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穷人教学课件

2024-04-15

9穷人教学课件(精选8篇)

篇1:9穷人教学课件

[设计概说]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受。”本设计将采取以读代讲的形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落实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设计将引导学生运用这种学习方式,突破教学的难点。第八届全国阅读教学比赛中提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本设计将使课内学法与课外用法有机地融合起来。

[教材简析]

《穷人》是S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表现了桑娜和渔夫这些穷人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这篇文章文质兼美,语言质朴,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深沉的情感基调,作者正是俄国被誉为文坛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堪称一篇引导学生走近经典的美文。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4、尝试运用“四步导读”的方法,欣赏经典的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并深刻理解穷人善良、宁愿可以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生预习课文并查找作品时代背景资料。

[教学流程]

一、读薄,感受经典之“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复习回顾课文:课文中出现的穷人都有谁,主要写了他们之间一件什么事?

(二)交流预习感受:

1、通过课前再次认真阅读课文,相信大家一定又有的新的收获,说说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各抒已见)看来,读了课文后,渔民生活的穷困和悲惨,渔夫、桑娜的淳朴和善良,都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这正是作品要表达的东西。

2、托尔斯泰的作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染力呢?(生各抒已见)那是因为作者把他对穷人的深切同情和由衷的敬意都融入了笔端,我们此时的感受就是作者写作时的感受。

(三)教师小结:可见,只有饱含着真挚的感情去写作,作品才有打动读者的力量。这就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较长,如何让学生迅速从中提炼出最主要的信息,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把书读薄,把长文读短呢?为此,我开课即通过复习回顾和预习交流的方式,以三个小问题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并初步感受经典作品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读厚,体会经典之“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一) 激发探究的兴趣:穷人的“穷”和渔夫、桑娜的“善”是作品要表现的主题,但奇怪的是文章中却找不出一个“穷”字和“善”字。不信,你们迅速浏览课文找找看。(生默读寻找不果)

(二)提出探究问题: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从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善”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那作者是怎样表现穷人的“穷”与“善”的呢?

(三)学生自主探究:(课件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分别用“   ”和“   ”找出表现穷人“穷”和渔夫桑娜“善”的句段,认真读一读,想想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四)集体交流品读:

汇报自主阅读时找到的句子,屏幕投影,品读体会。

品读,体会“穷”

(1)第1、2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文段,抓住句子中“补破帆、不顾惜、冒着寒冷和风暴、从早到晚、没有鞋穿、光着脚、黑面包”等重点词,从“干的”“吃的”“穿的”三个方面体会桑娜家境的贫困,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

(2)第7自然段:引导学生读文段后自主质疑——“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究竟临死前西蒙想要抓住什么?她当时会想些什么?在换位想象中体会穷人命运的悲惨和作者深切的同情并指导朗读。

(3)小结:说说这几个文段是通过什么描写表现穷人的“穷”的?(环境描写)

品读,体会“善”

(1)抓行动描写(第8自然段):自由朗读再指名读这段话,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应读出怎样的语气?(毫不犹豫)从哪里看出?(引导学生抓住第二句体会桑娜的不假思索和善良的本性)再指名读。

(2)抓心理描写(第9至11自然段):①出示自学提示自学:一、默读文段,借助字形揣摩、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忐忑不安”一词的意思;二、桑娜忐忑不安担心些什么?结合课文展开想象合理填补几处省略号的空白,体会桑娜内心的矛盾和宁可挨揍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德。②小组合作讨论探究。③集体交流后指导朗读。④说说桑娜的内心为什么会这么矛盾不安?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抓语言神态描写(第21至27自然段):①抓住一个“熬”字引导学生体会渔夫为了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已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的高尚情操。②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渔夫心情、语气的变化,指导对话朗读。

(4)小结:说说课文是通过什么描写直接表现穷人的“善”的?(行动、心理、语言神态描写)

(五)引导总结写法:那作者是怎样表现穷人的“穷”与“善”的呢,你发现了吗?(生各抒已见)是的,作者就是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穷人的悲惨生活,通过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从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善”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这真可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呀。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些理念,旨在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课文中穷人的“穷”与“善” 这两方面的重点内容,并有效地突破“体会桑娜内心的矛盾”这一难点。通过“把书读厚”这一层次的阅读,使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丰满起来。]

三、读深,感悟经典之“对比映衬深化主题”

(一)启发思考:课文读到这里,如果让你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文中的穷人,你想用什么词语?(板书:善良、勤劳、贫穷……)

(二)引导质疑:从课文中我们体会到了穷人的善良、勤劳和贫穷。看着这三个词语,你心中还有什么疑问吗?

