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富苹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4-04-24

关于寒富苹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关于寒富苹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寒富苹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二、存在问题

寒富苹果产业是我县拥有品牌效应的特色产业,在沈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通过产业主体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绩,但是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还很多。经过实地调研了解,主要问题有:

一、主观认识程度不到位,重栽轻管现象普遍

过去由于政府政策宣传、支持和社会效应等原因,苹果推广栽植面积较大,但是有的果农发展积极性不高,栽植目的为了套取政策补助,造成新栽植果树成活率较低;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不想学习,成活不成园,只栽不管造成了很多“小老树”,不能为果农产生经济效益,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且对苹果产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虽然有典型大户带动及政策的支持,但是大约三到五年的无果期,也是无效益产出阶段,对农户的正常生活冲击力较大,导致部分农户认识程度不高,对苹果产业发展持观望态度。

整体上看,重栽轻管是长期以来经济林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苹果产业发展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从产业发展主体入手,提高产业主体认识,提升主观能动性,苹果产业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

二、产业发展遭遇瓶颈,政策支持不科学

今年是我县苹果产业发展的丰收年,但同时遭遇了几年来苹果价格低迷期,致使大量苹果滞销,价格走低、销售难等原因导致部分果农信心不足。苹果价格的产生有市场规律、市场周期,今年价格低迷属正常,但是如何提振市场信心需要,政府在今明两年苹果产业关键期,应当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提振市场信心。

过去在政策支持方面有欠缺,省市政策支持条件苛刻,我县果农还不能达到省市政策支持标准。

过去我县政府农业水井打井政策支持贵生产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建议栽大苗,解决生产周期、解决管理不好小老树、解决无果期的效益问题

1、新建园无果期无效益对农户生活的冲击

1、明年实施给予补助价格例如0.2元,不能打消、挫伤积极性

2、市场价格周期性原因很正常、正常市场规律、去年2.5今年1.8+0.2引导转变、心理落差大、股市救市、果市能不能救市补0.2元

3、不想学习、技术不高、年年载、小老树成活不成园

4、补助措施大小苗分批补、储藏窖补助、储藏500给300

5、防雹网200/亩补助

6、补大苗栽植大苗

三、资金投入有限,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

1、水是苹果产业的发展必要条件,也是目前果农反应较大的问题。目前,有的农户没有井,有的政策支持建设的水井质量不达标,按照相关政策要求,打井深度应达60米,实际深度仅30 米,部分地区水井出水缓慢甚至不出水,不能为果农切实解决水资源问题,不仅导致果农对惠农政策的不满,也造成了对后续政策支持的怀疑和资源的大量浪费。

2、与水井相配套的是电力设施,据反映柴油机抽水不能有效解决水资源问题,电力设施必须跟进,现有部分农户无电力设施接入,也有部分电力设施长期以来入园不入户。

3、同时,作为寒富苹果的朝阳产业,与果园想通的部分道路还没有修缮。

部分山顶栽植苹果水导致资源问题有待解决。基础设施薄弱影响产量水源问题燃眉之急、山顶缺水、蓄水池(蒸发)、危险系数高翻车事故招标工程质量不到位指名配水箱联合水利局、水井补贴到户、电通不入户

1、整合资源、优先支持产业发展、定点扶贫、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政策瓶颈

2、部分农户无储藏能力

现在我县大部分农户无较大储藏能力,苹果收购商以农户无储藏能力为“砝码”,于苹果正当盛产期,按照农户“想卖不想卖都得卖”的心理,大幅压低价格,造成销售难题。

3、喜鹊等鸟类啄食苹果造成损失

喜鹊是啄食苹果主要鸟类,给农户造成了大量损失。防雹防鸟网设施建设

4、标准园建设不到位

我县苹果产业发展形式以散户种植、散户经营为主,孤立生产、孤立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化建设不到位,造成果品质量高低不齐,影响产业长远发展。、标准园建设不高、集中精力财力、打造标杆、全方位推进产业道路、不要无需扩大、打造精品示范园、想干重点扶持不强求、示范带动作用不强、政府宣传、政策驱动、参观学习、增强信息、管理有水平园不多、弃管园多、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到位、示范园建设政策套不上、变通分解变低给鼓励政策、实打实100多亩连片没得到政策、省标准园200亩建设标准高

5、看护房建设难题

看护房是苹果规模化生产的基本要素,主要用于夜间看护、生产工具、肥料等相关设施的存放,现有看护房不能满足具体实施生产需求,主要现受相关政策制约,四、科学技术与人才紧缺等问题亟待解决、强化技术支撑 土地、气候适合持续性未间断

技术缺乏,三分栽七分管、果树技术少、土专家懂不精、招聘人才在康平落户、电视台播出技术过时、及时播出 不断地接受采访等影响农活没有鼓励政策和补助、技术官家走马观花专家不务实、不能在关键时候住下指导、系统指导、蓄水池问题、偷学外地技术、摘过前后的农药管理、没说如何管理、新果农不懂、高标准化建园、政府统一、杜绝套政策、县成立果树站、招男生真正学果树、果相不好市场拉动产业化、水利结合林业

五、整体规划问题

6、通往果园路建设

7、间作物影响灌溉作业

8、个别果农疏果不足造成质量不一

9、果园围封问题

老果园防盗,新果园防牲畜

10、政策支持过去比较泛泛

11、销售问题

12、无序扩大,破烂果冲击好果影响康平寒富形象、冲击市场打击外来果冒充

13、寒富苹果宣传错位、不到位

14、腐烂病等病虫害技术基本解决

15、发挥合作社作用很少,后续运用、有财力有能力人办。05年方正河、收果价高于本地和外地市场价格、土专家+聘请农业大学(人才少自家有果园、科技支撑力度不够、远水不解近渴、应要求专家驻扎康平)

16、土地问题、非常零散、需要流转

17、耕晨果业以储藏保鲜为主、计划引进收果带动产业发展

六、包装品牌宣传力度不够、解决销售难题迫在眉睫 今明两年将遭遇销售瓶颈,是苹果产业的发展关键时期 加大招商力度、深加工企业、推动出口、召开贸易洽谈、苹果产业推介会、缺乏大型批发商、拉长产业链、引进建设残次果深加工企业、静明县58家、储藏库跑汽车、包装箱、销售队伍、明年产量翻番、加大营销销售、林业灭顶之灾、政府扶持一把、面积大康平率先、影响后果、不能做弃儿、打造政府威信保护康平寒富品牌、坚决抵制外地苹果冒充、通过批发市场保护品牌、俄罗斯保护好、专业市场,稳定现有面积、巩固现有成果、提高水平一连二扩三建四精

二、对策与建议

1、多渠道提升农户对寒富苹果产业认识的内生动力 提升典型大户带动作用和政策解读水平,虽然有一些典型大户的带动、政策的支持等相关惠农政策,今年我县受旱灾影响,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大幅减产且价格降低,造成农户减产减收,突出了苹果产业发展优势,苹果产业的发展壮大是富民的一条出路,2、基础设施建设

3、县内延伸产业链,破烂果搞深加工

4、政策支持的适当修正

5、全面提升标准化果园水平

6、加大投资解决病虫害及倒春寒冻芽

7、加大宣传力度

(1)康平县寒富苹果品牌宣传

篇2:关于寒富苹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2005-2007年,不断高涨的原料果价格使得广大种植户收益颇丰,成为近几年农民增收的靓点产业,引起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强化科技支撑等从事,极大地调动了全市果农种植苹果积极性。但由于前期准备不足,暴露出许多必须慎重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保证**苹果产业稳健发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本人对**市苹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发展情况:**市是传统的果树栽培区。近年来,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市委、政府审势度时,抢抓机遇,以自治区“六个百万亩”生态林业建设为契机,高度重视苹果产业的发展,将其纳入了农业十大产业基地建设的范畴,从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入手,采取“龙头带企业,产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方式,加快了**市苹果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协会组织、农民参与、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截至2008年年底,全市苹果面积达到26万亩,2008年苹果总产量7.5万吨,总产值3750万元,初步建设起以孙家滩地区为核心区,辐射周边红寺堡、青铜峡及市区扁担沟镇、金银滩镇为主的苹果产业带。在基地建设的同时,引进了深圳东部集团所属的**茂源果汁厂,年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解决了苹果卖果难的问题。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基地建设情况:从2005年开始,**市区率先开始了新一轮苹果基地建设,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三年来全市新发展基地近18.9万多亩。其中市区新建地8.3万亩,品种以红富士系为主,占80%,澳洲青苹占10%;青铜峡市新发展4.42万亩,品种以富士为主,占85%;红寺堡新建基地5.97万亩,品种以红富士系为主,占85%。总规划42万亩,还需新建16万亩。

