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初中生作文

2024-05-05

一件小事初中生作文(精选17篇)

篇1:一件小事初中生作文

从小到大,人人都会有受委屈或者不开心的时候。今天就发生了一件让我不开心的小事。虽然是小事,但却让我感悟很深。

今天中午我们吃的是米饭,妈妈炒了好几个菜,有两个是我特别喜欢吃的。就吃得有点多了,午睡时,刚躺到床上,我就觉得口干舌燥,于是,我就打了一杯水到床上去喝。由于水有点烫,我就边玩儿玩具边喝水,一不小心杯子没端稳,满满一杯水就撒到了床上,将褥子浸湿了一大片。我一下子慌了,妈妈知道后肯定要批评我的,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趁妈妈不注意我又从柜子里抱出一床被子,铺到湿了的褥子上。我想这样妈妈就不知道了,等到明天褥子也许就干了。可谁知我的活儿还没干完,妈妈就进来了。看到我在铺被子,妈妈满脸疑惑,问我时我又支支吾吾的不敢说,最后妈妈强行把被子扯走了。当妈妈看到湿漉漉的褥子时大发雷霆,大声训斥我,问我是不是尿床了,我说不是,妈妈就问是哪来的水,刚开始我不敢说,妈妈就怒了,还打了我一巴掌。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我才实话实说。此时听到动静的爸爸也赶紧走了进来,当爸爸知道事情的经过后,也批评了我,教育我要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做个诚实的小男子汉。

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觉得这么小的一件事竟然因为我的胆小,而闹得全家不安。我很后悔,今后我要改掉做事三心二意,和胆小怕事的毛病,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

篇2:一件小事初中生作文

一个中午,妈妈有事,要早走,所以不能送我上学,让我自己骑电动车去。妈妈走时再三叮嘱我一定要拿好钥匙,我不耐烦地和妈妈说:“知道啦!”心想:不就拿钥匙吗,我怎么可能忘,忘了就得走着去上学,我才不想呢!

还没到上学的时候,我看了一会儿书,躺着休息了一会儿。等到了上学的时间,我哼着歌穿上外套,拿好书本,走出了家门。随着“嘭”的一声门响,我忽然想到“呀,我真没拿钥匙”,于是赶紧转过身想把门拉开,可惜已经晚了,门已经结结实实的关上了。天哪!我可怎么去上学呀,走去已经赶不上了。

我当时第一个想到的是姑姑,可姑姑已经搬走了。其次是妈妈的同事,我赶忙向离我家最近的阿姨家跑去,阿姨住在五楼,我两步并一步地跑上楼梯,到阿姨家门口时已经上气不接下气,腿也已经酸的不行了。可我根本顾不上这些,赶紧敲门,可敲了几下也没人答应。我只好又下了楼,去找别的人。我只能去另一位阿姨家,又一口气跑上了四楼,可还是没人答应。我当时的心情用热锅上的蚂蚁已经不足以形容了。就在我着急得漫无方向的乱跑时,看到了对面楼的一个姨妈,姨妈正带着外甥在外面玩儿,看到我着急地大汗淋漓,赶忙问我:“怎么了?”我把事情的经过简单地告诉了她,她说:“姨妈开车送你去吧。”我连连向她道谢。在姨妈的护送下,我安全快速的抵达了学校,还好没有迟到。

篇3:鲁迅《一件小事》的修改艺术

严肃更换, 力求合乎规范

(1) 初刊稿:大北风刮的正猛, ……

最终稿:大北风刮得正猛, ……

(2) 初刊稿:路上浮尘早已刮净, 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 车夫也跑的更快。

最终稿:……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 车夫也跑得更快。

《一件小事》写作之时, 正值白话文草创之初, 一些字词用法尚在探索之中。随着白话文语法规则的确立, “的”与“得”的用法有了明确的分工:“的”一般用在定语的后面, 而“得”一般用在补语的前面, “得”的前边一定是动词或形容词。鲁迅与时俱进, 在作品收入集子时也就作相应的改动, 力求规范。例 (1) “正猛”是“刮”的补语, 例 (2) “更快”是“跑”的补语, 所以这两句改“的”为“得”就是作者从文字规范的要求来考虑的。在“大道”后面加上一个“来”, 更接近口语, 读起来也更顺畅, 能更好地表现“我”的感受。

着意更换, 力求通俗易懂

(3) 初刊稿:而且对于我, 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 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裘里面藏着的“小”来。

