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

2024-05-12

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共9篇)

篇1: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

语用学在英语交际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变得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一种世界语,越来越多得被全地球的人所使用。为了达到顺利地实现跨文化间的交际目的,英语者不仅需要掌握牢固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英语语用能力。而且还要具有英语语用能力。显然,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大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英语教师也应该将其作为自己的职责。但是目前的研究显示,学生的交际能力并没有很好地随着他们学习英语的时间延长而提高。在跨文化交际中,学生往往会说出造成语用失误的语句。回顾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忽视了对语用能力的训练。这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学生仅仅能说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但在真实的交流中,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造成语用失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本论文通过分析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的实例,目的在于找出其中的原因,探讨相对应的口语教学策略,寻求减少学生英语交流中语用失误的方法,提高其语用能力。最近二十几年来,语用学在语言教学方面的应用得到很大发展。语用失误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语用失误一词源于Thomas(1983)的研究,她认为语用失误是由于听话人没能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而引起的。Leech(1983)认为,“一个社团的交际常规迁移到另一个社团就会发生语用失误。”换言之,语用失误可能被听话者误认为是对本族语者故意的不礼貌,不友好,甚至是粗鲁。因此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对于人们在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以及英语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和调查问卷法。问卷以语用原则为理论依据,调查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口语语用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语用能力亟待提高,学生对于如何在不同场合运用适当的语用原则方面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语用语言方面和社交语用方面的知识欠缺是造成学生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这说明跨文化语用知识急需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得到反映和体现。

本论文包括以下五部分。首先,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概况。第二章阐述论文的理论基础,包括语用失误的定义,国内外对语用失误的研究等。本论文的主体部分是第三章,通过分析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跨文化语用失误的实例,对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探究。第四章是分析语用失误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提出了适合于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一些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对英语教师的口语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对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和口语水平有所帮助,以推动我斟英语口语教与学的整体水平。最后一章,第五章为全篇论文的总结。

篇2: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

灌阳县踏上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新征程

灌阳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近年来,灌阳县坚持工业主导、全民创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发展战略,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2008年,是灌阳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年初遭受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经济社会发展遭到重创。9月份以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县经济发展又遇到了严重的困难。经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实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大灾之年,目标不变任务不减”的目标。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9.61亿元,同比增长16.45%,人均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2961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90亿元,同比增长42.92%,;财政收入完成1.53亿元,同比增长20.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77元,同比增长14.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22元,同比增长12.2%。2008年,继2004年、2007年获得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之后,综合指标又前进了7位,获得了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的荣誉。

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不断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发展的灵魂。灌阳县委、政府始终坚持向解放思想要出路,大胆开拓创新。2008年初,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桂林考察工作时提出的“四新”要求,围绕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主题,以破除消极等待思想,牢固树立积极进取的机遇意识;

业经过培育壮大,前景非常光明;充分利用石材11亿立方的丰富蕴藏,走石材精加工的路子。深入实施“超亿过千”工程,加大服务力度,扶优扶强重点企业,使兴发冶炼厂、华山矿产品公司、思源生态科技、兄弟木业、康乐人粉业等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规模工业企业突破23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达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7.67亿元,同比增长4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69.6%,实现工业增加值4.78亿元,同比增长54.3%。工业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7%,拉动经济增长10.6个百分点。

——发挥优势,坚持走规模特色农业道路,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不断摸索总结山区、丘陵、平原地区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模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基本形成了以灌阳黑李、雪梨、脐橙为主的水果,以二元杂生猪为主的畜牧养殖,以优质谷为主的粮食,以西红柿、红辣椒为主的经济作物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中华名果”灌阳黑李、地理标志农产品灌阳雪梨和优质灌阳脐橙等品牌农业,三大水果的种植面积达到8万多亩。坚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围绕思源生态科技、康乐人粉业、兄弟木业等为重点农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规模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产品加工转换,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水利、交通、能源建设为重点,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41亿元,同比增长12.3%,农业产业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突出特色,打造功能完善的秀美县城,强力推进城镇化。根据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成功开发了宜商宜住宜休闲的“滨

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3.5%;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救济困难群众25900人;扶残助残工程扎实推进;完成了第二批“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工作计划;高标准做好了灌阳县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迎检工作;认真开展县委书记公开大接访和全县领导干部公开下访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深入推进“平安灌阳”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加快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确保了奥运会、残奥会期间社会和谐稳定。

