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与疫情报告应急处理制度

2024-04-16

食物中毒与疫情报告应急处理制度(共15篇)

篇1:食物中毒与疫情报告应急处理制度

食物中毒与疫情报告应急处理制度

1、食物中毒与疫情报告应落实专人负责。

2、在墙上明显处张贴食物中毒与疫情报告电话。

3、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与疫情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当地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学校应报教育局及学校领导)。

4、报告时应说明地点、发病时间、中毒或发病人数、主要症状等。

5、立即将凝似中毒或传染病人员送入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6、封存可能引起中毒或传染病的食品或用品,严禁销毁。

7、限制相关人员的活动,及时发现后续发病人员。

8、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及病人的救治工作。

篇2:食物中毒与疫情报告应急处理制度

为了有效应急处置学校内可能发生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领导机构与职责:

1、机构设置:

(1)学校成立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路向丽

组 员:陈长飞、张传钰、燕杰、蔡晓培、燕书民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王颖任主任,成员有:刘文娟、王娟、韩巧丽

(3)医疗救护组:

组 长:陈润生

组 员:张露露、张倩倩、赵园园、高晓辉

当发生一般轻微食物中毒(10人以下的轻微呕吐、腹泻)由 校组织人员带到就近医院治疗。当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发出医疗求援,拨打“120”医疗抢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 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2、机构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全面领导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实际,研究制订工作意见。统一指挥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处理,协调各 方力量进行应急救援,控制事态发展。统一组织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落实整改措施,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办公室职责:

下发上级有关文件和本办制订的各项文件、通知,指导各相关部门或下属人员实施应急处理预案。接到事故报告,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随时掌握应急处理进展情况,协调各方关系,具体负责人员调度,组织后勤保障,保障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根据工作计划和领导小组的指示,在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预防工作,并组织人员对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检查情况,提出阶段性工作建议。

三、事故应急处理。

1、报告制度 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具体为:师生发现少量(10人以下)轻度症状(如呕吐、腹泻)食堂及时向学校安全领导办公室主任报告,安全领导办公室主任进行处置,并逐级报告;发现较严重食品卫生事故(指出现严重食物中毒症状者或出现10人以上相同症状的群体发病情况,下同),应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报告,由领导小组向上级教育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救援措施 一旦发生较严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由校长负责救援指挥。校长应当机立断,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初步摸清症状,群体发病的还应彻查事故原因,排查发病人员,并建立动态性名册,防止遗漏。

3、医疗求援 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疫部门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

4、联系家长 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及时与发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设立家校联络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5、病源保护 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后,应立即封存食堂菜肴样品、可疑食品,以便及时查找致病原因。

6、人员调度 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由领导小组组长统一调度,学校具体安排,必要时可向卫生防疫部门抽调人员支援事故处理。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听从指挥,确保到位。

7、信息公开 保障广大师生和家长在事故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并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不瞒报、谎报。对一些谣传也要及时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四、事故责任追究

1、对导致事故起因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

2、对事故瞒报、谎报和不及时上报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篇3:食物中毒与疫情报告应急处理制度

1 一般情况

该校位于城区, 全校共有21个学院, 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4 800名, 学校有14个食堂, 分散在各个学院, 方便全校师生用餐, 食堂环境卫生条件较好, 大部分学生和部分教职工都在学校食堂用餐, 但时常也有少数学生在周边饮食店用餐或个体超市买早点。

2 患病情况及原因分析

2.1 患病情况

此次患病人群均为学生, 患病学生于10月25日早上都食用过附近个体超市销售的某品牌面包。首例发病发生在当天9:52, 至13:00左右, 呕吐、腹痛、腹泻的学生逐渐增多, 大部分学生伴有畏寒、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 至当晚20:42, 发病达到高峰, 有12个学生出现寒战、高热, 体温高达39.5℃~41.7℃, 呕吐和腹泻症状严重, 伴有脱水现象, 经过及时的处理和抢救治疗, 最后全部中毒学生均痊愈。此次沙门菌食物中毒暴发波及5个学院, 共发病75例, 罹患率为0.41%, 见表1。

2.2 原因分析

接到疫情报告后, 学校防疫人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有关人员立即赶到事发超市, 对可疑食品及其容器进行涂抹采样, 对直接接触该食品的工作人员进行肛拭子采样, 并及时收集病人的呕吐物和粪便进行检验。结果显示, 超市销售的某品牌面包与发病学生的呕吐物和粪便检出的沙门菌菌种相同, 超市工作人员肛拭子未检出致病菌。该超市靠近马路, 卫生条件较差, 没有防尘和防蝇设备, 工作人员卫生意识不强, 超市货物大部分来源于个体户, 可能是导致这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3 现场处理

3.1 现场急救

(1) 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 (2) 患者卧床休息, 给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呕吐、腹泻较重的患者, 遵医嘱给抗炎补液; (3) 腹痛甚者, 给阿托品0.5 mg皮下注射; (4) 高热病人给温水或酒精擦浴, 必要时给药物降温; (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口腔和皮肤清洁卫生; (6) 症状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救治。

3.2 控制措施

(1) 接到疫情报告后, 随即通知肇事超市, 保护现场, 停止销售一切食品; (2) 立即收集病人的呕吐物和粪便进行检验和细菌培养; (3) 所有病人的呕吐物和粪便都严格消毒处理; (4) 封存所有可疑食品并对可疑食品及其容器进行涂抹采样; (5) 追查可疑食品的来源、制作过程、生产数量、销售范围和数量; (6) 调查供应食品的品种、购买人数、发病人数; (7) 调查病人的主要症状、48 h内的就餐次数、就餐地点、就餐品种和数量; (8) 对直接接触该食品的操作人员进行肛拭子采样, 以追查带菌者; (9) 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食品用具、容器进行清洗和消毒。

