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研讨会总结

2024-05-15

小学数学研讨会总结(精选10篇)

篇1:小学数学研讨会总结

小学数学研讨会总结

为了进一步领会县教研室精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展示优秀教师风采,加大教师学习力度,中心小学教研室于10月28日组织了本次研讨会。通过本次活动,加强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师教学水平、课堂掌控能力进一步提高

本次活动,参加讲课的教师是参加徐州学习的两位教师。其中田雯老师虽然是新教师,单是不论是综合素质,还是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来说,都是新教师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说是比很多老教师都不逞多让。田雯老师教学的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学期《

6、7的认识》,本课教学教师的一方面自不必说,就是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都做的非常好。

二、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优化,备课准备充分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也体现了教师对教材、教学资源和学生的熟悉。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本、备教材,还要包括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将备课的作用发挥,才能是真正的备课。本次活动,教师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教师对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都进行了很好的备课。

三、课堂生成和教学资源的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次活动中,教师的课堂教学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如韩东老师的还原课《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通过简单的猜想和回顾,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不单有确定的,还有不确定的,而不确定的正好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活动最后,教研室李主任还就目前新教师的上课、课堂教学的学习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新教师提出了寄望,使教师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现行策略以及当前形势。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但解释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相信通过举办本次活动,我镇小学数学教师能更上一个台阶。

篇2:小学数学研讨会总结

5月16日上午,我区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研讨会在第三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举行,全区六年级数学教师及学校教导主任、全体数学教研员近100人参加了会议。在会前,区教研室向全区有关数学教师征集了大量复习教学上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增强了本次研讨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老师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务实、灵活、高效、有序的数学复习思想和方法。

本次研讨会上,有我区四位优秀青年教师执教复习公开课,或作复习经验介绍,区教研室王思龙主任就毕业班的复习工作进行了指导性讲话。与会人员普遍反映本次研讨会内容充实、方式实效。本人也深深地感受到,本次研讨会公开课真实、经验介绍真切、领导讲话真释。

一、公开课真实。

会上,由三小的 香和一小的密 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有关几何内容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和有关数与代数的《简便算法的复习》。

朱艳香老师的复习课,体现了数学复习的整理过程,她灵活地引导学生在复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时,自主整理了公式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明晰的网络结构,使复习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密士娜老师按照复习策略设计教学,她注重了学生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及关系的梳理运用,练习内容层层紧扣复习内容,教学过程实

在、有效,教师可借鉴性强。

两位老师都多次参加过全国、省、市级的教学公开课或优质课评比,教学经验丰富,公开课上得不仅因体现了复习思想而精彩,而且更让我们因这两节课上得真实、有效而高兴,让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复习课的上法,大家觉得可学、可用。

二、经验介绍真切。

二小的 和四小的 两位老师,分别就六年级数学复习作了经验介绍,让我们感到真切、具体。

老师《找契机,激兴趣,抓实效》的经验介绍,从六年级学生复习阶段的心理和复习内容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此之前,我们许多老师都反映,六年级复习阶段的学生逆反心理重,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老师如何走进学生心里,与他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复习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徐银老师在会上倾心介绍的对学生要从心理上耐心引导的思想和做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经验。

老师作了题为《梳练结合,提高能力》的复习经验介绍,她列举了许多具体的知识块的梳理,系统性强,深刻性强,直接为教师们复习备课提供了十分鲜明、有效的参考资料。

三、领导讲话真释。

区教研室 主任就毕业班复习的目的和意义、复习的知识点要求和建议、学生管理方法上、教师存在的疑惑上作了题为《务实、灵活、高效、有序》综述讲话,对我区小学数学毕业复习工作提出了明

确的教学建议。他于会前了搜集了一线教师反映的许多教学中的疑惑,在会上简明而深入地进行了阐释、反馈,解决了老师们复习中的疑惑。

篇3:小学数学研讨会总结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小组组建随意且单一、固定

小学课堂中,合作教学的方式被普遍应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忽视了各个合作小组的组建过程,大部分教师会采取前后桌同学组合,或者是邻近学生组建成为一个小组。这样的组建过程比较随意,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各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也没有考虑最终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在小组组建中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合作小组成员单一且固定。小组组建后贯穿整个学年,成员都一成不变,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使得数学课程的学习不能更好开展。众所周知,一个小组的组建需要组织能力很好的学生作为领导者,领导大家对某个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同样也需要见解独到、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生做最后总结,同时小组各个成员也需要耐心。随意组建的小组必然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最终会影响数学合作教学的效果。

