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科发展规划

2024-05-23

治未病科发展规划(通用10篇)

篇1:治未病科发展规划

“治未病”科工作制度

1.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法规和上级指示,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对治未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予以指导。按上级党委和主管部门的要求,准确、及时有效的完成各项任务,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使治未病的各项 工作有效进行。

2.负责制定并保持“治未病”科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有效具体落实,深入开展。

3.制定“治未病”科长远发展规划和规划,定期做好总结工作,并向上级部门做好汇报工作。

4.定期深入门诊及其他工作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负责开展组织、检查临床教学工作,培训科室人员业务学习。

5.定期检查治未病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计划和贯彻执行情况,采取措施,促进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运用、引进新技术,新方案,提高医疗、教学及科研水平。

6.检查教育本科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和工作作风,改善服务质量。

7.落实社会监督,及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工作。8.开展实际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室的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9.指导担任本辖区的多发病、慢性病的预防工作,做好慢性病健康教育及访视工作,使未病、欲病人群与慢性病管理既有效区分又能良好对接,实现健康全程管理。

10.通过适宜的预防保健服务及中医适宜技术,提高疾病的预防,满足民众偶的健康需求,使民众不生病、少生病、延年益寿,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健康长寿,从而提高医疗行业对社会的影响力。

“治未病”科职工工作制度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严格执行“治未病”科统一的考勤制度。请事假要按规定事先亲自向科主任提交请假报告,特殊情况可电话或托人请假,但不能超过一天,事后需补办手续。病假要有符合要求的病假条。

3.工作期间要坚守岗位,不要窜岗闲聊,工作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进入工作间。工作间要保持清洁。

4.“治未病”科假日值班人员除负责调配处方外,要负责处理与本科室有关的事物,并在值班记事本上登记,必要时向科领导或院总值班人员汇报。

5.不得对患者和临床科室直接供给药品,需通过门诊或住院药房。

6.建立差错事故记事本,各组每月底统计上报科室,重大的差错事故应立即向科主任汇报,并采取积极抢救或挽回错失。

7.各个工作间要有防火设备,掌握防火常识及防火器材使用。

篇2:治未病科发展规划

治未病科是以中医“上工治未病”的思想为核心理念,以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与慢性病患者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改善人群体质、促进疾病痊愈、防止病后复发为目的,集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和医疗为一体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为加强对此项业务的管理,促进其发展,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健康促进需求,依据《二级中医骨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8年版)》,有关条款,制定本制度系列。

一、日常管理制度

1、治未病工作在院长统一领导下开展临床业务工作,系医院一级业务科室,与其他临床科室分工合作,相互写他配合,促进业务拓展。

2、工作人员必须遵从医院管理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创新工作方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健促进需求。

3、工作人员具体岗位责任见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4、科室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对日常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5、不定期的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理论与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结合实际积极从事科研活动,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推广。

二、医德医风管理制度

1、认真学习贯彻卫生部发布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每年至少对医务

人员开展一次医德教育,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2、将医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纳入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和评价科室工作的重要标准。

3、制定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核办法,建立医德医风档案,每年底进行考核评价。

4、机构新成员必须进行医德医风岗前教育,未参加爱培训不得上岗。

5、建立医德医风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科室考核和上级考核制度。常听取患者和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社区群众监督。

6、医务人员医德考核结果,作为应聘、晋升和续聘的重要条件。

三、质量监控制度

1、医院质量管理部门应经常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医疗质量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

2、强化对该科室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教育,做到依法执业,规范执业。

3、不定期检查科室承担的辖区卫生部门下达的社区卫生服务任务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补救方法。

4、科室应经常进行“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培训和考试考核活动,提高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5、督查医疗风险防控预案与医疗风险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6、监督检查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投诉的登记、报告、处理、分析情况。

7、对体质偏颇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和其他关注健康管理的人群,充分运用“互联网+健康管理”技术、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等服务方式,建立健康管理数据库,提升治未病服务质量。

四、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1、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要扩大建档率,不断增加业务辐射面,积累和提升个人健康档案的信息量。

2、创造条件开展健康体检和医保特门管理工作。

3、健康档案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随意涂改。

4、健康档案每年至少随访一次,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向服务对象反馈信息,实施深层次的健康干预管理和健教指导。

5、健康档案应及时收集和记录、统一编号、归档保管。

6、健康档案管理应责任到人、制度到位、硬件落实、管理达标,逐步纳入计算机系统管理。

7、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区域和健康咨询与指导,按照《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健康干预。

五、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1、在医院中医药治未病工作小组领导下,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印发防病治病科普读物,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积极开展“治未病进社区”公益活动,开通社区健康咨询服务热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六、健康咨询工作制度

1、建立健康服务咨询台,负责门诊导医﹑咨询﹑预约﹑便民服务等工作。工作人员要认真﹑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为顾客服务。

2、负责协调病人就诊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接听热线电话,做好电话咨询随访工作。

3、发放健康保健知识手册﹑健康教育处方,播放有关健康教育的录像﹑录音、电影等多媒体资料,拓宽群众获取健康保健知识的渠道。

4、为顾客提供饮用水﹑出借轮椅,进行服务项目和收费查询等服务。

5、保持环境整洁,维护就诊秩序,提高安全意识,防范安全隐患。

七、综合干预区域工作制度

(一)预防保健门诊工作制度

1、科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提高门诊窗口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群众对治未病的认同度和依从性。

2、科室参加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应具有执业资格,具备能胜任治未病业务工作的业务技术工作能力。

3、对疑难病员不能确诊或病员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

级医师指导诊疗工作,必要时及时提请会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应定期出门诊,解决疑难病例的诊疗业务与医患沟通工作。对某些慢性病员和专科病员,应及时转往专家门诊或上级医院。

4、对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病员、特殊优抚病员及来自远方的病员,应优先安排就诊。

5、对病员要进行认真检查,简明扼要准确地记载病历。科主任、上级医师应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

6、门诊与住院部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情况,有计划地收治病员住院治疗。

7、加强预检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控制与报告。

8、门诊标示应明白,设有导诊服务工作人员,做到热情关心体贴病员,做到文明服务,优质服务。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优化、简化服务流程,有序安排病员就诊。

