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2024-04-27

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精选6篇)

篇1: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2、懂得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的民族大观园。

3、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体育的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教学难点:

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体育的情怀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情景法等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设问:跳竹竿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呢? 2说一说:跳竹竿的规则。

3比一比:各组对传统的竹竿舞做了哪些改进。4学习新课;

看到同学们大汗淋漓,意犹未尽的样子,相信同学们已经体会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魅力了

过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国家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举办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大大促进了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第一环节:比赛项目知多少

设问:你知道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有哪些比赛项目吗? 教师归纳:目前,在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已经举办了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老师一一简单介绍几届运动会(资料卡)

第二环节:说一说

设问:我们学校开展了哪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打陀螺、踢毽子、竹竿舞、拔河、跳房子等,看谁说的最好。学生回答:略

过渡:学生们学习了许多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的传统体育活动,然而,许多有趣的体育活动,如赛马、划龙舟等,学校都没有条件去体验,那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略 第三环节:

畅谈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有趣的体育活动。

总结全文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祖**亲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举办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大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

课外拓展

“实践园地”踢毽子

教学板书:

篇2: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2、懂得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的民族大观园。

3、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体育的情怀。教学重点: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教学难点: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体育的情怀。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情景法等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体育运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多姿多彩,源远流长。有的显示出南国水乡的风情,有的散发着北国草原的豪迈,有的蕴涵着美丽的传说。这些体育项目和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以及歌舞等娱乐活动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的民族大观园。

二、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1、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

2、指名在全班说一说。

3、学生阅读教材52页《珍珠球》。阅读后让学生分组演练一下珍珠球的玩法。

4、学生阅读教材53页和54页,思考 摔跤是哪些民族喜欢的传统体育活动? 哪些民族喜欢武术活动? 哪些民族喜欢举办赛马活动?

5、学生在小组里先进行交流,再派代表给大家说一说。

6、提问并回答:你最喜欢哪个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为什么? 师小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祖**亲的关心和支持,国家举办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大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发展。

四、课外拓展

1、搜集多次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图片。

2、制作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卡片。板书设计:

摔跤:蒙古、满、彝、侗、哈尼、哈萨克等民族 武术:回、满、苗、傣、土、畲等民族

篇3: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早在199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要求各类高校“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加速国际化和大众化的背景下, 面临生源、就业等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和巨大压力,各高校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走特色兴校之路的重要性。有无办学特色日益成为决定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到目前为止,办学特色建设仍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2]河池学院地处桂西北,是一所地方性的本科院校,河池学院体育系是一个年轻的系,为了更好的总结和培育河池学院体育系的办学特色,加快体育系专业建设的步伐,体育系组成调研考察小组,深入到河池市、南丹县、环江县、罗城县、都安县、大化县、东兰县、凤山县教育局等单位进行调研,针对河池市的发展规划以及河池市对体育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同时到区外十多所高校进行考察,了解其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建设的情况。对河池学院体育系办学特色进行探讨。

1 高校体育办学特色的内涵

“特色”,顾名思义即不同于一般, 而是要有所创新、有个性,而且这一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特,有特殊、独特,超出一般之意;色,有种类,物品的质量, 颜色之义。而办学特色,目前国内教育界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但不管研究视角是否相同,学者们达成共识的是:“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风貌”,“所谓学校特色,就是在办学主体刻意追求之下,学校工作的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他方面,也特别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品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试行) 》中则规定:“特色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可见,“独特优质风貌”毫无疑义是办学特色的本质特征。高校发展办学特色,最终目的是为了提供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3]办学特色具有多种属性即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独特性, 即本校特有的,体现人无我有。优质性,即优于其他学校,体现人有我优。稳定性,即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逐步积淀形成的,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考验, 并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发展性,即办学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界环境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办学特色包括学科特色、专业特色、科研特色、人才培养特色、教学特色、管理特色、校园文化特色等等。在诸多特色中,学科和专业特色是起主导作用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办学目标定位的依据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对于那些办学历史较短规模较小、基础较为薄弱的地方性高校而言,如何开拓思路,突破固有的办学劣势与发展瓶颈,充分整合相对有限的教育资源,开创出一条风格迥异、别具特色的办学路子,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主动、获取发展,相形之下,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2 河池学院体育系办学特色的定位

体育系的办学特色定位为:民族性、地方性和实用性。

2.1 民族性:

体现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特色,依托其民族背景进行办学

红水河流域山脉延绵,地貌类型复杂,雨水丰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具有亚热带区域性的气候条件,构成了在这区域生活的人们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这里居住着壮族、仫佬族、毛南族、瑶族、苗族、侗族、水族、回族、布依族、彝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这里有着丰富的资源和灿烂的文化,蕴藏着许多具有民族风情、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民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民族风俗文化。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表演性、健身性、娱乐性和观赏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抢花炮、板鞋竞技、打手毽、跳竹竿、竹连球、舞龙、舞狮等体育项目。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的内部资料统计结果,红水河流域十一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共有传统体育项目272个(除节会和养生类的33个项目外)其中壮族134项(竞技类18项、旅游类34项、舞蹈类12项、表演类70项)占红水河流域总量的49.3%,其他十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共138项,占红水河流域总量的50.7%,分别为:瑶族39项,占14%,苗族34项,占12.5%,侗族21项,占7.7%,仫佬族8项,占2.9%,彝族10项,占3.7%,水族4项,占1.47%,仡佬族6项,占2.2%,毛南族5项,占1.84%,回族4项,占1.47%,布依族7项,占2.6%。[4]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挖掘整理、研究具有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的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把它引入高校体育课堂,对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体育系的办学定位应体现民族性。

2.2 地方性:体现为广西、为红水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

“根植于地方,服务于地方”,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办学的基本宗旨,地方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理应成为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河池学院是一所地方性的学院,是桂西北目前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生源主要是广西和邻省的县市,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适应地方的需要,为地方服务,因此,体育系的办学定位应该体现地方性。

2.3 实用性:体现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培养规格

应注重学生四个能力的培养。即重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并以实践能力为基础,创新能力为主导,就业能力为社会适应,创造能力为发展。因此,体育系的办学特色应体现实用性。

3 河池学院体育系办学特色的思路

3.1 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体现特色

教育部80年至今,先后制定了体育教育专业五套人才培养规格: 根据体育系的办学定位以及参考教育部制定的五套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在制定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时,充分考虑了社会本位,人文本位,去中心、为就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指导思想,明确河池学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扬长避短,不追求大而全,突出专业特色,发挥其优势。坚持为区域建设服务。学校地处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其专业建设首先要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区域实际出发,满足社会用人要求, 力创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经过调研与讨论,认为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是培养“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即以教学能力为一专,发展包括运动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等在内的多能,并以一专为主线,向多能方向拓展的实用型人才。根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实践教学领域力创特色。经过全面修订培养计划,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了一套工作规程、质量标准、质量监控与评价方式

3.2 在专业设置上体现特色

完善并发展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办出师资培训的特色:整合学院资源,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培养人才为根本,突出教学中心,培养学术精神,主动服务社会,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努力将体育系建设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教师教育基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的文件精神,为体育教育专业开辟了广阔的办学天地,文件中指出:应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开设2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据河池市教育局的资料统计数据,目前河池市小学需要1020名体育教师,现有体育教师392人,缺628人;初中需要663人,现有497人,缺166人;高中基本上饱和,整个河池市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乡镇一级的学校体育教师严重缺乏,好多学校的体育教师由非体育专业的高师生兼任。由此得出广西乃至全国的中小学还需要大量的体育教师。因此,我们要加强并完善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3 在课程开发上体现特色

开发特色课程,推动体育各专业的教学改革,依据民族性和地域性非物质文化的厚实基础,挖掘课程资源,边行动、边实践、边研究、边提高。

2007年学院申报的区级重点实验室《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基地》,四个方向研究中就有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验室,这对实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系申报的课题《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2006年已被批准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立项课题,学校投入一定的配套经费进行建设。课题组成员在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已经编写了河池学院校本教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开始教材和课程实验阶段。教材出版将填补广西少数民族体育乡土教材的空白。体育教育专业开设少数民族体育选修课,进行实践教学。这一方面的研究,对于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全民体育健身,提高少数民族人们体质,对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改革和学科专业建设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4 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体现特色

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实践能力为基础,创新能力为主导,制定体育系学生专业培养规格(基本功),建立学生专业能力(基本功)的训练与测试制度。基本功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功(英语、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等等)和技术技能基本功(领操基本功,讲解示范基本功,队列指挥基本功,组织活动基本功,运动能力基本功等等。)

