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著作权的登记范围和保护范围

2024-04-23

音乐著作权的登记范围和保护范围(精选6篇)

篇1:音乐著作权的登记范围和保护范围

http:/// 音乐著作权的登记办法

目前三种比较有效的保护方式:

一、通过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各地有分会)对原创音乐作品进行登记。

经过登记的作品可以作为对抗日后雷同作品的初步证据。据笔者了解,该会是不收登记费的,但是需要创作者将作品以信托方式授权给协会行使(从信托一词法律意义上讲,一旦作者入会,则丧失了对音乐作品的自主权利,除非先退会),将来产生的收益与协会八二分成。这一方式使得广大音乐作品作者望而却步,笔者建议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对这一机制进行改革。

二、通过公证处进行著作权公证。

据笔者了解,北京的公证机构不太愿意做这一项业务,道理很简单,公证处工作人员没有亲自经历作者创作过程,不能确认申请公证的作品是否一定是作者原创。

三、通过律师见证。

这一方式比较灵活,也是中国律师业放开遵循市场经济运作的结果。但是同样道理,律师没有经历创作者的创作过程,也不可能对著作权进行直接见证,这里见证的效力等同于著作权协会的作品登记,只是可以产生对抗后登记雷同作品的证明力。

音乐著作权登记的含义

(一)为解决著作权纠纷提供初步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

http:/// 题的解释》第7条规定,当事人提起诉讼所提供涉及作品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以及取得权利的合同等,可以作为证据。根据该条规定,侵权诉讼中,权利人可以将登记文件及相应的作品提供给法庭作为初步的权利证明;如对方不能提供相反证据反驳的,法院应当确认其享有权利。

数字音乐时代到来后,词曲作者习惯将创作完成的歌曲发布到网上,通过网友的点击收听获得唱片公司或CP的关注。由于网络歌曲记载的作者信息和上传时间经常遭到篡改,因此纠纷发生后,作者很难证明自己的作者身份和创作时间。但如果作者在创作完成后、歌曲上传前,及时对作品进行著作权登记,就可以解决该难题。

(二)有利于交易双方的审核成本

无论是唱片版权贸易还是数字音乐业务,被授权方总会要求授权方提供权利证明。如果授权方对该音乐作品作了著作权登记,则可以将《著作权登记证书》作为权利证明,便捷得进行版权交易。

音乐著作权的保护范围

音乐著作权是指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复制权、广播权、网络传输权等财产权利和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

音乐著作权保护时间

保护时间:著作权法规定的音乐著作权的保护期指的是音乐作品的词曲作者、改编、翻译等创作者对其创作的音乐作品享有专有权的保护期限。保护期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合作作

http:/// 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过了保护期的音乐作品可以免费使用,但作者的署名权、保护作品的完整权、修改权等人身权永远受保护。

音乐著作权都有哪些权利

词曲著作权:词曲著作权是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复制权、广播权、网络传输权等财产权利和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

篇2:音乐著作权的登记范围和保护范围

及确权定界登记发证的通知

有关县市国土资源局、水利局:

根据2004年5月报19日行署水利工程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为了加快落实吕行发[2004]3号文《吕梁地区水利工程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步伐,按照国务院国办发[2002]45号文《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在完成定性定编定岗的同时,明确产权,完成划界工作。为此,经领导组研究,对确权定界工作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各县市水利、土地部门要成立联合领导组,组织专业人员明确职责,在2004年12月底完成对持有有效批准用地文件或证件的大中型水库、万亩灌区干支渠(管道)、骨干河道、泉源、闸坝的确权定界和登记发证工作。并要求有关县市国土资源局于6月底前将目前的用地审批和确权发证摸底情况分别报行署国土资源局。有关费用,以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依据,按最低标准收取。

二、划定标准

按照晋政办发[1991]166号文件执行,具体标准为:

