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田推荐使用农药

2024-04-14

蔬菜田推荐使用农药(共11篇)

篇1:蔬菜田推荐使用农药

蔬菜田用药明白纸

一、蔬菜田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

(一)生物制剂与天然杀虫、杀螨剂: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白僵菌、绿僵菌、除虫菊素、鱼藤酮、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苦参碱、藜芦碱、印楝素、烟碱、苦皮藤素、多杀菌素等。

(二)合成杀虫、杀螨剂:敌百虫、辛硫磷、敌百虫·辛硫磷、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阿维·高氯,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醚菊酯、联苯菌酯、啶虫脒、吡虫啉、联苯·啶虫脒、高氯·啶虫脒、噻虫嗪、氯氟·丁醚脲、高氯氟啶脲、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丁醚脲、氟啶脲、除虫脲、氟铃脲、灭幼脲、虱螨脲、灭蝇胺、虫酰肼、甲氧虫酰肼、茚虫威、氰氟虫腙、螺虫乙酯、氯虫苯甲酰胺、氟虫双酰胺、呋喃虫酰肼等。

(三)杀菌剂:代森锰锌、代森锌、代森铵、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福美双、噻菌灵、戊唑醇、盐酸吗啉胍、醚菌酯、嘧菌酯、噁霉灵、噻菌铜、三乙膦酸铝、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啶菌噁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异菌脲、嘧霉胺、霜霉威、腈菌唑、氟吗啉、乙烯菌核利、腐霉利、乙霉威·硫菌灵、烯酰吗啉·锰锌、霜脲氰·锰锌、甲霜灵·锰锌、咪鲜胺、咪鲜胺锰盐、抑霉唑、氨基寡糖素等。

二、严格禁止蔬菜田使用的农药品种

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氧乐果、毒死蜱、三唑磷、溴甲烷、丁酰肼、硫线磷、硫丹、磷化镁、磷化锌、磷化铝、水胺硫磷、杀扑磷。

保定市植保植检站2014年3月11日

篇2:蔬菜田推荐使用农药

绿色蔬菜,按照绿色食品的概念,绿色蔬菜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产地生态环境良好的前提下,按照特定的质量标准体系生产,并经专门机构认定,允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蔬菜的总称。

蔬菜种植基地打造绿色蔬菜必须把握好农药及肥料的使用,以下为具体农药及肥料的使用要点。

第一,绿色蔬菜生产中农药的使用要点。

(1)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综合防治。选用优良抗病、抗虫品种;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加强田间管理;不用化学药剂处理种子,采用一般的温汤浸种和热水烫种,对种子消毒;定植前拔除病株;合理密植,中耕除草;采用昆虫和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

(2)运用物理防治技术。利用害虫趋色、趋光诱杀;在放风口、棚门口覆盖40-60目防虫网阻隔害虫飞入;使用银灰色反光膜趋避蚜虫;人工摘掉病叶、病果、害虫卵块、捕捉幼虫集中销毁等措施。

(3)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禁止使用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及具“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农药;禁止使用转基因工程产品及制剂;禁止使用有机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允许使用农药:允许使用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允许有限度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菊酯类农药在作物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严格控制施药次数、含量范围和剂量。

第二,绿色蔬菜生产中肥料的使用要点。

(1)大力提倡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它们养分含量全面,肥效缓和持久,利于生态平衡。

(2)允许使用的肥料:优先使用有机肥、农家肥;秸秆还田。禁止使用的肥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如,硝酸钾、硝酸铵等);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禁止使用转基因工程产品;严禁施用未腐熟的人粪尿;禁止施用未腐熟的饼肥。

篇3:蔬菜田推荐使用农药

1 存在问题

1.1 安全使用农药意识差

主要表现在:一是在选购农药时, 只注重农药防治效果, 而不考虑农药的毒性, 在蔬菜上使用高毒农药现象仍然存在;二是对他人的安全意识差, 在蔬菜上使用农药后不按安全采摘规范进行采摘, 缺乏农药残留知识;三是环保意识差, 使用后的农药包装物随处丢弃, 剩余药液随处乱倒现象普遍, 环境污染严重。

1.2 缺乏科学的用药技术

1.2.1 使用剂量高。

绝大多数菜农不按规定剂量要求使用农药, 片面认为规定的剂量太低, 达不到防治效果, 任意加大用量, 导致病虫抗药性提高, 部分农药的防治效果下降, 不但增加用药成本, 而且还严重污染土壤环境。特别是调节剂类农药, 由于使用浓度过高, 发生药害导致瓜果畸形, 造成减产的现象普遍存在。

1.2.2 防治时间迟, 防治次数多。

由于菜家不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往往错过最佳防治适期, 导致用药次数增多, 防治效果还不好。还有部分菜农不管有无病虫, 每隔3~5天打1次保险药, 人为增加防治次数。

1.2.3 盲目乱配、混配农药。

有些菜民为了提高防治效果, 盲目混配农药, 不仅增加成本, 而且容易造成药害。实际上现在市面上很多农药本来就是复配制剂, 部分农药混合后还可能起化学反应, 降低药效。

1.2.4 用药时间不当。

炎热的夏季上午10∶00~下午4∶00时不宜用药。但有些农民为了省时间而突击喷药, 结果高温导致人畜中毒事件发生, 同时还易造成蔬菜产生药害。

1.2.5 病虫害防治知识匮乏, 不能因病施药。

菜农缺乏防治病虫害知识, 不能对症下药, 往往跟随别人盲目用药, 不仅贻误防治适期, 而且带来不必要的浪费。

2 解决对策

2.1 依法用药

蔬菜生长周期短, 病虫种类多, 发生重, 农药污染的潜在危险大。因此, 在生产上必须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等有关法规认真贯彻、严格执行。

