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备课组总结

2024-05-25

体育与健康备课组总结(精选8篇)

篇1:体育与健康备课组总结

2018年春??中学 体育与健康备课组工作总结

执笔人:??

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领导的提携教导下,我们学校体育与健康备课组又迎来了新一学期的结束,特对本学期工作,做出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体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首先把它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学期初在行政会议上听取体育工作计划,学期结束听取总结汇报,平时校长除了亲自关怀以外,学期初协助教研组、备课组制订体育工作计划,学期结束他们帮助进行工作总结,学校领导还亲自督促全校“两操、一课”的进行,以推动学校的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激励制度,搞活动体育教学工作。

学校长期以来,坚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体育训练作为评选文明班的重要依据,这样大大加强了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同样也促进了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管理,促进体育教学工作。

1、抓好体育课教学的过程管理。

体育课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主课”。既然如此,就必在认真对待,加强管理。学校要求教研组做到学期有计划,有总结;活动有分工,有措施;成绩有纪录;资料有积累。分管领导定期检查。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条件,认真备好课,做到备课、备人、备场地,充分利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抓好学生的体育常规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有机地结合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学校领导定期和随机检查教案,随时进行听课和评课。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和“放羊式”教学。

2、结合体育课程标准,因地制宜制订教学计划。

学校要求体育教师,因地制宜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本学期按新课改要求,结合本校具体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

3、树立课外活动是课内体育教学的延伸的教学观念。

体育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是体育课教学工作的实效的检验。开展了校秋季田径运动会比赛。活动的成功开展,取得了全校教师和学生一致好评。同时我感觉到只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促进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学校要求体育教师凡是学校开展的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都要列入体育教学计划之中,对学生加以指导。这样既推动了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的开展,反过来又促使学生重视体育课的教学,提高了体育课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兴趣。

四、体育训练方面:

本学期我们在训练方面做到训练系统化、科学化。保证训练人员、时间、质量。能及时配合班主任做好运动员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本学期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体育教师分工合作大家各思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我校体育训练工作。学校决心依靠全体教师,以“新课改”为契机,一如既往地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科研力度,在工作中齐心协力、更新观念、努力钻研、开拓创新,“争一流,创特色”,为我校学校体育的腾飞而努力奋斗。

五,在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建设方面

本学期积极开展了阳光活动各项体育活动。在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方面开展的有声有色。为学校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创造了一片自由活动的新面貌,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增进身体健康。在以后还要更加积极努力开展更多丰富的体育活动。争取取得更多新进展。

篇2:体育与健康备课组总结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体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首先把它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之中,学期初在行政会议上听取体育工作计划,学期结束听取总结汇报,平时校长除了亲自关怀以外,学期初协助教研组、备课组制订体育工作计划,学期结束他们帮助进行工作总结,学校领导还亲自督促全校“两操、一课”的进行,以推动学校的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激励制度,搞活动体育教学工作。

学校长期以来,坚持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体育训练作为评选文明班的重要依据,这样大大加强了班主任老师和任课教师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同样也促进了学校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管理,促进体育教学工作。

1、抓好体育课教学的过程管理。

体育课是一门学科,而且是一门“主课”。既然如此,就必须认真对待,加强管理。学校要求教研组做到学期有计划,有总结;活动有分工,有措施;成绩有纪录;资料有积累。分管领导定期检查。要求体育教师根据学校场地器材条件,认真备好课,做到备课、备人、备场地,充分利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抓好学生的体育常规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有机地结合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学校领导定期和随机检查教案,随时进行听课和评课。坚决杜绝无教案上课和“放羊式”教学。

2、结合体育课程标准,因地制宜制订教学计划。

学校要求体育教师,因地制宜上好每一堂体育课。本学期按新课改要求,结合本校具体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

3、树立课外活动是课内体育教学的延伸的教学观念。

体育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是体育课教学工作的实效的检验。开展别开生面的校篮球比赛,举办了全校广播操比赛。活动的成功开展,均取得了全校教师和学生一致好评。同时我感觉到只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促进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学校要求体育教师凡是学校开展的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都要列入体育教学计划之中,对学生加以指导。这样既推动了竞赛活动和群体活动的开展,反过来又促使学生重视体育课的教学,提高了体育课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兴趣。

