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本人交往的礼仪

2024-04-23

同日本人交往的礼仪(通用8篇)

篇1:同日本人交往的礼仪

同日本人交往的礼仪

(一)见面

日本人十分注重礼节,讲究言谈举止的礼貌。鞠躬是日本的传统礼节,行礼时双手扶膝,躬身九十度。妻子送丈夫、晚辈送长辈外出时,弯腰行礼至看不见其背影后才直起身。在接待客人或较正式场合,递物接物都用双手,以示礼貌。在国际交往时,人们惯行握手礼。

(二)闲谈

日本人在与他人谈话时,常使用自谦语,贬己抬人。日本人,尤其是妇女,与人交谈时总是面带微笑。

(三)做客

日本人一直保留着在塌塌米上生活起居的习惯,因此在日本作客时要注意以下礼仪:当进入塌塌米的房间之前,要先脱鞋,并顺手将自己的鞋子头朝外摆放好。开始时不论男女,均需正襟危坐(日语称为“正座”),即呈跪姿,臀部坐于双脚跟上。随着气氛的活跃,男士可换为盘腿而坐,女士可并拢双腿,侧向一旁斜坐,不可盘腿坐(若穿着裙子,要将裙子的下摆包紧双膝)。长时间的正坐或盘腿可能导致双腿麻木,在征得主人许可的情况下,可适当伸展双腿。但要注意伸展幅度适当,不能双腿同时伸开,切忌单腿翘起。

(四)禁忌

日本人禁忌也较多,如忌讳用“4”和“9”这两个数字,因日语发音中“4”同“死”相似,“9”的发音与“苦”相近。日本在办喜事时忌用“去”、“回”、“坏了”、“完了”等词句。特别是办婚事时,不能用“离开”、“重复”、“多次”等词句。办丧事也忌说“接二连三”、“一个又一个”之类的话。又如,给日本人发信邮票不能倒贴。在日本邮票倒贴表示绝交。装信也要注意不要使收信人拆开信后看到自己的名字头朝下。在色彩和图案方面,日本人忌讳绿色和荷花,认为绿色不吉祥,荷花意味着祭奠。日本人对狐狸和獾的图案反感,认为它们是狡诈和贪婪的象征。送的物品如是菊花,只能是15花瓣的,因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16瓣的菊花。

篇2:同日本人交往的礼仪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11级日语 姓名:代鑫鑫 学号;0410110224 摘要:商务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示尊重对方的过程和手段。商务礼仪的根本内容是“约束自己,尊重他人”;商务礼仪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能轻松愉快地交往;商务礼仪的基本原则是“为他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是商务礼仪的精髓。为解决在与日本人商务谈判时,中国人由于某些方面不了日本人解而被误解,介绍一些日本人的禁忌,以便于双方更好的交流,因此了解日本人是有必要的,要赢得日本人的青睐,必须围绕“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来展开。所以学习商务礼仪,不仅是时代潮流,更是提升竞争力的现实所需。

关键词:日本人 生活禁忌 中日交流

1.交际中的禁忌

1.1对日本人的称呼的禁忌

在与日本人打交道时,不要叫他们的名字。口头上只称姓加上先生就行了。第一次见面之后,通过晚间的娱乐活动,同你的日本伙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表示尊重,这时你可称姓加上君,如山田君。这会使你们的关系更近一些,但是,“君”不应加在根本不认识的人的姓名。如果对每一个都以君相称,在日本人眼里就是不真诚的表示。可是,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位日本经理,他的地位与你的相同或比你高,或是一位明显比你年长的人,特别是老年人,你则不必进一步熟悉,应一开始就尊称他为某君。如果是一位女性,对谈判小组里的任何一位男性都应尊称为君。

1.2交谈的禁忌

同日本人谈话时,往往你说一句话,他就答一次“嗨!”(是的意思),这并不代表他同意你的意见,而是礼貌的一种方式,表示他在专心听,他听懂你意思了。在别人说话时,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视别处,也不可老看手表,或做申懒腰,打哈欠等漫不经心的动作。男子一般不参与妇女的议论,也不与妇女无休止的攀谈,在日本,妇女的地位与男子有明显的差异,女子出现在谈判中的也很少。

在社交场合,不要高声议论,对于幽默的使用要十分注意,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幽默方式,切忌乱用。

同日本人闲聊是,不要盯着对方,他们会感到不自在,认为不礼貌,所以他们喜欢盯对方的脖子。

1.3.使用名片的禁忌

在日本,交换名片是一项顶重要的礼仪。你必须准备好几百张名片。如果日本人给你名片,而你没有名片给对方买就是最无礼的行为。

同时在自己的名片上,头衔要尽可能的准确地反应出本人在组织的地位,对日本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来说,即使是头衔的某些细节也是富有意义的。在日本,公司的一个部门里不会有两个头衔一样的人,不管他们的地位何等的接近,始终会有某些细微的差别,如进入公司的年限等。日本人十分重视这些细微的差别

拥有一个名片夹,对于一个经常与日本人打交道的商人来说十分重要。如果你以前与一位日本人交换过名片或忘了对方的名字,这会被日本人看成是对他们的侮辱。

1.4.通信方面的禁忌

在日本,较高的信封多是双层信封,但对遭受火灾的公司发慰问信使,忌用这种信封。他们认为那是祸不单行的意思。

寄到日本的信要特别注意把邮票贴正。日本人忌讳收到倒贴邮票的来信。日本人在收到来信后,忌讳自己的名字被折叠的头朝下,认为那意味着倒霉。

1.5.约会的禁忌

同日本人安排约会时,除了用电话约定时间外,还可以用信或明信片去询问。要注意应随信寄去回信的邮票。一般与自己同级的人都用明信片代替书信。如果对方是上级,那么打电话时,最好不要直接让本人来接电话,而是把事情告诉接电话的人,请他去征求本人来接电话。