1、水库闸坝:管理范围一般指坝两端向左右方向水平延伸

200~300米;小型的确150~300米。坝下游指坝背水坡脚向下游水平延伸200~300米;小型的30~100米。

2、灌区渠首工程(含泉源):从建筑物外边缘向外水平延

伸:大型的50~200米;中型的30~100米;小型10~30米;泉源300~500米。

3、河道堤防:河两侧堤内外坡脚向外水平延伸5~20米。

4、渠道:从渠堤外坡脚向外水平延伸1~5米。

保护范围,指管理范围以外,具体为:库区:设计洪水位高程向外延伸100~300米;闸坝:中型50~100米,小型30~50米;

三、任务的紧迫性

根据全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部署,各县市由水利牵头,土地管理部门进紧密配合,分别由一名副局长挂帅,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地区体制改革领导组将设专人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对故意阻挠和破坏确权定界的和借机煽动群众闹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00四年五月二十日

主题词: 水利工程 划定 确权 发证 通知抄送: 行署水利工程体制改革领导组

篇3:音乐著作权的登记范围和保护范围

关键词:网络著作权,刑法,保护范围

网络技术无疑是一柄双刃剑, 它在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无线便利的同时, 也在客观上促成了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日益猖獗。虽然我国刑法典中设有侵犯著作权罪名, 但在网络环境下, 已有的法律已经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本文从刑法保护的网络著作权的权利范围入手, 提出了加强网络著作权刑法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网络著作权的权利内容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 著作权权利内容共有16项, 分别是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

网络著作权并非是一种新的著作权形态, 它只是基于网络环境产生的著作权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而已, 或者可以理解为网络作品的权利人所享有的著作权。网络著作权也包括了发表权等16项权利内容, 这些权利内容与一般的著作权而言并无实质性差异。

二、我国刑法对网络著作权的权利保护范围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著作权法》确定的著作权人及其相关权利人拥有的权利有发表权等16项权利, 但从上述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内容来看, 刑法对网络著作权权利保护的范围并未能完全包含这16项权利。

(一) 对精神权利缺乏保护

从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来看, 我国“著作权”概念采用的是大陆法系的模式, 侧重保护作者的权利, 其权利内容既包含财产权, 同时也较为重视著作权人的精神权利, 这与普通法系国家侧重保护作品财产权利的“版权”概念是有区别的。但在同时, 《著作权法》第56条却称“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即版权”, 这说明了立法者对相关问题的认识较为模糊, 对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缺乏足够认识, 这种思想倾向同样体现在相关的刑事立法中。无论是《刑法》第216条, 还是《著作权法》第48条, 都只是以刑事手段保护著作权人的财产权, 并未涉及到著作权人的精神权利。精神权利是个体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也是我国《刑法》保护的重要内容, 《刑法》第四章即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权、民主权利罪”, 不应将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完全排斥在外。

(二) 对部分财产权利缺乏保护

我国相关刑事法律侧重于保护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内容, 但事实上目前刑事法律为著作权提供的保护也并不包括全部财产权利。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首要原因仍然是《刑法》立法的滞后, 《刑法》第217条仅为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发行权提供保护。事实上, 虽然《著作权法》第48条对著作权人及其相关权利人的财产权利提供的保护较为全面, 不仅涉及到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一般性的财产权利, 同时也涵括了数字化作品权利标示权和反解密权, 但事实上第48条的规定也仅仅是停留在文字层面而已, 其中说明“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而《刑法》并没有做出相应的修改, 相关的司法解释也未涉及到相关问题, 故而司法活动根本无从为著作权人及其相关权利人的财产权提供全面保护。

三、扩大刑法对网络著作权的权利保护范围的建议

多数部分国家对著作权的刑法保护范围都相当宽泛, 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相较而言, 我国《刑法》对著作权的保护范围过窄, 应当予以扩大。具体而言, 应将以下几种权利纳入刑事法律保护的法益范围。

