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第一节

2024-04-07

书法第一节(精选8篇)

篇1:书法第一节

今天是星期五,我们迎来了本学期的第一节书法课,大家都非常期待,这学期依然是汪乐涵和李思涵两位小老师带我们遨游书法世界。

终于,下午最后一节课的上课铃打响了,大家迅速回到座位上,从抽屉里拿出水写布、书法书和毛笔,望向黑板。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听见小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这节课要学的例字的“沙沙”声。

“咳、咳!”小李老师咳嗽了两声,“今天我们来学‘之’字。”只见黑板上的田字格里已经写好了一个大大的“之”字。“折、顿笔、向右上行笔……”小李老师耐心地讲解,同学们有的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有的伸出手指,在空中划出一个“之”字;还有些耐不住性子的同学,已经握起笔,跟着小老师一起写了起来……

终于,到了我们的练习时间。端正姿势,提笔蘸水,落笔字成。这简简单单的“之”字,看似简单,写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喔!点、提、撇、捺,每一个笔画都要做到准确、流畅,不可有丝毫的懈怠。我的水写布上铺满了“之”字,可就是没有一个像样的,我努力对照黑板上的例字和字帖寻找着自己的缺点所在,嗯,“提”要位于横中线上方,稍稍倾斜一点,怎么全都不听话跑偏了呢?再次下笔时,它们都乖乖地听从着我的`指挥。瞧我的水写布上,“提”都舒舒服服地躺在横中线上,整个字的结构看上去匀称多了。经过一次次比照一次次修改,“之”字总算写得像模像样了。

小李老师经过我身边时,我不经意地提出一个问题:“李老师,‘提’需不需要逆峰起笔?”小李老师回答道:“按书上的要求逆峰起笔。”这时,小汪老师将头凑了过来:“不需要的。”李老师立刻挑起了眉毛:“书上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不逆峰起笔!”俩老师打起了嘴仗,最后还是询问老师才平息了争议。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两位小老师已经把我们引领进书法文化这个博大精深的艺术殿堂,越来越多的小伙伴们爱上了它。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与临摹,我们的字越写越好啦!相信这门国粹会在我们的手中得到继承和弘扬!

篇2:书法第一节

我是一个性格毛躁的女孩,从来不愿意安安静静地坐几分钟,而学习书法就必须安静地坐在那里,静下心来,这便成为了我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每天,老师让我们临摹字贴,必须练写5页。每次前15分钟我还行,认真地写,也不会感觉累,手也不酸痛,到了20分钟后我已经坚持不住了,开始和同桌聊天,后来看到字帖我就要晕了,太难受了,感觉到要休克了。反正老师说尽力就行了,我就这样混呗!可是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我的想法有了新的改变。

有一次,张老师请好朋友杨老师来给我们上书法课,杨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十分认真仔细:“写毛笔字一定要——意在笔先、横斜竖直、笔画多则细、少则粗、字摆正中间。”讲完之后,还用毛笔蘸水在黑板上进行了演示,我听得心不在焉的,只把感兴趣的听了一下而已。开始练习书写了,没想到杨老师就站在我身旁看着我写字,我的.心怦怦直跳,不敢漏掉任何一个步骤,生怕杨老师会说我,可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杨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走到张老师那儿指着我说:“那位同学写的真不错,运笔也可以。”听了杨老师这句话后,我的脸一下子红了,心里既难为情,又有些小得意,没想到我能受到杨老师的表扬啊!杨老师又过来对我说:“写的真不错,一定要好好练习!”听了杨老师的鼓励后,我练书法的兴趣仿佛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劲头十足,一口气写了三篇,也没感觉手酸痛,而且每张练习都受到张老师和杨老师的肯定。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很有成就感!从那以后我就一直认真练下去。

篇3:新学期的第一节课

我今年被定为五 (1) 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一听到这个消息, 我就感到压力太大了, 这该怎么教呀?这是一个特殊的班级:班风差, 学生调皮是有名的, 虽然只有48个学生, 却是个个闻名。最让人担心的是学生基础太差。在上学期成绩检测中, 学生语文平均分比全镇平均分低12分, 接手这样的班级, 无论是谁都有压力的。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 我通知学生:明天上课请你们带家长一起来, 我要开一个家长会。我把家长会定在早上8:00, 从早上7:00便有家长陆续赶来。实到39位家长, 其中有姑姑、叔叔、伯伯、爷爷、奶奶、姨妈、婶婶等。这种家长阵容就是现在农村典型的学生家长结构式。留守儿童达70%啊, 而且有一部分家长是文盲, 签名是孩子代签。老师能指望学生在家有人辅导作业吗?本来是想和家长共同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 结果成了家长向老师诉苦的专场。罗列起来大致是:

1.孩子做作业时边做边玩, 拖拖拉拉, 要弄到半夜。

2.孩子说没有作业, 在家根本不做作业。

3.孩子不服管教, 不愿意和大人沟通。

4.孩子胆小, 见人不说话, 希望老师多给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

面对这样的场景, 我只好打乱原来安排好的会议程序, 记录下家长的疑难和困惑, 然后慢慢和他们一起分析解决。

对于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业拖拉的现象, 这可能是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学生如果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结果的确令人担忧, 幸而他们还小, 只有10岁、11岁, 我建议我们一起努力, 我在开始尽量布置一些简易的作业, 希望各位家长督促孩子放学回家立即做作业, 不要让他们边做边玩, 也不能边吃零食边做作业, 更不能打开电视做作业。做完后再让他们吃零食、玩玩具、看电视。我认为只要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 以后就不难了。这个习惯的养成一定要家长的配合, 而且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来督促, 不能松懈, 要持之以恒。