在日本,首次会面,一般总在一个很大的会议室里进行。当客人们被单独留在房间里时,主要宾客就应该走向桌子中央的那个位子,这个贵宾位子是为主要宾客预备的,他正对着房间的入口。作为一种礼貌,客人应该一直站着等到日本人进来坐。

到达的时间应提前一些,不过太早到达,反而会给对方添麻烦,所以已提前十分钟为宜。

1.6.宴会及餐饮的禁忌

在日本,你会有同在韩国差不多的遭遇,如果别人邀请你去参加宴会,即使你时间很紧,那也不要拒绝他们的邀请,拒绝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如果你邀请日本人就餐,最好不要请日本人的妻子,你也不要带妻子,特别是不要让妻子参加最初时这类活动。但在正式的宴会上,要请日本人携妻子一同参加。如果想避免在宴会上谈生意,最好也这样做。在日本人的夫人面前谈生意,会使他们感到尴尬。

你宴请的时候最好不要在中午。通常日本人午饭时间很短,而且经常是在公司里的餐厅里吃。有很多人是边吃边工作。

你给客人点菜,他们会非常欢迎的,特别是在他们不熟悉菜单或中国的菜单,或者他们不懂的地方菜。象所有的客人一样,如果你把账单拿起来,会给他们一个特别深刻的印象,但你的动作要快。

要记住,日本人的基本食物是谷物、蔬菜和大海的鱼。吃日本菜时要让主人先点菜。

2.中日交流,学习礼仪

2.1在现在的社会中,与日本交往已是必然的,因为它是我们的邻国,还有它那先进的技术,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我们要多与日本人交流。第三届中日物流技术交流会于2011年10月25日--26日在上海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CLEI)和日本物流系统机器协会(JIMH)联合主办。前两届成功召开的中日物流技术交流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日本的物流技术的交流,给国内物流系统的建设提供了许多很好的参考。本届会议将报道中国和日本在快销品领域(医药、食品、烟草)物流系统具有影响与示范的解决方案与成功案例,其目的是给从事医药、食品及烟草物流用户及系统、设备供应商提供正确的、有效的物流构建思路与解决方案,并通过报告会,让与会代表理解如何才能建设高效、畅通、节省成本的物流系统。会议将邀请中日双方具有影响的物流专家、企业代表和学者作专题报告。

2.2 2011年8月17日至23日,第九届中日韩童话交流活动在中国北京、上海举行。这是这项活动在日本举办八届后,首次移师中国。本届活动由张书葵老师带队,这是第七次参加中日韩童话夏令营活动。此次活动以“天空”为主题。三国儿童借助熊猫、猴子、老虎三种动物,插上想象的翅膀,以10人为一组合作编织奇妙的童话。在童话的世界里,三国儿童架起了一条了解、交流、友谊的桥梁。加强邻国的交流,知己知彼,学习礼仪。

2.3日本人来中国执教,山口老师是我们的第一位女外教,负责教我们日语语音部分。她是我遇见的第一个日本人,长得相当漂亮,皮肤白皙,眼睛大而清澈,声音悦耳动听。上第一节课那天,山口老师到的稍晚,进教室后深深一躬,通过李教员的翻译做了道歉,说是找教室找了好久。两周后的一个周末,我到上海市场去买随身听,在公交车上意外的碰到了山口老师。我很激动,就用刚学到的几句日语和她打招呼。她问我去哪里,我告诉她去上海市场买东西。她又问我买什么,我却回答不上来了,因为还没学过那个日语单词。就用手比划了一下,也不知道她有没有看懂。就这样比画着交谈着,公交车到站了,我却不知道。山口老师就提醒我“着いたよ”。于是我匆匆忙忙地下了车,竟然忘了说一声“ありがとう”。还记得山口老师和峰岸老师在元旦晚会上,一起用中文演唱了当时很流行的《流星花园》,很是惊呆了一帮年少。我们了解了很多日本人的行为方式。

3.总结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礼仪在交往中的重要性,懂得礼仪,你会发现人生又有了新的契机;商务礼仪杂商务活动中也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在发展迅速、商机无限的社会中,展现你的人格魅力。著名教授金正昆说:“礼是尊重别人,仪是尊重的形式。”为了中日更好的交流,学习它们的技术,请了解它们的行为方式吧。参考文献:

⑴喻中春,张扬.商务谈判禁忌大观.1993.9 ⑵黄琳.商务礼仪.2009.8 ⑶李新实.如何与外国人做生意.1993.9

浅析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日

常交往礼仪

姓名:代鑫鑫

篇3:女士与上司交往的礼仪

随上司外出时

女性随上司外出本来就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稍有不慎, 有关你与上司的桃色新闻就会风起云涌般呼啸而至。如果我们认真深思一下, 这责任也许一半归咎于口没遮拦或心怀叵测的同事, 一半则是你自己的行为不检点, 态度暧昧引起别人的猜疑。所以, 与其让自己当作别人流言蜚语的“采购中心”, 倒不如一开始就把握住与上司的礼仪, 不让别人有传播谣言的话柄。

如果是上司要外出办事或购物, 希望你与他结伴而行, 你是受宠若惊也好, 还是欣然应命也好, 但有一点你该清楚:虽然出了公司的大门, 对方是上司, 你仍是部属。如果上司对你表示过于亲切的态度, 或者是超过对一般女性应有的礼节, 你最好始终保持上下级之间的情感距离并以礼相待, 并注意使用妥切的措词和应对的态度, 这样就不怕引起与上司之间无谓的困扰和别人的误会。

