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流动人口总结

2024-05-16

2022年流动人口总结(精选6篇)

篇1:2022年流动人口总结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具体来看,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人口多的好处和坏处

1、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人多了,优秀人才的绝对数量也就多了。

2、人多了,市场就大,商机也就多。

3、人口基数大的话,敌对国家或集团对你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可能性也就小了,顾及的因素也就会比较多。而且整个国家被征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4、人口多,劳动力资源就丰富,劳动力价格相比其他国家低,适合于发展劳动力需求大的产业

5、人口多,无论什么总数就大,虽然平均不一定大。

人口减少的原因

在一个国家当中,如果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说明该国出生率不断降低,或者死亡率不断提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出生率不断降低,老龄化比较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追求物质的享受,他们不愿意生养孩子来增加自己的负担。例如,我们国家已经频频放开二胎政策,但是响应此政策的人却寥寥无几,一些大城市的家庭不用说二胎了,甚至连一胎都懒得生。

在中国发展的50年前,很多人都会想要通过生娃来响应国家号召,但是当时中国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很多家庭失去了生娃的欲望,现在又放开政策,一时间有些转化不过来也是常见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代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宝妈一代要生孩子,便要请假,但是一旦请假,便会有人顶替自己的职位,如果自己在生完娃之后想回来继续工作就非常困难了,于是你会发现很多职场女性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想要生娃的时候,已经过了生娃的最佳时间段,因此也只能放弃。

总而言之,影响人口呈现下降趋势的因素还有很多,这也会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而年轻家庭没有孩子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这对中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篇2:2022年流动人口总结

人口减少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不久的将来,地球上的人类是否将变得越来越少?

这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数十年来,人们一直被灌输着“人口爆炸”的理论——不断膨胀的人口将消耗完地球的资源。联合国的报告预测:2023年世界人口将冲破80亿大关,到21世纪末将达到峰值110亿,之后才开始下降。

然而,人口的“峰值”和“下降”都可能比预期的更早到来。

从东亚到欧洲、从美国到巴西,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新生儿数量大幅下滑的现象——美国人口增长率80年来最低,韩国则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人口学家意识到:未来的30年将出现本世纪的重大决定性事件(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决定性事件),那就是全球人口总量开始下降。而这个过程一旦开始,就不会结束,且我们这一代人有生之年就将见到这一拐点。

正因如此,实际上我们要面临的挑战不是人口爆炸,而是人口萧条——种群无情“败落”下去,它跨越了人种、民族、文化、地域,是 “人类”物种的一个大趋势。

这是以前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全球人口下降的趋势是否属实?若是如此,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人类社会会发生怎样根本性的变化?这又意味着什么?为此,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欧美亚多国已研究该问题数十年的人口专家、求教亲自考察多国实况的民调专家、翻阅权威科学研究报告,试图向读者展现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求证结果。

许多人或许认为,人口减少是一件好事。然而,答案可能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人口减少的影响极为复杂而深刻,是一个会影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

今天出生的儿童将在成年时遭遇人口下降的全面冲击。专家告诉我们,那时的他们不一定更易找工作或变得更富裕,他们将生活在一个慢慢变老的城市化世界中,乡村和地方将日趋凋敝直至消失,世界的格局也将发生变化。

“人口减少就像是地平线上已可以望见的海啸,转眼就将冲到我们眼前。”一位人口专家对澎湃新闻说。

全球将面临人口结构巨变

“空荡荡的地球”太夸张吗?

人们觉得全球人口下降的消息令人震惊这一点其实并不奇怪。

“要人们认识到人口减少的趋势很困难,因为所有的舆论都仍在强调人口爆炸的理论,就连《复仇者联盟》电影中的灭霸都认为要消灭宇宙中一半的人口来恢复自然的平衡。”全球最大的调研公司之一益普索(Ipsos)公共事务CEO 达雷尔·布里克(Darrell Bricker)对澎湃新闻说。

早在两百多年前,英国著名人口学家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就曾预言,由于人口的增长快于食物供给的增加,人类将面临“人口爆炸”的灾难。在他的那个时代,地球人口首次达到了10亿。一个世纪后,全球人口达到了20亿。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一度被许多国家所接纳。直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保罗·R·埃里希教授还在畅销书《人口炸弹》中预测,人口过剩将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引发全球饥荒,并主张立即采取行动限制人口增长。

今天,全世界人口已达到78亿。然而,如今大部分人都比马尔萨斯时代的英格兰穷人更长寿、更健康。事实证明,马尔萨斯忽视了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解决人口增长问题的作用。

