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美术课感受

2024-04-21

上美术课感受(共11篇)

篇1:上美术课感受

LOGO

美术新课程培训感受

美术新课程培训感受

2020年7月11号普通高中课改美术教师远程培训在一中拉开了序幕,在2020年秋学段开始之前,先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说明了这次课改培训的重要性。

此次的培训,我们这些老师被编为济源美术一班,成员有十个,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将一起学习,一起参加研讨。

高中课程改革是个新的开始,美术课程改革更是新的开始,教材由原来的美术欣赏,改为美术鉴赏,并且除了开设这一个模块外,还有四个模块,总共五个模块包括了九个系列,可谓是“多样性”,学生在选择上也具有了多样性。

通过几天的观看,我是大开眼界,课例中的实验区在高中美术新课改的实践中,给了我们很多经验,在开课方面,基本上五个模块,九个系列,都开设了各自的工作室。有的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推广,还有了自己的特色。

这里我们先借鉴和学习一下深圳中学的构想设置,深圳中学早在2016年就开始把艺术课作为课程改革的试验点,进行分项教学,创建专业的教师工作室,这样教师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更好的积累资源,积累经验,对教师的成长也非常有利,非常快。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课,然后进行分项上课,选择自己的模块课程上课,而这些模块课程可以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特别高,特别积极,当然学习的成效也特别明显。

他们的特色是“小”,一些小的油画,小的黑白画等,很有创意,学生通过老师教的一些技能,自己动手创作一些小作品,这些作品中融入了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思想,虽然不是很专业,但是作业的效果是明显的。

高中美术新课改,让美术课有了彻底的改变,对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如果学校条件达不到,是很难开设成功的。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在部分学校的条件还是达不到要求的,不可能为每一个模块开设一个工作室,只能在教室进行,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下一节可能是别的科目的课。所以有些内容是完不成的。

我认为可以分开上,也就是课堂上完成一部分,课余完成另一部分。在高中开设美术教学模块,可以是1+1的形式,或者是1+2的形式。前面的1指的是美术鉴赏模块,这一个模块各个学校都能开设的,关键是后面的1或2。如果选择1+1的形式,可以选择书法,除鉴赏之处,其他模块都要占用一定的场地和一些工具,而书法课相比之下,只需要毛笔、墨、纸张,对学生来说还是很经济的。

如果是1+2的形式,除了书法外还可以选择设计工艺,具体开课时以自己的条件,以平面设计为主,比如二方连续、单独纹样、小海报、平面构成等等。总之,根据学校条件,积极开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块。

高中美术新课改的培训,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对课改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对自己也有了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为了适应新课程,要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课改的道路上也创办出自己的特色。

篇2:上美术课感受

高中课程改革是个新的开始,美术课程改革更是新的开始,教材由原来的美术欣赏,改为美术鉴赏,并且除了开设这一个模块外,还有四个模块,总共五个模块包括了九个系列,可谓是“多样性”,学生在选择上也具有了多样性。

通过几天的观看,我是大开眼界,课例中的实验区在高中美术新课改的实践中,给了我们很多经验,在开课方面,基本上五个模块,九个系列,都开设了各自的工作室。有的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推广,还有了自己的特色。这里我们先借鉴和学习一下深圳中学的构想设置,深圳中学早在XX年就开始把艺术课作为课程改革的试验点,进行分项教学,创建专业的教师工作室,这样教师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平台,更好的积累资源,积累经验,对教师的成长也非常有利,非常快。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课,然后进行分项上课,选择自己的模块课程上课,而这些模块课程可以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学习的热情特别高,特别积极,当然学习的成效也特别明显。他们的特色是“小”,一些小的油画,小的黑白画等,很有创意,学生通过老师教的一些技能,自己动手创作一些小作品,这些作品中融入了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思想,虽然不是很专业,但是作业的效果是明显的。

高中美术新课改,让美术课有了彻底的改变,对教师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如果学校条件达不到,是很难开设成功的。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在部分学校的条件还是达不到要求的,不可能为每一个模块开设一个工作室,只能在教室进行,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下一节可能是别的科目的课。所以有些内容是完不成的。我认为可以分开上,也就是课堂上完成一部分,课余完成另一部分。在高中开设美术教学模块,可以是1+1的形式,或者是1+2的形式。前面的1指的是美术鉴赏模块,这一个模块各个学校都能开设的,关键是后面的1或2。如果选择1+1的形式,可以选择书法,除鉴赏之处,其他模块都要占用一定的场地和一些工具,而书法课相比之下,只需要毛笔、墨、纸张,对学生来说还是很经济的。如果是1+2的形式,除了书法外还可以选择设计工艺,具体开课时以自己的条件,以平面设计为主,比如二方连续、单独纹样、小海报、平面构成等等。总之,根据学校条件,积极开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块。

