不能正确解题而被同学们嘲笑,被老师责罚,以至于头脑混乱,不理解问题的真正含义,更谈不上正确解决问题。要让学生遇到问题不害怕,能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和谐的氛围中帮助学生建立自信。鼓励学生时常反复地对自己说:“别人行,我也行”、“我并不比别人差”等,让他们学会全面分析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多多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并积极发挥优势,变消极的自我暗示为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分类讲解。小学数学中许多问题都是有共同特点和规律的,寻找问题的共同特点和规律,并进行分类和归纳,是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应将应用题分类,给学生一类一类的去整理复习,让学生多做几道相同类型的题目,这不仅概括性很强,而且这一类应用题的题型特征学生也容易理解,方法更容易掌握。

第三、重视解题过程的回顾、总结。

篇6: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高考命题是以《高考数学考试说明》为依据的,高三数学复习要以《说明》为指导,在内容取舍上,应以考试内容为准,不随意扩充、拓宽和加深;注意各知识点的难度控制。

因此,为了使本届高三数学的复习工作更加有效,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本校情况制定以下复习计划.一、复习步骤和目标

第一轮:注重基础.(2007年9月底—2008年3月底).基础知识复习,以课本为依托,夯实基础,以章节为单位,将零碎与散乱的知识点串起来,并将它们系统化,加强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重点在于将各知识点的网络化及融会贯通,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最熟悉,最亲切。为了对中学数学教学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高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有些是课本题目经过加工改造,组合嫁接而成,有些甚至是原题。课本是考试内容的具体化,是中、低档题目的直接来源,是解题能力的生长点。因此,数学复习要立足于课本,重基础教学。

第二轮:(2008年4月上旬—5月上旬).专题复习,冲刺训练及处理信息.主要是做综合练习,题目的难度较第一轮略有上升.先是分章节的综合训练,教师主要是评讲卷,针对卷子中学生暴露的问题一一点评;然后是针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主要侧重于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训练.第二阶段专题安排:(1)函数、方程、不等式、导数;(2)数列;(3)三角;(4)解析几何;(5)立体几何;(6)概率与复数.主要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第三轮:(2008年5月中旬—5月下旬)根据各地的高考信息编拟好冲刺训练的模拟试卷,通过规范训练,发现平时复习的薄弱点和思维的易错点,提高实践能力,走近高考.主要是做各地的模拟题,这时候是高强度的训练.训练考试技巧和学生的应试心理的调整阶段,也就是加强非智力因素的训练了.5月底6月初,回归课本,查缺补漏,再现知识点.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心态应对考试.二、复习措施

首先我们加强了备课组的协作,发挥集体智慧.使备课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针对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寻找对策.其次针对学生情况,如何提高数学复习的质量,实现良好的复习效果。经过备课组的积极探讨和研究,我们打算从一个几个方面抓起:

1.抓学习节奏。数学的复习备考分为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教学方式交替使用。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率的复习与学习,慢腾腾的学习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高三复习备考教学的全过程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

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2.抓知识形成、重视解题过程的教学。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解题过程的教学就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3.抓复习资料的处理。复习备考的过程是活的,学生的学习也是不断变化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复习资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来。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重温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老师的引导,理解所复习内容在高中数学体系及高考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

4.抓问题暴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这些问题是开放的。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暴露了的问题要及时抓,遗留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5.抓课堂练习。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大约占20%左右,这是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这既是一种速度训练,又是能力的检测。学生做题是无心的,而教师所寻找的例题是有心的,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提高,哪些知识、能力需要培养、加强应用,上课应有针对性。

6.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他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下一篇:中小学秋季田径运动会开幕式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