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修养

2024-04-15

论个人修养(共10篇)

篇1:论个人修养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修养课能帮助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的大量素材和生动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获得真、善、美的心理启迪,正确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具体地说,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有助于学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更好地完成大学期间的发展任务。从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将经受多方面的新考验。它既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发展的机遇。然而,由于当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体特点及其经历的原因,近年来大学生在这一转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突出,严重地影响大学生教育任务的完成及个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素质,增加应对现实中各种挑战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大学期间的各项发展任务,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其次,有助于青年学生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及其哲理,尽快选择并走上成功之路。随着大学生离开家庭并逐渐融入社会,他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有关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并引发有关人生和社会问题的相应思索。“思想道德修养”课程针对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特点,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面临的具体问题出发,进而透过具体现象探讨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哲理问题,将有助于青年学子拨开市场经济的迷雾,避免西方资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干扰,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从而为自己的成才拨正航向。

最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学习,还将有利于青年学生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新境界。修身养性向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境界,它既是青年人个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责任,党和政府对此也寄托了殷切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学习其他任何课程一样,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也要注意一定的学习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的学风,也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教学原则和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学习掌握理论知识;二是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学习、理解、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理论。这是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前提。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不自觉的行动。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知是前提,行是结果,情感、意志起中介作用,行首先要有知的引导。只有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理论,我们才能在日常的道德生活实践中,区分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自己的道德实践活动也才有明确的方向与目标。其次,我们要善于把所学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论运用于道德实践活动,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活动。毛泽东有句名言:“我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才是检验一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高低的标准。

篇2:论个人修养

中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从《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就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立志报国民族精神;第二,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第三,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第四,提倡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代表,应该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断发展。然而,纵观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发展趋势,不禁让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展感到担忧。很多人逐渐摒弃中国传统美德,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是封建的、守旧的、是束缚人发展的。所以,纷纷批评传统的、民族的道德。这是由于他们没有正确的认识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现实价值在于以下四点:

第一,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发展中,社会大公德意识受人推崇,并使国与家高度统一起来,有效维护社会秩序,促使民族团结,实现国家稳定发展在道德上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是树立良好品行!在历史上看中华传统美德是让我们有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意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包含了为国家、为国家、为大众谋利益,分忧愁的思想。

第二,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的职业道德,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教育职工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传统职业道德就有敬业乐业、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办事公道、以义制利、奉献社会等,它们对今天的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三,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家庭美德。在中国传统的意义上,在家庭生活的治理上,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倡导“勤俭持家”。古人将“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作为治家原则。治家乃齐家的前提,勤俭为和睦的基础。

第四,中国的传统个人修养美德。《论语》中写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实,我们今天也有四种修养:认知、行为、情感、群体。

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变化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第一,自主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的主体性得到大大激发,主体意识不断觉醒,主体精神不断高扬。当代大学生也在公平竞争、自主平等、追求效率的市场中充分展现着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自主能力不断提升。第二,多元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新旧体制转换所带来的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生产方式的多元性以及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社会上充斥和交织着纷繁复杂、多元杂糅的道德观念。第三,现代化。当前我国正在加紧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所进行的现代化既包括生产力、物质方面的现代化,又包括社会结构、社会关系方面的现代化,还包括人的思想领域和精神世界的现代化。第四,世俗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人的道德观更趋于务实和实际,他们越来越注重对个人利益和物质利益的追求,而集体利益和精神利益则被不断淡化。自主化、多元化、现代化与世俗化的道德观发展趋势,似乎让当代大学生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越来越远。

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紧迫性。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大学生的道德观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和成长成才,又深远地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和社会风貌。当代大学生道德观中冷漠性、功利性等特点的存在,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如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很容易使大学生出现各种道德问题。大学生各种道德问题的出现和凸显,既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会给社会的和谐安定带来严重的危害。另一方面,大学生道德观中社会性、理想性、积极性、易变性等特点的存在,又说明当代大学生道德观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当前要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引领大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

那么,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代表,我们该如何在新时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提高自我修养呢?