最终稿:而且他对于我, ……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例 (3) 定稿补上“他”, 是对让“我”触动、给“我”很大影响的车夫的一种强调;“皮裘里面”与“皮袍下面”应该说意思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皮袍下面”是口语化的词儿, 是大众化的语言。这是鲁迅在提倡白话文初期“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 使文章更加接近语言, 更加有生气”的表现, 是他所讲的“博采口语, 来改革我的文章” (《写在〈坟〉后面》) 的实践。比照两词:“皮袍”显然较“皮裘”通俗, 而且读音也比“皮裘”响亮。这样增强了文章的声韵美。

删除赘余, 力求简洁精练

(4) 初刊稿:我还能裁判这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最终稿: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文贵简” (刘大櫆《论文偶记》) , 古人在谈到语言的简洁精练时, 要求“意则期多, 字唯求少” (李渔《闲情偶寄》) , 以“句有可削, 足见其疏;字不得减, 乃知其密” (刘勰《文心雕龙·镕裁》) 为准则。像鲁迅这样古文功底很深的严肃作家, 自然是按这些“规则”来严格要求自己的。例 (4) 根据上下文, 可以很清楚判定:车夫就是拉“我”到S门的人力车夫。再说上面提到车夫时就是称“这车夫”的, 故作者删去了这个多余的指示代词“这”。这样不仅避免了重复, 行文也较原稿更为简洁, 读来更加流畅。这不就是鲁迅所说的“力避行文的唠叨”, 竭力删去可有可无的字的一个现成范例吗?

用心增添, 力求准确明确

(5) 初刊稿:其间亲见的所谓国家大事, 算起来也很不少;……

最终稿: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 算起来也很不少;……

(6) 初刊稿: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 否则定要栽一个大斤斗, 跌到头破血出了。

最终稿:……, 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 跌到头破血出了。

(7) 初刊稿:便对他说, “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最终稿:我便对他说, “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例 (5) 仅仅从视觉的角度来谈国家大事的, 不全面, 也不妥当。事实上, 对一个普通人来说, 并不是所有的国家大事都能“亲见”的, 倒是听说的要更多些。最终定稿改“亲见”为“耳闻目睹”, 增添了听觉的角度, 这样“消灭”了原句并不合情理的瑕疵, 使得句意变得更加贴近实情, 符合实际。这一改, 改出了语言的准确性。例 (6) 初刊稿“否则”后面没有主语, 容易误解, 产生歧义——很可能根据上句, 以为“要栽一个大斤斗”的就是车夫。定稿增添了一个“伊”字, 句意就非常明确、清楚了。例 (7) “便对他说”虽然根据语境可以推断出主语“我”, 但是不加上主语, 上下句的衔接就没有这么自然、顺畅, 更何况这个句子是独立成段的, 主语应当明确。

精心调换, 力求周全严密

(8) 初刊稿: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 一眨眼已经六年了。

最终稿: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 一转眼已经六年了。

(9) 初刊稿:这事到了现在, 终于时时记起。

最终稿:这事到了现在, 还是时时记起。

(10) 初刊稿:独有这一件小事, 却总是显在眼前, 有时反更分明, 教我惭愧, 催我自新, 并且增长我的希望和勇气。

最终稿:独有这一件小事, 却总是浮在我眼前, ……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例 (8) 无论是初刊稿用“一转眼”来形容, 还是最终稿用“一眨眼”来描摹“已经六年了”, 都是艺术夸张。不过细细品味, 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医学证实, 正常人眨眼一次一般只有0.1秒, 因此人们常用“一眨眼”来形容时间间隔很短。当然“一转眼”也是形容时间短暂的, 但在人们的潜意识里, 觉得“转眼”的动作要比“眨眼”的时间稍微长一点。用“一眨眼”来形容已过六年, 有夸过其理之嫌, 不能给人以艺术真实之感。倒是用给人感觉时间稍微长一点的“一转眼”来表现, 当属夸而有节、饰而有度, 比较妥帖、自然。

例 (9) “终于”是“到底、最终”的意思。表示所意料的或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终于记起”的说法讲得通, 也好理解;“终于”与“时时”连在一起, 有悖逻辑, 不合情理, 实在讲不通。“还是”有“仍然, 照样”之意, 用“还是”强调了虽然“小事”过去的时间比较长了, 但“我”对它的印象仍然深刻, 这样凸现“小事”的意义之深远, 对“我”的影响之深刻。所以改“终于”为“还是”不仅正确, 而且恰当。

