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赔偿协议书

2024-05-26

调解赔偿协议书(精选14篇)

篇1:调解赔偿协议书

甲方:赵xx,男,出生于xxxx年4月13日,住xx市xx县东溪镇上榜村2组,联系电话:

乙方:胡xx,男,出生于xxxx年10月28日,住四川省xx县白果乡坛罐瑶村2组,联系电话:

胡x芬,女,出生于xxxx年11月22日,住xx县西龙镇长池村1组,联系电话:(二人系兄妹关系)

甲方是陕西鸿福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带领乙方的父亲胡若文派遣到陕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陕北公司(位于富康路富康招待所四楼)进行劳务工作,不幸乙方的父亲于xxxx年10月30日下午四点在工地上工作时突发病,随后送往榆林市第一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医院诊断为脑干出血,于xxxx年10月31日上午九时二十分抢救无效死亡。双方本着诚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法律的相关规定,特订立如下条款以便双方共同遵守:

一、赔偿金额:甲方自愿一次性赔偿给乙方除医疗费外,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壹拾伍万元(¥150000元)。

二、交付方式:自本协议签订之日起,甲方一次性全部将上述赔偿款交付给乙方,乙方出具相关收据。

三、双方责任:乙方父亲死亡事后处理事宜由甲方协助乙方进行火葬其父亲尸体并承担其费用,甲方承担乙方返回机票运费,此后双方互不追究任何一方法律责任。

四、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当事人签字奈印后生效。

甲方: 年 月 日

乙方: 年 月 日

篇2:调解赔偿协议书

乙方:

年 月 日, 驾驶豫 8号宝马牌小型越野客车沿 路北行至 路口,因操作失误,先后共撞十辆车辆,后撞上 等六人,其中 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现甲乙双方就交通事故民事赔偿部分达成如下内容。

一、乙方需赔偿甲方 万赔偿金,前期需先行支付 万,现已支付 万,剩余 于协议签订后当即结清,剩余 0万作为押金,本押金押于 律师事务所。

赔偿金6 万元是甲方的全部损失,包括但不限于: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处理事故家属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以及财产损失等。

此款项为双方解决本次事故一次性、终结性的赔偿款项。甲方收到赔偿款后,不得再以任何理由要求乙方承担任何形式的赔偿。

二、乙方支付46.5万元后,甲方当即给乙方出具事故谅解书。若乙方违背上述条款,甲方将不予出具谅解书并不出庭作证。若甲方不按约定出具谅解书并出庭作证,应双倍返还乙方支付的费用。

三、甲方应配合乙方办理事故保险理赔所需手续,提供有关证明资料(如:诊断证明、社区居住证明、死亡证明、户口注销证明、村委会出具的下葬证明等相关证明)。

四、乙方将 万元押金交于 律师事务所后 日内,甲方将上述证明材料交于乙方。若甲方不提供上述材料, 万元押金归乙方,赔偿协议书甲方所收费用也应返还乙方。

五、甲方应保证没有其他权利人就此事故再向乙方主张权利,若因此造成乙方损失由甲方赔偿;甲方保证其提供的资料真实有效,若甲方提供的资料不真实而造成不能按城市标准计算死亡赔偿金,而按农村标准计算的,乙方有权要求甲方退回多计算部分。

六、乙方在开庭时甲方必须出庭作证,并当庭表示谅解乙方,要求法院对乙方处于缓刑,如有违背 万元押金归乙方。

七、甲方出具谅解书,乙方立即将 万元押金打到 律师事务所账户后,甲方将谅解书交给乙方。

八、甲方收到乙方 万之后,给乙方开出收据证明,以证明 万已收到。本案终结后,剩余 万由 律师事务所转交给甲方;甲方收到 万元后给乙方开出收据。案件终结同时本调解赔偿协议声明作废

九、以上本协议书甲乙双方须严格共同遵守,如有一方违约,后 果自负,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十、本协议一式4分,甲乙双方各一份,双方律师各一份。

甲方签字生效:

乙方签字生效:

篇3:调解赔偿协议书

一、对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审查机构的分析

(一) 立足法律层面,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审查主要是由审判庭担任, 突破审判和执行机构的限制。首先, 针对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性质而言, 不管立足于何种理论, 它都是纠纷处理程序的类型, 甚至可以与诉讼程序实现平行地位。

(二) 其次, 对于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目标而言, 私权争议借助诉外调解实现解决, 各个相机构都希望通过司法实现对民事法律关系的确定, 避免争执的发生。

(三) 再次, 就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主要作用来看, 实现了对法院内外纠纷的有效处理形成机制, 有效减轻诉讼案件的压力。由此可见,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隶属于审判权的范围, 本质是终止纷争, 由此可见,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隶属于审判权运行的领域。执行权的本质是注重强制性, 以权利人的立场为前提。执行权与司法确认不存在共性。而立案工作, 是审判程序的一项, 本身不进行纠纷的处理。