2.2 安全用药

2.2.1 大力推广生物及中草药制剂。生物农药在蔬菜中无残留、无抗性、无毒性, 对环境不产生污染。

2.2.2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对症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 减少农药残留。

2.2.3 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施药的时间距离收获时的天数一般不少于7~10天。

2.3 科学合理用药

2.3.1 对症用药。

针对防治对象对症选用农药品种十分重要, 根据成虫、若虫 (幼虫) 、卵等不同虫态对症用药, 对病害发病初期和发病高峰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2.3.2 适期施药。

目的是以最佳施药时间, 取得最佳防治效果。每种有害生物都有其薄弱环节, 只有抓住其弱点, 适期用药, 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2.3.3 轮换用药。

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农药, 会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单一品种1年一般使用不超过3~4次。

2.3.4 合理混用农药。

篇4:西瓜田使用化学农药应慎重

二氯喹啉酸是防除多种杂草的除草剂,近些年使用量逐步增大,适应的作物也较多。但据调查,西瓜等瓜类作物对其敏感,值得高度重视。该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期较长,长期使用会在土壤中积累。在稻田施用除草相对安全,因水稻的根部能将二氯喹啉酸分解,因而对水稻安全。但当稻田改种其他作物,如西瓜、甜瓜、番茄、马铃薯、茄子、辣椒、大豆等作物时,稻田中残留的二氯喹啉酸,就有对西瓜等敏感作物带来药害的风险,表现为受害作物生长受到抑制,叶色暗绿,须根少,植株矮小。据相关资料介绍,如果前茬是施用过二氯喹啉酸的水稻田,后茬种植西瓜时,间隔期应在24个月以上,才能消除药物对西瓜等敏感作物的危害。西瓜发生二氯喹啉酸药害后,在症状表现较轻时,可以考虑使用赤霉素、芸苔内酯素、腐殖酸盐等缓解药害症状,同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西瓜植株尽快恢复生长。

棚栽西瓜还应调查棚内是否使用过乙草胺,特别是如果在棚内高剂量地喷施乙草胺时,对后茬种植的西瓜极易造成药害。乙草胺是选择性芽前土壤封闭处理除草剂,施入土壤后药物被植物幼芽吸收后,在植物体内干扰核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使幼芽、幼根停止生长,适用于大豆、花生、玉米、油菜、棉花等旱作田在芽前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双子叶杂草。值得注意的是西瓜、甜瓜、黄瓜、南瓜等瓜类作物对乙草胺比较敏感,如果在大量施用了乙草胺不久的田地移栽西瓜苗,出现药害的风险很大。因此,应该慎栽西瓜苗。

在西瓜田喷施乳油剂型菊酯类农药,如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等。就有可能对西瓜造成药害。如氰戊菊酸药害症状为西瓜苗新生嫩叶边缘呈黄色,形成金边叶或黄色斑块,生长速度变慢,施药浓度越大,药害越重。溴氰菊酯药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叶色浓绿、叶片变厚、叶缘上卷,生长点生长停滞,不出现新叶和蔓节。西瓜田施用双效菊酯,很容易出现药害,药害症状与溴氰菊酯药害相似。对西瓜等瓜类作物容易造成药害的菊酯类农药,主要是乳油制剂,其中所含的二甲苯、乙醇等溶剂容易对瓜苗产生药害。如果改用其他剂型的菊酯类农药品种,如可溶性粉剂、微乳剂,就不会对瓜苗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在高温期使用菊酯类乳油剂型喷药,出现药害的可能性比低温期施药要大得多。但很多菊酯类农药是可以在西瓜生产上使用的,如防治西瓜蚜虫,可以用功夫(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3000倍液,或灭杀毙(21%增效马氰乳油)6000倍液,或灭扫利(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天王星(25克/升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或者改用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等药剂,就不会发生药害,当然要注意避开高温时段用药。

在生产上,敌敌畏是一种速效、广谱型有机磷杀虫剂,对害虫的作用方式为熏蒸、胃毒和触杀。药物在常温下可以挥发成气体,经害虫气孔进入体内引起中毒,也可以通过害虫的口腔进入体内,被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或者药剂与虫体接触后经体壁渗入体内引起中毒。瓜类作物对敌敌畏敏感,在苗期不能施用,在成株期施用应严格掌握浓度和剂量,否则易产生药害。药害症状为叶肉先变成绿色,后变成黄色。敌百虫药害症状为西瓜未出土幼芽异常变粗、变短,生长停滞或极慢,药害严重时难以出苗,药害较轻时出土瓜苗生长缓慢。用敌百虫浸种或拌种,在种芽周围撒施敌百虫,均容易出现药害,药害程度随用药量增大而加重。因此,不能用敌百虫拌种或浸种;西瓜苗出土后敌百虫拌毒饵杀地下害虫时,农药不能接触瓜苗。辛硫磷药害症状为西瓜叶片变厚、浓绿,茎蔓直立,生长十分缓慢,茎叶硬脆,极易折断。施药浓度越大受害越重。西瓜田尽量不要施用辛硫磷,非用不可时可拌成毒饵撒施,避免药物接触到瓜苗任何部位。

篇5:蔬菜田推荐使用农药

哪些蔬菜农药残留的最多?如何去除蔬菜上残留的农药

什么蔬菜农药残留最高?