篇3:上美术课感受

一、促进学生的优势互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互助性。

一堂美术课上完后,教师很关心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学环节是否清楚,学生的思维是否跟着教师转,老师的提问、引导是否得当。老师的顺利授课,往往由少数优等生唱主角,大多数学生处于人云亦云的状态;加之现在老师常常强调学生学习时要创新,不能雷同,使学生学习各自为营、固步自封;学生思维面窄,不愿与人交往、沟通,这些都体现了以教师为本的教学方式。这些显然在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发展,怎样打开学生心灵的窗口,去迎接新的学习方式,去接纳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去主动与他人交往,笔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得以转变。如:八年级美术《最亲近的家具》一课中,学生利用从生活中收集的各类电器的硬纸包装箱,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力学的原理合理设计一张椅子。以往一节课时间完不成,学生各自作业进展很慢,往往要拖到下节课。上课时间不够用怎么办?在学生制作中可以发现:男学生在分割纸板画线条占有优势,可在制作时就显得不够细致且手忙脚乱,而女学生在制作上显得心灵手巧,但在纸板分割时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弄伤了手。笔者这时因势利导,先让一组学生(男女)试着合作制作,通过利用双方的优势相互合作,他们很快做完了制作,于是赶紧召集全班学生前来观看,让学生明白互相合作的重要性。课后,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和他一起制作。”在适当时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相互学习,使他们在学习中优势互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合作让学生的眼睛变得明亮

合作学习是全体成员一起从事探讨、学习的一种有效学习活动,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以及老师主导作用这两方面的互动。

在美术欣赏与评述中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一个方面即——欣赏力,只有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才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面对学生的有限认知,如何让他们在欣赏时擦亮明亮的双眸,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去发表各自的感受、认识,使学生用他们特有的语言来发现美。如:八年级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欣赏》一课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你看过×××电影吗?里面讲述了我国古代的哪一雕塑?(学生稍作讨论)回答:“秦始皇陵兵马俑”。追问:你认为这样的作品可以称做是雕塑吗?雕塑的意义是什么呢?讨论后告诉老师可以吗?(4-6人一组,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各自阐述,激发学生的观点)学生小组讨论及查阅资料得出结论:这样的作品可以称为雕塑;雕塑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物质材料,通过不同手法的制作能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情感的,具有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按其形态,一般可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秦始皇陵兵马俑属于圆雕。老师继续依次追问: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你知道多少?汉代雕塑有怎样的特点?霍去病墓前雕塑整体风格是怎样的?谈谈你认为最经典的作品?南京是六朝古都,你是否了解一些六朝时期的作品?中国四大石窟是哪几个?著名的作品你了解多少?你们能通过讨论及共同查阅资料的方式总结出答案吗?学生通过小组综合讨论后,拿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答案,然后推荐一位同学回答,其他组的同学做补充或提出不同的看法,由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综合众人的想法进行归纳,由此带动学生进入中国雕塑的历史长河,使学生在欣赏时感受合作学习的愉快,为学生插上梦想及想象的翅膀,擦亮学生智慧的双眼,感受及发现真正的美。

三、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渗透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当在合作学习时遇到问题时能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有疑惑时会提问,有困难时会求助,意见分歧时学会思考,答案不明确时会讨论。

在上美术课时,笔者一改以往上课的师生问好的方式,而改为学生由组长向各位组员握手已示真诚致意,顿时课堂气氛活跃,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如:在七年级美术《物品上的花廊》一课中让学生分组按各自拟定的题目进行合作制作。教师师采取了适当的激励措施: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将获得老师制作的“最佳制作奖”,当第二小组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第一个做完他们的作品(用纸杯、可乐瓶及手折花制作的各式笔筒),经老师查阅,宣布“最佳制作奖”为第二小组时,小组长竟然和组员相互击掌致意,来庆贺他们的喜悦之情。那一瞬间他们感受着合作学习的快乐,感受着合作中的成功。合作学习培养了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发掘了学生内在的潜质,促进了学生的交流,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在合作学习中真正做到组内互补、融洽,组间竞争,团结。