3.5 在教师队伍培训建设上体现特色

现代教学论的观点认为,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教师如同医生、律师一样,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培训加以提高的。体育教师应适应角色的转换:从教材的消费者转换成课程纲要的生产者,从课程内容的转达者转换成知识文化的构建者,从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者转换成学习策略的提供者。开发特色课程需要研究型和学者型的教师团队,通过学习和培训建立一支能在特色办学中起主导作用的特色办学团队。

4 河池学院体育系办学特色的措施

4.1 关于课程开发的措施

4.1.1 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选修课,整合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才

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弘扬,有些项目还处于极其原始的状态,因此,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必须进行课程的开发,走规范化、科学化、普及化的道路。按照江泽民同志的重要指示:“一流的大学应该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场所,交流和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高校应负担起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培养大批少数民族体育工作者的任务。《学校课程指南》明确指出“研究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发价值和开发优势正好迎合了学校教育的即时需要。因为:(1)其文化特征和健身价值满足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2)其投入少的特点满足了教育低成本的需要。(3)其趣味性和娱乐性特点满足了学生的需要。(4)其民族性特点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和教育的需要。

4.1.2 开发微型课程

微型课程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时间上的灵活可以弥补传统课程在时间上的固定,而内容上的灵活可以改善传统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脱离。所以微型课程通过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主题,通过灵活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如开设《体育教学模式》、《解读对中小学生体育课的基本要求》等课程。

4.1.3 开发体育校本课程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指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在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的指导下,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以利用和开发的体育资源,为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和促进学生健康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特色教育理论“不谋而合”,体育系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就不得不在课程开发上下工夫。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体育系自身的特色。

4.1.4 开发新课程实施形式下的教师教育课程

教师教育理论主张:(1)扩大教师教育课程,使之满足理论、技能、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需要。(2)必须改变教育实习,因为教育实习未能有效地纳入大学课程的计划当中,教育实习的责任几乎完全推给了实习学校,而实习本身采用的是古老盲目的方式、方法。另外,在大学学习的理论过于抽象,几乎在教育实习中派不上用场。(3)明确教师的培养目标。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教师应掌握哪些能力?掌握到何种程度?这些应该提出具体的目标。[7]因此,体育系准备开设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新课标课程案例与评价》等课程。

4.2 关于体育系学生基本能力培养规格的措施

(1)制定出体育系学生基本能力实施条例。(2)制定体育系基本功测试制度(有学期测评、年度测评、年度基本功大赛等)。

4.3 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措施

(1)加强教师业务学习,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相关技能。(2)组织教师到区内外相关学校考察学习,每年选派2—4名到区内外重点高校进修,鼓励更多的教师报考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3)加强教学研究,完成好所申报的各种课题研究,尽可能吸收更多教师参加到教学研究的活动中来,体育系每年举行一次教师论文报告会。(4)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氛围,坚持“人为我所用,不为我所有”,逐步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5)依托桂西北非物质文化研究室,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参与到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上来。(6)重视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5 结语

特色办学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既是高等学校自己的事,也是政府的事;既是一个具体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教育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要认识在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没有特色就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没有生命力,就难以在中国教育市场开放,外国优势教育资源进入后的竞争中取胜。这个理念要在高等教育界形成共识,使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卢宁,陈金梅,陈雪梅.么是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J].教发展与评估,2007.3:6-9.

[2,3]邹栎.高校办学特色建设评估[J].教文汇,2007,(6).

[4]韦晓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6):226—228.

[5]曾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2):39—41.

[6]袁革,魏银彬,孟国荣.少数民族体育与校本课程开发[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9):111—112.

篇4: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研究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概述

一、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是相对于目前世界各国以及各个民族通行的体操、田径以及球类运动而存在的一种体育形态,是东方国家不同民族所特有的、由各个国家以及不同民族传统的军事、健身或者是娱乐活动中而发展起来的体育活动。如我国的武术和太极拳、日本的相扑以及印度的瑜伽等。有些学者也将这类民族传统体育统称为“东方体育体系”。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则是指我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在一个或是多个民族内部流传与继承的各种体育活动的统称,主要包含我国传统的健身、去病、习武以及娱乐活动的体育项目。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特性

“民族传统体育”,顾名思义是一种体育的、民族的、传统的体育活动。事实上,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特性也主要体现在体育性、民族性、传统性。

(一)体育性

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即为一种体育活动,所以民族传统体育当中的各种运动及活动项目也都具备体育的基本属性,都是人们在相应的规则之下,为了锻炼身体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运动与锻炼行为,以便于促进自身体能的协调发展。