9、门诊应经常保持整洁,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设置轮椅、饮水设施等便民设施。做好院务公开,做到“一站式”便捷服务。

10、实行“三合理”医疗原则,尽量采用安全、高效和经济适宜的诊疗方法,实现精准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确保患者享受同质化诊疗服务,减轻病员费用负担,提高顾客的服务满意度。

11、对基层或外地转诊病人,疾病好转或体质改善后,转回基层或原地康复时,要负责任地提出诊治和康复指导计划。

八、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1、各级专业技术人员都应完成继教学分(详见主管部门有关继教学分管理的规定),否则,职称晋升、考核、医师定考和执业变更都将受到影响。

2、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以期达到符合任职工作岗位的要求。

3、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培养独立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真正起到技术骨干、中坚力量的作用。

4、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把握其发展方向,用于改进指导本科室的工作,制定本科室业务发展规划,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

5、继续教育采用临床实践、理论知识学习、技术训练、参与教学科研、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技术讲座、互教互学、专科培训等方式。

6、科室应结合专业特点和临床业务开展教学查房、专题讨论、危重病例、死亡病例讨论、手术示范、新技术操作,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三基”理论与技能。

7、在院长领导下,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全院性的学术讲座,介绍国内外医学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更新与拓展医护人员的理论与技能。

8、鼓励与支持医护人员撰写医学专业论文,有计划地安排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为他们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进人才培养和技术结构优化,提升整体诊疗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九、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一)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是科室医疗质量、安全与服务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2、负责制定本科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3、领导本科人员,对病员进行健康促进干预工作,努力完成院级下达的目标管理工作任务。

4、组织全科人员业务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引进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疗法,提升服务质量。

5、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严防并及时处理医疗纠纷与事故。

6、安排好科内人员轮换、值班、会诊、出诊、休假,组织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扶对口支援的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7、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疑难病例讨论。

8、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带教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主任不在岗时,代替主任行使管理职能。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

高工作。

2、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临床“三基”培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培训。

3、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4、定期参加专家门诊工作。主持科内会诊,参加院内、院外会诊和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

5、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6、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医事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本院规章制度,做到依法、科学执业。

7、指导全科结合实际开展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和临床科研工作。

(三)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副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内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工作。

2、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发生医疗纠纷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及时向科主任汇报。

3、指导住院医师的诊疗业务工作。

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5、主持疑难床病例讨论、会诊和上级医师查房。审查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下级医师的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做好资料积累,经验总结和扩大推广应用。

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四)临床医师(士)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

2、具体负责对病员的诊疗业务,接受上级医师的指导。

3、客观、真实、及时、规范地书写好病历,经上级医师和科主任审签并质控后及时归档。新入院的病历,应在病员入院后随即下达医嘱,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48小时内请示上级医师查房并完成记录,其余记录内容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规定的时限按时完成。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

4、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是否需要会诊、转科或转院的意见。

5、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实行24小时负责制,在下班以前,做好交班工作,对需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以书面方式记入医师值班交接班记录本。

6、参加科内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视一次,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巡视)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听取并记录好上级医师查房时交代的注意事项和下达的医嘱,执行后记入病程录。请他科和/或院外专家会诊时,应陪同诊视,做好记录并执行会诊医嘱。

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配合护士进

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8、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应用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提高诊疗水平。

9、随时了解病员的心理、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知情同意告知和医患沟通工作,建立和谐的医患惯性,鼓励患者参与维护医疗安全。

10、遵照科内安排参加一定量的门诊工作。

篇3:治未病科发展规划

【关键词】治未病;防病治病;保健

【中图分类号】R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68-02

随着医疗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的转变,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的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有关治未病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治未病思想研究探索;②治未病临床应用研究;③作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模式的治未病中心发展探索及推广。

1 治未病思想研究探索

“治未病”思想的理论形成于《内经》,完善于《难经》。内经首次提出治未病概念,难经继承了内经的治未病理论,明确提出了防止疾病传变的思想和方法[1]。张明渊等认为仲景虽未直接提到治未病思想,但其辨病用方时时处处都注意保护人体正气,预测疾病传变,防患于未然,是治未病思想的具体运用典范[2]。王斌等认为仲景六经学说提出了三阴经与三阳经的传变规律,为中医对于疾病预防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体系[3]。高日阳总结孙思邈“治未病”思想:以养性为本,性命双修;重视饮食调养、饮食疗法的应用;提倡要常欲小劳,配合适当的导引、按摩、吐纳气息,却疾强身[4]。叶天士“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未病”思想影响深远[5]。王伟凡等认为对体质的调整与优化,可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6]。王天芳认为亚健康属于中医“治未病”的范畴,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为亚健康的调摄指明了方向[7]。

2 治未病临床应用

袁林等从“治未病”理论出发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提出利用中医护理对MCI进行干预,可防治、防止或减缓老年痴呆(AD)的发生[8]。范平根据治未病理论,认为阳虚体质(肾阳虚)亦是抑郁症的主要病机[9]。宋明福把健脾养胃益肠作为搭建“治未病综合方法体系”的切入点,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等胃肠疾病防治的始终[10]。白如鑫认为治未病在疗养康复中的应用则是突破口,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体质辨识理论、逆针灸、药膳、养生锻炼等方面[11]。

刘莎等认为“治未病”理论是指导我们解决现代生活习惯病困境之良方[12]。郎晶晶根据“治未病”思想,系统确立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原则及方法[13]。林毅对中医药防治乳腺病见解独到,注重治未病,具体主要体现在情志有节、饮食有度、健身运动、重视普查等方面[14]。万生芳认为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于小儿厌食症的预防与治疗的整个过程[15]。陈海燕在调治颈椎病方面提出:“未病先防”应普及颈椎病的健康素质教育、采取适当的功能体位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既病防变”强调应及时诊治,以防它变;“病后康复”强调采取适当的干预方法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16]。朱红红治未病思想对构建预防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借鉴意义:未病先防,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环境两方面着手;既病防变,完善早发现早治疗体系,掌握疾病演变规律,并保护好心理健康同学,,正确对待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史的学生,以防病复[17]。陆绮认为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积淀,为在皮肤美容早期异常的鉴别评价,维护与修复途径选择和时机把握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8]。龙于飞认为中医“治未病”应用于健康管理、应用于亚健康人群的干预、应用于健康调养传统养生功法,对中老年女性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中老年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状态均有良好的干预和调节[19]。

