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022-08-17

第一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辅导材料二

教育科学研究如何收集资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辅导材料二

收集资料是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它贯穿研究的全过程。首先资料提供了选题的依据,其次,当研究课题确定后,还必须围绕选题广泛地查阅资料,这是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创新的起点,关系到研究的速度、质量以及能否出成果。

资料收集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主要概括有下面几点: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

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一、资料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应用

(一)、在选题、论证阶段的应用

1、借助资料可以帮助选准研究课题 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科研人员必须借助资料、查阅资料,对课题研究背景状况作调查,了解所选课题的价值和意义,课题是否属教育教学改革中析待解决的,是否具有普遍推广的意义,等等。如若遇到同类课题的选择(这种情况在中小学选题过程中常会出现), 1

那么科研人员必须从已有的有关文献资料中吸取营养,以一定的资料为基础,以研究前人或别人的成果为起始,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选准突破口,选择好相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2、借助资料可以为课题的论证提供依据 论证阶段同样也是离不开对教育资料的查阅,只有通过查阅资料,借助资料,才能了解课题题目表达是否完善,科学性、可行性如何?另外论证时,对于一些主管领导、有关专家、同行所发表的意见、建议或提供的咨询以及对课题研究设计的修改要求,签署的评审鉴定书等,同样是资料的一部分,俗称原始资料,具有极大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它为完善课题研究设计提供极为可靠的依据。

(二)、在课题实施运行阶段的应用

运用资料可以加速课题研究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科研人员要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术期刊、教育、教学研究杂志,教育、教学专著中的最新研究成果,随时掌握有关学术会议的快报,研讨会的纪要、综述、述评或有关的教育、教学会议的报道等的最新的专业、学术研究动态与国内外的发展趋向,密切注视同类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要求科研人员重视搜集那些非公开于社会、非经过记录整理、非正式传递的直接作用于研究人员的原始资料,这样的资料大都以口头、书信、实物展示等形式进行,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亦是科研人员快速获取第一手原始

资料的重要来源。

(三)、在成果撰写、评价和推广阶段的应用

1、引用资料有助于解释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 课题研究后期,要进行成果的总结,撰写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对于课题有关的理论、有关研究的情况和结论了解得越多,那么对自己研究的结果的解释分析和下的结论就越恰当,就越易于充分显示本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2、通过资料有助于成果的鉴定、评价和推广 在成果鉴定时,首先是对前面

一、二个阶段积累、分析研究所取得的各种资料、数据等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整理,与此同时,还要借鉴、运用有关的理论、原理,有关的研究结论、动态等资料来阐述本研究的结果与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解释和讨论,进行自我鉴定。成果的社会评价与推广同样需要依靠各种资料载体,科研人员只有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法和各种媒体才能捕捉到社会对该成果的评价,以及传播、推广的动向信息反馈等。

二、科学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的科学,走科研兴教之路,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最佳选择。

教师是教育的实际工作者,了解教育对象,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处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地位,对于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借签别人的经验来处理,这就是搜集信息和资料。比如,结合"探索肥胖儿童减轻

体重的方法"这一研究课题,搜集资料的工作就主要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 利用计算机在网上查阅资料。计算机互联网上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信息传递快,在网上可以查找与自己科研有关的材料和信息,了解国内外新动态,为科研提供依据。我们现已在网上搜集到了许多"儿童减肥"方面的文章,对指导肥胖学生减肥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2. 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北京图书馆藏书量很多,种类比较齐全,可满足不同人的需要。比如与减肥有关的杂志中,《健与美》、《竞技与健美》、《女性天地》等对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3. 对报纸上有关的文章进行剪贴、归类整理。这种做法不但便于资料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使报纸充分发挥了作用。《中国教育报》、《北京教育报》、《教育信息》等报纸上有大量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都是很宝贵的材料。例如,某些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教育科研方面的、医药方面的、教学方法方面的文章,对我们的课题研究都有很大的启示。通过翻阅、整理报纸,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可以把值得借鉴的文章及时剪下来保存好,便于以后的运用。

