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2024-04-09

校食物中毒应急预案(精选6篇)

篇1:校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提高学校预防、控制学生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流行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预防、正确应对、及时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本预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安陆市突发公共卫生文件应急预案》、《安陆市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安陆市教育局学生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流行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制定,适用于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学校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以学生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为重要内容,包括发生在学校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安陆市教育局学生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流行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严重程序,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1)学校发生的肺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等,达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

(2)学校实验室保存的烈性病菌株、毒株、毒种等丢失。

(3)发生在学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1)学校发生集体食堂中毒,一次性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腺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病例或血吸虫急感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波及范围达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标准;

(3)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4)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卫生事件标准;

(5)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学校;(6)因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造成人员死亡;

(7)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在50人以上或老师5人以上;

(8)发生的在本学校的,经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1)学校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2)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及血吸虫急感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市(州)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疫情局限在县(市)域内的学校,发病人数达到市(州)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4)在本县(市)域内学校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发生在学校,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6)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10~5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但死亡人员在5人以下;

(7)发生在学校的,经市(州)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4、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1)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30~100人,无死亡病例;

(2)学校发生腺鼠疫、霍乱病例或血吸虫急感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县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一般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标准;

(3)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10人以下,无死亡病例;

(4)发生在学校,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及时控制。在学校广泛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争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以市政府和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领导机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3、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学校要在市政府和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重大特别重大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市政府和教育局统一领导下,按《安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学生食物中毒、重大传染病流行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处置。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构形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确保发现、报告、指挥、处置等环节的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处置果断,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设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高加胜 副组长:付中波、刘德清

成员:邓罡、盛智经、陶则伦、胡少明、黄建军

领导小组下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组,分五个小组展开。

1、办公室主任:邓罡 成员:黄建军、胡少明 职责:

(1)按照上级和校领导小组要求,统一部署,协调各部门工作,督促各小组落实各自职责,必要时作出工作的调整。

(2)及时收集传染病疫情与突发事件变化情况,按规定时间报校领导及有关机构。(3)及时处理应急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办公室地点:校长办公室

2、内部管理组 新校区: 组长:黄建军 成员:肖建邦 蒿桥校区: 组长:胡少明 成员:李灿明 职责:

(1)负责突发事件处理过程的车辆和值班安排。(2)负责紧急情况下学校校园的消毒和来访登记工作。(3)督促学校师生及家属搞好卫生事件防控工作。

3、疫情监控组 新校区: 组长:盛智经 组员:周光亮 蒿桥校区: 组长:陶则伦 成员:周建良 职责:

(1)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学校疫情监控工作。(2)负责食物中毒,传染病防控的知识宣传。

(3)与上级指挥机构保持联系,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掌握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态,及时向学校领导提出处置建议。

三、监测和报告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

1、根据市政府和教育局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订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控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 施落实。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控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控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7、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学校要与所属区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区及周围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3、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管理,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活动,提高他俩理论 素质和实践技能,不断提高就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挥能力和实战能力。

(三)信息报告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处置进程等,每一起突发事件都必须作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首次报告要快,进程报告要新,结案报告要全。

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学校;责任报告人:学校指定的信息报关人员

2、报告时效、程序及报告内容:(1)首次报告

学校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初次报告。

首次报告必须包含的信息包括: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报告时间,涉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单位、报告人联系人及通讯方式;尽可能报告的信息包括:事件初步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等。

(2)进程报告

一般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随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应每天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进程报告,必须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原因或可能因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首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将事件处理结果逐级报告上报教育行政部门。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上报,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事件产生原因,应急处理的过程(包括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功效),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并提出今后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等。

(四)信息发布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工作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件》规定执行。

2、学校应适时向师生通报事件有关情况,但不得自行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四、应急反应和终止

(一)应急反应原则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后,要及时部置和落实学校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学校发生。

(二)应急反应措施

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报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①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教育卫生行政部门。

②联系当地卫生机构(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

③追回已出售(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④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⑤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⑥与中毒或患病人员(特别是中小学或病情严重者)家长、家属取得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⑦积极配合卫生总装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肺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

⑧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

⑨对学校可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和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并请求支持和帮助。

⑩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信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的情况,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师生员工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2、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应急反应

除按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应急措施以外,还应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

