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解放军真残忍

2024-04-09

中越战争解放军真残忍(精选8篇)

篇1:中越战争解放军真残忍

残忍的战争作文

恶毒的飞机刚刚从天而过,上海火车南站早已是废墟一片。

这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中国上海南站的时候。

在车站候车的人们脸色苍白,汗水像豆子一样往下流。婴儿不停的哭,所有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恐惧。

突然,有人大喊了一声,“快跑呀!救命呀!日本人来啦!”。一下子,火车站一片混乱,人们到处跑。可这哪能比得过炸弹呀,顿时,火车站庞然倒下,许多人已经死去。 “妈妈!”,“我好怕!”,“救命!”……在这烟火下,这些声音随处可听。

其中有个三岁的小男孩,他坐在地上哭。他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一动不动,刚开始他还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转眼间,他的亲人就没有了生命,他再也不能撒娇了。那撕心裂肺的哭声真叫人心痛,我们有什么错,为什么要这样做?

过了一会,连天桥也支撑不住——倒下了。不仅是天桥,所有的建筑物都一样。上海到处是尸体,到处是硝烟,到处是血腥味。上海没有了繁华,只有残忍的战争。

我们要记住1937年8月28日这一天!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不幸,所以我们要和平!和平!

篇2:中越战争解放军真残忍

HEU杨杰

看完中苏和中越战争后让我获益匪浅,受益终生,深感中过共产党的力量之强大,无坚不摧,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险阻,并着实验证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句硬道理。这是共产党才能有的自信,有足够的力量与基础让她在世界之中占有一席之地,注定了其有朝一日必有非凡的成就与惊人的发展速度,从战争来看,所有战士的团结一致和无所畏惧,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我国领土的每一寸土地,他们都是好样的,他们都是祖国人民的骄傲,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坚实的铜墙铁壁,无所畏惧是他们的精神,保护祖国是他们嘹亮的口号,国家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他们奋斗的目标。他们誓死听从当的领导与安排,并深信不疑,相信在党的带领下,他们的行动一定会有所成效,而从党的方面看,党的有效指挥和正确的作战方针与措施也是成功的关键,作出正确的抉择,使用恰当的战术,用最少的生命与弹药去换取最大的胜利,而党做到了,正确的领导人发出正确的指挥,让战士能够打一场漂亮的数胜利仗。

看完后,油然而生的敬佩与崇高的志愿在我心中跌宕起伏,熊熊大火在我心中燃烧,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一员,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并且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来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若有幸加入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若有人比我更优秀而加入,而我应该向他们学习,时刻准备着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并不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要心中有党,走到哪里都有党的存在。而如今,社会动荡依然不断,钓鱼岛问题不断升温,南海问题更是捉襟见肘,而此时此刻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相信共产党,始终和党站在同一天战线上,而我们也可以发挥自身的作用为祖国和党分忧解难,而不是去给党制造麻烦,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从来都是不断完善与改进,从建立至今,经过了各种阻碍,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誓死保卫祖国的领土的完整性,一切问题,一切事端都会迎刃而解,各种大小的战争党都经历过了还会畏惧这点问题吗?相信党的力量,相信国家领导人的能力,相信我中华人民共和国,亿万人民的团结一致,相信我军战士的勇猛无敌,相信团结就是力量,相信党!

篇3:中越战争解放军真残忍

1 试验方案

1.1 试件设计

本试验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试件截面尺寸为100 mm×100 mm,试件高为300 mm,高厚比取3。混凝土配合比为m(水泥)∶m(水)∶m(砂)∶m(石子)=378∶185∶665∶1150。本试验采用“宝岛”牌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所用碳纤维布型号为UD0200,碳纤维布及配套环氧树脂粘结剂的性能分别见表1、表2,试件编号及主要参数见表3,试件尺寸与碳纤维布包裹形式见图1。试件的处理与纤维布的粘贴按照CECS 146:2003《碳纤维片材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规范》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混凝土方柱补强加固步骤一般为:构件表面处理→涂刷底胶→修补整平→粘贴纤维增强材料→养护固化→质量检查→防护处理→完成。

注:C0为参考试件;C1、C2、C3检验碳纤维布层数影响;CA2、CB2、CC2检验碳纤维布宽度和间距的影响;CA2、CA3检验碳纤维布层数的影响。

1.2 试验过程

1.2.1 试验装置及测点布置

试验在辽宁工业大学结构试验室600 k N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所有试件均为轴心受压。在柱子两端对称安装位移传感器,测量混凝土方柱的平均轴向变形,应变片测量纵横向应变,应变片布置示意见图2,每个试件共粘贴4个应变片,其中应变片1、3测量纵向应变,2、4测量横向应变,试件上端放一个荷载传感器测量荷载,通过YD-15型动态电阻应变仪自动采集,并绘出荷载-应变全曲线。

1.2.2 加载规则与数据采集

本试验按照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所有试件都采用分级单调加载,通过安装在试件顶部的600 k N荷载传感器进行试验荷载的测量和控制,试验前,首先进行几何对中,然后再进行试压,检查试件两侧的变形是否一致,如果差别较大,继续调整试件,待两侧的变形基本一致时,卸载归零后,开始缓慢匀速地加载直至试件破坏。

试件加载过程测量的主要数据有:(1)试件高度中间截面的竖向压应变、中间截面边长中点横向拉应变;(2)试件的轴向变形;(3)试验过程中观察碳纤维布的开裂情况及混凝土的破坏形态。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破坏形态