创优环境,招商引资,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良好的发展环境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必备条件。灌阳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创优发展环境,为招商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工业集中区为重点,营造良好的硬环境。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要求,按照一区多园的方式完成了工业集中区的规划,同时加快工业集中区道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并不断配套完善,引导工业企业按类别集中,相互配套,节约成本,提高竞争力和效益,形成聚集效应,实现集中发展,把工业集中区建设成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工业集中区的规划,通过自治区B类园区审批,完成了西山坪选矿机械制造园土地平整工作和文市冶炼园征地拆迁工作,车田农产品加工园目前正在进行征地拆迁的准备工作,石材园正在规划当中。工业集中区的快速推进为招商引资打造了坚实平台。目前,灌阳220千伏电网正在加快建设,明年10月份建成后,将能为灌阳未来10年内发展提供电力保障;成厦高速公路灌阳段10月份可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彻底改变灌阳区位劣势。随着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大大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引力点,灌阳的发展将会翻开新的一页。

强烈,全民创业的作用日渐凸显。

篇3:科学技术进步与中医发展的关系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科技以及中医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全面奠基时期, 也是第一次大发展时代, 由于新兴封建制度优胜于奴隶制度, 其成就不仅赶上而且超过了早期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古希腊。春秋末期出现了块炼铁渗碳钢, 战国时期又出现了白口铁处理技术, 这些冶铁技术的发明, 是一个突出的标志, 正是它大大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农业方面形成了以精耕细作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农业, 战国末年写成的《吕氏春秋》, 其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称得上是这种农业科技的论文开端。以都江堰、郑国渠两个大型灌溉工程的兴建为标志, 展现出为农服务水利工程设施的空前发展。《考工记》中生产工具、乐器、建筑、交通运输、皮革制造、染色、乐器、玉器等36项专门实用工艺技术的记述, 显示了这一时期手工业内部的细密化及其技术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程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它记载了大量实用力学知识,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工程技术知识的总汇。《墨经》中包含有关于力学、光学、声学、几何学、逻辑学以及对物质结构的猜测等科学成就, 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几何光学著作, 而且在世界上也是领先的, 比欧几里德几何光学要早百余年。同时, 它也是古代力学与光学论说的代表作, “力”概念的提出, 光直线传播思想的揭示, 使这部著作更增添了亮丽的光彩。可以这样说, 《考工记》与《墨经》一起作为我国古代经验科学出现的标志, 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生产、生活实践中取得的丰富经验进行抽象概括的成果。在数学、天文学与历法方面都有了广泛的发展与进步。十进位值制和筹算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为后世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数学体系的形成确定了基础。有关天象观测的记载详尽准确, 即使在今天仍不失为天文研究的宝贵历史资料。在地学方面, 《山海经》、《禹贡》、《管子地员》等著作的出现, 标志着人们的地理知识已从地理资料的积累, 上升到进行某种形式的综合论述与区域对比, 以服务于当时的政治、经济需要。在我们所关注的中医学方面, 以《黄帝内经》等著作为代表, 以人体器官整体观、阴阳五行论与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 以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病因诊断等的研究与实践为重点, 兼及针灸、经络、卫生保健等诸多方面, 构成了我国特有的医学体系的最初基础, 并在临床上显示出杰出的贡献。《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典籍, 是影响中国医学发展的鸿篇巨制。《黄帝内经》的成编, 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为中国数千年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