1、针对“勤劳与贫穷”的质疑:人们常说勤劳创造幸福,桑娜和渔夫这么勤劳,可为什么还这么贫穷?(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凡卡》等课文和课前收集到的社会背景资料,理解旧俄时代社会的黑暗。从而感悟出——人民的“勤劳”与生活的“贫穷”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了社会的黑暗。)

2、针对“善良与贫穷”的质疑:文章既反映了穷人的“贫穷”也表现了穷人的“善良”,但更则重于表现穷人的“善良”。作者写穷人的“贫穷”除了反映社会的黑暗,还有什么作用吗?(引导学生感悟——“桑娜一家艰苦的生活”与“毅然决定收养孤儿的举动”形成对比,更有力地映衬了桑娜夫妇高尚美好的心灵。)

3、教师小结:对穷人“善良、勤劳、贫穷”的描写相互对比映衬,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正是这篇经典作品构思的巧妙之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弄清“善良、勤劳、贫穷”之间对比映衬的关系,自主感悟文章的表现手法。]

四、读活,体验经典之“嘎然而止而余韵无穷”

(一)活学活用“写法”:

1、激发续写欲望:齐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说说:故事读到这里嘎然而止,你还有什么想要知道吗?(他们一家后来的生活怎么样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桑娜一家又会发生哪些事呢……)课文结尾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尝试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故事的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性格特点不能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想象要合情合理。

2、引导总结写法:续写时除了要把握想象内容的合理化之外,还要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才能使续写的内容与原文融为一体。作者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饱含着对穷人的深切同情和由衷的敬意去写,通过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突出中心。)

(二)活学活用“读法”:这节课,我们用“读薄(初读了解作品内容、主题、情感)——读厚(细读体会人物特点)——读深(研读感悟写作特色)——读活(学习运用读写方法)”欣赏了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课外我们多些尝试运用这样的读书方法去阅读其他的经典的文学作品,一定会有不少的收获。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注重读法、写法的指导,努力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本环节设计了两个“活学活用”的训练,使课内学法与课外用法有机地融合起来。]

[板书设计]

穷人

裹住 抱回    (行动)

忐忑不安     (内心)

贫穷(环境)——→收养孤儿  煞起眉头     (神态)   善良

“总会熬过去的”(语言)

篇2:9穷人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重点】

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忆课文写了哪些穷人?

2、课文写了这三个穷人之间的一个怎样的故事?

3、课文赞扬了穷人怎样的品质?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过渡:以上我们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这节课我们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从课题看,这是一篇写什么的文章?

2、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哪些课文、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举例说说。

3、浏览课文内容,看看本课在描写人物方面有哪些独特的地方?与前面学过的课文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认真读课文,找出环境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三、总结。

1、从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篇3:9穷人教学课件

一、单元弘扬人间真情

《穷人》所处的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它和《唯一的听众》是两篇精读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和《用心灵去倾听》是略读课文,还有“回顾·拓展”中的日积月累和课外书屋。整个单元的每一处都透射出人间真情,无不让人为之颤动。

《穷人》一文记叙了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一家人不仅过着夫唱妇随、美满安逸的生活,而且热心帮助生病的邻居西蒙,不约而同地主动要求抚养三个孩子的动人故事。穷人的生活真穷,但是穷人有着与金子一般富有的精神与内心,让人感到穷人不穷。<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是说一个身体残疾的青年,为了帮助许申高这样一个贫穷而又渴望看书的孩子,不惜隐瞒事实,买下了他的马草,好让他来书摊看书心安理得的事。“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个残疾青年对那位穷苦孩子真诚的祝愿,也让人体会到这样的良苦用心。《唯一的听众》描写了在使落雪对音乐绝望的前提下,一位聋哑的老妇人每天听他拉小提琴,成为他唯一的听众。那位老妇人每天用心去倾听和感受这样的音乐,给他力量;每天用鼓励的语言和微笑激励他,给他信心,最终成就了他能在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前演奏。这样的故事让人感动,让人体味“人”字支撑的力量。《用心灵去倾听》则是记叙了儿时的汤米不懂什么是电话,却懂得在电话那头的苏珊与之有着真切的交往过程。