二、对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审查范围的介绍

司法确认制度的目的是给予调解协议以强制的执行能力, 立足司法确认程序的以及执行的相互衔接来分析, 需要对调解协议的可执行性进行全面审查。一旦有违法律或者不能显示自愿的原则, 就不具备可执行性。对于形式上的可执行性, 是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主要审查范围, 允许被修正和补充。对于不具备执行性的调解协议主要体现在:首先, 相关文书没有按照规范进行书写和制作。其次, 即使按照规范进行文书的制作, 但是, 在内容方面存在不明确性, 模糊概念存在。再次, 只是规定了调解的内容, 但是执行内容不清楚。第四, 规定了明确的调解内容, 到那时, 不具备执行的条件, 不应给予司法确认。

三、对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执行依据的介绍

司法确认裁定是执行的主要依据, 地位更加恰当。首先, 司法确认裁定赋予调解协议以执行权, 调解协议不具备直接作为执行依据的能力。其次, 借助司法确认的程序, 实现调解的内容变为司法确认的内容, 其裁定书有权对其可执行性进行补充。第三, 调解协议作为执行依据的行为不具备法律根据。第四, 一旦在执行过程中要进行撤销, 那么, 撤销的是司法确认裁定。

四、对执行法院相关内容的分析

对于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管辖法院, 存在诸多解释和做法, 不尽一致。在新的民事诉讼法中, 对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执行法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由调解组织所在的地基层人民法院进行管辖, 不进行协议管辖、级别和专属的问题。结合新的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裁定应当有出具裁定的基层法院抑或是被执行的地基层法院来执行, 不涉及协议、级别及专属管辖的问题。

五、对事后救济相关问题的探讨

(一) 对于执行程序中,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有误的问题, 主要体现在违背自愿性的原则、调解尤为法律、当事人出现虚假、串通等情况, 违背相关机构的利益。在新的诉讼法中, 如果司法确认进入了执行的程序, 不执行救济的途径, 但是, 在执行中, 一旦发现错误, 没有明确的规定进行约束, 但是, 要探讨其与司法确认裁定的既判力具有一定的关系。

(二) 调解司法协议司法确认裁定不具有既判力。立足法理, 司法确认案件不存在审理、判断的实体法理关系, 也就是说, 司法确认裁定没有形成裁判的积极效力, 也不具有消极效力。立足现实, 司法确认程序利益对抗不明显。在新的民事诉讼法中规定, 司法确认申请之后, 一旦不合法规, 裁定驳回申请, 可以借助调解的方式进行协议的变更, 形成新的协议。

(三) 对于执行中发现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裁定错误的时候, 需要进行撤销, 主要发生在如下几种情况:法院发现确认出现错误, 进行主动撤销;但是人进行出具撤销申请;案外人进行撤销的申请;相关国家机构进行撤销的申请。

(四) 针对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尚不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 因此, 需要将其与救济途径进行相互协调。首先是与案外人异议制度进行有效协调;其次, 实现与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配合;再次, 无效制度协议、诉请履行、变更等协议制度进行配合应用。

六、结语

综上, 司法确认程序是进行调解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其程序的确认是实现调解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要对其法律性质进行分析, 全面探讨审查机构、审查范围和执行依据, 对执行的法院进行明确, 与相关救济制度进行有机结合。在具体调解执行过程中, 要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形成专业化的水准, 借助司法程序确认, 加固调解协议的效力, 为其有力执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微娜.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研究[D].浙江大学, 2014.

篇4:调解赔偿协议书

2010年1月25日,黄骅中捷新城某交叉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9人死亡,4人受伤,涉及河北、山东两省,回、汉两个民族的五个家庭。因死亡人数多,标的额大,涉及面大,社会影响大,案件一审时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受害人家属情绪极不稳定,随时上访。主办法官朱婧红在100多个日日夜夜里,打了不计其数的电话,发了近千条短信,最后,让车主马元涛重树信心,找回了面对事故赔偿的责任和勇气;通过在阳信县电视台登广告等方式,因停运贬值的线路也拍卖变现。2011年9月18日,受害人的各项赔付款全部到位。被认为没有调解可能的“1•25”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系列案调解成功。

案情分析:

一、司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

麦莱克有句耳熟能详的话,“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罗马百科全书编纂者塞尔苏斯(Celsus,Aulus Cornelius)有一句著名的经典法谚:法是善良公正之术。塞尔苏斯本非法律“专家”出身,一句“法是善良公正之术”却道出了法律的朴素真谛。其后的罗马五大法学家之一的乌尔比安将此语引述为“法律乃良善允正之术” (英译:Law is the art of goodness and fairness)一直为后世传颂。言下之意,法律是善良美好的,是公允正义的,是人们用来保护自身权益、追求良善允正的一种规则、手段和保障。在本案中,朱婧红法官以一个“情”字贯穿于整个案件调解过程,最终盘活营运线路,解决资金问题,平息激愤情绪,化解原被告矛盾,从而达到受害人、肇事者、营运公司“三赢”的局面。她无愧于“人民的好法官”称号。