(一) 信息网络传播权

对于《著作权法》第48条新增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应当按照著作权法确定的模式, 将其作为一种新设的著作权权利予以保护, 而不是采用2004年《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那样在“复制发行”的框架内界定信息网络传播权。

(二) 著作权的邻接权

对于表演权、展览权等著作权的邻接权, 相关的司法解释并未涉及, 应当通过《著作权法》第48条对其细化, 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三) 数字化作品权利标示权和反解密权

《著作权法》第48条规定的数字化作品权利标示权和反解密权, 更应当引起重视, 该两项权利源于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WIPO) 的WIPO版权条约与WIPO表演与录音制品条约。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侵权行为较传统方式的侵权更为容易和快捷, 网络侵权行为导致的侵权作品在短暂时间内即会传播到较为广泛的地域内, 因此权利人通过在数字化作品上加入权利人“权利管理信息”或者以技术措施对数字化作品进行加密的方式可以较为有效地保护著作权不受侵犯。目前数字水印是一种有效保护著作权的“权利管理信息”标注方式, 一般是由权利人用密钥或者ID产生一个水印, 并将其嵌入数字作品中, 以其作为权利人的“权利管理信息”, 然后公开发布带有水印的作品。至于用解密方式保护著作权的方式在网络条件下更为普遍, 例如许多软件通过网络销售, 消费者直接去权利人指定网站地址下载软件, 付费之后获得相应的注册码后即可使用, 而其他非付费用户虽然也可以免费在线下载该软件, 但软件设有加密程序, 不输入注册码则无法使用软件。可以说, 通过技术手段实施的“权利管理信息”标示和加密是两种极为有效的保护网络著作权的方式, 这种方式既能保证网络作品或传统作品的数字化形式在网络上迅捷、便利地传播, 同时又能有效地保障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如果未经权利人许可, 擅自删除、变动作品的权利管理信息, 或是用技术手段对作品附加的加密程序进行解密, 可能使网络作品彻底处于无保护状态, 其造成的侵权后果极为严重。因此, 虽然作品附加的权利管理信息和加密技术措施虽然并不属于作品范围, 但对它的保护即是对作品的保护, 数字化作品权利标示权和反解密权也应纳入刑事法律保护的法益范围。事实上, 相当部分的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都是通过擅自删除、变动作品权利管理信息或是非法解密这两种方式实现的, 例如著名的番茄花园侵权犯罪案, 侵权行为的主要表现就是行为人通过解密方式取消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正版验证程序, 并为其他用户提供网络下载。另有一种针对某一特定软件提供解密方式 (包括解密的方法或者用以解密的程序等) 的行为, 因为该行为没有并没有涉及到直接的侵权作品, 所以反解密权以外的其他著作权权利无法对该行为进行有效规制, 因此必须将反解密权列入网络著作权的刑法保护范围。例如在windows Vista 及windows 7两代操作系统面世后, 网络上很快出现了各种破解方式。这种破解方式的提供者虽然没有为网络用户提供侵权的windows Vista 或windows 7软件本身, 不过这些软件可以通过微软公司的网站免费下载, 但是在正常情况下用户必须在付费获得验证码或激活码后才能正常使用该软件, 此时因为有了行为人所提供的解密方式, 网络终端用户不再需要向权利人付费即可使用该软件, 这就给权利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 虽然解密程序的提供者虽然没有直接向其他用户提供侵权作品, 但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可能要远比提供侵权作品的行为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更大, 社会危害性更大, 因此对提供解密措施、解密程序的行为, 也应认定为侵权, 纳入刑法保护的范畴。