(三)苗木生产及供应情况:近年来,全市新建基地18.9万亩多亩,共定植苹果850万株,累计区外调苗744万株,占苗木总量87.5%;使用自产苗木106万株,占苗木总量的12.5%。2008年留床嫁接苗420亩,预计2009年秋季可出圃苹果嫁接苗330万株。

(四)浓缩果汁加工情况:现有浓缩果汁加工企业两家,**市茂源果汁和青铜峡宁圆果汁厂,建有浓缩果汁生产线2条,加工能力110吨/小时,年可加工苹果24万吨。2007年实际加工苹果9.8万吨,生产浓缩果汁1.4万吨,其中茂原果汁年实际加工苹果9.6万吨,生产浓缩果汁1.33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出口创汇2640万美元,实现利税485万元;2008年实际加工苹果9.34万吨,生产浓缩果汁1.38万吨,实现产值1亿元,出口创汇1300万美元。

二、基地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定位与实际运作的矛盾比较尖锐。一是极为薄弱苗木基础与大发展的矛盾十分尖锐。由于发展前期没有充分的准备,育苗工作相对滞后,造成苗木奇缺,在发展中,无法按照高酸苹果的发展定位来选择品种,无法摆脱有啥苗栽啥树的现象,品种单一,以鲜食为主的富士系等到了80%以上,有的地方连授粉树的配置问题都无法解决。就同一品种而言,由于自然条件的优势,**苹果的含糖、含酸量都优于鲁、豫、晋、陕等老果区,这是当前吸引国内知名品牌的优势。但随着老果区以加工为主的高酸苹果的发展,这种优势会很快丧失殆尽,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据2006年以来我们对**现有苹果含酸量的测定结果来看,20个品种中滴定酸含量大于等于0.4%的14个占70%,大于等于0.6%的11个占55%,这中间不含我们一直看好的国光(0.553%)、(黄元帅0.43%),换言之,就是国光、黄元帅加工的浓缩果汁含酸量最高只有3.50g/l,难进高档果汁之列。而富士含酸量仅为0.28%,浓缩果汁含酸量仅1.6g/l,免强达到出口标准。因此品种选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是准备不充分,基地建设质量不高。绝大多数地段,没有严格按照大穴培肥的要求进行整地施肥,影响了建园质量,影响了早果丰产目标的实现。三是栽植季节矛盾突出。**市苹果苗木一般都在秋季出圃,出圃定植后进行埋土越冬可有效提高栽植成活率,且省事省工。但近年来则以春栽为主,因此,根据09年春季本区苗木紧缺,秋季又可出圃330多万株自繁优质

苹果苗木的实际情况(可满足近7多万亩的基地建设用苗),建议将苹果栽植季节调整为秋季栽植。

(二)品种结构不合理。按照《自治区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12年新建基地60万亩,品种结构: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为15:30:55,加工型、鲜食型、鲜加两用型比例达到30:30:40。早中晚

熟合理搭配,延长原料供应期,拉长苹果榨汁期,提高果汁生产能力。主栽品种:早中熟品种以祝光、早生旭、宁秋、嘎啦、珊夏、美国八号为主,占15%;中晚熟品种以**地方特色优势品种金冠、金矮生、宁冠为主,占30%;晚熟品种以澳洲青萍、国光、红玉、倭锦、红富士优系及乔纳金为主,占55%。**市在苹果基地发展过程中,由于苗木基础没有准备好,导致规划苗木品种奇缺,外调苗木品种混杂、良莠不齐,无法按照规划品种发展,栽植品种及品种构成极为不合理,总体上富士占到80%以上。市区榨汁专用性品种只有澳洲青苹,总面积也不过1万亩,加工型品种占10%左右,而且晚熟品种占到90%左右,只有**林场3800亩新建基地品种结构为富士40%、金冠20%、国光20%、嘎拉、澳洲青苹、美国八号、红将军等占20%,早熟品种占到10%,中晚熟品种占90%;红寺堡2008年调入苹果苗木共192万株,其中富士系120万株、秦冠40万株、元帅10万株、嘎拉2万株、澳洲青苹20万株,加工品种只占11.5%,而且晚熟品种比例高达94%;青铜峡市新发展基地早熟品种占5%、中晚熟品种占10%、晚熟品种占85%。

(三)群众认识不到位,重栽轻管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果品收购价格下滑,群众经营管理果园的积极性严重受挫,果园管理管理水平、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差异十分显著。**市区三年来新发展的近8万亩基地,能够按照技术标准管理的面积不到1万亩,管理水平一般的基地3-4万亩,放任自流的占到40-50%;2008年秋季埋土的幼树占到15-20%。红寺堡2008年春季栽植的5.04万亩苹果中,成活率85%以上的3.48万亩,仅占69%,40—84%的1.08万亩,占21.4%,40%以下的0.48万亩,占9.5%。如太阳山镇柳泉村,由于群众发动充分、组织到位,加强管理,2008年新栽的600亩苹果,成活率达到85%以上;而南川乡红沟滩村,则由于群众认识不到位,不注重管理,使新栽植的苹果成活率不足40%。青铜峡市沿石中高速公路两侧新建基地成活率、保存率同样不尽人意。整体上看,重栽轻管是长期以来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经济林产业发展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苹果产业的发展目标才能实现。

(四)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服务急待加强。苹果栽培一种多年,栽培管理极为重要,技术要求较强,各个生长时期、不同树龄所需的技术管理重点不同,因此,不同树龄、不同时期的各项技术措施必须到时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早果、丰产、早见效,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目标。从目前全市专业技术队伍来看: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少、任务重,基层果树技术力量薄弱,指导能力有限;二是因2008年苹果效益下滑导致苹果方面的培训有所松懈,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培训滞后;三市新发展的苹果基地大多数在扬黄新灌区和吊庄移民区,绝大多数群众和技术人员没有栽培苹果的经历和经验。红寺堡现有技术人员20名,直接从事过苹果栽培的技术人员仅2名,这与大发展的形势极不相称;四是还普遍存在科技人员配合中心工作的时间多,开展技术服务的时间少,必然影响服务体系建设速度和服务质量。

(五)苹果贮藏能力严重不足,苹果采摘后鲜销压力较大。一是苹果销售期短,价格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原料果,每逢苹果大量上市时期,果农及企业没有简易短期贮藏条件和设施,加工企业满负荷运转不能及时消化,便采取压低原料果收购价格的办法,导致果农损失较大。二是我市商品果销售期比较短,每年秋季采摘后直接进行销售,每年不到元月份,**的苹果几乎所剩无几,区内消费都靠外调才能满足,相当一部分利益都让别人赚走。

