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进步

2024-05-14

国家发展进步(精选九篇)

国家发展进步 篇1

编者按:前沿技术是高技术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 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术, 将充分发挥科技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提高我国高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2006年, 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 (简称《纲要》) , 将“前沿技术”作为重点领域进行规划和部署, 并确立了系列优先主题。

自2006年《纲要》实施以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在6个前沿技术领域部署了大批项目。2011年, 中科院还安排了一批战略先导专项, 前沿技术领域形成了基金、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等相互协调与衔接的资助体系。在我国科技相关部门的支持下, 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重大前沿与核心关键技术, 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 打破了国际垄断, 提升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与国际水平差距有所减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5年11月11日发布《2015年世界知识产权报告:突破式创新与经济增长》指出, 中国是在“3D打印”、“纳米技术”和“机器人工程学”这3项最尖端前沿技术创新方面唯一向先进工业化国家靠近的新兴市场国家。前沿技术重要成果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促进了前沿技术研究与国家战略需求的结合。

本刊对《纲要》实施以来前沿技术领域中部分优先主题的工作现状、进展与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进行了专题报道, 希望以此能够给前沿技术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们以启发和思考, 并欢迎更多的专家学者以本刊为阵地, 就前沿技术相关的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基地建设及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提出新的观点和建议。

国家发展进步 篇2

增加农牧民收入

西藏自治区林周县科学技术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与创新、推广应用是促进我县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作为拉萨市最大的半农半牧县在区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下,牦牛本品种选育、绵羊改良与半细毛羊育种、种草养畜家庭示范牧场建设、人工种草、天然草场围栏、太阳能光电照明等科技培训,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应用。应用科技提高了生产力、增加了农牧民收入。现将我县畜牧业科技应用、推广的主要成果分述如下:

一、牦牛本品种选育课题成果

牦牛本品种选育场自85年组建到2003年在区、市科技等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一是选育场自身得到了壮大,到2003年两个选育场有存栏选育牦牛核心群680头,种牛推广数量由91年年均30头,增加到2003年的62头;二是选育服务面得到的快速扩张,到2003年选育场已向包括本县在内的拉萨市及其它地区推广选育种公牛912头,选育面达到全区4个地(市),据测定:选育牦牛0、6龄月犊牛平均体重达到76kg,比当地犊牛增重46.5kg,增重率达到61.08%,3岁牛平均体重达到185.5kg,比当地同龄牛增重71kg,增重率达到62.03%,6岁选育牦牛平均体重达到282kg,比当地同龄牛增加体重132kg,增重率达到85.7%,8岁选育牦牛平均增重和净肉率分别比当地同龄牛增长50.87%和51.43%,达到344kg和159kg。从产奶性能分析选育效果也十分明显:据7、8、9、10四个月的测定,选育后的全奶牛平均每头产奶量为205kg,比当地牦牛增加产奶量52.5kg;三是牦牛选育工作已初步发展成为场(站)带农户、基地联农户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选育格局。2003年末统计,全县选育牦牛达到3.8万头,占牦牛存栏总数的46%。据本场实际测定:成年选育牦牛平均活重达到344kg,比当地成年牦牛增加活重116kg,增生率达到50.88%,选育效 果比较理想。以912头种公牛推广数计算,全区累计达到选育后代数18万头,头均增加收入497.7元,累计增收总量达到8959万元。

二、绵羊改良与半细毛羊育种

西藏绵羊改良早于1960年在原澎波农场开展。改良羊除体重外,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育种指标:成年公羊体重42.41-45.5公斤,剪毛量3.19-3.75公斤,羊毛长度10.16-10.75厘米;成年母羊体重28.65-28.5公斤,剪毛量2.45-2.89公斤,羊毛长度9.37-10.00厘米,细度56-58支,占60.21%,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为了证实改良的效果,我们与改良澎波当地藏羊作了比较。据1977年11月西藏军区生建师澎波农场(当时农场属生建师)资料记载,1961年当地藏羊生产性能:成年公羊体重19.53公斤,母羊15.8公斤,产毛量公羊0.76公斤,母羊0.6公斤,毛长7-8厘米,均为异质毛花杂羊占98.3%,全白仅占1.7%。据2003年末统计,全县半细毛羊和改良羊南部地区存栏总数达到6.17万只,占南部绵羊存栏总数的99%,其中横交羊达到3万只,占改良羊总存栏的48.6%。

自1988年以来,我县向拉萨市、山南、日喀则、阿里等地区先后提供种羊1828只。以平均数计算,累计年均向社会提供优良种羊98只,以每只种羊平均受配60只母羊,以受胎率90%计算,年均每只种公羊可生产54只改良羊,年推广的羔羊成活率80%,年均可生产4234只改良羊。每只种羊使用年限平均以5年计算,累计获得改良羊18.96万只,以每只羊增收60元计算,累计增收1776.8万元,即推动了全区绵改步伐,同时为兄弟地区脱贫致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种草养畜家庭示范牧场建设

种草养畜家庭示范牧场建设是我县在全区首次接受的农业部拨贷款项目。项目自1988年开始到2003年十年来的滚动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项目区群众的脱贫致富,为全区的扶贫开发提供了典范。

1998年至2003年全县发展种草养畜家庭牧场1215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865.16元,其中现金收入达到1498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700.16元,家庭示范牧场户总收入中来自牧业的收入达到62%,比全县平均水平高出40个百分点,人工种草面积发展到7950亩,户均15亩。

示范牧场建设成功,对旧的传统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学科学、用科学在示范户中形成群众自觉的行为,商品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得到前所未有的 提高,特别是在发展农区畜牧业等方面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普遍欢迎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肯定,并在全区开始推广。

四、建立人工种草与草籽基地,提高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养殖业在结构调整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特别是我区农村经济发展层次来看,养殖业将在调整农业结构中发挥其主导作用,因此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建立草籽基地,不仅为养殖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而且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内容。今年我县在上级农牧与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2—2004年建设完成了人工种草18000亩,其中人工草籽基地3641亩。并在实践中筛选了适宜我区种植的几种牧草品种及相应的栽培技术经验。为今后我县畜牧业从靠天养畜人工养畜,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五、天然草场的封育为北部贫困牧民脱贫打开了通道