2. 数学问题的选择随意

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什么问题适合让学生合作讨论。合作需要契机,太简单的问题,多数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太复杂的问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选择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解决这个问题有多种方式且不同方法之间存在一定分歧的数学问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刺激学生的讨论意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为了迎合合作教育而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缺乏实际的意义,也难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3. 合作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

合作学习应该有明确的合作计划和步骤,小组各个成员之间也应该分工明确。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作为支持。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每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立即开始热火朝天的讨论。但是由于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所以常会出现学生各抒己见、不倾听别人意见的现象,讨论结果也很难达成一致的见解。最终的代表发言也只是一两个人的想法,这样的合作效果可想而知。

二、小数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

1. 选择合适的学习素材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并不是适用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熟悉小学数学的内容,选择适合合作教学的内容供大家合作学习。例如,一个服装厂用一批布做一些服装,原计划是每套用布2.2米,可以做660套。现在技术改进后,实际每套用布2米,这样比计划可以多做多少套?读完题后,让每个学生列出算式:有的列2.2×660/2-660;有的列(2.2-2)×660/2;有的列660×(2.2/2)-660;还有的列660×(2.2/2-1)。然后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让每个学生说自己是怎样列出算式的,使每一个人了解这样列的理由,然后教师再告诉大家哪一种方式最简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对合作小组各个成员分工明确

教师在合作教学中,要对各个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明确分工,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对于整个合作小组的重要性。同时,在划分各个小组的时候,教师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学生的性格,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使组内各个成员都能发挥自身优势,促使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3. 对小组合作学习给予适时评价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多发言、多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适时对学生给予评价。比如通过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动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提高自己动手动脑学习的能力,也能使团队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主导者,要充分展开合作学习,课前制订相关计划,充分了解教学内容,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8).

篇4:小学数学研讨会总结

一、注重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

我们知道,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执教观摩课的教师都注重了对题意的理解。如滨州的高春霞老师、德州的孙静老师、我们莱芜的张霞老师在执教三年级《相遇问题》时,都注重了对“同时、相对、相遇、相距”等的理解,特别是高老师利用了多种方式:说一说、演一演、画一画等方式充分理解了题意。

张丹教授说“教会学生会思考的方法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思考”。

二、引导学生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次研讨会上,共聆听了13节观摩课,这十三节课取材不同的版本,采用不用风格的演绎,但在教学中都注重了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江苏徐斌校长执教的《倒推》一课中,通过让学生列表、画示意图、文字等策略分析题意,然后利用倒推来解决问题。再比如:《相遇问题》中,学生对“相向而行、同时、相遇、相距”理解有点困难,很多老师都采用了现场模拟、画示意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比多少的解决问题》中,王占霞也采用了画一画的方法来理解比多少的问题,而杜珂珂却通过拨珠、画图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虽然他们引导选择的策略不同,但结果都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三、重视信息的整理

出示情境图后,下一个环节就是找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孩子们看到情景图,往往是看到一句说一句,特别凌乱,再提问题的时候,很多孩子不能提有价值的问题,因为他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来提,也就是说呈现的信息在孩子的大脑中没有“成块”,像一盘散沙,如何才能训练全体学生整体审题呢?如《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一课,有的老师所用方法很精彩:老师引入情境图后,问: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孩子就是看到什么就什么,往往就是一个孩子一句,孩子说完所有的信息。在说的过程中,有个别孩子还重复说了别人已经说过的信息。主要就是因为孩子不能有序观察,当时我就特别着急,没想到老师一句话就改变了一种景象:就这些信息你能按内容分为几类?学生:两类,一类是鸭蛋的信息,一类是鸭子的信息。让孩子分别说了出来,这时候老师再用电脑呈现,让孩子提问题,解决问题。当时我听完这里,暗暗地佩服这个老师的机智,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从整体出发,培养孩子有序观察,筛选信息,分类整理,在孩子的头脑中建立一种完整的意识,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

多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中给出的条件,以及要求什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训练学生的这种反向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次研讨会中,徐斌老师就专门讲了这样一节观摩课,叫《倒推策略》,他就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有一杯果汁,第一次你喝了60毫升,第二次你又倒进去80毫升,现在杯子里一共有240毫升,求原来杯子里有果汁多少?这是一道典型的利用倒推法来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样题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有很多很多的题目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倒推法来解决。

