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信息化措施

2024-05-02

政务公开信息化措施(精选8篇)

篇1:政务公开信息化措施

政务公开信息化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工信厅办函〔〕361号

20,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公众关切,不断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增强公开实效,加强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工作。

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并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实际,将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安排如下:

一、全面推进深化改革领域的信息公开

(一)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公开。

进一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取消、下放、保留行政审批等事项的公开工作,公开保留的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以及清理规范后保留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清单。

(政策法规司牵头)

(二)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开。

推动地方通信管理局全面公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通过部门户网站集中展示,及时动态更新,方便公众获取和监督。

(信息通信管理局牵头)

(三)推进公共服务事项公开。

全面梳理工业和信息化部职责范围内的公共服务事项,编制公共服务指南,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并通过部门户网站进行公开。

(政策法规司牵头,相关司局负责)

二、大力推进经济民生领域的信息公开

(一)推进产业政策信息公开。

发布区域产业转移指南。

(产业政策司牵头)公开推动钢铁行业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方案和相关工作进展。

(原材料工业司牵头)公开机械、消费品、电子、建材等重点行业分业施策专项方案和相关工作进展。

(装备工业司、消费品工业司、电子信息司、原材料工业司负责)

(二)推进涉及减轻企业负担和中小企业政策信息公开。

公开减轻企业负担的惠企政策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相关信息。

(运行监测协调局牵头)发布“十三五”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规划。

(中小企业局负责)

(三)推进重大建设项目信息公开。

公开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实施等信息。

(规划司负责)公开规范通信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进展,发布《通信建设项目施工招标范本》及《通信建设项目货物招标范本》。

(信息通信发展司负责)

(四)推进教育和就业信息公开。

深化部属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加强部属单位招聘信息公开。

(人事教育司负责)

(五)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公开。

发布民爆行业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指导性文件,及时公开安全产业园区建设和安全产品推广应用情况。

(安全生产司负责)发布《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选工作方案》,及时公开京津冀化工企业搬迁方案。

(原材料工业司负责)

(六)推进信息通信业信息公开。

公开“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名单。

(信息通信发展司负责)公开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试点示范工作和打击治理通信信息诈骗工作的进展。

(网络安全管理局负责)公开打击“伪基站”、“黑广播”、卫星电视干扰的机器等违法设台行为工作进展。

(无线电管理局负责)

三、深入推进政府建设领域的信息公开

(一)积极推进决策公开。

制定重大决策时,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通过部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及时反馈采纳情况。

(各司局负责)

(二)推进执行和落实情况公开。

围绕工作报告、发展规划提出的重要事项,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改革任务、民生举措,细化执行措施、实施步骤、责任分工、监督方式等,实事求是公布进展和完成情况。

进一步加大对督查及整改落实、奖惩情况的公开力度。

(各司局负责)

(三)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

及时公开经批准的预决算信息,并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

除涉密信息外,预决算支出公开到功能分类项级科目,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细化公开到经济分类款级科目。

推动部属高校制定财务公开制度,公开部属高校预决算信息。

(财务司负责)

四、继续扩大政务参与和加强解读回应

(一)主动做好政策解读。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起草出台的重要政策,要将文件和解读方案、解读材料一并报批,相关解读材料应于文件公开时同步在部门户网站和媒体发布。

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法规政策和重大措施,要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通气会、接受访谈、发表文章等方式积极宣讲。

要加强专家库建设,发挥好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作用,及时全面准确解读政策,增进社会认同。

(各司局负责,办公厅配合)

(二)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积极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对涉部舆情和媒体关切等热点问题,要认真研判处置,借助媒体和部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渠道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清事实真相、有关政策措施、处置结果等。

遇到重大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

针对涉及突发事件的各种虚假不实信息,要迅速澄清事实,消除不良影响。

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各司局负责,办公厅配合)

(三)更好发挥媒体作用。

对部重大会议活动、重大决策部署、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重要动态等方面信息,要统筹运用媒体做好发布工作。

要注重运用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召开媒体通气会,推荐专家学者接受访谈,安排媒体负责人列席有关重要决策会议等方式,并不断加强政策解读的国际传播,扩大政策信息的覆盖面。

(各司局负责,办公厅配合)

五、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和机制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主动公开工作。

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属性的源头认定机制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依法依规明确公开属性和进行公开,进一步优化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不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积极稳妥推进政府数据公开,鼓励和推动企业、第三方机构、个人等对公共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应用。

