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地助学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

2024-04-08

生源地助学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共10篇)

篇1:生源地助学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

说明:

贷款工作通知见群共享。近期存在特别注意的事项总结如下:

1.附件5:高校名称、毕业中学、院系名称、专业名称等必须是全称,民族、户口性质、学历、专业科类别、学制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家庭联系电话填写范例如“0917-3566002”。另:所在区县行政区划代码可以百度,不把握的可个别在QQ群咨询。

2.开展公示的要求:各院系对审核通过的贷款学生要在院系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如学生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所在院系提出质疑,院系应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出最终答复。

3.《申请审批表》日期要体现出公示时间。学院(系部)意见时间落款1000人以下院系落2014年6月5日,1000人以下院系请同时在学校资助中心意见时间落6月12日;学院(系部)意见时间落款1000人以上院系落2014年6月10日,1000人以上院系同时请在学校资助中心意见时间落6月17日。5个有效工作日的解释是把周六、周日避开。申请人签字要在院系意见落款时间再前推5个有效工作日。

近期发现贷款工作中特别需要注意的细节总结如下:

1.附件5汇总表:高校名称、毕业中学、院系名称、专业名称等必须是全称,民族、户口性质、学历、专业科类别、学制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家庭联系电话填写范例如“0917-3566002”。

2.附件5汇总表:所在区县行政区划代码可以百度,不把握的可个别在QQ群咨询资助中心。

3.开展公示的要求:各院系对审核通过的贷款学生要在院系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如学生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所在院系提出质疑,院系应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出最终答复。

4.附件3《申请审批表》:日期要体现出公示时间。

学院(系部)意见时间落款1000人以下院系落2014年6月5日,同时在学校资助中心意见时间落6月12日;

学院(系部)意见时间落款1000人以上院系落2014年6月10日,同时在学校资助中心意见时间落6月17日。

5.5个有效工作日的解释是把周六、周日避开。

6.附件3《申请审批表》:申请人签字要在院系意见落款时间再前推5个有效工作日。

篇2:生源地助学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

贵州省生源地贷款利息按年计收,结息日为每年的12月20日。根据国家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相关规定,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入)共同负担。

一、还本付息

(一)、正常还款

学生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共同负担,自毕业当年9 月 1 日起开始偿还。学生自正常学制年限毕业2年后开始偿还贷款本金,贷款本金每年还款一次,采用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国家鼓励借款人提前还款。

1、贷款利息偿还。每年12月21日为固定付息日(贷款最后一年为当年8月31日),最后一次偿还贷款本金时利随本清。在借款期限内,借款学生应自毕业当年起,每年在付息日15日前将应偿还的贷款利息存入个人账户,开发银行通过代理结算行从该账户中收取。

2、贷款本金偿还。每年12月21日为固定还本日(贷款最后一年为当年8月31日)。在借款期限内,借款学生应严格执行本合同项下还款计划,每年在还本月15日前将应偿还的贷款本金存入个人账户,开发银行通过代理结算行从该账户中收取。

3、借款学生毕业后,学生及其共同借款人负责按借款合同约定,按时在个人账户中存入足额资金。对超过合同约定日期未还款的,办理

还款时需由借款学生向县资助中心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按照县资助中心要求办理还款手续,并按逾期天数加收130%罚息。

(二)提前还款

1、提前还款为每年1-10月,每月份提前还款须在每月10日之前在学生在线服务系统或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业务系统内提出提前还款申请。

2、提前还款学生需在每月15日之前,将所还款金额足额存入农行折卡(申请贷款所办折卡)。同时要确保学生实际存入折卡卡号与批量扣款表学生折卡号一致。若不一致,会扣款失败,导致提前还款失败。

3、提前还款需一次性结清一份贷款合同的所贷款金额。

4、此种提前还款方式针对2009年未使用“支付宝”贷款学生。

(三)贷款逾期

1、贷款逾期后,将按照130%计收罚息。

2、借款学生应在发现贷款逾期后及时主动与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取得联系,补交逾期本息及罚息。

3、借款学生本息逾期信息将载入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及银监局违约统计系统。

二、合同变更

(一)账户遗失

借款学生发生银行卡或存折遗失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当地银行申请挂失,重新补办卡或存折,并到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进行相关数据变更。

(二)还款计划变更

1、借款学生出现升学、休学、转学、退学、出国、被开除学籍等情况时,应及时携带相关证明材料到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合同还款计划变更。

2、借款学生升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或第二学位)的,将延长其宽限期和贴息期,推迟开始还本付息的时间,但总借款期限不变。借款学生应携带录取通知书原件及复印件,向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交还款计划变更申请。

3、还款计划变更申请通过审核后,借款学生应及时与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联系取得调整后的还款计划。

(三)共同借款人变更

共同借款人发生死亡等其他原因时,借款人应携带相关证明材料,重新确定新的共同借款人,到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共同借款人变更手续。

三、借款人应注意事项

(一)向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提供的所有与合同有关的文件、资料和凭证等书面材料均应真实、准确、完整、有效;

(二)按照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接受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的信贷检查与监督;

(三)按照合同约定清偿贷款本息,保证在还本付息日5日前在借款账户中存有不低于当期应还本息额的资金;

(四)借款学生毕业时办理债务确认手续,将毕业时间、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书面通知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如毕业时未确定工作单位,应在工作单位确定后20个工作日内将工作单位等相关信息书面通知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五)当发生如下情形之一时,借款学生或共同借款人应在20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1、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家庭住所、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工作单位等情况发生变化或借款学生死亡的;

2、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出现失业、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可能会对还款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

3、借款学生出现休学、转学、退学、出国、被开除学籍等不能正常完成学业的情况;

4、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涉及重大诉讼或仲裁案件;

5、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户籍地、居住地迁出本县;

6、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被劳动教养、被强制隔离戒毒或受刑事处罚;

7、发生其他影响借款学生及共同借款人偿还贷款的情况。

(六)如未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应如实提供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所需资料,配合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及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借款人(包括家庭)经济收入、开支等情况进行调查;