2 东西汉时期的科技与中医的发展概况

两汉时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又一高峰期, 一方面, 由于科技本身经过了春秋战国的长期酝酿、积累和实践, 到这时达到了量变足以引起质变的地步;另一方面, 则是社会政治上的统一与安定, 经济的恢复与持续发展, 为科技活动和科技新高潮的到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它呈现出科技人才辈出, 科技著作大批问世, 科技成果辉煌, 科技对生产的渗透与协调日益显著等诸多特点。《九章算术》以及《周髀算经》的成书显示出以算盘为计算工具的独特数学体系的形成, 形数结合, 数学算术化是其特征。今天, 由于计算机的出现, 算术化倾向于现代数学中的作用已日渐显著, 中国古代算术的思想与方法和现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正相融合, 为此它将重新焕发青春, 以崭新的面貌重现, 在数学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可以预期的。历法已确立了我国后代历法体系、规范和基本内容的原始框架, 而以张衡为代表对天文仪器的研制和对天象的观察与记录以及论天三家为代表的宇宙论则形成了中国古代天文的固有传统。像赵过的铁脚耧车、杜诗的水排、梯级船闸设计的原理与方法、木结构建筑风格、竖炉冶炼法、实测基础上绘制的地图等等都是突出的成果。造纸术更是汉代一项最重大的发明, 也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牛耕的推广与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的创新, 则在当时条件下起到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此时的中医学方面, 出现了两本巨著:《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秦汉以来药物知识的总结, 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汉朝著名中医医家张仲景博览群书, 广采众方, 凝聚毕生心血, 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 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伤寒杂病论》不仅确立了辩证论治的医疗原则, 而且大为充实了中医药体系的内容, 更加切合医疗的实际应用。

3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医的发展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达到高度发展阶段的又一高潮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自两汉而后, 经魏晋南北朝的充实和提高, 到隋唐五代技术发展, 并呈现一股继续高涨的趋势。前者对中国古代科技的贡献, 可以刘徽与祖冲之的数学、裴秀与郦道元的地学、贾思勰的农学、王叔和、皇甫谧与陶宏景等的医药学、葛洪的化学等为标志;后者主要有李淳风、一行等的天文学、李淳风与王孝通的数学, 孙思邈的医药学以及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的天人论与宇宙观等。这种趋势困宋元时期经济发展、文化昌盛、理学形成、战争和其他需要而得到强化。统治阶级为满足自身、政权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多方面需要, 通过完善教育体系, 举行多元化考试, 奖励发明创造和培养扶植科技人才等措施, 助长、推动和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而安定与富裕的社会环境和发达的出版业则又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求索物理, 格物致知, 怀疑、探索、创新的学风催促知识分子中具有务实思想的人考察和研究自然事物以及如何使之有利于国计民生。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国外的文化交流, 也加速着科技的发展。这一切使宋元时期成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 不论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均有突出成就。作为世界古代文明标志的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三大发明的出现或大规模使用均始于北宋, 以沈括、苏颂、郭守敬、李冶、秦九韵、杨辉、朱世杰、赵友钦、毕升、王祯、李杲、李诫、曾公亮等为代表的科技名家辈出, 硕果累累, 以《梦溪笔谈》、《营造法式》、《四元玉鉴》、《武经总要》、《王祯农书》、《革象新书》等为代表的科技著作纷纷面世, 正是诸多尊敬的科技前辈先后在各方面的努力, 不断将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一时期, 地学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 元代朱思本的《舆地图》不仅总结了唐宋以来的地理学成就, 还根据实地调查, 在制图方面取得成绩, 其精确度已达至较高水平, 成为明清时期我国舆图的范本。杜绾著《云林石谱》的出现, 反映了矿物学在宋代已较前有了很大进展。在这些学科发展的同时, 诸如水利、冶金、印刷、瓷器、机械制造、建筑、纺织、交通工具、兵器等方面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以宋元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数学四大家为代表, 使宋元数学在中国古代以筹算为主要计算工具的传统数学的发展达到登峰造极的阶段。大规模的恒星观测, 各种天文观测仪器的研制成功把我国古代天文学推向它的发展高峰。沈括在磁学方面的成就在当时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

金元时期的四大医学学派和相应的医学流派使中国医药学得到全面发展。宋代动植物志、谱录的大量出现并形成出书高潮, 和宋景《欧希范五脏图》、杨介《存真图》所显示的解剖学上的发展, 应该说这时的生物学也是成就不小的。金代李杲以《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 结合实践, 形成其独创的见解, 认为“元气”是人生之本, 元气充足与否决定了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而脾胃则是元气之源。这种认识对后世中医学颇具影响。

4 明清时期科技与中医的发展

明清时期虽相对于前发展势头明显下降, 但这一阶段问世的一些著作, 像朱载育的《乐律全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都分别显示其集乐律、农业和地学大成的特点。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技术著作, 不仅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颗明珠, 也是世界科技史上光彩夺目的瑰宝。

明清时期的中医学发展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 记载了1892种药物, 分成60类。其中3 7 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 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 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 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 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 如常山可治疟疾, 延胡索能够止痛。还举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 象锡做盛器, 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 久而久之, 会使饮酒的人慢性中毒。《本草纲目》被成为“东方药学巨典”。