从种类上讲,豆类、绿叶类和茄果类蔬菜的农残检出率最高。

农产品监测中心的统计显示,农残合格率从低到高依次是豆类、茄果类、白菜类、绿叶蔬菜、芋薯根菜类、葱蒜类、瓜类、食用菌类。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告诉记者,绿叶菜的农药残留多,是因为它们的叶片柔软、水分多,虫子爱吃,所以喷的农药也多。另外,有香味的菜农残低。蒿子秆、茼蒿、香菜等本身有一种很浓的香辛味,是天然的驱虫剂。

从季节上讲,冬季农药残留偏低,春、夏、秋季偏高。

北京农林研究院的一位农残专家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因为冬季室内外温差比较大,空气流通不是很好,不适合害虫繁殖,因此农药用得少,农残低。农业部对北京市共496份蔬菜样品进行检测,发现5月和11月是农药残留检出频率较高的时期。而杭州的检测结果显示,杭州市全年蔬菜农残最高是在4月和10月。

从农残种类上讲。豇豆、韭菜农药多。

因为它们爱长虫,常被喷洒较浓的农药,其中有些农药毒性较大,且容易残留;黄瓜、西红柿杀菌剂多,因其生长环境湿度大,易生病,尤其杀菌剂用得多。相对于杀虫剂,杀菌剂对人体的危害要小一些。

从种植地点上讲,大棚蔬果农残少。

因为大棚里可以用防毒网等物理方法防治害虫,因此打的农药较少。与大棚菜相对的是露地菜,看上去好像很天然,但用的农药其实比大棚菜多。

减轻农残有哪些好方法呢?

1、把买回来的蔬菜浸泡5分钟再冲洗,或用淘米水浸泡,中和农药毒性。

2、用5%的盐水洗菜。

3、黄瓜、茄子等农药用得多的蔬果最好削皮再吃。

篇6:蔬菜田推荐使用农药

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中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农药。生物农药绝大多数品种都属低毒、低残留且具有选择性强、无污染、不破坏生态环境的特点。要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生产优质安全的绿色蔬菜,建议在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上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凉山州西昌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从2009年起在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上进行了多年生物农药筛选及药效试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生物农药的品种较多,特点不同,为发挥生物农药的良好药效,应根据防治对象的种类、发展规律,科学选择生物农药并正确使用。

一、筛选出的生物杀菌剂种类及防治对象

1. 武夷菌素

属低毒广谱抗生素杀菌剂。有效杀菌成分是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的发酵代谢产物,对白粉属、单丝壳属、叶霉属、灰霉属、炭疽属、霜霉属、疫霉属、镰刀属、黑星属、尾孢属等多种真菌有明显防治效果,并可抑制部份细菌病害。其中对白粉病菌、叶霉病菌等有特效。具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但无传导作用。

防治对象:黄瓜白粉病、霜霉病、黑星病,番茄叶霉病、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辣椒疫病、炭疽病等。武夷菌素除喷雾外,还可做浸种和土壤消毒用。

2. 多抗霉素

属低毒广谱性核苷类抗生素杀菌剂,是金色链霉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的真菌性病害有良好防效,尤其对链格孢属真菌、纹枯病菌、宫部旋孢腔菌防效显著,是继井冈霉素、阿维菌素之后第3个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大规模应用,在病虫害防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农用抗生素。

防治对象: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番茄白粉病、叶霉病、早疫病、灰霉病,辣椒疫病、炭疽病等,尤其对叶霉病、灰霉病防效显著。

3. 农抗120

属低毒广谱抗生素杀菌剂,是刺孢吸水链霉菌北京变种的发酵代谢产物,对许多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和治疗作用。进入植物体后能直接阻碍病原菌的蛋白质合成,导致病原菌死亡,能提高作物的抗病和免疫能力,起到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保护作用优于治疗作用。主要针对土壤传染、气流传染和茎秆腐烂三大类作物病害。

防治对象: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番茄叶霉病、灰霉病,辣椒疫病、炭疽病、枯萎病、根腐病等。农抗120可采用喷雾法防治作物病害,还可采用浸种和灌根法施药。

4. 梧宁霉素

属低毒广谱抗生素杀菌剂,是不吸水链霉菌梧州亚种的发酵代谢产物。对鞭毛菌、子囊菌和半知菌亚门真菌等三大门类26种已知病原真菌均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同时能明显促进愈伤组织愈合,促进弱苗根系发达,老化根系复苏,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和优化作物品质。

防治对象: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番茄叶霉病、灰霉病,辣椒疫病、炭疽病、枯萎病等。

5. 中生菌素

属低毒抗生素类杀菌剂。是由淡紫灰链霉素海南变种产生的抗生素,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具有触杀、渗透作用,对农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及部份真菌性病害具有很高的活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防治对象:蔬菜作物青枯病、软腐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等。

6. 水合霉素

属低毒抗生素类杀菌剂,由放线菌经发酵培养制成。能阻断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和DNA的复制,从而具有超强的铲除功效。对细菌有专一的杀灭作用,对长期使用链霉素产生抗性的作物杀菌作用更加突出。同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能与除强酸、强碱农药外的其它药剂混用。能增强作物抗病力。

防治对象:蔬菜作物青枯病、软腐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等。除喷雾外,亦可灌根、泼浇处理。

二、筛选出的生物杀虫剂种类及防治对象

1. 苦参碱

低毒广谱植物源杀虫剂。从中药材植物苦参经萃取有效成分苦参碱而制成。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机制主要是麻痹神经中枢,促使虫体蛋白质凝固,堵塞虫体气孔,使害虫窒息而死。