至于有些家长说孩子有个性, 脾气大, 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不服管教。这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是家长自己做得不够好。首先我们应该反思一下, 孩子为什么不愿与你沟通, 为什么不服你的管教呢?你们大概很少和孩子聊天吧?一开口就是你的作业做了吗?考了多少分?打架了吧?或者是不准上网!不准买玩具!不准偏食!除了这些几乎就没有话说了。换位思考一下, 如果是你, 你喜欢吗?我觉得家长不应该总是高高在上, 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朋友呢, 如果你们在家能与孩子一起看看动画片, 一起做做游戏, 和孩子一起谈谈身边的事、身边的人, 再听听他们身边的故事, 那该多好啊!这样你就可以不用说教的口吻来教训他们, 一家人的关系也能做到亲密无间啊。当然, 这就要求家长平时少玩一点, 多抽点时间来陪陪孩子了。现在是信息传递最快的时代, 各种媒体同时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 如果你能多多陪陪孩子, 也能帮助他们明辨是非黑白, 不至于误入歧途。

孩子胆小, 见人怕说话, 希望老师多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言。就这一点而言, 老师们一直在努力, 我们在课堂上有问答, 有讨论, 有辩论。但真正要让孩子不怕见人, 大胆说话, 这还是要家长多做一些工作。城里的孩子能落落大方, 在各种场合能侃侃而谈, 你们想过原因吗?城里的孩子见多识广, 而且经常参加各种活动, 他们也是练出来的呀。家长们, 我希望你们有空也带孩子出去走走, 哪怕是逛街, 上公园也行啊。我们农村的孩子要写一篇作文是很困难的, 他们无话可写, 每天就是上学放学, 所见有限, 你让他们说什么、写什么呀?这难道不是我们家长造成的原因吗?

篇4:第一节 拟题技巧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则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标题就像一壶好茶,香气越芬芳,招引的顾客就越多。一个靓丽夺目的标题能迅速激发阅卷老师的好奇心,扣住读者的心弦,也能为作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所以,“题好一半文”,要闯过高考作文关,使阅卷老师对你的作文一见心动,拟题好坏举足轻重。一个好标题的诞生,有的是精雕细琢,有的是妙手偶得,有的厚积薄发,有的灵光乍现,考场作文拟题则必须掌握一些创新技巧。

拟题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体裁出发,做到准确、简明、醒目、新颖。这就要求考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生活与媒体中有特色的语句。如引人注目的美伊战争,广州某报曾经发表了一则《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评论,这个标题就是巧借了柳永的词。

当然,标题也只是文章的眼睛,与全文的内容相比,只是个“引子”而已。但是,没有好“引子”,读者、老师就懒得往下看。作为应试作文,这势必会影响到考生的命运。所以,广大考生在紧张的考场上,千忙万忙也不要忘了给拟题留一点时间,不要到交卷时才匆匆写下题不对文、大而无当或毫无特色的标题。尤其要注意避免一个容易犯的错误——不写或忘写标题,那失掉的将不止是表面上扣的两分。

好的标题,首先应该切合话题,显示审题立意的准确。

好的标题应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应该独辟蹊径。应该小而巧。这里有三位考生拟的文题:“昭君的选择”“谁知红颜为江山”“干载琵琶作胡语”。这三个标题都是对昭君出塞的一种重新审视,可谓标新立异。第一位考生的文章记叙昭君深明大意。主动选择出塞的故事,歌颂昭君崇高的品质。第二位考生的文章是对“红颜祸水”观点的反叛。第三位考生的文章是写昭君心灵发人深省的歌唱。

标题应该讲究语言的锤炼,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文题新鲜活泼,言简旨远,美不胜收。我们看看三位考生的标题:“选择,是心灵的歌唱”“西部山水西部人”“站在心灵的十字路口”。第一个文题用了比喻,活泼新鲜。第二个文题用了反复,有整齐匀称美。第三个文题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好的标题应该优雅,有文化品位。拟题时,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借用诗文名句,也能使文题生辉。

技巧1:物象点染

就是选取生活中震撼过自己心灵的物象,并从声音、色彩、形态、情感等方面进行点化,以色彩鲜明、情味浓郁、动感强烈,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物象作为标题。如,2006年高考上海考生拟写的“流泪的日记本”“滴露的康乃馨”,河北考生拟写的“别让雨下进灵魂里”等。

这样的题目能够点染全篇,在物象的个体身上投射作者的情感、观点、好恶。

实例借鉴

樱桃红了

河南一考生

去年春天的一个清晨,我家门前的樱桃树第一次开了花,美丽极了。

那天,我穿着新式检察官服,第一次参加提审犯人。

没想到还真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

“怎么是你,玲?”我脱口而出。我实在没有想到,我第一次审问的对象竟是我高中时的同桌——玲。

上学时,玲对我很好,每年她家樱桃红的时候,她总是一大早就捧着樱桃在我上学必经的路口等着我。那艳如红玉的樱桃留在了我记忆的深处,那是我对玲的甜美回忆。

而今相逢,我们竟然近在咫尺却身处两个世界里。

毒品的侵蚀,已让玲的眼睛变得混浊,干裂的嘴唇透着青色,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神采。看着可怜的玲,我一句也没有再询问她,从头到尾都是老赵一个人问的。我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玲手捧樱桃的笑靥和那张痛苦的脸却总是在我的脑海里交替浮现。

