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发展规划

2024-05-11

聊城发展规划(共6篇)

篇1:聊城发展规划

假如我是聊城市市长!

----《聊城市未来十年发展规划》 一“三问聊城”

一问:聊城有什么?

点击关键词:农业市 历史久 交通区位好 旅游资源丰富(孔繁森、季羡林、东昌湖景区)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机械制造业发达 江北水城城市名片 高唐时风 东阿阿胶聊城大学 二问:聊城能发展什么?

思路:

(1)从农业做文章(如:凤祥集团),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延长商业链。

(2)紧跟经济形势,发展二三产业(旅游业),尤其是第三产业,调结构,促发展。三问:聊城如何发展好?

第一步:知己知彼 1,在山东省综合实力排名:十六位(数据来源:中国社科院)2,全国同类别地级市的发展状况,菏泽、德州缺乏特色,河北:河南不景气。

第二步:突出重围 1,立足家底谋发展。

2,寻找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步:综合考虑 1,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2,政治经济文化相辅相成,三位一体。

二,大展宏图。

描绘聊城发展的主线。

经济篇:

一,大力发展五大优势产业群:1电力工业及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为主的高载能产业群。2.以食品、纺织、造纸、木材加工为主的农林资源深加工产业群。3.以商用汽车、农用装备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产业4.以化肥、橡胶轮胎和精细化工为主的化工产业群。5.以现代中药为主的医药产业群。打造江北“制造业之都”(*)-----扬长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实现城乡联动式发展,城乡联动 全盘皆活。完善消费政策,开拓农村市场,繁荣荣村经济。-----兴农

三,重科技、重人才、重教育。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投入力度。灌输在思想中,落实在行动上。要求企业建立科技人才服务中心,农村建立科技文化站,依托聊城大学,积极为聊城市发展储备人才。------重才

四,实现跨区域合作,共谋双赢。聊向沿海地区输送原料、廉价劳动力,吸纳沿海地区企业来聊投资,引进科技人才。企业间进行优势互补,主动对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口。----合作

五,努力扶植现代流通业、.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突破

社会篇:

一,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政府官员自身建设。政府职能,从管制到服务;理顺职责关

系,改进管理体制,建设责任政府,提高行政效能;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政府。

二,着重点: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成果普惠。

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弘扬法治精神,调动民众投身政治生活的积极性。

文化篇:

1,普及文化下乡理念,文化兴农,培育新农民,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

2,重视文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3,城市形象:依水建城,以水兴城,打响“江北水城”的品牌;立足景阳冈、孔繁森纪念馆等文化标志,主打文化牌。------“两条线,一大片”一箭双雕:兴旅游 吸外资

---09公管 王庆虎

篇2:聊城发展规划

9月7日-9日,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顾问委员会庆祝建国60周年暨聊城规划发展座谈会在山东聊城举办。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任致远主持会议。山东省建设厅副厅长万利国、规划处处长李力,聊城市副市长蔡同民、聊城市规划局局长李新阁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原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司长邹时萌、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柯焕章、天津市规划局原局长赵友华、上海市规划局原局长夏丽卿、重庆市规划局原副局长陈材倜、广州市规划局原局长戴逢、施红平和上海市规划设计院原院长叶贵勋等顾问委员会委员及代表20余人出席了会议。

聊城市副市长蔡同民致欢迎词并介绍了近年来聊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构想、部署和成就。山东省建设厅副厅长万利国对山东省近几年的城市规划和发展建设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任致远副会长围绕我国城市规划60年来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他认为,我国的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建设在60年的风雨洗礼中经历了曲曲折折的不平凡发展,春风化雨,今日已经迈向欣欣向荣发展的新局面。城市规划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规划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规划的法规体系、法制建设和管理体制日益健全,规划的行业队伍也在不断壮大,规划已成为全社会认可和关注的重要职能和丰功伟业。我国的城市规划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规划机制、体制、理论体系、实践经验和管理模式,并实现依法行政。规划事业一步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感性到理性,走向成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我国规划工作者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分不开的。