4 讨论

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因食用患病或带菌动物的肉、乳、蛋或被患病动物的排泄物污染的食物而发病[1,2]。目前, 由于食品被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各地时有报道[3,4,5,6], 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高校是一个人群聚集的地方。由于学校的地理位置特殊:居民区、商业区和学院校园相互交错, 每个学院周边都有不少个体饮食店和个体超市, 且卫生条件较差。基于目前这种情况, 要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1)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食品安全的宣传和教育, 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喝未经处理的水, 不喝未经消毒的牛奶, 不吃未煮熟的肉类食品、鱼、禽和蛋类食品, 水果应洗净后食用, 不随便食用卫生条件较差的个体饮食店、超市或路边小摊小贩的食品。 (2) 学校应加强对各个食堂的监管力度, 经常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教育, 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食品卫生专业人员应督促食品加工人员在加工食品过程中按卫生要求、规范操作, 确保用餐人员的安全。 (3) 对个体餐饮店、路边的小摊小贩, 政府应加大监测和监管力度, 制定一些具体的、相应的法律法规, 以杜绝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对个体摊点, 应划片分类管理, 任务到岗, 责任到人, 这样, 发现违法现象, 群众才投诉有门; (2) 政府部门对个体摊点的货物来源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杜绝患病或带菌动物的肉、乳、蛋或被污染的其他食品、地沟油等流入市场, 危害人体健康; (3) 相关部门应不定期抽查, 对不合格的餐饮店, 责令其整改; (4) 对群众的投诉, 相关部门应重视, 若情况属实, 除惩罚违法者外, 对举报人应给以保密, 并适当奖励; (5) 督促个体摊点保持周边卫生, 用过的快餐盒要用塑料袋装好, 进行统一处理。

参考文献

[1]李继业.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调查报告.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 16 (6) :757.

[2]刘运德, 楼永良.微生物学检验.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96-197.

[3]聂宇涛.2002-2007年洛阳市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分析.中国校医, 2009, 23 (1) :61-63.

[4]马晓晨, 李可群, 松凯, 等.2005-2006年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7, 23 (5) :547-548.

[5]陈深侠.一起全日制寄宿学校小学生食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调查.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2) :246.

篇4:一起学生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报告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7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9-02

2012年4月23日,我区某镇中学发生一起因呋喃丹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事件发生后,在市、区级政府领导及多部门的共同协作下,及时采取了救治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卫生宣教等一系列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了中毒事件发展。目前学校已恢复上课,所有患者完全康复、出院,无新病例发生,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终结。现将处置此次食物中毒的工作总结如下:

1 事件的概况

2012年4月23日中午12点20分,我区卫生局指示,某镇卫生院防保科报告该院陆续救治多名疑似食物中毒病例,接到指示后,我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立即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赴医院、学校开展调查处置工作。经调查,某中学先后有40余名学生不同程度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症状、潜伏期以及药物使用的情况综合分析考虑,初步判定为不明原因食物中毒,并于4月23日18时24分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原因待进一步调查核实。

经市疾控中心对某中学疑似食物中毒采集的样品检测,患者呕吐物及洗桶水2中检测出含有呋喃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成分分别为2.0mg/Kg、2.3mg/Kg。其他食物、水样、物表样均暂未发现阳性指标。市、区卫生部门立即组织临床和疾控专家进行会诊,对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40余名学生中部分学生仅出现轻微的症状,且实验室检查中胆碱酯酶在正常值内,经过市区专家组多次反复研讨,最终确认此次食物中毒病例为22例,4月24日对某镇中学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恶心、呕吐等症状进一步主动搜索过程中,无新的病例发生。因此确认此次食物中毒系因呋喃丹(氨基甲酸酯类)污染了食物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级别确认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此次食物中毒中22例留院观察学生已无其他不良反应,身体各项指标全部正常,截止4月28日下午17时已经大部分出院,且对学校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搜索,无新的病例出现,因此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终止。

2 领导高度重视,启动应急预案

事件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副市长电话询问相关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指示;区委书记、区政府等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赶赴某镇,现场指挥,并召开药监、教育、卫生、公安部门会议,立即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食安委、卫生局、教育局、公安局领导亲临现场指挥处置工作。区食安委、卫生局、教育局、公安局部门主要领导在一线组织调查处理。区委区政府定期对此次食物中毒事件进展情况在其官方網站进行通报。

3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3.1 基本情况 某镇中学位于某镇人民东路,学校设有班级18个班,其中初中一年级5个班,初中二年级6个班,初三年级7个班,每个班级人数在50多名,全校学生数950人左右,教职工72人。学校设有一所食堂,位于学校北侧,共有6名工作人员,每天约有286名学生就餐,教职工20人。该食堂供应早餐、中餐、晚餐饭次。根据调查,4月23日中餐有米饭、辣椒炒百叶、紫菜蛋汤、萝卜烧排骨、大白菜烧肉、韭菜炒肉丝。

3.2 现场流行病学分析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22名病例均为初中学生,男生10名,女生12名,发病前都有在食堂就餐史。

3.2.1 病例发病时间发布 22名病例发病时间在4月23日11时45分至14时10分,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乏力、呕吐等症状。

3.2.2 病例的班级分布 22名病例中初中一年级14例,其中初一1班4例,初一2班2例,初一3班1例,初一4班7例;初二年级5例,其中初二2班2例,初二6班1例,初二4班1例,初二5班1例;初三年级3例,其中初三1班1例,初三2班1例,初三4班1例。

病例均集中于低中年级,罹患率为7.69%。其中初一年级14例,罹患率为4.94%;初二年级5例,罹患率为1.76%;初三年级3例,罹患率为1.06%。

3.2.3 住校生/走读生 22名病例全部为住校生,走读生因未在食堂就餐而未发病。

3.2.4 患者性别分布 患者中男性发病10例,女性12例,男女性别比0.833。

3.2.5 患者年龄分布 年龄集中在13至16岁。13岁病例占4.5%(1/22);14岁病例各13.6%(3/22)、15岁病例占45.4%(10/22);16岁病例占31.8%(7/22)。

3.3 卫生学调查 事件发生后,卫生监督所立即组织卫生监督员对该食堂的现场进行了控制,封存原料、剩余食物和留样;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取证;对学校及食堂的管理人员、部分原料及蔬菜的供货商进行调查询问了解。该学校食堂主要存在以下卫生问题:

