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进入初中的学习方法为题议论文

2024-05-03

以进入初中的学习方法为题议论文(精选6篇)

篇1:以进入初中的学习方法为题议论文

以何种姿态进入新的旅程初中作文

一位哲学家说,旅途的意义,不只为了欣赏风景,还在于达到目的。——题记

每个人自生下来开始,就进入了人生的旅程,有的人坚持不懈地奔跑赢得很快乐,有的人半途而废输得很惨重。我在这条大道上奔跑了十二年,跑完了一个名叫“小学”的赛道,进入了一段新的旅程,在这漫漫的奔跑中,我明白了很多很多,我要带上它们进入新的旅程。

跨越苦难

世界上没有不弯的路,人世间没有不谢的花。苦难像一阵风,吹过它就走,无法躲避也无法退却;苦难像一座山,赶也赶不走,只有跨越,只有征服。

世纪轮回,有夏天的酷热就有冬天的寒冷,有春天的葱茏就有秋天的凋零,我们无法改变命运,但可以选择自己。

生命,总是在挫折和苦难中升华;思想,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意志,总是在残酷和冷漠中坚定。感谢苦难,是它让我欣赏到旅途的风景,并离终点越来越近。

我跨越着苦难进入新的旅程。

拥抱快乐

几乎没有人拒绝快乐,但每个人心中的快乐的标准各不相同,有的人认为到达终点才是快乐的,有的人认为保持淡泊的心境才是快乐的。

快乐就像涨潮的一刻,清晨的一刻,在天地之间划出美丽的宁静之弧,不管心中的快乐的标准如何,为了涨潮时的惊鸿,为了清晨时的绚丽,都应努力的追寻它。

仰望头顶那包容了亿万年风雪的天空,可以发现,快乐其实可以延伸得很远很远,每一朵云都在微笑,每一滴水都在歌唱。我们在天空中飞翔寻找着快乐,殊不知,当快乐不停地延伸,直至布满整个天空时,自己也在快乐之中了,所以快乐很简单。

我拥抱着快乐进入了新的旅程。

把握命运

人生的旅途中,人很多,路很窄,于是就有了十字路口,正前方阳光明媚,但是困难重重,所以有人便动了心,向着十字路口的左边或右边走去。人生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的淘汰中决出胜负,那些笑到最后的人,阳光照耀着很美,但没人知道他们经历了多少次十字路口的诱惑。

命运不是上天给的,更不是神仙造的,命运时自己的`。有的人听天由命,最终成为流浪汉,一事无成;有的人奋勇向前,最终达到梦想驿站,光辉照耀;有的人游戏人生,碌碌无为;有的人追求理想,熠熠生辉。区别就在于,有的人听任命运指挥,有的人指挥命运。

我把握着命运进入新的旅程。

我跨越着苦难,拥抱着快乐,把握着命运进入新的旅程。旅途的意义,不是为了欣赏风景,而是为了达到终点。虽然我离终点还有很长的路,但我现在,要以新的姿态进入新的旅程……

篇2:以进入初中的学习方法为题议论文

1、预习方法:

(1)、要认真读书。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细读时,可用彩笔在课本上初步勾划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

(2)、要认真思考。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若有初步的体会和感受,也可适当地作点批注。

(3)、要虚心请教。在预改头换面过程中,有些问题虽经过立的思考(包括查资料),但仍得不到解决,可与同学讨论,必要时要向老师、家长[微博]或其他人请教,尽量将总是解决在课前,以便课上集中精力思考些新问题。

(4)、要适当地做些习题和实际操作。预惮,可适当地做些处选习题,以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和巩固、深化知识系统。如有可能,还可做些必要的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从而为上新课作些必要的准备。

(5)、要认真做好笔记。写预习笔记是预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2、预习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不要全面铺开。预的好处固然很多,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训了保证预习的质量,我们最好先从基础学科(语文、数学、理化、外语)或个人感到困难的学科中选出一两面门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展开。对于个人的优势学科或较易掌握的内容可以不预习或少预习。