(四) 网络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

与普通法系国家侧重保护作品财产权利的“版权”概念不同, 我国《著作权法》也较为重视保护著作权人的精神权利 (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 , 但是在相关立法中往往忽略了对此类权利的保护, 特别是在刑事立法中, 由于我国刑法侧重于保护重大的人身权益, 忽视轻微的人身权益保护①, 从而造成刑事法律对著作权中的人身权益之保护完全处于空白状态。当然, 并不是说所有的人身权都需要纳入刑法的保护范畴。笔者以为, 是否要将网络著作权中的人身权纳入刑事法律的保护范围, 应当考虑到侵犯该权利的行为是否有足够的社会危害性, 同时也要兼顾到刑法的谦抑原则。

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与财产权利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保护著作权人的精神权利, 同样也是为了公众利益。实质上, 精神上的权利有时是比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推动作者进行智力创造的力量, 毕竟没有几个人能拒绝名垂青史的诱惑②。正因为精神权利与财产权利在著作权中具有同样的地位, 所以刑法在其提供的法律保护中更不应厚此薄彼。事实上, 既然我国《刑法》第246条、第252条、第253条分别对公民的人格权和通信权提供刑法保护, 那么又为什么不能对同等重要的著作权精神权利提供刑法保护呢!当然, 我国《刑法》对著作权的保护侧重于财产权利方面, 但即便如此, 也需注意到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往往是著作权人实现其财产权的前提和基础 (如署名权、发表权) , 进一步讲, 权利人通过精神权利获得的声名也是其获得潜在经济利益的保障, 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 著作权人更易因作品的迅速传播而跃升为“网络红人”, 其将从这一声名中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就是说网络著作权权利人的精神权利在受到侵犯后, 其蒙受的经济损失往往可能比其财产权利直接受到侵犯时蒙受的损失更加巨大, 就此而言, 侵犯精神权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恐怕并不比直接侵害权利人财产权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小。

当然, 将网络著作权中的精神权利纳入侵犯著作权罪的保护对象, 也必须要兼顾到刑法的谦抑原则, 也即刑法对侵犯著作权精神权利行为的规制是确属必要的、以其他方法无法取得同样效果的。诚然, 我国《著作权法》第46条规定对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应当根据情况, 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但仅仅依靠民事责任是否能够有效抑制侵权行为, 抵消侵权行为对权利人造成的伤害, 这是值得怀疑的。特别是对网络环境下, 侵犯网络著作权之精神权利的行为极其频繁且难以发现, 更为严重的是, 相较于传统作品而言, 侵犯网络作品的精神权利更为便捷迅速, 侵权人几乎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即可以在瞬间侵犯他人的署名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 因此将精神权利纳入刑事法律的保护对象, 加大对相关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或许有助于抑制愈演愈烈的侵权之风。但在同时, 刑法对精神权利的保护水平亦应保持在适当的程度, 例如法国在1994年《知识产权法典》修订后, 逐步确立了严格的刑事立场, 一般性侵权行为的刑事责任得到了普遍确立, 即使是侵犯权利人精神权利的行为, 亦可处两年监禁及100万法郎的罚金, 这一做法招致了部分法官和学者的反对, 认为其过于严苛。③笔者以为, 我国即使要将精神权利纳入侵犯著作权罪的保护对象, 也不可能采取类似法国这种严格的刑事政策立场, 必须要予以取舍, 只对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的、且必须通过刑罚手段调整的侵权行为予以规制。至于何种程度的侵权行为属于这一范畴, 还应经过实证研究的证明后才能被纳入立法之中。

注释

1详见马东梅.《我国公民人身权保护的刑事政策思考》, 《河北法学》, 2008年第10期:第33-38页.

2丛立先.《论网络版权之精神权利及其表现》, 《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第6期:第514-519页.

