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享一片蓝天国旗下讲话稿

2024-04-26

同享一片蓝天国旗下讲话稿(精选6篇)

篇1:同享一片蓝天国旗下讲话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4.10班的张锦雯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共享一片蓝天》。

同学们,当我们一天天背着书包来到校园,当我们一次次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并没有觉得这个世界有什么不同。我们能够唱歌,能够欣赏音乐,还能在美丽的校园里读书……我们是幸运的。可是,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他们永远看不见花儿的笑容;永远听不到鸟儿的歌唱;甚至永远都没有“站起来”的权力,他们就是残疾人。

据统计,我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其中有很多跟我们年龄相仿的残疾儿童。他们带着残缺的身体在这个世界上艰难地生活,忍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他们哪怕要取得一点点成绩,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他们在克服自身困难的同时,还需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更需要健全人的理解和帮助。

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也就是昨天,是全国助残日,让我们每个人都牢记这个日子,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给残疾人朋友多一点友善的目光,多一声亲切的问候、多一次悄悄地让道、多一回主动地让座……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让温暖的阳光充满在他们的周围!大家手拉手,齐努力,为残疾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让残疾人跟我们共享一片蓝天!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2:同享一片蓝天国旗下讲话稿

下午好!

今年5月18日是第24个“全国助残日”,(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同学们,当你每天迎着朝阳,走进海子中学的校门时,你可曾想到在我们周围有一群人却要依靠冰冷的轮椅度过人生的每一天;当你和爸爸妈妈齐聚在电视机旁,共同欣赏精彩的节目时,你可曾想起你周围还有一群人却连仰望蓝天也是一种奢望;当你和小伙伴在音乐中感受美妙的音符时,你可曾想到在我们身边还有一群人永远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

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残疾人,他们带着残缺的身体在这个世界,忍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经历过无数的磨难,但他们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顽强地生活着。作为健康人的我们,对残疾人又了解多少呢?又为他们做过什么呢?他们的学习,生活又存在那些困难呢?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同学们,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我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让我们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传统美德,大家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关心、爱护、尊重残疾人,让残疾人跟我们共享一片蓝天!

在这样这些日子里,我校将继续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全校师生捐款率达到百分之百,共捐款3193.50元。这些捐款有一部分同学们,我们是幸福的,让我们行动起来——“小手拉小手”,每人只要“少喝2瓶矿泉水”“少吃2支冷饮”,就能为身边的残疾儿童带来希望!

除捐款活动,我建议各班班主任利用本周的晨会时间开展以下活动:

1、老师或学生在全班讲一个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

2、班主任引导学生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从中感受自己是幸福的;

3、本周不吃或少吃冷饮或零食,节约下来捐给残疾儿童;

4、关心帮助身边的残疾学生做一件事(202班 腿有残疾、行动不便)

篇3:同享一片蓝天国旗下讲话稿

笔者前些日子看过一张照片:一个六七岁女孩, 趴在课桌上, 蓬乱的头发, 无色的面孔, 但那双眸子直射向前方, 将心中的迫切感与强烈的愿望融入了深邃的目光之中, 仿佛要穿透眼前这一切尽是破瓦断砖的土地, 用手中紧握的笔将这种渴求转化为生命的反抗与追求。天使一般的女孩, 在那众山重叠围绕的山区里, 用她明亮的眸子, 用她脱漆的铅笔, 呼唤着, 竭力地叫出心中美好的梦想——我要上学。他们因无法上学而扭曲了自己的命运, 而这又不免令人担忧起他们的未来, 并且也从中引发了一个全国性的难题——西部贫困地区孩子的就学问题。

二、东西部孩子就学现状特点与主要问题

1.东西部孩子就学现状差异度及其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但东部人口稠密, 西部稀疏;东部经济发达, 西部落后。这使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程度等均有很大的差异。一边是霓虹灯闪烁通宵的城市, 一边是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的高原。但想让中国更好, 更快地发展, 就必须让东西部人们共同作出努力, 消除这所谓的天壤之别, 否则这样不平衡的发展趋势只会扩大两地的差异程度, 不仅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性, 而且还会影响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也势必影响国家向科技化社会与现代化社会前进的步伐。

2.东西部孩子就学现状差异原因

至于使我国东西部产生如此大的差异, 原因很多:

(1) 自然因素。

如气候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 会带来充沛的雨水, 这种气候条件,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而西部则相反, 缺水, 炎热, 常有沙尘暴的出现, 无法很好地种植庄稼, 发展农业生产。

地形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 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则海拔较高, 以高原、盆地为主。人居环境两者差异明显。