五、学习方式的回归

自新课改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最流行的学习方式。尤其是上公开课,动不动就小组合作学习,一节课上得热热闹闹。但这次的课堂上,基本上没有太多热闹的场面,有小组合作学习,但每节课中最多只有一次,并不泛滥。而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比较多,这样的课堂显得比较简约、扎实有效。比如,来自浙江的朱德江老师的课堂就体现了简约、扎实有效的特点。他执教的是《速度、时间、路程》,在课上,朱老师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知道速度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速度产生的需要,并体会速度表示的实际含义。比如,在学生初步感知速度概念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接触过速度吗?让学生举例,然后来了解常见的速度。接着老师向学生介绍了自然界中的速度:闪电和雷声。让学生解释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道理。很自然的把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充分感知速度的意义,真实、有效、具体,这些都远比让学生小组讨论到底速度是什么更能使他们理解。

本次培训让我们既收获了课堂的实践经验,也让我们收获了能提升我们专业素质的指导,如老教材的“归一”问题,现在新教材中不再出现这类词语,而是根据乘法的意义让孩子理解“连乘”;速度单位的写法,要写复名数;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读法;重视课堂上要及时进行回顾、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方法。

篇5:小学数学研讨课总结

2010年12月3日数学教研组公开设两节研讨课。第一节是钱宏亮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可能性》,“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是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由于概率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但金高兰老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精心设计教案,通过游戏引入,利用学具与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分小组摸球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收到了好的效果。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的基本理念。我认为,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上课的主要尺度。本课的教学目标,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二)教材处理得当。

钱老师对教材“可能性”这一节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较好。这节课,他对知识讲授准确,教材处理得当,教法选择接受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过程做到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突出了重点表现在:学生能准确判断出某些事件发生的确定和不确定现家。突破了难点表现在:学生等可能性的思想来判断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三)教学程序清晰。体现在:

1.他在教学设计时,有一定的思考性和独创性,有一些活动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和脉络都很清晰。

2.课堂结构安排合理:钱老师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以及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这节课的: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衔接自然,时间分配较为合理,密度适中,效率较高。

(四)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先进。表现在: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为学生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技术支持。改变了只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

2.灵活运用接受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传统的好的教学方式与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五)教学效果好。体现在:

1.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投入.学生在课堂教

1学中按老师的要求,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都获得发展。

2.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实行了因材施教,学生受益面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

3.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由于“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不可能是十分完美的。这节课存在两点不足。为此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1.在板书设计上可采用板书、实物和图形相结合,使主要内容展示得更清晰。

2.建议把课件中出示的“比赛规则” 改为“游戏规则”,因游戏不一定公平,而比赛对每位参赛者应是公平的,要体现公平性原则。

第二节是纪姗姗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认识钟表》,使我感想颇多。首先我从整体上谈谈我个人的一点观点。这节课,纪老师着重通过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动手拨一拨等教学活动来让学生认识钟面和认识整点时刻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参与、自我探究、自我评价的精神。我觉得本节课有较强的生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知识层层深入。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们的儿童在学习过程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所以我们做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更要注重学习的连贯性和知识的层次性。而纪老师在本节课中就注重了这一特征,她在教学过程中先创作教学情境故事引入观察各种各样的钟表,观察自己手中的钟表,比较动手画一画、说一说、议一议、汇报认一认、拨一拨等这样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她这样设计教学思路非常清晰,知识的掌握层层递进,由易到难,让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二、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课标》中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课中纪老师设计了“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图”让学生用今天学的知识说一句话,如:老师七时上班。这样设计既让学生复习了认识时钟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以至用。

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这节课,纪老师力争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评价重在关注他们的参入学习活动的热情,特别是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良好品质与习惯,如积极的学习态度,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认识自我,学会欣赏别人。

篇6:小学数学研讨课活动总结

1、复习引入旧知铺垫

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是螺旋式上升,反复呈现。所以,除了新的运算起始课外,大多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知识迁移,通过学生尝试和自主探索获得。复习旧知一是唤起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经历。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备和情感准备;二是为新知学习铺桥引路,打下伏笔,做好铺垫。我认为复习应抓住新知与旧知联系点进行;二是有利于为新知理解作好铺垫。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而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抽象性,特别是低年级计算知识更是枯燥无味,这与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形成很大的反差,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学生厌烦数学,致使学生出现偏科现象,不能全面发展。鉴于此,教师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特殊感情,由厌学变为乐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发展能力。