20,联合国预测,地球人口总量将在今后三十年里增加20亿,2050年将达到97亿,并在21达到110亿的峰值,随后再开始下降。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口统计学家认为,联合国的数字高估得太多了。他们认为,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地球的人口将在2040-2060年之间的某个时间点达到90亿上下的峰值,接着便开始减少。到21世纪末,全球人口或将回到现在的人口数量,并稳步走低。

改变这一切的关键在于全世界几乎所有地方的生育率都在暴跌,而且进展的速度比大多数人想象中的要快得多。这种现象被人口学家形容为“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全球性变化之一”。

去年7月,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Lancet)上发表了题为“至2100年195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死亡率、移民和人口情景的预测”,他们分析称到2100年,全球人口将达88亿,这比联合国目前的预测少了20亿,而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老龄化会重新塑造人类社会和全球格局。

柳叶刀研究预测2017-2100年间,这些国家人口变化

研究称,到本世纪末,除非有大量移民涌入,全球195个国家中有183个将跌破保持人口水平的替代率临界值,包括中国、日本、泰国、韩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波兰在内的20多个国家的人口将减少一半。

,布里克和加拿大《环球邮报》的资深记者、专栏作家约翰·伊比森(John Ibbitson)在花了三年时间环游全世界后得出了相近的结论——到2050年前后,或者更早,人类将迎来全球人口拐点。

“未来人口下降趋势几乎是不可遏制的。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下降已经是进行时。我们正在面临一个急剧缩水的地球村。”布里克对澎湃新闻说。布里克早年毕业于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是社会调研以及政治选举预测领域的专家,曾作为公众意见研究总监服务于加拿大总理办公室。

布里克对于人口问题的思考,最早开始于自己过去数十年工作中的所见所闻。“世界各地的人们告诉我和传统人口爆炸理论相反的事实,我心中一直在问,这是真的吗 ?”足足三年时间里,布里克和他的同伴利用工作出差间隙调查,足迹遍及六大洲的多座城市:布鲁塞尔、首尔、内罗毕、圣保罗、孟买、北京、堪培拉和维也纳等地。他们与当地政府官员、大学校园、研究机构和贫民窟里形形色色的年轻人进行了深度交流,其研究成果最后汇成了一本名字令人打冷颤的书——《空荡荡的地球》(Empty Planet)。

在布里克看来,人口萎缩趋势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要远比气候变化更加确定,也更加深远。“在未来一两百年里,虽然环保努力可否拯救亚马孙雨林不得而知,但巴西人口的大幅减少则是确定无疑的。”他说。

全球人口减少的征兆最早从欧洲开始。

布里克指出,一个世纪以来,社会科学研究者注意到了欧洲正在进行的两场并行的变革:人口结构变化和世俗化潮流。他们最初认为那是欧洲特定情况下的特定产物。然而,事情很快变得明朗了——欧洲只是一股更宏大的全球潮流的先锋,这股潮流从上世纪70年代起在世界范围引发了众多变化。

上世纪50年代,欧洲的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个妇女在育龄期间生育的子女数量,简称TFR)处在“婴儿潮”水平(baby boom,指1945年二战结束至1960年代中期欧美国家的生育率的大幅升高):平均每位妇女至少有3.0个孩子。

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这一数字急剧下降。到1980年代,一些欧洲国家的总和生育率跌至前所未有的1.3,甚至更低。今天,一个典型欧洲国家总和生育率大约在1.7到1.8之间:大致与美国相当。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人口学的观点,2.1左右的TFR在人口学中被称为更替水平生育率,意思是一对夫妇平均生育2个子女以实现对自身的替代,就是人口简单再生产。倘若一对夫妇平均生育不足2个孩子,就是人口减缩再生产,总人口则会不断减少。

法国今年1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国正在经历45年以来的人口出生最低谷,总共出生人口约为73.5万人,比上一年下滑了7%。去年,法国的总和生育率已降至每名妇女平均1.84个孩子,而20为1.86个。

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也同样经历了生育低潮。上个月,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估计,新冠疫情及其伴随的经济衰退将会使得美国新生婴儿数大幅减少30万至50万,产生所谓的“生育低谷”(Baby Bust)。

美国的生育率于下跌到历史新低:总和生育率仅1.7,已经低于更替水平生育率。

这一趋势在东亚的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得到了印证,上述地方生育率和新生儿人数连年走低。

今年3月,韩国首尔市政府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首尔市人口数量32年来首次跌破1000万。20,韩国首次录得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这意味着韩国人口已达到峰值,开始下降。有学者称,韩国未来可能成为“全球首个消失的国家”。

类似的情况在邻国日本已经发生多年,并不断恶化。说到今天日本的人口情况时,人们经常会使用“灾难性”来描述。,日本人口达到峰值1.28亿。仅仅5年后,这个数字就跌到1.27亿,5年时间日本就失去了近百万人口。2020年,日本出生人口为84.8万人,降至历史最低。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日本的怀孕人数与2019年相比也有所减少,预计20日本的出生人口将跌破80万人,再次创下新低。