(二)、时间的安排要服从整体计划。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可能来安排,不要因预习占用过多的时间而打乱了学习的整体计划。时间多时,可多预习一点;时间少时,可少预习一点,钻得浅一点。有些疑难问题解决不了是正常现象,预习不可能将全部新内容能钻透。

(三)、要有计划地逐步提高。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预习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有一点却应该是循着事物的内部规律有计划地进行预习。从横的方面说,要由一种学科到多种学科;从纵的方面说,要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如从课前预习到单元预习再到整册预习等。

三、专心听课

1、集中注意,专心听讲。有人说,注意力是知识的窗口,不集中注意,知识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来。这形象地说明了专心听讲在课堂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作到集中注意,专心听讲呢?实践证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必须将获取知识的主要希望寄予课堂。前面已经说过,由于课堂学习在中学阶段具有时间长、效率高等突出优点,因此,我们要努力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力求通过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来减轻课下的负担。基于这样的认识,上课才能做到全神贯注而不至走神。相反,如果本末倒置,不是寄希望于课上解决问题,而是专靠课下加班加点,自然就很难做到集中注意,专心听讲了。

2、积极思考,努力把握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课堂是一具积极思考的王国。能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是课堂学习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只是张着嘴巴等老师“喂”知识,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要多瓿几个为什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和理解,将问题进行加深和拓宽。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真正把握,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老师的提问要勇于回答,积极参加课堂讲座和争论,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苏联当代著名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得:“你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长思考者,你才能体会和认识到学习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智力活动。”

3、要理清教师的讲课思路,抓住学科特点和教师的讲课特点来学。思路就是思考线索步骤。是否把握教师的思路,是检验一个学生听课水平高低的标尺。一般来说,教师常用的方法有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比较分类法等,常用的思维规律有形式逻辑学中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以及辩证逻辑学中的对立统一的思维规律、量变到质变的思维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从一定意义上讲掌握了科学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也就掌握了最根本的学习方法。为此,要认真学点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有关思维的科学知识,以提高思[微博]维能力和听课水平。同时,由于每个教师的讲课特点不同,我们的听课方式也应灵活机动。,如有的教师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很少重复,这就要求我们听课时要特别集中;有的教师板书整齐条理,这就应将教师的板书及时记下来;有的教师课堂上的导语和下课前的小结往往都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就应对他的导语和小结予以高度的重视。总之,吸有把握住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和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于重点处下功夫,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不钻牛角尖,做好课堂笔记,争取当堂掌握所学内容。课堂上,教师总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往上讲。有时,我们会遇到些听不懂的问题,这时,也不要中断听讲而去死钻“牛角尖”,而应先将暂时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留到课后去解决,以保持听课的连续性。否则,如果中断听讲而去死抠某个问题,就会使课堂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待到你从“牛角尖”中醒悟过来时,老师已经又讲到其它问题上去了。这样就会因一步掉队而步步被动,甚至造成整堂课都听不懂的严重后果。所以,上课时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走神,不掉队,不钻“牛角尖”,始终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和听课的连续性。课堂笔记就是对老师的讲课内容所作的书面记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说明,做好课堂笔记,是记忆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一条重要措施。具体来说,坚持做课堂笔记,可以促使我们思想集中,及时记下老师讲课的要点,重点和难点,便于课后查阅、复习和巩固;同时,由于听课做笔记需要眼、耳、手、脑并用,因此可使大脑接受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从而加深对老师讲授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记忆。

四、学会自己留作业

作业内容因人而异,作业量有时也因人而异,特别是学生毕业前的那一年,自己有了较好的习惯,一部分同学基础已较牢固,就没有必要非写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但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任何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依据科学的学习方法,去为自己布置作业,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情况。2、以课堂学习为主原则。任何脱离课堂的学习都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工作,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主要阵地,只有充分利用课堂优势,才能取得更好成绩。