有许多平素在部属面前不苟言笑、颐指气使的上司, 一旦和公司女同事二人单独到外地公差时, 在枯燥的旅途中就会以比平常较柔和亲切的语气和她说话, 抑或在举止谈笑上显出较随便的一面。此时, 你可不要得意忘形, 随上司的态度改变自己, 也毫无顾忌地迎合上司的态度与他随意亲密哦!如此, 必将会成为他人以讹传讹的源流。

倘若公差顺利, 留有多余的时间用来参观名胜古迹时, 你的上司也许会用“反正又没有人认识”的理由来引诱你放心地与他以情侣般的姿态和情形同游。遇到这种尴尬又棘手的事, 你在心中只要谨记着:这次的公差是办公室的延长, 自己只是上司的“随从”, 你就自然会在行动上与上司保持一定的距离, 洁身自好。

夜晚住宿, 住相邻或单人房间是不太妥的。如果是预约房间, 你作为随从, 安排房间时就要事先与服务台小姐交待清楚。若因公事需要夜晚商量, 而且必须到上司的房间, 绝不可披件睡衣就去, 而应穿着整齐后再去。如果恭候你的上司穿着过于简化, 可以歉意的口吻提醒上司说:“对不起, 我不知道你还没有整饰个人形象, 待会儿我再来。”你的上司若不是“一匹来自北方的色狼”, 就会果断地将欲念“自杀”。

只要你对自己的言谈举止, 处处小心谨慎, 上司也会认为你是一个端庄的女性, 而你也用不着担心自己会成为花边新闻的主人翁。

路遇上司时

在走廊、出入口碰见上司时, 你不要认为反正他对我又不太熟悉, 也不知道我的性格, 干脆佯装不认识, 低头或侧转身过去算了, 这是相当无礼和虚伪的。你这样做只能成为自己今后发展的障碍。无论是自己熟识的, 还是不熟识的上司, 随时遇见, 不想问好寒暄, 点下头也算是你对他的尊重呀!这可是职业女性的心得啊!

节假日和家人或男友外出, 也许会遇见自己的上司, 你在礼节性向上司问好后, 将身旁的家人介绍给上司, 让家人表达上司对你关怀、爱护的谢意。如果上司身边还有其他人同行, 你可别厚此薄彼, 也应该顺便向他们问好或点头示意。

有些女孩子同男朋友外出遇到自己的上司时常常会有两种表现:一种是慌张地躲避或者急忙地与男友分开装作陌路, 然后是难为情地干笑, 或者态度扭捏地与上司打招呼;另一种是亲亲热热地挽着男友的手臂向上司打招呼, 或者头依偎在男友的臂膀上与上司寒暄。这两种表现都是失礼的举动。与男友“拍拖”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 既然上司看见就大大方方地打个招呼吧。如果上司有兴趣关心你的婚恋, 你可轻松自如地把男友介绍给他, 否则就不必介绍;尽管你与男友是亲昵着遇见上司, 但与上司见了面就应该自然地分开, 以示礼貌。

还有一点噢, 许多女孩子为了让男友尊重自己的上司, 并在上司面前留下好印象, 往往看到上司从前面走来, 赶紧附在男友耳边窃窃私语:“对面来的是我们的经理。”这样做很容易引起上司的猜疑和不悦:“她是不是在嘀咕我的坏话?”礼貌的办法是等到你与上司打过招呼后, 或者当面介绍, 或者等上司走了再告诉男友。

执行任务时

在公司里, 经常会碰上难以拒绝的场合。当你非常忙碌时, 上司忙不迭地又跑来交待你一件工作。这时该怎么办呢?直截了当地拒绝, 还是勉为其难地接受?

面对这种僵局, 你最好能提出代案建议。比如你可以告诉他:“今天实在没办法, 要不明天吧!今天下午等我把这件工作赶完, 明天一定办完您交给的任务。”

或者直言不讳地向上司说明:“我现在正在处理某件事, 我是该马上处理您交待的事, 还是继续干手头上这件事。”你如此将选择权交给上司, 他一定会说:“哦, 我倒忘了, 你手上还有一件工作呢。那么, 你干完这件再说吧!”或者会明确指示你:“这件事要急得很, 你先赶做这件吧!”

属于自己的工作永远也无法逃避。左右逢源地对待工作并非滑头, 而是恰到好处地处理艺术。你实事求是地向上司说明目前的工作状态, 即使有些耽误, 上司也不会责怪于你, 而且你又是依照上司的指示在做。所以, 也不必担心别人会对你不满。

接受指令时

也许是因为性别的缘故, 许多上司对女性下达指令时口气都比较武断:“这件事就按这个办法去做吧!”如果你对上司的指令有疑问或意见, 不要中途打断, 应在听完全部指示后, 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和异议。比如客气地对上司说:“刚才您所交待的那件事, 依照我的想法, 可能是……”

如果你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经理, 这件事可能是您搞错了。”这是很失礼的说法。而且正忙于公事的上司, 也可能会毫不客气地答道:“你不用多管闲事, 只要照我所说的去做!”如果这样下去, 不仅会影响你与上司的关系, 而且也会对公司本身利益带来不良影响。任何人暴露出自己的错误或过失, 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所以对上司提出建议或批评, 应该注意时机、场合和方法, 上司自然会心平气和地重新考虑。

受到上司责难时

你在工作中出现失误, 如果责任全在你, 无论上司怎么对你责难、批评, 你倒都能虚心接受, 问题是, 倘若错不全在你, 多少还有辩解的余地, 上司对你大吼大叫, 雷霆万钧, 你还能表现得像淑女吗?恐怕多数女性做不到。可是一个知书达礼的女士能做到。她会积极向上司道歉, 然后再找一个适当的机会向上司解释“昨天那件事, 实际上是……”这是比较妥当的办法。

因为她深谙上司责备下属时, 心中早已充满愤怒的情绪, 如果你又要强加辩解, 只能是火上加油。所以, 平心静气地先“败下阵”来, 再找机会说明真相, 那时上司的怒气已烟消云散, 就会以坦然的心情、细致的态度听你辩解。如果你运气好的话, 说不定上司会对你说:“很抱歉, 当时我是太气愤了, 现在才知道事情真相, 请你别在意啊!”