四、体育训练方面:

本学期我们在训练方面做到训练系统化、科学化。保证训练人员、时间、质量。能及时配合班主任做好运动员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其变被动训练为主动训练。本学期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体育教师分工合作大家各思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我校体育训练工作。学校决心依靠全体教师,以“新课改”为契机,一如既往地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教科研力度,在工作中齐心协力、更新观念、努力钻研、开拓创新,“争一流,创特色”,为我校学校体育的腾飞而努力奋斗。

篇3:体育与健康备课组总结

季浏:10年的体育课程改革导致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发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积极变化, 归纳起来, 主要表现为: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发生了积极变化, 特别是教师的话语体系发生了变化。体育课堂教学形态发生可喜变化, 那种循规蹈矩、单调乏味、气氛沉闷的封闭式课堂教学形态转变为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新意、受到学生喜爱的开放式课堂教学形态。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也有明显改进。10年的实践表明, 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受到了大多数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尽管体育课改成绩巨大,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需要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问:课标修订是本着什么原则进行的?修订后的课标坚持了实验稿课标的哪些方面?

季浏:我们确定了修订课程标准的几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坚持实验稿课标所确定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和设计思路。二是一以贯之地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10年课改是一个边实验、边总结、边修订的过程, 修订是为了使之更加完善, 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三是坚持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应以共同性和原则性的内容为主, 不可能、也不应该过多地涉及过于具体的课堂教学问题。四是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修订过程应是一个不断听取意见、不断调查研究、不断讨论和分析、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 是一个广大专家和一线体育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

可以说, 修订后的课标坚持了实验稿的主要思想和精神。包括:坚持了实验稿中的课程性质、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坚持了实验稿中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功能划分学习领域的做法;坚持了实验稿确立的三维课程目标以及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坚持了实验稿强调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这也是强调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坚持了注重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坚持了实验稿提倡的多元学习评价;坚持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问:修订后的体育与健康课标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有哪些?

季浏:具体看, 大约有以下7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调整课程名称。实验稿课标小学与初中阶段课程名称不同, 小学阶段称为体育课程, 中学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 修订后将义务教育阶段该课程统一取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这主要出于3点考虑:第一, 更加充分体现“体育为健康”的思想, 也是为了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第二, 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课程名称情况来看, 课程名称基本上都是统一的。第三, 通过调查, 大多数人认为应统一课程名称, 取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好。

二是增加健康教育的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虽然强调以体育学习为主, 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融合了部分健康行为养成和健康教育的内容, 这样, 可使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辅相成, 更有助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三是对性质表述更加清晰和明确。修订后的课标在完善实验稿提出的课程性质定义的基础上, 还提出了本门课程的4个特性, 即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基础性主要强调学生要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实践性主要强调“身体练习”, 即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体能的练习和体育游戏活动。综合性主要强调两点:一是注重健身育人功能, 即本门课程既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 又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规范意识、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二是强调本门课程以体育学习为主, 同时融合部分健康教育的内容。

四是合并学习领域。修订后, 将实验稿中学习领域改为学习方面, 将实验稿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二为一, 最终形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学习方面。

五是提高课程内容的指导性。修订后, 将实验稿中的“内容标准”改为了“课程内容”, 以举例的方式, 列举了一些教学内容供一线教师选择, 并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课程内容以“水平一”和“水平二”表述, 重点发展学生的基本身体活动能力, 倡导多采用体育游戏活动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

六是加强教学建议部分的针对性。主要从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并且力争内容的明确和简洁。

七是重视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评价建议除保留了实验稿的评价思想和主要内容外, 还作了以下一些调整和修改:考虑到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发展, 故在评价建议部分去掉了实验稿中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课程建设的评价。为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 增加了可供教师直接参考的案例。在对“体能”的评价中, 特别注意了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衔接。除此之外, 还特别增加了“体育教师应正确处理体育学习评价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中考’和‘体育、艺术2+1’等测试之间的关系, 避免大量的‘应试课’冲击和替代正常教学课的现象, 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说明。

问:您对中小学一线教师实施新课标有哪些主要的建议?