五、及时复习

篇3:浅议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的方法

一、讲故事

小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故事有很大的好奇心。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教师丰富夸张的动作表情, 能唤起学生的情感, 启发学生思维。在授课前先讲一个与新授内容有关的故事, 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自然导入新课,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再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新课上, 这样, 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十二生肖歌》时, 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十二生肖有哪些, 接着问学生:为什么十二生肖是这十二种动物而不是其他动物呢? 这时说“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十二生肖的故事好不好”? 学生一致说好, 接着教师生动地讲故事。故事讲完了, 学生意犹未尽, 教师继续引导:“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十二生肖歌好不好? ”学生的兴趣完全转移到歌曲上, 这样课上起来就轻松很多, 学生唱的热情也很高, 效果自然很好。

二、猜谜语

猜谜语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好方法。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喜欢猜谜, 课前老师可准备一个与本课涉及事物有关的谜语, 新授前要求学生先猜一条谜语, 然后进行新授。教学《你听, 什么敲响了》一课时, 教师出示三角铁、木鱼、沙球三种乐器, 然后出示谜语让学生猜是哪一种乐器。如“身体三角形, 不唱高低音, 铁棒轻轻敲, 叮叮叮叮叮”。“叫鱼不像鱼, 整天笑呵呵, 敲敲就开口, 只说:笃笃笃”。“圆圆球儿拖尾巴, 小小尾巴让人抓, 上上下下使劲抓, 说起话来沙沙沙”。在猜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猜的理由, 既让学生了解这些乐器, 又能很好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中, 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有趣。

三、创设情境

情境教育法在很多学科的教学中很受欢迎。音乐课是情感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置身于音乐课堂中, 深入体验教材的内涵。如在教学《七子之歌———澳门》一课时, 教师先有感情地叙述:1922年7月, 闻一多先生赴美国留学。因不堪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 毅然于1925年5月回国。而“五卅惨案”就在他归国数日后发生。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了 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 闻一多先生更是义愤填膺。他痛感中国人不仅在国外被人歧视, 就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也要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欺凌。于是, 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即是其中之一。1997年, 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 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自此, 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谁都不会忘记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片中一位年仅7岁的澳门小姑娘用她那充满童真的动人声音演唱《七子之歌———澳门》。那歌声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不仅如此, 那歌声也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人的心。接着用多媒体播放当时表演的画面。 学生完全沉浸在歌曲中, 被歌曲深深地吸引。

四、民间风俗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民间风俗。在音乐教材中, 有很多内容是体现各个民族的风情的。教师抓住民间风俗导入, 可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快乐的泼水节》一课时, 首先提问:“我们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你知道哪些民族, 你了解你所介绍民族的风俗习惯吗? ”当学生提到傣族的泼水节时问:“你知道泼水节的意义吗? ”通过这样的引入, 学生了解了泼水节的意义, 开阔了文化视野, 学起新歌来自然更有兴趣。

五、天文地理

用天文、地理知识导入可培养学生的思维, 深化学生的情感。在教学《彩色的中国》一课时, 我首先让学生打开地图册, 仔细观察中国版图, 找到长江黄河的位置。再找“碧绿的平原”和“金黄的黄沙”, 当学生找到时接着引导:“如果人类不加节制地继续砍伐森林, 过度放牧, 那么地图上的这两种颜色会如何变化? ”在讨论中让孩子们深刻地认识到环境恶化给生活造成的不便, 给生存带来的威胁, 并且知道该怎么做。接着引导:“让我们也为保护环境作点贡献吧!”从而进入新歌的教学中。这样的引导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教育, 陶冶学生情操, 还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

六、游戏

只要是孩子都喜欢做游戏, 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生活内容, 如果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之中, 则会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教学《传、传、传》一课时, 首先做“击鼓传花”的游戏, 用《传、传、传》做背景音乐。在游戏过程中, 学生兴趣盎然, 游戏结束, 学生不仅体验了游戏的快乐, 还熟悉了歌曲, 乘兴引入新课, 学生兴趣十足。