从试验过程和试件的最终破坏形态可以看出,各种形式碳纤维包裹的混凝土方柱的承载力都有一定程度提高,延性增大,破坏过程比未包裹纤维布的试件缓慢。

未包裹碳纤维布的试件,加载初期没有明显的变化,在达到比例极限点之前应力与应变成线性关系,应力超过比例极限点之后,可以听到内部的劈裂声,混凝土的变形迅速增加,在试件接近破坏前,首先在试件高度的中央、靠近侧表面的位置上竖向出现一些微小的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加,竖向裂缝往上和往下延伸,逐渐转向试件的角部,形成正倒相连的八字形裂缝。当荷载达到极限荷载的80%时,试件横向变形迅速增加,新的八字形缝由表层向内部扩展,中部混凝土向外鼓胀,开始剥落。当压力达到峰值荷载时,最终成为正倒相接的四角锥破坏形态,为混凝土压碎破坏,破坏较突然。

完全包裹碳纤维布的试件,在加载初期与未包裹试件的应力-应变关系基本相似,碳纤维布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当加载至约70%极限荷载时,开始听到内部混凝土开裂的声音;加载至约80%极限荷载时,混凝土柱中部开始鼓出,树脂上出现白色的裂痕,并发出“啪啪”的爆裂声,表明树脂已开裂,只有碳纤维承受拉力。破坏后发现碳纤维布片材与混凝土的剥离面上粘有大量混凝土碎粒,这说明片材和混凝土表面发生一定程度的剥离,核心区混凝土压碎,柱体呈“两头大,中间小”的沙漏形。从试件的破坏形式看,随着纤维厚度的增加,即加固量的增加,碳纤维布的破坏从中部纤维受拉破坏转变为角部附近的应力集中破坏,这说明虽然做了倒角处理,但在方柱的角部还是有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现象。尤其注意到,包裹1层碳纤维布的试件破坏爆裂性最强,破坏声音巨大,破坏时大量混凝土碎块蹦出。

条带包裹碳纤维布的试件,加载初期由于荷载很小,试件的横向变形也较小,碳纤维布几乎对混凝土柱没起约束作用,外观上没有明显变化;随着荷载的增加,试件的应变开始迅速增加,相应的碳纤维横向变形也迅速增加,加载到素混凝土的比例极限点以后,可以听到清脆的劈裂声,纤维条带间隔处混凝土出现竖向裂缝;继续加载,纤维布的应变开始迅速增加,加载过程中间隔出现树脂开裂的声音,试件破坏时,发现试件中部的条带在角部附近发生断裂。有的条带包裹试件的破坏是由于条带间隔处未包裹的混凝土被压碎丧失承载力所致。

2.2 承载力分析

承载力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无论是条带包裹,还是完全包裹的试件,其承载力都较素混凝土柱有一定程度提高,提高的幅度为3.6%~58.3%;纤维布完全包裹的试件比条带包裹的增强效果更加显著。粘贴1~3层纤维布的加固柱,其极限应力比未加固柱分别提高了15.1%、35.3%、58.3%,可见随着纤维布粘贴层数的增加,其强度提高幅度增大,所以,纤维布的最大有效加固量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与纤维布的加固量的匹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由CA2和CA3的承载力同样看出,对于条带加固试件,粘贴层数的增加,强度也随之增加,但没有纤维布完全包裹的试件提高幅度大。

本试验中,不同条带宽度约束的试件强度都有所提高,试件CA2、CB2、CC2的强度提高幅度分别为11.3%、3.6%、13.6%,提高最大的是条带宽度为60 mm的试件CC2,但是强度提高幅度与条带宽度的关系并无规律可寻,对于此种结果不排除包裹试件时的施工问题,有些试件受到了较强的约束、有些试件约束较弱,这种问题在条带包裹加固中更容易产生。在实际施工操作中发现,由于纤维布条带两边容易脱丝,条带宽度最好不要太窄,以免降低约束效果。

从纤维加固圆柱试件的相关文献[1,2,3,4]来看,纤维加固方形柱强度的提高幅度远不如加固圆形柱,说明即便将试件做倒角处理,但在试件的棱角处仍然存在应力集中现象,致使碳纤维布约束混凝土棱柱体试件的强度提高幅度远不如圆形柱。

2.3 应变分析

峰值应变的试验结果见表5。

通过绘制出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对比柱的破坏为突然的脆性破坏,无明显的下降段。从表5可以发现,加固柱的峰值应变比未加固柱的峰值应变要大(绝对值,下同),未加固柱的峰值纵向应变约为2000με;全包加固柱的峰值纵向应变约为3500με;条带包裹加固柱的峰值纵向应变约为2500με,说明碳纤维布可显著提高混凝土柱的变形能力,使其延性增加。

3 结论

(1)各种形式碳纤维布包裹的混凝土方柱都较未包裹碳纤维布的混凝土柱的延性增大,破坏过程与未包裹碳纤维布的试件相比缓慢。

(2)各种形式碳纤维布包裹的混凝土方柱的承载力都较未包裹碳纤维布的混凝土柱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提高的幅度为11.3%~58.3%。粘贴1~3层碳纤维布的混凝土柱,其峰值应力比未包裹碳纤维布的混凝土柱分别提高了15.1%、35.3%、58.3%,可见随着碳纤维布粘贴层数的增加,其强度提高幅度越大,所以碳纤维布的最大有效加固量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与碳纤维布的加固量的匹配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棱柱体截面转角处的应力集中问题,虽然已经做了倒角处理,但是角部还有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致使试件破坏大多由于碳纤维布过早被拉断。