(七)借款学生在同一学年内不得同时或重复申请高校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八)借款学生或共同借款人每年应主动与县)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联

系一次,配合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做好每年一次的家庭访谈工作。

四、特别提醒

(一)借款人应认真阅读合同文本,切实履行借款人各项义务。

(二)如国家相关政策发生调整,按新的政策执行。

(三)国家开发银行及各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有权不经借款人同意按照有关规定公布和使用借款人个人信息以及借款人贷款违约信息; ★

(四)借款人个人信息和借款人贷款违约信息将被录入全国联网的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不良信用记录将会给个人未来的工作、产生生活造成深远影响。

篇3:生源地助学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四川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主要问题,改进建议

四川省自2009年全面启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来, 经过六年的探索、创新和完善, 生源地国家信用贷款的相关政策、流程、操作方式及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好的进步, 贷款大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但是由于四川省在启动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时比较仓促, 同时由于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同, 承贷银行的积极性不同, 高校的管理态度不同, 导致商业银行“惜贷”现象较为突出, 贷款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针对四川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现状, 笔者在四川东、西、南、北和成都地区各选取了1所高等学校生源地贷款学生作为研究调查问卷的发放对象, 这5所高校包含了大学、学院和职业学院, 有公办高校也有私立高校, 受调查学生所在高校从性质、特征、分布、录取学生的层次均不同,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对四川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负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

一、四川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发展概况

作为中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 它具有覆盖范围广泛、手续简便、资助金额多与容易获取的特点。按照国家的要求, 四川省于2008年12月21日出台了《四川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试行办法》从而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达到帮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或者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自四川省2009年开始实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以来, 在实行过程中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受到了一定的好评。随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进一步推行, 到2015年四川省实现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全覆盖, 所辖183个县 (市、区)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有了负责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机构。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无论对整个四川省的发展, 还是对四川省的高校、学生个人和家庭都有巨大的积极意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可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2], 不在为筹措学费和住宿费而四处奔波而背上具体的经济负担, 以致影响自己的学业, 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通过高等教育和自身的勤奋努力而改变自己家庭命运甚至带动周围困难群众改变自己的贫困现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也可以把要用于学生的学费拿来进行投资、生产从而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和改善家庭的环境, 这样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原来高校因欠费严重导致的经费不足现象也得到大幅度缓解。

但根据2014年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调整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措施的通知》中“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全国平均资助比例应与当年国家助学金资助比例相当, 各地区、各高校资助比例应与本地区、本高校当年国家助学金资助比例相当”[3]的要求, 现在四川省2014、2015最近两年的生源地信用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比例都小于当年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比例, 与国家规定差距较大 (参见表1) 。还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各种因素没有申请或者顺利申请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致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没有充分发挥其的惠民作用, 导致直接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入大学学习, 增加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的负担。

资料来源:根据四川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四川学生资助网发布的《四川学生资助工作简报2015年第1期》和《四川学生资助工作简报2015年第4期》整理所得。

二、四川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承贷银行概况

四川省自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以来, 就是由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与四川省国有商业银行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 共同承贷, 承贷形式是采取由两家银行分别在四川省183个县 (市、区) 分县承贷, 各占一半, 助学贷款业务不交叉覆盖的模式。

根据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助学贷款信息网相关资料整理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自2009年开展四川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以来, 在贷款规模与资金供应上坚持“应贷尽贷”, 助学贷款业务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到2014年12月, 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累计向74892学生发放8.3亿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共计135664人次, 贷款学生已还款1.15亿元, 贷款余额7.15亿元。2014年, 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共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84亿元, 支持学生人数43074人, 分别较2013年同期增长35.2%、21.1%, 覆盖四川省16个市 (州) , 90个县 (市、区) 。贷款金额和办理人数连续两年在四川省助学贷款业务排名第一。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以下称“四川农信社”) 网点点多面广, 遍布各基层地区, 是四川省机构网点最多、覆盖县域最广的银行。其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覆盖县域93个, 占四川省183个县的50.8%。特别是在四川的偏远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四川88个贫困县都覆盖有四川农信社的营业网点, 其的工作人员大多数为网点本地居民, 对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具有一定优势。

三、四川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管理机构、制度建设不完善

笔者在对四川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访谈中发现:四川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具体实施的政府管理机构是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虽然四川省183个县 (市、区) 都有负责学生资助的管理机构, 但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县 (市、区) 没有成立独立法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还有三分之二的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建设上也完善, 工作人员不足, 经费有限, 许多工作人员都是抽调工作, 没有正式的资助管理中心的编制身份, 三分之二的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只有一名工作人员, 在集中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工作时难以应对, 公办点有些是与其它县级教育部的下设部门合署办公, 只是在办公室外挂一个牌子, 没有进行标准化建设。部分县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资助工作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工作推动积极性差, 导致相关工作没有有效开展。政府、银行之间的沟通联系不够, 没有紧密联系, 没有统一的领导机制。没有自上而下的统一的工作考试制度, 致使在贷款工作中推进难度大、阻力大、各方面积极性不高, 同时对不可抗拒因素的还款救助机制建设缺失。

(二) 承贷银行模式制约

四川省实行的四川农信社和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分县承贷”的模式, 两家承贷银行的属性不同, 管理模式导致政策性银行的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比商业银行的四川农信社在贷款相关工作中有先天优势。由于属性不同导致在商业银行承贷县的想贷款学生不能全部“应贷尽贷”, 但由于政策原因, 又不能到政策性银行承贷县办理贷款, 导致一部分需要贷款的学生没能贷款。也基于银行属性不同, 在办理贷款业务过程中商业银行顾虑较多, 怕承贷违约风险, 放贷控制较为严格, 导致贷款流程复杂、私设门槛增加了贷款学生及家庭的相应贷款成本。政策性银行由于没有基层的银行网点其业务完全依和委托赖于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开展, 但由于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数量有限, 导致在办理贷款业务过程中同时面对大量的贷款学生时出现对贷款学生相关申请材料审核不严, 服务态度较差的现象。更加不能有效积极的进行催还工作。