七、舞蹈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旋律自然进行舞蹈, 是用形象感染学生的重要表现方式。在教学《娃哈哈》一课时, 教师先跳了一段维吾尔族舞蹈, 学生看了都蠢蠢欲动, 接着教师教学生跳几个动作, 然后问:“我们的舞蹈还缺少什么? ” (音乐) 最后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歌曲。

八、利用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和教学资源, 它有着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 好好应用。在课堂导入时运用多媒体, 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愉快的梦》时,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月夜”的景色, 并配有《愉快的梦》的伴奏音乐, 把学生带入梦境, 然后提问“梦之船”将我们带到了美丽的夜空。这样的景色令你联想到了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 自然导入新歌的教学中。

九、学生的生活实际

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 能让音乐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如教学《甜甜的秘密》一课时, 教师首先设问:“教师节要到了, 你有什么话要对你的老师说吗? ”学生纷纷举手, 把心中最想对老师说的话表达出来, 接着说:“有一个小朋友, 他用了另外一种方式表达了他对老师的爱, 就是唱一首歌曲送给他喜爱的老师。”这时播放歌曲《甜甜的秘密》自然引入。

十、图画

通过图画导入新课, 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歌曲的内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我们一起来唱歌》一课时, 先出示一幅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在操场上尽情唱歌的挂图, 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后提问:“图上画的是谁? 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 教师描述:“下课了, 老师和小朋友们来到操场上, 老师拉起了手风琴, 小朋友们拉起了小手, 一起来唱歌。”这时播放《我们一起来唱歌》的音乐。这种导入方法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篇4:让儿童以自己的方式进入古诗学习

[关键词]古诗 儿童 方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25

诗,是不可解的,但要真正读进古诗词,又是不得不解的。一方面,因为古诗的整体意韵,容不得我们去拆解诗词,蒸发诗意;另一方面又要通过解、析、赏等策略将含蓄、隐蔽、凝练的诗句化解成可见、可感的意象,从而获得诗性的建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古诗的教学中,要设计出既呵护“诗情”,又适合“童心”的学习活动,让儿童以自己的方式自然进入古诗文的学习场。

一、猜读古诗文

好问、好动、好学是儿童的天性。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教学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学习者显然是与此相呼应的。古诗文毕竟是母语,离儿童较近,不像外国语言一般陌生;但又毕竟不是当下语言,又稍有些距离。若即若离的古诗文吊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愿意亲手揭开古诗的神秘面纱。诚然,对一个已有一定古诗文积累的儿童,则更有猜读古诗的自信与冲动。这是一位教师执教《清平乐 村居》(人教版第十册,苏教版第九册)的片段:

师:读了这么多遍词,相信有些句子你已经读懂了,还有哪些读不懂的,提出来大家帮着解决解决。

生:“醉里吴音相媚好”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着解决解决呢?(学生都不能帮忙)

师:看来有点难度,没关系,让我们来猜猜,先连着下句猜,“醉里吴音相媚好”说的是谁?

生:是一对年老的夫妻。

师:就是词中的——

生:翁媪。

师:让我们接着猜,给你点帮助(出示:吴音:吴地的方言。相媚好:彼此间很亲热)想想:他们在干什么呢。

生1:他们俩在用吴地的方言亲热地聊天。

生2:他们一边喝着小酒一边亲热地聊着天呢。

师:来,将他们俩亲热样读出来。(学生大声齐读)

师:怎样读才能读出他俩的亲热样子?谁来试试?(一个学生放低声音,深情朗读)

师:看,这么一读,更有韵味了。有时候读书并不在声音高。让我们再读一遍。

(学生有韵味地齐读)

师:你看,我们猜着猜着就将意思猜出来了!还有哪些不懂的?

