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一减》教学设计

2024-04-23

《减一减》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篇1:《减一减》教学设计

《减一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情感目标: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汉字的又一构字规律--在熟字的基础上减笔画,可变成新字,提高自学生字的能力。感受汉字构字规律的奇妙,喜爱祖国的文字。

3.情感目标:在写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初步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区分它们的字形,通过组词弄清新字的字义。

2.自主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减一笔成新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本课的生字词卡片。

学生:自制一套活动的卡片(新字和熟字要减去的笔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的构字规律。孩子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字的又一个构字规律--“减一减”(板书课题)。

二、观察字形,初步感知

1.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认识的字“朋友”可不少啦!还叫得出这几位老朋友吗?(出示“方”、“午”、“玉”字),并用字组词,认读后贴在黑板上。

2.小朋友太高兴啦!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减一减”的游戏,请看老师演示(用活动卡片“方”字减去点变成“万”字)。

3.好玩吗?请孩子们认真观察“午”字和“玉”字,想想它们减去笔画会变成什么字呢?

4.抽生上台摆一摆,一边摆一边给小伙伴们讲一讲自己的摆法。(“午”字减去撇就变成了“干”,“玉”字去掉点就变成“王”字。)

5.学生自由观察,各抒己见,这些新朋友有趣吗?为什么?

三、自主识字,发现方法

1.自读课文。

(1)孩子们,只减去一部分就变出了与这些老朋友如此相像的字,那它们的读音、意思相同吗?自己读读课文,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请孩子们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去掉拼音你会读吗?试试看。

(3)你们会读了吗?会读的和你的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准确。

2.检查自学效果。

(1)现在我们要带生字娃娃出门了,千万别喊错它们的名字呀。出示生字,通过小老师、开火车等形式反复认读,注意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纠正读音。

(2)你们读得真棒!生字娃娃回家了,看,它们已经带着朋友排好了队,正等着你们去认识呢。认读书中的词语。

(3)同桌讨论学习:说说你懂得了哪些词语,怎么读懂的,还有哪些词语不太理解,交流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千家万户”:形容很多很多户。“王牌”:桥牌等游戏中最强的牌,比喻最强有力的人物、手段等。)

(4)小朋友们既懂得观察字形,又会自己识字,真了不起!除了书中的词语,你能给这些生字再找一找朋友吗?

四、朗读短文,总结方法

1.出示活动卡片,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读,并引导学生编成顺口溜(“方”字减点变成“万”,“午”字减撇变成“干”,“玉”字去点变成“王”)。

2.读一读书中的短句,感悟方法。

3.现在就把你今天学到的识字方法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吧!(小组交流)

4.谁愿意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呢?抽生汇报后教师总结: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汉字真奇妙,你看,在老朋友字上减一减就成了新字。我们用这种方法还会认识更多的新字娃娃呢!

5.这样好的方法你能记住吗?试试看。

五、指导写字,把握结构

1.出示“千”、“干”、“王”字。

读一读:大家看,你还记得它们的名字吗?一起来读读。(齐读正音)

看一看: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要提醒伙伴们的?(指名说,注意“千”、“干”、“王”字的长横要平,竖要写直)

说一说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谁想教大家写好这三个字?(指名说位置)教师板书。

描一描: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练一练:学生认真书写。

赏一赏:自己先圈出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相互学习。教师边深入学生中指导,边挑选有典型性的作业,最后展示并评析。

2.指导“万”、“户”字。

按照以上步骤指导书写,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把汉字娃娃写得美(重点指导“万”字的长撇要舒展些)。

六、自主实践,迁移拓展

1.小朋友们都挺能干的,还想玩“减一减”的游戏和更多的汉字娃娃交朋友吗?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减笔画成新字的游戏。(如:“目”、“舌”、“王”)

2.小结:小朋友们,瞧,不用费力地死记硬背,只要学会用上恰当的、巧妙的识字方法去识字,就会记得更牢固。

[《减一减》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下册)]

篇2:《减一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68页。

二、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

1、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内容简析: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对前面已经学习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退位减法的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