(六)果汁加工、营销加工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滞销。茂原浓缩果汁厂自1999年投产后,由于生产规模小,且没有自己的品牌,导致产品销售渠道不通,果汁销售一直依托国内其他大型果汁加工企业进行贴牌销售,即将我市生产的高质量浓缩果汁与省外生产的浓缩果汁进行勾兑,达到出口标准后,贴他们的商标出口,这对**市苹果产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三、几点建议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苹果产业发展。一是要解决发展方向和实际实施的矛盾问题,要准确定位。我们的规划设计发展的高酸苹果,但实际上新建基地中加工品种仅占10%左右,90%左右的品种均是鲜食品种,且晚熟品种比例占到90%左右,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从发展高酸苹果的方向来考虑,适合7—8月加工的早捷、艾达红、奥登堡、瑞林、瑞月、早生旭、夏香等早中熟品种应占20—25%;8—9月加工以红玉、乔纳金、丹霞、金帅、金矮生、昊红、瑞星、凯威等中晚熟品种占30—35%;10—11月加工的小国光、红科普、倭锦、澳州青苹、粉红女士等晚熟品种占35—40%,形成早、中、晚合理搭配、延长榨期。只有通过准确定位、科学规划,特别是确定品种结构及比例,才能保证这一产业健康发展。

(二)狠抓育苗工作夯实发展基础。育苗要根据基地发展品种结构调整情况超前进行,突出一些严重缺乏的品种的育苗,尤其是目前需补植的品种,最好全部嫁接培育早中熟品种,补救前期品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目前,**市已建立了苹果育苗基地,2009年秋季可出圃330多万株苗木,能满足全市今年6万亩的苹果定植任务,实现了苗木自给有余,并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要继续采取定向育苗的办法,鼓励育苗企业或专业户培育优质苗木,稳定生产,保证发展质量。

(三)改春栽为主为秋栽为主。鉴于我区苹果苗不能在圃地安全越冬的实际,科技人员总结出了成熟的秋栽技术,既解决了苗木不能在圃地安全越冬的问题,又可增加苗木定植后的生长期,具有比春栽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的优点,最重要的是自育苗木是按照发展规划确定的品种组合而培育,符合发展实际,从根本上杜绝了盲目发展的问题。另外,秋栽有省工省时、不与农事冲突、劳力好组织、灌溉有保障、相对成本较低等优势,因此建议全市今年的任务全部放在秋栽,用自育苗木保证发展质量。

(四)严把质量关,确保建园质量。几十年苹果栽培的实践证明,建园质量高低是能否早果早产的关键,高起点、高标准建园是苹果产业发展的保证。一是坚持推广大穴培肥,改良土壤技术,为果树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栽植前先在定植穴上挖1xlxlm的大穴,每穴施腐熟的有机肥25kg,灌水沉实后备用。二是要选用良种壮苗。在栽植中要选择根系发达、苗干端直、地径粗度不少于1.0cm,苗高不小于1.2cm,嫁接口愈合良好,木质化程度高,无病虫害的二年生苗;坚决杜绝用三当苗建园。三是要坚持苗干沾石腊保水剂、根系沾生根粉、栽后灌水覆膜等综合措施的应用,确保成活。

(五)高度重视补植,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如前所述,由于受苗木的制约、品种单一是个普遍现象,近几年新发展的基地补植量很大,正好可以通过补植授粉品种和早中熟品种来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因此要通过补植尽可能的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一是增加授粉品种数量,二是增加早中熟品种比例。

(六)加强技术培训,迅速壮大技术队伍。必须要加强苹果专业技术服务队的建设,主产县市必须抽调专业人员,建立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队,强化技术服务,要采取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定考核指标等硬措施,利用示范园建设与以师带徒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田间指导等办法,层层开展科技培训,实现建园与育人同步,确保县有专家、乡(镇)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人员、户有明白人的目标,为强化管理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培训的目的是要培训大量的农民技术员,可不断尝试选派有一定基础的农民到生产管理好的果园进行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实践,系统的学习实践科学的生产管理技术,成为农村苹果栽培技术传播的主力军、战斗员。

(七)狠抓示范样板、典型引路。实践证明,抓示范园是促进抓苹果发展时最成功的一条经验。即层层抓示范样板园的建设,一个样板园,带动一大片。要采取领导带头、定人员、定责任、定目标、定考核办法的措施抓好示范园的建设,引导管理水平的提高。

篇3:寒富苹果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一、寒富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

寒富苹果是沈阳农业大学李怀玉教授历经20多年选育出的抗寒优质大苹果, 经历了两次周期性冻害考验, 结束了沈阳地区不能栽培优质大苹果的历史。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重点开发推广项目, 2002年被确定为沈阳市重点农业项目。截至2011年末, 全国寒富苹果栽培面积约100万亩;辽宁省栽培面积达60万亩;沈阳市栽植面积21.6万亩, 栽培面积1000亩以上的有30个村, 100~300亩的有500个村, 500亩以上的有60个村。同时建成40个贮藏窖, 完成水利配套6万亩, 建立了184个寒富苹果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市已有5万亩进入结果期, 3万亩进入丰产期, 平均亩产量3000公斤以上, 亩效益7000多元, 2011年总产量7万吨, 总产值1.4亿元, 惠及1.5万余户。

通过栽培寒富苹果, 深井子镇得胜果园刘涛已经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寒富协会”会长, 农民致富带头人, 省、市劳动模范, 由他经营的寒富苹果基地被命名为研修基地、东陵区农民科技培训中心;李相镇永安村关维廉百亩寒富苹果园作为协会规模效益典型, 带动了周边乡建寒富苹果产业的发展;于洪区光辉乡高台村农民马瑞印与20多户村民建起连片300多亩的苹果园, 2011年果树亩产2000公斤, 亩收入6000多元, 户收入8万多元。

二、发展寒富苹果产业的特色及优势

1. 与建设现代林业协调发展

发展寒富苹果产业既有生态效益也有富民增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展寒富苹果产业与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适当加大经济林比例, 宜林则林, 宜果则果, 就会取得政府得生态, 农户得收入的双赢局面。按市场需求和苹果品种适地适栽原则, 合理区划果业, 在最适区绝对集中栽植, 在适宜区相对集中连片栽植, 对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可做出巨大贡献。与此同时, 增加林地面积, 增加国土森林覆盖率, 对改善生态环境起了一定作用。2011年11月2日国家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张秀斌在新民市新农乡靠山屯村座谈会上说, 寒富苹果作为兼用树种, 可以用在退耕还林, 防沙治沙等方面, 果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统计资料显示, 目前的果树面积占同期有林地面积的12%, 提高国土森林覆盖率3.4个百分点, 对控制水土流失, 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气候条件恶劣的辽西北, 由于有了近千万亩果树“森林”, 加上果园种草等措施, 对防风防尘、防止水土流失、改善气候环境, 建设良好生态家园都产生了重要作用。

2.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目前全市已有10万亩寒富果园开始结果, 5万亩已经进入丰产期, 平均亩产量3000公斤以上, 亩效益7000多元, 已成为沈阳果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 沈阳市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各种尝试,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 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寒富苹果产业为沈阳市县域经济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现在, 已有部分乡镇栽培寒富苹果面积超过万亩, 3年内11个乡镇规划的面积超过20万亩, 逐步形成“一乡一业”、“多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果业的发展, 又会带动贮藏、运输、包装、加工、外贸和市场等第二、三产业, 增加了数10万个就业岗位。

3. 推动农民致富

实践表明, 栽植寒富苹果效益是大田作物的10倍以上, 且投资少, 见效快, 一次投资, 多年受益。新民市新农村乡原有寒富苹果面积2.6万亩, 2011年新栽1万亩。全乡结果面积达7000亩, 产果2.45万吨, 总收入可达9800万元。特别是靠山屯村, 现有耕地 (含社会面积) 共计7500亩, 2010年以前发展完成4000亩, 2011秋又发展1500亩寒富苹果, 全村共栽植果树5500亩, 占人均收入的70%左右。除2000亩设施农业面积外, 该村已成为寒富苹果村。2008年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注册了“新寒苹”商标, 现已通过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认定, 同时也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无公害、绿色食品等各项检测。2009年被评为辽宁特产“寒富苹果”之乡, 201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沈阳市寒富苹果出口基地。各村将寒富苹果收入投入公益事业, 其中:农村合作医疗33万元, 新农保130万元, 农业保险16万元, 修路100万元, 人畜农业用水600万元, 位居全市榜首。