然而最让布里克最感到意外的,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现。

今天,在中国或印度出生(或者没出生)的孩子,将塑造全局人口格局的未来。由于全球超1/3的人口都生活在这两个国家,故这两个国家的新生儿将成为世界未来人口的重要基准。但是,中国和印度发出的信号表明,两国的人口很快就会达到增长的巅峰,接着就会跟全球的其余地区一样,进入人口增长迟滞的状态。

2020年12月,中国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就撰文表示,中国总和生育率已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尽管疫情对中国经济生活的影响远弱于其他国家,但这仍未改变中国出生率不足的问题。

上述《柳叶刀》报告对中国的分析和预测称,中国的人口将在四年内达到14亿的峰值,然后开始下降,到2100年将减至7.32亿。

20在印度调查期间,许多地方人口统计学家和政府官员们反反复复地对布里克说,他们怀疑印度的生育率已降至2.1以下。“假使如此,那么印度的情况就比联合国预测早了。它的人口也不太可能在2060年超过15亿,而且,还将在2100年跌落到12亿。”布里克说。

目前印度约半数的邦总和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2.1,包括旁遮普(Punjab)、西孟加拉(West Bengal)在内的人口大邦,其生育率已经低于丹麦的水平。

此外,最惊人的生育率下跌发生在一些伊斯兰世界的国家,如伊朗。1982年,伊朗的总和生育率大约为每个妇女生育6.5个孩子,但是今天这个数字在1.7以下,低于丹麦。如突尼斯和摩洛哥等北非国家的生育率也同样下降。

不过,全球生育率的变化并不处处同步:北半球的下跌趋势已明显,而南半球尚有最后几个仍在快速增长的国地区,如撒哈拉以南非洲,但布里克预测称,他们很快也将迎来下降。

布里克表示,倘若以肯尼亚为代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可得到长足发展,和其他大洲的国家走上同一条全球化的发展之路——城市化,且妇女接受教育,那么生育率的降低将不可避免。

南美的巴西是另外一个让布里克吃惊的例子:这个人口数量排名全球第5的国家,本应是“一口人口增长的高压锅”,但它居然不是。巴西从20世纪60年代每名妇女生育6个孩子的典型发展中国家水平,一路走低,到前后达到2.1的临界线,并进一步下降到今天的1.65左右。即使不再继续下降,到21世纪末,巴西人口也将从目前的2.1亿减少至1.4亿。

这不仅仅是在巴西发生的现象——西半球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都在迅速下降。在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平均生育率为5.9。今天仅为2.1,刚好达到替代率。在这一地区的38个国家中,有17个国家的生育率约等于或低于替代率。该地区人口第二大国墨西哥如今也在步巴西的后尘,其生育率为2.3,而且还在不断下降。

人口为何减少?

为什么人类会越来越少?

按照人口学理论,在没有外来迁移人口补充的条件下,假使一个地区的人口生育率水平长期维持在更替水平以下,那在人口正增长惯性彻底消除后,该地区人口必然负增长,人口结构也必然老龄化。

布里克认为,马尔萨斯的爆炸性人口增长理论并未在现实中出现,其根本原因在于近几十年来全世界城市化的进展和女性权利意识的提高。

“几乎在所有国家,城市化都是生育率降低最重要的因素。”布里克说。

城市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生育经济学的账本,它把孩子从农业时代的“资产”变成了“负债”,养育孩子的成本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城市化往往赋予了女性更多的权利,她们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更加自主,有更多避孕措施可供选择。同时,在传统社会文化中对婚姻和育儿有着重大影响的家族和宗教的权威影响在下降。

布里克举了一个上述各种因素均发挥影响的例子:菲律宾,这个深受天主教传统影响的西太平洋发展中国家1960年时农村人口(1900万)是城市人口的两倍(800万)。今天,菲律宾的农村和城市人口大致相当,到2030 年,城市人口将占到65%。

与此同时,1965年菲律宾的生育率为7,如今是3,并以每5年降低0.5的速度迅速下降。菲律宾的例子进一步证明,不单单发达国家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生育率持续下降,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亦同样如此,而且用不了多久这些国家也将步发达国家的后尘。

从内罗毕到首尔、从圣保罗到新德里,布里克在与许多年轻人的交谈中发现,即使结婚也不愿意生孩子或者只想要1到2两个孩子的小规模家庭的想法已经非常普遍。

现年65岁的欧洲人口学家,维也纳经济与商业大学的人口学家沃尔夫冈·鲁茨(Wolfgang Lutz) 头发灰白,略微谢顶,出生于1956年的他在美国接受教育,是个典型的“婴儿潮”一代。