后来,玲被拘役5个月。出狱那天,我去送她,把手机号告诉她,叮嘱她稳下来给我打个电话,并说:“玲,我家也种了一棵樱桃树,等樱桃红了,我也送樱桃给你吃。”

玲没有给我打电话,一切都像门前树上的樱桃花一样随风飘散了。

今年春天里的一天,翻开卷宗,我再一次惊呆了。因为玲的名字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她是这起绑架案中唯一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一天傍晚,我正坐在窗前看着雨点打在开满樱桃花的树上,电话响了,是玲打来的。“我该怎么办呢?……”她抽泣着说。“你只有一条出路,回来吧……或许,等樱桃红了……”电话的那端忽然没有了声音,玲的声音最后听起来细如游丝,我拨她打来的手机号码,却无人再接听。

樱桃花落了,露出一个个绿豆大小的青樱桃。我忽然发现门前树上远远看去已经一大片红了,我从树上摘下几颗樱桃,我要把它们送给昨晚已经回来自首的玲。

樱桃红了。

名师点拨

这是一篇匠心独运的散文。“樱桃红了”是文章的标题,又是贯穿文章始终的一个美丽的物象,且有耐人寻味的象征意义。仔细品读全文,“我”不就是成熟的“红樱桃”吗?初次审问的对象是“我”高中时的同学玲,“我”是那样的动情和不安,竟一句也没有审问,因为“我”还是一小朵初绽的樱桃花。而今接到玲的电话,我是那样的沉稳坚定,同学之间感情犹存,但它已经丝毫不再影响我对事物的判断。标题牵动全篇,而又韵味深远。

技巧2:画龙点睛

任何一篇文章的题目都绝非信手拈来,它应该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果。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龙虽画得栩栩如生,但是要让它真正地腾飞,还需要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

“画龙点睛”就是用概括、点化、升华文章主题的方法拟写文章标题,语言精粹,切中肯綮,并能给文章增加灵动的色彩。如,2006年高考黑龙江考生拟写的“书香盈满人生路”,甘肃考生拟定的“绿化心灵”,山东考生拟写的“美,距离的忧伤”等。

实例借鉴

守护心灵的明镜台

河南一考生

是什么时候,“人之初,性本善”的歌谣遗落在烈烈的西风之中?

是什么时候,“与人为善”的美德褪色成发黄的书页? 是什么时候,菩提寺里的“暮鼓晨钟”声不再激起心灵的涟漪?

失落了泪珠的人们的心开始沙化……

有一偈子云:“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然而,菩提树繁华尽逝,明镜台亦非明亮。

原始森林鸟兽的哀鸣唤不醒残忍的人们,猎枪依旧;圣诞节的烛光里竟传来战机的轰鸣,令人悚然;失去自由的动物园里的熊也难逃劫难,使人震惊!

孩子会唱着“小鸟小鸟我爱你”然后“幼稚”地把鸟儿锁在笼子里;路人已经对马路上行乞的残疾人不顾一眼,故作文明的人们谓这曰“骗子”;失学的儿童学会了用怀疑的目光打量“善意”的捐助者。

究竟,人类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化?

人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迷失了自我,可为什么还在寻寻觅觅。在寻找着什么?人类大阔步走在新世纪时为什么还不时地回望过去,去找寻失落在历史深处的心灵“佛光”?是否人类在丢弃

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后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力不从心?

回来吧,迷途的羔羊。

归来吧,“佛心”不死的人们。

让我们用悔的泪水擦亮心灵的明镜台,然后静待菩提甘露的降临。

古老的歌谣再度响起;

发黄的书页又现光泽;

碧海青天,风激水面;

圣歌渺渺,仙乐悠悠,严冬之后,又是春天……

名师点拨

标题闪亮动人,用“心灵的明镜台”昭示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品德,并能彰显文章的主题,画龙点睛,精彩灵动。作者阐述自己对人性的深层思考和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反思,省察人类社会“道德退化”的现实,热切地呼唤人们“用悔的泪水擦亮心灵的明镜台,然后静待菩提甘露的降临”,呼唤人类善性的回归,呼唤人们尽快绿化心灵的荒园。

技巧3:引用化用

就是引用、化用(略加改造)具有形象性、意蕴美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标题。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比如:“诚信”话题一“众里寻它千百度”,“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都是引用诗词名句,既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蕴涵深刻的双关含义。“环保”话题一“我想有个家——只小鸟的心声”,“宽容”话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理解”话题一“对面的老师看过来”,分别引用和化用大家熟悉、喜欢的歌名,活泼而有趣。“亲情”话题——“世上只有妈妈好”,“读书”话题——“爱你没商量”,引用的都是影视剧名,新颖而别致。“学习”话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个性”话题一“将个性进行到底”,则是引用经典名言,典雅而深刻。这些标题,贴近生活,使人喜闻乐见,让人读来倍感亲切。

实例借鉴

莫怨山重水复,求得柳暗花明张芸芸

从远古的洪荒时代走来,刀耕火种,茹毛饮血,蒙昧,落后……从今日的信息世界放眼,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恐怕已不是几个单薄的形容词能描述的了。就像自然世界在一场接一场的浩劫之后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复苏,我们的先人在一步一步走向今日的坎坷崎岖之中,用生命的探索告诉他渴求进步的子孙——事物是曲折前进的,莫怨山重水复,求得柳暗花明。

我看见过金蝉蜕变时挣扎的苦痛,也同时领略了它获得重生的美丽;我看见过花朵在秋霜摧残下折断的腰身,也欣赏过它次年重新怒放的缤纷;我看见过一只蚯蚓被蹂躏捏断成为两截,我更叹服它们那惊人的生命——它们各自去寻找着生命新的方向,竟最终成为两个鲜活的新生命。自然物尚且如此,那万物之灵的人更应深谙这样的生存法则——没有曲折,便没有进步;没有坎坷,终不会有坦途。没有黑暗,振奋人心的黎明又从何而来?