三、发展寒富苹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1. 科技管理水平低, 缺乏技术

虽然出现了一批高产典型, 但达到优质高效的还只是少数果园, 大部分果园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管理水平比较落后, 从种玉米的农民变成会栽苹果的果农路还很漫长。全市现有21.6万亩, 市、县、乡果树技术人员明显不足, 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增加专业技术人员, 以改变产业发展与技术管理队伍不相协调的现状, 迅速提高果农整体管理水平。

2. 寒富苹果产业规划还存在误区

苹果是多年生植物, 产品多以鲜食为主, 建设大面积寒富苹果产业带应优化选址, 在高速公路沿线布局的做法不宜提倡。

3. 果园基础设施薄弱

相当部分果园难以做到通路、通水、通电, 有些果园没有基本的灌溉条件, 不能满足优质果生产需要。在近期实施的滴灌工程工作中, 呼吁有关部门对寒富苹果产业发展要像支持1万亩玉米滴灌那样扶持。

4. 产业发展体系不完善

寒富苹果产业处在起步阶段, 缺少龙头带动, 销售方式主要依赖农贸市场。很难对果品的销售产生大的拉动力, 没有采后商品化处理, 缺乏品牌产品。包装简陋、粗糙, 绝大部分果品还是混装、散运, 没有达到果品分级、包装商品化处理的程度。

5. 组织化程度较低

果业经济合作组织数量较少, 功能不健全, 技术水平差异较大, 果品质量良莠不齐, 与现代市场的要求不相适应。

6. 没有形成规模化

寒富苹果栽植分散, 多为三五十亩一处, 还远远达不到规模经营的要求, 不能形成市场知名度和份额。

7. 苗木短缺

苗圃建设滞后, 优质苗木供应不足。

四、发展寒富苹果产业的启示

寒富苹果产业既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也存在很大的潜在危险, 下一步将走向哪个方向, 遇到的瓶颈问题如何解决?这是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考察国内苹果产业优势区典型的发展历程, 给我们很多启示。

1. 产业结构调整既要找准方向, 又要锲而不舍

找准方向是成功的先决条件。锲而不舍的努力是必要保证。

2. 精细管理与精品果生产

为了提高苹果市场竞争力, 必须注重精细管理。从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 在各个管理环节中突出“精细”理念。一年四季每项管理都要认真细致去做, 就在最后采摘苹果时, 也要戴白手套。有的果品低价无人问, 有的苹果却能卖到5元钱一个, 其中的差异就是粗放与精细。

3. 政府部门在产业结构调整中

既不能“越位”, 又不能“缺位”在寒富苹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沈阳市政府在“服务”上下足了工夫。一是科学规划, 指导农民正确种植,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盲目性;二是建立苹果苗木繁殖基地, 集中向农民提供优质果苗;三是专门研究如何帮助农民开拓市场;四是为果农开辟“绿色通道”逐年完善各个环节的服务, 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五是采取有效措施扶持龙头企业;六是积极支持合作社与果农协会, 为果农们认真细致地做好各种单项服务, 甚至对连片果园的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七是整合各种资源培训果农。各级主管部门都应小“管理”而大“服务”, 提高果农对千变万化市场的适应能力。

五、发展寒富苹果产业的目标和措施

在坚持发展规模与发展质量并重原则和坚持以优取胜原则的基础上, 预计到2015年, 沈阳市栽植面积可突破40万亩。2015年全部进入盛果期后, 年总产量可达20万吨, 创产值5亿元, 相当于全市100万亩粮豆总产值。科学制定寒富苹果发展规划, 确定以提高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为主攻方向, 坚持市场拉动为主。政府推动为辅, 群众自愿为主。思想发动为辅, 适时适树为主。品种多样化为辅的三大原则, 边打基础, 边树形象, 边出结果的发展思路。

1. 政策引导, 调动农民栽培积极性

一是补助苗木费投入, 继续实行每亩275元补助政策, 以调动农民栽植积极性, 降低前期投入困难导致的弃栽。二是培育示范园投入。重点建设100个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示范园, 其中3个重点示范园已纳入全国苹果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三是重点村建设投入。在4个重点示范村投入水利设施配套、修筑田间作业路、建窖等基础设施, 建设以村为单位的生产基地示范村, 带动全市果业发展。

2. 科技创新, 全面提高果农技术水平

聘请专家与壮大果树产业技术队伍并举, 培养技术骨干与普遍提升果农栽培水平同抓, 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力量, 加大实用技术普及和新技术推广力度, 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应用于果树生产, 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水平。目前需要重点推广精细地下管理、平衡施肥、花果精细管理及果品精细包装等关键技术。同时, 以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学科为技术依托, 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3. 壮大科技队伍, 建立和完善果树技术服务体系

沈阳市是苹果栽培新区, 技术基础薄弱, 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工作, 把新技术应用作为首要任务, 推广矮化栽培、疏花疏果、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病虫综合防治等技术, 在省市科技支撑体系指导下, 开展栽培技术管理模式研发, 最大限度地提高苹果产业科技支撑能力。由沈阳市果树科技讲师团、示范户、科技服务队为技术主体, 在整形修剪、套袋、病虫害防治、转果、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等环节, 引导农民生产高档果, 转变果农观念, 进而整体提高寒富苹果生产水平。加速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的职能和作用, 进一步加强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深入果园进行研究、指导、示范, 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问题。

4. 规范合作组织, 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要大力发展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组织, 建立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推进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建设, 开展社会化服务。加速推进19家寒富专业合作社由初级阶段向经营阶段的快速提升, 促进其果品经营方式转型。树立面向市场确定发展生产的观念, 逐步实现“订单生产”、提供“餐桌果品”。推动产业与合作社4个链接, 即与果农链接、与产品链接、与技术链接、与市场链接, 实现合作社、果农“双赢”。

5. 建立苗木繁育基地

苗木是苹果产业发展的基础, 通过建立优质苗木繁育基地, 规范苗木生产。沈阳西北地区是发展寒富苹果的北限, 必须使用以GM-256为中间砧的抗寒矮化苗木。近期沈阳市苗木需求量大, 容易造成价格上涨。为了减轻果农负担, 政府对全市主要苗圃进行政策扶持, 建成现代育苗基地10个, 面积500亩, 每年培育优质苗600万株, 以满足发展需求。

6. 建设果园基础配套设施

由于沈阳西北部气候干旱, 风沙大, 是沈阳市三大风沙源所在地, 如不进行果园基础设施配套, 难以保证寒富苹果栽培质量, 因此, 建园初期力争做好防护林体系、灌溉体系、道路体系、电力体系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7. 建设寒富苹果高标准示范基地, 实现标准化生产

按照产业化的要求, 建14个万亩高标准示范基地, 实施果品标准化管理, 建立苹果质量标准体系, 同时加大标准的执行力度。建立农资质量监管体系和检测体系, 对农药市场定期清理整顿, 在寒富苹果产区禁止销售、使用剧毒、高残农药, 建立农残监控点, 定期对果品市场果品进行农残监控, 保证果品质量安全。培育品牌, 提高果品档次。

8. 寒富苹果加工产业链规划

为确保寒富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 健全加工体系, 延伸产业链。一是果汁厂建设。寒富苹果适合制汁, 在不同主产区建设5万吨果汁厂4个, 确保果农加工果汁单项就能获取基本收益。二是开发苹果醋、苹果酒、苹果饮料等产品。三是开发包装材料等辅助产业, 如果袋厂、纸箱厂、网膜厂等。建立10个高标准贮藏库, 使用空间达到5万立方米, 同时建设普通贮藏窖500个。

9. 发展休闲观光采摘果园, 增粗增大产业链条

篇4:关于寒富苹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1 增大果个关键技术

1.1 强化肥水管理技术

1.1.1 增施农家肥 每年8月末的秋季,利用深翻改土机会,配施高标农家肥,初结果寒富苹果树(5~10年生)每株施农家肥100~120千克,经过3~5年的施肥,寒富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可提高到1.0%以上。