四篇文章的主人公都并不富裕,即便是拥有小提琴的落雪或者拥有电话机的汤米。但是整组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就像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唱出了美好的人间真情。它们就像“人”字的结构,相互支撑着,相互提携着,相互进步着。无论是哪一篇文章,在教学中都应该围绕主题,突出单元整组教学特点,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达到人间真情的品味和感悟。这里仅以《穷人》一文为例,谈谈教学要点。

二、教学目标凸显人文主题

在不同的教材里,《穷人》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人教版将该课文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不仅突出了工具性目标,更突出了人文性目标,可以说《穷人》是一篇很好地凸显意言兼得的好教材。

第一是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依据课文后面的思考题“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来确定的,而这一目标符合小学高段年级阅读要求。内容结构上很明显地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是时间顺序记叙的,有利于帮助小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朗读上要快乐有快乐,要紧张有紧张,要忐忑有忐忑,真情表达,跌宕起伏。书写上可以安排观看插图,读着“桑娜拉开了帐子”后的续写,令人回味无穷。这些内容都需要小学生去读、去掌握,也就体现了小学生知识能力的达成度。

第二是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故事叙述比较具体,但是故事情节比较流畅,扣人心弦。单元提示有“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读懂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还要体会情感,感受文章所透射出的真情实感。随着在课文的层层朗读中,学生不但会感受到桑娜和渔夫一家的贫穷生活,更会感受到他们一家富有的内心世界,会逐渐让人感到穷人不穷。

第三是抓住语言现象,学习对环境、人物对话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这在单元提示和课后思考题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课文之所以经久不衰,一次次地被列入小学课本,与课文的许多语言现象分不开,比如:夜晚海面上让人惊心动魄、心惊肉跳的环境描写;而屋内让人倍感温暖与舒适的家庭环境描写。再譬如:桑娜抱回西蒙两个孩子后那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让人品味其复杂而多元的内心矛盾,让人看到了穷人美好的心灵。再譬如:渔夫回家后,桑娜与渔夫的对话描写,不仅让人担心桑娜的做法,更让人担心渔夫的想法,然而一句“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简朴话语,使人心里感到热乎乎的。

三、教学流程彰显学生学习力

为了达到课文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要经过仔细的研究、合理的安排,才可能在两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按照单元提示和课文后边的思考题,尽管这么长的课文教学内容很多,但是教学内容面面俱到,那就等于失去了教学的重点。如果我们将教学内容重点化,把所确定的三大目标逐一分解,那就可以浓缩成两个,就是“穷人真穷”和“穷人不穷”。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在第一课时中,通过朗读、讨论和梳理,重点是通读全文、说说故事、讨论环境描写,来掌握桑娜一家真穷,从而推广到当时的俄国所有的穷人真穷。第二课时中,可以围绕“桑娜一家真的很穷吗”的话题,抓住桑娜家庭环境、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桑娜和渔夫谈西蒙孩子去向的对话等等,来品味穷人不穷,他们很富有,他们拥有一双勤劳的手,拥有一颗同情善良的心,拥有一种人帮人的精神。

(二)精心设计教学问题

分析以往课堂教师的教学语言,有陈述语言、问题语言、评价语言、引领语言等等,这些语言都体现着教师精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行为。面对这么长篇的课文,我们对于教学语言更要精准和精练,尤其需要精心设计教学问题。一般在第一课时,为了全面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桑娜一家真的很穷,我们可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设计一两个主打问题,以引导学生很快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譬如:课文哪些方面写出了桑娜一家真的很穷?开头的环境描写对穷人一家起到怎样的作用?这样的主打问题自然引导学生朝着主要内容的方向一步一步地迈进。而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了达到穷人不穷这样的目标,我们不妨可以设计:穷人桑娜一家真的很穷吗?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穷人不穷?桑娜富有的是什么?这一系列的主打问题,个个问到点子上,个个朝着教学目标挺进。是的,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教师只要设计好问题,就好像朝河里投入了一块石头,从中激起波纹与水花,引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望,从而让学生意言兼得。