总之,治未病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皮肤美容、肿瘤等各个学科,以指导临床,预防疾病发生或巩固疗效、愈后防止复发。

3 治未病中心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先在全国遴选10所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中心,以探索经验,为全国中医医院做出示范,启动了创建中医治未病体系工程。经过4年的发展,治未病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不少问题存在。

3.1 发展现状

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工作和体会总结:①明确定位;②建立辨识体检中心,探索有中医特色的体检新模式:③建立健康调养咨询门诊, 提高预防疾病的综合能力;④完善传统疗法中心,发挥非药物治疗在“治未病”中的作用;⑤利用名医工作室的平台,全面继承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及经验:⑥引进现代科学技术,为中医药“治未病”工作服务;⑦宣传“治未病”理念和方法。认为加强宣传的力度与深度是目前的主要工作之一;与专科的结合,探索并形成治未病专科的规范化调理方案,是治未病工作的重點;积极寻找治未病干预的客观评价指标, 是目前治未病领域研究的关键[20]。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走进社区的经验和做法:①争取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②积极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体系:引入昆仑-炎黄公司的KY3H健康管理模式,为公众提供一揽子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形成了规范化的服务理念、服务准则、服务流程和服务内容;③加强预防保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④探索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思路和方法:和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探索中医药和疾控工作结合的新路径;⑤制定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与规范:和上海市中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合作,主持开展了治未病专科建设标准的制定工作。研究制定了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专科设置基本标准、服务基本规范、技术操作指南以及服务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价规范等。⑥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传播工作[21]。

东阳市中医院推出中医冬令进补和各种中医药调养的措施,以增强体质、纠正虚弱、提高免疫功能;开展冬病夏治,积极倡导患者参加持之以恒的适度锻炼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为其开出健康调理处方。进社区开展疾病预防和健康知识讲座时,发放各种养生保健和疾病预防小册子[22]。丛晶等认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特别强调“三级预防”。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六位一体”工作职能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理念[23]。

3.2 存在问题

杨帆等认为目前治未病中心发展存在问题:①注重大医院与综合性医院推行,广大社区卫生服务领域显得较为薄弱,农村社区更为薄弱。②尽管某些试点社区开展了中医“治未病”,但应用的方法、规程、模式等,几乎原封不动从医院模式移植而来,缺乏适应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广泛存在的亚健康人群防病和保健需求的个性化特点。③“治未病”现行模式与现代社区卫生服务所提倡的全科医学没有很好地结合,体现的仍然是传统临床治疗形式:医生主导病人,信息主导权掌握在医方,患方被动地听从于医方,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患方缺乏主动,医患双方则缺少互动。④社区卫生中的中医药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服务重视不够;居民对中医药认识不足;社区卫生机构中医药投入少;人员配置不合理,中高级中医药技术人员缺乏,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稀缺。总体而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运用中医药治病、预防保健方面的项目少、能力不强,尚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24]。

福州市社区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政府对社区卫生机构的中医药服务重视不够;居民对中医药认识不足;社区机构中医药投入少;人员配置情况不合理,中、高级中医药技术人员缺乏,,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比例少;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饮片、中成药的数量没有达到要求;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不完善;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运用中医药治病、预防保健方面的项目少、能力不高,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25]。

3.3 对策探讨

金浪认为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对策:①加快中西医结合的全科医师队伍建设要将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推广并持续发展,关键是人才。②建立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明确服务范围和功能定位,重点围绕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中医药综合服务,逐步规范中医服务项目的名称、内容,尽快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加强对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贵;积极推广全国城市中医药服务示范社区的有益经验。③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切实做到“思想重视,政策扶持,资金倾斜”。④以社区卫生服务需要为重点,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26]。

4 讨论

医学不仅仅是关注疾病的医学,更是关注健康的医学。目前医学的重心由关注“人生的病”转向关注“病中的人”,而中医治未病正是关注人身心健康的一门学科。治未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念及预防保健实践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治未病理念在临床实践已得到普遍的重视,治未病中心作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骨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取得一定成绩,但其发展处于探索阶段,在学术理论、技术研究、运营模式、标准化评估等体系方面尚需健全,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有待建立和完善。治未病理念广泛应用于指导人们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上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谢新敏;.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背景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中国北京:,2010:616-617-618-619

[2] 张明渊;李金田;从仲景方谈《伤寒论》治未病思想[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06):23-24.

[3] 王斌;施亦青;《伤寒论》六经学说与“治未病”[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02):107.

[4] 高日阳;孙思邈“治未病”思想探析[J].中医研究,2011,(03):6-8.

[5] 刘兰林;.清代医家叶天士温病治未病学术思想探讨[A]..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十)——第十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叶天士学术思想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中国江苏苏州:,2010:34-35-36

[6] 王伟凡;宫慧萍;中医体质学与“治未病”的关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4):108-110.

[7] 王天芳;孙涛;亚健康与“治未病”的概念、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0):929-933.

[8] 袁林;向珊;袁德培;从“治未病”理论探讨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中医护理[J].西部中医药,2011,(07):93-94.

[9] 范平;陈革妃;从“治未病”理论探讨阳虚体质抑郁症的防治[J].河南中医,2011,(04):345-346.

[10] 宋明福;刘敏;论“治未病”思想在脾胃病方面的运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0):116-118.

[11] 白如鑫;张宝珍;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疗养康复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11,(04):320-321.

[12] 刘莎;张秀敏;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生活习惯病防治[J].医学与社会,2010,(09):9-11.

[13] 郎晶晶.“治未病”思想干预艾滋病治疗的理论探讨[D].导师:王小平.: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

[14] 赵虹;司徒红林;周瑞芳;郭莉;洪宋贞;.林毅教授治未病思想—未病先防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广西桂林:,2009:452-453-454-455

[15] 万生芳;“治未病”理论在防治小儿厌食症中的应用[J].中医儿科杂志,2011,(02):10-12.