篇4: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档案范围界定

著作权法保护什么?伯尔尼公约第一条具体阐述为“适用本公约的国家为保护作者对其文字和艺术作品所享有权利结成的一个联盟”,实际上保护的是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利。档案作为整个民族文化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类历史文明,其中也不乏有很多作品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并非所有的档案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一、从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上看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知识产权所保护的客体来看,著作权法所保护的档案范围应当具备五个前提:

(一)私有性、权利主体确定性。知识产权本质上虽是一种具有社会性质的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属性,但基于法律安排而成为具体、特定的私人权利对象,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要进入市场交易环节,必须满足一个前提,即具有私人物品属性,并且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必须是可以确认的。如创作者、发明创造的发明人或设计人、商品的特定生产者或经销者或服务的提供者。由此可以得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档案也应具有私有性及权利主体的确定性。这里称的权利主体应该包括所有权人与著作权人两大类。由于所有权与著作权有时是分离的,档案实体的所有权和著作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包含不同的内容,如档案的创作者也就是檔案的最初所有权者以合同、捐赠或是继承遗赠的方式转移档案所有权时,档案的著作权并不发生转移,当然有关著作权的财产权如复印权、展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是可以转移的,而有关人格权如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却不在转移之内。因此档案的私有性、权利主体性是判断著作权法保护档案范围的首要前提。

(二)开放性。对著作权的侵犯并不表现为对财产的直接侵占,而大多表现为剽窃、仿制、假冒以及未经许可的实施与使用等行为。这些行为是源于著作权作为一种财产权,体现了权利主体的财产利益,具有财产价值和商品属性,权利人可以因此取得报酬、创造经济利益。然而知识产权是以公开为代价,具有无体性特征,知识产权人无法像管理有体财产那样去有效的控制自己的知识产品,而只能借助法律的保护享有和行使自己的权利。由此可知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档案也必须是公开的,有关档案的开放,《档案法》、《保密法》做了相关规定。其中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30年。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及其他到期不宜开放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多于30年。此外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由国家授权的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公布;未经档案馆或者有关机关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公布。可见我国档案的开放受到各种限制。

(三)独占性。独占性是指知识产权对其知识的使用、传播、实施等独占、排他的权利,未经权利人的同意或许可,任何人都不能享有或擅自处置、实施或使用。根据知识产权法的相关条文规定,具有排他独占性质的知识产品才可能拥有知识产权。因此著作权所保护的档案也必须具有独占排他性。档案就其来源而言,有相关单位按《档案法》规定移交来的档案、有国家档案馆(室)通过征集、交换、购买等手段收集而来的档案、有档案所有者捐赠给档案馆的档案、还有档案馆(室)根据《档案法》规定或档案所有者要求代为寄存、保管的档案等。档案就其创作者而言,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法人作者的档案;有公民个人作者的档案;也有介于法人作者和个人作者两者之间的档案,如个人职务内发明等。就档案所有权来看,有国家所有的档案、集体所有的档案、个人所有的档案等。但无论档案来源方式、创作者情况、档案所有权有何不同,著作权所保护的档案必须具有独占性。

(四)商品性。著作权法承认作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即承认作品是一种商品,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转让其著作权。由著作权人行使的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如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并可以依照约定或者著作权法相关规定获得报酬的权利。而传统的《档案法》所保护的档案本身是不能作为商品自由买卖的,但档案中所蕴涵的信息因具备可复制性而可以转化成商品进入技术信息市场,实行有偿转让和使用。因此,作品档案具有一定的信息商品性,利用此类档案的利用者应该向著作权人支付相应费用。

(五)时效性。各国知识产权法为了实现作者与社会公共利益关系的平衡,对著作权的保护都规定有一定的时效期限。一旦时效期限届满,该知识产品就从专有领域进入公共领域,为全人类所共享,原著作权人的专有权也告消失。如我国《著作权法》第21条规定:“对于公民的作品,其权利的保护期限为作者的终身及其死后50年,截至作者死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而对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权利的保护期限也是50年,作者身份不明或者来源不明的档案的保护期限是截至档案首次被接收或者移交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因此对于受著作权保护的国家档案馆永久保存的档案也应当遵循有关著作权法时效性的规定。