走过一片荆棘,开拓者的足迹更加坚定有力。司马迁忍受身陷囹圄惨遭极刑的屈辱,鲁迅冲破黑暗势力的重重包围,爱迪生按捺住屡次失败的焦虑,法拉第承受着成功前不被人重视的寂寞……他们的人生道路,曲曲折折,但他们宁愿光着脚走过那片荆棘,匍匐着爬过那片沼泽,坚守着生命的执著,终成就了千古传颂的事业。谁说生活在牢笼中的生命就是卑微,谁说笼罩在阴霾之下的心灵一定绝望,谁又能说一千次的暗淡之后没有一千零一次的辉煌?

走过一片火海,真知者的思想熠熠闪光。忘不了罗马鲜花广场熊熊燃烧的大火,火光中真理的凤凰扑打着涅槃的翅膀;忘不了教会黑暗的地牢,黑暗中真理如金子般闪闪发光。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到布鲁诺的舍生取义,从伽利略的缜密研究到开普勒的“行星三大定律”,真理这块真金在血与火的熔炼中才显出它的本色,人类社会才真正开始“拨开云雾见太阳”,真正揭开认识探索宇宙的帷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曲折中前进,新事物必将展示出其最旺盛的生机。纵然病毒肆虐,吞噬健康的肢体,我们藐视它暂时的嚣张得意;纵然国际风起云涌,和平举步维艰,我们藐视它片刻的淫威……我们坚信,没有比足迹更遥远的旅途,没有比脚步更高大的山峰。莫怨山重水复,只求柳暗花明!

名师点拨

这是一篇以“曲折中的前进”为话题的考场作文,当时阅卷老师给了59分的高分。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莫怨山重水复,求得柳暗花明”是化用耳熟能详的诗句而成的,再恰当不过地体现了话题所蕴涵的题旨,做到了观点鲜明,这是最抢眼的一点;其次借助金蝉蜕变后的美丽、花朵折身后的缤纷、蚯蚓遭难后的重生进行类比联想,引出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惨遭屈辱、卑微暗淡、舍生取义后的辉煌,并引用诗句和名言巧妙联系现实,紧扣题旨缜密构思,过渡自然,逻辑性强,尤其在简练的排比句、恰当的词语、灵活的句式等方面的选用更有独到之处。在时间紧迫的考场上,能有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实属难能可贵。

技巧4:妙用修辞

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反问、借代等修辞手法拟题,追求标题的新颖含蓄、精练生动。如,2006年高考河南考生拟写的“扬州,别哭”,浙江考生拟写的“给心灵安上翅膀”,2005年高考河北考生拟写的“暴风雨后的彩虹”等。

这种方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比如:“心愿”话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诚信”话题——“守住你的金矿”,一个用明喻,一个用暗喻,二者均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生动形象。“生态”话题——“老鼠对猫的秘密挑战书”,拟人,色彩鲜明,表意丰富。“故乡”话题——“千年月色万年情”,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文化”话题——“‘文化快餐’真的不足取吗?”反诘,加强语气,增强效果,发人深省。“青春”话题一“长发长,短发短”,对偶,表意凝练,琅琅上口,抒情酣畅。“环保”话题一“还我家园——鸟类的呼声”,呼告,语气有力,振聋发聩。这些题目,由于运用了恰当的修辞,所以像一颗颗珍珠,闪闪发光;又像一块块磁石,吸引读者的心。

实例借鉴

流泪的红莲花宋文娟

我是一只貂,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貂。严寒冰冻没有使我冷酷无情,白雪晶莹赋予我善良的性情。然而,这种善良却被猎人利用,利用我对他付出的善良,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

我才两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哥哥接二连三地被善于伪装的猎人捕杀,我眼在流泪,心在滴血,谁来安慰我的孤独和凄凉……狡猾的猎人总是利用我们善良的本性,佯装冻死,引诱我们上当。我们珍视生命,同情每一个遭遇厄运的生灵,为此不惜付出鲜血和生命。遇到躺在雪地里的猎人,我们总会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他,于是猎人腾身而起,用一把尖刀刺进我们的心脏。猎人就是用这种卑劣的手段谋杀了我的三位亲人……

有一天,我和我死去的三位亲人一样看到一个冻倒在冰天雪地里的猎人。我知道,我离死亡只不过几步距离了。因为,我知道自己一定会去

救他,我不会也不能拒绝善良。他可能是装死,但他如果真是冻倒的,我不去救他,我是不会原谅自己的。

就这样,我一步步走近他,也一步步走向死亡。当我用自己的温热去温暖他冰凉的身体时,我多么希望温热的不仅仅是他的身体,还有他的灵魂,我闭上了眼睛,等待他灵魂的苏醒……也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突然,我感到心口一阵绞疼,睁开眼睛,血从我的胸中往外涌流,流到洁白的雪地上,就像一朵盛开的红莲花,在白雪的映衬下,那么耀眼,那么刺目……我丝毫没有挣扎,我知道挣扎是徒劳的,我在迷茫中听见了猎人的笑声,“哈哈哈……傻瓜,又一个傻瓜……”是呀,我真是一个傻瓜!

在我临死那会儿,我也没有想清楚到底谁是凶手。是人类的残忍狡诈,还是我的善良仁慈?