北部地区是我县海拔最高的以牧为主的地区,由于长期以来受交通、资金、信息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多年处于徘徊不前的状况,综合经济指标及群众的收入水平均排在全县末位。为此,于1995年被自治区定为区定贫困地区之一,94年末统计调查显示:贫困户、贫困人口分别占当年该地区总户数和总人口的74.5%和73.3%,达到1561户,9689人。我县根据北部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对造成贫困的原因做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畜牧业是北部地区现在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经济基础和优势产业,造成北部地区畜牧业经济徘徊不前的主要原因是适宜做冬春放牧的冷季草场严重不足;畜牧业以雪灾为主的灾害频繁,缺乏如围栏草场等必要的抵御自然灾害的基础设施。据统计项目建设前,一般年景,成畜死亡率为7%,幼畜成活率仅在79%,灾害年份成畜死亡率高达20%左右,幼畜成活可降至60%以下,由于总增少,甚至出现负总增,致使衡量畜牧业效益好坏的主要指标——出栏率多年徘徊在12—16%以内。结果造成一方面畜群不断老化,饲养成本逐年增大,畜产品产量逐年减少;一方面使大批老弱畜进入越冬度春期,从而增加了冬春牲畜的大批死亡与畜群群体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减弱,这样一场灾害可带来一批贫困户,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造成一边脱贫一边返贫,因此,我县本着治本为主,造血为主的原则,紧紧抓住改善牧业基础条件这个中心,加大了对天然草场的封育力度。自1996年开始到2001年新建了围栏草场20.5万亩,从根本上解决了冬春防抗灾草场和接羔育幼草场,确保了生产的稳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1、通过项目建设:一是每亩增加鲜草168.35kg,年均增加鲜草3468万kg,相当于解决32111个羊单位全年的饲养供给;每只羊200元计算,年新增收入642.22万元,以项目区总人口计算年人均可增加收入462.9元;二是使围栏草场内的植被得到了快速恢复,牧草盖度增加,宜于割草的面积逐年增加,到2001年割草草场面积达到16573亩,亩均年产鲜草约1200kg,有利于提高了防灾、抗灾与减灾能力。2、95年项目区成畜死亡率为7%,项目建成后,2002年成畜死亡率为1.5%,死亡率下降了5.5%。

3、幼畜成活情况:在项目前的95年项目区幼畜成活率为83.3%,项目建成后的2002年幼畜成活率为92%,分别比项目建设前幼畜成活率提高8.7%。

4、牲畜出栏对比:95年出栏率为16.7%,2002年出栏率为28.6%,出栏率比95年增加11.9%。

5、肉类产量比较:95年肉类总产120.25万kg,2002年肉类产量达到219.6万kg,总产增加99.35万kg,比项目前增长0.8倍。

6、奶类产量比较:95年奶类总产85.87万kg,2002年奶类产量达124.91万kg,奶类产量比95年增长39.04万kg,比项目前增长0.46倍。

7、毛类产量比较:95年产量21021kg,2002年达到44484kg,比95年增加23463kg,比项目前增长1.1倍。

8、皮张产量:95年皮产量10054张,2002年为33000张,比95年增加22946张,比项目前增长2.28倍。

9、人均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1995年北部人均纯收入为708.9元,到项目建成后的200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842.94元,比95年人均增加收入1134.04元,增加1.5倍。项目已进入健康运行的轨道,围栏草场已发挥了明显的效益,使林周北部地区的广大牧民生活条件在科学规划下,摆脱了贫困并迈入迅速发展阶段。

六、太阳能光电照明、照亮千家万户

由于长期以来受交通、资金、信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县北部地区是:交通不便、能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牧民居住分散、投资效益相对不明显,为了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2000年实施了太阳能光电照明项目,截止2003年建设完成全县8个乡镇46个自然村(两个完校)600户,总计人数3525人的任务。不仅具体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益。一是解决了北部地区群众长期依靠煤油灯来解决生活照明的问题;二是防治因长期燃烧煤 油灯致使患各种眼科、肺等疾病。同时,对小孩课外复习,延长劳动时间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实施项目的每户每年节省的煤油费730元加上延长劳动时间所得收入673元,合计1403元。600户直接经济效益达84.18万元。

七、搞好科技培训,提高农牧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素质的高低,对人们利用知识、进行科学思维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对社会生产力和精神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2000年,根据国家财政部、农业部、团中央等三部委及区、市科技部门有关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要求,我县被列为全区首期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试点县。在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下,成立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把培训工作作为我县农牧区经济持续发展的措施之一,认真做好学员选拔工作和教材、教学安排、合理设计教学课题。课程内容包括:

1、作物栽培技术;

2、植物保护;

3、蔬菜种植;

4、农机具的维修;

5、太阳能使用与维修知识;

6、家畜改良与选育技术;

7、种草养畜牧业家庭示范牧场技术推广;

8、秸秆微贮技术;

9、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经营理念;

10、家畜常见病的诊断与防治;

11、经济林以及生态林育苗技术的课程。在不耽误农民劳动时间的同时安排教学时间,集中培训15天、实习15天、自学15天,达到了上级部门有关要求。总之,2000年至2003年我县共培训学员7123人,不仅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提升了青年农民的科技素质。

八、主要经验

1、场站加基地,基地连农牧户是科技推广、应用取得成果的关键。我县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在发展农村经济中之所以取得较为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关键是我县始终把场站加基地,基地连农牧户的发展模式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服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紧紧抓住县科技局这个服务龙头,以县牦牛选育场、绵羊半细毛羊育种基地作为服务依托,把千家万户作为服务基点,把科技服务和推广作为“轴心”贯穿于科技推广应用的全过程,并从“龙头”到基地至农牧户之间建立配套的目标责任书等行之有效的岗位约束机制,以机制的创新来推动科技推广,千方百计的让群众获得实在的成果。