3.3.1 食品索证索票情况 所采购原料登记不全;大米、豆制品(豆腐、百叶)及色拉油、无批次的检测合格报告;蔬菜由集镇菜场的批发零售商专供,有供应登记(该批发商销售的白菜、青椒、罗卜采购于市级蔬菜批发市场,但韮菜采购于无名个体散户,当日只供给了顺河中学食堂,未零售)。

3.3.2 备餐间未正常使用 内放有工人吃饭的餐桌及其他废旧铁锅、电风扇等;供应学生的菜肴经加工后于上午十一时前直接从烹调间送进餐厅;学生餐具为自备,但食用的菜肴未分餐。

3.3.3 食品加工过程 该学校共有6名从业人员,4月23日上午7点钟左右开始上班,由5人进行蔬菜的拣理、清洗、切配,8点多钟由1名厨师开始烹制,至11点多钟烹制结束,后由2人在烹调间对菜肴按年级、餐桌进行分装,并留样;分装后由4人将分装好的菜肴直接送至餐厅。

3.3.4 外环境情况 加工场所内外环境不整洁,操作间有整包的大米和盛装清洗后的蔬菜篮直接放置地面;纱门纱窗防蝇设施不齐全。该校无地下水,食堂使用水源为镇中心水厂的水。

3.4 溯源性外环境调查 根据线索对学校食堂相关样品进行采样,包括留样食品(4月23日)、水样、餐具样品、洗涤剂样品、病例腹泻物等,共计21份,其中留样食品4份,自来水2份,洗涤水2份,韭菜洗前后各1份,大白菜1棵、鸡蛋1个、米饭1份、青椒1份、紫菜1份,呕吐物6份,经检测除呕吐物外,其余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4 流行病学分析结论

4.1 所有病例均有在食堂就餐史,走读生未在食堂就餐均未发病。

4.2 病例发病时间较为集中,高峰为4月23日12时左右;病例主要来自在食堂就餐的初一、二年级部分学生。

4.3 实验室从采集到标本的患者呕吐物及洗桶水2中检出含有呋喃丹农药成分。

4.4 食堂饭菜制作都在食堂制作间进行,食堂就餐及外环境比较简陋。

此起事件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因呋喃丹农药污染食品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但污染途径不清。

5 预防控制措施

5.1 积极救治病人,控制事态发展 区卫生局组织某镇卫生院对患病学生进行初步治疗处理,安排区医院专家赴某卫生院指导诊治,并安排患病学生陆续送往楚州医院进行诊治,初诊为有机磷的复合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邀请市一院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与原初步诊断意见一致。通过对胆碱酯酶偏低的患者给予阿托品常规处理,并加以补液、补充电解质治疗。约3小时后22名留院患者症状逐步消失,病情稳定,4例胆碱酯酶较低患者也基本恢复正常。

5.2 开展卫生学调查,查找中毒原因 事件发生后,区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立即对该食堂的现场进行了控制,封存原料、剩余食物和留样;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取证;对学校及食堂的管理人员、部分原料及蔬菜的供货商进行调查询问了解。该校食堂持有效卫生证,直接操作的6名人员有健康证,但操作场所较简易,索证等措施不到位。

5.3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毒原因 此次食物中毒患病学生均先后在该食堂进餐,均进相同食品,发病时间先后、发病症状相似,且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并通过对食堂使用食物、水、容器以及患病学生呕吐物进行采样送检,经市疾控中心对农药35个项目进行检测,检测出患者呕吐物及洗桶水2中含有呋喃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成分,其他样品无阳性指标。

5.4 开展外环境调查核實工作 区疾控中心再次对学校食堂、宿舍环境进行排查核实,4月21日学校后勤部门按照要求对学校校舍、教室进行外环境消毒,使用“84”消毒剂、食醋进行消毒,未使用呋喃丹等农药消毒;食堂负责人核实食堂未开展消毒,且食堂内无呋喃丹等农药储藏,通过走访核实基本能排除外环境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5.5 开展宣传教育 通过此次食物中毒后,目前在全区各中小学校范围内开展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活动。

6 效果评估

6.1 事件危害性评估

6.1.1 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评估 由于学校食堂卫生条件一般,食堂管理欠规范,受到呋喃丹农药的污染,从而引发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病人发病以后由于救治及时,病人脱离了危险,得到了康复,各种综合性防控措施采取得力,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无新的病例发生。

6.1.2 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危害评估 病人多为轻、中型病例,未发生死亡病例,对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6.2 事件处置评估

6.2.1 事件应急准备处置 各医院均设立腹泻病门诊,配有抢救箱及消毒药械,发现可疑病例能够得到规范性地处置。区疾控中心、各镇卫生所应急处置常抓不懈,平时做好应急物资贮备,组织应急技能培训和演练。

6.2.2 事件处置的及时性评估 医院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报告。区疾控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及时向上级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

6.2.3 事件处置的有效性评估 接到报告后,迅速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工作,全力做好病例的救治工作,加强食物中毒相应知识宣传,提高意识,事件迅速得到了有效控制。

6.2.4 事件处置的风险评估 通过领导高度重视、病例救治、事件控制力度,食物中毒很快有效地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由于目前仍为春夏交换季节,污染来源未明确,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仍然存在,要引以为戒。要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不断强化各项防控措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落实关键性措施,切实保护广大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7 经验教训

7.1 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的培训,在各项措施落实后,各个部门要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7.2 学校的食堂管理欠规范,发生食物中毒报告与管理需进一步加强指导,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及缺勤缺课监测。

7.3 针对夏季季节性特点,有目的地开展学校食物中毒相应知识科普宣传,提高教职员工和学生对食物中毒的意识。

7.4 强化信息通报意识,加强与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协调,进一步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流程与部门工作职责。

篇5:学校食物中毒疫情报告制度

食物中毒危及生命健康与安全。为便于在食物中毒事故发生时对中毒师生采取及时有效救治和对食物中毒事故进行妥善处理,特制定食物中毒疫情报告制度。

一.报告纪律

1.学校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必须及时报告。

2.任何人不得干涉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不得迟报、瞒报、漏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3.对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按有关规定严格追究责任。

二.报告程序

1.中餐服务人员一旦发现因食堂就餐而引发的师生群体性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时,必须立即报告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2.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立即报告区教育主管部门、卫生防疫及其行政部门,必要时向公安、工商、保险部门报告。