(三)建议教师课堂退位

新课程不仅提倡课堂是平等的、民主的,更是提倡课堂上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所以,我们建议课堂上教师可以退位些、再退位些,尤其是面对高段年级的学生。课堂上,教师退位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智慧,是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具体表现。在课堂上怎样才能做到教师退位呢?教师的退位是要靠课前的精心设计,是要靠课前的充分准备的。换句话说,教师在课堂上要退位些,而在课前更要往前些。譬如,教师必须要掌握穷人不穷的地方有:桑娜一家家庭美满、夫唱妇随;桑娜和邻里之间又是关系和睦、亲密无间;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桑娜一家能够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宁可自己再辛苦些、再勤劳些,也要把西蒙家的两个孩子抱回来,跟死人呆在一起是万万不行的。于是课堂上,应该更多地抓住环境描写、心理活动、人物对话等语言现象来朗读、理解、欣赏和诠释,品味桑娜一家人的美好心灵和诚挚情感。

篇4:《穷人》教学设计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著。课文讲了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小说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教学目标:

1.会读“魁梧黧黑、忐忑不安、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心惊肉跳、自作自受、波涛的轰鸣、狂风的怒吼、寡妇”等词语。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识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4.学习心理描写写作方法,完成心理描写练笔。

教学重点:

认识课文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心理描写写作方法,完成心理描写练笔。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作者

认识作者,说一说学过这些作者的作品。

鲁迅——《少年闰土》

季羡林——《怀念母亲》《小树苗与大树的对话》

列夫·托尔斯泰——《七颗钻石》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穷人》

二、生字正音

1.读词语:读正确——读出画面感

寒风呼啸、汹涌澎湃、波涛的轰鸣、狂风的怒吼、心惊肉跳

2.读准字音:魁梧黧黑、忐忑不安、寡妇

三、概括文意

1.通过预习课文,文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概括文章大意。

2.概括方法小结:概括文章就是找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理清关系,梳理脉络,用简单的话概括明了。

《穷人》这篇文章讲了渔夫和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家的孤儿。

过渡:这就是《穷人》一文所描述的主要事情。课件出示课题,读课题。

“穷人”,课文中出现了多少“穷”字?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文中描写了穷人?

四、走进内心

出示“桑娜沉思”的内容。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回想我们读过的词语“寒风呼啸、汹涌澎湃、波涛的轰鸣、狂风的怒吼”,让人心惊肉跳的环境下,桑娜沉思,她想到:

课件出示: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

古老的钟发哑的敲了十下、十一下,已过了十二点,桑娜仍在补着一张破帆,她想到:

课件出示: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们:

课件出示: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丈夫不顾生命危险的劳动,自己没黑没夜的操劳,可课件出示: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同学们,每一句话语之后,都是一幅形象、逼真的画面,让我们带着画面感,读这一段话。

通过桑娜的心理描写,我们看到了桑娜的生活状况,他们的确是生活上的“穷人”。

五、走进内心

1.他们单单是“穷人”吗。你还读懂了什么?

预设:桑娜和渔夫虽然生活贫穷,但他们心地善良。

2.出示课文第8、9自然段。

3.用一个字概括两个自然段的中心——“抱”“想”

4.讨论:对于这件事按常人想法,你认为是“先抱后想”,还应是“先想后抱”?可不可以调换顺序?

预设:一般情况下,按我们常人的思维应该是“先想后抱”,做事情前要先想一想,但桑娜丝毫没有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家庭,我们更看到了桑娜的淳朴、善良、高尚的品质。所以“先抱后想”在没有痕迹、自然而然中表现了人物性格、品质。

5.有感情朗读第8、9自然段。

6.出示第9自然段,对比桑娜的两段心理描写,分析省略号中省略了什么?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

预设:省略号表现出桑娜心情复杂,内心矛盾、紧张担忧、思维混乱。省略号这里此处无声胜有声,让我们更能走进桑娜的内心,与主人公融为一体。

六、迁移习得

1.如果此时渔夫回来了,他会怎样想?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他想: 。

2.交流、分享。

通过大家的练笔,写出了渔夫内心的斗争,表现了渔夫善良、高尚的性格特点。渔夫和桑娜他们的确是“穷人”。

七、拓展阅读

1.课件出示

能为别人付出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生活宁可自己受苦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这类人必定有高贵的精神,有高尚的品格,有天使般的心灵!——列夫·托尔斯泰