3、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相关控制措施,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 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行报告。

4、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组织容许相应的应急措施外,信息报告人每天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行报告。

5、其他未达(Ⅳ级)的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

鉴于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涉及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关注度较高,未达到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一般公共卫生事件,均按照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反应。

6、学校所在地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

学校所在地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员司工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应在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应急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按分级相应权限,由同级应急指挥机构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终止应急响应与处理的建议,报批后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五、善后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政党教学和生活秩序。

(一)调查及评估

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认真总结分析应急处理经验教训,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提出防范和处理建议,完成工作总结,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二)人员善后及抚恤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学校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

(三)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中发生的有关责任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对于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学校卫生安全事故者,应视情节轻重,给有关责任人以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按要求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漏报或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的,依法追究责任。

(四)整改

对照突发事件反映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及相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学校要认真组织检查整改,并加强经常性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五)恢复教学秩序

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由传染病浒面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学习、生活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可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机构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因水源污染造造成传染流行的,是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

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设立医务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信息技术保障

学校确定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道工作,学校至少有1名卫生人员负责疫情报告,同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明确责任。

(三)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应具有高度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物资经费保障

学校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提供合理充足的资金保障和物资储备。

(五)宣传教育保障

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公共卫生知识,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组织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专题教育,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七、名词术语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是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新传染病是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

我国尚未发生的传染病是埃博拉、猴痘、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现过的传染病。

我国已消灭传染病是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

八、附则

本预案由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制定,并负责实施和解释。

各年级和各处室应遵照执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本预案。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010年3月

篇2:校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一、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的原因

由于餐厅向员工提供食品的进货渠道、质量及气温、消毒、加工、存放和操作人员的健康等原因,稍有不慎极易发生食物中毒。

二、预防

1、餐厅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制定制度,落实具体措施,加强员工教育。责任到人,监督检查及时。

2、按有关法律法规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查体,无健康证的人员一律不得 上岗。

3、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把好食品及食品原料的验收关,严查“三证”,杜绝不洁、变质或“三无”食品流入,做好验收记录。

4、规范食品加工、操作程序,严格执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煮熟烧透,加工好的食物要及时进入熟食存放区。

5、严格熟食间的管理,防止熟食再污染,严格执行生、熟食物管理的有 关规定和操作程序。

6、做好留样食物的记录并签名,留样食品做好标记须在冷藏柜内保留48 小时。严禁将留样食品存放在冷冻柜内。

7、严格各项操作环节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要正确,时间要保证,制度要完善。

三、食物中毒处理程序

1、及时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的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及时向上级领导、所在地的食品安全监督部门报告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但为、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品等有关内容,报告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中毒的地址、单位和时间。

(2)中毒人数、危重人数、死亡人数及主要中毒表现。(3)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

中毒发展的趋势及已经采取的措施和需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等。

2、协助调查:

食品安全监督机构调查人员到达中毒现场进行调查时,餐厅有关人员要积极协助调查,如实反映与本次食物中毒有关的情况,对调查人员提出的问题应做出详细的实事求是的回答,以达到以下目的:(1)确定是否食物中毒,是哪种食物中毒。

(2)为对中毒病人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对已经采取的急救措施给予补充和纠正。

(3)查明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以便控制其继续发展并提出今后预防食 物中毒的措施。

因此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时餐厅应采取以下相应措施:(1)立即停止加工经营活动,禁止继续出售、食用或销毁剩余的可疑食品,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行政部门报告。

(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尽量减少中毒所造成的危害。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以备采样检验和卫生学调查,查找中毒原因。

(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

调查的线索应当是按照从食物来源到就餐的过程逐步调查,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1)对食物加工、管理人员调查了解。(2)对灶间的卫生进行调查。

3、中毒现象的处理:

对食物中毒现象的最后处理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调查人员的指导进行。1)

对中毒食品的处理:

(1)细菌性中毒食品:固体的要煮沸15分钟后掩埋或焚烧。液体的可与漂白粉混合消毒。

(2)真菌性、动植物性、化学性中毒食品:焚烧或深埋,不得作食品工 业原料或食疗。

2)

对中毒场所的消毒处理:

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应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方法:(1)对接触细菌性中毒食品的餐具、容器、用具、设备等用1-2%的碱水 煮沸或用0.2-0.5%的漂白粉溶液浸泡和擦洗消毒,最好用蒸汽消毒。(2)对接触化学性中毒食品的容器、用具、设备等彻底清除污染或销毁。(3)提供整洁的餐具及服务。(4)服务人员着统一服装微笑服务。

四、食品留样管理

食品留样,是预防食品中毒的有效措施,是检验是否是食物中毒的重要依据。为确保食品安全,特制定食品留样制度。

1、每餐坚持饭菜留样,并在留样容器上表明菜名、日期、时间等。

2、饭菜留样应留足数量(不少于100克),储存于专用冰箱,温度保持在2-8摄氏度左右。

3、每天坚持饭菜试尝,由管理人员指定专人分别进行试尝,并按《食品留样试尝情况登记表》进行逐项登记。

4、饭菜留样必须坚持48小时。

5、领导不定期进行抽查并按当天菜谱记载情况,逐一对照检查,若发现食堂没有坚持饭菜试尝留样,并按安全责任目标管理和餐厅卫生责任追究制度,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废弃物处理:

1、废弃物分类集中,专人定点回收;

2、下水道维护得当,不产生内涝;

3、油烟回收得力,不污染周边空气。

篇3:校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由于诸多因素导致的化学品泄漏造成的突发职业性化学中毒,一直是危害人们健康甚至生命的重要因素,也是常见的突发灾难性事件,具有群体发病、致死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往往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1]。据有关报告,从1991至2005年,我国平均每年报告的重大急性职业中毒事故近40起,数百人中毒或死亡[2]。特别是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光气、氨气泄漏等突发性职业中毒事件,不仅给劳动者和人民群众造成健康损害,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响应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整个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响应系统中最为基础和根本的一环——应急预案,能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将事故的影响和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对于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响应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从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泄漏事件后,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对于此类问题及应急工作都进行研究,安全、卫生、环保等专业学科的学者们也极大关注,对应急预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关急性职业中毒防治、职业与灾害医学、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重大工业事故和公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系统的研究论文和专著日渐增多。本文对突发职业中毒应急预案进行全面、系统的概述,以利于编制出具有独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和谐社会的快速建设。

2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应用与研究概况

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响应是国家、社会及企业都相当关注的一项社会性减灾防灾工作。我国对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非常重视,不同部门、行业和领域从各自的特点和角度出发,设计了相应的应急系统,也给出了比较具体的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1986年原化工部(86)化生字第1078号文发布“化工部化工企业急性中毒抢救应急措施规定”。1990年卫生部下达了“急性中毒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方案”研究课题,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中毒救援组织,设立了全国及地方的中毒控制中心。原化学工业部于1994年在上海成立建立了应急救援网络和指挥系统,并对有关企业提出了化工急性中毒应急预案及毒物登记、健康监护等措施,为在突发事故时采取相应的现场抢救及医疗救援提供了技术方案[3] 。1997年原化学工业部发出了《关于实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重大化学危险源管理的通知》(化督发 [1997] 459号)提出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写提纲”。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岗位应编制应急救援方案”,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提供了法律保障。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5年颁布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 ”。这些组织机构或法规保证应急预案能及时处理突发职业中毒事件起到了一定作用[4]。但是,就整个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响应系统而言,在实际应对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救援中,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的针对性较差, 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不能为应急响应提供足够的支持和保障。

目前,国内关于突发职业中毒应急预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类:一类是对突发职业中毒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和方法进行研究,另一类侧重是对突发职业中毒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的研究。

2.1 突发职业中毒应急预案的编制概况与存在问题

目前针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内容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大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角度对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方法提出见解和具体的编制方法。如1996年,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就开展急性职业中毒防范和救治预案研完的内容和方法提出见解,认为急性职业中毒防范和救治预案按实际作用分为区域和单位两类。区域预案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区域急性职业中毒分析、预案组织系统和工作程序、信息和专家咨询系统、化学侦检、医学救援,兼有经常性监督和事故处理两方面功能。而更具有直接作用的单位预案,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单位生产情况和工艺流程简述、生产过程有毒物质列表分析、单位组织系统、技术措施、辅助设施和现场应急救援[5]。