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哈罗德·H·柯在一次开学典礼上送给法学院新生的一句谚语:“永远别让你的技巧胜过你的品德。”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一个支点,有了这个支点,才有坚定的信念坐标和正确的行为指引。对法官这一特殊职业来讲,这个支点就是司法良知。法官,不能只关注法律技艺的培养,更要锻造良好的道德品行,不能让自己掌握的技巧胜过品德。在审理案件时,有时就办案而办案,单纯运用法律技艺,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最终作出符合法律规定的判决,要比苦口婆心的调解轻松的多。但是,如果这样作出的判决可能违背自己的司法良知,就要考虑尽量调解,以求各方利益的平衡,从根本上化解纠纷。本案中,如果听任当事人将司法程序走完,再进行司法鉴定,最终严格按证据规则作出判决,对承办法官来说,程序上没有任何问题,根据证据判决也很轻松。但这样做,有违法官的司法良知。因此,法官就不能单凭自己的司法技巧机械办案,而要凭着自己的司法良知,充分考虑案件的实际情况,本着案结事了,审执兼顾的原则进行调解。虽然辛苦,但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事人的纠纷。

确实,法官应当正直善良,如同康德所言,对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要有永恒的敬畏,从中领悟到司法公正的神圣庄严,而不可欺。在调解案件时,只有正直善良,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因为中国人追求的正义与西方思想家界定的正义并不相同,中国人的正义观是一种以人情为基础、以伦理为本位的正义观,主要表现为直觉正义和天经地义,人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感觉来评价法院对纠纷的处理,当法院的判决与自己的感觉相违背时,便认为法院是不公正的,法律是不可信的。同样,中国人对法律的理解也西方人有所不同,在中国人眼里,法律是世俗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当一个判决无论在逻辑上如何自洽,论证如何严密,程序如何严谨,如果背离了群众基本的价值判断,仍难得到群众的认可。因此,在调解案件时,应遵循职业良知,坚守善良理念,从而做到真正的公平。总而言之,法官在调解案件时,要始终坚守善良的理念,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做到案结事了,维护公平正义。

二、徒法不足以自行

法律,不仅仅是一项正义的事业,也是一门精湛的技艺。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所以,一名法官除了应具备娴熟的法律知识,还应用一颗善良的心。在办案过程中,进行案件调解时,法官应当具有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对各方当事人平等相待,对平民百姓、弱小无助者抱有深深的爱,怀有以人为本的悲悯和关怀。本案中,原、被告为了涉案的纠纷,已经进行了两次诉讼,双方花费的律师费、鉴定费、诉讼费已经很多,并且按法定程序判决结案,还要再进行司法鉴定,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还要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就应有善良之心和崇高的职业追求,体谅当事人的讼累,尽量调解结案,从而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经过多次思想工作,当事人认识到了判决结案的成本风险,最终同意协商调解。与此同时,法院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最终裁判机构,由于社会矛盾的复杂化,仅仅依靠法院的力量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这就需要司法和行政部门分工负责,相互协调,以达到人民和社会利益双赢的结果。这个案件就是司法和行政完美结合的典型案例,值得推崇。

法律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是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构成的整体。截止到2011年2月,我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239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一个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笔者坚信,这必将大大加快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这里的法治就是指在某一社会中,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国家机关的行为必需是法律或法规许可的,而这些法律或法规本身是经过某一特定程序产生的。即,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没有任何人或组织机构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当然,作为一个法治国家,有人也冷静地发出一个小小声音,法不容情。法律是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刚性行为规范,具有规范全体社会成员行为的普遍约束力。法不容情就是要捍卫法律的公平正义属性。法律是法律,情理是情理,二者不具有可替代性。这种论调也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法也容情。刚柔相济是法律的品格,法律既有铁面无私的一面,也有关怀弱势群体、体察民意民情、讲求社会效果等人文精神的一面。关键是要在法与情之间把握好平衡点,该倾斜的就倾斜,该坚持原则的,就决不妥协。

篇5:民事赔偿调解协议书

甲方:张xx,男,汉族,身份证号码:

乙方:王xx,男,汉族,身份证号码:

丙方:李xx,男,汉族,身份证号码:

鉴于丙方属乙方的雇员,于1月11日在重庆市渝北区xx项目工地工作过程中,丙方不慎造成右手臂骨折。

甲、乙方积极送丙方去医院救治,并支付了医疗费等,现丙方伤情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甲、乙、丙三方本着平等、自愿、公平、合理原则,按照定作人过失责任、雇主责任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对丙方进行赔偿,在三完全理解和认知,经过多次协商,均在真实意思表达下达成如下协议:

一、此次纠纷采取一次性协商处理的方式,三方承诺对该协议书的字词义非常清楚,不存在受到胁迫、欺诈、误解情形。

三方不得再以此为由主张任何民事权利,三方自愿放弃对本协议的撤销权。

本协议签订后,三方均应按本协议约定严格约定义务,任何一方不得反悔。

二、三方一致确认:丙方属乙方的雇员,丙方不属于重庆市渝北区xx项目部及其他任何第三方的雇员。

乙方属在甲方处承揽挖机土石方作业。

此次丙方受伤由甲方承担定作人过失责任赔偿,由乙方承担雇主责任人身损害赔偿。

丙方受伤与重庆市渝北区xx项目部及其他任何第三方无关,丙方不得要求重庆市渝北区xx项目部及其他任何第三方给予任何赔偿。

三、鉴于三方对伤情都有清楚的认识,三方协商确定对伤情不进行伤残等级鉴定,由甲方一次性赔偿丙方人民币元整(¥ 元)。

该款项包括由此次损害赔偿纠纷已产生的或将产生的医疗费、后续治疗费、康复费、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误工费、护理费、生活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住宿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所有赔偿项目范围内的甲方应承担的所有费用。

鉴于乙方此前分三次共向甲方借支人民币 元整(¥元)支付给丙方,三方一致同意在上述赔偿金额中进行扣除,在扣除后甲方实际支付丙方的赔偿金额为人民币 元整(¥ 元)。

在本协议签署之日起二日内,甲方向丙方支付此赔偿金。

鉴于甲方承担的系部分赔偿责任,其余的大部份赔偿责任由乙方承担,

乙方对丙方的赔偿由其自行协商处理,另行签订赔偿协议,与甲方无关。

四、本协议签订后,甲方与乙丙方之间的纠纷即得以彻底解决。

篇6:工伤赔偿调解协议书

代理人: 身份证号:

乙方: 身份证号:

乙方于年月为甲方提供劳动。年 月 日,乙方在工作时不慎受伤。乙方经治疗共花去医疗费用元(含住院费、交通费、护理费等各种法定费用和其他相关必要支出费用),已由甲方先行垫付伍仟元。

为解决乙方工伤事宜,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条“产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和《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干规定规定,双方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经充分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由甲方一次性赔偿给乙方工伤期间工资、护理费、伙食费、交通费、经济补偿等各项费用共计人民币肆万壹仟元整(¥41000.00);扣除甲方先行垫付的医疗款,实际应向乙方支付赔偿款叁万陆仟元整(¥36000.00)。甲方于本协议签定之日当场一次付清。

二、乙方领取上述各项费用后,双方劳动关系即为解除,双方不存在因劳动关系解除而产生的纠纷,因劳动关系解除而产生的相应权利已经包含在第一项中。

三、乙方领取上述各项费用后,乙方自愿放弃其他各项权力。关于本次工伤赔偿及劳动关系解除事宜全部解决完毕,以后互不干扰。

四、乙方自愿放弃基于双方劳动关系产生及解除所产生的其他各项权力。

五、以上协议的达成,完全出于甲乙双方的自愿,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威胁等情况。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生效,任何一方均不得以任何理由进行翻悔。

本协议一式叁份,双方各持一份,见证人一份。

甲方:

代理人: 身份证号:

乙方: 身份证号:

篇7:意外伤害赔偿调解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乙方到甲方家梳绒,于2013年5月22日上午十时左右,梳绒时因不慎至右手中指受伤,事故发生后甲方将乙方及时送往医院治疗。于

****年**月**日痊愈出院,乙方要求甲方支付受伤赔偿金,经双方协调,甲方与乙方家属及本人友好协商,双方本着从人性化考虑、平等自愿、互谅互让为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一、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甲方向乙方支付受伤赔偿金等及其它一切费用共计人民币

元(大写:)。住院期间,住院治疗费生活费等一切费用已由甲方全部支付。

二、甲乙双方签署本协议后,双方一切关系即行终止,同时乙方承诺不再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因上述事件要求甲方承担其他任何费用或责任。

为确保此事故的完满解决,甲、乙双方在公平合理、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本书面协议,本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和全部诉求的表示,是一次终结处理协议,双方当事人应以此为断,全面切实履行本协议,任何一方如违犯协议应承担违约责任,本协议违约责任为:由违约方单方承担此事故和履行协议产生的所有费用。

本协议一式两分,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协议在甲、乙双方签字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篇8:人民调解协议显失公平能否撤销?