2.列夫·托尔斯泰作品

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列夫·托尔斯泰最重要的革新就是独到的心理描写,这一特点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展现的尤为突出。他博采众长,吸取前辈经验,把心理描写艺术提升到了很高的位置,被世界上的艺术大师们称赞。列宁称他为一个“天才的艺术家”。

八、课外练笔

西蒙被病痛折磨即将离去时,她的心里会有哪些千思万想啊,请你走进西蒙的内心,写一写。

篇5:9 穷人 教学设计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3练习续写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朗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

(一)谈话引入: 出示课题、解题

1、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2、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评:这样的导课设计,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以及作品特点,激发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交流:

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自由读课文。3.学生共同交流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三.品读感悟:

1、桑娜和西蒙两家到底穷到什么程度呢?打开书,放开声音读1——7自然段,边读边填空,先自己填,然后同桌交流。

2、他们的确是穷啊,可是当西蒙死后,桑娜是怎样对待西蒙家的两个孩子的呢?迅速浏览有关段落,用一句话来概括。

3、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呢?默读8——11自然段,边读边把桑娜是怎样想的划下来,划好后大声朗读一遍

(1)指名读划下来的句子。

(2)出示投影: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指名读——齐读——指名说:你觉得桑娜是怎样的一个人?

把这种善良读出来。通过你的读要让人感到桑娜的善良,应该怎样读。练读——指名读——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4、桑娜的确是善良,可是当她真的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投影:“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1)指名读——想: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

(2)再读这段话:读出由害怕、紧张、矛盾到坚定。

(3)自己再读读这段话,看看还有那些不懂的。

(4)处理五个省略号

A、看第一个省略号,他忐忑不安的想„„受得了吗„„如果你是桑娜你会怎么想——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

B、一个省略号看出桑娜思绪万千,以下四个你任选一个,就照刚才的方法,想一想桑娜会想些什么?但要记住你就是桑娜。

(先自己准备,准备好后同桌交流。)

C、通过对省略号的理解,我们知道了,桑娜抱回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了矛盾,那我们在读这段话的时候,一读到省略号就要想一想,要读出桑娜矛盾的心理。自己试着读读-指名读。

5、我们体会到了桑娜的高尚品质,打开书看看,跟桑娜有同样品质的人还有谁自己读12——结尾 当桑娜把西蒙家的情况告诉丈夫后,她的丈夫有什么表现呢?齐读24自然段。

(1)处理“熬”。这个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

(2)通过这个熬,将来渔夫和桑娜的生活将怎样?(生命受到威胁,流落街头。板书:牺牲自己)

(3)当看到自己的丈夫是如此的通情达理,这时的桑娜心情会是怎样的,体会着说说。。。这些话桑娜说出来没有?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时此刻,是两颗善良的心在进行心灵的碰撞。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吗?

师:课文学完了,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托尔斯泰的这篇文章,课文通篇除了课题之外,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和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而文章通篇却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拓展延伸:

续写《穷人》

板书: 穷人

穷人 富人+ 2 = 7

助人为乐

(贫困艰辛)+(无依无靠)母爱伟大

篇6:韦芳萍动感教学案例9穷人

9.穷 人 武鸣县陆斡镇陆斡小学 韦芳萍

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抱怨、裹住、忧虑”等词语。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人物的方法。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桑娜夫妇收养西蒙的孩子的经过,感受桑娜夫妇的高贵品质。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穷人

读题质疑。(“穷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课文是不是就写穷人怎样穷呢?)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及时代背景。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二、明确目标

课件出示课时目标,学生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学习板块一(读通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一)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拼读生字新词,画出积累的词语。

2.想想自己识记了哪些字词,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作相应的标记。3.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合作交流 1.互学:对子互相检查生字新词,交流难识记的字词。

2.共学:小组内互相交流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抽查难读句段。

(三)展示汇报

1.小组展示学习生字新词情况

2.全班质疑补充,交流理解。教师通过评价相机总结识记生字词的方法。

四、学习板块二(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给课文分意义段并概括段意。

(一)自主学习

围绕问题自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词句。

(二)合作交流

围绕以上问题:对子交流——小组交流——写展板

(三)展示汇报

1.小组代表展示汇报——全班质疑补充 ——师生小结。

五、总结回顾

第一段(1-2):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第二段(3-11):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二、明确目标

课件出示课时目标,学生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学习板块一(感受桑娜的美好心灵及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记号画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的语句,并写点自己的感受。

2.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1到11自然段,围绕问题读、划、写批注。

(二)小组合作交流(围绕以下提示的问题讨论交流,组内预展)

1.从屋内的摆设、吃、穿,你体会到了什么?朗读相关句段,并说说自己的体会。2.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朗读相关句段,并说说自己的体会。3.桑娜在等待渔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你体会到了什么? 4.想一想,作者通过哪方面的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品质的?