二、从《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来看

由于著作权所保护的“作品”除了具有知识产权所共有的特征,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法律特征。因此从《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上看,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档案范围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对象受保护“四要件”。有关著作权所保护对象应当具备的条件,各国著作权法一般没有做出详实的规定。厦门大学丁丽瑛教授提出了“四要件说”,即她认为著作权所保护的对象应当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要件:①有特定的思想内容。著作权法只保护作品的表现形式,不保护其思想内容,但构成作品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要具有某种思想或者美学方面的精神内容。②有客观的表达形式(即可感知性)。这一要件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该表达形式必须是对作品特定内容的表达形式。第二,精神内容和表达形式都应当被表现出来。③具有独创性,所谓“独创性”是指作品对特定思想内容的客观表达形式必须具有独创性。独创性规定以“额头上的汗水”(Sweat of the Brow)原则来判定作品的版权与否;换言之,“独创性”可以解释为“不是模仿的结果”。④不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著作权法。档案作品要成为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对象首先应当符合上述四要件。

(二)必须是作品:著作权所保护的客体是作品。所谓的作品是指作者基于表达思想、情感、理论、学说而创作的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的,具有独创性并具有某种有形形式的智力创造成果。《著作权法》第三条将作品的概念定义为“文学、艺术和科技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具体划分为: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作品、戏剧作品、曲艺作品、舞蹈作品、杂技艺术作品、美术作品、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等形式。从档案的定义上看,我国《档案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对国家、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具体可以划分为党政档案(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和专门档案三大类。其中,文书档案中只有一小部分受著作权保护 。一般包括①年鉴、大事记、名录等;②立档单位照片、图片、录音、录像;③文体活动中创作的舞蹈、影视作品、作曲等;④汇编出版的图书 、资料等。科技档案是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 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产物,由于具有独创性,可以复制,因此大多数科技档案都受著作权保护。一般来说 ,受著作权保护的科技档案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基建档案类中各个工程项目的设计件、全套图纸、文字说明;②设备仪器档案类中设备的设计图纸、调试及操作手册、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维修记录、改制改装技术等;③科研档案类中各个科研项目的原始数据、科技论文专著、课题报告、研制报告;④科技活动中形成的照片、录音图像等;⑤新产品的科技成果、工艺设计与创意 、产品技术总结等。专门档案种类纷繁复杂,判断的依据就在于这种专门档案是否属于文学、艺术、科技领域,是否具有独创性。主要包括①书稿档案,包括名人手稿、日记、笔记,活动中留下的影音图像、照片录音材料,以及重要的书信、函电等。②艺术档案,如文学剧本、分镜头剧本 、译制片台片、完成台本、剧本内容取材或改编前的原作、主创人员的创作设想、音乐总谱、歌词等。③会计档案,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会计记录和文件、电算化系统生成的电子凭证。④教学档案,如教师的教学笔记 、教学心得,有关学科、专业设置及实验室建设的文件材料,运动会、文艺演出等形成的档案。但教学日历 、教学计划 、教学成绩等一般不享有著作权。此外,档案作品还应当包括知名人士讲学、观光留下的讲演稿 、墨宝以及美术大师雕塑、艺术作品等私人档案以及《著作权法》第六条规定的民间艺术作品。

(三)电子文件、数据库亦属于著作权保护的范畴: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是指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数据库(Database)是指对信息的搜集、整序、存贮与高速传递处理的一门技术 ,现已发展为集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技术。1996年12月20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参加缔结的解决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问题的国际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英文简称为WCT)扩大了版权保护的范围,其中第四条规定:《伯尔尼公约》中的文学保护适用于各种计算机程序,而无论其表达的方式或形式如何;第五条规定:数据或者其他资料的汇编,无论采用任何形式,只要其内容的选择或排列构成智力创作,其本身即受到保护,但这种保护不延及数据及资料的本身,亦不损害汇编中的数据或资料已存在的任何版权。至此WCT国际条约最终确认了数据汇编(数据库)、电子文件在著作权中的地位。在这种形势的推动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司法解释对“网络作品权”及其相关权利的认可,指出“网络作品”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有形形式加以复印的文学、艺术和智力成果,包括数字化的文字作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音像作品、视频作品、软件作品以及经过智力创作的网页、数据库等,应当予以保护。电子文件、数据库虽然在形式上具有数字性和不稳定性,但不影响其具有著作权。