例 (10) “显”与“浮”作为动词, 都有呈现的意思。“显”一般用于具体的、实在的物象;而“浮”带有飘忽不定的意味, 故多用于抽象的、虚拟的表象。“一件小事”是过去了的事情, 说“显”在眼前, 显然不合生活情理;倒是“浮”字通过调动记忆储存, 借助于再现想象, 使小事在“意识屏幕”上呈现, 如电影一般“浮”在眼前。一个“浮”字, 生动说明了小事给“我”的印象极深, 因而时时记起。用“浮”字比“显”字, 不仅准确、熨帖, 而且生动、传神。至于在“眼前”增添了一个“我”字, 指意更明确, 强调意味更浓。最后一句, 定稿把“希望”与“勇气”的位置对调了一下。对调后的词序更符合心理认知规律。“小事”不“小”, 它增加了“我”的“勇气”, 给了“我”信心, 自然也就使“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修订时把“勇气”放到了首位。调整后的词序在逻辑上更严密, 表达得更精致。

变换说法, 力求意蕴丰赡

(11) 初刊稿:我料定这女人没有伤。

最终稿: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

(12) 初刊稿:几年来的文治武功, 在我早如幼小时候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 背不上半句了。

最终稿:……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 ……

(13) 初刊稿: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 便正向那大门走去。

最终稿:……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例 (11) 定稿在“女人”前面加了一个修饰语“老”, 不仅仅避免了和前面“女人” (“跌倒的是一个女人”) 的称谓重复, 也是小说随着情节发展, “我”的视线由远及近, 对“伊”自然而准确的描述。加上一个“并”字, 加强了语气, 强调了“我”认为她“没有伤”的判断。一个句子, 两处添加, 使得表达表意更准确, 意蕴更丰厚。例 (12) 原句与改句表达的意思并没有多大区别。不过仔细比较一下, 初刊稿是按部就班的一般叙述, 并没有什么强调的意味。而最终稿加上一个“所”字, 构成了所字结构, 对中心语“子曰诗云”起到了一种强调和突出的作用, 这样就有力反衬了“独有这一件小事”给“我”印象之深, 对“我”教育之大。例 (13) 初刊稿写“我”看到的情景, 陈述“我”的所见。而定稿加了一个“是”, 句式由陈述句转换成了判断句。整个句子就变成了基于这个事实陈述而产生的一种判断。这样就为下文的错觉描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精彩句群——“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 ……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作了一个非常自然的过渡, 使得文句的转接变得十分自如、和谐。

悉心锤炼, 力求生动形象

(14) 初刊稿:我因为生计关系, 不得不在路上走。

最终稿:我因为生计关系, 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

(15) 初刊稿: (车夫) 却毫不踌躇, 仍然搀着伊的臂膊, 便一步的向前走。

最终稿: (车夫) ……, 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例 (14) 初刊稿“不得不在路上走”固然能表现“我”为了生计而奔波、劳累的情景。最终定稿加上“一早”这么一个修饰语, 在点明“一件小事”发生时间的同时, 更能突出在北风呼啸的冬日背景下, “我”奔走之辛劳、生计之艰难。加上这么一个时间状语, 内涵丰厚, 画面感强, 更具形象性, 较初刊稿更为具体、生动。例 (15) 改前改后孰优孰劣, 念一念, 比一比, 自见分晓。初刊稿用“一步”作状语来修饰“向前走”, 念起来佶屈聱牙, 表达也很不到位。最终稿把“一步”改成了ABAB式的重叠词。这是鲁迅创作时“自己觉得拗口的, 就增删几个字, 一定要它读得顺口” (《我怎样写起小说来》) 的实践案例。如此添加, 不仅读起来顺畅多了, 而且也非常真切地描摹出车夫义无反顾, 搀着老女人坚定、从容地走向分驻所的情景, 表现了车夫待人真诚、为人正直的高贵品质。

篇4:让作文成为一件小事

曾经,作文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每次看着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我总要托着下巴沉思许久。无从下手的感觉让我抓耳挠腮,坐立不安。

作文于我而言,就像不会做菜的人面对漂亮的厨房,不会画画的人面对洁白的画板,不懂种植的人面对广袤的田地。我总想挤出优美的文字,但无奈“胸无点墨”呀!有用武之地却非英雄的感觉让人沮丧。