3、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明算理,会算法,懂优化。是计算课的重点,这一知识的获取,可利用知识的迁移,进行尝试、启发、设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或通过操作,在丰富感性认识基础上建立表象,理解算理,会算法。老师的指导只是尽量少走弯路,或不走进死胡同,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主动求知。

4、巩固强化内化新知

巩固练习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掌握情况的有力措施,使学生及时了解练习的结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的兴趣,并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高练习的效果。计算课相对比较枯燥,所以练习的设计既要顾及知识的积淀,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习题。如独立算、对口令、开火车、抢答、改错等。

5、归纳总结自我评价

总结是学生对全课知识进行一次整理,进一步明确知识重点、关键,同时又将所学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形成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自我评价,正确对待自己,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总结“你今天学到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难?”“你今天表现如果?”。对知识回忆的过程,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价值观提升的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中,最麻烦的就是计算教学,因为我们老师都知道不管怎样努力的去教学,去提高教学艺术,学生还是照错不误。因此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就将研究重点着眼在计算教学。平时就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的教学,并且自认为做的很扎实,很努力。在上课之前都会固定的加入口算的训练。可是当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发现照样出现了我们所担心的事情。是我们的教学有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如何将理解算理与正确计算进行整合?应该如何上好一年级的计算课?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

我们一年级组的三位数学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一起就一节计算课进行了研究,每个人都认真备课,并以研究课的形式初步展示。研究课后,我们一起进一步进行了研讨,分析了各自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各自的长处进行了教学设计的优化,还针对每个人的具体问题确定了反思内容。

反思主题如下:

(1)怎样设计有效教学活动突破难点?

(2)数学课上如何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

(3)怎样培养孩子回答数学问题的能力?

(4)数学课上对于运用数学的思考?

在思考和碰撞后,进一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再处理再研究,到底怎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学会计算,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思考,去解决计算问题。

一、引导学生,让思维灵活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能再让学生围着标准答案打转转,要重会学,轻学会。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要多交给学生去做,教师不要包办代替。由“牵”到“放”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改变,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体现。

二.亲近学生,树立信心

教师要亲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平等意识。小学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弱,计算方法凭直觉,再加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所以有时往往容易说错,说得不清楚。教师不管学生发表的见解是对的还是错的,都要认真倾听,都要给予赞扬和支持,不要横加指责。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要“蹲下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其消除顾虑。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课标》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这两段话,都强调了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好玩的天性,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拼一拼、摆一摆、移一移,数一数,使学生主动发现、掌握算法。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也可以开发学生智力的潜能。

四、联系生活、养成习惯

篇7:小学数学研讨课活动交流总结

冯三中心小学:罗应秋

为了探讨小学有效教学规律,推广小学有效教学经验,进一步推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于2013年11月28日举办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

整个活动的过程也是严格按照“选题、备课、上课、评课、反思、总结”六个步骤进行。

1、选题:研究课研究的内容要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同时新课程正处于改革阶段,较处于成熟的教材是四年级以下的教材,内容、资源都很丰富,从人员上来看,年轻教师有活力,更快于接受新的理念,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确定由王国先老师承担此次研究课任务,内容是新教材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

2、备课:首先由教课教师备课,吃透教材的重难点,根据我们研究的课堂模式,制订课堂步骤,再由备课组长把关后,备课组进行研讨每一个环节,深入细致,环环相扣。

3、上课:分别在三个班进行了试讲,每一次试讲后备课组进行分析,再试讲。20日面向全校讲课。

4、评课:评课是研究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次研究课活动我们进行了大大小小共计6次评课,有年级组评课、备课组评课、教研组评课以及学部教导处组织的集体评课。

5、反思、总结:反思,简而言之思考过去——清思路,找问题,寻出路,从思想上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达到不断积累提高。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每位教师都从客观、主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并写出了总结。每一次研究都需要反思而行,行则再思,思则再行,以便逐步改进提高,不求完美,但求突破。

