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说课的感想

2024-04-24

对说课的感想(精选7篇)

篇1:对说课的感想

对说课的感想

一个多月以来,我们班每一位同学都进行了精彩的说课,对此我感受颇多。

这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财富。

对我个人而言,真是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很多,同时也进步了许多。说课的过程中要重视作为一名教师的仪态,在这一方面是一种自然地流露,我已经在这一点有了不错的表现,但是仍然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加强

除此之外,我认为说课是对整个过程的操作,因为同学们的设计过程.思路基本上都是相似的,所以必须做到说课的连贯性以及配合性,这样才能把要表达的内容合理清晰地说给大家,这一点上我感觉自己把握的还可以。

同时,通过听其他同学的精彩说课,我也学到了许多丰富教材的方法以及新颖的教学过程和讲解方法,我认为我应该加强自己的知识,丰富讲解方法,使自己的说课内容更具说服力和科学性。

但是在此次说课中,我有一点感觉比较遗憾,那就是最后却少了才艺展示,我也明

白这是我的一个缺点,这也使我明白了我应该努力的方向,我应该学习更多的东西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我应该在今后的这段时间积极的去学习,去努力提高。

一直以来,韩老师都是我特别尊敬的老师,您在教学过程中也特别照顾我,再次我深表感谢,谢谢您了!

08化学教育班

杨龙

篇2:对说课的感想

高一A组

郑斌

很荣幸参加了这次龙岗区组织的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从事教师职业已经第三年,但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说课比赛,对于说课的流程及要点,都不是十分了解。为了准备这次说课,我查阅大量资料,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通过不断学习,终于对说课这种形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我后来的说课比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六节的“超重和失重”。它是高一物理教材中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内容,也是后面圆周运动章节中有关卫星运动时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过程中的应用规律分析现象的典型实例。学生学好这一节课意义不仅在于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物理学习的方法,增强自信心,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开一个好头。

高一学生在前几章的学习中知道了研究物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本章又初步掌握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也学习了常见的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他们好奇心胜,求知欲强,学习物理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有利条件。但是学生毕竟学习物理时间不长,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对现有知识的运用不熟练,尤其就本节而言:日常生活中对“重”的理解与超重和失重中的“重”的理解发生混淆。这是他们学习本节课的不利因素。

针对学生的上述特点,在说课时强调了这节课时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活动相结合,观察演示实验与分析过程并举的方法,这样使得教材规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原理等有所了解和体验,从而逐步发展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个教学主体的作用。

十分钟的说课时间显的如此的短暂,但由于准备还算充分,最后完成了所有准备内容的讲解。

经过这次的说课比赛,对于我的教学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让我对说课这种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有领悟到一些经验,也总结到一些教训,对于我以后的成长道路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这次说课中我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1、说课的处理还是要根据说课的步骤做,这样的话讲起来不乱,听起来也容易接受。

2、说课的时候要面对大家,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而且语言一定要肯定、坚定。

3、说课时候让语调变化起来,重点难点详细讲说,为什么是重点,为什么是难点,难点如何突破等等。其他可以略过,另外,在特色和创意的地方要重点指出。

4、说课的时候能够运用软件增加效果的就要使用。用相关的软件让说课过程更生动形象。

篇3:我对说课的一点体会

其次, 说课的关键是在“说”, 必须在“说”上下功夫。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把说课内容“说”出来, 而不是“背”出来。我们很多老师不是在“说”课, 而是在背课、背诵课, 更确切地说是在背自己的教案课件, 并且一字不差。要想真正做到“说”课, 必须对自己说课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十分熟悉、深刻理解, 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说”课和“背”课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说”课给人的感觉是说课者在如何把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 传输的确实是他很了解、很精通的知识。而“背”课给人的感觉是那知识不是说课者自己的, 而是在转达别人的什么知识, 更确切地说在转述网络上的优秀课件和教案。

还有, 说课对言行仪表有一定要求, 要求说课者仪表大方、神态自信、动作协调、语言清晰、普通话好等。仪表不大方, 没有一种自信, 给评委的感觉一定不会好!这是说课者给人的整体印象, 会直接影响评委的评分。所以应该充分重视!动作协调、语言清晰也十分重要。动作不协调给人的感觉是很不成熟, 会直接影响评委对你的整体评价!而语言不清, 给人一种很厌烦的感觉。