篇4:同日本人交往的礼仪

与中国人一样,日本人也极为注重人际关系,把人脉当做重要的资源。一些大公司和机构,为培养骨干,刻意为他们创造条件,多接触各个相关部门。即使是平头百姓,也以同学、同乡、同龄、同业、同样爱好为纽带,组成各种社交圈子。日本人特别喜欢成立各种会,并且经常聚会,可以说日本人是同时以各种身份活跃于各种场合,建构自己的人际关系的。

但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和交友方面,日本人又和中国人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中国人较日本人外向。日本人自己承认不善于外交,在与陌生人接触时感到拘谨,呈现出保守和自谦的态势,这或许源于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日语的敬语体系的制约。与日本人相比,中国人在社交时则往往显示出外向和主动。尽管是初次见面,通过自我介绍和攀谈,很快找到同乡、同校、同样的人生经历、共同认识的朋友等拉近距离的媒介。此外,这样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具有非稳定性和常态化的特质,热得快,冷得也快。除了日后因需要保持联系之外,常常是时过境迁,人走茶凉。还有,中国人较为轻易的求人办事,被求到的人也容易许诺,而事后不兑现,缺乏责任感。一些日本人因中国人急于招商引资,被介绍到中国,但和接待方接触后,看到对方什么条件都答应,遂产生不信任感。对于中国人初次见面便表现出的热情,日本人也难以适应。

与中国人相比,日本人不轻易与人建立人际关系。类似中国人酒席上的一遇便相见恨晚,互拍肩膀,称兄道弟的情形较为少见。可以说,日本人的人际关系,热的慢,冷得也慢,是经过长期接觸、互相了解、互相办事才能建立的。而这种人际交友关系一旦建立,则轻易不会中断,很难解体。最关键的因素,便是相互承担责任和不给对方添麻烦。但和日本人交往,就要留出一定的距离,不要走得太近。如果太主动,太亲近,则离散伙不远了。了解一些中国情况的日本人,时常羡慕中国人朋友之间情同手足的关系,但他们却很难做到,原因是他们既不愿意轻易给人添麻烦,也害怕别人给自己添麻烦。在日本,有的大学教授批评中国留学生“脸皮厚”,可能是因为他们一有困难就找教授,或为一些小事轻易求人。中日两国不同的人际关系准则、交友方式,形成了中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的交际距离。

篇5:浅谈中西商务交往中的语言礼仪

1、口头语

1) 打招呼是熟人在路上相遇时的见面语, 是一种礼貌。但打招呼的方式各国不尽相同。在中国, 中国人见面时喜欢问:“你吃了吗?”或“你到哪里去?”其实质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还没吃”, 意思就不大对劲了。若以之问候外国人, 常被理解为“要请我吃饭”, “没话找话”, 从而引起误会。而英美熟人或朋友之间互致问候时, 常说声:“Hello, how are you?”或谈论一下天气情况:“Lovely weather, isn’t it?”中国人见面时还喜欢问对方姓名、籍贯、年龄等, 送客出门忘不了关照对方, “请慢走。”看望病人时总爱说:“多穿衣服, 注意身体”等等, 以此表示友好和关心。而英美人通常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论男女老少, 地位高低, 即使是与人首次见面, 通常都直呼对方名字, 较常用的寒暄语为“How do you do?”“Nice to meet you”等。其较常用的祝愿对方早日康复为告辞语。如用中国常用的关照语 (如多大年龄, 婚姻状况, 挣多少钱等) 对英美人说, 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悦。因为在英美文化中, 这种关心却极大地侵犯了别人的“隐私” (Privacy) 。

2) 交谈是商务谈判活动的中心。在一定意义上, 商务谈判的过程即是交谈的过程。恰当、礼貌的交谈不仅能增进谈判双方之间的了解、友谊和信任, 而且还能促进谈判更加顺利、有效地进行。因此在与不同国家人交谈时, 必须讲究和了解对方的交谈礼仪。

同美国人在一起时, 不要吹嘘自己的成就, 不要谈到钱, 特别是女性, 如果他们赞美你的衣服, 只说声“Thank you”就可以了。不要像与自己的中国姐妹聊天一样, 大谈特谈衣服从哪家商店买的, 花了多少钱。对于珠宝首饰也是如此, 不然会让人觉得你俗不可耐。当然也不要过分谦虚和客套, 衣服美就美, 不要说“不漂亮”, 否则会被美国人视为虚伪, 不诚实。

同英国人谈话时, 注意不要总盯着对方看。也不要夸夸其谈, 指手画脚, 因为英国人崇尚彬彬有礼, 举止得当的绅士和淑女风度, 他们感情不外露, 视上述列举的行为缺乏教养。也不要用"笑"的方式来表达歉意, 即使你觉得他们的经历很好笑, 但他们若是很严肃的话, 也许你只能通过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你的同情, 可千万不要有笑的表情, 不然的话他们一定会说That’s not funny, 那样他们就会觉得你在嘲笑他们。致歉是有技巧的, 如果在职场上冒犯了他人, 要及时, 诚恳的道歉并说明理由, 简单的一句“I am sorry.”是不够的, 还应解释原因, 并保证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3) 称呼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行为之一。作为一名商务谈判人员, 正确的称呼对方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它有助于缩小双方的距离, 亲密双方的关系, 有助于谈判。