(三)小组展示汇报

四、学习板块二(感受渔夫的品质)

作为桑娜丈夫的渔夫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自主学习

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围绕问题读、划、写批注。

(二)合作交流

1.对子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中的对话部分。交流体会渔夫的品质。2.小组长组织组员围绕以上问题进行组内交流预展。

(三)展示汇报

小组按以上问题展示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四、拓展延伸(续写课文)

篇7:9 穷人(教案)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自读感悟,勾划重点词句。

3.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发挥想象。4.续编“穷人”,升华人物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方法: 引导,点拨,自学自悟,小组合作学习法

1.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2.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

学习通过环境、人物言行和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可作者却是以一类人的总称——“穷人”为题目,这有什么深刻的寓意呢?文中的“穷人”穷到了什么样的程度,然而除了穷他们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世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穷人》。

板书:穷人

(教学提示:从表面上看,这是三个问题。实际上,后2 两个问题是对前一个问题的分解,这样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较顺利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介绍写作背景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穷人》这篇小说,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读通顺课文,自己认读字词:搁板抱怨掀起湿淋淋撕破倒霉忧虑

魁梧蜷缩黧黑呼啸汹涌澎湃心惊肉跳

2课文围绕“穷人”写了哪些内容,你从这些内容中能够回答老师开始时提出的三个问题吗?

(教学提示: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所以并不要求学生回答得多么精准,只要能够通过阅读与理解,进行合作学习,对以上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即可。)

教学参考: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3 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梳理全文,给文章划分段落和层次:

明确:等待渔夫(1-2自然段)、探望西蒙、抱回孩子(3-11自然段)、渔夫归来(12-结束)

三、按内容逐层学习课文,提示学生一定要紧紧围绕“穷人”来理解

1指名学生读“等待渔夫”这部分,思考:你从这一层中体会到了什么?

(教学提示:之所以把问题提得如此笼统,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理解,体会文字的真正含义,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应该发现以下几点:事情发生的季节与当时的天气;家境的贫困、生活的艰难;主人的勤劳与小屋的舒适;主人的善良。一定要以具体的语句加以理解。

出示:

①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②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③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要学生通过读来体会,在深一层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重点体会主人的勤劳与小屋的舒适。

注意:第二自然段钟响的句子所用的标点是为了突出时间过得漫长,从而突出了桑娜对丈夫的关心,应该以质疑的方式提出并让学生解答。

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探望西蒙”,思考:西蒙是什么人?她的家境怎样?你从这件事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教学提示:这一段主要要求学生理解两个方面:一是西蒙的家境非常贫穷;二是“穷人”富有同情心,热心助人的善良美德。要求抓住细节和关键语句加以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主动性。)

重点体会有两点:一是通过桑娜由看灯塔转而想起看望西蒙和“寡妇的日子真难啊”来体会桑娜的善良;二是通过对西蒙家中的情景,尤其是对西蒙母子情状的描写,体会“穷人”的善良。

教师要加强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中,进入到角色中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这一堂课重点是让学生对《穷人》这篇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熟悉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总结。同时这一堂课也对整篇文章进行了结构划分,使学生对5 文章的脉络一目了然,并对前半部分内容进行细致探究,对人物的精神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一、听写上一节课讲到的字词

二、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三、交流感悟,研读课文

1指名读第二部分第二层“抱回孩子”,思考:从这一层的描写中我们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教学提示:本层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桑娜的心理,感受到她的善良美德。并且要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心理、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来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对本层重点句子的理解: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抚养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病故,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 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地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激起读者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注。

(补充: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2学习最后一部分。齐声朗读,通过两人的对话和渔夫的表现,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教学提示:一定要抓住人物的心理与语言、神态加以理解,进一步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对本层重点语句的剖析:(1)……桑娜沉默了。“沉默”是不做声的意思。桑娜与渔夫对话时先后两次“沉默”。第一次是桑娜与渔夫同时沉默。渔夫回家了,鱼网也撕破了,面对刚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所以选择了沉默。而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怖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桑娜沉默了,所以也不说话了。第二次是桑娜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了丈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桑娜的两次沉默,都反映了桑娜心地善良。