1.1.2 配方施用化肥 根据辽西地区果园土壤营养分析结果,按氮∶磷∶钾=2∶1∶2的比例追施果树配方肥,追肥标准以每生产100千克的果品追施尿素1.5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氯化钾1.5千克。

1.1.3 叶面喷肥 叶面喷肥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有小叶病的果园,可于寒富苹果刚刚萌芽时,喷布1.5%的硫酸锌水溶液;展叶后,每15~20天喷1次500~800倍光合微肥。

1.1.4 科学灌水 在寒富苹果的萌芽期、落花后、封冻前分别进行1次灌水,尤其是落花后的果实膨大期,要满足寒富苹果树体的水分供应。

1.2 冬夏综合修剪

寒富苹果喜光性强,要注意防止树冠郁闭,使树体通风透光。修剪的原则是简化冬剪,加强夏剪。冬剪时要注意主枝的开张角度,疏除并行枝、交叉枝、重叠枝和病虫枝,同时,对树高超过3米的,要及时落头,使树冠上部透光良好;夏剪要在生长季的各个时期进行,以拉枝为重点,采取拉、刻、剥、疏、扭、抹各项措施,使寒富苹果树体的上下层次清晰、枝条错落有致,结构分布均匀。

2 完善果形与整齐度关键技术

2.1 提高坐果率技术

适度配置好授粉树,对于寒富苹果与授粉树距离大于30米的,应继续配置授粉树,高接授粉枝,授粉品种以金冠较好,金冠花粉量大。与此同时,可于盛花期喷0.5%~0.2%的硼酸、800~1 000倍的糖醋液、0.5%的尿素,如此,可以提高坐果率,促进寒富苹果种子的正常生长,促使果形端正。

2.2 疏除花果技术

通过疏除超载的花果,平衡树体结果量,实现寒富苹果丰产优质。寒富苹果留果标准是每留1个果,需要保持50~60片叶;采用间距疏果法则以20~25厘米的间距标准疏果留果。留单果的留中心果,留果时多留侧生枝果,少留背上枝果,同时还应疏除病虫果、畸形果、直立果、主侧枝的梢头果,以留果顶下垂果为主。使寒富苹果果个均匀一致,整齐度高。

3 提高果实着色率、光洁度关键技术

3.1采果前严格控制施肥灌水

寒富苹果进入着色期应控制施用氮肥,采前严格控制施入氮肥和灌水,除特别干旱的情况下,着色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应控制在60%~80%。

3.2 推广摘叶转果技术

摘叶,为促进寒富苹果果实着色,于采收前的10~15天将果实梗洼及果面处遮阴严重的叶片摘除;转果,果实一面着色后,将果实顺时针方向转动,使果实全面着色。

3.3 综合防治病虫害

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病虫害防治,寒富苹果萌芽前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天幕毛虫、桃小食心虫等要多采用人工防治措施,剪除虫梢、摘除萎蔫花序。同时注意保护天敌,利用生物防治。生长季必须用药时也应尽量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浓度,并尽量选用生物制剂和残效期短的农药。这样既能控制病虫害,又能保证果实和叶片的正常生长。

4 推广适时晚采技术

篇5:静宁苹果发展产业的调研报告

摘要:静宁县是甘肃苹果栽培第一大县,全国著名优质苹果基地和重要苹果出口基地。本文通过分析静宁苹果在我省乃至全国全球的发展状况,指出影响静宁苹果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苹果的供给与需求不相符,从而造成静宁的苹果价格不断波动。受宏观政策及微观经济体制的相互作用,使得产销信息不完善,产销又严重脱节。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是在做好果农自身生产技术完善的同时,结合现代的互联网技术拓宽产品的销量。关键词:静宁苹果;产销形势;互联网;网络营销

为全面掌握静宁县苹果产量产值、丰产栽培技术措施以及基地建设和加工企业等发展状况,进一步科学指导,加快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专家指导下,经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式进行了调查。

一、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一)自然环境。静宁县属黄土高原暖湿带半湿润气候区,土层深厚,通透性好,光热资源丰富,年均温度、降雨量、日照时数、着色期日照率等气候条件均与美国、新西兰、法国等国家的著名苹果产区相近。尤其是海拔、光照、昼夜温差等是生产优质高档苹果独特的自然资源。

境内海拔1340~2245米;年平均气温7.4℃,≥10℃的有效积温2539~3320℃,年均日照时数2252小时,无霜期159天,年均降雨量423.6毫米;日均温差12.1℃,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品着色和糖分积累;空气和土壤无污染,湿度适中,是北方果树的最适栽培区,所产的苹果果形端正,高桩,色泽鲜艳,果面光洁,无污染,肉质细,果汁多,酸甜可口,极耐贮藏运输%经农业部果品+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单果重259.8g,可溶性

2固形物含量14.2%,Vc含量7.1mg/100g,硬度8kg/cm,各项理化、卫生及安全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绿色苹果标准。

(二)苹果生产现状考察

1、规模不断扩大静宁果树产业从1986 年起步,经过20 余年发展壮大,已建成苹果园75 万亩,挂果面积38 万亩,户均面积8.14 亩,人均1.83 亩,这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全县已建成30 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苹果、梨)标准化生产基地,4 000亩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和4.5 万亩出口创汇基地,基地认证规模达34.9 万亩,占果园总面积的43.6%。静宁生态适宜、海拔高、温差大,所产苹果糖分高、硬度大、耐贮藏、无污染,极具市场竞争力,已被划入西北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区。

2、产业快速发展近年静宁各级政府大力扶植苹果产业发展,相继建成贮藏、加工、包装配套增值型龙头企业40 余家,年贮藏能力42.1 万t,加工转化能力7 万t,年纸箱生产能力2.1 亿m2,实现产值6.3 亿元,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6 家,果品畅销国内20 多个大中城市,以及东南亚、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近6 年共出口果品4.6 万t,创汇3 560万美元,成为甘肃省出口果品创汇第一县。

3、果农积极致富静宁苹果产业对果农致富增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011 年,全县生产苹果40万t,产值16 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 560 元,占其人均纯收入的84.9%。其中,万元户达2.47 万户,2 万~5 万元户达1.78 万户,5 万~10 万元户达8 447 户,10 万元以上户达869 户,最高总收入30万元,最高亩收入3.6 万元。

4、生产技术创新。近年为了改善果园生产状况,推广了以下几项新技术:一是建防雹网。静宁山区常遭冰雹袭击,果农损失很大。从2010 年开始,政府助建防雹网,亩投资3 000~3 600 元,2011 年建成360 多亩防雹网。二是建沼气池。在果园地头建沼气池,每个造价3 000 元左右,一般是公助,全县建12 个点,每个点建30~50 个沼气池。沼气点灯烧饭,沼渣上地,沼液喷树,一举多得。三是搞苹果枝干粉碎还园。县上集中购买14 台枝干粉碎机,每台8 000元,送给乡镇示范园用,粉碎的枝干加入酵母菌肥(1.2 万元/t)就成了优质有机肥,可实现果园自我良性循环。四是人工授粉。以前红富士苹果树多以秦冠作授粉树,后来因为秦冠售价低,都被高接成了红富士,造成授粉树缺乏,红富士坐果率低,达不到丰产要求。有的果农还以为是冻害引起的。这几年采用人工点授花粉技术效果很好,果实个大、高桩,果农认可。现在点花粉的面积已达1 000 余亩,点1亩红富士园只需1 个工。花粉从外地购入,全县需100 kg 花粉。