……

五年级学生已学过不少古诗,对一般诗句中的字词理解已有一定的基础。《清平乐 村居》整首词没有一句是浓笔艳墨,基本是白描手法,大部分语句学生一读即会。即便有一些字词磕磕碰碰,学生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注解、联想情境等方式努力自解,终于在猜”的方式下走进了诗句。“翁媪”的理解来得半推半就,“相媚好”的情境朗读来得合情合理,丝丝入扣。正是这位教师具有舍得让学生“猜”的耐心与信任,学生也没有辜负教师的教学期待。这样的教学温馨,得益于教师尊重了儿童喜“猜”的天性。还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诗与词的区别(《清平乐 村居》属于苏教版中出现的第一首词),出示了同题诗《村居》,让学生继续在“读读——猜猜”中明晰了词牌名、词的题目、词的上下阕、词的行数、每行字数等特点。

遇到不会的字词提示着“猜”,碰到不懂的文体对比着“猜”……“猜读”,显然是儿童推开古诗文学习的必由之门。

二、画说古诗文

诗歌的语言以凝练著称,与散文、小说等其他体裁相比,诗歌的语言更具张力。因此,诗歌更能给读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其蕴涵的“无言之美”(朱光潜语)尤具优势。由此,一首首古诗词就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一段段精彩的叙述,一支支美妙的乐曲。教学古诗词最终要带领学生感受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等,这是文本内容所确定的。

诚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作偏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勾勒的是辽阔苍茫的塞外风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是一幅色彩明丽的春江图;“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又是那么富有生活气息。教学中,应根据古诗词的这一特点带领学生感受画面美、意境美等,引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去描绘出属于自己心中的一幅图画,从而达到“文我一体”的个性阅读效果。张志和的好朋友颜真卿曾夸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青山、碧水、红桃、绿柳、白鹭、肥鱼、斜风、细雨……似一幅水墨丹青展现在我们面前。本首词的语言清丽自然,不需要逐句讲解、分析,孩子们就能想象画面,并用语言较为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一位教师在教学这首词时,以“张志和是一位画家”为由,让学生们对这里的青山绿水、红桃绿柳、斜风细雨的如诗画面进行充分描述。古乐响起,轻轻诵读全词,课堂流淌出那份美好与惬意。课堂中,看似在进行讨论,其实是在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言完成了对词中画面的勾勒。在讨论中,学生完成了画面呈现,让看似静止、黑白的画面变得动态、多彩起来,他们的确言语能力也自然提升。

当然,不是每一首古诗都有鲜明画面的,有不少叙述情节的古诗。教学中,让学生以讲述的方式,讲出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故事,那故事背后蕴含的意义也就自然显现。一位教师教学古诗《游子吟》时,让学生讲述那个感动了多少代人的亲情故事——

有一天,孟郊就要远行了。夜已很深,母亲还在油灯下为儿子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衣裳。她生怕远行的儿子回来晚,衣服破了没人缝补。第二天,孟郊上路了,他看到路边的小草,在阳光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心想:母亲的恩情不就像这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这样一边讲故事,一边诵读古诗,学习古诗虽平实但生动,有趣更有意义。

三、直感古诗文

文本解读常常是语文教师最为得意,甚至于最为卖弄的绝活儿。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出现“越位”的现象,不适当地拔高、挖深、拓展,忘记了坐在我们课堂中的孩子的年龄以及他们应知应会、能知能会的内容。古诗词教学中的“越位”解读现象尤为普遍。因为,几乎每一篇古诗文都充满着哲理味,不同年龄、不同学识、不同阅历的人读了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因此,古诗词教学中的哲理感悟就得区别于一般阅读,不能由着我们教师的性子去盲目拔高或片面感悟诗理。儿童阅读诗词时的感悟得由儿童自己说了算。这是一位教师执教《池上》(苏教版第八册、西师大版第五册)的片段:

师:猜猜小娃他为什么“偷”来着?

生1:可能为父母治病熬药的。

生2:家里可能真的很苦,没吃的了。

师:呵呵,生活所迫就偷?