为了把作文变成一件小事,我下定决心想好好拼一把。我软磨硬泡让妈妈带我去书店搜刮了一大堆关于如何写好作文的“写作宝典”。拿到“宝典”后,我如获至宝,废寝忘食地研究了好几天,一心以为“得‘宝典者,得天下”,心想从此以后作文对我来说就是小事一桩,手到擒来。但是,当我拿着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坐到书桌前,准备大显身手时,却咬着笔头迟疑了很久,成段成段的文字不断在我脑袋里转悠,我却怎么也抓不到适合的文字“钉”在我的作文本上。

有一节作文课,老师在讲台上朗读同学的优秀作文,听到老师悦耳的嗓音里蹦出来的那些熟悉的文字熟悉的场景构成的我却完全陌生的文章,我不禁涌起一股羡慕之情。想要写好文章,想要老师在课堂上朗读我的作文的渴望不断敲击着我的胸膛。我开始默默研究我们班同学的优秀作文,寻找他们文章里打动老师的优秀之处。然后翻出“宝典”,提取出文章的那些亮点或者点睛之笔,悄悄移植到我的作文之中。当我终于交上那篇“雕琢”已久的作文时,不免沾沾自喜地想:“这么多优美华丽的辞藻,一定能拿高分!看来下一次写作课,老师就该念我的文章了。”

我迫切地等待下一节写作课的到来,好像自己的作文一定会被老师念出来,好像同学们已经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在我的期待中,一周一次的写作课悄然而至,课前组长发作文本时,我坐在座位上一直默默祈祷组长千万不要给我发作文本。因为如果是优秀作文,老师一向是不先发下来的,在课堂上念了后才会发下来。然而,我的作文本还是被发下来了,当我看到大段的红字批改及大大的“及格”二字时,真的伤心极了,急急把头埋在了桌子上,不然怕掩不住慢慢盈满眼眶的泪水……

也许是对我在课堂上的表现太不满意了。下课后,老师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到办公室的路上,我心里惴惴不安,以为要迎来狂风暴雨式的批评,没想到老师却用她温暖的手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头,说:“老师知道你很想写好作文,觉得达不到目标有些沮丧。但是你要知道,别人的东西,东拼西凑地,怎么可能湊成一篇好文章?难道你不觉得,用华丽辞藻堆砌成的文章,会显得内容更空洞吗?一点意思都没有啊。”

我忍不住脸红了,眼巴巴地问老师:“老师,那我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啊?”老师笑了笑,说:“作文要有血有肉,才能打动人,不能光靠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句式,最终还是要靠生动的素材。素材从哪里来?当然是生活和书本啊。你啊,回去找几本国学经典小故事看看,积累素材。然后平时多注意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多写写身边发生的有意思的事,练练手。一开始写几句话都没关系,重要的是要加入你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感悟来!慢慢来,别着急,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回家之后,我把老师对我说的话告诉妈妈,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妈妈也觉得你的老师说的有道理!你啊,就是太着急。世上哪有一蹴而就的捷径!明天妈妈下班就给你带几本国学经典还有故事书!”

慢慢地,除了从阅读中积累素材,我也开始关注身边的许多事物了,比如妈妈做菜时的愉悦,爸爸帮我修自行车时的汗水,奶奶拾起我们家母鸡下的第一颗蛋时的欢喜,堂哥带着一群“手下”爬树摘石榴的威风……然后,我也会把这些观察到的东西都记在我的素材本上,有时候也会写个小作文。

自从有了这样的记录习惯后,写作文时,似乎不需要我一直咬着笔头唉声叹气了,有些内容好像自然而然地就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慢慢的,我觉得写作文好像也并不是一件那么难的事情了。我吸取教训,不再生搬硬套别人文章里的句子,不让我的文章穿上一件不适合她的衣服,显得不伦不类。

后来,老师终于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了我的文章。

篇5:一件小事初中作文

事情是这样的:上午我们吃完早饭以后,全家一起去买菜。在去菜市场的路上,我正觉得很枯燥无味的时候,正巧前方有一个烧着了的塑料袋正在熊熊燃烧。我马上跑了过去,想把火扑灭,因为我知道如果火着大了,就会烧着附近的东西,是很危险的。可是火这么大拿什么灭呢?这时我看见马路边有一堆废旧的砖头,就想用砖头把火砸灭,所以搬起一块砖头,朝火上仍了过去。只听到“嘭”的一声,火花四溅,像是塑料袋爆炸了。