(二)民族性

民族传统体育具备鲜明的民族性,这主要体现在其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上。而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底蕴有几种体现在其运动及活动的项目,基本上都是来自于特定的民族,并通过体育项目及体育活动将这些民族的民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等进行集中的反映与表现,进而使这一体育项目及体育活动为族内群众所喜好,建立起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活动的深厚民族基础。

(三)传统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历史的积淀与传承,是在代代相传的历程中形成的体育类型。民族传统体育中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或体育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环境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逐步成熟起来的。这些体育项目无一例外地被烙上了民族的风格与气派,成为其民族传统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

体育性、民族性和传统性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特性,也是其基本含义的三个表现层次。那么具体到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上来看,具备哪些中国特色呢?

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

相较于日本、韩国、印度等这些国家的民族传统体育来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主要表现在:

(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且具备中华民族的民族品格

作为我国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粹传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体育形式,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都或多或少体现着中华民族刚健自强、醇厚中和的民族品格,处处饱含着一种自强不息、历经磨难而不倒的越挫越勇和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

(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注重着力于精神与心理的锻炼,不提倡个性表现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旨在通过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体育活动,对族内群众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建设进行有效地锻炼,通过将一些普遍性的民族文化与民族品格融入到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活动当中。当然,这种精神与心理的锻炼强调的是普遍实用性与大众化,并不提倡个性的表现。

(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群众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从不同民族传统的军事、健身或者是娱乐活动中而发展起来的体育活动,是人们在历史的过程中选择性传承的一种体育文化结晶,是针对不同民族所有群众而开展的大众性体育活动。每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都是在族内群众广泛接受、认可及参与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备一定群众性。

(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兼具传统性与变异性

所谓的传统性主要是指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而变异性则主要指民族传统体育的完善与创新。对于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对民族团结、民族经济、以及民族文化发展方面的积极意义,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与国际体育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也总是在不改变其精髓的基础上完成其创新性传承。

(五)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地域性与多样性

我国是拥有50多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且不同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较强的地域特性。与此同时,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所具备的民族性,所以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也具有较强的地域色彩和多样性。

(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一定的统一和谐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注重人体的统一和自然的和谐。由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人们生活、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其具备一定的经验性、直觉性和模糊性,这不同于西方经济体育所注重科学试验与剖析对比。在追求抽象、含蓄以及朦胧之美的同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强调天人的统一与和谐。

四、结论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国家体育运动中一个特殊的符号与象征,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则是我国民族体育产业生命力的体现,也是我国文化复兴与文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名族传统体育不是对古代体育的回归,也不是对世界体育的皈依,而是我国体育产业以及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要满足我国对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要求,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在充分理解民族传统体育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研究则是尤为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颜下里.也论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性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04).

[2]孙巧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J].华章.2011(14).

篇5: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

一、畲族武术

畲族武术基本上可分作棍术和拳术两大类。由于根术器械的长短及其功用有别,又有不同的名称:一种叫“丈八棍”,长一丈二尺,由单人耍弄;另一种叫“齐眉棍”(或称“盘柴槌”)长六尺(或四尺八寸),供两人对打。棍术动作复杂多样,有双头槌、三步跳、四步半、七步、九步、猴子翻身、天观地测等。

拳术(又叫“打工头”)在一些合族山村十分普及。做为拳术的一部分,还有令人叫绝的点穴功夫,有这种绝技者多是德高望重的老拳师。畲族拳术流传于金涵、七都、九都、八都、飞鸾、漳湾、城南一带畲族聚居村落。主要有龙尊拳、虎尊拳等。其主要动作有冲、扭、顶、搁、削、托、拔、踢、扫、跳,其步型稳健,坐马前轻后重,用三角连环马,利于攻守转换,出手则多用短打即收。使用器械有锄头、扁担、棍剑等。金涵乡畲民曾在第三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表演过拳械对练和对棍。

二、舞龙头

宁德畲族同胞,每逢节日,必有舞龙头活动,流传八都的猴盾和飞鸾的南山一带,用以纪念民族图腾,祝福村寨平安、庄稼丰收、族人欢乐。舞龙头曾在第三届民运会上表演并获表演奖。