第一,要使自己拥有健康的人格。拥有健康人格的人应该是利于自我健康生长的,利于自我潜能发展的,作为社会的人,他是能和谐地融入社会的,他的作为是利于社会发展的。健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教育和自我努力才能形成。

第二,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不能过于自私,只想为自己服务,需知独木是不能成林的。

第三,要善于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要学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与人为善。同时,也要求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要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理解别人。

第四,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亦即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坚守信诺。

第五,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篇3:论中小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与探究

关于中小学生德育问题,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想必大多数专业是教育学科的老师已经研究过了。而现在的结果还是停留在如何使学生不犯错误,如何去改正等问题上。基于此,我认为学生的德育应该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道德,怎样做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以及怎样做才体现了一个人的个人修养。

众所周知,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家庭的熏陶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并不是说家庭就已经决定了一个人的个人修养的全部。只是说家庭的熏陶很重要,后天的道德成长取决于环境和自己。学生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也对一个人德育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在这里,学校教师的个人修养为学生提供了楷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个人修养的进一步形成与发展。就像英国人的德育观念那样。 “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

在学校里,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明白有修养是一件很轻松、很简单给别人心灵带来快乐的事情。教师首先自己应像做学问一样来修身。中医认为人的精神和身体是相互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身体各方面机能很好,他就会处在一种精神上的愉悦状态,这时她对外界也是彬彬有礼、豁达开朗的。这样的修身方法使人的灵魂处在平静的没有外物打扰的环境里,保持涵养。这样的教师举手投足之间都是善意的,都是对别人好的,自然也是有修养的。有的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和人格魅力,这正是老师应该培养的学生的能力。

还记得魏巍在 《我的老师》中描写了蔡云芝老师的那种让同学们急于模仿的神态、语言以及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道德修养就潜移默化地被蔡老师教会了。更重要的是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明蔡老师是如何爱护自己的。作者说他的父亲那时候在战场上,好几年没有回来,大伙儿戏谑地对他讲:“你老子回不来了, 你老子吃炮子儿喽”。这时蔡老师批评了那些 “反对派”,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 “心清如水的学生”。连魏巍自己都写到,老师排除这么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我想魏巍以后的仁爱的修养一定是获得了蔡老师的莫大的影响。这样的人格教育是成功的,是有效的。教师就应该这样在具体的事情中教会学生什么是对别人的爱,什么是自我的感染力。

学校里学生周围的人的修养程度也会给学生的行为起到作用。 如果周围都是果敢正义、爱学习爱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学,自己身处其中也会变得和他们一样。这就牵扯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了,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同学们懂得相互之间尊重和爱护,大家的修养共同提高。校园文化的建设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当然领导的力量也不容忽视。领导力决定校园文化的建设高度。

学生修养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家庭环境的熏陶。很多父母的进步的意识停留在二十几岁,过了这个年龄他们不再要求自己,不再认真做事。所以谈不上教育孩子,孩子的出生是一种复杂庞大的责任,她需要的绝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她更需要心灵的帮助,更需要面对具体的事情该如何去做,特别是这种意识形态方面的。所以家长切不可忽视对自身涵养的继续提升,在生活中具体的事例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家庭教育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它甚至比学校全体教师联合起来花更长的时间的道德教育更为有效。

高尚的道德素质也是提高科学文化司职的必要条件。高尚的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的综合表现,它既规定着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方向,又为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纵观古今中外出类拔萃的英才,其成功莫不与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有关。知识经济强调,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是具有现代化素质的人。人的现代化素质不仅仅是指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文化素质,更为重要的是要有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道德素质。正如著名科学家朱清院士所说: “人才素质绝不仅仅是知识、能力和才干,更为重要的是人才的人文素质,或者是他们为人的品质。”

上个世纪80年代德育准则,其中主要有12条能够体现德育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即: 自立、值得信赖、勇敢、自信、成为真正的自己、尊重别人的权利、正直、勇于承认错误、谦恭有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创造性。这些德育准则不是要求我们一定要超过那个所谓的线而是需要家庭学校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只有这样,中小学生才不至于在德育中迷失自我,才会在那些让人迷惘的事情中采取措施去解决。中小学生德育与自我修养本身并不是冲突的,只是一个范围的问题。很显然自我修养的形成比德育有更高的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超出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因此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修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2]刘跃.中美高校德育教育差异性研究.

