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方法论在管理

2024-05-11

科学研究方法论在管理(精选8篇)

篇1:科学研究方法论在管理

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课程中的渗透教学探讨

目前在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传统的管理教学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就使得管理教学的效果无法满足学生日常学生的相关要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要采用管理科学渗透教学方法,来对学生的管理能力进行培养,从而突出现代化管理科学的特点,使得管理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文通过对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课程渗透教学中的原因和优点进行介绍,讨论了渗透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课程中的实际应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引言

在当前我国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使其管理内容逐渐的科学化、全面化,就将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入到其中,从而使得人们在管理教学当中,可以充分的体现出管理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不过从当前我国管理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还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来对其进行管理知识进行传授,这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有着一定的影响,还使得管理课程教学的质量下降。为此,我们就要对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其中渗透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使得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还有利于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下面我们就对

第 1 页 管理课程中渗透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二、管理科学方法能够渗透至管理课程中的原因及优势

在管理科学方法研究分析的过程中,人们通常都是采用归纳法、演绎法以及实验法这三种方法,来对管理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为了使得学生的管理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就将许多先进的科学理念应用到其中,从而使得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教学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这样不仅充分的体现出了现代化管理教学的特点,还有效的解决了人们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目前,在我国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人们也将渗透管理的科学方法应用到了其中,这就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对科学管理的价值和内容有着更加明确的了解。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能渗透到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管理人员自身的因素。目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活动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广,这就使得管理活动的内容也逐渐的复杂化,如果在现阶段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是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对管理知识的相关内容进行传授,那么这就极其容易导致管理课程教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自身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当前管理活动的相关要求。为此,在当前管理课程教学当中,我们就要将管理实际

第 2 页 和管理科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且采用相互渗透的方法,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对管理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另一方面则是当前我国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在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管理渗透科学方法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将各个学科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管理工作自身知识所涉及到的范围越来越广,进而使得学生管理水平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结合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课程中进行渗透教学,优势是很明显的

第一,通过将管理科学方法与管理课程中的管理问题进行结合讲解与授课,能够让同学们对管理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全面,并且学会对各种实际管理问题的操作思路和运作技巧,使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术”,而且是可以提高到科学高度的“学”。

第二,通过管理课程中管理实际问题能够概括抽象地关联传授和渗透管理科学的很多方法,如系统论、自组织论、信息论等方法,能够帮助同学们学会分析各种管理问题的思路和框架,运用各种观点与方法分析与解决管理问题。

第三,无论是在课堂的教学中还是在管理的研究中,都促进了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不断融合。这顺应了将以“科

第 3 页 学主义”为特征的,偏向于“物”,侧重于对外在对象客观描述与分析的科学管理方法与以“人文主义”为特征,偏向于“人”,侧重于对人主观感受与体验的描述与阐释的人文管理这两种模式深化与融合的趋势。

三、管理课程中如何进行渗透管理科学方法的教学

管理科学及方法相关课程在长期的教和学中存在诸如忽略管理特色,教、学、用脱节,教材不适,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导致了管理科学及方法作为独立课程设置后,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没有提问、学习并解决问题的热情和能力,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管理科学的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等一系列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够既让同学们学习了管理科学及方法,又让同学们了解其在管理中的运用及效用,并且让同学们有积极性有热情去进一步探索管理科学方法在实际管理世界中解决管理问题的方法途径与模式呢?在任何一门管理课程中,如管理学原理,基础,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分支课程中,都可以关联、穿插、渗透相关的管理科学方法进行结合实际管理问题的教学颇为一种更好的管理科学及方法的教学方法及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方法,在管理课程中突出管理科学方法

第 4 页 特色。可以采取传统教师主讲、学生分组专题研讨、科研实践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采取开放式创造性案例实验课时,突出案例教学,案例必须是以经济与管理为背景并具有现实意义的,如企业投入产出分析、库存仿真分析、工序设计等问题,然后进行学生分组专题研讨,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为目的,引导学生集思广益,自发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各种管理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团队分工合作的精神。另外,教师在主讲的过程中,可以将课程的内容匹配上相关的管理科学方法,进行关联讲解。

第二,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管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突显出管理科学的特色,教师就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要求,来对原教学内容适当的优化,并且通过对原教材进行相应的删减,从而对原教材内容中,存在的不合理内容和理论知识进行修改,让学生在日常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关的基础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就是的新管理科学理念可以完全的渗入在管理课程教学当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管

第 5 页 理科学方法的应用不仅有利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还使得人们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为了保障管理工作的质量,也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了其中,这样就使得科学管理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第 6 页

篇2:科学研究方法论在管理

关键绩效指标是对公司运作过程中实现战略的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是把公司战略目标分解为可运作的远景目标和量化指标的有效工具.将KPI方法运用于量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量化管理的`效率,而且能够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运用KPI方法进行量化管理一般包括公司价值链分析、定义关键绩效领域、确定战略性流程、设计流程指标和职能级指标、构建指标逻辑和KPI指标属性测试等程序.