防治对象:蔬菜作物上的蚜虫、菜青虫、小菜蛾、白粉虱、红蜘蛛。

2. 印楝素

低毒广谱植物源杀虫剂。从印楝种子提炼而来。具有胃毒、触杀和拒食作用。对昆虫有拒食,干扰产卵,干扰昆虫变异使其无法蜕变为成虫,驱避幼虫及抑制其生长而达到杀虫目的。

防治对象:蔬菜作物上的小菜蛾、菜青虫、斑潜蝇、红蜘蛛、白粉虱等。

3. 除虫菊素

低毒广谱植物源杀虫剂。用多年生草本植物除虫菊的花分离萃取。具有强力触杀作用和麻痹神经作用,胃毒作用微弱,无熏蒸和传导作用。

防治对象:蔬菜作物上的蚜虫、蓟马、菜青虫、斑潜蝇、红蜘蛛等。

4. 鱼藤酮

中等毒性植物源杀虫剂。从鱼藤根的萃取液中结晶得到,具触杀、胃毒作用,无内吸性。杀虫机理是抑制C-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导致害虫死亡。

防治对象:蔬菜作物上的蚜虫、菜青虫、蓟马、小菜蛾等。

三、生物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1. 科学选药

生物农药品种很多,特点不同,每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防治范围和防治对象,所以使用前要了解每种农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确定棚内病虫发生种类和特点,正确选药。大棚黄瓜的常见病害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在发病初期症状极为相似,农民常把细菌性角斑病当成霜霉病来防治,而将霜霉病又当成细菌性角斑病来防治。但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属鞭毛菌正门真菌,而细菌性角斑病的病原菌属丁香假单胞杆菌细菌。防治上霜霉病防治可选择武夷菌素、多抗霉素等杀真菌剂,而细菌性角斑则必须选择中生菌素、水合霉素等杀细菌药剂。

2. 适时施药

根据棚内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农药品种的特性来确定施药适期。生物农药防治是一种生物学过程,效果缓慢。因此,一般病害应在发生初期施药,虫害应抓住幼虫2~3龄期施药,以避免病虫暴发性发生,做到早期控制。

3. 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

生物农药喷施的适宜温度为20~30℃,在此温度下蛋白质晶体和有生命力的芽孢在害虫体内繁殖速度快。在25~30℃条件下施用生物农药,其药效比10~15℃时高2倍左右。环境湿度高,利于发挥生物农药的药效。太阳光中紫外线对生物农药中的活性物质有致命的杀伤作用,因此,应选择在10点以前、4点以后或阴天喷施生物农药。

4. 施药均匀

生物农药的大多数品种属触杀和胃毒剂,喷药时应做到喷洒均匀,使作物上的病部和虫体均匀着药,才能保证防治效果。喷雾时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到农药,喷粉时选择早晚有露水时进行,以增加药粉附着量,提高防效。

5. 轮换用药,合理混配

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要合理交替使用,可避免或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生物农药可以和多种杀虫剂混用,但不能和杀菌剂混用,因生物农药多为菌类,和杀菌剂混用后其主要成分菌类被杀死,失去活性,农药也就失去了防治效果。生物农药也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因为生物农药的微生物大多生活在酸性条件下,与碱性农药混用则破坏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菌类失去活性,农药失效。

6. 科学贮药

生物农药贮存的地方要求阴凉、干燥、通风,绝不能在高温或强光下暴晒,以防止分解失效。使用时随配随用,配好的农药一次用完,以防止水解失效。严格在保质期内使用,贮存时间超过保质期会失效,不可再用。

篇7:大棚蔬菜如何合理使用农药

详细了解农药特性。每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防治范围和防治对象,在使用前要了解所使用农药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根据棚室内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对象,正确选择化学农药,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不分清农药的种类及使用范围就随意使用,则很容易造成药害。如百菌清、杀毒矾、代森锰锌等杀菌剂,2,4-D、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果不严格按要求的浓度配制,都容易对蔬菜尤其是生长前期的蔬菜造成明显的药害。黄瓜、西葫芦等幼苗期施用辛硫磷等敏感药剂,容易出现棚室蔬菜大片药害。另外,中午高温时段喷施代森锰锌、波尔多液等,也容易对棚室蔬菜造成药害,必须引起重视。

适时施用农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施用农药,是降低农药成本、提高防病治虫效果的关键。一般来说,病虫害发生初期对药剂敏感,这时施药效果好。对蔬菜而言,应抓住几个关键时期施药:第一个关键期是苗期。处于苗期的蔬菜,抗病性弱,易受病菌感染,应抓紧喷施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如百菌清等,确保幼苗不受侵染。第二个关键期是定植缓苗后。这时的作物生长速度加快,很易发生病虫害,应喷一次保护性药剂,使植株周围形成保护膜,以减少或防止病菌侵染。第三个关键期是幼果期。对于收获果实的蔬菜来说,开花结果后的蔬菜就由以营养生长为主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的时期了,此时叶片的营养功能较差,易感病,应抓紧喷药防治。第四个关键期是采收期。这个时期植物吸收的养分大部分被果实带走,植株抗病性明显下降,同时浇水次数增多,棚室内湿度增大,极易诱发病害。因此,浇水前要先喷药预防,当看到发病中心的病株后,应马上喷药以控制病害蔓延。在施药时,还应考虑棚内温暖潮湿的环境,不宜在阴雨天或温度高的情况下喷药。另外,在高湿条件下使用硫制剂农药,也极易对棚室蔬菜产生药害。

合理轮换农药。单一使用农药易使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效。轮换用药,不仅可提高防效,减少使用次数,而且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还值得一提的是,棚室用药应严格控制用药次数,并掌握合理的间隔期。一般化学农药施用的有效期为7~10天,所以每次施药的间隔期以7~10天为宜。在病虫高发期,大棚蔬菜每月施药2~3次就可以了。