(三) 贷后管理不完善

四川省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中重贷前、轻贷后, 没有形成对学生贷款后的管理机制, 特别是在贷款学生大学毕业后的还贷期间, 都是承贷银行在负责, 由于贷款学生大学毕业后工作较为分散, 绝大多数没有回原籍工作, 面广、点多, 承贷银行催还工作难度大, 政府参与度低, 没有形成合力和完善的催还机制, 政府、银行、高校的配合度低。

(四) 贷款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开展不到位

本研究受调查学生中, 清楚不按时还款会对自己产生哪些不良影响的只有5%, 不清楚41%, 了解一些51%, 同时在访谈中发现政府、银行、高校在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诚信还贷教育工作开展不到位, 部门高校没有开展相应工作, 开展的效果又不佳使贷款学生对贷款后的违约风险认识不足, 对违约后自己承担的责任认识不够, 增加了贷款违约风险和银行的放贷顾虑, 同时使社会对大学生信用度感到忧虑。由于政府、银行、高校没有有效配合, 单靠某一方面都难以有效开展此项工作。

四、四川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一) 改进承贷银行模式

改进现有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和商业性银行四川农信社的分县承贷模式。第一种是取消地方保护政策, 开放承贷业务, 形成竞争, 让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都能承贷每个县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 让贷款学生及家长自主决定在哪家银行贷款, 从而形成有效竞争, 但这样会形成恶性竞争、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 并且不能解决方便管理的问题。第二种是根据现实的情况, 商业性银行的弊端远远大于政策性银行, 外加银行属性因素, 商业性银行不适于开展这种公益的助学贷款业务, 建议商业性质四川农信社完全退出四川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 交由政策性的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独家办理, 这样有利于工作管理、有利于工作推行、有利于节约建设成本、有利于恶性竞争现象的出现。

(二) 简化学生贷款手续

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承担银行应该按照“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完”的要求, 改进服务方式, 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 优化业务流程, 高效地完成审核、确认等工作, 不能无故拖延、推诿和拒绝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不能要求学生提供与贷款申请无关的材料, 更不能在国家统一政策之外自行设立苛刻条件限制或变相限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贷款。

(三) 落实主体责任

四川省应建立省级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领导机构, 统一领导、协调政府管理部门、承贷银行、高校之间的工作业务, 明确分工、整合资源、合力配合, 这样有利于工作配合和业务推进, 防止“政出多门”。县级政府和普通高校是实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夯实薄弱环节, 补齐短板短处, 全面做到政策落实, 承担银行落实, 确保有贷款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贷上款。各级教育、财政、金融部门要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主动工作, 全面落实本级本部门应做的工作。

(四) 落实机构和人员

没有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地方和没有成立独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高校, 应该尽快落实机构建设, 成立相应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安排专门人员, 确保正常运转。应该按照财政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 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安排相应的业务经费, 同时还要保障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的待遇。市 (州) 、县 (市、区) 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加强与承贷银行、高等学校直接的联动, 建立政府、银行、高校“共同协作的合作平台, 实现信息共享, 资源互补, 促进协同配合, 切实加强贷款管理工作”。

(五) 建立助学贷款工作考核制度

四川省因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考核纳入政府的年度绩效考核, 自上而下层层考核, 进而有效推动贷款工作的开展, 和促发相关领导人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做到奖惩并用, 从而确保各部门应承担的工作全面落实到位。对因政策不落实, 工作不到位而致使学生无处贷款或出现其它严重后果的地方, 应该对市 (州) 、县 (市、区) 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并扣减教育民生工程学生资助项目得分。

(六) 建立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

政府、承贷银行应该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 完善相关政策, 对于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因病因伤丧失劳动能力、工作后经济收入特别低、以及突发事件因素导致家庭致贫返贫的毕业生源地助学贷款毕业借款学生进行救助, 通过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承贷银行共同审定后为毕业借款学生减少或免除其的贷款本息。从多途径、全方位建立生源地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 人性化的救助毕业借款学生。

(七) 完善贷后管理机制

健全完善四川省省级的贷后管理机制, 省级学生资助部门、高校、承贷银行要相互配合对贷款学生进行有效管控。同时各县要在政府主导下, 建立县级学生资助部门、承贷银行、乡镇政府、村社各司其职, 通力配合的助学贷款贷后管理机制, 有效管控助学贷款风险。乡镇政府和村社要充分发挥与群众联系紧密, 熟悉基层情况的优势, 积极做好逾期贷款的催收工作。

(八) 建立助学贷款代办员制度

为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助学贷款, 减轻经济负担, 要逐步建立乡镇助学贷款代办员制度, 并由代办员在乡镇负责审核认定贷款对象。代办员可由乡镇干部或中心校校长、教师兼任。代办员的酬劳由县 (市、区) 政府和承贷银行协商解决。

(九) 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各类学校, 承贷银行应该“前移关口, 下沉重心, 优化平台, 创新手段”, 深入抓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宣传工作。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做到全覆盖、立体式、多方位, 让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和全社会都知晓国家的这项惠民政策, 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2]王彩萍.内蒙古地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篇4:生源地助学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  生源地助学贷款  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06-02