2、加强服务,帮助项目户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是科技推广应用得以实施的前提。我县科技推广,特别是畜牧业科技推广取得较好成效的一条根本的经验是我县把科技推广作为科技工作者肩负的光荣职责,切实改变服务方式把科技推广 项目任务、工作目标落实到人头,以科技承包的方式明确科技人员的责、权、利,并把科技人员作为科技扶贫的“小龙头”,协调资金物资等扶贫资料的及时到位,帮助项目户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传授科学养畜技术、检查、督促项目建设数质和生产计划执行状况,县科技局根据承包合同规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验收(验收包括资料及项目规定的事物数质),以验收结果兑现奖罚,作到人员到位,任务目标到位,组织验收到位和奖罚到位,以“四到位”来调动项目户生产积极性。

国家发展进步 篇3

摘要:<正>2015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申报的“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创新工程”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此外,江苏省电力公司“±660 k 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和工器具创新及应用”项目获二等奖。2003年以来,江苏省电力公司已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6

2015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申报的“国家电网智能电网创新工程”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此外,江苏省电力公司“±660 k 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和工器具创新及应用”项目获二等奖。2003年以来,江苏省电力公司已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6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获奖等级和数量均居央企前列。

摘自《江苏电力信息网》

国家科学进步奖实施细则 篇4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奖励的目的

第二条 为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地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制订本条例。

本条例是为奖励在各种科技岗位上进行了创造性劳动,为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出了重大的甚至杰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二、奖励的范围

第三条 本条例的奖励范围主要是自然科学应用技术领域。包括:

(一)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二)推广、应用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

(三)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

(四)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应用国外先进技术;

(五)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技术基础工作(标准、计量、科技情报、科技档案等);

(六)为决策科学化与管理现代化而进行研究的软科学成果。

第四条 凡申请本奖励的项目不得同时申报其他国家级科技奖励(即由国务院颁发条例、国家执行的奖励)。凡已获得其他国家级科技奖励的项目,均不得再申报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以下简称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已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后,又申报并获得其他国家级科技奖励的项目,则应撤销该项目的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三、分级奖励

第五条 科技进步奖分为国家级和省(部委)级。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只发给科学技术水平很高、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作用很大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项目。获奖项目的奖励等级、荣誉证书、奖品和奖金由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负责评审、批准、授予,特等奖须经国务院批准;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项目的奖励等级、荣誉证书、奖金额、评审组织和审批程序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自定,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备案。

四、奖励的标准

第六条 本奖励要求按下列三个条件进行综合评定:

(一)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难度;

(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具体奖励标准应按照《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各行业评审范围和标准》执行。

一等奖项目应达到同类项目的国际先进水平,技术难度很大,推动科技进步作用重大,并取得特别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等奖项目应接近同类项目的国际先进水平,技术难度大,推动科技进步作用很大,并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等奖项目应是同类项目的国内最先进水平,技术难度较大,推动技术进步作用明显,并取得比较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特殊贡献的科学技术进步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可授予特等奖。

第七条 具备以下规定条件之一,均可申报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一)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和生物新品种等)必须同时具备《条例》所规定的三个条件:(1)国内首创的;(2)本行业先进的;(3)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国内首创”是指某项科学技术成果,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的,并首次正式应用于生产的,同时依据科学技术成果管理规定首次登记的;或虽未登记,但也未曾在国内刊物上公开发表过的;或与公开的类似科学技术成果有本质的差别者。

“本行业先进的”是指某项科学技术成果已实现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超过了国内已公开的同类技术的最先进水平。

“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是指某项科学技术成果经过生产实践或与生产条件相同的科学试验的实践证明,确实具有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是指已经取得的直接(一次)累计净增经济效益和年均净增经济效益(两者同时列出),如净增产值、上缴税金、利润留成额,或节约能源(换算成标准煤)、降低原材料消耗,以及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均以具体数字说明。如有间接或潜在的经济效益也须列出,以供评审参考。社会效益一般是指在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生产、消除公害污染、防病治病、提高国防能力、保证国家和公共安全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二)在推广、应用已有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作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是指在组织、实施、推广、应用已有重大的和推广难度较大的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做出大量有效的工作或创造性贡献,并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是指在上述三大工程中,能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如地质条件、原材料资源、厂矿工艺装备等),创造性的运用国内外新技术并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四)在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应用国外先进技术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详见国家科委<84>国科发管字1104号文件);

(五)在为社会公益服务的技术基础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了特别显著的效果。是指在标准、计量、科技情报、科技档案等工作中,进行了大量的创造性劳动,取得了国内最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六)在为决策科学化与管理现代化而进行创造性研究并取得显著效果的软科学。是指在有关战略、政策、规划、评价、预测、科技立法及有关管理科学与政策科学的软科学研究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经实践证明取得显著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

五、申报条件

第八条 凡申报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必须应用于实践一年以上证明其功能稳定可靠,并经使用单位验收合格,出具证明:其中凡属装备和工艺流程的项目,必须完成工业性试验;凡能形成商品的必须达到批量生产的水平,并取得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凡属软科学的项目,必须被使用部门接受,并应用于决策和管理实践。

第九条 申报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应是获得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的优秀项目。

第十条 凡在申报前有争议的项目,在争议未解决之前,有关单位或个人均不得申报科技进步奖。

第十一条 重大(系统工程)项目申报奖励时,应包括参加该项目的子项。若某子项成果确因水平很高,技术难度很大,不仅适用于本项目,还可应用于其它生产方面,并经实践证明具有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时,在扣除该子项目后不从根本上影响总项目获奖的前提下,须征得总项目主持者同意后,方可单独申报奖励。但重大(系统工程)项目申报奖励时,应写明其中的某子项已于何年何月申报并获得何种等级奖励;对重大项目评审时,应剔除单独获奖的子项后,加以综合评定。已单独获奖的子项亦不再分享总项目的荣誉和奖金。

如总项目中某子项成果,虽然水平很高、技术难度很大,但仅适用于本项目,则不可单独申报奖励。

第十二条 正在研究中的项目,原则上应待其完成后,整体申报奖励。

第十三条 某一重大项目,虽然取得成功,但其局部技术或装备仍必须从国外引进,则该项目申报奖励时,其奖励等级不宜过高,并应在申报书中写明引进的有关技术内容。

六、申报、审批程序

第十四条 负责项目申报和负责组织初审工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或国务院主管部门的科技司(局)统称为“申报部门”。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审批程序是:先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主管部门设立的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初审,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有关行业评审组审定,再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审批,特等奖须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五条 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的申报程序原则上应按任务来源的隶属关系逐级上报。任何一项科技进步项目根据其具体情况可按下列渠道之一申报:

(一)某一完成单位所完成的项目,其任务来源是由一个部门下达的,则应向该任务下达部门申报。若完成单位与任务下达部门无行政隶属关系,则应同时报告该单位的行政隶属部门;

(二)某一完成单位所完成的项目,其任务来源是由两个以上部门下达的,则下达任务的部门均应作为申报部门。具体应由项目完成单位的行政隶属部门组织申报,同时抄送其他任务下达部门;若该完成单位与任务下达部门均无行政隶属关系,则由投资额大的任务下达部门负责组织申报;

(三)两个以上单位合作完成的项目,则应由项目主持单位与其它完成单位协商一致后联合申报;

(四)自选项目按其行政隶属关系逐级上报;

(五)如有其他特殊情况,须由项目完成单位协商确定申报部门。

第十六条 科技进步成果的完成单位或完成人也可向全国性学术团体、全国职工技术协会提出申报,由3-5名高级技术职务同行专家评议、推荐,经全国性学术团体,全国职工技术协会审核认可,由他们向申报部门推荐,经初审后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有关行业评审组。

第十七条 同样内容的项目分别由不同单位各自独立研制成功又分别报奖时,应择优奖励。

第十八条 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下设的各行业评审组应按下列程序审定、推荐申报项目。

(一)由行业评审组办公室完成下列预审工作:

(1)审查申报项目是否符合科技进步奖的奖励范围及本行业的评审范围,审查申报项目是否已获得过其他国家级科技奖励;

(2)对申报项目做如下形式审查:是否按申报书的规定填写并报齐应有的附件;是否为获得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的项目;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3)对申报项目的实质性内容有疑问时,须与申报部门磋商,必要时应对其中重大项目组织实地考察或采取其他形式调查研究。

各行业评审组办公室应就上述预审结果写出书面意见,分别不同情况,或提交本行业组审查;或转交其他行业评审组审查;或回复项目的申报部门。

(二)行业评审组审定、推荐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目:

(1)各行业评审组应对每个申报项目确定3名以上的主要审查人员(简称主审员),在评审会前熟悉有关申报项目的材料,并写出书面评审意见;

(2)评审前先由项目的主审员介绍项目有关情况,而后由评审委员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依照标准把关。

凡评审委员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在讨论和表决该项目时,应回避参加(该委员不计入应到人数);

(3)必要时,要求申报一等奖以上(含一等奖)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在行业评审组会上介绍(可采取录像、幻灯等形式)该项目的主要技术原理和关键技术措施,并对评审委员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

(4)对评审项目采取无记名投票时,一、二、三等奖项目须经评审组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方可生效;特等奖项目须经评审组全体委员2/3以上同意,方可向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推荐;

(5)行业评审组在申报书中填写审定或推荐意见时,应说明审定或推荐意见的理由和奖励等级的理由。

第十九条 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按下列程序评审、批准、推荐申报项目。

(一)由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办公室完成下列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1)对各行业评审组审定的项目逐项进行形式审查,不合格者不予受理;

(2)审核各行业评审组审定的项目,并向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报告审核意见;

(3)对一等奖以上(含一等奖)申报项目的实质内容有疑问时,须与行业评审组磋商,必要时应对其中重大项目组织实地考察,或采取其它形式调查研究;

(4)为召开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会议做其它准备工作。

(二)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核准、审批、推荐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目:

(1)确定每个申报项目3名以上的主审员,评审会前应对特等奖和一等奖项目的材料进行审阅,并写出书面评审意见;

(2)由各行业评审组分别向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报告本行业组项目评审情况(公安、安全评审组向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内设立的保密小组汇报);

(3)由被推荐的特等奖和一等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在评委会会议上扼要介绍(可采取录像、幻灯等形式)该项目的主要技术原理和关键技术措施,并对委员提出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

(4)评审委员对项目进行评审,依照标准把关。

凡评审委员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在讨论和表决该项目时应回避参加(该委员不计入应到人数);

(5)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时,一等奖项目须经评委会全体委员半数以上同意,方可作为获奖项目;特等奖项目须经评委会全体委员2/3以上同意,方能向国务院推荐。

如评审委员(包括行业评审组委员)因故不能出席会议时,应提前报告并以书面形式委托相应水平的全权代表出席会议,但须经评审委员会主任(或行业组长)批准后方可生效。若连续3次不能亲自出席会议者,则视为自动取消委员资格;

(6)由评委会办公室负责在申报书中填写评委会的审批意见;

(7)经批准的获奖项目统一由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发布,3个月内无异议者即行授奖。

七、国防专用项目

第二十条 国防专用项目是指在国防科研、生产、应用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工作中产生的、并在当前只用于国防目的的科技进步项目。

(一)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分别设立国防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和国家科技进步奖总后勤部评审委员会;

(二)国防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和国家科技进步奖总后勤部评委会负责评审、批准国防专用的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项目,推荐特等奖项目,并向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报告评审情况。一、二、三等奖由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核准授奖,特等奖经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授奖。

凡属军民通用和已由军用转民用的申报项目,一律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有关行业评审组;

(三)国防专用的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办法及有关规定,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另行制定,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审定备案。

八、省(部委)级的奖励

第二十一条 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的奖励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自定,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备案。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的最高奖金额一般不得超过5000元,其奖金来源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授予的,由地方财政经费中支付,属于国务院各部门批准授予的,由其集中的留用利润或事业费中支付。

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工作应与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初审工作结合起来。原有的省(部委)科学技术成果奖,均纳入科技进步奖奖励范围。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奖励范围还应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成果。有关省(部委)级奖励的其它事宜详见《关于省(部委)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若干规定(试行)》。

九、主要完成者和主要完成单位

第二十二条 科技进步奖的奖励对象主要是在科研、生产实际工作第一线做出直接贡献的人员。各级领导干部确曾参加了某项课题的研究,并符合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主要完成人条件,亦可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参加申报奖励。但在申报书内应附详细书面材料,如实说明其所做的技术贡献,并由申报单位出具证明,本人签字,方可生效。