4. 从能够接触到的同行、专家等人士那里借阅、复印有关方面的书籍资料,并及时购买新出版的有关书籍。例如,从到学校指导科研的教科院研究人员那里借阅《新源里中学奋进

发展的三十年》一书,并及时购买了《医学论文集》、《膳食指南》、《心理与健康》、《中小学健康教育基础知识》等有关书籍,从中不仅得到了许多有关的理论知识,而且学到了一些他人搞科研的方法,揭开了"科研"的神秘面纱。

5. 不同岗位上的教师联手,搜集有关的第一手资料。"儿童减肥"科研组的成员有主管体育卫生的领导、有体育老师、有校医、有图书管理员、食堂管理员等,大家分工协作,分别对肥胖学生的卫生、饮食习惯进行观察记录,并测量了他们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以及他们的立定跳远和50米往返跑的成绩,作为第一手资料,便于以后对照。

用以上方法,可以搜集到大量有关的资料。根据所搜集的资料,课题组可以计划从运动、营养和心理三方面对肥胖学生如何减轻体重这一课题进行实验研究。

第二篇:二学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科学研究;2.课题;3.应用研究;4.假设;5.样本;6.文献资料;

7.教育实验;8.内在效度;9.教育调查; 10.分层抽样;

11.无关变量;12.教育观察:

二、填空:

1.教育科学研究的创造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其二是。(探索未知、创立新理论)

2.收集资料的方法可以依据材料的性质来源划分为的收集方法和的收集方法。(文献情报资料、事实材料)

3.选题的意义原则是指选择的课题必须具有和的意义,否则是无价值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4.判断课题价值大小的根据,概括起来看,就是课题的深度、和。(广度、新颖度)

5.对课题的调查分析,包括和两个方面的工作。(文献调查、实际调查)

6.限制课题研究范围是对一个课题的研究内容、对象、目的等做的的规定。(具体、有限)

7.样本是总体的,它是从总体中选取的的成分和部分。(子集、有代表性)

8.教育实验的重点就是发现之间的。(教育变量、因果关系)

9.教育实验研究具备科学实验的基本特征,即、控制和。

10.教育实验研究必须具有、可应用性和,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11.常用的教育实验程序设计包括单组实验程序设计、和。

12.工具书按其用途可分为和。

13.检索性工具书一般包括书目、和。

14.常用的检索途径一般有、和号码途径。

15.坎贝尔和斯坦利首先提出了实验的和的概念。

16.通过图书馆收集所需的文献资料,是一项、技术性和都很强的工作。

17.收集教育文献与情报资料的原则有、、全面收集资料的原则和县普查后阅读的原则。

18.美国著名教育实验专家坎贝尔和斯坦利依据试验的科学水平,把教育实验分为三种类型,即前试验、和。

19.依据调查的目的,可以把教育调查分为和。

20.教育调查是通过、和调查表等间接方式获取材料的方法。

21.根据访谈时参照的提纲来分,访谈方式应包括封闭式访谈、

和。

22.按照观察者在观察时是否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可以把教育

和。

23.以内容为标准,可以将教育经验总结划分为、、实施过程的经验总结、和展望性经验总结四类。

24.一般常用的获取经验的方法是对经验的、和记录。

25.从科学研究的主要来源看,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是直接的科研成果。

26.写作提纲主要有句子提纲、和。

27.教育调查问卷问题内容的设计原则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即问卷的和。

28.教育访谈的主要优点是具有,主要缺点是。

三、选择:

1.科学研究具有哪些一般特点?

a.创造性;b.科学性;c.实践性;d.继承性;e.艰巨性;

2.教育科学研究具有哪些特殊性?

a.应用性;b.多因素性;c.实践性;d.迟效性;e.难比性;

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有哪几个层次?

a.哲学方法论;b.自然科学方法;c.实证方法;d.一般研究方法;e.特殊研究方法;

4.选择研究课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步骤?

a.探索课题;b.发现课题;c.选择课题;d.调查分析课题;e.论证评价课题;

5.选择课题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a.意义性原则;b.创新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应用性原则;e.理论保证原则;