鲁茨和维也纳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一些人口统计学家认为,联合国预测之所以不准确,在于未将发展中国家因为城市化而实现的教育进步纳入未来人口预测的考量。他和同事们修正这些因素后预测,全球人口到21世纪中叶将趋于稳定,接着就开始下降。鲁茨相信,早至2060 年,全球人口就会萎缩。

联合国的预测和部分人口专家认为的第二种可能

鲁茨认为,生育率的下降,首先在1900年前后的欧洲发生,背后最重要的推手是因为教育的普及,而之后的东亚在1960、70年代也重复了这一过程。

“一言以蔽之,大脑是最重要的生育器官。一旦女性进入社会,接受教育,有了事业,她就会想要拥有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家庭或者不生孩子。”鲁茨对澎湃新闻解释说,“这件事开了头就没有回头路。一旦只生一两个孩子的做法成为常态,就不会再轻易变化。夫妻也不再认为生孩子是自己必须承担的义务。”

更重要的是,生育率的下降导致的人口减少几乎是不可逆转。一旦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这种状态,它几乎不可能停下来——因为每一年育龄女性的人数都会比前一年更少。而更难以逆转的是伴随着低生育率而来的心态变化,人口学家将这种心态称为“低生育陷阱”。该理论认为,假使一个社会有一代人以上的生育率都低于1.5,那么这一比率就会成为新常态,而这是一种几乎无法改变的常态。

鲁茨进一步指出,新冠疫情中的经济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生育率的断崖式下跌。由于疫情导致的巨大不确定性,人们在考虑是否要生孩子时,会先考虑会否失业或财务可否保持稳定。因此,人们可能比从前更加可能放弃生孩子的愿望,“推迟要孩子”有可能成为“放弃要孩子”。

人口减少有何影响?如何应对?

“韩国的未来没有任何希望。”48岁的首尔国立大学人口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车永泰(Youngtae Cho)对澎湃新闻说。

这一判断听上去让人难以理解。2020年,拥有5100万人口的韩国GDP全球排名第九,人均GDP排名第39,首都首尔是亚洲最发达和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然而,在车永泰的眼中,韩国的未来已然“注定黯淡”。他用两组图表向澎湃新闻形象地解释了韩国人口的严峻现状和未来。

1992-2061年韩国人口年龄构成变化

“在我出生的那一年(1973年)韩国有100万婴儿出生。1991年,这一数字降到70万,降到48万,降到36万,而去年2020年,只有不到28万人出生。”车永泰说,“问题的关键是没有人想到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人口下降如此之剧烈。”

事实上,韩国已然连续好几年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仅为0.84)。2020年,韩国首次出现了人口负增长,死亡人口首次超过新生人口。从今年开始,韩国人口每一年都将减少5万人。车永泰预计,10年后,韩国人口会开始剧烈下降,到本世纪末韩国人口将缩减到1700万(其中1400万集中在首尔地区)。

2100年韩国人口将仅剩1700万

“这就像是原子弹爆炸后的蘑菇云,一切都随之逐渐消失。”车永泰指着示意韩国人口演变的图表说。

决定一个国家人口多少的只有两个因素:死亡人数和出生人数。今天的人口已经决定了未来死亡的人数,唯一的变量是出生的人数,而全世界没有一个陷入低生育率的国家可成功扭转出生人数的减少。因而用车永泰的话来说,韩国人口未来减少的轨迹已经“被决定了”。

韩国政府奖励鼓励生育孩子

剧烈缩减的人口对韩国未来会带来哪些影响?

30年后,韩国的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车永泰所生活的社会是基于5000万韩国人口的市场需求,而未来大大缩小的人口意味着对于许多专业技能的需求将缩小。目前韩国社会令人羡慕的律师、公务员、会计师、医生等专业技术岗位都会遇到求职挑战。

“比如说大学,未来除了首尔以外的地方大学将招不到足够的新生入学(事实上这已发生),随之而来的是大学规模缩小、教职员工薪酬减少甚至裁员。”车永泰说,“现在我的学生们未来若想要继续做教授,将会更加的困难。”

在车永泰看来,人口减少的“海啸”已然形成,这一结果已经无法改变。目前唯一可做的是在还有十年左右的时间窗口里做准备。

布里克认为,“虽然人口下降既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但它是一件大事。”