作 者:于静 彭然 YU Jing PENG Ran 作者单位:于静,YU Jing(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天津,300072)

彭然,PENG Ran(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公司CDMA事业部,广东,深圳,518004)

篇3:科学研究方法论在管理

一、油气储运企业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油气储运企业在构建应急管理评价体系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进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1.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油气储运企业应急管理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它要求企业必须要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监测、预测、处理以及评价等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各种突发事件的损失。

2. 可操作性原则

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各种损害, 因此应急管理评价体系的各个环节必须要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只有这样有效提高油气储运企业应急管理的效果。

3. 经济效益原则

企业都是以追求最大利益为目的, 因此油气储运企业必须要遵循经济效益原则, 不能为仅仅提高应急管理效果而大肆投入人力、物力以及财力,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确保油气存储企业的经济利益。

4. 效率性原则

由于油气具有易爆易燃的特性, 只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才能将各种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因此油气储运企业在构建应急管理评价体系时必须要遵循效率性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企业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

二、应急管理评价方法在油气储运企业的应用

应急管理可以将已经发生的或者可能发生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点, 因此油气储运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方法的应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油气储运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1. 建立完善的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组织机构是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因此油气储运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应急组织, 成立由专人负责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并且严格明确应急组织的职能, 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应急组织机构可有可无现象的出现, 进而有效提高油气储运企业应急管理效果。同时, 油气储运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 特别是关于突发事件处理能力的培训, 这样能够使应急管理人员及时正确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进而将突发事件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点。

2. 建立突发事件监测及预警评价机制

由于油气存储与运输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具有不可控性, 因此油气储运企业必须要进一步建立与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及预警评价机制。一方面, 油气储运企业应该时时监测油气储运过程, 充分掌握油气储运的动态变化, 尽可能利用一些现代化设备加强对油气储运的监测, 这样不仅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监测效率, 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油气储运监测效果。另一方面, 油气储运企业还应该根据监测结果完善预警机制, 将那些安全隐患通过预警的方式传递给有关部门, 提高有关部门的重视, 然后督促有关部门采取管理措施将这些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进而能够有效提高油气储运应急管理水平。

3. 完善应急响应程序

对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 油气储运企业必须要第一时间采取有关措施来解决, 因此油气企业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程序。油气储运企业应该充分借鉴以往突发事件处理的经验完善应急响应程序, 并且严格每个环节的处理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 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正确的处理突发事件, 进而将突发事件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点, 确保油气储运企业的利益。

4. 建立后期处置评价体系

突发事件具有不定时、多变化等特点, 只有不断更新应急管理措施才能有效消除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因此油气储运企业应该进一步建立与健全后期处置评价体系。油气储运企业应该组织专门的人员对每次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以及处理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了解其中的不足之处以及可取之处, 并且将这些评价结果进行汇总保存, 这样可以为以后处理突发事件提供一定的借鉴, 进而提高油气储运应急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应急管理能够将那些已经出现的损害或者可能出现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点, 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我国经济飞速增长的背景下, 油气储运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评价方法的应用,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油气储运企业的利益, 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丽霞.詹春秋.徐昌学.陶勇寅.应急管理评价方法在油气储运企业的应用[J].经营管理, 2012, (10) :771-776.