三.报告内容

1.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源性疾患的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的时间;

2.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源性疾患的学校名称、地址、负责人、联系电话;

3.造成食物中毒或疑似食源性疾患的可疑食物或原因;

4.目前状况和紧急处理措施;

5.报告人与报告时间。并填写报告记录。四.处置措施

1.立即启动学校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全力实施救治中毒人员的措施办法,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2.立即停止饭菜食品供应并保留封存造成或导致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篇6:食物中毒与疫情报告应急处理制度

应急预案和报告制度

一、学校总务处杨仕、校医魏彬责成食堂负责人刘太鸿加强对学校食堂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确保食堂食品卫生质量的同时,积极向学生宣传不要到校外随便乱吃东西,避免病从口入。

若发现就餐人员食物中毒时,要立即通知校医到场,向总务处汇报。由学校安全办公室向镇、区卫生疾病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汇报。

患者班主任应及时与家长联系。

二、立即将中毒病人送医院抢救治疗。校医、食堂负责人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并做好记录。

三、通知食堂立即停止供应。

四、学校保卫人员与食堂负责保护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五、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六、食堂、校医、学生处及学校相关部门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篇7:食物中毒与疫情报告应急处理制度

为保护员工人生安全,确保在意外情况发生时,抢救队员和全体员工能有条不紊地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及时地抢救伤员,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伤害程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属范围内伤亡、伤害的应急处理。

三、依据的文件: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

四、应急响应预案:

1、公司由安全部负责,公司负责组织成立义务抢救小组并进行业务学习,训练防火知识,培训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及应变和处理能力,每年进行一次伤亡、伤害事故演习。

2、工商事故发生后,需做到有组织处理,妥善处理被伤害对象,尽量养活伤害程度。

3、当发生伤亡、伤害事故时,一般的磕、碰工商类可采取自救,由当事人报告主管,主管安排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4、当发生食物中毒事故时除执行应急预案外,主管领导应组织抢救小组进行抢救,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将中毒者抬到临近道路的房间内,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5、当发生触电事故时,依据自救原则,发现人首先要切断电源,挑断电线,对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如伤害严重,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6、当发生高处附落附落或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时,依据自救原则。观察伤情、避免二次伤害,将受伤害者抬至平坦处进行处理,采取切实可行的医疗保护措施,以免伤势加重,伤害严重的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抢救。

7、发生重大伤亡、伤害事故时,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抢救。(1)最先发现情况的人员马上进行呼叫并立即报告物管部经理(或安保主管)。(2)物业经理(或安保主管)作为总指挥,进行抢救。(3)安保员拨打120急救电话,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伤亡情况、联系电话、报警人姓名,并派专人接车。(4)如医院较近,马上送医院抢救,以缩短时间减少伤害程度。(5)总指挥负责组织人员保护事故现场,并以最快捷的方式上报公司物业部。(6)依据“事故原因没有分析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找出问题根源,总结经验。(7)对应急场所的工作人员和广大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吸取教训。(8)依据分析结果制定预防和改进措施、补充。

五、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的一般程序及基本要求

1、相关职能处室接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分管局长或局长汇报,并以最快速度赶赴事故现场,在核清事故类别、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亡及主要原因情况下,及时通知法规信息处。同时填写《立案审批表》(一式两份,职能处室自存一份,一份转法规信息处),由处室主要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分管局长或局长签署审批意见。

2、由法规信息处填写“事故快报”,经分管局长或局长签字后,报市委、市政府和省安监局。“事故快报”自事故发生时24小时内报出。

3、组织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事故调查组由安监局组织牵头,安监、监察、公安、工会和有关主管部门的人员组成,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专家参加。1人死亡事故由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任调查组组长,2人死亡事故由分管局长任调查组组长。

4、事故调查组认真开展调查取证。调查时统一使用《调查询问笔录》文书。

5、事故调查组在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的基础上撰写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⑴事故发生的经过和事故抢救情况; ⑵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⑶事故发生原因和事故性质;

⑷事故责任的划分以及对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⑸事故教训和应当采取的防范措施建议; ⑹其它应当报告的事项。

事故调查报告经调查组全体成员讨论通过、并由调查组成员在调查报告上签字。事故调查报告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完成,特殊情况下经局主要领导批准可延长30日。

6、事故调查报告形成后,职能处室应及时下达《行政处罚意见意见告知书》(一式两份,职能处室自存一份,事故责任单位一份),并告知事故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事故调查处理所作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依据,及依法享有的陈述和申辩权利。对事故责任单位提出的有关事实、理由和依据方面的不同意见,应当进行复核,成立的应当采纳。

六、严肃事故调查处理纪律。在事故调查过程中,调查取证时应有2名以上调查人员在场,不得单独与事故责任单位接触;不得作事故处理意见表态。对要求事故责任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应一次性列出书面清单,特殊情况下,可补充一次,杜绝随意性。在对事故未作处理决定前,不得向事故责任单位泄露事故处理意见。

贵州龙马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篇8:家蚕农药中毒的预防及应急处理

关键词:家蚕,农药中毒,预防,救治

家蚕对多种化学农药反应较为敏感, 一旦蚕体接触到农药或食入农药污染的桑叶后, 蚕体正常生理活动遭到破坏, 表现出农药中毒症状。因蚕体接触农药的种类、剂量及时间不同, 农药中毒症状表现为急性和慢性2类症状, 最常见的是急性症状, 往往中毒之后很快死亡。慢性中毒虽然症状不明显, 但由于有毒物质在体内积累, 会降低蚕体对病菌、病毒的抵抗力, 容易发生蚕病, 而且由于有毒物质在蚕体内积累, 往往上蔟以后只能结成薄皮茧或畸形茧, 甚至产生大量不结茧蚕。

农药中毒已成为养蚕生产的主要减产因素。引起家蚕中毒的农药多为有机杀虫剂, 生产上经常使用的主要是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菊酯类杀虫剂和植物性杀虫剂。根据农药的作用方式和进入蚕体的途径, 可以分为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内吸剂和拒食剂5类。根据作用机制又可划分为呼吸毒剂和神经毒剂2类。