篇8:小学数学研讨会总结

在新形势下,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育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基本途径。但是, 我国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的内容也与实际生活脱离, 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了本来的热情。小学数学是开启学生大脑思维的最佳工具。所以,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穿插解决问题教学是必要的。然而, 对于多数数学教师来说, 他们都无法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去设计教学内容, 营造与问题相符的教学环境。首先, 小学数学教师还是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 导致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很多教师仍然是以自己传授知识为主, 学生的自我训练为辅, 因此很多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其次, 教师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 往往只使用单一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使学生也产生单一的逻辑思维。当一条路走不通时, 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办, 最终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变通地去解决问题。

二、应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首先, 数学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 抓住学生的兴趣, 充分利用教材并能够对其加以创造地组成教学内容。在设计问题情境时, 要与学生的年龄、个性相符,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倡开发的思维。结果不重要, 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逻辑思维。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学离不开教材, 但是, 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拘泥于教材。

总之,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给出来相应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黄春霞.聚焦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四大争论”[J].小学教学参考, 2008 (Z2) .

[2]丁国忠.数学应用:对应用题的超越:对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应用”编写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8 (01) .

篇9:小学数学研讨会总结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合作;策略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主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开展合作教学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提高学习效率,促使学生学习成绩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小组组建随意且单一、固定

小学课堂中,合作教学的方式被普遍应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忽视了各个合作小组的组建过程,大部分教师会采取前后桌同学组合,或者是邻近学生组建成为一个小组。这样的组建过程比较随意,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各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也没有考虑最终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在小组组建中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合作小组成员单一且固定。小组组建后贯穿整个学年,成员都一成不变,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使得数学课程的学习不能更好开展。众所周知,一个小组的组建需要组织能力很好的学生作为领导者,领导大家对某个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同样也需要见解独到、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学生做最后总结,同时小组各个成员也需要耐心。随意组建的小组必然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最终会影响数学合作教学的效果。

2.数学问题的选择随意

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白什么问题适合让学生合作讨论。合作需要契机,太简单的问题,多数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太复杂的问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选择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解决这个问题有多种方式且不同方法之间存在一定分歧的数学问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刺激学生的讨论意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为了迎合合作教育而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缺乏实际的意义,也难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3.合作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

合作学习应该有明确的合作计划和步骤,小组各个成员之间也应该分工明确。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作为支持。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每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会立即开始热火朝天的讨论。但是由于各个成员之间的分工不明确,所以常会出现学生各抒己见、不倾听别人意见的现象,讨论结果也很难达成一致的见解。最终的代表发言也只是一两个人的想法,这样的合作效果可想而知。

二、小数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教学策略

1.选择合适的学习素材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并不是适用所有的数学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熟悉小学数学的内容,选择适合合作教学的内容供大家合作学习。例如,一个服装厂用一批布做一些服装,原计划是每套用布2.2米,可以做660套。现在技术改进后,实际每套用布2米,这样比计划可以多做多少套?读完题后,让每个学生列出算式:有的列2.2×660/2-660;有的列(2.2-2)×660/2;有的列660×(2.2/2)-660;还有的列660×(2.2/2-1)。然后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让每个学生说自己是怎样列出算式的,使每一个人了解这样列的理由,然后教师再告诉大家哪一种方式最简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对合作小组各个成员分工明确

教师在合作教学中,要对各个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明确分工,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对于整个合作小组的重要性。同时,在划分各个小组的时候,教师要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学生的性格,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组,使组内各个成员都能发挥自身优势,促使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

3.对小组合作学习给予适时评价

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多发言、多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了使学生更有信心地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适时对学生给予评价。比如通过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动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提高自己动手动脑学习的能力,也能使团队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中的主导者,要充分展开合作学习,课前制订相关计划,充分了解教学内容,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王丽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8).

篇10:小学数学研讨会总结

付祥生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迎接县教委课改合格学校工作组检查,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践行“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实现减负提质。立足于校本教研,加强常规教研,夯实基础,增强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为下路镇数学课堂技能大赛选拔人才,检阅课改成果,特举行金彰小学2014年秋季数学课堂研讨课。