四、学情分析:

小学生掌握计算法则的过程是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基本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通过迁移是能够接受掌握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会产生困难,特别是退位后剩下的数如何处理,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学具引导学生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的展开,建立完整的计算模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能说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

2、通过摆小棒等学具,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3、通过生活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六、评价方案设计:

1、通过提问检测目标1,达标率90%。

2、通过观察学生活动及课堂练习检测目标2,达标率100%。

3、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3,达标率90%。评价样题:

学校开展乒乓球比赛,老师有一盆乒乓球,一共46个,同学们可以借球进行练习。每组同学共同商量各派一名代表,借几个,要算出剩几个?并列出算式。

七、教学流程预设:

一、复习准备(出示口算卡片)

11-5=

36-4=

29-3= 16-8=

12-4=

13-6=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老师带来一些玩具,大家看看(出示实物玩具,并贴好商品价格。)

洋娃娃(45元)玩具小熊(6元)

恐龙模型(5元)绒毛小兔(3元)

电动狗(24元)

玩具汽车(36元)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要是有一些零花钱想买这样的玩具,你想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三、探究新知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减法算式。师:小明只有8元钱,他可以买些什么? 生1:可以买玩具小熊。生2:可以买恐龙模型。生3:可以买绒毛小兔。

生4:还可以买一个恐龙模型和一个绒毛小兔。

师:可他想买一辆单价是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6-8=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a.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

师: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6-

4、29-3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生:36-

4、29-3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师:不够减怎么办呢?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方法。(教师巡视。)b.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师:谁来跟大家说说摆小棒的方法。学生在投影上展示并说算法。算法一:从10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合起来是28根,10-8=2,26+2=28。

算法二:从30里拿出2和6合成8,30-2=28。算法三:8-6=2,30-2=28。

算法四:把36根小棒分成20根和16根,16-8=8,20+8=28。算法五:从30根里拿出8根还剩22根,22+6=28。结合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6-8=28 教师:在计算时,有很多的算法,只要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的又对又快就可以了。(指题)这样的减法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

四、练习反馈

1.基本练习:(出示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其中指定两题说出自己的算法。

32-5=

46-9=

57-8=

40-5= 2.实际应用:

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些玩具,小明只有8元钱,如果想买一个价钱是45元的娃娃,还要攒多少元呢?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3.游戏:摘苹果。秋天到了,苹果熟了,同学们到果园里摘苹果,树下放着三个筐,筐上分别写着73、56、48。同学们把带有算式的苹果,算出结果,然后摘下放到相应的筐里,每个小组里讨论出结果后派一名代表上前。

4.应用体验:借乒乓球(评价样题)

学校开展乒乓球比赛,老师有一盆乒乓球,一共46个,同学们可以借球进行练习。每组同学共同商量各派一名代表,借几个,要算出剩几个?并列出算式。

根据学生活动情况教师板书算式。如46-3=43 43-6=37 37-5=32 32-4=28……

五、小结

篇3:一减一增提高水貂繁育率

一般养殖户在挑选种貂时, 会通过观察外表和个头及毛色来进行挑选, 把看起来胖一点的、毛峰好、底绒厚、颜色比较纯正的拿来做种貂。种公貂一般要脚比较大, 头比较圆, 而母貂也要健康且崽数比较多的。中特养的专用预混料可以改善母兽的生产性能, 促进仔兽的发育, 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单凭外观判断挑出来的种貂, 虽然看起来一个个都挺健壮的, 可实际上却有些母貂的体质不太好, 到了繁育季节只有60%~70%的母貂能产下小貂, 这对一个养殖场来说太不合算。要想提高繁育率, 就要采用饥饿选拔法来淘汰母貂, 将那些不健康的淘汰掉。至于为什么只饿母貂不饿公貂, 这是因为公貂太瘦会影响它的精子质量。挑战死亡极限, 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挑选出最合适的母种貂,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 是很有必要的。