不断提高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共服务电话接听和公众留言答复的水平。

(办公厅牵头,各司局负责)

(二)进一步完善依申请公开管理。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接收、登记、办理、审核、答复、归档等环节的制度规范。

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履行答复程序,认真做好答复工作。

(办公厅牵头,各司局负责)

(三)进一步加大业务培训和考核力度。

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业务培训,逐步扩大培训范围,普及政务公开基础知识,并加强监督考核力度,通报考核结果。

(办公厅负责)

篇2:政务公开信息化措施

根据信息公开检查中我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住院病历记录不及时、医患沟通次数不够及向社会公示内容不完善,我们已经作了整改,现汇报如下:

1、召开了病区大晨会、全院职工会,通报了检查的情况,明确责任和要求。限一周内整改到位,然后自查,进行奖惩。

2、再次学习病历书写规范和市人民医院甲级病历的样本,对现在架病历进行完善,达到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强调会后病历书写的及时、准确、规范,并做到持之以恒。

3、对于医患沟通次数不够的已进行再次或多次沟通。

4、向社会公示内容不全的已做成公示栏对外公布,并就院务公开的软件资料不断完善,确保院务公开、“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主题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篇3:政务公开信息化措施

1 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的安全, 因而保障电子政信息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重要保证。

1.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是影响国家政治安全的要素

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 各方面的发展均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电子政务工作中含有重要的国家发展信息, 若不加强防范, 容易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利用, 以歪曲事实, 严重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与地位, 不利于国家政治稳定发展。

1.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前提

电子政务信息涉及的经济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的大事件, 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就容易被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导致大量的网络犯罪的产生。因电子政务中的经济信息关系到国家多个行业发展的大局, 一旦发生安全隐患, 经济损失不可想象, 因而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是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前提。

1.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是强化社会稳定的保障

近年来, 我国的政务机关通过电子政务信息平台不断强化各级工作的透明度, 将国家的主要政策方针及地方具体的执行计划等明确的公示出来, 以加强各基层民众参与政府决策的力度。人民群众只有了解到政府的具体发展方向, 才能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 参与政府决策为自身的更好发展谋福利。因而电子政务信息为政府各级领导与基层群众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通过二者的良性交流, 政府才能制定出积极的方针制度, 以推进国家各项建设稳定发展。人民群众愿意跟从政府的领导, 为社会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

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

2.1 法律保障

电子政务的工作内容会涉及到国家机密, 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安全, 因而完善的法律规范保障是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首道防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操作中会遇到各种状况, 而电子政务又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公开的业务系统, 一旦运作中遭遇入侵或内部操作人员的错误操作会对国家的整体发展和安全造成极大的冲击, 因而需要国家制定严谨的法律政策强制人们依法办事。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还很不完善, 需要立法机关结合政务机关进行探究以促使完善的法律规范的出台, 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2.2 政策保障

法律规范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具体环境下要有适当的政策配合法律规范才能真正做到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工作。保障政策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电子政务具体发展情况而制定的, 其是建立在国家相关法律规范基础上的执行措施, 对政务信息安全的保障是具体的、更有针对性的。

2.3 技术保障

电子政务是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信息传播平台, 其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引发安全隐患的途径主要有两个:计算机和网络。计算机的安全主要表现在机房的物理安全与操作系统安全两方面, 政务中的计算机内部存储大量的国家机密, 一旦发生人为或意外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因而计算机的物理安全强调的是防火、防盗等可能影响计算机及其设备正常运转的突发状况的出现, 而安全操作强调的是加强对系统的加密以防止被黑客入侵。目前网络是影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重要隐患, 网络黑客会通过破译密码而获取大量的国家机密, 不利于国家安全, 因而政务机关的计算机要设置高强度的防火墙以防止黑客的入侵。技术保障是确保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其的管理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

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完善途径

影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因素有很多, 因而在完善其保障措施时, 要结合当前电子政务信息体系的发展情况进行具体的探究, 以便提出的保障措施能成功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3.1 建立健全管理法规, 完善组织管理

现阶段电子政务管理机构出现机构不统一、人员冗杂等情况, 导致上级下达的政令不能被及时的传达到或造成权责不明确。电子政务管理过程中会发生安全设施的配置不合理、访问控制不严格及回访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这些问题给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带来极大的隐形安全隐患。