(2) 社会、经济因素。

如交通方面, 东部的交通网络十分发达, 西部某些地区地交通却还处在一种原始状态。没有良好的交通就无法促进经济的交流, 提高人民收入, 从而根本上无法解决贫困孩子的就学问题。

人口方面, 中国这一世界上人口大国, 她不仅人口众多, 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一线以东, 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4%, 而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43%, 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一线以西, 人口数量只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 而面积却占全国总面积的57%, 人口比较稀少。

(3) 其他因素。

如思想方面, 由于缺少与外界思想上的沟通, 西部地区有许多人仍旧抱着老祖宗的观念, 毫不厌烦地过着与从前一模一样的生活。不了解学习的重要性, 没有认识到“知识能改变命运”的真正内涵。

所以说, 东部地区不仅具有平原广阔, 气候较为湿润, 土壤肥沃等有利于发展种植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而且该地区交通、通信、教育发达, 城市众多, 人力资源丰富, 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 不单大部分地区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 而且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差距较大。

3.东西部孩子就学现状主要问题存在的严重性

由于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双重因素, 导致了西部地区贫困孩子无法像东部地区的孩子那样学习, 反而被迫地辍学, 没有办法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 只能无奈地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劳累地过完自己的一辈子, 这导致我国偏远地区每年流失的学生人数高达400万人, 其中因贫困而失学的学生竟占了四分之一, 可见现实的情况是多么地严重啊。

三、解决东西部孩子就学问题的基本对策

1.支援落后地区

这应该是一个国家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国在这一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提高人民的经济收入。于是, 我国投入巨资开发西部, 进行了许多项西部大开发工程, 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又如, 2011年11月30日《都市快报》中国新闻B01版中报道:我国农民扶贫新标准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 去年标准是1274元。农村贫困人口上升到1.28亿。

针对这一现状,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说, 当前, 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他指出, 到2020年,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 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 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扶贫资金, 从2001年的127.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49.3亿元, 10年累计达到2043.8亿元。

温家宝说, 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 (2010年不变价) 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 (1196元) 提高了92%, 比2010年 (1274元) 提高了约81%。

按照2010年年人均收入1274元的扶贫标准, 截至2010年年底, 我国农村共有扶贫人口2688万人 (按照2000年标准, 当年年底贫困人口是9422万) 。按照新国家扶贫标准2300元, 我国贫困人口增至1.28亿人, 占农村总人口的13.4%, 占全国总人口 (港澳台地区除外) 的近十分之一。

温家宝说, 要全面推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 将六盘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 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并在武陵山片区率先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对这些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 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 国家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要优先向符合条件的特困地区安排。

温家宝又说,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在连片特困地区的680个县 (市) 试点。建立定点联系机制, 每一个片区由一个中央部委负责具体联系, 督促指导片区规划的实施。今后一个时期, 国家新增社会保障投入要向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倾斜。

2.直接对待就学问题

我国要完善奖学金制度, 免去或减少各类杂费, 减轻贫困家庭支付教育的费用, 并呼吁各界人士来资助贫困学生。让他们和普通学生一样, 可以快乐地听着写字时发出的沙沙的响声, 可以通过知识来不懈追求自己所确定的人生理想。

总之, 笔者希望社会能更关注这些贫困学生的心理发展, 不要让狭窄贫瘠的土地困住了他们的心, 对他们造成精神上的压抑与痛苦。纠正他们以前对学习和知识的错误看法。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对知识的渴求, 进一步将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知荣耻、明事理的一代新人。

最后, 衷心祝愿东西部所有的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

摘要:通过对东西部孩子就学问题的探究, 了解中国东西部孩子就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进而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西部孩子就学问题, 让所有学龄儿童同在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这样对促进全国稳步、健康、协调发展, 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东西部孩子,就学现状,基本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富喜, 林炳耀.新世纪山东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地理科学, 2005, 25 (3) .

篇4:同在一片蓝天下

一、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对比

2008年12月,金东区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举行中小学生合唱比赛,这是对全区中小学合唱教学的一次大检阅。接到通知后,我想了解一下学生的积极性,我问学生:“12月底区里要举行合唱比赛,你们说,我们要不要参加?”“当然要。”9个班的同学都一致赞同参加比赛。从孩子们坚毅的眼神里,我感觉到农村学生渴望参与音乐活动,渴望展现自我风采的一面。这一点与城区学生毫无差别。于是,我抓住这次机会,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培养潜质。

首先,向学校递交了训练计划。

1.召开班主任会议。明确了学校与班主任的密切配合与支持的具体内容。

2.告家长书。让家长知道有这么一个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3.训练时间安排。明确制定了训练的时间、地点。