篇4:减一减,更高效

【关键词】减法 高效 地理课堂 优化

什么样的地理教学才是高效的?我们究竟怎样认定一节地理课取得了最佳的效果呢?不是看教师“教”的如何,而是看学生“学”的如何。

学习本应是学生亲自体验、亲自构建的过程,教师存在的价值应当是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营造合作探究的平台,将课堂变成一座舞台,放手让学生展示、交流、质疑、评价。如果课堂时空处处由教师主宰、学生被动跟随,必然不能深度唤起学生的共鸣,也不可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教师务必要腾出足够的时空,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理课堂的运作不妨充分“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①”。地理知识、概念的理解并不是教学的难点,而是如何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运用地理概念,如何读懂地理数据、地理图表,并且如何开展地理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而形成地理思想,协调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关系,服务于实际需要。很显然,这绝非单纯凭借讲授所能实现的。为此,教师要在吸收传统教学经验和理论的同时,将老师的越位行为调整到正确的位置上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一、减去教师占用课堂时间的过多份额

初中地理学科的教材在语言表达上并不存在理解的难度,与其教师低效地复述教材的内容,倒不如提出要求,让学生在任务驱动的背景下去自主阅读教材,解决梳理知识的问题。比如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我针对同一问题问了两个不同的问法,让各小组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1.对照“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图”,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有哪些特点,产生哪些影响,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请你绘制出我国简单的地形图,然后用直观的形式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呈现出来。

这项自选活动,一方面给予学生个性化选择的余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一方面暗示了学生要想顺利完成任务,还必须认真阅读教材,把握关键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归纳、概括和提炼,并且能够将这些成果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这个任务的驱使下,就会积极地展开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比单纯地接受式要好得多。

二、减去教师占用课堂活动的太多容量

许多教师授课的方式往往是边提问边板书边讲评,忽视学生的存在,这就违背了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活动,学生主体意识没有真正被唤醒。这样的地理课堂注定变成老师的秀场:地理图表绘制得十分专业;地理问题讲解得头头是道;地理知识点梳理得无一遗漏,但是却是一厢情愿的单边行为。如果我们巧设问题,巧引学生展开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那么教师的投入就会很精准地定位在引导上,课堂活动的内容完全由学生创生,其课堂效益自然便陡然增加。

课堂是学堂,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教师腾出容量,能够使学生活动的容量更加充实、内容更丰富、这样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生成。

三、减去教师占用课堂活动的过多评价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受到别人尊重或者漠视、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某种评价,哪怕是指出缺点的评价,都会引起被评价者内心的激荡,这种激荡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他们下一步的课堂行为。教师单一的评价方式往往不能顾及全体学生,必然不能“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②”。而来自同伴的评价为让他们更能通过他人折射出自己的表现,因为这种评价可以在学习伙伴之间、小组内、班级内,随时随地展开,获得多样的评价信息。

还是水资源这节课,一位学生在讲述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有哪些特点,产生哪些影响后,学生习惯性地举手,我示意讲述者自主选择评价者。他们或称赞他优秀的表现,或诚恳地指出这位学生的不足,有条不紊。最后这位学生对自己的讲述做了总结性自评。我也做了适当地补充性和矫正性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既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促使他们始终处于一种思维活跃状态,又让被评价的学生获得了尊重,意识到自己被重视。

四、减去教师在课堂语言表达上的水分

地理教师虽说可以以“我不是语文教师”作为挡箭牌,降低课堂表达的标准,但是,这决不会有益于地理课堂的增效。即使我们在普通话上达不到一级一等之类,至少在地理术语使用、教学环节过渡、交流互动等方面要做到简洁、精准、得体,一方面可以节约表达时间,一方面能够产生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点拨引领、升华提高的教学价值。所以,地理教师也要重视课堂语言的锤炼,促使课堂效益最大化。

归纳起来看,优化课堂效果不止一种途径,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只要我们将新课程理念和地理学科教与学的规律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实践,就一定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效益。

【注释】

① 梁恕俭. 高效课堂100问[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f618e0102egdz.html.

②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初中地理标准[S].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篇5:《减一减》教学设计

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学习目标

1、通过摆一摆,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能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方法。

学案

导案

旧知铺垫

口算

23-3= 46-6= 67-60=

35-2= 42-30=53-3=

新知探究

(一)说一说

观察课本70页的主题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算式?