季浏:体育教师应认真阅读修订后的标准, 深入理解并用心实践。还要积极参加各种新课程的培训和研修活动, 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请教, 以提高自己对修订后课标的正确理解。

作为体育教师, 应提高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 谨防一些误传和误导, 使自己陷入困惑, 迷失方向。体育教师应成为课程的主动建设者, 课标允许体育教师选择适合学校条件以及学生基础和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达到课标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这就给学校和体育教师提供了更大、更灵活的空间, 体育教师不应消极等待, 而应大胆尝试、勇于实践, 善于总结, 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向主动建设者转变。

篇4:体育与健康备课组总结

关键词:集体备课;标准;导向;核心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4-0049-02

集体备课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集体备课能合理安排有限的场地器材,有效地突破“大班额,小场地”教学限制。集体备课对参与活动的体育教师而言能够起到集思广益,互相启发的作用,也能够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得到传播和运用。

近些年来,体育集体备课虽然按照定时、定人、定地点、定内容等要求正常地进行着,但是成效越来越不明显。常常是主备人在“说”,部分组员也在三三两两地“小声说”。他们研讨发表意见和见解时宛如蜻蜓点水,不能深入剖析教学重点、难点,更不知道如何选择有效的教法、学法。有时甚至东拉西扯离题万里,使得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变成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的一种手段。

这些现象的发生,究其原因是管理力度下降,制度执行力衰减以及“审美疲劳”的负面影响,使得体育集体备课趋向流于一种形式。教师们疲于应付,缺乏研究的内在热情与积极性。因此,集体备课的管理需要从外部加强干预与刺激,既要保证有利于激活课堂提高实效,又要保证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基于以上认识以及实践总结,我认为组织开展《体育与健康》集体备课,提升活动成效无需惊人之举,只需“三板斧”,且经久不衰。

一板斧:细化制度立标准

每个学校都会有关于集体备课一整套制度或是要求,它具有普适性,适用于任何学科。《体育与健康》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为主要目的一门课程。除了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方法之外,还要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学生的运动负荷等合理安排。因此,《体育与健康》与其他文化课程的集体备课既有共同之处,又有着较大的区别。

备课组长是集体备课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集体备课制度的实践者和执行者。体育备课组长应按照学校集体备课的总体构架,进一步分解细化,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标准,并依照标准进行考核,逐步形成共识,促进集体备课健康发展(表1)。

表1是体育集体备课参与人员的考核标准,完整的集体备课考核标准还应包括主备人以及备课组长的考核标准,这里不一一列举。我认为凡是容易产生紊乱的地方都应该建立标准,让所有组员都知道标准,并依照标准去行动,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备课组长在对组员进行考核的同时,也应让组员对自己有所评价,并及时公布考核结果,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研讨氛围,进而将《体育与健康》集体备课活动真正践行下去。

二板斧:正确导向促团结

《体育与健康》在学校课程中的重要性远远落后于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学科。德、智、体三方面,体育是学校的“面子工程”,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以及创建活动。这些活动“做好了”学校领导认为是应该的,“做不好”往往会受到批评,无形中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和心理负担。绩效工资实施以后,学校在薪酬分配上更倾向于文化课的教师,严重挫伤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抱怨之声时常涌现,个别价值取向严重扭曲,审美疲劳必然发生的情况下,备课组长应坚持正确导向,疏导不良情绪,平衡组员心态,促进组内团结,而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添油加醋。

首先,组长要保证正常,正确的“声音”成为伴随体育集体备课活动的“画外音”,尽可能使组员专注于备课研讨,使得负面消极的“声音”传播受到干扰,阻止“负能量”集聚形成气候。

其次,要及时将有利于体育教师或体育教研组的声音传达给所有成员;将不利于或者容易引起体育教师反感的,但又不得不传达的声音在活动之后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再次,通过正确的引导,对平时表现优秀的教师及时给与恰当的评价,树立榜样保证“正能量”的不断积累,并且始终保持对“负能量”的抑制,塑造备课组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面貌。