另外, 我们在一些方面还存在错误的认识, 必须得到纠正和改进。比如说:

(1) 分清说课与上课。防止把说课变成“试教”或“压缩式上课”。有部分教师说课过程中一直口若悬河, 激动万分地给大家“上课”。讲解知识难点、分析教材、演示教具、介绍板书等, 把讲给学生的东西照搬不误地讲给下面就座的各位评委、同行们听。其实, 如果他们准备的内容和课程安排面对的是学生, 可能会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但说课绝不是上课, 二者在对象、场合上具有实质性的区别。说课是“说”教师的教学思路轨迹, “说”教学方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设计的优胜之处在哪里, 如此设计的依据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 这好比一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 而不是施工过程的本身。

(2) 我们十分注重教案课件的制作。而实际上教案的好坏对说课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有完美的教案固然是好, 但是稍差一点其实也没有关系, 我们不应该把过多的时间和经历放在教案课件的制作上。说课的最关键部分还是在“嘴”上!

(3) 说课教案是不是一定要严格按照六大步骤来, 有没有可能只介绍其中的一两个环节, 实践证明是可以的, 海中选手 (4号) 的说课就只有四个环节。我们没有必要一定限制在条条框框中, 而只要达到说明怎么样上这节课的目的就可以了。实际上, 我们在条条框框中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4) 课件和说课的内容并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要简洁并且精确。在必须要说的地方要说清楚、说透彻。对可说可不说的地方坚决不说!特别不要因为所谓的框架说一些无作用的套话。没有作用还浪费时间。

(5) 说课的教案不是给自己看的, 而是给评委和观众看的, 我们没有必要一字一句的背出来, 而只要用自己的话把它大概的内容说出来就可以了。说得一字不差, 根本没有必要, 只能反映你在“背”而不是在“说”。

(6) 说课要注意段落衔接。说课有六大步, 每一步又有若干小节, 它们之间如何衔接, 确实十分重要。衔接的好就自然天成、浑然一体;衔接不好就感觉零零碎碎, 难成一体。

(7) 说教学程序, 必须注意运用概括和转述的语言, 不必直接照搬教案, 要尽可能少用课堂内师生的原话, 以便压缩实录篇幅。

篇4:对说课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说课;理解;认识

国家教育部于2008年下发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文),此《方案》是国家教育部继教高2006年16号文后下发的又一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有关专家认为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落实2006年16号文件的载体,《方案》把深度访谈、说课、专业剖析作为评估现场考察的重点,也是其创新之处。除此之外,高职高专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评审标准也对课程整体设计(即说课)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是重要的考察点。

笔者认为说课虽然是课程建设中比较小的一个概念,但确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说课能有效促进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为此,略谈一下对说课的理解和认识,以期对课程建设、对人才培养评估能有些促进,对教师落实说课能有些帮助。

一、说课的定义

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论、理念指导下,采用讲述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教学同仁或专家系统地阐述个人对课程标准(大纲)、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对学情的分析,对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构想,对学习方式的选择的一种创造性劳动,也是高于授课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简言之,就是授课教师系统描述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

二、说课的起源及其发展

说课起源于基层教研室,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1987年,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的教研人员,结合中小学教学研究的实际,为解决“教”“研”脱节和提高教师素质问题,开展了说课研究活动。

说课被普遍认可,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深入的研究。说课一经提出便被全国广大教育同仁认可,得到教育教学专家的肯定。说课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不自觉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逐渐成为一项实用性很强、简便易行的教研活动形式,被迅速推广普及。1992年,根据全国开展说课活动的态势和各地教育部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成立了“全国说课研究协作会”。2002年,由全国说课研究协作会主持申报的《说课理论与实践的分层次研究》,经过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部门的权威论证,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说课研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说课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重要考察项目,首先是被借用,其次是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和应用,再次是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说课的目的意义

说课起源于授课,但又高于授课,属于教学理论研究范畴。其有哪些积极意义呢?为什么要开展说课呢?笔者认为有二:一是评估检视功能,二是引导推动功能。具体分析如下:

1.评估检视功能主要应用于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还可应用于学校的日常教研活动、教学检查、教师考核测评或教学技能竞赛等。通过说课可对教师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检视:①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②对所任教课程所在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质量标准以及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解;③学习运用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掌握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情况,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情况;④专业基础理论功底和知识结构,了解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和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情况,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⑤参加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辅助资料、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以及掌握本专业技能和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状况,参与一线实际工作阅历情况等等。在对教师检视的基础上,可间接了解学校课程建设状况、课程建设思路和课程建设理念;进而掌握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是否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还可映衬出学校对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对职业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情况。除此以外,还可总结出学校课程建设的突出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研讨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办法,对学校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2.引导推动功能。通过说课可引导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如教学方法创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学模式创新等,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促进教师把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到课程建设之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说课的内容

说课说什么?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说课不同于授课,不追求面面俱到,但强调突出重点,有针对性、有全局性、有高度,主要阐述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

1.说为什么教?即说教学目标。此有两层意思,一是明确所讲授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的性质、地位(基础、桥梁、专业)、作用,清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知道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清晰课程教学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处理好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关系和衔接问题。二是要清楚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是在什么教育理论、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来组织课程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当然,要突出职业教育理念,以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精神为理论依据,落实到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上,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和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和有效途径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2.说教什么?即说教学内容。在说教学内容前首先要明确被教者的情况,即说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层次、能力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现状,对将要学习的知识的可接受程度,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等,以便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清楚本行业的岗位职业标准,即说岗位,分析本专业所属行业的岗位(群)的标准、要求以及工作流程,明确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来满足职业岗位需求,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针对性。再次是清楚课程教学标准(大纲),即说大纲,准确精要地阐述课程标准(大纲)对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明确各项教学内容所应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在明确以上三点的基础上,进行说教学内容,一是明确教学内容,即说内容,阐述教学内容有哪些,是如何确立和选取的其选取是否依据职业岗位(群)标准,是否符合“课程围绕岗位转”的理念。二是教学内容设计,即说设计,分析在教学内容选取后,是如何进行序化的,教学过程设计的总体框架,教学内容的详略安排和教学版块的时间分配,其是否依据工作过程和任务来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如何确定的,确定的理由是什么,以及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的环节设计。三是教材或教学资料的选用,说明选用教材和教学资料情况,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升,说明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的修改、增减处理及其理由、依据。

3.说怎样教?即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一是说教法,是否能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条件等灵活选用相应的教学方法,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能否多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否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工学结合,融“教、学、做”为一体,开展讨论式、案例式、情景式等多种方法的教学。二是说手段,是否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哪些现代化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资料、仿真资料等),如何使其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发挥作用。三是说条件,分析具备哪些基本教学条件(校内的实验实训条件和校外的实训实习条件),能开展哪些情景教学或仿真、模拟教学,能进行哪些校外实训、实习或顶岗训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什么促进作用;清晰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程序、要求和预期效果。四是说学法,是否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联系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是否能指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使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创造性学习、实践学习在学生学习中得到广泛应用。

五、说课的形式与要求

说课有“说全部”和“说部分”两种形式。“说全部”是指教师针对某一门课程根据说课内容的要求进行系统地介绍,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申报要求中又称为“课程整体设计介绍”,评估专家比较愿意采用此种形式,它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其要考察的内容,在教学检查和测评中得到广泛应用。“说部分”是指让教师对课程的一个小的部分根据说课内容的要求来系统地介绍,可以是章节(特指某一个章节的内容)说课,也可以是课时(特指某1个或2个学时的内容)说课,此形式一般是评估专家根据先期考察情况或教师的特点临时确定的,虽不具有系统性,但针对性很强,尤其是在考察教师的能力、水平方面更为突出,日常教研活动或教师培训也比较适合此种形式。

六、说课与授课、备课的区别

说课、授课、备课都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服务的,都是由教师来具体实施的,三者有紧密的联系,备课是授课的先导,说课起源于授课、备课,而又高于授课、备课,对授课、备课有积极的促进,能为教师授课梳理出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思路和要求,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结束语

说课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创新之处,是现场考察的重要环节,是各级精品课程建设申报的重要考察点和得分点;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有力抓手,能有效促进课程改革与建设;是青年教师培养的突破口,能较快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如何强化说课的重要性,提高说课的效果,把说课落实到日常教研活动和教学检查中,是各院校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

