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感想

2024-04-29

说课感想(精选9篇)

篇1:说课感想

说课有感

学校领导为了让我们这些专业教师尽快进入教学角色,做好上课前的准备,要求教师进行说课,我被排在了第一位。刚开始我满脑子一片空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专业知识缺乏,教学设备没有到位,设计一堂完整的课真的很难,简直是“一穷二白”。但是如果想作为一名优秀的通用技术选修课程的教师,必须强迫自己尽早进入角色,所以接到任务后我几乎每一分钟都在设计我的课堂,直到走上讲台的前几分钟我还在修改,在肖琳主任的指导下,我成功地设计了我第一堂课。为了设计好这堂课(90分钟),我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设计课堂中每个小细节到亲手设计每个教具,整整花了两周的时间。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研究课标教材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所以我又一次认真地学习了电子控制技术的课程标准,领悟了其中的教学宗旨的内涵,技术课堂一定要体现“创新意识”,注重“技术素养”的培养,防止过于专业化的教学。以此为目标,我仔细研究苏教版、河南版的教材的第一章内容以及必修2中与该模块紧密相关的知识,直至每句话都理解、消化,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研究完教材,我发现我们的课时很限,教材的内容又非常广泛,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重点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只能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抽取出来,再把知识点融入到我设计的具体可行的案例中,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并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电子控制技术的价值。所以在设计时,我完全打破了教材的内容的先后顺序及列举的案例,自己设计了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

二、大胆设计课堂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句话一直以来都是我创造的力量源泉。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能很完美地设计一堂课呢?我认为中职的项目教学法很适合我们的技术课堂的教学,“做中学做中教”的思想对我的启发和帮助非常的大。我经过无数次的设计-推倒-设计的过程,设计了以下环节:复习—电子演播室—联系实际大讨论—典型案例分析—我爱发明—作品展示、评价—小结—作业几个环节。然后通过网络等手段收集教学资源并进行比较筛选,正是由于我的大胆设计,才使得我的教学设计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自制教具学具

由于实验室的设备还没有到位,为了让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我自制了“皮影”“下雨关窗”小房子、模块化的教具。这些教具不但环保、直观形象、更把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了制作更真是的“皮影”,我通过网络了解皮影的历史、制作过程,用纸板、废弃的木棍等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制作。这些教具同时也给学生树立了榜样,让学生对这些小发明感兴趣。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也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准备了素材。

三、反复修改完善

为了让课堂更加完美,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有所成,我每天都在研究我的课堂设计的每个环节,比如:导入新课如何导,用哪个视频最合适?复习的环节放在什么位置最合适?再说课前,我至少写了4个版本的教学设计,通过多次的比较、揣摩。为了今后的课堂更完美,我还会不断地修改、完善我的教学设计。

四、评课提高水平说课完毕,由方振强老师带领所有的听课老师对我的课堂进行评价,我的收获颇多。每位老师对我的课堂设计都给予了肯定和认可,同时也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比如:视频资料可以再前沿些、教师引导可以再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这些宝贵的建议会使我的课堂更加完美。

通过此次说课,我对电子控制技术的教材理解更深入了一层,通过设计课堂,使我的思路打开,形成了我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以后的内容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搜集了大量的视频、自制的教具、学具等资料,为今后的教学做好了大量得教学资源。同时通过此次说课,使我更加地喜欢这个专业的教学工作,对自己能很好地上好这门课更加地有信心。

篇2:说课感想

写说题稿过程中,对高中知识遗忘比较多,题目中的知识点罗列得不齐全,一些题目难以解答。有机会可以多回顾高中知识,最好可以找到曾经做过的笔记;对于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不齐全,可以每做一道题目可以都分析它的思想方法;教材的地位作用认识有所偏差,可以多看一些参考材料,把整个高中教程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题目的数学背景不熟悉,可以多看一些参考材料;解题的格式与表述不标准,可以多看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对其进行分析、学习;变式题不好找,可以把做过的类型题整理出来;缺少经验对教学分析做的不透彻,多多争取机会上台说课,做教学分析。

每位选手总体上都做的很好,优点不少,这里说一说缺点。我觉得他们的板书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部分选手的说题逻辑不够严谨,ppt吸引力不强,内容可以继续修改润色。

什么是说题?所谓“说题”教学,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上说题目的条件、结论、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概念、公理、定理、原理等);说条件、结论之间的转化;说与学过的哪一类问题相似;说可能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说自己的想法和猜测;说解题方法是如何想到的;包括学生说题和教师说题。说题,把审题、分析、解答和问题的思维过程按一定的规律,一定的要求讲述出来。说清题,怎样解,为什么这样解,与新课程理念、标准的联系,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的作用。从解题角度看,主要是指解说解题的思路、方法及其规律。

篇3:直播台湾感想

是台湾春天的气候多变吗?我想我不会忘记垦丁这个海洋度假胜地, 突然的大风大雨, 还有基隆雨港超级难得的烈日炎炎。虽然台湾这个小岛从南到北, 天气多变又难掌握, 但正因为这样去可以偶尔会给人惊喜!后慈湖的一点点飘雨, 不是挺有诗意的吗?台东的太阳也让飞行伞的画面拍起来更显明亮快乐了。

是台湾的食物吗?北京朋友说甜, 福建朋友说淡。大家都记得阿里山上原住民餐厅的大锅面吧!在赶路拍摄了几天之后, 柴火烤的山猪肉与香肠, 配上汤头浓郁的面条, 台湾口味的随意煮大锅面, 一定能满足大家的胃口吧?