三板斧:培养核心树榜样

体育集体备课要想取得成效,光靠备课组长的热情还不够,必须要有一个核心的团队和核心的领军人物。教师教学研究的态度、行为、习惯、风格等方面的形成与优化,不仅仅受到学校制度或是统一要求的影响,有时备课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往往也具有决定意义。例如学校领导的“苦口婆心”有时不如本组核心领军人物的“三言两语”。

备课组专业核心人物的言行态度,往往是集体备课成效取得与否的关键所在。备课组长平时要加强对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合作意识优,公认度高的教师的培养与推荐。努力为他们创造和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促使他们成为体育教学研究的行家里手,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的榜样。

以上“三板斧”,尤其是建立标准,并按标准去考核组员这一斧,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教师带来压力,给备课组长带来不小的人际紧张,但是如果没有这一板斧体育集体备课就不能取得成效,也就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曹萍.提高教研实效性的几点做法[J].甘肃教育,2012(21).

篇5:体育备课组总结

体育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及全体教师的协调配合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贯彻“健康第一”的导思想。实施新课程标准,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阳光体育体育活动”,在普及的基础上狠抓提高,不断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合格的体育人才,使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回顾一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现就本学年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体育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一个教师工作带好坏取决于教学质量的完成。为了更好地教学,我们体育组教师在开学初就制定了各自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教研进度表并组织全体教师举行各人担任年级的教材疏通学习,并形成纸质材料上交教导处。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我们体育教研组教师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学生特点开展教学。通过努力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研组一致要求所有上课教师杜绝放羊课,认真上好每一堂常态体育课。现在,通过努力圆满完成了小篮球、田径、体操、武术等内容的技能教学,为学生体育课的学习有了保证。

二、课间操工作

课间操工作是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我们体育组教师都会在开学初的几个周对学生做操技术的改进学习,并利用广播操时间对学生做操习惯的培养和纠正。不管轮到谁值周体育教研组都要求教师声音洪亮、口令要标准、精神要饱满指挥做操。要始终充满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针对做操情况及时小结。在组织课间操的过程中要指挥好学生做操前后的集队解散队,调控好节奏,针对学生解散时乱跑现象提出批评教育。确保学生大型体育活动时的安全撤离。

三、教研工作

教研工作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保持生命力的重要保证。为了提升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让体育教学持久保鲜,在体育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坚持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时间。针对教师任教情况进行小结,坚持每个月对教师常规工作做检查记录,及时指出和纠正不足。在本学期的视导中发挥优秀,得到视导转技能的好评。遇到学校体育教研组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时,我们教研组群策群力,针对活动方案展开讨论,体育组教师各抒已见不断完善方案,最终形成方案上报校长室批准执行。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对活动做小结和交流学习。每个月,我们体育教研组安排每个教师根据学校体育课教学实际结合实际需要自定教研小专题主持交流;坚持每个学期4节研究课听评课活动;活动后认真组织交流,提出改进措施。做好期末工作总结,坚持做好教学反思,充分挖掘教学与训练中的问题,深刻反思不断积累,不断提升自身教科研水平。

四、《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测试及数据上报工作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是反映一个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现状的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检验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好坏的一个方面。多年来,我校从不怠慢,本着对学生“健康”负责任的态度,认真组织学生进行测试,分析并在测试过程中认真领悟实际操作方法和调整方案。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了达标测试,通过对真实数据的汇总、整理和分析后并成功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数据的成功上报,确实为学生体质健康工程做了一件应该做也值得做的大事。也为体育教师赢得了领导的好评和认可。

五、体育训练比赛工作

体育训练和比赛工作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培养学生体育特长,开展学校特色体育的途径。为了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展示特长,我们体育教师充分利用时间组织训练,为来年的春季长跑做准备。

本学期举行了拔河、跳绳、毽子和素质类等,选择的项目讲究个人与集体,竞技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比赛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部分学生的体育特长,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体育运动,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全校3000余人参与比赛到活动中。