2013年12月23日,A公司的雇佣驾驶员杭某驾驶晋E80711号小型客车在某路段与朱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相撞,造成朱某受伤,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车辆损坏的交通事故。在交警部门尚未对事故责任作出认定的情况下,死者朱某家属朱某、蒋某多次到A公司吵闹并要求直接赔偿,A公司负责人无奈之下,于2014年1月3日,在误以为杭某需要承担此次事故主要责任甚至全责的情况下与死者朱某家属朱某、蒋某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签订了一份调解协议书,约定A公司赔偿死者家属人民币62万元。协议签订以后,A公司当即支付了19万元。2014年1月24日,交警部门对事故责任作出认定,死者朱某系醉酒驾驶且闯红灯,故朱某应当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A公司驾驶员杭某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因此,A公司认为其承担的赔偿金额远远超过了A公司应当承担的赔偿金额。故对于调解协议上约定的剩余的赔偿款,A公司拒绝支付。

2014年3月10日,死者朱某家属提起人身损害之诉,将A公司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A公司及保险公司按照调解协议赔偿。在法庭庭审中,A公司认为该调解协议是在重大误解的基础上形成的,且是在死者家属逼迫无奈的情况下被迫与其签订的一份显失公平的协议,因此对于调解协议书不认可,认为应当撤销。另A公司在庭审中向法院提交申请,因其就该调解协议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已经向法院起诉且已经被受理,该案目前正在审理中,且该案件的审理结果直接影响本案的审理结果。故要求法院中止本案的审理,法庭当庭裁定中止本案审理。

另A公司起诉朱某、蒋某、杭某确认合同可撤销纠纷一案,法院受理后,于2014年8月8日公开开庭审理本案。本案中A公司认为调解协议书在事故责任尚未认定情况下作出,而实际上是朱某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杭某承担次要责任,调解协议书中约定的A公司的赔偿责任远远超过了其依法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所以该调解协议书显失公平,并且该份协议是在死者家属胁迫的情况下签署,不是A公司的真实意思表示,应予以撤销。而对方辩称,该调解协议书是双方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下达成,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协议书的形成不以事故认定书为基础,赔偿责任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死者家属的精神抚慰,不存在显失公平,且事故认定书只是对事故因果关系的分析,不能简单等同于民事责任的承担。法院审理后认为,鉴于本次事故的产生朱某承担主要责任,杭某承担次要责任,结合事故发生事实,本次事故产生的相应损失应由杭某承担次要赔偿责任。现朱某因事故而产生的相应赔偿中依法应由A公司一方承担的部分远远小于本案所涉调解协议中约定的由A公司一方承担的数额,故法院认为该份调解协议书显示公平,应予撤销,并最终判决撤销该份调解协议书。一审宣判后,朱某、蒋某一方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亦认为本次事故的产生朱某承担主要责任,杭某承担次要责任,结合事故发生事实,本次事故产生的相应损失应由杭某承担次要赔偿责任。A公司主张在签订协议时存在重大误解,且协议内容显失公平的意见具有事实与法律依据。而朱某一方的辩论意见法院认为于法无据。遂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确认合同无效纠纷经过一审、二审判决生效后,法院就朱某、蒋某起诉A公司、保险公司、杭某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一案恢复审理,而朱某、蒋某于2015年2月4日撤诉。

二、法律理解与适用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涉案的人民调解协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撤销条件。

是否要撤销本案已存在的人民调解协议,这主要看本案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调解协议,或者请求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上述规定第六条规定:“下列调解协议,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调解协议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调解协议,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撤销。”[1]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二)显失公平的。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3]《意见》第72条同时规定:“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

本案中,死者家属与A公司签订调解协议时,交警部门对事故责任尚未作出认定,而在事故发生后,朱某家属多次至A公司闹事要求赔偿,A公司为了不使公司形象和名誉受损,被迫无奈同意与死者家属签订调解协议,该62万元的巨额赔偿根本不是A公司真实的意思表示。且A公司在签署调解协议时对本次事故的责任产生了重大误解,误认为其驾驶员杭某在此次事故中应当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在事故发生以后,朱某家属确实多次至A公司要求赔偿,因此A公司关于“其在不知道朱某醉酒驾驶,以为自己公司承担全责的情况下签订调解协议”之陈述与客观事实相符,也符合情理,法院理应采信。根据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朱某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杭某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故A公司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确实远远低于调解协议确定的62万元。按照一般惯例来说,实际承担的赔偿金额超过应当承担部分的30%,即构成显失公平。本案中,调解协议上约定A公司应当赔偿的金额革除保险公司的11万元即为51万元,而按照事故责任A公司承担次要责任即30%来计算,A公司应当只需要承担20万左右。故A公司实际承担的赔偿金额远远超过了应承担的30%,构成显失公平。

综上可知,A公司主张在签订调解协议时存在重大误解,且协议内容显失公平的主张具有事实与法律依据,故其要求撤销调解协议的请求符合法律规定,于法有据,本案所涉人民调解协议应当撤销。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9月5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86年4月1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篇9: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程序适用

关键词:司法确认;效力;救济途径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古语有云,识人多处是非多。人民调解制度正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纠纷解决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纠纷解决制度。它自产生以来就收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经验”。但是,一直以来,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缺乏法律保障,人民调解制度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2011年《人民调解法》正式实施,以立法的形式全面确立了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制度,为这一全新的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2012年第二次修正的《民事诉讼法》在第二编第十五章特别程序中新增“确认调解协议案件”,给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提供了法律保障。经过司法确认的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有助于加强人民调解协议的定纷止争功能。