而我最难忘的是, 你们敬业、执著的精神!台湾的太阳毒起来可真吓人, 但王世林与郑苏两位主持人一声不吭, 顶着艳阳, 一遍遍排练, 摄像同仁也扛着摄影机爬高涉险, 编辑与编导们更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 穿梭在直播车与拍摄地点间, 努力与我的乡亲们沟通, 他们试着尽量不卷舌, 偶尔还会用上几句刚学会的闽南语……大家收工回旅馆时, 可以看到手脚上晒脱皮的、蚊虫咬的斑斑点点, 不过大家还是继续开会、讨论、安排明天的行程。我感谢你们, 这样认真地对待我的家乡台湾, 让她美好的一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我不能忘记的还有一些安静的、不匆忙的片刻, 听起记者们谈起先前踩点拍摄的心情, 我才知道, 原来台湾在你们眼中, 不只是一些新奇景色、海岛风情, 原来还有人会注意到旅馆服务员的细心、台北小巷或苗栗山城中的茶馆氛围, 原来还有人跟我一样爱上台东花莲沿海的质朴自然, 跟我一样会挑剔一个城市有没有文艺气息, 喜欢每到一个地点就找家咖啡馆坐坐。

因为工作很重, 直播很紧张, 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大家体会台湾的悠闲, 让大家看到真实的台湾民众的日常生活。不过凡事有余韵总是好的, 这样大家才会想再来更深入地认识丰富多采的台湾!

篇4:“校长说课”比较“教师说课”

《落叶》说课实录稿

主讲 / 窦桂梅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我认为,对于主题教学中的“主题”把握,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确定。就是说,主题的内涵和外延,一定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年龄,让孩子得到相应的感受。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所认知的内容,是不能和高年级的学生相同的。

众所周知,窦桂梅校长以主题教学闻名(可见《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本篇说课,并非实践型说课,因而没有“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等内容。实际上,它是一篇观点明晰、案例充分、对实践有高度指导价值的理论型说课。窦桂梅校长通过本篇理论型说课,高度概括介绍了主题教学中“主题的螺旋上升”,由此指导一校之教学。事实上,理论型说课正是校长引导学校教学风格、风向最直观、最有效的手段。

本篇说课的第一段,窦桂梅校长便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本篇说课的中心内容——理论型说课是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首先应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立场鲜明。

因此,这又涉及到一个主题教材编排的体系的序列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升高,同一教材的主题的内涵和外延也应不断螺旋上升。这是编者必须要考虑的。而不是这年一个主题,下一个年级就不用“继续”探讨了。不同的主题之间也不是割裂的。关于主题,不是单纯“精神”层面的,包含很多,只是用“主题”概之,决非以往“思想教育之延伸”。从主体本身来讲,可以大而化之,可以小而化之。有时,每一个大的主题里也应该含有与之相关的小主题。一个个小的主题也许就是一节课落实的“点”,有时这个“点”需要一个星期落实;有时植一棵“小树苗”需要几年的成长,甚至一辈子的感悟。

就拿“落叶”来说,其本身的主题内涵我认为特别丰富,但却不能在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里“揠苗助长”。

因此,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我定位较低,让落叶富有“情趣”,当作大自然给小朋友的最好的“贺卡”,适当暗含“四季轮回”之哲理。于是,除了识字解词之外,扩展了几篇不同体裁的小文章作为阅读积累。课后再进行“拔根游戏”的说话练习、“贴叶写话”的练习,作为说话和写话的补充训练。

理论观点需要实际的事例来证实。说课中要引用恰当的、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是理论型说课的重点。在本篇说课中,窦桂梅校长先后以“小学一年级”、“中年级”、“随着年级的升高”、“再往上走”、“再往高年级走”五个阶段,以实际事例说明主题的螺旋上升。此时,窦桂梅校长讲的并不是具体的《落叶》这一课,而是“落叶”这一主题。很显然,对校长的亲自指导,各个年级的老师会对号入座,再从自身角度进行教学研讨。

如果在中年级,我想,我们可以从“物质”价值的角度出发,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落叶的形状”——如手掌形的、羽状形的、椭圆形的等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引领孩子探讨“落叶”的色彩为什么会不同,为什么会从树上落下?当然,“哪些作为药材?”“为什么会变成肥料?”等课题也会在孩子间开展研究。最后写成的研究报告,就是很好的作文呢。