第二十三条 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是指对该项目的完成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主要人员。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之一者可作为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一)提出和确定项目的总体方案设计;

(二)在研制过程中直接参与并对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做出重要贡献;

(三)直接参与并解决在投产、应用或推广过程中的重要技术难点。

第二十四条 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指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在的基层单位,并在该项目研制、投产、应用或推广的全过程中提供技术、经费和设备等条件,对该项目的完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县、团级以上(含县、团级)的政府部门原则上不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加申报。

第二十五条 各等级申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和主要完成单位的限额数为: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第二十六条 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分别授予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集体荣誉奖状》和《个人荣誉证书》及奖品、奖金。

第二十七条 荣获科技进步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的事迹应记入本人档案,并作为考核、晋级、聘任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

十、奖金的分配

第二十八条 奖金分配应按贡献大小,不搞平均主义。根据各获奖项目的具体情况,主要完成者所得奖金应占奖金总额的50%-70%。

第二十九条 奖金的具体分配办法如下:

(一)一个单位完成的项目原则上应由项目完成单位负责组织协商提出分配方案,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后报申报部门备案;

(二)由同一申报部门所属两个以上单位所完成的项目,应由第一完成单位负责与其它主要完成单位协商提出分配方案,并报申报部门备案。必要时由申报部门负责协调解决;

(三)跨部门完成的项目应由申报部门组织与其它有关部门协商确定分配方案,必要时由行业评审组负责协调解决。

第三十条 获奖项目的奖金不得重复发放,如获奖项目已获得过某一级的奖励,并分得了奖金,后又被上级领导部门授予高一级的奖励时,只对项目完成者补发高于原奖金的差额部分,其余部分奖金可作为原授奖单位的奖励基金,但此款不得挪为他用。

第三十一条 奖金应如数发给项目主要完成人和主要完成单位,其它各级主管单位不得截留。奖金分配方案确定后,由申报部门负责将结果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办公室备案。自奖金拨出一年后分配方案仍未落实者,申报部门应负责将奖金退回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办公室。

第三十二条 发给国家级和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项目完成者的奖金,不计入单位的奖金总额,不征收奖金税。

十一、项目争议的处理

第三十三条 对已公布的获奖项目如有争议,自公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可向有关方面提出,超过三个月提出的异议,一般不予受理。

第三十四条 凡涉及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或名次排列的争议问题,由申报部门负责处理,并将结果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审核备案。

第三十五条 凡涉及项目实质性问题(指获奖项目是否达到奖励条件和奖励等级,或是否有弊端等)的争议,特等奖和一等奖项目由其申报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相应的行业评审组复议,并将行业评审组处理意见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最后裁决;

二、三等奖项目由其申报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相应的行业评审组裁决,并将结果报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备案。

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对所有项目的争议处理意见或结果有最终审核、裁决的权利。

第三十六条 如发现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可向有关的申报部门提出,由申报部门负责调查核实,若证据确凿,报送相应的行业评审组,提出处理意见,经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批准,撤消奖励,追回奖金及一切荣誉奖品,并按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或处分。

第三十七条 对获奖项目提出争议或揭发弊端者,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指出项目名称、获奖等级、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还必须写清自己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等,否则不予受理(如须保密,请注明)。对有争议或揭发弊端部分需如实地提出申诉理由,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有附件,要列出目录并将原件与书面材料一起交上(如证明材料、图页、照片等)。如发现诬告他人者,经调查核实,证据确凿,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为及时解决争议问题,有关部门接到争议函件后,应及时将争议意见通知对方,限期一个月内提出申诉。任何一方均需按照处理争议单位的要求,及时如实地提供有关争议的补充材料和旁证文件,如在上述规定的时间内不作答复,即为弃权。

第三十九条 涉及争议问题有关的任何一方,对争议处理应持积极态度,不得延误,自公布之日起的五个月内争议仍未处理完毕,则取消该项目获奖资格,待争议处理完毕后,可按新项目重新申报。

第四十条 参加处理项目争议问题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要以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秉公处理,实事求是地做出公正的结论。

十二、其他

第四十一条 华侨、外籍人员和在华工作的外国人,如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并符合《条例》规定条件,均可申报国家级或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

第四十二条 我国的留学生或学者在国外取得的科学技术成果,如产权属于我国,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符合《条例》规定条件,可申报国家级或省(部委)级科技进步奖。

国家发展进步 篇5

第一条为促进能源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 无分发挥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奖励对能源领域科技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有关规定, 结合能源领域实际情况,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级能源科技进步奖励工作的方针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能源领域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鼓励团结协作、联合攻关, 鼓励自主创新、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鼓励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 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 促进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打造世界领先的能源科技创新平台, 培养世界一流的能源科技创新人才, 加速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三条国家能源局设立能源科技进步奖, 能源科技进步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 买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不受其它组织或个人的干涉。

第四条国家能源局成立能源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 负责能源科技进步奖的领导工作二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承担能源科技进步奖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能源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下设煤炭与煤层气、电力、石油天然气、核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装备等专业评审组。评审组聘请有关专家、学者, 负责本专业范围内能源科技进步奖的初评, 并向评审委员会报告初评结果。评审组的初评结果经评审委员会复审确定后, 报国家能源局批准。

第六条国家能源局对获奖项目在能源领域优先推广应用, 在资金、政策、产业化和示范应用等万面给予支持。获奖项目可以作为获奖人约科技成果在职称评定中作为参考依据。

第七条能源科技进步奖每年评选一次。

第八条能源科技进步奖是对有关单位或个人在促进能源领域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表彰, 获奖证书不作为确足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二章奖励设置与授奖条件

第九条国家级能源科技进步奖设立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两类奖项, 授予在如下方面对能源领域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一) 技术发明项目

在能源领域科学技术研究中, 完成对能源科技发展具有重要影啊意义的原创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要技术发明。

(二) 科技进步项目

1、技术开发项目:在能源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 完成具有重大科技创新和重大市场实用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和设计;