(2)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表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是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的意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渔夫怕孩子醒来受惊,催促桑娜去抱孩子。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8 人的高尚的心。

(3)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文章的悬念终于消除,读者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动、兴奋的快慰中。这“一动不动”的动作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她当时的心情,达到了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效果,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觉。

四、探究写作特色

1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2另外,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设置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五、课堂小结

本堂课将余下的部分进行了细致分析,使学生脑海中的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同时在写作特色的挖掘方面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

六、布置作业

续写《穷人》:桑娜一家有五个孩子,他们拼命地劳作9 才能勉强吃饱,如果再增添两个孩子,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你为《穷人》续写一个结尾吧。

篇8:《穷人》教学

2009年底在台湾举行的“第八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交流活动”中执教的《穷人》一课, 努力做到教学探究与教学目标的统一, 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契合, 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的补充, 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思想, 学习活动在课后进一步得到延伸, 体现大语文的学习观。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 感受桑娜的能干、贫穷、善良, 学习她勤劳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德。

4.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感悟语言, 学习作者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准备】

著名的法国作家雨果的叙事诗《贫苦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反馈预习卡

同学们, 通过课前谈话, 老师知道你们在美丽的校园、幸福的家庭里享受着快乐的童年。但在一百多年前的俄国, 却是另一番天地。今天我们来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穷人》。 (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声读课题。你们昨天预习了这篇课文, 完成了预习卡, 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 (第一环节:批改预习卡时, 发现书写十分工整、美观的, 师生边欣赏边读生字词。学生齐读生字词, 适时正音。第二环节:批改预习卡时, 发现根据小标题划分课文段落有些问题的学生, 老师来帮助他们。) 小标题是课文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把它们连起来就能很好地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谁能用这种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啊?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文章, 可用连小标题的形式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本环节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 在课前为学生设计了三道预习题, 分别为抄词、划分段落、写主人公桑娜给自己留下的最初印象, 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整体感知主人公桑娜的人物形象。该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即时间顺序写的。像此类文章, 通过连小标题的方式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学生的训练点。

二、自主探究, 体悟情感

在这篇课文中出现了一些人物, 我们来数数, 他们是—— (教师和学生一起数) 在这些人物当中, 谁是故事的主人公?作者对谁描绘的笔墨又最多呢? (板书:桑娜)

桑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随机回答, 教师适时归纳, 板书:贫穷、能干、善良。) 贫穷写了她的生活境遇, 能干、善良则是她的品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研读桑娜的这三个特点。下面, 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研读, 老师给你们几点提示。 (大屏出示学法指导)

学习步骤:找画写

学习样例:海上正起着风暴, 外面又黑又冷, 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 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 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 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 专心思考, 从字里行间去发现, 去感受, 之后把你们的感受用简短的几句话写在课文的旁边。同桌可交流。 (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的过程重在教师有意义的讲解和学生实践阅读的恰当结合。教学的重点锁定主人公桑娜, 教学范例指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扣住关键词、句体会文字背后的内容。做批注不再是泛泛的一个要求, 而化作了实实在在的学习内容。这种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默读、细读的目标, 有着较高的学习效率。

三、交流学习, 读中领悟

1.交流“贫穷”。

桑娜的贫穷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出示学生的学习材料, 看批注, 教师点评。)

预设:补破帆丈夫冒着寒冷和风暴打鱼自己从早到晚干活勉强填饱肚子孩子没有鞋穿吃黑面包菜只有鱼古老的钟

(请女生读读课文, 感受桑娜一家的贫穷。教师引读。)

2.交流“能干”。

谁来说说桑娜的能干? (学生交流, 教师评价。) 你们可真会读书, 从词语中读出了这么多的感受, 这也就是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独具匠心之处。本段话没有一个“能干”的字眼, 但通过精彩的环境描写, 侧面展现了桑娜的能干。

常言说勤劳能致富, 为什么如此能干的桑娜却这么贫穷呢?老师这里带来一份资料, 也许对你们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 (大屏幕出示关于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受剥削, 生活在社会底层, 命运悲惨的背景资料。)