英美人称呼他人的一种方法是在被称呼者姓名前面加上称谓 (Title) 。英语国家里最常用的称谓词是“Mr.”“Mrs.”和“Miss.”。在这三个称谓中Mr.用于男子, 婚否不论;Mrs.用于已婚妇女, Miss用于未婚女子。所以千万不要在未婚女士姓前加Mrs., 否则可能引起对方的不悦。近年来, 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兴起, 许多已婚或未婚女子都喜欢Ms这一称谓词。另外需注意的是英美人姓名的排列是名在前, 姓在后, 而我们中国人则是姓在前, 名在后。且要注意, 记不住对方的名字或叫错别人的名字都是极为不礼貌的行为, 是商务谈判的禁忌。

此外, 与英美和其他西方人士交谈时, 切忌称呼长者前加“老”字。因为西方人最忌老 (old) , 他们认为“老”就意味着“无用”或“死亡”, 得不到别人的尊敬。所以谁也不愿意别人说自己老, 也决不轻易谈老。这与中国不同, 在中国, 老人是家庭的中心, “家有一老, 如有一宝”。在当代中国社会还提倡和坚持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 尊重老人权益。在这里, 年轻人敬重老年人, 称其年龄或资历深的人为“老师, 老师傅、老张”等, 称自己的上司为“老板、老总、老大”, 这些无疑是显示了说话人借“老”字来表示对被称呼人的敬意。也不要在称呼晚辈前加“小”, 如“小李”在汉文化中感到很亲切, 但在英美文化中如称“Green”为“Small Green”, 就会很不礼貌。又如“teacher”在汉文化中可做称呼语, 但在英美文化中就不能做称呼语, 因此中国学生常说的“Good morning, teacher!”则是中式英语 (Chinglish) 。

2、体态语 (body language)

体态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的辅助手段, 也同语言一样, 因民族、国家的不同而存在各种差异。在人际交往中, 最常用且较为典型的体态语言为手势语和身体语言。由于历史与文化习惯的不同, 世界各国的手势差异很大, 即使是相同的手势也可能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

1) 手势语 (sign language)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全世界都知道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 比划作“V”形表示“胜利”, “V”是英语单词Victory (胜利) 的第一个字母。但是在英国用这个手势要非常小心。即使是英国首相邱吉尔用这个手势时也很谨慎。必须手掌向着听众, 手背对着自己。如果相反, 那就和美国单伸出中指一样成了一种猥亵的信号。因为在欧洲大多数国家, 做手背朝外、手心朝内的“V”形手势是表示让人“走开”。在中国, “V”形手势表示数目“2”, “第二”或“剪刀”。在非洲国家, “V”形手势一般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东西。在中国, 手心朝下向人招呼是表示请人过来。在英国却表示“再见”, 其招呼人过来是手心朝上招手, 而这在中国则是用来招呼动物 (如狗、猫等) 。跷起大拇指是一种显示积极的播放信号, 表示称赞或敬畏。在英、美、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这一手势还代表要求搭车。最为熟悉的OK手势在中国表示零或者三, 是数字;在美国表示“OK”, 是赞扬和允诺的意思;而在法国一些地方, 有时可解释为零, 即“毫无价值”之意;在巴西、俄罗斯和土耳其是骂人的意思;在日本则表示“钱”、“货币”。还有在给人指方向时, 中国人习惯用食指指点, 在英国文化中, 它却是一种既不雅观, 又不尊重别人的手势。

2) 身势语。接触是一件很普遍事情。在中国, 中国人比较传统、害羞, 古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训诫, 所以大多数中国人都避免与异性有身体的接触, 也不会有随意亲吻异性脸颊的举动。而西方人开放, 大胆, 热情 (尤其是美国) 的性格特点毫无掩饰的表现在他们在表示友好时, 除了拥抱外还互相亲吻对方的脸颊或额头。在中国, 男性之间走路时把手臂放在彼此的肩膀上或女性彼此牵着手表示相互之间的友谊。然而如果此举发生在英美的同性之间则会被视为同性恋的象征。

今天, 在许多国家, 握手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表示亲热和友好的礼节。但各国握手的习惯不大一样。法国人做客走进房间或别离时都要与主人握手:而德国人只在进门时握一次手;有些非洲人在握手之后会将手指弄出轻轻的响声, 以表示自由;在美国, 男人之间的握手是很用力的, 这可能源于印第安人的角力竞赛。中国人一边讲“你好”一边握手, 对此没有什么忌讳;俄罗斯人则不允许两人隔着一道门或跨着门槛握手, 以为这样做是不吉利的。在西方, 参加竞选的政客会用右手, 握住对方的右手, 再用左手搭在互相握住的手背上, 试图让接受者感到他的热情真挚与诚实可靠, 故被称为“政治家的握手”。在异性之间, 如果女方不主动伸出手来, 男性是不能去握她的手的。如果伸左手与人相握, 则是无礼的表现。握手的文化是如此丰富多彩, 我们在与西方人交往中需要提前了解以避免文化冲撞和误会。

综上所述, 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 一定要了解相同动作或行为的不同文化涵义, 注意自己的言行, 否则就可能引起误解和冲突。文化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镜象折射, 作为商务公关人员有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学习掌握西方文化, 了解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从而提高自己从事商务、涉外活动的能力。笔者在本文中只是把最基本的语言礼仪 (包括口头语和体态语) 作为中西文化融合的一个切入点并对其不同表现进行了分析对比, 以期能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摘要:当前, 中国面临着加入WTO后的大好经济形势, 毫无疑问会给中国带来无限的商机, 而要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占据先机, 就需要有大批既懂专业又谙知国际文化的交际人才。为此本文对中西商务礼仪中的语言礼仪 (主要是口头语和体态语) 的具体运用作了具体的对比研究, 以提高从事商务活动、涉外活动的商务公关人员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商务交往,语言礼仪