秋天的大街上,一位贵夫人身穿一件貂皮大衣,你听见她身上发出的呜呜悲鸣了吗?那是我的心在哭泣!朋友,请你仔细听听,或许你就会想到雪地里那朵盛开的红莲花,流着泪的红莲花。

名师点拨

“流泪的红莲花”是个含有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它关乎文章的中心情节,极具形象性、情感性。雪地里“流泪的红莲花”是一个凄美的形象,是高尚,也是哀伤,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全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诉说“自己”为猎人付出善良而被残害的遭遇和内心的哀伤,而标题则通过妙用修辞有力地渲染了这种伤感。

技巧5:设置悬念

这种方法,就是以奇特的物象、反常的组合、感情化的动作、离奇的事物、新奇的观点或出人意料的判断为标题,以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如,2006年高考福建考生拟写的“箭锋上的友情”“我就是戈多”,2005年高考吉林考生拟写的“我的吆喝。母亲的泪”等。简单来讲就是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引导读者去追寻。比如:“素质教育”话题——“十六岁,老朽了!”“素质教育”话题一“考试魔鬼定律”,“男孩女孩”话题——“三个女生一台戏”,“人与自然”话题——“两只流泪的爱情鱼”,“人与自然”话题——“一只老鼠的手记”,“网络与生活”话题——“谁的眼泪在飞”。

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怎么变得老朽了?“考试”还有“定律”?并且“魔鬼”?三个女生到底能演出一场什么样的好戏?两只鱼怎么流泪了?怎么还有“爱情”?老鼠还有“手记”?这家伙究竟在里面记了些什么事?在“网络年代”,到底有多少人的眼泪在风中飞舞?这些题目,任谁也会眼花缭乱,任谁也想探问究竟。

实例借鉴

哥,是捡来的吗湖生

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头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唯一的劳力。

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

哥真是捡来的吗?在无边的黑夜里我问着依然闪烁的群星,也许它们知道哥是不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哎!想起娘,想起我一问她哥是不是捡来的,她就偷偷抹泪的样子,想起娘看着哥的那种心痛而又无奈的样子,想起……我想哥不是捡的吧。群星无语,只有无边的思索融化在无边的黑暗里。

然而,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

全村都愕然了,母亲单薄的身躯像一张经不起揉捏的白纸一样斜依在门槛上,银发中央着几根枯黄的头发任风胡乱地吹拂着。

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顾一切地挣脱亲生父母温暖的手,冲向走田,阳光下哥黝黑的脸上滚动着颗颗水珠,是泪?还是汗?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泛滥,却再也无力叫出那个沉沉的“哥”。

哥傻笑看看着我,说:“回去多陪陪咱娘,她为你牺牲了不少。”

娘,娘为我牺牲了不少,是的,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为了我今天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娘把哥变成了家里的一头牲畜。

无数个日子里,娘给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却给哥塞了一个硬邦邦的窝窝头,我对娘说:“这不公平!”娘只笑笑说:“你上学要营养。”

原来,我现在才明白,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是哥跟娘亲,还是我跟娘亲,娘为什么要这样做?

此刻我方明白,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它像一股叮咚的来水,滋养着我的心田;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我前进的力量。我多想问问娘,我比她的儿子更重要吗?也许不必了,因为娘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娘这个最最善良的人对事物的认知。

名师点拨

标题“哥,是捡来的吗”于反问中留下悬念,是一个极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标题。考生围绕这个悬念,构筑了跌宕起伏的情节:初一看,会以为这篇记叙文的主人公是“哥”,直到读者明白真正“捡来的”不是“哥”而是“我”时,才知道文中真正要写的人是“娘”,“哥”只不过是用来衬托“娘”的无私罢了。母亲的伟大精神,拨动着读者的情感之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就是利用事物间的相关性、相似性,联想到与已知事物在形式、内容、性质、特征等方面相通的其他事物,从而拟出别开生面的题目来。如,2006年高考湖北卷要求以“三”为触发点,写一篇文章,考生拟写的标题有“把握三角形的支撑”“韩信三思”“三岔口”“三生有幸”等。

这样的题目相比较于那些中规中矩的题目,显然多了吸引读者眼球的力量。题目可能比话题含蓄了一些、曲折了一些、耐人寻味了一些,但是,没有关系,耐心读来,会发现题目以一种更加独到和形象的方式再现了话题的要旨。一旦明白了这层意思,题目就显得妙不可言。

实例借鉴

给自己鼓掌李小倩

一个人走路,实在有些累,烈日、风雨、泥泞、荆棘……还有那无孔不入的孤独。在那长长的漆黑的夜里,在那茫茫的渺无人烟的荒原上,最盼望的是一点人的声息。那就给自己鼓掌吧,在那艰难的行程上,在那孤寂的天空下,用自己的鼓掌慰藉自己干涸的心灵。

不是喜欢浮躁的喝彩和炫目的鲜花,为自己鼓掌,是为了继续那脚步下的路。那路长呀,那路难呀,掌声,还非得是自己的掌声,才能使自己鼓起最后一丝的力气。

会有那么个时候的。你走了很久,也走了很长的路。风尘爬满了额头,两颊印满了沧桑。

你累了,嘴唇裂了,嗓子也哑了,两腿更像是灌满了铅。你看了看,前面还满是泥泞,还是望不到头,还是看不到一个人的影子。你的心动了,你想找个有水有革的地方,洗洗面庞,润润嗓子,然后躺在草地上歇歇。——为自己鼓掌,用掌声唤回你快要迷失的魂灵。上路吧,你已经耽搁了一会儿了。