[3]于晓东.德育教育与以人为本.西北民族大学两课部,730030.

篇4:企业文化与个人修养

王卫顺丰速运集团总裁

佛教中有很多“法”故事,这些故事的宗旨都是帮助世人“正知、正念、正行”。虽然都是一些形而上的道理,但是能够给人一个正念,一个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能够通过接受者的一言一行传播开来,比直接授人以鱼、予人钱财,功德更大。而企业文化做得好,也具有这样的功能。

现在每年公司都有很多人进进出出。为什么有些员工满怀憧憬地进入公司,过一段时间却走掉了?原因很简单,要么是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要么是不能满足他的需求(包括物质的,也包括职业发展的)。但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离职员工所需要的东西并非公司给不了,而是公司并不知道他想要什么。这就很可怕。人留在公司,才可以做企业文化,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来了两三个月就走了,再对一个新来的人讲企业文化,如此恶性循环,是没有用的。这就好比我们培养自己的孩子,当他两三岁的时候你跟他说要爱爸爸妈妈,要好好学习,他才懒得理你,就知道伸手要吃的;然后他进入青春期了,就学会了反叛。我有三个孩子,现在老大十四五岁,开始“造反”,老二看见老大“造反”很痛快,自己也跃跃欲试。这很正常,我们小时候也这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耐心,关心他、包容他,等他到了十七八岁,慢慢成熟了,就会知道家庭的温暖,再等到他结婚有了孩子之后,就更能体会父母的伟大了。

任何人的成长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对于企业员工也是一样。首先你要让他能在企业待得下去,然后才能通过企业文化、制度、培训、激励等方式方法,让他真正融入整个团队,找到归属感,获得荣誉感。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期,也要提供不一样的东西。打个比方,在管理上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就应该讲不同的话。年轻人、90后,你跟他讲太多枯燥的大道理,他根本听不进去,有时候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大家想想自己年轻时的心态——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最反感什么……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用年轻人熟悉的语气、方式去和他平等地对话,不要有居高临下,不要有颐指气使,更不要有太多命令指责。

除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级别的人需要的东西也不一样——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人和完全要解决生存的人,追求不一样,日常的需求和着眼点也不一样。对待公司高层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刚进公司一年的同事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服务公司超过十年的老员工要以什么样的方式……不同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龄,甚至不同性别都要有不同的应对之策。在这里千万不要采取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必须做细,方式方法必须系统科学。

最后我想讲讲关于个人修养,也即是“德”的问题。

今天这个社会,经济大发展了,但人心却更浮躁了,很多人有意无意地都在追求“威”(广东话“威水”的简称,意指炫耀,傲慢)。但是在什么基础上才可以去威,威的基础是什么,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有人觉得有钱有权就威,我认为这个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威不是建立在金钱或权力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一个人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路上,并且收获的都是尊敬且乐于亲近(而不是羡慕嫉妒恨)的眼神,这才叫威。

在这里我想告诉我们所有的顺丰同事,要正确理解威的内涵,关于社会上对它的“迷信”一定要彻底打破。很多人喜欢在穷人面前炫富,在平民老百姓面前炫耀权力,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幼稚的表现,他们错误理解了财富和权力的涵义,同时还缺乏一样很重要的东西。