(三)、苹果产业发展中果品质量与价格成本优势分析

1、果品质量优势

对照国家的分级标准,经统计,2009年静宁苹果的一级果率在80%以上,按照市场和果商收购等级标准,静宁苹果的一级果率为70%左右,另外,该地区果品糖分积累高,果面清新诱人,果形规整,硬度强,既耐贮藏存放,更宜远途运输,其中,烟富3号、秋富1号、成纪富士、秦冠等品系经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试,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维生素C等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汞、镉、敌敌畏等有害金属、农药残留等均未检出,在多次参评参展中获金奖。调查结果表明,苹果下树以后,处于中上级别的果品明显占大多数(见图1),调查结果同样表明大多数果商看重静宁苹果的原因在于静宁苹果的品质好。

资料来源:根据静宁县果商调查问卷整理所得。

图1显示了静宁苹果下树以后,属于中上级别的果品占大多数,小果级别的果品所占比率很小,但优果比率只有十分之一,有待进一步提高种植水平。

图2显示了来静宁县采购苹果的大多数果商看重的是静宁苹果的好品质,同时交通因素也是比较重要的,这说明该县苹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果品自身的较高品质以及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资料来源:根据静宁县果商调查问卷整理所得。

2、价格成本优势

经过对近十年的果价调查,静宁的苹果年均收购价比国内其他苹果产区每公斤高出0.4元~0.5元,比市场销售价高出0.8元~1元,就生产成本而言,苹果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即使美、日、韩等经济发达国家也很难实现机械化作业,如美国政府规定果园雇工每小时不得低于8美元,由于高额的人工费用,苹果的高密度人工生产在发达国家也很难普及’就国内其他苹果主产区而言,果园雇工日均人工费用在30元以上,而静宁平均为20元;果树病虫害防治方面,由于静宁特殊的气候关系,每年最多喷5次~6次农药即可,而山东&陕西等果业主产区年均施药在10次以上,因此,仅植保费用便可降低1/3;果品贮藏方面,静宁更具优势,苹果采收后最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2℃,而静宁苹果晚熟品种采收期,温度已降到4℃~5℃,果农可随地贮藏,这种天赐的自然条件有效节约了贮藏费用;在生产成本方面,美国生产1公斤优质苹果需要4元以上,世界平均生产成本1.2元,中国平均为1元,而静宁县的成本仅为0.4元/公斤~0.5元/公斤,更具有利润空间。通过对从事多年苹果贸易的果商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同等级别的苹果,静宁县的收购价格相对于其他苹果产区的收购价格较低(见图3)图3显示大多数来静宁收购苹果的果商认为同等级别的苹

(三)、苹果销售的观察与思考

2015 年苹果采收期销售已经结束,总体上静宁苹果销售市场呈现出销量下滑严重,销售进程缓慢的特点,80#红富士苹果销售价格由国庆节时的13.40 元/千克开园价,掉到了目前的8.60 元/千克,据统计目前销量30 万吨左右,不及总产量68 万吨的一半,这种现象在静宁苹果销售中是头次出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 1、经济形势下行,社会购买力低迷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多年来经济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很好的解决了13 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苹果生产中主要解决了数量不足的问题,现在不再是短缺问题,而是果品的安全、健康、营养问题,苹果生产和中国经济一样进入了增长换档期,由过去追求发展速度转变为追 求质量和效益。由于我国总体经济形势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在今后这种现象将持续一段时间,经济增长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中央顶层设计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要发挥出口这驾马车的支撑作用,消费这驾马车的基础作用,投资这驾马车对经济拉动的关键作用,国家的投资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和房地产3 个方面,在苹果产业中主要用于产地初加工投资,像静宁果品贮藏库和果片加工企业的建设就源于国家投资。在出口方面由于我国苹果生产成本快速上升,果实质量提升缓慢,国际上苹果生产国的自我保护等原因,我国苹果出口呈现萎缩状态,不论是鲜苹果,还是苹果汁出口量均呈下降态势,我国的苹果靠国内消费为主的局面没有改变,而国内消费由于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国家投资放缓,传统工业转型,导致大批农民工、工人失业,社会总体消费能力下降,苹果为非生活必需品,受到的冲击是首当其冲的。2、产能过剩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苹果有了长足的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着发展——调整——发展——调整,不断的进行着优化,目前环渤海湾产区和西北黄土高原两大优势产区已经形成,栽培面积接近4 000 万亩,成为世界苹果生产第一大国,在这可喜的成绩背后,潜 藏着巨大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产能过剩方面,经多年的磨合,我国苹果的适宜发展规模应在3 000 万亩左右,在此范围之内,所产的苹果就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也就是3 000万亩是我国苹果的产销平衡点,多年的发展经验证明,发展面积在3 000 万亩以下时,我国苹果市场平衡,所产的苹果售价高,销的快,而高于3 000 万亩,就会出现卖难现象,目前有将近1 000 万亩的苹果超量发展,这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如果不及时调整,我国苹果卖难的局 面将难以改变。

3、人口红利消失

苹果为劳动密集形产业,长期以来,我国苹果靠廉价劳动力维持,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苹果生产中务工工资大幅上升,苹果生产成本急剧攀升,目前我国苹果的生产成本已接近3.00元/千克,苹果生产成本的上升,导 致苹果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惜售心理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加剧卖难现象,2014 年、2015 年采收季,果农自贮果大幅增加,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自贮果的增加,会增大果农的经营风险。、结构问题进一步暴露

主要表现在3 方面,一是中晚熟品种不配套,早熟品种严重不足,早熟品种短缺,晚熟品种过剩,这是我国苹果栽培品种的真实写照,2015 年度采收季,在静宁县国庆节前苹果最高售价达13.40 元/千克,而节后价格节节下滑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现象。二是加工品种短缺,鲜食品种过剩,由于我国苹果消费以鲜食为主,决定了鲜食品种成为发展的主流,而加工品种有特殊的要求,加工果汁一般需要含酸量较高的品种,由于含酸量高的品种不适合人们鲜食消费,因而在我国始终没有发展起来,我国果汁的加工主要以残次果为主,这就决定了我国果汁质量始终上不去。三是精品果所占比例小,普通果过剩,由于苹果的高效性,我国北方各地均在发展,有相当一部分苹果栽在次适宜区,这部分苹果由于先天性不足,很难生产出精品果,这部分果实进入市场,形成低价销售的局面,对整个苹果销售影响较大;另外栽培技术的普及也决定着果实的质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静宁县在苹果生产中群众创造性的应用覆沙这一措施,一方面有效的克服了干旱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有效的增大了根际昼夜温差,促进了果实品质的提高,静宁苹果多年来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与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极大的关系。

5、利益分配失衡

生产者(果农)、经营者(客商)、消费者是苹果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三者,构成了铁三角关系,这三者的利益分配直接影响苹果的销售态势,当三者呈等腰三角形时,市场最稳定,任何一方的偏斜,就会导致出现问题,当生产者获利较多时,经营者和消费者就会吃不消,就会导致进入流通领域的经营者减少,消费者会转而消费其他果品,出现卖难现象,2013 年静宁苹果销售形势好,经营静宁苹果的客商大多赚钱了,利之所在,民之所趋,2014 年苹 果采收季,到静宁收购苹果的客商大增,由正常年份的1 200 多家,增至1 530 多家,客商竞争,静宁果区的收购价格普遍偏高,结果导致大部分客商赔了钱,2015 年收购客商急剧减少,到静宁收购苹果的客商不足900 家,经营客商减少,直接导致了静宁苹果滞销局面的形成,因而在苹果产业链上,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三者利益分配要平衡,要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平衡,产业顺利发展。

(四)、苹果产销现状

今年以来,静宁县紧紧围绕建设“百万亩苹果生产大县”的目标,深入开展“果园标准化管理年”活动,积极推行“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集成推广幼树早果丰产栽培技术和树形改良、黑膜覆盖、节水灌溉、枝干粉碎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控、果实套袋等果园提质增效技术,全县果园标准化管理面积达到45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45万吨,较上年增长5万吨,增幅达12.5%。当前,进入苹果销售的黄金时期,根据了解掌握,全县库存苹果30万吨,贮存量为70%,占全县气调保鲜能力40.1万吨的74%,但苹果销售量约在50%左右(其中优质苹果销售量占40%,普通商品果销售量占10%),与去年同期相比,优质苹果销售量大体持平,普通商品果由于处于市场行情波动期间,销售相对缓慢,部分果农选择自存入库,个别果农仍存放在果园,销售量下降了25%,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滞销。