(4)对于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棱柱体,应力-应变曲线过了峰值应力后,由于碳纤维布的不同加固量而可能出现应力缓慢上升、基本保持不变、缓慢下降3种发展趋势。

(5)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棱柱体的应力-应变曲线主要分3个阶段:第1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当轴向压力很小时,应力-应变曲线和普通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一样;第2阶段,当轴向压力不断增大,超过未约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时,棱柱体横向变形加大,碳纤维的应变发展进一步加快,碳纤维从未约束混凝土柱到约束混凝土柱的过渡阶段;最后,整个试件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横向变形不断增大,直至碳纤维被拉断,试件被压坏。

摘要:通过8组混凝土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研究分析碳纤维布条带宽度和间距等不同试验参数对约束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种形式碳纤维包裹的混凝土棱柱体的承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延性增大,破坏过程与没包裹碳纤维布的试件相比缓慢。

关键词:碳纤维布,混凝土棱柱体,条带宽度,间距

参考文献

[1]敬登虎,曹双寅.方形截面混凝土柱FRP约束下的轴向应力-应变曲线计算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05,38(12):32-37.

[2]周长东,黄承奎.玻璃纤维聚合物约束混凝土圆柱简化分析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1):65-68.

篇4:坦白有时才是真残忍

语芝的人生愿望一直很平凡,她对太浪漫的爱情没有憧憬,只希望嫁一个可靠的男人,养育两个孩子,共组一个安稳的家庭。

结婚多年,她从来没有怀疑过他。如果他说他有应酬,就算到半夜,她也从不会打电话查勤。她从不是一个有疑心病的女人。

某个周日清晨,她醒来,发现他垂头坐在床边。他昨夜有应酬,她也如往常一般没多问,但看他还穿着昨天上班的衣服,显然回来不久。

“怎么了?”

“有一件事我要对你坦白,”他的胡子没刮,使他看来有些狼狈,“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

她真希望他不要说下去。她很想假装这是一场梦,可是他还是无知无觉地说下去了。

“我爱上了一个女人……她是我同事,我们日久生情……我不是故意的……就很自然地走在一起。昨晚她告诉我,她要订婚了,嫁给一个刚认识的她不爱的人,因为跟我在一起是没有未来的。”

如果可以,语芝希望能捂住耳朵。

“她哭着要我让她走,我的心都碎了。可是我也没办法,因为我是没有办法抛下你们的……对不起,我辜负了你对我的信任,你可以原谅我吗?”

我不能。她听见自己的心里这么说。

他以为她会感动,而她没有原谅他。她没多说什么,要他搬出卧室到书房睡,在孩子面前假装不在意,行尸走肉般继续她的婚姻生活。是的,他曾有好几个晚上都深夜不归,她也曾在他的西装上闻到香水味,在他的衬衫上捡到过长发,但是她都没问,他凭什么坦白?

她宁可他什么都没说!那么她可以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

女人常说,喜欢自己的男人对她坦白。就算男人已坦白,还有不少女子喜欢东调查西打听,看看男人是否真的诚实无欺,是否对得起这份感情。所以,男人常误信,女人对他们是“坦白从宽”。

其实未必。女人的坦白从宽,多半指的是他们的过去,或他还没有完全决定跟她在一起时,他的二心。能既往不咎,不翻旧账的女人很少。能够真心原谅那些和她在一起后还出轨的女人更少。能够不计较自己的男人在她面前提起“我还爱上一个女人”的几乎是绝种动物,除非她哀莫大于心死。

篇5:解读战争传奇——读《解放战争》

由军旅作家王树增创作的《解放战争》(上、下集),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这部作品以近70万字的篇幅,全景展现了60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一幕战争传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20多万人民军队,凭着简陋的武器装备,对抗400多万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在近4年时间里,把国民党统治势力赶出了中国大陆,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说解放战争是一部传奇,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在内战爆发时,无论是在国民党内部,还是当时的国际舆论,都不看好中国共产党,认为国共决战的胜负没有悬念,共军不可能战胜国军。蒋介石当年就夸下海口,国民政府有信心在8个月到10个的时间内消灭共产党的军队。

战争初起时,国军的暂时胜利似乎也证明了当时许多人的预测。到1946年底,全国各解放区在国民党军的猛烈攻击下受到重创:长江以北的苏中解放区和豫皖解放区全部沦为敌后;晋冀鲁豫解放区先后丢失46座县城;张家口和承德地区一系列县城的丢失,使关内与东北地区的联系被阻断,同时也令共产党的中枢——陕甘军区的侧后受到严重威胁。蒋介石认为胜利在望,他对国军将领说,战场态势已明朗,共产党军队处于节节败退、处处被动之中,东北的林彪部,山东、华中的陈毅和粟裕部,华北的刘伯承、聂荣臻部和西北的彭德怀部,都已被压缩在狭窄的区域里,只要继续实施猛烈进攻,把他们切割成若干小股,然后赶进荒僻地带予以消灭已不容置疑。