5 结语

今天, 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 当机器人问世, 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 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 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的时候, 我们已经明白当今三大前沿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 然而中医学也还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向前发展, 中成药的大规模批量化的生产、针灸、刮痧等仍然应用于疾病的治疗之中, 尤其是一些西医束手无策的疑难疾病的治疗调理, 现代中医更是发挥其重要作用。

篇4: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哲学;辩证统一

引言:

人类发展繁衍了上千年,科学技术的出现一次又一次的改写了人类的历史,不断推进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进步;科学技术的出现,也一次又一次的改变了人们对待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看法,让人们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科学技术带来的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跨越,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与哲学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同时也是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的作用,是促进或者阻碍,或是破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哲学观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正是二者之间关系的精彩之处。

一、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双刃剑”效果

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尽管科学技术不用任何人来标榜其重要的程度,但是正是由领袖人物对其重要性的阐述,更是凸显出科学技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创新力的体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立于世界之林的有力武器,因此,各个国家无一不对科学技术表现出高度的重视。毋庸置疑,科学技术的进步带给我们生活的进步,以及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这正是科学技术的魅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对我们带来的危害:早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让很多国家的人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或者身患绝症,或是为此付出了生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说英国多年前的雾霾天气,日本人身患的水俣病,苏联核电站泄漏,日本核反应堆泄漏等等,这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无一不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让我们不敢再小觑科学技术的力量,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大脑和双手将其创作出来,同时,也会被科学技术强大的力量摧毁。历史已经给我们上了一节节生动的课程,给我们的教训太过沉重,最让我们怕的是我们太过沉溺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温床,而将科学技术的隐疾忽略掉,最终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会作用在人类身上。

二、科学技术进步与哲学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可以说,哲学的发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人们在总结经验,不断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所总结、所发现的。当然,事物的发展并不是随着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①我们都知道,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都必然引起哲学的变化,无论是对于哲学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是科学技术对于哲学发展的一些负面影响;又或者是哲学领域的发展知道了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变化,抑或是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综上,无不说明科学技术与哲学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发展均会带来社会上巨大的变化,改变原来存在的社会生活格局。在古代中国,中国四大发明的问世,不仅为中国带来了重要的变化,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对世界的贡献。在后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均带来了生活上的巨大变化,大大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重新分配了生产资料,可以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很多哲学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一国的物质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发生了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阶级的分化丰富了哲学的内容,也进一步让哲学家们探索了哲学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合理的预计。这是科学技术进步对哲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利用将会变成一场巨大的灾难。我们在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丰硕成果时,也在为我们自己自掘坟墓,我们现在面临的种种环境污染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全球变暖问题,核污染问题,转基因问题,食品安全等等问题都是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副产品。经济技术的进步带给人们的伤痛也是沉重的,哲学的发展的内容也因此而变得丰富,而不是一味的认可科学技术带来的“优”,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性。此时的哲学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负面性是呈现出矛盾的状态,要辩证的看待科学技术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当然,哲学的发展也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指导作用。这一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体现得尤为明显。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科学的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论断,以及对于资产阶级剥削的本质的揭露,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科学总结,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也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让人们愈加清醒的认识到资本注意国家所爆发的科学技术革命,实质是使生产力提高,生产资料的部分集中以及资产阶级的剥夺本质,让资产阶级不敢再表面上剥夺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甚至上掩藏剥削的本质,于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愈加隐藏了资产阶级剥削的嘴脸。②同时,哲学的发展也让科学技术的发展尽量避免对于人类的威胁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哲学的发展又是统一在一起的,科学技术脱离了哲学的指导不可能取得健康的进步,哲学的发展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不可能内容不断丰富,理论殷实。这就是二者的统一。

结语:

综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人类的发展可谓是至关重要,人类社会几次重要的社会变革以及世界格局的的转变均是由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引发的;哲学的发展以及内容的丰富也在不断发生了变化,比如物质决定意识,这一观点的转变也是哲学发展史上重要的变化之一。我们也从不否认哲学的发展对于科学技术的指导作用,使得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人性化、自然化,更加朝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这正是哲学发展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促进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哲学的发展总是在动态中不断保持着二者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赵玉英:《论科学进步对哲学发展的推动作用》,载于《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②邬焜:《试论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载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2月。