柯焕章、赵友华、夏丽卿、叶贵勋、陈材倜、戴逢、施红平等委员分别针对自己城市在建国60年来的规划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巨大挑战,冲击与变化对自己的影响,畅谈了任职经历、切身体会和工作经验,并进行了感慨万千的思想交流。

尤其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在促进我国城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同时,对我国目前及未来的城市规划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对如何促进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邹时萌作了总结。他肯定了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顾问委员会在行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对专家们在新中国60年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中所作出的成绩表示了高度的赞扬,相信大家一定会继续支持规划行业的工作,为全面持续加强行业的发展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顾问委员会聊城规划发展座谈会上,聊城市规划局李新阁局长汇报了聊城市的规划发展概况,龙清杰同志从总体规划、水系规划、古城规划、城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汇报。顾问委员会委员们对聊城市的规划建设成就,特别是对聊城的规划编制工作成果和名城保护成就作了肯定,并针对聊城市规划建设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古城保护、运河文化和徒骇河生态建设等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回答了聊城市规划工作者提出的有关问题。大家一致反映,这次座谈会对促进聊城市的规划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篇3:聊城万合逆境之中求发展

日前, 聊城万合工业制造有限公司迎来了来自俄罗斯的客商———ALSI-Pharm公司谢尔盖先生一行3人来公司验收ZPYGS51型压片机, 经过严格测试, 设备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俄方标准, 此后双方就后续合作提出了详细要求。谢尔盖先生是聊城万合公司在2007年随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代表团访问俄罗斯时结识的客商。由于聊城万合独家生产的国家专利产品“亚高速压片机”性价比高, 引起了俄方客商的关注。通过第一台使用后, 得到莫斯科一家大型药厂的认可。谢尔盖先生又陆续订货。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 聊城万合公司逆势飘红, 2008年药机生产销售额和利润指标与2007年相比提高26%。这是聊城万合公司坚持科技创新、用户至上、质量第一的回报。“亚高速压片机”以其较高的性价比获得用户的首肯, 成为该公司创利的主要产品。2009年, 聊城万合正在积极开发大压力、大片径压片机, 以满足特殊市场的要求, 丰富压片机家族, 为中国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篇4:聊城发展规划

关键词:聊城市 中原经济区 经济发展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我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中部崛起的又一国家级规划力作。在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山东省聊城市被纳入中原经济区范围,这使得聊城从对外开放的“腹地”跃为“前沿”,由“内陆”变为“窗口”。

一、聊城加入中原经济区的意义

中原经济区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包含山东、山西、河北、安徽等省部分地区的综合性经济区,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区”四大经济区之后,由豫、鲁、皖、冀、晋,5省、30市、2县、1区组成的经济区域,区域面积为28.9万平方公里。2011年末总人口1.79亿,地区生产总值4.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13.3%和9%。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也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聊城作为山东的西大门,是中西部能源资源东引进入山东、山东产品和服务业西拓占领中西部市场的“桥头堡”,却“被边缘”于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之外。聊城虽然加入了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省级发展战略,但由于聊城市带动性产业少,传统产业比重大,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挑战,基础设施、资源等方面,与省会城市群关联度比较小,还没有完全融入经济圈的产业集群、产业链之中。

加入中原经济区是聊城第一次入围国家级发展战略,并且加入中原经济区后,聊城将享受国家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能够争取国家在聊城设立各类示范区、试验区、试点等,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保障改善民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等方面,也将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同时,在国家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形势下,聊城也可以依托中原腹地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区域内资源和产业合作,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粮食、蔬菜精深加工等传统产业上取得更大发展。

近年来,聊城着力打造生态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有色金属及金属加工、运输设备及零部件、基础化工及精细化工、轻纺造纸及食品医药、能源电力及节能设备、商贸流通及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及休闲度假等主导产业。这些产业,均在国家对中原经济区的扶持范围之内。加盟中原经济区后,可以依托中原广大的腹地进行市场开拓。