舞龙头来源:一种舞龙运动,原是畲族的一种祭祀活动。器械只有龙头,没有龙身和龙尾。龙头和绣球用篾子编扎,用彩纸糊裱而成,直立安在木桶上。运动参加者为七至十人,一人持绣球,其余持龙头。在锣鼓声中,龙头随绣球翻滚、跳跃,该运动集技巧、武术、杂技、体操运动为一体,有各种造型,如迎龙伞、龙抢珠、龙珠伞大会串等。其运动形式有平地和桌子上两种。平地套路有龙王滚车、鲤鱼翻白、鲤鱼翻梁、猴子翻梁、小合包、大合包、雪花介顶、龙王成楼等。桌上套路有开四门、画眉四角、画眉跳对门、鲤鱼上滩、鲤鱼下滩、鲤鱼跳龙门等。

三、舞铃刀

又叫舞铜铃、舞钢刀。流传在闽坑、八都一带山区畲村。有跑、跳、冲、刺、劈等动作,由驱鬼待平安仪式而来。传统习俗只许男畲民参加。1949年后,经过整理,摒弃了封建传统,吸收女畲民参加活动。成为一项活泼、有力的传统体育项目。曾在全国首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表演。

四、摇锅

摇锅是源于浙江一带的畲族民间体育游戏。古时畲民为了强身健体,空闲时经常聚集在一起,用已破旧的锅当器材,一个或多个人站、坐在锅里,运用身体重心的变化和四肢、腰腹的力量,协调配合,使锅按不同的方向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这就形成最早的摇锅活动。发展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了畲族传统体育项目。摇锅项目集健身、竞技、娱乐、观赏于一体,简单易学、形式多样,适合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练习。

五、打尺寸

尺,代表断弓,寸即是残矢之意。其中“尺”长约一米,直径约2厘米的木棍。“寸”长约40厘米,宽约3厘米,厚约0.5厘米的竹片,比赛在类似平整的链球区内进行,分投寸区、击寸区、落寸区三区域。击寸区为直径2米的圆形区域;投寸区的投手和击寸区的击手平行。投寸区与击寸区的圆为4米。落寸区是一个60度角的扇形区域。

相传畲族将领蓝奉高反抗唐王朝的武装斗争,以断弓横扫敌人的乱箭而获胜。后来,畲家子孙世代都训练弓击乱箭的本领,以示纪念。这项体育活动流行在福建东部的畲族聚居地区。每逢节日或农闲之时举行,通常是人们围在空地上打起尺寸,久而久之,形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活动。

篇6:有特色的体育比赛宣传口号

2、我精彩,我运动。

3、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4、更强我能、更快更高。

5、振兴中华,赛出水平。

6、拼搏奋进、永远进步。

7、文明守纪,拥抱胜利。

8、奥运精神、永驻我心。

9、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10、遵规守纪、团结互敬。

11、超越极限,超越自我。

12、天道酬勤,健康起来。

13、拼搏追取、善学勤奋。

14、我运动、我快乐我锻炼、我提高。

15、顽强拼搏、超越极限。

16、健康第一,从我做起。

17、奋发拼搏、勇于开拓。

18、全民健身,利国利民。

19、追梦扬威,奋勇争先。

20、团结、拼搏奋斗。

21、人人关心体育,体育造福人人!

22、飞跃梦想、超越刘翔。

23、体育使城市充满活力,城市因体育勃发生机!

24、人类需要体育,世界向往和和平!

25、强身健体、立志成材。

26、青春无畏,逐梦扬威。

27、团结文明,展现风采。

28、运动起来,勇敢第一。

29、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30、挥动激情、放飞梦想。

31、爱我实中赛出水平。

32、赛出成绩,安全第一。

33、努力拼搏,永夺第一。

34、团结拼搏、争创佳绩。

35、青春无悔、激情无限。

36、团结拼搏,永创辉煌。

37、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8、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39、比出风采、超越自我。

40、团结拼搏拼搏进。

41、展现自我、争创新高。

42、努力奋斗,勇敢争先。

43、努力拼搏,自强不息。

44、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45、四年三班,绝不一般,超越自我,勇夺桂冠!

46、四(3)四(3),勤学砺志,团结一致,敢于冲刺,面对困难,勇往直前!

47、更快、更棒、更团结,更好、更高、更自信

48、我参与,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

49、奋力拼搏,赛出水平,比出风采,超越自我!

50、生命因运动精彩,体育让梦想成真,地到尽头天为界,竞技场上我为峰!

51、放马金鞍,惟我3班,超越梦想!激情无限!

上一篇:1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下一篇:五莲方言大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