(二)摆一摆,说一说

1、摆一摆:36-8=()。36里面几个十几个一?摆几捆和几根?8里面有几个一?摆几根?该怎样减,先算什么?

2、摆一摆:36-8=()。36里面几个十几个一?摆几捆和几根?8里面有几个一?摆几根?该怎样减?先算什么?

课堂检测

一、计算下面各题。6-7= 47-8= 56-7=

26-8=72-9= 27-8=

二、解决问题。

1、一(1)班有25个女生,二(2)班有9个女生,一(1)比二(2)班多多少个?

2、一共有47本故事书,借给一年级9本,还剩下几本故事书?

摆的时候要注意怎样减去计算时注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篇6:《减一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四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4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2.分层目标。目标目标阐述 备注 水平

下 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学会解题方法,能正确口适合×××、限 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 ×××等同学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自主地进行解题方法的上 适合×××、探索活动,通过自己概括、分析、比较进行自主限 ×××等同学

学习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练习纸,学具,卡片;每组准备:小棒,记录纸。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小棒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

场景一:佳佳只有8元钱,想买(这里的一种商品),还要攒多少钱?攒是什么意思?你能列个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先说说想买什么,再把算式写在纸上。

2.了解情况:了解哪些学生在计算中有困难,哪些学生已经会算了。3.分组活动:调整座位,已会的学生坐在一起为一休组,还有困难的坐在老师边上为丁当组。

二、提供工具,探索方法

1.主体活动:确定例题→给出学习建议→小组活动,试着算一算→运用所提供的学具找方法→组际交流→全班交流。

学习建议: 一休组:(1)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讨论用多种计算方法,并试着记录下来。丁当组:(1)先合作摆学具,再算出得数。(2)归纳组里共有几种不同摆法。

为方便交流,我们以买小熊为例来学习36—8这道题。2.教师主导活动。

(1)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不会做的,通过教师引导先摆学具再进行计算,然后归纳方法。会做的,互相说说怎么想的,讨论各种计算方法并记录。

(2)指导小组进行探索活动。3.全班交流(投影演示,口述等)。

以36—8为例,B组学生小棒演示思考过程,A组学生口述算式分解过程。教师板书:

方法四:36-8=36-6-2=28 方法五:36-8=38-8-2=28 方法六:36—8

36-10=26

26+2=28

三、尝试练习

师:小朋友自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你学会了吗?我们已解决了这个问题,想买玩具狗还要攒28元,请你用新学的方法来说说刚才算别的物品的还要攒多少钱。

场景二:芳芳只有?元,也想买其中的一件物品,还要攒多少钱?你能列个算式帮她解决吗?写在卡片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做。

反馈:请学生上来说说是怎么算的。说出这些题目的特点。(个位不够减,要向十位借1,要退位)

四、揭题

师:今天学的知识就是“退位减法”。

五、尝试练习分层练习题卡。

实物投影仪演示反馈。

(1)方法说明。你是怎么想的?(2)错误纠正。

分层校对:做完的先互相批改,然后集体先校对丁当组题,再校对一休组题。重点讲评一休组题目。

六、总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篇7:《减一减》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分3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从复习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导入,让学生联系前面的学习经验,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第二部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算理。教学这部分内容,需要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与交流,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会总结。第三部分练习反馈,当堂了解孩子的掌握情况。

教学这一内容以后, 杨老师和金老师耐心地为我做了点评和指导,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针对自己的不足,谈谈课后的体会:

1.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要保持课堂每分钟都在认真听讲是比较困难的。作为教师,首先可以运用自身的教学语言、动作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其次要设计各种有趣的数学活动,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孩子进行操作,引导孩子边操作边思考。教学例题45-30,要求学生摆小棒或拨计数器来表示计算过程,动手操作是孩子喜欢的数学活动,当我要请一个孩子上前演示时,他们的小手都举得很高。在学生演示、共同评价的过程中,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对于本课的教学,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更多有趣的练习活动,提高口算能力。