这几年报章媒体都在讨论,说我们的国人出国被外界歧视,是因为现在中国人有钱了,他们妒忌,心理不平衡。对此我想说的是,这方面的原因不能说没有,但更多的恐怕还是看不惯我们种种愚昧以及缺乏教养或素质的行为。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和他的品格、素养不成正比的话,是一件相当可悲的事。

我们走出去后,要想别人尊重我们,首先我们自己必须有道德有修养,并且学会尊重别人。怎样才算尊重别人呢?首先你要尊重人家的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其次你要尊重人家的生活习惯,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乘车购物时自觉排队;最后要尊重人家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制度法规你得了解,避免在日常行为中构成挑衅或冒犯……如果这些你都毫不在意,就凭着自己的感觉和习惯在异国他乡“为所欲为”,被人鄙视也就纯属自找的了。现在顺丰海外网点越开越多,内部员工中出国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希望大家千万不要沾染上这种种恶习。

关于尊重我还有一个自己的衡量标准,那就是要让为你提供服务的人也因为服务你而感到开心。去饭店吃饭,上至经理下至服务员,我都会主动跟他们打招呼,服务过我的服务员,也都很享受服务我用餐的工作过程,因为我会很礼貌很平和地去跟他交流,我要让这个服务员因为服务我而感到很开心,这叫尊重。相反,有些人一进到饭店就是一副不可一世的做派,对服务员呼呼喝喝,态度相当恶劣,这样的人是很难收获真正的尊重的。

篇5:加强个人修养,展现个人魅力

一、 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知识”是一位教师最基本的技能,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化成的创造力,而创造力是形成独特魅力的关键。对语文中美的感受和发现,特别是美的评判和表现,都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语文老师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是无法去感受文学的美,更不要说去引领学生去感受美了。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只要一天还是教师,学习就没有“毕业”一说,通过广泛的阅读和日积月累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语文教学既是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仅凭“死记硬背”传授知识是行不通的。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就要从中提升,总结,创造出新颖的授课形式。在上课中,丰富的知识储备能自然就能让教师将知识融会贯通,梳理知识结构,能准确指引学生找到知识点,再通过妙趣横生的讲解,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茅塞顿开,更能启迪智慧。当让,教师在讲课中展现出来的知识水平和独特的教学方式也就形成了教师个人的魅力,学生自然也会受教师个人魅力的感染,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二、 丰富自己的情感修养。

语文教学其实三方的对话,教师、学生、文章的对话,情感,对于对话来说,是如此重要,没有感情的`、官腔的对话枯燥无味的,令人厌烦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情感的世界,而语文这门学科在诸多学科当中,情感的浓厚性尤为突出。它绝不等于单纯的传授某种客观知识,它是一种情感投入。美文输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以“情”为串珠,找到三方的情感的“契合点”,这个“契合点”也将师生紧紧联系在一起,师生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体会着美文带来的感受。教师无论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怎样的困难,在工作中都带着灿烂的笑容,带着对教学的热忱,耐心、细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也会唤起自身对知识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

三、 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

语文可以解读为“语言文字”,语言的运用也是语文能力的体现,而教学语言主要有四美:1、音美,要讲普通话;2、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情趣美、生动美;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这四美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具备了这四美,才能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感受语文带来的魅力。学生自然而然也会沉浸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妙语连珠的表达也能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是说教师教学语言是引领学生投入到神奇无比、浩瀚无垠的语文天地的钥匙。

除了有这标准之外,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诚挚的。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无论是激情还是平静,诚挚都是必须具备的。用真诚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让学生完全信赖你,这是品味语文之美和学生心灵碰撞的前提。语文老师的语言还应该是幽默的。幽默的语言是融化冰雪的春风,这股春风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瞬间缩短人与人的距离。在课堂上的幽默语言能活跃气氛,带来欢笑,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有了丰富知识储备、丰富情感修养、丰富的教学语言,那么形成个人的魅力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让学生陶醉在你的魅力里,并和学生一起品味语文的魅力吧!