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还可以继续提升。比如,“落叶”后面藏着如人生打击的“寂寥萧瑟”甚至“悲凉痛苦”。这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学习这样的文章。如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如王勃的——“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再比如鲁迅的《秋夜》中“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以及他在病重期间写的一篇关于落叶的感叹。透过文字,再把这些不同年代、不同特点的作者放在一个时空进行讨论,一定别开生面。

再往上走,我们还可以从“落叶”的主题中反映人如落叶的一种“归宿”。于是,我们可以读日本作家东山魁夷的《一片树叶》。一夜坠地决不是毫无疑义的,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同样,一个人的生死就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活。死,固然是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庆幸——也许,这就是那片落叶向我们娓娓道来的生死轮回的要谛——高年级感受的这些,回忆童年学过的《落叶》,尽管是童话,但想起老师下课前的那段话,与上面的有相通的地方,就像桥梁搭建在上面的命题,轻松“行走”过来。

当然,再往高年级走,我们还可以以“落叶”作为一种哲学命题——“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叶子”,参差多态,各有风貌,又是一个命题可以研究——这又和当年研究叶子的形状的内容有了连接,并提升到精神层面。

需要注意的是,窦桂梅校长在本篇说课中所引用的事例,都附带阐述了“这样做的效果”——理论型说课不是纯粹的理论交流,它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该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说清楚。

“落叶”这一主题,一个小学一年级的一节课里到底应该怎样体现?或者体现多少?我也把握不准。只是努力围绕设计的有关“落叶”的课堂活动以及课外活动,给这些小朋友心里种下一粒种子,让其在今后的精神成长中开一朵属于这一点的“花”,结一枚属于这一点的“果”。除了上面我们可以做的,还可以开展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制作书签,可以创作古代和现代诗歌,可以举行有关落叶甚至秋天的“古诗文朗诵会”或者“诗句探讨会”,还可以开展一次读书活动。比如读美国小说家欧·亨利的名著《最后的一片叶子》……要探讨的话题应有尽有。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说课,都应留有张力、留有发展的空间,而不要盖棺定论。窦桂梅校长在说课结尾处提出自身的疑惑,不仅仅是对自己抛出问题,也是向全体听说课人求解。

教师说课(实践型说课)

《边城》说课参考稿

主讲 / 余映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nlc202309041033

【教学创意】

两次整体阅读教学。

两次整体阅读教学中都用师生交流的方式进行。

第一次:读出文中的“美丽”。第二次:读出文中的“忧愁”。

这是一篇典型的实践型说课稿。不过,与大众范式不同,完整的余映潮老师的说课稿有其特殊的格式,大致包括“课文品读”、“语言卡片”、“说课”、“助读资料”四大部分。

其中,“课文品读”可以视作“教材分析”,但更为细致;“语言卡片”与“助读资料”可以视为教具的准备。而本文摘取的仅仅是“说课”部分。

【创意说明】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中,《边城》(节选)出现在高一下学期的教材中,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节选本的课文,或日常教学,或高中语文教学的课时安排,我们都不可能企望将这一课上得非常精美深入——尽管《边城》的赏析文章浩如烟海,尽管《边城》的欣赏角度多如牛毛。

本创意力求做到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达到对小说、对课文的基本了解,力求角度精致,有别样的新意,同时关注学生自读欣赏能力的培养。

此处“创意说明”实际上是对学情分析的说明。

说学情,就是分析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状况、学习能力状况、思想道德状况以及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情况。这部分内容可以单列,也可以插在说教材部分里一起说。

【课时安排】

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内容】

1.进行有足够力度的铺垫。

本文为节选,不进行有足够力度的铺垫无法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节之中,难以让学生感受到《边城》的基本内容与特色。

需要进行铺垫的内容有如下六个方面,其中第(3)个方面是重点:

(1)沈从文简介;(2)《边城》的主要特色介绍;(3)《边城》的基本内容介绍;(4)《边城》的人物关系介绍;(5)节选部分前面的基本情节介绍;(6)节选部分后面的基本情节介绍。

2.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自读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自读课文的每一个部分,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围绕下面三个问题进一步自读课文:①根据自已的发现用一句话对课文进行概括。 ②从看出文章中的“美丽” 的角度自读课文。 ③从看出文章中的“忧愁” 的角度自读课文。

此处实为“说教法”、“说学法”与“说过程”的三者结合。

更多的时候,“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是各自独立的。老师们可以从总体把握的角度,单独阐述教法、学法。比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狐假虎威》说课中的教法分析: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狐狸说的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二课时内容】

1.进入课文学习。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发现、自选角度对课文进行一句话概括。

课堂交流。

教师大致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小结:

(1)这是一个关于“祖孙”的故事;

(2)这是一个关于“心事”的故事;

(3)这是一个关于“唱歌”的故事;

(4)这是一个关于“情爱”的故事;