保证用药质量。一是喷药要抓住重点。对中心病株周围易感病株、植株中上部叶片应重点喷药。二是确定喷药时间。一般情况下,光照强、温度高、湿度大时,作物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均较强,茎叶表面气孔张开,利于药剂进入。另外,棚内湿度大时,叶片表面药液的干燥速度慢,药剂易被植物吸收,可增强药效。但是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又易引起药剂光解或药害,因此中午前后不宜喷药。最佳施药时间为:晴天上午气温在20~25℃、湿度为70%~75%时喷药,效果最好。三是喷药要全面。喷药时应做到不漏喷、不重喷、不漏行、不漏棵。从植株底部叶片往上喷,正反面都要喷布均匀。

施用农药产生药害后,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一是喷淋清水:蔬菜出现药害症状后,迅速喷淋清水,将植株表面的药液洗净。对使用过碱性农药的,可在水中加入适量食醋;使用过酸性农药的,可在水中加入0.1%的生石灰,这样可以中和药剂,减轻药害。同时要加强通风,以散湿降温、促进有害气体排出。二是及时浇水:浇水可增加蔬菜植株体内细胞中的水分,促进新陈代谢,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还可以冲淡受害植株根部积累的有害物质。三是平衡施肥:适度追施速效复合肥或叶面喷施全营养叶肥,如45%三元素复合肥、磷酸二氢钾、高效叶面肥等,可促进蔬菜复壮,增强蔬菜对药害的抵抗能力。四是摘除受害枝叶:叶片遭受药害后,对褪绿变色的枝叶要及时摘除,以免受害叶内的药物向植株其他部位传输。五是喷施缓解剂:喷施0.5%的生石灰水可以缓解铜制剂造成的药害,喷施0.2%肥皂液可以缓解有机磷农药造成的药害,喷施解害灵、惠满丰可以缓解多种药害。

篇8:蔬菜田推荐使用农药

1 材料

泥鳅购自鱼市场, 鱼体规格为 (12±1) cm。试验前将泥鳅放入水槽中暂养1周, 暂养水为曝气自来水, 用充气泵充氧, 加热棒控制水温为 (20±1) ℃。每天换水1次, 投饵1次, 并及时清除粪便及残饵。挑选体质健壮、无病个体用于试验。试验所用药物见表1。

2 方法

2.1 试验设计

试验在长为70 cm、宽为50 cm、高为40 cm的玻璃鱼缸中进行。每缸加入已配制好的药液20 L, 放入泥鳅鱼10尾。试验用水为曝气3 d以上的自来水, pH值为6.8~7.0, 水温为 (20±1) ℃。试验期间不投喂。

试验方法参考《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2], 采用48 h静水法, 试验药液的浓度梯度见表2, 期间换药液1次。试验开始后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时观察中毒反应, 并记录各组泥鳅的死亡情况, 及时捞出中毒死亡的泥鳅。泥鳅中毒死亡判断标准为呼吸停止, 用镊子夹泥鳅的尾柄部30 s没有反应。

2.2 数据处理

采用直线内插法求得半数致死浓度 (LC50) 。安全浓度采用下列计算公式求得:安全浓度 (SC) =24 h LC50×0.3/ (24 h LC50/48 h LC50) 3。

3 结果与分析

3.1 除草剂和杀虫剂对泥鳅的毒性 (结果见表3)

3.1.1 除草剂丁草胺和二氯喹啉酸对泥鳅的毒性

在相同时间内,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 泥鳅死亡率增加。初期泥鳅在低浓度丁草胺溶液中表现较为平静, 随着时间延长, 泥鳅表现为兴奋、呼吸急促、在水中狂游, 最终沉于水底, 缓慢死去;24 h后3.000 mg/L浓度下死亡率达到60%;48 h后1.923 mg/L浓度下死亡率达到70%。二氯喹啉酸中毒后, 泥鳅表现为身体歪斜、侧游、活动力下降、呼吸频率加快、时而钻出水面、后期伏于缸底、身体僵直死亡;24 h后79.4 mg/L浓度下死亡率达到40%;48 h后100.0 mg/L浓度下死亡率达到70%。

3.1.2 杀虫剂稻丰和奋击对泥鳅的毒性

泥鳅初期暴露于稻丰溶液中, 便表现为兴奋乱窜, 高浓度组泥鳅阵发性抽搐颤抖, 继而死亡;低浓度组泥鳅乱窜后安静, 但表现为呼吸急促、身体颜色变浅, 不久死亡。0.10 mg/L 奋击在24小时导致泥鳅死亡率达到60%。泥鳅对奋击药物反应敏感, 最初是兴奋游动无规律;后逐渐失去平衡, 侧游、旋游、仰游, 鱼体烦躁不安, 在毒液中上下翻动, 嘴不时开合张大, 表现呼吸困难等现象, 逐渐沉至水底;随后鳃组织红肿、出血, 肌肉痉挛, 体后部向一侧弯曲, 体色变淡;中毒死亡后, 嘴自然合拢, 身体有出血点, 体表黏液多。

3.2 4种稻田农药对泥鳅的安全浓度 (结果见表4)