加强政务机关内部的管理是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基础, 只有不断强化内部各项的管理才能使政务工作实现管理与技术齐头并进、为电子政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助力。政府各级机关要加强相关网络与信息技术安全等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建设, 为发展中所遇见的各种问题提供正确的解决依据。各级政府要积极配合中央政府的领导, 在全国各地区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 形成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安全管理体系。全国性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更大范围的对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实施监控, 可以尽可能降低因内部外泄或外部入侵而造成的信息外泄, 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提供了一层外围的保障。另外国家在加大中央及各级电子政务内部管理时应结合具体的法律规范制定出一套可行性强的规章制度体系, 以规范政府机关和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

3.2 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

针对我国电子政务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政务机关应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构建一个完善的综合管理平台。统一的管理平台可以有效的推进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利用的高效发展, 且政府的工作宗旨明确化实现了政府管理和服务的透明与规范, 有力的推进了国家高效、安全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完善。

3.3 科学严谨的运用信息安全技术

电子政务是靠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政务信息公开的, 网络管理的不完善是影响政务信息安全系数的关键因素, 因而应建造一个安全的操作系统, 将网络设计、机房安全布局、硬软件设备、防火墙及加密机制影响网络信息安全隐患的因素充分考虑清楚, 以确保安全防护措施的功效能正常发挥。政务机关应强化日常系统维护的重要性, 系统检查有助于发现问并题及时解决, 避免系统的硬件设施的损坏对整个系统造成安全影响。当前信息技术处于不断更新换代的大潮中, 在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时首先要对其进行谨慎的评估, 充分探究其可能潜存的风险, 避免不正当的信息技术的引进造成的安全隐患的发生。

3.4 强化政务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 培养专业人才

电子政务体系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革新, 因而其对政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也不断的提高, 要求政务机关在强化技术引进的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相关培训, 以强化其信息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政务机关要定期就电子政务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等技术的培养, 并促使其了解和掌握最细的信息技术, 提升器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以更好的为政务工作服务。强化政务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可以助其获得最新的信息技术并加以利用到电子政务中来, 为信息安全提供一层保障。

4 总结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强化其管理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只有采取正确的保障措施并积极制定行之有效的完善途径, 我国的电子政务体系的安全系数才能得到最大的保障, 从而才能推进我国各方面事业平稳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拓展, 电子政务信息已经成为关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体系, 因而加强其安全保障、促其稳定发展是新时期国家政务机关的重点工作。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在安全防范技能、保密机制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多漏洞, 严重制约了电子政务的信息化发展并对其安全系数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具体的总结了安全保障的措施并探究了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途径, 希望能为完善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作出支持, 以保证国家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完善途径

参考文献

[1]叶佩华.我国电子政务应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3 (05) :77-78.

[2]陈征.陕西省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10, 7 (04) :32-35.

篇4:浅谈信息披露和政务公开

改革开放使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人民群众掌握、了解各种信息的多少,应当是社会进步的晴雨表。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充分满足人民知情的欲望,是政府信任老百姓、信任自己的象征。虽然,目前信息公开上我们已有了一些进展,但距离老百姓的要求,还远远不够。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开明开放,更需要媒体履行职责,加强监督。

最近,四川自贡市公安局对外宣布,今后凡是发生有重大影响或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治安、刑事案件,公安机关将及时向新闻媒体公布案情及侦破进展情况。同时欢迎媒体对重大案件进行全程追踪,以监督公安机关的侦破进程。自贡市公安局在媒体公开、舆论监督方面带了个好头,于己于人都有利。也许是案件重大,公开不到位;也许是正在侦破,不便公开;也许是案件的意义和影响还没分析透彻,还不宜公开。长期以来,媒体在对较重大的案件进行采访时,常常遭遇有关人员的“无可奉告”,使媒体无法将真实情况及时告知民众,因而各种谣言就会“应运而生”。而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人们的主观臆断和“添油加醋”又会对事情火上浇油。这样就会增加民众的“恐慌指数”和不安心理,造成社会混乱,破坏正常秩序。公众其实有权知道事关公共利益的重大案件的发生与侦破情况,纳税人对公务人员的权利中应当包含有知晓影响社会发展、影响自己安全的事件进展情况的权利。自贡市公安局的表态在当前执法机关对待新闻媒体的态度上是个突破。它的可贵之处是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