篇4:科学研究方法论在管理

【关键词】管理科学方法;管理课程;渗透教学

一、引言

在当前我国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使其管理内容逐渐的科学化、全面化,就将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入到其中,从而使得人们在管理教学当中,可以充分的体现出管理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不过从当前我国管理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还是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来对其进行管理知识进行传授,这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有着一定的影响,还使得管理课程教学的质量下降。为此,我们就要对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其中渗透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但使得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还有利于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下面我们就对管理课程中渗透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二、管理科学方法能够渗透至管理课程中的原因及优势

在管理科学方法研究分析的过程中,人们通常都是采用归纳法、演绎法以及实验法这三种方法,来对管理课程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为了使得学生的管理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就将许多先进的科学理念应用到其中,从而使得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教学的过程中所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这样不仅充分的体现出了现代化管理教学的特点,还有效的解决了人们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目前,在我国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人们也将渗透管理的科学方法应用到了其中,这就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对科学管理的价值和内容有着更加明确的了解。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能渗透到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管理人员自身的因素。目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管理活动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广,这就使得管理活动的内容也逐渐的复杂化,如果在现阶段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是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对管理知识的相关内容进行传授,那么这就极其容易导致管理课程教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自身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当前管理活动的相关要求。为此,在当前管理课程教学当中,我们就要将管理实际和管理科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且采用相互渗透的方法,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对管理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了解。另一方面则是当前我国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在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管理渗透科学方法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将各个学科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得管理工作自身知识所涉及到的范围越来越广,进而使得学生管理水平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结合管理科学方法在管理课程中进行渗透教学,优势是很明显的:

第一,通过将管理科学方法与管理课程中的管理问题进行结合讲解与授课,能够让同学们对管理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把握更加全面,并且学会对各种实际管理问题的操作思路和运作技巧,使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术”,而且是可以提高到科学高度的“学”。

第二,通过管理课程中管理实际问题能够概括抽象地关联传授和渗透管理科学的很多方法,如系统论、自组织论、信息论等方法,能够帮助同学们学会分析各种管理问题的思路和框架,运用各种观点与方法分析与解决管理问题。

第三,无论是在课堂的教学中还是在管理的研究中,都促进了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不断融合。这顺应了将以“科学主义”为特征的,偏向于“物”,侧重于对外在对象客观描述与分析的科学管理方法与以“人文主义”为特征,偏向于“人”,侧重于对人主观感受与体验的描述与阐释的人文管理这两种模式深化与融合的趋势。

三、管理课程中如何进行渗透管理科学方法的教学

管理科学及方法相关课程在长期的教和学中存在诸如忽略管理特色,教、学、用脱节,教材不适,与现实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导致了管理科学及方法作为独立课程设置后,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没有提问、学习并解决问题的热情和能力,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管理科学的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等一系列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够既让同学们学习了管理科学及方法,又让同学们了解其在管理中的运用及效用,并且让同学们有积极性有热情去进一步探索管理科学方法在实际管理世界中解决管理问题的方法途径与模式呢?在任何一门管理课程中,如管理学原理,基础,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分支课程中,都可以关联、穿插、渗透相关的管理科学方法进行结合实际管理问题的教学颇为一种更好的管理科学及方法的教学方法及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方法,在管理课程中突出管理科学方法特色。可以采取传统教师主讲、学生分组专题研讨、科研实践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模式。采取开放式创造性案例实验课时,突出案例教学,案例必须是以经济与管理为背景并具有现实意义的,如企业投入产出分析、库存仿真分析、工序设计等问题,然后进行学生分组专题研讨,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为目的,引导学生集思广益,自发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各种管理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团队分工合作的精神。另外,教师在主讲的过程中,可以将课程的内容匹配上相关的管理科学方法,进行关联讲解。

第二,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在管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突显出管理科学的特色,教师就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要求,来对原教学内容适当的优化,并且通过对原教材进行相应的删减,从而对原教材内容中,存在的不合理内容和理论知识进行修改,让学生在日常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关的基础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就是的新管理科学理念可以完全的渗入在管理课程教学当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管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管理科学方法的应用不仅有利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还使得人们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为了保障管理工作的质量,也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了其中,这样就使得科学管理的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成樑,王国进.当代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评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4(03)

篇5:科学研究方法论在管理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正确看待城市化SEA,并将管理科学中的.方法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meta-synthesis)引入城市化SEA进行初步探讨.

作 者:葛琳 杨海真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刊 名:江苏环境科技  ISTIC英文刊名:JIANGSU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3 16(4) 分类号:F29 关键词:城市化   战略环境评价体系   现代管理科学   方法  

篇6: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本期共做了两次应该运用到资料获取方法知识的实践课,但作为第七组的一员, 我深感第二次作业完成的不足之处,没有做到全面深刻对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但两 次作业都给了我许多感触,特别是第一次实践作业――了解校信管专业学生对本专业 的认知情况,下面我将从那次作业的初级资料获取上进行总结并就自己感受谈谈自己 的所得。