二、造成当前苹果滞销的原因

1.受全国苹果行情整体下滑的影响。根据11月1日发布的《全国果品(苹果)价格监测与市场预警信息快报》,从对全国苹果市场供求基本面分析得到的倾向意见来看,受果品产量增加、连续价格上涨、冷库经营者亏损、出口及加工规模减少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全国苹果销售压力较大,苹果市场价格存在下行趋势。

2.果农价格预期较高。由于“两节”前苹果收购价格高开(收购价格为4.5—5元/斤),果商相互抬价,导致我县果农对市场的期望值过高,盲目乐观,目前价格下降后惜售思想严重,造成一定程度的滞销。

3.部分果品品质下降。由于受冰雹灾害、管理粗放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乡镇果品与往年相比,色度、亮度较差,品质有所下降,对果品价格造成较大影响。

4.经销商收购资金紧张。今年,金融系统共为果品贮销企业、经销大户贷款2亿元,其中建行6000万元,农行6800万元,工行2400万元,信用社4900万元,而我县苹果预计产值达到18亿元以上,金融机构贷款金额仅占11%,支持力度还不够大。

篇6:关于寒富苹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结合我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为目标,以优化品种、扩大规模、提升质量、科学管理和品牌创建为基础,以推广矮化密植为重点,以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和责任落实为保障,积极培育新型苹果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健全营销网络,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全县果农率先进入小康,力争把庆城建成甘肃一流,全国闻名的优质鲜食苹果生产基地。

二、目标任务

1、基地规模化。全县每年新栽优质苹果1.5万亩,至“十二五”末的2015年苹果总面积达到26万亩,挂果面积达到16万亩,苹果总产量达到15万吨,产值达到5亿元,农民人均苹果收入达到2200元,净增1024元。

2、布局科学化。赤城、白马、高楼、驿马、桐川、熊家庙6乡镇为产业核心区,力争实现赤城、白马、高楼和熊家庙4乡镇栽植全覆盖,南庄、庆城、玄马、卅铺、马岭、葛崾岘为新植示范区,建成庆城-南庄-玄马万亩矮化密植示范带,熊家庙-驿马-桐川万亩 1

乔化、矮化苹果栽植示范带,卅铺、马岭、葛崾岘各建成1个千亩栽植示范点,在蔡家庙、卅铺建立苹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3、生产标准化。严格按照《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要求,推进标准化栽植和生产管理,创建绿色苹果生产示范园、间伐改造提质示范园、矮化密植示范园,通过示范带动,使优质果率达到80%以上,促进苹果产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4、产业配套化。发展壮大苹果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构建育苗、建园、生产、储运、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年育苗200万株,苹果贮藏能力8万吨,商品化处理能力8万吨,加工生产能力10万吨以上。

5、营销品牌化。围绕“庆阳苹果”品牌创建,申报产地保护标志;在原有“无公害苹果”认证基础上,申报认证“绿色食品”标识;积极创建绿色苹果专用商标,争创全国绿色食品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

6、果农专业化。依托苹果专业合作社,提升果农组织化程度,使果农入社率达到90%,年选拔聘用专职农民技术员200人左右,组建村级新型农业服务社。依托苹果试验示范站专家,县上每年举办4期果农骨干培训班,培训骨干3000人次,乡镇每年对果农进行一次轮训,使果农全面掌握常规栽培管理技术。

三、重点工作

(一)编制完善苹果产业规划。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要求,编制果业发展三年规划。重点围绕基地建设(乔化改造和矮化新栽)、加工转化(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三个环节,明确思路目标和工作重点,引领全县苹果产业发展。各乡镇要按照县上总体规划

布局,结合实际制定各自发展规划和计划,打破村组界线,因地制宜规划若干个示范片带和产业基地,确保三年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规模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一是优化品种结构。在推进三年生矮化中间砧苗木(亩栽83株)的同时,发展二年生乔化短枝型品种(亩栽44株)栽植。优化品种结构和比例,以优质红富士系列品种为主,合理搭配嘎拉系、短枝型等优良品种,改变品种单一的缺陷,使早、中、晚熟苹果比例趋于5:20:75。二是建设优质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由果业局负责,在蔡家庙、卅铺2乡镇建立500亩育苗基地,以长富2号等优系红富士系列品种为重点,以矮化中间砧苗木繁育为主,年生产优质良种苗木200万株,力争全县苹果苗木实现本土化。三是建设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以中间砧苗木为主,扩大矮化密植面积和范围,严格按照技术规范高标准建园,整片带、整区域、集中连片推进,完成产业规划栽植任务,着力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带动效应强的规模栽植片带。全县每年新植果园1.5万亩,当年存活率确保达到90%以上。驿马、桐川、熊家庙、南庄、玄马每年至少建立一个500-1000亩的栽植示范点,葛崾岘、卅铺、马岭每年至少建立一个300-500亩栽植示范点。四是创新栽管模式。通过招商引资或宣传发动,积极鼓励和扶持涉果企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投资主体,采取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创新“公司租赁”、“合作社流转”、“大户联合”、“散户连片”四种建园模式,促进苹果栽植规模推进。对无劳力经营的现有果园,鼓励大户承包经营或由村组牵头合作经营。建立健全村级互助资金协会,为联户规模栽植群众担保发放贷款资金。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发动群众及社会组织自觉参与到苹果产业中来,逐步实现

由“要我干”到“我要干”、“抢着干”的良好发展格局,推动庆城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果园标准化生产。一是抓好示范园建设。按照新建、幼龄、盛果三种类型,着力建设一批质量高、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标准化生产示范点。赤城、白马、高楼以间伐为主创建1-3个百亩示范点,三年内间伐面积达到60%,推动全县6万亩间伐改造果园在五年内完成提质改造。二是抓好新植园管理。制定出台《庆城县苹果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坚持大肥、大水、大苗栽植,落实“一年定杆、二年重剪、三年拉技细管、四年挂果、五年丰产”的早果丰产栽培技术,提升果园早期管理水平,奠定丰产基础。三是抓好挂果园精细化管理。制定出台《结果园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郁闭园间伐改造技术规程》,全面推行树形改良、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措施,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果农收入。对10年生以上的乔化郁闭园实施间伐改造,将亩栽植株数调减到30株以下,使果园具有“行间有空带、株间不交接、树冠光照好、下垂枝结果”的基本特征,力求达到“枝枝有效、叶叶见光、果果优质”的效果,逐步实现“省力栽培、精品生产”,使间伐改造园亩均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四)健全新型果业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县、乡、村三级服务组织。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指导下,以果业局为基础,以乡镇果站为纽带,以村级果业服务社为支撑,健全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采取“传、帮、带”的服务模式,实行1名驻站专家带5名果业局工作人员,1名果业局工作人员带乡果站5名技术干部,每个果站干部带5-10名专职农民技术员,培养500名左右的专职农民技术队伍。二是创建

果业科技创新平台。发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的作用,开展苹果生产试验示范,研发推广一批适合本地的新技术、新品种,培养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骨干,提升苹果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三是创建果业信息服务平台。在县果业局设立信息服务办公室,建立果业信息库,创办庆城果业网站,依托移动网络开通果农信息“直通车”,适时向果农发送病虫害防治、市场销售、实用管理技术等信息,实现果业服务零距离、精细化。四是创建防灾减灾预警平台。针对自然灾害频发对果业生产造成大幅减产的问题,由县果业局联合气象局设立防灾减灾预警指挥中心,在各乡镇果业集中区设立20个左右的灾害预警监测点,配备相关设备,重点防范花期霜冻、暑期冰雹、干旱、病虫害等灾害。积极引导果农参加果园保险,减少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五是探索果园资本化运营平台。由政府、银行、中介三方组建评估机构,对管理好、收入稳定、达到一定规模的果园,尝试进行资产评估,实现果园资产化、物权化,果农以此可享受果园物权保护,并可以抵押、担保等方式进行投融资,联合组建资金互助社。