[16] 陈海燕;粟胜勇;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颈椎病调治中的应用思路[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02):73-74.

[17] 朱红红;运用“治未病”思想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孝感學院学报,2011,(03):108-111.

[18] 陆绮;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8,(10):1515-1517.

[19] 龙于飞;吴云川;马荣连;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运动防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3):414-415.

[20] 杨志敏;毛炜;林嬿钊;范宇鹏;.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实践探索[A]..国际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中西医结合防治循环系统疾病高层论坛论文集[C].中国黑龙江哈尔滨:,2007:437-438

[21]张晓天;龚鹏;三级医院中医“治未病”社区实践与意义[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09):5-6.

[22] 郭明明;杨建宇;东阳市中医院应用适宜技术“治未病”[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4):77.

[23] 丛晶;黄晓华;论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03):313-314.

[24] 杨帆;李航;黄雯琪;俞志新;中医“治未病”社区工作模式探讨与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0):905-908.

[25] 金浪;蔡建鹰;陈惠珍;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福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应用的实践与思索[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1):985-988.

篇4:治未病科整改措施

按照《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细则》和《二级中医医院专家评审手册》中规定的要求,在医院这次组织的自查过程中,治未病科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未提供医院工作计划中治未病的内容; 2.为制定适合各类人群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保健方案; 3.已经印发给三个病区的中医专科体检和评估表(中医体质判定表)未及时完成; 4.缺中医治未病工作流程;

对照《二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细则》和《二级中医医院专家评审手册》,治未病科决定提出如果整改措施:

1.积极联系院办室,对照医院工作计划,完善计划中治未病相关内容;

2.尽快制定适合各类人群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保健方案; 3.督促各科将中医专科体检和评估表(中医体质判定表)及时完成;并制定中医体检表交付院内两个重点专科完成填写;

4.尽快制定中医治未病工作流程。

治未病科

篇5:治未病科医师工作制度

一、业务副院长分工领导治未病科工作,科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各科确定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业务人员协助治未病科科主任负责本科的治未病门诊工作。

二、参加治未病门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派有经验的医师担任。要求门诊医师相对稳定。

三、对疑难症两次辨识干预效果不满意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指导。

四、科主任应定期上治未病门诊解决疑难病例,每人每周一般不少于两个半天。

五、对患者要进行认真检查,按照省卫生厅规定格式记载门诊病历或记录,定期检查,每月评分一次,上报院长,并送有关科室。

六、门诊检查科室所做各种检查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

七、治未病门诊与普通门诊及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情及病床使用情况,有计划地收容患者住院治疗。

八、做好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报告。

九、治未病门诊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患者,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地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患者就诊。

十、治未病门诊应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宣传卫生防病、计划生育和优生学知识。

十一、治未病门诊医师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积极采用经济便宜的检查和治疗方法,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患者的负担。

十二、治未病门诊各科根据本专业特点,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各种治疗常规、操作规程以及岗位责任制,并认真做好登记、统计报表等工作。

篇6:治未病科首诊负责制度

唐山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即首诊医师负责辨识和诊疗,不可据诊和推诿患者。对非本科疾病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病例并进行必要的处置后请相应专科医师会诊并转科;重危患者应由首诊医师负责抢救,如专科性质较强者,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共同参与抢救,待专科医师到来并向其介绍病情后方可离开。对于复杂病例,应由首诊医师负责诊断和进行必要的治疗,并通知医务处请相关科室值班或备班医师共同进行会诊和治疗。其中职称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

篇7:治未病科发展规划

中医治未病是在中医学阴阳五行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个性化理论指导下保障人体健康较全面的中医学术理论。早在春秋战国以前,中医学就已重视治未病,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亦称养生或摄生;二是已病防变,及早根治已病,防止病理演化加重;三是病愈之后,防止复发或产生新病。

国医大师李振华认为,治未病在方法上较之治已病更全面、更主动、更有利于恢复健康,是世界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未病先防,治未病首先是防病,防止内、外病邪对人体的侵袭,不生病或少生病,方可健康长寿——此即中医学之养生。

关于养生防病,李振华认为,应主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调于四时 天人合一

人类同大自然一切生物一样,受到大自然气候的影响和支配,随着大自然气候的变化而适应,方能保持健康,否则就会生病,所谓“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明人体必须依天地之气生存,据四季变化之规律而成长。

《素问·四季调神论》云:“阴阳四时者,天地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一旦遇到气候反常,就要立即采取措施,方能避免生病。

比如,四季中冬天应寒而反温,春天应温而反寒,夏天应热而反凉,秋天应凉而反热,所谓“非其时而有其气”,人体若不能适应,便容易产生疾病。

情志安宁 气血通畅

人们在生活中,应保持情志安宁,心平气和,无妄想妄为,保气血才可畅达无阻,否则,便容易导致气血紊乱而化生诸病。

关于情志,中医归纳为七种,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所谓“七情”。七情不能太过,太过即会使人气血紊乱或壅滞而生病。

不同的情志太过,损伤的脏器也不尽相同。大体来说,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于忧思则伤脾,过悲则伤肺,过于惊恐则伤肾,此即“七伤”。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说明人应当思想平静,心胸宽阔,不妄想妄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心平气和,即可避免生病,健康长寿。

动静结合 形神合一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可强筋健骨,使人健壮,但运动必须动静结合,形神合一,才能使人健康无病。

动是形体上的锻炼,静是心神上的平和。只有动静结合,形神合一,相互为用,相互依存,才真正有利于健康。

几千年来,中医学创造了许多形神合一的锻炼方法,如汉末名医华佗发明的五禽戏,历代创建的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无一不是既要求形体活动,又要心神入静,从而达到形神合一的目的。

此外,活动锻炼身体,也要和气候相配合,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说明冬季人体阳气伏避,功能较弱,早晨锻炼最好是日出以后,尤其是年老或体弱者,更应注意。

饮食有节 保护脾胃

饮食是人体生命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饮食足,消化吸收好,营养够,排泄正常,才能使人健康长寿。

饮食的消化吸收排泄,必须依赖脾胃功能健全才能完成。因此,中医学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本”。