所谓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是指矛盾双方当事人将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提交给法院申请审查,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调解协议真实合法有效的,出具法律文书确认其的效力并赋予其强制执行力的制度。

限于本文篇幅,仅就司法确认调解协议程序中争议较大的几点问题进行讨论。

一、调解协议的效力

现今学界对调解协议效力的界定,有两种不同的观点:①调解协议相当于民事合同。这是因为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群众性组织,在人民调解协议的形成过程中,调解委员会只是帮助双方当事人形成了解决民事纠纷的合意,从根本上说,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在互相让步的基础上形成的解决相互间纠纷的合意。该观点与最高院在《关于审理涉及民事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中的规定相符,也是现今学界的主流观点。②调解协议的效力高于普通的民事合同,但是没有强制执行力。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约束力”应当被理解为区别并高于、强于民事合同的法律效力,同时仍未具备与法院的判决书、调解书和仲裁裁决书等同样的强制执行力。

《人民调解法》规定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同时也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的调解协议在经过人民法院的司法确认后始具有强制执行力。这样的规定似乎是矛盾的。按照法条的理解,人民调解协议自达成后,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既然已经具备法律约束力,为什么还要经过司法确认才具有强制执行力呢?法律约束力和强制执行力的明确界限在哪里?我国法律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笔者认为,调解协议属于民事契约,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调解是一种民间解决纠纷的方式,负责调解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是民间性的群众组织,并不是国家机构,其调解当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只是一种帮助双方当事人形成解决民事纠纷的合意。

二、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部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受理司法确认申请后,应当指定一名审判人员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即由审判人员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但是,由于立案庭、审判庭、执行庭均配有审判人员,因此我国并没有明确法院的哪个内设部门承担司法确认的职责。

在司法实践中,普遍的做法是由立案庭负责司法确认工作。但是,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立案庭的职权范围包括:对依法受理的各类案件进行登记、立案、排期、送达和审判流程管理及案件督办工作;依法审理管辖争议案件和公示催告案件;对不服本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提出各类申诉以及再审申请进行审查。显然,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工作并不在立案庭的职权范围之内。再者,根据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审理申请确认调解协议案件,参照适用《民事诉讼法》有关简易程序的规定,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也就是说,人民法院视司法确认为简易程序,按照简易程序的处理方式,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应当在审判庭处理。

笔者认为,具体由法院的哪个内设部门负责司法确认应该由该程序的性质决定。根据民诉法修正案的规定,人民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程序属于非讼程序中的特别程序。非讼程序当然也是纠纷的处理程序之一,按照民诉法对非讼程序的受理规定,司法确认程序当然应由审判庭负责受理。再者,从司法确认程序的功能来看,当事人对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其初衷是希望避免已经解决的民事纠纷不要再起争执,这与审判权“定纷止争”的本旨相符,因此,由审判庭负责司法确认这项工作是最为合适的。

三、不予确认后的救济途径

根据民诉法的规定,法院认为调解协议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其确认申请,当事人可以通过调解的方式变更原来的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虽然民诉法规定了法院不予确认调解协议时当事人解决纠纷的方式,但这并不是对法院作出不予确认行为的救济。人民调解协议是当事人达成的解决民事纠纷的合意,该合意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所以,当法院不予确认该调解协议的效力时,应当给予当事人抗辩和救济的权利。

篇10:赔偿调解协议

协议人:

协议人:

2010年9月26日,甲乙双方因建房及砍树发生肢体冲突,致使甲乙双方互有受伤,经双方友好协商,现双方就损害赔偿的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1、乙方一次性赔偿甲方各种费用(含医药费、后期治疗费、护理费、精神损害赔偿金、残废赔偿金、误工费、交通费等所有应该赔偿的项目),共计人民币45000元(大写:肆万伍仟元整);

2、乙方在2011年4月1日前一次性支付以上赔偿款,甲方开具收条给乙方;

3、本协议是经双方自愿平等协商的结果,属于一次性赔偿,今后甲方不得以此事为由再提出任何赔偿要求;同时,甲方自动放弃请求司法机构追究乙方刑事责任的权利,并主动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对乙方的刑事附带民事自诉及民事诉讼;

4、双方就此了结彼此之间的纠纷,不得再因此事打击报复对方,否则,双方均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5、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交人民法院存档一份,甲、乙双方签字生效。

协议人(甲方):协议人(乙方):

篇11:交通事故赔偿调解协议书

肇事赔偿方:,身份证号:。所驾车号:受害方:

2011年7月31日21时10分许,肇事方驾驶“云A666G7”号轿车停放在柏果金雷宾馆B楼西南面的坡上,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滑行与受害方敖晶停放在金雷宾馆B楼旁边的“云D777KA”相撞,造成敖晶的“云D777KA”轿车损坏。

事故发生后,经盘县交通警察大队进行现场勘察,于2011年7月31日以“第***9号”《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作出认定:“桂俊勇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敖晶无责任”。