篇4:感受美术的魅力

一、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理解能力

“要让学生知道艺术品并不是自然的产品,它是人类精神思想和感情的产物。”通过学习和了解各种绘画风格和流派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的重要技法、风格、流派和思想观念,领悟美术作品的语言并了解它是宽泛的,有个性的,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风格,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或表现或抽象,数不胜数。要培养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表现技能的美术作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学生偏爱写实性绘画的固有观念,建立起多元化的绘画欣赏评价标准和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欣赏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广泛接纳不同观念和风格流派的绘画作品,包括欣赏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等夸张变形的绘画艺术和抽象绘画艺术等等。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提高了,学生在作画过程中,才能不受传统写实观念的束缚,才能同样很自信地审视和评价自己的美术作品,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创意和个性,才能对自己的绘画学习有自信心。

二、 加强美术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绘画形式美的理解能力

美术语言由线条、形状、颜色、纹理、图案和形式构成。它们象词汇一样共同工作,创造形象的“句子”。当然美术语言还包括明暗、空间等要素。美术作品无论有没有情节和主题思想,之所以被称之谓“美术作品”并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取决于其独特的美术形式因素,即造型、色彩、肌理极其构成规律等美术语言的完美运用。一幅作品,如果它的形式不佳,就无审美价值可言,再好的内容也就不能艺术的呈现并为观众所接受。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美术语言“无所不在”,欣赏中,创作中。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一下子进入美术欣赏和创作两种境界。例如学习了线条的质感表现,就会用不同的工具来画出独特的线条,并体会线条的韵味,同时也能欣赏和体验他人美术作品中线条运用的美感。因此,强调美术语言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对绘画艺术形式美的感受,提高学生美术语言的表现和欣赏能力。

三、结合美术语言的学习,逐步学会用美术语言来写生、创作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

美术语言的学习要结合对现实的写生和表现练习,学习要求可以用具像的方法,但不作写实性要求,不要太关注画的像不像,而要使学生在写生过程中体会美术语言的意义和作用。鼓励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去表现生活,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体现出每位学生自己的美术语言个性。对学生绝对不能提过高的要求,“当他展示出一只羊站在田野里的画面时,你要控制住你可能说‘来,让我来告诉你怎样来画一只更好的羊’的冲动,你应该懂得,‘他的羊’站在‘他的田野里’,和你心目中的那一只并不一样。”但是,教师并不是旁观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对个性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如在写生课上,教师可以示范,让学生看写生的全过程,如何观察,比较,如何用笔表现,画面的线条、虚实,物体间的穿插等等。当学生画时,必须是他眼睛所观察到的,“别人的眼睛不能代替你的眼睛,别人也不能代替你的感受”。运用所学的方法或技法表现自己的所观所感,才会具有个性、创造性。

四、学会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学会享受这过程

生活中的美,不仅是一种具体的客观存在,更是浓郁感情的渗透和浸润。所以,要想发现生活中的美,更需要用心灵去体会,去品尝,去感受。让学生知道美术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形式,学习它,了解它,将会给生活带来乐趣,或是精神上的享受。如:看到的漂亮的衣服(服装设计);漂亮的街头公园(景观设计);造型漂亮的电器(工业设计);能吸引你的海报、广告、店牌(平面设计);.豪华的宾馆、精致的酒吧(室内装饰设计) ;个性的城市雕塑或不同风格的建筑(建筑设计);琳琅满目的家居(工艺设计)等等。学生知道: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校园的,家庭的、社会的。同样一个事物,如果具有独特的眼光发现它的美,并能体会感受它的美,那么你将享受着这份美。学生了解了美术的内涵,不断的接受这些美的信息后,他们会不自觉的留意着身边的美,并将之形成了习惯。

篇5:美术作品欣赏心得感受

经过一夜和一上午的火车,次日中午我们终于到达了苏州,见到了我们写生实习期间的导游。坐上大巴,看着姑苏老城区漂亮的街景,满身的疲惫消除了不少。第一站是四大园林之一的假山王国——狮子林。可能是因为离开了校园,也可能是在火车上压抑太久的原因,总之,在这第一站我们非常欣喜,在假山上跳上跳下,园里园外的逛,一点也不像刚坐14小时硬座的人。虽说是在逛,但是与游客不同,不仅仅是看一看,拍拍照而已,我们还有意识地去观察建筑的外形、构造、材料等,去感受建筑的文化氛围。