(5)这是一个关于“边城”的故事。

2.话题讨论交流之一:谈谈自己从课文中读出的“美丽”。

课堂交流。

师生对话的内容可能有:

翠翠之美,祖父之美;

环境之美,亲情之美,人情之美;

语言之美,意象之美,照应之美;

黄昏之美,月色之美,梦境之美。

3.话题讨论交流之二:谈谈自己从课文中读出的“忧愁”。

课堂交流。

师生对话的内容可能有:

翠翠心中薄薄的凄凉。

祖父听歌时的忧愁与快乐。

大老伴弟弟回家时,就决定了离开茶峒。

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

4.教师课堂小结。

可参考下面的内容:

《边城》“背后”所“蕴藏”、“隐伏”的是“美丽总令人忧愁”这一普遍人生哲理。

作者曾说他的《边城》“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而是写出 “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在美的世界里,翠翠享有祖父的亲情以及两个俊俏小伙子的爱,然而因为天保的死失去了所有,只在美的边缘饱尝“失去”的愁郁。船总顺顺本拥有丰厚家资与两个能干的儿子,但因天保的死与傩送的远走他乡而沉郁不语。兵营杨马兵曾对翠翠美丽的母亲唱过山歌,却得不到爱,只能守着孤独孑然一人……一头是美,另一头却又是愁郁,这愁郁正是来自于美。边城世界虽然美丽,但人人却无法有个圆满的人生,在美的境况里隐现着的只是人生的愁绪。沈从文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善难免产生悲剧。故事中充满五月中的斜风细雨,以及六月中夏雨欲来的闷人的热,和闷热中的寂寞”。这“不凑巧”是作者对生命的跌宕和脆弱以及命运的不可捉摸的感喟,也是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理性概括。

——施军《“美丽总令人忧愁”》

说课最忌按图索骥,墨守成规,死搬硬套说课的条条框框。而余映潮老师的说课稿无疑是一份艺术品,真正实现了“说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贵在创造、贵在灵活、贵在特色”。

篇5:英语说课感想

上周五第五节课我们初中外语组进行了说课活动。虽然精心准备了很长时间,然而第一次真正站到台前说课我还是有些紧张。老师们最后做了总结点评,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想就如何做好说课活动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一:说课内容来源于教学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第二:说课结构摆脱传统说课框架的限制,虽说是随心所至、真情流露,但又绝对不是凌乱一片、杂乱无章,而是本着要把教学目的说明白开始进行介绍,说清怎样去教,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将必须要交代清楚的几个问题如: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等巧妙地融合到自己的介绍之中。整个过程浑然一体,娓娓道来。

第三:语言简洁、清晰、易懂。没有什么高谈阔论,但又有足够的理论支持;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语,但却将整个过程介绍的清楚明了,而且绝不是课堂内容的简单重复,这都是语言的魅力。

第四:说课的辅助手段———多媒体的运用

篇6:说课的步骤及感想

一、说课的内涵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说课就是全面面阐述和完善教学设计的过程。再简单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教师在说的过程中不仅要将教学方案说出来,更要将隐含于教学方案后面的设计思想、教育理念、具体依据说出来。由显说隐、由隐论显。

二、说课的基本格式 说课的基本框架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目标

四、说准备

五、说教法、学法

六、说流程

七、是亮点或特色

(一)说教材:分析教材。题目、来源,即从何而来、为何而选——

1、说教材:说教材内容就是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它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所以教师首先必须说清楚此次活动的内容是什么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

(二)说学情:说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

(三)说目标:如何确定目标——情感、认知、能力。目标贵在挖掘。挖掘的前提是对教材的分析。目标的评价重点在是否明确、是否具体、是否可检。与此同时,要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原因或突破的方法。

(四)说准备: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活动准备是为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幼儿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五)说教法、说学法

1、说教法:教学方法是教师有效地传递信息、指导幼儿的途径,说教法主要说明在本次活动中将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运用的教学手段,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要着重说明自己其中独创的做法,特别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说教法时注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或手段的依据。

2、说学法:说学法就是说明幼儿要“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的环节,教师要说出教给幼儿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哪些能力。教师在说学法时要说出活动中幼儿怎样学习、依据是什么;自己在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探索的;还要讲出怎样根据班级特点和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教育教学规律指导幼儿进行学习的。

在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常用多通道参与法、体验法、操作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等学习方法。

(六)说流程:这环节往往是拉大说课距离的环节。要点是什么?怎么说才是流畅的?受听的?