2.教学应把握节奏,有收有放、层层深入。每个教学环节都应把握好时间,对于孩子已经掌握的内容,不需要多加强调,而是应该在练习时,针对孩子的掌握程度进行训练。本课教学中,在孩子探索出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大多数孩子能清楚地说出计算过程,这时可以适当提高要求,在能进行口算的基础上,提高口算速度。很多孩子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往往是很零碎的,教师应根据练习的情况进行梳理,及时总结和评价。课堂练习是反馈学习情况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在课前需要教师对练习进行挖掘和重组,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进行练习的设计,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3.抓住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教学时应针对课堂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不能将孩子的思维局限在自己预设好的环境中。数学教学注重引发孩子的数学思考,提高思维能力。在探索45-3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我请一个孩子演示摆小棒的过程,他先用小棒摆好45(左边4捆,右边5根),再从4捆中拿走3捆,其他孩子都不同意这种摆法。这时就可以利用这一教学资源,让这个孩子重新摆一摆,并且说说刚才错误的原因,让他体会这里的3表示的是3个1,应从5个一中减去。教学资源的开发,不局限在教材本身和教学设计上,有时课堂中的很多“小意外”也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深层资源。本课练习中的口算卡片,也是教学资源。可以用各算式之间的对比练习,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

4.对每个孩子作适当的评价。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这也决定着孩子对一节课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课堂中,应关注每一个孩子,在孩子回答问题后,不管是不是我要的结果,都应作出适当评价。评价要采用鼓励和表扬的形式,让孩子体会学习的快乐,体会成功的快乐。

篇8:《减一减》教学设计

配方一———加冷静慎思, 减简单冲动

如对于善于思考、接受能力强的学生, 可以采用“发问式批评法”, 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 让他们自己思考, 自己觉悟, 自己改正。对反应速度慢、学习虽努力但成绩不是太好的学生则要耐心地指出改正的方法和方向, 切忌急躁。对脾气暴躁、行为容易受情绪左右的学生, 应该采取“冷处理式批评”, 等学生心情平静了, 再进行谈话沟通, 避免双方情绪的激动和师生矛盾的激化。对于心思细腻、敏感、自尊心强的孩子, 也许一个眼神、一个手势的“暗示批评”较为合适。总之, 批评要像医生开处方一样对症下药, 因人而异的批评教育, 以冷静慎思为甜心的巧克力孩子才会乐于接受。

配方二———加尊重关爱, 减粗暴训斥

提到爱, 我总想起这样一个禅的故事:老法师月夜散步回来, 碰上小偷正从他的茅屋往外走。他知道小偷在茅屋里找不到值钱的东西, 便脱下身上的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小偷身上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 总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呀!”望着消失在夜色中小偷的背影, 老法师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啊, 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你!”第二天早上, 老法师看见那件披在小偷身上的大衣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门口。老法师高兴极了:“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我们的教育不就是要送孩子一轮明月吗?老法师这种独特的教育方法, 远比大声训斥、当面指责、讽刺甚至挖苦有效得多。可见批评不是心灵虐待, 不是发泄解恨, 更不是体罚和变相体罚, 而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反省从而知错就改的心理激素。

配方三———加调查分析, 减随性随意

我班上有个住宿生小晖, 是个言语不多但是说话很粗暴性子较烈的一位男生, 冬天因为跑步的事顶撞了生活阿姨和学校德育处主任, 而且不肯道歉。得知此事, 我没有找来小晖狠批一顿, 而是先打电话了解了其父母的工作情况。原来小晖父母忙于生意, 无暇照顾儿子, 有时儿子放假在家, 也少有时间共处, 甚至要到深夜两点才到家,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心灵孤独, 不会与人沟通。于是我便避开顶撞老师这件事, 先从关心小晖的生活学习入手, 等小晖愿意说话了, 才问起这事。小晖说:住宿生活没有劲, 早晨还要起来跑步, 不能睡懒觉, 老师不停地催我, 我火了, 就说:“关你屁事了, 大不了不跑了。”我了解到了真实想法以后, 开了一剂药方———寻找住宿的快乐, 如作业有老师辅导, 同学之间的小摩擦也是幸福的回忆等。