“当今天出生的孩子步入中年时,他们面对的将是一个与今天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可能会发现,地球变得更加城市化、犯罪率更低、环境更健康,但有更多的老年人。尽管他寻找工作或许不难,但收入很难维持生计,因为为了支付所有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和养老费用,税收将吃掉他的大部分薪水。学校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多,因为孩子不多了。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慢慢变老的城市化世界中,乡村和地方将日趋凋敝直至消失。”布里克这样描述着未来。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新生人口的减少意味着社会面临劳动力减少以及消费减少的风险。同时,随着年轻人的减少,富有创造力的思想也会减少。

这种假想并非完全不可能。30年来,日本的经济基本停滞不前,部分原因是日益老龄化的人口消费越来越少,随之导致需求也越来越少 ,这与工作人口的减少一样,是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的最大原因之一。

不过,人口减少也不只有负面的影响。“对于环境来说这是好事。人口减少会减少碳排放,同时更少的森林会被改造成农地。”布里克补充道。

眼下,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积极进行“干预”。布里克和车永泰总结了两类主要措施:福利政策鼓励夫妇多生孩子;或者借力移民来补偿人口。

对于前者,许多国家曾尝试过如增加产假和陪产假、免费的育儿服务、额外的补贴福利等刺激育龄夫妇生孩子。然而,欧洲、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例子都表明,这样的做法代价是昂贵的,并且收效甚微。

“尚未有一个国家成功地将生育率恢复到维持人口数量所需的更替水平(2.1),更不用说在经济衰退期间(例如遇到疫情)生育率时常下降。而且,对于政府来说,说服夫妇养育一个他们原本不乐意生的孩子,也存在道德上的 争议。”布里克说。

对于后者,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正是依靠着长期以来的外来移民增加他们的人口,补偿下降的生育率。然而,假使一个国家没有接纳多元文化的精神,那这样的做法只会引来灾难。更重要的是,一旦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都在下降的时候,这就不再是解决的办法。

车永泰也认为,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引入国际移民非常困难,例如东亚国家传统上就很难接受其他民族的移民。

车永泰的建议是:对政府而言,应该尽快采取政策减轻人口降低所带来的影响,去适应新的社会人口结构,比如延迟退休和尽快制定扶持乡村地区发展的政策。“不过,光延迟退休就不简单,这要涉及到薪酬改革、晋升制度改革等,而且通常来说,随着年龄增大,人们的劳动力水平也会下降。”他说。

对个人来说,要尽快制定计划,比如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学生们,车永泰建议他们早做计划,在缩小的韩国国内市场面前,未来的他们应当努力培养自己可以在国外的市场上寻找工作的能力。

“一些人认为,人口减少对环境好,所以是个好消息;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我的回答是,人口减少对每个人的影响将是不同的,要达成共识是极为困难的。但是若不能达成共识,人口减少将会带来更大的社会不平等、不公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你无法忽视它,因为等你意识到严重性的时候再反应,就已经太晚了。”车永泰说。

人口减少房价会降低吗?

我们常说的人口减少都是以国家为单位的,经常就听新闻说哪个国家的人口已经开始负增长了,负增长就不是减少的意思吗。但是一个国家是有很多城市的,国家人口负增长,不代表这个国家所有城市的人口都在负增长。一个国家整体人口减少,对这个国家的整体房价趋势肯定也是向下走的,这毋庸置疑。那一个国家的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肯定是不一样,大家都喜欢往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工作岗位多,挣钱机会也多,自然房价也高。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国家整体人口减少,但是人却都往大城市去,造成的结果就是农村人口和小城市人口持续减少和流出,大城市人口却仍然不断增长。

农村和小城市形成恶性循环,人口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消费减少,买房的人更少,房产过剩,大量房子没人住,房价自然会跌。大城市就不一样了,人口仍然是增长的,房子供需均衡,能维持一个良好的流动性,甚至能保值增值,跑赢通胀。

那这时候又有人要问了,那如果大城市人口也开始减少了怎么办呢?那我只想说,如果一个国家的一线大城市人口都开始减少,那这个国家可能要开始倒退了。就不只是房地产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国家国运的问题了。起码中国离这个阶段还早的很,虽然说中国现在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增长率也在下跌,但是整体人口仍然是增长的,更不用说大城市了。

经常有人拿”人口增长率下跌“这个说事,说什么人口增长率下跌,人口红利结束了,房价要打骨折之类的言论,这种言论都是没有经过深度思考的。中国现在拥有14亿多人口,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你就敢说人口红利消失了?年轻人口比例下降,不代表年轻人少了,少到劳动力不足了。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这些制造业就业人口都是依靠年轻人,这是未来几十年也不会改变的。随着人工智能和工作母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年轻劳动力只会过剩,而不是不够用。苦活累活都交给机器,人去做更需要创造力的事情。而这些创造力强的岗位都集中在大城市。

篇3:2022年流动人口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收集收集灌阳县2001—2014年疟疾传染源监测、血清学监测等资料,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进行常规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1.2传染源监测