一般要说清“总共有几大环节”“各环节的主要目标”。分环节讲清“教什么”、“怎样教”——如何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如何保证重点难点的突破、如何保证所有孩子最大限度地达成目标。这要从“选择什么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训练帮助幼儿在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获得提高”以及“为什么这样教”这几方面说。

(七)说特色与亮点:说课的核心在于说理,重点要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如何突破。因此在对自己设计课程中的思维活动进行审视后,要突出说明自身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最与众不同的,要多角度挖掘。

三、说课的原则:

1、反思性原则

2、生成性原则

3、关注幼儿发展原则

4、创新性原则

四、说课的技巧

说课整个是动态生成的过程,有听众,你能否调动听众的情绪和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说课的成败。所以在说课准备、说课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1、课前说课是课前的预案,想像空间圈较大,所以说课设计要根据对内容的理解,给自己的说课赋于一些基本思想。

2、因说课准备时间较紧,在课前说课可先准备好各领域课程的框架,使目标心中有数。重点去考虑教学设计的框架,以提纲的形式写下来,特别要记下幼儿的特点,问题和需要以及教育对策,遇到不熟悉的教材要仔佃分析教材的价值与内涵,教材与幼儿发展的关系,然后再确定目标。

3、说课整体要流畅,不作报告式,流水式的介绍,流程中许多分环节的介绍过度要自然。

4、说课要有层次感,不要面面俱到将说课说得很细,因为说课只是教学预案。要多谈谈幼儿在学习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和教师的教学策略。

5、说课要自信。富有激情和个性的说课才能感染听众,但同时也要针对自身注重扬长避短。

大班科学《有趣的测量》

一、说内容选择的依据

《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大班幼儿的测量活动是自然测量,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筷子、脚步、小棍、绳子等)作为量具,仅局限与简单工具的测量而不是标准工具的测量。

活动内容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平时的区角活动中,我们会经常在数学活动角里投放一些很多不同的材料,小棍子、绳子、尺子、吸管、铅笔等,经常看到幼儿在东量量,西测测的,好象对于这些测量的活动很感兴趣。用我们自己的身体,让幼儿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测量,这样对于幼儿来说会是很有趣的,幼儿可以在整个活动中都通过不停的身体运动,不停的游戏,来感受测量的乐趣。幼儿自己探索,自己尝试,这样幼儿可以学到很多、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有利于他们以后终生的发展。因此就产生了今天的这个活动内容。

二、说活动目标的确定

1、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测量,并进行简单的记录,体验测量活动的乐趣。

2、知道测量结果与测量工具的关系。

3、学习与同伴那之间相互协商、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体验与同伴协作的快乐。

活动的重点:探索,学习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活动的难点: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三、说活动的准备

(一)知识准备

1、区角活动:教师和幼儿发现大量可以用来测量的工具。

2、观察活动:幼儿会使用生活中常用的一些记录表格。

(二)物质材料的准备

1、事先准备好场地,2、笔、纸、记录表等

四、说教法、学法。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知识建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根据幼儿的这一理念,我从幼儿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入手,让幼儿通过实验、游戏、记录去积极主动的获得对测量的直接经验,通过记录、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幼儿不断的积累学习经验,并且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发现和建构数学知识。

幼儿自主探索活动,必须由幼儿亲身经历,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所以在活动中给幼儿留有较大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活动步骤不宜太细太死,让他们充分体验,才能有助于幼儿获得直接经验,吸引幼儿,使他们更投入自由进行探索,在分享的过程中,进行自主交流与表达,使他们的零星的经验得以提升与发展,从而形成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测量结果与工具之间的关系。

整个活动最主要用了探索操作法;因为幼儿爱动、爱问、好学这一特点,让幼儿自己通过动手、动脑去探索,探索操作法,不仅是作为复习,巩固知识的手段,更应成为幼儿探索知识,寻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符合幼儿思维发展规律,因为探索未知,仅用理解与记忆是不行的,必须进行主动地分析,综合比较和初步的概括以求得测量的方法和结果。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五、说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森林小屋玩,可是,我们去之前啊,要帮助老师先解决一个问题,我们要来测量一下从这里到小屋有多远,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幼儿自由讨论,想出各种测量的方法。这时老师再提出问题。

师:可是,今天老师没带任何的测量工具,我们只能用我们自己的身体来测量,该怎么量呢?

(设计意图:幼儿天生就有好强的求知欲,通过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发现问题,激发幼儿主动的参与活动过程,探索发现问题的兴趣。

(二)讨论与探究:分别寻找测量的方法,并进行讲述。

1、幼儿自由探索测量的方法,在幼儿探究时,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适时引导幼儿发现用自己的身体,寻找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2、并让幼儿进行演示。

(三)幼儿寻找合作测量的方法。

幼儿通过自己寻找测量方法以后,再通过和别人合作,可以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有助于幼儿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主动去和别人合作。

(幼儿的认知结构主要强调直觉思维,教学中与其指示幼儿如何做,不如让幼儿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探究活动为中介的,儿童独立摸索,看起来是“浪费”了时间,实际上恰恰赢得了时间,这种探究最有现实意义。探究性游戏活动的教育目的要求教师更多的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四)引导幼儿把测量或者合作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幼儿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可也是幼儿最缺少的。幼儿在测量以后用怎样的方式将自己的测量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难点。

(五)记录、分享、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师:我发现许多小朋友想出了许多测量方法,请小朋友把你的记录表拿过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的测量结果吧,(请幼儿介绍测量方法及结果)还有和