金元四名医李东垣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可见脾胃在防治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脾胃功能的损伤,多从饮食而来,如过食膏粱厚味、过食生冷腥荤、暴饮暴食、过饥过饱,均可损伤脾胃。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可见饮食有节对保护脾胃的重要性。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说明人在饮食方面,应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可辅助吃一些水果,肉类以少吃为益,而以蔬菜作为补充。

益肾固精 全真养形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故历代医家都将益肾固精作为保健强身、益寿延年的重点。

有的老人虽年逾古稀,但仍耳聪目明,精力充沛,即与肾固精足有关;但有的人年不过花甲,却已出现眼花、记忆力减退、耳聋、甚至思维迟钝、精力疲乏、腰背弯曲等未老先衰的症状,这大都与肾气不足,肾精亏虚有关。

导致肾亏最为常见原因,是中青年时期不知养生,纵欲过度,妄想劳甚,及至年老之后,病已造成,想补救已悔之晚矣。

篇8:A-9 治未病科服务规范

基本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需要进行中医健康体检和调养的门诊患者和团体预约人群。

二、服务内容

(一)医务人员根据体质辨识中心和健康养生咨询门诊提供的资料及指导意见,对患者进行针灸、推拿、刮痧、药膳、火罐、足疗、整脊等传统疗法保健服务。从而增强体质、改善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二)对于有较为明显有疾病倾向者,比如检测指标处于临界值或稍异常但没有明显自觉症状者,以及“已病人群”与病后康复人群,强调专科介入,充分利用专科医生的专业认识和手段,预防、减缓甚至阻断疾病发生、发展、恶化的自然进程,减少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三、服务要求

(一)在从事中医保健服务、诊疗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

(二)规范医疗操作规程,严格按照中医诊疗操作规范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三)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

篇9:中医院治未病发展规划

根据《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试行】》和《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服务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结合《“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2008—2010)》和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开展中医“治未病”是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的重要内涵、是根据现代医学模式转换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要,设立治未病中心通过“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中医辨证,现代医学体检,采取起居调养、情志调节、太极拳、推拿、按摩、针灸、理疗、中药熏洗、养生教育等方法。达到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总体思路

根据中医“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三个层次,医院整合优质资源。成立“治未病”中心,基本结构为:“治未病”中心辖三个分部即:体检中心、体质辨识中心、传统疗法中心;体检中心分为总检部分,临床科室分检部分,医技科室分检部分;体质辨识中心由医院中医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承担。按照体质分类标准确定各类计划、方案、指导实施;传统疗法中心以针灸康复科为龙头,全院所有临床科室对个体服务对象实施防病治病的中医诊疗措施。“治未病”中心拟开展中医诊疗项目60余种。

个体服务对象覆盖县域人口50%——80%,服务县域及周边人口34万人。形成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管理规范、机制健全、服务全面连续的工作体系,在整个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及健康风险进行指导,实现“未病先防、即防早治、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总体目标,达到辨识病理体质,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1.中医预防保健科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

2.制定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及职责

四、工作要求

1.对个体健康状态,利用中医体制辨识和现代医学体检的方法进行评估,适时、实时采集服务队象健康状态的宏观、中观、微观信息。

2.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适时、实时分析评估。形成报告使服务对象时时自知全面的健康状态及风险。

3.指导服务对象进行自我管理,按照健康指导计划进行调理、调养、防范健康风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4.为个体服务对象提供就医咨询,协助联系、沟通各方面关系,实施必要的防病治病措施。

5.为个人体健康服务对象出具体检报告,体质辨识报告,疾病风险评估报告,生存质量评估报告,心理指数评估报告等信息。提供辩体施养方案、亚健康状态调理方案、慢性病防治调摄方案等。

6.利用书刊、音像、演讲、教学、培训等形式宣传中医防病保健养生知识。提供健康保障计划、易发疾病综合保障计划、特殊群体易发疾病保健计划等。

7.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龄人群、已病人群、康复人群进行分类,实施健康评估,建立纸质健康档案。8.将个体健康服务对象纳入“治未病”管理体系,定期进行随访。实施全程跟踪、循环服务。

五、开展业务项目

“治未病”工作开展医学体检、体质辨识及中医诊疗项目xx项,涉及协作科室xx个。其中中医诊疗项目约有十余项。

六、实施步骤

1.宣传动员阶段(2010年3月—4月)

(1)宣传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服务模式。

(2)宣传中医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知识。

(3)制作宣传版面。

(4)医院网站设立健康教育栏目。2.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1年4月)

按照“治未病”的工作要求实施各项工作,制定各级各类人员工作人员职责、各项制度;加强人员配置、人员培训;设施设备配备。

七、组织管理

1.“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及业务技术指导小组对“治未病”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指导,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2.围绕规范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提供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传播健康文化,提出政策建议。

3.加强督促检查,建立日常检查机制,制定相应检查办法,促进“治未病”工作的开展,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4.定期对“治未病”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保障“治未病”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海丰县中医医院

篇10:扶阳治未病

所以通过及早的介入,及早的去用,广用、早用、重用,就会达到一定的量,这个量是有个度的,一定要把握这个度,那么这就可以使阳扶而精血生,阳扶而阴退,阳扶而阴虚得消、阳扶而虚火回归,这就会达到克敌制胜的疗效。所以临证,常常用仲景的四逆、白通,其实,我们卢氏就更善用自己的四逆法这一类的变方。所谓四逆法就是附片、炙甘草、生姜,那么四逆汤是附片、甘草、干姜,干姜变成生姜,那么这就很广泛的就运用了。

虽然加上很多其他药的这种组合,但是它都是以这个四逆扶先天元阳这一个基本点,这个是纲,所以纲举目张就在这里,始终抓住这一点。

如果能够真正的活法圆通,那么就能够解决很多问题。所以治病重在扶阳,用药多为桂附姜,对于桂附姜辛温扶阳的这些药,卢铸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卢氏药物阐述》里面,就把《神农本草经》中我们常用的药都进行了阐述,这种阐述还不只是阐述这一味药本身的药性,还要阐述如附片和桂枝相合,附片和生姜相合,附片和干姜相合,附片与苍术相合,附片与白术相合,附片与砂仁相合,附片与芦巴相合,与羊藿相合,就是这一味药,他可以有很多结合体,但是这种结合体,他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作用?两个结合体的作用,三个结合体的作用,四个结合体的作用,五个组成的方的结合体的作用,它不一样,对这个问题,我当年跟叶橘泉老先生探讨过,他说这个太难了。那么就是说卢氏把它阐述得很清楚,这个就可抽象换爻了,你就可以把它组成一个你当时在这个时候应该开出的方子。所以也就是一张方在时令的不一样,用药就不一样,里面的取舍就不一样,这实际上就是《周易》的抽象换爻、抽爻换象,卦都不同了。