1 常见家蚕农药中毒的症状

1.1 有机磷农药中毒

有机磷农药常见品种有敌敌畏、乐果、氧化乐果、敌百虫、乙酰甲胺磷、甲胺磷、辛硫磷、亚胺硫磷、马拉硫磷、甲基异柳磷、毒死蜱等。家蚕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时, 会很快停食, 头胸昂举, 向四周乱爬, 蚕体摆动翻滚, 口吐大量胃液污染全身, 其腹部后端及尾部明显缩短, 头部向前伸出, 胸部膨大, 继而侧倒, 一般10~15min即见死蚕。

1.2 有机氮农药中毒

此类农药有杀虫脒、杀虫双、巴丹、速灭威、螟蛉畏、呋喃丹、叶蝉散、西维因等。

杀虫脒中毒, 重者狂躁爬行, 拒食桑叶, 表现急性症状, 轻者表现为慢性中毒。小蚕期中毒后吐浮丝, 食桑减少, 向蚕座四周爬行;大蚕期中毒表现为拒食, 向蚕座四周爬行等忌避反应, 可维持2~3d不吃不长, 胸部逐渐透明, 慢慢死去。轻微中毒的, 通过解救后可生长发育至吐丝结茧, 但往往吐平板丝, 结畸形茧, 或者出现大量不结茧蚕现象。

杀虫双中毒, 中毒后蚕呈麻痹瘫痪状, 蚕体平伏, 不吃不动, 不吐水, 不变体色。中毒较轻则瘫痪数小时或1~2d后可以恢复吃桑, 以后逐渐恢复正常, 最后能够上蔟结茧。5龄后期中毒, 往往吐平板丝或不结茧, 中毒严重的一般瘫痪6~7d死去, 尸体干瘪而不腐烂。

1.3 菊酯类农药中毒

此类农药有杀灭菊酯、功夫菊酯、高氯菊酯、溴氰菊酯 (敌杀死) 、氰戊菊酯、来福灵、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功夫菊酯、联苯菊酯和甲氰菊酯等。含有菊酯类农药的商品农药有丰收菊酯 (敌杀死加久效磷) 、菊马乳油 (速灭杀丁加马拉硫磷) 、氧乐菊酯 (速灭杀丁加氧化乐果) 、灭扫利 (敌杀死加甲胺磷) 、溴辛乳油 (敌杀死加辛硫磷) 。

蚕中毒后, 表现为吐液、翻身打滚, 体躯向后背或腹面弯曲或蚕体蜷曲呈螺旋状, 最后大量吐液并脱肛而死。中毒轻的经过适当处理, 1~2d后可以恢复正常。

2 家蚕农药中毒的预防措施

2.1 合理使用桑园农药

桑园施用杀虫杀螨剂, 要根据残毒期严格选择农药种类, 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和使用时间, 根据采叶时间合理安排农药使用。桑园喷雾器要专用, 配药用水要清洁, 不能使用野外被污染过的水源来配药。

养蚕期间, 一般不宜使用农药, 防治害虫时应首先使用人工捕捉和物理防治的方法, 必须使用农药时要严格进行划片轮治, 大量用叶之前要进行试喂。

菊酯类农药和有机氮农药对蚕的毒性较大, 残毒期较长, 养蚕期间严禁在桑树或桑园周围的作物上使用。未经蚕桑科技部门试验推荐的新农药, 不能盲目用于桑园, 应引导农户到蚕桑物资专营店购买。桑园农药要与蚕药蚕具分开存放, 不能在蚕房、贮桑室和上簇室中存放农药。

在农药贮藏和使用中, 要保障桑叶、蚕房、蚕具和养蚕水源的清洁无毒, 防止其受到农药污染。

2.2 区域化布局, 规模化种桑

在蚕桑发展上, 坚持合理规划, 新桑园发展要求连片规划, 集中发展规模化蚕桑乡镇, 培育蚕桑专业示范村组, 避免并减少在其他作物上施用农药, 以减少对桑园的污染。在桑园与其他农作物交叉的地方, 桑园应与果园、稻田、菜地等农药频繁使用的作物之间保持50m以上的间距, 已经明显相连的地块, 必须沿桑园周围种植高杆作物带, 如高秆玉米, 高架栽培的菜豆、利马豆等, 建成宽度10~20m的保护带, 阻隔或减弱可能带来的农药污染。蚕房建设要远离菜地、稻田等农药污染源。

2.3 试验和推广桑园适用农药

农药技术部门要加大科技投入, 研究和推广安全有效的桑园农药, 淘汰高毒性长残留的桑园农药。主要的蚕桑乡镇应合理安排好各产业的发展, 规范和统筹辖区内大宗农作物的农药使用, 试验和推广对蚕桑生产影响较小的农药和农药使用技术, 切实保护农户农业生产环境, 增加养蚕生产的安全性, 减小养蚕生产的农药中毒风险。

2.4 抓好主要蚕区农药使用的协调

在蚕桑主产区, 应该统筹安排好大田作物的农药使用, 要在养蚕期间控制高毒性、长残留农药的使用, 新农药的筛选和推广也要兼顾到对养蚕生产的影响。在粮油作物和一些大面积经济作物大量使用杀虫剂时, 应告知乡镇蚕桑办和养蚕生产者, 切实增加沟通, 防范养蚕生产大面积中毒现象的发生。桑稻 (菜、果) 混作区, 应统筹稻田 (菜地、果园) 治虫与养蚕安全生产, 统一农药使用。刮风天气不喷施农药, 以减少雾点漂移的影响。逐步淘汰高毒性、长残留农药, 推行无公害栽培技术。普通农具与蚕具不得混用, 桑园喷雾器要专用, 不能与养蚕消毒和大田农药使用的喷雾器相互混用。

2.5 加强农药监管, 取缔非法农资

规范有序的农资市场是蚕桑生产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药营销商的监督管理, 查处假冒伪劣农药, 取缔非法经营户, 引导经销商严守职业道德, 遵守法律法规。农药经销部门要加强业务培训, 提高经营者业务水平, 正确推荐桑园用药, 积极为农户提供咨询服务, 杜绝将高毒性长残留农药用于桑园治虫。