龙文教育第一届“龙文杯”教育征文大赛入选作品

篇6:党性修养个人总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乡镇工作者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是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信任和支持的首要条件,也是我们取得革命胜利和建设发展的保证。“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古今中外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都证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牢记宗旨,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检验一个共产党员有没有党性的分界线。

四、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做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模范。

新的历史时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其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而开拓创新则是改革开放这一新时期鲜明特征的党性表现,也是改革开放时期对共产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提出的突出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20多年中,党中央始终强调全党同志要以开拓创新精神,投身改革开放事业中,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已写进了1992年部分修改的党章总纲,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写入了党的十五大报告。乡镇工作者作为全社会的先进分子,应当在开拓创新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要从党性的高度,切实担负起“创新”的倡导者、策划者、组织实施者的作用,即当好先锋,起领导作用。

五、一切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乡镇工作者的党性修养有一个显著特征是实践品格,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实践中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注意对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最基本的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实,克服忙于应酬、工作精力不集中的浮躁心态和“情况不明决心大”的官僚主义倾向;要注意日常工作和生活养成,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做起,遵守共产党人行为规范,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

不断升华人生追求,使之“习惯成自然”;要注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转化为抓落实的实践过程。做好转化工作,避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尤其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个个与集体的关系、言与行的关系。全国劳模李素丽也说过,一件小事,往好里做,没有尽头。古人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确是这样。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六、热爱生活、懂得生活,始终追求和谐、健康、科学、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共产党先进性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特点,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提升了我个人的生活情趣,使我们永远以旺盛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当中。在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宣传事业中,我将上下求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党性修养个人总结三

党性修养是指共产党员按照党性原则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使自己的党性得到增强和完善。加强党性修养,要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既干事,又干净,要干成事,干实事。在为人民服务的任何时候,应该认认真真,全心全意的付出,还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经常性的自我批评、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

我要在不断地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业务水平,在提升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全心全意为锡惠公交驾驶员服务。但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提高党性修养,除了在工作中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提高自己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强理论修养,提高理论素质,关键是提高我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我们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重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用党的基本理论的精神实质,指导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同时不能放松或忽视了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

共产党员的党性,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它的基本点是确定不变的;同时,它又是不断运动着的客观实在,随着客观环境及党自身认识及经验的积累,党性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其具体内容和重点又在不断变动、充实和提高。新时期加强党性修养我觉得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共产党员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是正确揭示和理解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必要条件,也是理解、掌握和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必须的思维方式。因此,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强化理论学习,增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自觉性。通过学习可以提高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共产党人辨别理论是非、政治是非的能力及工作中的原则性和创造性。这也是党性修养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必需的条件。

二、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和世界眼光

每一个共产党人都肩负着历史重任,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和世界眼光,开阔的视野,学会敏锐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一定要重视对重大实际问题进行战略性的思考和研究,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三、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改造,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共产党员的思想改造,就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其目的是使共产党员逐步抛弃非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它是我们党长期以来提高党性修养与时俱进的一条重要措施。我应该时刻用这种理想信念来激励自己,自觉按照 “ 三个代表 ” 要求磨炼升华自己,用党性原则对照自己,用党纪国法规范自己,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违法之事不干,做到清清白白从政、堂堂正正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经受住考验,抗得住侵蚀,守得住灵魂。

四、开拓创新,当好先锋

开拓创新,是与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完全一致的,是对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党性要因素。作为思想观念,开拓创新是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精神动力;作为行为方式,开拓创新是实现改革开放带来的必要环节。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乃至全社会的先进分子,应当在开拓创新方面走在社会的前列,要从党性的高度,切实担负起 “创新 ”的倡导者、策划者、组织实施者的作用,即当好先锋,起领导作用。