生1:我想小娃偷莲不为什么,就是因为喜欢白莲。

生2:我认为小娃还是特喜欢莲蓬的可爱,不是存心偷东西的,要不他会藏好的。

师:这也是!所以他才——“偷”而不藏(板书),也就不在乎浮萍的打开了。看着这一道打开的浮萍,估计一下白居易的心情。组内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再汇报)

生1:我们认为诗人他一定感觉好可笑,笑小娃的天真!

生2:我们想诗人一定很羡慕小娃的自由,无拘无束!

师:是啊!有人说:拥有童心的人是最快乐的,是永远年轻的。这也许就是诗人白居易。

好一个“偷而不藏”,道出了小娃天真可爱、喜欢嬉戏的童年本质。管它浮萍的打开是否会让人发现,因为小娃根本就不在乎别人的发现。在他看来,“偷采”压根儿就不是偷盗的行为,纯属玩耍之举,取乐之为。教者透过“一道”打开的浮萍,让学生揣摩诗人看到此情景的心情,实在高妙。这样的内心体验符合当时的情境。白居易的写诗意图在场景体验中像墨染宣纸一般,在学生内心渐渐化开。显然,将“偷”或“开”某一个字理解为诗眼都是不够准确的,但似乎又都离不开。“偷”“开”两个字在品读诗境的言语实践过程中不断闪烁,“偷”而公“开”“偷”而不藏或许是对诗眼的更好表述。多么直观的感受,多么美好的学习过程,欣赏这样的教学片断。

儿童的方式,当然不止于这些。唱诗、吟诗、舞诗都是儿童的擅长。因为,儿童对古诗文中的人物、事物、景物,有着天然的亲切。在儿童的眼里,它们会鲜活起来,无论哪种方式,只要儿童投入进去了,诗中的人、景、事便会如墨滴宣纸一样在儿童的心理化开。

篇5:初中以微笑为题的作文

这个小贩带着一个大蛇皮口袋,脸上总是面带微笑,身上十分整洁。

他每天都在朝“苦闷”市居民喊:“卖——微笑——啦——”大家都把耷拉着的脸朝向那个小贩,苦闷的问:“微笑是什么东西呢?”天哪,这个城市连微笑都不知道呢。小贩回答:“大姐大叔,一个微笑能让你一切顺利呢,为什么不买一个呢?多便宜啊!只卖三十元呢。”小贩故意把那个“只”字拖长声调。

“老公,正好你下岗了,买一个说不定可以重新找到工作呢。”一位妇女有气无力的向自己的丈夫请求。

“嗯,那好吧,反正我们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呀!”丈夫拿出了三张旧旧的面值是十元的票子递给了小贩,“我们买一个微笑。”

“好!”小贩高兴地脸都红了,从蛇皮口袋里拿出一个金光灿灿的圆圆的纸片,收下了那三十元,递给了那位哭丧着脸的丈夫。“怎么用啊?”“就这样,把纸片贴在脸上,对,就行了。”丈夫戴上了那张纸片,脸上立刻就有了笑容,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拉着妻子就走进了一家公司。

不一会儿,那对夫妇出来了,丈夫容光焕发的对大家说:“我被应聘了!而且是工资最高的公司!”

大家听了,各个都急忙奔向小贩那里,争着买微笑。

篇6:以目光为题的初中作文

妈妈的目光是温柔的。当我发脾气时,妈妈就用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温柔地看着我,像是在对我说:“不要发脾气,出了什么事,自己好好地解决,发脾气没用。”这样,我的气才漫漫消散。

妈妈的目光是鼓励的,当我一次考试考了九十分,我垂头丧气地回家,拿出像有千万斤重的试卷慢慢地递给她,她用鼓励的目光看了我一眼,像在鼓励我,让我认真复习。考了一百分,她又向我投来赞扬的目光,仿佛在说,我不要骄傲,要虚心,不要让成绩下降。

妈妈的目光是严厉的,当我不小心把她的花瓶打碎了,她就用严厉的目光射向我,我一个劲地抖,我赶紧跑出房间,冲进小院。

上一篇:西南政法大学知名校友下一篇:描写七夕的诗句——《七夕醉答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