6.一项研究课题的创新性一般体现在哪几方面?

a.具有时代感;b.内容新;c.方法新;d.技术新;e.角度新;

7.一般将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分成哪几种类型?

a.理论研究;b.实证研究;c.基础研究;d.应用研究;e.发展研究;

8.研究者一般如何限制课题范围?

a.明确课题研究的角度;b.使课题研究目的具体化;c.限制课题的研究深度;d.限制研究问题的数量;e.限制研究问题的外延;

9.抽样有哪些基本方法?

a.完全随机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e.多段抽样;

10.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基本的研究组织形式有哪些?

a.专业研究;b.个人研究;c.小组研究;d.群体研究;e.集体研究;

11.教育科学文献与情报资料主要有哪几类?

a.书籍;b.报纸;c.期刊;d.学位论文;e.学术会议文献;

12.有关教育方面的参考资料性工具书主要有哪几种?

a.教育字典和教育辞典;b.百科全书;c.年鉴和手册;d.教育文件汇编;e.科研论文集;

13.教育文献资料的收集主要有哪几种渠道?

a.书店;b.图书馆;c.小组讨论;d.个人接触;e.参加学术会议;

14.查找文献资料的科学方法一般有哪些?

a.追溯查找法;b.检索工具查找法;c.综合查找法;d.档案查找法;e.教育年鉴查找法;

15.在教育实验中,常用的选择和分配被试的方法有哪几种?

a.随机化;b.配对个案;c.配对小组;d.平衡个案或组间配对;e.测量抽样;

16.在经典实验设计中,常用哪些方法对无关变量加以控制?

a.消除法;b.恒定法;c.平衡法;d.抵消法;e.随机法;

17.封闭式问卷的答案编制常用那些格式?

a.是非式或正误式;b.多重选择式;c.编序式;d.重要等次式;e.等级式;

18.一份完整的问卷一般有哪几部分构成?

a.指导语;b.标题;c.问题;d.选项;e.结束语;

19.制定访谈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a.选择访谈对象;b.确定访谈时间;c.选择访谈进行的方式;d.确定访谈问题;e.规定记录的方法;

20.按照观察者研究时是否借助于仪器,可以把观察分为哪几类?

a.参与观察法;b.非参与观察法;c.实验观察法;d.直接观察;e.间接观察;

21.保存观察材料的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a.依靠大脑记忆;b.通过书面记录;c.利用摄影、录像;d.利用录音;e.利用速记符号;

22.常用到的获取教育经验的方法有哪些?

a.自我反思;b.同行推荐;c.专家认定;d.观察;e.记录;

23.从科学成果的主要来源来看,下列哪些是直接的科研成果?

a.评奖证书;b.研究报告;c.经验总结;d.理论性论文;e.教育专著;

24.论文的标题一般有哪几种?

a.立论式标题;b.非立论式标题;c.疑问式标题;d.陈述式标题;e.加副标题式的标题;

25.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一般要经历哪几个过程?

a.构思;b.草拟提纲;c.撰写初稿;d.整理补充;e.修改定稿;

26.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成果主要有哪几种?

a.以技术为主的成果;b.以理论为主的成果;c.以实验为主的成果;d.以应用为主的成果;e.综合性成果;

27.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a.实事求是的原则;b.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c.综合评价的原则;d.实践检验的原则;e.可操作的原则;

28.对于教育经验总结报告,主要看经验性质和总结对象的哪些特征?

a.是否具有理论依据;b.是否具有代表性;c.是否具有典型性;d.是否具有推广性;e.是否具有逻辑性;

四、简答题:

1.教育科学研究的多因素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何意义?

3.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4.问题、课题和选题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

5.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应该怎样针对问题提出假设?

6.选择课题的过程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7.教育科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8.选择课题所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9.一个正式的教育科学研究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10.文献与情报资料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有哪些作用?

11.收集教育文献与情报资料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12.教育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13.一个教育访谈计划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14.封闭式问卷有哪些显著优点?

15.一个教育观察设计应包括哪些具体工作?