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坚持以消灭和打击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为主,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扭转了防守避战的被动局面。1947年7月,尽管共产党军队取得了不小战绩,但毛泽东还是提出了一个较长的战争时间表,他说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五年来解决,要作长期准备,五年到十年甚至十五年。

而后来解放战争的结果证明,蒋介石和毛泽东都错了。国民党军一开始的猛烈进攻,最终并没有赢得胜利。而共产党军队赢得胜利的时间表也大大提前,在2年多的时间里就实现了大翻盘,最后是反败为胜。

60多年前的解放战争,所演绎的不仅仅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段奇迹,更是让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赢得战争胜利的历史轨迹。读《解放战争》一书,以今天的目光审视昨天的战争,会真切地感受到,人民的意志、人民的智慧和人民的力量,对这场战争的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民主与和平乃民心所向。抗战胜利后,残酷的战争催生了人们渴望和平的心愿,重建家园,建设新国家,是当时饱经战乱之苦的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强烈愿望。民主与和平已经成为人民大众的共识和呼声,社会各界都呼吁建立联合政府,实现民主建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凡符合民主与和平的就会赢得民心,而与民主与和平的历史潮流背道而驰的必将丧失民心。中国共产党在日本投降后不久,公开发表了《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指出抗战胜利后,“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

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并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建国总方针。中共的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迫于当时形势,蒋介石接连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的陪同下,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经过43天针锋相对的斗争,蒋介石被迫签订了《双十协定》。国民政府表面上接受实行民主政治、党派平等、结束国民党“一党训政”等原则,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和各项重要问题。但蒋介石拒绝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合法地位,妄图在“统一军令”和“统一政令”的借口下,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

1946年1月中下旬,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会议历时22天,由于共产党人的努力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与斗争,迫使蒋介石签订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章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后,共产党人为“中国即将走上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而高兴,过分乐观地开始商定参加未来联合政府的人选,讨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搬迁事宜。在签署《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后,共产党人积极行动,于1946年2月下旬,开始裁减军队,动员官兵复员,3个月之内复员和转业官兵达24万人。

而蒋介石却是假和谈、真内战,加紧运兵备战。国军整编只是作表面文章,把军改为师、师改为团,而人数还是原来军和师的人数。内战前,国民党召开军事委员会会议,制定向解放区全面进攻的计划。蒋介石在会上说:“我们回想这20年来,奸匪始终是本党唯一的敌人。从民国14年到现在,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本党纠缠鏖战,诚然是很凶顽的,很健斗;但他一切行动的结果,竟无意之间帮助了我革命彻底的成功„„革命是必须经过痛苦的,革命的过程愈痛苦,则其成功愈彻底,愈伟大!希望大家认识这个道理,以抗战时代的决心,来完成剿匪的任务„„”

抗战胜利,人心思稳,人民希望和平安定,盼望民主政治,蒋介石却逆历史潮流而动。1946年10月,《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就撕下和平的伪装,向国民党各部队发出密令,对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1946年底,在国民党军的步步进逼下,共产党所领导的解放区危机不断,困难重重,但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勇敢作战,坚决击退国民党军队的进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信,一定会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战争是人心向背的较量。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国共双方的决战与其说是在进行军事较量,还不如说是在进行政治较量,是在进行一场人心向背的较量。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也就选择了国家的未来命运,同时也使共产党人拥有了坚强后盾。事实上,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广大人民谋福祉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在创建新中国的艰难进程中,共产党人高举理想的旗帜前赴后继,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理想,为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而奋斗的理想,始终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坚定而真诚的拥护和支持。

解放战争期间,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王震面对衣服破烂、草鞋裹脚的官兵进行战斗动员时说,我们革命战士今天为什么这样苦?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身受的一切苦难,都集中表现在我们身上来了。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我们要咬紧牙关,奋勇作战,杀出一条血路,让中国人民永远摆脱苦难!诚哉斯言,为人民摆脱苦难、为人民利益而战的军队,没有理由不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期间,就有1万多条转运粮食、弹药、兵员和伤员的民船,跟随华中野战军穿梭于稠密的河网间。解放区的百姓在战火中不惧生死,不少人和官兵们一起倒在泥泞之中,倒在枪林弹雨之中。一位侥幸从战场逃脱的国民党军旅长在写给上级的报告中说,地方民众不问男女老幼皆为匪之军民,到处袭杀国军,我国军处处受袭,人人被俘,除少数外,无一漏网。

淮海战役的胜利,也向世人作出了人心向背的历史诠释。共产党的军队在淮海战役中投入的主力兵团与敌方相比并不占优势,但人民军队的背后却有500万老百姓的支持,有几百万辆小推车,往前线送粮食、送弹药,同时往后方运伤员。而国民党军队一律靠空投,从一颗子弹到一块大饼都要靠空投解决。人民心里有杆秤,人民在共产党人的心中有多重,共产党在人民心中就有多重。谁能赢得民心,胜利的天平就会倾向谁。

人民的支持是胜利之本。内战爆发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数量和武器装备等方面,与国军相比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就是这样一支弱旅,经过两三年血与火的战争磨砺,一跃成为一股有如神助的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强大军事力量。探究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秘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世界战争史上,还没有哪一支军队能像共产党军队那样,身后会有那么多的人民大众舍家支前,会有如此规模的作战后勤支援。当年在解放区的老百姓中,传唱着这样一首民谣:最后一粒米,拿去做军粮;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送到咱队伍上。