哪怕是在这么恶劣的社会环境中, 哪怕是在这样一个贫穷的家庭里, 桑娜仍然保持着美好的品质。我们继续学习写她善良的部分。

【设计意图】小说最吸引读者的是跌宕起伏的情节, 课堂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着力体现学习内容的矛盾冲突点。本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矛盾冲突点是“既然劳动能够致富, 为什么如此能干的桑娜却这么贫穷呢?”“能干”与“贫穷”成为学生需要关注的一对词语。由思考矛盾冲突的问题入手, 学生便有了探究的欲望, 教师适时出示背景资料为学生解释了疑问, 同时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交流“善良”。

你们从哪些语句读懂了桑娜的善良呢?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思路走进她的那间小屋, 来到桑娜的身边。

(1) 学生交流:“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力量让桑娜什么也不想, 什么也没有想, 就做了这样一件事呢? (善良的本性) 我是一位母亲, 我能体会她的这种行为, 你呢? (母性的光辉)

一件事情自己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但又非这样做不可,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是什么? (出示三个成语让学生选择:左右为难、无可奈何、义无反顾。) 这种为了正义勇往直前, 决不退缩就是义无反顾啊。

(2) 继续交流。学生说出“忐忑不安”后, 大屏出示课文:

桑娜脸色苍白, 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颐“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 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 揍我一顿也好!”

(点红“忐忑不安”) 汉字是能够表意的, 你们看看“忐忑”这两个字, 推测一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看着这个词, 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抱孩子回来时义无反顾, 而回到家里却忐忑不安呢?)

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你们自由读读课文这几句话, 体会体会桑娜的忐忑不安里有些什么情绪变化。我感觉到了紧张, 你们读出了什么? (害怕、担心、坚定) 有这么多复杂的情绪, 那说话和我们平时就不一样了, 就不连贯了, 这样的不连贯在文中用标点符号表示了出来。读好这几个省略号很重要, 你们再试着读读。 (配乐, 学生练读。)

桑娜的心情从愧疚到紧张, 从害怕再到找到一个自我救赎的方式——愿意挨打, 列夫·托尔斯泰仅仅用了简短的文字, 就形象、细致地描绘出了桑娜的心理活动, 把善良的桑娜刻画得惟妙惟肖。

【设计意图】桑娜这个平凡但不普通的穷人, 有着一种博大的胸襟, 学生仅仅从教师的讲读中获取是不够的, 人物形象在脑海中逐渐丰满需要学生从文本的学习中自我完成。本教学设计的第二个矛盾冲突点是:“为什么她把孩子义无反顾地抱回家后, 却忐忑不安起来?”通过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关注省略号以及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关键词语, 体会主人公桑娜情绪的复杂变化, 从而感受到她善良的情怀。

四、拓展延伸, 比较思考

同样一个故事内容,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呈现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篇短篇小说, 而另一位非常著名的法国大作家雨果却把它写成了一首叙事诗, 你们要不要看?边看边想, 课前你用一个词语概括了桑娜给你留下的印象, 现在你能不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眼中的桑娜。

大屏幕出示叙事诗片段, 并伴音乐:

当她回到家里时,

海边的悬崖渐渐发白。

她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

脸色苍白, 心中似乎有些内疚,

像做了亏心事, 把脸扑向床头。

当远方狂怒的大海传来吼叫的哀曲,

她却不时断断续续地自言自语:

“上帝啊, 我可怜的丈夫什么想法?

他已有那么多忧虑, 我这么干像什么话?

他已负担五个孩子!

他已过于辛苦!”

“他来了?”“不, 没有回来。”

“我错了。”“他要打我, 我就说, 应该。”

“是他来了?”“不, 他没回来。”

“现在我多怕可怜的丈夫回到家里!”

桑娜仍在久久地沉思, 不停地战栗,

内心深处渐渐地陷入苦闷和忧烦,

她陷入忧虑之中, 如同坠入深渊,

甚至听不见屋外的任何动静,

无论是鸬鹚凄惨的叫喊和哀鸣,

还是怒号的狂风, 咆哮的大海。

两位大师的心理活动描写把桑娜的善良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以后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谁来用几句话说说桑娜给你的印象?

课文中还写了渔夫、西蒙等人物, 课后我们可以运用今天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得很好!我把雨果的叙事诗《穷苦人》送给大家回家读一读。

上一篇:最美的姿态作文1200字下一篇:炉石传说凯恩血蹄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