篇5:隆中对说课稿

一、说教材

《隆中对》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这篇课文是人物传记节选,它的核心部分是诸葛亮对刘备问“计”所作的回答。文中诸葛亮精辟分析当时形势,依据形势提出战略措施并为刘备绘出最终的蓝图,文章是对战略形势所作的天才预见。人们常说“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对这篇对策而言。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作为“智慧化身”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体会到刘备做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学习已对本课的文言实词、虚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句子已基本理解。但对这些知识掌握得可能还不够牢固,需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课文重点是“隆中对”,其中设计到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分析、提出的策略及政治目标等内容,这些知识点都有必要重温,并借此更全面地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文章通过隆中对策,给读者塑造了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他善于审时度势,观察分析形势,并能高瞻远瞩,推知未来,这个形象的塑造是逐步深入完成的。作者始终围绕着诸葛亮对策这个中心内容,围绕着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写。结构布局清晰严谨,这是学生学习全文的一个关键。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作者及作品常识。

(2)进一步巩固重点的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诸葛亮的对策内容,再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2)巩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手法。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认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二)教学重难点 1.复习诸葛亮对策的内容,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2.巩固文言词汇,理清课文内容及思路。

四、说教法及学法

1.复习巩固本课的知识点,如文学常识、重点字词的读音、重点词语的解释(实词、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等),以提问的形式检查。

2.梳理课文内容,以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思路,掌握课文内容,并能运用所学解答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在基础知识回顾复习环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文学常识,重点的文言词句。

在课文梳理环节中,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把握课文写作思路,重温隆中对策的内容,巩固刻画人物的方法,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

在练习环节中,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教学过程:(一)复习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2.读准字音 3.解释词语 4.翻译句子 5.找出成语

(设计意图:扣住重点的字词句进行复习,让学生有的放矢积累和巩固本课的基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二)梳理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巩固隆中对策的内容,并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强化学生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感知他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三)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巩固本课知识,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

(四)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扩充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五)作业

(设计意图:继续巩固本课知识点。)

《隆中对》复习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王翠红 授课班级:九年级(17)班 授课时间:11月18日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复习巩固作者及作品常识。

(2)进一步巩固重点的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诸葛亮的对策内容,再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2)巩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手法。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认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二)教学重难点

1.复习诸葛亮对策的内容,认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2.巩固文言词汇,理清课文内容及思路。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具使用: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

(1)《隆中对》选自()主编的()一书(2)司马光,字(),()代著名的()(3)“隆中对”中的“对”意思是()

(二)读准字音

乐()毅 由是诣()亮 度()德量力 屏()人 欲信()大义 汉沔()吴会()徐庶()凤雏()遂用猖蹶()民殷()国富 存恤()帝室之胄()戎()越

(三)解释词语

(四)翻译句子

(五)找出成语

二、梳理课文内容

1.“隆中对”中“对”是什么意思?文中写的是谁和谁的对话?刘备问计时说了什么?诸葛亮是怎样献策的?

提问:

(1)诸葛亮在分析天下形势时指出与曹操“不可与争雄”的原因是什么?对于孙权“可为援而不可图”的原因又是什么?

(2)对于荆州和益州有夺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别是什么?(3)刘备具有哪些优越条件?诸葛亮这样分析刘备的目的是什么?(4)据此天下形势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样的战略方针?(5)诸葛亮替刘备制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2.你觉得文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是如何刻画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

三、巩固练习

四、拓展延伸

五、作业

篇6:有序数对说课课件

第一方面:单元说课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重点在学科中的地位

本单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单元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的发展,它的建立,使代数的基本元素(数对)与几何的基本元素(点)之间产生一一对应,数发展成式、方程与函数,点运动而成直线、曲线等几何图形,于是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发展,构成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数形结合、互相转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代数和几何的桥梁,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

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是学习全章及至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在后面学习如何画函数图象以及研究一些具体函数图象的性质时,都要应用这些知识;注意到这种知识前后的关系,适当把握好本小节的教学要求,是教好、学好本小节的关键。如果没有透彻理解这部分知识,就很难学好整个一章内容。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知识的传承上,还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重点的育人价值

1.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联系数和形的一个重要工具,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研究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中有突出的作用,教材安排上提早给出这个工具,目的是更好利用它来建立代数与几何的联系.借助坐标系,一个几何对象被数(坐标)完全刻画,几何概念可以表现为代数形式,几何目标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达到.