在苏州,首先感受到的就是环境的不同。没有想象中的炎热,但是也要比秦皇岛的温度高出一些,最不同的还是建筑的差别。苏州的古建筑,在我看来,它不单单是一个民居建筑,更是一个充满着文化和艺术气息的存在。其建筑的设计、构造和庭院空间布局等,都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厚重的历史感。在山塘街和南浔水乡的考察中,我发现这些地方的建筑多是青砖黛瓦,体量小而轻巧,低层高密度,错落有致,又多数沿河建造,形成一种前街后河的独有的水乡风情。

在上海,超一线城市,中国的经济中心,所以让我最为感叹的就是上海的物价了,简直贵得惊人。记得那天早上,我在陆家嘴的一个路口看到,许多年轻人步履匆忙地通过斑马线,有人甚至小跑起来,即使通行时间还有很长。当时的时间是8:50,他们应该都是赶去上班的吧,这一幕突然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工作压力,我似乎能够看出,这些年轻人的生活并不容易。这里是上海的中心,周围有东方明珠塔、环球金融中心、上海国金中心这些摩天大厦,能在这里工作的人肯定非常优秀,但是他们仍在奔跑,所以我想,比我们优秀的人还比我们努力,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偷懒呢。

我们到达外滩的时候,刚好天黑。一来到外滩,我便被这周围璀璨的霓虹灯所震撼,外滩上纷纷扰扰,热闹非凡,站在外滩上,倚着栏杆,欣赏着绚丽的江景,看着一辆辆五彩斑斓的游轮经过,吹着清凉的江风,确是惬意,真切地体会到了“华灯初上外滩河,江面粼粼傍岸歌”。都说在外滩能够感受到万国建筑的魅力,我这次算是真正见识了,黄浦江沿岸的建筑风格五花八门,有英国古典风格,也有巴洛克式建筑,还有哥特式和东印度式的,有如此多风格迥异的建筑,实在是让人大饱眼福。这些建筑物都配上了璀璨的霓虹灯,让人感到目眩神迷。

第七天,我们来到富阳文村,一个多小时的高速,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不负这样的美景,没有城市的繁华与喧闹,有的只是大山深处的淳朴与幽静,蓝天与白云。王澍老师的富阳文村设计,没有交错的蜘蛛网电线,遵照就地取材的原则,促成了这样独特的风格,原石、夯土、混凝土、白墙的巧妙组合,在蓝天大山的背景下,形成很静美的画面,让人感到舒服。

在宏村的写生过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么是画里乡村,什么是徽派建筑。依山靠水,青色的砖、小片的黛瓦、马头墙,雕梁花窗,飞檐出甍,回廊挂落,雕刻精美,流檐翘角,令人赞叹,让人感受到徽派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巧。在宏村里面,随处可见写生的学生,在南湖边上,支起一个板凳,拿起画本,将眼前的美景描绘下来,很是有意境。每当走在宏村里都感觉被艺术所包围着。在宏村,同学们吐槽最多的应该就是饭菜了吧,其实我感觉还好,可能只是口味的不同,南北的差异吧,在我看来这在山里面算是不错的菜了,只不过潮湿闷热的天气我还是有些不适应。

篇6:参观中国美术学院的感受

今天,是我们到杭州的第一天,第一个去的就是中国美术学院---一个与中央美术学院齐名的一所学校。

我们首先参观了毕业生的画展,各式各样的作品使我们应接不暇。雕塑、油画、游戏、摄影、建筑……每一件都是那么精致细腻,使我自叹不如。跟他们比起来,那可谓“小巫见大巫”啊!

不过,最吸引我的是一幅篇幅极大的中国画,几乎占了一整面墙。它画的是一组人物,从古代的美女到现代的。整张画采用了白描和工笔的中国画技法,清新淡雅,使人有一种置身于梦境中的感觉。画面上的人妩媚娇艳,皮肤白皙细腻,面试桃花带露,指若春葱凝唇,一双丹凤眼微微向上飞起,还有那似笑非笑,红润的唇角,都告诉着我们那是一个“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时如弱柳扶风”的女儿家。我站在那幅画前很久很久,用照相机拍了很多照片,便离开了。