二、聊城市在中原经济区中的地位

(一)比较优势

1、独特的区位交通条件。聊城地处山东省最西部,与河北、河南接壤,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聊高速、青银高速在聊城境内交汇,德商高速、济聊一级公路正在建设,济聊轻轨、聊泰铁路、青兰高速和军民合用机场前期工作正在进行。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将进一步确立聊城全国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聊城作为山东东引西进“桥头堡”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独特的区位交通条件使聊城成为山东与中西部地区、京九沿线地区联系的枢纽,同时也为聊城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利用中西部地区的矿产、能源提供了条件。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河南、河北、山西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2、丰富的自然资源。聊城水利资源充足,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两大水系,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黄河流经聊城,南水北调工程从境内穿过。聊城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矿泉水和地热等资源。据地质部门勘探证实,聊城市矿产资源潜在价值高达3073.5亿元,占山东全省的6%,仅次于泰安、东营、济宁,居全省第四位,探明储量的有8种。这些资源大多未开发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将成为聊城后工业化时代的重要竞争优势。

3、显著的农业优势。聊城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聊城用不到全国1/1000的土地,生产了全国1%、山东1/8的粮食,粮食产量列山东省第三位。

4、较具竞争力的工业产业。聊城已形成了铜及铜加工、铝及铝加工、新能源汽车和精细化工等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近年来,聊城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500亿元,形成了茌平信发、高唐时风、东阿阿胶、中通客车、鲁西化工、祥光铜业等一批在全国同行业领先的企业集团。

5、迅速发展的商贸流通业和旅游业。近年来,聊城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冀鲁豫交界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地位。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独具“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齐鲁文化、燕赵文化、运河文化汇集于此,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聊城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在此规划建设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在聊城入围中原经济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显著的科教人才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科技和人才是关键。聊城有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聊城大学,有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还有东昌学院、山东工程技师学院、聊城高级工程职业学校和高级财经职业学校等中高等院校和完备的基础教育体系,有西安交大聊城科技园、九州国际高科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高层次创新平台,还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鲁西及周边地区优势明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不利因素

聊城属于山东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市相比,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层次、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差距较大。聊城的生产总值只占山东省的4.3%,地方财政收入只占全省的2.6%,明显低于全省6%的人口占比,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聊城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4.5亿元,而青岛是聊城的6倍,烟台、潍坊是聊城的3倍,淄博、济宁是聊城的2倍。聊城甚至比同时加入中原经济区的菏泽还少36亿元。聊城工业整体水平不高,优势产业的规模效益尚未完全显现,传统产业所占份额较大,生产的多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虽然据河南省社科院发布的《河南经济蓝皮书(2013)》统计,聊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在中原经济区的30个省辖市中仅次于郑州、洛阳,排名第三,但在这样基础下实现跨越赶超、率先崛起任重道远。

三、借助中原经济区,加快聊城经济发展的思路

聊城已经纳入中原经济区国家规划,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打造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也将聊城纳入省级规划。这样,聊城由过去的“被边缘化”,一跃成为国家和省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区,具备了“东融西借”的重大机遇,这在聊城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东融”,就是全方位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在融入发展中实现在山东西部率先崛起。“西借”,就是借助中原经济区这个国家级战略的大舞台,奋力抢占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制高点。

(一)做好发展规划,借力发展

聊城要借助国家发展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和政策,首先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实现公路、铁路、机场相互联通,以及公交、城铁的无缝对接。其次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中原经济区网络互通,资源共享。第三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接纳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及其中原经济区产业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城市建设方面,按照“双百”大城市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全面打造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提高聊城市城市品牌的效应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客商到聊城创业。

(二)突出聊城特色,协调发展

1、统筹“三化”发展,走工农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路子。在一个传统农业地区,率先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成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先行区。要发展现代农业,逐步建立起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地,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要围绕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及中原经济区市场需求,把聊城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充分利用省会经济圈及中原经济区的物流、会展、科技、信息和认证平台,以及聊城业已形成的种源农业、创汇农业、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全面提升农产品的竞争能力,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吸引济南等市及中原经济区城市在聊城建设大型生产基地、食品加工基地、农业休闲教育基地,真正发挥聊城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资源优势,把聊城由农业大市建设成农业强市。

2、加快工业化步伐,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着力改变过度依赖资源投入、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新能源、新材料、低碳绿色产业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和有影响力的优势品牌,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同时,对聊城本地有相对优势的企业,要支持其技术改造,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其在聊城经济建设中的带动作用。