参考文献

[1]宋源, 国际商务礼仪与商务活动【J】, 消费导刊, 2010 (1) 。

[2]王振槐, 国际商务礼仪【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3]万玉兰, 中英商务礼仪的比较【M】,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7

篇6:“小费礼仪”与“交往礼仪”

美国付小费的风气很盛行。一般来说,当你得到别人的服务时就应该给小费。但是,并非在任何场合、对任何服务人员都要付小费。小费究竟应该给哪些人,还颇有讲究。

1. 乘船或火车时应给小费,但长途汽车和飞机则不必。

2. 对搬运工应付小费,但存取行李时不必付服务员小费。

3. 在旅馆时,对帮你提行李或打扫房間的服务员应付小费,但对柜台上的服务员则不必。

4. 在餐馆时,对上菜上饭的服务员应给小费,但对领班服务员则不必。

5. 乘车时,对出租车司机应付小费,但对公共汽车司机则不必。

6. 对理发师、美容师应付小费,但对售货员、自助洗衣店的服务员则不必。

7. 对警察、海关检查员、大使馆职员、政府机关职员等公务人员绝不可付小费。

8. 小费占总费用的15℅左右,表示对服务满意。

二、文化礼仪之“交往礼仪”

与日本人交往:初次见面万勿送礼。接受礼物要回礼。

与法国人交往:初次见面万勿送礼,有行贿之嫌。

与英国人交往:不要穿戴太随便。不要随便称呼名字,要加上“Mr.” 等。

与美国人交往:不要在周五或13号约会,不要称呼黑人为“Negro”,应用“Black”。别忘了问候他们的孩子。

与韩国人交往:不要不守信用。

与德国人交往:要十分注重礼仪,不宜直呼名字,不要谈二次大战。谈话不要太夸张,他们喜欢一是一,二是二。

与泰国人交往:不要触摸别人的头部。

篇7:同日本人交往的礼仪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中学生,礼仪教育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网络, 这个网络是由社会、文化、个性等因素在日常实践过程中编织成的, 交往行为是四种行为模式的核心范畴。哈贝马斯通过“生活世界”和“系统”两个范畴论述交往行为的合理性, 从协调性角度来说, 交往行为的选择, 可以为社会的行为整合相服务;从个体性角度来说, 交往行为可以为个人发展而服务;从社会性角度来说, 交往行为对知识文化的更新和传递有推动作用。在理论的基础上, 哈贝马斯分析交往行为与其它社会行为的区别, 对人际交往具有规范和引导的启示性意义。当前我国中学生的礼仪教育还处于整体水平低、结构体系不完善、反馈效果差的局面, 结合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可以对当前我国中学生礼仪教育模式进行重新构建, 并对礼仪教育的框架进行完善和补充, 使中学生的礼仪教育充分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要求, 符合行为实践规律, 最后使中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吸收礼仪的影响, 并自觉地将礼仪规范转化为自身行为要求, 从而提高礼仪修养水平, 承担起国家新时期礼仪教育接班人的任务。

一、中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哈贝马斯认为:对于任何社会理论来说, 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两个概念———系统和生活世界令人满意地联结起来。因此, 哈贝马斯将社会同时构想为系统和生活世界的部分组合, 社会不仅是交往结构而成的生活世界, 而且也是系统的部分。礼仪教育是社会整合的一种方式, 朝着两个方向进行, 其一是着眼于行为者取向的社会性整合, 从交往行为出发, 来促进社会公序良俗的延续, 将社会建构为生活世界;其二是着眼于行为结果的系统整合, 它根据自我控制、调节的系统模式来表现, 使个人行为的社会化得以发展。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当今的中学生将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加强礼仪教育, 能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以发展, 使学校的礼仪工作丰富完善, 使我国未来建设有坚实的力量基础。具体来讲, 开展中学礼仪教育, 有以下真实意义。

(一) 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礼仪教育能够塑造中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中学生已经开始关注自身和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对与他人交往充满期待而又有所不安, 在此时开展礼仪教育符合人们身心发展规律。在社会交往中, 仪表、言谈、举止是人们对他人进行印象管理的必要手段。穿着仪表得体, 言谈举止大方, 必定会展现良好的气质风度, 给他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获得首因效应, 为和他人建立起友谊、信任关系打下基础。开展中学生礼仪教育, 同时可以让中学生丰富与完善个人的精神内涵, 使中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约束和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 塑造和维护自己良好的公众形象, 使当前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体现。

礼仪教育能够帮助中学生树立人际交往的自信。中学生面临着渴望友谊、情感交流和“自我封闭”倾向的双重矛盾, 经常会在行为选择中表现出各式各样的态势。这种情况有多重原因, 较为普遍是没有认识到友谊的真实性和不懂得社交技巧。开展中学生礼仪教育, 可以促使中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逐渐养成自律、真诚的优秀品质, 从而在社会交往中增强自信, 顺利走进自由交往的大门。

(二) 促进学校教育内容的完善

在传统教育中, 素质教育往往被忽视, 中学生成为分数指挥棒引导下的劳作者, 为了考试分数而不断努力。当前中学生缺乏自信心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是礼仪教育缺失的后果, 导致中学生自我认同感较差, 甚至出现了违法违纪的问题行为。在学校教育中, 如果学生不能及时纠正这些问题, 等到走入社会, 必将出现责任心不强和思想混乱的情况, 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前途。学生除了获取知识和技能外, 还应在礼仪修养方面得到发展。礼仪是道德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开展中学生礼仪教育,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德素质, 培养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是学校教育的目标, 更是学生个人健康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学礼仪教育, 有助于学生形成成熟的社会意识和完善的行为习惯, 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交往中, 同时丰富校园文化, 完善学校的教育内容建设。