小朋友不一样的吗?你来介绍一下吧,(幼儿发现结果不同)讨论;为什么小朋友的测量结果不一样呢?再次测量,引导幼儿发现、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

(将幼儿交流的多种经验纳入到自己的经验中来,再次验证,从而使幼儿的能力与知识得到潜移默化的巩固与吸收)

小结:在测量时我们使用的测量方法不一样,所以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在探索中往往会出现许多的错误,作为教师要允许幼儿出现错误,通过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自由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积极参加讨论、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纠正错误,让幼儿的经验进一步得到提高)

(六)集体合作测量

幼儿利用集体的力量再寻找不同的测量方法,幼儿再次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测量,整个活动都在游戏中展开,幼儿充满了乐趣。

(七)、说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物体作为测量的工具再去进行测量。

六:说特色:`

1、操作性强。在教学中,幼儿对操作、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当作测量工具,探究很感兴趣,通过操作──游戏体会了探究的过程和快乐。在活动中,孩子在探究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听觉。

2、活动设计游戏化:孩子特别喜欢玩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可以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没有丝毫的压力。对于个别能力弱的孩子,老师采用集体与个别辅导的形式,并在活动中给他们提供机会,让能力弱的孩子不会为此而产生畏惧的心理;对于幼儿的新观点新发现,我总是鼓励和尊重幼儿的观点,并共同分享。

3、整个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活动层次清楚,过渡自然,通过个别量、小组合作量、集体量,使幼儿在与活动材料、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中获得相关经验,真正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物我交融互动。

我们的这个活动主要体现了《纲要》的以下精神: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注重教育的机智性、趣味性。2、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了幼儿情感、能力的发展。

3、充分利用了教师和同伴这一重要教育资源,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更加具体、全面。我想,在我们的精心设计下,幼儿一定会更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和许多

说选材

认识“1”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1”和“许多”如果只干燥地告诉孩子“1”和“许多”的关系是比较抽象,枯燥的。但伴随着游戏活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小兔拔萝卜”作为小班幼儿学习区别“1”和“许多”的教材,并帮助孩子初步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设计中“小兔子”也是孩子们熟悉的,活动设计简单,形象直观,满足幼儿具体思维形象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步的数概念

说目标:

3岁左右的孩子对“1”和“许多”的理解,总是同实践和物体的认知紧密相连的,所以要引导孩子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亲身体验,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1”和“许多”,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在游戏中让幼儿初步感知“1”和“许多”,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活动重难点: 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的重难点定在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上,因为在学习数的基础上,我们应当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进行感知,让幼儿知道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孩子有的经验:拔萝卜经验 “小兔子和大灰狼游戏”经验兔宝宝和大灰狼的头饰,萝卜若干

场地准备,为幼儿提供宽敞的活动空间

筐子每人一个

说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下开始游戏

兔宝宝,今天妈妈带你们去拔萝卜怎么样? 这种情景开题的方法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目的就是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孩子的注意,促进幼儿各种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二、提出问题,尝试活动,初步感知“1”和“许多” 我们家有几个兔妈妈“1个”,有多少兔宝宝。“许多”,今天我们要带上筐子去采蘑菇,这儿有多少筐子啊?(许多)现在请兔宝宝每人拿一只筐子,拿好筐子我们出发了。

第二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进行初步感知,通过拿筐子,在拿和说的过程中,了解1和许多,让幼儿清楚自己手中的1 个筐子是刚才许多筐子中分出来的。

三、进一步感知,并初步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1、我们来到萝卜地里了,你们看地里有多少萝卜呀?(许多)现在妈妈给你们一个任务,每个小兔子去一个萝卜放在自己筐子里,然后回到妈妈身边

2、我们宝宝真能干,快来告诉妈妈,你们拔了几个萝卜,要求幼儿对妈妈说我们拔了1个萝卜。请把1个1个的萝卜放在妈妈的筐子里,请看1个1个的萝卜放在一起又变成了几个呢?(许多)

本环节中教师让幼儿全部参与到角色游戏中,让孩子们进一步感知了1和许多的关系,知道1个1个合起来会变成许多,从而突破了重难点,达到师生互动,四、结尾部分

游戏“宝宝们快看谁来了几只(大灰狼)啊,一只,那我们有多少只?(许多)让我们一起把大灰狼赶跑吧!

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1个,那些是许多个让幼儿通过分点心盘,分点心,分水杯,分毛巾,进一步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感知“1”和“许多”加强理解“1”“许多”之间的关系,从中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

说活动特色

① 活动情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了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培养幼儿对数的探索和兴趣。

篇7:说课比赛后的感想

梓里中学

王加艳

说课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它能够体现出教师把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效果展现出来。为了能够全方位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我县于2013年12月份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说课比赛,我很荣幸参加了这次比赛。非常感谢各级领导为我们中小学教师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学习,借鉴,展示自我风采!