3、在服务业上,突出抓好商贸物流业、旅游业。积极引进规模大、实力强、拥有知名品牌的现代服务企业,全面提升聊城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一是充分发挥聊城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使聊城市成为冀鲁豫交界处的重要商贸物流中心城市;二是吸引更多的商贸企业来聊兴业,提升聊城商贸业的规模和水平;三是整合聊城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把聊城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区,成为山东的“西花园”和“京津度假村”。积极打造以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为主要特色的“山东西部文化产业集聚区”,并利用聊城深厚的文化积淀,努力打造一批能够展现聊城风貌、提升聊城文化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区域,成为全国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三)加强区域合作,互利共赢

1、加强招商引资及对外经贸合作。充分借助国家对中原经济区财税、金融、投资、产业、土地等支持政策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世界500强到聊城落户;依托聊城市在能源、土地、劳动力资源及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对招商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各种会展、节庆活动,加强与外商的接触,争取外商来聊投资。

2、建立中原经济区共同市场,更好地推动聊城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区各市要相互开放市场,共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共同发展商品、资本、产权、技术、劳动力、房地产等市场,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地区封锁,共同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中原经济区自由流动。

3、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推进的路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形成生态循环、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效益型经济发达的区域,使聊城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四、借力中原经济区、加快聊城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中原经济区涉及5省30市2县1区,要实现合作共赢,必须建立中原经济区各成员市之间高层沟通机制及各级、各类经济区建设领导机构,定期研究建设规划,制定整体决策并进行督促指导。借鉴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等地城市群建设的经验,建立经济区各省市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区内高层互动,加强经济区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思路、区域发展政策、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情况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制约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各省市之间也可采用挂职锻炼的办法,定期交流干部,以相互了解情况、交流经验、增进感情,寻求合作发展的项目。建立中原经济区各种区域性行业组织,指导行业协作与配套发展,开展有关项目和产业的洽谈与合作,减少经济区行业内的恶性竞争和内耗。

(二)统一思想认识

要树立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观念,既要认清聊城欠发达的现实,承认差距,又要看到聊城的优势及与中原经济区各省市之间的互补、依存关系,主动搞好接轨,积极承接辐射,实现共同发展。要树立互利共赢的新观念,舍得在优势项目、优势产业上与经济区内其他地市合作,在协作中共赢,在融合中发展。

(三)优化发展环境

增强危机意识和压力意识,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就是竞争力和生产力的思想,在加强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进一步塑造“自豪、创业、包容、奋进”的聊城形象,聚起东融西借、跨越赶超的强大合力,促进聊城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N].河南日报,http://news.dahe.cn/2012/12—03/101800581.html

[2]杜希元.《聊城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已通过评审有望年内颁布实施[J].山东国土资源,2003(3)

[3]孙凌云.聊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0(18)

[4]孙凌云.聊城市融入山东省会城市圈问题研究[J]. 长三角,2010(6)

篇5:聊城发展规划

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聊城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迅速,出现了一批基础设施完善、运行机制良好、财务制度健全、服务规模较大、综合效益显著的合作社。为全面总结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对全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目前,聊城市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农机专业合作社238个(其中全国规范化合作社1个,省级明星合作社2个,获省级推进项目资金奖励合作社31个,符合“五有”标准合作社49个),合作社成员3148户,拥有各类农业机械6662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2161台,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械1774台(套),机库房面积2.8万余平方米,资产总值达3.2亿元。主要围绕农业生产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服务领域涉及农机作业服务、维修服务、农机培训服务、生产资料供应及农机信息咨询服务等。2011年全市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面积274万亩,农机服务总收入1.2亿元。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类型、管理方式、服务模式

(一)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四种主要发展类型

1、以农机站为依托的农机大户联合型。这种类型合作社依托的农机站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院落,机制比较健全,负责人大多为农机站长,有事业心、责任心,组织能力比较强,能够充分利用农机站本身的技术、人才、场地、设施和管理经验,吸引和调动农机大户投入机具设备和资金进行优势合作经营,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群体优势,提高了规模经营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2、由村干部牵头的农机大户联合型。这些合作社以本村机械为主,主要服务于本村及周边农业生产。