4.纪律。制定了严明的纪律与奖惩措施。

其次,选歌。

选择什么样的歌曲参赛是本次探索能否成功的第一个关卡。经过反复比较、试唱、征求意见,最终选择了《我的小鸡》和《茉莉花》作为参赛曲目。

《我的小鸡》是一首捷克的少儿歌曲,活泼,幽默,对激发学生兴趣会起作用。《茉莉花》有很多版本,根据对歌曲的理解和结合学生的歌唱基础,选定一个版本后进行了改编,开头加了引子,中间改变了节拍,把四拍子改成三拍子,符合学生喜欢轻快活泼的需求。第一个关卡过去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再次,排练。

“合唱”旨在“合”字,要求合唱队员的声音合,要像是一个人的声音;要求指挥、钢伴、所有合唱队员之间要有默契,如同一人在表演。我在统一学生声音上花了很大的功夫,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出适合学生的发声练习曲,使学生能迅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歌唱的感觉。另外,事先详尽备课,做到每处每点的音乐处理都能符合主题表现需要。由于时间紧,我采用边学歌曲边作音乐处理的方法,这样歌曲学会了,每个关节点也处理好了。

最后,演出。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登台表演,所以能感觉到她们非常紧张。我一边和孩子们说着笑话缓解紧张情绪,一边让她们闭上眼睛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回忆老师对歌曲的要求。告诉他们其实我们能勇敢地站在这个舞台上,就已经成功了,不用在乎名次。轮到我们上场了,学生的表现很出色,我为他们骄傲。

当初考虑到农村中学训练次数有限的特殊性,我在总训练计划的基础上又细化了方案。制定了周密的训练进度和每一次的训练计划,明确每一次训练要达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安排符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每次训练都达到了预期效果,而学生对歌曲的喜欢程度和参赛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而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我基本上采用与城区学校差不多的训练方法,发现农村学生在音乐素质各方面接受程度与城区学生一样的准确、快捷。2008年12月26日下午,在金华市人民大会堂的合唱比赛中,我们获得了初中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农村学生对音乐素质方面的自我评价

原先我一直认为,虽然城乡学生音乐素质方面差距不大。但农村学生心理会不会有自卑感?会不会觉得自己不如城里学生呢?经过和学生们的接触、了解,发现我错了,农村学生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师:“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觉得自己在音乐素质方面不如城里的学生?”

二(7)班陈泽雨西同学说:“我觉得自己与城里学生的音乐素质没多大差别。特别是今年您来我们学校了,这种感觉就更明显了。

二(6)班方丽甜同学说:“我觉得最厉害的还是我们的合唱,居然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听说,这是我们学校有史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我为我是合唱队员感到很光荣。

二(1)班范舒雅同学说:“说到合唱,我感触最深了。其实,我们只是匆忙挑选组成的一支队伍,并没有太多的训练时间。但是我们成功了。我想,我们美妙的歌声绝对不会比城里的学生差。”

在农村支教期间,我发现每个班都有几个学生家里会有一种乐器,小到口琴,大到电子琴、钢琴,但就是苦于没有老师教,不会演奏,而让这些乐器闲置在家。难道他们就真的不需要音乐吗?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强烈地感觉到了这些孩子们对音乐的渴望,对音乐的迫切需求。音乐课上,每当在给他们讲解一些音乐知识或边弹琴边教唱优美动听的歌曲时,他们那一双双闪烁着光芒的眼睛让我终生难忘。

篇5:同享一片蓝天爱心关注成长

邓足泉,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市场经济日益扩大,许多家长远离家乡,外出务工、经商等,将子女托付给亲戚、朋友代管,在社会上就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学生,到校后就成为留守学生。他们的教育方面的“四区”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一)监护管理存在“盲区”。

1、隔代监护偏重物质生活。祖辈抚养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2、上代监护顾虑心理作茧。“留守学生”由其叔、伯、姑、姨、舅等亲戚监护,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愿严格管教。

3、自我监护助长放任自由。“留守子女”自我监护,其自律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在他们的成长的过程中,基本上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

(二)家庭教育存在“误区”。留守学生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缺乏与孩子沟通,即使打电话,关注焦点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爷爷、奶奶或其它监护人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状况。“留守学生”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遇到困难不能获得感情支持,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三)学校教育存在“困区”。周一至周五,学生在校可由学校a或老师管理,但是一到双休日,老师就鞭长莫及。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多不好,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是老师眼中的 “双差生”和“问题儿”。而且许多“留守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充满逆反心理,加上现在设在教师面前的“高压线”也太多,学校老师不敢过于要求严厉。有的学校对“留守学生”由指定老师管理或实行“托管”,但是随着“留守学生”队伍的日益庞大,教学任务本来就很繁重,老师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建立档案,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首先,建立“留守生”专项档案。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本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家庭住址、亲属关系、联系电话、文化程度、辅导能力等),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三溪小学学校“留守生”情况统计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即知道留守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多与留守学生谈心沟通,多参与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多到其家中走访;定期与留守学生父母、托管人、教师联系沟通。并尽力使留守学生不辍学、在班里学习不掉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在学校能快乐学习。