二、活动情况

本次数学课堂研讨课要求45岁以下的数学中青年教师全部献课,45岁以上的数学教师自愿献课的原则。一共有6节数学研讨课,全体领导和数学组全体教师参与。参与研讨课的老师都积极主动备课,能按照要求顺利完成本次研讨课。最后通过五个评委最终评出了两个一等奖和四个二等奖,学校给获奖选手颁发了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第一名谭玥清老师在下路镇数学赛课中以绝对优势获得了第一名。紧接着在10月24日在下路小学进行了片区复赛,由于比赛评委和评分规则等不利因素,最后以0.04的微弱劣势屈居第二名。说实话本次赛课实在是憋屈,在所有听课者的眼中,谭玥清老师的优势明显,不管是个人素质,还是在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是授课课堂理念的体现,无不高出一截,最后出现这样的结果实在是感到惋惜。这次活动达到了“以

研促教,以教促研”的活动目的,初步展示我校近年来数学课堂改革的一些成果,也体现了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和艺术,也看到老师们近段时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状态。

三、本次数学研讨课亮点

1、老师都自如的运用“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教学,课堂结构完整,时间分配较合理。我们县进行课堂改革的金钥匙就是小林主任的“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也是谭平主任上台能信心百倍的主要原因,我们在教育科研这块有自己的专家和团队,这也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推手。“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是符合当前我们大家一致推崇的,或者叫一致认可的课程观。“读、思、练”你们发现了没有,这三个字的主体是学生,读是学生明确目标,自读感知,明晰疑难;思是问题探究,究合作研讨;练是达标检测,反馈补救,拓展延伸,模仿创新。整个模式的主人是学生,老师只是整个过程的引领者,是课堂的导演,主角是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当前所提倡的课程观。在本次活动中,基本上所有的课堂都做到了这一点,做到了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情景中去探究知识,形成技能,教师不再是课堂的“霸主”,把权力和戏份多部分交到了学生手里。课堂的结构完整,有情景导入、有新知识的探索、知识的巩固练习、知识拓展延伸、最后总结。时间分配合理,做到简单的不讲,一般的简单提示,典型的做到精讲,提高了课堂

效率,体现了高效的课堂。

2、老师在利用小组讨论时,体现了有效性,不再是形式上的讨论,小组合作性得以凸显,这是我们平时分组讨论长时间留下的成果。合作探究研讨是我们实施“读、思、练”课堂的法宝,也是大家所倡导的学生探索新知,形成技能的主要方式。以前我们在评价一节课时,就一定要看看有没有小组合作研讨,有没有自主探究。很多时候老师是被迫安排了这个环节,以体现对读思练的有效运用,以体现对新理念的运用。其实往往都是停留在形式上的,没有什么实质的作用,学生根本就没有得到有效的调动,小组合作研讨显得空洞没有实质的价值。还有讨论时问题的设置也很有讲究,有没有研讨的价值所在,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研讨吗?合作研讨是学生在单独无法完成,或者单独完成所需的时间很长才会启用的小组合作研讨。所以说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们一定要备教材,备学生,熟悉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一节课问题太简单了,不会是好课,过于肤浅,显得没有深度,对教材的挖掘和延伸不够。如果设置的问题太难,整节课必将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肯定也不是我们评委眼中的好课。这次活动中六年级一班,也就是晏小龙老师的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问题的设置难易程度,合作研讨时机把握恰当,班上研讨氛围浓厚,分工合作有效。这也可以看出这个班的平时的教学当中对小组的利用非常之平凡的,小组分工合理得意彰显。还有谭月清老师的课在这个环节的设置也颇有心得,不知道老师还是否记得,在讨论平行线时候,有一个题,就是一组线不在同一平面上,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其中之玄妙,当时课堂就哑火了,谭老师就启动了研讨,恰到好处。一节课必须要有沉思的存在,要有思考的片刻沉寂,在问题面前你仿佛能看到学生思维在教室里不停转动,在寻找出路,在寻找问题的答案,不同思维火花在不停的碰撞,激烈的碰撞,碰撞得小脸通红。也就有我们说一节好课的其中之一好,其中之二就是小手高举,三是小嘴伶俐。如果你做到了这三点就是一堂真正成功的课,我们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平时也可以有意识的让学生做到,小手高举,小嘴伶俐,小脸通红,那你就是顶呱呱的。