采用直线内插法计算, 丁草胺、二氯喹啉酸、稻丰、奋击4种稻田农药对泥鳅24 h的 LC50分别为2.59, 85.57, 10.50, 0.13 mg/L;48 h的LC50分别为1.41, 73.69, 9.10, 0.06 mg/L;由安全浓度计算公式得到安全浓度分别为0.13, 16.39, 2.05, 0.003 6 mg/L, 泥鳅对除草农药敏感性顺序为丁草胺>二氯喹啉酸;对杀虫农药敏感顺序为奋击>稻丰。农药对鱼类的毒性划分为高、中、低三级, 鱼类48 h的LC50值<1 mg/L为高毒, ≥1~≤10 mg/L中毒, >10 mg/L为低毒[3]。由此得出, 奋击对泥鳅为高毒, 丁草胺和稻丰对泥鳅为中毒, 二氯喹啉酸对泥鳅为低毒。

4 讨论

丁草胺是农田常用除草剂, 占稻田除草剂的50%~60%, 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它对鱼类是高毒农药, 且具有致突变性[4,5]。丁草胺对鲑鱼、翻车鱼、鲤鱼、鲶鱼和牙鲆96 h的LC50分别是0.52, 0.44, 0.32, 0.14, 0.002 mg/L[6]。本试验中丁草胺对泥鳅48 h的 LC50为1.41 mg/L, 可见泥鳅对丁草胺的耐受性较其他鱼类高。

二氯喹啉酸是植物激素类除草剂。宋稳成等[7]研究二氯喹啉酸对湘云鲫的24, 48, 72, 96 h的LC50分别为151.64, 150.92, 149.60, 149.14 mg/L, 是一种低毒性农药。本研究发现, 二氯喹啉酸对泥鳅的24, 48 h的LC50分别为85.57, 73.69 mg/L, 证明鱼类对此类除草剂不敏感, 在稻田使用对养殖鱼类安全度高。

商品名为奋击的农药有效成分是溴氰菊酯。菊酯对鱼类毒性的研究报道较多[8,9]。周志刚等[10]研究发现, 溴氰菊酯对草鱼鱼种的安全浓度为0.42 μg/L。冷春梅等[11]研究表明, 溴氰菊酯对奥丽亚罗非鱼的安全浓度为2.3 μg/L。在本试验中, 奋击对泥鳅的安全浓度是0.003 6 mg /L, 较以上研究结果高出许多, 这是由于奋击是经原药稀释制成, 相对于原药纯品安全浓度数值必然要有所上升。另外, 农药辅剂对原药毒性影响不同。M.Datta等人研究了溴氰菊酯对鲶鱼 (Clarias gariepinus) 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 用水作为溶剂时24 h的LC50为40 mg/L, 而采用0.5 mL/L丙酮为溶剂时, 24 h的LC50为0.015 mg/L, 因此研究经原药稀释而成的商品农药毒性对于生产实践更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有基, 周兵, 翟旭亮.泥鳅的人工繁殖以及开口饵料的研究现状[J].北京水产, 2008 (2) :23-25.

[2]周永欣, 章宗涉.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9.

[3]国家环境保护局.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9.

[4]孟顺龙, 陈家长, 冷春梅.除草剂阿特拉津与丁草胺对麦穗鱼的联合毒性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7, 29 (4) :254-260.

[5]范立民, 马晓燕, 胡庚东.除草剂丁草胺对两种鱼的急性毒性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2005, 24 (4) :377-379.

[6]殷立成, 郭华荣, 张士璀, 等.利用牙鲆和牙鲆鳃细胞 (FG) 检测除草剂丁草胺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7, 37:167-171.

[7]宋稳成, 杨仁斌, 郭正元.二氯喹啉酸对湘云鲫的急性毒性及对鱼鳃、肝脏ATP酶活性的影响[].农村生态环境, 2002, 18 (2) :44-46.

[8]李海斌, 李君.氯氰菊酯毒作用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7, 24 (5) :372-374.

[9]姜辉, 林荣华, 陶传江, 等.菊酯类农药对水田生物影响研究进展[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 26 (10) :14-19.

[10]周志刚, 王明学, 吕敢堂.溴氰菊酯对草鱼鱼种脑AChE及ATF酶活性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9, 18 (2) :176-179.

篇9:无公害蔬菜新农药推荐品种

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最近研制的新型生物杀虫剂,安全间隔期为1天,主要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蓟马等害虫,使用浓度为1000~1500倍液。

二、80%大生45可湿性粉剂

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最近研制的新型、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可防治瓜、果、菜霜霉病、炭疽病、早疫病等病害,使用浓度为500~600倍液,在发病初期喷洒,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三、12.5%安打悬浮剂

是美国杜邦公司最新研制生产的高效、低毒、安全、广谱性杀虫剂,可防治叶菜类、豆类、瓜类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瓜绢野螟等害虫,使用浓度为4000~4500倍液,用药时应先配成母液,搅拌均匀,喷药周到。

四、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

是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研制的低毒、安全、保护性杀菌剂,主要防治黄瓜、葡萄、大白菜等作物霜霉病、晚疫病、疫病等真菌病害,使用浓度为500~600倍液。

五、50%安克可湿性粉剂

是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高效、低毒、安全杀菌剂,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各种作物的霜霉病、晚疫病和疫病有特效,每667平方米(1亩)用安克20克加80克代森锰锌兑水50公斤喷雾,隔7~10天喷1次,要喷3~4次。

六、5%锐劲特悬浮剂

是安万特作物科学有限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发研制的广谱性杀虫剂,可有效防治蔬菜小菜蛾、菜青虫、蓟马、瓜绢野螟和水稻二化螟、水稻三化螟、稻虱、稻纵卷叶螟,是水稻螟害的主要杀虫剂,每667平方米用量35~40克,兑水50公斤喷洒。