所以在对这个药的这种认识上,《卢氏药物阐述》是怎么评价的呢?“附子大辛大温大毒,大刚大烈且刚中有柔,能内能外,能上能下,为药品中最大一个英雄也。”这就是附子。用扶阳的理念去治病和使用附子,“以之治人,人健而身轻;以之治国,人和而国泰。以之治天下,亿万年将成盛世也。”。你看这个谈得好高,就是说以扶阳的理念,去使用附子这类的药,实际上就可以把国人的体质改变了,你才能盛世,你才强啊。

那么桂枝呢,他有引阳出阴之能,他有通达内外之能力,所以实际上桂枝这味药,存在双向性的特性,你血压高,它可以降压,你血压低,它可以升压,你汗多,它可以收汗;你不出汗,它又可以发汗,但关键是在什么状态下使用,跟哪些药配合,在哪种情况下去用,这个很重要。

生姜能够使气血阴阳得到正常的传遍,能够助五行生成的这种作用。它更能够旋转于经络脏腑之间,能够驱寒除湿,活血通气。

钦安卢氏在临床应用方面,可以说达到炉火纯青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使我们人体的阳气密布而阴霾勿扰,使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安和,使我们的经脉通畅,气血调畅,从而生机勃勃,达到祛病延年、健康长寿。我希望这种讨论,让大家能够更深地来认识这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要用扶阳?扶阳有啥好处?怎么扶阳?把这些问题应该搞清楚,但不是就通过几个小时的这样的讨论,你就是扶阳大家了,可能一下还办不到,我都还没到这个程度。

那么关于扶阳具体的运用,我觉得用这个东西,也许说得太多了就没有多大意思了,关键是我们把理把握住。但既然来了,我还是找一个病例来分析一下,让大家扩展一下思路,例子是用扶阳泻下法治理肾厥。这就算是具体的运用。

所谓肾厥,类似西医的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因为肾属水脏,就本身来讲,因为它属水,那么水毒存留,就可以导致形成肾厥。

为什么会出现各种原因最后导致肾厥,你根在哪里呢?根实际上就是坎中一阳的不足导致的,由于坎中一阳的不足,这就使其肾的开阖失常了,肾是气化的本脏。我们刚才说的坎中一阳不是肾哦,不是局限在那个问题上。

由于肾不能够正常的开阖,肾不能正常的气化,这就使精微不能够输布到各脏,浊气也就不能够下输到膀胱而排出体外,这是形成肾厥的原因和机理。但是我们把它归结为一点:坎中一阳受损。所以时间一长,水毒的存留最终就形成西医所谓的尿毒症。

那么就其肾脏本身的病机来讲,肾病都言虚为多,而治疗这种肾厥的方法呢,很多都采取用补的办法,这个层面去处理肾,去健脾、去利湿,以及去开癸门这些法则,那么到肾病的末期都没有用了,都不能够把水毒排出体外。

而卢氏倡导的扶阳泻下法既不伤正也不损阳,又能够使病人体内的水毒排出体外,所谓水毒实际上就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尿素氮增高了嘛,西医说的。那么,通过泻下排出体外,就可以降低西医检查的很多指标,尿素氮也好、肌酐也好,这些指数逐渐逐渐的下降,从而呢,恢复肾功能。

对于肾病的治疗,我曾经和邹云翔老先生探讨过,他写了一本《中医肾病疗法》,一本很小的册子,他在治疗肾病方面是权威,他女儿目前也还很不错。我当时提出这种办法来解决慢性肾功能不全,就是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当然他觉得这个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这样用药太猛了。他认为要水到渠成,慢慢的来。但是有的时候病人的病程不允许你慢慢来,可能在慢慢的当中就已经没有了。那么 怎么样能够抓住性命才是主要的,实际上这个方法并不是我发明的,卢氏一直在用,在成都的时候就一直在用,治疗了很多病例,确实在临床上能解决很多问题。

应用这个法则治疗肾厥,肾脏功能指标确实可以得到改善,那个时候我好像记得南京医学院有一个江西人,他是搞小儿肾病研究的,现在年纪也很大了,可能有80岁了,他也赞成肾是不可逆的这个观点,我就说既然指标都能够下降,就应该可逆。

通过这样用过后,给肾造成一个很宽松的环境,又长出新的东西出来了,又有新的肾单位出来了,肾的代谢功能很好了,指标又正常了。

我曾经治过一个小孩,他是先天性的小肾,两个肾都很小,他的一个肾只有正常肾的五分之一那么大,还能工作,另外一个肾,基本上完全停止工作的。这个小孩,我给他看病的时候,好像是15岁,读中学。他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是,他到医院切掉了那个小肾,就是最小那个肾切掉了,有正常的五分之一大的一个肾还保留着。1980年代初那个时候好像还不能够肾移植。那么小孩手术过后出现什么情况呢?小便就完全控制不住了,他有小便出来,完全就是24小时都在流小便,但是小便又很少,为啥小便很少呢?实际上他肾的这种功能完全减退了,当然他还没形成肾厥。怎么办?治疗就是扶坎中一阳,始终就是这样。这个小孩,就在那个法的基础上,用了好像一两个月,他小便就控制得很好了,于是很高兴,然后就回到东北,他们是东北人。结果到东北一折腾,就又出现问题,然后又回来治,我就说这个不可能一下就解决的,又治了将近两年,每天一副药,这个小孩后来完全没有症状了,很好了,就是用四逆法这个框架解决的,但是关键是最后这个小孩,他的肾脏长大了,他就那一个肾,那一个肾长得跟同龄人的大小一样了,这是在西医上觉得不可思议的。由于他们家是部队的,那么就当兵了,我说当兵他能不能挺过新兵三个月训练?结果新兵三个月还是熬过来了,他现在都已经30好几了,结婚又生小孩了。那么像这样的病,西医觉得很头疼的,我们就是始终抓住坎中一阳这一点去治疗,最后四逆法收工。