从现代政治传播学的角度看,信息就是一种权利。披露信息实际上等于是一种权利的社会分享过程。这种权利分享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分享都需要制度来保障。我国的信息披露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明显的责任不对称的状况。基本表现是:作为某一级主管的官员,不披露某类信息就不会承担任何责任。但如果一旦他披露了,却可能要承担由此而带来的全部后果。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责任不对称使官员倾向于沉默,倾向于不披露,倾向于不跟媒体接触。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是这样回答记者的,大意是:很多官员在工作历程中没有学过如何面对媒体,他们有时候可能会很紧张。一般民众要求官员说的字字句句都是真理,而不适应官员说错话。我希望媒体和民众要给官员一个机会,允许他们有时候说错一两句话。王岐山的这番话是为官员辩护,但的确是实话,是政务公开与“允许说错话”的实话。

政务公开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不但要公开最终结果,还要公开从酝酿、决策到执行、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在某些情况之下,官员说一两句错话几乎不可避免。如果在事情已经板上钉钉的情况下再公开,或者没有任何讨论和修订的余地,不允许任何质疑和批评的情况下再公开,官员百分之百不说错话的目标倒是实现了,但政务公开的实质却在无形中被取消了。

我们的媒体和民众应当允许官员“说错话”,因为这是开放和公开中的“错话”,是一种进步的附带物,是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民主政治的“小代价”。

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民众有权知道国家的变化、政府的行为和公务员的作为。政务公开是政府部门的法定义务,是政府存在和运转的一个基本前提。在这一前提下,公开是原则,是惯例,而不公开必须说明理由,是特例。

目前,正在逐渐推行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务公开的一种形式。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记者到政府有关部门去联系采访,结果被告知:所有的事情新闻发言人都讲过了,你去找新闻发言人吧!这些现象使我们开始怀疑:我们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到底是为了促进信息披露,促进政务公开,还是为了控制舆论,封闭信息;是为了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还是为了保障官员的职位稳定性。需要阐明的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并不是免除各级官员面对新闻机构向公众披露信息、政务公开的职责。

新闻发言人,要有新闻可发,不要说些空话、套话、假话、废话、官话来糊弄媒体,新闻发言人包括有些党政官员,要学会发言,学会与公众沟通,尊重新闻规律。我国一位元老级宣传管理干部评价有些官员:你想告诉大家的,已经反复说了许多遍;大家想知道的,你一句也没说。当媒体被看作是党政机关的一个部门,编辑记者被看作是党政领导的下级时,在这种体制下,领导想说的自然会如愿出现在媒体上,领导不想说的,媒体会自觉过滤掉,媒体被党政官员称为自己的“说话自留地”。在这些“说话自留地”里,官员的官话、套话、废话就会疯长。那些已经讲了无数遍、永远不会错但也没有用的话就会充斥其间。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最近就说,媒体要把真实的情况反映给人民群众,这样才能增强群众对党委和政府的信任,上上下下才有凝聚力。

篇5:政务公开信息化措施

一、前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也有了一定提高,他们对政府信息的知情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信息公开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进一步促进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政府信息概述.我国相关学者认为,政府信息指的是政府机关所掌握的以纸质、磁盘、磁带、胶卷以及其它电子存储材料等载体所反映的关于社会管理、经济、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内容。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表明,政府信息的特征有:(1)行政机关是主体;(2)和职责的履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3)通过一定的形式进行保存或记录。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一)有利于构建服务政府.政府新管理观念的核心内容就是政府服务观念的树立是。

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民本位、社会为本位的理念为指导,在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众的意志建立起来的以为公众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部门及行政人员树立起法治、平等、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

(二)有利于构建阳光政府.政府的行政行为应当公正透明,公众拥有对政府信息知情的权权,这也是阳光政府最基本的内涵。政府信息公开就本身来说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通过公开政府信息可以加强对政府的监督,使国家权力不易被滥用,保证行政部门的公正和廉洁。一个法治的国家只有加大政府信息的公开程度,才能促进政治的廉洁,才能使公众的权利得到可靠的保障。从表面来看,政府信息公开似乎弱化了政府的行政控制权,但作为一种监督制约机制,它实际上提高了政府的控制力。政府信息公开已经成为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