五、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原则

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实践品格,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实践中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坚持实践原则,要注意对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最基本的方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实,克服忙于应酬、工作精力不集中的浮躁心态和 “情况不明决心大”的官僚主义倾向;要注意日常工作和生活养成,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做起,遵守共产党人行为规范,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水平,不断升华人生追求,使之“习惯成自然”;要注意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身掌握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和对策,转化为抓落实的实践过程。

做好转化工作,避免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尤其是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言与行的关系。不要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干的是非马克思主义,对他人严格要求,对自己随心所欲,公开宣传和实际遵循的价值准则不一致。增强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就必须在“建设”上做文章,少说多做,说到做到,表里如一,上下一致,真正坚持求真务实的实践原则,以适应党性修养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篇7:提升个人修养

新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尊重学生人格,培养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合格人材。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作为年轻教师更应该有平和的心态,宽容、大度、更要有合作精神。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要热爱音乐,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感知,唱歌要有饱满的情绪,欣赏要有浓厚的兴趣,只有教师本身受感动,才能引导学生受到感染,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其次是热爱所从事的事业。实践表明,许多教师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是因为他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不畏艰辛,不计得失,勤于耕耘,因此成绩卓著,受到人们的尊敬;相反,如果不热爱他所从事的事业,缺乏对事业的责任感,那么他就失去了动力,也不可能胜任培育下一代的责任。

工作5年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我知道,不论是专业上的,还是为人处事上,事事都离不来团队合作。准备一节课,需要组内老师的帮助;准备一场联欢会,需要和领导和每个教师沟通、配合。身为值周教师,必须和全体教师沟通。我觉得,当值周老师,能够学到很多与人相处的技巧。如果你也想了解,就来当值周教师吧。

我想重点说一说当上值周教师之后,心态一定要摆正。因为这是个得罪人的活,也可以说是万人恨。怎样能让班主任老师满意,怎样做到公平公正,我想,首先要有个平和的心态,一视同仁。遇到特殊情况懂得去调解。而且要宽容,因为有的教师会误会你,会对你生气,如果这时你要是跟着上的话,就会火上浇油。我通常都是微笑面对,先让老师们消火,不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和一位老师红脸。虽然有时会感到委屈,有时也会在背后哭,但我想,只要处事公平,有理,为人坦诚,为他们着想,班主任老师都是很能理解我的。老师们了解我是什么人之后,来找我的渐渐少了,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得到了班主任老师们的认可。谢谢你们。

篇8:侧面看传统——浅析个人修养

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要谈修养, 首推社会公德。香港迪斯尼乐园沸沸扬扬开园之际, 在传媒中间却掀起了一阵评判当下人们社会公德心的风潮。其实, 这等恶习, 又何止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介绍在梁漱溟先生的回忆中提到, 八国联军搜查他家过后, 扔下的一句话是“大门口太脏了, 要天天打扫”。在清朝俄国外交官马克戈万的著作《尘埃》中写道:“平民昼夜起居的穿戴几乎是没有什么回避的, ……他们起床后就把自己的窗门大敞四开, 好像是有意让陌生的过路人直观自己的全部家当及全部成员。”这让我忍俊不禁的同时, 想起那些睡衣飘飘招摇过市的风景。“当我们随便去中国家庭——或平民家庭, 或有身份的家庭做客时, 屋里的脏乱程度都会使你吃惊。在那里没有干净、舒适可言。几乎所有东西都丢在地上, 不会摆放也不见洗涤。墙角挂着蛛网, 上面的蜘蛛在悠闲自得地勾着图案。……”“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的景色, 也许只落在文人眼里, 或者只是熟视而无睹、不以为异的结果而已了。也许你会说, 历来推崇整洁为美的论述多之又多, 但是, 在马克戈万眼里, “中国人并未照此执行”。

如此撕破中国人的脸皮, 不为“自相残杀”、互扯辫子。也许有自我辩护之嫌, 毕竟, 作为当前的青少年, 在社会公德这一方面, 被指责还是较多的。但我认为, 要纠正如此恶习, “正视”是首项任务。不要以为这等问题只存在于近日, 更不要以为只存在于部分人群。尤其是, 当我们否定现状的同时, 也在肯定过去, 但是, 过去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我们必须有个清楚认识。正视问题, 寻找根源, 才是可行之道。