配方四———加共情同理, 减主观臆断

第一步, 安定情绪:“别气, 别急, 你能告诉老师发生什么事了?慢慢说, 老师一定洗耳恭听!”第二步, 发泄情绪:“哦, 是这样啊, 确实令人气愤, 你觉得对方错在哪里?”第三步,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他, 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第四步, 二次换位:“如果他是你, 他该怎么办?”经过进一步的运用共情心理, 学生已经能够较全面地考虑对方的需要, 理解或者谅解对方的行为了。第五步, 三次换位:“如果你是老师, 应该怎么解决这件事?”第六步, 晓之以理:老师趁热打铁, 教学生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道理。

配方五———加情境创设, 减空洞说教

班干部犯错, 会让我们更恼火。有一次, 学校临时决定打扫专用教室, 孩子们没有抹布。为了不影响作业时间, 我挑选了几个成绩过硬、做事让我放心的班干部, 并为他们提供了抹布。劳动完毕, 回到教室, 他们把抹布放在讲台上便回座位了。我心中不悦:班干部思想觉悟应该高于班里其他同学, 可今天, 他们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擦得乌黑的抹布扔在讲台上, 实在太不像话了, 这是班干部应有的素质吗?看着脏兮兮的抹布, 我灵机一动:与其空洞说教, 讲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听的老话, 不如给他们讲一个抹布哭泣的童话故事。于是我叫来那几位班干, 来到走廊, 讲道:“同学们, 你们仔细听, 听到哭泣声了吗?”孩子们天真地屏息倾听, 然后一脸疑惑地摇了摇头。我继续说道:“是从讲台上传出来的。”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转头, 看到了一堆黑乎乎的抹布。“哭泣声就是它们发出的, 它们在说, 刚才小主人用我擦窗抹桌子, 我毫无怨言, 可是用完了也要把我洗洗干净, 我那么爱美, 现在浑身臭烘烘脏兮兮的, 没人要我了。呜呜呜……”学生脸红了, 低下了头。我见火候已到, 趁热打铁, 问道:“抹布怎样才能露出笑脸、变美丽呢?”孩子们回到教室拿过抹布, 径直向水池走去……放学前, 他们把洗得干干净净的抹布交到了我的手中。

篇9:减一减 加一加 变一变

关键词:整合;主题;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19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68

在刚刚颁布的浙江省关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意见》明确把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而综合实践活动则在拓展性课程建设中单列出来,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可如何才能体现拓展性课程的地域和学校特色,突出其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意见》中有一句让我们耳目一新:“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可整合实施。”笔者在这里,结合本校现在的实际状况,来阐述如何“整合”。

一、现状

(一)关于课时

放眼我校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级课程部门给设定了三节课。可一节被班队活动领走了,还剩两节可以真实地归综合实践活动所有。

(二)关于内容

在这每周两节的课时中,学校又规定了需要采用省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劳动与技术》《人、自然、社会》《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区教体局教研室编著的《可爱的××》《孝德教育》,再加上学校本身又有自己适时适地开发的一些校本教材。

二、剖析

课时是一个常量,不会随着活动内容的庞大而增加,就只是每周80分钟。我们能下手的地方只能是活动内容。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整合的思想,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材中巧妙减肥瘦身,组合成主题模块,并联系生活实际,适时拓展,既不失此,又能及彼,达到整合、综合运用的效果。

三、策略

(一)策略一:打破边界,减一减

因为活动内容太过庞大,所以整合的第一部就要为这些教材减肥瘦身,但不是随意随性地删除减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和主题的综合性要求,打破学科边界,做好学科间的整合。

期初,每个学生通读《人、自然、社会》《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可爱的××》《孝德教育》《劳动与技术》这5本教材,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先前的学习基础,再对照本学期其他的学科教材,收集整理每个小组列出的学科间重复的内容,在期初就对教材进行一次学科间的整合,做到瘦身的效果。

通过学生小组初选,我们发现学科间有许多内容重复:如《人、自然、社会》的第一章节中《名人鲁迅》在《品德·社会》一科中有所涉及;第五章节《天气和我们》《台风登陆》《梅雨时节》在《科学》一科中有所涉及;还有一些在班队活动中就常常做,比如第六章节《控制传染病》《讲究卫生》。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的内容直接嫁接入那些课程中,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少讲甚至不讲。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活动中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上,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入手,在学科间进行重复项目的删减,让他们掌握学习内容选择的主动权,让我们的活动更加有的放矢,也更科学合理!