五、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说明教育科学研究和一般科学研究的异同。

2. 试述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程序)。

3. 提出一个具体课题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论证(说明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当前的研究

现状、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

4. 试述教育科学研究中文献与情报资料收集的重要作用。

5. 试述教育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和实施办法。

6.试述理论性论文和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和撰写过程。

第三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二)

阅读教育专著《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读书笔记

(二)

第四章研究课题的选择

第一节研究问题与课题选择

一、研究问题的特征

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问题推动研究,指导研究。研究一方面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又引出更加深入的问题。

问题是研究者在对科学背景知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疑难、发现矛盾时产生的。这意味着,一方面,学习前人知识、观察事实与形象固然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但是如果不能从中提出问题,就不会有探索未知的研究活动。如果说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个环节的话,那么,怀疑精神就是从事科学探索的第一把钥匙。

研究问题的实质在于未知,在于询问研究变量之间的各种未知关系。

二、研究课题的类型

按照研究目的分,研究课题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型课题。理论性课题指以揭示心理或教育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课题。应用性课题指以提出解决某些社会实践、教育实践问题的具体方案或对策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研究课题。

按照研究的深度分,研究课题可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预测性课题。描述性课题是指对心理或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的课题,它主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如,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水平调查教师生活状况调查等等。因果性课题揭示两种或两种以上心理或教育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课题,它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例如,探讨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各种主客观原因等。预测性课题是指在弄清了心理与教育现象的现状及其因果联系的基础上,对事物将来的发展趋势和状况进行预测的课题,它主要回答将来怎样、将来应怎样的问题。例如,研究未来中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等。在上述三类课题中,描述性课题是最基本的研究课题,难度小,层次低;因果性课题层次较高,难度较大;而预测性课题则是最高层次的课题,对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选择课题的意义与原则

进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最要紧的是做好选题工作。选题正确与否,,决定了研究方向是否恰当,决定了研究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以及成果的科学社会价值,。

对于一位研究者来说,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作为他的研究课题。他需要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首先考虑自己在一个时期内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然后再在此范围内选择适宜的具体的研究课题。

无数事实表明,要想取得科研工作的成功,除了人员素质和必备的物质条件外,选题正确与否是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选题选的好,方向恰当,就可以事半功倍,迅速取得成果,或捷足 1

先登,后来居上。反之,可能久攻不克,事倍功半,或半途而废,造成大量浪费。一般来说,正确选择课题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需要性原则

需要性原则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教育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研究课题。解决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和生活中的问题,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由于这方面的选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易于得到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教育科学在国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因此,教育科学研究者应当注意优先选择当前社会实践、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2】创造性原则

教育科学研究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它必然要求要创新,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没有创新就谈不上科研。可以说,创造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是选题时应当遵循的根本原则。创造性的本质就在于新颖性、独特性和先进性。如果选择的课题只是简单重复前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那就从根本上失去了科学研究的意义。因此,创造性原则体现了体现了科学研究的价值原则,即能保证预期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创新是多层次多种多样的,它可表现为概念和观点上的创新、方法上的创新和应用上的创新等不同形式。总之,只有包含一定新颖性、独特性和先进性的课题,才是具有科学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创造性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在理论研究中表现为新发现、新观点、新见解;在应用研究中表现为新的测量方法、新的训练程序、新的教法、新的教材体系、新的培养效果等。在实际研究工作中,为了能选择具有创造性的课题,就应加强科研情报工作,注意了解他人的研究成果,把握研究动态,使自己立足于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前沿,避免重复研究。

3】科学性原则

研究课题应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与科学根据,以保证研究工作取得最大可能的成功。如果选择的课题直接违背了背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有关科学理论,毫无事实依据,那么,它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绝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可行性原则

即根据研究者具备的主观条件和从事研究所具备的各种客观条件选择研究课题,以保证所选课题保质保量的完成。主观条件指研究者为完成某课题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研究能力和工作经验,以及对有关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程度。客观条件指完成课题所具备的设备、仪器、测量工具以及必要的人力、财力、时间、图书资料、被试来源、有关部门的支持等。对于任何一位研究者,选题必须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这样才能有能力完成它。