对于肾厥的治疗,通过扶阳、泻下,使西医检测指标下降,也就是水毒在体内的集聚、存留,逐渐逐渐的减少,不再生成这些东西,而使尿量增加,那么他的水毒才能够逐渐逐渐的少啊,尿常规检测才可逐渐逐渐恢复正常。都是用这种治法,使水毒这些代谢产物,通过泻下排出体外,不再储存在体内,肾脏就不再继续受损,就是肾脏本身不再继续受损,有一个宽松的环境了,让你怎么样去打理了,这就好办了。所以肾功能就逐渐逐渐的可以恢复,肾精、肾气就得到恢复,他的临床症状也自然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甚至完全消除。

肾厥病人最典型的临床症状就是头疼,因为血压高,肾厥高血压,到底是要降他的压嘛,还是温坎中一阳。失眠、全身的疼痛、皮肤的搔痒、恶心、呕吐、厌食、 口臭、出血,鼻子的出血,牙龈的红肿,这些都是大多数肾厥病人都会出现这些症状,但是这些症状是怎么造成的呢?就是坎中一阳不足导致的。大家可以好好看一下《医法圆通》里的条条款款。

我举一个例子,他得慢性肾炎18年,来的时候,最典型的症状是恶心、呕吐、一身浮肿、腰杆痛,出现这个症状是由于半个月前他感冒了,感冒过后相应的症状就出来了,小便也减少了,所以全身也就肿了,那么做尿常规检查呢,蛋白4个+,红血球2个+,西医当时给他做了一个诊断,就是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在医院治了好长时间,但是没有效果。反而一天一天的更加重了,恶心,呕吐就更厉害了,全身疼痛,腰杆疼得更明显一些。腹部涨满,全身肿,尿很少,一天的小便量当时不到400毫升,大便也不爽快,解便困难。尿常规检查呢,蛋白是4个+,红细胞是3个+,白细胞1个+,肾功能检查,他的尿素氮是19.63,肌酐是832,有点高了,所以,当时西医就诊断他是慢性肾炎合并尿毒症。西医建议做透析,但是这个病人不愿意,就没有接受,所以就找到我来。

我当时的记录就是面色苍白,脉洪、弦,这个脉很大,肯定他血压高,但是重按尺不及寸,舌苔黄、黑、厚腻,舌质少津,所以我辨为肾厥,就是用扶阳泻下法,制附片90克(先煎两个小时),大黄20克,芒硝15克,茯苓25克,泽泻15克,法半夏20克,砂仁15克,陈皮15克,炙甘草5克,生姜90克,那么就是这样一个方。这个病人用了三副过后,就来复诊,我当时就讲最多吃三副,不管行还是不行,都来再看一看,那么他三副过后,感觉好一些了,一个就是他能够吃少量的东西,他的大便在这三天当中一天解得最多的是5次,解得最少是3次,解出来的都是黑酱色的大便。当时看了过后,就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做了一点点改变,再吃七副,那他就吃了十副药了。药后小便量增加了,大便一天还是要泄三到四次,粪便呈酱黄色、稀糊状的,全身的浮肿开始逐渐逐渐的减轻了,呕吐就更加减少了,饮食增加了,晚上能够入睡六个小时了,很多其他的症状都开始得到减轻,那么又在这个方的基础上做了一点小的变动,吃了到二十副,他整个身体的肿全部消退,不恶心呕吐了,其他的症状更大大的减轻了,小便24小时达到2000毫升了,大便一天解两次到三次,呈稀黄状,稀的、黄色的,他的舌苔、舌质变化了,舌质淡、瘀气减轻了,舌苔还腻,但是这个腻是白腻苔了,本来是黄黑、少津、厚腻的,但是现在呢,他润泽了。脉象已经不是洪、弦了,脉沉细。做尿常规的检查,蛋白1个+,白血球0到3,做肾功能检查,尿素12.3,肌酐254.5,就是在一个月以后,800多的肌酐降到200多,所以继续用扶阳泻下法,大黄15克,芒硝10克,原来是20克的大黄,各减5克,增加了附片的用量,附片120克,还根据病情,增加了一些药,有路党参、黄芪、杭巴戟、菟丝子、肉桂,就增加了这么些药。这个病人整个期间就用过这么些药,又服了60多副,在这个期间,还多次做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在正负一个+之间,肾功能检查,尿素6.3,肌酐87,这时肾功能也正常了,所以就改用扶阳添精法,用制附片150克,白术15克,砂仁15克,杭巴戟25克,益智仁30克,菟丝子20克,淫羊藿3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20克。后来就一直守这个法,当然也有一些增减,病人又连续吃了100多副,就是三个多月,不到四个月,后头就用这个方给他打成粉,或者做成水打丸,然后缓缓的治疗、善后。这个病人后来就没得消息了,因为病人太多,不可能每个病人去走访。多年过后,这个病人来了,但不是他看病,他说他好的很,他是家里的人生病了带来找我看,这些年他又多次的检查尿常规,检查肾功能都是正常的,没有再发了。

我讲这个病例,就是给大家一个思路。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中医对这个病的认识就有多种了,有肾厥、肾风,或者依照表现的症状来命名,属于呕逆吗?属于心悸吗?属于气喘吗?属于水肿吗?属于昏迷吗?就是说可以通过由症来对它进行命名。在中医学里面对肾厥本身的认识实际上还缺乏很系统的去阐述它。

肾炎里的尿素氮、肌酐等增多了,病程往往都是很长的,那么由于病程长,中医说得好“久病,穷必及肾”,那么及肾的什么?及肾的坎中一阳,就是把肾又再上升一层,就是两回事了。

