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雨大教案(罗村)

2024-04-30

落雨大教案(罗村)(共3篇)

篇1:落雨大教案(罗村)

落雨大

罗村中心小学 江婉镔

【教材分析】

《落雨大》是广东粤语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代代相传的童谣,是对广州市老城区--西关地区在下雨天时,水淹街道场景的描绘,歌词从一个儿童的眼睛看这个场景,充满了童言童语童趣。歌词既顺口又压韵,而且活泼动听。每句歌词的尾字都运用了粤语的ai字韵,也就是广东的埋街韵:大,街,卖,鞋,带,排。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广东方言演唱歌曲《落雨大》,用欢快甜美的歌曲表现歌曲的童趣。

2、用不同的节奏表现雨声,通过变化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表现力更丰富、更富有感染力。

【教学重难点】

1、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体验歌曲中的生活情趣。

2、用方言演唱,用不同的节奏表现雨声配合歌曲的演唱,表现歌曲情趣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故事导入新课。

2、解释广东童谣。

二、学唱歌曲

1、欣赏全曲,生说感受。

2、解释广州方言的意思。

3、再次欣赏全曲。

4、教读歌词。

5、教唱歌曲。

①生跟琴逐句模唱。

②师生对唱。

③完整跟唱。

③情感处理。

三、激趣创编

1、生讨论分辨大雨、中雨、小雨。X︱X-︱X-‖

X X ︱ X X ︱ X X ︱ X 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2、引导学生把三种雨声放到歌曲里。

四、拓展。

1、“数白榄”读《落雨大》

2、欣赏其他广东童谣。

篇2:落雨大教案(罗村)

教材分析

《落雨大》是一首广州方言童谣,歌曲轻快活泼,富有南国生活情调,表现了轻松活泼的雨中情趣,展现了一幅小孩子眼中的雨中街景。歌曲生动有趣,曲调具有鲜明的广东音乐调性特点。语言与音乐交融一体,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多年流传,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歌曲。

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

①通过歌曲《落雨大》的学习,感受人与自然的融洽关系,感受在雨中玩耍的欢乐,用歌曲表现儿童的生活情趣。

②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③通过对广东歌曲的学习,体验广东儿童的生活,培养理解兄弟文化的兴趣和包含他文化的人格胸怀。

2、知识目标

①学习用广东方言演唱歌曲《落雨大》,用欢快甜美的歌曲表现歌曲的童趣。

②用不同的节奏表现雨声,通过变化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表现力更丰富、更富有感染力。

3、能力目标

①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在此基础上,用欢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表现出儿童天真可爱的童趣。

②感受雨的不同声音效果,探索表现大雨、中雨、小雨的方式,并通过节奏、律动等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力,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听,在玩中感受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体验歌曲中的生活情趣。

2、用方言演唱,用不同的节奏表现雨声配合歌曲的演唱,表现歌曲情趣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天气啊? 生:(晴天、雨天、阴天)。

二、歌曲学习

1、通过谈话导入歌曲《落雨大》。

2、教会几句广州方言歌词。“落雨大”、“水浸街”、“担柴上街卖”、“着花鞋”„„

3、结合五幅图画教唱歌曲《落雨大》。①下大雨的情景。②水浸街的画面。③阿哥担柴上街卖。④阿嫂出街着花鞋。⑤小朋友雨中戏。

4、用简单的动作表演配合歌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五幅画,分别展示四句歌词的大意,同时也通过五幅画,让学生触景生情,更生动地表现内歌曲的情趣。学习几句简单的广州方言,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边唱边表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为后面的表演作铺垫。

三、兴趣创编

导言:广东是个多雨水的地方,我们来听听雨的声音。你想用什么样的节奏表现大、中、小雨的声音呢?

1、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别表现出大、中、小三种雨声,在歌曲的乐句之间加入节奏,使歌曲更生动,表现力更丰富。

2、让三位同学做小组长带领全班分成三组分别表现雨的声音,组成一首雨的交响曲。

3、把学生创编的节奏进行整合,为歌曲伴奏,充分表现出歌曲的童趣和生活情趣。设计意图:通过感受不同的雨声,为下面的节奏创编作铺垫。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喜欢的方式表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探索,在不断尝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通过组长的带领,全班同学配合,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成功感。

四、创造性表演

篇3:落雨大教案(罗村)

一、木屐的由来及其历史演进

木屐,是我国一种民俗用品,北方人叫“嘎拉板”,古时称“屉”,广东叫“屐”。古时有《急就篇》颜师古注:“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可以践泥。”据文献记载,中国人穿木屐的历史至少要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木屐,与二千六百多年前的晋文公重耳有关,因为他的忠臣介子推抱着大树被火烧死,晋文公便把树劈倒,制成木屐,日夜穿着来纪念他,据考证这便是木屐的起源。然而在今天的世界各国里,穿木屐最多的当属日本人。日本人穿木屐的习俗是不是直接受了晋文公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据有关资料记载,三千多年前的重耳是中国历史书中记载的穿木屐的第一人,而木屐又是在唐朝时期从中国传到日本的。