(三) 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习近平为总书记的领导下, 我国正轰轰烈烈地开展实现“中国梦”的建设活动。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继续, 更是我国人民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前景展望。社会是人的交往, 而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是指至少涉及到两个及以上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互动, 这些主体使用言语或言语之外的交往手段, 建立起一种人际关系。”社会的和谐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际关系构成的, 礼仪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开展礼仪教育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缓解人际交往矛盾, 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强中学生礼仪素养教育, 更是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 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健全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体系。

二、当前我国中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

我国历来重视对中学生礼仪修养的教育, 从内容和形式双重方面来加强中学生的行为养成, 同时我国中学生的礼仪教育低效已是不争的事实。交往过程中,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扭曲, 从根本上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难以达成一致。哈贝马斯倡导主体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尊重和理解, 他认为交往理性是交往双方具有平等话语权时开展的对话, 因此相对弱势的群体, 要想获得交往理性的效果, 首先需要得到平等的话语权。而我国的礼仪教育存在较大缺陷, 未能把教育对象和教育主体放在平等的位置, 因而产生较为严重的礼仪教育问题。

(一) 礼仪教育内容———脱离生活

我国中学生的礼仪教育, 始终走在高屋建瓴的空中层面, 各地的中学生礼仪教育, 去掉《中学生道德规范》的要求, 没有统一的内容和组织方法。各个学校独自为政, 地方之间差距比较大, 直接影响了礼仪教育的效果。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重, 时间紧, 在有限的时间里, 如何精选教学内容, 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学校在开展礼仪教育时, 讲究跟随社会主义主流思想, 过于注重形式, 对内容的把握不够, 忽略了对礼仪内涵的诠释。学生在接受礼仪教育时, 如同在云里雾里,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样的教育结果就是“摆样子、走形式、没内容”。长此以往, 学生会因脱离生活的“假大空教育”而感到反感, 只有在参加活动时, 由于外界的束缚而接受, 一但融入生活, 却原形毕露。这种脱离生活的教育, 很难让学校礼仪教育有实质性的效果。

(二) 礼仪教育主体———工具理性

在以学校为背景的礼仪教育中, 教师被我们认为是礼仪教育的主体。在当前的中学生礼仪教育中, 教师却明显成为教育的工具, 体现他们的工具理性。其将工作定义成为了维护现行教育制度的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遵循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 而很少利用手段和目的来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在礼仪教育课堂上, 他们只是现行礼仪教育的传播者, 对于基本的礼仪知识采取全盘接受的模式, 并没有加以自己的理解, 只重数量, 不管实效, 成了礼仪教育的教育机器。

(三) 礼仪教育对象———被动接受

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学生的知识获取是靠灌输、被动接受的方式来实现的, 这一学习模式被应用到礼仪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情感的体验还是品行的养成, 中学生的自身总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缺乏主动参与, 仅仅是限于对知识的接受。当前的中学生礼仪教育形式单一, 气氛过于僵硬, 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不多, 而中学生的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也没有被得以认真考虑, 礼仪教育的内容没有结合对象的个人发展特性, 失去本来的教育意义。

(四) 礼仪教育效果———反馈片面

在应试教育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有的学校过分偏重知识的传授, 把学业成绩看作是学生工作的首要任务。有些学校在开展礼仪教育, 但评价反馈机制不够完善, 忽略了学生的实际礼仪锻炼。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仍以分数为主, 以分数论英雄, “学习成绩好的, 一切都好;学习成绩差的, 连礼仪修养都会低一点”。, 有些学生对礼仪不够重视, 认为礼仪是虚无的东西, 礼仪规范做得好, 没有什么用。他们追求个性的释放, 往往率性而为, 因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视阈下开展中学生礼仪教育的建议

哈贝马斯将交往行为分成了三个类别:规范性行为;协调行为;表达性行为, 交往行为是为了达成交互主体间的共识, 促成理解和相互理解。开展中学生礼仪教育, 可以增强中学生文化认同和行为习惯的趋同感, 丰富中学生礼仪文化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是当前中学生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 精选礼仪教育内容,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

“集体一致性不是成功沟通的必要共识前提。共识可以是强制的客观结果, 也可以是不会得到主体承认的外界影响或暴力。另一方在接受了其在言语行为中所提供的内容, 就必须使得另一方接受他在言语行为中所提供的内容, 并对可以批判检验的有效性采取肯定或否定的立场。”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 传统礼仪文化内容丰富, 在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之中,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 许多国际礼仪被国人所接受。在礼仪教育中, 我国可以发挥文化悠久的优势, 继承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 同时与时俱进, 结合现在礼仪规范, 让礼仪教育走进课堂, 规范和统一教材, 培养专职教师等, 让礼仪教育能够得到重视, 得到发展。

(二) 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礼仪素质

在生活中, 与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和家长, 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也是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家长对中学生的发展, 起着表率和榜样的作用, 教师和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也应是礼仪规范的颂传者。教师严格要求自己, 一举一动应符合教师的身份特征, 从细微处入手, 给中学生做好标榜作用。一个举止不文明的老师, 怎么可能给学生做好礼仪教育工作?一个谈吐粗俗的老师, 怎么可能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中学生树立正确榜样。