你又在往前走,路面宽阔了起来,他们看到

了你的乱发和破烂的满是泥土的衣服。有人在笑,对你指指画画。你终于看见了许多人,然而也看见了许多不想看见你的人。你脸红了,头低下去了。——该为自己鼓掌了。你不属于他们,把力气都用在双脚上,它是你借以远航的生命之舟。

也会有那么个时候。你已经走得够远了,你甚至到达一个本来就挺不错的地方。与你心中的那地方相比,差不了多少,要差也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儿的天空也很蓝,这儿的草地也很茂,这儿的小鸟也在无忧无虑地歌唱。你停下了步子想留下来看风景了——给自己鼓掌,用掌声唤醒你的记忆:还有一个地方,那儿的天空蓝得像海,那儿的草中间盛开着鲜花,小鸟的歌喉更悠扬婉转。差一点毕竟是差一点,继续你的路吧,你要找的地方还在前头。

掌声该是给别人的,自己给自己鼓掌,会不会……会不会不太好?你不怕?……好。更热烈地为自己鼓掌吧!你觉得有些不好?也没有关系。——还是给自己鼓掌吧!在那些需要掌声的时候,在心里鼓掌,一个人用心去听。

你生来就是走路的,生命有多长,路就有多长,你注定付出永久。为了那美丽的地方,给自己鼓掌吧!在自己的掌声中走过风高月黑,走过雨雪冰霜。

名师点拨

这是以“生活奖赏”为话题写的一篇习作,考生由“奖赏”这个抽象的话题,联想到生活中一种具体的“奖赏”方式——鼓掌,而“鼓掌”一般是奖赏别人的,考生却能改变视角翻出新意,拟出“为自己鼓掌”这样新鲜的标题,并以此句为全文“立骨”:经过一番努力,成功遥遥无期,倍感疲惫,当你想放松、懈怠时,该为自己鼓掌;面对别人对你苦苦奋斗的不理解,对你巨大付出的讥讽和鄙视,该为自己鼓掌;取得一定成绩,获得一定成功,该为自己鼓掌。

金牌教练集训

真题体验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7年浙江卷)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莽丛林间,玛雅文明湮没了;丝绸之路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拟题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6年浙江卷)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方式。(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到来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有所息/生无所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拟题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关检测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浓密的胡须铺垂近腹,一次,一位朋友好奇地问他:“您睡觉时,胡子是放在被子里面还是被子外面?”张先生一愣,想了半天才说:“明天再告诉你吧。”晚上就寝,张大千先生将胡子放在被子里头,感觉不太对头;放在被子外面,又觉得不自然。辗转反侧,彻夜未眠。他想:以前不是问题的问题,怎么现在成了件头痛的事了?

张先生烦恼的根源在于把平时熟视无睹的小事太当回事了。生活中,我们太在意他人无意的评说,太在意朋友间的小摩擦,太在意老师偶尔的批评,太在意与父母的一些争执,这样,我们负重前行,总是疲惫不堪。

透视琐事,忘却烦恼,藐视挫折,这就是给心灵减负,这就是升华人生境界。请以“心灵释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拟题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题二

根据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新闻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时,问道:“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对方回答说:“在幼儿园。”

请你揣摩这则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拟题训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5:一节书法课给我的启示

宁明欣

上了十几年的语文课,而今,我仍然很喜欢语文课堂。

喜欢与学生一起诵读,喜欢与学生一起写作,喜欢与学生一起激动,还喜欢与学生一起歌唱。喜欢听所有语文老师的课,年长的年轻的,我觉得他们在语文课堂上都是一首流动的诗,都可以激活我很多的思维。

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了一节书法课,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校书法课,不但推进了学校“七个一分钟”活动的开展,而且调动了全校师生练习书法的热情。我一直没找到时间去欣赏老师的书法课,深感遗憾。

还好,一个周三的下午我没课,正好碰到书法老师来上课,我欣然前往。坐在了教室的最后排,环视学生,他们个个精神集中,跃跃欲试。早就听说孟老师不但字写得好,还很幽默风趣,我心想一定见识见识。首先老师领着学生复习了上节课的内容,从部首到结构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听得带劲,与老师一应一合。

“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说明汉字的出现具有与天地相通、感天动地的神秘意味。汉字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富有智慧和灵性的生命体,今天我们学习‘爫’”。老师先示范了写法,从“撇”讲起,到三点的位置和组合,然后再在它的下面加了一个木,形成了“采”,并且利用双色笔,上面用了红色下面用了黄色,把字写得苍劲有力,非常醒目。我以为下面就开始让学生练习了,我也急切的拿出了练习本准备仿写。

老师看着大家没有宣布练习,而是问了一个问题:大家知道老师为什么选择这个字吗?学生一脸茫然,我也被问糊涂了,心想:不就是配合练习吗,还有什么呢?接着老师说:“其实中国的汉字很讲究,也很有意思。大家看,一个爪子头加上一个木就有了它的意义,就是用手去摘树木花草上的果子。我小时候在东北长大的,小的时候经常

和小朋友挎着竹篮去山上采果子……”学生豁然开朗,兴趣盎然。我也有柳暗花明的感觉,老师不但在教书法,还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汉字的感情,我从心底里佩服。

接着,又写出了“受”这个字,他说:“受,就是接受,看到它让我想起了今天上午的一幕。我走到二楼楼梯口时,看到从三楼下来一位老师,正弯腰捡东西,我走近一看是一些很小的碎纸屑,应该是倒垃圾不小心遗漏的,我也弯腰捡了两个,我伸开手准备要过来扔到垃圾箱,结果走近,那位老师和我做了一样的动作,他还是抢先给我接了过去。从这一件小事上,我感觉到了我们翰林中学老师的高素质,我为能在这里给大家上课感到光荣……”我带头给老师鼓起了掌,学生的掌声一下子溢满了课堂。我真的被感动了,这哪是书法课,简直是我们的德育讲座,我终于明白了学生喜欢他的理由。

接着又写了“觅”“妥”等字,让学生临写,可想而知,学生在练习这些字时,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激动和热爱。他用他独特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递着书法的美丽,人生的哲理。下课后,我怀着敬意走近了他,他说:“书法教学是一个手写和心灵共同美丽的过程”。我很受启发,其实,我们的哪一个学科不是完善学生心灵的过程呢?只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又涉及多少美德教育呢?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带给孩子多少快乐和感动呢?