(三)有利于公民提高知情权.政府信息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要使公众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就必须保证公众有参与社会活动权利。而参与社会活动的前提条件就是公众知情权的实现,即国家的一切行政事务必须向公众公开。公众知情权是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提高而提出。政府信息的公开是公众知情权实现的必要条件。只有公开政府信息,公众才能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作为享有国家权力的主体,政府部门是知情权的义务主体,如果政府部门不主动公开政府信息,信息不透明,就会被一些人所利用,通过虚假信息蒙骗公众,造成公众情绪失控,社会动荡。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困境.(一)《保密法》不够完善.《保密法》中的相关内容不够完善,从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简称《条例》)的实施程序产生影响。由于保密内容较多,基本上没有进行解密活动。其中有些条款难以符合现有的政治、经济、国家环境。《条例》中的第四条明确规定,对于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保密审查,但是《保密法》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把之用于对《条例》的落实进行指导时,会存在较多障碍。

(二)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受到我国传统政治观念的影响,许多政府工作人员的民主法制意识及观念还比较淡薄,没有对公众的知情权引起重视,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对政府信息进行有效公开。一方面,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政府负责意识薄弱,公众信息获取意识不足;另一方面,行政行为具有浓厚的神秘意识,对信息公开缺乏使命感。此外,我国公民缺乏强烈法律意识,长期以来是一个信息弱势群体,成为了政府管理的从属体,只能被动的接受政府公开的信息,而且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还没有形成正确而全面的认识,有的公民甚至认为政府信息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信息公开产生了阻碍。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评估工作不够完善.虽然,相关的政府部门都逐渐开展了信息公开工作,但是工作的成效的测试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政府信息公开评价体系,这样就会对相关工作的评估带来困难。因此,许多公开的信息,通常都是

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等内容,官员选拔、财务收入及支出等信息的公开程度却较低,且某些已公开的信息,并不具备实用性。此外,政府信息公开各部门没有统一管理,相互之间缺少统一性和协调性。各部门之间往往各自为政,对于信息公开缺少全盘规划和部署。

(四)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法理基础,且缺乏健全的政务公开体系,政府中的许多工作人员把政府信息公开看成是政府的一种职权,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对政府信息公开引起重视,且缺乏较全面的认识,相关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配合度及协调性,从而对信息公开的正常实施产生影响。而且至今还没有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比较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法,也没有形成并实行全国统一的政务公开制度,只是在一些城市制度了一些政府规章,这就导致政府信息公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信息公开难以落到实处。

(五)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一定发展,且网络用户的数量也逐渐上升,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网络的普及率还是比较低的,且不同地区以及城乡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在比较落后、偏远的西部地区,根据不具备普及网络的条件。因此,即使政府的信息公开工作做得较好,许多地区的群众还是会因经济及信息技术问题而无法接受到相关的政府信息。另一方面,有的政府工作人员和群众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比较薄弱,从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政府信息的公开产生制约。最后,政府网站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从现在的政府网站建设情况来看,不管是技术、管理体制上还是行政人员网络运用能力上,都亟待进一步的提升。

五、政府信息公开困境的解决措施.(一)对《保密法》进行不断完善.《保密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在《条例》的公开及落实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衔接性,而我国现行的《保密法》是在十多年前制定的,里面的内容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应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对《保密法》作相应完善。

可对保密的范围、定密及解密的程序等进行适当的细化,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对解密工作进行严格的审核与监控。此外,还应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选出并确定定密人员,对定密人员的工作职责作出明确规定,以避免定密出现随意性。为了使定密工作更加规范,还可建立相应的“定密制度”,以是使定密更加准确有效。

(二)建立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已确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并以立法形式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管理。我国开展政府信息工作时,可总结国外的相关经验,然后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法》,以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进行有效保护与支持。

需注意的是,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建设是一个整体,对此制度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核心,而保密法律制度、隐私权法律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法、档案法律制度等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也应对它们进行不断完善。此外,对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进行完善时,还需对行政程序法中关于办事程序信息公开方面的相关规定进行适当调整。

(三)尊重公民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知情权.知情权属于政治性权利,从某个角度而言,其是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的宪政基础,而在政府事务方面,公民有一定的知情权,因此,为了使公民的知情权得到有效实现,政府应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公开。在宪法中,应对知情权进行确认,并应在国家根本法对其作进一步的有效明确,这样才能使公民的知情权得到有效保证。可以规定政府部门在其网站上建立电子阅览室来公布政府信息,建立信息公开执行情况等。使全体民众平等的行使知情权,又减少政府大量的事务性工作。