啊,好疼啊,我腿像被针扎了一样疼,我一看,腿上都是滚烫的液体和塑料皮,马上就起了一个小小的水泡。原来,塑料袋下面有一滩水被火烤得已经很烫了,经砖头一砸,水花连同烧焦的塑料皮一齐飞溅,正好掉在我的腿上。不一会儿,那被火烫着了的皮都掉了,腿上的水泡肿得比花生都大。

我的腿一直在疼,妈妈带我上了诊所,医生把受伤的水泡刺破了,上了一些药。妈妈望着我痛苦的脸对我说,你看看你,我知道你是想把火扑灭,可是光有好想法是不行的,做事要动脑筋,也要有科学的方法,象你这样莽撞的做法,不会不出事的。

篇6:一件小事初中作文

有一回,我到薛岭家去玩。正好看到他们家的狗妈妈生了五只小狗。它们都很可爱,眼睛水灵灵的,全身毛茸茸、胖乎乎的。他们刚满月,跑起来摇摇摆摆,好像要摔倒了一样。我很喜欢其中一只白色的小狗,它浑身白亮亮的,像一团白色的绒球。它走不稳,却总是跟着我。我缠着妈妈向薛岭家要了这只小狗。

回到家,妈妈立刻给它洗澡,还准备了专用的毛巾给小狗擦身体。洗完澡我给小狗拿了许多好吃的。我还给他起了个超级好听的名字叫晶晶。晶晶一点儿也不认生,他东跑跑,西看看,不一会儿在米袋子旁撒了一泡尿。妈妈看见了,很生气,她把尿擦干净后,就把晶晶关在了阳台上。晚上的时候,晶晶不愿意呆在阳台上,它一直不停地叫。吵得大家都睡不好觉。第二天妈妈不顾我的反对,坚决要把晶晶送走。

我和爸爸只好抱着晶晶来到了薛岭家。晶晶看到了它的妈妈,高兴地跑过去,没想到大狗一下子把晶晶的耳朵咬流血了。晶晶疼得直叫。我看了很心疼,真想把它再抱回来,可是妈妈坚决不同意,我该怎么办呢?最后我们还是把它留了下来。

篇7:一件小事初中作文400字

有这么一件小事,让我难以忘怀;有这么一件小事,让我热泪盈眶;有这么一件小事,让我拥有美德;有这么一件小事,让我感慨万分。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和表弟约好六点要去迎泽公园游乐园玩。但是在五点三十分时,天下起了大雨,看着外面的男女老少在雨中狼狈不堪的样子,我还真不想出家门,在家里多好,舒舒服服,暖暖和和。我想表弟比我小,肯定也会受雨的影响不去了。于是我便一直留在家里。

一转眼,都七点了,大姨打过来电话询问情况,我没想到表弟四点就出门去迎泽公园了,足足在外面呆了三个小时。我慌神了,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迎泽公园。还好,表弟老老实实地在我们约定的地方等着。表弟看到我了,笑笑说:“怎么,又睡过时了吧?”我看着表弟纯真的笑脸,心里有一种内疚的感觉。我一把搂住表弟,惭愧地说:“表哥对不起你。”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一路上,我大声唱起八荣八耻的.歌,心里充满了自责之情。

篇8:作文不过是一件小事

点睛之笔显题目

题目位于整篇文章最显眼的位置,须认真谋划。考场作文讲究实际,阅卷老师通常会依据文章题目来判定整篇文章的主题基调,因此题目会大大影响到作文的分数。在考场作文拟题时我们要紧扣文章主题,一般题目四到七个字为宜,最好能采用合适的古诗词或是巧用标点符号来提高题目的趣味性。除此之外,在作文的开头结尾以及中间部分都要尽可能地多与题目相呼应。

提炼主旨抓审题

审题意在考查我们对整篇文章主旨的提炼,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总方向。目前的考场作文大多分为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两类。材料作文重在吃透材料,将材料的重点找出并展开描写,比如材料如果是某个事件,可以关注对于事件描述时用的词,注意主人公的想法,从这些角度出发能更快找到重点。话题作文注意话题的范围和视角,视角的新颖有助于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睛,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也可以将事情的两面进行对比,但要注意确定好主旨后再带回题目去看看是否和话题相契合。