现经柏果镇综合治理办公室主持双方调解,双方就相关赔偿问题,自愿达成本协议:

一、车辆修理及费用负担:

由肇事方桂俊勇在本协议签订后两日内负责将敖晶受损害的车辆送到有资质的轿车修理厂家进行修复。修复车辆所产生的全部费用由桂俊勇负担。

二、车辆修复期限:

肇事方桂俊勇应当在2011年8月16日前将前述车辆修复后完好地交付给受损害方敖晶。其修复标准以“4S店”确定为准。双方确定本车修理厂家为《柏果万通修理厂》。车辆修复后,由肇事方及时通知受损害方在《万通修理厂》进行现场验收,并交付受损方敖晶。1

三、车辆受损贬值补偿金

肇事方除前述负责修复车辆外,另一次性补偿给车辆受损害方敖晶人民币叁万伍仟陆佰元(¥35600.00),作为因新车受损贬值的补偿。此款在本协议签订时当场给付,给付后由受损方敖晶出具收款收条。

四、违约责任:

双方必须诚信守约,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否则承担另一方所造成损失的200%损失赔偿责任。

五、其他约定:

本协议签订后,双方各自自觉履行约定,不得互相纠缠。否则承担所产生的不利后果责任。

五、本协议一式三份,双方各持一份,调解主持单位存档一份,并自签字署名之日起生效。

协议双方(签章):肇事方担保人:

篇12:交通事故民事赔偿调解协议书

乙方:

20xx年9月19日0时20分许,甲方的表弟孙XX驾驶陕D31855号桑塔纳牌轿车由东向西行驶在延安市宝塔区大砭沟公路处追撞于乙方王XX驾驶的陕JT1307号轿车,致王XX受伤,两车受损的交通事故。后孙XX涉嫌危险驾驶罪被拘留,王XX受伤住院。现甲方代表孙XX与乙方就该交通事故的赔偿事宜,经双方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赔偿总额:

甲、乙双方确定该交通事故赔偿总额为:人民币大写xxxxxxxxx元,该赔偿总额包括但不限于乙方王XX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车辆损失费等一切交通事故赔偿费用。

二、支付方式:

甲方的赔偿款项于甲乙双方签订本协议后由甲方支付给乙方。

三、本协议签订后,甲、乙双方就本次交通事故的民事赔偿协议已达成。乙方不得就本次交通事故的损害赔偿事宜再次向对方及任何第三方提出赔偿要求或提起诉讼。

四、乙方认为,此交通事故发生后,甲方积极协商赔偿事宜、主动赔偿乙方损失,确有悔意,取得了乙方的谅解。鉴于此,乙方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从轻、减轻或者免予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如需乙方配合甲方为减轻或免予追究肇事者刑事责任的工作,乙方有义务予以配合。

五、本协议书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呈检察院、法院各一份,甲乙双方签字生效。

甲方:

_____年____月____日

乙方:

篇13:调解赔偿协议书

人民调解是我国一项独特的法律制度,是现行调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行调解制度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法院调解,也称诉讼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自愿就民事权益的争议平等地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所进行的活动;二是行政调解,是指在具有调解纠纷职能的国家行政机关主持下,通过对双方当事人的说服与劝导,促使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达成协议,解决有关争议的活动;三是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与法院调解相比,属于诉讼外调解。

人民调解协议主要是指发生民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在第三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为解决民事纠纷而达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的书面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和《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这就对人民调解协议性质进行了界定,即符合一定条件的人民调解协议具备民事合同性质。

根据《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第5条、第35条规定,人民调解协议要具备民事合同性质,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经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达成的调解协议;2.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3.采取书面形式;4.双方当事人签名、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符合上述四项条件下的人民调解协议就具备了民事合同性质。民事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因此,凡是在民事主体之间就财产利益或者某些身份利益所自愿达成的协议,均属民事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所采用的不同协商方式,不能改变民事合同本身的性质。人民调解协议无论是设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或者是变更当事人之间既存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或者是终止当事人之间既存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均不影响其民事合同的性质。既然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就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当事人一方不愿履行人民调解协议,另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将依法审查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

二、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

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是建立在有效的调解协议基础之上。何为有效的人民调解协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4条,需符合三个实质要件:一是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当事人具有能够独立实施任何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二是意思表示真实,调解协议正确反映当事人的意志,并非因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订立的调解协议或者订立调解协议时显失公平的;三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它的性质是群众自治组织的调解文书,具有合同性质的法律效力,但不等于强制执行力。调解协议主要靠当事人的诚信自觉履行,只有经过人民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才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人民调解协议对矛盾纠纷争议事项的调解结论是依照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规范作出的。为了引导公民在自愿的基础上慎重地处分权利,使调解协议得到有效履行,《人民调解法》第31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这一规定,明确了人民调解协议在法律上的约束效力,履行调解协议不仅是当事人的道德义务,而且是法定义务。同时,《人民调解法》要求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当事人履行约定的义务。