生源地助学贷款已成为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的过程中,高校事实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是连接学生与经办银行的中介人,在贷前,高校是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者;在贷中,高校是实施生源地助学贷款活动的组织管理者;在贷后,高校是还贷催缴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如何进一步强化高校在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中的职能意识,促进高校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控制和管理,是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认识不足。由于生源地贷款是在学生户籍所在地申请受理的,对于申请材料的审核以及风险控制主要由当地的资助中心和银行完成,高校由此认为跟自己关系不大。但是在整个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工作过程中,贷前的审核和风险控制尤为关键,因为对申请者的资格及条件的审核,特别是申请者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信用记录,直接关系着高校贷后的管理工作的开展。比如,由于对申请者的还款能力和风险的控制不到位,高校在日后催缴工作中必须面对过高的贷款违约率,无形中增加催缴的难度。贷款回收的质量关系到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持续发展,关系到高校能否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问题,也影响到高校贷后管理工作的开展。《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后管理暂行办法》第七章工作考核第三十五条规定: “高校生源地贷款贷后管理工作考核以贷款金额违约率为基础,根据违约率对各高校生源地贷款限额实行差别化管理,对违约率低的高校,贷款限额不受限制,对违约率高的高校,严格控制贷款限额增长;特别严重的高校,将暂缓在该高校开展生源地贷款业务”。因此,提高高校的风险意识,加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与信贷风险可控性管理,将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

(二)高校对学生开展的诚信教育成效不大。生源地助学贷款是一项青年工程,是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青年学生的一种人性化关怀,目的是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拥有平等的高等教育权利,使学生得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并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政策性资助措施。在生源地助学贷款操作中,贫困的相对性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各地消费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线存在很大的差异,难以形成统一的标准和量化指标,生源地助学贷款能否实现“应贷尽贷”、可持续发展,学生的诚信品质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整个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个人信用意识淡薄的情况下,贷款学生不讲诚信甚至恶意逃债,一方面增加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道德风险,推高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违约率,另一方面也给高校日后催缴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与其他的助学贷款类型相比,高校在生源地助学贷款运行中既不用提供风险补偿金,也不必找银行协调借款,在成本上似乎成为局外人。因此,许多高校忽视了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在国家助学贷款相配套的诚信教育方面、开展诚信评价管理方面以及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惩罚工作管理方面,措施相对较少、工作力度不强,没有形成以学习诚信评价管理、生活诚信评价管理等全方位的诚信评价标准系统,可操作性的量化指标缺失。虽然开展过相关的教育,但教育没有系统化、制度化、常规化,没有上升到足够的高度,不能贯穿于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的全过程,也没有纳入日常教育管理中,教育的成效不大。

(三)贷后追偿工作难度较大。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分散、流动性强、工资水平低,就业空间和状况不理想,群体性的“蚁族”、“漂族”现象日益增多。在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毕业生离校即待业的现象逐年增加,增加了国家助学贷款偿还的风险性,无形中也加大了高校追偿工作的难度。生源地助学贷款是一种信用贷款,根源于对学生未来的收入预期和偿还能力的信任。如果贷款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那么就没有还贷的资金来源,助学贷款本息的回收就难以兑现。高校在学生毕业后,在贷款追偿上无法有效控制学生的还款,不能很好地制约学生的违约行为,贷后追偿管理工作难度较大。目前国家层面上与助学贷款方面相关的法律较为缺乏,对政府、银行、高校、贷款学生在贷款中相应的权利和责任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高校在整个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工作上缺乏必要的法律依靠,寄希望于通过各种政策来实施与约束,依靠国家职能部门来强力推进,这些政策措施对于学生违约行为所能起的制约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二、高校加强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信息沟通制度,严格贷前审查和合同管理。高校只有建立健全政府、银行、贷款学生的信息沟通制度,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定期反馈各类信息,建立健全贷款学生信息库,及时更新信息库,增加信息传递效率,才能广泛、深入地开展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工作。可借鉴江苏省探索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预申请”制度:先将贷款申请学生划分为不同类型,分为在校生和参加高考学生(即高中毕业生)两种类型,实行分类审核,严格贷前审查。高校参与审核在校生的贷款资格,而参加高考学生由所在高中组织根据贫困生的有关认定办法,通过民主评议予以确定。通过实行预申请制度,严格贷前审查,加大合同管理的力度,加强对信贷风险的控制,使生源地助学贷款真正做到应贷尽贷。

(二)建立学生信用档案,强化学生诚信教育。随着时代的变迁,多种消极因素冲击着大学生的诚信“底线”,社会上存在的失信违约现象,淡化了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强化了学生恶意逃债的心理,造成贷后追偿的困难。高校要把诚信教育提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战场,以校园活动为载体,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信用意识。以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建立包含学生基本信息、学生在校表现、学生贷款资料、学生就业信息在内的学生信用档案,把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培养融入日常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学生在校期间,高校要在为学生出具申请贷款证明、签订贷款协议和还款协议、毕业离校等环节开展贷款知识讲解活动,向学生解读合同条款,明确还款义务,普及金融知识,宣传银行个人征信系统的约束作用等,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可通过学生社团、院系、年级、班级多层次深入开展各种类型的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把教育活动做到普及化、经常化和多样化。endprint

(三)完善贷后管理工作责任机制,加强贷后管理工作。首先,完善机构,建立责任制。高校要根据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需要,组建专业的贷款管理机构,设置专门的管理岗位加强对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领导、管理。落实校级、系级的责任人机制,明确院系生源地助学贷款贷后管理责任人,将工作落实到个人,充分调动校级、院系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努力提高贷后管理工作效率。其次,建立多方联动催收机制。高校要在贷款学生毕业后,把学生贷款及还款情况纳入学生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提出具体跟踪管理措施和要求,定期与贷款学生联系,通过短信、电话、QQ、家访等方式,重点做好贷款毕业学生每年还款日前的还款提醒工作;密切注意贷款贫困学生动向,与贷款贫困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沟通,及时收集贷款贫困学生个人的变动信息,及时跟银行沟通和反馈。同时,加强对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实行监督与惩罚,把国家助学贷款的还贷信息及时录入个人征信体系,更新、完善个人征信系统信息,从而减少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风险,保证助学贷款的顺利回收。最后,优化考核奖惩机制。一是定期通报。高校要加强对院系贷后管理工作的监督,实行信息公开,定期通报各院系学生资助工作量化情况,特别是生源地助学贷款毕业生还款情况,对毕业生违约情况特别严重的院系提出批评,并要求限期整改。二是定期考核。制定合理的考核量化指标,每学期组织对各院系贷款毕业生还款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实现工作有序、考核有章、奖罚分明、监督有力,进一步推进考核激励机制规范化、科学化,以考核促进工作开展。