初级资料并非原始资料,它是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使其呈有规律排列的状 态,乃至从中提取出概要性的文字描述或数据描述,可以直接为研究所利用的资料, 而此次最大的收获就来源于在收集原始数据时,所采用的问卷自填法的实施过程中。

问题分析

由于是在本校进行实地调查,所以在调查的方法上我们进行了仔细的斟酌与筛选, 最终选择了结构化交流法中的问卷自填法,以下是我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的所感与所得:

一.关于问卷设计

对于试卷的设计工作,最初我们设想的是针对我校信管专业设计一份试卷,但在 问题的设计中发现很多问题的调查对课题结论的得出很重要,但不具有通用性,即对 某个年级的学生有调查的必要性,而对其他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没有价值,比如, 如果可能,是否会转专业,比如对自己所上的专业课的看法。这两个问题涉及到信管 专业学生对信管专业本身的认识和所设课程的认识两个重要方面,与调研的主题有紧 密联系,但却不具备通用性,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采用针对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 试卷这种问卷设计方法。

二.关于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考虑到我们专业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有电脑) ,以及经费有限,我们打算采用问 卷邮寄法,即使用电子邮件,向每个信管班级发送试卷,请他们在回答后,将试卷发 回,但发现大多数人基本都不给予理会,最后我们小组决定发送问卷的方法,将试卷 交给各个大二,大三的熟人,在他们上课前发放试卷,当场回收,而大一按照同样的 方法有我们组员自己负责试卷的发放,但在整理试卷时发现,部分试卷未能收回来。

三.关于问卷的整理与分析

在整理问卷时发现,数据的结果只是对结果的反应,但试卷设计却很大程度的影 响了调查的结果。由于我们小组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首先在选择题选项的设 置上界限不明确,选项内容不够全面,影响了被调查者的选择,从而导致结果出现一 定的偏差,再则由于我们小组的疏忽,忘了对问卷进行核对,导致错别字的出现,在 给调查者造成造成理解某些问题时,造成一定的困扰,也给被调查者留下不好的影响。 而在对试卷进行分析时,由于我们对所要调研的问题的相关知识的了解有限,所以并 不能很好的对结果所暴露的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与研究,导致不能很好的对调查结果进行显示。

结论

篇7:《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大纲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

吴建祖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jzwu@lzu.edu.cn

139-1913-8398

一、课程简介

本专题是研究生《管理学研究方法》的一部分,旨在向学生阐述管理研究方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包括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基本概念、管理研究伦理、科学分界问题和证伪主义、实证主义管理研究范式等。

二、考核

写一篇本课程『阅读材料』的读书笔记。要求:

1.不少于2000字。

2.版式要求:1)A4单面打印,页面布局:普通。2)不加封面,在页眉注明专业和

姓名,向右对齐。3)题目:宋体,小三,加粗,居中。4)正文:宋体/Times New Roman,小四,单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3.提交截止日期:2012年10月12日

4.评分标准:出勤和课堂参与20%;读书笔记内容70%;读书笔记版式10%。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

第一讲 导论(4学时)9月13日

1.1 什么是管理研究方法论

1.2 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1.3 管理研究的伦理

课前阅读

[1] 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第一章 绪论

[2] 陈晓萍,徐淑英, 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第一章 科学过程与研究设计

第二讲 科学的方法(4学时)9月21日

2.1 什么是科学的方法

2.2 科学的分界和证伪主义

2.3近代科学哲学简介

课前阅读

[3] 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一、科

学:猜想与反驳

[4] 张五常.经济解释卷一:科学说需求[M].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0.第一章 科学的方法

第三讲 管理研究的实证主义范式(4学时)9月28日

3.1 实证主义及其相关思想学派

3.2 解释主义与现象学

3.3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

3.4 参与研究与行为研究

课前阅读

[5] Johnson P., Duberley J.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to

Epistemology[M].Sage Publications Ltd, 2000.第1-3章

[6] 保罗·格里斯利.管理学方法论批判——管理理论效用与真实性的哲学探讨[M].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第5-8章

四、参考文献

[1] 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2] 陈晓萍,徐淑英, 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 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5.[4] 张五常.经济解释卷一:科学说需求[M].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0.[5] Johnson P., Duberley J.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to

Epistemology[M].Sage Publications Ltd, 2000.[6] 保罗·格里斯利.管理学方法论批判——管理理论效用与真实性的哲学探讨[M].北京:

篇8:IE方法研究在现场管理中的应用

一、方法研究在现场管理的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 现场管理的现状

(1) 劳动生产效率低。由于很多企业主要进行粗略经营, 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物料耗费多。