那么这就导致坎中一阳不足,导致了命门的不足,这样才导致肾的气化失职,水毒的存留,导致了肾脏的损伤,导致了肾的开阖功能失常,从而使水毒储留在体内,不能排出体外去。这样就形成了尿毒症、形成肾厥。所以在治疗上我们主张以温扶坎中一阳,再辅以泻浊祛邪,使邪祛正才能够扶。所以就用附子去温扶先天坎中那一阳,使肾水能够沸腾,使气化能够增强,这就加强了利尿的作用了。

我们用这个法,是在扶阳的前提下,用硝黄去峻下,攻毒泻下的这种办法,如果没有扶阳前提,千万去不得,这个病人就会死在你的手上。那么通过在这个前提下去运用,把血当中的水毒通过肠道排出体外去,这就减轻了肾本脏的过滤负荷,本来要从肾脏的过滤,又滤不过了,就堵在那里了,怎么办?让肾脏本身的环境宽松一点吧。所以在这个方里用茯苓啊、泽泻什么的,那么这些就有逐渐恢复肾主水的功能,起到利尿的作用,再用参,用芪这样有助于附子益气扶正的功效,那么这个益气就是益中的了。

这就使久用泻下峻药而不伤精、伤正。用的时间不短了,用了几个月的硝黄,每天都在用,但是呢,病体一天一天在好,什么原因?抓住了根本没有放。所以既不伤精又不伤正,再用砂仁去纳五脏之气归肾,陈皮、炙草即能够行气又能够和中,能够增强食欲,这就有助于恢复病者的体力。

通过临床当中我观察,肾厥病人的舌质、舌苔的变化不是一致的,就是尿毒症的病人,张三的舌质、舌苔不一样,李四又不一样,有的舌体是胖大的,舌苔始终是润泽的,有的舌体是瘦的,舌质是燥的,那么遇到这样的病人怎么办?还能下手吗?能下手,那些都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

往往肾病患者在后期呈现一些舌体变瘦,舌苔变黄、变燥、变黑,大多数的患者舌苔是这样的,不信大家以后注意一下,大多数肾病的患者舌苔都是以黄、黑、厚腻为多,因为他生机已经不行了,已经阻滞起了,所以用扶阳泻下法能够把病人体内的秽浊之物排出体外去,使胃当中的浊气能够下降,从而不再上逆。这种舌苔的颜色,可以由黑逐渐逐渐的变为常色,口中的气味,也就逐渐逐渐的减小,肾厥的脉象,就正如《内经》有这样的记载,“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死肾脉在指下,有一种夺索的感觉,实际上就是弦、洪的一种现象。千万不要认为那是阳盛、阳亢的表现。

《金匮要略》在“水气病脉证并治”里面,“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这个脉出者死是什么?就是夺索脉。就是这种弦而洪的脉,这就是要出来的脉,这种脉就是十中可救一二了。符合这个病的发展规律,所以古人认为,肾脉应当沉,沉为常脉。所以脉如夺索、弹石者,死,那么就很难治的病。很难,而肾厥的患者往往就是水毒越重,就是西医讲的尿素氮越高,他的脉象往往是越大、越洪,但是他有一假象,就是往往重取就会有变化。所以病轻的,脉的洪、 弦程度就相应的轻一些。这就与古人论述的脉象是相符合的。

我们倡导的这种扶阳泻下的这个法则,去使肾功能的恢复,使病人的尿素、肌酐逐渐逐渐的降低到正常,而脉象最终也会逐渐地恢复为沉缓或沉细的脉。这种变化就到位了。

我行医40多年来,治疗肾厥的这类疾病有1000多例,可以说大多数的疗效是满意的,这就是基于始终抓住坎中一阳,抓住这一点不放,不受其他干扰,只要一干扰,你就会走弯路。就会出现很多折腾,最后如果你自己都还驾驭不了自己的时候,那就完了。所以这就要有一定的定力,这个定力很重要,但是我想,如果大家 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们人体要去扶阳,把这些问题理解了,那么这个定力,也就强了,下手就会很准了。

我再讲一下当前的附子的问题,因为我们一直在倡导用这个附子,现在附子麻烦很大,就是附子的制作的这种工艺,可以说是完全出问题了,某些要求在《药典》上没有明确地写出来,比如说胆巴的含量到底少于多少?乌头碱的含量到底要有多大?才是符合的、正常的附子,但是没有这些明确的要求。这就会导致有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情况,就是为了怕加工的附子用出去过后出问题、中毒了,所以就去过度地制作,这种过度制作的附子,已经丢失了附子本身的药力了,这种情况在现在很多。另一个问题就是附子的制作上,胆巴含量过高,因为在《药典》里面没有谈到胆巴含量多少的要求,没有这个要求,所以就可以在10克附子里面可以加两克、加三克胆巴,就是附子里的(含胆)含量可以高这么多,这是经济利益在作怪。因为胆巴很便宜,就是用胆巴水去浸泡,然后去淋,附子的总重量就增加了,比如说10克附子可以变成14克,可以增加4克,实际上这4克就是胆巴,但是卖钱就多了,你想,10克可以增加4克胆巴,胆巴也就是几毛钱,块把钱一千克,附片卖几十块钱一千克,这个利润就增长很大了。所以,制作者就为了这一点利,就导致了整个附子的质量出问题。这两种问题都很难办,特别是第一个问题,就是过度制作过后,附子已经不具备应该的药效了,所以才有现在用附子量用得太多,所以这一点能够引起注意。

再一个就是附子的用量的问题,就要把握一个度,《药典》上有明文的规定,不能多于好多克,这种大剂量使用是在附子质量很好能把握得住的情况下,以及配伍很得当的情况下,这样才行。如果不具备这种条件,你这样用很可能就会出问题。

还有很多人拿方子要我看,制附片500克、600克、1000克这样去开,是不是该这样用,我不大赞同。因为我从他的整个处方来看,我就觉得这就已经不是治病了,现在确实有这些人给我寄来处方,或到门诊上来找我。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治未病科发展规划】相关文章:

治未病科发展规划07-29

治未病科建设发展规划05-25

肾病科发展规划06-12

发展单元规划06-04

青岛发展规划04-20

巢湖发展规划04-22

社工发展规划05-07

聊城发展规划05-11

地产发展规划05-17

发展规划篇05-18

上一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考察报告下一篇: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