为了准备这次说课,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在准备说课稿的过程中我发现:说课要认真钻研教材,真的是反复反复钻研;重要的是教学目标要确定正确,教学重难点要定对;然后,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突出重难点,说明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最后,就是看说课时的技巧。通过不断学习,对我这次说课比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经过这次的说课比赛,为我的教学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让我对说课这种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又领悟到一些经验,也总结到一些失败,对于我以后的成长道路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这次说课比赛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说课不是简单的说教学过程,它包括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说教法,说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而且每一个部分要

求都是很高的。例如对教材的分析就要说该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还要针对教材确定重点和难点及其确定的依据。因此,说课前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说出“如何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准备越充分,说课时越有自信,也就越容易成功。

2.说课的课件要清楚明了,说课课件可以和上课课件相结合,必要时就出示一些图片等。课件要根据说课的步骤做,这样的话讲起来不乱,听起来也容易接受。

3.说课不仅仅是对专业的要求,还要求说课者具备一定的演讲功底。因为站在说课的主席台上,说课者就是一名演讲者。说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课人的说课语言和肢体语言。因此,说课时要让语调变化起来,重点难点详细讲说,其他可以略过,在特色和创意的地方重点指出等。

通过这次说课比赛,我意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和有待加强的方面,也对未来奋斗的方向更加明确。在平时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多下功夫在教科研方面,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要做个永思进取的教育工作者。我想我们的精彩源于我们认真的态度,源于我们甘愿付出的精神,源于我们对自身发展有要求。

篇8:四级辅导感想

关键词:单词,听力,作文,快速阅读

对于当前的大学生而言, 英语已非专业技能, 而是必备的素质与能力。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主要任务就是四级考试。而学生在备考四级的过程中, 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 基于这些问题, 我谈一谈对四级辅导过程中的一些感想:

首先, 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对四级考试来说, 也不例外。单词量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听力。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鉴于此, 我决定每节课都进行课本中四级词汇听写, 听写范围不单限于本学期所学课本, 把去年学过的课本上的四级词汇也重新听写一遍, 以旧带新。虽然学生和老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但比较有效果, 而且大部分学生表示愿意继续。

除了背已学过的课本上的四级词汇, 背历年真题中出现的四级单词也是迅速, 有效掌握四级词汇的好办法之一。

其次, 听力是四级考试中的重点与难点。在改革后的四级考试中, 听力部分的比例由过去的20%跃升为现在的35%, 题目的类型、数量、时间全部增加。在听力过程中, 很多学生反映许多单词听清了, 却反应不上他们的意思;或是似乎每个单词都听懂了, 但整句话或文章的意思却似懂非懂。而且近几年的听力考试, 答案往往需要经过推敲和揣摩后才能得到, 这更加剧了这种“听得清, 做不对”的现象。为什么在听力过程中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根源在于听得太少, 并且没有掌握正确的听力方法和应试技巧。

以短对话为例。短对话一直以来都是四级考试中比较有规律的也是短期之内能够有较大提高的一类题型。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话本身兼顾了文化背景常识与语言考察点两个部分, 所以考试时一般不会出现听到什么就选什么的情况。因此, 四级考试的短对话部分产生了一些固有的套路和思维模式。反推法:首先看选项, 大致推测本题的考点, 做到心中有数。在听力过程中, 还应该着重把握听力关键词, 比如but, although等。所以, 每周的语音室教学, 我都会对学生进行四级的短对话专项听力练习。要分类练习, 如, 语音语调练习, 虚拟语气, 因果关系, 否定关系, 时间与数字练习, 比较关系练习等等。每类练习都会给学生讲解解题技巧, 以历年真题为例, 告诉他们此类题出题的倾向, 和容易出错的地方, 并辅以练习。

篇章题则以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三大体裁为主。在听力过程中, 主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就考点本身而言, 议论文的考点集中在论点、论据, 作者的态度等方面;而说明文主要关注说明的对象及其各方面的特点等;记叙文则以短小故事类为主, 主要考察故事六要素。

听力中的听写部分也是难点, 每节课的单词听写已经为这部分打下了基础。听力中的听写部分放三遍, 我要求学生在听这部分之前, 先把整篇听写材料快速阅读一遍, 判断所要听写单词的词性, 这样在整个听写过程中, 对单词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无论是短对话, 篇章, 还是复合式听写, 听力考试万变不离其宗, 就是考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掌握程度。学生单靠课堂上的听力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还得靠课下反复的练习。

再次, 作文部分, 我要求学生每两周写一篇作文, 并且我会按照四级判卷的要求给学生打分, 从结构, 语法, 语言等方面进行评判。并且找出具有典型错误的作文, 利用课上时间跟学生一起, 对作文进行纠错。

对于四级作文要求的字数, 对学生来说一直是个难点。如果写的过多, 不但不加分, 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浪费了多余的时间, 更为关键的是, 写得越多, 越容易暴露自己语言上的弱点。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达到字数而又不至于写得太多呢?所以我要求学生作文分三段式。而且一定要做到层次分明。比如说, firstly, secondly,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等等这些表示层次的词一定得有。并且要求学生每一段中写上四句, 即主题句加两三句扩展句和一个结论句就可以了。这样全片在十二句左右, 每一句十多个词, 就120-150个字了。