政府中的相关部门级信息公开的相关工作人员,应把公民的知情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尊重,并应充分认识到政府信息公开的知情权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把信息公开作为工作中的基本职责,制定统一的工作制度,做好相应的协调及交接工作,树立公开、阳光行政的良好理念,努力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使政府的信息资源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及有效利用。

(四)落实责任制,加强监督.为了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效实现,国家相关部门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具备科学性、合理性、法制化的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体系及责任追究机制,以相关制度及体系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使政府的工作及行为更加规范。我们既要强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上级政府部门对下级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以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又要有效发挥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构成严密的监督体系,规范政府行为。

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救济途径作出明确规定,若政府信息公开对公民的权益产生侵害,或公民以正当的方式申请获取政府信息而遭到无理拒绝时,公民可利用司法途径寻求救济,或通过法律申请行政复议,以使自己的知情权得以实现。这样,才使公民的知情权得到保障,使有权利必有救助的原则落到实处。

(五)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公开.目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公开,把各单位及相关数据资源进行有效连接,以使信息的管理实现电子化、网络化以及办公自动化。

为了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还应把协同政务作为核心,以使“网上串联、并联审批”新型服务模式得到有效实现。此外,还可建立电子阅览室来对政府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公开,以促进群众知情权的实现,并使群众对政府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篇6:政务公开信息化措施

杞县人口计生委始终把加强政务信息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强化领导、强化工作、强化质量、强化制度不断提高信息采编的数量和质量,全力做好人口计生政务信息工作,努力为推进各项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一是强化领导,严格责任落实。成立了政务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亲自抓,办公室具体负责,保证信息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将政务信息任务量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下达给各科室和各乡镇计生办,打破了那种单纯依靠信息骨干搞信息的格局,使得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形成“全员写信息,全员想信息”的良好局面。

二是强化工作,突出难点热点。各股室制定了详细的政务信息采集方向,以全面提升宣教工作水平为总抓手,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社会抚养费征收和管理、薄弱村帮促、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等十项计划生育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工作。同时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入手搜集,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三是强化质量,力求创新提高。严把上报信息审核关,努力提高上报信息质量。要求各股室努力增强上报信息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性,及时了解和反馈在日常工作中有价值的经验做法,突出重点,服务大局,积极推广新做法和新举措,对于各股室和信息员上报的信息,由分管领导亲自修改批阅,切实保证上报信息的质量,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

篇7:政务公开监督措施

1、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行政办,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环保工作人员违法违纪问题进行调查处理,对查明环保工作人员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明确规定一次提出警告,二次调离工作岗位,三次停职检查。

2、年初,局长与各股(室)、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签订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将廉政目标分解到各单位,年终对照内容进行考核,并作为评先树优的依据。

3、工作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执法人员必须挂牌服务,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4、政务公开栏、州环保网站上公开监督电话、监督措施。开通专门用于对环境污染问题和环保工作人员违法违纪问题进行举报的2120895、2126019环保监督举报热线。在办公大楼办公区设置政务公开栏,公开工作职责、工作人员、制度、程序、排污收费标准等,方便建设单位、方便群众查看。

5、定期向各级领导和各有关单位印发《环保简讯》,通报环保工作情况。定期邀请行风监督员和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不定期向社会发放问卷征求意见,自觉接受监督。

6、对于敏感建设项目,建立公众知情制度,邀请项目所在地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居民代表参加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查,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7、在制定限期治理计划时,认真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在限期治理实施过程中,向社会各界公开限期治理单位、治理任务、治理期限,向治理单位公开治理方案,确定施工监督和竣工验收程序,并将治理验收结果向社会公布。

8、在中高考期间和重大执法活动中,向全社会告知活动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监督支持环境监理工作。

篇8:政务公开信息化措施

社会的发展促使信息在处理各类事务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可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事情发展的方向, 政府信息公开是促进政府、社会、公民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1.政府信息公开的概念

政府信息是行政机关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信息是在履职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各级政府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 依法公开其政务活动以及结果, 并且允许用户按照相关程序, 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方式利用各种公共信息资源。

2.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

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的规定, 能够成为行政管理主体, 独立行使行政权力, 承担行政责任的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因此, 条例规定, 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主要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这两类主体是政府信息的拥有者, 也是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承担者。

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运行中的障碍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有利于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进程, 增强公民获取政府信息的便捷性和公平性。然而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 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逐利性、行政组织结构的封闭性以及传统的政治文化都会影响到政府信息公开的进程。