1.2.1病例侦查在各乡(镇)卫生院设立镜检站,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防疫站) 设立疟原虫镜检中心,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原因不明发热的 “三热”患者采血涂片镜检,对可疑疟原虫血片送县防疫站进行复查,以血检疟原虫阳性者统计发病率。对外出回归和外来人群进行登记和血检,以了解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情况。

1.2.2病例分类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防疫站) 疟防专业技术人员对每个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根据发病时间、有无疟史、外出史和外来人口进入当地的时间等进行病例分类。

1.2.3传染源管理对外出回归和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和血检,对查出的现症疟疾患者和带虫者,均进行疟疾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按我国《抗疟药使用原则与用药方案》[1]进行正规治疗,并于疗程结束后按时进行随访;对发现2例以上输入性病例的村屯,给予病家或病家周围人群预防性服药,活动性病灶村使用杀虫剂浸泡蚊帐或喷洒灭蚊,防止输入性继发病例的发生。

2结果

2.1人群发病情况2001—2014年灌阳县流动人口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47例,阳性率为1.86%。根据感染的虫种分为间日疟30例,恶性疟17例,无死亡病例及二代病例发生;2002年报告病例数最多,为21例,发病率0.76/万;2006年起无疟疾病例报告。见表1。

2.2发热患者血检情况灌阳县2001—2014年共血检流动人口发热患者2 522人次,查出疟原虫阳性47例, 平均阳性率1.86%;其中2003年血检71人,检出疟原虫阳性18例,阳性率达25.35%;2006年后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者。见表1。

2.3感染来源所报告47例输入性疟疾病例中,来自海南省36例,占病例总数的76.60%;其次为广东、贵州省各3例,云南省1例;2003年后开始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分别为缅甸3例,越南1例。见表2。

2.4职业分布对47例输入性疟疾病例职业进行分析,显示种植37例,占病例总数的78.72%;挖矿8例, 占17.02%;伐木和其他职业均为1例,占2.13%。见表2。

2.5时间分布全年除了3、10、12月份无病例报告, 其他月份均有分布,其中5—10月份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85.11%(40/47)。见图1。

注:a虫种:p.v为间日疟,p.f为恶性疟,p.m为三日疟,p.o为卵形疟。

注:2006—2014年无疟疾病例报告。

3讨论

疟疾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近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回升,主要表现在国外疟疾输入性疟疾病例不断增加[3],疟疾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充分说明了疟疾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4]。灌阳县2001—2014年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47例,年均发病率为0.12/ 万,其中间日疟30例,恶性疟17例,病例均为在2001—2005年发现,自2006年起无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2001—2014年共血检流动人口2 522人次,查出疟原虫阳性47例,平均阳性率1.86%,病例均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提示该县三级灭疟网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防控效果显著。

传染来源分析显示,来自海南省36例,占病例总数的76.60%;其次为广东、贵州、云南省;灌阳县外出务工人员从改革开放到2003年间,外出的主要地方为海南、广东等省,所以从这些省份感染疟疾回归的疟疾病例占多数,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放开,2003年后灌阳县部分人员逐渐转移到非洲、东南亚去务工,故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从2003年后有报告,分别为缅甸3例, 越南1例,这与林康明等[5]报道的海南、广东省输入性疟疾病例不再是广西疟疾病例的主体的情况相一致; 职业分布主要以种植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8.72%;其次为挖矿,这类人群所从事工作多为野外作业,人蚊接触机会多,易于感染疟疾;2001—2014年病例月分布主要以5—9月份为主,这与国内海南、广东等地传疟媒介的消长规律相一致[6,7,8]。

灌阳县近年虽然疫情比较平稳,但由于近年广西各地到非洲、东南亚等高疟区务工的人员不断增加[9], 灌阳县人员外出务工情况也是如此,这部分人群极易在国外感染疟疾返乡发病[10],而由于灌阳县已多年无疟疾病例报告,医务人员对疟疾已经比较陌生,缺乏足够的敏感性,极易出现病例的误诊、延诊;广西各地仍然有大量的传疟媒介[11],稍有不慎,极易出现输入性二代病例,这给消除疟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们认为,加强疟疾防控技术及疟原虫镜检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疟疾诊疗技术及对疟疾的敏感性,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疟原虫镜检能力[12];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与管理,广泛开展疟防知识健康宣教,提高流动人员返乡后到正规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检查疟原虫的主动性是巩固疟防成果的关键。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分析广西灌阳县2001—2014年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情况,为制定疟疾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灌阳县2001—2014年疟疾传染源监测、血清学监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4年灌阳县流动人口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47例,年均发病率为0.12/万;其中间日疟30例,恶性疟17例。无死亡病例及二代病例发生。2002年报告病例数最多,为21例,发病率为2.41%;从2006年起无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2001—2014年共血检流动人口2 522人次,查出疟原虫阳性47例,平均阳性率1.86%。输入性病例感染来源主要为云南省,海南、贵州、广东省次之,2003年以后输入性病例来源转为以国外缅甸、越南国家为主;病例所从事工种以种植为主,挖矿、伐木次之。结论 灌阳县疟疾疫情平稳;加强医务人员疟疾防控技术培训,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与管理是巩固疟防成果的关键。