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如果教师用积极的态度,从欣赏的视角去看待学生,你会发现他们是多么地可爱,即使他们有许多缺点;他们也更喜欢你,因为你的眼中装有他们。教育是一项有智慧的工作,用“心”应该成为一种教育习惯。我也了解到美国把道德教育寓于各科教学之中,没什么思想品德课。每个教师都有着较强的德育意识,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道德养成结合在一起。

篇6:第一章 第一节 空气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第一章 空气 氧

第一节 空气

【板书】一、空气的组成

【提问】1.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

思考、回答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入课题。

复习绪言中物理性质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学生分组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氨气。

【讲述】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利用投影挂图讲解)。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

填写观察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同时钟罩内水面逐渐 ,等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后,钟罩内水面上升了约 积极,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的

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内,火焰 。

实验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容积的 。

火焰 。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理解记忆

阅读课本p.7~p.8

准确记忆

做练习一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

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问题引入】你知道污染空气的是哪些物质?来源于哪里?如何防治空气的污染吗?(结合挂图、投影讨论)。

【板书】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污染空气的性质:粉尘、有害气体。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矿物燃料、化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3.防治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消除、减少污染源。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认识到保护环境是重要的,是每个公民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思考、看投影片讨论。

阅读课本p.9第二、第三自然段。

讨论、归纳、综合、记忆。

做练习二

归纳、总结

独立完成检测题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巩固已学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老师补充完整。达到本节教学目的。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 ( )

(A)78升 (B)78% (C)21升 (D)21%

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 )

(A)4:1 (B)1:4 (C)1:5 (D)4:5

附2:课堂练习二

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 ( )

(A)一类 (B)两类 (C)三类 (D)四类

5.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 )

(A)氮气、氧气 (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D)氮气、二氧化碳

6.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

(A)煤燃烧生成的`烟 (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

7.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 的健康,影响 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坏。

8.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认识 的重要性,注意消除 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自然资源。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B 2.A 3.B 4.B 5.C 6.C 7.人体 作物 8.保护环境 污染源

附4:随堂检测

1.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

(A)78% (B)21% (C)0.94% (D)0.03%

(1)二氧化碳( ) (2)氧气( ) (3)氮气( ) (4)稀有气体(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3.桌子上入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 )

(A)是氮气 (B)是氧气 (C)是空气 (D)没有物质

4.证明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

(A)法国的拉瓦锡 (B)瑞典的舍勒 (C)英国的道尔顿 (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

5.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

(A)煤燃烧产生的烟 (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出的尾气 (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篇7:第一章 第一节 走进神奇教案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教学目标:

1.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2.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和探究活动。

3.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2)知道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几个主要环节。(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1)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3)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节

走进神奇

l课时

第二节

探索之路

l课时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课时

第一节

走进神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四、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神奇

师:请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入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生丙: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 „„

师:以上大家提问题提得很好,希望今后再接再励,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闪电传播速度是3108m/s,而雷声传播速度约340m/s,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师:你还知道大自然哪些神奇?

生甲:海市蜃楼。

生乙:沙尘暴、泥石流。

生丙:极光。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了解自然现象,我还知道大自然中的一个神奇与大家交流。

多媒体字幕打出:

大漠里的故事

2001年1月7日,《北京晚报》第12版“中国新闻”栏目刊登了下面的消息。推测一下,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

新疆消息: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专家不得其解。

从1月4日凌晨3时左右,罗布沙漠中开始下雪,直到第二天中午12时,科考队到达小河墓地前200米左右时,雪突然停了,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到10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

然而,过了20分钟左右,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滩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哪有雪的影子?

师:请同学们猜想:雪跑到哪里去了?

生:讨论。

师:大自然中的神奇还很多,下面让我们走进日常生活中。

二)、日常生活中的神奇

师:夏天,我们经常喝饮料,如果拉钩断了,怎么才能把饮料倒出来,在密封的饮料罐的盖子上钻一个小孔,饮料会倒出来吗?

演示实验1:在饮料罐盖子上钻个小孔,饮料倒不出来。

师: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将饮料倒出来?

生:把小孔弄成大孔,饮料就可以倒出来了。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还有其他办法吗?

继续演示实验:在饮料罐盖子上再钻一个小孔,饮料就倒出来。

师:你知道生活中的什么用具与刚才的实验相似?

出示茶具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它的构造,演示倒水,并加以解释:这是大气压的作用。

师:把筷子斜放在水中,水会把筷子“折”断吗?

生:不会。

演示实验2:筷子斜放在盛水碗中,似乎被水“折”断了。(实物投影)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解释: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

师: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与用拉链连接有哪些不足之处?拉链有什么优点?