3、农村能人带动型。这一类型是由农村中经济实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牵头,把自己的亲朋好友及周边的农机大户组织起来,利用各自的机械自愿结合,共同服务。如尚店福迎农机专业合作社等。

4、农机企业领办型。这一类型为农机生产、维修、流通企业利用营销、技术、市场、资金等优势,以企业现有机械资产牵头入股,吸收农机大户、农机使用者等参加组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完全按照企业模式运行。如润发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山东润源农机装备公司领头成立的。

在这四种发展模式中,大户联合型合作社173个,占73%,能人带动型49个,占21%。在合作方式上,劳动资本合作型合作社119个,占50%,劳动合作型合作社107个,占45%。

(二)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管理方式

聊城市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均实行了成员带资或带机入股,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均制定了明确的章程和较为完善规范的财务管理、机务管理、维修保养、作业管理、安全生产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了组织机构,形成了社员大会大事决策、理事会日常管理、监事会负责监督的运行机制。

在运作模式上,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松散型,没有集中管理的场所,农忙作业时现集中;另一类型为较为紧密型,这一类型均建有标准化车库、维修车间、具有办公场所和独立院落。如临清润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茌平三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和阳谷华阳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机械由合作社统一调配、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统一维修保养;合作社统一联系业务,统一组织作业,统一收费价格、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提取公益金。其中,润发农机专业合作社还组建了技术部、业务部、维修部、财务部。

在利润分配上,按照比例进行分配,各合作社有所不同,总体上,80-90%分配给经营者,5-10%上缴给合作社,10%左右作为风险基金留存合作社用作以丰补歉或长期投资,滚动使用。

(三)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业服务模式 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聊城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不断拓宽领域,创新模式,主要服务模式有:

1、跨区作业。根据各地农作物成熟时间差,为进一步增加收入,各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组织作业队外出作业或组织成员参加由各县(市、区)农机局组织的小麦跨区机收作业队。2011年,全市有3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跨区作业队,参加跨区作业机械650台(套),作业面积54.8万亩,收入2450万元。

2、订单作业。入社农机户按照合作社章程,实行统一管理,由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机耕、机收、小麦免耕播种、农机深松、农田水利建设等作业合同,合作社统一安排成员实行统一作业。2011年,全市合作社共签订作业合同214.7万亩,收入2.8亿元。分别占作业总面积的78.4%,总收入的74.1%。其中,临清市农机深松整地全部由农机专业合作社实行,作业面积33.3万亩,收入2000多万元。

3、土地流转。农机专业合作社适应新形势下土地政策的要求,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农作物规模化经营。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000余亩,土地流转费用每亩700元左右。

4、维修服务。一些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自身维修技术优势,在对合作社内部社员提供维修服务的同时,也对外进行维修业务,并将维修服务当做合作社农闲时间的一项主营业务来经营。目前,全市对外开展维修业务的合作社37个,2011年营业收入269万元,其中维修业务开展较好的有阳谷县华阳农机专业合作社,东昌府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茌平县传师农机专业合作社等。

5、经营销售。一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业务特点,还从事经营销售活动,如经济开发区金舟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营销售各品种优良种子和各类标准化肥、高效无公害农药,农膜,杀菌等。阳谷县华阳农机专业合作社、东昌府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冠县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销售各类农机配件。

6、其他业务。如临清市福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调查了解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提高机具利用率,促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提高了农机利用率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使各家各户的机具组合到一起联合作业,既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买不起大机具的问题,又避免了重复购置机具,浪费资源,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

(二)提高了农机化发展水平

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发展致富能力强、技术先进的大型农机具,通过现场会、演示会,让农民群众真正看到了大型农业机械带来的好处,激发了他们的购机热情,促进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三)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的共同体。每个合作社都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保障措施,形成了“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机手”的安全管理新模式,由过去农机监理面向机手的安全管理,变成了农机监理对合作社、合作社对社员机手的管理,农机监理又全力配合支持合作社共同对社员机手的安全管理。这样,强化了安全生产,促进了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了安全管理效果。