接着,我们参观了它的新校区所有的教学楼的色调是非常统一的灰色,但是在灰色的调子里面有掺差着暖色的调子,坐着车子往校园里面缓缓地驶入感觉就像进入了一幅水墨画。它的造型可以分为几组,一种是比较几何化的形状组合而成的形状;一种是继承了徽派风格的房子,这一组房子古味和现代的感觉结合得很好,是人一看就知道是徽派的建筑却又不失现代感。

另一种是有镂空的墙面组合在里面起到很恰当的装饰的作用。它的墙面很有意思,它不仅仅是使用了灰色的砖墙,而是巧妙地在这些砖里面掺插着红砖和一些黑色的瓦片,使墙面看起来不是那么单调和压抑,反而活泼另类。

而墙面并不是这个建筑的最大的特色,它的特色在于有很标志性,符志性的—长廊,蜿蜒曲折的长廊仿佛像一条线把看起来孤立没有联系的建筑紧紧的连在一起,它建筑的特点就是将长廊外露,起到连接空间的作用。旁边的护栏是用木条编制而成,使本来没有情感、甚至可以说冷漠的建筑有了人情味。

篇7: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感受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感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信息技术课将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面对教材的年年更新、硬件设备的陈旧和不足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等现状,要想上好这门新学科也很不简单。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学生在上信息课之前,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仅仅是课堂的几分钟时间,对信息课非常感兴趣,有时甚至可以不上主课但信息课非上不可,所以老师要正确引导,并上好信息技术课是非常关键的。通过自己几个月的勤奋和探索,在教学方面我也有一些体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上信息课的过程中,我深有体会。

课程导入有创意,激发学习兴趣。一节课有创意的导入方式,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许多小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好奇和新鲜而学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我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年级的不同,利用了多种导入语的形式,比如上三年级的第一堂课,我问他们:你能让鼠标听你的使唤吗?并且能用计算机画出美丽的图画吗?四年级的第一堂课我问他们:你能在计算机里写入你自己喜欢的文字吗?五年级的第一堂课我问他们:你能用计算机上网找你所需要的知识吗?六年级的第一堂课我问他们:你能用Powerpoint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吗?有些学生会的就会自己先做,不会的也就会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而且很想马上知道并自己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在上信息技术的时候,不能讲太多,否则会引起学生的不满,而且也会降低学生学习信息课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而且也允许他们进行讨论。比如我在上三年级的画图课时,前几节课我先把“画图”软件中的各个工具详细地介绍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练习各个工具的使用功能,要求做到熟练地掌握。在掌握的过程中可以一个工具一个工具地练习,而不要求在一堂课上就要全部掌握,同时也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在几个课时能全部熟练地运用。等学生把工具全部掌握好后,接下来的课时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了。画图时,老师不限定要求内容,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而且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为了能更好地完成作业,学生就会精心设计,大胆发挥想象,每节课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作品,如果在画图过程中碰到了哪个工具不会使用的,再问老师,这样对于工具的掌握效果会更好。通过学以致用,既有利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习的兴趣,教授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篇8:鼓励激发兴趣, 感受美术魅力

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美术教学应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引领学生学会欣赏美,领略艺术独特的魅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采用鼓励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鼓励学生有与众不同的见解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服务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理解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积极开拓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美术教学尤其如此,它不像别的学科,有一个标准统一的答案,美术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审美个性。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旧的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教师在自弹自唱,自己把课本内容,照本宣科地讲解一片,然后就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地照画了一张作品上交就行了,这样根本没达到教学目的。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有主见,有创造力,有不同于他人的见解,不对某一审美对象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不扼杀学生灵感的火苗,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去感受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有时教授一幅作品时,我只是简单地介绍作者和背景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如色彩、构图、用笔等方面来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审美观点,然后教师在总结自己的看法,与学生形成互动。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答案也精彩纷呈,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也对美术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在美术上有各自的喜好