生:讨论得出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都不完全封闭,费时也不牢固,而拉链方便好用,封闭好,比较牢固。

演示实验3:上下拉动,拉链便可闭合或开启。(实物投影,提醒同学们认真观察)

师:拉链为什么可以闭合或开启?

生:拉链的凹凸齿的错合。

师:圆珠笔方便、耐用,你是否探究过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笔尖的构造如何?

引导学生:水为什么可以从高处流到低处?

生:受到重力作用,类似可知,圆珠笔的油是受重力作用从笔管流到笔尖,笔尖是小圆珠。

师:将冰棒的包装纸打开,你会看到什么?

生:冰棒会冒“白气”。

师:你知道这“白气”是怎么产生的吗?解释:这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

师:下面请大家观看媒体动画:冲浪运动和撑竿跳高等。(动画中有配乐朗诵:冲浪运动惊险、刺激,为什么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能在惊涛骇浪中“滑翔”?撑竿跳高,激动人心,为什么运动员借助一根小小的撑竿,便能克服自身所受的重力作用,跨越高高的横竿?)

生:讨论得出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大支撑面;撑竿跳高,是将竿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重力势能。(教师要加以引导、启发)

师:看了刚才的几个实验和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生活中的现象也很神奇。

师: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神奇?

生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并不是总是放大的。

生乙:在高山上烧水,水都开了,却并不怎么烫。

师:同学们不仅留意大自然中的神奇,而且还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了不少生活中的神奇,说明同学们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希望大家保持这良好的习惯,今后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的。

三)、归纳小结与孝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讨论、归纳得出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很神奇,这些神奇可以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加以解释的。

师:你归纳得很好,说明你上课很认真,大家掌声鼓励。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进行具体评估。

四)、课后练习与生成活动设?

1.你还知道自然、生活中的哪些神奇?(事例不少于两个)

2.观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及色彩变化。

3.观察风筝的构造,探究风筝在什么条件下能上升,每位学生制作一个风筝,看谁的风筝飞得高,飞得时间长。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

走进神奇

1.大自然的一些现象很神奇。

2.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很神奇。

六)、课后反思

篇8:初中数学的第一节课

同学们都知道, 我们从小学、中学、大学都一直不停地在学习数学, 学习数学究竟有什么用呢? 比如说, 我们装修新房子, 地上要铺多少地砖?我们需要算出需要铺地砖的面积及一块瓷砖的面积, 再决定买多少, 不然就会浪费, 再如, 人们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 许多人手上都有了一些余钱, 在银行存定期、买理财产品、买股票、买债券、投资房产……如何合理的理财才能让自己得到最大的收益, 必须要通过计算才能作决定; 又如判断一个模特身材, 如果从模特的脚底到肚脐的长除以脚底到腋窝的长约等于0.618就是最标准的身材, 这将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黄金分割点。诸如这样的例子很多, 其实, 数学在生活中常常给我们带来快乐, 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生日”的游戏, 体会一下数学的神奇。

游戏如下: 将你的出生月份乘以4再加上12, 再乘以25, 然后加上你的生日的日数, 最后再减去一年的天数365天, 把你的结果告诉老师, 老师就能猜中你是几月几日的生日。 ( 多个学生进行游戏, 学生就会觉得老师特别牛! )

大家一定在想我是怎么猜到你的生日的? 等我们学了一个月的数学之后, 你们就会明白实际上我是用学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出你的生日的, 今天回家之后, 你也可以和你的朋友家人玩这个游戏, 一定很有趣的。孩子们, 只要的用心去学好数学, 你将会体会到数学无穷的乐趣的!

二、如何学好数学

学好数学不能认为就是老师教会你做某道题, 学数学主要是要从老师那里学会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要学会多观察、多总结、多找规律, 因为数学题型是千变万化的, 综合性也很强, 不可能每道题都做过, 比如: 观察下列每一组数, 按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 1) 23, 18, 13, ______, _______

( 2)

学习数学学会的是一种思想, 要学会举一反三,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它的意思是说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 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道理其实很简单, 鱼是目的, 钓鱼是手段, 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 却不能解长久之饥, 如果要想永远都有鱼吃, 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学数学也一样, 我们学的不是单一的会解某一道题, 而是学会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

学好数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要学会“逆向思维”, 它在数学应用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例如: ( 1) π的小数部分________

( 2)

孩子们, 你们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吧, 有人落水, 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 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 运用了逆向思维, 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 “让水离人”, 救了小伙伴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正难则反”这一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 从反面去观察事物, 从非常规方面入手, 由此去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数学解题上, 常常也需要采用这种逆向的解题思路。

三、学好数学的具体要求

1. 作好课前预习工作, 预习时如发现学过的知识有不清楚的地方, 一定要在预习时弄明白, 对旧知识加以巩固和记忆, 同时对学习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学好数学, 课堂40分钟很重要, 在课堂上要做到: 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耳到: 要专心、认真的听, 既要听老师讲的重难点, 又要听同学回答的问题。

眼到: 要睁大眼睛, 随时注意老师黑板上写的内容。

口到: 积极回答问题, 跟着老师齐答问题, 增强对知识的记忆。

心到: 在课堂上要认真思考, 联系新旧知识解决问题。

手到: 认真记笔记, 积极参与课堂练习。

3. 作业要及时、独立完成, 遇到难题要积极思考, 不要知难而退。

4. 学好数学必须做好巩固复习, 当天学习的功课当天必须复习, 一定要克服不看书复习就做作业的习惯。

5. 课后作业及时改错, 把作业上的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 便于考前复习, 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上一篇:正版《煤炭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标准编制说明》(土建)下一篇:一季度经营分析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