(四)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

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广大社员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培训平台,使他们在技术上能够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惠,信息上实现共享,增强了标准化生产和协作意识,提高应对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等先进农机化技术,提高了农民种田科技水平。

(五)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合作社通过签订作业合同,实现连片作业,减少机车作业的空运转,降低了作业成本;又通过参加跨区作业,提高机械利用率,增加了成员的收入。据统计,经营较好的农机合作社社员人均利润3.9万元,一般都在2.7万元以上,高于非合作社成员收入20%以上。

(六)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农机合作社通过采用大机械、标准化作业,基本上实现了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使作物产量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四、聊城市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了广泛宣传。让农民和各级领导了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推进农机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组织基础,为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制定发展原则,明晰工作思路

在每年的全市农机局长工作会议上,市局都对合作社建设工作做重要部署,把合作社建设作为考核各级农机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任务目标,规范标准要求,并多次下发关于加强农机专业合作建设的通知,积极谋划,做好落实。在发展农机专业作合作社的过程中,坚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和农机手的意愿,不搞“拉郎配”,做到推动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切实引导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和诚信服务,推动农机服务组织优化发展。工作思路就是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引导扶持,利用现有条件,先试点,后推开,成熟一个,成立一个。

(三)加强政策扶持,及时指导服务

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了农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补贴资金向农机合作社倾斜,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承担规模化作业、机械深松等有关农机化项目,先后有3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了省局农机规模化作业项目,争取到奖励资金195万元。临清、茌平农机合作社承担了2011年农机深松作业补贴项目,获得作业补贴共计1200余万元。今年,市财政专门拿出资金用于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奖励,共奖励合作社6个,每个5万元。在合作社组建上,聊城市坚持农机部门搭平台、给政策,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列为农机购置补贴优先对象,重点倾斜,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扶持资金的支持,协调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建设用地、规划等方面提供便利。对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搞好新机具、新技术的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向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作业市场需求、价格行情、天气咨询等信息服务,使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四)注重培树典型,加强规范建设

近两年,聊城市农机局连续下发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方面的文件,提出了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对照“五有”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实打实,不断培养和树立规范化合作社典型。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进行现场参观,交流经验,形成了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进行现场观摩,相互学习借鉴

近几年来,我们多次召开合作社建设现场观摩会及学习经验交流会,组织各县市区农机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农机合作社负责人赴省内外多个地市参观学习,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学习经验。多次组织各县市区农机部门负责人对各县市区农机合作社建设进行观摩、评比、学习、交流,组织合作社负责人学习、培训近300人次,不断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五、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聊城市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各级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引导和积极扶持下,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规模小、实力弱、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短缺,始终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由于绝大多数合作社是近二、三年内新成立的,起步较迟,经济基础薄弱,共同积累少,另一方面合作社成立以后征用土地建机库等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和作业费用不能及时收取,甚至有一部分农机户是新买了拖拉机,合作社用于购置新机具和发展生产的流动资金难以为继,有的合作社是靠借贷购买油物料,有的地方借贷也较为困难,同时得到国家项目扶持的合作社毕竟只是极少数。所以低投入、低积累、高分配,“两低一高”的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形成预想和需要的规模经营、服务功能、设施配备和技术资源,严重影响着合作社的业务做强做大。

(二)用地政策不明确, 严重制约合作社发展壮大 当前,广大农民对发展农机合作社、实现大农机作业的优势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由于国土城建等部门对土地严格控制,而国家对农机合作社用地政策不够明确,使农机合作社征地十分困难,从而制约了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

(三)基础设施滞后,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有待完善 部分合作社没有标准化的农机库棚和维修设备,机具存放、保养、维修难度大,缺乏具体有效的管理制度,长远规划不足,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创新发展。

(四)管理不够规范,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不健全

部分农机合作社,在管理、生产、作业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缺乏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引领发展的带头人和具有较高农机操作、维修等技能的专业人才。有部分合作社是松散联合,社员带机入社,农忙时统一安排作业,实行单机核算,农闲时各自为战,组织化程度低。