2、新技术集成项目:在采用新技术及其系统集成、技术改造活动中, 取得重大技术成果和经济效益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型设计以及相应实用化系统集成;

3、先进技术推广应用项目: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厂活动中, 作出重要贡献并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

4、社会公益项目:在能源领域科学理论研究、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管理、软科学、科学技术普及等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和节约能源与资源合理利用等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中, 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或社会和谐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5、重大工程项目:在完成能源领域重大基建工程、技术改造工程以及其他重大综合工程过程中, 作出重要贡献并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

第十条能源科技进步奖设立一、二、三等奖。经能源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审核推荐, 并报国家能源局批准, 对于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综合性一等奖项目, 可同时授予“国家能源科学技术大奖”荣誉称号。

第十一条能源科技进步奖由国家能源局颁发荣誉证书, 获奖人员所在单位酌情颁发奖金。

第十二条能源科技进步奖每年奖励项目中一等奖占获奖总数的10%, 二等奖占30%, 其余为三等奖。

第十三条能源科技进步奖候选单位或候选人所申报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 技术发明项目

l、获得技术发明奖的前提是已获得国家专利审批机关发出的发明专利证书。

2、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指该项技术发明与国内外已有同类技术相比较, 其技术构思有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主要性能 (性状) 、技术经济指标、科学技术水平及其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和意义等方面综合优于同类技术。

3、经实施应用一年以上, 该项技术发明成熟并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 科技进步项目

1、具有科技创新性:项目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创新, 有相当的技术难度, 解决了能源领域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 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或产品的先进水平。

2、取得经济或社会效益:项目经过一年以上相应规模的实施应用, 产生了相应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实现了科技创新的市场价值或社会价值, 为能源领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3、推动科技进步:项目具有相应的成熟程度和科技示范、带动、扩散能力, 可提高能源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竞争能力和系统创新能力, 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 对能源领域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第十四条能源科技进步奖候选单位或候选人所申报项目的授奖等级根据如下标准进行综合评定:

(一) 技术发明项目

属国内外首创, 技术思路新颖, 技术上有重大创新, 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的领先水平, 对能源科技进步有重大推动作用, 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或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 可以评为一等奖。

属国内外首创, 技术思路较新颖, 技术上有较大创新, 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对能源利一技进步有较大推动作用, 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或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 可以评为二等奖。

属国内外首创, 技术思路有特点, 技术上有明显创新, 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对能源科技进步有一定推动作用, 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或具有一定应用前景的, 可以评为三等奖。

(二) 科技进步项目

1、技术开发项目

关键技术有重大创新且拥有自王知识产权, 技术难度大, 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先进水平, 币场竟争力强, 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大意义的, 可以评为一等奖;

关键技术有较大创新, 技术难度较大, 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先进水平, 市场竟争力较强, 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刘一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较大意义的, 可以评为二等奖;

关键技术有一定创新, 有一定技术难度, 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或产品的先进水平, 市场竞争力较强, 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有一足意义的。可以评为三等奖。

2、新技术集成项目

采用的新技术和完成的相应系统集成, 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实用化程度高, 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有厂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有重大作用的, 可以评为一等奖;

采用的新技术和完成的相应系统集成, 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实用化程度较高, 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有较好的推厂应用前景, 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有较大作用的, 可以评为二等奖;

采用的新技术和完成的相应系统集成, 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满足实用化要求, 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有一足的推广应用前景, 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有一定作用的, 可以评为三等奖。

3、先进技术推广应用项目

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推广应用过程有较大技术难度, 已推广应用面占能源领域可推广应用面的比例高, 取得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可以评为一等奖;

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推广应用过程有一定技术难度, 已推广应用面占能源领域可推广应用面的比例较高, 取得明显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可以评为二等奖;

技术水平接近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推广应用过程有一定技术难度, 就能源领域可推广应用面而百有一定的已推厂应用面, 取得较好经济或社会效益的, 可以评为三等奖。

4、社会公益项目

科技创新程度很高或技术难度很大, 总体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或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买用化程度高或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取得或具有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 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或社会和谐发展有重大作用的, 可以评为一等奖;

科技创新程度较高或技术难度较大, 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实用化程度较高或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取得或具有明显经济或社会效益, 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或社会和谐发展有较大作用的, 可以评为二等奖;

有一定的科技创新程度或技术难度, 总体技术水平接近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 :茜足实用化要求或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前景, 取得或具有较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对促进能源领域科技进步或社会和谐发展有一定作用的, 可以评为三等奖;

5、重大工程项目

团结协作、联合攻关, 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系统管理等方面有重大创新, 工程复杂、技术难度大, 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接近国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对解决同类工程项目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有重大示范作用, 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有重大意义的, 可以评为一等奖;

团结协作、联合攻关, 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系统管理等方面有较大创新, 工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 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对解决同类工程项目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有较大意义的, 可以评为二等奖;

团结协作、联合攻关, 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和系统管理等方面有一定创新, 有一定工程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 总体技术水平、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同类项目的先进水平,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对解决同类工程项目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技术问题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对推动本领域的科技发展有一定意义的, 可以评为三等奖。

第三章推荐

第十五条能源科技进步奖由下列单位申报 (或代为申报) :

(一) 中央直属能源企业、具有能源领域学科的综合类大学和面向全国的科研单位可直接申报;

(二) 其他单位及个人可通过能源领域全国性行业协 (学) 会, 或省级和计划单列市的能源主管部门代为申报。

第十六条能源科技进步奖的推荐可由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或完成人按照行政隶属关系、项目来源、行政区划选择适宜的推荐单位逐级推荐。

第十七条推荐单位推荐能源科技进步奖的侯选人、候选单位应当征得候选人和候选单位的同意, 并按照有关要求填写统一格式的推荐书, 提供必要的证明、评价材料等附件。推荐书及有关材料应当完整、真实、可靠。

能源科技进步奖推荐书及其填写说明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定, 报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批准后执行。

第十八条符合本奖励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推荐单位, 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交推荐书及相关材料。评宙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推荐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对不符合规定的推荐材料, 可以要求推荐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补正, 逾期不补正或经补正仍不符合要求的不予评审。