3 家蚕农药中毒的救治和处理

3.1 隔离有毒桑叶

发现蚕中毒, 立即撒石灰粉或焦糠, 加盖蚕网, 喂新鲜桑叶, 待蚕爬到网上, 即时进行除沙, 使蚕脱离有毒环境, 不再取食和接触有毒桑叶。

3.2 凉水浸洗或添食解毒

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蚕, 可以用清洁凉水将其浸洗2~3min, 洗去体表有毒物质, 使蚕吐出毒液, 从而起到解毒作用, 同时凉水的低温可以刺激蚕的神经, 使其尽快苏醒。也可使用硫酸阿托品或解磷啶等进行添食解毒。硫酸阿托品, 每支针剂对水500mL配液洗蚕或喷于5kg桑叶上喂蚕。

有机氮中毒, 可用盐酸肾上腺素每支 (0.25g) 对水500mL配液洗蚕或喷叶喂蚕来进行解毒。

3.3 通风换气

发现蚕中毒, 立即打开门窗, 通风换气, 迅速排出有毒气体, 降低蚕室温度, 减缓毒性作用。

3.4 及时查明毒源, 切断危害

发现蚕中毒时, 一边采取抢救措施, 一边分析查找毒源, 针对毒源情况, 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3.4.1 桑叶带毒。

必须采叶试喂, 重新寻找安全的桑园, 如果都有毒, 则须另买无毒桑叶。若是轻微的农药污染桑叶, 可用1%~2%新鲜石灰浆浸渍, 或者用含0.3%有效氯的消特灵液浸渍解毒, 然后再用清水漂洗, 晾干水气后再喂蚕。

3.4.2 蚕具带毒。

有农药污染的蚕具, 要用1%~2%新鲜石灰浆或含0.3%有效氯的消特灵液浸洗, 并且反复曝晒后才能使用, 条件允许的最好迅速更换蚕具, 不用带毒蚕具。

3.4.3 空气带毒。

如发现蚕室周围农田治虫, 根据风向关闭朝风一面的门窗, 防治有毒气体继续侵入室内。

3.5 精心饲养, 增强体质

篇9:食物中毒与疫情报告应急处理制度

为了有效防范突发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 12号《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我校特制定学生安全伤害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及报告制度:

一、及时抢救紧急求援

学生在校发生安全伤害事故,应当得到及时救助。校医应在第一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对受伤学生进行现场救护并根据学生受伤情况,决定是否应当采取紧急报警救护措施。如需采取紧急报警救护措施的,学校应立即采取紧急报警救护措施(紧急报警电话: 110 ;紧急救护电话: 120)。

二、迅速疏散现场人员

学生在校发生安全伤害事故,学校有关人员在得知情况后,应立即组织人员维护事故现场秩序,迅速疏散现场人员。疏散现场人员时,要本着 “ 爱护生命、少受伤害 ” 的原则,组织、指挥学生优先脱(逃)离危险境地。

三、及时向上级报告

学生在校发生伤害事故,值班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当按《校园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电话报告,24小时内进行书面报告。如属于重特大安全事故,应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和与事故种类相关的有关安全职能部门进行报告,并根据事故发展、救治的情况随时进行续报。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四、及时通知学生家长

学生在校发生伤害事故,应当在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将学生发生伤害事故的情况及时告知学生的监护人。需要学生的监护人到学校参与救护、处理事故的,学校应尽可能地提供方便。

五、注意保护事故现场

发生学生在校伤害事故的现场,学校要组织人员注意保护,防止任何人对事故现场进行破坏。事故现场是分析发生的事故原因、事故性质、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

六、处理好事故善后事宜学生在校发生伤害事故现场处理结束后,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各部门、各专业部要处理好事故中受到伤害学生的善后事宜。

七、对事故按 “ 五不放过 ” 的原则进行结案处理

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按 “ 五不放过 ”(即:事故原因不查明不放过、事故责任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得到追究(处理)不放过、事故安全隐患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相关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结案处理,以认真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八、学生意外事故处理工作要求、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部门积极做好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学生人身安全。、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好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以及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的安全。、加强学生安全防范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学校的校舍、场地教育教学、生活设施的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限期整改,不留隐患。、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或者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牢固树立 “ 安全第一 ” 的思想,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好每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做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履行安全职责,确保不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依法处理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信息畅通,严格执行报告制度。

篇10: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

根据区教育局关于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结合我园食品卫生工作的实际,在加强对食品单位卫生安全监管力度的同时,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幼儿食物中毒事件(以下简称“事件”),稳定校园和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组织协调

1、成立幼儿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明确任务。在“事件”发生时,学校领导应立即根据“事件”的实际情况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到位,争取时间,积极救治患者,统一协调,实施“事件”的处理。

2、小组成员由下列人员组成:

组 长:副组长:总务主任

成 员:保健医、厨房工作人员、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各班主任、安全管理员、保安

3、各成员任务职责:

①组长全面负责协调处理“事件”的一切事务;

②副组长协助组长处理事件;负责组织联络和传递信息工作;根据 “事件”的态势,如实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协调处理相关教学课程的调整等。对可疑中毒食物及其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必要时可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临时监控;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维持校园稳定等。

③组员:

1.园长立即赶往现场进行全面部署指挥

2.保健医生立即赶赴现场展开初步的抢救工作;

3.总务主任协助组长进行全面部署指挥,联系相关的救治医院,立即调取监控,通知保安人员封锁现场,控制舆论;

4.保健医配合总务主任搜集“事件”发生的可疑中毒食物,及时调动交通工具接送患者去医院救治,并将可疑食物带交医院化验检查,以便医生确定中毒原因。

5.厨房工作人员立即封锁留样柜,保护好留样食物;

6.安全主任立即指挥保安人员将留样柜拉警戒线防止任何人靠近,将食物中毒现场进行保护,拉好警戒线,严守大门,未经组长同意外来人员不得进入校门,校内人员不得出校门;

7.办公室主任统计患病人数及病情,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动态情况,做好患者家长(家属)接待等后勤保障工;

8.园长公布“事件”的真实情况,做好新闻媒体的接待等;

9.各班主任做好在校学生的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及时与中毒幼儿家长取得联系。

二、处理流程

幼儿园有关人员和食堂主管在卫生防疫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到达之前,应保护好现场,并采取下列措施:

1、在情况未判明前,禁止继续食用和销毁剩余的可疑食品;对可疑食品进行现场封存;

2、进行现场初步急救处理;

3、联系救治医院并及时转送;

4、搜集可疑食品及中毒者排泄物(呕吐物、大便等)交调查人员和送验;

5、逐级上报有关部门。

三、报告制度

篇11:食物中毒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学校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应对处理。

1、停止供餐:立即停止学校食堂或小卖部供应的食品。

2、及时报告。

(1)条件:有5人(含5人)以上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症状。

(2)程序:发现师生有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时,应迅速报告学校,同时拨打“120”电话或直接送医院进行处理。学校要迅速向上级部门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内容:

①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人数、症状及第一例发生时间。

②学校的校名、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

③供应单位的名称、责任人、地点和联系电话。

④目前状况、事情的经过和紧急处理措施。

⑤报告时间和报告人。

3、启动应急处理程序[本文来自]

(1)及时将患病师生送到就近医院,协助卫生机构救治患者。

(2)做好排摸调查工作,收集信息。

(3)及时通知家长。加强家校联系(派专人接听家长咨询电话),以免延误救治时机。

(4)在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做好随访工作,继续排摸调查,安排专人做好家长解释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书面报告教育局,直至所有患病师生全部康复到校上课。

4、保护现场:保留造成或导致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5、配合调查: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6、控制事态: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它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包括教学秩序和下一餐用餐等)。

7、保险介入:同时通知保险机构介入。

篇12:食物中毒与疫情报告应急处理制度

为了做好____________单位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处理,确保一旦发生群体性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减轻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造成的损害,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预案适用范围

______________单位范围内发生的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

二、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处理小组: 组长 : ______________单位负责人任组长 组员 : 由卫生管理人员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应急处理小组的主要工作职责:

当发生公共场所危害健康突发事故后,应急处理组成员必须立即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负责突发事故的简单应急救助,保护事件现场、做出紧急避险措施、控制现场局势及保证客人安全等工作,及时向上级负责人和当地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突发事件及现场情况。

三、益阳市卫生监督所报告电话 场所监督科:4207120

四、事故处理

发生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时,管理人员及员工应镇静,不慌乱,及时了解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发病情况、死亡人数、可能发生原因、已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内容,并做好详细记录,同时协助卫生监督员和医疗抢救人员做好事故处理和伤员抢救工作。根据情况主要完成下列任务:

1、暂停导致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作业(点),控制事故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尽量把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2、协助医疗卫生机构救治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危害的人员。

3、协助卫生监督员对事故地点进行现场录相、照相、勘验,提取与事故有关的证据,并陈述当时现场情况,协助卫生监督员尽快查明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

4、讨论分析事故责任,根据卫生监督机构提出的卫生监督意见书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改进措施,对事故责任人追究责任。

5、以书面报告形式向卫生监督机构汇报该次公共场所事故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内部处理情况和整改措施等。

五、保障措施

l、在发生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后,要立即启动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处理预案,领导小组并马上投入运作,做好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的紧急处理工作。

2、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各岗位的协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各岗位负责人必须熟悉本预案要求,上岗前做好每日卫生检查记录,了解员工健康状况。

___________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

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和个人需防止危害健康事故的发生,实施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报告制度。要做好突发危害事件的报告,最大限度的控制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

一、报告范围:

(一)微小气候或空气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二)生活饮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和中毒;

(三)公共用具、用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四)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等中毒。

二、经营单位负责人及卫生负责人,是事故报告责任人,其他人员也有义务报告。

三、发生死亡或同时发生3名以上(含3名)受害病人时,事故报告责任人要在发生事故24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当地卫生监督机构。必要时(如重大事故和可疑刑事案件等)必须同时报告公安部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不明原因的疾病时,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篇13: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方案

一、目的

通过演练提高各部门之间协调作战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事件及其危害,保障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

二、组织领导

成立食物中毒模拟演练领导小组 组

长:袁海军: 校

长 副组长:陈立军

副校长

薛红兵

分管学校安全和后勤主任 成员:陈

红、周海霞、王

英、陈

林、李小光、杨进禄、伍玉泽、雷志强、孙

萍、李君友、钟文元、廖

俊、刁正雪、伍炳木、陈敦俊

三、现场演练人员分工:

1、演练总指挥:陈立军

2、主持人:薛红兵

3、带班领导: 王英

4、组织:陈红

5、食堂负责人:杨进禄

6、食物中毒人员:(共5人)

7、摄像或照相:廖俊

三、演练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8年6月12 日

下午3点。地点:竹篙镇小学。

四、演练内容: 1、2018年6月12 日下午1时起,学校陆续有多名学生出现不适,多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有的发烧,最高温度达 38.2 度,经输液和对症治疗,症状很快缓解;个别人员症状较严重须送卫生院治疗。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疑似食物中毒。

2、值班室初步统计得知,我校共有5名学生“食物中毒”,随即向领导报告。

3、学校派人、派车到现场(不能关手机,随时报告情况及需求),做记录(记录发病人员72小时内的食谱,以便与共同饮食而未发病人员的食谱进行对比),封锁食堂(拉警戒绳,两端用一米线)禁止无关人员出入,将病情严重的人员送医(使用担架)。

4、学校领导随即指示,启动“校园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联系各相关部门领导到场。

5、德育处指派值班老师和班主任,彻查其他学生有无疑似发病情况,要求如有类似情况立即就医确诊。

6、后勤处领导联系食堂负责人,要求食堂立即封存可疑原料和食品留样,并准备3天内的菜谱和相关材料备查。

7、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条例》要求,向市疾控中心报告了有关情况。并等待县疾控中心到学校对当天留样菜肴取样化验。

8、县疾控中心到现场。根据化验,以及记录的用餐情况,并经过现场察看、询问,认定了食物中毒原因:由于中餐就餐人员突然增加,菜量准备不足,加烧菜时,食堂对扁豆加热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出现食物中毒事故。

9、把化验结果、中毒原因告知学校和送医院人员,对症治疗。

10、事后责令食堂立即进行食品卫生自查整改。

11、由校长陈晓政向参加演练的各部门宣布演练结束,并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讲话。