3、是开课时目标导学性较强,学生上课就明白了今天的学习的任务,自学的戏份多了,基本做到了先学后教。现在我们所倡导就是学生先学老师后教,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大家都知道自己去探索感知形成的知识牢固,也会有这样的困惑,我们这不是把学生放在月亮坝下读书吗,那样学生会很吃力,而且很慢,怕无法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我们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目标导学性要强,开始就要学生清楚我们的任务在哪,目标效果要怎么样才算完成,这样学生在固定有效的目标面前会打开引擎,全速前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探究新知,形成技能,掌握方法。在这里又要提到晏小龙老师的课,他开课就把本课的教学知识目标呈现在学生面前,我们今天就是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目标方向很清晰,出示练习题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

这种形式相当好,也就是我们初中教学最常见的导学案。

4、注重知识的探究,遵循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由因到果的推导过程,这样形成的知识与技能很牢固,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推理的习惯养成。作为一个授业者,知识的传播,形成规律我们必须要熟练掌握,我们要清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老师们都做到了由浅入深,从简单的例题入手,循循善诱,孜孜不倦的教导学生,把知识有效的传播到学生手中,注重了知识的探究,遵循了知识的形成规律,不是一开始就抛出我们的解题方法,而是有自读质疑,明晰疑难,经讨论研究后,总结出方法和法则。

5、课堂体现了朴实的教学风格,没有形式主义,注重课堂的有效性,真实性,生成的东西多了。课堂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草草,把整个课堂设计得花枝招展,形式上的东西少了,注重了课堂的有效性,高效性,课堂的教学显得很朴实,真实感很强,我们的课堂就是要体现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高效课堂。表现突出的有巫华淼的,谭月清老师的课堂。做到了当堂训练,达标检测。

四、本次研讨课的不足

1、大多老师准备不足,体现在对课堂的环节不熟悉,对课件的设置目的性不明确,更有对本课教学目标不是很明晰的,我们这节的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将是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什么。我们将怎样去实现这些目标。

2、备课不足,备课我们要备教材,备学生,根据之前的思考和本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呈现在课堂上。大多课件

是在网上下载的,不错很好,我们要利用好网络资源。但是我们要学会处理,网上下载的课件不一定适合我班的学情,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去其糟粕,吸其精华,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导致有得内容没有上完时间就到了,很多环节的设置又显得多余。

3、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很好,一个不爱表扬,或者不会表扬学生的老师他的课堂不会有太多火花的出现,在公开课这种紧张的情况。课堂更容易弄成一堂死水,不管教师怎么问,课堂也不会有一点涟漪。当然你的精彩就无从说起了,教师是整体课的导演者,什么时候应该有争论的潮点出现,有思考的静寂,有练习的舒缓,这完全是教师一手掌握和操纵的,所以怎么去调节值得大家思考。

4、对教材处理值得商榷,我看了有几个老师没有用书本上的例题,其实也可以,你自己创造性的使用和处理教材,合理的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其实我看了你所出示的例题,也不尽完美。我希望大家还是要利用好我们的教材,我们教材是通过举国专家之力,集思广益的智慧结晶,每一个问题的呈现和条件载体都是通过仔细推敲的。而且都是环环相扣,例题接着是做一做,试一试,后面是习题,所以大家一定要利用好。

总之,我们这次活动总体上还是成功的,虽说这几节课的成色不是很高,但在很多点和面都值得总结,我们在研讨课已经是常态的了,大家从容淡定,处事不惊,落落大方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本次活动中看到了我们中年教师在教学

生涯的一些思考和努力,孜孜不倦的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辛勤的耕耘着,默默的为教育事业作贡献,向你们不辞辛劳的精神和朴实认真的工作作风致敬,你们辛苦了,向你们学习!也看到了年轻教师的成长,看到了年轻教师的可塑性,看到你对集体荣誉感的执着追求,也看到了我们金彰小学以后的希望。同时也感到了集体的力量,我们每次活动都得到领导和全体教师的鼎力支持,我说实话我倍感欣慰,我也对一直以来支持我工作领导和老师说声谢谢!