四、课题确定的程序

第一步,初步选出研究课题。

第二步,对选题进行初步探索。探索的方法很多,如查阅文献,向有关专家请教学习,进行实地考察。目的在于将研究课题具体化。

第三步,将选题具体化。即将一个课题分解为一个个有待研究的较具体问题,再将每一个较具体的问题具体化为一个个可以直接着手的小题目,以便具体着手研究。

第四步,撰写选题报告。对课题的目的、意义、进展状况、对象、范围、技术路线等进行说明论证。

第五步,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对选题报告进行修改,使选题更加准确完善。

五、目前研究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应用性课题重视不够。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选题中,理论性课题所占比例较大,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课题所占比例较小;二是在应用性课题中,忽视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综合探讨,而都分散孤立的探讨一些关联较小的问题。

第二,研究选题的系统性、连续性、积累性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选题时不注意查阅文献,对已有研究成果缺乏深入正确的评价。二是研究方向不明确,不能使自己的课题把握住问题发展的脉络而层层深入。

第三,描述性课题多,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少。

第四,研究课题的理论背景弱,选题时理论指导性差。许多研究未能同教育科学理论密切联系起来,选题没有在一定的理论框架范围进行,缺乏理论深度。

第五,研究课题缺乏宏观调控,自发性强。有关教育组织对研究选题缺乏整体布局,自上而下有计划的组织科研课题不够。

第六,单一性课题多,综合性课题少。研究课题大多从某一学科的某一方面入手,缺少多角度、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第七,对研究方法、方法学方面的课题重视不够。

我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收获很大。本来对课题的概念以及课题的选择,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怎么去选择课题,怎样选择就更科学;经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才有了清晰的认识,原来选择课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尤其是创造性原则,给我的启发非常大,使我知道了选择课题的关键要点,那就是必须要有新的创新、新的发现。教育研究就是要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课题必须要有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选题也必须具有创造性,否则,只是重复前人的研究成果,那就毫无意义了。这些知识为我以后选择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使我真正知道了如何去选择课题。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教案二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教案

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方法

【教学理念】

充分运用目标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运用自主探究、讲座对比的方法展开学习,使学生在正确理解该课程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这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从而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方法

2、了解如何进行文献研读。

3、了解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4、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如何进行文献研读。

2、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3、掌握一些基本的思维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上课节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这节课我们来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些方法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些方法

1、 文献研读

长期以来,人类将自身总结的经验、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这就是文献。顾名思义,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1)要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阅读能力

你要对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第一关首先要能读懂它。只有读懂它,才能理解它,进而发现它的特点或者不足。这就必须具备相当的语言文字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办

1 到。如果你的研究对象涉及到我国的历史文献,那么,你对古代汉语就必须下一番功夫,以便扫除阅读古藉的障碍。如果你阅读研究中要收集参阅各种外国文献,那你对第

一、第二外语必然要有所掌握。 (2)关于阅读方法

说到文献资料的阅读方法,关键的问题是决定于你选定的是什么研究课题,阅读应完全服从于完成研究课题的要求。一般来说,阅读范围应当围绕完成既定研究课题为目标。这当然并不与平时同学们的广泛阅读相悖。古人说"厚积薄发",就是说只有有了广泛而扎实的知识积累,才能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可能发表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为了使中学生能比较有效地完成确定的研究课题,在如何阅读文献资料方面,有三种方法可供参考。

第一种方法叫做"远粗近细"。当你围绕研究课题集中收集了许多文献资料以后,不妨先把手头掌握的文献资料,按照其出版年代的先后,略作排列。离课题研究主题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献资料,一般可用粗读或略读的方法阅读,只求知其大概,并视需要随时做好摘录或笔记。对于有关研究课题内容的近期文献资料,则应该尽可能较为详尽细致地阅读,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做好文摘卡片。对某些资料,可用剪报或复印的方法,分门别类装订成册,以备进一步作深入研究时便于查考。