(四)加强就业指导,促进学生积极就业,提高学生的还款能力。在目前严峻的就业竞争环境下,高校要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贷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努力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引导学生就业,为确保贷款学生还款提供可能。首先,加强对贷款学生的就业观教育。高校探索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帮助贷款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全面评价自己的择业能力,从而合理定位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引导贷款学生结合社会的客观形势、自己的就业期望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条件做出合理的职业定位和工作选择。其次,重视对贷款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高校除了对贷款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还要结合贷款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强化贷款学生的就业技能,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尤其要为择业有困难的贷款学生配备就业指导老师,为他们提供专业化的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开展就业技巧培训活动,使贷款学生增加对面试程序的了解,从而提升就业的自信心,提高就业的成功率。最后,加强贷款学生的心理辅导。贷款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应根据学生资助工作本身的特点,重视贷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重点学生心理档案。创新工作方法,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及时进行约谈和疏导,开展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贷款学生解决思想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使他们思想上想得通,行动上有所作为,意识上自强不息,责任上有新的认识,保证贷款学生毕业后有经济能力偿还贷款,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莫云仙.促进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3(7)

[2]孙涛.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政府干预[J].教育科学,2012(8)

[3]陈忠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预申请制度的创新与实践[J].江苏教育,2013(5)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2013ZZ032)

篇5:生源地助学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

1、《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表头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区/县”应填写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相应地址。

2借款人信息部分“现详细住址”应填写学生家庭详细地址。

3、就学信息部分“年级”为学生申请贷款学年时的年级,如现在的08级学生申请2010至2011学年助学贷款,则年级应为大三。

4、申请贷款情况部分“申请贷款金额(元)”应不高于学生学费与住宿费的总和,并确保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合同回执单》(待学生签订借款合同后,带回学校,由学校负责填写)学生欠缴本学年学费和住宿费合计金额一致。若借款合同中的借款金额与合同回执单中的学生欠缴学费和住宿费合计金额不一致,将被视作无效合同。“申请贷款金额(元)”应为整数(如4576元)。“申请期限(年)”最短为7年,最长为14年,上限=学制-年级+1+10,学生可以在7年至上限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5、资格审查情况部分“资格审查部门”可从村委会(居委会)和县镇(街道)民政部门中任选其一。

6、村委会(居委会)或县镇(街道)民政部门和县(市、区)资助中心应在《申请表》两联上均加盖公章。

7、《申请表》第一联由县(市、区)资助中心审核汇总后交开行,第二联由县(市、区)资助中心存档。

篇6:关于生源地助学贷款问题

问:何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借款人无需担保和抵押,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承担。问: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

(一)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家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普通高等学校(含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和研究生,具备以下条件可以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①家庭经济困难,申请没有获得其它国家助学贷款;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6周岁的需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③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须由其法定监护人书面同意);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⑤学习努力,能够正常完成学业;⑥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本县(市、区)。

(二)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家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无不良信用记录;

2、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在本县;

3、家庭经济困难,符合以下特征之一,全部收入不足以支付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学业所需的基本费用:

(1)农村特困户和城镇低保户;

(2)孤儿及残疾人家庭;

(3)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学生费用;

(4)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

(5)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

(6)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

(7)老、少、边、穷及偏远农村的贫困家庭;

(8)父母双方或一方失业的家庭;

(9)家庭年现金总收入低于8000元人民币;

(10)其他贫困家庭。

问: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贷款额度和还贷期限是多少?

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额度为每年不超过6000元,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学制超过4年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第二学士学位的,相应缩短学生毕业后的还贷期限。学生在校及毕业后两年期间为宽限期,宽限期后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借款合同约定,按分期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

问: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款责任如何分担?

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贷款利率和国家有关利率政策执行。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全部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入)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问: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的基本程序是怎么样的?

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进行申请、审批和发放,借款合同每年一签。学生在新学期开始前,向家庭户籍所在县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贷款申请,县(区)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对学生提交的申请进行资格审查并组织合同的签订。经自治区级主管部门和经办银行审批同意后对借款学生进行放款。

问:借款学生是否可以从个人帐户提取现金?

答:代理结算行应采取措施,保证将贷款资金优先向高校帐户划付学生应缴费用。为防止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挪为它用,划付完成前,学生不能取现;划付完成后,借款学生可将帐户内剩余资金用于生活费,商代理行后可以提取现金。

问: 财政贴息和自付利息如何计算?

答:贷款利息按年计收;借款学生在校期间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利息由借款人支付,自毕业当年9月1日起计算。学生在校期和毕业后2年为宽限期,宽限期满,开始还本,按借款合同约定分期偿还贷款本金,借款期末全部还清,鼓励提前还款,除应付本息外,提前还款不加收任何费用。

问:省级资助中心是否可以直接办理学生申请?

答:省资助中心负责对县资助中心上报的申请汇总进行审核,不直接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审查不合格时,省资助中心可将申请按批次退回。

问:何时可以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答办理时间:每年1-10月;2.借款学生可在广西学生资助网()下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

资助咨询投诉电话:5139510市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

5211108八步区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

8836690平桂管理区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

8989612钟山县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

8678979富川县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

6688533昭平县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

学校资助办联系电话:

篇7:生源地助学贷款常见问题及解答

(一)贷前事项 1.受理时间

(1)题目:新生每年何时可以开始申请助学贷款? 关键字:生源地,新生,申请

答复:学生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后,即可登录学生在线服务系统进行申请。在百度中搜索“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网”,或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http:///,高校助学贷款网址为https:///,同学们可以在学生在线服务系统上申请助学贷款、提前还款,查询贷款状态、还款计划和还款记录,进行个人信息变更、共同借款人信息变更和个人账户变更。

(3)题目: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网址是什么? 关键字:支付宝,第三方支付平台,网址

篇8:生源地助学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甘肃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情况