参考文献:

[1]曾国屏:《科学技术进步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载于《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刘跃挺:《新论近现代技术进步与哲学和刑法学发展之辩证唯物关系》,载于《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8期。

[3]赵玉英:《论科学进步对哲学发展的推动作用》,载于《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4]邬焜:《试论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载于《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2月。

作者简介:刘小飞,男,1989.5.24,湘潭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科技哲学

篇5: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

今年年是我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26周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有着光荣的传统,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我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保证。

1983年9月,自治区首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呼和浩特隆重召开。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月,在全区范围坚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1983年以来,我区先后召开了7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1078个先进集体和1695名先进个人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表彰,114个先进集体和128名先进个人受到国家民委的表彰,30个先进集体和98名先进个人受到国务院的表彰。

从“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到“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从“草原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到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为各族群众办好事的包头钢铁公司„„这些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流传久远、深入人心。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区人民尽管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和生活压力,却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无私养育了来自沿海的3000多名汉族孤儿。在“十年**”期间,我区尽管遭受了极“左”劫难,但全区各族人民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共产党、依靠共产党、拥戴共产党。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自治区民委坚持把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各盟市各部门也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各地和各部门把检查党和国家民族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紧抓好,解决了一些在执行民族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各族干部群众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各地和各部门坚持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

26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地、各部门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我区各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中,我区总结和积累了许多好经验。一是狠抓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地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二是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三是把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加强配套法规建设,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四是加强民族法制建设,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将调整民族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依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篇6: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进步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科学技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文化的属性.科学技术进步既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有力杠杆,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学技术创新工程,推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

作 者:杨怀中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人文社科系,湖北,武汉,430063刊 名:理论月刊 PKU英文刊名:THEORY MONTHLY年,卷(期):“”(3)分类号:G05关键词:科学技术 进步 先进文化 建设

篇7: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在这一问题面前,如果不考虑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所形成的文化背景,单纯地将“拿来主义”的方式视为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捷径,那将是十分短视的。从文化的角度而言,任何一种社会经济体制的建构必须以其传统文化的土壤为根基,任何一个经济行为主体所做出的选择必定要受到文化价值观的规范。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在旧有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社会结构、社会整合机制、伦理道德等都将产生复杂的变化。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逐步确立于中国社会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必须回答:中国传统文化将会对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说,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将会产生出一个什么样的市场经济,而这正是本文所要尝试探讨的核心问题。

一、新发展观:文化背景下的市场经济发展

当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目的在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从这一点出发,许多经济学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论证了现代市场经济在中国建立的必要性与前提条件。然而,持这种观点的人所忽略的恰恰是,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经济手段的被植入,而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本身就是一个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的错综复杂的漫长历程。他们更多地看到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共同表象一一经济主体多元化、交易自由、平等竞争等等,但却没有深究隐含这些共同表象之下的一个决定因素一一市场经济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所由以产生的内在的经济技术条件和人文条件。

中国有些经济学家在探讨和研究市场经济问题时,遵循的往往是西方经济学的经典思维方式,而忽视了对中国现实背景的考察。在这种理论里,制度因素、文化因素等均被视作外生变量而不予考虑,经济行为主体只作为“经济人”出现在市场体系中,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去完成其“最大化行为”,而行为主体复杂的社会层面、文化层面则统统被舍弃。这种分析方法所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缺乏一种对于发展中的主体—一人的全面考察以及对于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的透视。正是由于这一点,西方的发展理论或现代化理论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在整体性问题上说服力不强,缺乏深厚的历史感。尤其是在用以说明像中国这样一个文化传统深厚、历史悠久的大国的发展问题时,更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在西方发展理论经历了战后几十年的演变之后,越来越多的发展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把目光转向了文化因素—对特定发展主体的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进行透视,以期发现更为深刻的发展规律。发展观念的重大转变过程正在来临。

按照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对经济基础起能动作用。在这里,文化因素正是发挥了上层建筑的作用。事实上,每一个具体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进程的决定因素都是极为错综复杂的。