第十九条在项目评审过程中, 推荐单位或候选人、候选单位如需退出评审, 应由推荐单位以书面形式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出, 退出的相关科技项目须隔一年以上才能再次参加评审。

第二十条推荐单位认为有关专家参加评审可能影响评甲公正性的, 可以要求其回避, 并在推荐时提出书面意见, 说明理由。每项推荐所提出的回避专家不得超过3人。

第二十一条凡存在知识产权以及有关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万面争议的, 在争议未解决前不得推荐参加能源科技进步奖评审。

第二十二条同一技术内容不得在同一年度重复推荐参加能源科技进步奖不同奖励类别的评审。

推荐重大工程项目奖励类别评审的不影响其子项成果按照有关要求另行推荐其他奖励类别的评审。

第二十三条已推荐过或曾获过能源科技进步奖励约项目, 原则上不再予以推荐。

第二十四条能源科技进步奖候选单位应当是在项目研制、开发、投产、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 对项目的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的主要完成单位。

第二十五条能源科技进步奖候选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 技术发明奖

主要完成人必须是该项技术发明的全部或部分创造性技术内容的独立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发明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所单位, 并对该项发明的完成起重要作用。

(二) 科技进步奖

主要完成人应在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中作出重要贡献;在关键技术和疑难问题的解决中作出重大技术创新;在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过程中作出创造性贡献。王要完成人的创造性贡献应当具体、属实、相对独立, 并与项目创新点对应。

第二十六条对同一项目授奖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贡献大小排序。推荐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的排序原则上应与项目技术资料或技术评价证明 (科技成果鉴定证书、评审证书、项目验收报告等) 所记载的排序一致。如有变动应说明原因, 并出具相应情况的证明材料。

第二十七条能源科技进步奖受奖单位数和受奖人数实行限额。原则上技术发明单项受奖一等奖项目受奖单位数不超过10个, 受奖人数不超过巧人;二等奖项目受奖单位数不超过7个, 受奖人数不超过10人;三等奖项目受奖单位数不超过5个, 受奖人数不超过7人。如确属联合攻关、多方协作的科技成果, 可以申请适用受奖单位数或受奖人数的特殊限额, 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后报评审委员会批准。

第四章评审和授奖

第二十八条能源科技进步奖的有关评审规则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制定, 报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批准。

第二十九条能源科技进步奖实行评审组初审和评审委员会终审两级评审制。

第三十条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评审组评审会议, 将经形式审查合格的推荐材料提交相应评审组进行评审。

评审组以会议方式进行评审, 以记名投票表决方式产生评审结果。

第三十一条评审委员会评甲会议负责审定评审组提交的评审结果。评审委员会评审以会议方式进行, 以记名投票表决方式产生评审结果。评审委员会有权否决评审组的评审结果, 有权裁定对获奖项目的异议。

第三十二条能源科技进步奖的评审表决规则如下:

(一) 评审委员会或其下设评审组的评审会议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 (含三分之二) 评审委员会委员或评审组专家参加, 会议表决结果有效。

(二) 一等奖的推荐或评定应当由到会委员或专家的三分之二 (含三分之二) 通过;二、三等奖的评足或审核应当由到会委员或专家的二分之一以上 (不含二分之一) 通过。

第三十三条能源科技进步奖评审实行回避制度, 被推荐为能源科技进步奖的候选人不得作为委员或专家参加当年的评审工作。与被推荐项目有利害关系的委员或专家应当回避。

第三十四条评审委员会及其评审组的委员或专家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当对候选人和候选单位所完成项目的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严格保密。

第三十五条拟授奖项目应当以公告形式向社会公开。自公告之日起一个月内任何单位、个人均可提出异议。

第三十六条评甲委员会在项目异议处理后作出的获奖项目及其奖励等级的决议为最终结论, 报国家能源局批准颁布。

第三十七条国家能源局向吝推荐单位或直接向获奖项目完成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第五章异议处理

第三十八条能源科技进步奖励接受社会的监督。能源科技进步奖的评审工作实行异议制度。

拟授奖项目的相关信息在国家能源局网站等媒体上公布。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拟授奖项目及其候选单位、候选人持有异议的, 应当在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署名书面提出, 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逾期且无正当理由或匿名异议的, 不予受理。异议者相关资料需要保密的, 应在异议材料中注明。

第三十九条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凡对涉及候选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等, 以及推荐书填写不实所提的异议为实质性异议;对候选人、候选单位及其排序的异议, 为非实质性异议。

推荐单位及项目的完成人和完成单位对获奖等级的意见, 不属于异议范围。

第四十条实质性异议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处理, 由有关推荐单位协助。必要时, 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可以组织专家进行核实, 提出处理意见。

非买质性异议由推荐单位负责协调, 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送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审核。涉及跨单位的异议处理, 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协调, 相关推荐单位协助。

第四十一条自异议受理截止之日起30日内处理完毕的, 可以提交本年度评审;自异议受理截止之日起一年内处理完毕的, 可以提交下一年度评审;自异议受理截止之日起一年后处理完毕的, 可以重新推荐。

第四十二条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向评审委员会报告异议核买情况及处理意见, 提请评审委员会决定, 并将决定意见通知涉及异议的一各方。

第六章违规责任

第四十三条剽窃、侵夺他人的发明或者其他科学技术成果的, 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能源科技进步奖的, 由评审委员会报国家能源局批准后撤销其奖励。

第四十四条推荐单位或推荐专家提供虚假数据、材料, 协助他人骗取能源科技进步奖的, 由评军委员会报能源局批准后, 通报批评或者取消其推荐资格。

第四十五条参与评定能源科技进步奖的有关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拘私舞弊、泄露秘密, 依据有关规足给予处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由国家能源局负责解释。

国家发展进步 篇6

2011年1月14日, 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信息通信领域共有“新一代基于同步数字体系 (SDH) 多业务传送平台标准、设备研制及应用”等10个项目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很多项目实现了重要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拉动。

本次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10个项目分别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的“新一代基于同步数字体系 (SDH) 多业务传送平台标准、设备研制及应用”、“TD-SCDMA及其增强型终端一致性测试技术与平台”、“基于异构网络融合的多媒体技术研究与应用”, 以及由其他单位推荐的“面向大规模城域监控的流媒体关键技术及装备”、“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移动通信软基站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T比特级多业务路由平台技术创新及产业化”、“50m口径天线”、“跨安全域隔离与信息交换技术及应用”、“面向现代服务业的钱塘平台软件研制及产业化应用”。