篇6:体育备课组工作总结

1、精心设计备课组研讨活动,提高教研质量

本学期,我们体育组的研讨重点是“新课程理念下高效教学的研究”,是由“单元计划的制定和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研讨,因此,我们从学期初开始的计划制定就从基础研讨到高效研讨,对每一课次、各个单元的设计进行实践研究。围绕教研主题“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高效的研究”主线,以备课组研讨为推动,开展了一些活动,扎扎实实地将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加以实践研究,提高教研活动质量,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课程标准的理论学习包括: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论学习、每人寻找课堂教学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确立各自研究的目标和措施、学习体育教学目标的叙写、各教材各年级总目标的梳理,学习如何将单元总目标分解到该年级的各个课次中、分年级制订单元计划、单元计划情况反馈及各年级选项教材教师教学基本功研讨培训。初一~三年级排球的教材分析:探讨在教学设计中如何理解“目标统领教学内容”。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

(二):基本内容Ⅱ:立定跳远、实心球教材教法培训:邀请有经验的老教师针对我们组教师在单元设计中还存在的不足进行反馈并集体备课。通过活动中的合作、交流,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更加清晰,方法手段也丰富多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期末的体能测试中,各年级立定跳远、实心球动作技能优良得到提升。

2、教学工作求实成效

教研组全体教师期初统一思想:常规教育常抓不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依赖于学生对体育技能掌握、阳光一小时和家庭体育锻炼的结合。因此,在开学一个月内,普听各老师的随堂课,着重观察教师执教的精神面貌和学生学习的教学常规;制定我校的阳光一小时安排和学生选项项目、标准、考核和奖励制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的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逐渐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3、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他们热情投入,勇于发言,积极发挥各自的示范、引领作用,争做领头羊,结合各自的任务表,积极参与公开课的展示、认真带教青年教师,带动教研组共同提高,并一起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保证体育室的教学研究氛围有声有色。本学期,何巧萍老师承担《排球》镇江市教学研讨课获好评,何佩蓉老师参加扬中市教坛骨干教学竞赛获二等奖。多位老师的论文分别获得不同层次的奖项。

篇7:体育备课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体育工作将要结束了,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通过本组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本学学校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具体从几方面做以下总结。

一、教学工作。

我们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针对我们学校的条件和特点每人制定全年教学计划,并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我们特别重视人体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运用这个规律可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科学的锻炼身体并健康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人的认知规律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学生尽快的学好技术,形成技能,使体育教师真正实现精讲多练,为体育教学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奠定基础。最后,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这三点的有机结合会使体育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大课间活动工作。

我们体育组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点学校大课间活动进行管理的。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自觉做、坚持做、认真做的良好习惯。2,加大课间操的检查力度,强调动作到位,整齐!同时提高学生活动积极性。

三、训练和比赛工作。

我们能够长期带领学生坚持业余训练,并做到训练有计划、阶段有测验、测验有记录、带领学生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我努力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能够让学生训练,使学生能够安心训练。

四、课堂教学。

教师对学生的过高要求也是不利快乐体育的实施。教师在要求学生完成动作或训练时,有必要降低难度或要求,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能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对待学生方面,既要求严格注重素质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方面,还多给予鼓励和表扬,坚定他们克服困难决心,也培养他们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在上课方面:

1、按《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年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备好课,写好教材,做到课前布置和检查场地器材。

2、准备部分和整理部分,以及每个教学环节前后,都要求学生做准备或放松活动练习。

3、每一堂课教材合理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身体锻炼,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4、讲解动作要领和保护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示范动作正确,每堂课分组练习,既有秩序,又有队形。

5、教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新旧难易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教材,搭配好,备课之间的教材衔接好,每次课的教材注意多样化,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6、注意每堂课运动量曲线的预计,防止身体过渡疲劳。

7、积极虚心请教有经验的领导和老师,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钻研教学大纲,努力地培养体育尖子,辅导差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五、存在问题。通过考试,反应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相当差,学生的锻炼意识还有待培养,体育方面的习惯还有待慢慢养成。教师队伍方面:教师在处理学生身体差异性上还不够细致,工作量较大,工作中的细节还不是很到位。

六、努力方向。更好更严格地抓好备课组建设,特别是从备课组成员的思想入手,要不满足于现状,做到精益求精。强化对课程改革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以及有关资料的学习,掌握更多的课改和中考信息,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强化备课组内教师的教研、讨论气氛,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科理论水平,努力创建有效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篇8: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一、备课组建设要养成“三种行为”