1.信息公开主体的自利性阻碍政府信息的公开

在经济学中, 在信息条件非对称的情况下市场交易双方间的关系称之为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而代理人占有信息优势。同时, 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 人都是理性的, 致力于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即使受到多方约束。由此, 在委托――代理关系下, 代理人就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 不公开相关信息, 进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在政治社会中, 政府是代理人, 公民是委托人。政府作为代理人, 占有信息优势, 当政府行为偏离公共目标, 将会阻碍政府信息的公开。

信息公开是委托人实现信息资源效用最大化的重要举措, 信息公开对委托人与代理人具有不同的影响。委托人因信息资源的公开从而减少交易成本, 增加收益, 而代理人则通过对信息进行垄断, 以此获取寻租机会受益。因此, 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因其自利性而阻碍了政府信息的公开。

2.行政组织结构的封闭性阻碍政府信息的公开

受韦伯官僚型组织结构理论的影响, 现代的行政组织结构基本是封闭型的, 政府信息根据需要单向流动, 基本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由于行政组织结构的封闭性, 政府信息在流动的过程中逐渐被删改, 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同时, 组织机构内平行机构间缺乏信息交流。此外, 从整体上看, 官僚型的行政组织本身缺少与外界交流, 这就形成了社会与组织之间的政府信息交流的天然屏障。

3.既有政治文化观念阻碍政府信息的公开

原有政府信息通过组织内部流动达到上传下达的目的, 接触信息的多少及其重要性被视为组织内部人员的特殊标志, 民众缺少直接接触政府信息的渠道, 被排除在整个信息链之外, 无法获取对生产生活具有重要作用的政府信息。

人治观念阻碍政府信息的公开。在社会转型期, 随着社会法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但受部分政府工作人员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思想的影响, 扭曲政府公开条例, 人为地将个人意志强加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 阻碍政府信息的公开, 造成获取信息的不公平现象。

权力取向阻碍政府信息的公开。部分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在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过程中, 忽视行政权力的公共性, 将政府信息私有化, 利用行政权力追求私人利益, 忽视公共利益。

三、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实措施

政府信息公开的进程受到公开主体、行政结构、政治文化等的影响, 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 必须加快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脚步, 转变信息公开主体的理念,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监督、激励机制。

1.加快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脚步

政府信息在组织内部的上传下达过程中, 每经过一个层级, 信息被筛选进而影响其真实性。因此, 组织内部监督力度将大打折扣, 进而影响到监督的效果。加快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脚步, 把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方式、内容等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 利用法律的强制性, 督促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切实执行法律法规。同时, 公民能够依据法律来监督政府机构信息公开的情况, 以此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进程。

2.转变行政人员的公开理念, 打破传统政治文化观念的阻碍

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具体落实过程中, 行政人员是直接的实践者, 行政人员对公开文化的认同直接影响到信息公开的方式、范围, 影响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宣传,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技术培训, 转变行政人员的公开理念, 祛除官僚思想、人治观念、权力价值取向偏离公共性等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以此促使行政人员在思想上接受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并通过行政行为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落实。

3.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监督、激励机制

第一,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干部年终考核, 细化、量化政府信息工作考核标准, 使领导干部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常态化。

第二, 建立立体的监督机制。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监督, 加大社会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力度, 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同时, 拓宽群众监督渠道, 发挥群众监督力量。通过多种形式推动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 真正让政府信息为广大民众所知。

第三, 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各级政府应提供人才、技术、资金等支持, 为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 有利于信息的传播, 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但也要看到,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过程中, 由于受政府信息公开主体的自利性、行政组织结构的封闭性以及传统政治文化观念落后等方面的制约, 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本文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主体公开观念的转变以及公开的激励、监督、考核机制的建立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以此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贯彻落实。

摘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但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阻碍。本文通过政府信息公开主体、行政组织结构以及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研究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落实过程中的障碍, 为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 需加快政府信息公开立法脚步, 转变信息公开主体的理念,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考核、监督、激励机制。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障碍,落实机制

参考文献

[1].王芳.阳光下的政府――政府信息行为的路径与激励.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2] .颜海.政府信息公开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 2008.

[3] .向佐群.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7.

[4] .马姗伊.经济人的行为动机.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1.

[5] .周汉华.外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比较.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6] .陈建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当代财经, 2009 (08) .

[7] .杨凤英.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实施.理论探索, 2010 (01) .

上一篇:红楼梦诗词选编下一篇:锅炉防磨防爆检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