日本历史上的飞鸟奈良时代,即是中国的隋唐时期。中国的文化对日本影响极大,循着木屐之声回到久远的过去,人们惊讶地发现,其实,日本木屐源头本就在中国,而最古老的木屐就是在宁波的慈城镇发现的。木屐,宁波人俗称木拖鞋。20世纪60年代前后,木拖鞋在民间曾流行过一回,有所谓“木拖木拖,三年好拖”之说。至今,这木拖鞋似乎已销声匿迹。可是在东瀛的日本,千年前从中国传入的木屐仍一直使用至今,并且在日本的重大传统节日,或婚庆、祭典等仪式中,日本人都穿着传统的和服和木屐,木屐在整套和服中,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日本民族的特色文化。1990年春,中国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在日本讲学时披露了浙江宁波发现五千年前木屐的信息,当即引起轰动,甚至还有人提出要到中国朝圣寻根,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在生活中,都把木屐当做是伴随着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了。

二、木屐舞在我国舞蹈中的历史发展过程

据史记记载,我国最早出现的木屐舞据说与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有关,相传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得到越国进献的美女--西施,知道她擅长舞蹈,就命人造了一条“响屐廊”宋代王禹称《游灵岩山·响屐廊》诗云:

廊坏空留响屐名,为因西施绕廊行。

可怜五相终死谏,谁记当时曳屐声。

因此吴王夫差最宠爱西施,這便是有记载的木屐舞的由来。许多人听了这个故事,觉得很不可思议。是帝王真的如此宠爱西施还是这只是个传说呢?总之这些栩栩如生的历史故事是老少咸宜,增添了许多的乐趣。

虽然木屐在广东盛极一时,很可惜我国开始以木屐作为道具运用到舞蹈创作中,却并不是在广东一带。例如,曾获得第三届全国舞剧观摩演出“舞剧大奖”和“观众最喜爱剧目奖”的《惠安女人》,由福建省歌舞剧团创作演出,该剧通过讲述女主角的情感经历,展现了较全面的闽南民俗风情,大起大落的人物情感、抒情澎湃的渔民生活、别具一格的《木屐舞》以及从超负荷的强力劳动中演化而来的舞蹈律动,使演员的肢体语言展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韵味,还有,在全国舞蹈比赛上出现的哈尼族风情舞蹈《木屐舞》,作品所表现的是哈尼族女子在河边洗衣、劳作时闲里偷空和同伴嬉戏、玩耍的场景。“木屐”是生活在湄公河流域的哈尼族女人平时所穿的鞋子,与两广地区的木屐不同,哈尼族的木屐更多的时候是用在劳作生活上,并不是时时都穿着的,实用性较小。《木屐舞》来源于编创者对脚穿“木屐”的少女们在劳动、娱乐等动作时所发出的声响节奏的提炼,是一种自娱自乐的舞蹈形式。

三、《落雨大》舞蹈的内容、特色、木屐的使用

身为木屐最早的使用者--广州人民,为什么不能穿着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又轻便的木屐,来跳富有广东特色的民间舞蹈呢?

脚上穿了木屐不像平时的舞蹈鞋一样轻便,动作也以足部的为多,上身尽量保持自然的基本体态,只用双脚作出各种踩踏地面、跳跃、用鞋跟击打地面的步伐,动作主要集中在脚的跳动,手脚同边,敏捷多变,加上木屐踩在木地板上发出的清脆的声响,在舞段的最激烈处忽然所有人都停了下来,接着在安静中慢慢响起的那首熟悉的广东童谣——落雨大水浸街

阿哥担柴上街卖

阿嫂出街着花鞋

花鞋花袜花腰带

珍珠蝴蝶两边排

稚嫩的童声将这首动听的歌谣缓缓唱出,舞蹈演员们相继走动起来,又恢复了一开始街道上一派祥和、悠闲的场面。相信很多广州人听到这首歌都不会陌生,有不少人正是唱着这首童谣走过儿时的麻石路的。

说起广东也就必然想到和广州一衣带水的海南了,我联想到,其实原本海南也有“木屐舞”这种民间舞蹈,只不过不像广州这么的特征鲜明而且历史悠久,但也极有自己的独特味道。只可惜目前海南还没有像《落雨大》的编导这样思维独特而又敢于创新的作品,所以海南的木屐舞也就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

木屐舞在舞蹈“落雨大”中的运用,一方面它突出了舞蹈的地方特色、地域文化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也起了一种催化作用,它那逐渐加快的节奏,和着响亮、清脆的打击声,把人们的情绪调动了起来,将节目一下子推向了高潮。舞蹈中不断反复出现“落雨大”童谣的旋律,引导着人们在优美的音乐,赏心悦目的舞段中,勾起对旧时广州西关大屋以及西关附近一条条的麻石老街的片片记忆……岭南风情画一样的画面活灵活现的展示在观者眼前了。近年来,西关大屋附近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西关大屋的地基有所沉降,加上广州地区降水较多,原本为防“水浸街”的麻石街也更加容易水浸街了。长长的麻石路,几许风雨,几度桑田,旧貌添新颜;那取替木屐的高跟鞋“哒哒哒”地敲在石板上,诉说着一个渐渐远去的老广州故事。

参考文献

[1]、易丽清.舞蹈在音乐剧中的地位及其审美特性[J].科学与文化.2006 (08) 。

[2]、张永庆.破茧的力量绝非仅来自于勇气——中国原创音乐剧《蝶》的舞蹈创作经验[J].舞蹈.2010 (03) 。

[3]、龚婷.音乐剧中演、唱、舞的艺术辩证关系[J].民族音乐.2009 (04) 。

上一篇:用“字理识字法”进行识字教学的研究下一篇:米粉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