1. 备课组长的示范、引领行为

备课组长的行为对规范、引导其他教师有效参与教研活动有着促进作用。备课组长应“善教”、“会研”、“能写”, 逐步从骨干教师成为学术型教师, 进一步锤炼为学者型教师, 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起示范带头作用。组长应结合组内每位教师特点“用其长, 避其短;立其志, 开其潜;知其思, 促其成”。关注不同成长阶段、不同类型教师的内在发展需要, 引导他们制定有个体差异的专业发展目标, 并在备课组活动中有意识地营造他们发展所需的氛围。组长应努力将备课组创建为一个学习研究的共同体, 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2. 常规运作行为

要将备课组的日常活动逐步提炼、规范, 使之成为备课组活动的“规定动作”。

(1) 组织学习, 促进知识更新

学习是教师知识得以丰实、业务得以精深的重要途径。学习可采用备课组集中学习与定内容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向书本学习, 丰富自己的学识, 更新观念;通过向媒介学习, 拓宽专业知识,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通过研究所教学生, 找出教学中问题存在的根源, 与同事交流探讨, 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2) 加强集体备课, 促进教学效果整体优化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 传统知识的割裂、知识的螺旋上升、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等给新、老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 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为此, 我们强化了集体备课, 做到“三定三研三统一”: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研究学生学习状况、研究教材与教参、研究《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统一教学内容、分层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检测与分析。形成集体备课“四步法”, 即一个教学单元内容的备课分四次完成:第一次, 布置每位教师准备相关内容;第二次, 教师就同一备课内容的教学安排各抒己见, 确定一主备教师, 听取大家意见, 会后综合细化, 形成备课材料;第三次, 主备人就自备的内容进行阐述, 其他教师针对主备教师的阐述及整合好的备课材料进行讨论;第四次, 主备教师提供修订稿 (包括课件) 共享, 其他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修改、调整, 进行复备。

(3) 重视教学研究, 在研究状态下教学

教学即研究, 备课组要有计划地引导教师养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成果———实践应用———成果推广 (发表) ”的习惯。如2006年9月新课程实施时, 针对教辅资料陈旧与新课程教学内容不配套导致学生负担加重的问题, 备课组决定以命题研究与作业研究为突破口, 引导教师在“减负”的前提下, 发挥试题的导向性与作业的有效性, 通过编拟《龙游中学数学课后随堂练习》, 把最精的作业呈现给学生, 用作业的层次性去满足学生的差异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由于没有多少参考资料, 分配到任务的教师只能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参的理解去编拟习题, 每课一份, 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我们坚持下来并欣喜地看到:后两届数学备课组也在我们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 一轮下来, 已逐步形成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分层练习及测评资料库。如今, 我们又针对随堂练习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批改讲评不及时、订正巩固不到位等问题展开新的研究, 并着手准备编写课时学案, 以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

(4) 狠抓青年教师培养, 造就未来的学科骨干

工作的前五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期。结合学校对教学工作“六个有效”的要求, 备课组将其具体为“十会”:会研究教材、会分析教材、会用好教材、会精选习题、会自我反思、会出一套有水平的试卷、会高质量地分析试卷、会在质量分析会上作一次精彩的发言、会上一节有水平的示范课、会写一篇像样的文章。要求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达到。备课组以“师徒结对”为抓手, 要求青年教师在师傅的指导、帮助下, 做到:备课应写详案且至少1/3的教案课后有教学反思;一学期开设好两节公开课;与师傅一起命好一份试卷;每学期至少有一篇教学体会的文章;一学年主持或参与一个小课题的研究等等。