淮海战役期间,山东、中原、华中和冀鲁豫四个地区,就出动支前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转运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这些支前民工带着20万副担架,88万辆大车小车,30万副挑子,76万头牲口奔走在前线与后方之间。其中有一位名叫唐河恩的山东支前民工,手里有一根从家乡带出来的竹棍子,在5个月的支前途中,他把经过的每一个地方的名字都刻在竹棍上。跋山涉水行走千里,唐河恩和运输队把粮食交给解放军的时候,手中的竹棍上共刻有88个城镇和乡村的名字。

而在当时的国统区,因为官员腐败、分配不公、通货膨胀等,激起了极大民愤,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反对独裁、要求民主的群众运动蓬勃兴起。国民党及其军警频频使用武力,以暴力对付手无寸铁的国统区人民,想以此来挽救政府的信誉危机。结果适得其反,国民党政权被民心抛弃,国民党将全国的民心推向了共产党一边。

为人民打天下,共产党的军队愈战愈勇、愈战愈强。有一位外国记者在解放区采访后说,中国共产党人,从领袖到高级干部和高级将领,一概没有私人财产的概念。这名记者无法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当中,把士兵和军官相区分,因为他们的衣服是一样的,军装是一样的,补丁都是一样,吃的东西也是一样。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官兵,文化程度并不高,很多人还不识字,也讲不出什么理想信念之类的大道理,但许多人坚信,跟着共产党为父老乡亲打天下是最值得的,哪怕是流血牺牲。

在1948年那个冬天,在淮海战役的战场上,共产党的官兵和老百姓在一个大水缸里喝水,一个锅台上做饭,甚至在一张热坑上睡觉。而老百姓则倾其所有,不畏战火,不畏牺牲,心甘情愿地支持拥护共产党。有几位国民党将领被俘后在一起议论共军为什么打得好,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情报迅速准确,运用兵力恰到好处;二是战士勇敢善战;三是军纪严明,深得民心,处处得到老百姓的帮助。而对于国民党军来说,这三点恰恰相反。

在军事指挥方面,共产党一方善于用人、充分授权。中央军委在发给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电报中,强调在情况紧急时,一切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临机处置,不要请示。中央军委放手让前线指挥员抓住战机,果断决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参战部队达60万人,国民党军也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此役历时65天,人民解放军共歼敌55.5万余人,解放军官兵则有88818人负伤,25954人牺牲。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这一战役使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为3个月后的渡江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来自人民的解放军官兵,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下,还是在取得革命胜利的和平环境中,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革命本色。宁夏和平解放后,彭德怀在兰州看望马鸿宾。为迎接彭德怀,马鸿宾准备了豪华宴会,等了好久才看见一辆破旧的吉普车开到门口,车上除了司机外,只有一个表情严肃的共产党干部。此人拍拍身上的尘土从吉普车上跳下来,径直走到吸着水烟的马鸿宾跟前说,我是彭德怀。此情此景,令马鸿宾及其身后的绅士们不知所措,因为这些人看惯了西北军阀马步芳、马鸿逵的排场和威风,而眼前这个人民解放军的副总司令、西北几十万解放军的统帅,竟然没有一个随从,没有一个卫兵,没有笔挺的将军服,也没有挎着手柄上镶嵌着宝石的佩刀。在与马鸿宾谈话的时候,彭德怀没有一句谈及战争的话,只问了一些家庭琐事,以及老年人的养生问题。彭德怀也没有出席已为他准备好的盛大宴会,只是在马公馆的后室里,品尝了马鸿宾夫人和子女们亲手做的清真菜。

听任腐败的滋生蔓延,国民党军队从兴盛走向衰亡。回想当年,在1945年抗战胜利之际,国民党政权被看作是领导全国抗战胜利的功臣,蒋介石也被视为“民族英雄”。当时,美国援助的大量人力、物力源源不断地运往国民党手中,国民党的威望和实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是,从1946年6月以中原突围为标志的内战爆发,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占领了象征国民党政权的首都南京。国共双方六百多万的军队经过近三年的决战,竟然发生了惊人的胜负大逆转。

对于国民党的失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有过一段评述:国民党里的许多人是我多年的老朋友。平心而论,我对其中不少人是由衷地敬佩。我知道他们是一些正直的、有公益心和有教养的人。可是这个党从执政伊始就容忍了各级官员的贪婪受贿、懒散无能、搞裙带关系和派系斗争——一句话,那个被它推翻了的腐朽的官僚制度的一切弊端它都有了。抗战胜利后,为了集中军队和秘密警察的力量摧毁共产党,那些弊病变得更加引人注目了。政府逐渐失去了民众的支持,甚至失去了威望。