七、50%潜克(灭蝇胺)可湿性粉剂

是浙江永嘉禾益农药厂20世纪末开发研制的新型昆虫生长调节杀虫剂,微毒,对双翅目幼虫有特殊活性,具有内吸传导作用,持效期长,对黄瓜、番茄、四季豆、花卉在不同生育期使用均安全,是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推荐的防治美洲斑潜蝇、韭蛆首选药品,每667平方米用药10~12克,兑水50公斤喷洒,防效达95%以上。

八、25%猛克菌

是浙江禾益农药厂最近研制、生产的新型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能有效地防治蔬菜、果树、禾谷类作物细菌性病害,对番茄青枯病防效较好,在番茄移栽后15天未发病或发病初期,采用猛克菌500~750倍液淋根,隔5~7天淋1次,连淋4~5次,防效可达70%以上。

九、奥绿1号

是安徽奥绿生物有限公司20世纪末研制的新型生物杀虫剂,其杀虫的毒源来自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研制过程中加入进口增效助剂,具有击倒力强、感染害虫生病快、引起群体害虫死亡等优点,能有效地防治菜青虫、棉蛉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使用浓度为1000倍液。

十、“312”可湿性粉剂

是江西南昌威敌化学制剂公司最近研制生产的无公害生物杀虫杀螨剂,主要防治小菜蛾(吊丝虫)、潜叶蛾、红蜘蛛等害虫(螨),使用浓度为1000倍液。

十一、甲基海正灭虫灵

是浙江海正药业集团21世纪初开发研制的生物杀虫剂,能有效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蛾等害虫,使用浓度为1500~2000倍液。

十二、Bt生物杀虫剂

湖北Bt研究中心研制的Bt杀虫剂,是目前世界上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微生物杀虫剂,其主要杀虫活性成分是Bt产生的伴孢晶体。伴孢晶体在昆虫体内碱性肠液中经过解体,成为有毒物质,破坏昆虫的中肠细胞,引起昆虫患败血症而导致昆虫死亡。该药剂已广泛应用于水稻、玉米、棉花、蔬果及林业上多种鳞翅目害虫,如玉米螟、棉铃虫、小菜蛾、菜青虫、松毛虫、卷叶螟等。使用浓度一般为1000倍液,温度较高,虫龄较小,防效就更好。

十三、农地乐52.25%乳油

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0世纪末期生产的广谱型杀虫剂,其杀虫谱广,具有较强的胃毒和熏蒸作用,持效性及速效性均好,对菜青虫、低龄斜纹夜蛾、瓜绢野螟、豆野螟、潜叶蝇均有效。使用方法:采用52.25%农地乐乳油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安全间隔期为7天。

十四、拉维因37.5%悬浮剂

是安万特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研制的新一代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毒性较低、不易使害虫产生抗性的特点。对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食心虫、蚜虫等害虫具有理想的防效,对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害虫还具有既杀卵又杀幼虫的显著优点。安全间隔期为7天。使用方法:采用37.5%拉维因悬浮剂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

篇10:蔬菜农药残留问题探讨

1 蔬菜农药残留的概念

农药残留, 是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体、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施用于作物上的农药, 其中一部分附着于作物上, 一部分散落在土壤、大气和水等环境中, 环境残存的农药中的一部分又会被植物吸收。残留农药直接通过植物果实或水、大气到达人、畜体内, 或通过环境、食物链最终传递给人、畜。目前使用的农药, 有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生物降解成无害物质, 而一些含有机氯类的农药却难以降解, 是残留性比较强的农药。如果残留农药在人体内蓄积, 超过一定量度后还会会导致一些慢性疾病。由于农药残留对人类和生物危害极大, 我国对农药的施用进行严格管理, 并对果蔬中农药残留容许量作了明确规定。

2 蔬菜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根据我国2005年发布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05的规定, 具体列出我国对水果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限量值 (单位为:mg/kg) 的规定:甲胺磷禁止在蔬菜中使用对硫磷不得在蔬菜和水果中使用甲基对硫磷不得在蔬菜和水果中使用呋喃丹不得检出马拉硫磷不得检出甲拌磷不得检出。全面禁止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的农药有:甲拌磷, 甲基异柳磷, 特丁硫磷, 甲基硫环磷, 治螟磷, 内吸磷, 克百威, 涕灭威, 灭线磷, 硫环磷, 蝇毒磷, 地虫硫磷, 氯唑磷, 苯线磷。

3 蔬菜农药残留的危害

农业部曾经在全国24省市调查农畜产品农药残留, 结果显示:蔬菜、蛋类受污最重, 残留比例分别为33.1%和22.15%。我国农药年均使用量50万吨左右, 其中30%被农作物吸收, 35万吨流入江河, 进入人的食物链。还有在食品加工过程当中加入的各类添加剂, 都是对人体极其有害的化学物质。调查表明, 对于大田作物, 不使用农药要损失30~50%的产量, 对于经济作物像蔬菜瓜果, 不使用农药, 农产品损失率在40~80%, 所以, 农村普遍使用农药提高作物产量, 这些都是果蔬残留大量农药的原因。如果蔬菜农药残留超标, 会直接危及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肝、肾等重要器官。当农药残留在人体中达到一定的数量, 不为人体所分解时, 将导致人体各种病变。如急性中毒: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亚急性中毒:致癌、致畸 (畸胎和畸形儿) 和致基因突变 (损伤生物的遗传物质, 导致不可逆诱变的作用) 。慢性中毒:农药残留更为可怕的是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慢性中毒。慢性中毒作用包括神经、生理、生化、血液、免疫和病理等方面。还能引发中老年人各种疾病。