篇4:2022年流动人口总结

王培安认为,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迁移仍是中国人口变动的主要特征。预计“十三五”及未来十几年内,流动人口年均增长量将由“十二五”期间的800万人降至600万人左右。

他认为,其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支持力度加大,人口流出动力减弱;二是经济增速减缓使城镇就业吸纳能力下降;三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

王培安表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人口流动迁移规模将持续增长,劳动力转移仍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预计到2030年,城镇化率接近70%,约有2.3亿人将从农村转移到城镇。

王培安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为西部地区发展开辟新的空间,促进边境贸易和人口聚集,影响人口分布格局。

人口流动和家庭结构变化将对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带来挑战。其中之一的问题,是由于人口流动,出现大量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家庭传统的抚幼养老功能减弱,面临家庭不稳定、亲情缺失、子女监护和老年照料缺位等问题。

教育部:助学贷款最长期限延至20年

《人民日报》消息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若干意见》,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介绍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情况。

据介绍,这次政策调整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学生在读期间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补贴;二是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期限统一调整为学制加13年、最长不超过20年;三是还本宽限期从2年延长至3年整;四是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救助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和变故、经济收入特别低的毕业借款学生;五是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考核制度,综合考虑风险补偿金的缓释作用,对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风险补偿金覆盖部门适用零风险权重、未覆盖部门采用75%的风险权重;六是进一步落实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地方高校代偿资金原则上由省级财政承担,中央财政根据具体情况对西部省份予以奖补。

据杜玉波介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自1999年实施以来,经过多年探索,已基本形成比较稳定的制度。目前,国家助学贷款以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以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为辅,贷款规模快速增长。自1999年以来,国家助学贷款累计发放1 200亿元,惠及1 100多万学生。其中,2014年,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金额达160多亿元,占当年高校学生资助总金额的1/3以上;惠及280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当年普通高校在校生的1/10以上。

据介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部分跨地区继续攻读学位的借款学生无法继续享受财政贴息政策的问题;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还款压力较大的问题;一些在财政困难省份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贷款代偿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的问题。

另外,为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率,据杜玉波介绍,未来将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应用,广泛开展诚信教育,实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机制,建立国家助学贷款救助机制。

甘肃为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建档立卡

新华网消息 甘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近日对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进行全面摸排,同时建档立卡,开展留守儿童特别关爱教育。

据介绍,甘肃省将借助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结合义务教育留守儿童统计数据,逐县、逐校核实留守儿童人数、所在年级、父母及监护人以及学习生活状况等基本情况,建立完善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台账,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甘肃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学校正在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家校联动,义务教育的学校向留守儿童家长公布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方式,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变化情况;班主任、辅导员、生活教师要定期走访,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将学生情况告知学生家长。

同时,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将在学习、生活、文体活动等方面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机制,落实留守儿童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免费教科书、营养改善计划等政策,有效减轻学生学习、生活负担。

篇5:2022年流动人口总结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全球最富1%人口赚了其余人口近两倍

乐施会在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首日发布报告《富者生存》,称过去两年全球新增财富近三分之二进了最富1%群体的口袋,总额大约42万亿美元,是其余99%人口所获财富总和的近两倍。

根据乐施会发布的数据,全球亿万富翁的财富过去两年合计“日增27亿美元”,而至少17亿工薪阶层收入涨幅“跑输”通货膨胀。

德新社报道,乐施会呼吁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额外征收最高5%的税,称这一措施每年可产生1.7万亿美元资金,足以让20亿人口摆脱贫困。

乐施会10年前在世界经济论坛首次发出财富极度不平等的提醒。全球亿万富翁的财富从那以后几乎翻倍,2020年以来,他们的财富增幅惊人。

乐施会执行主任加布丽埃拉·布赫在一份声明中说,2020年代“有望成为亿万富翁迄今最好的十年”。她认为,最富人群将迎来“疯狂的繁荣”,而普通人每天都在为食品等必需品付出代价。