2014年10月

重庆听课情况汇报

付祥生

我校三人参加了2014年全国生态课堂教学展示暨小学名师高效“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究会,活动为期两天时间,在重庆市九龙坡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举行。这次参加活动的人并不是很多,只有近七百人吧,他们都来之重庆周边区县。也许是研讨活动时间安排在周日,很多人都不喜欢的时间罢了。出席本次活动有几位耳熟能详的名师,如浙江杭州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的“享受课堂的倡导者”虞大明校长,北京东坡区教育研修学院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王文丽老师。还有浙江湖州市的全国特级教师,浙江省首届高访学者,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实践导师,“和美语文”语文的倡导者盛新凤老师等。还有几位年轻的重庆本地的一线教师与几位名师同台献课。说实话本次听课收获不多,现将一点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1、什么是“同课异构”。一般而言,同课异构是指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确定这一主题,就是要进行比较式研讨,在“同

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感受异曲同工之妙。

2、对教材独具匠心的处理。虞大明老师所执教的五年级《牛郎织女》课堂中,我感受到虞大明老师对教材的独特处理,精妙无比,主要体现在目标点位的不同。如果是上过这篇文章的老师我想一般会把文章的教学目标这样定:知识技能目标,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我们上的时候就是让学生说说有哪几个情节,或者要求拟上小标题,以便讲故事,再说说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个思想。我想是我们处理这节课的一般认识和处理。而虞大明老师的教学目标则主要聚焦在以“讲好故事”为目的,利用重要情节,加深理解、感悟:初步学会“幻想奇、抓重点、悬念巧、娓娓道、添想象”地讲好故事。重点落在了讲故事的方法,我们怎样才能讲好一个神话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讲好了,其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亦到达,关键是交给了学生讲好一个童话故事,或者编写一个童话故事的主要要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有就是对几个环节的处理也实在精妙,如老牛和牛郎的对话,模仿神仙说话的声音,真的是妙趣横生。如在还原织女被抓现场织女的真情呼救,实在是栩栩如生,仿如亲临现场。给我的感受专家就是专家,学术实在是博大精深,听他的课就像享受一顿大餐,每一碟都津津有味,且碟碟味道不

同,都那么的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3、教学PPT的变化。我们现在本地看到的优质课,什么展示课,PPT的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PPT的颜色耀眼夺目,且设计复杂多变,动画音响充斥着整个课堂,现场看起还是光鲜热闹,我沉下心想一想,我们要从有利于学生思考和知识的沉淀上讲,也不尽正确,值得商榷。这几年听课越往上走,就有一个共同的感受,PPT设计普遍简单实用,色彩单一且朴实,很多完全选用白纸黑字的色调对比,没有背景图案,即使有背景图案也是显得那么低调,不在是课堂加色彩的添加剂。一切的一切以便学生思考出发,简单实用,快捷方便,我在想,这也是课堂本色的凸显,我们教室里的老师,学生,三尺讲台,黑板,粉笔,一本书,是我们构建课堂的主要因素,也是我们从事教学的经典构件,不管教育发展到什么程度,我认为最简单的最直接的就是知识传播的最好方法和途经。

4、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性。如果说教学是技术加艺术,那么这种技术和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上面。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讲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于教学工作的质量具有决定的作用。讲课的基本功可以概括为三个字,这就是讲、写、作。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讲,一位优秀教师上讲台后用不了多少话就能吸引住学生,这就叫基本功,这就是艺术。讲好课的前提:一是精神面貌,二是感情投入。是语言要求确切、明白、简洁、通俗、优美、形象。写,字不太漂亮,那么工整还是能做到的。要是教师的板书东斜西歪,学生写字则“龙飞凤舞”,这就是潜移默化的结果。所谓演,顾名思义就是指动作,动作集中体现在教态上。主要表现在眼、手、身的动作上。

在名师的课堂在,他们的基本功无比强大,语言简洁,无断句残句,粉笔字工整大方,动作演得潇洒漂亮,不管是生成和预设的处理都基本都趋近完美。同作为一个授业者,我真的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不足,我也真诚的希望大家一定要在这块有意识的下点功夫,花点时间,毕竟我们已是老师,传道授业可能是我们一生不变的职业,我们又何必不做一个会写,能讲,善演的好老师呢?

总体上说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现在呈现一派百花齐放的态势,教学模式,教学流派诸多,课堂的改革主要是教学方式和知识价值观的取舍的变革。沉积几千年,传道授业解惑的仍是我们师者的不变职责和追求。在不抵触大原则下,不管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能做到高效,有效的把知识传给学生,都值得我们给你竖起大拇指!我希望大家在教学时要勤学习,肯探索,善反思,多总结,少走弯路,多走直线,以一种活乐高效的教学风格完成教学任务。

以上就是本校重庆听课一点拙见,说得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指教。谢谢大家!

上一篇:公司巡逻制度下一篇:月亮留在心里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