(四)《著作权法》保护的例外。1、《著作权法》第五条规定了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范围的几种情形:①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②时事新闻;③历法、通用数表和公式。从档案的形成领域上看,大多数文书档案来源于与政务有关的文件,而这些政务文件为了国家或社会公众利益,从保护公众知情权出发,需要广泛的使用和传播,不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此外纯客观性的有关科技生产活动、科技成果的新闻报道,纯复制性的摄影照片,工程设计、产品设计中采用的通用设计图纸和公式、数表以及不具有独创性的其他科技、专门档案材料,也不能作为著作权保护的档案作品。2、必须是合法的作品。《著作权法》第四条规定非法作品不受保护的原则。档案作为一种原始的历史记录并不意味着档案都是合法的,档案也可能被非法篡改、或是人为伪造,对于擅自抄录、涂改、伪造的档案已经散失了档案的原始性,其参考与凭证价值大为降低,这样的“二次作品”不受《档案法》、《著作权法》的保护。此外,任何反动的、企图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禁止出版和传播的档案作品都不受著作权法保护。例如文革时期造谣诽谤、歪曲事实的大字报、反动标语,以及宣扬“法轮功”的所谓练功书、宣传材料都不能成为著作权保护的档案作品。

三、划分受著作权保护档案范围的意义

(一)有利于对法律责任的认定,维护档案所有权人、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著作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在现实中经常出现被剽窃、仿制、假冒以及未经许可的实施与使用等行为。由于目前《档案法》尚不健全,处罚力度及保护范围仍存在许多缺陷,甚至出现空白。所以,著作权法中对受保护档案范围的界定有利于对档案受到侵犯时,权利人借助司法诉讼或行政处理来主张自己的权利,以对抗他人未经其许可擅自实施或使用的侵权行为,维护档案所有权人、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

(二)有利于协调权利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站在社会公众利益的角度,著作权的客体是为社会公众所需要的,它涵盖了文学、艺术和科学各领域,如果人为地切断其共享性将严重阻碍人类的生存发展。然而,知识共享性与权利私有性这一对矛盾双方时常发生激烈地碰撞。近年来,频繁出现档案馆为利用者提供档案利用而遭到权利人以侵犯其档案作品著作权向人民法院请求侵权损害赔偿的案件,一时档案馆界人人自危,使档案馆利用工作重新陷入低迷状态。档案工作者以档案作品受著作权保护为由,拒绝提供档案利用,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著作权法中明确受保护档案的范围,一方面有利于确定档案馆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不被侵犯,避免档案馆工作人员误将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档案作品予以公开利用而造成的侵权损害赔偿;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档案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开放利用,实现著作权人合法利益与档案利用者利益的平衡。

参考文献:

1、丁丽瑛主编:《知识产权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2、沈仁干主编:《数字技术与著作权观念、规范与实例》,法律出版社,2004年8月。

3、张晓秦、杨帆著:《著作权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4、汤宗舜:《著作权法原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7月。

5、唐晶:《论私人档案的著作权保护》,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2008(3)。

7、秦珂:《数字档案信息服务的著作权问题的瑣谈》,《兰台世界》,2007(5)。

8、戴娜娜:《著作权的客体本质及其现实意义》,《电工知识产权》,2008(6)。

篇5:著作权法课程论文选题范围

▲论著作权制度之理论依据 ▲论作品的实质性条件 ▲论著作权内容的双重性 ▲论职务作品

▲论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保护

篇6:经营范围登记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经营范围的登记管理,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依据有关企业登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企业。