布赫说:“亿万富翁人数在增加,他们越来越富,而且大型食品和能源企业正在赚取暴利。”据乐施会统计,食品和能源企业2022年利润翻了一倍以上。

篇6:2010年流动人口总结

2010年以来,我区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把其做为维护社会稳定,按照“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将流动人口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统一领导,协调配合,落实管理与服务并举的原则,建立完善各类制度措施,强化管理工作,保护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充分调动起流动人口在我区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维护了我区的社会稳定,推动了我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主要特点

(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不断强化组织领导

我区各级党政领导能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以推进平安创建、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着眼于解决流动人口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以服务为基础,以引导合理有序流动、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不断强化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以“政府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为主、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把其纳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热情服务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善待弱势群体与保护公众合法权益相结合,使我区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进一步法治化、社会化、规范化。

(二)以抓“服务”为宗旨,加强基层管理工作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头绪多、任务重的工作,为抓好服务管理工作,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坚持按照“共聚一地、共建家园、共保平安、共创繁荣”的指导思想,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对外来人员的子女入学等,与本区居民实行同等待遇。公安机关更新执法观念,改进执法方式,暂住人口、房屋出租户的管理手续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对外来人员坚持平等化、亲情化和人性化管理。社区民警以入户调查、安全检查、发放宣传手册等为手段,开展治安防范宣传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防止不法侵害;在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党支部为核心,由综治委(办)牵头,以基层公安派出所为主力,充分发挥治保、调解、治安联防等基层组织的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预到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中来。

(三)以增强归属感为主旨,营造和谐氛围

为改善流动人口就业环境,大力推行亲情化管理与服务,增强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认同感、归属感,营造共居一地、共保安宁、共创繁荣的和谐氛围。我区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本着切实提高流动人口的生存、生活质量。认真落实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在入学条件等各方面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切实强化计划生育服务,对外来妇女实行了与本区妇女“同管理、同服务、同享受”的计划生育服务措施,保障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妇享受国家规定的免费计生服务。开展了流动人口劳动保障权益保护检查活动和外来务工人员工资支付执法检查。使我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进一步增强。

(四)完善管理措施,严格依法管理

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我区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章立制,协调配合,使我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法治化。

一是严格落实流动人口登记、办证制度。我区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实行登记分类管理、建档,确保做到“四知”,在各社区居委会,均建立了流动人口登记册,对已办证人员实行一人一卡,真正做到了“人来有登记,人走有注销”。

二是强化出租房管理。流动人口落脚点管控,是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暂住人口选择的暂住处所看,租赁房屋居住是主要形式,因此,我区以此为切入口,狠抓了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在区公安局的组织领导下,各基层派出所(警务区)认真贯彻公安部《出租房屋治安管理规定》,切实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建立了登记、安全检查等管理措施,做到对出租房屋底数清、情况明,完善和规范了出租房屋的档案,并与房主签订了治安责任书。全年共登记办理出租房屋2012间,在清查出租屋期间,其中发现非法传销窝点4间。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组织作用,配合公安部门监督各地房屋租赁情况,杜绝了房屋无证非法出租的现象。

(五)提高服务和宣传工作水平

我区十分重视对流动人口的宣传,不断提高对他们的服务和保障力度。切实做到保障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在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的平等,严厉查处侵害他们利益的行为。公安部门和综治基层组织在向他们进行法律、法规培训的同时还根据其从事的工作性质及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安全技能、业务知识等培训,使他们既掌握一定技能又知法、守法和用法维护自身利益。

二、存在的问题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繁重而巨大的工程量,是需要很大的物力和人力来保障的,因受我区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些基本措施及制度的落实仍还不够,公安警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流动人口的登记、办证工作也还有落实不扎实的地方,其次,对外来人口租赁的房屋,对其安全设施管理力度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如:居住的外来人员大都是吃、住在一起,屋内煤炉、液化气随处乱放,私拉乱接电线现象普遍,安全事故隐患较多,因此,对我区的平安创建工作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下步工作打算

过去,我们总把外来人口当成影响社会治安的消极因素,把他们作为防范管理的重点,实际上,外来人员中违法犯罪的多是些居无定所、没有固定职业的人员。因此,各职能管理部门将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内涵,严格履行政府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通过实施有效服务,管理与热情服务相统一;正确处理查处违法与保障人权的关系,实现打击与保护相统一。坚持不等不靠不要,充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等多种手段,严肃管理秩序。在今后的工作中扎实抓好几项工作:

一是依法严厉打击混迹于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加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规律特点的研判,以情报信息为主导,始终保持对流动人口犯罪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流窜犯罪活动,深化治安乱点排查整治工作,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保证治安大局稳定。

二是推进治安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加强暂住人口登记发证、治安信息员建设等各项基础工作,严密重点场所、部位的治安检查。

上一篇:艺术节闭幕式策划书下一篇:2022年村委会主任助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