在甘肃省,生源地助学贷款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由甘肃省自主创新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二是由国家开发银行开办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一)甘肃省自主创新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开展情况

2007年5月,甘肃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正式启动,由学生家庭户口所在地农村信用社按就近原则办理。开办初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2007年-2009年,全省累计发放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7687万元,支持省内7000多名经济困难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但后面随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工作的逐步深入,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受到较大影响,目前贷款基本停止发放。截至2011年末,甘肃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余额为2850万元。

(二)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开展情况

2007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制定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包括甘肃省在内的五个省市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开办后,发展速度远远快于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业务。2007年-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0.4亿元,共支持30多万名经济困难家庭学生顺利上学。五年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计发放金额是同期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2.5倍,支持人数的2.8倍,现已成为全省助学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执行及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建设不完善。

一是个别县区没有专设机构。二是人力不足。一个资助管理中心一般只配备工作人员2-3名,而且专业能力明显不足,尤其缺乏贷款回收、贷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三是经费不足。省财政厅、教育厅每年为每个县区下拨5到10万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但是资金不能按时下拨,或是资助管理中心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没有自主权。

(二)制度设计不尽合理。

一是贷款重复申请审批。不管是在校生还是新入学大学生,均是一个学生一年申请一次、审批一次,导致各县级资助中心工作量大、工作重复且效率低下,而且也给学生家长带来了许多不便。二是贷款审批环节多、时限长。从贷款申请、合同签订、贷款审批到最后发放,涉及6个单位10个环节,而且合同在省一级审核的时间过于集中、工作量大。三是贷款受规模限制。从2010年开始,国家开发银行甘肃省分行对生源地助学贷款规模进行了限制,每个县(区、市)限定一定的合同数量,这就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和掌握标准不平衡的问题,一些县也因此出现了权力寻租的问题。

(三)困难学生认定的可信度下降。

受人力财力限制,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目前还很难开展实地调查,只能凭相关证明文件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由于地方上希望多出大学生,高校希望学生少拖欠学费,所以在不承担任何风险和责任的前提下,他们都有一种提供贫困证明的利益驱动,普遍把开具贫困证明作为一种对村(居)民、学生的福利,随意性很大,从而导致证明的可信度受到怀疑。

(四)多元主体间沟通难度大、成本高。

生源地助学贷款涉及学生家庭、中学、高校、银行、财政、民政、教育等多个部门,各参与主体的价值取向、利益目标并不一致,导致信息沟通难度大,并影响到贷款工作的开展。

(五)贷后管理困难较多。

社会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借款学生容易了解到贷款银行和资助中心的信息,但银行和资助中心却很难弄清学生的真实信息和准确评估学生的信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致使部分贷款者的逃债心理得到强化,导致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道德风险增大。

(六)社会风险分担与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教育投资属于长期投资,其特点是期限长、风险大、利润低、资金周转缓慢,所以,发放助学贷款必须建立必要的风险保障机制。但就目前运行情况看,生源地助学贷款的社会担保和补偿体系尚不完善,对助学贷款各部门的责任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缺乏有力的保障。

三、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机构职责。

各级政府和财政、教育、金融机构要从落实科学发展、执政为民、服务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的重要性,要明确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职责,保证正常的办公条件。要建立责任体系,将学生或学生家长、村委会(社区)、学校、民政、资助中心、银行、财政部门,以及县乡政府一并纳入责任主体,尤其是靠实县乡政府的责任。

(二)创新思路,完善管理制度。

按照“简化程序、方便群众、提高效率”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各项制度,既要满足风险管理的需要,严格各个环节的手续,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有可操作性。建立健全还贷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充分发挥县、乡政府和村委会在还贷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农村信用社基层机构和金融手段的优势,加强财政、教育、银行、高校、资助中心之间的配合,建立健全贷款发放、资金汇划体系。

(三)引入市场化保证机制,有效降低贷款风险。

一是探索引入担保贷款方式,利用担保的“杠杆效应”,规避或最大程度地降低金融风险。可由国家财政从教育经费中单独列出资金,与学校的助学资金、社会资助资金共同建立专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的利率适当低于信用贷款。二是以市场化的方式让保险公司来承保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经办银行用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金向保险公司投保,如果借款学生死亡、丧失劳动能力或在规定期限内未完全履行还款义务,保险公司将负责按比例清偿学生所欠剩余债务。

(四)探讨更多灵活的还款方式和减免措施。

在贷款偿还期限和方式设计上更多地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可采取“分期定额”、“分期不定额”还款,也可借鉴“住房按揭贷款”的偿还形式,大学生毕业后以月为期,每期还贷不少于政策规定的最低下限(不定上限)。政府还可以制订一些减免措施,如:获得助学贷款资助的毕业生到特定地域、特殊行业、特殊岗位工作的,只要服务期达到一定年限,则可以奖金方式减免其部分贷款本息,减免本息可由财政支持。

(五)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探索拓宽助学贷款的服务范围。

一是积极推进助学贷款的证券化,适时将生源地助学贷款资产进行证券化结构重组,与资本市场接轨,实现生源地助学贷款资金的良性循环。二是在条件成熟时,可以成立专门的助学贷款公司,专营助学贷款的发放、贷后管理及回收。三是有效延伸助学贷款的服务范围。对特困生家庭,在发放助学贷款的同时,可以由金融机构牵头,政府其他部门配合,进行项目帮扶,使这些农户摆脱贫困,提高还贷能力。

(六)规范贫困学生的资格认定,严格借款学生的资格审查。

县区学生资助中心要充分利用身处教育系统的优势,广泛建立学生资助联络点,参与、配合和监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要与基层银行定期沟通,借助信用社点多面广的优势开展工作,以明晰借款学生的资格。同时,各高校在给贫困学生界定困难程度时,要多方核实该学生的生活消费等情况,以准确判定其家庭贫困程度。

(七)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建立完善征信体系。

一要加强诚信教育,把诚信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毕业教育体系,积极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二是加强征信宣传。深入开展征信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农家”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守信获益、失信受损”的良好氛围。三是将助学贷款发放与信用环境建设相结合,完善农村地区个人信用数据库建设,通过创建信用农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的诚信示范效应,不断改善和净化信用环境,切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摘要:生源地助学贷款从2007年启动以来, 经过不断完善、创新, 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是, 受制度设计、发展环境、管理水平等方面因素制约, 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甘肃省生源地助学贷款开办、运行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探讨了进一步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宋飞琼, 沈红.发展生源地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1) :P128-131.