(5) 优化人际关系, 打造团结和谐的备课组

备课组应利用同事间无偿代课、生病时集体探望、集体聚会等契机培养教师的集体观念, 使他们形成相处是缘、共事是缘, 诚心大度才能资源共享的认识。

3. 文化行为

将备课组各项常规活动制度化, 确立为大家可接受的相对稳定的观念与行为模式, 从而构建备课组文化, 是备课组建设的更高目标。如针对公开课后评议“一片赞歌”或“鸦雀无声”等低效现象, 我们提倡按以下三个方面做:提一个亮点 (“寸有所长”, 再普通的课也有其闪亮之处。找出执教者一个成功的地方, 实质上是对执教者的首肯和认同, 有助于其张扬个性) ;找一个问题 (“尺有所短”, 任何一堂课, 都存在着问题与不足, 课中“捉虫”, 并非对授课者的有意责难, 更非求全责备, 却有助于授课者从多侧面、多角度提高教学能力) ;亮一个妙招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针对“教学难题”, 听课教师亮出属于自己带有个性和创意的一套最佳“设计方案”供参考) 。这样, 评课过程实质上就是各自“方案”的亮相和实力的展现, 多种方案的比较、碰撞、交融、升华、重构, 一些思维碎片将迅速组合和集结, 一些智慧的火花将被点燃, 无论是听课者还是授课者都能在多元方案的碰撞中提升教学能力。久而久之, 逐步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评课文化。

二、备课组建设要关注“四项策略”

1. 厘清认识, 多样教研

多样化的教研方式能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校本教研的基本类型有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及学习型教研等, 即使是教学型教研也有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形式。教学型教研应以“课例”为载体, 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展开讨论, 重在培养教师的有效教学、研究学生和交流借鉴等意识;研究型教研应以“课题”为载体, 围绕一个教学专题而展开, 重在培养教师的发现问题、理性分析、形成成果等意识;学习型教研应以教师专业成长为长远目标, 重在引导教师形成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超越自我等意识。

2. 常态调研, 聚焦课堂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与展示成效的窗口。要使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位, 就必须针对课堂常态问题开展研讨, 使课程改革从形式的变化逐步走向内涵的发展。备课组应树立教学即研究的思想, 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 以改进课堂教学为研究目的, 在实践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的过程中强化备课组建设。

3. 目标引领, 差异推进

备课组教师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教研活动应正视这些差异并在活动过程中有所体现。如:新教师追求控班能力和教学清晰, 在教研活动中可侧重大小教学环节的观察与记录;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处于追求多样化阶段, 可以侧重对课堂教学中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实施情况的对比分析等。不同任务的驱动, 既有利于实现各自的专业发展目标, 也可把教研组成员之间的差异作为资源, 促进相互学习, 共同进步。

4. 目光敏锐, 抓小成大

每位教师要能敏锐地捕捉自身或同伴教学中的关键“小事”, 将细节合理放大, 形成载体或抓手, 连续驱动教研。要关注几个操作:第一是“感知”, 就是在众多教学现象中, 及时感知某些“异常”;第二是“转换”, 即把值得关注的现象转化为教学问题或经验;第三是“引申”, 即把问题或经验通过拓展, 形成带有启发性的引领问题。

三、思考与展望

备课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制度以规范、学习以提高、文化以提升、研究以深化是基本的历程。虽然在实践中有了一些体会和经验, 但面对一些新的问题:如在教学的点点滴滴中找到科研“因子”, 用科研指导教学, 形成科研与实践平衡推进并用科研成果指导、优化教学行为实现“短平快”效应等微观问题;寻找一种以“知识链接、知识共享”为标志的知识管理机制, 进而建立一个鼓励知识共享、团队合作和互相信任的学校研修文化等宏观问题, 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们相信, 只要不断去践行与思考, 我们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李家黎.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探索, 2008 (10) .

[2]杨丽萍.“校本教研”有效性探悉.北京教育 (普教) , 2008 (10) .

[3]赵存冀, 吕土财.备课研究, 增进集体备课实效性.中小学管理, 2009 (4) .

[4]渠东剑.从集体备课视角看校本教研.中国教育学刊, 2009 (4) .

[5]袁利平, 戴妍.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教育学刊, 2009 (6) .

[6]沈梅.教师团队的细胞——备课组建设谈.基础教育, 2009 (6) .

[7]李志贵.关注课堂,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人民教育, 2009 (22) .

[8]上海市北海中学.创新备课管理培植研修文化.上海教育, 2009 (12A) .

[9]杨玉东.教研活动要有“研究”含量.人民教育, 2010 (1) .

上一篇:游艇二手买卖合同下一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