(二)策略二:主题模块,加一加

当前,主题模块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已是我们经实践考验了多次的较佳选择,既可以点盖面,又能在相应的内容中统筹课时,同时也能让活动的效应更深刻、更深化。

细细研读《人》和《可爱》教材,题材相似的内容还真多,活动方式统一的主题也不少,以整合的视角来解读它们是件很有趣味的事。如何我把他整合成某些模块,那就不再是纷繁的三十课和二十课。

1.活动内容相似的。《人、自然、社会》的教学内容为五大块,包括“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文化”“浙江经济”“和谐浙江”,而《可爱的××》一书涉及的是“名胜”“名人”“工艺”“民风民俗”。这两者从大板块上看就有许多相同处,其中涉及的小课题,好多是相互统一,大小错落,如能整合,便是天衣无缝的延伸和补充,是既省时又省力。

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其中的一个课题,费时不说,更严重的是让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常常会浅尝辄止,停于表面肤浅,研究也是“半截子”状态。如此整合后,一个学年就不再是50课,而只是4、5个主题模块,还何愁我们的实践活动无用武之时,还何惜我们的实践活动没有深入没有让学生燃起头脑风暴呢!

2.活动方式相近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开展大课堂的活动,内容安排上要求“化零为整”,集中安排不同研究内容在统一活动基地同时进行。有些活动,虽然分属版块不同,但都能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开展活动,我们何不顺势把他们归纳到同一次实践活动中呢?

如《可爱的××》中,一处讲到“家乡的桥”,一处讲到“家乡的台门”,这两个就可以放到同时实践,到石桥和台门保存完好的老街进行实地考察,仿佛是更科学合理的。如《人、自然、社会》第24课“光荣的人民解放军”,第25课“硬骨头六连”,我们可以借清明到革命烈士墓扫墓前夕,通过网络信息的搜集获得感知,一并解决课题,在较小的时间单位使探究的知识达到更大的辐射面。

在省厅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中,明确了三、四年级学生要求达到的具体目标有:根据需要搜集研究信息,并分类保存。这个目标的达成途径可以是用电脑搜索并搜集一个主题内容的研究资料,也可以是观察、走访等实地取证的方式来搜集信息。以上案例中通过整合后的教学起点,不就可以达到这个能力目标吗?

(三)策略三:联结生活,变一变

一个好的综合实践活动,必定是受学生喜爱的,必定是教师更游刃有余驾驭的。这个活动往往来自学生兴趣,往往渗透着学生日常的生活所见所闻所想,同时也承载着地域特色,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如果我们常常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引申开去,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与生活对话,与兴致对话,与质疑对话,或许就能从一个个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细枝末节中捕捉到活动主题,从而发掘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

1.教材内容的伸展。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吃穿住行,从小事中提取活动主题;直接提取学生生活中的大型校内外活动,作为主题;正视存在的弱势,试着用综合实践的主题活动借弱势变优势。所实践的活动既能让学生有兴致尽情尽兴,又能对教材有个拓展,为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等搭建一个提升的平台。

“尽信书不如无书”,教材不是圣物,特别是作为拓展性课程,我们更应该把眼光放到书本外学生的真实生活中。把必定教材作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2.活动进行的插曲。学生在进入综合实践活动时,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意外。这意外可能只是一个学生的一句话、一个小动作、一个小疑惑,却是我们下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主题。如学习“浙里好风景”主题模块时,学生可借助网络游览美丽浙江时想到了自己家乡旅游业的发展,于是,借助“四季鲜果游”这一主题,为自己家乡设计“一日游路线”主题活动应运而生。以一日游线路的设计整合当地的交通、旅游、文化产业,让学生真正综合了一把,做了一回家乡的小主人。

篇10:《减一减》教学设计

情境一:

电脑演示:一部小桥车15元,一部无线遥控车36元。小明说:“我只有8元钱,想买一部无线遥控车,还要再攒多少元?