第三条 经营范围是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业务范围,应当依法经企业登记机关登记。

企业的经营范围由企业登记机关根据投资人或者企业的申请依法登记。企业的经营范围应当与章程或者合伙协议的规定相一致。

第四条 经营范围分为许可经营项目和一般经营项目。

许可经营项目是指企业在申请登记前依据法律、行政法规、____决定应当报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

一般经营项目是指不需批准,企业可以自主申请的项目。

第五条 申请许可经营项目,申请人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____决定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凭批准文件、证件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审批机关对许可经营项目有经营期限限制的,登记机关应当将该经营期限予以登记,企业应当在审批机关批准的经营期限内从事经营。

申请一般经营项目,申请人应当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有关规定自主选择一种或者多种经营的类别,依法直接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

第六条 企业登记机关依照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证件,登记许可经营项目。批准文件、证件对许可经营项目没有表述或者表述不规范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____决定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登记。

企业登记机关根据企业的章程、合伙协议或者申请,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有关规定中的类别,登记一般经营项目。

第七条 企业的经营范围应当包含或者体现企业名称中的行业或者经营特征。跨行业经营的企业,其经营范围中的第一项经营项目所属的行业为该企业的行业。

第八条 企业变更经营范围应当自企业作出变更决议或者决定之日起___日内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涉及许可经营项目的,应当自审批机关批准之日起___日内凭批准文件、证件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变更经营范围应当自作出变更决定之日起___日内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九条 因分立或者合并而新设立的企业申请从事许可经营项目的,应当在申请登记前依法向法律、行政法规、____决定规定的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凭批准文件、证件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因分立或者合并而存续的企业申请从事许可经营项目的,变更登记前已经审批机关批准的,不需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条 企业改变类型,改变类型前已经审批机关批准的许可经营项目,企业不需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法律、行政法规、____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企业变更出资人,原已经审批机关批准的许可经营项目,变更出资人后不需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法律、行政法规、____另有规定的除外。

企业的出资人由境内投资者变为境外投资者,或者企业的出资人由境外投资者变为境内投资者的,企业登记机关应当依照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证件重新登记经营范围。

第十二条 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分支机构),其经营范围不得超出所属企业的经营范围。

分支机构经营所属企业经营范围中许可经营项目的,应当报经审批机关批准。法律、行政法规、____另有规定的除外。

审批机关单独批准分支机构经营许可经营项目的,企业可以凭分支机构的许可经营项目的批准文件、证件申请增加相应经营范围,但应当在申请增加的经营范围后标注“(分支机构经营)”字样。

第十三条 企业申请的经营范围中有下列情形的,企业登记机关不予登记:

(一)法律、行政法规、____决定禁止企业经营的;

(二)属于许可经营项目,不能提交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证件的;

(三)注册资本未达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从事该项目经营的最低注册资本数额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____规定特定行业的企业只能从事经过批准的项目而企业申请其他项目的;

(五)法律、行政法规、____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四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停止有关项目的经营并及时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经营范围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一)经营范围中的一般经营项目,因法律、行政法规、____决定调整为许可经营项目后,企业未按有关规定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并获得批准的;

(二)经营范围中的许可经营项目,法律、行政法规、____决定要求重新办理审批,企业未按有关规定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并获得批准的;

(三)经营范围中的许可经营项目,审批机关批准的经营期限届满企业未重新申请办理审批手续并获得批准的;

(四)经营范围中的许可经营项目被审批机关取消的。

第十五条 企业未经批准、登记,或者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从事许可经营项目经营的,企业登记机关应当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查处。

第十六条 企业从事未经登记的一般经营项目的,企业登记机关应当按照超范围经营依法予以查处。

上一篇:我童年的趣事400字作文下一篇:高中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