(2) 材料利用效率低。由于产成品制造过程中物料消耗很大, 产生的剩料和废料比较多, 这就增加了成本。

(3) 机器利用效率低, 作业者有等待现象, 机械有闲置现象, 作业者、机械都有等待的现象。

(4) 在制品合格率低。

(5) 管理不佳, 不专业的管理人员, 导致组织架构不合理。

(6) 原材料裁割离原材料库距离过远, 导致增加了搬运工序, 浪费了资源, 并且原材料的测量工具是移动的, 这样增加了, 工人的疲劳度, 浪费了时间。

(7)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等的搬运都采用简单的人力手工, 不但浪费人力而且因供应不及时而造成停工、窝工。

(8) 工、卡、量具、仪表、小型工具、工作器具放置混乱, 垃圾、废品的存放没有分类, 浪费了资源。

2. 问题及成因的分析

运用5W2H图表法, 进行提问分析, 得出:

WHY:为什么机器不运转?因为分配过多发生故障, 坏了。

WHY:为什么会发生故障?因为机器的轴承润滑不好。

WHY:为什么润滑不好?因为油泵效率不高, 吸不上油。

WHY:为什么油吸不上来?因为油口磨开了。

WHY:为什么磨开了?因为粉末进去了, 阻塞通口。

3. 解决的思路

运用ECRS分析法, 通过调研观察, 思考目前以及以后企业可能存在的限制因素后, 以期设计一个完善的方法。思考的问题如下:

(1) 加工量。 (2) 体积。 (3) 品质、机能。 (4) 管理过程不合理。 (5) 员工冗余。 (6) 消耗。 (7) 时间期限。 (8) 合作关系。

针对以上需要思考的因素, 将这些考虑进去加以改善, 先小范围试用, 然后做一步步地修改, 最后才能够确定。

二、解决方案

1. 改善员工

要求企业员工具备较高的素养, 业务能够强。尤为重要的是在已有的机器、环境、物料等条件下, 进行合理划分工艺流程, 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 改善人机关系, 以建立一个强有效的激励制度, 最后落脚点在员工的效率上。

2. 对设备的优化

通过5W2H分析图表最终得到出现问题的原因。WHY:为什么机器不运转?因为分配过多发生故障, 坏了。WHY:为什么会发生故障?因为机器的轴承润滑不好。WHY:为什么润滑不好?因为油泵效率不高, 吸不上油。WHY:为什么油吸不上来?因为油口磨开了。WHY:为什么磨开了?因为粉末进去了, 阻塞通口。

3. 改善物料

要求企业必要按照质量、数量、经济订货批量、原材料的供应和存贮管理, 最重要的是再已有的环境和工艺因素下, 完成有序的活动, 分析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 科学合理地定制工位器材, 原材料的放置, 在这个过程中, 消除运输浪费、存贮浪费、操作动作浪费, 最后达到提高物料的利用率。

4. 改善方法

要求企业使用先进的方法进行大规模投产, 使用先进的组织架构以保证生产顺利实施。尤为重要的是, 必须保证这些方法和工艺能够适用在现有企业的发展, 满足现有的物料需求、人员配备、设备使用率等, 以期通过改善物料来提高产成品的合格品率。

三、结论

IE在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但是方法应用得当就能够做到事半功倍。奖惩制度合理公平就会促进开展实施的进度, 它可以使推行的范围更为广阔, 不仅仅局限在工业工程部门的工业工程师上, 可以推广到各个部门, 甚至具体到各个人员。因此, 企业要想将工业工程方法持久地延续下去, 就必须做到在推行的时候, 建立合理的奖惩进度。

摘要: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方法研究在现场管理的应用状况, 首先通过对比方法研究的应用现状, 推导出其在中国、日本和美国各个企业的侧重方面, 并给出IE方法研究在本国企业的发展势头。目前很多企业都是通过持续地改进制度来完善本企业的使用方法, 这样的环境下才能不断地挖掘出企业员工改善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方法研究,现场改善,流程改善

参考文献

[1]Kirsten Schmidt.Frans Mller Christensen, Product Ori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Work.Product Management.K.Schmidt et al.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2001, 2 (8) :23-25.

[2]栗贺友, 郝建男.看板管理系统中的搬运形式[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4, 4:67-68.

上一篇:花店新春对联下一篇:“县财政局总结及计划”财政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