积累素材当内容

主旨的构建需要内容来进行填充。在平时,我们就可以思考所积累的素材可以引申出什么话题,素材应该如何加工。比如,谈及中外合作关系是“莫道今年春将近,明年春色倍还人”,谈及政治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谈及美德时可引一句培根的“美德犹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若是能在作文中将古诗与名言运用得恰到好处,则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除此之外,若是你在作文中能做到引古论今、旁征博引更是大大的加分项。

谋篇布局显文章

常言“虎头猪肚凤尾”是作文的金科玉律,“猪肚”指的是文章中具体阐释的内容,在文章的内容里我们要充分展示出我们的知识面以及对文字的熟练运用,让内容丰富得如同圆滚滚的肚子。而“虎头”和“凤尾”分别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也是作文在谋篇布局时尤为重要的部分。“虎头”讲究开篇的气势,“凤尾”则强调结尾要干净利落。在开头和结尾,要多用排比、设问、夸张等修辞手法,不仅能使条理更清晰,节奏感更强,还能渲染气氛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同时,开头要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揭示,而结尾还要对主旨作进一步地阐述,这些都能提高作文分数。

“虎头猪肚凤尾”尽量做到:(1)首尾呼应,并且均运用形式优美的比喻或者通感;(2)中间段落以对称的形式出现。

篇9:一件小事作文600字初中

那是数学期中考那天。老师发下试卷,教室里便鸦雀无声,只有写字的沙沙声。我三下五除二地就写完了试卷,可时间还没到。我把试卷扫视一遍,确定没有做漏的题目,开始发呆起来。时间过的好慢,我干脆拿出草稿本画起画来……

试卷很快就改出来了,拿到试卷事,我顿时愣了,才94分!错的地方我都会,不是计算错了,就是审题没仔细,都怪我写完试卷没检查,真是后悔莫及。我想。这次考试肯定不能告诉妈妈!可这是期中,怎么办啊?

回到家里,我装做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嬉皮笑脸地对妈妈说:“老妈,我们今天数学期中考试了。”“哦?都会做吗?”“当然呐!”第二天晚上。“莹莹,试卷改出来了没有?”妈妈迫不及待地问。“嗯,改出来了,我99分。”“那一分扣在哪了?”“呃,单位没写。”“99分,不错,下次仔细一点就100了。”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翻去睡不着,我知道,每次考试老师都是要在点名册上写分数的,说不定以后还要给家长看,而且,我明明只有94分,怎么可以凭空多了5分。我尽力不去想这件事,过几天就忘记了,可是我满脑子都是我对妈妈说的话,和试卷上那鲜红的分数。早晨,我心里埋着这件事,连早饭都吃不下了。等我快到学校了,才支支吾吾地对妈妈说:“其实,我,我期中考试,没,没有99分,只有94分。”我的声音小的像蚊子似的,可妈妈还是听见了。妈妈先是骂了我几句,考虑到我自己承认了,才放我一马。

篇10:一件小事的发现初中作文500字

每个人的性格、品德、习惯,都会在一点一滴中,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来。而我,喜欢根据别人关门时的动作来猜测这个人的性格。

记得儿时睡觉的时候,爸爸总来给我关灯,每次关完灯,他都会轻轻地把门带上。现在一想,那不发声响的关门,体现出爸爸对我的爱,不想打扰我睡觉。相比之下,我关门时的巨响和猛风多少次惊扰了父母的休息?惭愧之心油然而生。

也许是对关门声的熟悉,我渐渐猜出关门者的性格来。关门时轻而无风,悄无声息的人,多半是心平静气,性格温柔的.人,关门时重而猛烈,砰砰直响的人,多半是脾气暴躁,性格粗鲁的人。

关门是一件小事,但关门时的动作也会惊扰他人。一个人若是关门时毫无声音,自然无人对他冷脸想向。但若是带着一阵巨响和狂风而来的人,大家未免不会心生厌恶。由此可见,一件小事的影响却不小!

关门是一件小事,但生活中谁会注意?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是那么快,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谁倒注意关门时有没有轻轻关,有没有不出声的离开?恐怕没几个人注意过吧!

关门是一件小事,但正是小事才能体现出人的真正内心,所以,让我们留心身边的小事,让我们注意自己的行为吧!关注小事,从我做起!