每个人在画画时,都有自己喜欢的方法和自己兴趣的东西,对学生的创造构图,我们应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愉快地进行创作。不能以标准式的“像”与“不像”来否定学生的思维创作,阻挠学生原有的兴趣。假若我们所教的是画一匹马,但这学生画的却什么都不是,我们能责备这学生吗?我在美术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我们中小学的美术教师要尊重学生美术上与众不同的兴趣,用某处可“稍加一点”“稍变一点”的语态来保护和拓展学生继续作画作图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人类的精神创造。”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由于很多同学没有经过系统的美术训练,对美术存在神秘感。特别是在创作时,像画画、做手工等等。有时可能心存顾虑,害怕自己画不好,手工做不好,怕被同学嘲笑。但是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从小都有一种艺术创造欲望,而且美术课是多彩多样,内容非常丰富,手工制作、画画中还包括漫画、素描、国画等等,如果能认真开展,美术教学是非常容易吸引同学积极参与的。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创设多样情境,如编一个童话故事、设计一次比赛、组织一次展览……美术是视觉艺术,其形象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所以精美的图片、教具、手工作品无一不唤起学生内心对美的事物的向往与喜好。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不照本宣科,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展现自己的才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果有的学生对手工制作比较有兴趣,我就鼓励他们大胆亲自动手,也可以不依照课本上的要求制作,按照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步骤,通过自己对材料的感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多角度的创作。通过多种多样的创作效果,就会发现学生的创作结果各具特色。我也对每个同学的创作都给予积极的鼓励, 激发学生自我创作的艺术美感,从而热爱上美术课。我在课堂上还鼓励学生平时多观察、多体验生活,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去体验美,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艺术美是无处不在。这样在上美术课时,学生画画或手工创作时,积极性非常高,能够自己总结规律,完成好自己满意的作业。

我通过鼓励学生自己发现美,自己积极去参与创作,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与肯定,—步步引导学生热爱美术,热爱上艺术,逐步培养其审美感知力与创造力, 引领学生走入艺术的殿堂。

四、鼓励是一门艺术。

实践证明: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鼓励是一门艺术,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一个人不会把生命出卖于你,但会为了一条彩色的绶带把生命奉献于你”,可见鼓励的作用之大,美术教学本来就是一种审美教育,美术教师的一个眼神的、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心中的美感,同样非常重要。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鼓励性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学习美术的自信心,感受美术的魅力。

我在教学中,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发现每个学生的细微进步,不断地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美术课上有成就感,从心理上热爱美术课。

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有颗上进的心,都渴望获得成功,渴塑获得别人的赞美,特别是教师的赞美。而且中学的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而是旨在培养学生的绘画的兴趣,激发对美术的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我根据美术课的特点,设立不同的目标和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不同的目标中,获得老师的赞美、肯定, 获得成功的喜悦,寻找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

同时我在鼓励学生时,注意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来赞美学生。如语言的赞美,真挚的语言最能打动人心,对学生由衷的赞美,尽可能将那种赞赏的感觉流露出来,例如:“你画得真好”、“你的颜色上得真好”。在批改作业时,能加入一两句简单的评语“进步很大”、“真有创意”等,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增加学习美术的信心。还可以通过身体语言,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等,让学生感觉这种鼓励的真实感,使他们更真切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关心。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新课改理念的大背景下,我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教师应当发挥美术教育的独特作用,在美术课中鼓励学生有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心中的美感,这是现代美术教育的任务,也是每一位美术教师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 (实验稿)

[2]、《骂出好孩子》台湾/黄静萍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月

篇9:上美术课感受

一,分享搜集资料,让学生在交流中动起来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力”是新课改的灵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改变教师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自己检索、获取、选择、阅读信息、对艺术有自我的分析评价。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在交流中质疑,在交流中创新,在交流中创造,在交流中成长。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了,思维更加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二、创设课题情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动起来

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创设课题情境,把玩带入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游戏、感悟、发现、想象、创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又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如,我在教学《泡泡乐》一课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习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玩吹泡泡游戏,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兴趣浓厚,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泡泡的形状、颜色、大小。最后让学生动手画出自己眼中的泡泡图,看!同学们画得多么认真啊,一幅幅《泡泡乐》生动有趣,乐在其中。这种有目的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玩中学习,学生没有了学习的负担,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快乐!

三、补充范画“留白”,让学生在想象中动起来

“留白”是中国画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整幅作品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达到了所谓的“此处无物胜有物”的艺术效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师范画“留白”就是教师在范画时不把一幅画画完,而是在板面上留有空白,这种“留白”是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发现的空间、创新的空间,留下探究的空间,更是留下发展的空间。启发学生想象补充完成一幅完整的画,就是要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去完善画面,丰富画面,组织画面。比如,我在教学《小鸟的家》一课时,学生学会了小鸟和鸟窝的表现方法后,教师有目的地环境“留白”,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小鸟的家在什么地方?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的说在草地上、有的说在水边、有的说在树上、有的说在屋檐下……更有趣的是一位同学把小鸟的家安在了小鹿的角上,并取了一个有意思的名字叫《移动的鸟窝》。学生们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世界,那种无拘无束的想象力真是令人敬佩。毕加索说过:“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这正是对儿童丰富想象力时的高度评价。