本次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审注重技术创新、注重产业拉动成为一个显著倾向, 获奖项目"新一代基于同步数字体系 (SDH) 多业务传送平台标准、设备研制及应用"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多业务综合传送平台 (MSTP) 的架构和设备形态, 成果由8项中国通信行业标准、6项国际标准和29套多业务传送通信设备组成, 在电信、石油、电力、广电、政府专网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为三网融合提供统一的承载平台, 在世界各地大量部署, 技术水平及应用规模在国际上处于绝对领先位置。仅从2007年到2009年, MSTP累计产值就达236亿元, 创汇达10亿美元以上。

我国能源领域首设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篇7

国家能源局7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2 2项重大能源科技进步成果颁发2009年度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 这是我国能源领域首次设立国家级科技进步大奖;第二批国家能源研发 (实验) 中心命名和国家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创新联盟启动仪式也同时举行。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仪式上表示,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一直对能源科技工作高度重视。设立国家级能源科技进步奖励制度, 鼓励广大能源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打造国家级能源研发平台来支撑能源行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依托项目建设和工程示范实现重大科研成果转化;通过建立国家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创新联盟,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洁净煤技术。

据悉, 2009年度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共计22项, 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 包括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国产化、油气开发水平井技术与规模化应用、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泵阀国产化、等离子体无燃油点火及稳燃技术等。第二批国家能源研发 (实验) 中心是在今年1月6日首批16个国家能源研发 (实验) 中心授牌之后, 又获最新命名的国家级能源研发 (实验) 中心, 涵盖了核电、风电、煤炭清洁转化与利用、能源勘探与开发以及能源装备等领域。而国家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创新联盟则是依托能源行业、材料行业和相关科研机构正式组建和启动的, 目前其技术路线和顶层设计等业已完成。

国家发展进步 篇8

据统计,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登记成果已超过2.394万项, 有效专利突破万件。近几年, 登记成果以平均每年超过800项的数量递增。“十五”期间, 中国石油有30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十一五”期间, 获国家科技奖成果达到41项;2011年, 又有9项成果获此殊荣。这些科技成果, 不仅为我国油气行业及相关领域解决了一系列难题, 大大增强了我国和中国石油的持续创新能力, 而且提升了中国石油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

2012年, 中国石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两项成果分别是:中国石油海外合作油气田规模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和环烷基稠油生产高端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与工业化应用。前者由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完成。这项技术体现了中国石油整体技术实力, 为海外油气业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后者由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等完成。其中, 环烷基稠油生产高端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与工业化应用, 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炼化科技领域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项技术不仅为稠油“解愁”, 使克石化吨油利润居炼油行业之首, 而且促进了我国电力、橡胶、交通等行业技术进步和新疆的经济发展。

国家发展进步 篇9

据悉, 一重集团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是继“400吨锻焊结构热壁加氢反应器研制”、“鞍钢1780毫米大型宽带钢冷轧生产线工艺装备技术自主集成与创新”两项重大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后, 近年来第三次登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最高殿堂。据一重集团总经理吴生富介绍, 该项目科技含量之高, 应用领域之广, 获奖时间之长, 显示出该项目在国内外产品市场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据了解, 一重集团作为国家特大型重型装备制造企业, 始终以振兴民族装备业为已任, 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50多年来, 研制的属国内第一的重大技术装备达200多台 (套) , 开发研制新产品300多项, 填补国内工业产品技术空白400多项。其中15000吨水压机、2000吨级煤液化反应器当属世界第一。

业内人士称, 15000吨级自由锻造水压机被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为“巨无霸”, 是锻造大型、超大型锻件产品的全能设备。本世纪初,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电力、冶金、石化、造船等行业对大型铸锻件的需求剧增。为此, 一重集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 于2002年决定自主设计制造一台当今世界最大、技术最先进的15000吨水压机, 并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在总设计师、一重集团总经理吴生富的带领下, 一重人经过4年的艰苦攻关, 终于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加工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的15000吨水压机, 并于2006年12月30日一次热负荷试车成功。这是我国自1958年研制成功万吨水压机, 50年之后又一次取得的扬我国威的重大科研成果。

在研制过程中, 吴生富带领他的设计团队首创了平接式预应力组合框架结构、方立柱16面可调间隙的平面导向结构、特大型整体箱形铸钢上横梁和活动横梁、大型水压机被动安全保护等13项专利技术。这些创新技术在高端大型锻造设备15000吨水压机上被运用得淋漓尽致, 使得15000吨水压机的锻造能力、主机结构、锻造精度、综合性能等均比国际上其他2台同吨位设备更先进, 达到了当今国际先进水平。

据相关人士介绍, 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投产两年来没有辜负国人的期望, 已经累计生产出135000吨锻件, 产品全为优级品。截止目前, 15000吨水压机成功地完成了多件281吨、320吨和360吨钢锭的锻造, 完成了多件百万千瓦超临界低压转子、12%Cr高中压转子的锻造任务, 锻造了世界首支直径5.75米的百万千瓦核电蒸发器锥形筒体、水室封头、上封头、管板, 压力容器整体顶盖、接管段等超大型锻件。其中, 为韩国斗山重工生产的世界首件第三代核电蒸发器锥形筒体一次锻造成功。

1995年, 一重集团的“400吨锻焊结构热壁加氢反应器研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热壁加氢反应器是石油深度加工设备, 属高温高压容器。一重集团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为镇海生产的400吨热壁加氢反应器研制获得成功, 这是国产化热壁加氢反应器的第一次飞跃。整个制造过程从炼钢、锻造、热处理、焊接、加工、装配都体现了超高的技术水准, 使一重在锻焊结构压力容器技术的制造能力上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填补了国内空白。一重以此为开端连续三次实现了热壁加氢反应器材料及生产技术的飞跃, 生产出千吨级热壁加氢反应器,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壁加氢反应器制造基地。

上一篇:酒类企业下一篇:面源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