诚信, 贵为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 不得不提。关于这话题, 好像一直都没有少提起过。所以不想赘言, 只想谈谈看了马克戈万的描述和评说之后的感受。

“许多到过中国的人 (主要指当时来华的外国人) 都说, 那里很少有人讲真话。”而接下来的例子, 都是我们所熟悉的, 不光在历史书中熟悉, 更是在生活中的熟悉。“在这个国家, 由于说谎已变得习以为常了, 所以, 生活之中, 人们甚至专门用谎话作托词和借口。”

想起有一次和妈妈走在路上, 遇见一位熟人抛来一个寒暄式的问话, 本应以否定来回答的问题, 妈妈竟然一句“是”就带过了。当时很惊诧, 而最意外的, 莫过于妈妈的解释———人家也只是随口问你一句, 当作打招呼, 要是你回答“不”的话, 那两个人就要聊好久都分不开了。

然而根据马克戈万的思路, 像说“老板病了”或者“老板不在”的话语, 也属于一种托词和谎话。然则, 许许多多教人人际交往技巧、拒绝他人等的资料, 却是以此作为应对措施的重要一项了。

忽然间我感觉好混乱, 孰对孰错?很想解释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却又觉得有开脱、逃避之嫌。总的来说, 中国人习惯以回避来应对事件的发生。这问题再说下去, 恐怕要上升到心理学、哲学的层面上去了, 能力有限, 就此打住。此外, 这个问题的提出, 本来就不在于答案, 而在于我们应该了解到,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看事情, 是会有不同角度、不同结论的。用合适的方式与人交往, 是人际交往的一大课题, 也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方式。

马克戈万还提到了“面子”的问题。这确实是个在中国有悠久历史, 与传统文化分不开的名词。当我们把爱“面子”和浮夸、虚荣画上等号的时候, 当我们对“面子”既爱又恨的时候, 马克戈尔却以西方的思维, 给“面子”做了另外一个解释———“面子”和信誉、名声接近。不可否认, 中国人对“面子”的偏好, 曾经引发过不少夸张、甚至荒唐的事。但是反过来思考, 正因为爱“面子”, 我们会因而有所顾忌, 受其约束, 从而不至于忘形, 不至于“放荡形骸”。人, 最可怕的不是违反规矩, 而是不懂规矩、没有规矩。适当的爱“面子”, 有利于大家都来注重个人信誉、尊严和言行举止, 不失为修身律己的好办法。

后记

传统, 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修养, 也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但是, 要真正落实, 却不是只要通过嘴巴解决问题就行了。重要的是行动。记得香港有个公益宣传广告是这样的———一片漆黑中, 每个人都用地拖洗净自己范围内的一个圆圈的范围。这时画面是明亮了一些, 但却是, 白中间着斑斑点点的黑。然后, 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拖把往外伸, 一点一点地把彼此之间的黑色擦掉之后, 就全部都变白了。修养, 也应该如此。我们不能改变其他人, 不能强求别人都和我们一样, 但我们可以先自己思考, 先自己去做好自己觉得该做的。当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管好、调整好, 离整体的完好, 还远吗?