2.新课标教材中加强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用坐标表示平移、轴对称、旋转及位似变换,体现了从数的角度刻画平移、轴对称、旋转及位似变换.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轴对称、旋转及位似变换时,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以及点的坐标的变化引起图形的变换,特别是感受图形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的变化,把“形”和“数”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坐标思想和图形变换思想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几何图形进行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以及实际生活中(如图案的背景设计上)的应用,体现了所学知识丰富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4.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探究过程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创新精神,通过学生共同协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平面直角坐标系》反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三、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重点在“教”和“学”过程中的困难

从教的角度看,存在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以“现实问题”为载体进行教学往往能引发学生的情趣活动。如何树立用教材的观念而不是教教材,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功能,是备课中要重点把握的。二是如何让学生经历了引人入胜的数学化过程,既掌握知识与技能,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规律,同时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

从学的角度看,在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对用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这节课中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一步感受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有一定难度。

第二方面:课时说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起始内容,是学生学习了“数轴”,“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以及数轴上有些点表示的是有理数”的基础上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直角坐标系和研究函数的运动变化奠定知识基础.虽是初始内容,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数对”表示点或事物的位置的意识已很浓,只是谈到“有序”感到陌生.这些知识积淀,为完成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本节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符号感,是“数”向“形”的正式过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描述解决实际生活中事物、问题的重要工具,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方面:目标分析.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理解有序数对的概念,能说出一对有序数对的实际含义.

2.根据一对有序数对在坐标平面内能确定一个点,根据一个点能写出一对有序数对与它对应,渗透一一对应关系.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研究实际生活中座位位置的确定方法的活动,让学生树立“数“与”“形”统一的数学思想.

2.通过研究有序数对的含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参于活动,同学间协商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知识的精神.

2.通过对有序数对的研究学习,进一步感悟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树立刻苦学习品质.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品质.

结合以上目标,我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发展的宗旨,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含义,熟练、科学的达到“数”与“形”的统一.

2.教学难点:“有序数对”中“有序”的含义.

为了更好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我在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座位这一活动,探究有序数对的含义.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合理设疑、启发引导、解疑点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第三方面: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我认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元素.教师的教是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教之下进行的.数学研究性活动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载体.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我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一、教法

我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注重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目标,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和教材插图合理设疑、巧妙点拨.适情设计梯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将采用以下方法:

1.引导发现法:在活动中让学生观察所给图片,带着问题思考、探究知识,体悟有序数对的作用,感触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调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适当梯度,合理设疑法: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使学生的思维条理化.我结合目标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合理设疑、提问,引导学生完成学习.

3.合作交流,协作探究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我的引导下,采用学生个体探究、小组内交流的学习形式交叉进行,以逐步突破重难点,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合作意识,树立学习信心.

4.练习巩固法:合理选配习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检测是否达标.以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法

学生是否学会、会学成为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在本节课中我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会学习.因此我注重以下学法的指导:

1.观察分析法: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

2.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个体研究和小组交流协作进行探究归纳,真正体会有序数对的含义,从中领悟知识的产生,归纳规律.

3.练习巩固法:让学生树立数学重在应用的意识,检验学生掌握情况,找出差距,对症下药.

第四方面: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播放建国60周年庆典视频,提问:天安门广场上出现了壮观的背景图案,你知道它是怎么组成的吗?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引出本章课题和本节课题及本节要达到什么目标,把课堂教学推进,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入。

我请同学说出自己在班上的座位的位置,就一名同学说的例如:“3排4列”进行讨论,让学生认识它的不足,补充完善,即从左向右数,从前向后数等.再次描述自己的位置,从而体会到:①数对中数应有一定的顺序,是非常必要的.②在每一对数对中每一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马上引出本节课题和本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把课堂教学推进,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入.

第二环节:提出要求,组织自学;检查效果,鉴疑讲解

1、结合教材中的插图,“电影院找座位”.我设置了问题2是:①9排7号与7排9号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②在实际生活中,诸如表示座位的数对第一个数字表示什么?第二个呢?③这两个人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请帮助错的人找到正确的座位.再通过问题3的解决,学生动脑去思考、探究、归纳,真正体会“有序数对”的含义及有序的重要性.