三、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管理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三溪小学“留守学生”管理制度》。2006年学校在人文环境建设上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首先在总结学校办学历史的基础上,重新整理、明确学校的办学目标、校训、校风、领导班子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重视校歌、校服等物质化形象的确立,注重学校精神、母校意识、学校风气等人文形象的培养。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上坚持在工作中不断增加、补充和完善学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学校每个部门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本部门的规则,用制度更好地规范师生的行为。校园文化园地的建设方面积极营造优美和谐的环境,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使校园处处体现育人理念。目前我校图书室建设进一步发展,2006年在原有图书基础上新增图书5000册,并坚持在业余时间对学生们开放。我校的校园网络自开设以来,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博览科学知识。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尽量多的让留守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挖掘潜能,增强信心,交流情感,健全人格。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生”感受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四、开展帮扶活动,精神上给予爱护,生活上给予关心

由学校合理安排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和留守学生结对子。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对生活、情感、心理、烦恼等方面都给以关注和疏导的“代理家长”,并要求学生定期与“代理家长”进行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在2006年12月30日,在镇团委组织下,三溪小学承办了“同享一片蓝天,爱心关注成长”的活动,并进行了“留守学生之家”的授牌仪式,标志着三溪小学留守学生关爱行动正式启动,自此之后,开展了以“关爱留守学生·共建和谐东兴”为主题的青年志愿者“一助一”结对行动,在高桥政府开展了以高桥镇党委书记刘宏同志为代表的十名党委委员现场为十名留守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现金帮扶活动。组织留守学生代表参加市团委组织的“结对家庭”活动。学校方面除了在课本费方面对贫困留守学生进行减免,各班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他们:班队会上给留守学生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学生位于最前面,组织“六·一”演出、“庆国庆游园活动”、“才艺大比拼”以及参加全镇春节联欢会等活动也让留守学生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学生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

建立留守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制度。班主任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自建立“留守学生之家”以来,我校积极开展活动,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最主要的方式是正面教育诱导:

1、“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2、开展 “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学生”。

3、对家长“五个一”要求。具体内容是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月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篇6:同享一片蓝天国旗下讲话稿

Hi,大家好!我是一只兔子,生活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大森林里,和我的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得很幸福,也很快乐!可是有一天,来了一群坏蛋,他们把我原本的生活打乱了,甚至害得我和爸爸妈妈永远不能再见面了。

那一天,我们一家人正在高高兴兴地采着蘑菇,可是森林的一端传来了呼救声:“快来救火呀——不好了——森林着火了——快来救火呀——”爸爸妈妈听见了呼救声,一边叫我赶快离开森林,一边又直奔火场去救火了。我听从了爸爸妈妈的话,找了个安全的地方躲了起来。

过了好久,我又回到了森林,看到那儿已经是一片废墟,也就是那时,我永远地失去了爸爸妈妈。后来我从一只逃出来的鸟朋友那儿得知真实的情况,森林变成这样,是因为几个人类在用火时的不小心造成的。

可是,人类,你们知道吗?因为你们的不小心,我永远失去了爸爸妈妈,因为你们的疏忽,有多少动物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生命。也许,我们动物在你们人类心中根本没有地位,可是那一整片的森林,那人类的宝贵资源,就在那一场大火中消失了,难道你们就没有想过要反省一下自己吗?

在这场火灾中的罪魁祸首就是你们人类,如果你们的防火意识够强,就不会出现这种事了。现在,在发生了这场火灾之后,你们决定

怎样去减少类似的事情发生呢?又或者你们决定怎么做呢?

人类,你们知道吗?森林是氧气制造厂、是粉尘过滤器、是天然蓄水库、是天然空调„„森林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好处!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它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人类,醒醒吧,火灾的发生没有好处,只会令你们人类减少资源。你们不要再空说防火了,关键是行动。行动起来吧,让森林不再在大火中消失,让我们生活中的“绿色”永远保存下去!

为了保护绿色,保护脆弱的森林,为了美丽、可爱的地球,为了自己的家园,让我们动物与你们人类成为好朋友吧!一起携起手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让我们同享一片蓝天,共爱一个家园!

上一篇:描写秋天的短句好句八十句下一篇:【日本留学生就业】求职信要写吗,求职信标准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