网络中也有一些满分作文, 或是作文模板。有些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这些作文, 可自己作文的水平却涨幅不大。我的建议是只要把这些好作文的写作思路掌握, 并且把作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 表示层次的词掌握。也就是说要知道这些作文好在哪里, 并且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尝试着去用。

最后, 快速阅读是考查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做题技巧也是首先看题目, 根据题目设想一下文章可能涉及的主题, 然后花一两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文章每段的首句, 了解主题所涉及的方面。之后就是看题干, 按照出题顺序在文章中快速找到答案。有些词汇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答案所在位置。比如题干中所涉及的人物姓氏会以首字母大写的形式出现, 还有时间, 数字, 比较长的单词等。这些词汇都是在阅读文章查询信息过程中重要的提示。

例如:试题中:“National standards for paved roads were in place by 1921.”

这一题的“1921”是比较明显的查询定位点, 提示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特别留意。

对于其他题型, 比如十五选十, 完形填空, 翻译等题型, 则是利用小教室时间, 一边讲解解题技巧, 一边讲解真题, 把技巧应用在解题过程中。

由于经验和时间有限, 对四级的辅导还不能做到面面俱到, 以上就是我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四级进行的一些辅导工作的体会和感想。

参考文献

[1]http://www.hjenglish.com/zcyy/page/9340/

篇9:雨点儿说课及教后感想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雨点儿》。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让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水,而更美好。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可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读通读顺课文,粗知文章大意;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的关系,这节课学习第二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我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条线,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 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水而更加美丽,让学生懂得珍惜水资源,培 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地美好情感。

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读课文,让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我采用情境法、质疑法、朗读法,例如在教第2至4自然段时,我采用朗读法,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语言,弄清楚问话和答话。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首先我问‚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跟雨点儿去旅行?‛学生很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果想去那要先认识生字宝宝,接着进入生字复习,过了生字宝宝这一关,就可以请出好朋友雨点儿啦,在孩子们大声的呼唤声中引入了新课。

(二)朗读感悟

在第1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是结合课件理解‚数不清‛和‚飘落‛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当学生明白了数不清的意思之后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是水不清的,学生会说出很多东西是数不清,这样就充分理解和运用了数不清这个词,然后再指导学生品读这句话。

课文第2至4自然段,是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我首先说:‚雨点儿飘呀飘,一边飘落还一边说着悄悄话,他们在说什么呢?‛提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去弄清楚雨点儿说的话,接着用课件出示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此时我又提出一个问题:‚‘你呢?’是小雨点儿回答大雨点儿的话吗?如果不是,是什么呢?‛让学生分清问话和回答的话,同时指导学生问话应该用好奇的样子读,回答的话要用愉快的样子读,当学生已经明白怎么读对话后,安排他们同桌练习,然后通过学生分角色、多次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感悟语言的魅力,实现本课的教学重点。

‚是呀!我就不明白,雨点儿到这些地方去干什么,大地发生了变化吗?‛一个提问就进入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学生通过读这一段就知道大地发生了变化。接着出示课件,雨到后,大地出现了神奇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再引导学生同桌讨论交流自己的理由,然后老师出示资料袋,介绍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分?这样学生就明白了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紧接着就带学生到树林里、田野上、公园里去欣赏雨点儿给大地带来的神奇变化,看完美景就让学生把看到的美景通过读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必然会将内心对雨点儿的喜爱、感激、佩服之情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三、拓展延伸

朗读完之后,我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说:‚此时此刻,如果我们就是小花、小草,我们最想对雨点儿说什么呢?‛

最后就用歌声表达对雨点儿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接下来,我对我刚才上完这堂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指导朗读时,我重点抓住人物的对话训练,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特别是我引导学生说:‚你现在就是大雨点儿,老师就是小雨点儿,我们来进行对话‛,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时,他们兴趣浓厚,一个个跃跃欲试,由于创设了角色体验的情景,学生们仿佛自己就是雨点儿,读得很投入,也读出了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不同语气,特别是问句的朗读比较到位。

针对课文中出现的‚儿‛这个儿化音,我在第一课时就已经教过了,可这节课学生仍不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于是我就进行了示范读,让学生听我读然后再让学生读,有个别学生会读,在一次次示范下学生逐渐能读好这个儿化音,但是回到句子中,学生却不能适应,每次读句子还是有许多学生没读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说课感想】相关文章:

说课比赛感想05-09

对说课的感想04-24

英语说课感想05-07

参加活动感想感想06-24

感想怎么写个人感想05-07

作何感想做何感想07-27

课后感想04-10

科研感想04-11

差生感想04-16

军博感想04-18

上一篇:某房地产公司融资报告下一篇:每周工作总结与下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