2、接下来我出示四组有序数对,设问这四个数对中的数字相同,只是他们呈现的顺序不同,结合我班的座位说说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表示的是同一个座位吗?问题解决后我马上又写(3,3),这个数对中的“3”分别表示什么意义?有几个座位和他对应?

第三环节:变式训练,强化认知

在目标的指导下,针对上环节中学生的反馈,我在此环节中设计了三道习题:

1.根据我班同学们的座位:

(1).请班长说几对有序数对,被点到的相应位置同学站起来,其他同学来作裁判。

(2).请学习委员说同学名字,点到的同学站起来快速说出表示自己位置的有序数对。

2、举例日常生活中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例子。

3.教材65页的练习.此题是用有序数对表示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线,让学生代表说出路线坐标,让同桌去画.在此题中有学生可能说出如(2,5);(3,4);(4,3);(5,2)这样的路线,此条路线是斜的它从数学角度无论是有序数对还是描点都是正确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路线行的通吗?让学生讨论.这样让学生再次体会学习数学的用途.

第四环节:全课小结,内化新知.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2.作业:必做题教材68页1题,选做题:用有序数对表示学校内不同建筑的地理位置。以此再次巩固,进一步内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提高能力.

本节课板书的内容比较少,板书有序数对和实际举例的有序数对目的是突出“有序数对”的概念,让学生从感官上得以完善。

第五方面:推荐作业,延展新知:

本设计未在课堂中实施,凭借我的经验和对我校学生认知水平的了解,可能在课堂中有以下几点困惑:

1.在确定座位位置时可能只用排或列表示.此时我不忙于纠正,而是让他自己去实际寻找,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要多让学生发言,此环节是学习好本节课的关键.

篇7:谈对说课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教材;教法;学法;说稿;视觉材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41-01

说课,是指教师在钻研教材、大纲和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规定时间内和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面向同行、专家或领导,根据学科的特点,以口头形式系统阐述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行为。一节成功的说课,不仅要说出“教什么”和“学什么”、“怎样教”和“怎样学”,还要从理论的高度说出自为什么这样教和学为什么这样学,更要使说课深刻、全面、生动。本文就如何使说课更深刻、更全面、更生动谈几点看法。

一、深挖教材,锤炼内容是使说课深刻充实的根基

说课的首要内容是教师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因为对教材理解透彻,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说课内容才能深刻充实,具有厚重感。 第一,教材简析。任何一门课程的教材,从其知识内容到编排形式,都会构成一个系统。要说出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明确本课题或章节内容在整个学段、一个学年的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 第二,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关键。 第三,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一类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课时目标制定中还要提出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目标,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和兴趣、习惯培养目标。 此外,在以上“说教材”的常规内容基础上,我们可以增添教师的个人思维亮点。例如对教材内容的重新组合、调整以及对教材另类处理的设计思路。

二、强调教法,凸显学法是使说课全面细致的保证

说课的第二个内容就是教法和学法。在教法中 主要说明选择使用何种教学方法,以哪种教学方法为主,哪几种教学方法为辅,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并说明这些教学方法在本课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说教学过程,既要注意强化目标控制,又要注意具有启发性,要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起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去启发引导,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要凸显学法, 在学法中主要说明学生要“怎样学”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者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意识的;还要讲出教者是怎样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特别在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这也将成为我们所有教师教学中的“指挥棒”。

三、组成系统,形成说稿是形成说课者思维模式的关键

将经过锤炼的说课内容按照它们的内在逻辑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整理过程中使内容与说理有机融合,体现在整个说课中。这个过程,对于准备说课的老师来讲,是对其大脑组合能力的锤炼过程。它需要说课者能加工处理说课的各种要素,并使之相互关联容纳于说课范畴和轨道之中的思考能力和方式、方法。这种能力和方法是在说课讲稿写作实践中形成和练就的,所以组成系统,形成说稿对于形成说课的思维模式起着关键的作用,也从而可使说课更加深刻、更加熟练。

四、恰当的使用视觉材料是使说课生动精彩的阶梯

上一篇:北碚公证处关于开展“两项活动”工作总结下一篇:怎样解题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