2.人民调解协议具有证据的证明力

这主要是针对一方不履行人民调解协议,另一方提起诉讼或申请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时,人民调解协议可以作为证据采纳。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民事合同在人民法院的证据种属上归类于书证。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的,人民调解协议是本诉的证据。当事人一方以原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方当事人以调解协议抗辩的,人民调解协议是反驳证据。当事人一方以原纠纷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方当事人以调解协议书为据提起反诉的,人民调解协议是反诉证据。

3.人民调解协议可申请司法确认

根据《人民调解法》第33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有效,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调解协议虽然也具有一定的群众权威性和社会约束力,但是却不具有不可争议的国家权威性和强制执行力。因此,任何一方反悔,对协议的合法性、公正性与可行性提出质疑,法律上都不是禁止的。

三、人民调解协议在房地产登记中的应用

1.申请房地产登记的主体是人民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

人民调解协议是具有法律约束力且一般具有民事合同性质的书面协议。目前,当事人之间的社会矛盾和纠纷通过人民调解手段化解的,与日俱增。根据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特性,当事人是可凭人民调解协议作为权利来源证明文件申请房地产登记的。登记机构办理此类房地产登记时,应要求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不能由一方当事人申请。因为人民调解协议毕竟不是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等有权部门出具的生效法律文书,不适用单方申请情形。

2.人民调解协议作为房屋权利来源证明的登记条件

(1)人民调解协议签章应完整。人民调解协议上双方当事人、人民调解员应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

(2)签订人民调解协议的主体应适格。签订人民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必须符合《人民调解法》的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主要有三种形式: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街道以及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根据需要参照《人民调解法》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3)人民调解协议所涉房地产合法。登记房地产合法性表现在该房地产是否经有权部门批准建造、是否可自由流通、权利是否受到法律法规政策限制等三方面。

(4)人民调解协议内容符合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协议内容应符合法律规定,不得出现其无权认定和协议的事项。如对有关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笔者曾遇到一起人民调解协议认定张某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并将张某某的房地产转让给另一方当事人。根据《民法通则》第19规定,只有人民法院才有资格宣告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3.不符合登记条件的人民调解协议处理建议

(1)单方凭人民调解协议申请房地产登记。登记机构遇到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当事人认为人民调解协议是经过人民调解委员会盖章确认的,是一种生效的法律文书,可以参照《房屋登记办法》第12条“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生效法律文书取得房屋权利”的情形,单方办理房地产登记。其实,当事人的这种认识是有误的。从本文对人民调解协议性质、效力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民调解协议只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合同,不能等同于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生效法律文书,应参照一般的房地产民事合同如买卖、赠与、交换、抵押等合同处理,由双方当事人共同申请房地产登记。若双方当事人根据《人民调解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在人民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同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所在地基层法院申请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且人民法院确认调解协议有效的,可单方申请房地产登记。因为,经人民法院司法确认有效的人民调解协议可与法院判决书一样具备强制执行效力。对于单方凭人民调解协议申请房地产登记的,除按正常的房地产登记提交申请材料外,还需人民法院出具的人民调解协议确认决定书。

另外,有些房屋继承、受遗赠纠纷通过人民调解达成协议的,可否参照经过公证的继承、受遗赠,由单方申请房地产登记呢?笔者认为,法律并未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具有公证效力,就不能将其作为公证文书对待,因此,当事人也就不能凭人民调解协议单方申请房地产登记。

(2)人民调解协议有超越调解范围的内容。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有的调解协议中会出现对有关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身份关系、收养关系、婚姻关系等事项的认定,如认定房屋所有权人系无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认定当事人之间为养父子关系或夫妻关系等。这些内容都是人民调解协议无法认定的事项。如果人民调解协议出现上述内容的认定,却无法提供有关部门的认定依据,登记机构就不能办理房地产登记,而应告知当事人通过向有关部门认定相关事项。如民事行为能力认定可通过人民法院宣告,收养、婚姻关系可向民政部门确认。

篇14:村里的调解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不久前,我和邻居李某发生纠纷并打斗,李某的手被打折。后来在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由我赔偿李某500元。事后,李某共花去治疗费1000元。为此,李某有所反悔,认为我赔偿的500元只是实际治疗费的一半,该调解协议显失公平,不具有法律效力,并说不赔偿1000元就到法院起诉我。请问,村里的调解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读者 朱嵩

朱嵩读者:

对于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在《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中予以明确。该规定第1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第4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调解协议有效:当事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本案中,李某与你经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符合上述条件,属于有效的民事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当遵守和履行该协议,无权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该调解协议,即你应履行支付500元赔偿费的义务,李某有按照约定收取这笔赔偿费的权利。

如果李某主张调解协议无效,就必须举证证明该协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显然,你和李某在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是双方对自己合法权益的自主处分,并无上述导致调解协议无效的情形,因此,李某即使起诉,也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上一篇:庆“三八”节演讲比赛主持稿下一篇:八年级物理连通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