有的还认为,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措施具有其独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有毒有害因素造成众多人员突发急性中毒或发生其他较大危害的作业岗位,专业特点是突出抢救受害人员,现场安全措施与医疗卫生措施并举的预案[9]。杭州市卫生监督所也于2004年也对生产单位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研究,探讨了预案的前期准备和主要内容等[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6年对医疗机构应对大型突发化学品中毒事件预案探讨[11]。广州疾病控制中心对广州地区重大化学危害中毒应急医疗技术预案库制备进行了研究[12]。

这些学者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针对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但总体而言,我国由于机构和职能的划分,对于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的研究,各部门是在本部门的职责基础上,建立了各自领域的突发职业中毒应急预案。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的突发职业中毒应急预案往往强调的是现场的医疗急救,安全领域和企业的突发职业中毒应急预案则更关注的是火灾、爆炸、人员疏散等安全措施方案,缺少对人员的现场急救措施的方案,这些突发职业中毒应急预案在指挥和协调上,没有建立相互协调与统一指挥的工作机制。因此,一旦发生事故,需要医疗卫生、安全、消防等部门共同应急时,突发职业中毒应急预案往往不能事故的及时、有效响应。有些企业常常以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消防灭火作战预案代替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措施。

应急预案是根据事件的特点、以往应对类似事件的经验、对事件结果的预测分析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13],而实际事故现场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不同企业的生产过程繁简不一,所以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订。而目前许多企业未编制专门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即使在编制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中提到职业中毒应急预案,但预案的编制未能充分明确和考虑自身可能存在的重大突发职业危害及其后果,也未能结合自身应急能力的实际,对应急的一些关键信息如潜在重大突发职业危害及后果分析、支持保障条件、决策、指挥与协调机制等缺乏详细而系统的描述,在组织机构、分级预警、物资储备、后勤保障等方面生硬照搬上级预案,导致应急预案的针对性不强,特点不突出,与开展职业中毒应急救援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难以满足指导突发职业危害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应该主要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有毒有害因素造成众多人员突发急性中毒或发生其他较大危害的作业岗位,专业特点是突出迅速抢救受害人员,现场安全措施与医疗救护措施并举的预案,具有其独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2.2 突发职业中毒应急预案的实施与存在问题

许多地区和企业纷纷编制并发布了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但在不同的突发危机事件实际应对过程中,应急预案所起到的作用与功效却是千差万别。确保应急预案通畅、及时、有效作用的内在逻辑原因是什么?各种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协调是影响预案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企业,可能面临的突发职业危害可能会有多种类型,但应急资源是共同和有限的。如何针对多种突发职业危害类型进行应急预案的系统规划,保证企业的各应急预案之间以及与所在地区的协调性,形成完整的预案文件体系,避免预案之间的矛盾和交叉,在编制应急预案前必须总体考虑并予以明确。目前有些针对可能的事故编制了几个甚至是十几个孤立或单独的应急预案,在应急组织机构职责、指挥以及响应程序等方面不仅带来了预案不必要的内容重复,而且极易引起矛盾和混乱,对预案维护、职责清晰和资源高效利用等带来一系列问题[14]。应急预案文件体系的规划应体现出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既要避免预案编制时内容的重复,职能的交叉矛盾,同时保证预案体系的开放性。即在共性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明确的事故类型,编制其专项预案,对需要特殊考虑的内容予以细化,以保证应急预案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实现统一完整的预案的文件体系。

3 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的趋向预测

根据上述概述,可以发现,尽管学术界、政府以及企业在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方面已经开始有研究积累和实际操作经验,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解决,都有一定的片面性,缺乏针对性的研究。应急预案有效应急的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我们认为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尚需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研究。

3.1以灵活性预案弥补事故应对中的不确定性环节

进行突发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到具体的应急处置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不确定性部分或因素, 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降低破坏性(含破坏威胁) 、变化不确定(含信息不对称)和时间紧迫性(含资源有限性)三个方面来增加预案的实效性,以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性危机事件。每个事故的具体破坏方式和破坏程度都不相同,应对这些新型的不确定性危机事件,主要从两个方面做出降低破坏性控制,一种是降低危机事件本身的破坏性;另一种是提高危机事件中的人、财、物的抗破坏能力。在编制应急预案的过程中,如何使得预案的相关措施能降低破坏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