第二种方法是"整理要目索引,制作文摘卡片"。为了便于对研究课题进一步作深入研究,同时也为撰写论 文准备材料,在阅读有关文献资料的同时要做有心人,一是要整理要目索引。所谓要目索引,就是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内容,或按照原文题目(或观点)可自行概括组织文字,编成索引。所谓索引,就是要做到是什么问题,什么材料,什么观点,在什么文献资料上的哪一章节,甚至哪一部著作的第几页,都应做到一目了然,检索时伸手可得,毫不费力。

文摘卡片与要目索引相比较,文摘卡片更有其检索快捷方便的特点。当然,制作文摘卡片,平时一面阅读,一面思考,一面摘录,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是相当多的,下面介绍一种通用的文摘卡片,见附样。

文摘卡片在文化用品商店有售。如果自行制作,讲卡片设置摘目按照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2 值得提醒的是,制作卡片应当以摘目齐全、使用方便、检索快捷为目的。

第三是"发现问题,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在广泛阅读或者按研究课题进行文献资料筛选过程中,由于各种资料形成的年代不同,作者的素养见解不同,往往可以发现对同一问题,各有各的理解,各有不尽相同的诠释,促使你对这一问题有所思考,从而对它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奥秘,提出自己的见解。 (3)搜集文献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你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尽量搜集新的文献,因为新的文献比旧的文献资料更新,更全面、更可靠。 二是要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因为第一手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要相对更高些;

三是要注意,不但要搜集观点一致的材料,也要学会搜集观点不一致的资料,这样可以学会比较分析。

(4)罗列提纲,构思起草

在对有关某一个专题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阅读研究之后,一定会有所发现,形成了某些具有创新特点的想法。经过认真思考,应有把这些发现、创见形之于文字的冲动。这个时候,你首先应该把握这可贵的文思涌动期,把如何阐述这一问题的方方面面剖析明白,设想清楚,列出提纲,作为起草的纲目(也可说是据以起草的小标题)。例如,有名学生在构思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关于电脑与智能的问题》时,他就拟出了以下十个提纲(即小标题): A.电脑有智能吗 B.智能究竟是什么 C.记忆方式 D.识别的三个层次 E.处理信息 F.价值观 G.本能和内驱力 H.高级智能电脑的利弊 I.电脑距人脑有多远

如此构思,作者的确把论题所涉及到必须予以阐述清楚的诸多方面都考虑到了。作者不仅为弄清电脑与智能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而且还对智能化电脑一旦发明而可能引起的许多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作了富有前瞻性的探索,因而这篇课题研究论文是有相当理论水平和说服力的。

当然,从罗列提纲到构思起草而形成文章直至最后定稿,随着撰稿人对确定研究专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对论文整体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应当完全允许作者对所列提纲作反复调整和修改,以逐步达到论文说明清晰、具体,论据充分有力,结构严谨完整的要求。 (1)引用文献资料应简要、确实,不可断章取义

这一章既然是介绍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那么,一般来说,撰稿人就不可能离开已经占有文献资料的引用。引用文献资料要注明出处,更要注意引文的简要确实,更不可以舍弃引文的语言环境,截取其中部分内容来为你的论点服务,即所谓断章取义,不挥手段,为我所用。这实际上是一个是否具有实事求是精神,尊重科学的文风问题。当然,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也可以把某些历史典藉的原文,化为带有现代汉语表达特色的陈述方法加以叙述,但其原则是,应当忠于原著,不能走样,更不能产生歧义。 (2)要讲究逻辑推理,讲辨证法,做到以理服人

在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课题研究时,你可能想不出合适的研究方法来进行工作,因而思路混乱,对占有的文献资料无法归纳整理,无法分析其中矛盾,以致无从发现问题。或者,即使发现了一些问题,推理的结论显得牵强附会,缺少说服力。这种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极可能是该学生缺少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或者可能缺少必要的研究手段,因而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如果面临这种处境,更应沉着冷静,把遇到的情况向指导老师或相知同学提出来,共同探讨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一经讨论,互相启发,茅塞顿开,柳暗花明的情况也是常有发生的。总之,既然已在进行着课题的研究工作,一定要在研究的全过程中用逻辑思维的辩证方法,千方百计做到论据确凿,论证有力,以理服人。