五、演练装备(担架、警戒线、一米线)

六、要求、重点

1、按规定着装。

2、参加演练人员应熟悉中毒事件处理流程。

3、对中毒可疑场所的封锁,人员必须到位。

4、食堂提供3天内的食谱、24小时的菜品留样,向卫生监督所提供详尽的相关资料。

七、演练总结

各有关部门,对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对患者所采取的救治措施、应急响应过程、调查步骤和方法等。

八、持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演练以后,紧抓教育契机,在各班开展食品安全和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和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等疾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教育学生不吃或少吃生冷食品,主动拒绝校外摊点的“三无”食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篇14:食物中毒与疫情报告应急处理制度

一、目的

通过演练提高各部门之间协调作战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物中毒事件及其危害,保障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

二、演练场景安排

(一)演练时间

2011年11月16日(星期三)下午

(二)演练场所

四排中学校园内

(三)参加单位

全校所有师生

(四)成立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演练协调小组

组长:何志良 校长

副组长: 韦海俊 副校长 韦必旺 总务处主任

覃海燕 政教处主任

温孟珍 教务处主任

韦海远 办公室主任 成 员:

廖贵宁 李宏仪 保卫处 各班主任

(五)现场演练人员分工

1.演练总指挥:韦海俊

2.主持人:温孟珍 3.带班领导:覃海燕 4.组织:韦必旺

5.值班人员:韦海远、丁显健、韦桂艳、杜忠敏(驾驶员)

6.医务室校医:温绍德

7.宿舍管理老师:韦美荣 吴昊 廖国联 张意基 8.食堂负责人:许金花 9.食物中毒人员:(共8人)10.摄像或照相:何广燕

三、演练内容

(一)、领导讲话

1.韦海俊副校长介绍演练的目的、意义。

2.温孟珍班主任宣布演练开始。

(二)、演练流程、剧本:

1、2011年11月16日下午1时起,医务室陆续有多名学生到医务室治疗,患者多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有的发烧,最高温度达 38.2 度,经输液和对症治疗,症状很快缓解;个别人员症状较严重须送四排卫生院治疗。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疑似食物中毒。宿舍管理老师已到现场。

2、宿舍管理老师打电话给学校值班室(6581145)。值班人员韦海远接听:“你好,这里是校长办公室”,宿舍管理老师:“我是女生宿舍楼宿舍管理老师,今天下午1时起陆续有8名学生因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到我处报告,已送往医务室,经抗炎、补液治疗,目前6人病情平稳,另2人较严重,医生初步诊断是食物中毒造成,据了解,这些学生平时都在学校食堂就餐。请你部门前来协助、送医院。”

3、值班室接到电话,值班室初步统计得知,我校共有8名女学生“食物中毒”,随即向后勤处领导报告。

4、后勤处领导指派值班人员赶赴现场。并向学校领导报告。

5、值班室派人、派车到现场(不能关手机,随时报告情况及需求),做记录(表1,记录发病人员72小时内的食谱,以便与共同饮食而未发病人员的食谱进行对比),封锁食堂(拉警戒绳,两端用一米线)禁止无关人员出入,将病情严重的人员送医(使用担架)。

6、学校领导随即指示,启动“校园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联系各相关部门领导到场。

7、政教处指派每一位宿舍管理老师和班主任,分赴学生寝室,彻查其他学生有无疑似发病情况,要求如有类似情况立即到医务室就医确诊。

8、后勤处领导联系食堂负责人,要求食堂立即封存可疑原料和食品留样,并准备3天内的菜谱和相关材料备查。

9、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卫生条例》要求,向县 疾控中心报告了有关情况。并等待县疾控中心到学校对当天留样菜肴取样化验。

10、县疾控中心到现场。根据化验,以及记录的用餐情况,并经过现场察看、询问,认定了食物中毒原因:由于中餐就餐人员突然增加,菜量准备不足,加烧菜时,食堂对扁豆加热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出现食物中毒事故。

11、把化验结果、中毒原因告知医务室和送医院人员,对症治疗。

12、事后责令食堂立即进行食品卫生自查整改。

13、由何志良校长向参加演练的各部门宣布演练结束,并对本次演练进行总结讲话。

(三)、演练装备(担架、文书、警戒线、一米线)

四、要求、重点

1、按规定着装。

2、参加演练人员应熟悉中毒事件处理流程。

3、对中毒可疑场所的封锁,人员必须到位。

4、食堂提供3天内的食谱、24小时的菜品留样,向卫生监督所提供详尽的相关资料。

五、演练总结

各有关部门,对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包括食物中毒事件对患者所采取的救治措施、应急响应过程、调查步骤和方法等。

六、持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演练以后,紧抓教育契机,在各班开展食品安全和传染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和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等疾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教育学生不吃或少吃生冷食品,主动拒绝校外摊点的“三无”食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篇15:中毒应急处理预案

(1)酒精中毒

原因:酒精中毒常见的原因是醉酒

(2)草酸中毒

原因:草酸是一种极易挥发的液体,在通风不良的场所或室内,短时间吸入高浓度的草酸蒸汽可引起中毒。

(3)亚硝酸盐中毒

原因:

①误将工业盐当食用盐使用.

②喝过多的蒸锅水:因多次蒸煮的蒸锅水,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含量较高。

应急处理程序:

(1)现场应有持证上岗的急救人员,对患者进行救助时,首先分析中毒原因,不可盲目救助,并及时拨打急救电活。

(2) 酒精中毒的应急措施:

① 催吐、刺激患者的咽喉使其恶心、呕吐, 以减少乙醇的吸收。

② 适当饮用糖水,防止低血糖发作。

③ 尽早送医院抢救。

(3) 草酸中毒的急救措施

应将患者移到空气清新处,迅速离开现场,换去被污染的衣服,及时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如果呼吸停止,应由急救人员做人工呼吸抢救并及时送医院抢救.

(4)硝酸盐中毒的急救措施

①对发痛者有复可给予止痛药:

②对脱水者及时给予口服补盐液。

上一篇:周末随笔800字作文下一篇:木工班分包协议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