3.2 增强突发职业中毒应急预案的实施有效性

目前已发布的突发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大多是一个几页纸的文件,尽管制定过程中通常进行了事件发展过程和后果假设,但由于实际现场因素通常非常复杂,预案的假设不可能完全与事件实际发展状况相符,用于处置突发事故的应急方案不可能按照应急预案直接地加以应用等等。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应急预案仅是从自己行业的角度出发,对应急救援的有关组织机构与职责、法律责任等方面做了一些规定,而应急预案中其他所应包括的核心要素和内容都未能全面反映,在指挥和协调上,没有建立相互协调与统一指挥的工作机制,对应急预案的要求认识模糊,在应急预案与应急条例上相互混淆。实际上,突发职业危害应急预案是针对所面临的重大突发职业危害风险及其应急救援体系的客观反映,是完整的系统化文件体系,应能完整地反映可能面临的潜在突发职业危害以及相应的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等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必须在目前的预案基础上,通过系列分析过程,根据已有经验、以往案例、现场状况,甚至科学模型对事件发展状况进行新的判断和调整,引入案例、经验、模型、现场信息、知识库等的综合信息,对现有预案的处置方法进行改进,进而形成用于处置突发职业危害事故的应急方案。

4 总结

篇4:校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群体性食物中毒[1]以病人短时间内先后发病,病人多,集中在一个科室治疗护理为特点,是对急救护理、应急与管理能力的考验。我分院于2009年10月2日收治了一小区的23名集体食物中毒的物业管理人员,患者均在小区食堂进食了中餐或晚餐,进餐后12至16小时发病后陆续就诊,我分院经过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院领导亲自到场指导,药房、设备、总务等部门作好物质准备,开启绿色通道,安排检验、药房、后勤等科室协助救治工作,人力、物力上的合理调配,护理人员进行分工,分为预检分诊组、治疗组、护理组、观察组。病人按食物中毒处理原则进行处理,给予补液、解痉、抗炎及对症等治疗。危重患者在两侧手腕系红布条。做好消毒隔离、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该起食物中毒系本市一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共23例,男22例,女1例,年龄19-22岁,平均20.11±1.23岁。经抗感染、降温、补液治疗,23例全部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5天

1、2临床表现:该23例患者均在小区食堂进食了中餐或晚餐,进餐后12至16小时发病,均有恶心、腹痛、腹泻、全身乏力等表现,其中12例伴发烧,7例出现心律失常,1例出现荨麻疹。

2、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为了提高应付各种意外灾害事故的抢救工作能力及工作质量,院医务科、护理部特制定了应急工作预案。当发生群体食物中毒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该起突发食物中毒,最早就诊时间为凌晨4时,当收治到第4名患者时,四时二十分,值班护士立即电话报告总院总值班,分院院长、总护士长。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当日恰逢国庆长假期间,分院部分医务人员已外出度假。总院应急领导小组立即调配应急人员到分院配合工作[2],物品准备,补充各类急救用品、药品及抢救设施。第一批医护人员四时四十分到位,五时二十分全部急救人员到位,一切物品齐全并处于应急状态。

3 护理急救工作管理

3、1 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从凌晨4时起有患者陆续就诊,将护士分为预检分诊组、治疗组、护理组、观察组,分别安置在不同岗位[3]:不集中在护士站,使护理工作井然有序。预检分诊组设2名护士,在病区入口处进行登名、发大小便标本杯及血标本试管、安排床位;治疗组6名护士,负责执行医嘱,如建立静脉通道、抽血、皮试、肌注等;护理组3名护士,负责采集大小便标本,并送检各类标本,更换患者因急性腹泻弄脏的被服;观察组4名护士,负责观察病人的神志、生命体征、呕吐、腹痛、腹泻情况,记录呕吐物和排泄物的颜色、次数及量,以及心电监护,并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及时向医生反馈观察情况,以确保治疗措施。由于该起食物中毒除一名女患者,其余22名为青年男患者,衣着单调,短时间就诊,护士不易区分,且患者先后就诊,有些患者临床表现与病情不符,如一男患者入院3小时出现荨麻疹,9名患者入院1-2小时才出现发热或原有发热症状加重,7名患者常规检查心电图,发现心律失常。出现轻症患者与重症患者混住一间病房,部分重症患者不靠近护士站。我们根据医嘱给重症患者两侧手腕系红布条,优先治疗及护理,便于加强观察病情。