篇11: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初中作文

那是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妹妹一起去公园玩,刚到公园,我就看到了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奶奶正在走路。可能是老奶奶的眼花了吧,竟没看到路中央的石头,一脚踩了上去,我闭上双眼,只听“噗通”一声老奶奶摔倒了。老奶奶一边揉着右脚脖,一边叹息着:“哎呦,谁来扶扶我呀……”我心想:老奶奶一定是崴着脚了,要不我上前去帮帮她?想呀想呀,我终于做出了决定:我去扶一下她,嗯!扶一下应该没关系的!刚要走,只听一声:“别”妹妹拦着我,不让我过,“这个老太太一定是骗咱们的,有好多这样讹人的老人呢!”我垂头丧气的退了回来,自言自语的:“是啊,如果她真的是讹人的,咱们岂不是很惨?你我都没有带钱。”那一边,老奶奶还在叹着气。我甚至看到有一个阿姨还踢了她一脚,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坐路中央干什么?没看到别人跑步哪?”一位清洁工看到老奶奶后,赶忙跑过来扶起了老奶奶:“老人家,您没事吧?”一边说着还一边拍了拍老奶奶身上的土。我悬着的心终于放回了肚里,长呼一口气,对妹妹说:“你看吧,人间还是有真情存在的!走,回家。”

回家后,我跟爸爸一五一十的说了整件事的经过,顺便说了我个人对清洁工和阿姨的看法,爸爸微笑着聆听我的叙述,最后开口说道:“其实你应该把老奶奶扶起来,这样至少可以使在场的人少一点冷漠,多一点温情。”

篇12:一件小事

【关键词】教师;教育;情感;小事;感悟

生活就像一个人生大舞台,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的事。这些事犹如过眼云烟,在我的记忆中渐渐模糊,然而有一件小事让我记忆犹新,每每想起使我一次次地感动。

那是前不久我在收拾屋子时,看到孩子的一篇日记,全文如下:

今年的天气真是古怪,已经是五月份了,可是只要是变天下雨,气温下降得真快。这不,今天上午还是晴空高照,中午突然天空变得阴沉沉的,没几分钟雨点就飘了下来。气温下降得让人感到丝丝凉意。

我们几个小伙伴正在玩“攻城”的游戏,兴致正浓,哪管它下雨,但那刺耳的铃声响起,无奈只好进教室。因为每到一点钟我们学校规定要求学生午睡。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的缘故,趴在桌子上一时难以入睡。正在这时张老师轻轻地走了进来。她把教室里的同学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张老师看见我们几个玩游戏的同学头顶上有水珠,立即从办公室里拿来一条毛巾,帮我们几个小伙伴擦干水珠。一会儿功夫,教师里传来轻轻地呼吸声,想着刚才精彩的游戏还兴致未尽,我怎么也睡不着。趁老师不注意,我用余光偷偷地瞟了一眼老师。只见张老师正在教室里来回巡视。不知什么原因,她停在了我的面前,我马上闭上眼睛。难到老师发现了我有没睡?凭直觉我感觉到张老师踮着脚尖、慢慢地低下头、勾着腰,缓缓的将手拽住我的校服,从我的桌子里一点儿一点儿地抽出,轻轻地披在我的肩上。不知是谁打了一个喷嚏,张老师抬起头看了看,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子边,生怕发出一点儿声音,把窗子关上。然后一个又一个的为同学们披上校服。

看着这熟悉的动作,我似曾相识。热时为我扇风、冷时为我加衣,寒冷的冬天经常半夜起来为我压被角……哦,原来是我的妈妈也经常做的动作。

这个下雨的中午,我们被一种暖暖的爱包围着,不知不觉,我很快进入了梦乡,梦中同学们为老师唱歌、为老师捶背、为老师端茶……

曾几何时,一直苦苦追寻“师爱”,认为自己对学生付出得不够多。其实并不是一定要带学生去看病、为学生补课、为贫困生送多少衣服……才会显得“师爱”如何如何伟大。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暖人心的话都饱含着无限崇高的爱。

从师,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多的是学习做人。一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课讲得好,得到的可能只是学生的佩服;而师德高,得到的却是学生的敬仰。知识的获取,永远没有止境;而爱心教育,却可以伴随一生,不会陈旧。教师用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学生。难怪李正西老师说:“素质教育,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们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篇13:一件小事初中生作文