同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在礼仪教育中起着关键作用, 家长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行为选择。有调查表明, 举止随意的父母, 往往不能培养出彬彬有礼的孩子。学校、家庭要加强合作, 学校应多与父母交往, 让家长明确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 共同参与礼仪教育工作之中。家庭与学校要做到内容一致和时空互补, 形成礼仪教育的合力, 促使礼仪教育效果长久保持。

(三) 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阐释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实际上就是主体间的交往为取得彼此一致认识而“达成共识”的过程。交往行为的实质是理解。交往的主体是人, 在中学生的学生干部评选中、评优评先的方案中, 推优入团入党的过程中, 主要应该要发挥民主, 让学生自己来投票产生。中学生们为了自己的荣誉, 相应的会反省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沟通技能。同时, 在学校的交往过程中,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指出和纠正对方在礼仪方面的不足。比如:见到老师是否问好, 地面有垃圾是否捡起来, 在交往沟通中是否适用文明用语。让大家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和地位, 提升中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 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培养学生礼仪学习的兴趣

依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礼仪教育不是为了实现某种生存技能的纯粹工具, 它本身也应该具有价值性和发展性。把礼仪教育提上议程, 就必须通过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学活动体现出来。学校应完善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制度, 通过各种日常行为规范准则, 引导和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 让学生注重礼仪, 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应健全礼仪教育评价机制, 定期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评估;制定合理的行为管理规范, 打破“分数决定论”的思想, 把礼仪纳入奖惩系统。班主任应从班级层面加强管理, 尽早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 引导礼仪教育的落实。

礼仪规范要靠人们的自觉来遵守。在现行的礼仪教育中, 中学生往往认为礼仪教育可有可无, 对礼仪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开展礼仪教育的过程中, 要用丰富的活动形式增强礼仪教育的趣味性, 使礼仪教育润物无声, 潜移默化, 被学生自觉接受, 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行为要求。这是学生的“自律”行为体现, 对落实礼仪教育的效果有重要作用。

总之, 礼仪本来就是一门特殊的语言, 中学生能够知礼守礼, 学习基本的礼仪知识和规范, 能够促进中学生成为一名有修养、有品位、有风度、有气质, 懂得爱己爱人的现代人。也是中学生以后立足于社会, 成就事业, 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技能和关键因素。因此, 结合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我们应该要积极帮助中学生提高礼仪素养, 从教学内容、教育主体、教育客体以及教育评价机制方面加强中学生的礼仪教育。

参考文献

[1]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曹卫东, 译.上海出版社, 2004.

[2]白晨, 梁俊仙.中学开展礼仪教育当议河北[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 2005 (06) .

[3]屈淼.礼仪教育应从青少年学生做起[J].新课程 (中旬) , 2013 (03) .

[4]艾四林.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评析[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03) .

[5]龚群.道德乌托邦的重构[M].商务印书馆, 2004 (04) .

篇8:学生交往礼仪

一.个人仪表仪态

(一)着装礼仪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着装应有学生的特点,体现学生的朝气与活力。

1.着装整齐,朴素大方,按学校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

2.不把上衣捆在腰间,不披衣散扣,不穿背心、拖鞋、裤衩在校园行走和进入教室。课堂上不要敝衣、脱鞋。

3.不穿高跟鞋,不穿厚底时装鞋,以球鞋或平底鞋为好。不佩戴项链、耳环(针)、戒指、 手链、手镯等饰物。不涂脂抹粉,不纹眉纹身,不留长指甲,不涂有色指甲油。

4.按要求修剪头发,不染发,不烫发,不留长发。

(二)行走礼仪

1.走路要抬头挺胸,目视前方,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忌讳八字脚、摇摇晃晃,或者扭捏碎步。

2.上下楼、过楼道时靠右行,出入教室、办公室、会场等按指定线路走,不拥挤,要轻声慢步,不要影响他人。

3.行走时互相礼让。年轻人主动给长者让路,健康人主动给残疾人让路。

4.向别人打听道路,要先用礼貌语言打招呼,如“对不起,打扰您一下”、“请问”等,听完回答之后,一定要说“谢谢!”。如果被陌生人问路,则应认真、仔细回答,自己不清楚时要说:“很抱歉,我不知道,请再问问别人。”

二、与老师交往的礼仪

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1.尊敬老师,遇见老师主动停下,微微鞠躬问好,面带微笑,语气要真诚,遇见两个以上的老师,可以说“老师们好”,不必一一问好,既简洁,也避免了冷落某位老师。

2.进出校及上下楼梯要给老师让行,老师进入学生宿舍,应主动站起问好让坐,老师离开时起身送出。

3.进老师办公室时要敲门或喊“报告”,听到“请进”后方可进入。向老师提问要用“请问”,老师答后要道谢,若老师在办事或与别人交谈,不可随意打扰老师,应站立一侧,等老师办完事或谈完话后再找老师。不随便翻阅老师办公室的东西。离开时要说“再见”,并向办公室内其他老师致敬。尽量不要在办公室逗留太长时间,以免影响老师的办公和休息。

4.与老师交谈时,应起立并主动给老师让坐,不可老师站着而自己大大咧咧地坐着。对老师要说实话、真话,不欺骗老师。服从老师管理,不顶撞老师。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接受师长的教育。若要指出老师的错处,应有礼貌,态度谦和。

5.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三、同学礼仪

同学间应友好相处、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是与同学交往的一个基本准则。

1.要尊重别人,注意礼貌。同学之间也要使用礼貌用语,与同学说话态度要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听同学说话要专心,不轻易打断别人的话。

2.向同学借东西,要先征得同学的同意。对同学的东西要特别爱护,且按时归还。

3.不在同学面前说长论短、搬弄是非。不斤斤计较,对同学的过失或冒犯要宽宏大量。

上一篇:他初中作文下一篇:北京有什么大学排名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