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片面曲解唯物史观的倾向,即总是强调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唯物因素,从而忽略了人在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发展过程中人的价值的实现。比如,在经济学研究中把市场与交换的出现看作是劳动分工的必然产物、而不去深究市场与交换的存在与发展的伦理道德基础。这样做其实恰恰违背了唯物史观的真正意义。他们忘记了,现代市场经济不仅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同时也是人类所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是人类文化的结晶。n

关于市场经济的人文条件问题,许多经典作家都曾做出过精辟的论述。早在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时期,自爱、同情、追求自Ek,的欲望、正义感和相互交换的倾向等就已经被视作市场经济秩序必不可少的伦理道德基础。马克斯·韦伯在他的东西方诸大宗教的比较研究中,则突出地表明了这样的思想:宗教价值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立性与自发性,因此理性精神与物质质料都是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在缺乏一种理性精神和动机力量的情况下,即便是最有希望的制度性条件也不能被有效地运用于理性的经济目的。现代资本主义只有在质料和精神一一结构性支持和规范性支持—都已出现时,才能求得发展。上述这一基本思想贯穿着韦伯整个庞大的比较宗教研究体系,集中地体现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的宗教》等代表作中。虽然韦伯本人对东方宗教与伦理(尤其是濡家伦理)的论断失之偏颇,但他确实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精神文化要素。这一点对于深入理解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仍然极富现实意义。

至此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市场经济的产生和运行有其内在的自然秩序,这一内在的自然秩序是物质质料和理性精神要素所决定的各种约束条件共同起作用的内生化过程的产物。这个“内生化过程”实际上就是恩格斯所说的“一切因素间的相对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文化因素对于市场经济自然秩序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这么说,不同的文化背景,将使产生于不同社会环境的市场经济表现出不同的特色的自然秩序。所以,市场经济的发展,归根到底依赖于文化积淀的擅变,如果没有一种理性的精神要素作为有形制度体系的基础,那么市场经济体制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只有当经济发展理论完成了将经济、技术才制度、政治、文化等诸因素“内生化”的过程之后,它才能准确地揭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把具有内在自然秩序的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看作是人类实现自我价值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不仅仅是视作一种手段。从这样的发展理论出发,就可以发现,市场经济不仅有其物质基础和物质条件,同时也有其文化基础和条件。在文化的进化变迁过程中,产生了规范人们行为和思维模式的价值系统和道德秩序,并成为市场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文化与伦理基础。而这种由特定的文化所决定的价值系统和道德秩序一经形成,便成为市场经济自然秩序密不可分的内在成分。

篇8: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文化,发展,关系,作用

0 引言

在马克思哲学理论中, 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是两个热点。科学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代表着社会发展的价值所在。科学技术是人力智慧的成果,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一代又一代人奠定了科技发展的基础。文化是社会性的历史传承, 文化的发展明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现实。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是在一个区域内同时发生的要素, 二者的关系具有多种意义, 富有多重色彩。在新时期, 研究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是社会学的重点, 更是哲学思想的进步。将科技发展与文化进步统一起来, 是促进历史进步的重要尝试。

1 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含义和关系。

1.1 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内涵意义

科学技术顾名思义, 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个是科学, 一个是技术, 科学与技术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 不断积累的能力。科学技术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方式。科学技术的进步依靠社会实践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原动力就是社会实践的更新变革。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写照。人类社会发展中, 文化依靠劳动实践得来, 文化中蕴含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孕育了人们生活中点点滴滴, 在社会变迁的思想解放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1.2 科学技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科学技术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 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自身的存在就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元素。在人类文化发展中, 科学技术改变着物质世界, 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现实。科学技术是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和态度。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实践中, 文化形成的一个产物。科学技术和文化是一种相互适应的关系, 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明显的依赖性, 二者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下产生的, 没有文化环境, 科学技术发展就没有适宜的土壤。任何一个时代的科技进步, 都离不开社会发展的现实, 而社会文化发展会从根本上给予科技发展的动力。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的兴起都与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科学技术往往会给予文化发展一个新天地。

2 科学技术发展促进文化进步的表现。

2.1 科学技术创造了新物质, 给予了文化进步的要素

科学技术给予物质世界的最明显标志就是促进了制度的形成和改变。制度决定了人们之间的生存与发展关系, 制度制约了社会化活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生产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同时, 也创造了新的生活模式。社会的规章制度发生了变化, 人们的生活也会随之产生新的方式。科学技术将旧制度替换为新制度, 制度的更迭使文化的进步从根本上有了依据。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沿革, 任何一个朝代的更迭都是由于科技的根本性进步, 而时代变迁过程中, 文化作为人们依靠精神力量支撑着人们的观念。科学技术创造了新的物质, 使文化发展能够有了物质基础, 从而体现出更有价值的社会意义。