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做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有句很诙谐的俗语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做“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我当时的状态。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和这煮干了的针锅,便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宣布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劈里啪啦地掉下来。我的邻居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邻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她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Ц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 这次我当然成功了。一个新的六号半,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才使我真正学会了注射术,和认真去做一切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发生的“一件小事”。2.文章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自己的邻居?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3.通读全文,文章第四段的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我”因粗心给邻居注射时造成了她肉体上的伤害,但邻居依然原谅了“我”。2.(1)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2)她是一个宽容且善解人意的女人。3.(1)插叙。(2)作用:这些介绍补充说明了“我”之所以会“心花怒放”的原因,同时也指出了下文中“我”犯错却要“装作没事人似的”的主要原因。

篇14:一件小事作文

一件小事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它们虽然平凡,但里面却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一天,我正在上美术课,美术老师让我们每人画一幅水墨画,我听后,立即开始动笔。我画好一幅,左看看、右看看,总是觉得哪里不满意,我便把它撕掉,并揉成团放在一边,重新画了一幅,这次觉得满意了。正当我得意的欣赏这幅作品时,眼角的余光看见了那团废纸。心想:这团废纸真碍事,反正我已经不要它了,要么就“送给别人吧”。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我就趁老师和同学不注意,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把纸团扔到了地下。我赶忙看了看四周,呼,幸好没被发现,我安下心来,又看了看那团废纸,孤零零地躺在地上。我现在心情愉快了许多,早就想和那团废纸说“拜拜”了,现在已经实现了。

放学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还故意把语气拖长,炫耀自己的运气好。妈妈听了,却严厉地批评了我:“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随意乱扔废纸,那世界都会被废纸包围,那人们还要提倡保护环境干什么?”听了妈妈的话,我的脸不禁红了起来。

篇15:一件小事作文

没想到的是,班主任老师把同学们送上了校车以后,又回来了。老师一进班级的们,就笑眯眯的向我走来了:“我让数学老师代替我和同学们去玩了,老师就留下来陪你好不好啊。”我听了老师的话,心里十分的开心。

于是在这一天里,老师就坐在我旁边的位置上,一边备课,一边陪着我写作业,当我写完了作业以后,老师还把我的作业拿过去批改了一下,然后把出错的题目又给我细细的讲了一遍。

篇16:一件小事(节选)

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你怎么啦?”

“我摔坏了。”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子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霎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我没有思索地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不敢想到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煞了苦痛,努力地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选自《呐喊》,有改动)

点到为止

选文以作为雇主的“我”与车夫形成对比,并且以“我”的前后思想变化对比,从而突出勤劳、善良、敢于担责任、正直无私的车夫的高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车夫这类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文中的环境描写不多,但都非常成功。如:“大北风刮得正猛”“不一会儿,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都是对“风”的刻画,说明当时天很冷,路上几乎没有人,就算是撞了人不管不顾逃走也没有关系,但是车夫没有逃避责任,反而放弃生意,搀扶老女人,担当起责任。这些使得车夫的形象刹那间就伟大起来。

篇17:一件小事作文

记得那天,我带了一支心爱的自动铅笔回学校。同桌“龙眼”看到了,超级喜欢。下课时,她挽着我的手臂说:“嘿,梨子,那支是什么笔?真好看。”“哦,这支是一支自动铅笔,我的钢琴老师送的。”看着她那期盼的眼神,我心里暗想:她不会是想我送给她吧?

我们果真是好朋友,心有灵犀。“梨子,我觉得这支自动铅笔好特别,可以送给我吗?”那温柔细小的声音在我耳畔响起。听着这仿佛不能抗拒的声音,我心里犹豫了。这可是我最喜欢的笔啊,送给她有点舍不得啊!“求求你了,梨子,我好喜欢哟,你能送给我吗?”“龙眼”轻轻地摇着我的手臂,撒娇地说。

到底送不送呢?我陷入了两难的困境。送?我就没有了一支心爱的自动铅笔;我们是好朋友,不送又显得特别小气。我思考了一会后,终于有了主意。我对她说:“‘龙眼’这支是我们的友谊之笔。请你记住:它象征着我们的友谊,我们不能有矛盾,如果有矛盾,我们的友谊就消失了,那就请你把这支友谊之笔还给我,好吗?”

“龙眼”听了,高兴地点点头,“好好好,我们的友谊一定天长地久。”

上一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简单版下一篇:乡镇巡察问题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