2、 知识管理

知识是动态的、过程性的、在运用过程中,可以从原始状态的数据向上转论,这是知识的升级的过程。反之,知识也会因衰减而退化为数据。知识管理就是为了实现知识的升级,

4 防止知识衰退。 知识的分类编辑策略

一、按紧迫性:①我们目前必须去学习的知识。②我们不必马上去学习、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拿来就用的知识。

二、按来源:①来自课题研究小组的外部②来自课题组的内部。 知识的人格化策略

一、智慧产生的外部原因

二、智慧情境的创设 知识来源地图 制作能力知识地图

3、 思维方法

要素发散思维法 集体发散思维法 【板书】

1、文献研读

2、知识管理

3、思维方法 【小结】略

第五篇: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行动研究方法

一、 行动研究方法简介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在群体动力学研究中首创的方法。他将个人行为的“场理论”应用于群体行为的研究,提出了“群体动力学”的理论。在他看来,行动研究代表了实验与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某种教育作用对实际的教育过程产生的效果,并对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价,用以改进实践活动。这可以看出其着眼点在于改善实践活动。目前,教育心理学、组织管理等研究领域引入此法,用来探讨改进教育方法和改革评定方法。行动研究法与那种为控制研究方法,使研究对象不受研究者或实验事态影响的传统研究方法的区别,在于共同参与,即由研究者和行动过程的实践者结成一体,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在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评价或有新的发现、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或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

二、 行动研究的定义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三、行动研究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行动研究的类型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 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为: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协作性的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 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学校管理评价;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四、 行动研究法的特征

(一) 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 从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可见:预诊在于发现实践中的问题。行动阶段在于解决问题、改进实践。

(二)研究与行动相结合。行动研究的过程是研究进行的过程同时也是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运用理论,系统的反思自己的实践,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并直接参与从计划到评价实际工作的过程,与教师一起研究他们面临的问题。所以行动研究以相互参与和共同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架起了桥梁,使之共同合作扬长避短。

(四)行动研究具有一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 从行动研究的框架中可见第一个循环完了之后,进入第二个循环,从而使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构成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过程。

五、行动研究的优点和局限

(一)行动研究法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适应性和灵活性

行动研究简便易行,较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采用。行动研究容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不断修改,经过实际诊断,增加或取消子目标。实验条件的控制比较松缓,注重实际的教育环境,较有利于在教育这样复杂的研究现象和领域内进行。

2、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及时性

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整个研究过程。 反馈的及时性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及时反馈总结。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一动态结合与反馈中。二是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便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

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教育研究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行动。 参与性体现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和第一线教师联合构成,研究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予方案的实施.

4、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

在较成功的行动研究中,可汇集多种研究方法的作用。理想的行动研究法应是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灵活和合理的并用。

(二)行动研究法的局限性: 行动研究法的局限主要表现:由于其非正规性而缺少科学的严密性,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其结果的准确性、可*性不够

六、行动研究的一般操作步骤和程序要点

行动研究法产生以来,人们除了公认行动研究法是一种扩展的螺旋式结构外,对于实施的具体步骤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现在介绍以下两种行动研究的模式:

(一)四环节( 四阶段)模式: 即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四个循环阶段。 "计划"是行动研究的第一个环节。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它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设想,设想是行动研究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对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掌握的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和各种条件的综合;设想还包含了行动研究的计划。"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的设计方案,特别重视计划中的第

一、二步行动。

"行动"即实施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的执行和实施具有灵活性。随着研究者对问题认识的逐渐明确,以及行动过程中各种信息及时的反馈,不断吸取参与者的评价和建议,对已制定的计划可在实施中修改和调整。行动是不断调整的。

"考察"是第三个环节。考察内容有: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 "反思"是第四个环节。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这一环节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二)六步骤模式具体步骤为

预诊--收集资料初步研究--拟定总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1.预诊: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对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评价: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六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上一篇: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下一篇:进一步加强队伍管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