[2]仇华.对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1) :P117-121.

[3]臧兴兵, 沈红.生源地助学贷款现状调查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9) :P38-44.

篇9:生源地助学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

变化一:资助逐年扩大

笔者所在的凤县不足11万人口,面积却达3187平万公里的,山大沟,人口散居,曾是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是负责办理高校生助学贷款的一个职能机构。调研中,中心的同志向我们介绍了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发展过程。事实上国家助学贷款业务2000年前便开始探路助学贷款,从2002年开始,引导普通高校和对口银行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2004年,初步构建了国家助学贷款运营机制,但至2005年底,凤县金融机构中,县农业银行5年累计发放助学贷款余额10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90万元,工行和建行未办理过一笔助学贷款业务。从贷款用途上看,都用于贫困大学生支付学费、生活费而被归并在助学贷款科目中,实质上并不属于政策性财政贴息助学贷款。由此可见,当时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坎坷和艰难。2007年5月,国家再次调整了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完善了以“应贷尽贷”为原则的教育资助体系。可以说从这年起,这项业务才在凤县真正推开并得到逐年发展。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笔者提供的一组高校生源地助学贷款数字,即可证明这一结论:2007年,凤县共发放11人6.4万元;2008年共发放177人95.97万元;2009年,共发放326人190.09万元;2010年,共发放380人222万元;2011年,共发放497人293万元;2012年,共发放453人268.55万元。

变化二:更多利县惠民

主动和提前还贷,是近年来凤县生源地助学贷款出现的一个喜人现象。一位子弟正在上大三的学生家长老李告诉笔者,他计划在孩子大四时就提前还清贷款。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告诉笔者生源地助学贷款还贷主动性提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各方不断加强宣传,如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不仅将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面对面的宣传贯穿该项业务始终,还与县人行等金融机构联手,同时利用政府网等多种形式进行信用宣传:二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结果。近年来,凤县扬长避短,依托当地地处我国南北相交、嘉陵江源头等优势,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椒畜富民”战略,“大红袍”花椒等特色及各业长足发展,凤县不仅甩掉省定贫困县的帽子,并连续四年跻身陕西年度十强县等行列,农民人均收入和城镇人均收入连年递增,促进还贷能力增强:三是政策不断优化。调研发现,鉴于生源地助学贷款是体现社会责任和政策目标的一种小额贷款品种,存在迥异于传统商业信贷的特殊性,国家在贷款、还款期限等诸多方面均不断进行调整,如最初该项贷款贴息由各级财政分担,由于当地财政困难,政府对助学贷款贴息心有余而力不足,使50%的县级财政利息补贴在不少欠发达县落空:加之助学贷款笔数多、金额小、操作流程繁琐,收贷成本大,加大了银行贷款风险,影响到银行的积极性。2010年,陕西省实行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贷款利息实行全额贴息。规定,考入中央高校和外省地方高校的学生,其贷款利息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考入陕西省属普通高校(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就读的,其贷款利息由省财政负担;考入省内市属普通高校就读的,其贷款利息由所隶属市财政负担。在还款期限上也做了较大调整,由最初的学生毕业后四年内还清,到2004年延长至6年,现在又延长至10年:由于学生上学期间实行政府贴息,学生毕业后则由贷款者负担利息,所以一些经济贫困状况好转的家庭便尽可能地选择尽早还款。截至今年5月末,凤县共计有321人还贷275万元。

变化三:日趋方便科学

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笔者介绍,中心刚成立时,这项贷款业务由县农信社代理,学生和家长办理该项贷款需反复往来于中心和农信社,省开发行又根据申请贷款学生的信息,将款拨到所属县区农信社,再由县区农信社汇往学生所在的高校,既繁琐又很难使贷款及时到位。现在,随着信息共享和电子支付平台的建立,尤其是2010年,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网申请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更为方便和科学。从2012年开始,陕西省申请贷款的学生通过资格认定后,学生只需在自己的电脑上登录国家开发银行在线服务系统在线申请,选择“使用登录名登录”或“使用身份证登录”方式登录,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和申请信息,导出并打印《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到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理相关手续。借款学生成功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之后,国家开发银行基层金融业务管理系统便自动生成贷款受理证明和验证码,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打印借款合同的同时,通过基层系统打印贷款受理证明和验证码,并加盖县资助管理中心公章,借款学生持受理证明和验证码赴高校报到;高校资助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受理证明,在基层系统中录入欠缴金额并确认验证码;县(区)资助中心通过基层系统确认,电子合同回执单即可生效。归还贷款同样不出家门即可用支付宝办理。考虑到一些学生家长未掌握电子操作,县资助管理中心特意通知让学生本人前来咨询网上申请或还款的操作方法。

变化四:风险防预有效

在推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中,各地普遍注重风险防预机制的建立健全。调研中笔者还了解到,自2007年凤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成立以来,凤县贷款者均能按期结息,无一例违规。这主要得益于管理的不断深化、细化,使该项贷款防预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如陕西建立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补偿金按当年贷款发生额的15%确定,由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实行专户管理,作为专项风险拨备,主要用于防范和弥补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损失。考入中央高校和外省地方高校的学生,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承担;考入陕西省属普通高校(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就读的,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各分担50%;在省内市属普通高校就读的,风险补偿金由中央财政和市财政各分担50%。同时进一步细化了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资格条件,明确规定,平时消费水平高出周围平均生活水平,购买奢侈品,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或父母有一方是财政供养人员的学生,不得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同时建立了风险补偿金激励约束机制,以促进县区的风险补偿金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

篇10:生源地助学贷款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1期 2010-07-09)

1. 老生贷款,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答:户口本、身份证、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盖章贷款申请表2份。

2. 老生申请贷款时,若想进行在线申请,初次进入在线申请系统时一定要使用身份证登录,用登录名是“本人身份证号”,密码是学生8位数生日才能登录吗?可以重新注册吗?