四、完成美化作品,让学生在体验中动起来

美术作品的完成是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的美术作业既是学生独立体验知识内化的过程,又是反馈教学中师生学习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更是直观反映教师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一幅幅作品在教师“留白”的范画中丰富起来,在学生精描细涂中漂亮起来。学生们笑了,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老师笑了,使他们看到了美术新课程改革的灿烂阳光。

五、评价展示作品,让学生在参与中动起来

作品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改进美术课程不断优化的主要环节。作品评价要营造民主、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打破教师独裁式的评价方式,提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提倡开放、多元的评价方式。学生的作品凝聚着学生辛勤的汗水,经历了一个辛苦的创作过程,作品评价要通过学生自评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进一步互评对学生作品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使学生在互动评析中增进交流和沟通,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地发表对作品的看法和建议,以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提高学生作品的审美能力。让评价真正为教学服务,让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互理解,相互完善,相互进步,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总之,素质教育离不开美术教育,离开了美术教育素质教育无从谈起。

參考文献:

[1]杨一鸣.青少年性行为低龄化的研究与对策[J].中国性科学,2010(1).

[2]丁志光.例谈“教学后记”的撰写及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

篇10:上美术课感受

教材总析:本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上网欣赏各种音乐风格的曲子使他们能运用各类电脑绘画手段恰当表现内心对音乐的感受。本课列举4大类音乐的特点,让学生正确体会并用抽象画手法进行创作。教学中注重结合艺术新课程的要求通过音乐与绘画艺术的双重美感熏陶来激活学生更多的艺术细胞,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去探索美、鉴赏美、创造美。本课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用点、线、色彩的形式恰当表现出自己对某类音乐的体验,画出的感觉最好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教学思路:本课跳出普通艺术课跳跳唱唱说说画画的老圈子,运用最先进的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艺术殿堂,音美两位教师联手打造网络环境下的艺术课,让音乐欣赏和抽象绘画环环相扣密切穿插共进共行,将音乐和绘画给人带来的艺术享受毫无保留一一展现,在四十分钟内师生共同煨煲一锅色香味俱全的艺术靓汤,全课运作在唯美中进行。

一、新颖的题材赋予更深刻的人文性

在课程设计上,《听音乐画感受》摆脱了旧的教学模式,不再以单纯的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而是把艺术知识、技能的学习渗透到“听音乐画感受”这个人文主题中,让学生始终围绕“听音乐画感受” 这个人文主题展开轻松愉快的学习。小学生特别喜欢音乐,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因而在教学的初始阶段通过播放Enga的Caribbean Blue片段,运用综合艺术中的影像、声效、语言文字效应,引领学生进入自己非常熟悉的捕捉蝴蝶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一下子就沉浸在曼妙无比的艺术氛围中,仿佛亲临其境,随着天籁般的歌声和优美的旋律融化在画面的湖光山色之中,通过欣赏学生很快就理解到音乐和绘画从来就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从而为下面欣赏各类曲风的音乐得到充分感受再用画笔尽情描绘做好了合情合理的铺垫,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听音乐画感受”。让这段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艺术课程中的人文性目的,即用艺术的感人形式、丰富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打动学生的心灵。

二、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揭示课题后,教师在此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将视听艺术有效的结合,因此我们在此处将课件设计为随着《保卫黄河》那铿锵有力的节奏及歌声出现黄河波涛汹涌的VCD壮丽场面及黄河壶口瀑布一泻千里的图片,让其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听觉视觉上受到强烈冲击,迅速进入欣赏角色。同时教师也将中**亲河黄河介绍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保卫黄河》的歌声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吻合了艺术课程标准中的经典性要求。紧接着课件显示一幅抽象画,用教师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获得得音乐感受还可以用点、线、色彩的电脑绘画形式表现,开始进入本课的教学重点环节。为了给学生提供创作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情感交流为一体,大胆创新利用电脑配乐绘画。在具体制作时随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起伏用抽象画中的点线面手法一一展现电脑绘画全过程,为了踩准音乐节奏,我们的制作甚至精确到了0.1秒,使音乐与绘画艺术之美真正融为一体,达到了艺术课程标准中的所提出的创作性目的。