司徒雷登的评述较为客观公正。实际上,早在内战爆发前,国民党政权就已濒临崩溃。因为国民党的腐败堕落,已经严重威胁到它作为执政党的存在了。国民党是典型的独裁统治,只是在八年抗战中,因为民族危亡成为首要问题,国民党内部的腐化堕落由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随着抗战结束,国民党政府内部的贪污腐化之风如春风吹过的野草,迅速地滋生蔓延。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大员只关心接收。敌伪时期留下的巨额财产失去了主人,谁先贴上封条或是抢到手里,就属于谁的。于是,国民政府的各级行政大员和驻扎在各地军队的高级将领混杂在一起,开始了空前的资财侵占。那时候,接收成了致富的捷径,来自中央系统、行政系统、军事系统、地方系统,再加上行业系统的接收机构相继涌现。根据官方不完全统计,当时的接收机构天津有26个,杭州有28个,北平有32个,上海有89个。而所有被接收的财产和物资,全都进了军阀和大官僚的私囊。1948年底,国民党政权跨台在即,蒋介石面对国民党上百位高级将领,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在军事力量上本来大过“共匪”数十倍,制空权、制海权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论形势较过去在江西“围剿”时还要有利。但由于在接收时许多高级军官大发接收财,奢侈荒淫,沉溺于酒色之中,弄得将骄兵逸,纪律败坏,军无斗志。可以说,我们的失败,就是失败于接收。

接收之后,国民党的腐败日益严重。1947年陈诚地担任东北行辕主任后,发现东北国民党军存在诸多腐败问题。如军队在大城市私设留守处,这实际上是由各级军官派武装士兵看守的私人公馆或秘密住所。这些留守处养着军官太太或情妇,藏着军人贪污或是抢夺来的财物,同时还经营着各种各样的生意。东北国民党的每一支作战部队在大城市都设有留守处,上到司令、军长,下到营长、连长,仅沈阳市里为留守处服务的官兵就有2万5千多人。随着内战规模的扩大,国民政府的军费开支已占全部收入的60%以上,沉重的战争负担带来了空前的财政压力。而经济恶化又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47年,国民政府财政收入为法币14万亿元,而支出却高达43万亿元。转嫁巨额赤字的办法,一是向民众增加捐税,二是大量印刷纸币。货币大量发行则引起物价飞涨,物价平均价格达到抗战胜利时的6万倍。曾有人推算过国民政府发行100元法币的购买力演过变程:1937年可以买头牛,1945年可以买两个鸡蛋,1946年可以买六分之一块肥皂,1947年只能买到一颗煤球,到1949年春,则只能买到50万分之一两的大米。至此,国民政府的信誉极度下降。

尽管有占国民政府全部收入60%以上的庞大军费开支,依然无法挽回国军军事作战的败局。美国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在一份工作总结中,对国民党军的军事失利作出了总结。他说,自我抵达中国之日起,就没有一场战斗是因为缺少弹药或装备而失败的。在我看来,他们的军事失利,完全归咎于那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糟糕的领导能力以及其他许多毁灭斗志的因素。是这些东西使得部队完全丧失了作战意志。

实事求是讲,国民党军中有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许多人在抗日战争中战功卓著,像李宗仁、陈诚、白崇禧、孙立人、卫立煌、杜聿明、薛岳、宋希濂等人,都是抗战时期为人称颂的抗日英雄。而在解放战争中,有的人要么战死,要么被俘,要么因败仗而黯然失色。这些国民党将领个人沉浮的历史告诉人们,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与一种腐败没落衰弱的势力捆绑在一起,个人纵有万般能耐也无法扭转败局。

到了1949年,与日落西山似的国民党不同,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如初升的太阳充满生机和活力。在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毛泽东满怀豪情地说,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在我们的敌人方面也不怀疑了„„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新年献词发表后的3个多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的楼顶。跨过长江的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横扫敌军,一年后就把国民党残余势力赶出了中国大陆。

读《解放战争》一书,让人时时感受到一种信仰和精神的力量。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往无前的革命豪情,是弥足珍贵的,也是值得后人传承和弘扬的。

读完《解放战争》,不禁令人掩卷沉思。解放战争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因信仰理想不同而引发的一场内战,可谓是兄弟阋墙、同室操戈,实在是中华民族的一场大悲剧。《解放战争》一书,既剖析了悲剧发生的原因,也让读者看到了战争的创伤,数百万人卷入内战,无数同胞为之付出了鲜血和生命。战争的创痛应该铭记,内战烽烟不应再起,我们讴歌战争的胜利,是为了避免战争,是为了今后不再有战争。

篇6:解放战争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解放战争》编排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八课,是单元之末。解放战争对我国人民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标志着中国近百年屈辱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一个崭新的中国的诞生。在教材中具有画龙点睛的地位。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作了如下的要求: 1)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教材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地位和课标要求,确定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识点: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技能:

1)通过对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国民党采取的“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从而使学生领悟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

2)利用图表法引导学生归纳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阶段和概括,使学生们联想到政治学上的一个规律——事物的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屈辱历史的终结,是建立独立自主新中国的开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内战背景(国际国内形势、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认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使学生认识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阅读材料、获取有用信息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3)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利用巩固性原则和比较法引导学生回顾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使学生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学习,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深刻的感觉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只有这样的政党采取的政策和方针才能得到人民真正的拥护。

从原因上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从史学的角度理解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必然。

4.重点、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说学法

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著作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与生成性。

四、说教法

讲述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的历史史实更加具有生动性)、问题探究法(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在学生自主的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理解知识点)、讨论法(针对本节课程的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从而加深了对本节难点的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潜伏》的片段,让学生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策略和心理状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余则成会背叛国民党而加入共产党呢?这样带着问题,而导入今天的解放战争的学习。

2.新课讲解

(1)内战爆发

运用教材内容,并适当补充材料,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1)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原因。引导学生阅读后,分析国内国际形式及矛盾变化和国共两党力量对比,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式以及各种力量的斗争。