答:老生初次进入在线申请系统时,一定要用登录名是“本人身份证号”,密码是学生8位数生日才能进行登录,登录后可自己修改新密码。老生不可以重新注册,因为老生的个人信息已经载入系统,重新注册会导致注册失败,所以不用再重新注册,直接用正确登录名及密码进行登录即可。

3. 户口已迁至学校的学生可以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吗?

答:可以,生源地助学贷款要求学生本人入学前户籍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籍均在本县(市、区)。

4. 在校生贷款,户籍已迁移出去(至高校),在贷款时是否还需要到民政部门(派出所)出具户籍迁移证明?

答:不需要。在校生贷款需回入学前户籍所在地资助办办理,并出具户口本原件复印件即可。若户籍已迁移出去,户口本上会有 “迁出”记录。

(如户口本上不有 “迁出”记录,那么须提供当地派出所出具的入学前户籍是灵山的证明。)5. 家长不识字,签不了名,怎样解决?

答:可以试着描上去,再捺印。如果不能描,那么就只捺印即可。资助办老师尽量鼓励其签名,再捺印。

6. 若共同借款人不是父母,是否需要关系证明?

答:不需要。但是要符合以下要求: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借款学生户籍所在地拥有固定居住地;年龄在25~60周岁之间。7. 如何辨别是否是自主招生?

答:辨别学生申贷资格请检查录取通知书或学生证中公章全称,较系统中高校名册多字、少字、不相同都不受理,遇到更改名字的高校请致电分行。如录取通知书中公章全称为“广西大学商业学院”≠“广西大学”,系统中无此校,不受理。8. 学生支付宝密码是多少?

答:支付宝账号申请时自动生成,详见合同,支付宝账户密码默认为学生身份证号去掉前6位之后的剩余部分(如身份证号为:***234,则密码为:199009011234)。9. 怎么跟学生讲解支付宝的具体操作?

答:详见支付宝操作说明,或登陆,“新人支付教学”查询。

10. 与支付宝挂钩的银行卡是否需要开通网银?

答:详见支付宝操作说明,或登陆,“新人支付教学”→“提现”查询。11. 借款学生支付宝账户是否需要预存用于转账的手续费?

答:不需要预存手续费,支付宝可免费转账。12. 如果学生学费划入高校账户不成功,学生及资助办老师应在哪一个环节查找原因,该如何防范这样的风险?

答:学生可在在线申请系统跟踪贷款发放进度,县资助办在生源地助学贷款系统“系统管理”,“支付宝”执行情况中获知贷款发放情况,系统信息中会详列失败人员及原因,请根据提示处理,并及时联系国开行。13. 今年修改了申请流程,公示时间如何安排?

答: 今年先签合同再进行公示,公示时间可定为10月1日至11月10日,请资助办对无法通过公示的学生及时提供相应说明,我行将谢绝该生贷款。14. 学生贷款申请书盖章后具体在哪里进行公示?

答:在当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进行公示即可。15. 去年贷款学生由于去外省读书,暑假打暑假工不回来,今年还想贷款,想授权给其共同借款人,问授权委托书可以寄去给学生签字捺印吗?

答:可以。授权委托书可以寄去给学生,学生填写授权人部分信息,签字捺印后邮寄给被授权人(共同借款人),被授权人部分必须由其共同借款人拿到资助办,在资助办老师的见证下面签、捺印。16. 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学生也因暑期打工不回家,是否可以请在家里的亲戚(例如叔叔)作为其共同借款人代办申请贷款?

答:可以,但必须有授权委托书,且非父母共同借款人需符合贷款资格的全部要求。此情况下授权委托书中授权人为学生,被授权人为叔叔;借款合同中借款人为学生,共同借款人为叔叔。则当学生不还款时,叔叔需承担该合同的还款责任,而不是学生父母,资助办老师受理时需做好提示。17. 授权委托书上“被授权人”一定是共同借款人或借款学生吗?

答:是。授权委托只可在贷款学生和共同借款人之间进行,无第三方!18. 授权办理后,签字代签有统一的格式吗? 答:有。携带授权委托书前来办理贷款申请的人员,需按统一格式签名。例如:借款人是张三,共同借款人是李四。张三授权李四代为办理贷款事宜,李四替张三签字时,格式应为“张三(李四代)” 19. 提前还款是否需要还利息?

答:提前还款利息收取分三种情况:①学生在财政贴息期间内正常提前还款的无需归还利息;②学生在财政贴息期间因结业、肄业、休学、退学、出国、被开除学籍等提前还款的,根据合同约定需要还利息;③学生在毕业后提出提前还款的,需按合同约定归还本息。如为情况②,利息开始计算时间:自办理有关手续之日的下月1日起计算。例如:张三2010年4月3日退学,申请提前还款,利息就是从下月1日,即5月1日开始算起。具体受理时请咨询分行。

20. 今年7月份是否还可以申请提前还款?

答:可以。资助办老师必须在7月10日前将提前还款申请材料提交国开行,学生在7月10日前将本金存入贷款卡中,开行将于7月15日统一扣款,学生是否需额外归还利息请咨询分行。今年8、9、10月份都将暂时不受理提前还款申请,有需要提前还款的,请在有效期内办理相关手续。21. 县(区)资助管理中心的代码怎么查找?

答:县(区)经办人进入生源地系统中查找,机构管理→县资助中心管理,可见左上角上“县资助中心代码”。

22. 套打合同是否需要设置电脑?

上一篇:张杰少年中国说歌词下一篇: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