3、2 心理护理: 23名患者均为年青未婚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由于突发性事件,多无心理准备且无家属陪伴,往往表现为恐惧、紧张,对预后甚为担忧,由于心理作用和相互影响而使自觉症状加重。而发生事件的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则表现为紧张、不知所措、怕负责任。这时医务人员给予充分理解,做好解释工作, 解除病人的恐慌、烦躁不安、紧张等思想情绪,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3、3 健康教育: 23名患者在进餐后12至16小时发病,以腹痛、腹瀉、全身乏力为主要表现,没必要进行催吐及洗胃。轻症病人可以多饮盐水、姜糖水,吃清淡流质饮食,如米汤、白稀饭。重症病人应禁食6-8小时,待病情好转后再进食米汤、白稀饭等易消化食物,2-3天内不吃油腻食物。平时要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做好厨房的卫生消毒,妥善保管好食品,防止蝇虫叮爬,要将生、熟食品分开,不要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3、4 加强疫情报告: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并配合地方卫生部门对食物样品的取样、封存、中毒原因调查或传染源、传播情况等调查。

4、 讨论

争取抢救时间是抢救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的有效对策[4],当收治到第4名相同病史的患者时,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食物中毒管理小组统一指挥、调配,相关部门及时到位,参与抢救,如检验科、药房、后勤等,开启绿色通道,发挥通讯工具的作用,电话通知药房、库房、食堂所需药品、物品、治疗餐等,送至病房,为抢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使抢救工作忙而不乱,秩序井然,效率高。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护理抢救指挥系统,合理地使用人力资源,分组进行,采取流水作业法,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责任,重症患者两侧手腕系红布条,优先治疗及护理,严格"三查七对",使组织内部井然有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团结协作,为同一目标而努力工作,确保了群体性食物中患者的抢救成功。

参考文献

[1]戴自英.实用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62-483.

[2] 陈秀荣,张利岩,王颖,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01.

[3] 董淑华,集体急性食物中毒的抢救护理,大理学院学报(医学版),2001,21.

[4] 聂翀,王荣,对农村群体性聚宴引发食物中毒与传染病流行的思考及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02.

篇5: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在发生食物中毒时应急措施如下:

1、中队领导组织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立即对就餐人员进行紧急排除,通知有疑似中毒现象人员紧急进行临时处理,观察病情,如果确定是食物中毒或中毒人数较多,情况紧急,拨打120送就近医院急救。并立即将情况上报给所在大队。

2、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和卫生防御部门报告,收集相关病情信息,协助卫生防预部门抢救,和对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上报时间和发病时间不得超过两个小时。

3、责令中毒食堂对可疑食品停止制作、加工、食用,保护好现场,封存一切剩余食物及原料、加工设备,保护好中毒现场和食品留样,防止人为破坏现场,等候卫生执法部门调查处理,确定中毒源。

4、如果发现中毒人数较多,决定在支队护理治疗或移送医院治疗。对已确诊危重病人及时送医院治疗。

5、抢救组人员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向患者了解食物中毒的经过,中毒食品,中毒人数,及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6、协助卫生部门做带菌调查和取证工作,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篇6: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王耀辉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大西铁路客运专线项目部 二0一0年五月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根据公司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要求,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成立食物中毒应急指挥中心,主要负责抢救食物中毒人员的组织指挥、通讯联络等工作,并负责对事件、事故的调查、分析、取证,并对事件、事故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整改。指挥中心设在办公室,由项目主管领导任指挥中心总指挥,负责事故发生抢救时的全盘指挥工作。主管领导在事故发生时不在本项目时总指挥由项目工会主席担任,各部门负责人任现场指挥。指挥中心下设后勤保障组及外围警戒组,后勤保障组由办公室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抢救食物中毒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外围警戒组由安质部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设臵事故现场警戒区域,禁止人员(除救护人员外)入内。其他各部门负责协助做好人员救援工作。

三、应急处臵工作程序

(一)报警:

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在场人员应立即向公安报警中心、医院急救及指挥中心报警。

(二)接警

1、一般食物中毒事故

指挥中心办公室接到报警后,立即起动应急预案,组织指挥相关人员奔赴事发现场救助食物中毒人员。并负责向指挥中心领导汇报事故救援情况。

2、重大食物中毒事故

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指挥中心领导赶往事发现场指挥工作,听取指挥中心办公室关于事故性质、发生地点、时间等情况汇报。立即组织、指挥相关人员抢救食物中毒人员,同时向上级机关汇报事故情况,请求支援。

(三)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食物中毒通常会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一般餐后少则半小时、多则 48 小时就可发病。患者除有上述急性胃肠炎症状外,还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怕冷、发热、乏力、瞠孔散大、视力模糊、吞咽及呼吸困难等,中毒严重者可因腹泻造成脱水性休克或因衰竭而死亡。我国对食物中毒制定了详细诊断标准,主要是以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最明显的特征有: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在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四)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在场人员报警后,要立即进行自救或互救,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尽快排出毒物,同时制止在场所有人员就餐。

(五)指挥中心救援组赶到现场后,负责组织、指挥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臵措施。现场救援组人员应冷静分析中毒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三点应急措施:

(1)催吐。如果进食的时间在 1 至 2 小时前,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 20克,加开水 200 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无效,可多喝几次,迅速促使呕吐。亦可用鲜生姜 100 克,捣碎取汁用 200 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食物,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使迅速呕吐。

(2)导泻。如果病人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时间己超过 2 至 3 小时,但精神仍较好,则可服用泻药,促使受污染的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 30 克一次煎服。

(3)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 100 毫升,加水 200 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 30 克、生甘草 10 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防腐剂或饮料,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救援过程中后勤保障组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

(六)后勤保障组负责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请求、接待社会救援部门帮助,准备好急救药品等物资。拨打 120 急救电话,应讲清楚单位街道、门牌号等详细地址;事故性质(最好能讲清引起食物中毒原因);涉及范围;中毒人数;目前救援情况;拨打电话人姓名、所在单位和电话号码;然后派专人在路口等候急救车的到来,指引急救车到现场的道路,以便迅速、准确到达事发现场。

(七)外围工作组负责:

1、立即划定警戒区,疏散现场人员,封闭所有就餐场所和食堂操作间,禁止所有人员(除工作人员和 120 救护人员外)入内。

2、派专人把守,保护好现场,封存所有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及其原料,对己带出现场的应及时追回。

3、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

(八)在场参与救援的其余部门人员应积极配合 120 急救机构工作。

四、事故的处理工作

1、在应急中心总指挥的领导下成立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坚持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事故处理,并通过事件加强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思想教育,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2、待事故处理完毕后,指挥中心组织人员对食品、餐具及食品用工具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以免扩大中毒范围。

五、应急救援电话

应急指挥中心电话:029--83486271 西安市急救中心:120 公安报警电话:110 唐 都 医院:

六、事件、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性质、后果

1、事件、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食堂、办公室。

2、事件、事故的性质大致分为; ⑴误食过期食品; ⑶误食杀虫剂或消毒液;

⑷对于易发生毒变的食物未加工熟食用; ⑸隔夜食物未重新加工熟透食用。

3、引起的后果:食物中毒,人员休克或死亡。

七、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

1、严格执行公司采购制度,从符合国家卫生防疫等相关规定的正规厂家购买原料。购买和食用定型包装食品时,注意查看有无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单位,不要购买或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2、保持操作间和餐厅环境整洁,妥善保管有毒有害物品,对杀虫剂、杀鼠剂和消毒剂等作出明显标志并不得存放在食品操作间,避免被误食、误用。

3、加工、贮存食物时要做到生、熟分开;冬季隔夜食品在食用前必须加热煮透后方可食用。对于可发生毒变的食物(如豆角等)应烧熟食用,长芽的土豆不可食用等。

4、操作间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

5、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6、食堂工作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并办理健康证,凡患有病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 5 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7、食堂工作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加工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

8、健全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堂管理人员,加强对食品及食堂环境卫生的检验工作。

9、加强食品工作人员安全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宣传食品卫生、营养知识,监督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

10、就餐人员应自觉排队就餐,盛饭菜应使用公用筷或用具,严禁使用自己用具盛饭菜,非食堂工作人员禁止进入操作间。

上一篇:信息检索与利用(文科)期末论文作业下一篇:remind的短语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