(五)作业服务领域窄,经营规模较小

大部分合作社的服务领域主要在粮食机械化上,大部分为小麦和玉米的机耕、机播、机收等环节,缺乏向其他生产领域服务的能力。

(六)专业人才缺乏,合作社运行水平较低

目前合作社成员大多是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合作社的主要管理者也大部分是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知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搏击市场的能力还很有限,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2011年对东昌府区1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调查,有经营管理头脑,富有市场搏击经验,在农村担任村官的仅有4人,其余社长均是农机大户和农机手;从学历上讲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合作社理事长只占总数的20%。虽然有些合作社也聘请了技术人员,但也仅限于操作、维修技术指导,难以参与决策,真正懂技术会管理、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而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多数社员只关注“农田作业”,对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以及如何经营管理较少过问,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合作社,其内部事务往往由理事长一人拍脑袋决定,导致合作社的整体运作随意性较大。

六、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今后农机化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明确农机化发展的组织模式以合作社为主。对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注重引导区域布局均衡化,进一步完善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配套政策,把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制定扶持政策,强化建设指导

一是政策上予以倾斜。国家补贴资金继续加大投入和补贴比例,要在税收上少征或免征各项所得税,农田作业所需燃油供应上要予以一定的补贴,安排项目时优先考虑农机专业合作社。

二是用地上予以照顾。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归为农业用地,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解决合作社经营管理场所用地问题。

三是资金上予以扶持。对规模大、效益好、管理规范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信用贷款方面要给予政策倾斜,设立专项贷款项目。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健全运行机制

遵循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按照合作社建设“五有”标准要求,规范合作社建设,本着高要求、高标准的原则,确定一批示范社,通过示范社,引导广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作业规模,提高作业效益,不断提升农机合作社建设水平。

(四)引进培养人才,提高服务水平

应将引进、培养人才、提高农机手整体素质作为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举措,应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提升驾驭和拓展市场能力。要把人才培养作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硬件来抓,重点培养好领头人,把专业合作社的组织者、管理者纳入培训计划,加强文化理论、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与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科技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发挥他们在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中的骨干作用。制定培训计划,按区域、分季节、有重点地对所有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进行业务知识、经营管理等方面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参观、研讨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合作社管理人才、会计、技术人员等,为合作社的发展培养造就出一批实用人才,提升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整体水平,增强他们参与市场竞争,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

篇6:聊城发展规划

聊城地处鲁西平原,是山东省的西大门,毗邻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中、华北三大区域交界处,全市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2016年总人口达到580万。

聊城酿酒历史悠久,晋朝时期鲁西一带民间就盛行酿制屠苏酒,后为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等诸多名家所推崇,无数典籍所传载。宋代张能臣所著《酒名记》,记载了聊城又一名酒“莲花酒”。阳谷景阳冈上武松打虎,“三碗不过岗”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新中国成立后,白酒生产成为了聊城的支柱产业,为聊城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聊城白酒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出现了景阳冈酒业、卫河酒业、东阿酒厂、孟尝君酒业、冠宜春酒业等一批优秀企业,和一批区域品牌名酒。

聊城历来就是白酒消费大市,全市每年流通领域白酒销售额就达30多亿元。但在酒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暴露出行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是地产酒知名度较低,效益也不高,近三分之二的市场被外地酒所充斥,高端市场几乎全让省外品牌占领;二是品牌带动能力不足,企业个体不强,缺少能够引领聊城白酒走向全国的品牌龙头企业;三是产品差异化程度不高,在技术创新、品牌宣传、市场开发等方面,部分企业投入少、力度小;四是营销模式滞后,不少企业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单打独斗,形不成合力,难以充分拓展市场。与聊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和消费能力不相称。

聊城市白酒工业协会成立于2012年9月,自成立以来,协会不断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在引导行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技术质量、强化人才建设、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发挥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了聊城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协会成立后,立即对全市白酒生产企业进行了现状调查,并于2012年12月,协会通过地方代表团向聊城市人大会、政协代表会两会提出来关于《扶持地方品牌 加快聊城白酒振兴的建议》,两会都给予了回复,有关媒体及时跟进报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13年6月、10月,时任聊城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峰海,先后两次到山东孟尝君酒业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