三、学生主动参与自觉成为审美表现的主人

接下来的连续三段环节全部是围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曲风的音乐、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赏各种绘画表演来展开的,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学生能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课堂上的自我表现及交流。例如进入第二环节的欣赏中,我们就设计了由学生上台演奏电子琴《天鹅湖场景》这类节奏缓慢的抒情性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情感价值的目的。

此外我们在第三欣赏环节中,精心安排了刘老师的古筝演奏及吴老师即兴作画表演,联手打造音画时尚,让学生耳闻目睹深切体会音乐美术的同源关系,教师的倾情出演让学生与美感来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更加深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到了第四环节因学生对迪斯科比较耳熟能详,创作起来也比较容易,因此教师在这里特意设计了师生共舞的形式加让学生代表上台运用不同绘画工具现场创作并谈感受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就直接让学生参与了教学过程,体现出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真正的小主人角色,而教师只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信息,使学生尽情尽兴的参与到艺术活动当中,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真正使这节课达到了艺术课程标准中的愉悦性目的。当学生沉浸在课堂气氛的高潮中时,教师巧妙的利用弹唱方式而一改普通叫喊方式让学生逐渐安静并坐下来,这样做就达到了课堂纪律上的收放自如,此形式鲜活灵动乃本课教学设计中精彩一笔。

四、网络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进入学生点听音乐电脑绘画创作阶段,教师在此以网络教学形式要求学生上网点听音乐画出相应感受,让学生感到网络教学已真正走进课堂,高科技信息技术时代已经来临,因此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带耳机点听音乐家电脑绘画的作业形式可为匠心独运,令听者观者画者都耳目一新。在网页上设计了“作品上传”及“浏览作品”板块,为的是能在课堂上让学生的作品及时上传与他校此课的优秀作品一起供上网师生欣赏借鉴学习,同时也提高学生课堂创作的积极性并给足他们荣誉感。全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并没有着重于给某种音乐适合某种画风作定论,而着意于让学生一路学习一路欣赏领会,创作时让学生自己寻找各种适合表现不同音乐类型的画面,学生创作后教师也不做常规性总结发言,而采用了学生自我分析创作意图同时教师配上相关背景音乐,让现场每一个人清晰地听着音乐看着画面,共同体会作者的感受,从而获得认可或部分共鸣,本课难点由此击破。

五、课外延伸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篇11:上美术课感受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小朋友的画,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题材,

反映生活,激发他们表现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

2.通过创作自己心中最美的感受,培养学生善于用绘画语言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可表现的绘画题材,激发他们表现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表现生活的兴趣。

(四)课业类别:

绘画创作

(五)用具准备:

1.教师:书、本校学生作业。

2.学生:书、彩笔。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调动学习的兴趣。

二.导入新课:

1.由愉快的假期生活引入创作。

2.板书课题:《我心中最美的感受》。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首先让我们看几幅儿童画,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自己心中最美的感受?”

(1)《自画像》:西班牙小朋友画

突出了自己的容貌特征:高高的鼻梁,大大的眼睛------,又用了大片的红色为背景,更突出了自己的外衣,显得鲜明、庄重,因为有了手中的小花和衣服的花边,又使得画面活泼了。

(2)《房子》:学生观察,说出这幅画是用什么方法绘制的`?

布贴画,出了房子的组织有序,形状多样以外,特别是黑色与白色的对比,衬托出江南美景的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同学们应学习变废为美的巧妙构思和自己创造美的能力。

(3)看书p2~3宣布所要欣赏的儿童画:

a.《节日》保加利亚小朋友

b.《打雪仗》日本

c.《芭蕾舞》苏联

d.《摔跤》《傣寨小景》中国

2.学生分小组讨论欣赏内容:

a.内容:选材

b.色彩:

c.构图:从四个方面讨论

d.特点:

3.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表各组意见:

4.教师小结:以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题材教师讲解每幅作品。(突出教学目的)

5.出示几幅本校学生作业,进一步请学生分析“艺术来源于生活”。

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把自己在生活中认为最美的事物表现出来。

五、学生进行构思、起稿: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发作业

三.讲授新课:

1.展示并讲解几幅好作业,并请学生自己谈一谈。

2.通过恰当的色彩也可以突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感受。

3.优秀作品展示:

四、学生继续创作,教师辅导:

五、课堂小结:

上一篇:牛玉儒电影观后感下一篇:赴浙江培养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