2.2 科技创新发展, 培育了文化的物质基础

文化是物质世界繁荣发展的产物。文化的进步依靠于物质世界的进步。物质世界的丰盈才会创造出文化的丰硕。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物质世界的发展, 科学技术给予物质世界更好的发展动力。没有物质基础就没有上层建筑, 文化作为精神世界的核心体现, 需要物质繁荣给予的空间。科学技术应用于物质世界, 创造了多样的产品, 形成了物质世界发展的良好秩序。技术创新是新事物不断诞生, 新事物给文化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血液, 给予了文化发展新的启示。

3 文化进步作用于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3.1 文化给予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空间

文化的进步给社会生活带来新的影响。文化的繁荣创造的更加适于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就是说, 文化的进步给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空间。先进的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先进文化给予了先进生产力优质的环境。社会发展过程中, 文化氛围决定了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增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容易在优质的文化环境里进行更高级别的提升。

3.2 文化为科学技术提供了精神和智力支持

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际就是新事物诞生的过程, 新事物的创造从无到有, 是生产要素之间的新组合。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使新事物、新发明更多的应用到劳动生产中, 更高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化进步为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这种支持是长久的, 具有发展性意义的。任何一项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 都是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诞生的。文化氛围给予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家国情怀, 能够给科技进步提供更加坚实的精神保障。

4 结语

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的物质文明的繁荣昌盛。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多个领域, 都在发生着历史性的转折。科学技术给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 而科学技术发展也是依托于文化进步的成果。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 各种行为的凝结, 文化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集合。文化表明了社会发展的现实, 更指导着未来发展的方向。科学技术发展与文化进步在根本目标上具有统一性, 在实现方法上具有一致性, 在开展效果上具有同向性。科技发展与文化进步的相互作用能够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带来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盖铭芪.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J].科技风, 2012 (20) .

[2]吴斌.科技进步引发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011.

[3]张华蓉.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环境因素及启示[D].河海大学, 2007.

[4]欧阳国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域中科技进步的作用探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篇9:和谐进步 科学发展

理清思路夯实基础为侨服务做好做实

2009年5月27日,辽宁省第八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省侨联领导班子。新班子自上任以来,认真落实全国第八次侨代会精神,坚持为侨服务的宗旨,狠抓基础建设,努力搭建平台,一个崭新的具有辽宁侨联特点的总体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采访辽宁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王之峰时,他正在参加会议。百忙中的他一落座,就向记者谈起了省侨联新班子上任以来所做的工作。

王主席说,省侨联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展工作以来,得到了中共辽宁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省侨联的工作汇报。省侨联在省委的关怀下,已增加了5个人员编制和权益保护部、文化交流部,为进一步做好侨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班子上任伊始即组成调研组,深入到省内13个市级侨联,并赴广东、浙江等南方侨务大省学习考察,邀请了吉林、黑龙江两省专职侨联干部来辽宁座谈交流。通过对省内、国内、东北地区侨情和侨联工作的调研,新班子对进一步做好侨联工作做到了心中有数,形成了新的工作思路。

王主席强调说,根据党中央对新时期新形势下侨联工作的要求,辽宁省侨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必须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侨为本、为侨服务的工作中,切实加强侨联自身建设,切实提高侨联能力和建设水平,使各级侨联的“群众工作、维护侨益、参政议政、海外联谊”这四项职能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方向发展。通过整合全省侨联系统资源,探索建立适应侨情变化的新载体、新体系。

王主席又给记者列举了省侨联新一届领导班子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对特困归侨侨眷的扶贫解困一直是省侨联高度重视的工作。2009年9月,省侨联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座谈会暨扶贫助困启动仪式”,会上向省内各市特困归侨侨眷197人发放了救助资金共计32.95万元,在全省社会各界和归侨侨眷中赢得广泛好评。为保证扶贫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省侨联还专门拟定了《辽宁省侨联系统扶贫助困方案》,在全省各级侨联组织中建立起规范化的长效机制。