篇9:谈谈如何加强个人修养

调整心态,认识自我。“静坐常思自己过” ,要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在事业有成的时候,不忘乎所以、骄横跋扈、居功自傲。在遭受挫折和危机的时候,顽强、乐观和充满自信,正确看待升降去留、荣誉、地位。自己没有被重用提拔,不能怀疑同事没投票、埋怨领导不关心、记恨组织错用人,要反思自己的差距在哪儿?古人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很危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轻车能载重,过河不如舟”。看到别人的长处要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随时准备担当重任,顺其自然而不刻意要当领导、当先进、当模范,从小事做起。不嫉妒他人的成就,不羡慕别人奢华的生活,不与他人攀比吃喝、穿戴、住房,心存坦然。

注重细节,规范言行。要养成好习惯。好习惯成就事业,坏习惯能毁人生。胸襟开阔的心理习惯有利于团结同志共同干事。严于律己和勇于纠正缺点的自律习惯有利于树立个人的人格魅力。作风严谨和深思熟虑的工作习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诸如生活规律、不赌博、不抽烟、正点上下班,开会关闭手机、专心听、认真记笔记、善于思考……这些看似小事却是成就大业的基石。习惯关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心存敬畏,低调做人。敬畏是一种态度和为人境界,如果一个干部常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不把群众放在眼里,没有敬畏之心,见到老百姓吆五喝六,谈何为人民服务呢?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你敬百姓一尺,百姓会敬你一丈。你不尊重老百姓,老百姓怎么听你的话啊!又怎么会尊重你呢!曾国藩说:“君子最大的过人之处,只是虚心而已。”所以要听得进别人的意见,接受得了百姓的意见甚至是批评,善待百姓,尊重百姓,关心百姓,“终不自为大”。

学会宽容,不争名利。在人生路上,在现实生活中,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分宽容,就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信任、多一分友爱。对待同事、朋友是这样,对待百姓更应当这样。要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待人宽厚,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为人处世,该让则让,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与百姓相处宽厚仁和,与同事相处补台不拆台。明代京官张居正“来信只为一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家书成就了六尺巷,为邻里友好相处树立了典范。廉颇负荆请罪成为官员以大局为重、和谐相处的千古佳传。不与民争利,不与同事争誉。不把自己的利益摆在前头,处处替别人着想,把本该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荣誉让给群众和他人。虽然在利益或者脸面上吃了点亏,却换来了大家的信任、尊重、爱戴和拥护。

篇10:提升个人修养

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与此.修养指的是一个人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通常也是一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体现.一个要想加深自己的修养,首先要从“改”做起,从“受”做起,从自我要求做起.那么究竟要怎么“改”,怎么“受”呢?

1,应该改言,改性,改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基本的就是语言,如果我们说话没有艺术,或是说话不得当,就很难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在性格上假如习气很重,恶性不改,坏心不改,心里面的邪见,嫉妒,愚痴,傲慢不改,就很难在道德,修养上有所提高.所以应该学会不断的改进,要改言,改性,改心,这样才能得到不断地进步.2,应该受教,受苦,受气: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为何能不断的进步,而有的人则不进反退呢?问题就是他不能“受”.和学习读书是同样的道理,有的人容易进步,因为他乐于接受;有的人容易退步,因为他纳不进去.我们在加深修养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受教,受教就是把东西吸收到自己心中,然后把它消化成为自己的思想.我们不仅仅要受教,并且还要受气.如果一个人只能接受人家的赞美,是不能永远和完全给自己增加力量的,还应该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指导,乃至伤害.从一定意义上说,能受苦,受气,才会得以进步.3,应该思考,思想,思虑:不管什么事情都必须三思而后行.思想是智能,任何事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去做,必定能事半功倍.4,应该敢说,敢做,敢当:有些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意见的时候不敢在大众面前发表,只会在私底下议论纷纷;遇事也不敢当,不敢做.不敢担当就不会负责,不会负责就无法获取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修养也不会提高.因此只要是好事,善事,我们就要学会敢说,敢做,敢当.因此,我们想要加深修养,就应该要:

1.要改言,改性,改心.2.要受教,受苦,受气.3.要思考,思想,思虑.4.要敢说,敢做.敢当.一个人的魅力体现在修养上,而修养通常来自细节.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魅力.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学会识大体,拘小节,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营造和谐环境,从而成就自己的魅力人生.

上一篇:【百家论坛】为什么清官有时比贪官更可恨下一篇: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