2)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对毛泽东赴重庆谈判这一行动的看法,认识国共两党谈判的原因,从而认识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和平诚意以及毛泽东为民族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的英雄气概。

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协定内容和谈判结果,认识重庆谈判使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扩大,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

3)政协会议 联系引言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认清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反动面目。4)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借助内战爆发形式图,以及战争初期敌我力量对比图,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形式,分析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掌握国民党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的变化。(2)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结合教材“资料回放”中的材料,明确我军第二年作战任务。展示敌人重点进攻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探究解放军战略反攻方向。2)三大战役

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制表归纳三大战役概况。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战役迅速胜利的原因,理解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组织学生探究北平和平解放对当时和今天北京的发展的意义。(探究活动)(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和谈

通过对北平和谈和重庆谈判背景的不同,说出北平和谈的过程和结果,认识渡江战役的必然性。

2)渡江战役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播放电影《渡江战役》片段,使学生了解战役的经过和结果,认识渡江战役的重要意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和思想三个方面理解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对比民主革命时期各阶段斗争的结果,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3.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动手制表总结本单元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史实。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篇7:解放战争教案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中国土地法大纲》;土改总路线;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及胜利原因和

意义。

思想教育:1.解放区的土改具有极大意义,是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2.三大战役是空前的,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能力培养:1.分析《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共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分析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选择原因及具体过程,培养学生把握历

史进程的阶段性、全面性。

[重点难点]

重点知识: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

难点知识:土改政策的改变;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三大战役的进程及胜利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情况。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解放区的土改 时间:1947年

内容:

意义: 一亿多农民获得土地;

调动了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是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思考:自1931~1947年来,中共先后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政策?主要原因是什

么?各有何意义?有何认识?

(提示:主要原因: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认识:中共的政策具有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的原则。)

二、战略反攻

标志:1947年6月,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方向:中原地区。情况:(略)

意义:扭转了全国战局,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思考:为何反攻方向选择在中原地区?

中原地区敌人力量空隙;(主力在陕北、山东)

大别山地区是老区,群众基础好;

中原地区战略地位重要。

引用课本61页材料,分析:人民解放军第二年的任务是什么?主攻方向?具体情

况怎样?有何意义?

三、战略决战的胜利 1.战略决战时机的成熟:

(数量、民心、装备、士气、后方、战略上)

2.三大战役的概况:(略)播放电影三大战役的片段。

3.意义:是空前的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基础。

分析:三大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主要原因)中共地下党和革命群众的努力;

中共战略方针的正确; 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小结]:(略)[作业]:

一、选择题

1.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土地分配办法是()

A、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按阶级成分分配土地

C、按实际劳动力分配土地

D、按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标准分地

2.人民解放军在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征是()

A、内线防御为主

B、内外结合,外线反攻为主

C、内线相持为主

D、内外结合,外线决战为主

3.人民解放军之所以把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其直接原因是由于这

一地区()

A、群众基础良好

B、国民党军队防守力量薄弱

C、有利于进行大规模的运动战 D、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

4.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其中

“转折点”是指()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B、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

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全议召开

5.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一诗中说:“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根本原因是()

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正确

D、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二、材料题

材料1 没收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种方法分配之:①分配给农民个别耕种;②分配给农民共同耕种;③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一切土地,经

苏维埃政府没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中共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

材料2 没收一切私人的或团体的──豪绅、地主、祠堂、庙宇、会社、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苏维埃政府公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及其需要的贫民使用。

──中共1930年《苏维埃土地法》

材料3 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为得抗不交纳。

──中共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材料4 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使全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中共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回答:

①比较材料1.2,指出材料2中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

②比较材料2.3,指出材料3中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

③比较材料3.4,指出材料4中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结果?

④综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基本特点。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B 5.D

二、材料题

①材料1实施的是土地公有制,具有社会主义土地革命的性质;材料2没收地主土地,保留农民的土地私有,具有资本主义土地革命的性质。

结果: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积极参加红军,支援革命。

②材料3有条件地保留了封建土地制度。

结果:减轻地主剥削,改善农民生活,提高抗日积极性,联合开明地主一致抗日。

③材料4是消灭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结果:翻身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可靠保证。

④依据: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

篇8:中越战争解放军真残忍

某电厂#4机组于2006年10月投产。锅炉为上海锅炉厂设计制造的SG-2012/25.4-M954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炉, 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平衡通风、全钢架悬吊结构Π型露天布置、固态排渣锅炉。空预器是利用锅炉的排烟热量来预热燃烧用空气的换热器。

2 空预器主电机跳闸事故实例

8月8日12:00, 负荷490MW, 4A空预器主电机跳闸 (辅电机已脱落并停电) , RB动作。4A空预器入口烟气挡板联关 (#4挡板就地关闭, 远方显示开启) 。8月13日07:13, #4炉4A空预器跳闸, 空预器副电机不能备用。就地投入气动马达。07:18#4炉4A空预器主电机强合成功。8月19日18:13, #4炉负荷528MW, 4A空预器主电机跳闸, RB动作。就地检查主电机开关接地保护动作报警, 检查#4炉MCC 4A空预器主电机抽屉开关接触器跳闸, 空气开关正常在合, 马达保护器故障灯报警, 查看马达保护器故障记录为“A相接地故障跳闸”, 接地电流630%Ir (额定电流70A, 接地电流441A) 。对电缆外绝缘磨损处进行包扎, 测量电机及电缆绝缘正常, 恢复电机接线盒, 恢复送电, 复归信号后启动空预器主电机成功。