新一届侨联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维护侨益是侨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去年10月省侨联召开了维护侨商投资权益座谈会,邀请侨商企业代表、法律工作者、中小企业协会等40多人参加会议。就当前辽宁侨资企业投资权益工作情况、侨资企业投诉案件及解决情况和协调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新一届侨联领导班子认为,要更好地“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仅靠现有的侨联队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搭建工作平台,延伸服务手臂。为此。省侨联积极组织筹建了“辽宁省华侨基金会”、“辽宁省华侨服务中心”、“辽宁省侨联法律顾问团”、”辽宁省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等多个团体。

省侨联新一届领导班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广泛联谊,积极组织海外重要侨领、侨商及华侨社团到辽宁考察访问,并参加了菲律宾世界华商大会。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东北金融中心发展,省侨联与所属的辽宁省国际金融交流服务促进会联合主办了“2009辽宁沈阳国际金融合作高峰论坛”,邀请国际金融机构、权威专家和国内企业界代表200多人参会。会上与境外4家国际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

最后王主席充满信心地表示:辽宁省侨联新一届领导班子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为辽宁省侨联工作开创出新局面。

主动配合协调一致

采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主任佟钟时,正赶上他从基层风尘仆仆视察回来。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佟主任很忙也很累。事实也的确如此,他首先告诉记者:今年光是由他们制定的地方法规就出台了9部。其中所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

佟主任说:省人大常委会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有6大项工作,其中侨务工作一直是我们非常重视的。2009年我们除督促检查各地落实侨法情况之外,更注重抓实际,抓出成效。在这样的工作思路指导下,我们抓了一个点。比如,2009年7月14日,我们陪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侨委副主任委员杜铁环带领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调研组到辽宁盘锦市大洼县王家乡华侨村实地调研,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在各方面给予扶持,我们为该村引进了企业和农业项目,落实了资金,使这个华侨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赢得了华侨、侨属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

佟主任指出,华侨工作的落脚点,就是以贯彻侨法为中心。2009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围绕这个中心开展了几项工作:一是在全省广泛宣传侨法的重要意义,加强与侨务部门的联系,监督有关方面积极贯彻落实。2009年省人大与省侨联搞了一次联合视察,收到了满意效果。今后我们还要多搞类似的活动。二是依法保护侨商侨属的利益,对他们来信来访所反映的问题做到每件都给予高度重视,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三是加强与全国人大和地方政府的沟通联系,依靠领导,积极主动配合好政府工作。四是积极配合政府,协调并做好侨务方面的工作。五是在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动配合政府做好侨界的扶贫工作。

佟主任说,做好侨务工作要在相关部门分工侧重的基础上,形成合力,共同商量,对重大问题集体研究,这样就能发挥出集体优势尽快解决。

佟主任最后在谈到今年的工作时,可谓言简意赅:在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继续做好立法工作,继续配合政府完成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依法监督职能,协调并团结各方面的力量,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做出我们的贡献。

与时俱进做好“五侨”

走进辽宁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主任王永贵的办公室,王主任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他首先向记者介绍了组织港澳委员到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开发区实地考察的情况,他说“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推进‘五点一线’的建设,我们曾组织部分港澳常委和委员先后到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参观考察。委员们认真听取了关于开发区建设和产业项目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一些重点企业。通过考察,委员们认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辽宁沿海经济带必将更好地服务东北地区、环渤海经济区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开发开放。委员和常委们都表示,愿为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牵线搭桥,在引进项目、技术和人才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接着,王主任说:“2009年省政协和本委员会共接待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法国、澳大利亚、南非、阿根廷、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来访团组22个,105人次。其中比较重要的团组有以黎士海为团长的中国香港工程师代表团,还有加拿大BC省教育代表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协议会代表团,新加坡马锡基金会代表团等,这些团组的来访对于扩大辽宁省政协在国际上的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谈到如何做好“五侨”工作时,王主任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为了配合国务院侨办赴我省就侨商投资权益保护工作的检查,我们委员会就归侨侨眷保护法落实情况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又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形成了《关于辽宁省侨商投资权益保护调研情况的汇报》,报送国务院侨办侨商投资权益保护工作检查组。此外,2009年我们还组织了部分港澳、侨委员和省内侨眷委员赴西藏参观考察。委员们通过亲身感受了解到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上一篇: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教案下一篇:c语言南开上机10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