2014年8月,协会通过深入调研,形成了《聊城白酒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调查报告,在聊城市委机关刊物《政策与研究》和《聊城通讯》发表,使各级领导对白酒行业目前的困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2015年6月,协会与市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向市领导提出《关于聊城白酒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为白酒行业的发展积极争取宽松的环境。

2016年4月12日,聊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景颜在景阳冈酒业调研时强调:虽然白酒行业形势非常严峻,但白酒的市场容量非常大,困难和机遇是并存的,企业要通过创新营销模式、过硬的产品质量和高品质的服务来抢抓机遇、谋求发展。并充分肯定了景阳冈酒业文化建设,对主导产品的营销模式提出了宝贵意见。

二是加强协会建设,努力做好纽带作用。

注重协会自身强基固本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好行业、企业、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聊城白酒协会每年召开两次常务理事会议,了解全市白酒生产企业情况,交流信息,分析制约聊城市酒类行业发展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每次会议都邀请有关部门领导或专家,针对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一事一议,提出工作目标和改进方案,积极为聊城白酒生产行业走出低谷找寻出路。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扩大协会知名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几年来,协会与企业多次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到聊城指导企业工作,分析国内外酒类市场发展形势,传授白酒酿造的新工艺、新方法,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等多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同时,协会组织会员单位到省内外发展较快的兄弟企业考察调研,在创新企业管理、强化品牌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企业文化等方面开展交流学习。

三是加强舆论宣传,树立协会良好形象.协会成立后,与聊城电视台合作拍摄了三集宣传聊城白酒工业发展成长的专题片,解说聊城白酒历史贡献,彰显企业的综合实力,展望聊城白酒行业的广阔前景,连续播放,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同时,白酒协会经常组稿,在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上宣传聊城白酒行业的发展,报道重点企业的突出事迹,介绍健康饮酒的小常识,为提高聊城白酒整体形象做出了不懈努力。

协会为加强信息服务建设,经过精心筹备,于2013年11月,“聊城酒网”正式开通,网站设有新闻资讯、政策法规、会员风采、产品展示等栏目。专人维护,充分做到发布及时、更新迅速、信息准确、服务到位的作用,力求全方位的展示、宣传、提升聊城市白酒行业的精神面貌和企业实力。

四是立足多办好事实事,增强协会服务功能。

随着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以来,聊城市白酒行业各种问题、矛盾和困难也集中交织出现,协会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始终把协会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建设作为协会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想方设法为企业办好事实事、服好务。

协会积极以各种形式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咨询、商品交流、品牌宣传等各项服务,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外酒类商品展销和业务洽谈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上级酒类协及有关部门会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企业开展的高峰论坛、新品品鉴会、建厂庆典、封坛仪式、促销会等活动

协会积极引导企业全力推进开展电子商务,与新媒体深度合作。鼓励企业打造专属定制酒,倡导企业与电商平台、大渠道合作,支持线上线下等新商业模式活动的开展。努力提高协会的影响力及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

五是强化质量和品牌意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2012年11月19日,白酒塑化剂超标事件曝光后,11月20日,协会立即下发了《关于对“白酒塑化剂超标”问题自查自纠的紧急通知》。12月6日在东阿酒厂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东阿酒厂改造经验,从原料入厂、白酒生产、贮存、包装和运输各个环节查找漏洞,防患于未然。同时,从行业自律开始,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管理、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等工作,狠抓产品质量,积极引导企业加快食品安全和诚信体系建设,重点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共同维护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积极倡导企业充分发挥聊城历史酿酒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水浒文化”、“运河文化”和鲁西历史名人典故中的酒文化底蕴,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白酒品牌,实现由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的跨越。

新年伊始,聊城市白酒工业协会将进一步发挥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作用,不断加强白酒协会自身建设,强化协调服务功能,在行业管理部门的领导下,为企业营造良好环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努力把协会办成“会员之家”,为推动聊城白酒产业快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足球pk的童年趣事下一篇:托福口语5个训练方法有效提升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