师:谁能帮小明算一算?

学生列式:36-8

师:请大家想一想两位数减一位数应该怎样算?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如计算这样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维方法,学会对给定的数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标。因此创设合适的数学问题情境是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过程之一。

情境二:

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出计算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摆小棒计算的?

展示学生的摆法和算法:

(1)拆开1捆小棒是10根,从10根中拿出8根,剩下的2根和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8根,再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2)先拆开1捆是10根,与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中拿出8根,剩下8根,最后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3)先拿走6根,再从3捆里拿走2根,剩下28根。

老师把学生的算法用算式的形式板书出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维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改变了以往教师直接把计算方法展示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吸引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一情境中,学生通过摆小棒,想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计算方法,老师对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给予了肯定,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了的个性发展,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和积极性,让不同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体现出民主氛围,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境三:

讨论比较。

师:同学们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想出了多种不同的摆法。几种方法都对,得数都是28。那么,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呢?为什么?请大家分组讨论。

经过学生的讨论概括出第二种方法最简便。

(4)也就是:先拆开1捆是10根,与右边的6根放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中拿出8根,剩下8根,最后把8根与2捆合并起来是28根。

这一情境是对不同的计算方法的优化。学生常常会把自己熟悉的方法认为是最简的,可是,有一些方法是对学生的后缀学习不利的,这时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呈现的计算方法加以比较分析,让学生分清各种方法适用的范围,从而掌握基本算法,但也应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算法。通过算法优化,使学生明白在不同的情况下要运用相对合理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情境四: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然后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练习十二的第四、五题对学生进行计算训练。

提倡算法多样化并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每一种计算方法。有一些学生经过了对各种方法的分析比较后还是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尽管不是这样的),如这学生还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也不强求。

篇11:《减一减》教学设计

例:怎样算36-8=?

生1:先拿走6根,再从一捆中拿走2根,即36—6=3010—2=820+8=28

生2:从一捆中拿走8根,即10—8=220+6+2=28

生3:珠心算口诀:去十加补。个位6-8不够,借十来算,8的补数是2,26+2=28

生4:打开一捆是10根和6根合在一起是16根,再从16根里拿走8根,即10+6=1616—8=820+8=28

篇12:《减一减》教学设计

一(1)

一年级的数学知识浅显易懂,但是还应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数学思想,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找到数学方法的依据,这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

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我在一定程度上渗透了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要求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因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在学习了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列出的算式才有退位减和不退位减,让学生说说哪几题算起来很容易,算一算,为什么另外几题算起来比较难,得出个位不够减,是退位减法,不仅揭示了课题,而且复习了不退位减法的算法,知道了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区别,知道了退位减法的难点,为什么不容易算,因为个位不够减.在说36-8=计算过程中学生有下面几种算法:36-6-2=28,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8;还有把36分成10和26,先算10-8=2,再算26+2=28等,算法较多,但表达不是很清楚,且中下生不太理解。我还让学生通过观察摆出的小棒再写出算式的方法教学,在巡视过程中发现中下生不知如何处理6减8不够,需像十位借的问题。于是我指导摆小棒,边摆边讲解,然后就是练习。我觉得这里还可以让学生再摆一次,并说出你是怎样想的,加强理解,巩固算法会更好。另外由于少数孩子对于20以内退位减法掌握不扎实,做次类型题时仍不熟练,速度较慢且易发生错误。对于数位的理解,时不时仍有个别孩子对错数位,甚至学生当减数个位不够减时,居然倒过来减,对于减法的意义理解不够。

上一篇:师徒结对徒弟学习心得下一篇:500字有关春天清晨的作文精选:春日热闹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