(五)建立完善产业支撑体系。一是强化科技支撑。要大力推广配方施肥、起垄覆膜、肥水耦合、保花保果等技术,实施全套袋栽培管理,使套袋果率达到90%以上。要以土肥水管理为重点,推行果园生草、覆草、覆膜和穴贮肥水等旱作免耕措施。以建造生态果园为目标,推广“灯、板、带”虫害控制技术和病害预防技术,逐步减少喷药次数,在果品生产中形成比较完整的“生物链”,生产安全、营养的绿色果品和有机苹果。二是强化农业机械化支撑。加快推进集约化、省力化管理方式,县农机局要大力实施农机具补

贴项目,引进推广小型微耕机、喷药机、割草机、施肥机等新型实用果园机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降低果园劳动强度和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三是强化果区基础设施支撑。对果业发展集中区,实施水、电、田、林、路、居民小区等基础设施集中配套,推进果区新农村建设。重点实施水窖集雨、机井、小电井等项目,收集天上水、拦截地表水、开采地下水、保住土壤水,解决果区群众人畜饮水和果业发展需求。四是探索产业联动模式。积极发展“果、畜、沼、草”循环经济模式,结合果园生草,引导支持农户养畜,配套建设若干养殖小区,为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料来源,走果畜互促互进的路子。

(六)加大品牌创建和宣传力度。争创全国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基地,申报认证产地标识和著名商标,使全县苹果以统一品牌、统一标志进入市场,全面提高我县苹果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要建立质量安全制度,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实行统一标准生产,统一采后处理,做到责任、标准、服务、制度、标牌、宣传、资金 “七个到园”,积极推进果园向绿色、有机化方向发展。在我县原有的1.3万亩出口港澳及泰国果园注册的基础上,扩大出口果园注册面积,努力尝试果园GAP认证(良好农业规范),开拓国际苹果中、高端市场。进一步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在县界、交通路口、旅游景点等设立大型固定广告宣传牌,积极参加农交会、农高会、农博会等各种节会,展示推介“庆阳苹果-赤诚基地”品牌,树立产地形象和品牌形象,提高庆阳苹果的知名度。

(七)积极推进营销体系建设。一是大力开拓鲜果销售市场。坚持巩固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巩固低端市场,开拓中高端市场;巩固现有销售网络,开拓农超对接、特行直供等新的销售渠道。

各主产乡镇要组建统一的营销机构,积极发展销售中介组织,壮大经纪人队伍,依法规范销售市场秩序。在白马铺乡建立苹果物流交易中心,驿马园区建立苹果加工基地,在广州江门等主销区建立苹果直销点。探索发展果品销售电子商务,注册网络销售公司和网店,及时发布供需信息,借助物流系统,实现快捷销售。二是加强果品贮运能力建设。各乡镇要通过招商引资和扶持现有企业,重点培育建设3000吨级以上果品机械制冷库或气调库,配置鲜果商品化处理生产线和冷链运输体系,逐步使苹果年贮藏能力达到产量的50%,延长销售期,缓解产销两旺矛盾,稳定果品价格,增加果农收入。三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包装、加工、贮藏和营销型企业,扶持壮大恒盛果汁、宝源果蔬、梦圆包装、天福源苹果酒业等企业进行产能提升和技术改造,开发果粉、果酱等新产品,扩大果汁、果圈、果酒、果醋等系列终端产品,提高果品加工利用率和附加值。积极培育具有自主出口权的明星企业,推进苹果产业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组建果品营销公司,培育具有我县品牌的纸箱、纸袋公司,以庆城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四是加强质检体系建设。以乡镇为基础,工商、农牧、质检、农业局组建质量检测中心,履行质量检测职能,使质量检测成为树立和提高我县苹果品牌的有力抓手。

(八)发展壮大果业专业合作组织。苹果生产集中区每村组建1个专业合作社或协会,每个主产乡镇确立1个骨干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配备专门的办公场所、多媒体培训教室、信息发布栏、果品质量速测室等公用设备和设施,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要积极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提高苹果生产、贮运和营销的组织化程度,围绕果业产销开展经营性业务,实行统一技术生产、统一物资配送、统一质量检测、统一分级包装、统一价格销售,最大限度保护果农的利益,树立产地品牌形象,提高整体竞争能力。各乡镇要积极支持专业合作社和果业大户流转土地,组建家庭农场,开展规模经营。各乡镇党委要积极引导骨干社成立党支部,吸收新党员,开展党员示范岗活动,更好地发挥党员在果业生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县果业局、供销联社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项目资金,为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提供支持。县上每年对合作社工作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进行资金奖励,对组织松散、作用发挥不充分的进行整改提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政府县长、四大家分管领导和果业首席专家任副组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农村部、发改、财政、果业、扶贫、农牧、林业、水利、科技、农机、气象、工信、文广、工商、商务、质监等部门及各乡镇书记为成员的苹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规划指导、协调推进、技术服务、督查考核等工作。把苹果产业作为农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目标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考核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

(二)强化协调配合。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密切协作,合力推进。县委农村部要围绕“四条环线”、“一乡四村”建设,抓好产业规划摆布,与新农村建设一并推进落实。果业局要牵头抓总,全面做好规划编制、任务分解、技术指导、服务管理、督促检查等工作。县发改局、财政局、工信局、农牧局、林业局、扶贫办等部门要精心包装项目,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县水务局、农机局、交通局、科技局、供销社、气象局等部

门要积极为果业发展提供相关配套服务,支持果业发展壮大。宣传部、文广局、工商局、商务局、质检局等部门,要围绕产业发展,组织开展集中宣传和推介,申报注册商标,提升庆城苹果品牌知名度。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县级财政扶持力度,将果业发展资金列入县乡财政预算,重点支持矮化果园栽植、良种苗木繁育、标准化示范园建设、专业技术队伍补贴、宣传培训、市场营销等果业发展项目。加大财政奖补力度,对当年完成矮化新栽千亩连片示范点、且存活率达到90%以上的乡镇,苗木全投,并在第二年验收后奖补20万元;对矮化新栽500亩以上连片示范点的,苗木县投90%并奖补10万元;百亩以上矮化连片栽植点苗木县投70%,每亩奖补100元;对乔化栽植且存活率达到90%以上的,每亩分次补助栽植资金100元。对落实间伐及标准化管理措施,连片百亩以上考核达标的,给予0.5-5万元奖补。积极争取农业部“菜篮子”工程标准果园创建、苹果产业扶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苹果栽植和培训、合作社补贴资金和企业冷藏库建设等国家、省、市相关项目,整合“一事一议”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开发、实用技术培训、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一乡四村”建设等项目资金,支持苹果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果业投入机制。

(四)加强宣传培训。按照“行政推动、宣传促动、示范带动”的总体要求,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宣传范围,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充分调动农民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双学双提升”活动,加强乡村干部果业培训,特别是乡镇书记、乡镇长要争做“果书记”、“果乡

长”,成为发展苹果产业的行家里手。果业局要制定宣传培训计划,在县电视台开办苹果栽培管理技术讲座,组织专家、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技术培训队,深入乡村和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和指导服务。产业核心区和新植示范区乡镇每要建立一处产业宣传长廊,采取播放专家讲座、印发宣传资料、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苹果栽培实用技术和营销常识,开展果农、经销商诚信培训,不断提高科学务果水平和诚信经营意识,规范果园管理技术和营销市场秩序。加强果农行为规范建设,以诚信意识、实干精神和创业精神等为核心,培育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新型果农。

上一篇:成都安全教育平台登录下一篇:分管教育宣传校长岗位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