4 减轻蔬菜农药残留危害的方法

农药残留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附着在蔬菜、水果的表面;另一种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 农药直接进入蔬菜、水果的根茎叶中。以下几种方法能有效去除蔬菜农药残留:

4.1 浸泡水洗法:

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的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础方法, 主要用于叶类蔬菜, 如菠菜、金针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 然后用清水浸泡, 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 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两三遍。

4.2 生物降解酶法:

去除蔬果残留农药时, 在清水中加入生物降解酶, 浸泡蔬果即可。浸泡后要用清水冲洗。生物降解酶是一种水解酶, 从可食用的酵母菌中提取而来, 极易溶于水, 它能特异性地水解有机磷农药分子上的磷酸酯键, 将有机磷农药分解, 分解后的有机磷农药已经不是磷酸酯类化合物, 从而完全消除了农药的毒性。因为酶本身就是蛋白质, 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酿酒等, 不会像化学合成洗涤剂那样如使用不当还会造成对人体有害的二次污染。生物降解酶法不但高效而且很安全, 无毒无副作用, 对果蔬的口味和营养价值也没有丝毫的影响。

4.3 碱水浸泡法:

污染蔬菜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 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 但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 所以此方法是去除农药污染的有效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 浸泡到碱水中 (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碱面5到10克) 5到15分钟, 然后用清水冲洗3到5遍。

4.4 臭氧降解法:

臭氧处理是目前应用较多的一种降解农药的新方法。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 在水中有极强的氧化分解能力, 臭氧在水中发生还原反应, 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单原子氧 (O) 和羟基 (OH·) , 瞬问可分解水中的有机物质。它可选择性的与化合物中杂原子发生反应, 主要使有机磷农药分子化学键断裂, 生成小分子产物挥发或溶于水中。由于大部分农药本身含有杂原子, 所以容易被臭氧降解。臭氧是氧原子重组形成的产物, 它能在相对较低浓度和较短时间内对所有的微生物有杀灭作用, 而且可以自动分解为氧气, 具有无污染、无残留等特点, 因此用臭氧降解有机磷农药残留是一种既经济又行之有效的方法。

篇11:蔬菜田推荐使用农药

1.选择适宜的蔬菜产地

无公害蔬菜产地是指具有一定面积和生产能力的无公害蔬菜的生长地。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是影响无公害蔬菜质量的最基本因素。如果蔬菜的产地环境受到污染,就会直接对蔬菜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和危害,各种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水体和大气等途径进入到蔬菜体内,造成产品污染,无公害蔬菜生产就成了一句空谈。为了确保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必须对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进行调查研究,并由专门机构进行监测和评价,经检测符合无公害蔬菜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才能确定为无公害蔬菜的产地。

无公害蔬菜产地的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因素。无公害蔬菜产地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农业生态环境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产地区域内及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产地尽量避开繁华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农田灌溉用水、空气、土壤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2.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优良的抗病品种是发展无公害蔬菜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选择抗病品种时,要因地制宜,选择抗既对当地主要病害有抗性,同时又具一定复合抗性的品种。可以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各地应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商品性好的丰产品种。

3.减少化肥使用量,增施有机肥

无公害蔬菜生产,在施肥种类上,应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在肥料成分上,应以多元复合肥为主,辅以单元素肥料;在施肥方法上,应以施用基肥为主,辅以追肥。

3.1施足腐熟的有机肥

腐熟的有机肥主要指农家肥中的堆肥、沤肥、厩肥、秸秆肥等。有机肥能够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植株根系发育,供给蔬菜整个生育过程所需要的养分。同时,不会导致土壤及产品中硝酸盐的污染,并使产品耐储存、品质好。

3.2平衡施肥

根据蔬菜对氮、磷、钾等元素的需求状况及土壤的供养能力,确定施肥量;根据蔬菜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养分需要,按比例施肥,这样既能满足蔬菜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蔬菜产品品质,又不会造成肥料的大量浪费。

3.3推广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由多功能复合菌体和工农业生产中含氮、碳的有机物经发酵而成的,主要依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发挥肥效,具有有机肥的长效性和化肥的速效性。同时,生物菌肥还具有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团粒结构、减少蔬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改善产品品质、降低成本等优点。因此,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应积极推广使用生物菌肥,如腐殖酸类肥料、EM菌肥、CM菌肥等。

4.采用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项防治技术,发挥综合效益,把病虫控制在允许,保证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

4.1充分利用栽培措施防治病虫害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发病与否及发病程度对产品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用栽培措施控制发病条件,减少病虫来源,从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蔬菜品质。这样做既节约生产成本,又保持了生态平衡。例如合理轮作、培育无病壮苗、嫁接、棚室内小气候的合理调控等措施,创造适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菌繁殖的环境条件,提高作物本身的抗病虫能力,从而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目的。

4.2采用生物防治措施防治病虫害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害生物的寄生性、捕食性和病原性天敌来消灭有害生物,利用生物体及其代谢产物抑制病虫害的发生。生物防治具有选择性高、不污染環境、病虫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如在棚室内释放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多抗霉素防治立枯病,霜霉病,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病害,阿维菌素防治蚜虫等。

4.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4.3.1选择规定范围内的农药种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在准许使用的农药中,对农药用量、稀释倍数、安全间隔期等方面,都应严格执行农业部制订的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标准。

4.3.2根据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适时用药 在多数病害发病初期及时处理中心病株,可有效控制病害扩展;有些病害发病初期只有局部症状,适时地采取措施不但能阻止病害蔓延,还能减少用药量,达到无公害的目的。

上一篇:自在独行2000字读后感下一篇:痛并快乐着初三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