3 原因分析

(1) 对8月8日跳闸原因分析。1) 4A空预器停运的原因为主电机过流跳闸, 辅电机、气动马达失去备用。2) 4A空预器主电机过流跳闸的原因为空预器辅电机永磁调速型联轴器损坏, 卡在减速机平台处, 造成阻力矩过大。3) 空预器辅电机永磁调速型联轴器损坏原因, 为磁力联轴器减速箱侧从动永磁体支撑轴轴承损坏, 发生晃动, 和辅电机侧主动永磁体发生碰磨, 损坏。4) 引起空预器辅电机电磁离合器永磁体轴承损坏的原因为空预器辅电机刹车控制电磁线圈损坏, 启动时刹车装置脱不开, 电磁离合器振动大导致的。5) 气动马达合不到位的原因, 为启动马达推送装置键松动, 固定键的内六角螺钉有一颗脱落, 中间一颗松动脱出一部分, 导致螺钉将推送装置卡住, 无法推入。引起螺钉松动的原因是磁力联轴器振动导致的。6) 4A汽泵跳闸原因, 为4A汽泵最小流量阀机械快开阀犯卡, 排气慢, 导致最小流量阀开启慢, 汽泵出口量低保护动作。

(2) 电气专业综合7月15日-8月19日5次跳闸情况原因分析:1) 现场工作情况。对4A空预器更换下来的马达保护器进行了系统的实验, 证实马达保护器保护能可靠动作, 面板显示的故障信息正确。但查询马达保护器故障记录, 发现故障记录顺序有误, 且有一条故障记录错误;查看硬件得知, 影响记录事件电路的电池等元器件未焊接, 没有故障记录功能。其他同批次马达保护器存在相同情况;检查#4发变组故障录波器记录无故障时刻报文, 跳闸时无法判断有无故障电流;打开马达保护器出口继电器检查节点光滑, 无放电现象, 排除误出口的可能;打开接触器检查节点有轻微拉弧情况, 属于正常起停拉弧引起, 排除接触器拉弧短路的可能。2) 4A空预器跳闸原因分析。综合多次故障的现象和处理过程, 跳闸原因推断为:每次设备跳闸时下雨或空气湿度大, 且现场环境存在粉尘和设备存在震动情况, 结合8月19日电缆磨损接地击穿情况, 推断为各次跳闸都是因为电机侧电缆瞬间接地引起, 且每次接地故障出现后因为接地点拉弧后烧掉接地部分, 设备再次投入运行后长期磨损, 再次出现接地。

暴露问题:1) 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未认识到电机振动对电缆外绝缘造成的影响, 没有在电机侧电缆套管处检查电缆磨损情况的措施, 在长时间振动摩擦作用下, 电缆外绝缘破损, 加之各次跳闸时时值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大、造成接地故障, 保护动作跳闸。2) 电气专业针对设备跳闸问题分析不充分, 重视不足, 存在疏漏, 在事件发生初期未找到导致设备跳闸的真正原因, 导致设备发生多次跳闸。3) 应急意识不强。对现场异常情况严重性估计不足, 存在侥幸心理, 在空预器辅电机振动变大初始阶段, 未及时主动采取措施, 消除隐患, 导致设备异常扩大。

设备缺陷管理不到位。辅电机抱闸线圈未接线及损坏缺陷监督不到位、#4烟气挡板开关状态远方就地不一致缺陷暴露不及时。备品备件准备不充分。空预器作为十分重要的辅机设备, 辅电机电磁离合器、抱闸线圈等无备品。

4 防范措施

(1) 机组检修时, 对所有电机侧电缆套管处进行检查, 做好防磨措施。

(2) 检修时检查紧固电机接线盒底座螺丝, 防止运行时振动松动。

(3) 对#4机锅炉MCC马达保护器恢复故障记录功能。

(4) 检修时, 更换备品电机, 对原4A空预器电机轴承、端盖等进行检查。

(5) 现场设备发生异常后及时组织设备异常原因分析, 找出异常根源, 制定并落实防范措施。

(6) 做好空预器电磁联轴器、抱闸线圈等备品储备, 做到随时备用。

(7) 利用机组检修的机会对空预器减速机、电磁离合器、气动马达等进行检查更换工作, 严格验收程序, 做到良好的设备备用状态。

(8) 针对现场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分析、评估, 制定应急处理措施, 及时进行处理。

(9) 检查4A电除尘布袋受热损伤情况, 做好更换准备。

(10) 制定异常防范措施, 增加检修项目验收点, 防止空预器辅电机抱闸线圈烧损, 定期检查线圈直阻, 保证线圈可靠备用。

5 结束语

此次设备异常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检修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多次接地跳闸都未引起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吸取教训, 注重每个细节, 严格要求工艺和技术措施, 确保机组稳定安全运行。

摘要:目前, 全国多数火电机组的空预器设备可靠运行关系到机组的稳定运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几次空预器系统的故障作出科学系统的分析, 从而找出具体的原因制定可行的防范技术措施, 以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空预器,设备异常,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孙健.火力发电厂回转式空预器优化改造[D].华北电力大学, 2015.

上一篇:《驳回商标注册申请复审申请书》正文_知呱呱网下一篇:梁实秋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